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规章制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06:00:53

规划规章制度

规划规章制度范文篇1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建筑的规划管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市和县级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改建、恢复性建设建筑工程(包括地上、地下、水域的建筑物、构筑物和道路、管线以及其他工程设施),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工作,负责青岛市城市规划区内建筑规划的统一管理工作。

县级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其辖区城市规划区内建筑规划的管理工作,接受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

第四条建筑规划管理应当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

第五条建筑规划管理必须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的原则。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六条建筑工程规划审批实行批前公示制度。下列建筑工程项目,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审批前公示:

(一)火车站、港口、机场、长途汽车站、博物馆、公共图书馆、体育场馆、剧院、医院和其他大型的公共建筑及组团以上居住区住宅建筑;

(二)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城市广场、公共绿地、城市雕塑等建设项目;

(三)重要地段的建设项目;

(四)市和县级市人民政府及其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认为需要公示的其他工程项目。

第七条在历史文化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规划的范围和文物保护单位内的建筑工程项目,必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规划要求进行建设、管理。

第八条建筑工程的规划选址和布局必须避开地下活动断裂和地下文化遗址丰富的区域。

第九条新建居住区、成片改造区的各种配套建设项目,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同步建成。

新建居住区应当集中规划建设配套商业用房,其单体住宅建筑不得混建商业用房。

第十条已经按照详细规划建成的居住区内,未经批准调整规划不得新建、扩建任何建筑。

凡城市规划确定搬迁的单位,搬迁前不得在原址进行新建、扩建和改建。

第十一条建筑物扩建、改建和恢复性建设,涉及结构安全的,建设单位(包括个人,下同)应当对原有建筑结构进行安全鉴定,并取得安全鉴定书。设计时应当保持建筑物新旧部分外立面造型和色彩的协调。

第十二条城市规划确定的城市绿地、文化体育活动场地、教育用地、公共环境卫生设施和停车场(库)用地不得改作他用。

第十三条设计单位必须依照有关设计规范、标准和详细规划或者规划设计条件进行设计。

第十四条建筑设计应当合理利用地形,做好竖向设计。室外工程、建筑小品、绿化、夜景灯光亮化等环境设计应当与建筑设计同时报批。

新建、扩建、改建公共建筑、商业街(区)和居住区等,应当按照规定同步设计相应的停车场(库)。

第十五条设置室外雕塑、建筑小品及属于构筑物的户外广告设施等,必须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按照批准的位置、形式、规模和使用期限等要求实施。

在主干道、商业街、广场及火车站、汽车站、码头、机场等场所及其周边地区设置属于构筑物的户外广告设施,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组织编制专业规划,并按照规划实施。

新建、扩建大型公共建筑和高层建筑,需设置户外广告设施的,应当将该设施的设计方案与建筑单体工程设计方案同时报批。

第十六条建筑工程的勘测必须使用青岛市统一的平面坐标系和高程基准。

第十七条拆除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的,应当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三章工程报批和批后管理

第十八条法律、法规规定在建筑工程规划审批前应当经相关部门同意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相关部门同意后,依照有关规定审定。

第十九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实施建筑工程规划审批,应当简化审批程序,将城市建筑规划管理的审批内容、依据、条件、程序、办理期限、结果等向社会公布。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不全或者不符合有关要求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补齐或者补正,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第二十条建筑工程的规划选址和布局应当取得《选址意见书》。《选址意见书》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建设单位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规划要求、土地使用性质以及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应当在十五个工作日内,发给《选址意见书》。

建设单位在取得《选址意见书》后一年内,未申办《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者《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又未申请延期的,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注销其《选址意见书》。申请延期的,批准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第二十一条建设单位申请用地或者改变土地使用性质进行建设的,应当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建设单位持《选址意见书》,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确定用地位置和界限,在十五个工作日内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建设单位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一年内,未申办《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又未申请延期的,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注销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申请延期的,批准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第二十二条建筑工程在开工建设前,应当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建设单位持《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证件以及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提交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查意见和建筑工程设计方案(包括室外环境设计方案)等相关资料,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筑工程规划许可申请;

(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建筑工程设计方案;

(三)建设单位依据批准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图设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建筑工程施工图及各项指标是否符合城市规划和审批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要求。对符合要求的,应当在十五个工作日内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二十三条建设单位凭《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施工手续,持定位报告单、测绘放线图和施工许可证报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验线后,方可施工。

建设单位应当在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六个月内验线开工。因正当理由不能验线开工的,应当在期满前申请延期,批准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逾期未验线开工又未申请延期的,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注销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二十四条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要求和核准的施工图纸施工,不得擅自更改规划审批事项。确需更改的,须按原审批程序报批。

第二十五条变更建设单位或者建设单位名称的,建设单位应当持相关文件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二十六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批后管理,及时查处未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准的内容进行建设的行为。建筑工程验线开工后,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工地现场设置《建设工程规划公示牌》,公示建筑工程的平面布局、四至关系等规划审批的主要内容。

第二十七条建筑工程竣工后,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进行规划管理验收。验收合格的,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合格证件;验收不合格的,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建设单位限期整改。未取得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合格证件的,建设单位不得组织竣工验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规划验收内容包括:建筑的位置、层数、标高、平面、立面造型、外墙装饰材料和色彩,以及室外环境和设施等全部规划管理的内容和依规划审批要求拆除的建筑物、构筑物及临时设施。

第四章建筑间距管理

第二十八条建筑间距应当依照国家有关消防、防空、抗震、防灾、卫生等规定,结合具体条件确定。

新建、扩建建筑工程与住宅(宿舍)、学校及托幼园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场地)和疗养院、医院病房、老年休养场所等被遮挡建筑的建筑间距或者新建、扩建以上被遮挡建筑与原有遮挡建筑的建筑间距,必须同时符合日照间距要求。

第二十九条遮挡建筑高度不超过二十四米时,其与被遮挡建筑的建筑间距按照日照间距系数确定。日照间距系数为:

(一)遮挡建筑的长边与被遮挡建筑相对时,其日照间距系数不小于一点六。其中,被遮挡建筑为学校及托幼园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场地)和疗养院、医院病房、老年休养场所等时,其日照间距系数不小于一点八;

(二)遮挡建筑的短边与被遮挡建筑相对时,遮挡建筑的高度不超过十二米的,其日照间距系数不小于零点九;高度在十二米以上不超过十八米的,其日照间距系数不小于零点八;高度在十八米以上不超过二十四米的,其日照间距系数不小于零点七。其中,被遮挡建筑为学校及托幼园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场地)和疗养院、医院病房、老年休养场所等时,其日照间距系数不小于一,但都必须符合防火间距要求;

遮挡建筑与被遮挡的学校、托幼园所的活动场地的建筑间距,以场地外缘为准算起。

第三十条遮挡建筑高度超过二十四米或者遮挡建筑无法确定长边、短边的,其与被遮挡建筑的建筑间距按照被遮挡建筑获得的有效日照时数确定,并应当保证被遮挡建筑在大寒日获得的有效日照时数不少于二小时。

第三十一条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不平行相对时,其建筑间距以其最近端为准。遮挡建筑的相对边均为长边或者短边时,按照相对的长边或者短边确定日照间距系数;遮挡建筑的相对边分别为长边和短边时,按照长边确定日照间距系数,但长边与被遮挡建筑的相对边夹角大于六十度的,以另一相对边确定日照间距系数。

第三十二条遮挡建筑的背面有两处以上凸出部位(阳台顶板、雨棚等与房屋檐口齐平的突出物)宽度之和超过十四米且超过建筑总长的三分之一时,应当以该凸出部位外缘为准测量间距。

第三十三条被遮挡建筑的居室或者学校及托幼园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或者疗养院、医院病房有两个以上采光面或者两个以上采光窗,以主要采光面或者主要采光窗计算日照间距。

第三十四条被遮挡建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日照间距的规定:

(一)临时建筑;

(二)未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开设采光门、窗,擅自变更使用性质或者擅自变更为居室、学校及托幼园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场地)和疗养院、医院病房的;

(三)高度低于二点二米的底层建筑;

(四)其他不适用日照间距规定的。

第三十五条挡土墙、广告牌等构筑物与被遮挡建筑的日照间距,参照本章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建筑物临沿用地界线布置的,其与用地界线应当有一定距离,与用地界线外的建筑物按照规划要求合理分担建筑间距。

第五章临时建筑管理

第三十七条临时建筑的建设必须严格控制。确因工程建设和其他特殊需要而建设的,必须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得《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并按照规定的用途和期限使用。

第三十八条不得在车行道、主次干道的人行道、消防通道、建筑物防火间距、绿地和地下埋设管线的区域内修建临时建筑。

第三十九条临时建筑的使用期限不得超过二年,特殊情况不得超过三年,在历史文化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保护范围内不得超过一年。

第四十条临时建筑不得改变使用性质,不得转让或者变相转让。使用期满或者在使用期间城市规划建设需要时或者建设临时建筑的目的实现时,使用单位应当拆除,恢复原貌。

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四十一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必须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实施建筑规划管理。

第四十二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上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下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十三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检举违反城市建筑规划的行为,有权投诉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职责的情形。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对接到的检举、投诉应当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检举、投诉人。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就涉及其相关利益的建设行为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查询,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为其提供便利条件,不得无故拒绝查询人的查询要求。

第四十四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有权采取以下措施:

(一)要求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提供与检查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有权进行查阅或者复制;

(二)要求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就检查事项涉及的问题做出解释和说明;

(三)责令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停止违法建设行为。

第四十五条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必须配合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不得妨碍和阻挠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派出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并按照违法建筑面积处以每平方米一百元至五百元罚款,其中属于商品房建设的,并按照违法建筑面积的商品房价格处以罚款:

(一)未经验线开工的;

(二)未按照核准的施工图纸施工的;

(三)未取得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合格证件而将建筑投入使用的;

(四)未经批准拆除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的;

(五)按照规划要求应当拆除永久性或者临时建筑而不拆除的;

(六)将城市规划确定的城市绿地、文化体育活动场地、教育用地、公共环境卫生设施和停车场(库)用地改作他用的;

(七)改变临时建筑使用性质或者转让、变相转让临时建筑的。

规划规章制度范文篇2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城市内(包括城市各类开发区)的城建档案的管理。本规定所称城建档案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及其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

第三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城建档案工作,业务上受国家档案部门的监督、指导。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业务上受同级档案部门的监督、指导。城市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设置城建档案工作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城建档案管理人员,负责全市城建档案工作。城市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也可以委托城建档案馆负责城建档案工作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四条城建档案馆的建设资金按国家或地方的有关规定,采取多种渠道解决。城建档案馆的设计应当符合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城建档案的管理应当逐步采用新技术,实现管理现代化。

第五条城建档案馆重点管理下列档案资料:

(一)各类城市建设工程档案:

1工业、民用建筑工程;

2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3公用基础设施工程;

4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工程;

5园林建设、风景名胜建设工程;

6市容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工程;

7城市防洪、抗震、人防工程;

8军事工程档案资料中,除军事禁区和军事管理区以外的穿越市区的地下管线走向和有关隐蔽工程的位置图。

(二)建设系统各专业管理部门(包括城市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园林、风景名胜、环卫、市政、公用、房地产管理、人防等部门)形成的业务管理和业务技术档案。

(三)有关城市规划、建设及其管理的方针、政策、法规、计划方面的文件、科学研究成果和城市历史、自然、技术经济资料等方面的基础资料。

第六条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竣工验收后六个月内,向城建档案馆报送一套符合规定的工程建设档案。凡工程建设档案不齐全的,应当限期补充。停建、缓建工程的档案,暂由建设单位保管。撤销单位的工程建设档案,应当向上级主管机关或者城建档案馆移交。

第七条对改建、扩建和重要部位维修的工程,建设单位应当组织设计、施工单位据实修改、补充和完善原工程建设档案。凡结构和平面布置等改变的,应当重新编制工程建设档案,并在工程竣工后三个月内向城建档案馆报送。

第八条列入城建档案馆档案接收范围的工程,其竣工验收应当有城建档案馆参加。

第九条建设系统各专业管理部门形成的业务管理和业务技术档案,凡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在本单位保管使用一至五年后,按本规定全部向城建档案馆移交。有长期保存价值的档案,由城建档案馆根据城市建设的需要选择接收。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和补测补绘形成的地下管线档案应当在普查、测绘结束后三个月内接收进馆。房地产产权产籍档案的管理,建设部另行规定。

第十条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同意收取的工程档案保证金,须纳入城市财政专户管理。其利息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财政部门同意,用于城建档案的保管和保护事业。建设单位按规定向城市建设档案馆报送工程档案资料后,工程档案保证金全部退还。

第十一条城建档案馆对接收的档案应当及时登记、整理,编制检索工具。做好档案的保管、保护工作,对破损或者变质的档案应当及时抢救。特别重要的城建档案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其安全无损。城建档案馆应当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并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向社会提供服务。

第十二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在城建档案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三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档案行政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无故延期或者不按规定归档、报送的;

(二)涂改、伪造档案的;

(三)档案工作人员玩忽职守,造成档案损失的。

规划规章制度范文篇3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本办法所称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第三条城市绿线的划定和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城市绿线管理工作。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绿线管理工作。城市人民政府规划、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城市绿线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城市规划、园林绿化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密切合作,组织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应当确定城市绿化目标和布局,规定城市各类绿地的控制原则,按照规定标准确定绿化用地面积,分层次合理布局公共绿地,确定防护绿地、大型公共绿地等的绿线。

第六条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提出不同类型用地的界线、规定绿化率控制指标和绿化用地界线的具体坐标。

第七条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绿地布局,提出绿化配置的原则或者方案,划定绿地界线。

第八条城市绿线的审批、调整,按照《城市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的规定进行。

第九条批准的城市绿线要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城市绿地、服从城市绿线管理的义务,有监督城市绿线管理、对违反城市绿线管理行为进行检举的权利。

第十条城市绿线范围内的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风景林地等,必须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公园设计规范》等标准,进行绿地建设。

第十一条城市绿线内的用地,不得改作他用,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以及批准的规划进行开发建设。有关部门不得违反规定,批准在城市绿线范围内进行建设。因建设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城市绿线内用地的,必须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在城市绿线范围内,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应当限期迁出。

第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城市绿地范围内进行拦河截溪、取土采石、设置垃圾堆场、排放污水以及其他对生态环境构成破坏的活动。

近期不进行绿化建设的规划绿地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应当进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并按照《城市规划法》的规定,予以严格控制。

第十三条居住区绿化、单位绿化及各类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化都要达到《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的标准。

各类建设工程要与其配套的绿化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达不到规定标准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四条城市人民政府规划、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城市绿线的控制和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五条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城市绿线的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法行为,及时纠正。

第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改变城市绿线内土地用途、占用或者破坏城市绿地的,由城市规划、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城市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

第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在城市绿地范围内进行拦河截溪、取土采石、设置垃圾堆场、排放污水以及其他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活动的,由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规划规章制度范文篇4

第一条本局下属各单位和广大干部职工都应当依照本规定履行各自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第二条各单位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把拥军优属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思路中,加强领导,不断完善拥军优属的各项制度,实现拥军优属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社会化。

第三条局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指导和协调本系统的双拥工作,组织研究制定有关政策、计划、措施;组织交流情况,推广先进经验。

第四条局双拥工作领导小组要把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教育纳入本局年度教育计划,利用一切宣传工具和教育阵地,多形式地开展双拥宣传教育,加大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教育力度,不断增强规划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国防观念和拥军优属意识,形成拥军优属的良好社会风尚。

第五条各单位要广泛地开展创建双拥模范先进单位、先进个人活动,并把该项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驻军(警)部队和优抚对象做好事、办实事,把拥军优属工作落到实处。

第六条各单位平时应主动走访慰问驻地部队、当地军队离退休干部和优抚对象,帮助驻军(警)解决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第七条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妥善处理军(警)民纠纷。对军(警)民出现的矛盾和纠纷,要遵循“团结一协商一团结”的方针,主动与部队协商解决,凡是重大军(警)民纠纷,主要领导要亲自出面,及时协调,妥善处理。

第八条依法维护现役军人、军属和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对严重损害军人、军属和优抚对象利益的行为,要坚决予以制止。对破坏军事设施,滋扰营区秩序者,必须依法查处。

第九条设立拥军优属服务窗口,为现役军人、军嫂、重点优抚对象提供优质服务。

第十条在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中,应当优先安置好烈属、革命伤残军人、军属的工作。对政府指令性分配安置退伍军人任务,应无条件接收,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和变相拒收政府分配的安置任务,对拒不接收的单位,要依法追究其领导责任。向社会公开招聘人员时,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用自谋职业的城镇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录取后的待遇应享受本单位同工种、同岗位、同工龄职工的工资及福利待遇。

第十一条依法保护军事设施,加强军(警)民联防,坚决拆除破坏军事设施的违法建设,支持有关单位严厉打击破坏军事设施的犯罪分子。

规划规章制度范文篇5

第一条市城乡规划委员会(下称市规委会)是市人民政府设立的城乡规划管理的议事机构,负责审议全市规划和规划管理中的重要事项,其审议结果作为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决策的依据。为规范市规委会的工作程序,制定本议事规则。

第二条市规委会的宗旨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规划工作的方针政策,提高城乡规划决策的科学性,依法保证规划管理工作顺利实施,科学调配城市资源,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健康发展。

第三条市规委会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自治区关于规划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落实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城乡规划方面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工作部署;审议或审定各类城市规划及规划的调整;审定重大建设项目选址和重要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审查中心城区拟出让土地的规划;审议或审定城乡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方面的地方性技术标准和规定;履行市人民政府授予的其它职责。

第二章人员组成、工作机构及其职责

第四条人员组成

市规委会主任由市长担任;常务副主任由分管副市长担任,主持规委会工作;委员由市人民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规划、建设、发改、国土、环保、房管、铁路、民航、水利、信息产业、消防、人防、电力、安全生产监督、公共事业管理等有关部门和东胜区、伊金霍洛旗人民政府,康巴什新区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人及有关专家学者组成,委员因人事变动或其它原因调整的由接替其行政职务的同志接任。

专家学者原则上不少于全体委员人数的1/5,按照自愿、公开、公平、择优的原则推选,由市人民政府聘任并在新闻媒体上公布,每届任期与市人民政府任期同步。

与议题有关的旗区、单位负责人、主要工作人员列席市规委会会议。

第五条工作机构及其具体职责

市规委会下设办公室和专家咨询组。

(一)办公室是市规委会的日常办事机构,设在市规划局。办公室主任由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兼任,常务副主任由市规划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专职工作人员(需具有三年以上规划工作经历)不少于3名。

办公室具体职责:

1.负责市规委会及专家咨询组各项会议的组织和准备工作;

2.负责市规委会及专家咨询组审议意见、会议纪要及其它文件的起草和整理工作;

3.负责市规委会的换届准备工作,负责聘任、增补专家,取消专家资格的准备工作;

4.负责监督检查各项规划执行情况,协调规划建设工作中的有关事项;

5.完成本规则规定的其它事项,承担市规委会交办的其它工作。

(二)专家咨询组是市规委会的技术业务咨询机构,其组织管理工作由办公室负责。专家咨询组成员由规划、建筑、环保、工程、交通、景观、社会、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国内外20名资深专家组成。拟聘任的专家名单由办公室提供,由市规委会审定后正式聘任。

专家咨询组负责协助市规委会开展议题论证和技术咨询工作,为市规委会审议和市人民政府审批规划提供咨询论证意见和建议。

第三章议事制度、议事程序和议事要求

第六条议事制度

市规委会会议形式分为全体委员会议和主任办公会议。

(一)全体委员会议

全体委员会议由主任或常务副主任主持,全体委员参加。全体委员会议原则上每年召开不少于4次,根据需要可适时召开。

全体委员会议审议的主要内容:

1.全市城乡规划工作的方针、政策,有关城乡规划的规范性文件和技术性规定,城市规划的落实和执行情况;

2.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及其调整;

3.中心城区以外的旗府所在镇、各类重点保护区的总体规划及其调整;

4.市规委会议事规则及相关会议制度和工作程序;

5.市规委会主任或副主任认为需要提交审议的其他规划事项。

(二)主任办公会议

主任办公会议由主任或常务副主任主持,规划、建设等相关委员参加,其他参会人员由会议主持人确定。主任办公会议原则上每季度召开3次,根据需要可适时召开。

主任办公会审议的主要内容:

1.中心城区的年度建设和规划编制计划;

2.市域重点城镇总体规划,中心城市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规划区内重要区域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及规划调整;

3.市域内重大项目、重要区域的规划选址,中心城区土地出让规划方案;

4.中心城区地块用地性质、地块容积率(工业项目以外的项目)和主干道路网规划的调整;

5.中心城区重要的单体建筑方案、沿城市主要干道和重要地段的地标性建筑方案、建设面积15万平方米以上的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案;

6.重大市政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方案;

7.市规委会主任或副主任认为需要研究的其它事项。

第七条议事程序

(一)受理和审核。办公室负责接收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及规委会其他成员单位提交审议事项的材料,并对报送材料进行审核。对不应由市规委会审议的,说明情况后按程序退回。

(二)专家咨询和社会公示。办公室将待审议事项报请市规委会主任或副主任研究,确定应提交专家咨询组进行咨询论证和应进行社会公示的议题和内容。

对需提交专家咨询组咨询论证的事项,由办公室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并收集整理与会专家的(署名)意见;对需进行社会公示的事项,由办公室会同审议事项报送单位及相关部门组织实施。

(三)汇总意见和确定议题。办公室将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意见和专家咨询、社会公示意见汇总,报市规委会主任办公会议研究;必要时,由市规委会主任确定,报全体委员会议审议。

(四)审议准备。办公室根据要求安排会议日程,做好各项会议准备工作。应提前1至3个工作日将拟审议事项的有关材料、审核意见以及专家咨询论证、社会公示意见及会议通知等送达与会委员(特殊情况下可在会议现场送达)。

(五)审议实施。会议召集人按照会议议程主持会议。所有与会委员须履行签到程序。到会委员符合规定人数后会议方可召开。市规委会会议审议的议题内容,经表决同意后,形成会议纪要(或决议),会议纪要(或决议)由办公室整理,经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审核,呈报市规委会主任或常务副主任签发。

(六)确定事项的办理。对于不需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或上报的事项,由市规划行政部门或其他主管部门通报并组织实施;对于需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或上报的事项,经市规委会审定后,由市规划行政部门或项目提报部门按程序上报,待批复后组织实施。

第八条议事要求

(一)市规委会审议和决定事项,实行民主集中制。

(二)全体委员会议由主任或常务副主任主持,需有2/3以上委员出席方可举行;委员因故不能参加会议的,需以书面形式提前向市规委会领导请假。

(三)市规委会会议坚持回避原则。凡所审议的事项与委员本人或其所在的部门(单位)有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的,办公室应在会议召开之前提请有关委员回避。

(四)市规委会的审议意见必须经2/3以上的参会委员通过,由主任或常务副主任签署。

(五)市规委会的审议意见,可作为市人民政府审批城市规划和市政建设项目的决策依据。未经市规委会审议的重大城市规划项目,市人民政府不予审批。经市规委会审议同意的项目,方可按照有关法规规定,履行报批手续。

(六)市规委会会议资料属政府内部文件,各位委员应妥善保管,或在会后将资料交回办公室。未经办公室同意,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获取或向他人直接、间接传送有关资料。如会议资料被列为秘密文件,应按有关保密规定执行。有关市规委会会议资料的查询,由办公室负责统一答复,委员不得透露会议的详情和内容。

(七)经全体委员会议审议通过的重大事项及有关城市规划管理的政策、规定,需向社会公布的,由办公室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告。

第四章附则

第九条本章程的修改程序为:因法律、法规、规章或形势发展需要修改时,由市规划委员会全体委员讨论并经2/3以上委员通过后方可进行修改。本议事规则的制定和修改需报市人民政府备案。

规划规章制度范文篇6

一、民房规划建设管理原则和目标

按照打造“次中心城市”发展战略和大交通格局的要求,民房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坚持科学发展、城乡统筹、合理布局、基础先行、环境保护的原则,实现民房规划建设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二、民房规划建设管理范围

第三轮县城总规修编未实施前,根据年批准实施的《县城总体规划修编》要求,将镇、办事处、镇所辖的部分村(社区、居委会)为县城规划区民房建设规划管理范围,具体的村(社区、居委会)如下:

镇32个社区(村):

经济开发区和上渡办事处12个村(居委会):

镇5个村:

三、民房规划建设管理审批程序

县城规划区民房建设规划审批实施以下程序:

1.民房建设业主申请。

2.由乡镇分管领导牵头组织规划、国土、公路、交通、拆违办等部门共同实地察勘。

3.在上梅、上渡的城建规划区范围内由县政府办分管副主任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每月底实地察看后联合审查并签具审查意见。

4.政务中心统一将审查意见报分管副县长审定。

5.规划、国土部门办理审批手续。

四、主干道两边民房规划建设控制范围

为利于第三轮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对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及其连接线和S225、S217、S312三条省道部分地段两旁作为县城总规扩展区域予以严格控制,30米范围内不准改建、扩建,60米范围内不准新建、改建、扩建,以确保规划修编和规划管理可持续推进。

凡在建成区和已规划区52米、42米、30米宽的城市主干道两边的房屋按总规修编和控规要求严格控制改建和新建、扩建。

五、征地拆迁户的规划建房管理

未进行安置的征地拆迁户,又确属无房户或拥挤户,由当地村委会(居委会)出具证明并经联审会议核定后,在满足规划要求的地段内可以改建,但要依法控制面积和规模。

六、村庄私人新建规划管理

规划规章制度范文篇7

第一条本规定所称规划区是指我市办事处、港办事处和湖办事处所辖社区居委会(村委会)以及从市中心城区北至中伙铺镇街道。

统一规划建房的安置点。乡村居民点是指在规划区内的农民实行集中安置。

第二条规划区内的农民新建、扩建、改建自用住房。

第三条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规划区内乡村居民点建房的规划审批及规划实施管理工作。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规划区内设置三个规划管理派出机构。

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规划区内乡村居民点建房的用地审批及监督管理工作。各乡镇、办事处国土资源所负责规划区内农民建房用地日常管理工作。

第四条严禁城镇居民和非本村农民在规划区乡村居民点内购地建房;严禁农民将自住建房基地非法用于与他人联营入股、合作开发房地产;严禁乡村村民非法出租、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严禁为城镇居民和非本村农民非法购地建造的住房发放规划许可证、土地使用证和房屋产权证。

第二章乡村居民点管理要求

第五条规划区内乡村居民点的选址应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由各乡镇、办事处组织编制所辖区域内经选定的乡村居民点修建性详细规划,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作为乡村居民点建设的规划依据。

第六条对已经明确需要拆迁腾村归并的村庄和零星分布的农民住房。该村庄内只拆不建。农民现有住房如经危房鉴定部门鉴定确实存在安全隐患的应优先安排在乡村居民点内建房。

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对依托原村庄进行建设或依据规划可以保留现状的乡村居民点。结合居民点周边环境及村民意愿,划定居民点用地红线控制范围,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建设方案,经审批后方可实施。

必须在该居民点现场进行公布。乡村居民点的规划一经批准。

第七条各社区居委会(村委会)辖区内符合建房条件的农民建房所需宅基地。

第八条规划区内的农民在乡村居民点内按规定程序建设自用住房。

使用未利用土地的面积每户不得超过200平方米。农民建房使用农用地的面积每户不得超过140平方米。

第三章申请条件和申报程序

第九条申请条件

(一)农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规定的乡村居民点内可以申请新建、改建、扩建住房:

1无房户;

2因子女已达到婚龄。确需分户建房的

3因自然灾害需要搬迁或重建的

4因城市规划需要拆迁或原有宅基地被依法征用的

5经房屋安全鉴定机构鉴定。原有住房确认属于危房的

6原居住村庄自有住房拆除重新建设的

7市政府规定的其他条件。

(二)本规定所称农民是指居住在规划区内的乡村村民。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户籍所在地一直在本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内的农民;

2原户籍所在地不在本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经批准迁入到本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实际居住时间满5年的乡村村民。

凡将原有住房出卖、出租、改变使用性质或赠与他人的不得在乡村居民点内申请建房。第十条农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住房。

第十一条审批程序

(一)符合条件的农民建房应向所在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申请。审查意见和上报名单必须张榜公示。公示期间为七天,公示期满无异议的经乡镇、办事处审核后,方可向市城乡规划、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相关建房手续。

(二)农民建房申请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时。

(三)农民建房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

第十二条农民在规划区内建房。经市城乡规划、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乡镇、办事处共同实地验线后,方可开工建设。

第十三条农民自房屋开工建设至竣工验收过程中。并自觉接受市城乡规划、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市城乡规划、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及各乡镇、办事处所辖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工作人员在农民建房申请的审查、审核行政许可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纪检监察部门依法依纪从严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农民未经批准或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

第十六条农民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或者与他人联营入股、合作开发房地产的有土地违法所得的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没收土地违法所得。可以并处土地违法所得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罚款;无土地违法所得的按每平方米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规划规章制度范文篇8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市规划建设局实施的规划建设行政许可事项。

第三条规划建设行政许可作出后,本局对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的活动进行以下监督检查。

(一)对被许可人从事规划选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后的活动进行跟踪监督检查。

(二)监督被许可人在建设工程施工前依法放样、验线;对建成的建设工程进行竣工验收。

(三)对建设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生产进行监督检查。

(四)根据利害关系人的申请,撤销错误的规划建设行政许可。

(五)注销无效或不履行能的规划建设行政许可。

(六)其他合法、必要的监督检查。

第四条本局由经办科室或委托有关下属单位对被许可人从事规划建设行政许可事项的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承办科室和受托下属单位通过实地或有关资料检查对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本局将创造条件,利用公共信息网络资源和电子政务系统实现和被许可人、其他有关行政机关的计算机档案系统互联,检查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情况。

第五条规划用地科(所)负责对被许可人从事规划选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一)对作出规划选址意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进行跟踪监督检查,并建立跟踪监督检查档案;

(二)有关部门的建设项目批准文件、用地批文、扩初设计批文与本局作出的选址意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不一致的,应及时与有关部门协调或提请局负责人解决;

(三)提请局负责人撤销错误的规划选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

(四)提请局负责人批准注销失效或履行不能的规划选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

第六条规划工程科(所)负责对被许可人从事建设工程规划行政许可事项的活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一)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件上明确标明,未经放样、验线不得进行施工:

(二)在送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件的同时,向受委托的测绘单位开具放样联系单,督促被许可人依法放样:在建设工程施工前,及时向受委托的测绘单位开具验线联系单:

(三)在作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决定之日起2日内.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件复印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件所附施工图、所附大件材料各一份,移交给规划建设监察大队或规划建设所监察经办人员,供其进行批后跟踪监察管理:

(四)提请局负责人批准撤销错误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及注销失效或履行不能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

第七条**市测绘队受本局委托,对被许可的建设工程进行验线,依法收取有关费用。

对验线测绘结果不符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件规定的,测绘单位应将结果书面告知规划建设监察大队或被许可人所在地规划建设所,由监察人员依法进行处理。

第八条政策法规监察科可以根据有资质测绘单位核定的建筑面积负责被许可的建设工程进行规划验收,对验收中发现的违法建设案件,应及时移送规划建设监察大队立案查处。

第九条规划建设监察大队或规划建设管理所自接到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有关材料之日起至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并办理备案手续前,应对被许可人从事建设工程规划建设行政许可事项的活动进行全程跟踪监察。

(一)指派专人负责批后监察工作;

(二)通知被许可人开工前在建设现场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件的内容以及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件所附的总平面图、主立面图挂牌公示;

(三)根据建设工程批后监管计划,对建设的施工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

(四)制止违反规划许可证规定的违法建设行为;

(五)强制拆除被许可人不听制止继续建设的违法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设施:

(六)建立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监管档案,供公众查阅;

(七)在监管过程发现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可能有误的,建议经办科(所)室依法纠正。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监管档案应包括下列材料:

(一)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有关材料;

(二)对施工情况定期、不定期检查记录;

(三)制止违法建设行为的有关材料;

(四)依法强制拆除违法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设施的有关材料:

(五)依法对违法建设行为实施行政处罚的有关材料。

第十条工程管理科负责对被许可人实施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一)在送达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同时,告知被许可人及时联系放样,未取得施工许可证不得放样、验线:

(二)颁发施工许可证的同时,通知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和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及时介入施工现场,监督其市场行为和现场行为;

(三)加强对施工过程监督,对超过三个月了不能施工或因故中止施工的单位,应当在期满要求建设单位申请办理延期手续,并说明原因。

(四)组织人员对建设工程进行质量验收,办理验收备案手续,检查被许可人对施工许可的执行情况:

(五)提请局负责人撤销错误的建筑工程施工许可。

第十一条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和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受局委托,应定时检查或采用抽查方式,分别就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对被许可人的市场行为和现场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健全公众举报制度,个人和组织举报被许可人违法建设的,规划建设监察大队、各规划建设管理所等有关下属单位应及时核实,依法进行处理。

第十三条规划建设管理人员对规划行政许可事项实施监督检查不得妨碍被许可人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索取或者收受被许可人的财物,不得谋取其他利益。

第十四条因利害关系人投诉,或自查发现作出的规划建设行政许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原经办科(所)室或局行政监察机构应指派原规划建设行政许可经办人以外的工作人员查证核实,向局负责人提出撤销行政许可的意见。

(一)规划建设行政许可经办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二)规划建设行政许可经办人员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件可决定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四)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的;

(五)被许可人用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续取得行政许可的;

(六)依法可以撤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条撤销规划建设行政许可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不予撤销。

第十六条局负责人自经办科(所)室或局行政监察机构提交撤销行政许可的意见之日起五日内,作出是否撤销规划建设行政许可的决定。撤销规划建设行政许可的承办科(所)室应在局负责人签署意见之日起三日内制作并送达《**市规划建设局撤销行政许可决定书》。

第十七条撤销规划建设行政许可时应告知被许可人如有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向本局提出行政赔偿要求。但依照第十四条第五项的规定撤销行政许可的,应告知被许可人基于行政许可取得的利益不受保护。

第十八条撤销规划建设行政许可后,原规划建设许可经办科(所)室应负责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矢:

(一)责令被许可人停止建设工程的建设或从事原规划建设行政许可的其他活动:

(二)查清撤销规划建设行政许可时的施工情况或从事原规划建设行政许可的其他活动的情况,收集、固定证据。

(三)必要时,向计划、土地等主管部门通报情况,共同处理相关事务;

(四)符合规划建设行政许可条件的,应及时依法重新作出行政许可行为。

第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原规划建设行政许可经办科(所)室查证核实后,应当向局负责人提出注销规划行政许可的意见:

(一)规划建设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

(二)被许可的公民死亡,且规划建设行政许可未在规定的有效期内开始实施的;

(三)被许可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终止,且规划建设行政许可未在规定的有效期内开始实施的:

(四)规划行政许可依法被撤销的;

(五)因不可抗力导致规划行政许可事项无法实施的: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条本局在办理规划建设行政许可事项时审定的红线图、总平面图、建筑方案、建筑施工图以及发出的有关批复文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原经办科(所)室在查证核实后,应当提请局负责人批准予以注销:

(一)根据本制度第十九条的规定、应予注销的规划建设行政许可证证件的附图、附件;

(二)不予规划建设行政许可的建设项目的图纸、批文:

(三)在规划建设许可事项变更时已经完全失效的图纸、批文。

第二十一条局负责人批准注销规划建设行政许可及有关图纸批文的,应发出注销通知,告知原被许可人、申请人,必要时发市注销公告。

第二十二条本制度自发文之日起实施。

统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决定制度(试行)

为做好行政许可申请的受理和行政许可决定的送达,根据行政许可法有关规定,结合本局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一、责任机构

1、行政受理中心窗口

2、规划建设管理所对外窗口

二、受理项目

村镇规划选址、规划建设用地许可、村镇规划建设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建设项目选址、建筑施工许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许可、建筑业资质晋级、拆迁测量标志办理等。

三、受理方式及审查

1、对依法不需要取得行政许可或者不属于本机关职权范围的行政许可申请,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行政许可的,申请人在期限由未能补正材料的,限时制作《**市规划建设局行政许可不予受理通知书》,发送申请人。

2、对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3、对属于本机关受理的行政许可申请,即时制作《**市规划建设局行政许可申请材料接收凭证》,发送申请人。

4、对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行政许可申请,应当场或者在5个工作日内制作《**市规划建设局行政许可补正材料通知书》,发送申请人。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5、对属于本机关职权范围,材料(或补正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或在期限内补正材料的行政许可申请,应当即制作《**市规划建设局行政许可受理通知书》,发送申请人。

四、行政许可决定送达

1、对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行政许可申请20个工作日内,应当完成审查,并制作《**市规划建设局准予建设行政许可决定书》,发送申请人。

2、对不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或者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行政许可的,制作《**市规划建设局不予规划建设行政许可决定书》,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送达申请人。

五、工作职责

工作人员存在下列行为之一的,应根据《**市规划建设局行政许可责任追究制度》规定予以处理。

1、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许可申请不受理的;

2、不在办公场所公示依法应当公示材料的;

3、不履行法定告知义务的;

4、不一次性告知申请人必须补正的全部申请材料内容的;

5、不依法说明不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理由的;

6、不按照规定送达行政许可决定的;

7、追究责任的其他行为。

行政许可决定公开制度(试行)

为了行政许可实行全程公开,根据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局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一、公开内容

规划建设行政许可的有关规定、实施规划建设行政许可过程和结果、规划建设行政许可档案以及有关规划行政许可后实施情况的监管记录,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外,一律公开。

二、公开方式

l、政务公开栏公布。各职能科室按照有关规定拟定公开的详细内容。一是在局机关四层楼梯口设立公开栏中及时公开。二是在市行政服务中心服务窗口及时公开。三是局机关政务信息网建立后在网上公开。

2、接受咨询。当事人咨询有关行政许可内容时,只要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工作人员必须接受当事人咨询。

3、档案查阅。档案查阅以提供服务为宗旨,只要单位或个人持合法说明、均可查阅本单位或个人的有关档案;若需查阅外单位或他人档案的,须经局主要领导同意;局下属单位需查阅有关档案的.须经局办公室领导同意。

三、投诉受理

鼓励社会公众对本局的行政许可公开进行监督。对人民群众有关行政许可公开的投诉,根据本局信房制度认真办理。

四、工作人员责任

工作人员应当严格自律,恪守岗位职责,在公开行政许可决定时渎职、失职的,有下列行为之一,应当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行政过错责任。

1、擅自设置、变更、撤销行政许可公开的:

2、不公开应该公开行政许可的:

3、未按规定公开行政许可有关内容的:

4、行政许可相关资料遗失的;

5、其他行为。

**市规划建设局行政许可过错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加强对规划建设行政许可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实施行政许可的管理和监督,保证行政许可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公正、廉洁、高效地实施行政许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市规划建设行政许可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规划建设行政许可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许可职责过程中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规定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法定行政许可职责,需追究行政过错责任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局纪委负责对行政许可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管理工作。

局纪委设立投诉信箱、电话、接受检举和投诉,并负责对有关检举、投诉进行调查,根据对检举、投诉的查实结果,依照本制度提出对行政许可过错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意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行政处分审批权限对责任人追究行政过错责任。

第四条实施行政许可过错责任追究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究、责罚相当、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行政许可责任追究方式分为:

(一)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二)通报批评;

(三)当年考评为基本称职或不称职;

(四)警诫或调离工作岗位;

(五)行政处分。

以上追究方式可以单处或并处。

第六条行政许可过错责任分为直接责任、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行政许可工作人员分为批准、审核人和承办人。

批准人,是指局负责人或其授权作出批准决定的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窗口负责人或者有关科(所)负责人。

审核人、是指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窗口负责人、有关科(所)负责人。

承办人,是指具体承办行政许可事项的工作人员。

第七条违法实施行政许可的,应当根据承办人、审核人和批准人各自承担的职责,区分不同情况,分别追究责任。

第八条承办人未经审核人、批准人批准,直接作出具体行政许可行为,导致行政许可过错的,承办人负直接责任。

承办人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致使审核人、批准人不能正确履行审核、批准职责,导致行政许可过错发生的,承办人负直接责任。

虽经审核人审核、批准人批准,但承办人不依照审核、批准事项实施具体行政许可行为,导致行政许可过错发生的,承办人负直接责任。

承办人提出方案或者意见有错误,审核人、批准人应当发现而没有发现,或者发现后未能及时纠正,导致行政许可过错发生的,承办人负直接责任,审核人负间接责任,批准人负领导责任。

第九条审核人不采纳或改变承办人正确意见,经批准人批准导致行政许可过错发生的,审核人负直接责任,批准人负领导责任。

审核人不报请批准人批准直接作出决定,导致行政许可过程发生的,审核人负直接责任。

第十条批准人不采纳或改变承办人、审核人正确意见,导致行政许可过错发生的,批准人负直接责任。

第十一条集体研究、认定导致行政许可过错发生的,批准人负直接责任,持错误意见的人负间接责任,持正确意见的人不承担责任。

第十二条两人以上故意或者过失,导致行政行为过错发生的,按个人所起的作用确定责任。

第十三条实施规划建设行政许可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改正;并对直接责任人或有关责任人员追究行政过错责任。

(一)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规划建设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的;

(二)不在办公场所公示依法应当公示的材料的;

(三)在受理、审查、决定规划建设行政许可过程中,未向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履行法定告知义务的;

(四)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不齐全、不符合法定形式,不一次告知申请人必须补正的全部内容的;

(五)未依法说明不受理行政许可申请或者不予行政许可的理由的:

(六)依法应当举行听证而不举行听证的。

(七)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或者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八)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不予行政许可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第十四条本实施办法第十三条所列情形中,工作人员主动发现并及时纠正错误、未给本局和被许可人造成损失和不良影响的,经批评教育,可免予追究责任。

第十五条本实施办法第十三条所列情形中,情节较轻,经责令改正后,给本局和被许可人造成损害和影响较小的,对直接负责人或有关责任人,责令作出书面检查,给予通报批评或警诫一次。

第十六条本实施办法第十三条所列情形中,情节严重,虽经责令改正,仍给本局和被许可人造成损害和不良影响的,对直接责任人或其他有关责任人,作出当年考评为不称职,调离工作岗位,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第十七条本实施办法第五条第(七)、(八)项所列情形的,责令改正,对直接责任人或其他有关责任人,作出当年考评为不称职,调离工作岗位,给予行政警告至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撤职以上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工作人员在办理行政许可、实施监督检查时,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对直接责任人或其他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撤职至开除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实施行政许可,擅自收费或者不按照法定项目和标准收费的,责令退还非法收取的费用,对直接责任人或有关其他责任人,调离工作岗位,视情节给予行政警告以上处分。

截留、挪用、私用或者变相私分实施行政许可依法收取的费用的,依法予以追缴;对直接责任人或其他有关责任人,视情节给予行政记大过以上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规划建设行政许可管理部门不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或者监督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令改正,对直接责任人或其他有关责任人,视情节给予行政撤职以上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工作人员不承担行政许可责任:

(一)被许可人弄虚作假,致使工作人员无法作出正确判断的:

(二)法律、法规、规章和内部行政管理制度未作规定或规定不具体,致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理解错误的;

(三)因不可抗力导致行政许可过错发生的;

(四)其他不承担行政许可责任的情形。

第二十二条行政许可责任人,干扰、阻碍、不配合对其实施行政许可行为进行调查的,或者对投诉人、检举人打击、报复、陷害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二十三条行政许可责任人,有陈述权和申辩权,行政许可责任人对行政处分决定不服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四条本实施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

**市规划建设局行政许可延期办理规定(试行)

第一条为规范行政许可延期办理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证法》规定,结合我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局职能范围内行政许可的延期办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延期办理,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规定的办理期限或在审批制度改革中确定的承诺期限内,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经批准可以延长期限。

第四条各类行政许可项目已确定的承诺期限短于法律、法规规定期限的,执行确定的承诺期限;未确定承诺期限的,执行法律、法规规定的期限。

第五条延期办理的期限一般应短于确定该项行政许可的承诺期限,且限于延长一次,禁止以延期办理为由久拖不决。

第六条承办行政许可的科(所)要求延长行政许可承诺期限的、其理由必须正当充分,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第七条以下情形可以延长办理期限:

(一)因不可抗拒原因,造成行政机关不能按时对行政许可进行实质性审查的:

(二)遇省级以上政府重大政策调整或国家出台新的法律、法规,造成行政机关不能按时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

(三)需要延长办理期限的其他正当原因。

第八条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20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局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行政许可采取统一办理或者联合办理、集中办理的,办理的时间不得超过45日;45日内不能办结的,经本级政府负责人批准延长15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第九条进入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行政许可延期办理按下列程序报批;

(一)行政许可的一般承诺期限内不能作出行政许可决定,需要延期1至5日的,由经办人员提出延期要求,经派驻中心的负责人审核后,报局主要领导批准,需要延期6至10日的,由经办人提出延期要求,经派驻中心的负责人审核后,报局主要领导批准,并报审批服务中心备案。

(二)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实施的行政许可,在一般承诺期限内不能办结,需要延长期限的,由主受理部门经办人提出,报审批服务中心负责人批准。

第十条未进入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行政许可延长期限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由各职能部门负责批准。

第十一条有关科(所)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未经批准擅自延长办理的,追究科(所)负责人和直接经办人的行政责任。

第十二条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的延长期限,参照本办执行。

第十三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市规划建设局行政许可听证规则(试行)

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一条规划建设许可办理机构实施下列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的,可以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

(一)新建、迁建重要市政基础设施;

(二)新建地标式建筑;

(三)新建、迁建教育设施;

(四)新建、迁建医疗设施;

(五)新建、迁建重要公共活动设施:

(六)拆迁改造项目;

(七)其他重大、重要建设项目。

听证公告应刊登在我市主要媒体上。

认为建设项目与其本人或其维护的合法权益有重大利益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在规定时间内向本局登记为利害关系人。

第二条对规划建设许可进行实质审查时,应将规划建设许可事项的基本情况及申请人的具体申请要求在本局公告栏内、建设现场及周边街区公示,要求当事人限期申报利害关系。

第三条经审查,拥有合法权源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该建设项目与其有下列利害关系的,可以列为行政许可事项利害关系人:

(一)与其有财产权属争议的;

(二)可能改变其建筑通风、采光、通行状况的;

(三)需要拆迁其房屋的;

(四)需要使用或改变其房屋异产毗连部分的;

(五)可能会造成其建筑受损坏的;

(六)可能会直接使其重大受益的;

(七)直接关系其它重大利益的。

第四条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规划建设许可办理机构应告知申请人、以及依照本规则第二、三条确定的行政许可事项利害关系人有权要求听证。

第五条听证由规划建设行政许可办事机构组织实施。

第六条听证主持人应当就行政许可案件的事实、证据、程序、适用法律等方面全面听取行政许可案件经办人、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第二章听证人员和听证参加人

第七条听证设听证主持人一名,负责组织听证;记录员一名,负责制作听证笔录。必要时,可以设听证员一至二名,协助听证主持人进行听证。

听证主持人由本局负责人指定。

本案审查行政许可的人员不得担任听证主持人、听证员或者记录员。

第八条听证主持人在听证活动中行使下列职权:

(一)确定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二)要求听证参加人到场参加听证,提供或者补充证据:

(三)决定听证的延期、中止或者终止;

(四)主持听证,并就案件的事实、理由、证据、程序、适用法律等组织质证和辩论。

(五)维持听证秩序,对违反听证纪律的行为予以制止;

(六)决定其他听证员、记录员的回避;

(七)依法享有的其他职权。

第九条听证参加人包括:

(一)行政许可申请人及其人;

(二)利害关系人及其人;

(三)本案审查行政许可的人员;

(四)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

(五)其他有关人员。

第十条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在听证活动中享有下列权利:

(一)申请回避;

(二)委托一至二人参加听证;

(三)进行陈述、申辩和质证;

(四)核对、补正听证笔录;

(五)依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第十一条听证参加人应当按时到达指定的地点出席听证会,遵守听证纪律,如实回答听证人员的询问。

第三章听证的告知、申请和受理

第十二条对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许可案件,经办机构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听证的权利。

第十三条申请人、利害关系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本局告知后五日内提出申请。

第十四条根据本规则第一条征集的利害关系人,直接根据公告参加听证。本局不再另行告知,利害关系人也不再需另行提出听证申请。

第十五条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放弃听证或者撤回听证要求后,行政许可决定作出前,又提出听证要求的,只要在听证申请有效期限内,应当允许。

第十六条既非本案申请人,又非根据本规则征集的利害关系人提出听证申请的,应在受到申请之日起二日内决定是否受理。认为听证申请人的要求不符合听证条件,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制作不予受理听证通知书,告知听证申请人。逾期不通知听证申请人的,视为受理。

第十七条受理听证申请后,应当在举行听证的七日前将《听证通知书》送达听证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并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其他听证参加人。

第四章听证的举行

第十八条听证应当在收到行政许可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的听证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举行。

听证应当公开举行。

第十九条行政许可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不能按期参加听证的,可以申请延期,是否准许,由听证主持人决定。

第二十条两个以上当事人分别对同一行政许可案件提出听证要求的,可以合并举行。

第二十一条十个以上当事人对同一行政许可案件提出听证要求的,应当推举听证代表人。

听证代表人不得多于五人。

第二十二条听证开始前,记录员应当核对听证参加人的身份和到场情况,宣布听证纪律和听证会场有关注意事项。

第二十三条听证会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开始;宣布案由;宣布听证事项和事由;宣布听证员、记录员和翻译人员名单;告知当事人在听证中的权利和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二)由行政许可调查人员陈述行政许可事项的事实、证据和是否给予行政许可的意见及理由、依据。行政许可调查人员提出证据时,应当向听证会出示。对证人证言、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其他作为证据文书,应当场宣读;

(三)行政许可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就行政许可调查人员提出的行政许可事项的事实、证据和是否给予行政许可的意见及理由、依据进行陈述、申辩和质证,并可以提出新的证据:

(四)行政许可申请人、利害关系人、行政许可调查人员可以围绕案件的事实、证据、依据、理由、是否应给予行政许可等问题进行辩论;

(五)听取行政许可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和行政许可调查人员各方最后陈述意见;

(六)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会结束。

第二十四条听证过程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听证主持人可以中止听证:

(一)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会、调取新的证据或者需要重新鉴定或者勘验的;

(二)因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致使听证不能继续进行的:

(三)其他需要中止听证的。

中止听证的情形消除后,听证主持人应当及时恢复听证。

第二十五条听证过程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终止听证:

(一)行政许可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均撤回听证申请的:

(二)行政许可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及其代表人均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席或者未经听证主持人许可中途退出听证的:

(三)当事人死亡或者作为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披撤销、解散的;

(四)听证过程中,行政许可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或者其人扰乱听证秩序,不听劝阻,致使听证不能正常进行的;

(五)其他需要终止听证的。

第二十六条听证参加人和旁听人员应当遵守听证会场纪律。对违反听证会场纪律的,听证主持人应当警告制止;对不听制止,干扰听证正常进行的旁听人员,责令其退场。

第二十七条记录员应当将举行听证的情况记入听证笔录。听证笔录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案由:

(二)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三)听证人员的姓名、职务;

(四)听证参加人的姓名、单位或者住址;

(五)行政许可调查人员陈述的行政许可事项的事实、证据和是否给予行政许可的意见及理由、依据;

(六)行政许可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或者其人的陈述和申辩;

(七)行政许可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或者其人及行政许可调查人员质证、辩论的内容;

(八)证人陈述的事实;

(九)行政许可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及行政许可调查人员的最后陈述意见;

(十)其他事项。

第二十八条听证笔录应当交行政许可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及其人阅读或者向其宣读。听证笔录中的证人陈述部分,应当交证人阅读或者向其宣读。行政许可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其人或者证人审核无误后签名或者按指印。拒绝签名或者按指印的,由记录员在听证笔录上记明情况。

听证笔录经听证主持人审阅后,由听证主持人、听证员和记录员签名。

第二十九条听证结束后,听证主持应当写出听证报告书,连同听证笔录一并报送最终有权决定该行政许可事项的单位负责人。

第三十条听证报告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案由:

(二)听证人员和听证参加人的基本情况;

(三)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四)听证会的基本情况;

(五)案件事实;

(六)处理意见和建议。

规划规章制度范文篇9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对个人住宅建设的管理,规范个人住宅建设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有关规定,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规则(试行)。

第二条本规则为本局内部工作制度,机关有关科室、基层规划建设管理所(以下简称规划建设所)工作人员进行个人住宅建设规划管理工作时适用本规则。

第三条本规则适用于全市范围内的个人住宅建设规划管理。

第二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第四条规划建设所在窗口集中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包括村镇选址意见书,下同),采取申请人一次性申请,一次性告知需申报的材料。

办理个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需提供下列资料:

(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申请;

(二)、申请人身份证明;

(三)、建设用地指标(拆扩建的需提供土地使用证);

(四)、户籍、家庭人口证明;

(五)、注明申请用地的1:500或1:2000现状地形图1份;用于作业的1:500或1:2000现状地形图一式3份(由当地规划建设所提供复印);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五条申请人的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窗口工作人员应当场或者在5日内向申请人发出《补正行政许可材料告知书》,一次性告知申请人要补正的全部内容。申请人应在20日内补正材料,窗口工作人员在收到补正材料之日起3日内向申请人发出《行政许可受理通知书》。申请人在20日内不能补正材料的,窗口工作人员应在补正期满后3日内向申请人发出《行政许可不予受理通知书》。

第六条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申请受理后,窗口工作人员在受理当日将该行政许可申请移送具体经办人员办理。

第七条规划建设所应安排2名以上工作人员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审查,必须安排人员到建设现场进行调查,核实申报材料的真伪,了解建设现场与周边建筑物、设施的关系。

第八条经办人员对申请进行审查后,提出初步审查意见,报规划建设所负责人同意后,将拟作出的建设用地规划行政许可具体情况在规划建设所公告栏及建设地址现场、当地村委会公示栏进行公示,要求利害关系人在公示期满之日前到规划建设所登记,公示期为5日。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若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害关系的,应直接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建设用地规划行政许可与其有下列利害关系的,可凭有效权源证件登记为利害关系人:

(一)、与其有财产权属争议的;

(二)、可能影响其建筑通风、采光、通行状况的;

(三)、需要拆迁其房屋的;

(四)、需要使用或改变其房屋异产毗连部分的;

(五)、可能危害其他人身财产安全的;

(六)、可能会直接使其重大受益的;

(七)、直接关系到其他重大利益的。

第九条经办人员在利害关系人登记时应当场发出《行政许可事前告知书》,告知其享有陈述、申辩、听证的权利以及权利行使方式,同时告知申请人上述权利以及权利的行使方式。

经办人员应在预定时间、地点安排接受利害关系人和申请人的陈述、申辩。如采取口头陈述、申辩的,应制作笔录;如提出书面陈述、申辩意见的,经办人员应予以签收,存卷备查。

陈述、申辩意见正确的,应予以采纳。

第十条利害关系人要求听证的,按《乐清市规划建设局行政许可听证规则》办理。

第十一条规划建设所在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时应时限内完成以下工作:

(一)、核实申请材料;

(二)、审查申请材料;

(三)、告知申请人补正材料;

(四)、决定受理或不受理申请,并送达相应的文书;

(五)、进行批前公示;

(六)、登记利害关系人或者要求参加听证的申请人;

(七)、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法定权利;

(八)、对申请进行实质审查;

(九)、听取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的陈述、申辩;

(十)、组织听证;

(十一)、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十二)、送达证件或决定书。

第十二条对不需要听证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应在申请受理之日起15日内办结。利害关系人、申请人申请听证的,在接到听证申请之日起至听证全部完毕之日所用时间不计入上款时限内。

第十三条实质审查终结后,经办人员应制作审结报告,提出处理意见,经所长审核后报局长批准。

第十四条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应核定以下内容:

(一)、用地性质:

(二)、建设用地位置、规模;

(三)、用地平面布置;

(四)、签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有效期为2年。

第十五条对准予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的,依法颁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决定不予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的,应当作出《乐清市规划建设局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申请人基本情况;

(二)、申请人提出申请的过程及内容;

(三)、审查过程;

(四)、不予许可的事实和理由;

(五)、不予许可结论;

(六)、告知申请人依法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十六条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应严格按照已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或村庄建设规划执行,未编制详细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可按总体规划执行;在城市规划区、村镇规划区以外或未编制总体规划的地块,原则上不予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确需办理的,应报局长审查同意。

第十七条规划建设所应严格区分适建住宅类型,市区(乐成、柳市、白象)和虹桥小城市市区范围内原则上不予办理单间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规划区人口规模5万人以上的建制镇参照执行。近郊区或市区插花地等确需办理单间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应报局长审查同意。

个人公寓式住宅参照公建项目程序由局办理。

第十八条全市个人住宅建设实行一级、二级规划管理。一级规划管理范围内严禁办理个人住宅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其范围报告:

(一)、保护用地;

(二)、控制用地;

(三)、地上、地下管线布置地段;

(四)、经批准近期实行统一建设地段;

(五)、已批准旧城改造的旧城区。

二级规划管理范围为除一级规划管理范围以外的其他地段。

第三章建设工程规划管理

第十九条规划建设所在窗口集中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包括村镇规划建设许可证,下同)。个人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应提供以下材料:

(一)、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申请

(二)、申请人身份证明;

(三)、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新建或拆扩建);

(四)、土地使用证或批准文件;

(五)、原有住宅的房产证件(证明);

(六)、户籍、家庭人口证明(已在建设用地许可阶段提供的,可从上游环节档案中复印);

(七)、有条件的提供施工图;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条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应核定以下内容:

(一)、建设规模

(二)、建筑物使用功能;

(三)、建筑退让用地红线;

(四)、建筑层数;

(五)、建筑高度及室内外地坪标高;

(六)、住宅建筑的建筑间距;

(七)、签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有效期一年。

第二十一条在一级规划管理范围内原则不予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确属危房或自然灾害造成的毁坏性房屋,可建议采用加固维修。房屋安全鉴定机构经鉴定建议整体拆除(建)的,可以准予重建,人均面积低于30㎡的住宅困难户,在不影响利害关系人权益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建筑面积。

第二十二条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申请、受理、审查、公示、决定的程序及时限要求参照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行政许可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发放时,经办人员应通知被许可人及时联系放样,房屋竣工后6个月内及时申请规划验收。

第四章批后管理

第二十四条规划建设所应加强对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批后管理,建立监察跟踪管理机制,对满2年未报送市国土资源部门或用地申请未被许可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提请局负责人予以注销。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批后满1年未开工建设,逾期也未申请延续的,提请局负责人予以注销。

第二十五条在作出建设工程规划行政许可之日起1日内,应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复印件所附施工图、其他材料各一份,移交给所监察经办人员,供其进行批后管理。

第十六条监察人员在接到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有关材料之日起,至建设工程规划验收之日止,应对被许可人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监察:

(一)、通知被许可人在施工中将建设工程规划的许可证件以及所附总平图在施工现场悬挂备查;

(二)、对已批准街景立面的,应加强立面管理;

(三)、制订批后管理计划,对施工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

(四)、一旦发现有违法建设行为,应立即予以制止,根据具体情况发出《责令停止违法建设通知书》;

(五)、强制拆除不听制止,继续抢建的违法建筑物、构建物或其他设施,情况复杂的应及时向局负责人汇报;

(六)、落实监察巡查责任制,建立监察巡查台帐,详细记录每次巡查的有关情况。

第二十七条监察人员在监管工程中如发现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发放可能有误的,应建议提请局负责人予以注销或纠正。

第二十八条监察人员应及时对已建成的个人住宅组织规划验收,发现有违法建设的,依法予以处理后,发放个人住宅规划验收单。

第五章违法建设案件查处

第二十九条规划建设所为辖区内违法建设案件查处的第一责任人,负责辖区内所有违法建设案件的初查工作。凡发现个人住宅建设有下列违法行为的,应予以立案查处:

(一)、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擅自进行建设的;

(二)、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

(三)、擅自改变建筑物使用性质,擅自破墙开门影响规划的;

(四)、临时建筑逾期不拆除的;

(五)、凭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而建成永久性建筑的;

(六)、凭非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许可证进行建设的。

第三十条符合违法建设立案条件的案件,经办人员应在发现之日起2日内提出立案,填写《违法建设案件立案呈批表》报规划建设所负责人批准。

第三十一条规划管理人员对建设工程现场进行检查时,必须有2人以上参加检查,同时应出示《行政执法证》,说明身份。

在建违法建设案件立案后应按以下程序查处:

(一)、进行现场勘查,填写《现场勘查记录》,详细记录每一层的建筑面积,由2名以上调查人签名并经当事人核对后签字确认;对施工现场进行拍照;

(二)、依法制止违法建设,送达《责令停止违法建设通知书》,如当事人拒绝签收的,现场张贴后拍照存档;

(三)、通知当事人到指定地点提交有关证据材料,制作谈话笔录,谈话笔录应包括;当事人身份、住址、违法建设地址、违法建设现状、规模、有关审批情况、当事人的陈述意见等;

(四)、结合监察巡查责任制,对违法建设进行跟踪监督,密切注意建设动态。如有抢建的,应再次取证后对抢建部分予以强制拆除;

(五)、按本规则第三十三条规定的时限和要求予以处罚。

第三十二条发现已建的违法建设按以下程序查处:

(一)、依法进行立案;

(二)、制作现场勘查记录;

(三)、现场拍照;

(四)、通知当事人提交有关材料,制作谈话笔录;

(五)、按第三十三条规定的时限和要求予以处罚。

第三十三条违法建设案件立案后应在15日内完成调查取证;查清违法建设的性质、违法情节、影响城市规划的程度,形成调查报告,并提出初步处理意见报规划建设所监察会议研究。监察会议应每周定期召开一次,并制作会议记录备查。

违法建设案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上报市局审核批准,未经市局批准,不得擅自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一)、乐成、柳市、北白象、虹桥、大荆、雁荡规划区范围内24米以上(含24米)道路临街两侧范围内的所有违法建设案件;

(二)、乐成、柳市、北白象、虹桥镇违法建筑面积超过200平方米,其他乡镇违法建筑面积超过300平方米的违法建设案件;

(三)、严重影响城市规划,应予以拆除或没收的违法建设案件;

(四)、需要明确处理政策的疑难案件;

(五)、其他需要市局审核的案件。

第三十四条法规监察科在收到各所上报的审核案件后,属违法事实清楚、证据材料齐全的,应在10日内完成审核(需局案件审理会研究的案件除外),报分管副局长批准。事实不清、材料不全的,规划建设所应在退回后5日内完成补充调查。

局案件审理会一般一月召开一次。下列案件应提交局案件审理会研究:

(一)、严重影响城市规划需依法拆除或没收的;

(二)、罚款金额超过3万的;

(三)、具有指导意义的重大案件;

(四)、需明确处理政策的疑难案件;

(五)、其他需提交局案件审理会研究的案件。

第三十五条经监察会议或局案件审理会议研究决定的案件,调查人员应在3日内将拟作出处罚的有关情况以书面形式告知当事人,当事人有申辩、陈述的权利;较大数额的罚款(个人1000元以上)应告知当事人享有申请听证的权利。

当事人在规定时间内提出申辩、陈述和听证的,按《行政处罚法》规定程序进行处理。

第三十六条告知后满3日当事人未提出申辩、陈述或申请听证的,调查人员应及时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并在告知期限满后3日内依法送达被处罚人。

被处罚人拒绝在送达证上签字的,可有其成年家属或单位领导代收;或者在当地村干部、邻居见证下将文书留置在被处罚人住处,并附注说明。

在上述送达方式不能送达的情况下,可邀请公证人员到场,进行公证后,予以留置送达。

被处罚人下落不明的,可采取公告送达,公告期为2个月。

第三十七条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后,案件承办人员应及时督促被处罚人履行;被处罚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复议,也不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案件承办人应在行政处罚决定生效后1个月之内将案件报送局法规监察科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八条被处罚人不服行政处罚决定,在法定期限内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规划建设所负责人和案件经办人员在接到通知后及时将案卷移送局法规监察科,并协助局法规监察科提出答辩意见,需要出庭应诉的共同出庭应诉。

第三十九条行政处罚案件执行后需补办有关手续的,应在申请人提出书面申请后5日内将有关材料报送局法规监察科,安程序办理有关手续。

补办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可能涉及利害关系人重大利益的,须按《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进行告知或公示后,再按本规则第九、十条规定进行办理。

第四十条行政处罚决定执行完毕后,案件承办人员应在3日内填写《结案表》,报规划建设所负责人批准结案。

已补办手续的,应将补办手续的复印件归入档案。

第六章档案管理

第四十一条本规则所指档案为个人住宅建设规划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过程中形成的所有文字、图片、表格等具有保存意义的资料。

第四十二条规划建设所应指定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对准予行政许可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档案应整理归档,在市局制作许可证件时一并移送局档案室。

第四十三条行政许可不予受理或不予许可的,申请人要求取回申报材料原件的,可以退回。但下列材料不予退回:

(一)、行政许可申请表

(二)、主送本局的材料

(三)、其他复印件

退回的原件应由申请人签收,并制作复制件。复制件由申请人核对,签字确认存档备查,以保持档案的完整性。

行政许可不予受理或不予许可的档案,由规划建设所整理保存。

第四十四条行政处罚案件的档案统一在规划建设所存档。处罚案件结案后全套案卷由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整理,装订后归档。

第四十五条需要上报补办手续的案件,报批表格需附下列材料:

(一)、当事人书面申请;

(二)、土地批准文件;

(三)、行政处罚决定书;

(四)、执行票据;

(五)、缴纳规费的票据;

(六)、注明违法建筑物位置的地形图或规划图;

(七)、需要依法进行公示的应提供公示材料;利害关系人提出申辩、陈述或听证的,应提供听证笔录及申辩、陈述、听证分析表。

以上(三)、(四)、(五)项可用复印件,但应经承办人员核对后签字确认。

第四十六条档案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乐清市规划建设局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及时对形成的档案进行整理、移送,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七条本规则生效前本局制订的有关规定、通知等,如与本规则相抵触,以本规则为准。

规划规章制度范文篇10

(一)缺乏学校层面上的统筹规划

当前大学内部的规章制度在制定方面缺乏必要的统筹规划,该制定什么,不该制定什么;先制定什么,后制定什么,没有统一的安排。导致大学内部的规章缺乏体系性,显得零散杂乱,也容易出现规章之间管理范围的交叉、重叠;也容易出现无人管理、无规矩可循的“制度盲区”,“管理盲区”等问题。

(二)规章制定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知识

多数学校内部的规章制度都是由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负责草拟。虽然草拟人员在其所从事的工作领域中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但是,草拟规章制度同样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巧,如果不了解其中的规范,制定的规章很可能起不到预期的管理效果,甚至还可能出现制定的规章在程序上或内容上存在违法情形,最终导致规章无效或存在较大法律风险等情况。

(三)规章制度制定过程论证不充分

当前很多部门的规章制度,受到部门领导主观影响比较大,受领导换届、轮岗影响大,不同领导对同一项工作有不同的理解,也就出台不同的的规章制度。同时,规章制度的制定缺乏广泛的论证,往往只在部门内部达成一致意见,对外征求意见流于形式,多数情况下得不到有针对性、负责任的修改意见。这使规章制度在制定之初就存在缺陷,从而导致规章制度自身的稳定性大大降低,严重影响了规章制度各项规范功能的实施效果。

(四)规章制度的内容结构不完整

当前学校职能部门为了开展某项工作往往通过制定某项规章制度予以开展,但是多数规章制度中缺乏相关罚则的规定,即如果相关人员没有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会受到什么处罚,这些内容规章制度本身没有涉及。这使得很多规章制度缺乏基本的强制力,对规范相关教职员工的行为上起不到实质性的管理作用。

二、完善大学内部规章制度建设的对策

根据当前大学在规章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通过将规章制度管理部门与制定部门相分离,在各职能部门设立规章制度建设专员,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建设规程等方式来完善。

(一)将规章制度建设的统筹管理工作划归综合性部门

大学内部的规章制度需要有一个综合性的部门来负责统筹管理。一是有利于在内部职责划分上,避免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在权力边界上出现重叠、交叉。如果一项事务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共同管理,那么这类规章制度就由一个部门作为牵头部门,会同其他部门联合制定相关规章制度,避免同一事项有多个文件管理,给实际工作带来不便;二是有利于规范性文件的统一管理,对于学校规章制度的“废、改、立”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便于学校站在全局的、整体的高度去管理,去统筹规划;三是规章制度有一个统一的机构,有助于被管理者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学校内部所有规章制度,既便于规章制度的宣传推广,又便于被管理者的遵照执行。

(二)各部门应确定专人负责本单位规章制度建设

大学内部是一个非常庞大复杂的系统,涉及的管理内容、专业知识非常多,要想通过设立一个部门来专门负责校内各类规章制度的拟定工作有很大的难度。因此,目前最有效的方式是将各部门业务知识熟练,工作经验丰富,熟悉本领域工作的教职工确定为本部门规章制度建设专员。由他们负责本部门的制度建设工作。学校负责定期组织各部门的规章制度建设专员开展相关业务培训,以不断提高相关人员规章制度建设的专业能力。

(三)学校层面对规章制度建设程序制定统一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