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文章十篇

时间:2023-04-08 10:23:49

课外阅读文章

课外阅读文章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方式方法

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抓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十分重要,必须引起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切切实实抓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教学质量。

一、引发阅读兴趣,提升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

1.名人效应

名人的榜样作用能够使我们的学生产生积极效仿的功效,会给学生一种模仿的触动。平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我们国家或是国外在读书方面特别优秀的知名人士,、老舍、鲁迅、冰心、、高尔基等等优秀的读书事例在学生的耳际回响,让名人的榜样作用熏陶感染学生,使小学生从自己的内心萌发想要读书的愿望,是一种来自内心的真实感悟。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去多读书,努力去读书,才会使自己具备较高的课外阅读能力。名人效应定会激励学生酷爱读书,使学生从书籍之中获取广博的语文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2.活动铺路

在学生每次开展活动之前,都要考虑到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收集与活动相关的信息资料,在阅读的基础上,找寻活动的素材。例如《×××优美的风景令我难忘》,活动前让学生自己去阅读优美的写景范文,摘录文章中的好词佳句,洞悉文章作者出色的写作方法,以给学生正确的指引,使学生体验到准备后获得收获的那份喜悦。

3.能力展示

让在阅读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展示自己在阅读方面的优异表现,能使学生看到教师对学生阅读方面的高度重视,从而激发自己阅读的兴趣,投入到阅读的过程中。

二、有效地选择课外阅读读物,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效率

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还要注重学生课外阅读读物的正确选择,我们教师必须做好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工作,指导好学生选择书时应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小学生受自身年龄的限制,教师应该去推荐与他们相适应的书籍,千万不能图省事去搞一刀切,不管学生是几年级的,都是介绍一样的书籍。教师一定要依据学生的识字程度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

要知道,小学生毕竟还是小孩子,不要引导他们去阅读那些非常深奥、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学生一点兴趣都没有的文章,只要我们的目标正确,我们的价值取向合理,那就不要去区分是动画书籍,还是小卡片画书,只要是学生接受的、喜欢的、想要去读的,只要是内容符合就行,我们老师都允许学生去阅读,以充分满足学生的阅读愿望。

现在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是科技信息普及的时代,一些先进的媒体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电脑、智能手机等辅助阅读,只要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就会让其发挥功效。报纸、杂志、小说、电影、戏曲、广告均可以成为学生阅读的内容,有效地从中捕捉语文信息,达到丰富语文课堂内容的效果。

三、正确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法,强化学生n外阅读效果

有了兴趣学生的课外阅读充满动力,辅之课外阅读读物的优化选择,再有教师给予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正确指导,就可以使学生掌握系统的课外阅读方法,强化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

1.阅读方法一般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种模式,指导学生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对强化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至关重要

精读所指的是引导学生去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句,仔细思考,深入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及思想内涵;略读是指引导学生先看看文章的前言、文章摘要、作者编写大意以及文章的目录等内容,先去初步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意图、模式以及规模,而后再去引导学生阅读整篇文章,分析文章的篇章、章节、标题、序节及段落内容,最后再去博览全文,了解大意。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在教师指导这方面,我们要去做的就是课内课外相结合,课外带课内,课内辅课外,循序渐进,按照一定的阅读模式,即先略读文章,初步了解文章的大致意思,然后再去精读文章,细致品析文章内容,了解文章作者要表达的深刻内涵,达到细致内化的效果。

2.辅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同时,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教师做定期的课外阅读检查指导,定期检查学生所记的读书笔记,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不断深化与完善。

参考文献:

课外阅读文章篇2

论文摘 要: 在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处于不被重视的尴尬地位。文章认为,可以通过将课外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相结合来解决这一问题,以写作为指导和目标促进课外阅读,以课外阅读为基础提高写作能力。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现状与重新定位

教育部在2001年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初中生(7—9年级)应“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表明,传统的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已经慢慢转向以语文素养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在强调提高语文素养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应该把强化课外阅读作为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但是,在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首先,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把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应付考试上,这使得用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日益减少。其次,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中学生渐渐对课外阅读失去了兴趣。学生不再喜欢阅读,尤其是与考试看似没有关系的课外阅读。再次,老师往往只强调学生对教科书的重视。常常要求学生掌握对教科书课文的理解,而很少注重课外阅读。最后,由于课外书籍的多种多样,挑选甄别有价值、对自己成长成才有益的课外书籍对于中学生来说颇为不易,所以不少学生家长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持一种消极的态度。

因此,如何改变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尴尬现状成为了中学语文教师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我根据自己多年来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提出了想法,那就是将课外阅读和写作结合在一起,以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以写作为目的指导课外阅读。我认为对于课外阅读的这一重新定位能够较好地解决目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缺乏的问题。

二、以写作为指导和目标,促进课外阅读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读书多、阅读能力强的人,写作能力往往很强。相反,读书少的人则很难写出好文章。因此,我提倡以写作作为指导和目标来促进课外阅读。

(一)扩大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的积累。

语言积累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如果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就远远不够。所以中学生必须广泛阅读才能逐渐提高语言素养。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各个学段的课外阅读量,它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做到丰富语言的积累。

(二)区分精读与泛读,重视精读经典。

正如上面所提到的,中学生可选择的课外书籍非常多,对于所有课外书籍都进行精读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区分精读与泛读,重视精读经典十分重要。在这一方面,教师应该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

对于泛读的课外书籍,应指导学生将重点放在语言的积累、视野的开阔、情操的陶冶等方面。另外,在泛读课外书籍中也应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在快读阅读中搜索有用信息在现代社会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能力。对于精读的课外书籍,教师必须做好挑选甄别的工作。教师应推荐学生阅读一些适宜的经典书籍。依我的教学经验,适宜精读的书籍应当以散文为主,精读散文有几个好处:一是篇幅较短,不用花费大量时间;二是散文的写作线索较为明显,适宜中学生理解和分析;三是散文接近中学生写作的文体,利于学生吸收模仿。总之,课外阅读应区分精读与泛读。

三、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抓得好,对学生写作帮助很大,文章写得好的同学恐怕多半得力于课外阅读。”如果说把阅读看做是信息的输入的话,那么写作就是信息的输出。信息的输出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先前的信息输入。由此可见,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是可行的。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锤炼语言文字,注重语词与文采。

语言文字是写作的基础,恰当地使用语言文字是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语言文字的正确使用并不是通过有关语法教学就可以完全实现的,而是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在语言的使用中掌握用法。语言的生命在于运用,只有理解了语言在运用中的含义,才能明晰其用法。文章好不好的一个重要体现是看文章是否有文采,文采依靠的是积累。

通过课外阅读,尤其是大量地泛读,学生可以积累大量的辞藻和词语搭配,也可以对语句的表达方式有更深刻的认识。具体来说,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使用怎样的词语;其次,怎样将这些词语以何种方式组织出来。前者涉及用词,后者指向成句。大量的泛读可以使学生在这两个方面有潜移默化的提升。

(二)精构篇章框架,展现文章脉络。

相对于上面的语言要求来说,这里涉及的是写作更高层次的要求。好的文章不仅仅在于遣词与造句,更核心的在于文章要表达的思想和思想表达的线索与层次。在写作中,这就体现在怎样设计篇章结构的问题上。所谓写作之前要“胸有成竹”就是强调在写作具体材料之前要有对文章篇章框架的设计和规划。

掌握这种篇章规划能力对于中学生来说是非常难的,依据我的教学经验,中学生写作中最缺乏的就是这种能力。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通过课外阅读的精读来解决。之所以推荐学生课外阅读中要精读名家散文,就是想让学生通过对名家散文的认真分析与研读来逐渐领悟文章篇章结构的框架方法与技巧。在精读了一些名家散文后,学生模仿其行文方式多加练习,便可以大大提高这方面的写作能力。

因此,面对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不被重视的尴尬现状,我们可以将课外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相结合,以写作为指导和目标促进课外阅读,以课外阅读为基础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课外阅读文章篇3

关键词:语文 创造性 阅读能力

如何改变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尴尬现状成为了中学语文教师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我根据自己多年来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提出了想法,那就是将课外阅读和写作结合在一起,以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以写作为目的指导课外阅读。我认为对于课外阅读的这一重新定位能够较好地解决目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缺乏的问题。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课外阅读的现状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初中生(7—9年级)应“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表明,传统的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已经慢慢转向以语文素养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在强调提高语文素养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应该把强化课外阅读作为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但是,在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首先,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把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应付考试上,这使得用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日益减少。其次,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中学生渐渐对课外阅读失去了兴趣。学生不再喜欢阅读,尤其是与考试看似没有关系的课外阅读。再次,老师往往只强调学生对教科书的重视。常常要求学生掌握对教科书课文的理解,而很少注重课外阅读。最后,由于课外书籍的多种多样,挑选甄别有价值、对自己成长成才有益的课外书籍对于中学生来说颇为不易,所以不少学生家长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持一种消极的态度。

二、指导写作促进课外阅读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读书多、阅读能力强的人,写作能力往往很强。相反,读书少的人则很难写出好文章。因此,我提倡以写作作为指导和目标来促进课外阅读。

1、扩大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的积累。语言积累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如果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就远远不够。所以中学生必须广泛阅读才能逐渐提高语言素养。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各个学段的课外阅读量,它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做到丰富语言的积累。

2、区分精读与泛读,重视精读经典。正如上面所提到的,中学生可选择的课外书籍非常多,对于所有课外书籍都进行精读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区分精读与泛读,重视精读经典十分重要。在这一方面,教师应该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

对于泛读的课外书籍,应指导学生将重点放在语言的积累、视野的开阔、情操的陶冶等方面。另外,在泛读课外书籍中也应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在快读阅读中搜索有用信息在现代社会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能力。对于精读的课外书籍,教师必须做好挑选甄别的工作。教师应推荐学生阅读一些适宜的经典书籍。依我的教学经验,适宜精读的书籍应当以散文为主,精读散文有几个好处:一是篇幅较短,不用花费大量时间;二是散文的写作线索较为明显,适宜中学生理解和分析;三是散文接近中学生写作的文体,利于学生吸收模仿。总之,课外阅读应区分精读与泛读。

三、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抓得好,对学生写作帮助很大,文章写得好的同学恐怕多半得力于课外阅读。”如果说把阅读看做是信息的输入的话,那么写作就是信息的输出。信息的输出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先前的信息输入。由此可见,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是可行的。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锤炼语言文字,注重语词与文采。语言文字是写作的基础,恰当地使用语言文字是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语言文字的正确使用并不是通过有关语法教学就可以完全实现的,而是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在语言的使用中掌握用法。语言的生命在于运用,只有理解了语言在运用中的含义,才能明晰其用法。文章好不好的一个重要体现是看文章是否有文采,文采依靠的是积累。

通过课外阅读,尤其是大量地泛读,学生可以积累大量的辞藻和词语搭配,也可以对语句的表达方式有更深刻的认识。具体来说,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使用怎样的词语;其次,怎样将这些词语以何种方式组织出来。前者涉及用词,后者指向成句。大量的泛读可以使学生在这两个方面有潜移默化的提升。

2、精构篇章框架,展现文章脉络。相对于上面的语言要求来说,这里涉及的是写作更高层次的要求。好的文章不仅仅在于遣词与造句,更核心的在于文章要表达的思想和思想表达的线索与层次。在写作中,这就体现在怎样设计篇章结构的问题上。所谓写作之前要“胸有成竹”就是强调在写作具体材料之前要有对文章篇章框架的设计和规划。

课外阅读文章篇4

关键词:语文阅读;课内;课外;链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0-0052-01

学生阅读包括课内和课外两个部分。2012年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六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将课内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保证学生在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的完成。

一、营造环境,激发阅读兴趣

好的环境氛围总是给人耳濡目染的熏陶,读书也一样。要让学生搜集名言警句、名人故事,在班级或学校的故事会上朗读和演讲。将名人画像、名言警句张贴于教室墙壁、写入班级墙报,同时建立班级图书角,使学生时时处处都可以感受到阅读的重要,从心底爱上阅读。对学生每周的阅读摘抄进行检查,在班上让学生朗读阅读感言。每周评选“阅读之星”,在校园报上选登学生阅读感言,让学生体验成功,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二、推荐材料,拓展阅读范围

(1)整本书的推荐阅读。一是学段推荐。根据课标对各学段阅读的要求,集合社区、学校、班级和学生个人的图书资源,向学生推荐著名儿童文学家杨红樱、曹文轩、黑柳彻子等的作品。把推荐书目印发到每个学生手中,让学生选择性阅读。二是学期推荐。根据每期教材中的名著单元向学生推荐经典。例如,由《武松打虎》推荐《水浒传》,由《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推荐《西游记》等。

(2)诗文段的推荐阅读。一是古诗词。将课标中规定必背的70首古诗词印发到每个学生手中,每周选一至二首督促背诵。二是单元阅读。按单元主题推荐阅读文章。如教学第九册第四单元“真诚的心”时,让学生阅读有关诚实的文章、名言及名家故事。三是课前课后阅读。课前鼓励学生上网或到图书馆自主选择阅读作者介绍、文章历史背景、文中人物故事的相关文章材料。课后补充阅读课堂上学生认识不全或有疑问的地方。例如,学《凡卡》一文时,就让学生去读俄国同时代作品高尔基的《童年》。四是积少成多阅读。百花园中的 “积少成多”,除教材熟记外,鼓励学生积累类似内容。像以上这样将课内外阅读链接起来,使学生不仅有内容读,还做到了有目的地读,自觉自愿地读。

三、教给方法,提高阅读质量

(1)传授阅读方法。“得法于课内,彰显于课外。”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方法,让其在课外阅读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对写人的文章,要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品味,品析人物之美、感悟作品之美。例如,教学《孔明借箭》时,可以从教材中人物的对话、神态的描写去品析人物、去品味语言。从鲁肃的“惊”、孔明的“笑”品味作品语言之美,品析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对写事写活动的文章,抓住场面、细节描写,感受场面的激烈、细节的精彩。对散文、诗歌、儿歌的教学,要创设情境、想象意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感悟作品语言的经典之美。还要抓住文章的构思、布局读文章。如抓《永远的歌声》首尾照应、点明主题的写法,让学生感悟文章结构之美,品味作品的语言意境之美。学生将课内阅读中学到的方法,灵活地运用于课外阅读,同时,把课外阅读到的材料加以整合,不仅提高了课外阅读质量,还能很好地服务课堂,提高课堂阅读的质量。如:教学《十年后的礼物》,让学生在课前做链接阅读,在理解礼物的珍贵时,不仅从文段中理解到四个理由,还联系上下文找到了两个理由:这是达格妮苦等了十年的礼物;这也是她对生活失望时意外收到的礼物。有学生读了原文《一篮枞果》后说:这是格里格去世一个月后,达格妮收到的礼物。后三个理由一个比一个精彩,这都是学生课内外阅读链接的成果。

(2)教会做笔记。新课标提倡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做笔记的方法。其一,勾画、批注。教学生在语言精彩处、印象深刻处做出勾画,并批注自己的感触。其二,摘抄。课内教学时把文中用得好的词语补在词语花篮中,将写得好的句子摘抄下来。课外阅读时,把借阅的阅读材料中的佳词妙句也摘抄在笔记本上。其三,写感言。将自己对文章认识、有启发的内容和值得自己借鉴学习的地方写下来。“拓读于课外,得益于课内”。教给学生读书和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后,既可以让学生时常玩味于精彩的语言之中,也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好地感悟文章的主旨,有效地将课内外阅读链接起来,大大提高阅读的质量。

四、检查落实,增强阅读效果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半途而废。学生在家,请家长督促。学生在校,每周检查摘抄感言,要求学生读、抄、感一体。同时,安排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如周三经典阅读、周五自由阅读、周一展示、佳作欣赏等。另外组织一些演讲、故事会等,学生在活动中各显其能,充分展示自己阅读的收获与快乐,都能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使课外阅读落到实处。

五、结束语

总之,以课文为链接点,从一点向多点发散,将学生阅读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不断延展学生的阅读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搭建良好的阅读平台,将课内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快乐,在阅读中汲取成长的营养,使阅读伴随学生的整个童年,使学生一生受益,是语文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必然追求。

参考文献:

课外阅读文章篇5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积极拓展课外阅读,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目前,课外阅读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阅读停留在布置作业的层面上,没能恰当地找准课内外阅读的切入点。我们应努力探索出切实可行的有效融合课内外阅读的方法与策略,让书香浸润校园,使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

一、立足课堂,向课外延伸,有效融合课内外阅读

要想在课外阅读上有所收获,就必须在课内阅读上下足工夫。语文课本上选的课文都经过了专家的评审,是我们民族语言的精华,所以我们要精心研读文本,帮助学生寻找由阅读文本向课外阅读延伸的阅读点,以巩固文本知识,丰富文本内涵。

1.以相同的主题或相同的题材为阅读拓展点,即根据每一组教材的主题或题材来选定课外拓展阅读的内容。如第十二册第五组的课文以“感悟人生”为主题,教学后教师可组织学生阅读《林清玄散文集》。

2.以表现手法为阅读拓展点。六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的表现手法各异,教学后教师可向学生推荐运用了同一表现手法的文章。如根据《卢沟桥烽火》向学生推荐按时间顺序写的《四渡赤水》;根据《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向学生推荐以写情感为主的《爱的教育》。

3.以课文背景为阅读拓展点,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如学了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广玉兰》《夹竹桃》《石灰吟》《墨梅》后,教师可向学生推荐与作者同时代的作品,既加深理解又拓展阅读。

4.以课文原著为阅读拓展点,培养学生读名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使学生的文化底蕴深厚。如学了《三打白骨精》后,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原著《西游记》。六年级下册的练习中有有关笑的词语,教师可组织学生阅读《红楼梦》中的精彩故事,了解典型人物。

5.以课文中的人物为阅读拓展点,推荐作者的其他文章或书籍。如学完《莫泊桑拜师》,教师可立即组织学生阅读莫泊桑的《福楼拜家的一天》,在阅读中体会莫泊桑的写作风格,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福楼拜对莫泊桑的影响,学习相关的写作方法。

二、以生为本,以师为导,掌握阅读方法

学生的阅读能力尚在形成阶段,为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教师可结合教材的特点,落实重点训练项目,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师要把课内所得之法,及时应用于课外阅读之中,以求化方法为能力,使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越来越强,从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学到知识,增长见闻,以课外补课内,获得良好的阅读效果。

1.预测。阅读全文之前,先浏览文章题目、插图,对文章的线索、内容有大概的了解,并积极调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想象,以便更好、更快地理解文章。如在读《三打白骨精》时,学生根据题目对内容如此预测:什么是“三打”呢?打了之后发生了什么事?预测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吸引着他们去阅读整个故事。

2.想象与联想。在阅读的过程中,人的头脑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浮现出文字所描述的情景来,这种思维活动就是想象。如在教学《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时,教师可抓住文中的留白,引导学生想象:战士如何从战火中救出小女孩?40年后小女孩如何感谢聂将军呢?

3.精读与略读。苏教版五年级《精读与略读》一文说,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要做到透彻理解。我们所读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编选的,对我们学习语文很有帮助,因此要精读。略读就是大略地读。通过略读,可以用较少的时间阅读大量的书刊,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获得对有关读物的总的认识,便于以后使用。面对一大堆读物,我们可以将每本书的内容提要、前言、目录等很快地看一遍,这样就能大致了解每本书的梗概、特点及应用范围等。对一本读物来说,可以几段几段地粗读,也可以几页几页地翻阅,而不必逐一探究每个字、词或句子的意思。一目十行,就是指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快速阅读方法。当然,略读也不是读完就了事,每次略读完毕,要回想一下所读的东西,最好采用简练的语言概述一下读物的内容。把精读和略读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

4.写法的迁移。小学语文课本中选取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的写作方法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因此,我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让他们感悟课文的写作方法,运用写作技巧表情达意,力求训练的形式多样化,如仿写、改写、扩写、缩写和续写等。

课外阅读文章篇6

关键词:英语阅读;引导;兴趣;文化背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158-01

大家都知道,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程度决定着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水平。加强对初中生英语的阅读技能和技巧地培养,不断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课外英语阅读是一项非常有效的英语学习手段,它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逐渐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力并不断加深自己对英语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可以说,课外阅读是英语学习不可或缺的手段。

鉴于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笔者便很想了解目前初中生的英语课外阅读情况如何呢?笔者在本校开展了关于“你对英语阅读的看法”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的学生认为没有时间阅读,88%的学生觉得没必要刻意去阅读,89%的学生认为读不懂课外阅读材料,80%的学生认为找不到合适的课外读物。笔者从调查数据上,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是没有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各科分布的作业多,学生忙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腾不出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

其次,可以说连接英语学习的兴趣素材不够。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对象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就不能真正读懂英语文章。大多数学生课外知识面相对狭窄,他们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知之甚少,对于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风俗习惯等方面知识严重缺失,形成了阅读障碍。

第三,目前,英语课堂教学方法陈旧。有些教师将阅读课上成语言知识、语法讲解课,导致学生记不全知识点,对文章无法整体把握,主旨大意弄不透彻,影响了对整体和细节的理解,最终导致学生对阅读课不感兴趣。

第四,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慢读、指读、声读、心译、过分复视、逐词阅读、滥用词典这些不良的阅读习惯降低了阅读速度,破坏了思维的连贯性,严重影响了阅读理解。鉴于笔者的粗浅发现,便想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平时在引导学生对英语阅读的更有效性的几点做法:

一、改进课堂阅读教学,搭建兴趣平台

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教学的提升部分,而课堂阅读教学的指导是

课外阅读的基础,是平台。“阅读首先是为了得到乐趣,为了获得信息。学生只有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愉快的情绪,认识到阅读并非空洞乏味的活动,而是一种能带来快乐的活动”,才会有感兴趣去接受。课堂教学中,我经常会根据文本的阅读内容,选择一些与文本内容相关的而趣味性强些、适合初中生心理特点、符合初中生年龄特征和日常生活的英文读物作为课堂阅读教学的辅助材料,如《21世纪报》、《学英语》、《读者绘英语》、《英语简易读本》等,当我们已经初步把文本的阅读内容深理解完,我就会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课外阅读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指导,当学生已经在文本的阅读内容掌握的基础上,在接触课外阅读内容,而又是层次性地指导,其实,对于此时的学生,阅读起来不陌生,不为难,这样便可以逐渐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到愉快的情绪,克服阅读过程中看不懂,读不会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并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在课堂阅读活动中,从而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二、打通文化背景差异,消除阅读障碍

利用课堂教学的导入时间和课后的影音资料,让学生对有关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多方了解。只有这样学生对阅读文章局限性才能扩宽,从而达到对阅读内容的正确理解。因此,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都会精心设计新课前的导入部分,和设计好课后英语角内容,从不同角度不断介绍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交礼仪、生活习俗、道德规范、传统节日、幽默、禁忌等文化背景及与中国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这样能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大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其阅读时的理解障碍,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引导阅读技能技巧,培养良好习惯

加强对课外阅读技能技巧的引导,当好学生语言阅读的导师,引导学生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笔者这样指导学生进行课外读物的阅读

1、课外阅读读本引导健康积极向上的内容,但不强求推荐,学生可以放松和随意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课外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信息,读完一本简易读物之后,不要问自己记住了多少单词,而应问自己是否了解了大意。

2、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要过多依赖词典,学会利用派生词、合成词等构词法来猜词。

3、养成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词义的良好习惯,不必过于注重细节。学会根据上下文猜出生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阅读时应尽力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无需将句子细分成一个个单独的词组。

课外阅读文章篇7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一、激发学生喜爱阅读的兴趣

阅读兴趣是学生产生阅读动力的根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小学生的性格特征和阅读规律入手,充分考虑小学生好奇心强、爱听故事的特点,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如,在教学《赤壁之战》一课时,教师可在课堂导入环节向学生讲述故事情节或精彩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想要阅读全文的欲望。而在学习完该课文之后,由于文章结尾处并未交代曹操败走华容道之后的命运,教师可以借此时机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原著,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了解更多英雄豪杰的故事。又如,在教学《黄河之水天上来》一课时,教师可先布置学生课前收集黄河资料的任务,而后再在阅读课文之前提出“黄河之水真的是天上来的吗?”这一问题,唤起学生好奇心,让学生带着疑问自主阅读全文,探索问题的答案。

二、创设自主阅读的教学情境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阅读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感受文章所蕴含的情感,活跃学生的思维,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能够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提高阅读效率。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集影像、音频、图片于一体的教学情境,根据课文内容在网上选取与此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资料,在学生阅读之前进行播放,让学生对文章形成初步了解,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唤起阅读文章的欲望。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些文章的结构清晰、通俗易懂,教师可在阅读前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对这类文章进行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发现中心段或中心语,紧紧抓住文章的行文结构和关键词,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

三、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方法

语文教师要重视小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小学生积累阅读经验,学会揣摩文章中的思想情感,自己理清文章脉络,逐步提高自主读能力。首先,教师应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朗读既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方法。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入了许多感彩浓重、语言文字生动的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文章进行反复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想象,在脑海中生成立体的画面,切身体会文章创造的意境。其次,教师应指导学生细心品读,准确领会文章的意义。尤其对于描写人物、景物的精妙语句、段落,要让学生反复品读,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始终保持较高的阅读积极性。如,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精彩的对打片段进行品读鉴赏,细细揣摩人物描写的精妙之处。再次,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边读边想、边读边记的良好习惯,对文章中的精彩描写和精准用词进行勾画,鼓励学生做批注,写下阅读感受,提高自主阅读质量。

四、鼓励学生课外自主阅读

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方面,教师可定期组织我爱读书、读书竞赛、剧本表演、朗诵会等多样化的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让学生享受通过阅读获取的乐趣。另一方面,教师应积极推荐与学生年龄段相适应的课外读物。对于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可推荐绘本读物,这类读物拥有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主人公个性以及丰富的图片绘画,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如《格林童话选》《灰姑娘》等;对中高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可推荐故事情节有意义的寓言、少儿版名著,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交流阅读后的感受,如《草房子》《老人与海》等,从而使学生获取阅读感悟。

总而言之,小学阅读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为此语文教师必须重视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转变以往讲解多于指导的教学现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利于阅读能力培养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掌握正确的自主阅读方法,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郑碧有.浅谈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6):124-125.

[2]高西南.浅谈如何培养提高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5(1):85-86.

课外阅读文章篇8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 写作能力 结合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现状与重新定位

教育部在2001年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初中生(7~9年级)应“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表明,传统的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已经慢慢转向以语文素养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在强调提高语文素养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应该把强化课外阅读作为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但是,在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首先,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把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应付考试上,这使得用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日益减少。其次,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初中生渐渐对课外阅读失去了兴趣。学生不再喜欢阅读,尤其是与考试看似没有关系的课外阅读。再次,老师往往只强调学生对教科书的重视。常常要求学生掌握对教科书课文的理解,而很少注重课外阅读。最后,由于课外书籍的多种多样,挑选甄别有价值、对自己成长成才有益的课外书籍对于初中生来说颇为不易,所以不少学生家长对初中生课外阅读持一种消极的态度。

因此,如何改变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尴尬现状成为了初中语文教师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我根据自己多年来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提出了想法,那就是将课外阅读和写作结合在一起,以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以写作为目的指导课外阅读。我认为对于课外阅读的这一重新定位能够较好地解决目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缺乏的问题。

二、以写作为指导和目标,促进课外阅读

1、扩大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的积累。语言积累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如果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就远远不够。所以初中生必须广泛阅读才能逐渐提高语言素养。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各个学段的课外阅读量,它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做到丰富语言的积累。

2、区分精读与泛读,重视精读经典。正如上面所提到的,初中生可选择的课外书籍非常多,对于所有课外书籍都进行精读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区分精读与泛读,重视精读经典十分重要。在这一方面,教师应该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

对于泛读的课外书籍,应指导学生将重点放在语言的积累、视野的开阔、情操的陶冶等方面。另外,在泛读课外书籍中也应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在快读阅读中搜索有用信息在现代社会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能力。对于精读的课外书籍,教师必须做好挑选甄别的工作。教师应推荐学生阅读一些适宜的经典书籍。依我的教学经验,适宜精读的书籍应当以散文为主,精读散文有几个好处:⑴篇幅较短,不用花费大量时间;⑵散文的写作线索较为明显,适宜初中生理解和分析;⑶散文接近初中生写作的文体,利于学生吸收模仿。总之,课外阅读应区分精读与泛读。

三、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

1、锤炼语言文字,注重语词与文采。语言文字是写作的基础,恰当地使用语言文字是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语言文字的正确使用并不是通过有关语法教学就可以完全实现的,而是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在语言的使用中掌握用法。语言的生命在于运用,只有理解了语言在运用中的含义,才能明晰其用法。文章好不好的一个重要体现是看文章是否有文采,文采依靠的是积累。

通过课外阅读,尤其是大量地泛读,学生可以积累大量的辞藻和词语搭配,也可以对语句的表达方式有更深刻的认识。具体来说,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使用怎样的词语;其次,怎样将这些词语以何种方式组织出来。前者涉及用词,后者指向成句。大量的泛读可以使学生在这两个方面有潜移默化的提升。

2、精构篇章框架,展现文章脉络。相对于上面的语言要求来说,这里涉及的是写作更高层次的要求。好的文章不仅仅在于遣词与造句,更核心的在于文章要表达的思想和思想表达的线索与层次。在写作中,这就体现在怎样设计篇章结构的问题上。所谓写作之前要“胸有成竹”就是强调在写作具体材料之前要有对文章篇章框架的设计和规划。

课外阅读文章篇9

一、加强“读”的训练,提高阅读能力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多读书不仅能增加阅读知识,更能培养阅读能力。而当前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多讲少读”或“只讲不读”等状况,这也是导致教学效果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改变现状,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读”的训练,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对提高阅读能力是起着积极作用的。一般阅读课文大致可分为四个步骤来读。例如七年级下册课文《丑小鸭》。第一步,整体阅读。让学生轻声自读课文,利用看拼音,查字典自学生字词,扫除阅读障碍。读后梳理字音,集体订正较难读的“嫉妒”“丑陋”、“讪笑”“气势汹汹”等词,发现错误,立刻纠正。第二步,感知性读。默读课文,粗知大意。让学生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整体感知。第三步,理解性读。引导学生逐段逐句精读课文,理解思想内容。学课文第三自然段时,老师问:它们是怎样欺负丑小鸭的?把文中有关的词划下来。学生找出“咬”、“啄”、“讨厌”三个词,先指导读词,理会词义,再指导读句,读出重点词的重音。第四步欣赏性读。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再如《丑小鸭》在花园的一部分,在读词读句的基础上,把丑小鸭勇敢地追求美与幸福,善良、美好的心境读出来,从而更好地理解主题: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则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也印证了阅读的三个环节,即浏览、细读、品读的过程。

二、把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取决于对阅读方法灵活运用的程度。阅读精美文章,首先,确定文体;其次,根据文本特点理解内容。譬如初一年级主要以学习记叙性的文章为重点,以理解记叙文内容为根本。记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应理解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过程等记叙的要素。例如,在学习《羚羊木雕》一文时,首先要理清记叙的内容,我送木雕――父母逼我要回木雕――我去万芳家要木雕――万芳把木雕还给我。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理解文章内容。议论抒情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应根据表达方式的运用特色理解感受理或情,议论性语句提示生活哲理,抒情性语句抒发作者情感。其他文体的内容理解,也要根据文体特点进行。如小说,其内容不外乎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第三步,研究形式特点并理解其作用。可指导学生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层次理解文章内容。譬如阅读分析议论文时,要抓住中心段、中心句等形式理解其内容。中心句是文章内容的主要基石,常常是文章题目的阐释和延伸。抓住它,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认识就会更准确更具体。此外,还可以抓议论、抒情句。议论、抒情句往往起到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是作者感情倾向最鲜明的体现之所在。因此,抓住这类句子,往往能明了文章的立意,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中心。学生如能熟练而又灵活地运用以上方法,阅读时就不会无从下手或抓不住重点了。

三、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很注重的。这一要求明显体现于现行语文教材中,现行教材除课本内设置了大量的自读篇目外,还配备了一套课外自读课本,有许多推荐阅读篇目。由此我们不难知道,新的大纲、新的标准对学生课外阅读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一件刻不容缓之事。一是以课堂为渠道,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课堂教学从当前来讲,还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这方面,我认为在教学中应注重讲练结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教师的讲应是精讲,是为教给学生带有规律性的知识而讲;学生的练习为巩固掌握所学的知识而练,是用以培养阅读能力的。因此,教师在讲读课文时,要注意给学生的自读(或课外阅读)做示范,教给方法,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一般情况下,朗读课文、识别字词、句子分析、结构特点等,可以由学生自己动手做。二是因势利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掌握知识、理解文章、陶冶情操、形成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注重课堂教学,用好课本。课堂是获取阅读知识、方法的主阵地。学生要从教师的上课中学习分析文章的方法,并通过课文的阅读学会基本的阅读方法。明确阅读目标,学会选择。就初中生的特点而言,并非所有书籍都适合学生阅读。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做适当指导,为学生确定一个阶段性的阅读目标,选择有益的书籍供学生阅读,从而逐步形成学生有目的、有选择阅读的习惯。

四、发挥网络阅读优势,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在网络盛行的今天,网上阅读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初中生对此尤感兴趣。我们要抓住契机,引导学生网上学语文,发挥网络阅读的优势,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网络文学具有传统阅读无可比拟的优势,它以广博性、交互性、简捷性、新颖性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图文并茂,丰富的多媒体呈现形式,使读者感到信息的接受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更妙的是,它解决了传统阅读无法解决的问题――少慢差费,丰富了阅读量,促进了快速高效阅读能力的形成。

课外阅读文章篇10

关键词:高中生;课外阅读;有效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4-025-2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人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虽然从整体上来看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不能尽如人意,但每个学校、班级总有少数语文尖子生,问他们经验,大多回答得益于课外阅读。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一文中也谈到了这种情况:“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看书。”因此,课外阅读对高中生来说仍很重要,我们要引导学生有效进行课外阅读。

一、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我们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学生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而逐渐建立起来的。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是很具体和容易理解的,而是意识性的知识,需要再消化才会吸收。学生可将自己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他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渠道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

课外阅读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学生更应“多读书、读好书”。几乎每位学生都有自己心中的英雄或学习的榜样,如军人、科学家、老师、英雄人物,哪怕是身边的同学或者自己的父母等。这些令他们崇拜或学习和模仿的楷模相当一部分是学生通过阅读各类书籍时所认识的。当学生进行阅读时便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课外阅读伴随着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我们不要将课外阅读片面地理解为语文学科的学习,对于从各门学科的学习中所获得的新知识和新内容都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作为补充和配合,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和吸收。

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高中生的阅读现状却令人担忧。

二、高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

1.学生对名著不感兴趣。我国四大名著中,《西游记》的阅读率最高,其次是《三国演义》,接着是《水浒》和《红楼梦》。但阅读的大多以电视剧为主,进行过原著阅读的少之又少。对于外国文学名著的阅读,绝大部分同学的记录是零,只有个别同学读过《基督山伯爵》、《简爱》等几部情节离奇、趣味性较强的作品,许多同学甚至连名字也没听说过。

2.没有时间阅读。高考的压力、各门学科的作业导致学生没有时间阅读,再加上部分老师和家长认为阅读课外书是浪费时间,从而限制学生的阅读,难得的假期又会被各种各样的资料和培训班占据。学生真正用来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少之又少。

可是现在的高考语文不再局限于课内知识,考的更多的是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能力,2000年7月7日上午,全国高考语文学科考试刚刚结束,河南郑州《中学生阅读》编辑室的电话铃就响了起来。电话里传来的是一个教师十分激动的声音,他说今年高考作文题的材料,就取自《中学生阅读》,这则材料他刚刚让学生训练过。学生从考场出来,个个喜笑眼开。这种有趣的现象提醒我们:广泛的阅读与学生的语文素养乃至应试能力的提高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

现在的江苏省高考作文也越来越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如2009年的《品味时尚》,2010年的《绿色生活》。学生如果不关注生活,不多读课外书是很难把作文写好的。

所以,我要再次强调高中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还不够,教师还应对学生多加指导,以求让高中生课外阅读更有效。

三、老师要指导学生选择课外书

关于学生课外阅读的选择,老师要多作引导,因为“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学生课外阅读读什么是我们老师面临的首要问题。由于中学生的鉴别能力较差,加之市场上的图书良莠不齐,因此,学生课外读物的选择需要老师的指导。给学生选择和推荐课外读物,要求内容健康,有利于对他们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形式新颖,生动活泼,符合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深浅适度,要能为他们所接受。因而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结合课堂教学选择,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课文渗透课外读物的推荐。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让学生读《红楼梦》;学习《空城计》,让学生读《三国演义》;学习鲁迅《药》,让学生读《呐喊》、《彷徨》等等;这样做,不但能够促使学生自觉地、饶有兴致地进行课外阅读,而且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印象。

2.结合年龄特点选择,高中各阶段的学生在识字、阅读能力、兴趣、爱好和生活经验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别。教师要根据他们各自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如低年级可以选一些抒情散文、贴近生活的小说来读。中年级可选一些人物传记、自己感兴趣的名著,到高年级可以找一些科技小品文、哲理散文以及有一定深度与难度的名著来读。

3.结合个性特点选择,如果对所读的书很喜欢,那么学生会乐于读,并且越读越有动力。为此,教师要摸清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喜好,然后有针对性地给他们选择书籍。此外还可以结合节日、纪念日、各种活动、历史事件、著名人物、地方文化等选择。但老师的推荐千万不能演绎为专制,应尊重学生的个人爱好。

四、老师要指导学生有效进行课外阅读

要让课外阅读发挥它的作用,还需要重视培养学生好的阅读习惯。加强课外阅读,不是单纯地做“加法”就能奏效的,学生的课外阅读一定要有正确的方法指导,否则,他们的读书便只有数量而没有质量。教师要利用课内经常性地、反复地、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要借助实例(包括:课文和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读不同类型的文章。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要做到有层次,逐步深入,整体推进,循序渐进。

1.指导学生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在语文教学中,精读是主体,略读和浏览是补充。可是从实际应用的角度看,略读和浏览是最常用的阅读方法。因为快速阅读可以高效、省时地摄取更多的信息,提高学习效率,适应高速发展变化的世界。所以教师还要教会学生略读和浏览,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引导学生学会集中精神,跳跃阅读,筛选有用的信息,抓住文章的重点,把非重点的部分一掠而过。注意纠正学生不良的速读习惯,强调速读“四不”: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默读。

2.指导学生掌握读书的一般步骤。由于受文体、篇幅等因素的影响,读书的步骤不尽一致,就一般的读书通常有“通读、熟读、研读、美读”四个步骤。通读是与文章的初晤,接触的是文章的“肌肤”,要能把文章读正确、流利,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熟读接触的是文章的“灵魂”,要能够理解和感悟文章的内容,以及由内容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研读就是研究性的读,对文章中的好词好句、表现手法、结构层次等进行赏析和评价,这一步骤一般适用于高年级,对低中年级不作要求;美读是对文章的“反刍”,即把文章美美地读出来,不仅要读出文章的主旨,而且要读出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情感和自己的个性。当然不是所有文章的阅读一定要有这四个步骤,对于一般的文章通读即可,而对于有重要价值的文章则一步也不能少,甚至还要“不厌百回读”。

3.指导学生学会不同文体的读书方法。建议学生:对于诗歌、散文,一般要品读、诵读,感受诗中所蕴含的作者真挚的情感,品味诗歌语言的音韵美;对于小说要默读,读时要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各个情节之间的联系,把握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对于议论文要研读,抓住文章的论点,分析作者用来阐明自己观点的方法和过程;而对于古文则需要进行边查字典边读的查读、诵读,领略并学习我们祖先的智慧与才华……

4.指导学生学会边读书边做记号。这是阅读过程中最基本的、也是最为重要的阅读方法和要求,每个学生都应当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做到每次读书时能够在文章的紧要处、精彩处、颇有感触处或疑难处圈圈点点、勾勾画画,做上不同的记号。如有疑难的地方画个小问号,精彩的地方画个五角星,好词下面点上小黑点,好句下面画上波浪线等等,同时在文章的行间或空白处写一些随感而发的简短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