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区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06:48:14

规划区

规划区范文篇1

清理整顿工作主要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及《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省土地监察条例》、《省城乡规划条例》、《省城市建设管理监察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控制建成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处理好近年来遗留和发生的土地违法行为、违法违规建设行为,维护城市建设秩序。

本次城市规划区内土地违法行为、违法违规建设清理整顿工作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全面调查,依法处理。在对土地违法行为、违法违规建设对象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依据相关法规和政策,区分不同情况、不同对象,制定具体处理意见,尊重历史,正视现实,实事求是,区别对待。

2、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在整体推进土地违法行为、违法违规建设清理整顿工作的同时,以党员领导干部及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职工为重点,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全程介入,密切配合,以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为突破口,从严查处参与、组织土地违法行为、违法违规建设特别是借此牟取暴利行为,并相应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情节严重的追究刑事责任,从而带动清理整顿工作纵深进展。

3、及时制止,理顺秩序。对严重影响城市总体规划,非法占地建设造成恶劣影响的建筑物,坚决予以拆除,收回土地。对在市政府通告后,顶风非法交易土地、强行抢建偷建的,不论什么情形,其建筑物一律予以拆除,非法交易、占用的土地予以无条件收回。对在政府组织实施依法拆除工作中进行阻挠、暴力对抗的,一律依法从严予以打击,确保拆除工作顺利进行。

4、着眼发展,标本兼治。在处理时,既要维护政策的连续性和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又要立足长远,本着标本兼治的原则,实行疏堵结合,着力构建长效预防监管机制。

二、清理整顿的目标、范围和主要内容

1、工作目标:全面有效地遏制城市规划区内土地违法行为和违法违规建设现象发生,促使土地交易和城市建设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构建长效监管机制。

2、清理整顿的范围和对象:主要指在市城市规划区发生的土地违法行为、违法违规建设行为。在2007年8月份清理整顿中未接受处理或未处理到位的也纳入此次清理整顿范围。

3、清理整顿的主要内容:城市规划区内土地非法交易行为;城市规划区内非法占用土地、违法违规建设、少批多建等行为。

三、组织领导

因人事调整,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对市清理整顿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进行调整,调整后成员如下:

四个工作组组成人员及职责如下:

四、方法步骤

清理整顿工作具体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

(一)宣传发动和调查摸底阶段(2011年10月24日至11月24日)

召开全市土地违法行为、违法违规建设清理整顿动员大会。市政府《关于对城市规划区内土地违法行为、违法违规建设行为进行集中清理整顿的公告》。市直各单位召集干部职工动员、自查,银城、新营街道召开各村(居)动员大会,层层发动,使相关政策家喻户晓。同时加强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进行广泛的舆论宣传发动,形成强有力的宣传声势。扎实开展调查摸底工作,按照分片包干、责任到人、集中排查与单位、居民自查相结合的办法,全面展开调查摸底,对各类非法占地、违法违规建设认真进行核实取证,分类登记。同时接受群众举报,全面掌握基本情况。

(二)集中分类处理阶段(2011年11月25日至12月25日)

依据市清理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的处理意见,领导小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结合具体个案的实际情况依法依规处理。处理顺序是先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职工,后一般群众。处理方式分为主动处理和被动处理二种,2011年11月25日至12月15日期间为主动处理阶段,2011年12月15日后为被动处理阶段。主动处理:按照违规建房户、非法交易土地对象——到办公室领取《违规处理相关情况登记表》自行填写相关违规情况——由调查小组到实地调查取证——提出处理意见——组长签批——电视、报纸等媒体公示——按规定分类处理的程序进行。被动处理:按照调查人员到现场调查取证——提出综合处理意见——工作组上门做思想工作——按规定分类处理的程序进行。

对党员干部、职工参与非法交易土地、违法违规建设的,在2011年11月25日至12月15日期间不主动接受处理的,经举报查实,按干部管理权限对当事人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属股级、科级干部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一律免职;属一般干部职工的,工资降级并实行转岗或待岗;属条管单位的干部职工,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提出处分建议;对情节特别严重的,将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处理工作坚持阳光操作,将处理情况及时在报纸、电视上公布,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三)整改和建章立制阶段(2012年1月5日至2月5日)

在全面处理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制订、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土地规划和建设用地管理,从制度上、源头上防止土地违法行为和各种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

三个阶段的时间为初步安排,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坚持时间服从工作质量与成效的原则,时间可视工作实际情况再做调整。此外,三个阶段的组织实施可以穿插交叉进行,力求取得实效。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城市规划区内土地违法行为、违法违规建设行为清理整顿工作是影响我市今后城市长期发展的一件大事,是我市当前的中心工作,全市上下各级干部和群众要认清形势,高度统一思想,并切实围绕当前这一中心来组织开展工作。

(二)加大宣传,营造声势。各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多渠道、多层次地宣传清理整顿工作的目的、意义及相关政策,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强有力的宣传声势。

(三)明确责任,形成合力。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既要认真履行职责,做到不推诿、不扯皮、不回避,又要加强协调配合,通力合作。参与此项工作的全体人员要一丝不苟,认真负责,敢于碰硬,敢于动真,敢于坚持原则。

(四)系统谋划,稳步实施。各工作组要结合实情,创新思维,围绕本组工作职责和任务,在清理整顿启动之前制定出具体的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做到系统谋划,稳步实施。各相关单位也要从各自职能出发,围绕更好地服务这项中心工作,拿出策应、配合、服务的举措。

规划区范文篇2

第二条本暂行规定适用于县城规划区内农民在安置点内集体划拨土地上个人投资新建、翻新、改建、扩建供家庭居住的建房。

第三条本暂行规定所称规划区内是指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内。

第四条县建设局是规划区内农民建房规划、管理、审批的行政主管部门,县国土资源局是农民建房用地审批、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有关乡镇国土管理所具体负责规划区内农民申请建房用地申请材料的初审和监管工作。

第五条本暂行规定所称农民是指居住在规划区内的农村村民,包括:

(一)农村失地村民;

(二)经批准已由外地迁入的农业户口的农民;

(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

(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招聘的技术人员在当地落户且户口已迁入当地村、组的人员。

第六条农民每户在安置点内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每户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土地管理有关规定。

第七条规划区内农民住房建设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严禁违反规划建房。提倡节约用地,鼓励各自然村农民搬迁到规划安置点建房或联建公寓式住宅。对新建、拆迁安置的农民建房统一到安置点内建设,规划区内安置点以外一律不再审批新建农民住房,已建的农民住房不再批准改建、扩建、翻新。

第八条规划区内农民建房安置点实行集中安置、统一规划,安置点的选址根据规划由县政府批准,土地除本组安置所需用地外统一由县政府征用。安置点所在村组以外规划区以内的农民需要安置到该安置点的宅基地由政府按出让征用成本价供地。

第九条经批准的安置点,统一按详细规划建设。安置点内公共基础设施由村、组、建房户负责投资建设,安置点以外道路、供水、供电、排水、网络线路五通由县政府负责。

第十条规划区内农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临近安置内健房:

(一)因城市规划和工业园建设需要拆迁的;

(二)原居住村庄自有住房拆除重新建设的;

(三)两个以上子女,其中有已达到婚龄,确定需要分居的;

(四)原有住房面积低于人均30平方米的。

第十一条规划区内农民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申请申请安置点内健房:

(一)有多处私有住房的;

(二)私有住房出租或闲置的;

(三)私有住房用以经商办企业的;

(四)不退还原有宅基地给村、组的。

第十二条农民建房面积按人均40—50平方米,层数不超过三层(规划要求需建四层及以上的除外),三层以上(含三层)的要办理质监手续。

第十三条申请建房应提交以下材料:

(1)书面申请;

(2)户籍证明;

(3)建房人身份证明;

(4)村委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同意证明;

(5)所在的乡(镇)政府同意证明;

(6)其他有关材料。

第十四条批准后一年未开工建设的,集体土地应当交还村委会另行安排利用,出让土地的由县政府收回另行安排利用。

第十五条对于无证进行建房的将严格依法从重处罚,严重影响规划的,坚决予以拆除,所有损失由建房户承担。

第十六条乡(镇、办事处)应当明确村镇建设助理员负责农民建房管理工作。

第十七条对在农民建房管理工作中有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索取贿赂行为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规划区范文篇3

第二条在本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个人住房建设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本办法所指个人建设行为是指居(村)民新建、改建、扩建、翻建住房以及围墙、搭棚等行为。

第四条**市规划管理局是我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城市规划区内个人住房建设规划审批及违法建筑查处的监督工作。

各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市规划管理局的授权,负责城市规划区内所辖行政区域个人建房规划的前期审查、竣工验收及个人违法建设行为的查处工作。

第五条审批原则

(一)节约用地原则。对规划区内村庄的现有用地划定界限,范围以外原则上不予审批。

(二)规划合理布局原则。新建居(村)民建设住房的主朝向间距一般不得小于1:1,层数不得超过3层。

(三)在个人土地使用权属证件界定的土地使用范围内,建筑密度原则上不大于65%,容积率不大于1.3。

第六条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审批:

(一)影响城市规划实施和近期规划建设的;

(二)影响消防安全的;

(三)影响市容观瞻和环境卫生的;

(四)影响交通(包括影响邻居出入通道)的;

(五)占压城市道路或不符合道路退让红线要求的;

(六)产权不明,四邻有纠纷的;

(七)影响城市防洪防汛的;

(八)与城市公共设施有矛盾的;

(九)侵占城市公共绿地的;

(十)沙澧河开发建设范围及沿岸景观控制区内的;

(十一)影响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保护的;

(十二)供电高压走廊范围之内的;

(十三)紧靠易燃易爆源,属禁建范围以内的;

(十四)铁路沿线50米范围内的;

(十五)其他需要规划控制的区域。

第七条居(村)民新建、扩建、改建、翻建住房,必须按法定程序办理个人住宅建设规划许可证。在城市规划建成区内个人建房需要使用土地的,需办理个人住宅用地规划许可证。

第八条居(村)民个人建房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个人申请并填写个人住宅建设规划许可证申请表,属居(村)民新建住房需使用土地的,应当同时办理个人住宅用地规划许可证;

(二)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征求四邻意见并签署意见;

(三)街道办事处或乡镇政府审查并签署意见;

(四)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现场勘察,并出具审查意见;

(五)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施工图纸;

(六)市规划管理局核发个人住宅建设规划许可证。

第九条建房人取得个人住宅用地规划许可证后6个月内未申请办理用地手续,或取得个人住宅建设规划许可证后6个月内未开工建设,又未及时办理延期手续的,个人住宅用地规划许可证或个人住宅建设规划许可证自行失效。

居(村)民新建、改建、扩建、翻建住房,应严格按照规划许可证核准的面积、高度、层数、结构等施工。建房人应在房屋竣工1个月内向所在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验收;符合规划审批要求的,由市规划管理局颁发个人住宅建设规划许可证正本。

第十条土地部门凭个人住宅用地规划许可证正本办理土地权属登记有关手续;房产管理部门凭个人住宅建设规划许可证正本和土地权属证件办理房产手续。在城市规划区内,未取得个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而取得建设用地批准文件的,批准文件无效。

第十一条个人在城市规划区农田内从事农业种植、养殖等,涉及围院、搭棚等建设行为的,由个人提出申请,经所在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初步审查意见,报市规划管理局批准。

第十二条在城市规划区内,未取得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违反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或者没收违法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影响城市规划尚可采取改正措施的,由城市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土建工程造价3%-10%的罚款。

受到停止建设或拆除建筑物、构筑物等处罚的个人,必须立即停止施工。拒绝、阻碍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三条根据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规定,拆除违章建筑不予补偿。

规划区范文篇4

第一条为切实规范县城规划区内(以下简称规划区)建设活动,加强规划、质量与安全管理,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房屋登记办法》、《湖北省城乡规划条例》、《物权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规划区所有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办法所指的规划区是《县城市总体规划(年)》界定的范围,即东至镇马高速公路,北至东干渠,总面积16.5平方公里的区域。

第四条县住建部门负责规划区建设管理工作。

县国土、房管、供水、供电、水务、环保、气象、人防、公安消防、公路、地震、林业及城关镇、水坪镇、中峰镇、龙坝镇等有关单位,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建设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规划区建设必须服从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规模开发和节约用地原则。严格执行先规划,后勘查设计,再施工的基本建设程序。

第二章建设规划管理

第六条县规划部门要严格依照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规划设计,规划区建设不得妨碍城市市容和市貌,不得阻碍交通,不得影响消防、供排水、电力、燃气、通讯等设施安全,不得侵占城市道路、公共绿地(风景林地)、邻里通道,并妥善处理好给排水、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

第七条禁止在以下范围进行新建、改扩建活动:

1、公路、街道、河道、堤坝控制红线区;

2、市政公用基础设施规划控制区;

3、广场、园林、公共绿地及水体保护控制区;

4、政府拟征收或收储的区域;

5、已纳入改造计划,拟实施集中改造的区域;

6、基本农田保护区;

7、国家法律、法规禁止建设的其它区域。

第八条局部建设规划必须与城市总体规划衔接配套,并符合以下具体规划要求:

1、建设工程的整体布局必须与路、桥、街道垂直或平行,禁止出现影响整体效果的夹角规划;

2、交叉路口的房屋建设工程,必须符合市政道路转弯半径视线控制标准规范;

3、建设规划实行单体规划,禁止总长超过80米的多单元连体规划;相邻多单元连体建筑山墙之间必须规划宽度不小于6米的通道;

4、建设工程必须按照相关技术规程规划设计消防通道和人行通道;禁止城堡式、围墙式规划;

5、房屋的临街、临路、临堤面不得规划设计伙房和排污设施,不得规划设计实体围墙;

6、绿地、小区通道、停车场、天然气管网、消防设施、环卫设施、物业设施、休闲娱乐场地等建设内容纳入小区详细规划;

7、供水、供电设施建设纳入小区规划和单体建筑规划;

8、对于签订了建设四邻协议,但房屋间距低于最小间距及规定间距70%的建设项目,规划部门不得予以规划;

9、规划图中应控制单体建筑基地高程及设计高程,做到相邻建筑之间及与周边市政道路之间高程相协调。

第九条加强建设工程的规划审批管理。

1、民用建设工程规划,由规划局依据《县规划区建设项目现场勘察初审意见表》,编制规划方案,制作规划草图,经规划局局长审核签字报规划委员会审查通过后,在建设现场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的,规划部门形成正式规划方案,制作正式规划图。正式规划图由规划局局长、住建局局长签批。

2、重点建设工程规划,由规划部门依照民用建设工程的程序制作规划图。正式规划图经规划局局长、住建局局长签批后,报县政府分管副县长审签。

以下范围的建设规划须经县政府分管副县长审签:

(1)规模小区建设工程和新农村建设工程;

(2)对市容市貌有较大影响的建设工程;

(3)关联环保、消防、人防、交通、水利安全的建设工程;

(4)街道、公路、河道、堤坝的改扩建工程;

(5)供水、供电设施改扩建工程。

(6)其它重点建设工程。

第三章报建程序管理

第十条县报建中心是县城规划区建设审批业务的管理中心,要严格按照工作职责和程序加强报建过程管理。报建业务的主要程序为:

1、受理申请,进行资格审查。

规划区农村村民利用集体土地建设必须先到县报建中心领取《规划区农村村民建设资格审查表》并经村支部和村委会、国土所、镇政府审查签章,向报建中心提交以下资料,资料不全、经审查不合格的,不予受理:

(1)规划区农村村民建设资格审查表;

(2)报建人现居住的房屋土地使用证原件、复印件);

(3)报建人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原件、复印件);

(4)户口簿(原件、复印件);

严禁公职人员利用本人尚未注销的农村户口身份申请在农村集体土地进行建设活动。

规划区行政、企事业单位和房地产企业购地开发报建,必须提交以下资料,资料不全、经审查不合格的,不予受理:

(1)报建人身份证件(原件、复印件);

(2)报建人法人资格证件;

(3)报建项目相关批文(原件、复印件);

(4)报建人自行制作的整体规划建设方案;

(5)投资预算方案;

(6)经招、拍、挂所获取的土地使用权资料(原件、复印件)。(国家规定可以享受划拨用地的单位或部门可不提供招拍挂资料)

2、组织现场勘察,确认建设工程选址。由报建中心组织规划、国土、消防、环保、公路、河道、镇政府和村委会等有关人员现场勘察,进行选址前的规划、地质、环境评估和建设用地权属认定,填写《县规划区单位(个人)工程报建现场勘察情况调查告知》;规划、国土部门出具《县规划区建设项目现场勘察初审意见表》。选址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小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一般建设项目由规划、国土部门批准选址,重点建设项目由规划部门提请分管副县长现场勘察后确定。

3、规划设计。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以下的,建设业主到报建中心领取勘察告知书,准备相关资料报建。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以上(含300平方米)或三层(含三层)以上的,规划部门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建设业主提供效果图和其他资料。

4、规委会审查。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以上(含300平方米)或三层(含三层)以上的,由规划部门报请县规划委员会审查。

5、缴纳规费。报建中心依据县政府审批的规划方案,按收费政策核算收费金额,建设业主缴纳相关费用。

6、证件办理。报建中心向建设业主发放《规划区建设工程证件办理审批流程表》(以下简称流程表)。建设业主持流程表申办《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批准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意见以及环保审批意见。

第十一条三层以上(含三层),投资额在30万元以上或者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含300平方米)以上的建筑工程必须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建设业主按住建部门要求完成勘察设计、图纸审查、工程招标、墙材革新、质量安全监督注册登记及建筑材料检测等手续后,持流程表并备齐施工许可资料,申请住建部门进行施工许可现场踏勘。符合开工条件的,由住建局签署《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意见,同时施工单位与住建局档案室签订《工程档案报送及服务合同》。

《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意见签署完毕,建设业主将施工许可资料报建工股后,持流程表到报建中心领取《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正式证件;到国土部门领取《建设用地批准书》正式证件。

未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建筑工程,供水、供电部门不得供水、供电。

第四章建设用地管理

第十二条严格执行国家土地政策,坚持节约集约用地。

1、认真落实“一户一宅”规定,即一户农村村民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村民原有住宅占耕地面积达到140平方米、占非耕地达到200平方米的,不予批准新宅基地;村民出卖、出租、赠与住宅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2、村民占用耕地新建住房,家庭人口在三人以下(含3人)的按人平30平方米审批宅基地面积,家庭人口在四人以上(含4人)以户计算,每户占地面积不得超过140平方米(含附属设施);村民占用非耕地新建住房,每户占地面积不得超过200平方米(含附属设施)。超过标准的不予批准。

3、农村村民利用集体土地联户建房占地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下的,由国土部门批办《建设用地批准书》;超过200平方米的,国土部门报分管副县长审签后,批办《建设用地批准书》。

4、属于拆旧建新的,必须先拆后建。

5、申请异地建房的,必须到国土和房管部门对原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进行登记注销,拆除原有房屋及附属构筑物和设施,原有宅基地交村集体。

第十三条经批准,利用规划区集体土地按照规划进行建设的,总建筑面积在280平方米以内(含280平方米)的,按村民自住房政策办理相关手续;总建筑面积超过280平方米的,必须以招、拍、挂的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办理各项建设手续,并按总建筑面积全额缴纳各项税费,方可开工建设。

第十四条已利用集体土地建设住房,总建筑面积在280平方米以内(含280平方米)的,按村民自住房政策补办相关手续;总建筑面积超过280平方米的,必须将所占用集体土地依法转为国有土地,并全额补交土地出让金及各项税费,方可办理土地及房产证件。涉嫌违法用地的,依法予以查处,并按上述程序完备各项手续后,方可办理土地及房产证件。

土地出让金的计算办法:宗地评估价×宗地面积

第十五条经批准,投资人改变机关、企事业单位、居民原土地用途,进行商品房开发建设的,投资人须全额补交土地出让金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方可按程序进行开发建设。

土地出让金的计算办法:宗地评估价×宗地面积×60%

存量国有土地分批开发利用的,必须在首期开发利用时全额补交土地出让金差额。

补交土地出让金的计算办法:(开发利用时宗地评估地价-取得土地使用权时宗地评估地价)×60%×宗地面积

出让金原则上不予减免,确需减免的由县政府议决。

第十六条严格控制土地一级市场。除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建自住房以外,任何个人(单位)不得私自买卖农村集体土地和宅基地从事建设活动。对违规购买村民宅基地和不经招标、拍卖、挂牌程序购买农村集体土地的,村、镇不得签批意见,国土部门不得办理土地使用证,住建部门不得受理报建业务,房管部门不得为其办理所建房屋的所有权证。

第十七条在规划区利用山体进行建设活动的,由开发单位向县报建中心提交申请,县规划部门牵头,实行国土、水务、林业、规划等部门联合会审并签署意见。经评估会审同意进行山体开发的,由开发单位(个人)与县环卫所签订渣土准运和环境卫生管理合同,并按标准交纳保证金,方可按程序办理规划等相关手续。

第十八条村民挖沙、取土、堆积渣土、填占水面及其他改变地形地貌的活动,必须报县规划、国土、环保、交通、水务等相关部门批准,不得破坏城市环境,影响城市规划。

第五章建设工程管理

第十九条住建局要依法加强建设规划、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建设工程规划、质量、安全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履行日常监督检查职责,承担规划、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责任。

第二十条规划、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范围为规划区所有建设工程,包括国家建设工程,房地产开发工程,机关、企事业单位建设工程,城市居民和农户建设工程。

第二十一条建设业主在取得《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批准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正式证件,并到城乡建设管理执法局签订临街占用和施工管理合同,按工程总造价的1%-2%交纳保证金,完善相关手续后方可向住建局建工股申请开工放线。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规划部门应全程参与建设工程规划的检查监督(特别是基础和二层结构检查验收),核查规划执行情况并签署核查意见。规划部门未出具书面合格核查意见的,质监站和监理公司不得允许下道工序施工,施工单位应立即停止施工。

质监部门应全程参与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查。对质量、安全不达标的要责令其停工整改。

第二十二条建设业主应在房屋竣工后15日内向规划部门申请规划验收;规划验收合格后进行绿化、建筑节能、防雷、环保、人防、白蚁、消防等单项验收;单项验收合格后,向住建局建工股书面申请综合验收;综合验收合格后,填写《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报告》、《建筑工程竣工结算备案表》,工程备案资料移交住建局档案室取得《建筑工程档案合格证》后,核发《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证》。

除上述专项验收内容外,小区场地、道路硬化,给排水、天然气管网、停车场,环卫、物业等配套设施建设内容应列为综合验收项目;验收项目不完备达标的,由验收人签署限期改进意见,到期再行验收,验收合格发放《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证》。

未取得《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证》的建筑工程,供水、供电部门一律不得进行水、电报装,房管部门不得登记发证。

第二十三条住建部门应加强辖区内建设施工队伍(或工匠)资质、资格的审查,严禁无资质、资格的单位(个人)承接建设工程项目。对施工队伍资质、资格的审查由住建局分管副局长把关,逐级负责。

第二十四条规划区建设工程应落实“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境保护)的要求,注重建筑单体设计和功能性设计,做到户型合理、结构安全、功能齐全,建筑造型、外观色彩和空间组合具有地方特色,并与周围环境协调,体现现代宜居生活气息。

第六章房产登记管理

第二十五条房管部门依照《房屋登记办法》等法规受理房屋登记业务,同时必须配合规划、国土等相关部门的管理,配合收取各项税费。对于未完善规划建设手续、未按要求提供税费票证的,给予登记控制。

第二十六条房屋竣工验收合格后,建设业主备齐以下资料向房管部门申请办理房屋初始登记,资料不齐备的不予登记。

1、登记申请书;

2、申请人户籍身份证明(原件、复印件);

3、土地使用证(原件、复印件);

4、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原件、复印件);

5、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原件、复印件);

6、测绘报告(原件、复印件);

7、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证(二层以下的房屋由县质监部门出具房屋鉴定意见书)(原件、复印件);

8、土地出让金及缴税票证(原件、复印件);

9、其他资料。

属村民自住房的,申请人提供《集体土地使用证》,房管部门应当在房屋登记簿和房屋所有权证上注明“集体土地”字样。

第二十七条房管部门在受理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时,应严格审查以下必备资料;资料不齐备的,不予办理转移登记手续和证件。

1、转移登记申请书;

2、申请人户籍身份证明(原件、复印件);

3、房屋所有权证(原件、复印件);

4、房屋买卖合同(原件、复印件);

5、测绘报告;

6、评估报告;

7、土地出让金及缴税票证(原件、复印件);

8、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原件、复印件);

9、其他必要材料。

赠与、继承、房屋产权共有人对共有房产要求予以分割需办理转移登记的,按《房屋登记办法》办理。但必须在房屋登记簿和房屋所有权证上注明“赠与、继承或分割”字样。

农村村民申请住房所有权转移登记时,房管部门要严格审查受让人户籍身份、住房情况和购房条件。受让人属于本集体经济组织(村、组)成员的无房户,可以办理转移登记,并在房屋登记簿和房屋所有权证上注明“集体土地”字样;受让人不属于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应当不予办理。特殊情况的,经住建、国土部门审验合格并补办相关手续、全额补交各项税费后准予按程序办理转移登记。

第七章建设收费管理

第二十八条县住建、国土、房管等部门要严格按照上级财政和物价部门核准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规范收费,做到应收尽收,确保国家和建设业主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第二十九条所有收费一律使用财政收费票据,严禁白条收费。所收规费全额缴存县非税收入汇缴结算帐户,任何单位不得坐支挪用。

第三十条县内重点工程、国家公益性项目和旧城改造等建设确需减免行政性收费和基金性收费的,由项目建设指挥部(领导小组)或主管部门书面报县政府审批,按会议纪要或领导批示意见落实。

第八章监督检查及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批准书》、《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或者违反上述各项许可进行建设的,由县住建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影响的,限期改正;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由县住建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除。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的其他违法建设行为,由县住建、国土、房管、环保、气象、水务、林业、公路、地震、公安消防、人防等部门(单位)依照各自管理职责,依法严肃查处。

第三十三条规划区涉及的各镇人民政府及村(社区)应加强对辖区建设的监督检查,发现违法建设和违法用地行为应及时劝阻和制止,并配合有关部门进行查处。

第三十四条对于个人(单位)违法占用、买卖土地及违法建设房屋的,除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外,县国土、房管部门一律不得办理土地、房屋登记手续,征用、收购、拆迁时不予补偿。

第三十五条县住建局、国土局、房管部门在办理建设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用地审批、土地登记、房屋登记等手续时,要严格审核申请人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与合法性,确保各项证件的复印件与原件相符。

第三十六条县住建、国土、房管部门应将业务办理所需资料清单,审批工作流程,工作时限,收费项目、标准和政策依据印制成宣传册(单)免费向建设业主发放,并在县内有关媒体上定期进行公告,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十七条建设业主申请办理建设、登记相关手续,因不符合相关条件或提交的资料不符合要求,县住建、国土、房管部门决定不予受理或不予办理的,应向申请人说明理由,并出具不予受理或不予办理的书面通知;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在60个工作日内办结。

第三十八条县住建、国土、房管、供电、供水、环保、气象、水务、林业、公路、公安消防、地震、人防等部门及有关镇人民政府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抓好本办法的贯彻实施。对于未按本办法规定进行审批、管理,失职渎职造成违法建设的,按照《县县城规划区建设管理责任追究办法》追究相关人员(单位)的责任。

第九章附则

规划区范文篇5

第一条为了加强县城规划区住宅建设管理,保障县城总体规划的顺利实施,促进县城快速、有序、和谐地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县城规划区住宅建设管理应遵循“着眼长远、尊重规划、分区控制、有序发展”的原则。将县城规划区按照近期控制区、中远期控制区进行划分,针对规划区内的农民建房、城镇居民建房、旧房翻新、拆迁安置及房地产开发等不同情况,制定相对应的管理措施,切实促进县城规划区住宅建设步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确保县城总体规划的实施。

第二章县城规划区控制区域的划分

第三条近期控制区:以年县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所覆盖的范围为界,东自白竹桥沿伏龙江至廖阿桥至城东南工业园控制区域;南以上瑞高速公路南侧控制线外延100米;西以上瑞高速公路城西出口至联接线大桥西侧外延200米、资江北岸沿资江往西至二中西侧围墙至原县卷烟厂西侧围墙;北以320国道北侧外延200米为界,总占地面积约20平方公里。

第四条中远期控制区以《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20)的控制区为界。包括桃洪镇的双井社区、荷叶塘社区、紫溪社区、白里、白竹、集材、南山、寺山、七里、砚冲、杨柳、青云、青丰、铜江、花门、木山、铜盆江、横江、澄水、荫山、茶场;山界乡的樟石、大坪、民族、老屋村;三阁司乡的小江、石马、紫河、狮子、沙坪村;北山乡的北山、塘托、新元村等,总面积约88平方公里。

第三章农村村民建房

第五条县城规划近期控制区内,严格控制村民零星批地建房,要求村民就近到统一规划的居住小区集中建房。中远期控制区内村民批地建设,必须符合规划要求。

第六条坚持贯彻“一户一宅”的规定。县城规划区内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村民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集体土地建房的,应当依法办理土地征用手续。

第七条县城规划近期控制区内村民申请宅基地的每户用地面积使用耕地的不得超过130平方米,使用荒山荒地的不得超过210平方米,使用其他土地不得超过180平方米。

第八条县城规划区内村民个人建房,必须符合规划,依法办理规划审批手续。涉及林业、公路、水务、人防、气象等职能部门前置审批职权的,按法定审批权限报批。

第九条县城规划区内村民个人建房必须依法办理用地手续。在符合县城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村民向本集体经济组织或村(居、社区)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并在本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小组张榜公布。公布期满无异议的,经乡(镇)人民政府、县国土资源局审核,报县人民政府批准。涉及农用地的,按照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报邵阳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农村村民可在本村组土地范围内申请新建住房:

(一)系该村在册常住农业人口,确无住房的;

(二)因国家或集体建设需要拆迁、移迁的;

(三)符合分户批地条件,确实缺少宅基地的;

(四)申请人现有住房面积低于居住标准面积,居住确有困难的。

第十一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农村村民,不得批准私人建房:

(一)已有住房面积达到或超过最低居住标准的;

(二)宅基地面积已达到规定标准的;

(三)不具备分户条件的;

(四)出卖、出租或以其他方式转让原有宅基地或地上建筑物的;

(五)不符合规划的;

(六)申请建房的土地非本组集体土地的;

(七)其他不符合政策的。

第四章城镇居民建房

第十二条城镇居民和国家工作人员在县城规划区内不得以任何名义和方式购买集体土地进行私房建设。有关职能部门不得为城镇居民和国家工作人员在县城规划区内违法购买集体土地进行建设的住宅发放规划许可证、土地使用证和房屋产权证。

第十三条县城规划区内县人民政府出让的零星土地和此文件实施之前房地产开发商转让的土地,必须严格按规划建设。

第五章旧房改建

第十四条在县城规划区内重建、加层、扩建必须符合规划要求。申请加层、扩建的,还需征得房屋安全质量鉴定机关鉴定允许,才能按程序办理加层、扩建手续。

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办理重建、加层、扩建手续:

(一)属于近期规划改造建设范围内的建筑;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规定的规划道路,主要市政设施、重大项目、高压电力走廊范围内的建筑;

(三)产权来源不明,或存在权属纠纷又未能达成一致意见的用地和建筑;

(四)山洪和地质灾害易发区和资江、伏龙江洪水警界线以下的房屋;

(五)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建筑。

第六章房地产开发

第十六条县城规划区内,经县人民政府批准的各类房地产开发项目和各行政、企事业单位的闲置土地,未经县人民政府批准一律不允许地产转让,必须进行房产开发。

此办法实施前,县人民政府在土地出让合同中允许进行地产转让的,在开发期内可继续按原合同执行。

规划区范文篇6

第一条为加强县城规划区内的土地管理,优化配置县城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确保县城建设规范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河北省土地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县城规划区内的所有土地。县城规划区指经省政府批准的我县县城1995-2015年的远景规划区控制的范围。

第三条对县城规划区内的土地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和土地储备制度。

第四条县城规划区内所有土地由县国土资源局代表县政府实行“五统一”管理,即: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开发、统一出让、统一管理。各相关部门、镇、村要积极配合,切实加强规划区内的土地管理工作。

二土地规划

第五条县政府根据经省政府审批的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建设、土地等部门,编制县城规划区的土地利用规划。

第六条县城总体规划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建设用地的确定应当符合县城建设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不得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县城建设用地规模。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执行已经省政府批准的县城土地利用规划。县城规划区内的所有用地项目只能在县城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进行建设。国家、省重点项目建设确需使用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外土地的,必须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三土地管理

第八条县城规划区内的所有土地应当逐步纳入国有土地管理范围,其中城区内和周围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利用由县国土资源局代表县政府实行统一管理,县政府经依法没收、征用、收购后可以转为国有土地。

第九条县城规划区内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使用国有土地,并以出让等有偿方式取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城中村居民需建设用地的,要由土地、建设部门本着逐步改造城中村,使其向居民区发展的原则,统一规划、统一审批。

第十条建设单位或个人在办理用地手续时,应当先向建设局提出申请,由建设局本着高效利用县城规划区内有限土地资源的原则,按照县城规划,经认真审核、报县政府主管领导批准后,发给用地规划许可证,然后向县国土资源局申请用地,经县政府审查批准后,方可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一条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县城规划区内私自进行土地交易。对未经县国土资源局批准,私自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协议、私下供应土地或擅自垫土填坑、乱占水面的,一律视为非法占地。

第十二条严禁改变土地批准用途使用土地。确需改变原批准用途的,必须到原批准机关重新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三条以有偿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出租或抵押。

严禁私下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依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受让方应到县国土资源局办理变更手续。未办理变更登记手续的,转让合同无效。

依法抵押、租赁土地的,当事人应在规定期限内到县国土资源局申请注册登记。审核同意后,核发《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凡未领取《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而进行土地使用权抵押、租赁的,不受法律保护。

四土地储备

第十四条县政府成立土地收购储备管理委员会,在县国土资源局设立土地储备中心。土地储备中心根据县土地收购管理委员会提出的收购计划,对需盘活的存量土地和其他需要调整的县城存量土地进行收购、前期开发、资金测算、招商洽谈等投放市场前的准备工作。

第十五条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有土地应当进行储备:

(一)县政府应依法统一规划、管理、使用的县城规划区内所有水面、洼地、坑地等集体土地;

(二)依法应当收回的违法用地;

(三)企业破产、撤销、搬迁或单位合并腾出的划拨用地;

(四)政府统一规划、拆迁后获得的土地;

(五)依法收购的土地;

(六)县政府指定收回的土地;

(七)土地使用期满被县国土资源局依法收回的土地;

(八)获取土地使用权满二年后无力开发建设,又不具备转让条件的土地;

(九)因城市建设和公共事业的需要,政府对已出让土地提前终止合同,需收回的土地;

(十)土地使用者申请县土地储备中心收购的土地;

(十一)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县政府需征用的土地;

(十二)县政府认为需要进行储备的其他国有土地。

第十六条符合上述条件能立即进行储备的土地,要当即收回。暂不能收回的,要由县土地储备中心对应储备的土地和地上附着物的权属、面积、四至范围、土地用途等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制定收购实施方案,经县土地储备管理委员会同意、县政府批准后,与原土地使用权人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收购合同》,并约定补偿费用及办法。

第十七条根据合同预定的期限和方式,土地使用权人向县土地储备中心交付被收购的土地和地上建筑物。被收购的土地即纳入土地储备。

第十八条被纳入土地储备的土地,都要由县土地储备中心登记造册,并对其进行前期开发。

第十九条经前期开发后的储备土地使用权,由县国土资源局按规定以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进行出让。

五土地征用

第二十条县人民政府依法征用土地时,被征地单位必须予以配合并按要求交付土地。

第二十一条县人民政府依法征用土地时,文字通知被征地单位指定专人到现场指界、勘丈、清点地上附着物。

第二十二条依法实行公告征用制度。县人民政府自接到省政府征地方案批复之日起10日内,在被征用土地的单位予以公告。公告内容为:批准征地的机关、征地用途、征地范围、征地面积和补偿标准及办理补偿的期限。被征用土地的单位应当在公告规定的期限内,到县国土资源局办理土地补偿登记手续,并按规定日期交付土地。

第二十三条使用城市规划区内街道两侧土地的,其征地费用按至街道中心的面积计算。

第二十四条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六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其转让合同无效,并由县国土资源局没收非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依法收回国有土地的使用权当事人拒不交出土地的,临时使用土地期满拒不归还的,或者不按批准的用途使用国有土地的,由县国土资源局责令交还土地,并按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处以罚款。

第二十七条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由县国土资源局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对非法占用土地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依照法律规定,责令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的,建设单位或个人必须立即停止施工,自行拆除;对继续施工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有权制止,制止无效的,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九条建设用地单位或个人自批准动工之日起满一年未动工建设的,由县国土资源局征收土地闲置费;连续二年未动工建设的,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县国土资源局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

规划区范文篇7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一思想、科学谋划、扎实工作、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和“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出资;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深化矿山整顿关闭工作,全面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实现城市绿色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政策依据

(一)《城乡规划法》、《安全生产法》、《矿产资源法》;

(二)《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8号);

(三)《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明确矿井关闭监管职责分工的通知》(中央编办发〔〕4号);

(四)《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金属非金属矿山整顿关闭工作的意见》(安委办〔〕13号);

(五)《省人民政府关于煤炭资源整合的实施意见》(政发〔〕39号);

(六)《市城市总体规划》、《市化工循环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市西城区双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市“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规划》。

三、工作目标

(一)限期整顿关闭。将现行城市规划建成区70平方公里范围内矿山企业于2012年底前全部关闭,将城市规划区718平方公里范围内经过整顿仍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企业,于2012年底前限期关闭。

(二)划定禁止开采区。将正在修编的城市规划建成区总面积约107平方公里范围(以规划最终确定范围为准)明确为禁止开采区。“十二五”期间,按照“分期实施,逐步关闭”的原则,对该区域内的矿山进行关闭。由区、区人民政府分别提出分期分批关闭计划,于2012年6月20日前报市人民政府审批。有关部门依据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关闭计划决定矿山企业证照是否延续。

(三)划定控制开采区。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将城市规划区718平方公里确定为控制开采区,该区域内不再新设采矿权。

四、工作步骤

2012年控制城市规划区矿产资源开采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5月6日至6月30日),区、区人民政府及各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组建专班,广泛宣传,制定具体工作实施方案和措施。

第二阶段:整顿关闭阶段(2012年7月1日至10月31日),区、区人民政府和各相关部门按照方案所明确的工作任务进行综合整治。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2012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各地、各部门巩固整治成果,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同时向市人民政府报送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市人民政府组织检查验收。

五、关闭程序和标准

(一)关闭程序。区、区人民政府及市直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组建专班,广泛宣传,组织实施矿山关闭工作。

调查摸底。由区、区人民政府根据市城乡规划局提供的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建成区具体范围,对辖区内矿山企业的区位、资产、税费、企业性质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拟定关闭矿山名单。

关闭决定。由矿山所在地政府对拟关闭矿山做出关闭决定,并及时向社会公告。

制定方案。按照“一矿一方案”的原则,由当地政府制定关闭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并与决定关闭的矿山企业签订扶持转产补偿协议。

注(吊)销证照。市直相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依照法律程序,及时吊销或注销《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民爆物品使用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矿长资格证》、《安全资格证》、《工商营业执照》。

组织实施。区、区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采取强力措施,按照标准依法实施关闭,达到拆除生产设施、设备、填实井筒等要求。

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区、区人民政府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和“分步治理、综合治理”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5年规划方案和分年度实施方案,全面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重点抓好石膏矿采空区的治理与监测预警。

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对在规定的期限内达不成转产补偿协议的被关闭矿山,由当地政府按照关闭具体实施方案作出转产补偿决定,并公告。对在转产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拒不关闭的,由当地政府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检查验收。由市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关闭标准对关闭工作实施验收。

(二)关闭标准。

1、吊销或注销《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民爆物品使用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矿长资格证》、《安全资格证》、《工商营业执照》;

2、拆除矿山供电、供水、通风、提升、运输、采掘、加工等直接生产设施、设备;

3、地采矿山炸毁或者填实井筒,平整工业场地,露天采场恢复地貌或进行边坡治理;

4、消除重大安全和环境隐患,地表设立明显警示标志;

5、清理收缴全部民用爆炸物品;

6、妥善遣散从业人员。

六、组织领导和职责分工

市人民政府成立以市长万勇为组长,市委常委、副市长、经济开发区工委书记胡道银、副市长为副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市发展和改革委主任、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市公安局副局长。区、区政府组建工作专班,具体负责实施矿山整顿关闭工作。

市发改委负责对不符合有关矿山工业发展规划和矿区总体规划、不符合产业政策、布局不合理等矿山关闭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

市经信委负责依法吊销或注销关闭煤矿的《煤炭生产许可证》、《矿长资格证》(煤矿)。

市公安局负责清理收缴关闭矿山的民用爆炸物品,吊销《民爆物品使用许可证》;查处为非法矿山提供爆炸物品或爆破服务的人员和单位;对停产整顿的矿山暂停供应爆炸物品;负责维护矿山关闭现场的治安秩序。

市监察局负责对整顿关闭过程的执法工作进行监察。

市财政局负责制定关闭矿山企业转产扶持补偿政策,审核关闭补偿方案,并对补偿资金使用进行监管。

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对无《采矿许可证》和超层越界开采、资源接近枯竭、不符合矿产资源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等矿山关闭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对决定关闭的矿山依法吊(注)销《采矿许可证》,对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督办指导。

市环境保护局负责对破坏生态环境、污染严重、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矿山关闭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关闭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对决定关闭的矿山依法办理吊(注)销《安全生产许可证》、《安全资格证》,对矿山关闭过程中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督办指导。

市城乡规划局负责确定城市规划区718平方公里、规划建成区107平方公里具体范围,明确城市规划建成区107平方公里内矿区范围土地的规划用途。

市工商局负责依法吊销或注销关闭矿山的《工商营业执照》。

供电公司负责对关闭矿山拆除供电设施、设备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

区、区人民政府负责依法对本辖区范围内的矿山关闭、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以及地质灾害防治的具体实施工作,负责矿山企业关闭后的信访及维护稳定工作。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严格控制城市规划区矿产资源开采是关系绿色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各地、各部门要从讲政治、讲大局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控采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自觉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上来,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二)明确责任,强化执法。本方案下发后,各地、各部门要迅速组织力量进行调查、摸底、核实,并形成具体操作方案,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贯彻落实。要将进展情况及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相关职能部门通报,要依照法律法规,对各类违法行为予以从严处罚。要注意工作方法和态度,认真做好企业及其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避免因工作失误而引发社会矛盾。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地、各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电台、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及时报道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动态和典型事例;各新闻单位要将此项工作作为重点宣传内容,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开辟专栏,采取多种形式,大造舆论声势,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规划区范文篇8

第一条为加强县县城规划区个人建房规划管理,规范个人建房审批程序,有效制止个人违法建设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省城乡规划条例》《省乡村规划建设条例》《省农业农村厅、省自然资源厅转发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关于规范宅基地审批管理的通知》(陕农发〔2020〕23号)等法律法规及文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个人建房是指在我县县城规划区范围内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房屋(包括附属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的建设活动。县城规划区范围:东至尧门河水库、东北至算子村(含)、北至前杨窑科村(含)、南至店子河村(不含)。

个人建房建筑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下(含)的,按照本办法执行;建筑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要严格履行规划许可、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等法定建设程序,严禁未批先建。

第三条县城规划区内的个人建房,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保护生态原则。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线”,集约节约化利用建设用地,严禁擅自扩大建设规模和范围。

(二)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挖掘和吸纳特色文化,展现地域民居、生活特色,依托全域旅游、全业旅游、全民旅游,建设多业共融、开放互动的城乡集聚带。

(三)坚持统筹城乡原则。综合考虑我县地形条件和居民点分布特征,合理选择基础设施外延式和服务群体内聚式两种城乡建设模式。扩大城镇、景区、村组(社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覆盖半径,实现共建共享。

(四)坚持依法管控原则。不断规范、健全国土空间规划管理体系,加大规划管理宣传,强化群众规划和法制意识,向提升城乡环境质量和强化基层自建自管的新模式发展。

第二章管理主体及职责范围

第四条明确规划管理主体及职责范围。

(一)县自然资源局职责范围。县自然资源局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负责县城规划区内个人建房活动的业务指导、督查检查、提供技术、政策等方面的支持;负责对已经办理规划行政许可手续的,组织城管局、住建局、审批局、石堡镇进行个人建房放线、验线、规划核实测量等方面的服务;负责对违法、违章建筑进行认定和出具处置意见。

(二)县行政审批局职责范围。负责统筹协调县城个人建房活动的规划许可证核发工作,负责对县城规划区的个人建房的资料审核、方案初审;组织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城管局、石堡镇进行前期现场踏勘并出具现场踏勘意见;组织相关部门对县城规划区范围内的个人建房竣工验收工作;协调自然资源局召开规委会办公室会议。落实案卷归档管理制度,严格案卷管理。

(三)县城市管理执法局职责范围。根据自然资源部门认定出具的处置意见,负责对县城规划区内违法、违章建筑进行调查处理和行政处罚;对拟拆除的建筑,组织石堡镇等相关单位依法拆除。

(四)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职责范围。县住建局负责对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的征收,县城规划区范围内个人建房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

(五)石堡镇人民政府职责范围。石堡镇负责对县城规划区内的个人建房活动的日常监管及各类违章建筑及时制止或责令拆除,并向城市管理执法局及自然资源局报告;组织人员定期或者不定期实施巡查,督导被许可人按照规划许可批准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建设。实行踏勘、放线、竣工验收“三到场”。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四条,及时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第三章个人建房用地要求和标准

第五条县城规划区内,需申请新占农用地进行建房的,必须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坚持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的原则和土地报批程序,要充分体现“严管、限建、安全、美观”的要求,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审批。原则上在满足个人建房需求的基础上,不予批准附属建房。城区个人建房既要节约用地,又要考虑建筑密度,原则上不超过两层,不能出现“独院无院”的现象,建筑密度一般不超过60%,特殊情况下(宅基地小、人口多)建筑密度不超过80%。

第六条严格控制个人住房建设标准,个人住房院落布局、建筑样式、色彩等必须符合该区域规划。县城规划区范围内的建筑设计方案由县规委会办公室会议审定;在主巷道的居民建房,要留足消防通道;建筑的附属设施(挑檐、台阶、烟囱、下水管道)、安装的设备等均不得超占红线,侵占公共空间。个人建房行为应征求四邻及相关利益方的意见,尤其是采光、出行方面的意见;个人建房毗邻主要路口、节点、主干道等位置的,构筑物后退距离应满足规划要求,一般不少于3m。其他情况可参照《省城乡规划技术管理规定》执行。

第七条鼓励城区个人建房设计方案选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制定的《省民居图集》,相关管理部门可以以《省民居图集》为基础,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另行编制图集。编制图集应当突出我县的建筑风格和当地文化传统特色,做到建筑风格式样、外立面、色彩等自然和谐、美观大方。

第八条对于在原房屋基础上加盖房屋的,应由第三方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出具房屋基础质量检测报告和加层的结构安全意见。凡是基础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的,拆除原有建筑新建。对于我县之前统一规划建设的居民点、单位统一规划自筹或自建住房,原则上不予审批新增加建筑;确因特殊情况,须出具危房危窑D级鉴定报告,重新申请建设,但不得超过原有建筑规模,保持建筑样式,色彩应与原有建筑一致。

第四章个人建房申请及报批

第九条个人申请建房须提交的资料(改扩建房):

(一)个人建房申请;

(二)不动产证明(或土地使用权属证明、房产证明)复印件(验看原件);

(三)家庭户口本复印件(验看原件);

(四)个人建房申报表,需载明房屋建设尺寸、样式等经四邻签字并按手印或加盖个人印鉴后,交由村(社区)、乡镇逐级审核,位于景区规划区内的个人建房,须附景区管理部门意见;

(五)社区或村委会盖章及负责人签名的公示情况报告;(六)建设图纸(总平面图、平面图、立面图)。设计方案

选用《省民居图集》的,注明编号。

第十条县城规划区范围内个人建房报批程序:

报批流程:申请-公示-踏勘-报规委会办公室审查—批复结果公告—缴费办证—放线—验线—监管—验收。

(一)申请人到政务大厅或社区便民服务点申领建房审批表,窗口人员一次性告知要求和注意事项;

(二)申请人备齐材料后,经村委会、社区审核后,在村委会或建房户周边进行公示;

(三)公示无异议的,石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提交政务大厅受理;

(四)政务大厅受理,核验无误后,出具受理单;

(五)县行政审批局组织自然资源局、城管局、石堡镇进行前期现场踏勘,各部门根据工作职责要求,出具现场踏勘意见,形成报告,作为审查依据。根据规委会办公室会议纪要,做出规划行政许可,行政审批局通知建房户审批结果;

(六)申请人提前2个工作日向县自然资源局提出放线申请,县自然资源局、县城管局、住建局、审批局、石堡镇派工作人员与建房申请户及四邻现场验线,验线通过后,准予开工建设,社区加强监管;

(七)申请人房屋竣工后,提前2个工作日向县行政审批局申请验收,县行政审批局组织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城管局、石堡镇业务人员现场按照审批和验线要求开展竣工验收工作,出具验收结论。行政审批局根据实际情况,可集中对个人建房进行验收工作。验收结论作为办理不动产证件的依据。

第十一条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审批个人住房:

(一)不符合国土空间规划,旅游发展、移民(避灾)搬迁、传统村落保护等规划、各专项规划要求的区域;影响生态环境、文物保护、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公用设施的区域;

(二)位于高边坡、窄沟、地质灾害等有安全隐患的区域;

(三)土地权属来源不合法,或擅自扩大原土地使用权面积的;

(四)四邻有土地权属争议等影响规划审批的及纠纷未妥善解决的。

第五章规划许可

第十二条在县城规划区内国有建设用地上进行个人建房的,申请人应当向县自然资源局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申请人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一年内未开工,又未办理延期手续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即自行失效。

第十三条在县城规划区内集体土地上进行个人住宅建设的,申请人应当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申请人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两年内未开工,又未办理延期手续的,《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自行失效。

第十四条任何个人不得占用道路、广场、绿地和占压地下管线进行建设。

第六章违规处罚

第十五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依法进行处理。

规划区范文篇9

一、专项治理工作时间

从2011年10月上旬开始,至年底结束,利用三个月左右时间进行集中治理。

二、专项治理范围和重点内容

专项治理范围确定为:县城规划区范围内2007年1月1日以来领取规划许可证的所有未进行过容积率清理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以及个人联合开发建房项目。

1.治理房地产开发企业违反土地管理法规方面的问题。重点围绕土地取得是否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是否依法公开,是否存在土地价款和配套规费流失等开展治理工作。

2.治理房地产开发企业违反规划法律法规方面的问题。重点围绕房地产开发企业是否严格履行规划审批手续,是否严格执行规划条件,是否依法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许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是否擅自违反规划超容积率建设等开展治理工作。

3.治理房地产开发企业执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问题。如:房地产开发企业是否严格执行房屋预售管理规定,是否将商品房建设成本、规划条件、容积率等信息按照规定进行公示,是否违反环保、人防、消防、安全生产以及其他方面有关规定等。

三、工作方法和步骤

专项治理采取部门协作和集中办公相结合方式,集中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开展专项治理。具体步骤如下:

1.摸清县城规划区房地产开发项目现状。由县规划局梳理出房地产开发项目一览表,同时,督促开发企业自查申报项目开发情况。

2.核查开发企业的自查申报情况。房管部门督促开发企业委托具有合法资质的中介机构对实际建设面积进行测量,掌握超面积的准确数据。专项治理办公室通过核查档案资料和实地踏勘等方式,对开发企业自行申报的情况进行逐宗核实。

3.汇总情况并提出处理意见。核查后,各职能部门提出相应的处理、处罚和整改建议,统一汇总到县城规划区房地产开发项目违法违规问题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经审核后召集相关开发企业就违法违规问题进行确认,然后形成综合处理建议,报县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审议。

4.全面落实处理处罚工作。县治理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后,由专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实施处理、处罚和整改工作。违法违规开发企业按期缴纳罚款并补交出让金、规费后,有关部门要及时依法办理相关手续。为提高办事效率,此次专项治理的有关罚款、补交出让金、规费等统一进入一个财政专户,统一一个窗口依法依规办理相关手续。

5.完善机制体制。对专项治理工作情况进行研究和总结,进一步理顺机制,明确责任,完善城乡规划管理地方性配套法规和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房地产开发管理的长效机制,规范今后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对目前在建且尚未违反规划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以及今后审批建设的项目,要列出表格,签订监管工作责任状,落实监管领导和监管责任人,出现问题严肃追究责任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四、领导小组组成成员及工作分工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所有参与专项治理工作的人员要提高对专项治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根据专项治理的有关工作要求和部署,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将工作抓出成效。

(二)突出治理重点,提高工作实效。要切实摸清房地产开发中违法违规的主要问题,突出重点,标本兼治,务求实效。在专项治理内容上,要紧紧围绕清理检查、完善制度、落实责任这三项任务来开展。

规划区范文篇10

近几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县城规划区内一些地方违法建设问题十分突出,局部地方呈泛滥之势。主要表现,一是违法建设,包括未经许可,擅自拆房翻修;未经许可,擅自在楼顶加层;办理了规划和土地手续后,在建设过程中不服从管理,擅自扩大占地面积、超层建设;在居住区内或通道上擅自搭建构筑物、在临街搭建不符合规定的雨棚或设置影响观瞻的广告等。二是非法占地,包括县城规划区的金缸城新区、银杏沱港口区、九里工业园区未经行政许可,非法占地抢建居民点和房屋,非法挖砂取砂的违法建设行为,非法进行隐形房地产开发的行为。三是在防洪沟、河道、公路两侧等地段违法搭建构筑物,影响防洪和公众安全的行为。违法建设严重侵蚀城市公共资源,严重危害公共安全,严重影响城市对外形象,严重危害社会公平正义,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严重制约城市建设发展,严重败坏城市社会风气。为了加强县城规划建设管理,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遏制违法建设,促进县城规划建设管理健康发展,针对我县县城建成区和规划控制区违法建设现象特别严重的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提出如下处理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对违法建设的处理,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法律为准绳,打击少数,教育多数,遏制违法建设蔓延势头,理顺建设秩序,促进县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构建宜居宜旅县城。

对违法建设的处理,必须遵循四项原则。一是依法依规的原则,对违法事实要依法认定,对违法建设的处理要依法依规,要依法执法;二是实事求是的原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情况合情合理地处理;三是从严从快的原则,为了迅速有效地遏制违法建设蔓延猖獗的势头,必须在法律范围内从严从快查处,维护法律的尊严;四是人性化的原则,要立足于教育转化,尽可能地引导违建者自我纠正,尽可能地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二、严格依法依规,进行分类处理

(一)县城建成区(3个社区所辖范围)和县城规划控制区(5个村委会所辖范围)内年10月18日县人民政府下发《县县城规划区个人住宅规划建设管理办法》(政发〔〕39号文件)之后发生的违法建设,进行分类处理。

(二)在本次专项整治行动以前已完工的违法建筑物,对城市发展相关规划影响不大,对业主依法实行没收处罚;对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依法予以拆除。

(三)正在进行的违法建设,采取停电停水等方式,实行全面停工整治。一是符合建房条件,对城市规划没有大的影响的,依法实施处罚后,在规定时限内补办、完善国土、建设手续后方可继续施工;在规定时限内不办理、完善国土建设手续的,依法予以拆除。二是严重影响城市规划,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依法予以拆除。三是对超层或擅自加层的由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拆除(限期不超过5天),限期不予拆除的,予以强制拆除。

(四)规划控制区(城郊5个村委会所辖范围),近期建设用地红线以外未经审批建房,但没超过一户一宅,也没超过3层并符合建房条件的,责令其补办相关手续;红线以内的违法建设,由县规划主管部门锁定违法事实,限期自行拆除,限期内不予拆除的,予以强制拆除,征地不纳入实物调查(已纳入实物调查登记的应进行清理),拆除不予补偿。

(五)对占用公共通道、绿化带和排水沟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由县城管综合执法局依法予以拆除。

(六)对因灾倒房而无房居住或者原有房屋成为危房不能居住而违法建房的,对规划和建设没有大的影响的,由规划和国土部门责令其补办手续;对规划和建设有大的影响的,由规划主管部门限期业主自行拆除,不予拆除的,依法强制拆除。

三、部门齐抓,遏制违法建设

(一)明确职责任务,实行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制。违法建设分类处理由县人民政府组织,县城管委办公室牵头负责实施,相关部门、镇政府及相关村(居)委会全力参与配合。县政府办公室负责违法建设分类处理行动的总协调。县住建局、县国土资源局、县水利局、县城管局、县城管综合执法局按照职责职能负责行政执法,对违法建设依法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牵头实施违法建设分类处理工作。县公安局负责分类处理行动的安全工作,对暴力抗法行为实施打击,为整治行动保驾护航。县财政局负责整治行动的经费保障。县监察局负责对违法建设中违纪问题的调查处理。县地税局负责违法建设中偷漏税行为的调查处理。县交通运输局负责违法占公路建设的处理。相关供水供电单位负责对违法建设工地的停水停电工作。县广电局负责分类处理行为的新闻报道工作。县法制办负责指导和监督各部门在分类处理行为中的依法行政工作。以上各单位和镇人民政府及相关村(居)委会要相互配合,服从指挥,切实抓好违法建设分类处理工作。

(二)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是否符合规划和强制性规范要求,由县住建局、县国土资源局依法依规作出认定;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由建设业主在规定的时限内自行聘请有专业资质的质量鉴定机构作出书面质量鉴定予以认定。

(三)县房管局对城区个人建房进行房产初始登记必须经过规划和国土部门审验规划和土地手续并签署意见。

(四)对非法建筑县房管局不得办理产权证,严禁买卖。

(五)违法建筑的拆除,由规划主管部门下发限期拆除的法律文书,责令其自行拆除并承担安全责任,逾期不拆除的,由县人民政府组织强拆。拆除费用和损失由违建人负担,违建人不予支付的,由县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六)违法建筑的没收决定,由规划主管部门依法作出,可以申请县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七)公安部门要严厉打击暴力抗法行为;监察部门要对整治行为中发现的具有违法行为的国家工作人员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四、做好后续工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一)县住建局、县国土资源局、县水利局、县交运局要制定具体措施,并形成制度,从即日起,新建的建设工程项目(含自建住宅)必须完善国土、建设手续后方可动工建设。

(二)建立《巡查与监督检查制度》。县国土资源局、县住建局、县水利局、县交运局及镇政府和相关的村(居)委会组织专人巡查,对违法建设行为一经发现,坚决依法予以制止和打击。

(三)县国土资源局、县住建局、县水利局、县城管局、县城管综合执法局等相关执法部门要落实好《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制》和《限时办结制》,提高执法实效。

(四)畅通违法建设投诉热线。专人值班,定人登记,做到礼貌待人,文明服务,认真及时处理投诉。

五、严格组织纪律,确保安全作业

(一)在集中整治违法建设行动期间,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不得擅自透露对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处理方案。

(二)执法人员在办案过程中必须公平、公正、阳光执法,不得接受当事人的吃请和贿赂,严禁办人情案,严禁徇私舞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