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工作计划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02:57:46

规划工作计划

规划工作计划范文篇1

小城镇建设取得的成就,除了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依托外,尚得益于良好的村镇规划设计。

小城镇建设取得的成就,代表了未来中国广大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村镇规划设计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这些问题应当引起有关部门和规划技术界的高度重视。

一、村镇规划理论体系没有形成

目前,我国广大乡村建设尚未摆脱自然演进的模式。在这恢复村镇规划和建设管理近二十年的建设实践中,村镇规划技术理论发展远远落后于村镇建设发展的速度,没有形成自己的完整系统的村镇规划理论与技术管理体系。目前,应用的主要是村镇建设规划和乡镇域总体规划,可是村镇在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不同内容的规划指导是远远超出上述规划所涉及的内容的。因此,在村镇规划实践中,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所含的各种内容、技术标准都在村镇建设所必须的规划设计中运用,技术管理比较混乱。

目前,在理论上需解决的是:村镇规划是否应是一个独立的规划体系?如果是一个独立的规划体系,它应具有哪些层次的规划?各层次规划重点是什么?主要解决哪些重大问题?主要技术内容是什么?何时和如何制定出台相关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它们与城市规划相关内容有哪些区别?某些相关行业标准能否在村镇规划上运用与如何运用?

二、村镇规划收费无依据

在村镇规划收费方面,国家没有一个收费标准,在很多情况下要参照城市规划收费标准,这给组织编制规划单位的付费和规划设计单位的收费都造成一定困难。更为一些不重视规划的单位蓄意压低规划收费价格创造了条件,这是非常不尊重规划技术人员创造性技术劳动的一种倾向,长此发展下去,对村镇规划技术队伍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也影响专业规划设计部门对村镇规划工作的重视和参与的积极性。因此,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够引起足够重视并抓紧研究、落实有关工作。

三、村镇规划技术规范、标准缺乏

村镇规划目前只有一个国家标准,即《村镇规划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该《标准》,从制定的针对性和内容上看,其技术规定是应用于村镇建设规划的。从规划实践上看,小城镇总体规划也可应用此《标准》,从目前实践情况看,急需加快村镇规划各类标准与规范的编制工作。

四、《村镇规划标准》尚应进行补充完善

根据笔者多年从事村镇规划工作的实践,该《标准》尚应进行补充完善。

1.《标准》虽没明确规定建设规划期限。标准要求在建设规划上明确表示各项建筑及用地布局和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绿化、竖向设计等内容,这个内容要求几乎达到了城市规划中详细规划的内容深度。但是规划期限都大大长于城市详细规划期限,为10-20年。在这么长的期限内任何人也难以予见到如此详细的建设计划和规模。因此,有理由对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产生疑问,这样作出的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必然缺乏灵活性。

2.《标准》适用于县城以外的建制镇。以我们黑龙江省为例,许多老的建制镇和农、林、场部人口都达到几万人,城镇建设占地有的达到10平方公里左右,但是其不是县政府驻地。如此规模的建制镇,如果也是执行《标准》,那么,从《标准》的内容上看,至少尚需补充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规定:

(1)充实环卫规划方面的内容。

目前在许多集镇特别是建制镇设有专门的环卫队伍对城镇进行环卫保洁工作,而且这项工作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今后其机构设置和人员安排工作必将逐渐正式落实到政府工作计划中去。但是,在实践中,环卫工作尚存在如机构设置;人员和相关机械、工具不足;垃圾储运,中转用地不明确;垃圾不分类,难以回收利用,浪费资源;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场址不明等诸多问题。环境卫生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居住与生活环境水平。因此,必须予以十分重视,应将环卫规划纳入《标准》中去,以利环卫工作正常开展,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2)充实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

目前,国家领导和有关部门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广大乡镇,由于城市中有严重污染的企业向农村转移和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使村镇建设环保问题十分突出,而小城镇是村镇建设的重点,其环境保护工作面临十分紧迫的任务。如何避免或减小各种污染带来的长期危害,防止生态环境恶化,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应列入《标准》中去,加以强制性的执行,方可能使我们的子孙后代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3)充实防灾规划方面的内容。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震区范围广大,涉及人口众多,防范地震灾害及震后次生灾害问题,应引起必要的重视。

由于我国广大乡村居民生活的燃料结构主要是以农作物桔杆、柴、草等为燃料,相当数量地区农民的建筑为木质及草盖等易燃物质组成,农村火灾问题突出。因此,村镇防火规划问题应列入《标准》中去,使小城镇建设过程中,通过规划,最大限度减小火灾的危险性和减少损失。公务员之家:

(4)充实集中供热规划方面的内容。

我国北方地区幅源辽阔,人口众多,虽然广大乡村,由于经济原因,近期很难能够实行集中供热,但是经济发展较快,人口较多的小城镇,近期已建有相当多的多层公共建筑和多层住宅,而且这种趋势代表了今后的建设方向。因此,集中供热问题已经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必须对此拿出合理的解决办法,那应是实行区域集中供热,它所能带给我们的益处自不用细说。因此,集中供热规划应列入《标准》中去。

(5)充实有线电视规划内容。

目前,有线电视系统已进入广大乡镇,为便于其合理地进行建设市局,应在《标准》中充实有线电视规划容。

3.道路规划技术指标

规划工作计划范文篇2

一、工作目标与指标

1.以镇为单位,各单苗的合格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各医院产科新生儿童卡介苗、乙肝苗接种率98%以上,乙肝首针及时接种率90%以上;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脑疫苗基础免疫12月龄合格接种率和A群流脑疫苗基础免疫18月龄、甲肝基础免疫24月龄合格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含麻疹成分疫苗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接种率均达95%以上,麻风疫苗8月龄及时接种率达到90%以上;建证率、建卡率达98%以上。

2.以镇为单位,脊髓灰质炎疫苗、含麻疹类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或查漏补种率在95%以上。

3.针对疾病发病率:不发生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病例;麻疹发病率降至0.5/10万以下;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1%以下;乙脑发病率≤0.3/10万;流脑发病率≤2/10万;白喉发病率≤0.5/10万;百日咳发病率≤5/10万;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1/1000活产儿。

4.全区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报告发病率至少1/10万;以镇为单位,麻疹监测、AEFI监测指标到达国家方案要求。

5.以镇为单位,儿童预防接种客户端软件使用率达100%,2012年以后出生儿童接种个案信息客户端软件录入率达95%以上,重卡率低于5%。

6.幼儿园、小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率达90%以上,漏种疫苗补种率达95%以上。

二、工作内容

㈠巩固免疫规划基础性工作,加强免疫规划管理,提高预防接种工作质量。

1.提升预防接种服务能力。巩固以免疫规划疫苗高水平接种率和合格接种率为中心的预防接种服务,健全预防接种卡建立与使用制度,拓宽建卡途径,加强免疫规划系统的网底建设,提高获得医院新出生儿童信息全面性,注重与受种家长的沟通工作,确保接种信息传递渠道畅通。

2.定期开展免疫规划督导。定期开展免疫规划督导和摸底工作,及时发现薄弱单位或薄弱人群,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开展免疫规划评估,并针对影响疫苗接种工作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整改。

3.健全儿童建卡网络。明确村级公共卫生工作人员承担摸底、登记、报告任务,注重与受种家长的沟通工作,完善并落实各村新出生及7岁以下儿童流入、流出等变迁信息报告机制。

4.接种单位对儿童特别是流动儿童和计划外出生儿童的疫苗接种都要进行登记,并在接种证上预约下一针次一类疫苗接种时间,完善接种时间提醒制度。

5.接种单位要定期收集儿童流动信息,掌握流动儿童的状态;对迁出儿童,应告知儿童家长及时到迁入地接种单位接种疫苗,并在迁出单位内卡做好该儿童管理地注释。

6.做好免疫规划信息化管理。一是严格接种信息内卡管理。确保每个乡镇接种门诊有一个以上熟悉信息化的人员,及时下载产科和省级平台儿童信息,规范儿童建卡过程;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做好核查和删除管理,接种单位应至少每季度对辖区内的预防接种卡进行一次核查和整理,在接种客户端软件里对儿童的“在册情况”进行修改,除重卡外不得删除儿童接种信息卡,对脱漏儿童及时补种,对外出儿童应进行流向注释。二是提高接种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每次儿童接种均需优先记录到信息内卡,做到疫苗用量和信息内卡接种数基本吻合。各接种单位应保证政务外网网络开通,确保接种单位数据接种录入后立即上传。接种单位应充分利用接种门诊日,对前来接种儿童的信息逐项核对准确、补充完整,特别是2012年以后出生儿童的家长手机号码和社会保障卡应及时补充完整,对接种信息应及时录入和上传。各接种单位对新出生儿童接种应使用社保卡进行刷卡,明确本点含社会保障卡使用在内的接种流程。三是加强疫苗接种信息安全管理。各接种点应建立健全疫苗接种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免疫规划管理子系统使用人员未经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许可,不得转让或泄漏系统操作账号和密码。儿童预防接种个案信息未经儿童监护人同意,不得向其他人员提供;其他政府部门和机构查询预防接种信息资料,应经省卫计委员批准,根据出具的证明材料确定查询范围,并做好查询记录和签字。四是加快短信信息预约接种功能使用,提高短信预约通知的质量。

7.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

(1)按照《省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方案》的要求,指导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工作,做好全区各预防接种门诊及产科接种点的考核验收。

(2)做好一二类疫苗接种告知签字、接种记录要求完整(时间、批号、接种人员签字)、并对漏种儿童进行多形式催种。

8.疫苗和冷链管理

(1)冰箱内温度计放置规范,每日分上、下午两次记录冰箱温度及运转情况;冷链设备运转报告完整。

(2)疫苗摆放整齐,疫苗与箱壁、疫苗与疫苗之间应留有1~2cm的空隙,并按品名和效期分类摆放标识清楚;不放置非生物制品物品或过期生物制品。

(3)一、二类疫苗及注射器出入库规范登记,并每月一查,做到帐苗相符,并与接种人数进行核对,要求接种人次数≥一类疫苗的使用数*每支疫苗人份数∕疫苗损耗系数;

(4)认真做好2014年的12次月需求计划及2015年疫苗年度计划,并及时上报。

(5)每旬认真做好疫苗盘点,并按时上报一类疫苗库存量旬报表,做到数字准确、帐苗相符。

(6)严格控制好疫苗库存量,原则上,镇接种单位库存量不得大于一个月的使用量。

㈡进一步加强入学入托查验接种证工作,完善查验、补种、复验流程

各接种点要主动配合教育部门做好幼托机构、学校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培训和督导工作,指导督促辖区各接种点对无证、漏种的儿童及时给予补证和补种。对存在查验接种证工作不落实的学校和托幼机构,区疾控中心应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汇报,并建议按照相关规定采取行政干预措施。确保做到:

(1)建立并及时更新辖区托幼机构、小学校数、联系人;入托、入学儿童生数等数据资料;

(2)每年6月始对辖区当年入托、入学适龄儿童开展各苗查漏、造册并组织补种;

(3)加强与辖区学校联系,取得支持配合,提高查证/补种率,查验补种率达到90%以上;

(4)汇总收集辖区各校查证报表并按时上报。

(5)加强对私立幼儿园、转学儿童等查验证工作薄弱环节的管理。

㈢做好维持无脊灰、消除麻疹、控制乙肝等重大公共卫生工作,注重疫苗针对疾病监测信息系统建设,提高疫情处置效率

1.区疾控中心、各镇卫生院、山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结合4.25全国预防接种宣传日,在4月份开展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月活动。根据根据上级安排,适时开展后续性麻风疫苗强化免疫。支持各单位开展大中专入学含麻疹疫苗查验和补种工作。

2.开展脊灰、麻疹等防控有关规划要求和风险评估,定期开展主动搜索,提高监测的敏感性与处置的全面性和及时性;启用2013版麻疹监测方案,将风疹纳入麻疹监测系统,培训麻疹、脊灰应急处置方案,每例麻疹病例均应严格按处置方案开展查漏补种免疫等处置。

3.各医疗卫生单位应落实乙肝控制措施,提高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和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分娩的新生儿注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及时接种率,同时提倡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分娩的新生儿注射10ug或20ug乙肝疫苗,推荐乙肝e抗原阳性或高乙肝病毒DNA母亲分娩的新生儿自费注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200IU;落实乙肝监测技术方案,执行2008年乙肝病例分类诊断国标(ws299-2008)。

4.各医疗卫生单位应严格按监测方案做好乙脑、流脑、百日咳、白喉疫情监测和处置,落实病例调查、标本采集运送、应急接种、疫点处置、爱国卫生运动等措施,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㈣健全异常反应监测、处置机制

1.对疑似异常接种反应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进行诊断、治疗、处置;病例个案调查率达100%,填写《AEFI个案调查表》并及时上报。

2.开展AEFI监测,实行每旬常规报告(包括“零报告”)。

三、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全面落实各项措施。实施免疫规划是政府提供的一项重要公共卫生服务,是儿童健康的基本保障,是预防、控制乃至消灭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关怀,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同时,实施免疫规划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各单位要实行一把手负责,切实加强领导,务必抓好落实,层层分解任务和责任。

规划工作计划范文篇3

20*年是全市规划系统贯彻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和国务院批复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开展各层次规划编制,不断开拓创新的一年;是全市奥运工程和重大基础设施全面开工,为保障重点工程建设而艰苦奋斗的一年;也是全面优化建设项目管理流程和工作分工,为构建城市规划集中统一高效的管理机制不懈努力的一年。一年来,规划系统全体干部职工扎实工作、积极进取、依法办事,廉洁从政,体现了无私奉献和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各部门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圆满的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和我委的工作目标。在此,我代表规划委党组、领导班子对一年来辛勤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对一直关心、支持我们的老领导、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着重从九个方面总结一下去年的工作: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编制城市规划

总体规划修编完成以后,*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规划建设的新阶段。创新规划编制理念,加快新城规划、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城镇规划、村庄整治规划、各专项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等一系列规划编制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市规划院、委机关总体处、详规处等处室、各规划分局,以及市测绘院等单位,在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的情况下,按照“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规划编制方针,努力工作,高质量地完成了以上各大类的规划任务。

1、编好新城规划,带动城市空间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新城是承担疏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集聚新的产业、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地区。编好新城规划,搞好重点新城建设,对实现“新*、新奥运”的战略构想,保持后奥运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11个新城的规划编制工作中,坚持了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建设新城的原则,做到了落实新定位,促进新发展,实施新标准,贯彻新理念,圆满地完成了任务。目前3个重点新城的规划已经市委专题会和首规委26次全会审议通过,受到首规委领导和专家学者的肯定和好评,其他8个新城的规划也将陆续上报市政府审议。

2、抓好中心城控规修编,推动中心城的调整优化。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保证城市建设各项设施按照总体规划确定的原则和总量进行建设的重要依据。城市规划的核心价值观是体现城市的公共利益和长远利益。本次中心城控规修编范围1*8平方公里。修编重点是控制中心城总体建设规模,提升整体的城市环境质量;调整部分城市功能,实施旧城整体保护和有机更新;体现国家政治中心职能,保障中央单位对办公用地的需求;保障城市公共设施,整合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消防、商业等公共设施资源;完善市政交通基础设施,加快轨道交通建设,优化公共交通设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确保城市公共安全,增加绿地和避难场所;突出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质;高效利用土地,增加土地资源的综合效益;划定更新改造机遇区,统筹安排近期建设内容。目前,中心城控规已完成初步成果,并报市委专题会和首规委26次全会审议原则通过。我委正继续对中心城控规开展逐片审核的工作。

3、做好村镇规划,落实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指示精神。

首都新农村建设,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20*年,我们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和建设部“关于村庄整治工作的意见”,我委坚持规划先行,抓好试点示范,重点开展了全市村庄体系规划、试点镇规划和村庄规划试点的编制工作。我委对全市近4000个行政村进行了调查统计,在全国率先组织开展了村庄体系规划的编制工作。确定了22个区位条件优越、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作为重点镇,并从中选择了8个完成了试点规划。

为了探索村庄规划的新方法、新模式,我委组织了在京48家高水平的规划建筑设计单位,派出2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下乡,义务为郊区县编制了村庄规划试点设计,共确定了73个试点村。委机关和市规划院的有关同志组成了“村庄规划试点技术指导组”。按照尊重农民意愿,切合农村实际,整治为主,突出重点,类型覆盖,分类指导的村庄规划试点工作原则,初步确定了规划基础设施改进型、公共设施完善型、环境整治改善型、宜农产业发展型、公共安全提高型等发展模式。目前,73个村庄规划试点设计已全部编制完成。

4、各专项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同时推进,促进规划的有序实施。

已会同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完成了教育、医疗、邮政、消防、体育、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合理确定了教育、医疗等设施的规模和布局。初步完成了工业用地规划,中心城中心地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限建区规划、中心城地震及其它灾害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纲要、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编制工作。为提高规划的科学性,组织开展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规划研究、湿地系统研究等多项工作,顺义、亦庄、平谷、丰台等规划分局配合新城规划修编开展了多项规划前期研究。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是保证总体规划有效实施,使城市长远蓝图与近期建设有机衔接的重要手段。此次编制工作突出重点,细化了城市近期发展的重点方向和建设范围,统筹安排了重大建设项目,合理确定了建设时序,保障了“奥运”前后城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目前该规划已完成初步成果。

(二)在建设项目管理上,改进服务,提高效率,全力保障奥运等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

20*年奥运工程全面启动,规划前期和设计任务十分艰巨。我委相关处室和分局以大局为重,主动服务,统筹协调,高效地完成了各项任务。20*年,共核发各类建设项目规划许可及其他事项20336件,比去年同期增加18.7%。其中建筑工程11311件,市政工程4488件,控规调整和规划监督等4522件。

1、全力保障奥运工程及其他重点工程如期开工建设。

通过设立奥运工程绿色通道,办理了全部11个新建奥运比赛场馆及一批奥运相关配套设施的规划许可,包括国家体育场、国家体育馆、国家会议中心等,平均办理周期约为七天,完成了奥运中心区及场馆周边道路、桥梁工程共75项,得到了市“20*”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和建设单位的好评。完成了包括国家大剧院、中央电视台新址工程、*电视中心一期工程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的规划前期工作。

通过分级督导,加强前期研究等方式,积极完成了地铁4、5、10号线(含奥运支线)和机场线(东直门至机场)等前期规划审批;完成了丰北路、赵登禹路、莲花池西路等道路工程、西直门交通枢纽工程的规划设计;完成了斋堂、王家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南水北调团城湖~九厂输水管线工程等相关手续;开展了市内配套工程规划研究;配合完成了北环水系、亮马河等城市景观河道治理、朝阳水环境治理、六环路天然气工程;完成了丰台区永合庄、延庆县和房山区垃圾填埋厂、石景山区衙门口和门头沟区门城转运站等的建设工作。

2、创新规划管理方式,构建规划协调和技术审查的工作机制。

针对*中央单位多、重大项目多的特点,积极做好首规委全会等各项议事协调和专家论证等咨询工作,建立健全了相关工作机制。一是建立服务中央联席会制度。依靠中直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务院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总后基建营房部三个中央在京用地管理部门,定期由委主管领导率市规划院及我委相关处室共同召开中央国家机关和部队重点建设项目规划协调调度会。对中央单位的重点建设项目建立绿色审批通道,按照特事特办原则重点服务。

二是建立了土地联审会制度,提高用地管理水平。为适应土地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我委会同市发改委、市国土局等八个委办局,对经营性项目用地实行联审,及时研究解决土地储备及入市交易过程中的各类问题。为规范审批行为,提高审批效率,20*年1-12月份共召开五次联审会,审查通过项目约409项,用地面积约63平方公里。配合市发改委和市国土局编制完成了20*年土地供应计划,参与编制了土地储备和一级开发暂行办法、土地一级开发及经营性项目用地招、拍、挂出让流程示意图等政策文件。

三是建立重大项目调度会制度,为区县发展做好服务。把区县重点工程项目纳入我委审批调度表进行督查,一年召开2~3次调度会,主动推动区县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20*年区县报送重点工程271项。按照坚持规划、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重大项目走绿色通道以及审批重心下移、主动协调服务的原则,重点调度协调了11个区县政府近40项工程。

四是建立重大工程督查和技术审查会议制度,提高全委机关和分局的办件效率和水平。进一步完善了督查制度,强化了领导交办件和重大工程督查制度,明确时限、落实责任、定期检查,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市政府重要工作部署。同时,建立和推行了控规调整、市政联审、技术审查、委机关与分局联合办公、分片用地管理等一系列会议制度,统一了审查标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办件水平。

一年来,我委积极发挥城市规划的统筹安排、综合协调职能,牵头或配合完成了一些全市重要工作。一是配合全市无障碍设施的综合改造,我委牵头建立了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工作联席会,启动并完成了8个试点小区的无障碍设施综合改造任务。目前8个试点小区已改造完成。二是积极探讨旧城保护新思路,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分局与委机关有关处室积极配合,采取现场踏勘、组织专家论证等方式,推进了危改保护试点项目的实施。目前六片试点中,已经有五片核发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白塔寺试点正在完善方案。此外,委机关组织有关分局配合开展了“城中村”改造、公厕新建改建、消防站点选址等工作。

(三)加强规划立法,规范审批行为,推进依法行政

我委通过立法和标准制定、规范审批行为、加强督查督导、加大违法建设查处力度等方式,积极推进了依法行政。

1、全力做好《*市城市规划条例(草案)》的起草工作,加快研究制定密切关系群众利益的政府规章。

《条例》是*城市规划建设领域的核心性法规,是确保城市总体规划依法实施的法律保障。我委在上位法没有及时修订、各方利益难以协调的条件下,请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和法制办提前介入,对修订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同时为提高修订过程的民主程度,广泛征求了各方专家、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司法机关的意见。修订工作突出了五个重点。一是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和综合协调作用。二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城市规划工作法制化水平。三是处理好公共利益与私人权益的关系。四是明确城市规划的各项基本程序。五是强化市场监管,实现规划监督由部门监督向社会监督的转变。《条例》现已完成草稿第五稿并上报市政府,市人大已经将其列入2006年立法计划。

组织修订了《*市居住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指标》、《*四合院建筑要素参考图集》等技术标准,开展了《*市居住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管理办法》、《*市生活居住建筑间距管理规定》等规章的立法调研工作。

此外,通过聘请法律顾问、优选律师、让经办人参与案件开庭、组织典型案例分析等方式,20*年我委行政诉讼和复议案件中败诉比例没有增加。为加强法制宣传,大兴分局还开展了规划法宣传月等活动。

2、调整工作分工,规范审批流程,提高审批质量。

我委继续调整委机关与分局的工作分工,至20*年底分局承担的审批量已由2003年的30%提高到70%。其中朝阳分局增加最多。同时,采取措施对分局和委机关做出的规划行政许可行为进行了全程法制监督,编写了《规划管理公文写作》,提高了工作的规范化程度。

结合我市土地管理制度的重大变革,组织编制了新的《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流程图》,实现了与发展改革、土地管理、建设等相关部门的有机衔接,同时突出了按项目类别优化流程的思路。将建设项目分为三大类十五小类,分别绘制了规划审批流程框图,明确了流程图的适用范围、申报材料、审查内容和时限。

完善督查督导办法,建立了“以导为主”的工作方式。制订了《*市规划委员会督查督导工作办法》,明确了由法制处负责委机关、机关管理处室负责分局项目审批件、执法大队负责分局规划监督件的督查督导分工。20*年我委已组织了三次案卷评查,共抽取案卷1342件,发现问题案卷221件,占案卷评查总数的16.5%。

3、强化规划实施监督,探索联合查处违法建设的新机制。

我委的违法建设查处工作成绩明显。从20*年二三季度到20*年第三季度,我委卫星查违共完成五次1671个目标点的核查,从中确认违法建设317处,总面积145万平方米,拆除141处、面积28.4万平方米。执法大队和各分局全年共对全市5182件,总建筑面积9883.7万平方米的建筑工程实施了规划监督。全市拆除逾期临建60.6万平方米,拆除地上建筑物23.2万平方米。对246个无违法建设地区进行了核查。主要加强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违法建设查处力度,建立起快速有效的联动机制,对违法建设实行“链条式”的处理。二是充分利用卫星监测高科技手段,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三是由我委牵头,成立了以市规划、国土、建设、城管、监察部门组成的查处违法建设联合工作组,与区县政府密切配合,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在查处违法建设的同时,对相关责任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进行处理。同时顺利完成市政府下达的无违法建设地区创建等折子工程任务。

规划分局积极探索违法建设查处的新机制。石景山、门头沟分局通过领导干部带头拆除违法建设等方式,提高了违法建设的自拆率;怀柔分局建立了与园林、国土局等部门沟通和分工负责的机制。

(四)继续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政务公开和信息资源整合,在全市电子政务工作中起到表率作用

我委信息化建设工作一直位居前列。按照“职责清、情况明、数字准、素质高”的要求,推进了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20*年再次获得市政府部门信息化工作应用优秀奖和组织管理奖。

1、高质量完成领导决策服务信息系统。

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领导决策规划信息支撑系统建设方案》,除领导决策和应急指挥信息支撑要求外,还增加了“昨日播报”,“一周聚焦”、月报表和年度统计等项功能,方便市领导了解我市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情况。20*年11月“*市规划委员会决策信息服务平台”已顺利接入市领导桌面试运行。

2、积极开展空间与自然资源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与资源整合工作。

在对全市各部门现有空间数据库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空间与自然资源基础信息数据库整合和建设计划。目前,数据库中已有115种基础信息,已形成系统使用申请、数据保密管理、信息共享更新等比较规范的运行管理机制,为市园林局、市建委增加信息共享用户14个。截止目前,全市共享空间与自然资源基础信息的用户已达533个。

3、继续加强网站建设,提高政务公开水平。

新建立的政务公开目录和行政许可结果公示栏目得到了公众及专家的好评,公开了60类规划政务公开目录信息和《工作评议表》,了《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流程图(试行)》。我委网站的日均点击量达12万人次,并于20*年度*市政府网站评议工作中获得首都之窗公共服务奖、首都之窗互动奖。东城分局在网站上增加了地名传说、规划成果展示、公告等专栏;西城分局率先建成了具有领先水平的网络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并在西城区政务网上正式。

(五)整顿市场秩序,全面加强规划、勘察、测绘、设计市场的监督和管理

为加强对勘察设计和测绘行业的管理,组建了*市勘察设计与测绘管理办公室。新机构努力优化设计环境,针对规划设计市场存在的不规范行为,不断采取措施加强市场监管,整顿市场秩序。

1、加强对勘察设计和测绘市场的监管工作。

改进了对设计单位年检工作的方式和内容。根据勘察设计企业的业绩、信誉和遵纪守法的情况,确定了一般单位和重点年检单位。对于一般单位开通快速通道;对于重点年检的101家单位,严格市场的准入与清出。同时,年检的申报方式做了调整,减轻了企业负担。20*年共707家单位参加了年检,667家单位通过了年检。

开展了测绘单位资质复审换证工作。对本市81家乙、丙、丁级测绘单位进行了资质复审换证工作,对不合格的4家单位进行了限期整改和处理。完成了本市甲级测绘单位资质复审换证的初审工作,初审结果已报国家测绘局。

2、进一步完善了勘察设计招投标管理程序和管理方式。

对全市勘察设计招投标实施了全方位的监管。明确了勘察设计招投标管理责任,加强与委机关处室、规划分局的合作与沟通,急事急办、特事特办,解决了中央国家机关、部队项目、奥运工程、驻华使馆项目等重点工程项目勘察设计招投标管理问题。全年共受理招投标立案项目1503件,完成招投标备案项目1306件。

3、加强了对勘察设计单位和执业人员的动态监管。

建立了*市勘察设计与测绘管理信息系统,初步建立了我市注册人员计算机管理档案库。将勘察设计单位及设计人员的良好信息和不良信息向社会公示,在市规划委网站上将优秀设计的获奖名单和勘察设计大师名单也向社会公示,加大了对良好设计单位的宣传力度,对违法设计单位起到了震慑作用。

(六)加快制定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积极推动节约型城市建设工作

建筑节能已成为国家的重大战略问题。为实现建设节约型城市的目标,推动节能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我委成立了综合处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工作机制。组织市规划院开展了节约用水规划研究,组织市标办制定了*地区《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在1980年公共建筑平均能耗的基础上,节约能源50%以上。市标办还重点研究防晒、隔热、墙体、围护结构等与节能有关的新材料、新技术、新构造做法,开展了《墙身-外墙外保温(节能65%)》、《公共建筑节能研究示范及标准编制》等标准编制和研究工作。

为推动居住建筑节能工作,组织规划院等单位编制了《*市节约型居住区指标体系》。从18个区县中各选择一个小区开展试点工作,对全市节能型住宅规划设计起到示范作用。第十二届首都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方案汇报展也以“节约型城市”为主题展出了节约型居住小区、节能型建筑。

开展了我委办公大楼节能试点,进行了整改并取得了较好效果。此外,还开展了中关村科技园节能试点工程,制定了运行管理方案。

(七)健全人事制度,完善机构设置,努力提高队伍素质和机关效能

健全的机构和合格的人才,是机关高效运转的组织保障。人事工作紧紧围绕建立和完善城市规划集中统一管理的工作机制等中心工作,开展了建立制度、健全机构、优化考核、加强培训等工作。

1、健全领导班子和干部人事制度,优化绩效考核

对委领导班子工作制度和干部人事管理工作规定进行清理,修订了《处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等14项制度和规定,补充制定了《市规划委关于加强对规划审批工作人员考核的规定》等7项新制度。推行绩效管理,制订实施了新的考核办法,加强了对规划行政审批工作人员的考核。建立了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定期轮岗办理信访事项制度。采取定期汇总建设单位评议意见,通过来信来访和抽查审批案卷,对行政审批人员依法行政、服务态度、工作效率和勤政廉政等情况进行监督,并作为年度考核、职务晋升、轮岗交流的依据。20*年据此对委机关2名审批人员进行了轮岗,与10名审批人员进行了提醒性谈话。

房山和通州等分局通过推出“主动全程办事制度”、引入ISO9001管理体系等方式,积极探索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改进服务水平的新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加强机构建设,努力使机构设置适应管理的需要。

适应委机关和分局规划管理审批权限进一步调整的需要,统一了18个分局的内设机构和工作职责,重新核定了人员编制和职务职数,规范了各分局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二是针对当前违法建设屡禁不止、规划实施监管工作薄弱等突出问题,提出了在我委18个分局统一增设规划监察行政执法机构、增加执法人员编制的意见和方案。

3、以《公务员法》实施为契机,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提高干部业务素质,开展了一系列法规、“审批流程”、“公文写作”培训。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一方面创新培训方式,强化职业素质和专业管理能力培训。制订了“公共管理(MPA)核心课程”三年培训计划,组织11名正处长、3名优秀公务员参加了公共管理专项培训,推荐3名业务骨干攻读MPA硕士学位。另一方面加大了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安排了27名局、处级领导干部参加了相应的培训;选送了6名处、科级优秀公务员和专业技术干部参加了国际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等培训项目。

4、加强财政管理,提高政务效率。

机关财务管理努力实现由传统的财务管理职能向多方位公共管理职能转变,全力保障各项重点工作经费按时到位。制定了支出预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加强了年度专项经费的预算和支出管理,实施了专项绩效考评,完成了全委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开展了委属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监督检查工作。

(八)所属单位开拓创新,取得丰硕成果,充分发挥对机关工作的支撑作用

规划系统各单位以大局为重,积极配合全市中心工作,继续加强规划基础性支撑体系建设,为推动规划系统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0*年,市规划院在首都规划编制中深化落实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城乡发展思路,继续深化职能转变,发挥公共服务职能。共完成了规划编制任务582项,其中我委下达的规划研究编制任务23项,中央部队和市政府相关部委办以及区县政府提出任务293项,为我委提供各种技术服务275项,开展了规划科研课题33项。

市规划展览馆继续发挥首都窗口单位的作用,20*年10月被授予“*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一年来,她以“一流的展览、一流的服务”接待了总理、曾培炎副总理、全国政协贾庆林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各省市军区领导和全国各地观众。61个国家和地区的元首、贵宾近百人观看了展览,在海内外引起积极反响,为*和中国赢得了荣誉。比利时国王阿尔贝二世、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美国布什总统夫人劳拉等贵宾,被丰富的展览内容深深吸引,对中国文化和*的未来有了更深的理解。

市城建档案馆已接收过程档案资料六千余件,并已接待委内人员的查询和利用;同时整编了规划审批成果档案5342件,建立了档案查询和利用管理的规章制度;并承担了《当代中国•*卷》的组织编写任务。

市测绘院20*年完成了1.66亿元的收入,继续保持历史较高水平。完成了二环内的68平方公里1:500地形图等基础测绘工作;配合新城规划,完成了顺义、通州、亦庄、良乡、密云、昌平、延庆的测绘工作;完成了京承高速三期、机场南线高速路、京津第二通道高速路等重大测绘工程;编制出版了《*城市地图集》和《*市行政区划地图集》。开展全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组织编制了《*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等标准。

市雕塑管理办公室全面启动了中国*奥林匹克公园环境设施暨城市雕塑方案征集工作。组织了“传统与现代——铸造城市文明”城市雕塑方案的征集和评选工作;进行了部分雕塑的拆移、修缮;建立了城市雕塑信息系统。

机关后勤服务中心全力做好后勤服务和保障工作。开展了委办公楼节能改造工程,改造了19层办公楼、1层档案室和停车场库,完成了电话交换机改造和303会议室网络视频会议系统改造,改善了会议条件,提高了工作效率。

市规划学会、市城科会、市勘察设计学会等学会组织也积极努力,对规划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九)以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统领各项工作,机关作风和党风廉政建设迈上新台阶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规划系统全体干部职工能够高效优质地完成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各项任务,取决于市委、市政府领导对规划工作的重视,特别是取决于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全委各项工作增添了巨大的动力,这些成绩是全委各级党组织带领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积极整改、勇于创新、全力拼搏的结果。

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委党组和委属大单位都成立了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督导组,全委945名党员全部参加了教育活动,覆盖率达到100%。

先进性教育提高了全委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素质,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各级党组织采取自学、集中办班、领导讲党课、主题实践活动、先进性理论研讨等多种形式加强了党的先进性理论学习,并以中央、市委提出的“六个坚持”、“六个必须”为标准,对照党章规定,广泛开展了新时期党的先进性标准“大讨论”活动,集中全委智慧,形成了首都规划行业和市规划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明确了努力方向。

先进性教育推动了规划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取得了新的实践成果。通过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服务对象的意见,抓住当前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实施了八项改进城市规划工作的措施,在转变政府职能,加快规划审批,下放规划审批权限,实现工作重心下移,提高服务质量,化解社会矛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市领导肯定和服务对象好评。

先进性教育促进了全委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了广大党员的执政意识、责任意识和公仆意识,焕发了精神面貌,增强了工作动力。一年来,全委共发展和转正新党员17名,有38名同志在先进性教育中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七一前夕,直属机关党委对全委11个基层党组织、43名优秀共产党员和15名优秀单位工作者进行了表彰。2006年,围绕凝聚队伍,提高素质,服务中心工作,全委各级党、工、团组织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文明创建活动,努力营造爱岗敬业、团结向上、健康活泼的氛围,经过广泛评选,有10个委机关处室、5个委属单位被评为20*年度委系统文明处室和单位。为巩固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我委还对内部建设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将98项制度汇编成册,印发全委,推进了党的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

我委先进性教育的成效得到中央督导组、市委督导组、市委巡视组,以及广大群众和服务对象的肯定。在先进性教育满意度测评中,群众的满意率达100%。市委督导组评价我委教育活动“组织工作好、领导带头好、业务工作促进做得好、边学边改好、目标落实好”。

先进性教育也促进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20*年按时办理完成两会期间建议和提案332件,代表委员的满意、同意率达到86.6%。促进了信访工作机制的改进,启动了办公自动化系统,群访和重访事件下降。

市政府对规划工作的行政监察和党风廉政建设取得实效。按照*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部署,强化了领导,落实了“三个负责”,即实行分级负责、分工负责、分项负责。在分项负责中,实行了专项工作专人负责。年初,召开了市规划委纪检监察工作会,制定并执行了《*市规划委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意见》。把反腐倡廉工作任务分解成30项具体任务,落实到部门,明确了责任主体和责任内容。对责任制落实情况严格监督,定期检查。采取听汇报、参加民主生活会、党风廉政专题分析会的形式检查工作完成情况,并及时在委系统进行通报。这些措施确保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政风行风建设、效能监察等各项反腐倡廉工作的有效开展和不断深化。

20*年下半年市委巡视组对我委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巡视后,认为市规划委领导班子是一个整体素质好、年轻有朝气、业务能力强、团结向上、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为政清廉的领导班子。

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在当前新形势下,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必须对此有深刻的认识。

第一,奥运筹备进入关键时期,规划工作责任重大。奥运会还有两年多就要举办,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环境设施的建设都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形势逼人,市政府专门成立了20*环境建设指挥部负责相关工作。与奥运相关的重大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任务都与我们密切相关,包括违法建设拆除、城中村整治等,而规划委人力有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富有创造性地解决这些问题。

第二,*城市进入全面实施总体规划阶段,目标高远,任务艰巨,难度巨大。在刚刚闭幕的人代会上,“贯彻落实*城市总体规划”作为整个“十一五”规划纲要。*城市总体规划定位*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该目标在落实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比如宜居城市,首先就是人口问题,我们在规划中提出2010年*市人口控制在1600万,现在就已达到1530万,5年内仅能增长70万人。而目前*每年人口增长为25万到30万人,人口目标控制难度大。

第三,城市问题凸现,各类矛盾激化。一是城市的各类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目前地下水埋深已到了负20米,并以每年1米的速度向下降,水电气热全面告急。而我们每年还批出去一亿平方米的建筑,所以下一步城市规划怎么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调整观念,走一条集约化的科学发展的城市规划道路,是我们面临的巨大的挑战。二是城市规划面临剧烈的社会矛盾。现在市民意识开始觉醒,去年就发生了51起诉讼案件。同时*市不同社会阶层的住房问题、环境问题引发的冲突也越来越多,威胁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城中村”的问题也反映了我们过去对社会的公平性、公正性注意不够,需要引起注意。三是城市规划中还有文化冲突的问题。*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城市建设受到各方高度关注。规划部门作为城市建设的龙头,主管五万设计师的综合部门,如何引导建筑创作,这些问题都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二、2006年工作计划

2006年的城乡规划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建设工作会议和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首都规划建设工作,以建设“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为目标,全面贯彻总体规划,全力保障奥运工程建设,坚持规划先行、法律保障、政策支撑、管理创新,扎实推进城市规划的有效实施。2006年是规划实施年,要在实施总体规划、新城规划、中心城控规、新农村规划基础上,为全市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2006年的主要工作思路:

(一)全委系统要大力兴起学习的风气,全面深入地学习城市总体规划,提高理论水平,统一思想认识

《*城市总体规划(20*年—2020年)》是凝聚着200多名中外专家学者和全市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国务院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今年我们要组织大力学体规划,学透、学精,指导我们更科学地进行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二)继续加强作风建设,提高规划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养

目前导致我们行政效率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很多不是机构的问题,也不是职能的问题,而是办事人员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问题。提高办事人员的素养,首先要对权力、责任、服务和管理有深刻的认识。要认识到我们的权力来自于党和人民,要服务于党和人民。要理解我们肩上的责任,我们每天所批出的项目就意味着首都现代化进程多了重要的一部分。要把服务落到实处,真正地把管理对象作为服务对象来对待。处理好管理和服务的关系,敢于坚持原则,保证城市的长远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实现。

(三)全面提高规划业务水平,创新规划观念,用新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

目前规划工作遇到了很多新情况,例如在规划工作中如何考虑新出现的创意产业,如何发挥对高科技产业园区等的服务作用,如何规划出具有国际水准的奥运环境设施,如何在城市规划中更好地应用节能、节水的一些新技术、新方法,都是我们学习、思考的新课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提高规划业务水平,创新规划观念,应对新的挑战,做好规划工作。

(四)大力进行体制、机制改革,走体制、机制创新之路

全面整合资源,形成规划系统的强大合力。我们是有着上千名规划管理人员、5000多名设计人员的强大队伍,要加强对委机关与各分局、各下属单位之间,各分局、各系统之间,委机关与其他系统之间,委机关与社会资源之间的人力、信息、设施等资源的挖掘和整合,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创新规划管理工作方式。

(五)大力加强人才培养,特别是对一线、基层人员的培养

要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我们的每个人都是人才,各级领导要把视角放到人的身上,发掘人的潜力。要严把人才进口关,选用优秀人才;人才引进后要爱惜,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培训;领导同志要关心人才,解决他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形成“聚集人才、爱惜人才、使用人才”的良好环境。

2006年主要工作计划:

(一)坚持奥运优先,全力保障重点工程,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

2006年,奥运工程全面建设进入了关键时期。为成功地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充分体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要确保各项筹备工作准时、高质量地完成。同时,通过各项重点工程、折子工程的建设,加快近期城市建设和环境整治步伐,以有序、整洁、优美的环境面貌迎接20*年奥运会。

一是要全力搞好奥运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严格遵循“五统一”原则,按照计划安排,全面开工新建场馆和国家会议中心、奥运村、记者村等设施,适时启动改扩建项目,抓紧落实临时设施建设方案。加快场馆周边道路及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启动奥林匹克中心区广场、水系、绿地等景观工程。

二是要积极开展道路和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管理工作。在道路交通方面,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网,加强区域干线建设,加快机场周边道路建设。完善*国道建设,加快县乡公路网建设。配合有关部门落实缓解*市区交通拥堵措施项目的规划设计前期工作。完善道路节点功能,做好建设畅通微循环系统工程的方案研究及审批工作。进一步完善奥运道路工程的规划方案研究和审批。重点抓好首都机场扩建、京津第二高速公路等对外交通工程,地铁4号、5号、9号、10号线、机场线、市郊铁路、*南站等交通枢纽的市内交通工程,以及南水北调进京线路、污水处理、中水处理等一批市政工程的规划工作。

三是要大力推进城市环境整治。要认真配合奥运环境工程指挥办公室,继续完善卫星查违方式,加大违法建设查处力度,建立联合执法的长效机制。落实《*市城市环境建设规划》,从城市中心逐步向推进,确保2007年完成环境建设各项任务。通过整治三环路以内及奥运场馆周边“城中村”,推进场馆周边绿化、景观和交通环境建设,提升*的城市形象。

(二)坚持规划先行,做好新农村规划,促进城乡统筹

中共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共*市委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也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内容。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联系*“三农”问题实际,要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合理优化村庄的发展布局,有目标、分步骤地、因地制宜地规划、设计和建成一批不同类型、各具特色并有时代气息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新村。

一是通过开展村庄体系规划工作,立足长远的村庄发展引导,推动农村居民点发展与整合。二是通过村庄公共、市政配套实施标准研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把握城乡标准差异,体现地区特点,实施差异化配置。三是继续开展村庄规划试点设计,加强村庄建设的分类指导,吸纳传统民居特色,推动能源循环利用,挖掘文化资源,塑造农村新貌。四是加强宣传和培训工作,通过编制和发放简单易懂的《*市新农村改造规划建议设计手册》,引导基层干部和农民依法建设新农村。五是修订有关法规,完善相关政策,建立乡村规划管理机制。

(三)坚持法律保障,修订规划条例,强化规划实施

加快规划立法,为规划实施提供法律保障。积极配合市人大做好《*市城市规划条例》修订工作,争取6月份完成法规初稿。制定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办法和实施管理细则。继续开展《*居住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指标》、《*市生活居住建筑间距管理规定》、《*市人民政府关于郊区城镇和农村建设规划管理的若干规定》的修订工作;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配套文件的调研工作;开展《建筑退界管理规定》、《建设项目地政策研究》的调研工作。从规划管理工作的需求出发完善配套制度建设,规范审批行为,促进行政过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依法行政。

(四)坚持政策支撑,新城旧城联动,转变增长方式

开展新城建设和发展政策研究。研究控制中心城建设规模,逐步向新城疏解人口和产业的相关政策。中心城规划建设的重点已从外延扩展向内部调整优化转移,要以合理的空间容量为前提,控制城市总体建设规模。通过调整部分城市功能和实施旧城的有机更新,积极引导人口和产业向新城转移。研究新城建设的组织方式、开发方式、人口控制、产业准入、土地控制、公共设施建设等相关政策。

深化旧城整体保护和有机更新政策,研究旧城产权制度改革、人口外迁、产业准入等相关政策,以微循环改造方式推动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和修缮。

(五)坚持管理创新,强化执法责任,提高工作效率

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规划审批、建设项目审批、技术审核、设计管理等行政职能的责任、权限和内容。补充完善《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流程图》,做好衔接工作。继续完善委机关与分局的内部分工,将更多审批事项交给分局办理,逐步实现规划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分离,从原来注重行政审批逐步转向宏观规划研究、加强规划监管、实施规划保障措施、深化审批程序改革等方面来。

根据近期建设规划,滚动实施规划年度实施计划,提前开展交通市政基础设施项目规划研究,为促进首都经济持续快速创造条件。探索建立城市发展动态监控机制,及时掌握城市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动向,适时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及时调整规划目标和重大项目安排。

建立责任规划师制度,在《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管理中,对片区建设项目调整控规事项提出技术性意见。

继续加强基础数据库建设。整合我委系统多年来的基础信息资源,将规划基础资料、规划审批、勘察设计、测绘等基础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和完善,将近年来城市总体规划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一步整理,对水、电、气、热等市政管线的信息资料进行整理综合,建立完善的*基础数据库,做到职责清、情况明、数字准,为规划工作者了解*现状、编制规划和进行规划审批提供方便。同时要继续加强对“规委、建委、国土局协同管理平台”的建设,做好各单位的资源共享工作,为部门间联合执法,提高工作效率做好保障。

全面落实《公务员法》,继续完善全体公务员的职责绩效考核制度。对综合考核不合格的工作人员实行末位淘汰制。建立规划分局执法分队,加强基层规划监督管理,维护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全面启动事业单位改革,更好地发挥所属单位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规划工作计划范文篇4

我局积极协助各相关部门完成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第二批22个城建重点项目中“南平市剑州大桥右岸连接线工程”的前期审批工作,本着服务重点、依法依规、特事特办的原则,及时审批核发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审批时限比正常承诺办件时缩短了14个工作日。该道路长度740米,路面宽度30米,作为连接市区与江南新区的快速通道,建成后将大大缩短市区至江南新区的路程,为进一步加快“中环”路网的形成打好基础。

围绕海西绿色腹地建设和实施“提升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实现南平中心城市跃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局根据市第二批城建重点项目,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全面展开规划编制工作。南平市城市总体修编,“四大片区”规划((1)西芹物流园区;(2)夏道、安济、土木洲、大洲片区;(3)常坑大家厂片区;(4)黄墩片区)均已委托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目前前期地形图修测、基础资料收集等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

滨江路沿江景观带一期改造工程指挥部召开拆迁、施工现

场办公会议滨江路沿江景观带一期改造工程指挥部总指挥余建坤分别于3月17日、19日察看现场后主持召开拆迁、施工现场办公会议,有关单位和指挥部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对拆迁、工程施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讨论研究,提出了解决方案。要求拆迁组人员近期要集中精力,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拆迁工作;对施工图不明确之处、节点一和节点三施工方案的调整及设计变更程序等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以确保工程保质保量完成。

本工程自20*年1月2日正式开工以来,已完成工程投资114万元,占合同总价的14%;浇筑混凝土430立方米,安装模板5340平方米,制作钢筋555吨,挖运土方3000立方米及旧挡墙的拆除和加高约100立方米。

规划工作计划范文篇5

(一)科学制定乡镇村庄规划。加强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与实施,强化对农村居民点有序调整与优化的科学引导。依据乡镇村庄规划依法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和农民自建住房。改进规划编制方法,尊重基层实践,便于农民直接参与,成果直观易懂。

(二)开展工程项目与村镇规划一体化推进试点。以村庄道路、垃圾、污水治理、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为切入点,推进规划编制和实施,吸纳和引导各类建设资金有序投入,探索村庄人居环境治理新机制。

(三)采取措施支持国家贫困县编制村镇规划。

二、稳步推动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一)组织实施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程。编制农村危房改造扩大试点规划,会同有关部门出台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实施要求。抓紧制定农村危房鉴定标准。

(二)调研总结贵州省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经验,适时召开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会,总结推广试点经验与做法。

(三)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游牧民定居工程,配合有关部门编制七省区定居工程规划,组织动员有关力量,加大管理与技术支持力度,加强监督检查与工程质量监管。

(四)组织研究农村住房建设政策,推动农村住房制度完善和改革,鼓励农民投资改善自身的居住条件,拉动农村消费,扩大农民就业。

(五)探索按照城乡有别、依法自愿、同一平台、预留接口的思路,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上房屋登记发证工作。

三、加强法规、部门规章和技术标准等制度建设

(一)修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按照国务院2011年度一档立法计划要求,组织全国力量,根据《城乡规划法》和农村改革发展的新要求抓紧修订。

(二)完善乡村建设规划管理制度。在有关研究课题基础上制定《镇、乡、村庄规划编制办法》、《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实施细则》等部门规章。

(三)修订农村规划建设相关标准。

四、继续做好灾区农村恢复重建工作。指导灾区农村编制灾后恢复重建村镇规划(县域村镇体系规划、镇乡村建设规划),按规划要求有序恢复重建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对汶川地震灾区农民住房建设的指导和监督,组织对灾区农民抗震住房建设的技术援助,推进灾区农村建筑工匠技术培训与管理。

五、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一)编制发行《村庄整治技术手册》与《村庄整治技术规范图解》,继续推动县域村庄整治联系点示范活动。

规划工作计划范文篇6

按照这一总体思路,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按照中央和市委的部署,深入推进学习实践活动,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根本要求,力争把规划引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提高到新水平

1、认真做好整改落实。针对局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提出的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整改方案,着力解决规划领域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以及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各种问题。加快建立健全制度规范,着力完善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的规划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形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

2、精心组织开展总结测评工作。加强与社会各方的沟通,积极争取社会各方对规划工作的了解和理解,提高学习实践活动群众测评的满意度。适时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分析评估,及时总结经验与问题。

3、指导开展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指导部分局属事业单位和国家测绘局*测绘院参加全市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帮助参学单位结合自身实际,科学确定活动主题,明确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掌握活动步骤和环节。定期对参学单位开展督促检查,确保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推动局属事业单位发展迈出新步伐。

二、遵循国务院为我市制定的统筹城乡改革“路线图”,全面加快统筹城乡规划改革步伐,努力为“试验区”建设提供有力的规划支撑

4、实施好《统筹城乡规划综合改革试验方案(纲要)》。充分用足《试验方案》给予我市统筹城乡规划方面的优惠政策,为用地指标调剂平衡和重大建设项目实施落地提供保障。加快完成都市区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和年度城市建设实施规划。推广区县城乡总体规划编制试点经验。

5、开展城乡规划实施情况年度总结评估。建立健全规划综合统计分析工作制度,探索将建设用地使用、空间利用、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环境保护与建设等进行空间整合,反馈到城乡总体规划中,实行“一张图”控制。选择部分区县开展总体规划实施评估试点工作,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城乡总体规划实施动态维护机制。

6、大力指导全市镇、乡、村规划编制。指导完成105个市级重点镇总体规划,切实提高镇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和适应性。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总体要求,加大乡、村规划编制工作力度。在“两翼”选择区县开展乡、村规划编制试点,并进行推广。年底前,指导完成100个示范村规划编制工作。

7、推进远郊区县重点规划编制。完成远郊区县重点地区城市设计项目,以重点地区城市设计提升远郊区县城市形象改善。做好“两翼”地区区县对口特色工业园区和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承接地的规划落地,完成特色工业园区和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承接地控规编制工作。

8、探索农村地区建设项目规划管理新模式。开展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乡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等土地流转政策下的实施对策研究,认真研究并指导做好“一圈”和“两翼”对口移民工业基地建设的指标平移问题。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后农村地区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对流转后的乡村建设用地实行统筹布局,适当集中使用。

9、加大农村地区规划管理指导力度。推动镇乡一级成立建设管理办公室,帮助切实履行好管理职能。组织市级重点镇的专职规划管理人员进行规划业务培训,逐步提高重点镇的规划管理水平。

三、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部署,加快内陆开放高地和“五个*”规划工作,全面提升城市宜居宜业水平

10、全力保障扩内需促增长重大项目快速上马。继续强化与区县、市级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抓紧制定和完善专门针对拉内需促增长重大项目的规划管理办法,优化重大项目的协调督导机制,促进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常态化。按照“重大项目要加快、带动性项目要优先、服务保障要到位”的要求,切实抓好第一批37个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重大建设项目规划工作。适时加推新的重大项目名单,实施跟踪管理服务,定期通报工作进度,保障重大项目加快有序推进。

11、高起点做好内陆开放高地规划。高质量完成《*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总体规划》以及一期修建性详细规划。进一步优化调整北部新区规划,完善设施配套,强化开放功能。深化中央商务区规划。大力开展*空港地区总体规划。做好*台商工业园、长寿化工园、西永微电园和其他特色园区的规划,为全市招商引资提供新的空间载体。

12、加快推出一批打造“宜居*”的规划成果。抓紧完成主城两江四岸国际方案深化和国际方案咨询,并形成城市设计方案整合成果。完成都市区密度分区规划,优化已批控规,新启动约80平方公里控规编制,完成第二批约80平方公里四山管制区控规。完成2009、2010年主城危旧房改造规划编制报批,做好年内400万平方米危旧房拆迁改造规划工作。继续推进“城中村”改造规划,做好70万平方米工矿棚户区和主城1000万平方米居住小区环境综合整治有关规划工作。完成优秀近现代建筑、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启动新一批市级历史文化名镇(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

13、构建“畅通*”规划支撑体系。启动主城区畅通评价工作和一批交通专项规划研究。开展主城区综合交通专项规划、快速路网调整规划、轨道线网布局调整规划、果园港黄谦港用地及外部交通规划、成渝城际铁路线路规划等规划编制。完成*空港枢纽综合交通规划、铁路新客站选址规划、主城区年度交通发展报告及交通设施建设计划编制工作。建立覆盖全市的城乡综合交通基础数据库,积极开发综合交通预测模型和综合交通规划管理辅助决策系统。做好成渝城际、渝万城际等铁路项目和东水门、千厮门大桥、涪陵至丰都等4条高速公路以及一批大型换乘枢纽和停车楼场开工建设的规划保障。推动江北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开展兰渝、渝利、渝遂二线等铁路项目规划前期研究。做好轨道交通70亿元建设投资规划引导。

14、着力打造“森林*”。完成都市区绿线规划报批工作。严格落实“四山”地区、组团隔离带、郊野公园、公园绿地、居住区级绿地等管制要求,加大对组团隔离带、公园绿地的保护力度,确保规划绿地的实施,做好10个城市公园、40个社区公园的规划,为鸿恩寺森林公园、龙头寺公园年内建成开放提供规划服务保障。在主城区危旧房改造地块的控规编制和调整工作中,切实确保50%绿地率的基本目标。

15、做好“健康*”、“平安*”规划保障工作。做好儿童医疗卫生中心等十大公共医疗卫生设施项目实施的规划服务工作,全力支持各级医疗基础设施改扩建。指导做好大田湾全民健身中心、奥体中心综合馆、市竞训中心等重点公共体育场馆规划设计,做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一批全民健身场地、登山步道的规划服务工作。开展主城分区防灾避难场所专项规划。

四、着眼夯实基础、规范管理,加快信息化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城乡测绘工作,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和技术服务

16、强化基础测绘工作。加快现代测绘基准建设,开展国家2000坐标系的培训工作。加快1:2000比例尺地形图的覆盖工作。完善主城核心区1:500地形图的更新机制。启动经济发达地区中小比例尺地图的更新工作。深入推进主城区新开发组团地下管线普查项目。继续推进1:20003D数据的生产及建库工作,推进“一镇(乡)一图”的覆盖。继续推出一批受老百姓喜爱的便民测绘产品。完成《测巴渝山水、绘*宏图》编辑出版工作。

17、严格测绘行政管理。加大测绘工作的统一监管,将尚未纳入测绘管理体系的地理信息产业纳入测绘资质管理的范围。加强对区县测绘管理的业务指导,继续健全完善区县测绘管理机构,开展区县测绘行政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建立合理的测绘市场进入、退出机制。继续加强测绘行业宣传和管理。完善测绘档案管理制度。

18、推进地理空间信息应用。认真抓好三峡库区综合地理信息平台的建设,严把质量关,力争把该项目建设成国内一流工程,以此为契机,高质量完成全市应急平台、全市地理空间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全市交通管理平台等系统建设,推动我市地理信息应用步入全国先进行列。启动建设区县城乡规划建设用地遥感监测预警系统。继续推进*市地理信息行业标准建设。

五、按照“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目标,创新规划内部运行机制,不断提高规划行政效能和依法行政水平

19、深入推进规划法制体系建设。全力推动报请市人大审议出台新的《*市城乡规划条例》。加大《*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工作力度。加强《城乡规划法》实施配套制度建设,启动完成农村地区房屋建设规划管理、临时建筑规划管理、乡镇政府规划管理职责权限等问题的立法前期研究工作。积极推进两江四岸城市设计等重要规划成果的立法工作。

20、完善规划民主科学决策机制。规范高效地做好市规委会及专家咨询会的各项工作,完善专家自动抽取系统。做好重点规划项目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开放规划设计市场,探索建立责任规划师机制。大力倡导规划公众参与,注重吸纳人大、政协以及社会各方意见建议。紧扣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规划测绘工作专项调查研究。完善科技项目管理系统,大力做好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

21、深化规划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认真执行《*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以建设领域为重点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决定》。抓紧修订并联审批规划环节实施办法。建立与各协办部门之间的定期和不定期的联席会议制度和建议反馈机制。定期通过网络公布已许可建设项目,接受社会监督。切实加强对规划要素调整的监督。

22、加大规划监督检查力度。推进典型案例分析制度化、规范性文件清理常态化。会同监察部门探索建立规划要素调整的备察机制。继续完善规划效能监察和规划督察员制度。探索完善规划批后跟踪管理机制,切实遏制违法建设行为,继续推进违法建设专项整治工作。做好行政复议和司法应诉工作。

23、大力优化内部运行机制。以市级机构改革为契机,强化小城镇规划管理。深化市局处室职能调整研究,进一步强化市局“抓宏观、抓指导”的职能。继续向分局下放一批规划行政审批权限,激发分局工作的主动性。探索提高规划行政许可时限内外审批效率的新机制。切实强化分局的责任主体意识。

六、振奋精神,凝心聚力,着力抓好廉政建设、内部建设和队伍建设,全力重塑规划部门勤政务实、自律自强的新形象

24、花大力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加强执行《廉政责任书》的督促检查。加快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环节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继续开展政风行风、城乡规划效能监察、房地产领域腐败、主城区危旧房改造的监督检查等专项工作。认真处理群众举报,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继续对“7·26”、“3·23”案件进行深入剖析,提高干部职工反腐倡廉意识。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25、进一步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切实把党建工作作为党组的“主业”来抓,做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配强机关党委工作力量。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市委第三次、第四次全委会精神。积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改进党建工作目标考核机制,加大对局系统党建工作的督促和指导。

26、继续抓好文明创建和宣传思想工作。组织召开全局系统第一次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建立健全宣传思想工作领导体系和长效机制。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推进“文明处室”、“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文明家庭”等评选创建工作。理顺对内对外宣传机制,规范内外宣传管理,严把新闻采访关,开展新闻管理培训,组建网络评论员队伍。

27、促进行政运转的规范化。梳理各项行政规范制度,切实做到有章可循。严格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改进文风会风的有关要求,减少发文数量,严格把好公文质量关。减少会议数量,精简会议形式,控制会议规模,开精会、短会。研究制定督查督办制度,改进督查督办方式,把局班子交办的事项落到实处。坚持每周统计通报督查督办制度,做好督促督办和信息反馈工作。继续做好信访、建议提案、档案管理、保密管理以及外联接待等工作。科学编制经费预算、积极组织收入,加强支出管理,完善专项资金管理,搞好会计,加强内部监督。进一步加强节约型机关建设,重点抓好车辆安全和节油工作。

规划工作计划范文篇7

一、20*年完成的主要工作

为了改变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体制不顺、职责不清,重批轻管,缺乏监督的弊端,我委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要求,改革管理体制,创新工作机制,构建新型管理方式,取得了市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

(一)推进“三大改革”,实施“阳光规划”,构建新型规划管理方式

1.改革规划体制,市规划委、市规划院、分局一体化工作机制初步建立市、区两级规划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各区县规划局调整为市规划委的派出机构,确定了统一内设机构和职能,考察任命了新的领导班子。从去年9月1日起,委机关与各分局实现联网办公,各分局按照新的审批权限、统一的程序、工作周期和统一的标准进行审批,初步实现了项目审批权的较大幅度的下移。为保证衔接,通过联席会、协调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各分局规划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对分局工作人员进行了多次审批程序、计算机网络方面的业务培训。分局已经承担了1/3的审批量。

市规划院体制改革方案拟就。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本市规划管理体制的通知》要求,市规划院调整为市规划委所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责是受市规划委的委托负责本市城乡规划的组织编制和论证工作,承担市政府交办的有关规划编制任务。目前,市规划院改革方案已经上报市政府。

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初见成效。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确定了“两个统一”、“两个分离”、“两个加强”的内部机制调整思路。依据工作性质整合机关内设机构,建立新的工作机制。将市规划委内部各处室分为政工行政保障、政策技术支持和规划建设管理三个组团。调整管理处设置,将原来按区域划分处室、全程管理的模式调整为按审批内容划分处室、分阶段管理的模式。涉及的11个业务处室的96个职位进行了重新竞争上岗,同时允许市规划院和分局的处级领导干部竞争委机关的领导岗位,实行轮岗和交流。仅用两周时间即完成了处室和人员调整,一夜之间实现了新旧办公系统的切换,确保了审批工作正常运行。其后多次召开协调会,职能和工作方式的转变已经初见成效。

2.实施“阳光规划”,推出以“一图、一书、一网”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公开化措施

为有针对性地解决规划不公开,审批存在随意性,缺乏社会监督的问题,决定下大力气系统地推进规划公开工作。“一图”是指公开已审定的各类已审定的规划图。目前除城区以外的14个区县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各类规划图,已编印成册公开发行,受到各区县和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和高度评价。“一书”是指《*地区建设工程规划设计通则》和《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守则》。现已向有关单位发售。

“一网”是指利用电子信息网络,包括内网、政务专网和外网。内网即规划管理办公自动化系统已经升级,对建设项目的审批实现了全过程监控,实行严格的审批周期制度。政务专网已经整合了市规划、水利、园林、文物等单位的信息资料,制作完成了电子地理信息地图,已提供给市委、市政府信息中心、市国土房管局、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等单位使用。

依托市电子政务专网骨干和区县政务专网平台,建成委机关与区县分局的高速信息通道。“一网”办公打破了委机关与区县分局规划行政审批工作的时空界限,降低了信息传输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实现了全市范围内所有建设项目办理过程的可视化,规划审批成为阳光作业。保证了规划审批管理的公开、高效,也促进了我委的勤政廉政建设。

3.强化督查、督导,开展技术协调,大力推进审批规范化

为推进依法行政,规范审批,成立了由委领导直接负责的“依法行政督查督导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已审批的建设工程规划审批件的督查督导工作。每两周一次,按10%的比例抽查上两周各管理处室办理的规划审批件,主要核查违法、违规审批。一旦发现,在全委通报。这一工作在全委反响很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已开展了15次,从2465个审批件抽取250件,存在问题卷数49件,占总数的19.6%。同时,对规划分局的督查督导也已开始。为及时有效的解决内部机制调整后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建立了协调会制度。定期召开由主管委领导主持的有关处室、分局参加的规划审批衔接会十几次,研究解决审批工作程序和技术衔接问题,不断完善运行机制。

通过一年的努力,在规划管理方面,初步理顺规划系统内部三方关系,对内加强监管,对外扩大公开,正在逐步形成运行协调、监管有序、规范透明的新型管理方式。

(二)编制“三大规划”,推进规划设计竞赛,提高规划设计水平

1.“三大规划”进展顺利,战略规划得到肯定

为了扭转城市规划宏观指导不够,城市空间无序蔓延的趋势,组织中规院、市规划院和清华大学三家编制单位开展了《*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确定了京津冀区域发展战略,提出了“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发展新格局。研究成果得到了市领导和国务院领导的肯定,为总体规划修编提供了空间战略指导。

为加强城乡规划的宏观调控力度,组织编制完成了《*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年—2008年)》,确定了近期*重要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设的空间布置和建设时序等问题。现正在准备上报建设部。

《*城市总体规划》修订的准备工作已经开始,目前已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回顾与评价》、《*城市总体规划的民意调查》,初步拟订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计划和重点专题研究项目。

2.加强了名城保护、绿化和基础设施规划

为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体系,全面有效地对*旧城进行整体保护,组织重新核定了第一、二批历史文化保护区,扩大并完善了保护范围,初步提出了第三批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范围。同时,启动了第二批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

开展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更新研究工作。对旧城路网结构进行了统计分析,探寻旧城路网的适宜密度和尺度,对控规规划地块进行了分层统计,研究单个规划地块的控制规模,研究旧城边界界面情况。对旧城范围内的危改项目进行了调研、归类、分析,针对不同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原则。

在经市政府批复的《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了《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规划的实施意见》;编制完成了《*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限建区控制性规划》(试点);划定了《*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第一批绿线。

与市有关部门共同组织了《*市中心地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市电网空间布局规划》以及《*市通信管道规划》等重要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其中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的规划纲要和编制大纲已经市政府批准,预计20*年6月完成。电网空间布局规划20*年完成了500千伏、220千伏、部分110千伏变电站布点和架空走廊保护规划以及电缆隧道规划,计划20*年3月完成全部成果,上报市政府审批。通信管道规划已上报市政府审批。

3.区县域总体规划、卫星城、小城镇规划不断完善

为促进郊区小城镇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我委与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开展了“*市中心镇环境规划”的编制工作,组织制定了“*市中心镇环境规划编制要求”。审查了房山区长沟镇和昌平区小汤山镇的环境规划。

去年我委审批区县域、卫星城、边缘集团等各类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56项。组织开展了顺义区后沙峪镇和通州漷县镇等小城镇规划试点的规划方案征集工作。

4.控规调整和重点地区城市设计有新进展

在中轴线城市设计国际征集活动的基础上,去年上半年完成了总体规划方案的深化和综合,编制完成了《*中轴线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开展了“*永定门城楼复建及南中轴部分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征集活动,邀请了5个国家的规划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形成了综合方案,为南中轴的整治提供了指导。

为进一步完善和维护《*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调整了控规80项。组织相关部门对市区控规按地区进行修订进行了研究,完成了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管理办法。

5.扩大规划设计竞赛,拓展规划研究的思路,发挥中央单位、专家和社会咨询组织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提高规划编制和设计水平,我们采取“开门搞规划”的做法,进一步开放规划设计市场,吸引国内、国际一流的规划设计力量,参与*的城乡规划编制和建筑设计。同时,广泛吸纳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意见,进一步扩大公众参与。目前,奥林匹克公园、国家体育场、馆和中央电视台等重要项目都已经采取了规划设计方案征集的方式,优选出了一批优秀的设计方案。

探索引入市社科院、市心理所等科研、咨询单位开展规划问题研究的新模式,关注经济、社会变化对规划工作的影响,完成了《*市居住人口的空间变动与郊区化发展研究》、《*经济发展趋势及其就业人口变化研究》、《*历史文化保护区引入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研究》、《*市区绿化隔离地区规划实施情况调研》等重大课题的研究工作。首次将市民对规划工作的要求和意愿作为调查对象,开展了针对总体规划的大范围抽样入户调查和社区座谈,《*城市总体规划民意调查》工作引起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受到市民的普遍欢迎。

充分发挥首规委专家咨询组织的作用,广泛征求各方面专家对规划方案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决策的科学性。20*年共召开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专家咨询会150次,邀请专家900人次,其中首规委专家90人次,参加人数106人,占首规委专家总数的85%。主要开展了奥林匹克公园主体育场和游泳中心、南中轴、商务中心区世贸商业中心、大栅栏危改区、地铁四号线和五号线、城市雕塑设计、首都机场扩建等重大建设项目的规划咨询论证工作。初步形成了重大规划的编制和审批过程中,依靠专家,广泛听取专家意见的新型工作机制。

“三大规划”等规划编制工作,抓住规划观念创新和方法创新,加强宏观规划研究,扩大规划设计竞赛,推动规划设计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三)加快重点功能区和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工作,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

20*年是奥运工程规划设计全面启动,重点功能区加快建设,基础设施全面推进的一年,规划前期和设计工作十分艰巨。

组织完成了奥林匹克体育公园详细规划,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和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国家体育馆、奥运村、会议中心、国家网球曲棍球中心等项目的规划工作。

完成了中关村科技园区西区海淀镇南街、彩和坊路,区内道路及雨污水、中水、上水、天然气、电力等管线设计、中关村软件园一期市政道路设计的规划审批。完成了北大科技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正在进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国际招标。

审定了中央商务区中中央电视台新址、万达广场南区、万通中心等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世纪财富中心、中环广场、*银泰中心等项目已经开工建设。

在道路交通建设方面,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认真完成规划审批工作。已审批开工的地铁线路有:地铁四号线、五号线、十号线、奥运支线。八通线全线通车。三环路道路改造工程已完成。京蓟公路、五环路、108国道已全线通车。京承高速公路(三环~四环段)正在建设中,二期(高丽营~沙峪沟)、六环路(黄村~良乡段、温泉~西沙屯段)等规划方案已审定。奥运配合道路工程北辰西路等已开工建设,西直门、东直门交通枢纽设计方案已审定。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强对市政专项配套、供水、供电、环境治理、生态绿化和水利项目的规划协调,减少中间环节,加快办理,保证了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配合完成了十三陵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转河治理工程、通州区自来水供水配水工程、清河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怀柔应急水源等工程的前期规划配合工作。完成了沙河、良乡高教园区部分道路的规划审批。

此外,我委还进一步规范地名审批管理,及时统一并启用地名管理专用章。认真做好全市性的无障碍、户外广告、邮(信)箱、便民早点、小商品和蔬菜站、公共厕所、数字信息亭等设施建设的综合协调工作。

(四)完善法规体系,加强规划监督,加大设计质量监督,严查违法建设和违规设计

1.规划立法有突破性进展

完成了《*市测绘条例》、《*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市建设工程招投标监督管理规定》、《*市城市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执照费实施细则》、《关于贯彻实施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市规划委员会关于贯彻建设部〈关于加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建设工程用地内雨水资源利用的暂行规定》,《44号令的行政处罚细则》和《*市规划委员会应急反应机制》、《关于加强新建居住区规划审批中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管理的通知》等法规规章的制定。

《*市无障碍环境条例》、《*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以及修订《*城市规划条例》的立法调研工作进展顺利。委托清华大学、中规院、市规划院和市规划学会进行《国际国内规划法的综合比较研究》、《<*城市规划条例>执行情况及规划实施机制、公众参与机制研究》、《*城市规划编制与审批体系评价及立法建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国际化大都市建设问题研究及立法建议》四个重大课题的研究已完成,为明年完成《条例》的修订工作奠定了基础。

制定了《行政审批事项程序性规定》、《城市规划公示管理暂行办法》,废除了《关于严格控制高层楼房建设的规定》等一些不利于当前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法规、规章。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地下空间安全使用管理办法》等80多项法律、法规及规章的协调工作。

2.利用卫星查违,加大规划监督和查处力度

继续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将“创建无违法建设地区”活动推广到远郊区县。应用卫星监测违法建设系统,制定了《利用卫星查处违法建设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对卫星影像图的核查,共发现了751处违法建设。制定了《<*市城市规划条例>行政处罚办法》的处罚细则,统一了委执法大队和分局的处罚标准。执法大队及各规划分局共对全市4878项总建筑面积1.13亿平方米的建设工程实施了规划监督。并与有关单位共同组织,共拆除各类违法建设和临时建筑约361.8万平方米,其中违法建设323.8万平方米,临时建筑38万平方米。全市共查处违法建设1552处,建筑面积93.2万平方米,罚没款约1.56亿元。

3.加强勘察设计质量的监督管理

继续推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制度,组建了施工图设计文件专家委员会,建立了设计文件审查网络管理系统,定期对审图单位的审图质量进行监控。完成了第四批勘察设计单位换证工作。至此,*地区甲、乙、丙、丁级共755家设计单位的换证已全部完成。完成了2002年度规划、测绘、勘察、设计单位年检,并登报、上网公布。进一步建立了勘察设计招投标管理机制,制定了《*市建设工程招投标监督管理规定》,制定了有关评标专家库管理办法,目前正在建立评标专家库。

(五)以优化发展环境为重点,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各部门、各单位齐心合力,各项工作取得突出成绩

机关党建工作紧紧围绕实施“三大改革”,组织编制“三大规划”,实现“阳光规划”,努力构建公开、公正、规范、高效的规划管理工作机制这一目标,组织干部党员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开展优化发展环境主题教育活动,制定和推动实施优化发展环境的措施,引导大家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增强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千方百计为加快全市经济发展做好服务,为全委中心工作的圆满完成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按照把党风廉政建设与规划管理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思路,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重点,推动反腐倡廉各项工作的落实。制定了《市规划委系统实行廉政谈话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性文件。委党组和领导班子在廉洁自律上率先垂范,各级领导干部自觉做到“五个亲自”、“三个抓好”和“两个同时”。纪检监察工作全面参与规划审批的督查督导,发挥了有力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广大党员、干部的自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从政行为进一步规范。特别是加强了行业作风建设和源头治理,使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初见成效。

干部人事工作紧紧围绕“三大改革”,坚持与时俱进,积极组织制定和细化分局、规划院和内部机制调整的有关方案,按照改革的要求,研究提出了分局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制定并实施了内部机制改革人员竞争上岗和轮岗的方案,为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特别是针对新形势对城市规划工作的要求,全面推进干部队伍素质建设。在委机关、执法大队和分局范围内,强化公务员依法行政教育和岗位培训,组织了“一书”等规划管理业务的全员培训。为加快分局干部队伍建设,制定了《市规划委所属分局20*-2005年人才培养规划》,举办了《城市规划和规划管理高级研修班》,使分局规划管理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专业素质得到了提高。

由于我委的党风廉政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常抓不懈,干部队伍不断优化,先进事迹不断涌现,形成了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惩戒违规行为的良好风气。在“非典”期间出现了战斗在小汤山医院等第一线的原市政处、郊二处等同志的先进事迹。随着内部运行机制调整,经办人员变动较大,各管理处的同志克服现状情况不熟和工作衔接出现的问题,加班加点,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了规划审批工作,努力为建设单位提供优质服务。科技信息处为配合机制调整,连夜加班调整切换办公系统,我委的网站在*市网站评比中被评为优秀网站,并在委办局中名列第一。财务处坚持以我委中心工作为重点,想方设法保证所需资金到位,完成了我委部门预算和财务决算编制工作,荣获*市2002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决算评比一等奖。办公室等部门的同志,经常加班加点,用辛勤的工作,默默无闻地维护着市规划委的形象。

20*年,我委机关共核发各类审批件11402件。其中,审批建设用地规模约3830公顷;审批建筑面积约3797万平方米;审批各类市政管线约488万米。

(六)各分局、各单位努力工作,成绩突出

市规划院在机构编制、经费、人事分配制度等改革方案尚未落实的情况下,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本市规划工作管理体制的通知》的要求,主动进行职能调整,不再接受建设单位委托的控规调整等规划任务,集中力量加强首都城乡发展的战略研究和城市建设中重点问题的研究,加强区域、市域城镇体系布局、道路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综合规划的研究,加强重点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深化工作。全年共完成市政府下达的规划研究、编制任务52项;其中包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研究和综合、《*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等。完成市规划委下达的规划研究、编制任务122项;完成中央、部队和市政府相关委办局、区县政府提出的规划研究、编制任务64项;为规划委规划管理部门提供各种技术服务470项;开展规划科研课题22项。

各分局以市、区规划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克服“非典”和审批权限下放后工作量大增的困难,比较圆满地完成了规划管理的各项任务。按要求调整了科室设置,规范了科室职能,建立了与委各处室对应的运行机制。进一步规范审批程序和审批环节,规范服务,不断提高审批质量和效率。怀柔分局加强服务意识,设立了全程办事管理室;丰台分局实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工作日全日对外办公”等制度,规范审批报务;开发区规划局把工业项目的规划审批从三级调整为二级或一级,加快了审批速度。朝阳、海淀、通州等地区审批量增幅较大,分局领导班子积极采取措施,加强与机关各处室的沟通,保证了工作的顺利过渡。东城、西城、崇文、宣武以危旧房改造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为重点,努力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

结合“三大规划”,积极推进各区县的规划编制工作。配合编制“空间战略发展规划”,积极为确定区域发展方向献计献策。大力开展区域规划、卫星城和乡、镇域规划,以及各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顺义分局以奥运会、机场扩建和汽车基地建设为契机,各项规划编制实现新的突破。房山、密云、延庆、平谷、门头沟以区域规划、卫星城规划、乡、镇域规划为核心,城乡规划取得新的进展。通州、大兴、昌平、石景山等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专项规划不断深入。

积极开展规划监督和违章查处工作。对建设工程实施全过程监督。并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拆除各类违法建设和临时建筑。

加大规划宣传和信息化建设工作力度。各分局认真组织各区县规划图册的编制和规划展览馆区县规划展区的备展工作。房山分局充分利用全市唯一的区县级规划展览室,以及《走向未来》规划宣图册,向社会展示规划和建设成果;顺义分局通过“一科带四镇”工程,加强规划宣传和指导、监督工作;海淀分局不断完善“海淀区规划图形数据库;西城分局围绕“数字西城”,开发网络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崇文分局正在抓紧制作《崇文区城市建设及远景规划模型》和《崇文区城市规划虚拟工作系统》。

20*年,各分局共核发各类审批件6630件,审批建设用地约3328公顷,审批建筑面积约3670万平方米。

后勤服务中心增强主动服务意识,特别是在“非典”期间,全力以赴,发挥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为了使全委的工作人员有一个舒适的办公环境,及时调整办公室,购置、维修办公用具等。机关食堂工作突出抓好安全、卫生、营养、健康四个方面。加强行车管理,积极开展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派出专人为全委及时维修车辆。对八里庄、定慧寺宿舍区实施了庭院绿化工程,改善了干部职工的居住环境。

规划展览中心进一步加大城市规划宣传力度,积极筹建*规划展览馆,为建设一个全国一流的规划展览的窗口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制作和布展。

雕办在“非典”期间在网上推出“融入自然、共享空间、雕塑生命”的艺术作品网上展。并在王府井大街举办了展览。*国际雕塑公园正式命名并完成了二期雕塑建设,主持了*建都850周年纪念阙的设计建设工作。闕

标办积极组织完成了《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技术规程》、《隔声楼面、轻质隔声墙》等多项*市建筑工程地方标准、*市试用图、*市企业标准、华北地区建筑构造标准和专项图集的编制、出版和发行工作。

城建档案馆按照“事业发展、心情舒畅、待遇提高”的总目标,战胜“非典”带来的不利影响。超额305%完成接收城建档案资料年度计划。结合《*市城建档案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大力开展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结合市区规划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和完善区县城建档案工作管理体制。

交流中心积极拓展业务范围,主动研究改善机关接待窗口服务的措施,经营收入不断增加。

勘察院全年营业收入为1.*5亿元,约比去年同期提高6%;院本部全年营业收入为8627万元,约比去年同期提高10%。院全年实现收费总计为9492万元,院本部全年实现收费总计为7566万元,均约与去年同期持平。

测绘院实现总产值1.5亿元,完成预计目标1.4亿元的107%,创历史最好水平。扩大了各比例尺地形图的覆盖率,并已经提供市规划委、各规划分局以及公安、交通、水利等十多个政府部门。完成了绿化隔离地区规划绿地钉桩、批后监督测量等测绘任务。配合完成了《*市测绘条例》的起草和宣传工作。

二、20*年工作计划

2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奥运场馆及相关设施建设全面展开的一年。做好20*年的规划工作对全市城市建设管理贯彻落实“五个统筹”的要求,实现“新*、新奥运”的构想具有重要意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乡规划工作,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规划工作,发挥规划工作对落实“五个统筹”的核心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今后一个时期的规划工作指明了方向。

20*年规划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市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规划工作,牢固确立科学的发展观,准确把握“五个统筹”的要求,树立一个观念,围绕一个中心,抓住一个环节,强化三个意识。即树立全面的规划观,围绕总规修编这个中心,抓住培养人才这个环节,强化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和优化服务三个意识。主要工作任务可以概括为转变观念、总规修编、依法行政、政务公开、优化服务、培养人才24个字。

(一)转变观念

城乡规划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五个统筹”的要求,树立全面的规划观。统筹城乡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南城与北城、城区与郊区、平原和山区的良性互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城乡规划是实践新的发展观的重要载体,是全市城市建设发展落实“五个统筹”核心工作之一。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各项工作都要把“五个统筹”的要求贯彻进去,从城市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在空间上统筹安排不同利益群体的需求,兼顾公平与效率,既要积极调动和激发开发商等城市建设参与者的积极性,又要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要创新规划工作的评价体系。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研究制定城市规划工作的评价指标体系,作为规划审查的依据,作为评价自身和区县规划工作的依据,引导各项城市建设在空间上全面落实协调发展的观念。

(二)总规修编

要创新总体规划修编的思路,建立新型工作机制,在编制方式方法和成果上大力创新,争取年底完成总体规划初步方案,为城市的整体发展和市政府的宏观决策服好务。要以“五个统筹”的新的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城市空间战略研究》提出的空间发展构想,内容上锁定几个关系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关键问题开展修编,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整合首都的文化资源,确定*的产业优势,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力度。对重要公共资源强化使用控制,对产业发展提供更大灵活性,加强规划政策的指导作用。

市规划委在市政府领导下组织修编工作,市规划院负责修编方案的编制。要尽快建立委机关相关处室、各分局、规划院既有统一领导,又能各负其责、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加快制定总规修编工作计划,尽快研究确定总体规划纲要,动员各方力量开展专题规划研究,修改相关技术标准,年底完成总体规划初步方案。

(三)依法行政

修订《*城市规划条例》。配合完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条例》、《*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条例》的立法工作。建立健全规划管理、测绘管理、勘察设计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配套的各种技术标准和规范。

贯彻《行政许可法》。建立完善规划许可制度。认真做好对现行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工作,理清行政审批事项设立的法律依据,认真研究拟保留和撤并的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规范规划审批行为和程序,提高审批效率,简化审批事项和环节。

强化委机关的决策职能和分局的执行职能。加强规划编制的组织和审批管理,建立和完善规划审批的周期和程序。加强建设用地的宏观调控。与市发改委、市国土房管局等部门加强协调和配合,共同建立用地管理的新机制。研究提出年度土地供应的控制总量和细化的供地方案,配合市有关部门制定年度土地供应计划。结合落实《*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滚动编制和实施年度建设计划。加强对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申报文件标准化的指导。

继续将项目审批工作交由分局办理,加强对分局的督导和管理,完善委机关内部及委与分局的工作衔接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分局规划监督检查工作的业务指导,完善规划监督检查工作制度,规范分局执法程序和执法文书,统一执法标准。

坚持对建设项目规划审批工作的督查督导,做好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工作,加强行政监督。坚持建设单位对我委工作的评价制度;进一步探索对审批项目进行全过程督查。探索聘请社会监督员、与建设单位座谈,网上征求意见、引入社会专业调查公司等多种形式,加强社会监督。同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通过预防职务犯罪网络,加强对公务员的管理,增加行政审批的透明度,树立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

进一步加强勘察设计、测绘市场管理。深入调查研究*市规划设计招投标情况、规划设计规范的执行情况、中外设计单位的市场占有率情况,研究制定积极引导勘察设计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四)政务公开

规划展览馆开馆。位于前门东大街的规划展览馆新馆,将于20*年上半年对外开放,成为对外宣传规划的重要窗口。展览馆共四层,总建筑面积约16000平方米。展览内容充实丰富,包括古城变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现代交通体系、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长安街规划建设、未来家庭、生态环境规划建设、奥运场馆规划建设、*空间发展战略、区县规划建设等。

展览形式上应用声、光、电等新技术,突出模型、电影等现场感觉效应。观众可以看到反映未来的*市规划模型,表现古都风貌的青铜模型。在立体影院里欣赏清乾隆*城和奥运中心区的仿真影片。

实施公示制度。按照20*年底制定的《城市规划公示管理暂行办法》,对涉及拆迁的建设项目、变更居住区建设工程规划方案的项目实行公示。同时,在重要媒体上公示有关规划内容,公布部分已审定的新建住宅区的规划设计方案、部分住宅区审定规划设计方案的调整方案,以及控规调整项目公示预告。在施工现场设立“公示牌”,并纳入规划验线的审核内容。探索定期公开举行规划方案审查会、举办听证会等方式,尝试行政审批全程公开的方式。

同时,要继续推进阳光规划。完善“一书”,滚动编制“一图”,加快完善“一网”。在现有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规划管理电子报件系统,试用地名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和规划系统政务平台建设,提高办事效率,方便建设单位。将阳光规划作为全市“阳光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常抓不懈。

加强规划宣传。建立定期新闻制度,扩大信息公布的范围和渠道,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通过有关政务信息网和新闻媒体,让公众了解规划、理解规划、监督规划。

(五)优化服务

启用新的对外接待大厅,优化窗口的服务环境。设立电子滚动屏幕,适时公布规划信息。免费为建设单位提供办事指南、法规规范材料。增设意见反馈单,不断改进服务。推进对外服务方式改革,设立办事咨询台,为公众和建设单位提供全天候的办事咨询服务。将每周两个对外业务接待日改为每周五个(周五下午除外)接待日。研究探索经办人预约接待和部门负责人轮流值班等接待方式。并设定规划意见复函的办理周期,细化规划备案文件的内容,为建设单位办理相关手续提供便捷服务。

改进档案管理和查阅方式,研究合理、便捷的查阅方法,尽量为人民群众查阅规划审批档案提供方便。

改进信访工作机制,妥善处理群体性上访事件,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树立我委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新形象。

今年优化发展环境,推进依法行政、政务公开、优化服务工作的重点是“一馆、一厅、一牌”。“一馆”是规划展览馆,“一厅”是对外接待大厅,“一牌”是公示牌。

(六)培养人才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和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以培养专业化、复合型规划管理人才为核心,建立和完善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加大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任用力度。一是实施后备干部制度,设立副总工程师和处长助理职位;二是通过在全系统范围内公开竞岗的方式调整和选拔机关部分处室领导干部;三是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的方式选拔部分分局副职。四是建立市规划院中层领导和委属事业单位中层领导聘任制度。五是建立新招录的公务员必须深入基层分局工作的机制。

改革公务员考核办法,建立以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干部评价体系。突出工作分析和职位分层、分类,实行领导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建立科学的工作导向。

建立和完善以终身教育为导向的职业培训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人才培养奖学金”制度,培训登记制度和人才培养评估制度。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投入,结合工作实际,分层次、分类型、多渠道、多形式地组织开展公务员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加大集中培训、境外短训的力度。以专题研修、参观考察、座谈研讨、学历教育、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主要包括:对分局业务干部的规划管理基础知识、市政、交通管理、项目个案分析等方面的培训。全体干部的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规划监督行政执法、公共管理等方面的培训。

(七)专项规划

1.新城规划

深化《*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提出的“两轴、两带、多中心”的空间布局构想,结合总规修编,提出新城发展的构想。新城的确定要考虑发展全局、区位、社会经济基础和生态环境等条件,也要考虑发展潜力和前景。

2.交通走廊规划

发挥基础设施带动作用。优先发展东部、东南部重点发展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使其成为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引导因素。加快开展京沪铁路、第二条京津塘高速公路的规划设计工作。

3.城市整治规划

整治建成区。按照以人为本、完善功能的原则,研究对建成区的街区等公共空间、建筑、交通网络、无障碍系统和居住环境进行整治的方案。20*年选定部分地区进行尝试,研究提出综合整治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创建宜人的城市环境。

进一步加强旧城建设和历史风貌保护工作。在指导思想上要按照建设性保护的原则有所创新。将旧城城市设计成果转化为审批依据,提升城市形象。配合土地供应方式改革研究土地使用强度效益,优化落实开放的公共空间。研究制定和完善保护规划的法定图则。制定保护规划管理实施办法。落实历史文化保护区试点规划方案。推进危旧房改造工作,落实各类危改项目的规划实施问题。

迎接建国55周年,大力推进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把卫星查违作为全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全市环境整治目标纲要,将核查发现的违法建设列入区、县政府当年的拆违整治计划。20*年年底前完成全市所有预期临建的拆除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创建“无违法建设地区”活动,将创建活动延伸到远郊区县,努力改善城乡结合部地区的环境面貌。

4.市区控规调整

在市区中心大团整体城市设计的基础上,对旧城区控规组织整体、全面、主动的调整,研究旧城控规的管理规则。有步骤地对绿化隔离地区、边缘集团等已经编制控规的地区进行整合,将市区控规的覆盖面从325平方公里扩大到500平方公里左右。

5.奥运工程规划设计

我委承担着在*的所有奥运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招标工作。20*年奥运工程全部开工。除了已开工的工程外,其他场馆和所有改建场馆,以及大量的交通、市政基础设施项目,都要完成前期规划设计协调和审查工作。奥运工程是庞大、系统、复杂的工程,很多规划设计方案是国际招标的结果,新观念、新技术、新材料、新手法都是闻所未闻的。为了全力保障奥运工程规划设计的高水平,我委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拟吸收全国一流专家成立专家组,形成专职和兼职相结合,政府与专家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主要工作任务有:奥运中心区标志性建筑的方案咨询与招标,奥运中心区中轴线景观详细规划设计方案;奥运中心区的国家体育馆、会议中心、国际广播中心、射击馆等,以及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前期工作;奥运工程相关市政、交通方案的设计和审查、奥运中心区的专项规划调研;奥运规划信息库及信息平台建设。

规划工作计划范文篇8

一、明确指导思想

以迎接十八大、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条例》,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核心,以优质服务为重点,以巩固计划生育工作成果为目标,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基础工作,加强重点管理,全面完成2013年度计划生育工作任务。

二、加强组织领导

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即时调整充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委书记、局长担任组长,局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任副组长,各分局、机关各科室和局属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由局妇委会负责。选用政治素质高、思想作风好、业务技术精、会做群众工作的同志从事计划生育工作。

三、强化工作措施

(一)加强学习宣传。要始终坚持学习贯彻《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计划生育管理条例》等各级政府关于计划生育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文件指示精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按章办事。

(二)加强基础工作。局妇委会将《省基层计划生育工作册》、常住人口登记卡、育龄妇女信息卡、流动人口登记表,设置规范的公示栏、宣传栏,计划生育各项资料准备齐全。

(三)加强信息沟通。按照上级要求及时报送计划生育工作的报表和资料,半年和年终及时报送计划生育工作总结,对工作中出现的重要情况及时上报。

规划工作计划范文篇9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农民新村、新居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按照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年农房建设改造工作的通知》(渝办发〔〕124号)精神,经区政府同意,现就做好年农民新村、新居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年是农民新村、新居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区要新建农民新村10个,建设新居1200户,改造农村危旧房1500户,建成2个农民新村市级示范点,让更多农民群众尽快改善居住条件。

二、农村危旧房改造要以D级危房为重点,切实消除房屋隐患,保障居住安全。D级危房必须拆除重建,在满足最基本居住功能和安全的前提下,每户建筑面积60—80平方米;C级危房原则上应拆除重建或排危加固。对拆除重建的D级和C级危房,以及散落村庄和独户农村危旧房,原则上不再进行原地改造,应就近迁并到农民新村集中建设,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确实不适合集中建设的,可就地改造或购买农村二手房。对符合村规划的聚居点,其农村危旧房改造应采取“主体排危、风貌改造、环境整治”,完善“六通六有”,实施“一池三改”等措施,将其改造成为农民新村。嘉陵江、渠江、涪江两岸,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铁路两侧及旅游交通干线两旁等重点区域的农房建设改造应优先安排实施。D级危房改造应按照“三最”(房屋最破烂、家庭最贫困、生活最急需)和“三公”(公开、公平、公正)的改造原则,实行农户自愿申请、村委会初审、公示、镇街审核、区级审批的程序进行。

三、各镇街、区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要加强研究,创新思路,充分发挥土地交易所功能,推进宅基地复垦,通过“地票”交易、承包地和林地抵押贷款等措施,多渠道筹集农房建设改造资金,突破资金瓶颈。要结合地质灾害搬迁避让、“金土工程”、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地票”制造和交易等工作,促进我区农房建设改造工作。

四、各镇街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人员、技术、资金保障,要按照《市农房建设改造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加强建设资金管理和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加快推进农民新村、新居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要引导农民科学选用《市新农村民居通用图集》,切实提升农房建设改造水平,增强示范带动作用。

规划工作计划范文篇10

(一)城市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功能进一步增强

我局依据国务院批准的《××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和省建设厅关于依法编制城市重要规划的一系列文件精神,按政府近期建设规划的目标要求,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大了各类规划的编制力度。在各分区规划、《××市近期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完成了磁湖北岸、西塞山工业园区、江北管理区等11项控制性详细规划,新港(物流)工业园区、××市集中还建点、××市公交站场规划、××市农贸市场规划等16项专业规划和一系列修建性详细规划,同时完成了黄金山核心区、磁湖西岸、××长江外滩等8项景观规划,完成了磁湖西岸、锦江新天地、华新地块、迎宾大道等6项城市设计。这些规划的编制,深化了我市《城市总体规划》,完善了我市规划体系,优化了我市规划功能分区和用地布局,进一步完善了我市的综合功能,为我市第二产业的延伸发展和中心城区“退二进三”,促进我市城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目前,我局正在着手《××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的修编调整工作,总规评估报告已完成并原则上通过省厅组织的专家评审,将按程序上报国务院建设部。经国务院批准后,我局将根据“1+8”城市圈对接的要求和自身发展要求,按发展“三大战略”的部署修改调整××市城市总体规划。

(二)注重基础设施重点工程规划优先,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搭建腾飞舞台

优先发展基础设施是我市规划工作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关注民生民本、促进经济发展是我们规划工作努力的方向。在城市交通上完成了市府路、南京路、武汉路、××大道东段、大泉路等8条道路刷黑改造规划,金山大道、圣明路、宝山路规划设计,李家坊二隧道、谈山隧道规划设计;在对外交通上完成了大广高速××段、武黄城际铁路××段、××新港规划;在市政公共设施上完成了黄金山污水处理厂、黄金山变电站、黄金山垃圾焚烧(发电)场等规划;在社会公共设施方面,完成了市体育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市博物馆、武商超市、农贸市场改造规划等一系列修建性详细规划。这些规划的编制,为我市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进一步优化了城乡空间布局,搭建起了腾飞的舞台。

二、高标准、严要求,加强村镇规划,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就是落实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就是全面落实“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外发展和对外开放。为促进城乡一体化,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局按统筹城乡发展,协调城乡布局的原则,加强了对村镇规划的指导编制工作。重点突出了新农村建设,响应省“百镇千村工程”。大冶市9镇1乡,目前已有7镇1乡完成了镇总体规划修编,其中灵乡、陈贵、还地桥三个重点镇规划由甲级资质设计单位完成,灵乡镇还在全省乡镇中率先完成了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下达了50个行政村60个自然村规划编制任务,完成了158个村庄整治规划。阳新县16个镇4个农场1个开发区的总规编制工作全部完成;完成了78个行政区村组规划和36个村庄整治规划。

三、加强规划管理,突出服务经济建设

一是加强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坚持严格执行“一书两证”制度。在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过程中,我们坚持统一规划、节约用地、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则,严格遵守规划法和行政许可法程序。在规划行政许可的日常工作中,“一书两证”的核发,我局已按建设部和省建设厅的要求,实行了“四统一管理”(统一印制、统一编号、统一发放、统一公示),将开发区“一书两证”核发工作纳入了全市统一管理,加大了对大冶、阳新“一书两证”核发管理的指导工作。今年元月到10月,共核发选址意见书分别为22份,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112份,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80份。其中工业项目规划许可13项,建筑面积373045.3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已办完4个(矿务局项目、新兴管业项目、下陆华安公司、百盛公司),廉租房规划许可已办理完马家嘴处廉租房工程项目,建筑面积6043平方米。同时,完成了20个城中村(含开发区10个)改造规划工作。

二是创新工作方式,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行业作风有明显好转,在实际工作中,我局建立起特事特办机制。为工业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开设绿色通道。对市、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大型厂矿企业增扩和技改项目、外资企业建设项目、新引进外商建设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建设项目和社会公益建设项目,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规和通过权威部门环境影响评价的前提下,规划定点上做到随报随办。对招商引资中急办项目,采取现场办公、急事先办、突破常规的办法。即项目选址上只要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控规,经现场仔细踏勘审查,可同意其先定点后再按程序办理规划手续。这样,既提高了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又充分考虑到了报建业主的急难,受到项目业主的广泛赞誉。

三是转变观念、打破常规,全力以赴服务于企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向一线延伸。规划局作为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政府工作部门,必须改变常规固有的工作思路思考问题,充分考虑申建单位面临的困境,切实转变作风,提高效能,设身处地的去关心帮助企业,为企业排忧解难。在项目审批上,改变过去只以业务办公会研究会审项目的方式,主动下基层到项目现场办公服务。为了方便报建单位,不影响企业生产,主动上门与项目业主就报建规划方案共同研讨,解决规划建设问题。如关于还建房、经济适用房建设问题我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领有关技术人员深入到各区现场办公,为支持新兴管业建设与发展深入到该企业现场办公,既做到了科学规划,依法管理,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企业(单位)建设与生产。

四、公众参与形式进一步拓展,依法行政中“以人为本”规划理念有了充分凸现

《城乡规划法》颁布以来,我局对新法在城乡规划的制定、实施、修改三个阶段中强调的公告(公示)和“听证”环节,正在工作实际中探索落实,将规划“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城乡规划法》人性化的理念合二为一,不断扩大群众的参与范围,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尊重群众的意愿,突显了规划行政许可中“以人为本”的理念。一是积极推行规划公告(公示)制度。所有审批项目均在××市规划局网站进行公示,重要公益项目和涉及公众利益的项目除网站公示外,同时实行规划方案审批前现场公示。二是积极推行听证会、论证会制度。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要求,对一些重大和重要规划,举行专家论证会听取专家的意见;对有关群众利害关系的项目规划许可和修改,则举行听证会,广泛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三是积极参与“行风热线”,我局主要领导定期参加市广播电台行风热线,直接听取群众的呼声,接受群众咨询,拓宽行政沟通平台。四是开通民情快车,设立专用电话,确定责任部门,明确责任人员,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办理、及时反馈。五是热情接待和处理群众来访,及时办理答复群众来信。我局制定出台了《××市规划局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制度》,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积极构建规划与群众沟通的桥梁,解惑答疑,积极化解各类纠纷与矛盾。今年以来,共接待群众来访420人(次),办复群众来信42件。

五、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为我市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建立了规划管理、城管执法联动工作机制。市规划局与城管局会商达成一致,执法联动,一方面规划局在监督管理过程中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即函告城管局查处,对城管局需规划确认的即函告确认,另一方面城管局对规划局函告查处和确认违法违规的项目严格依法查处,查处的结果函告市规划局,规划局没有收到城管局处罚结果告知则不予规划验收。

二是我局加大了批后跟踪管理力度。通过规划现场放线、验线、项目规划核实验收等实施跟踪管理,由规划分局配合市局监察部门来完成。对未经规划批准的违法建设项目按执法联动机制及时书面函告城管局,对城管部门自行查处违法建设项目予以积极配合,对需协助调查的,及时给予协助及书面答复或认定。2008年《城乡规划法》实施以来,市城管局向市规划局发协查函165份,我局全部予以回复。执法联动机制形成后,城管局共查处批后违法建筑20起,经我局认定违反《城乡规划法》并通过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进行处罚的有3处(爱康医院、青龙阁置业有限公司、金地房地产开发公司)。

三是突出强调核发规划条件与规划核实制度。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前,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出让地块的规划条件,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从源头把好关;同时积极推行规划核实制度,制定了专门的工作程序和填报表格,对建设工程是否符合既定的规划条件予以核实,未经核实或者核实不符合规划条件的,不得组织竣工验收,从而确保依据控规制定的规划条件在建设过程中得到有效落实,维护了城乡规划的严肃性与权威性。

四是深入开展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专项整治工作,营造健康有序的项目建设环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今年4月以来,根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监察部及省建设厅的要求,市规划局和市监察局组成专班对全市房地产开发中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开展了6个多月的专项检查治理工作,共检查91个项目,其中××城区60个,大冶市15个,阳新县16个。而变更土地性质的项目就有18个,其中××和大冶各9个,没有按法定程序调整容积率的项目有10个,其中××市城区7个,阳新县3个。对检查中发现的违规违法问题,检查组及时予以指出,并提出了加强整改的措施。杨晓波市长和罗光辉副市长先后两次专题听取了专项治理工作汇报,根据市长的要求,我局拟订了《××市城市规划用地容积率调整管理办法》,已报市政府正在待批准。

六、推进测绘工作,服务城市建设

一年来,我局以服务经济建设为目标,大力推进测绘依法行政,积极实施基础测绘,强化测绘统一监管,不断拓宽测绘应用,为我市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被省人事厅、省测绘局授予全省测绘行业先进单位。概而言之,成绩主要以下六方面:加强测绘法规建设,完善测绘法规体系;实施城市基础测绘,完善地形数据资料,组织编制了《××市基础测绘十一五规划》,实施了一系列基础测绘项目,引进新技术制作卫星影像图,编制出版了《××市城区图》;启用了54北京坐标(115°)独立平面坐标系统;协助省局完成了××市公共地图服务系统工作;启动了数字××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测量标志管理系统初步建成,组织实施了全市四等以上永久性测量标志的普查、维护、建档工作,共普查测量标志点282个,并对其中104个测量标志点进行了维护,为测量标志的管理和利用提供了方便,得到了省测绘局的充分肯定,省局还专门在××召开现场会,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援于全省测量标志普查维护先进单位。

七、存在的问题

认真总结一年来的工作,在规划管理和测绘工作上取得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但也暴露出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问题,主要有:

(一)城乡规划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规划覆盖率和规划设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市至今尚未编制《××市城镇规划体系规划》,《××市城市总体规划》亟待调整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还未实现市区全覆盖,××市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目前只能接近80%,修建性详细规划只接近50%,且一些规划设计水平不高,既不能反映地方文化与特色,又缺乏标志性建筑,往往显得规划缺乏超前性。主要原因是规划经费严重不足。过去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是我局下属副县单位,市里的规划可以下达指令任务让他们完成,自1999年改革规划院改制后,我市每一项规划都得花钱去做。近两年我市财政安排规划专项经费是历史以来最高,但其中还含有部分测绘专项经费,与省同级城市相比有差距,更别提与沿海城市相比了。没有高投入,难出好成果。其次是规划研究工作缺乏,规划院改制后我市规划研究工作就没有机构去做了,规划局又没设置这方面机构,因编制少而无法考虑抽出人员做这方面工作。再次是规划设计队伍还不强,到目前为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仍然是乙级资质,城乡规划设计院是丙级资质,我市规划设计队伍整体水平亟需快速提高。

(二)规划制定与修改的法律程序欠完善。主要表现是:跳漏应有的审批环节,随意改变规划的现象仍然存在。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湖北省实施城乡规划法办法尚未出台,规划编制、管理、行政审批在个别环节和程序上缺乏具体指导性依据。因而我市《××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一时还难以出台,这样,在规划制定、实施、监督管理的具体细节上一时还难以制定具体规定,如一些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强制性指标,违规处罚的程序、罚金裁量规定等,还基本上是在按老标准弹性化执行。另一方面是由于规划部门没有严格执行法定程序,省掉了上报人大和政府论证、听证、公示等一些应有环节,或扩大了规划审批的自由裁量权限。因此,规划管理上有一定弹性,给人为改变规划留下了一定空间。

(三)规划监督的力度还不够。主要表现在:(1)违法违规建设时有发生。(2)规划项目批后跟踪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规划队伍人员不够,没有专门执法队伍,就是城区都往往不能常态化进行批后跟踪、监督管理,更别说河口、江北等到边远地区了,主要是靠竣工验收来把关,不能及时发现建设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二是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执法主体的查处违法职责与主体分离,行政执法体制还不顺,规划与城管虽建立了联动机制,但需部门之间的衔接,延滞了处理时间,往往在查处违法建设上形成“真空”。八、2010工作计划规划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乡规划,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市委实施“三大战略”的要求,抓住国家推进武汉城市圈发展战略和实施4万亿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积极推动××—大冶一体化和谐发展,依法行政,严格管理,努力把××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的副中心、鄂东地区的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城市、长江中游的重要工业基地和富裕、文明、秀美、和谐的山水园林、生态宜居城市。2010年,我局将着重做好如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依法编制城乡规划,努力提高规划设计水平。

为了更好地发挥城乡规划对城镇建设的指导作用,今年下半年要完成《××市城市总体规划评估报告》上报国务院建设部,明年要对《××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进行修改调整,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时,要将《××市城镇体系规划》列上工作日程。力争在一两年时间内,××市市区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市城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80%以上。要加强规划设计公开招标,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多出佳作精品规划。2010年规划工作要以“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建设为原则,着重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1)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产业结构,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相互衔接,调整主城区用地布局,合理引导市场发展。(2)规划战略重点是与“1+8”城市圈规划对接,规划建设重点向“一区三园”规划建设集中发展。(3)调整改造老城区,疏减老城区密度。进一步优化居住环境,完善小区配套功能。(4)加快“三沿”(沿江、沿湖、沿快速路)开发建设和景区规划建设,以景观建设为突破口,展现××新形象。(5)加大环境整治和保护力度,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和绿地建设,充分保护和利用城市自然山水文化和人文资源,进一步彰显山水园林城市风貌。(6)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基础设施,进一步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水平。规划编制计划具体如下:(见附件)

(二)加强规划管理,严格依法行政。

1、完善科学民主的城市规划决策新机制

要按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要求,制订新的××市城市规划委员会规划审查制度,强调专家评审与群众参与,健全完善规划分级审批的民主决策机制。市县对总体规划进行局部调整或涉及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及规划布局和用地性质重大变更的,须报同级人大审查同意后,按法定程序报批。规划部门控制性详规的制定和修改,要向同级人大报告,征求人大意见后按程序报政府审批。

2、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规划审批,严格执行《城乡规划法》规定的“一书两证”制度

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规划、标志性建筑和工业园区项目规划,经规划局业务会审核后,报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方可报市政府审定;城市主要干道两边的修建性详细规划,要在规划部门严格把关的基础上报规划委员会或规委会主任会审定后由规划部门办理规划许可手续。旧城改造项目严格按“统一规划、成片改造、配套建设”的要求审批。严格执行《城乡规划法》规定的“一书两证”制度,加强“四统一”管理,严格按省住房建设厅规定的许可程序进行。

3、加强规划的宣传工作和社会公示,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规划是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千秋万代的大事,要加强在媒体上的宣传和公示,既让市民及时了解今后城市的发展、居住环境优化的规划蓝图,也让市民了解政府在关心民生和实施城市发展战略上所做的工作。同时,通过规划公告(公示)、听证、论证、咨询,推进政务公开,扩大社会监督和公众参与,促进规划约束机制的形成,提高规划管理水平。

(三)理顺健全规划管理体制,加强全市规划集中统一管理。

加强黄金山新区、河西工业园区、江北开发区的规划管理,争取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建立黄金山新区、河西工业园区、江北开发区规划管理派出机构,真实地、完全地将新区纳入全市的统一规划管理。对规划分局下放铁山的做法和委托城管查处违法违规建设问题要根据《城乡规划法》要求,进一步研究改进。对城乡规划执法主体、村镇规划的主管部门要根据法律规定和国务院文件精神进一步理顺。

(四)加强规划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