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土地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10-16 17:25:04

规划土地管理

规划土地管理范文篇1

[关键词]城乡规划;土地管理;策略

通过开展城乡规划与土地管理工作,能够进一步提高城乡建设水平,因此在进行实践分析过程中,要结合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工作实际,科学的制定更加完善的管理对策。

1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的必要性

在人类生存过程中,土地的重要性不容小觑,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基本资源。对于城乡经济而言,只有确保土地资源应用的合理性以及准确性,才可以促进其发展。即使国内土地资源丰富,并且人口基数庞大,不过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导致土地资源应用承受更大负担。对此,在利用土地资源的过程中,必须确保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唯有如此才可以较快速度达到民众要求,进一步实现经济转型。在城乡建设中,倘若土地资源可以达到工作生活需求,那么方可推动经济发展。但是如果土地资源欠缺,便导致建设速度放缓,导致城乡规划建设面临很大难题,而若在土地资源应用过程中,能够确保其科学性,并与国家发展方向相符,那么便可推动城乡规划建设。

2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策略

2.1完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制度。在城乡规划中,通过运用规划建设制度,可以确保此项工作正常开展,同时随着工作不断开展构建为完备的土地规划建设体系,可以推动城乡建设,加强两者之间的沟通。当实际开展城乡规划工作时,一定要严格遵守建设制度,与此同时对于领导层而言,需要科学规划与应用土地资源。唯有有效管控土地资源,才可以降低资源分配缺乏合理性等现象的发生率。当管理土地时,同样需要以国家标准为依据,而且还需重视环境问题,从而促进城乡健康长远发展。当制定项目的时候,应该编制不同方案,然后选出最佳方案,杜绝更改其中与土地规划相关的内容,在方案实施过程中一定要以具体内容与原则为准。除此之外,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讲,应该纵观全局,在城乡建设规划过程中,需要确保整体性能,在第一时间改善不良问题,从而更快、更高效地进行城乡建设规划。2.2改善土地管理方案。在城乡建设规划中,土地管理举足轻重,同时它与整体建设密切相关,是一项关键的影响因素。在土地管理中,为提高效率,一定要调整与改善土地管理方案。当实际进行城乡建设规划之前,应该科学编制建设规划方案,如若不然阻碍规划建设,对于土地管理方案而言,需要以城市具体情况等为依据,通过深入分析,更为高效地应用土地资源,防止浪费现象出现。当规划土地时,一定要防止资源费分配缺乏合理性,以此造成资源浪费。设计出的方案需要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土地浪费。另外,对于城乡规划建设部门管理者而言,同样需要不断丰富自身新知识与技术,由此提高土地规划管理效率,编制出更为优秀的土地管理规划方案。2.3增强土地规划管理的监督。根据城乡规划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具有相对较长的周期,因此规划管理中存在大量不稳定因素。为确保城乡规划管理正常开展,一定要提高对土地管理的重视程度,相关部门加强监管,一旦出现问题,必须以预先制定的标准与要求为依据,在第一时间采取相关对策有效应对,以各个岗位工作人员为对象,加大对其监督力度,从而使其将自身职责落到实处。针对相关管理制度而言,通常是为监督人员提供一定帮助,使其在现场有效开展管理工作,如果缺乏制度,这部分人员便无法贯彻落实自身权利。现阶段,当开展土地规划管理工作时,从整体上加强实践,在此过程中能够发现为数较多的地区尚有监督工作停留于表面的现象,以此阻碍城县规划发展。为处理好各种问题,必须深入现场,以其实际情况为依据,建立健全管理机制,由此完善城乡规划体系,进一推动城乡规划发展进程。在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为增强管理能力,一定要重视土地,有效监督其规划建设,从而为城乡规划建设提供重要保障。2.4提高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城乡规划以及土地规划管理工作对工作人员提出了相应要求,必须具备较高综合素质以及过硬的技能。所以,从城乡规划人员以及土地规划管理人员的角度来讲,一定要具备两项内容。首先是综合素质,对于这两部分工作人员来讲,一定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当实际开展工作时,切忌存在私心,始终坚守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将所有工作落到实处,积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然后是专业能力,近些年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且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将先进技术应用于管理工作中,对于这两部分人员而言同样应该深入学习先进技术,提高自身技能,并且通过应用先进技术有效管理土地。除此之外,相关单位还应该以这些工作人员为对象,加强培训教育。

3结语

总之,通过实践研究,在进行城乡规划与土地管理工作过程中,要结合区域性发展实际,科学的完善规划方案,并有效地提高规划管理效率,以此才利于不断提高城乡规划与土地管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金美岑.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的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34):184+186.

[2]吴青梅.城乡规划建设中与土地管理相关的影响因素[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8):29-30.

规划土地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城乡规划建设土地管理

规划是城乡发展的凭据,土地是经济建设的基石。城乡建设与经济发展互相依存相辅相成,因而土地管理在城乡规划中举足轻重。城建部门与土地部门在考虑城乡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本需要通力合作,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务实的合作精神,协调配合,共同为城乡建设与经济发展添砖加瓦,然而事实上,很多地方在这两方面并不能协调进行,因而产生了很多问题。

1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土地资源作为我国综合国力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近几年来城市建设以及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性被日益提高到国家建设发展的整体规划过程当中。城市的建设工作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作为基础支持,因此只有加强土地管理水平才能不断促进城乡建设发展的有效进行有效的土地管理工作,能够帮助城乡建设取得更加优质的土地资源。不断推动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要求,不断为人们提供更加良好的生活品质和生活环境,这项工作的进行,对于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与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2.1缺乏有效城乡规划体制

城乡规划是我国目前经济建设过程当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土地的使用和居民的实际生活情况,同时与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有着息息相关的影响。解决城乡规划建设问题都有国社会经济发展与国民经济实力的增强有着比较好的促进作用,但是根据目前各部门反映和研究的情况来看,我国目前在城乡规划建设过程当中缺乏一份的系统性和科学的规划性。在城乡建设部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许多开发者对如何更好地规划城市建设仍然缺乏比较客观的,公正的认识,从而使得城乡规划建设局缺少理论基础的支持,导致了大量的国土资源浪费情况非常严重。

2.2土地管理水平低下

城乡规划建设及实际执行的过程当中,土地管理工作水平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具体情况只有合理的使用土地管理工作才能使城乡建设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目标,管理作为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设计各个方面的问题非常多,因此也需要加强各个方面的实际联系。但是,我国仔,当前土地规划管理过程当中工作水平较低,实际的人员组成较为松散,从而使得城乡规划的实际建设过程当中缺乏一定的人力资源支持。

2.3城乡规划缺乏稳定性

在实际的城乡规划建设过程当中,部分开发商没有真正认识到土地的稳定性近灵活性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发生在开展城乡规划建设的过程当中,政府制定了一定的规划管理目标,但不逢开发利用没有很好的理解到政府的实际意图。造成一定的社会资源浪费,最终导致土地资源没有被合理使用。

3对建设土地管理改善措施的建议

3.1对土地规划管理建立完善法律保障机制

在进行土地规划管理的过程当中,各个地方应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一定的法律或者相关的法规进行约束性的制定,所制定的法律条文要根据城市的整体发展及当地的经济发展需求是没块土地的利用,尽量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同时,需要明确土地的使用责任人和相关的法人代表公开透明,土地的使用及支配途径,从而使得城市的每个居民都能够参与到城市的规划建设过程当中来,为城市的建设发展及国家的经济发展贡献集体的力量。

3.2完善土地利用合理度的评价机制

土地再批准利用的过程当中负责人一定要对土地的利用价值和土地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查和了解。需要重点关注土地的使用是否危害,会影响到周围的其他建筑或者对周围的居民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这个评估过程当中一定要科学准确,而且政府要成立相应的监管部门对于土地的使用及回收利用进行科学的考评和规划。从而使的土地使用空间得到更好的科学的规划和开发。

3.3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行业管理规范

我国地大物博,但是人口基数十分庞大,土地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在平常的规划管理过程当中,需要加强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对于商业用地和居民居住用地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在规划的过程当中,要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当地实际的经济条件以及发展的具体需求,尽最大可能减少对人们正常生活的影响,同时还要兼顾经济的发展。

3.4城市绿化建设不能少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资源的不断消耗,土地的污染逐步加深,所以在以后的实际规划过程当中必须要平衡环境的各方面影响因素。

4结束语

总的来说,土地管理的统筹性原则,主要是配合城市的整体规划发展,从而使得城乡发展具有更好的科学性和完整性,所以在以后城乡发展规划的同时,一定要具有前瞻性和计划性,在城乡规划的过程当中,要根据当地的实际经济条件以及以后的发展方向和国家整体的战略部署,做到因地制宜的规划工作,同事要协调城建和土地规划部门个方面的工作。对于规划的长久性和明确性,要定进行一定的科学预测。同事需要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和协调,确定一个长久的发展规划,从而实现城乡建设与城市的整体规划同步进行。

作者:冯丽 单位:天津市宁河区农村土地管理监察所

参考文献:

[1]汪宗彦.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6,21:10.

[2]于雪.谈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J].居业,2016,08:128+130.

[3]苏国建.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的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6,23:110.

规划土地管理范文篇3

第一条为加强县城规划区内的土地管理,优化配置县城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确保县城建设规范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河北省土地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县城规划区内的所有土地。县城规划区指经省政府批准的我县县城1995-2015年的远景规划区控制的范围。

第三条对县城规划区内的土地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和土地储备制度。

第四条县城规划区内所有土地由县国土资源局代表县政府实行“五统一”管理,即: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开发、统一出让、统一管理。各相关部门、镇、村要积极配合,切实加强规划区内的土地管理工作。

二土地规划

第五条县政府根据经省政府审批的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建设、土地等部门,编制县城规划区的土地利用规划。

第六条县城总体规划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建设用地的确定应当符合县城建设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不得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县城建设用地规模。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执行已经省政府批准的县城土地利用规划。县城规划区内的所有用地项目只能在县城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进行建设。国家、省重点项目建设确需使用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外土地的,必须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三土地管理

第八条县城规划区内的所有土地应当逐步纳入国有土地管理范围,其中城区内和周围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利用由县国土资源局代表县政府实行统一管理,县政府经依法没收、征用、收购后可以转为国有土地。

第九条县城规划区内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使用国有土地,并以出让等有偿方式取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城中村居民需建设用地的,要由土地、建设部门本着逐步改造城中村,使其向居民区发展的原则,统一规划、统一审批。

第十条建设单位或个人在办理用地手续时,应当先向建设局提出申请,由建设局本着高效利用县城规划区内有限土地资源的原则,按照县城规划,经认真审核、报县政府主管领导批准后,发给用地规划许可证,然后向县国土资源局申请用地,经县政府审查批准后,方可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一条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县城规划区内私自进行土地交易。对未经县国土资源局批准,私自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协议、私下供应土地或擅自垫土填坑、乱占水面的,一律视为非法占地。

第十二条严禁改变土地批准用途使用土地。确需改变原批准用途的,必须到原批准机关重新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三条以有偿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出租或抵押。

严禁私下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依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受让方应到县国土资源局办理变更手续。未办理变更登记手续的,转让合同无效。

依法抵押、租赁土地的,当事人应在规定期限内到县国土资源局申请注册登记。审核同意后,核发《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凡未领取《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而进行土地使用权抵押、租赁的,不受法律保护。

四土地储备

第十四条县政府成立土地收购储备管理委员会,在县国土资源局设立土地储备中心。土地储备中心根据县土地收购管理委员会提出的收购计划,对需盘活的存量土地和其他需要调整的县城存量土地进行收购、前期开发、资金测算、招商洽谈等投放市场前的准备工作。

第十五条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有土地应当进行储备:

(一)县政府应依法统一规划、管理、使用的县城规划区内所有水面、洼地、坑地等集体土地;

(二)依法应当收回的违法用地;

(三)企业破产、撤销、搬迁或单位合并腾出的划拨用地;

(四)政府统一规划、拆迁后获得的土地;

(五)依法收购的土地;

(六)县政府指定收回的土地;

(七)土地使用期满被县国土资源局依法收回的土地;

(八)获取土地使用权满二年后无力开发建设,又不具备转让条件的土地;

(九)因城市建设和公共事业的需要,政府对已出让土地提前终止合同,需收回的土地;

(十)土地使用者申请县土地储备中心收购的土地;

(十一)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县政府需征用的土地;

(十二)县政府认为需要进行储备的其他国有土地。

第十六条符合上述条件能立即进行储备的土地,要当即收回。暂不能收回的,要由县土地储备中心对应储备的土地和地上附着物的权属、面积、四至范围、土地用途等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制定收购实施方案,经县土地储备管理委员会同意、县政府批准后,与原土地使用权人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收购合同》,并约定补偿费用及办法。

第十七条根据合同预定的期限和方式,土地使用权人向县土地储备中心交付被收购的土地和地上建筑物。被收购的土地即纳入土地储备。

第十八条被纳入土地储备的土地,都要由县土地储备中心登记造册,并对其进行前期开发。

第十九条经前期开发后的储备土地使用权,由县国土资源局按规定以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进行出让。

五土地征用

第二十条县人民政府依法征用土地时,被征地单位必须予以配合并按要求交付土地。

第二十一条县人民政府依法征用土地时,文字通知被征地单位指定专人到现场指界、勘丈、清点地上附着物。

第二十二条依法实行公告征用制度。县人民政府自接到省政府征地方案批复之日起10日内,在被征用土地的单位予以公告。公告内容为:批准征地的机关、征地用途、征地范围、征地面积和补偿标准及办理补偿的期限。被征用土地的单位应当在公告规定的期限内,到县国土资源局办理土地补偿登记手续,并按规定日期交付土地。

第二十三条使用城市规划区内街道两侧土地的,其征地费用按至街道中心的面积计算。

第二十四条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六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其转让合同无效,并由县国土资源局没收非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依法收回国有土地的使用权当事人拒不交出土地的,临时使用土地期满拒不归还的,或者不按批准的用途使用国有土地的,由县国土资源局责令交还土地,并按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处以罚款。

第二十七条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由县国土资源局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对非法占用土地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依照法律规定,责令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的,建设单位或个人必须立即停止施工,自行拆除;对继续施工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有权制止,制止无效的,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九条建设用地单位或个人自批准动工之日起满一年未动工建设的,由县国土资源局征收土地闲置费;连续二年未动工建设的,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县国土资源局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

规划土地管理范文篇4

关键词:规划建设;土地管理;影响因素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土地管理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人地矛盾激化,城乡规划建设发展速度明显放缓。对此,政府部门就要在组织城乡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全方位考量土地管理问题,依据当前实际制定科学的规划。

1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管理的作用

土地问题是城乡发展中的重要障碍,封建社会中,土地问题是引发战争的重要导火索。现阶段,城乡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土地问题已经较为普遍。我国人口众多,且人口增速也明显加快。为此,城乡规划建设中,就需制定科学的土地管理方案,正确处理城市规划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城乡发展建设中不得破坏原有耕地,而且也不得占用人类活动的空间资源,以推动经济、文化、政治、生态和社会建设的稳定发展,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2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2.1忽视了土地资源问题。城乡规划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首先,要求人员全方位考量土地资源问题,土地问题直接关系到城乡规划和土地管理,只有全方位考量土地资源,方可有效控制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但是部分房产企业开发建设中,并未充分考虑土地资源问题,仅仅关注企业自身的发展。在开发活动中并未深度考虑土地和气候等因素,如此就降低了土地资源的应用率,同时也对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2.2规划编制缺乏整体性。《城乡规划法》推行后十分重视城乡统筹,但是城乡土地产权差异尤为明显,涉及到的利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区域规划并未设置科学的依据,因此频繁出现地域脱节问题。此外,编制工作中并未全方位考量城乡差异,配套设施和市场化运作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因素均不利于城乡统筹规划工作的有序开展。2.3土地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管理水平关乎区域生态环境,科学的土地管理可显著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的科学性与稳定性。土地管理尤为复杂,且需要考虑诸多问题。这也对技术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在现阶段的城乡规划建设工作中,土地管理工作有待完善,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进度相对迟缓。

3土地管理与城乡规划建设有序开展的策略

3.1高度重视土地管理,构建完善的制约机制。土地资源问题具备极强的全局性、战略性,是关系到国民经济、社会经济的重要元素。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上升,土地资源的需求日益剧增,因此只有对土地资源布局、结构展开不断调整、优化,才能充分发掘出土地资源的真正潜力,并对其进行有效配置(如图1)。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城乡规划建设的推行,便意味着我国打破了传统的城乡二元法律体系,推动城乡规划建设步入新时代。而要想发挥出土地管理、土地资源的主体优势,便面临着极大的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之间的矛盾,人们法律意识的淡薄会导致违法占地、违法建筑等占用土地资源的恶劣现象,出现上述现象也与执法人员的监管工作不够严谨有关。因此政府要站在大局、战略高度,将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予以深度了解,加大对人们法律意识的宣传力度,真正做好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工作。3.2合理规划城乡建设空间相关部门。需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指导土地利用事业规范化建设。城乡发展统筹尤为关键,有利于调控用地总量结构,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善城镇规划和乡村规划通过土地规划的衔接工作,科学编制村庄政治专项规划,能够完善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方法,以彰显土地资源的经济性、社会性,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如图2)。(1)加大土地利用控制力度加强土地利用规划与总土地利用规划的衔接工作,科学规划现有建设用地的规模,使其全方位满足现有土地规划目标安排,依据土地资源总体规划,落实年度用地规划,及时调整和完善不符合年度计划或总体规划的土地资源,以此有效把控用地规模。(2)重视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规划基于经济可行性和控制时效性,加强城乡内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产业建设规划工作,有效规避投资的盲目性,减少重复建设所引起的资源消耗与浪费,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完善公共设施与工艺事业建设用地标准的编制工作,参照节约与集约用地的总体要求,在全方位满足安全和功能需求的前提下,重新审核不同工程建设用地标准,第一时间调整和修正不满足土地使用标准的建设内容。(3)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科学利用土地资源可显著增大土地资源利用率,有效控制土地供需矛盾。城乡规划建设中,一方面要推动农业长期、稳定、高效的发展,提升耕地产出量,从而维持粮食产量的稳定性,也可基于完善的规划,加大建设用地使用率,减少土地侵占问题。另一方面定期检查违法占地和违法建筑行为,同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整治工作,注重城乡建设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及时惩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3.3加强土地管理规范化建设。在土地管理规范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当高度落实“严控总量”、“优化结构”、“节约集约”、“高效利用”的原则,主动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创建全新的发展机制,始终坚持“保、控、严、硬”的工作思路和方针。其中,保主要指的是确保土地供应,提高审核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且合理安排新增建设用地项目,以确保在建项目、民生项目、重点项目的土地资源供应,大力支持支柱型产业、新型产业、优势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产业的发展,合理配置循环经济及低碳经济产业的土地资源,做好废气回收利用的规划工作,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政策,全方位挖掘土地资源的潜能,以此实现建设用地的有效供应,发挥出土地资源的最大利用价值。控指的是在严格审核土地利用情况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土地结构,加大政策控制力度。以节约和集约作为用地标准的主要原则,有效控制高能耗和高污染的项目。严格限制过剩项目及重复建设项目的土地供给,积极开发闲置用地,科学安排未用土地资源和应用率较低的土地资源,合理应用存量土地,切实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在土地管理工作中,还需要大力执行三不准原则,若出现土地手续不完整、环保评估不合格和农民补偿不到位等问题,均不准用地。严指的是守住耕地红线,保护基本农田用地,以维持我国农用耕地总量的稳定。我国耕地面积较大,但人均耕地面积较小。对此,就要求人员加强质量管理工作,高度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创建完善的责任机制和体系,让土地整治与城乡建设建立共赢的关系,大范围建设高标准农田,在增加耕地数量的同时,也可保证耕地质量。硬主要指制定不同规章制度后,将制度内容落到实处,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惩违法用地行为,追究违法者的经济、行政和刑事责任,从而有效控制土地违法犯罪行为,杜绝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问题。

根据上文论述可以看出,城乡规划建设和土地管理涉及到的内容较多,而且在推动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当前阶段是我国改革发展的重要阶段,相关部门需要将城乡统筹发展与土地管理工作作为工作重点,理清二者之间的关系,明确规划建设中存在的主要矛盾,进而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促进城乡的可持续前行。

参考文献

[1]李春河.城乡规划建设中与土地管理相关影响因素的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8(18)

[2]苏燕青.城乡规划建设中与土地管理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J].中国市场.2018(09)

[3]王翔.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探讨[J].南方农机.2018(04)

[4]郭宝麒.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的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24)

规划土地管理范文篇5

第二条混合用地是指城市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建筑功能使用需求为主体的复合性用地模式,主要包括土地混合利用和建筑复合使用方式,使单一宗地上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使用用途。

第三条引导功能用途互利的研发、创意、设计、中试、检验检测、技术推广、科技孵化、数据中心等多种新型产业功能,及配套总部、行政办公、商务、会议会展、居住等相关配套服务用地混合布置、空间共享,支持部分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统筹与整合建设。

第四条混合用地依据城市规划(国土空间规划)进行布局,原则上在新供项目用地中合理安排;属更新改造区域的已出让项目用地,按规划布局可以混合用地的,原则上政府收回后按规划用途重新出让。

第五条混合用地主要用途的建筑面积原则上不低于地上总建筑面积的70%;兼容商业建筑面积不得超过地上总建筑面积的30%,其中零售商业及餐饮原则上不得超过地上总建筑面积的10%,服务型公寓原则上不得超过地上总建筑面积的20%,且不宜采用套型式设计。

第六条产业集聚区的工业、仓储物流用地比例不得低于60%。严控产业集聚区工业用地改变用途,不得以编制产业集聚区各类规划为由减少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工业用地总量。

第七条混合用地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依照规划管理。要严格按国土空间规划统一布局安排管理使用混合用地,避免用地的随意性。要坚决避免借混合用地之名搞开发。

(二)坚持科学规划理念。合理确定混合用地类型及比例。对于有条件进行功能混合的用地,要明确地块主导功能和主导功能建筑规模的最低比例,明确地块内不能兼容的功能。

(三)坚持优先配套服务。结合混合用地的布局,要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开放空间、停车设施等配套建设。

(四)坚持提升区域品位。强化城市设计引导,提升建筑品质,优化城市风貌,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

第八条自然资源部门按照混合用地的类型、比例,加强基础配套、公共服务、开放空间等配套研究。要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明确混合用地布局的重点区域,提出总量控制、功能引导、混合比例要求。要按照混合用地中不同功能用地的布局和建筑规模,定期动态修正控制性详细规划,做到控规编制的合理性、灵活性。要建立与城市混合用地体系相适应的规划编制、管理和实施机制,提出对不同地块中用地性质及建筑功能混合的要求和动态调整方式。

第九条混合用地供地前,自然资源部门要按照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区域内不同功能用地布局及建设规模要求,明确混合用地中不同功能用地的比例、建设规模等,出具规划设计条件。探索带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的土地出让机制。

第十条涉及混合用地出让的,自然资源部门应提前开展规划与建筑设计初步方案预研究,将涉及用地混合、建筑垂直混合的方案作为用地出让附加条件。

第十一条因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及特殊功能需求,下列用地不作为混合用地使用:医疗卫生用地、安全设施、加油加气、三类工业、三类仓储、城市道路。

第十二条对于需体现主导功能的混合用地,主导功能建筑的建设规模要在满足国家法律法规、社会服务保障等要求的前提下,对以下类型的用地分类可以实施有条件混合:教育用地、居住、二类仓储、二类工业、供应设施、环境设施、其他公用设施等。

第十三条除上述规定的用地外,其他用地均可以根据国家规范、按照区域建筑规模总量控制原则进行用地及建筑功能的合理混合,如:工业用地与商务用地混合、工业用地与科研用地混合、商业(商务)用地与居住用地混合、科研用地与商务用地混合等。具体可参照《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蒲西产业新城新型产业用地试点的实施意见》(长政办〔2019〕62号)“引导土地用途混合利用”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混合用地供应时,按主导土地用途确定供应方式;因土地用途不同导致最高出让年限不一致的,按最短年限确定整宗地出让年限;出让起始价按混合用地主用途评估价和所兼容用途的比例综合修正后评估确定,出让年限低于法定最高年限的,价格进行年期折算。混合用地登记时,应附注各用途所占的比例或面积。

第十五条混合用地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应该严格按照土地出让合同中明确的用途、规模进行设计,方案设计应满足国家、地方有关建筑设计标准和规定,自然资源部门应严格把关。

第十六条加强混合用地的实施和监管工作。项目人必须按照土地出让合同或划拨决定书中约定的用途使用土地,不得擅自改变土地用途,也不得擅自改变混合建筑物性质和用途。自然资源部门应加强执法监察。

规划土地管理范文篇6

关键词:新时期;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1新时期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概述

1.1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主要是以地理信息系统作为支撑,在实践工作中掌握信息化技术,从而构建科学有效的管理。在进行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信息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建设工作的关键内容。地理信息技术指的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以及遥感技术相结合形成的一种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空间抽象概括。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中采用GIS技术,依靠最先进的现代科学信息技术,实现了输入、存储、检测、显示以及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够提高土地管理的效率和质量[1]。1.2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土地资源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性资源,能否得到合理的利用,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主要意义:(1)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改善了传统土地管理工作中任务繁杂、不易总结的缺点,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土地管理工作效率。(2)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的与其他信息技术相结合,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建立土地管理系统,为土地规划、开发、利用等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大大提高了土地管理质量。通过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改善传统土地管理中的不足,有效提高土地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推动土地管理现代化发展。

2新时期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发展,但在实际建设工作中管理人员水平、信息化认识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影响了土地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升。首先,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管理人员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我国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低、管理经验不足,管理人员信息技术把握不到位,导致管理工作中存在各种技术缺陷,使得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同时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对信息化管理认识不足,忽略对管理队伍的建设,限制了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推进。其次,管理人员对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仅仅局限于表面,信息化管理不够深入。最后,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不完善,使得信息化土地管理没有制度约束,在管理工作中缺乏标准规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土地管理的效率和质量[2]。

3加强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新时期,要实现土地管理信息化,提高土地管理效率和质量,就必须针对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加强和完善。3.1加强土地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总体规划。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土地管理信息化系统规划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影响着土地管理信息化的效率和质量。因此,要加强土地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规划,明确土地资源管理目标,对土地资源利用进行有效的规划,使每个管理工作环节都能够有明确的分工。加强土地规划系统化要充分调动土地资源管理部门中各个部门的积极性,协调各个部门作用,发挥集体作用,实现土地管理目标,提高土地管理信息化效率。通过加强土地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规划和设计,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为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坚实基础,推动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3]。3.2加强信息化土地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新时期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是土地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基础。我国土地管理信息化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够充分,土地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比较低,不能更好的进行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因此,要加强土地管理人员队伍建设。首先,针对现有的土地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等问题,土地资源管理部门要做好专业人才的招聘,制定科学的招聘标准,为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注入新鲜血液。主要是针对目前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缺乏专业管理人才等问题。其次,要加强现代科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让每个管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加深对信息化管理的认知程度,充分认识到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再次,要加强管理层建设,可以对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和选拔,将具备较强信息技术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人才作为管理层进行培养。最后,相关部门要建立完善的人员管理和培训机制,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管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只有将信息化土地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完善,才能更好地开展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才能有效提高土地管理效率和质量。3.3建立健全土地管理信息化制度。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健全的土地管理信息化制度,能够约束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的行为,使土地管理工作规范化,提高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要建立健全信息化土地管理制度,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完善:(1)完善土地管理信息化责任制度。在进行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将每个管理人员自身管理职责明确到位,这样不仅能够规范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而且在发生管理问题时,能够及时找到相关负责人对问题进行解决。(2)完善土地管理信息化技术管理制度。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要将技术纳入到制度范围内,加强技术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实现技术与制度的紧密结合,提升土地管理信息化效率。(3)完善土地管理信息化规章制度。主要是针对目前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计算机软件运用凌乱的问题,通过完善土地管理信息化规章制度,使计算机软件应用合理化,为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法律依据,减少外界因素对管理工作的影响。通过建立健全土地管理信息化制度,杜绝侥幸心理的存在,减少不切实际的管理行为,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推动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快速发展[4]。3.4加强土地管理信息化安全管理。新时期,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应用在各个领域的管理工作中,在给人们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因此要加强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就必须将安全管理完善起来。在信息化管理中,数据库数据信息被盗取、信息泄露、黑客攻击这些常见的安全危害,只有加强信息化管理安全管理,才能保障数据信息的安全性。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中的许多信息和数据,与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全息息相关,一旦在管理过程中发生数据信息的泄露和被盗取,会对国家和社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加强信息化土地管理安全管理有两个途径:(1)加强信息化土地管理中防御系统的建设。在进行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开发和引进先进的防御系统技术,为信息化土地管理提供安全保障,防止外界因素对数据信息的盗取和损害,提高土地管理信息化质量。(2)加强土地管理信息化监督管理机制建设。在进行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要将监督管理技术融入进去,对土地资源数据信息进行实时监控,这样即使发生安全问题,管理人员也能及时发现,并根据实际情况迅速做出应对,保护数据信息的安全。通过加强土地管理信息化安全管理,可以有效减少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安全隐患,为信息化土地管理的安全性提供保障。3.5结合土地管理实际,分步进行信息化建设。由于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投资大、周期长等特点,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可结合实际工作需求、因地制宜,按照轻重缓急,分步实施信息化建设。首先,由于各地区经济水平、技术水平及基础数据质量等存在较大差异,且土地管理的实际需求不尽相同,因此,针对信息化建设梳理实际情况尤为重要。其次,分步进行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在统一规划指导下,要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建设。一方面,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从空间上分步实施,空间上分步实施,选择几个经济条件、技术力量较好的地区进行试点建设,通过对实际建设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和完善,将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全面推广。另一方面,从时间上分步实施,根据难易程度,对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最终实现土地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通过结合实际、分步实施,可有序推进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进度,有效提高土地管理效率和质量。

4结语

土地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生产的重要资源,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土地管理信息化作为新时期土地管理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提高土地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通过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汤春花.论土地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研究[J].建筑建材装饰,2017(17):217.

[2]柳桂杰.土地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探讨[J].河南科技月刊,2014(9):201.

[3]于曰德.土地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探讨[J].经济管理(文摘版):158.

规划土地管理范文篇7

第一条为加强铁路用地管理,适应铁路运输安全生产和建设发展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铁路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在土地统一管理的原则下切实做好本部门用地的利用管理,制止乱占、滥用土地的违法行为。

第三条铁路用地属于国家所有,由铁路部门利用和管理,受国家法律保护。

第四条铁路用地是指铁路部门依法取得使用权的土地,包括留用的和征(拨)用的运输生产用地、辅助生产用地、生活设施用地和其他用地。

铁路临时用地是指根据铁路建设的需要,短期内(三年)使用的施工用地,材料、机械堆场用地,简易道路和便线用地,取弃土场用地等。

第五条铁路用地的规划、建设、利用、保护和管理,按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铁路用地管理机构的职责

第六条铁道部、铁路局、铁路分局以及铁道部其它单位的所有铁路用地管理机构均应在国务院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统一指导下,进行铁路用地管理工作。

第七条铁路用地管理机构的职责:

一、宣传、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在土地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制定铁路用地的规章制度。

二、按照国家统一规定,负责铁路用地的调查、申报登记、统计和计划工作。

三、承办国家批准的铁路建设征(拨)用地的申报工作。

四、负责对铁路用地的利用状况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委托,开展铁路用地的监察工作。

五、依据国家、地方有关法规,配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处理土地纠纷。

六、负责国家和省级土地管理部门委托的有关事宜。

第三章铁路建设用地

第八条铁路建设需要征用集体所有土地或划拨国有土地,应严格《土地管理法》和《铁路法》有关条款规定的审批程序和审批权限办理征(拨)土地手续。依法批准的铁路建设用地,在领取建设用地批准书后,方可正式使用。

第九条铁路用地管理机构负责办理铁路建设征(拨)用地的申报工作。

第十条铁路建设用地应按总体设计一次申请批准,也可根据需要,以设计段办理用地手续。凡工期较长、工程复杂、不能同步竣工的建设项目(桥梁、隧道等),按批准权限,经国家或省级土地管理部门同意,可以先期使用土地,然后在正式办理建设项目用地手续时一并申请报批。

建设过程中,因设计变更或施工条件等客观原因引起用地数量变化和位置移动,应先办理用地手续后,再使用土地。

第十一条铁路建设项目用地需支付的征(拨)土地费用应根据《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经过实地调查和科学测算后,合理确定。

征(拨)土地费用要兼顾国家、地方、集体的利益。

第十二条报国家和省级政府批准的铁路建设用地,国家和省级土地管理部门的咨询评估机构参与项目用地的前期工作。

第十三条铁路建设项目竣工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和铁路用地管理机构参与项目用地竣工验收,经核实无误,由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收回建设用地批准书,换发国有土地使用证。

铁路建设项目经验收合格,在建设单位移交给接管单位时,应交用地有关的全部资料同时移交给接管单位的铁路用地管理机构。

第十四条铁路建设项目在征(拨)用地范围外需要增加临时用地,应向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使用。需延长临时用地期限,应办理延期手续。临时用地不得建设地上、地下永久性建(构)筑物。

需要复垦的土地应按照国务院《土地复垦规定》,制定土地复垦规划,如期进行土地复垦。

第十五条铁路建设用地应按批准的用途使用,如改变土地用途,需要原批准用地的机关同意,并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四章铁路用地利用规划

第十六条铁路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依据铁路发展规划编制铁路用地的利用规划和中长期计划。

第十七条铁路用地利用规划与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并纳入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远期扩建、新建铁路所需要的土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安排。

铁路用地利用规划要依据铁路运输发展的长远规划,全面考虑生产和生活、铁路与地方衔接的关系。

第十八条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铁路的线路、车站、枢纽以及其他有关设施的规划,应当纳入所在城市的总体规划。

第十九条铁路用地利用规划,经上级土地管理部门同意和铁路主管部门批准,报送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铁路部门要按批准的铁路用地利用规划,在铁路用地范围内进行各项建设,由铁路用地管理机构检查、核实土地。

第二十一条铁路用地的中长期计划,由铁路用地管理机构根据铁路发展规划组织编写,经铁路主管部门审查,报送国家和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备案。

铁路用地的年度计划,应由铁路用地管理机构提出,报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纳入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后执行。

第五章铁路用地的保护

第二十二条铁路用地按国家有关规定,向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土地登记。

铁路运输系统用地由铁路局、铁路分局按宗地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土地登记。

铁路其他用地,由用地单位直接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土地登记。

第二十三条为明确铁路用地的界限、范围,铁路用地管理机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可按依法确定的地界埋设界标。

第二十四条对铁路用地要实行重点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因特殊情况,确需占用铁路用地时,须征得铁路用地管理机构同意后,依法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办理权属变更手续。

第二十五条严禁在铁路线路用地范围内开垦种植、挖渠修塘、采石采砂、取土弃碴、埋坟等破坏路基稳定的活动。

第二十六条铁路沿线两侧用地范围内的土地,除按规定留出修建排水系统、造林绿化等用地外,已由承种人耕种的,在铁路未使用前可继续耕种,但必须与铁路用地管理机构签订承种协议,并送当地县级土地管理部门备案。不准在承种的土地上兴建临时或永久性建筑物、种植多年生作物。

暂交由承种人承种的铁路用地,当铁路建设需要时,铁路部门有权收回,并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收回承种的铁路用地。铁路用地管理机构需提前三个月,书面通知当地县、乡人民政府转告承种人。

二、所收回的铁路用地如已播种,由铁路部门支付给承种人当季青苗补偿费。

三、被收回铁路用地的承种人确有实际困难的,由铁路部门发给不超过实际种植作物一年产量总值的补助费。

第二十七条铁路用地管理机构受当地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委托,可建立监察队伍,负责铁路用地的保护,依法对铁路用地的利用状况实施监督检查,对违章占地、滥用土地等行为进行制止。

第二十八条铁路用地单位与其他部门、单位发生土地权属争议,铁路用地管理机构应协助当地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进行调处,对调处不服者,争议双方均可按法律程序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六章奖励与惩罚

第二十九条对在保护和合理利用铁路用地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或者铁路部门给予表扬或者奖励。

第三十条侵占铁路用地的,依照《铁路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处理。

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铁路用地的,依照《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和《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处理。

第三十一条铁路用地单位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依照《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三条第一款和《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三十条的规定处理。

铁路用地单位超过批准的用地数量占用土地的,多占的土地,依照《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三条第二款处理。

第三十二条单位或者个人擅自在铁路两侧依法确定的铁路用地范围内进行挖坑取土、开垦种植、挖渠修塘、采石采砂、埋坟等影响铁路路基稳定活动的,或者擅自移动、损毁铁路用地界标的,铁路用地管理机构有权制止,并可提请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政府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规划土地管理范文篇8

关键词:农村土地管理;现状分析;对策

当前由于农村土地管理体制尚未完善,县乡镇等农村土地管理部门在实施土地资源管理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缺乏惩治,使得农民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全面维护,这对土地流转工作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尤其是对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该正视农村土地管理出现的问题,并结合农村土地管理现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新农村建设稳步发展。

1当前形势下农村土地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土地管理和使用环节中缺乏统一的规划是当前影响土地资源管理的主要因素,如某些地区的农户在申请和实施建房过程中,以方便农事作业、日常生活为主要考虑因素,而对于所建房屋是否符合相关规定不作考虑,因此占用农田建房的现象较为普遍。此外,部分农户对农村土地自行流转,转让后出现了双方的纠纷或土地弃管、撂荒的现象,这样的问题持续下去就会导致农村的耕地总量逐渐减少,对实施集约化、区域化、规模化农业生产极为不利。1.2没有比较正规的管理机制。在农村土地管理工作中,目前针对一些违法行为没有处理的法律依据,处理流程尚未完善,因此土地违法案件处理比较迟缓,此外,土地产权制度尚未健全,因土地管理权属事宜损害农民的合法权益时有发生。不仅如此,土地管理相关规章制度不完善也会增加管理难度,从而制约农业农村的发展。1.3缺乏科学系统的总体规划。对农村土地管理实施系统科学的规划极其必要,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农村尚未形成统一系统的规划方案,建筑规划不尽合理,道路缺乏维护,占用公共土地堆积秸秆、放置废弃物现象屡见不鲜。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人员在维护土地管理中的随意性较大。一些地区的农户存在谁使用土地就归谁的偏见性认识,在划分建筑用地过程中没有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导致农村建筑用地的使用权缺乏确认环节,各种土地使用权属纠纷时有发生。

2当前形势下强化农村土地管理应采取的策略

2.1科学规划土地。农村土地管理工作要特别注重土地规划的引领作用,让土地管理有法可依,这样不仅使农民土地资源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而且还有利于农村的建设与可持续性发展。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协调整体格局与局部的关系,对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或出现的违法拆建等问题予以坚决杜绝、制止、惩处,统一规划农村建房的土地资源,改善农村环境,令其焕然一新,实现农村人文居所环境美化、环境亮化、环境新化的总体目标。另外,还要改变传统的土地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变为集约型,大幅度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率。2.2加大对土地管理环节的管理和监督。县乡镇两级土地资源管理局(所),应该加大对土地管理的监督力度,将土地管理巡查巡纠常态化,一旦出现违法、违规等行为和事件,要给予必要的惩处,引导、指导农户在自行建设居住房屋过程中遵循本村本组的相关整体规划,对于农村出现的空闲房屋、闲置土地等应该积极调查原因,了解具体情况,指导转让、再利用。另外,对农村农户宅基地的划分工作要严格按标准进行,为当前形势下的农村土地管理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营造一个优化的环境。2.3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规范。新形势下,由于诸多原因农户实施了土地自行流转,在土地自行流转过程中,要遵循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农业农村行政部门指定的规范标准,依照“依法办理、有偿转让、双方自愿”的总原则。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于农户或集体土地流转过程中的产权转移要强化管理,一旦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事件,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配合其做好相关的转让价格评估、转让合同管理等事宜,对于集体实施土地流转的不能忽视税费事宜,要保证集体土地流转合情合理,依法依规。

参考文献

[1]于凤桐.土地利用规划[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1999.

规划土地管理范文篇9

【关键词】基础测绘促进钦州市土地管理

现阶段,我国人均资源匮乏,经济发展迅速,人地矛盾突出,资源、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冲突日益严重。今后一段时期,上述矛盾还将继续存在,而且有加剧的趋势,因此,科学、合理、持续利用好资源,特别是加强土地资源的利用管理,解决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基础测绘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前期性、先行性的基础工作,既为经济建设部门和社会各方面提供基础地理信息,又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测绘的成果数据是各项建设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料,也是土地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

1基础测绘的主要内容及服务功能

基础测绘成果是认识世界、利用自然不可或缺的媒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保障手段,广泛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随着土地管理工作范围和领域的拓展及延伸,急需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土地管理行政管理体系,利用现代技术强化宏观管理,实现科学决策。由于基础测绘与土地管理是服务与被服务、保障与被保障的关系,如果进一步把基础测绘与土地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基础测绘的技术、成果等优势,不仅能为土地管理提供服务和保障,也能更大范围地发挥基础测绘的作用。

1.1基础测绘的主要内容

1.1.1建立经省级人民政府或其测绘主管部门批准的基础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空间定位网及加密和复测。

1.1.2对国家1:500、1:1000、1:2000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测制和更新。

1.1.3本区域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更新。

1.1.4根据基础地理信息更新周期,对前述项目的内容进行复测或者更新。

1.1.5其他基础测绘项目。

1.2基础测绘的服务功能

1.2.1可以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服务。

1.2.2可以为土地利用管理提供服务。

1.2.3可以为土地监测调控提供服务。

1.2.4可以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服务。

2土地管理对基础测绘的需求分析

土地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如实准确地测量土地面积,绘制地形图,建立地籍资料,形成数据库。基础测绘作为前期性、基础性工作,能够为土地管理提供详实、准确的基础数据和基础图件。在此基础上对土地利用、土地规划进行动态控制,才能达到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工作目标。土地管理对基础测绘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地籍管理、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等方面:

2.1地籍管理需求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基础,地籍测量是地籍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权属界线、类型、面积等。它具有提供计税依据、产权管理依据以及用户需要的地块信息等功能,而且地籍信息系统还是多种信息系统的空间定位系统。

2.2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势必会造成土地利用状况的改变,为保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的现势性,必须选择快捷有效的方式来更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以实现真正意义上对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与管理。为此我们需要用现代测绘科学技术来发现和提取土地变化信息,以满足土地利用数据建设的需要。

2.3耕地保护工作需求

鉴于我国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党中央、国务院决心采取世界上最严厉措施、最严格制度来保护耕地,严格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切实保护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为了落实这一要求,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借助基础测绘成果先后完成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等相关规划的编制,开展耕地数量质量、耕地后备资源普查等专项工作。

3基础测绘对于土地管理的促进作用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迫切要求各级国土部门为国家提供准确的数量、质量和土地利用现状等信息。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进行土地规划、整治、开发利用、税收等提供有关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建立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势在必行。

基础测绘的快速发展,使得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不断丰富,为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技术在土地管理应用领域的最高形式,它向国土资源管理提供定性、定量、定位以及可视化的工作条件,不仅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土地管理办公的效率,而且可以为全方位地考虑土地问题的方方面面,为科学决策提供基础信息,有效地提供土地管理工作质量。同时土地管理信息系统还是土地管理部门面向社会的窗口,它的运行所提供的信息服务有助于国土资源管理执法行政公平、公正、公开。伴随着土地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必将增强土地管理的综合效益,提高土地管理的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

4钦州市基础测绘工作已经成为土地管理工作飞跃发展的瓶颈

钦州市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测绘起步较晚,1993年钦州市城区才有了第一批65.75平方公里的1:500地形图,2001年才有了第一批100平方公里的1:1000地形图。在随后的几年的时间中,钦州市地形图的测绘和更新一直紧跟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步伐,较好地满足了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需求。但由于对基础测绘工作缺乏一个统一的规划和管理,不能及时对土地变化情况进行更新,致使土地信息更新跟不上土地管理工作发展的步伐。目前,地籍图件内容陈旧、现势性差是土地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且又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5把土地管理和基础测绘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基础测绘实施,促进钦州市土地管理快速发展

为了改变钦州市基础测绘成果现势性较差的现状,明确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基础测绘的目标和任务,发挥基础测绘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钦州市国土资源局本着统筹规划、保证重点、满足急需、分步实施的原则,紧密结合全市经济和城市规划发展,构建数字钦州和国土资源信息化地理框架建设的需要,组织编制2008—2020年钦州市基础测绘规划,为土地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基础。

5.1空间基准体系建设,为土地信息获取提供了技术保障

5.1.1建立钦州市统一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近期布设D级GPS控制点18个,于2007年布设完毕,控制整个钦州市市本级,控制面积约4542平方公里。另外,2007年布设E级GPS控制点,共计51个点,控制面积约500平方公里。

5.1.2启动钦州市CORS系统建设。在钦州市规划区约1089平方公里范围内建立4个固定基准站和1个网络监控中心,并辅以高精度的大地水准面,建成高精度、高效率、高覆盖率的网络GPS系统。通过数据通信网络,如因特网和广播网,可24小时、连续地向各类需要测量和导航的用户提供厘米级的定位精度的信号。

5.2建立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地籍图的测制与更新体制

目前,地籍图件内容陈旧、现势性差是土地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且又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因此,必须建立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地籍图的测制与更新体制。

在土地管理过程中,充分利用地籍测量与地籍实时修测的工作成果是提高基础测绘成果现势性的有效方法。同时,为保持基本比例尺图的现势性,必须修测更新现有的地形图。根据钦州市城市建设与发展需要,2006年正在进行钦州市主城区1:500和1:1000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修测工作。2007年-2010年将对钦州市金光工业园进行1:1000地形图23平方公里进行修测。2007年修测金谷工业园1:1000地形图8平方公里。修测在原有数字化地形图基础上进行,并采用全数字化成图法修测。

此外,从节约型管理角度考虑,土地管理部门可以在基础测绘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地籍要素的测绘,从而避免重复测绘,加快工作进度,提高工作效率而且降低生产成本。

5.3建立钦州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提高土地管理工作效率

根据钦州市发展的需要,建设钦州市基础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分三步走,首先,选择基础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建立各种子系统,如数据采集、管理和数据转换系统、基础地形信息和基础空间数据管理、应用与数据更新系统、地名库管理与应用系统、控制测量成果管理系统等。其次,建立钦州市1:10000以下的城市空间数据库、元数据库,初步建立基础地理信息管理系统。最后,推进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建立钦州市基础地理数据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开展应用服务。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可真实再现全市的地形地貌,为我们全面了解钦州市的自然地理环境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空间支撑,并为可视化地掌握生态资源、模拟和仿真生态重建过程中重大决策实施提供基础支撑,确保我们能够科学地开发自然界,动态监测和合理地配置资源,有效把握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平衡,为生态环境建设和国土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数据增值服务。例如:通过以不同时期的地理空间基础数据和正射影像图为数据核心,结合土地利用详查图,可进行国土资源动态监测,为科学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通过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线划图为数据核心,结合人口经济、土地利用等专题数据,运用生态学理论和方法以及3S技术,可更好地分析耕地分布现状,提出社会经济与生态合理退耕还林规划方案,增强退耕还林规划的可操作性。

5.4加强测绘队伍建设

《物权法》的实施对测绘尤其是地籍、房产测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土地确权、房产面积等纠纷可能大大增加,这就要求测绘成果经得起公开查询、经得起行政诉讼。当前因为编制的限制,测绘队伍普遍存在人员少、技术人员紧缺的现象,有不少业务人员对政策业务还不够熟悉,以致引起土地权属和房产面积的争议、行政复议诉讼等。这需要加强宣传,学习政策法规,并通过培训提高测绘人员的政策和业务水平。

规划土地管理范文篇10

第二条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市人民政府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市区内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的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市人民政府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前款所称的出让金,包括土地的级差地租、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和土地开发费。

第三条土地使用权出让,一般应采用拍卖或招标方式。因特殊情况需要,经市人民政府批准,也可以通过协议方式出让。

第四条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地块位置、面积、用途、控制性规划指标、年限、出让方式等条件,由市土地管理局会同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计划委员会、市规划管理局、市房地产管理局共同拟订方案,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报经批准后,由市土地管理局实施。

第五条地下自然资源以及其他埋藏物属国家所有,不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范围内。

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的公司、企业以及其他组织或个人,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具备下列条件的,均可以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取得土地使用权:

(一)具有与该地块建设项目相适应的企业资质等级或相当的开发能力;

(二)具有该地块建设项目总投资20%以上的实有资金或银行出具的融资证明(不包括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三)符合市政府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最高年限,由市土地管理局按下列用途核定:

(一)居住用地70年;

(二)工业用地50年;

(三)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50年;

(四)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

(五)综合或其他用途50年。

第八条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使用者应与市土地管理局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出让合同必须具备下列主要内容:

(一)出让地块的位置、面积、用途及规划要求;

(二)土地使用权出让年限及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土地使用金价格;

(三)交付定金及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土地使用金的币种、期限和方式;

(四)交付出让地块期限和方式;

(五)开发、利用、经营土地的方式和完成建设的期限;

(六)有关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转让、出租、抵押的前提条件;

(七)双方约定的其他权利义务;

(八)违约责任;

(九)纠纷的处理。

第九条出让合同一经签订,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全面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市政府各职能部门应按照合同要求,办理相应手续。土地使用者应当按照合同的规定和城市规划的要求,开发、利用、经营土地。

第十条土地使用者应当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支付全部土地出让金。逾期未全部支付的,市土地管理局有权解除合同,并请求违约赔偿。境外的企业、公司以及其他组织或个人,均应以美元支付定金、出让金和土地使用金。

第十一条受让人在支付完全部出让金后,应当依照出让合同规定的时间,持出让合同、出让金支付凭证等,申请办理土地登记,领取《国有土地使用证》,取得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年限从《国有土地使用证》签发之日起开始。土地使用者在土地使用期限内应按合同的规定缴纳土地使用金。

第十二条土地使用者需要改变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土地用途,应当征得市土地管理局同意和市规划管理局批准,依照本办法规定重新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调整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办理登记手续。

第二章拍卖出让土地使用权

第十三条拍卖出让土地使用权是指在指定的时间、公开场合,在市土地管理局拍卖主持人(以下简称主持人)的主持下,竞投者按规定的方式应价,竞投土地使用权,应价最高者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方式。

第十四条拍卖土地使用权,市土地管理局应提前三十日发出拍卖公告。

第十五条下列文书由竞投者向市土地管理局购领:

(一)土地使用权拍卖须知;

(二)土地出让和使用条件;

(三)*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

第十六条竞投者须按拍卖文书规定交付拍卖保证金后,方可参加竞投,竞投保证金不计利息。

第十七条市土地管理局应按公告规定的时间、地点,按下列程序,公开进行拍卖:

(一)简介土地的位置、面积、用途、使用年限、要求和其它有关事项,公布拍卖底价以及每一次应价数额;

(二)竞投者按规定方式进行应价;

(三)由主持人连续三次宣布最后应价数额而没有人再次应价时,最后应价者即为竞投得主;

(四)土地竞投得主当场与市土地管理局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并按规定缴付定金,竞投保证金可以抵充定金。对未得者,其竞投保证金在拍卖后十日内全部退还。

第十八条拍卖底价不得低于按有关规定计算的该幅土地出让的最低价格。主持人认为竞投者出价都偏低时,有权收回该幅土地,另行安排拍卖。

第十九条境内法人可持银行支票支付定金;境外的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可用我国在境外设立的中银集团的银行本票缴付定金。

第二十条竞投得主当即不能缴付定金的,视为违约,应赔偿市土地管理局组织拍卖活动支出的全部费用,市土地管理局可将该幅土地再行拍卖,拍实所得地价款低于前次拍卖地价款的,差额部分由违约者负责支付。

第三章招标出让土地使用权

第二十一条土地使用权招标出让的资格范围、内容以及招标方式由市土地管理局根据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和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及地块具体情况确定。

第二十二条土地使用权招标出让,市土地管理局应提前三十天发出招标公告。

第二十三条下列招标文书由投标者向市土地管理局购领:

(一)投标须知;

(二)土地出让和使用条件;

(三)土地使用权投标书;

(四)*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

第二十四条投标者须按招标文件规定向市土地管理局交付投标保证金后,方可参加投标,投标保证金不计利息。

第二十五条市土地管理局会同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规划管理局、市计划委员会、市房地产管理局等有关部门组成评标小组,主持开标、评标和决标工作,确定中标者,发出中标通知书。

第二十六条中标者应在中标通知书规定的期限内,与市土地管理局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并按规定交付定金。投标保证金可抵充定金。对未中标者,发出未中标通知书,其投标保证金在十天内全部退还。

第二十七条招标文件规定只出标价的,以价高者得;规定既出标价、又须提交规划设计方案的,采取综合评分办法,总评得分最高者中标。市土地管理局认为所有标书都没有达到预期目的的,有权重新组织招标。

第二十八条中标者未在规定的时间内与市土地管理局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取消中标资格,由市土地管理局另选中标者,保证金不予返还。

第四章协议出让土地使用权

第二十九条协议出让土地使用权,申请使用土地者应向市土地管理局提交下列申请文件:

1.建设项目批准文件;

2.规划用地红线;

3.申请用地报告;

4.申请使用土地者身份证明及资信证明文件;

5.市土地管理局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证明。

第三十条市土地管理局应在接到全部申请文件之日起三十天内给予答复,并与申请使用土地者进行具体协商。经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市土地管理局与申请使用土地者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第三十一条协议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出让金价格,由市土地管理局按照市政府确定的基准地价通过评估确定。

第三十二条土地使用者应按出让合同的规定缴付定金。

第五章土地使用权的终止

第三十三条土地使用权因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使用年限届满、提前收回及土地灭失等原因而终止。

第三十四条市土地管理局应在土地使用权期满前六十天,通知土地使用者按规定办理终止手续。

第三十五条土地使用权期满,土地使用权及其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由市人民政府依法取得。土地使用者应交还土地使用证和房屋所有权证,按规定办理注销登记手续。

第三十六条土地使用权期满,土地使用者可以申请续期。需要续期的,应在土地使用权期满前一百八十天内向市土地管理局申请续期。获准续期后,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本办法重新签订出让合同,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办理登记手续。

第三十七条国家对土地使用者依法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不提前收回。在特殊情况下,根据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必须提前收回土地使用权的,由市土地管理局依照法律程序办理,并给予相应的补偿。补偿金额由市土地管理局会同市房地产管理局根据出让合同余期、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数额、土地使用性质、地上建筑物和其他附着物的评估价格等因素,与土地使用者协商确定。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土地使用者未按合同规定逾期缴付任何一期出让金的,市土地管理局有权解除出让合同,收回土地使用权。已缴付的定金不予返还。市土地管理局不按出让合同规定提供出让地块的,土地使用者有权解除出让合同;市土地管理局应双倍返还定金。

第三十九条土地使用者未按合同规定的期限和条件开发、利用土地的,市土地管理局有权责令其限期纠正,直至按出让合同规定追究违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