课外作业设计十篇

时间:2023-04-08 23:49: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外作业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外作业设计

课外作业设计篇1

创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A-0059-01

要想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除了课堂教学,还应充分利用好英语课外作业。然而,现在很多教师在给学生布置英语课外作业时,一般都是让学生“背背抄抄”,作业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导致学生对英语作业丧失兴趣。教师只有精心设计小学英语课外作业,让课外作业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率。

一、联系生活――设计搜集型作业

英语是语言类学科,而语言类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立足于生活。随手翻一下我们的英语教材便能找到众多生活案例,教师可以利用英语的这个特点,将课外作业设计成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主动寻找和收集英语信息的形式。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3B Unit 9 “Shopping”一课之前,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的课外作业:陪妈妈去进行一次购物,将购物过程和内容简单记录下来,给所记录的内容匹配出相应的英语。有的孩子收集了购买物品需要怎样表达,如“Can I help you?What…colour?How much is it?…Yuan,please.”等;有的孩子收集了很多关于蔬菜的英语单词,如,圆白菜cabbage,南瓜pumpkin,洋葱onion,胡萝卜carrot等;还有的孩子收集了很多关于零食的英语单词:点心Biscuits,小甜饼干Cookies,爆玉米花popcorn,葡萄干raisins,开心果pis-tachio等。通过这样的准备学习,再让学生学习课本的内容,就变得轻而易举。

生活搜集型作业可以是课前,也可以是课后。同时,因为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所以作业设计可长可短,也不需要对语言形式作严格的要求,以取得效果为准。设计这样的作业,一是可以丰富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让他们感觉到英语就在自己的身边,二是可以巩固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使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二、突出活动――设计实践型作业

由于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使用,所以英语的学习必须注重实践,在实践中考查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和锻炼学生实际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因此,英语课外作业可以设计成英语实践活动,通过活动达到英语学习的目的。具体实践活动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采访式实践活动。也就是让学生通过采访这一形式来达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完《牛津小学英语》6AUnit 6“ Holidays”一课后,我让学生设计一个关于“Whats your favourite holi-day?”的采访,具体要求:至少采访本班30%的同学,知道大家平时都过哪些节日,怎样过,以及大家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然后就采访内容填写采访记录表,总结出以上问题的答案。因为采访的主题都是贴近学生生活并为学生所熟知,学生均表现出了很大的积极性,主动去查询各个节日的英语表述方式以及自己在最喜欢的节日里所做活动的英语表述方式等,在锻炼了英语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

2.调查式实践活动。英语新课标指出,学生学习英语是以交际为主要目的。在课外作业的设计中,采用调查式的作业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例如,在学完《牛津小学英语》3B Unit 9“ Shopping”一课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调查任务:就近考察自己家周边的各大商场和超市中常见商品的价格,将考察到的商品及商品价格用英文填表,比较得出最实惠的购物地点。布置这样的调查作业,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也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三、引导创新――设计创造型作业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课堂的任务除了英语语言教学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英语课外作业时,应当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出发,给英语课外作业插上创新的翅膀。

1.改编课文内容。现行牛津小学英语教材提供了大量的歌曲、诗歌、小故事等内容,设计课外作业时,教师可以利用教材内容设计一些具有创新性质的作业。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1B Unit 9 “Happy Birthday!”时,里面有一首歌曲“How Old Are You”,在学生熟悉该歌曲后,我要求学生在这首歌曲的基础上编出一首新的歌曲。不一会儿,一首首妙趣横生的歌曲便从学生的手中诞生了。我再将每位学生的作品做成音频资料,让学生自己保存。这不仅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效果良好。

2.创办英语小报。大多数小学生都有表现欲,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课外作业设计成“英语小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完《牛津小学英语》6AUnit 7“At Christmas”后,我让学生以“Christmas”为主题,创办一份属于自己的英语小报。接到老师布置的这个作业,学生热情高涨,有从网上找资料的、有查阅图书的,通过各种方式,学生最终都交出了漂亮的作业。

课外作业设计篇2

1 注重基础知识,注重层次性设计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总体目标是;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因此要注重基础知识。鉴于知识本身的层次性,学生个性的差异性,课堂练习设计必须形成多层次的弹性作业结构。

(1)知识层次知识从其纵向的层次结构上可以分为基础性知识、理解性知识、运用性知识,将概念,性质,定理,公理的训练融合于其中。如教学《直角坐标系》学生自主学习这一节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

1)什么是数轴?

2)如图,怎样说明数轴上点A和点B的位置,

3)数轴上的点与实数间的关系是什么?

4)在教室里怎样确定一个学生的位置?(互相讨论后回答)

5)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你们能不能举出一些现实生活中用一对实数来表示平面内点的位置的例子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6)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课外作业设计篇3

关键词:美术;课外作业;设计;实施

G623.75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扎实上好美术课,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学科的教学时间偏少,而美术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一定量的练习来巩固,仅靠每周1-2节的美术课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美术教师也需要在布置一定量的课外作业,更好的发挥美术学科的育人作用。

一、美术课外作业的设计原则

美术课外作业与课堂作业有一定的区别,课堂上的美术作业与课堂教学内容联系比较密切,由于课堂时间、空间、学习资源和工具、材料的限制,课堂作业一般比较简单。但是美术课外作业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和难易程度的限制,呈现出自己的特点。

1.实践性

美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美术课外作业的设计,也要体现实践性。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巩固对已学美术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获得美的体验,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小学美术课外作业设计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爱玩、爱动手操作的特点,结合教学实际以及当地的文化和人文特点,恰当的布置实践性作业,引导和促进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创新思维。

2.美育性

美术是一门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空间思维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好处,还能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提升艺术素养。因此,在设计美术课外作业中,必须要突出美术的学科特点,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巩固和技能训练,还要体现美育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外作业中发现自然和人文的美,以实现美术的美育价值。

3.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美术感兴趣了,也就有了学习的强大动力。2011版《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设计课外作业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季节、当地人文、社会热点等,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外作业,吸引学生到美术活动中来。

4.层次性

实际上,每个学生对于美术的认知和个人的能力、天赋都不相同,所展示出来的美感和对美g技能的领悟和掌握也参差不齐。教师在设计美术课外作业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相对应的有层次性的课外练习题。这样的层次性,也能够展现出学生的个性,尤其是美术特长生在这样的有层次性的作业中,能力能得到锻炼和发挥。而美术能力次一些的同学,也能得到基本的美术能力锻炼。

5.生活性

新课标指出:美术课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教学,让主体性的美术教学方式贴近生活,以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美术创造力。美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小学美术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关系尤其密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美术知识,联系生活进行作业,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培养学生利用美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美术课外作业的实施

1.画一画

绘画是美术最基本的作业形式之一,也是小学美术中最常见的作业。绘画可以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创造的欲望。在美术课外作业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把见到的有趣的人、事、动物、植物等,以简笔画、水彩画、素描、静物等方式表达出来。学生还可以对观察到的素材进行整理、加工,自主创造、设计出自己喜爱的画面。

2.做一做

手工制作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习得动手操作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能够使解放学生的创造力,培训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实际操作的能力。我在课外美术作业中,结合农村的特点,设计了“捏泥人”的课外作业。学生利用田地里的泥巴,捏出人物、飞机、植物、小动物等各种造型,学生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展示。

3.旅游参观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广泛利用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动植物园、公园、游乐场、社区等校外的课程资源,开展美术教育活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也越来越多的带孩子出去旅游。游览名山大川、古迹文物等都是学生开拓视野、提升美感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布置照相、绘画、感悟等方式,充分利用这些美术资源来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4.设计创造

美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可以综合现实中的人和物,设计出自己想象的物品。对于我们小学来说,每年都有科幻画比赛,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样的比赛机会,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畅想未来。对于当地组织的设计邮票、书签等美术创意活动,也可以作为美术课外作业,让学生学以致用。

三、美术课外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注意事项

在美术课外作业的设计和实施中,教师还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1.难度要适中

教师在设计美术课外作业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切不可因为是课外作业,就随意加大难度。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和风俗习惯,以及材料的限制,因地制宜的开展课外美术活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即使相同的作业,要求也要有所区别。

2.数量不宜太多

当前,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的情况时有发生,美术学科也不能随意增加学生课业负担。适量的美术课外作业,能够让学生调节身心,陶冶情操,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3.评价以正面评价为主

对于学生课外美术作业的评价,要以正面评价为主,多表扬学生,让学生在美术课外作业中得到成功的体验。对于美术有天赋的学生,既要予以支持,也要指出不足,提出改进的方向。

4.注意学科整合

美术与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的联系都非常紧密,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为古诗作画,为课文配插图,为数学画图形,为科学画实验图……通过学科整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学科的重要作业,从而增强学习美术的自觉性。

总之,教师要精心设计美术课外作业,让美术课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课外作业设计篇4

    长期以来,传统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与评价注重作业本身的客观性,缺少师生间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互动,皇现程式化、规范化的倾向,甚至成为学生和家长沉重的负担不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外作业富有全新而丰富的内涵。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课外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庸,而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和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因此,在当前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背景下,有必要对现行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评价进行全息透视和深刻反思,使其设计、评价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使学生的情感、意志、习惯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培养,从而获取知识,掌握技巧,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提高素养。

    本文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后现代主义思想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等为理论依据,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探索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原则、形式、发展趋势和多元化评价方式诸问题,以期促进师生情感互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减轻课业负担,增强自主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引言部分,着重介绍问题提出的背景、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理论依据和研究目标。第一章从语文教育与作业现状、传统语文作业存在的弊端两个方面就当前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与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第二章界定有关概念、概述相关问题;第三章重点讨论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通过大量案例,具体论析作业设计的目标设定、结构优化、特点突显、趋向把握诸问题;第四章提出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评价问题,从评价理念、原则、类型、方式等层面进行理论阐发和案例分析;结语部分,就研究成效、讨论结论、存在问题、对策建议等进行总结与思考。要之,本文关于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与评价所强调的核心理念可以概括为:快乐参与,主动实践,自主创新,人文提升。

    关键词: 课程标准;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评价

    一、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改走到今天,课堂教学有了较大改观,“填鸭式”教学方式逐渐淡出。新型且富有特色的教学方式异彩丰呈。但在课外作业的设计上,传统的作业观已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必须进行深刻的改革。“作业问题正成为新课改最薄弱的一个环节”‘。而课外作业的改革如果仅站在传统教学理论视野,将很难找到有意义的突破口。新课程下的课外作业己不应再是课堂教学的附庸,而应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和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多样化的课外作业将构成学生课外、校外(社会、家庭)生活的重要时空,将成为具有学生鲜明的价值追求、理想、愿望的活动,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这样的作业不应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应该成为学生减负的需要、发挥语文课程教育功能的需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以及学生成长过程中自觉的生活需要、人生需要和学习需要。学生对待课外作业的态度也同样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在这种态度的指引下,学生在课外作业过程中尽情体验苦恼和辛劳、幸福和快乐。

    1. 学生减负的需要

    作为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内容多元、形式多样、角度多变的作业练习,能使学生从中获取知识,掌握技巧,形成能力,发展思维。同时,学生的情感、意志、习惯、兴趣等,也可在编织精巧的作业训练过程中得到培养。然而,新课标颁布己逾七年,一些教师的观念迄今仍未得到更新,课前作业缺,课后作业补,大量的题海战术,给学生造成很大负担。因此,再次强调减负是势之必然,小学语文课外作业应在减负之列。

    2.发挥语文课程教育功能的需要

    黄孟柯先生曾指出了语文教育作为母语教育的本质,即语文是从民族文化精神中衍生出来的学科,语文教育应关注学生的文化精神。语文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良好精神情操,合理的语文知识结构,完善的智能结构,健全的思维品质等。语文教育应构筑学生的精神大厦。语文课程的教育功能也强调“涵养言语能力、发展智慧结构、建设美丽人生”2。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突出学生个性,张扬民主风气,注重个体体验,实际也是在大力提倡学生的人文精神、独立精神、创新精神和审美精神。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给学生提供了彰显个性的空间,有利于语文课程教育功能的发挥。①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国内方面

    自提倡“减负’夕、新课改以来,致力于此方面的研究较多。有些学校曾经或者正在做一些有益的改进尝试。如”开放性作业“、”主体性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作业“、”个性化作业“、”研究性作业“等。目前,对于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己日趋深入。如人教版新教材的编写中就相当重视作业的内容,注意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和人文色彩,并加强了感悟、积累、实践,关注学生的经验世界、想象世界和学生的生活。在丰富作业形式,激发学生作业兴趣方面取得不少宝贵经验,这些都有助于本研究的实施。尽管如此但尚属局部、零散,尤其在评价方面较欠缺,缺乏有效的评价方式和激励机制。无法从根本上革除传统作业中存在的种种弊端,犹如昙花一现。学生对待新型作业的态度重又回到传统的作业态度观中。故对此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很有必要,也极为迫切。其中尤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与评价。

    2.国外情况

    对于学生作业的设计,国外的教育家们早已摈弃了课本的约束和课文的限制,大多采用开放式的、综合性的作业。通过学生自己上网、上图书馆查阅资料,与同学相互合作来完成某一专题研究等。故一些教育先进国家的作业形式与评价改革,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如:英国中小学生课程作业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实践作业:有教师指导的各种活动(实验)、独立观察、完成作品及各种动手能力的测试;二是书面作业:客观性测试,分为简答题、抢答题,写随笔、论文、实践报告、评论、调查报告、做科研项目等;三是口头、听力作业;四是表演作业。朱仲敏老师曾在对美国中小学家庭作业目的的定位研究中认为,美国中小学教师以较为宽广的视野从多方面、多层次定位作业的目的。分别从作业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养的关系,作业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作业对学生、亲子关系、家校关系、社会的影响等角度考虑。使作业成为学生和家长之间、家长和学校之间、学校和社会之间联系的一种中介。而且随着经济的增长,教育理念的发展变化,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教育评价进入专业化时期。强调评价是”心理建构“过程,提倡评价价值多元、全面参与共同建构,力图实现教育的民主化。其方法论呈现从实证科学主义向人文主义发展的趋向。由此看来,教师应更多从学生个性发展的角度设计和评价作业,不应仅从完成自身教学或增长学生知识的角度出发,作业内容和要求可因人而异。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特长的目的。教师可通过作业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教育合力。近年来,随着减轻学生负担问题引起人们的注意,对课外作业的看法也成了争论不休的问题一些观点认为课外作业可以鼓励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技能,让学生有时间践和应用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另一些则认为课外作业侵占了学生的空闲时间,使他们不能参加集体活动。对课外作业价值的意见虽然很难统一,但对它的性质和目的还是有大体一致的看法:它是学校正式布置的功课,要求在课外完成。包括一系列活动,如复习旧课,预习新课,扩大研究和课外自修项目,以及进一步自习等。有鉴于此,对小学语文课外作业问题进行重新思考,并进而设计新的形式和相应的评价方式,使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课外作业成为语文教学与课程发展之间的稳固”桥梁“,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联系的有力”链条“,最终达成系统的良性循环,以凸显价值—这也应是新课改下语文教师神圣而艰巨的使命和责任。②

    (三)理论依据

    对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进行设计与评价是为了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和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内涵。多元智能理论、后现代主义思想以及新课程标准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1.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是崇尚天性、更崇尚培养的模式。他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或多或少地具有各种智能,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有效学习方法。在认识和发展自己最强能力的同时,不仅能控制自己的优势,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把握大多数智能的发展。学生不存在聪明不聪明的问题,只有在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发扬自己的聪明优势的问题。学校里不存在差生,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智能特点、学习类型,沿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成为可造就人才。适当的教育和训练能使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发挥到更高水平。应该在全面开发每一个人的各种智能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现各种智能的情境,激发潜在的智能,给学生多样化的选择,充分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他也提出了全新的学生观、人才观、能力观和德才观,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和借鉴机会,有利于课外作业的设计与评价。

    2.后现代主义思想

课外作业设计篇5

关键词: 职业院校 基础英语 课外作业

一、课外作业在英语学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精心设计的课外作业有利于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升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同时是检测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真实有效的手段。相比其他学科而言,英语学科的课外作业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英语学科的特殊性。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著名英语专家胡文仲说过:要想学好英语只有大量实践,多听多读多说多写。在《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一书中,束定芳、庄智象两位学者指出:“语言是社会交际需要和实践的产物。人们在使用语言过程中才真正学会使用语言。”[1]英语课堂教学时间非常有限,教师唯有通过作业这种形式在课外为学生设计更多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才更有利于学生对英语语言的习得。

(二)中国特殊的英语教学环境。相对于ESL(英语在教学对象所在国为第一或第二语言)的环境,中国英语教学的环境(英语作为外语教学,简称EFL)有明显的劣势,除了课堂外,学生实际使用语言的场合少之又少[2]。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作业这种形式为学生搭建课下说练英语的平台,督促学生养成日常自主学习和实践英语的好习惯。

(三)高职院校学生特殊的学情。相对本科院校学生而言,某些高职生学习基础不够扎实,学习自觉性较差,学习习惯欠佳[3]。教师通过布置科学、合理的课外作业,同时在趣味性、多样化及实用性方面下工夫,吸引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对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有裨益,进而增强语言学习效果。

二、基础英语课程传统的课外作业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英语课程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基础英语课程是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一门必修主干课程,某些院校将其命名作“综合英语”。以我校为例,该课程共开设三个学期,共计264学时,是我院英语专业课程中开设学时数最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综合运用英语的技能,为后续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

(二)该课程在作业布置方面存在的问题。认识到课外作业在英语学习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我院专门成立课题研究小组,以基础英语课程作为试点,对该课程课外作业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课题组对我院大一、大二两个年级的英语专业教学班级开展了问卷调查研究,发现传统的基础英语课程在作业布置方面存在着以下问题:(1)作业布置缺乏针对性。这方面主要表现有两点:一是教师不研究分析教材和学生实际,直接照搬课后习题,以“作业”形式布置给学生;二是作业布置一刀切,无视学生的能力及水平差异,作业内容、数量及要求“一视同仁”,造成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某些作业无力完成时,只好抄袭他人的,而个别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时又存在“吃不饱”的现象。(2)作业形式单一,缺乏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调研中,课题组发现76%的学生认为教师布置作业仍以传统的笔头作业为主,即完成课后习题等,即使有口头作业,也多是采用书上的编对话训练或是背诵对话、课文等形式,偶尔个别教师会依据个人兴趣,在某个单元学习过程中安排“新鲜”活动,如role-play等,但不成规模,存在较大的随机性和任意性。(3)作业内容缺乏对学生职业素养和技能的培训和引导。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培养具有高素质的职业能力人才,基础英语课程虽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即便如此,如果任课教师用心研究,也能在基础课程中实现对学生职业素养和技能的培训和引导。(4)布置作业多,批阅检查少。调研发现,教师每次课后都会给学生布置相应课后习题作为书面作业,但鉴于相关内容会在下次课堂上讲解,所以基本不对其批阅检查,最多会要求学生将其中的翻译题写在作业本上,每单元上交一次。然而,大部分院校所使用的课本均是全国统编教材,我校也不例外,全书的课后习题,学生均可以借助手机网络非常轻松地查找到相应的答案,所以抄袭现象非常普遍,布置这种作业早已失去它应有的意义。而对于口头背诵等作业,教师多以抽查方式检查,久而久之,学生摸透老师的特点,就会形成懈怠情绪,不再重视作业的完成。

可以看出,以上这些问题若得不到解决,作业布置将流于形式,丧失其应有的效力和价值,最终会影响教学的整体效果。针对这种情况,课题研究小组开展了一系列作业改革实践研究活动,旨在探索和挖掘课外作业在帮助学生学习和提高英语综合技能方面的途径。

三、基础英语课程作业改革的实践研究

本着“提高兴趣、收获知识、发展技能、体验成功”的原则,课题组针对基础英语课程作业设计展开实践研究,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法。以下笔者以该课程所用教材《大学体验英语》第三册第一单元Caring for Our Earth的作业设计为例,逐一阐释课题组所做的种种改革尝试。

(一)作业形式多样化。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能类型是千差万别的,每个人都有其擅长和不擅长的智能领域,但只要提供合适的环境和条件,再辅以科学的指导和个人自身的努力与坚持,每个个体都能发展和加强某一种或者几种智能。这点启示我们,面对个体差异大的学生群体,课堂教学活动和作业形式一定要灵活多样,才可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开发学生的多种智能,并增强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最终真正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4]。

《大学体验英语》这套教材每个单元涉及一个主题,围绕特定主题及教材设立的各单元目标,课题组设计了多样化的作业类型。例如围绕第一单元环境保护这个主题,课题组设计的作业有:“我来做老师”(搜集、整理并教授与环保相关的英语词汇及句型表达);“看图说话大比拼”(用英文描述与环境问题有关的图片,并展开小组比赛);学唱英文环保公益歌曲,例如Michael Jackson的“Earth Song”(地球之歌);“环保”主题英语短剧表演;制作“保护地球母亲”英文宣骱1;围绕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话题的英语辩论赛;举办与环保知识相关的英语小讲座等。以上作业类型丰富多样,除有效训练学生的语言智能外,还积极拓展诸如逻辑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视觉空间智能等,同时有效强化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英语语言应用技能。

(二)作业内容分级化。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给我们启示:个体的发展有两种水平,即当前水平和潜在的可能达到的水平,这个过渡阶段就是“最近发展区”。如何帮助学生平稳过渡这个区域,教师的“脚手架”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5]。“脚手架”作用的发挥应贯彻整个教学过程,不仅应体现在课堂授课环节,在课外学习任务的设计方面也非常关键。教师在设计作业内容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层次,设计出难度级别不同,能有效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更好发展的作业内容。据此,在学期初,课题组先对学生进行了综合语言能力的测试,依据测试结果,将学生按成绩由高到低划分为甲、乙、丙三个层次,为了不影响学生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该测试结果用途不对学生公布,仅供授课教师掌握。同时,课题组认真分析所设计的各类作业,按完成作业的难易程度依次将其划分为A、B、C三个级别。在作业布置方面,采取学生“认领”制,依据“学生自主选择、教师积极引导”的原则,先由教师解读本单元不同作业内容的具体要求,并积极引导学生根据各自语言实际能力水平认领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同时鼓励全体学生勇于选择那些对目前自身能力有挑战的作业,对于此类学生,若其完成作业质量高,还可对其进行平时分加分的奖励。学生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先进行拟选,教师再进行复核,对于选择不妥当的学生进行个别谈话,最后实施调整。

(三)实施主体多元化。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心理学家皮亚杰就提出了建构主义理论,后来该理论吸取了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奥斯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和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等多种学习理论的精髓,在近些年对教育领域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不应将学生简单视为接受知识和信息的容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个体会依据原有的认知图式和经验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同化”与“顺应”过程),主动构建自己的理解和意义。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与他人的“协作”而进行的各种“会话”活动发挥着关键性作用[6]。通过对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和对语言交际性特点的考虑,我们认为仅靠布置单一的个人独立完成的作业形式不利于学生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言语技能的培养。在作业实施环节,教师应考虑多元主体参与的原则,为学生多搭建与他人协作、互动和交流的意义建构平台,实现多元互动、通力合作、高效完成学习任务的目标,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课题组成员针对各单元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丰富的小组合作型作业。

在实施小组作业中,我们依据学习任务类型和难易程度的不同,采取了“动态分组、过程监管”的原则,即小组成员不固定,教师在小组活动过程中,适时进行有效监管,了解各小组学习任务完成的进度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必要时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协助。

(四)任务设计职业化。教育部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出,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既要兼顾对学生“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全面的职业能力与较好的职业素养”。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课题组进行了积极的研讨和尝试,先针对具体专业所对应的未来就业岗位,分析岗位所要求的职业技能,再结合基础英语课程每单元主题内容,开发设计出有利于培养职业素养和能力的学习任务及作业类型,确保每个单元至少有一项此类作业。下面笔者就课题组在这方面所做的尝试进行举例说明,以第一单元环保主题为例,课题组针对所在英语系三个专业所面向的具体岗位分别设计了职业化的作业任务。

1.旅游英语(面向岗位:英语导游)。作业任务:你是一名英语导游,现就本地某热门景点,对游客简要介绍近年来该景区环境受破坏和污染的情况,并分析造成的原因,最后向游客提出环保建议。要求:提供核心词汇列表(与环保相关)与全班同学共享;小组成员共同参与;自行准备其他辅助材料(如PPT、图片或实物等);口头表达要层次清晰,语言流畅;时间为8分钟~10分钟。任务目标:培养学生在未来导游工作中所需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以及传递环保理念的责任感,让他们意识到旅游行业机构在提高游客生态文明素养水平方面所发挥的重要教育引导作用。

2.英语教育(面向岗位:英语教师)。作业任务:你是一名英语教师,请你教授所抽取纸条上的英语词汇(均与环境污染和保护有关)。要求:小组集体备课并共同准备教具及教学PPT;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并注意教态和课堂管理;时间为8分钟~10分钟。任务目标: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教师话语应用能力、组织能力及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能力;通过教授环保主题的内容,可增强学生自身的环保意识,感知教师在传递知识、对学生实施德育方面发挥的重要影响力。

3.应用英语(面向岗位:涉外文秘)。作业任务:你是某外企秘书,领导交给你三篇涉及某地区环境污染状况的英语文章,要求你整理出主旨内容并进行口头汇报。要求:每篇文章写出简要小结;制作PPT辅助口头汇报;汇报内容要求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言简意赅;时间为8分钟~10分钟。任务目标:除了能训练学生英语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外,还能锻炼学生涉外文秘岗位所需的整理资料能力、信息汇总及提炼能力及办公软件的应用能力。

以上所有作业设计方案都实行动态管理,课题组会阶段性(每两周)收集学生反馈意见,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及时研讨,对后期方案进行适度调整。同时,课题组要求任课教师定期对授课班级作业完成情况在课题组教研活动时进行汇报,这样能有效督促任课教师进行课后反思,还能避免教师布置作业流于形式、疏于批阅检查这种情况的发生。

四、作业改革的成效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们对实施作业改革的班级授课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访谈。通过访谈发现,班级课堂气氛较以往活跃,班风也有所好转,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有所增强,同学间团队合作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虽然在学期末课程的考试中,我们对比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考试成绩,除了实验班中考试不及格的学生人数比以前略有减少外,并未发生更多明显的变化。对此,我们分析认为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所以尽管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不显著,但学生的学习动力均有所增强,通过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会有进一步的提升,久而久之,学习成绩自然会逐步改善。

五、结语

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课题组此次仅在英语专业的一门课程中实施改革,它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力还是比较局限的。作业是教师巩固教学成果、提高学生能力的一项有力工具,它应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如果所有教师都能转变思路,积极投身作业改革的教学实践,那么最终产生的力量就不可估量。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22.

[2]李德新.ESL教学与EFL教学之对比分析――探讨ESL教学对我国基础英语外语教学的启示[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7(3):43―44.

[3]蔚振江,郭晓华,张利宏.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特点及对策研究[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50―53.

[4]杜宗蔚.多元智能理论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10):102―103.

[5]徐江,郑莉.最近发展区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85―88.

课外作业设计篇6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英语课外作业设计

在新课标背景下,为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增加学习效率,如何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而作业的设置策略是学生培养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经过一年多的调查研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尊重学生的差异和现有的知识水平,提高英语作业的质量,探索出了以下几种有效的英语作业设计的新途径。

一、英语课外作业设计要有趣味性、新颖性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道:“所谓课上得有趣,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传统的作业是老师按部就班以书本、练习册为依据,老师布置啥,学生做啥,长此以往,一方面学生对这种作业逆反;另一方面后进生不会做,导致抄袭作业,使得课外作业流于形式。为此,我设计了以下几种作业:第一,学生自己制作录音。首先让学生对重要的语段、篇章反复诵读,然后用电脑或手机自己制作录音,传到班级群共享。其他同学在共享的同时还做了点评,偶尔我也在课上播放,结果发现意外的收获,学生不再玩手机了,而是试图将自己最好的一个录音展示给全班;第二,把作业转化为比赛。在学习了we’retryingtosavetheearth!后,我让学生做一张“如何保护地球的手抄报”(英文版),然后在班内组织手抄报比赛,学生们可别有一番情趣;第三,利用学生资源,制作教具。如在学习音标时,我让学生们把一个个的音素制作成精美的卡片;还有像制作单词卡片,正面标上音、形、意,反面造句,等等,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英语教学质量。

二、英语课外作业设计要尊重差异,因生设计

新课程理念倡导“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学生之间本身存有差异,所以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对班级学生分层设计作业。后进生:要以单词和短语为重点,掌握文章的大意;中等生:在掌握词汇的基础上还要会用,并且具有理解分析语段的能力;优等生:精读课文,优秀语段还要求背诵,并能帮助中下等学生完成作业。这样让“英雄有用武之地”,中下学生抓住了“基础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都有成就感。

三、课外作业设计要由独立转向合作探究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创造各种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发展合作精神。”老师可以按照学生的不同层次,把他们分成各学习小组,同时建立小组竞争机制;也可以允许学生自由地结对子;这样学生之间自然形成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独立走向合作,是作业改革的必然趋势。这不仅提高了中下等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四、英语课外作业设计要不断地滚动循环

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将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搭梯子,让学生感到新旧语言材料之间的相互联系,无形中增加了学习的自信心。这样学生学得轻松,起到了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即符合认知规律,又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总之,课外作业的设计要以新课标的基本理论为依据;按照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开拓创新,试图从听、说、读、写、表演、视听等多角度入手。这样精心设计的作业,使学生从传统整齐划一的书面作业走向形式多样、有趣的个性化的作业,给学生一个充分发挥想象和自主学习的空间,一个开放宽松的学习氛围,同时给他们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即完成了作业,还掌握了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并学会如何与他人交流、合作和探究。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程传伟.重视英语作业设计提高英语教学效果[J].学科建设.2011(10).

[2]陈素娟.初中英语作业的设计与评改初探[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2).

课外作业设计篇7

英语作业设计必须体现出一定的针对性,这里的针对性指的是针对不同水平与能力的学生进行分别作业设计,满足学生对于自身作业设计要求。另外,英语作业设计针对性还体现在作业设计必须达到某一目标,作业设计的布置必须设置一定的英语教学目标,作业设计以达到英语教学目标为目的。英语作业设计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此外,英语作业设计必须体现出一定的系统性。这里的系统性主要指的是老师的作业设计应该相互联系、环环相扣,既要同学生学习水平与能力相联系,还要同英语课本知识内容相关联,勾勒出作业设计以及教学设计方案,并按照方案进行有效教学。

作业的时代性与生活化

英语作业设计必须体现出一定的时代性,这是学生了解社会时展变化的又一窗口。因此,老师在对英语作业进行设计时,无论是作文、翻译还是课外阅读上的作业布置,都必须体现出一定的时代性,尽可能的加入一些社会热点、时代特色等等。牛津-译林版高中英语教材中有很多创新性作业设计类型,例如搜集信息、制作海报以及给朋友写信等等,这些作业形式都有一定的时代特点,可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英语作业设计必须体现出一定的生活化。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英语作业设计必须取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让学生英语作业学习更加生活化,这样才能够调动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乐趣。

作业的探究性和合作化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于英语课程教学有着严格的规定,英语教学应该改变那种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因此,作业设计作为英语教学的一部分,应该也要采用探究性和合作化学习。例如在学习了Understandingeachother之后,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分组学习,根据课程要求进行各国风俗文化的信息搜集工作,进而鼓励学生进行各国文化风俗的讨论与展示。再如,在学习了Laughterisgoodforyou这一节后,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戏剧化表演,让学生在戏剧化表演中体会英语学习的快乐,保证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总结

课外作业设计篇8

【关键词】优化;小学英语;作业;设计

《英语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之教学建议第七条: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的课外作业。通过对课外作业设计的改革,让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得到激发和保护,从而培养其对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

一、优化作业设计的原则

1.作业设计必须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些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总是抄单词、背课文等,这常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在教学 A Birthday Party 后,让学生模拟开生日派对,尽可能多地运用英语交流。教国籍这一单元时,让学生去收集关于英国、美国、日本的情况。

2.作业设计必须有交际性。使学生掌握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是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因此,英语作业设计中也要贯彻交际性原则,使学生在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达到能用英语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能力。我在教完对话后,常常让学生模仿对话和编写对话。每节课前五分钟,安排一次“free talk”,让学生进行自由谈话。把自真正地交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地展现自我风采。学生们很重视这种机会,课余,经常可见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自由谈话的合作伙伴,他们会为编写谈话内容遇到困难而愁眉苦脸,捧着稿子恨不得问遍所有的人;他们也会在编写时遇到分歧而欢呼雀跃。每一次的自由谈话,学生们都有创新。

3.作业设计必须有延伸性。社会所需要的是全面的高素质的人才,因此,英语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全方位了解社会,了解各方面的知识。我通过两种方法达到上述目的:第一,为班级订阅一些英语报刊杂志;第二,指导和推荐学生收看电视或光盘中他们喜闻乐见的动画英语节目。

4.作业设计必须有实用性。只有在实践过程中,语言的魅力才能体现出来。平时,我要求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句子、对话、歌曲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作为课外作业。比如把学会的英语歌、英语儿歌唱给父母听,或和父母亲开展对话,每次情况都记下作为家庭作业。在这样的交流中,成功的喜悦自然更会增强他们学习的劲头。

5.作业设计必须有发展性。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运用,而语言是不断发展的,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仅要不断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要在课外作业的布置上充分地体现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发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二、优化作业设计的形式

1.探究性作业。 英语学科和其它学科不同,由于语言环境和知识积累较少、较慢的原因,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方式有限,作为教师应该尽量为学生创造机会,指导学生有目的的进行探究性学习。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

2.实践性作业。《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具有实践性的英语家庭作业不仅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品格,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多元认知能力。在课外要求学生与同学、老师之间尽量用英语交流;在家里要求学生与懂英语的家长用英语交流,还可以饶有兴趣地充当Little teacher的角色教父母学英语,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种实践性的英语家庭作业,可以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3.人文性作业。分量适当的作业。如三年级的学生一般不布置笔头作业,多为读课文或录音之类的口头作业。作业量过多,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作业量太少,也达不到训练要求。

难易适当的作业。难易适当是对全班大多数学生来说的。课外作业的难易程度,要把握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充分发挥课外作业在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应精心设计好每一课的作业,弄清楚每次作业的意图。

三、优化英语作业设计的评价

1.评价主体多元化。为了使评价有机地融入英语教学过程,应建立开放的评价氛围,以内部评价(教师、学生)和外部评价(家长、同伴)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2.评价手段多样化。在选择评价手段时,应根据活动的目的,活动开展的方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风格的差异等采取适当而多样的评价方式,让评价结果更全面,更具有代表性与说服力。

总之,在认真上好每一节英语课的同时,适当地辅以课外延伸,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是极其有利的。而且,学生在课外延伸中培养起来的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和自信心,在他们今后的语言学习中将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课外作业设计篇9

【关键词】设计 创新性 开放性 新型 作业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116-02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传统的小学英语作业内容仅限于教材内容,内容封闭僵化,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业形式单一,要求规范统一,违背了孩子的天性。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心理、兴趣、特长等特点,我从创新性与开放性入手,积极探寻一条课外作业与课堂教学和谐共进的有效途径,使学生在课后依然保持对英语的浓厚兴趣,让学生的英语知识得到巩固,甚至在作业中培养创新能力。

一、注重创新性,设计有效作业

英语是一门融合性极强的学科,有效处理好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有助于英语教学的发展和提高。《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1.融合数学,提高英语思维和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学了“What do you want?”和“How much is it?”句型后,我出示一张自制的食物价格,让学生课后分小组表演在麦当老点餐的一幕。第二天英语课上他们有模有样地扮演不同的角色,当“服务员”算账时,他们拿出自制的“电脑显示器”作起敲打样,迅速说出已算好的价钱,那时,我鼓励其他同学帮助该“服务员”再清算一遍,以验证他的正误。从而有效提高英语表达能力。

2.融入音乐,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在我们的小学英语教材中,有许多琅琅上口的Chants、Rhymes和Songs,一般学生跟着听几遍就会。无论是Chants、Rhymes还是Songs, 都具有这样一个优点:节奏感强,加快学生对句型和单词的掌握。它们是通过音乐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的最直接方式,因此在教完一组单词后经常会让学生编些喜欢的Chants。这些Chants、Rhymes和Songs源自课内,巩固于课外,也可适当地解决了学生在课外不愿练习说英语的难题。

3.融入美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小学生喜欢画是其天性,因此我经常设计放学在家画简笔画的作业。如在教学《新标准英语》Book2 Module4 Unit1的水果和食物类单词后,可以设计画图画的作业,即要求学生回家后画出所学水果和食物,并用英语在旁边写出所画水果和食物的名称。第二天上课展示自己的作品时,要用几句简单的英语介绍自己最喜欢的水果或其它食物,也可以请同学配合介绍,这样,不仅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已知句型、单词。

二、注重开放性,设计有效作业

开放性作业的设计,改变了传统英语作业重书面、轻口头训练;重做业数量、轻作业质量;重知识巩固、轻能力培养的现象,真正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1.以现实生活为背景,设计体验型作业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因此,英语作业的设计应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将学生置于逼真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要求,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2.以自主选择为主,设计层次性作业。

学生的学习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层次差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因此我根据教学目标将作业设计成A、B、C三个档次。其中A类作业偏中于综合能力的运用;C类作业偏中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积累;B类作业则介于二者之间,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来选择作业。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到“我能做、我会做、我想做”,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

总之,实践证明了创新性与开放性的课外作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教师就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设计需学生主动去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作业,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及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课外作业设计篇10

【关键词】课外作业;活动化;设计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作业不再是单纯为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设置的练习,而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发展得更好。那如何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形式多样,内容现实有趣、又富有探索与思考的作业呢?

一、作业现状的解剖:一次问卷调查的反思

就当前的作业现状而言,关注作业内容与形式变革的有很多,而关注学生需要以体现作业的价值却很少。为此,经过调查、实践与反思,本着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并重。对现有的作业进入了深层次的反思,觉得新课程下的作业应该以学生生活的丰富多彩为基础,关注学生精神成长的多渠道,着眼于课程发展的新趋势,设计活动化的课外作业,因此对学生和家长就作业的看法进行了一次调查分析。

1.问卷调查的数据结果

一是有48.2%的学生回答“学习数学对解决生活实际没有大的帮助”,有30%的家长回答“学习数学对解决生活实际没有大的帮助”。二是有53.3%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子女“不喜欢”做数学作业,有42.3%%的学生回答“不喜欢”做数学作业。 三是六成多人每天碰到难的作业会选择一个人解决;一成多人选择和同学合作完成;选择放弃的有三成多的人。四是应教师、家长要求而做作业的学生占了绝大部分;而感兴趣的只有少数一部分人。

2.对调查结果的反思

从上述调查问卷中不难看出,学生、家长对于现有作业的形式与内容存在着不满意的现象,其表现在:一是学生对于作业,总是处于被动接受任务的境地。学生必须严格地按照教师所作的规定完成作业,没有选择权。二是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期望是越来越高,对孩子机械的背诵口诀,默写,做大量的口算作业等等这样原本常规的作业,大多持的是反对票。家长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这样单一形式的作业中扼杀了学生的灵性和思维,不利于孩子自我认识,自我潜能的发展。三是教师在作业中迷茫,自己布置大量的作业也是为了强化教学效果,但学生怎么反而不接受呢?那到底怎样的作业是适合他们,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的完成作业,又能达到巩固基础知识与学生能力的发展,而这样的作业存在吗?

反思以往的教学过程,学生的数学作业形式总是很单一,书面笔算作业占大部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类作业所占比例微乎其微,这单一的形式使学生厌烦,教师头痛,应试训练色彩浓厚,失去了作业发挥创造性、探究性的作用。也谈不上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据此,我觉得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传统作业型式已不适合学生的需求,而必须对作业设计的方式和方法作改革,使它成为学生张扬个性又一个舞台。

二、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课外作业活动化的设计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活动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喜欢的作业,丰富他们的生活,展示他们的个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舞台上,都能成为一个出色的表演者。

1.设计作业要注意问题

一是多样性。作业在设时应采用多样的形式(如图片、游戏、卡通、表格、文字等),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呈现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二是开放性。在布置作业时,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又要兼顾到学生的学习特点,承认学生间存在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最终达到“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的目的”。三是激励性。作业的过程是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应使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问题解决后所带来的成功体验,逐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学生时刻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四是合作性。针对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作业,激活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情感,引领学生互动学习。而多布置合作性作业,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能力。五是人文性。要使学生感到作业是自己的需要,不是教师强加给他的作业。

2.课外作业的布置形式

课外作业的布置,不能毫无选择地照搬课本的课后练习,教师要有目的、有选择、有改变、创造性地使用。要根据学生的实情、学情,让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自己能行”;学生有差异,要区分对待,“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使学生在做经过精心设计与安排的作业时,不仅能够积极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创造性思维能够得到培养和发展。一是趣味性作业――增加作业的趣味性,使学生乐学乐做。 二是操作性作业――在自己积极、主动的操作活动中提升思考,获得发展。 三是综合性作业――注意新旧知识的综合运用,做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作业成为沟通书本知识和学生实际生活的桥梁。四是开放性作业――开拓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灵活性、创造性。开放性作业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综合性、探究性强的问题,让学生在“多种解法”或“多种答案”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留给学生创新、发现的余地,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3.课外作业活动化的组织形式

课外作业的组织形式要有的放矢。对布置的课外作业,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自己选择伙伴合作进行,学生可以先进行同伴讨论,然后再独立完成;也可以先独立思考,再与同伴交流探讨。还可以在父母的帮助下完成。具体有以下几种组织形式:

(1)个人自主型作业:学生一个人可以独自完成,不需要他人帮助来完成。

(2)小组合作型作业:一些操作性强,需要同伴的帮助才能完成的活动内容,适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分组时可以按照作业不同而分组,有按照家庭的远近的差异分组的,有按照能力差异不同分组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