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手抄报十篇

时间:2023-03-27 06:56:19

课外阅读手抄报

课外阅读手抄报篇1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顾炎武

4、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5、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鲁迅

6、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煮

7、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胡居仁

8、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吴晗

9、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顾颉刚

10、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1、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郑板桥

12、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王充

13、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郑玄

14、知识,主要是靠主动“抓”出来的,不是靠“教”出来的。——钱三强

1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丘

16、欲速是读书第一大病,功夫中在绵密不间断,不在不速也。——陆珑

课外阅读手抄报篇2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 、树立榜样。榜样的作用极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

2、 以身作则。 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是怎么学习的,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是:阅读非常有趣。这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

3、好书引读。 由于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让学生猜猜里面写什么。学生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也要注意读书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孩子才会对书感兴趣。

4、收获激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要经常召开读书汇报会,如利用早会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举行班级赛诗会;评选"故事大王";摘抄本展评;开展"小导游"活动,让学生谈天说地、谈古论今。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在博览群书中采集各种类型的信息材料,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二、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 、 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 、 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 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 、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 。如阅读介结竹子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三、寓教于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至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之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1、讲。 我班坚持每日 5 - 10 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2、办 。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如围绕"北京奥运"这一内容,学生就办出了《向往奥运》、《奥运连着你我他》等。

3、赛。 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我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育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4、展: ( 1 )剪贴展览。学生在广泛读报纸、杂志或其他书籍时,会发现其中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指导学生把这些材料剪下来,找一个本子,分类贴上,积累资料,每月在班上评展一次,以激发学生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 2 )摘抄展览。如果在遇到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或形象具体、含义深刻的句子,或精彩的片段,这些含义深刻的格言、警句,特别是在不能摘剪贴的情况下,可让他们用日记本摘抄下来,也可以定期在班上班上交流展评,看谁最好。同时,对那些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本、摘抄本,获奖的手抄报、征文等学生作品在教室中的学习园地里专门设"精品欣赏屋"供学生欣赏,既鼓励那些读好书的学生继续坚持下去,又勉励那些读书落后的学生,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

四、挖掘书源,让学生有书读。

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保证孩子们有书读,有"许多花"来"酿蜜"。

课外阅读手抄报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语言实践 课外阅读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接触大社会、大自然;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认为: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和及时信息为内容,以学生主动实践、主动创新为原则,实现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听说读等能力的整体发展,才能真正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凸现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阅读的继续和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我在班里设了班级图书馆,上一届的班级留下了300多本好书,我动员现在的班上每一个孩子捐献了一本。到现在为止,我们的班级图书馆有近500本书了,而且书的品味都很高——除了名著,都是名副其实的好书。我们的图书是自由漫游的,只要不带出教室,孩子们可以自由借阅(每周有两天是全开架),完全做到了足不出校园,足不出班级,就能在书的海洋里遨游。我指导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对精彩的内容能够及时的摘抄下来,建立一个读书笔记集,每生每学期能记录1万字左右。一年下来,我班上孩子的平均课外阅读量每天应该在20页以上。

二、日记

从一年级开始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每周上一节日记指导课。学生在写日记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积累下来,并指导学生锤炼语言,推敲词句。老师在批改时用个性化、情感化的语言,对学生的写作起到了激励、导向的作用。每个学期下来,我把学生的日记打印成作品集,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命名为《萌芽》、《成长的印记》等。这样以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日记集,从而更加培养了学生写日记的兴趣。

三、课前十分钟演讲

语文教学就是要通过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口语和书面语言的理解和表达的能力。其中“说话”的训练尤为重要。因此,我坚持每天利用早上第一节和下午第一节课前的十分钟,为学生提供了说的机会,说话的内容自选,可以讲前一天看的新闻,可以说读书的感受,也可以讲一天中发生的有趣的事、还可以开成一个小辩论会等等。通过课前十分钟演讲,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课本剧表演

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文章,老师帮助学生创设情境,学生在节目改编、排练到表演的过程,无形中理解学懂了课文;恰当的动作、神态和符合人物特点的语言又是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延伸和创新。在排练过程中,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得到了加强。带动着学生去进行文字材料的阅读、整理、重组和再现,经历了一个“文字—表演—文字”的过程。这样以来,使语文教学更加走向开放性,增加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乐趣。我们班排练的课本剧《卖火柴的小女孩》、《守株待兔》等,得到了全校师生的好评。

五、手抄报

手抄报是一种融语文和美术学习于一体的形式,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我指导学生先设计版面,给手抄报确定主题,取个合适的报名,比如《希望》《萌芽》等。学生精心选材,编制好栏目,然后仔细的誊写上去。与此同时还要画些图案,起到装饰的作用。学生可独立办报,也可以几个人合办一张手抄报。例如在“六一”儿童节前夕让孩子们自己去设计制作以儿童节为主题的“六一”专刊,听到这个消息学生们都非常兴奋,马上投入到准备工作中去:有的找资料,有的向家长咨询,有的撰写稿件。“六一”儿童节那天教室的墙上被五颜六色的手抄报装饰一新,仔细阅读各具特色。有的介绍了“六一”儿童节的来历;有的画着各种卡通明星一起为同学们庆祝节日;有的同学请家长写上了对全班同学节日的祝福。还有的贴上了自己过节时拍下的照片,还随照片附上了参观游记,奇闻轶事。几学期下来,班里先后组织了手抄报展览、装订手抄报集等活动,使办手抄报成了同学们喜爱的一种学习活动。

六、为课文配插图

如在教《少年闰土》“雪地捕鸟”一段时,我要求学生先读一读,边读边想,以便产生“内心视像”,而后将头脑中出现的画面,用铅笔在白纸上画下来,接着拿着画到四人小组中去交流(每人说自己的构想,别人提出不足,根据是课文中的词句),最后选出优秀的展示给全体学生看。这种左、右脑协调工作的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在学习古诗时,通过朗读古诗,感受古诗意境,学生动笔为古诗配上一副表达诗意的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情景交融、诗意昂然,从而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的情感,从中得到了美的启蒙、美的陶冶和美的感受。再如教学“两个黄鹂鸣翠柳”时,有的同学完全尊重书中插图把两只黄鹂画在了柳树上;有的则按照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把两只黄鹂画在了柳枝间,突出了黄鹂是在柳树间而不是在柳树上鸣叫。他们都画出了自己的理解,再配上抄写工整的古诗,改写精美的小文,进行对照,做到图文并茂,在脑海中又把图画变成了文字,于是在自觉不自觉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创造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了他们阅读的乐趣,达到了加深理解古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课外阅读手抄报篇4

一、寓教于“趣”,使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树立榜样。

榜样的作用极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

2、以身作则。

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是怎么学习的,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这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

3、随机指导。

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型,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极力表扬,这样便在学生中营造了读书的氛围。

二、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

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

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替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

如阅读介结竹子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三、寓教于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至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之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1、讲。

我班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2、办。

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

3、赛。

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我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育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4、展。

(1)剪贴展览。

学生在广泛读报纸、杂志或其他书籍时,会发现其中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指导学生把这些材料剪下来,找一个本子,分类贴上,积累资料,每月在班上评展一次,以激发学生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

(2)摘抄展览。

课外阅读手抄报篇5

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思路,活跃文思,《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省做题、多读书、好读收、读整本的书”。由于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览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因此,本人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每周抽出1-2节课作为学生的大阅读课,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更好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创造条件。下面浅谈本人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寓教于“趣”,使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树立榜样。榜样的作用极大,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吸取知识。平时,我有意识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

2、以身作则。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已童年是怎么学习的,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这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

3、随机指导。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型,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极力表扬,这样便在学生中营造了读书的气围。

二、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做读笔记。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家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书,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如阅读介结竹子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的训练。

三、寓教于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至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之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1、讲。我班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2、办。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如围绕“北京申奥”这一内容,学生就办出了《新北京、新奥运》、《奥运连看你我他》、《一百多年的奥运梦》等。

3、赛。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我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育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体验。

课外阅读手抄报篇6

一、抓好课内教学,渗透阅读方法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我平时教学注重抓好课内这个基础。

1.课前注重预习,广泛搜集资料。根据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学习能力灵活运用预习方法,通过搜集资料,增加知识储备,为课堂教学作好铺垫,如教学三年级下册《长城和运河》一课前,学生搜集长城和运河的相关资料,了解了长城和运河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对“人间奇迹”的理解,课外拓展阅读有关长城和运河的资料、对诗歌的解读也有很好的帮助。

2.课中授人以渔,注重方法指导。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浏览等多种阅读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诵读、让学生在有感情的诵读中体会诗歌蕴涵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诗歌的表达方法,同时能学习这种方法并运用到写作中。

3.课后适当延伸,巩固阅读方法。以单元课文编排主题为核心,展开课内和课外的链接阅读,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如教学《夹竹桃》一文,我设计这样理念:阅读教学必须注重引导学生抓住语言表现力强,抒发作者强烈感情的重点词句,以此为切入点,引学生透过语言表象看语言本质,使受到情感感染,实现“工具和人文的统一”,让技能习得与人文生活素材感悟的有机融合。我从第一自然段入手,领学生充分接触并整体把握文本,理清文脉。启发想象,理解月光下的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最后感悟文本首尾呼应的写法洋溢出的浓重的情感。

二、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实现课内外有机结合

学校和班级应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会课外阅读的乐趣。

1.开好“班级读书会”。班级每周或两开展一次“班级读书会”,组织学生展示汇报自己近期的阅读收获。

2.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给每学期定个读书主题,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开展美文诵读比赛、讲故事比赛,古诗擂台赛、读书笔记展评,读书手抄报展览等各类读书活动。

3.发挥有效的宣传平台。有效利用学校广播站等平台,开办好书介绍、读书心得,每周一诗(词)等栏目,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课外阅读。

有了学校、教师的重视与引导,有了表现自我的舞台,体会到了读书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课外阅读兴趣。

三、读写有效结合,提高阅读效率

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

1.摘抄型。摘抄好词佳句,让班里的每一个学生拥有一本摘抄本,随时摘抄自己看到的好词好句,甚至佳作。这种积累为打好学生的文字基础提供了帮助。

2.提纲型。读过一本读物后,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简明扼要地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

3.感想型。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

课外阅读手抄报篇7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树立榜样.榜样的作用极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

2、以身作则。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是怎么学习的,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这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

3、随机指导.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型,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极力表扬,这样便在学生中营造了读书的氛围。

二、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如阅读介结竹子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三、寓教于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至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之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1、讲。我班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2、办.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如围绕“北京申奥”这一内容,学生就办出了《新北京、新奥运》、《奥运连着你我他》、《一百多年的奥运梦》等。

3、赛。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我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育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课外阅读手抄报篇8

由于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览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因此,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我每周抽出1-2节课作为学生的大阅读课,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更好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创造条件。下面浅谈一下半年来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寓教于“趣”,使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树立榜样。榜样的作用极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

2.以身作则。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是怎么学习的,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这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

二、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三、寓教于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至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之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1.讲。我班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2.办。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如围绕“北京申奥”这一内容,学生就办出了《新北京、新奥运》、《奥运连着你我他》、《一百多年的奥运梦》等。

3.赛。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我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诵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课外阅读手抄报篇9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课外阅读 自主学习

英语阅读是否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文字识别活动?它对于高中生的发展有哪些影响?如何促进高中生主动去阅读那些丰富多彩的英语资源?这些都将是本文探究的重点。

一、英语课外阅读的意义

1.有利于丰富学生的人生经历

专家认为:“阅读不简简单单是一个文字识别活动,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对语言文字符号承载的信息进行解码,利用已有的知识体验去感知眼前的文字,并获取作者想表达的信息,这样才能达到理解。”因此,阅读者的个人体验的丰富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对所阅读文字的理解,阅读者的生活体验越丰富就越利于理解文章的内容。而体验分为自己的亲身经历或间接经历。间接经历的大部分是来源于阅读。所以,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学习者的阅读能力就能得到提高。在阅读中,学习者的阅读技巧、方法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巩固、提高,这就形成了良性的循环与发展。

2.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21世纪是知识竞争的世纪,也是科学技术“爆炸”的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学习者惟有不断的更新知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而更新知识的重要途径就是“学习”,特别是“自主学习”。因此,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其的重要了。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将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将解题的方法、技巧传授给学生,并通过不断操练让学生掌握这些技巧与方法,这便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提高将有利与学习者将来自主学习最新的知识,特别是来自于国外的先进成果。然后,教师通过开展Talent show等活动来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在阅读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

3.有利于学生在高考中取胜

在现行的高考中,阅读理解(含阅读、信息匹配、完形填空)等都需要考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判断后方能选择到正确的答案,这几部分所占的分数分别为30分、10分、20分,总分为70分,占了整份卷的46.7%。可见,阅读理解在高考中的分量有多重。因此,阅读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上好了阅读课对于学生在高考中能否取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除课堂内阅读外,课外阅读量的大小将决定学生阅读能力,阅读量越大,学生在高考中取胜的几率就越大。近几年的英语状元在谈到学习经验时无一不强调课外阅读的对他们成绩取得的决定性作用。

二、英语课外阅读资源

1.英文报刊杂志

英语课外阅读的资源丰富多彩,最方便快捷的莫过于英文的报刊与杂志。学生可以通过邮局征订或到报刊亭购买等方式获得资源。一旦拥有就可以随时随地的携带阅读。学生还可以在报刊或杂志上做划线或打圈等标识。

除了方便快捷外,报刊杂志还有“与时俱进”的特点,题材比较的新,对学生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英文小说

英文小说主要有两种形式:简易读本及原着。简易读本上有中英对照,比较适合初等水平的学生,看不懂时可以参考译文。但很多学生在阅读简易读本时往往会被故事的情节吸引,为了知道故事的结局,学生会一口气把译文读完。一旦知道了故事结局,学生就没了阅读兴趣。所以笔者把简易读本整理到电脑中形成了电子文档,删除掉全文翻译后打印给学生阅读,避免了简易读本的缺点。

阅读原着对于大部分的高中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但一旦喜欢上了它,就会乐此不疲。阅读原着最大的好处在于培养学生的耐性,训练他们的心理素质——看不懂,但还要坚持,直到完成为止,无形中已经使得学生更有毅力。看完一章或一节之后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学生会很有成就感。

3.英文网站

中国日报、21世纪报等都在互联网上有自己的网站。登录主页后就可以自由阅读了。有娱乐、体育、文化等栏目,题材新颖多样,更贴近学生,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缺点在于一定要有电脑才能阅读,从而在时间及地点上限制了高中生的阅读。因此,笔者很多时候是布置学生回家阅读。阅读时会碰到很多生词,金山词霸等可以帮助解决阅读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只要把鼠标放在不懂的单词上,屏幕上就会出现单词的中文意思,很方便阅读。同一个生词出现的频率越多,学生点击的机会就大,记住这个单词 的机会就越大。 三、促进高中生课外阅读的策略探析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自己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因此,学习活动应该以学习者为中心,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性,避免外部灌输式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来促进高中生的自我构建。读书

笔记、才能展示、英语短剧表演、英语手抄报比赛等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发挥其主体性,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活动中,高中生的自主意识和内在的潜能将得到挖掘。

1.读书笔记

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每周上交一次给老师检查。笔记的主要内容是阅读过程中碰到的好词好句。笔记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5个或5个以上的好词,第二部分是5个或5个以上的好句,第三部分是模仿造句。如:学生在阅读21世纪报高二版第476期时曾做了这样的笔记。

好词:“sound like”(听起来像)、“managed to”(设法)、“win scholarship”(赢得奖学金)、“focus on”(聚焦于)、“rank the first”(排名第一)、“bargained with”(和……讨价还价……)

好句:“Joining those clubs”“especially Model United Nations”“has greatly broadened my horizons and strengthened my abilities”“such as my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my ability to deal with emergencies”。 “I believe that it was my well—rounded personality that impressed my dream university,” he added.

Together with her friends, she took care of cancer patients in hospital during winter vacation, worked as a volunteer teacher in a remote village in Hunan and did serious research into food safety.

When doing my research, I took questionnaires (调查问卷) in the park, bargained with vendors(商贩) over vegetables, and put together presentations with my teammates.

?And that’s probably what made me different from other applicants.”

模仿造句:reading so many English material, especially the 21﹕t狢entury and China Daily online, has greatly broadened my horizons and strengthened my abilities, such as my reading skills and my ability to deal with information.

……

笔者还专门给学生分析过2008、2009、2010、2011这四年的语法填空,从中概括出连、介、代、冠、谓、非、转、比等8个词给学生围绕这8个词来做语法填空。后来,笔者要求学生在阅读时也把阅读的文章改编成语法填空的形式,主要是围绕这8个词来挖空。这样,课外阅读的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语法填空能力。

2.Talent show

Talent show的内容主要来自于课外阅读,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making a speech、telling stories、read a poem等。talent show的方式也可以是多样的,可以是daily report,也可以是集中展示——专门划出一个时间段给学生集中展示自己的才华。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青少年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用talent show的方式对其进行刺激可以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促进其主体地位的发挥,使其真正的“动”起来,主动的去阅读并做好才能展示的准备,从而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

3.英语短剧表演

英美文化里有许多令人传诵的经典通话故事、歌剧及话剧,如灰姑娘、白雪公主、哈姆雷特等。学生唯有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方能模仿、改编这些经典,从而为表演做好准备。

为了在表演中获胜,在表演前学生会积极主动的进行充分的准备。通过组织表演,创设迁移情境,由外部条件刺激促使学生内部进行自我构建,能充分挖掘学生自主意识和内在的潜能,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

4.英语手抄报比赛

除上述的策略外,还可以组织英语手抄报比赛,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英语手抄报的内容由学生自定,版面方面可以模仿英文报纸或自创版面。

笔者一般要求学生按小组为单位制作手抄报。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会一起合作,共同商讨,分工合作并创造性的去完成手抄报。无形中,不但促进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更锻炼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与人交际的能力及创造力。

像其他的策略一样,英语手抄报与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挂钩。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表现等做好记录,给出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也使得过程性评价更公平、公正、客观。

四、结语

《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高中英语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开发新的教学方式来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其自主地位、促进英语自主学习。お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课外阅读手抄报篇10

一、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实现“读书破万卷”的“万”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里就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多种阅读方法,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就是通过积累与模仿的主要形式进行语感的积淀,会引起语言创作的冲动,进而生成语言材料与结构创造的重新组合,人们语言读写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读。如何调动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主要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让学生由老师要我读变成我要读。记得在第一学期,学生刚刚学会200~300个生字,我就开展了课外阅读。孩子们学的字不多,阅读一首儿歌、诗歌都十分困难,为了调动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我课堂上每天抽出5~10分钟的时间进行电视台天天爱读书栏目,让孩子们充当节目主持人,回家读了书的孩子当阅读嘉宾,读书给学生们听,带着学生们读。节目结束评选出优秀阅读嘉宾、优秀听众、优秀节目主持人。孩子们想要上台就必须回家读课外书,读了的课外书不管上没上台都盖上好棒、顶呱呱等印章。随着认识的生字多了,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提高了,我就设计了一张阅读小能手的统计表,每周将孩子们的阅读量贴上他们喜欢的贴纸公布于众,利用每周的阅读课,让孩子们公布自己本周的阅读量。另外,利用课前一分钟,开展成语故事、动植物童话故事、歇后语、海洋知识等专题性讲话、朗读等。孩子们你追我赶,阅读热情高,班级阅读气氛浓,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本学期我班最高的阅读量达到600多万字,人均50多万字。然而,有的孩子读了“万卷”书,还照样怕写日记,怕写作文,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辅助活动,实现“读书破万卷”的“破”

1. 精读。学生所读课外书籍,除了父母帮助购买的以外,还有许多来历不明的书籍。如果不指导孩子读书的方法,不仅会占用孩子们的宝贵时间,不利于孩子们对文章的理解,甚至还会妨碍他们活泼愉快的阅读心理的成长。基于以上原因,我采取了根据不同阶段推荐不同体裁的书目让学生进行精读。本学期向学生推荐了《狮子和老鼠》《夏洛的网》《汤姆・索亚历险记》等书籍,让每个学生从中选2~3本进行反复精读,然后写读书心得,也就是读后感。

2. 巧读。对于儿童来说,虽然阅读速度会慢些,但是每天坚持半小时的阅读,日积月累,他从课外书籍中获得的信息还是很可观的。如何让孩子们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多的知识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同时,教给适当的读书方法。

(1)书不离笔,笔不离书。让学生在读书时,拿着笔勾画好词、好句、好段,随手写下自己对文章片段、词句的理解、感受,是学生不流于对故事情节的欣赏,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2)勤于摘抄。除了让学生摘抄课本上的词语之外,还尊重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摘抄自己喜欢、欣赏的词、句、段,增强了大量的优质语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