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腰病治疗方法十篇

时间:2023-10-17 17:37:19

急性腰病治疗方法

急性腰病治疗方法篇1

关键词:急性腰扭伤;平衡针刺;运动疗法

【中图分类号】R27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5-0092-02

急性腰扭伤为腰部筋膜、肌肉、韧带、椎间小关节、腰骶关节的急性扭伤,多因突然遭受间接暴力所致,俗称闪腰、岔气,多发于青壮年和体力劳动者。若处理不当,或治疗不及时,可使症状长期延续,变成慢性。本研究观察了平衡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6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来源于2011年7月~2012年3月武汉市中医院推拿科及针灸科门诊。治疗过程中脱落5例,实际完成治疗的病例数为治疗组28例,对照组2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制定:①年龄在25~60岁之间,有腰部扭伤史,病程在3天之内。②腰部一侧或两侧,剧烈疼痛、活动受限,不能翻身,坐立、行走需保持一定强迫姿势以减少疼痛。③腰肌和臀肌痉挛或可触及条索状硬块,损伤部位有明显压痛点,脊柱生理曲度改变。④在接受本疗法期间停用其他治疗。全部病例均经腰骶椎X线拍片、CT或MRI等检查,排除伴有腰椎问盘突出症、腰椎滑脱、脊柱病变、骶髂或髋关节病变患者。

1.3 疗效评价标准:治愈:腰部疼痛消失,脊柱活动正常。显效:腰部疼痛明显减轻,脊柱活动基本正常。有效:腰部疼痛较治疗前有所减轻,脊柱活动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改善。

2 治疗方法

2.1 观察组:采用平衡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一周。治疗期间嘱患者减少腰部活动、卧硬板床休息并注意腰部保暖。

操作方法:患者坐位或站立位,取腰痛穴(位于前额正中)常规消毒,选用直径0.30×40mm的不锈钢针灸针,提起皮肤,用快速进针法进针,针尖向下平刺寸许,得气后,行单向捻转滞针法强刺激,行针以医者感觉针下紧涩感,患者有强烈酸麻胀感为佳。嘱病人站立位前后、左右稍稍活动腰部数次,即可出针。针灸用针采用中国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的32号一次性无菌针灸针。

2.2 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一周。治疗期间嘱患者减少腰部活动、卧硬板床休息并注意腰部保暖。

操作方法: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中急性腰扭伤病的治疗方法。处方:肾俞、腰阳关、腰眼、委中。操作:患者取俯卧位,针刺穴位常规消毒后,各穴均采用常规刺法刺入,施泻法,使针刺部位有针感;每次留针30分钟。针灸用针采用中国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的32号一次性无菌针灸针。

3 结果

3.1 临床疗效:两组有效率均为l00%,说明两种方法治疗本病均有效果。显效率用x2检验说明分析,x2=4.183,P=0.039<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4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急性腰扭伤是因腰部活动时用力不当引起的腰部肌肉、韧带、筋膜等软组织的急性损伤,可伴有椎间小关节的错位及关节囊嵌顿,致使腰部疼痛,活动受限。其发病部位以腰骶关节的肌肉和韧带为主。病理变化是局部充血水肿、纤维组织增生和粘连;腰椎小关节错位、滑膜嵌顿所致的无菌性炎症,疼痛引起局部肌肉紧张,而肌肉紧张痉挛又加重局部疼痛。本病属中医学“闪腰岔气”、“腰痛”、“伤筋”的范畴。《金匮要略·卷六》:“瘀血腰痛者,闪挫及强力举重得之。”本病病机多为闪挫伤筋、筋脉受损,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亦有素体虚弱、年老体虚,腰部筋脉空虚,稍有强力,可使气机不畅,气滞血瘀而发病。本病的治疗以疏经通络、活血止痛为原则。

当腰部扭伤后,局部会出现纤维组织的损伤或撕裂,水肿充血,此时不宜行手法推拿,否则易加重局部的水肿充血,进而加重疼痛。虽针刺则具有舒筋活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缓解肌肉紧张的作用,但若此时针刺疼痛部位会导致患部肌肉紧张,从而加重疼痛。《灵枢·终始》:“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本疗法所使用之腰痛穴为经外奇穴,具有镇痉消肿、舒筋活络之功效。急性腰扭伤,病位在下,而针刺额部之腰痛穴,即为此意,亦寓有循经远取之意。此外,腰痛穴为平衡针法中治疗急性腰扭伤的奇穴,平衡针法是经络学说和现代神经系统结合的一个发挥,利用针刺效应,通过神经经络系统的信息反馈效应,改善机体的血液循环,减少血液和淋巴系统的瘀滞,解除腰肌痉挛,镇痛,促进局部血肿和渗出物的吸收,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恢复腰部功能[2]。

急性腰扭伤多伴有腰椎小关节紊乱,而本疗法特点在于:针刺腰痛穴后,腰部疼痛减轻,腰椎小关节周围紧张痉挛的肌肉韧带可以得到放松,此时配合腰部轻柔的旋转运动,可使错位的小关节复位,消除疼痛,恢复脊柱功能[3]。且研究表明[4],针刺与运动疗法联合运用,二者相辅相成可产生协同和增强疗效的作用。

本疗法简便易行,疗效显著,既可避免刺激疼痛局部,又可解除患者上、下治疗床的困难,患者更易于接受,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2] 王文远.平衡针法临床精要[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8:151

急性腰病治疗方法篇2

关键词:急性腰捩伤;中西结合;外治法;放血疗法;手法治疗

【中图分类号】R27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112-01

近4年来,我们运用放血疗法及手法治疗急性腰捩伤38例,并设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

1.1 诊断标准:临床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8月江苏省卫生厅编《常见疾病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的诊断拟定:①有抬重物或做某一动作时突然腰部剧痛不能动弹史。②腰部活动、咳嗽可使疼痛加剧。一般无腿痛,但可有髋部或大腿的反射痛。③腰部僵硬,腰背部肌肉痉挛,主动活动受限。④软组织撕裂伤局部有明显压痛。⑤直腿抬高阳性,但加强试验常阴性。⑥局部痛点普鲁卡因注射后可止痛。⑦X线摄片排除骨性病损。

1.2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21-60岁。

1.3 排除标准:急性腰捩伤合并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妊娠或哺乳妇女、精神病患者等。

1.4 一般资料:将2007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外科门诊治疗的急性腰捩伤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38例中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23~60岁;病程最短2小时,最长6个月。对照组中男20例,妇18例;年龄24-60岁;病程最短2小时,最长7个月。所有病例均经X线摄片排除骨性病损。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没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治疗组:①放血疗法:在腘窝中找到络脉(即浅静脉)瘀紫(胀)处,用三棱针快速地刺入到消毒过的瘀紫的浅静脉,使其出血数滴,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止血。②手法治疗:急性腰肌筋膜扭伤者用揉按法、推理腰肌、捏拿腰肌、板腿按腰、舒筋等手法;急性腰部韧带损伤多用理筋复位手法;急性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者常用牵抖法,斜板及人背法进行治疗。每日一次。

对照组:①口服非甾体消点止痛药如芬必得、双氯芬酸(扶他林)等。②制动疼痛严重者,卧硬板床休息,使肌肉痉挛得到缓解,减轻疼痛。疼痛较轻者,也可能戴腰围制动,进行轻微活动。

两组疗程均为3日。

2.2 疗效标准:参照《常见病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江苏省卫生厅编),①好转:腰痛和肌肉痉挛明显减轻,腰部活动改善。②治愈:症状消失,功能恢复。

2.3 结果:治疗组治愈35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治愈28例,好转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1.58%。统计学处理,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见表1。

2.4 讨论:急性腰捩伤即急性腰扭伤。是腰部活动时因用力过大或姿势不协调,使腰部的肌肉、筋膜、韧带、关节囊、滑膜等软组织受到急性损伤,出现组织撕裂、出血或轻微损伤。俗称“闪腰”、“闭腰”、“岔气”、“弹背”等。中医文献多称为瘀血腰痛。临床上大部分有腰扭伤病史,例如搬抬重物时突感腰部剧痛,不敢活动,甚至可有局部撕裂感或响声。也有的并非需要很大暴力,而在诸如弯腰系鞋带、扫地、打喷嚏等动作时发病。查体可见腰部僵硬,肌肉紧张,腰椎活动明显受限。压痛点可提示病变所在部位:①棘上或棘间韧带损伤,压痛点在棘突上或棘突间。②肌肉或筋膜损伤,压痛点在棘突旁、横突旁或髂骨翼的肌肉附着处。③关节扭伤或滑膜嵌顿,压痛点在腰骶关节、骶髂关节。④椎间小关节滑膜嵌顿者可无压痛点。本病无下肢痛。

诊断要点:①急性腰肌筋膜扭伤:有明显的外伤史,多为男性青壮年体力劳动者,有明确的损伤部位,腰骶部有压痛和肌痉挛。患者腰部各方面的运动均受限。X线片无异常表现,或可发现伴有腰椎平直、侧弯或后突变形。痛点封闭后疼痛消失。②急性腰部韧带损伤:有明显外伤史,伤后腰骶部有撕裂感,剧痛,活动受限,屈曲时疼痛加重。棘上、棘间处压痛明显,棘突间距可增宽。普鲁卡因局封后疼痛减轻或消失,也可确定损伤的性质和部位。严重损伤者,拍X线片,了解有否骨折或脱位。③急性腰椎后关节紊乱(滑膜嵌顿):多有腰部扭伤、闪腰或弯腰后立即直腰的病史。伤后腰部立即发生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表情痛苦,不敢活动,特别惧怕他人的任何搬运,甚至轻轻移动下肢或轻整床褥时都可引起无法忍受的疼痛。全部腰肌处于紧张状态和僵板,腰部的活动功能几乎完全丧失,多采取后突位,站立时髋、膝关节常取半屈位,两手扶膝以支撑。待嵌顿解除后,剧痛亦自行缓解或转为一般扭伤后的腰痛。

急性腰病治疗方法篇3

【关键词】 急性腰扭伤;平衡针;针刺;治疗

祖国医学, 博大精深。急性腰扭伤的治疗方法很多, 但大多数治疗方法疗效欠佳或者治疗繁琐, 患者不易接受, 为探求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几年来采用平衡针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57例,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7例均为门诊患者, 年龄20~30岁46例, 30岁以上11例。

2 诊断标准

2. 1 病史和症状 急性腰扭伤多由于不正而突然改变姿势;或扛抬搬移重物时, 用力过度或用力不对称, 或跌扑闪挫、暴力撞击, 伤腰及腰背部肌肉, 筋腱, 韧带或腰椎后关节紊乱, 使腰部软组织受损伤。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剧烈, 活动受限, 患者身体向病侧歪斜, 以手扶腰, 步履迟缓, 表情痛苦, 咳嗽、排便等能加重疼痛。本病好发于青壮年人,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1]。

2. 2 排除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或腰椎骨折引起的腰痛。

3 治疗方法

3. 1 取穴 腰痛穴, 仰卧, 位于前额正中, 将前额人为的划个十字, 十字的交叉处即为此穴。

3. 2 操作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 采用75%的酒精消毒局部皮肤, 取3寸一次性无菌针灸针, 中间疼者向下平刺、单侧疼者向健侧平刺、上腰疼者向上平刺2寸, 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手法, 出现针感时出针, 一般提插3次左右。在针刺的同时嘱患者轻微的、慢慢地活动腰部, 然后慢慢地站起, 轻轻的下蹲, 弯腰。一般5 h以内的急性患者, 扎1次即可, 效果最好, 超过1 d的要扎2~3次。

4 治疗效果

4. 1 疗效标准 痊愈:患者自觉症状消失, 活动无不适感;显效:患者自觉症状较前明显减轻;好转:患者自觉症状较前减轻;无效:腰疼症状无明显改变[2]。

4. 2 治疗结果 57例患者, 经过1~3次治疗后, 痊愈31例, 显效15例, 好转11例, 总有效率100%。

5 讨论

急性腰扭伤一般称“闪腰”, 患者受伤以后, 局部气血瘀滞, 常出现严重的腰背疼痛与活动受限, 如不及时施以有效的治疗, 可遗留较长时间的顽固性腰背疼痛。本病在青壮年和体力劳动者发病率较高。治疗时以通经络、调气血、利腰脊为原则。

平衡针是我国著名针灸专家王文元教授潜心研究创立的现代针灸学。平衡针疗法突出了一病一穴, 有快速针刺, 及时观察, 无不良反应等特点[3]。通过针刺穴位强刺激, 通经络、调气血、利腰脊为原则以行气血, 改变小关节、韧带、肌肉的紊乱失衡, 使气血得以通畅, 通则不痛。笔者在学习王老理论的基础上, 注意结合临床, 摸索经验。通过临床实践, 笔者感觉此穴是临床上治疗急性腰扭伤患者的特效穴位, 而且此方法简便易学, 值得在社区医疗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文祥, 张仕年 , 鞠传军. 实用推拿按摩. 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0:109.

急性腰病治疗方法篇4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89-02

急性腰扭伤乃中医临床急症,是指腰骶、骶髂及腰背两侧的肌肉、筋膜、韧带、关节囊、及滑膜等软组织的急性损伤,从而引起腰部疼痛及活动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俗称“闪腰岔气”,多发于男性青壮年体力劳动者。推拿治疗此病,如手法运用得当,疗效极佳,若治疗不当或失治,可至损伤加重而转变成慢性腰痛1。

张仕年是江苏省中医院推拿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中医推拿学术带头人,师从江苏省名中医邵铭熙教授,是四指推拿流派主要传人,其推拿手法刚柔并济,力透筋骨,在20余年的医疗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特别是在运用四指推拿结合长针透刺治疗急性病症方面颇具造诣。笔者参加江苏省中医院第四批中医青苗培养计划中跟随张主任出门诊一年,每每见到张主任治疗急性腰扭伤病人立起重疾,手到病除,实乃临床治疗急性腰扭伤一绝,有幸跟师,受益匪浅。现将其临床经验总结如下,与同仁共享。

1分步治疗方法

1.1长针透刺。取穴:腰痛点上2-3cm,患者俯卧位,常规消毒后,选4寸芒针,采用平刺法,快速进针后,针尖以15°-45°角向僵硬紧张肌肉方向(阿是穴)斜刺,刺入2.5-3.5寸,行快速捻转提插法,提插幅度3~5cm,行针1~2min,术者自觉针下僵硬肌肉逐渐松弛,有刺入豆腐渣样疏松感,患者自觉局部酸胀后,扶住患者腰部两侧,被动左右摇晃患者腰部1min左右,同时嘱患者用力咳嗽,提高腹压,扩大腰部活动度,促使紧张肌肉进一步放松,在针上拔火罐,留针罐5-10min后,起罐起针。

1.2屈髋屈膝。术者一手拇指点按患者患侧小腿承山穴,使有酸胀感,并嘱患者双手掌伏按诊疗床前部,同时主动向后屈髋屈膝至最大限度,臀部尽量靠近下肢,小腹尽量靠近膝部,患者自觉比较困难,术者用手掌或是前臂或是借助上半身重量下压患者腰骶部,压至最低点停留3-5s后,嘱患者恢复俯卧状态,休息3-5s,继续上述动作,反复3次即可。

1.3四指推法。大部分病人经过上述两个步骤后腰骶部疼痛能明显减轻,腰部活动度能显著改善,再在腰骶部疼痛区周围施行四指推拿法操作约10min,治疗结束。

2病案举例

案例胡某,男,30岁,公务员,2012年2月28日初诊。患者1天前因弯腰搬重物突然改变而致腰扭伤,腰骶剧痛,右侧重,辗转困难,经卧床休息后好转,今晨起床弯腰时突然腰骶部疼痛剧烈,不能站立,经120急救车送来我院急诊骨伤科,摄腰椎X线片未见异常,患者侧卧抢救床上,不敢活动腰部,诊断为急性腰扭伤。急诊医师嘱其回家休息,患者担心回家病情加重,遂转至推拿科张主任门诊求治,经上述方法治疗1次后,患者即独立行走回家。

3讨论

急性腰扭伤多以一侧腰肌筋膜,棘间韧带,腰骶部和第3腰椎以下棘上韧带扭伤或错位。病人疼痛大部分是肌纤维、筋腱受损引起的保护性痉挛。一般痉挛部位为最痛点,也就是我们中医经络学说中提到的阿是穴。

3.1长针透刺进针点。张主任长针透刺进针点与普通急性腰扭伤针灸进针点不同,选在阿是穴上2-3cm,再斜刺入最痛点下方,实与祖国医学针取阿是穴殊途同归,但是此种取穴方法却有他独特的优势,因为腰扭伤病人腰部肌肉强烈紧张痉挛,从阿是穴直刺则可能加重痉挛,产生不良刺激,而从上2-3cm处斜刺,且与紧张之腰骶肌肉走行平行,此法更容易使肌肉放松,缓解痉挛,解除急性疼痛,易获良效。

3.2屈髋屈膝。此动作要求患者主动屈髋屈膝动作,操作时术者用拇指点按住下肢承山穴,一方面是循经远端取穴,疏通经络,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痛阈,转移患者注意力,再者可以保护患者,防止患者从诊疗床摔落,患者主动屈髋屈膝至最大限度,臀部尽量靠近下肢腘窝处,腹部尽量靠近膝盖处,头部尽量前伸,此动作可以拉伸腰骶部痉挛之肌肉,提高患者耐受能力,巩固长远疗效。

3.3四指推拿法。四指推法2是以拇指指腹或偏锋与食、中、无名三指指腹相对着力于一定穴位或部位,四指协同做往返方向的直线推动,然后拇指和其余三指做相对用力提拿的一种手法。四指推法具有有舒筋通络、温经散寒、活血止痛、健脾和中等3作用,在治疗颈肩腰腿痛等“痛症”方面疗效显著,乃江苏省已故名老中医施和生先生所创,是江浙一带四指推拿流派主要手法之一,张主任乃四指推拿流派主要传人,其四指推拿功力深厚,刚柔相济,柔和深透,柔中有刚,强调以柔顺为要旨,张主任认为“法之所施,使病家不知其苦,方为手法”,在临床操作中力求“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4,施与临床,使力量直达病所,立起沉疴。

4总结

急性腰扭伤乃中医骨伤推拿临床之急症,西医缺乏行之有效的办法,多以口服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物,或是行中频微波等理疗治疗,但是往往很难立即解除病家痛苦,中医针灸推拿对此病治疗报道颇多,疗效肯定,但是也不乏治疗不当,反至患者痛苦加重的临床报道,张主任临床20余年总结以上四个步骤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但是张主任同时强调,长针透刺和四指推拿需要勤学苦练,加强功力,积累经验,才可以做到万无一失。从临床上讲,推拿对于急性腰扭伤的治疗应以解决患者急性腰部疼痛及功能障碍为主,而从解剖及损伤的角度,应解决损伤组织的恢复问题和相应神经的刺激问题5,后者需进行腰背肌功能训练等综合治疗。

参考文献

[1]罗才贵.推拿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0-83

[2]张仕年.浅谈四指推法.江苏中医,1995;16(12):28-29

[3]张仕年,冀斌.四指推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量化的影响.吉林中医药,2005;25(10):37-38

急性腰病治疗方法篇5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收治103例急性腰扭伤患者,其中男78例,女25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57岁;病程最短半天,最长半月。病程

2 治疗方法

取穴:腰痛点(阿是穴)、肾俞、大肠俞、委中。

操作方法:先让患者站立手扶床边,取一种患者认为腰部疼痛最明显的姿势,找到腰痛点,根据病人的胖瘦程度一般选用40~50 mm毫针,局部常规消毒后,先垂直进针约25 mm,然后针尖稍向上,再行捻转补泻手法,待产生酸、麻、胀等针感后,再根据病人耐受程度而予以不同程度刺激量,然后将针退至皮下,嘱患者做前、后、左、右以及转侧、下蹲、弯腰等多种姿势活动,幅度不宜过大,速度不宜过快,一般3~5分钟左右。再行手法1次,再活动3~5分钟后起针。让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暴露腰部。取肾俞、大肠俞、委中,并根据病情配以相应穴位,平补平泻,待得气后留针15分钟,然后起针拔罐15分钟。每日1次,3次为一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疼痛消失,活动自如;显效:疼痛基本消失,活动受限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疼痛减轻,活动受限症状略有好转;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1)本组103例急性腰扭伤患者均以治疗1个疗程(3天)为准,其中痊愈59例,占57.3%;显效20例,占19.4%;有效17例,占16.5%;无效7例,占6.8%。总有效率达93.2%。

从表1中可见,病程越短,治疗效果越好。

4 典型病例

患者,男,32岁。主诉:腰部疼痛并活动受限1天。1天前因搬重物时不慎扭伤腰部,疼痛剧烈,不能弯腰,痛感向大腿放射,行走不便。查:右侧腰大肌压痛明显,俯仰转侧功能障碍。诊断为急性腰扭伤。先针腰痛点,并嘱患者活动腰部,然后取常规穴并加拔罐,起针后明显好转;治疗2次后治愈,弯腰、左右旋转功能正常。随访半年未复发。

5 体会

急性腰扭伤多以骶棘肌及腰背筋膜附着处损伤为主,以局部疼痛伴活动受限为临床特点。故针刺痛点要准,掌握好深度并找到真正的针感。腰部系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所过之处,“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取肾俞、大肠俞为腰部近取,委中为膀胱经合穴,“腰背委中求”。配合运动可舒筋活络,加速局部扭伤恢复。

急性腰病治疗方法篇6

关键词:推拨点按斜搬手法 推拿 腰扭伤【中图分类号】R2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078-02

急性腰肌扭伤是现代社会一种常见,是腰部肌肉,筋膜,韧带,椎间小关节,腰骶关节急性损伤,多因腰部突然遭受不恰当的外力所致。损伤可使腰部肌肉,筋膜,关节囊等组织,受到过度牵拉,扭转,甚至撕裂。临床上以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治愈率在82%[1]。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日常生活及工作中突发事件的发生,急性腰扭伤的发生率不断上升,本病病人疼痛重、痛苦大,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所以临床上要求尽快在最短时间内缓解病人症状,以免耽误了治疗时机,使病情向慢性转变,为了防止这一情况的发生,笔者在总结前人手法的规律上,完善推拨点按斜搬手法,对121例急性腰扭伤患者进行了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根据医师本人的临床经验,选取年龄在20-60岁之间的腰部肌肉筋膜拉伤及腰椎后关节紊乱患者,临床特征是腰部各方面的运动均受限,屈曲时疼痛加重,腰骶部有压痛和肌痉挛,腰呈强迫而活动受限,无下肢麻木通及放射痛。常规检查排除腰部韧带损伤,骨折,结核,肿瘤等疾病。其中男性67人,女性54人,平均年龄46岁。

2 手法治疗

就诊起连续3个治疗日内每天治疗1次,每次约20min。要求患者每次手法治疗后卧床休息5min,并以侧卧后缓慢坐于床边的姿势起床。触诊竖脊肌及骶棘肌痉挛而且僵硬压痛明显后先在具体为在痉挛处做多次推法。在紧张的竖脊肌做拿法,再在压痛点处做定按法,按揉委中穴2min,然后适当做轻度拨法,然后帮痉挛的肌肉做相对的拔伸法。这时会听到肌肉轻微的喀搭声,再做腰部侧搬法,帮患者恢复正常活动。此治疗手法须时间约20分钟。完成手法后,用频普仪等红外线治疗仪照20分钟,解除肌肉痉挛,手法治疗时间不宜过长,会产生肌腱发炎,毛细血管破裂等,造成病情加重。对于各方向活动受限的患者可在上述手法治疗后再行走向次推法,腧次点按法,在最痛点处点按1-2分钟,此时在痛点处做范围小力度轻的拨法,待腰部肌肉已经比较松弛,再行腰椎侧搬,慎用柔法。治疗其间笔者建议患者应卧床。

3 结果

121例患者在治疗后疼痛好转61例,改善40例,无效20例,疼痛缓解有效率83.47%,手法治疗后腰部活动自如45例,可轻微活动50例,不能活动者26例,活动有效率占79.5%。治疗患者无明显不适感,无出现皮肤刺激性疼痛。

4 讨论

急性腰部筋伤作为一种与现代社会相伴随的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属于中医“疲血腰痛”的范畴,占临床腰痛的12%以上,占骨伤科门诊量的10%。临床上急性腰部筋伤多发生在软组织、腰骸关节、骸骼关节及椎间小关节。其中腰骸关节更是脊柱的枢纽,骼关节是躯干与下肢的桥梁,体重的压力和外来的冲击力多集中在这些部位,故临床上有90%发生于腰骸部和骸骼关节。医学界始终给予广泛的重视,对其治疗的临床研究也不断深入[2,3]。

临床常将急性腰扭伤分为三个类型:急性腰筋膜扭伤,急性腰部韧带损伤和腰椎后关节紊乱三个症型。

Ⅰ急性腰肌筋膜扭伤。有明显的外伤史,多为男性青壮年体力劳动者,有明确的损伤后,腰骶部有压痛和肌痉挛。患者腰部各方面的运动均受限。X线片无异常表现,或可发现伴有腰椎平直,侧弯或后突变形,或见其它骨质病变。痛点封闭后疼痛消失。

Ⅱ急性腰部韧带损伤。有明显外伤史,伤后腰骶部有撕裂感,剧痛,活动受限,屈曲时疼痛加重。棘上,棘间处压痛明显,棘突间距科增宽。经局麻药注射或封闭后疼痛减轻或消失,也可确定损伤的性质和部位。严重损伤者,拍X线片,了解有否骨折或脱位。

Ⅲ腰椎后关节紊乱症(滑膜嵌顿)。多有腰部扭伤,闪腰或弯腰后立即直腰的病史。伤后腰部立即发生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表情痛苦,不敢活动,特别惧怕他人的任何搬动,甚至轻轻移动下肢或轻整床褥时都可引起无法忍受的疼痛。全部腰肌处于紧张状态和僵硬,腰部的活动功能几乎完全丧失,多采取后突位,站立时髋,膝关节常取半屈位,两手扶膝以支撑。待滑膜嵌顿解除后。剧痛亦自行缓解或转为一般扭伤后的腰痛。

三者的鉴别:急性腰肌筋膜扭伤时,腰部各方向的活动均受限制,并引起疼痛加剧,在棘突旁骶棘肌处,腰椎横突或髂嵴后部有压痛,压痛点较表浅。腰部韧带损伤时脊柱弯曲受牵拉时疼痛才加剧,且压痛点躲在棘突上或棘突间。急性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腰前屈尚可,但不能过度前屈,腰部被动旋转活动和后伸受限,并使疼痛加剧,其疼痛程度远远超过腰肌筋膜扭伤,腰肌痉挛或僵硬,棘突两侧有深在的压痛。

推拨点按斜搬手法能加强局部组织循环、提高局部组织痛阈、拉长紧张和痉挛的肌肉、促进损伤组织修复和血肿水肿吸收、松解粘连(消除创伤性无菌炎症),能直接放松肌肉而解除肌肉紧张、痉挛,解除滑膜嵌顿,以达到舒筋活血、化瘀通络的作用[4]。同时手法可纠正解剖位置异常(关节错位),表现为手法能调整椎体同一节段的前后、左右、轴向位移和不同节段的成角位移。

参考文献

[1]张琴明,房敏.急性腰扭伤推拿治疗现状[J].颈腰痛杂志,2003,24(4):248-250

[2]陆裕仆,青少汀,葛宝丰.实用骨伤科[M].第二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1134-1135

急性腰病治疗方法篇7

关键词 急性腰扭伤 中医疗法 疗效观察

急性腰扭伤是一种急性软组织伤病,是由于突然遭受外力导致腰部肌肉筋膜组织过度牵拉而引起的急性撕裂伤,患者往往腰部活动严重受限,腰部剧烈疼痛,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便,临床较为常见。应用中医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年5月~2010年6月收治急性腰扭伤患者280人,男186例,女94例,年龄17~59岁,病程1~11天,平均6天,所有病例均符合急性腰扭伤诊断标准,并通过X光摄片及CT检查排除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部骨折,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0例,男81例,女69例,平均年龄37岁,平均病程6天;对照组130例,男76例,女54例,平均年龄45岁,平均病程6天,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均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有关标准:①有腰部扭伤史,多见于青壮年;②腰部一侧或两侧剧烈疼痛,活动受限,不能翻身、坐立和行走,常保持一定强迫姿势以减少疼痛;③腰肌和臀肌痉挛,或可触及条索状硬块,损伤部位有明显压痛点,脊柱生理弧度改变。

治疗方法:治疗组予自拟腰扭伤胶囊(本院协定处方,由三七、乳香、续断、补骨脂、苏木、淫羊藿、狗脊、当归、菟丝子、肉苁蓉,水蛭、红花、川芎、大黄、威灵仙、乌梢蛇、血竭、土鳖虫、自然铜、杜仲等20味药物组成,0.5g/粒),3粒/次,3次/日,口服。并配合针灸及中医推拿辅助治疗。针刺时取人中、大肠俞、腰阳关、阿是穴、后溪、委中、环跳等。所用以上腧穴为近端与远端取穴相结合。先用毫针刺人中或后溪,边捻转边活动腰部。而后针刺其他腧穴,均用泻法,留针30分钟左右。腰部腧穴加灸,可用温针或经穴灸疗仪。委中可点刺放血,1次/日,5天为1疗程。推拿治疗取穴:以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为主。取肾俞、大肠俞、环跳、委中、阿是穴、腰眼、承山、昆仑、足三里、阳陵泉等腧穴,手法用一指禅、滚、按、推、揉、拿、搓、拨、擦、挤压、活动手法。操作时先以放松手法,在腰部使用轻缓的推、揉、滚、拨的手法放松紧张的腰肌,再点按上述各穴。同时在两侧足太阳膀胱经施行滚、揉、推、捏等手法。再以活动手法,在腰肌放松后,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斜搬,旋转复位法、髋膝关节屈屈旋转法、蹲法以及髋膝关节屈压腰法。结束手法患者取坐位。医者双手提拿肩井穴,双拇指按揉骶棘肌。揉、擦、搓、腰骶部,以发热为度,拍打肩部、腰部数次后结束治疗。

对照组口服腰痛宁胶囊,3次/日,3粒/次,3天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疗效判断标准:①治愈:经治疗后腰痛症状消失,拾物试验阴性,活动自如,能正常工作和劳动;②显效:腰痛症状明显减轻,无阳性体征,腰部活动仍有受限;③无效:腰痛症状无明显好转,腰部活动无恢复。

结 果

治疗效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5.33%、70.00%,经统计学检验(P<0.05),两组有效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体疗效比较(例)

讨 论

“急性腰扭伤”祖国医学归属于中医腰腿痛范畴,盖因劳累或外伤使筋脉损伤所致,以致正气虚弱,脉络受损,气滞血瘀,经脉不通,气血运行不畅,水湿内阻,瘀血水湿互结,故致麻木疼痛,活动不利。《素问・刺腰痛论》云“举重伤腰,恶血归之”,治则行气化血而去痛。故本病的中医治法以行气活血,疏通筋脉为要。此外,肾气不足、肾阳亏虚也是本病的诱因之一。

自拟腰扭伤胶囊是我院骨科的协定处方,具有滋补肝肾,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之功效。其中三七为君药,味甘、苦,归肝、肾经,功用补肝肾,强腰脊,祛风湿;狗脊含淀粉、鞣质、糖苷等,对筋骨不健的病证有治疗和保健的双重作用;当归、菟丝子、苁蓉等能滋补肝肾、补气补血;水蛭、红花、川芎、大黄等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改善损伤处局部环境的作用;乌梢蛇祛风通络止痉,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是治疗风湿顽痹的要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乌梢蛇富含骨胶原,能促进钙、磷等无机质在骨上的沉积,因而能起到修复骨组织、改善骨质疏松症状。补骨脂的功效是补肾助阳,其含有的补骨脂素能增加冠状动脉及末梢血管的血流量,促进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神经血管的牵张,改善神经根的缺血缺氧状态,防止神经根粘连,促进神经纤维的恢复,缓解疼痛和神经受压症状。淫羊藿为补肾壮阳,祛风除湿之首选药;威灵仙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用于风寒痹痛、四肢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以上诸药合用,共奏去祛风通络、活血止痛之功效。

自拟腰扭伤胶囊并结合针灸疗法经过长期临床使用,已经证明是确实有效和安全的,而且费用较低,对于患者来说可以减轻医疗负担,但对由急性腰扭伤迁延所致的慢性腰痛是否有效,还值得临床观察。

参考文献

急性腰病治疗方法篇8

【关键词】 腰肌劳损;手法治疗;正骨推拿;关节错位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about using the bonesetting naprapathy to lumbar muscle strain. [Method] 143 cases were pid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78 cases, and the contrastive one had 65 cases, treated by the bonesetting naprapathy and the physical therapy of the computer middle frequency therapy apparatus and cupping respectivley. [Result] The efficiency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8.71%, while the contrastive group was 84.62%. The efficiency of the two groups had obvious difference. [Conclusion] The bonesetting naprapathy is effective for the disease.

Key words: lumbar muscle strain; manipulation treatment;bonesetting naprapathy; joint dislocation

腰肌劳损是由于急性腰扭伤未获适当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或长期不良姿势导致的腰部软组织劳损。从2003年7月至2007年7月,我们采用正骨推拿治疗78腰肌劳损的患者,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主要来源于骨科门诊与颈肩腰腿痛门诊,其中治疗组78例,男45例,女33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5岁,平均42.3岁;对照组65例,男33例,女32例;其中年龄最小20岁,最大61岁,平均40.1岁。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及病种构成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病例均符合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编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所制定的标准。[1]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先进行局部点,按,揉,拨等分筋理筋手法使肌肉放松,如果伴有腰椎小关节紊乱的患者,用腰椎旋转复位法治疗;伴有骶髂关节错位的患者,分前错位与后错位,分别用单髋过屈复位法或单髋过伸复位法进行治疗。隔天1次,10d为1疗程。

2.2 对照组

用电脑中频治疗仪加拔火罐等物理治疗。其中电脑中频治疗以痛点为主放置极板,强度适中,每次20min,1次/d;拔火罐用闪火法,留罐或走罐交替进行,隔天1次,10d为1疗程。

2.3 疗效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编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所制定的标准。

3 治疗结果

3.1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

见表1。表1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略)

3.2 两组治愈率比较 见表2。表2 两组治愈率比较(略)

4 结论

腰肌劳损大多是由于急性腰扭伤未获适当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所致,由于腰部构造的复杂性,涉及到多个关节的存在。扭伤多发生于腰骶、骶髂关节、椎间关节或两侧骶棘肌等部位。而急性腰扭伤为突然遭受间接暴力所致,如搬运重物用力过度或体位不正而引起腰部肌肉拉伤或关节错位等[2]。当腰扭伤时会同时有一个或多个关节发生错位或损伤。不适当治疗会使腰肌的损伤由急性转为慢性,而关节的错位并没有得到整复,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关节周围的组织粘连,形成疤痕组织。在临床观察中,常有这种情况,一个长期反复腰痛的腰肌劳损的患者,体查时发现腰椎棘突偏歪,单纯采用腰椎旋转复位手法整复后,症状立即减轻。所以,从确切意义上说,“慢性腰肌劳损”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正是这种模糊的诊断造成了漏诊误治,造成腰痛的主要原因即错位的关节未得到整复,使局部的肌肉、韧带处于紧张、痉挛状态,长期以来就会出现局部组织粘连[3]。即使选用局部封闭加小针刀松解术治疗,也只是解决了矛盾的次要方面,无法达到根治的目的。

手法治疗的作用是整复移位、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缓急解痉、舒筋活络、宣通散结、剥离粘连。治疗上要早,定位要准确,特别是解剖移位方向要明确,操作灵巧,尽可能利用力学原理及人体生理特点,用力稳当,避免用力过大造成损伤,还要讲究辨证施法。对慢性腰肌劳损的治疗,长期以来,多数人主张按摩治疗,认为效果好。其实,由于错位的关节未有整复,受伤肌群处于紧张状态,按摩易于造成局部组织水肿,出现次日疼痛加重。而采取局部封闭治疗,或是物理治疗,疗效不确定,不彻底,治疗时间长。患者如果是单纯的腰肌及韧带损伤,通过适当休息能好转,对有关节错位的患者,必须通过正骨推拿,纠正关节错位,使肌肉回归正常状态,得到真正的放松及修复,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急性腰病治疗方法篇9

方法:通过对32例急性腰扭伤患者实施刺络拔罐配合运动针法治疗,依据疗效标准,观察其疗效。

结果:总有效率为100%。

结论:火针为主配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是很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急性腰扭伤/治疗刺络拔罐运动针法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77-01

急性腰扭伤又称“闪腰”,是指腰部肌肉、筋膜、韧带或小关节过度扭曲或牵拉所致的损伤,以腰部剧痛及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常发生于搬抬重物时腰部姿势不正确、或用力不当造成,是针灸科常见病。笔者近年采用刺络拔罐配合运动针法治疗急性腰扭伤32例,收到明显的疗效,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2例均为合浦县中医院门诊病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74岁;病情最短4小时,最长6天。全部病例均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确诊:有腰部扭伤史,临床表现为腰部疼痛剧烈,屈伸转则受限,并且脊柱腰段向左侧或右侧偏歪,检查有局限性压痛点,但无放射痛,排除腰椎骨折、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等。

2治疗方法

2.1取穴。①后溪(双侧)、人中、阿是穴;②腰痛穴(患侧)、委中(双侧)。急性腰扭伤疼痛或压痛在后背正中线上,即督脉走行线上,取第①组穴位;如疼痛或压痛在脊柱两侧腰肌上,即膀胱经走行线上,取第②组穴位。

2.2操作。①患者取端坐位,伸手微握拳,取穴后溪,用一寸毫针,沿第五掌骨后方,紧贴骨内缘,进针0.8寸,施捻转或捻转提插手法;再以一寸毫针,针尖向鼻中隔方向,速刺人中穴,施提插手法,针后令患者起立,缓慢活动腰部,做前曲后伸动作,留针15分钟,每隔5分钟行针一次,出针后取俯卧位,以三棱针点刺阿是穴,并在阿是穴及腰部施以拔火罐,使阿是穴出血,起罐后揩净血液,并以消毒棉签消毒穴位。②腰痛穴即威灵穴和精灵穴,威灵穴在手背第2,3掌骨间的中点,第二掌指伸肌键挠侧凹陷处;精灵穴在手背第4,5掌骨间的中点,第四指伸肌键尺侧凹陷处。以一寸毫针直刺此两穴,以患者自感手掌麻胀为度,令患者活动腰部,做前曲后伸动作,留针15分钟,每隔5分钟行针一次,起针后取俯卧位,暴露下肢,在委中穴及其两侧寻找努张的表浅静脉,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并在放血部位加拔火罐,使出血达1-2毫升为佳,起罐后揩净血液,并以消毒棉签消毒穴位。

3治疗结果

3.1疗效评定。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判定。治愈:腰部疼痛消失,脊柱活动如常。有效:腰痛减轻,脊柱活动基本正常。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

3.2结果。本组32例,治愈22例(其中经1次治疗后痊愈7例,3次治愈15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100%。

4典型病例

患者陈某,男,42岁,个体户,2004年6月7日初诊。主诉;腰痛2天。病史:2天前因搬重物时不慎扭伤腰部,当时即觉腰痛剧烈,不能活动,休息后疼痛未见缓解,曾在附近医院服药打针未见好转,经介绍前来针灸。查体:第四腰椎左侧1.5cm处压痛明显。X线检查:腰椎未见异常。取上述第②种方法治疗后,即觉腰部活动时己无明显疼痛,惟有局部轻微压痛,第三天病人告知,经上次针灸一次后,腰痛已愈。

5体会

急性腰扭伤是临床常见病之一,祖国医学认为是因气血瘀滞、经脉闭阻所致,治疗“以通为用”,因“通则不痛”。腰部为督脉及膀胱经所经过,《素问·骨空论》说:“督之为病,脊强反折”是说脊柱强直疼痛,是督脉的病候;《医宗金鉴》认为“伤损腰痛背痛之症,或因动堕,或因打扑,皆瘀血留于太阳经所致”,故取穴选择与督脉、膀胱经密切相关的穴位为主。针刺人中穴可疏通督脉,行气活血,从而“通而不痛”;后溪为八脉交会穴之一,能通督脉,故对腰部疼痛有迅速止痛之效;腰痛穴为经外奇穴,奇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因具有奇效而得名,针刺腰痛穴可通调腰部经气,疏通脉络,同时活动腰部可以促进腰部气血畅通,有效调整腰部经络的气机,通则不痛,使腰痛得愈。阿是穴即压痛点,在《千经方》中记载:“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成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也”,通过对阿是穴的刺络放血,可起到活血通络,祛瘀止痛的效果。委中为足太阳膀胱经的下合穴,是治疗急性腰扭伤的验穴,《素问·刺腰痛论》叙述“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民背如重状,刺其都中。太阳正经出血……”,“腰痛夹脊而痛至头,……刺足太阳都中出血。”均明确提出刺委中出血才能治疗腰痛。笔者在临床中体会到,运用委中刺血,对急性腰扭伤疼痛及压痛部位在足太阳膀胱经走行线上的效果最佳,疼痛的缓解程度往往与出血量成正比,如出血不畅加拔火罐。

现代医学认为脊柱外周肌肉群是带动骨关节运动的动力源,又是加强骨关节稳定的重要因素,因其位置接近体表,容易受外力作用使腰部软组织受到牵拉,摩擦受压而造成平衡失调,引起脊柱小关节嵌顿,关节周围韧带撕裂等软组织损伤,发生疼痛[2]。本方在针刺得气的基础上,同时运动患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刺激并兴奋大脑皮层有关中枢系统及神经反射,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缓解局部肌肉痉挛,配合刺络拔罐,能加速受损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血液加速循环,通过机体的调节功能来改善小关节紊乱、关节束交锁及滑膜嵌顿等症状[3],共奏平衡协调,解痉止痛之功。

在临床治疗中观察到,如遇患者精神过度紧张或空腹,在运动针法时,应避免强刺激,以防晕针。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12-213

急性腰病治疗方法篇10

急性腰扭伤俗称“闪腰”,多见于青壮年,是临床常见病,多由于卒然受暴力损伤而起,如过度后伸与前屈,扭转弯曲超过了腰部的正常活动范围,或搬运重物,负重过大或用力过度,劳动时腰部姿势不正确,或扛抬重物时,配合不协调,以及跌仆或暴力直接打击腰部,而使腰部的肌肉组织受到剧烈的扭转、牵拉而卒然受伤。扭伤后伤较重者,随即发生腰部剧痛,活动不便,坐、卧、翻身都有困难,甚至不能起床,连咳嗽、深呼吸都感疼痛加重。也有些患者,在扭、闪腰时,腰部疼痛并不剧烈,数小时或1-2天后,腰痛才逐渐加剧。2009——2012,笔者采用微针疗法配合推拿治疗急性腰扭伤35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1]①有腰部扭伤史,多见于青壮年;②腰部一侧或两侧剧烈疼痛,活动受限,不能翻身,坐立或行走,常保持一定强迫性;③腰肌和臀肌痉挛,或可触及条索状硬物,损伤部位有明显压痛点,脊柱生理弧度改变。④经X线或CT摄片显示,排除腰椎间盘突出症。

1.2一般资料本组35例均为本院中医科门诊患者,男性25例,女性14例,年龄18-58岁,病程1-5日。

1.3治疗方法

1.3.1微针疗法①耳针取穴:双侧腰骶椎。方法:选用30号0.5寸毫针,常规耳针操作,针刺0.2-0.3寸。②人中针取穴:水沟穴。方法:选用30号0.5寸毫针,快速进针,向上斜刺0.3-0.4寸,稍施捻转,不留针。③手针取穴:双侧腰痛穴(经外奇穴)。方法:选用28号1寸毫针,由两侧向掌中斜刺0.5-0.8寸,快速捻转,提插,行强刺激手法。④足针取穴:双侧腰痛点(第1跖骨小头外侧前方凹陷中)。方法:选用28号1寸毫针,直刺0.5-0.8寸。以上穴位每次不必尽取,轮流取用,每次取4-5穴,除水沟穴外,均得气后留针20min,每5min行针1次,以加强针感。治疗时患者可配合尽量活动腰部,如做扭腰、转胯等动作。以上针刺治疗,每日一次。

1.3.2推拿疗法取穴:压痛点、肾俞、委中、腰阳关。手法:扌衮法、按法、揉法、擦法、弹拨法及腰部被动活动等。操作:起针后,患者俯卧位,用扌衮法在压痛点周围治疗,逐渐移至疼痛处,然后在伤侧顺骶棘肌纤维方向用扌衮法操作,往返3-4遍,配合腰部后伸被动活动,幅度由小到大,手法压力由轻到重;扌衮、揉腰阳关、肾俞、拿委中,以痠胀为度,再在压痛点上、下方,用弹拨法治疗,弹拨时手法宜柔和深沉;在受伤一侧,沿骶棘肌纤维方向,进行直擦,以透热为度;患者侧俯位,患侧在上作腰部斜扳法。以上手法治疗,每日一次。

1.3.3疗程及其它5日为1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治疗期间,患者卧板床休息,腰部制动3-4天;治疗时患者要根据患者的可能情况选择肢体最放松的位置,不宜强求某一。

1.4疗效标准[1]治愈:腰部疼痛消失,腰部活动正常;好转:腰部疼痛减轻,腰部活动基本正常;未愈:症状无改善

2结果

本组35例,治愈25例,占71.4%;好转10例,占28.6%。总有效率100.0%。

3讨论

急性腰扭伤,属中医学腰痛范畴。中医认为本病一般是由于外伤导致筋脉受损,气血运行受阻,局部气血瘀滞,不通则痛,故发本病。微针疗法是近几十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针灸疗法,泛指采用针刺等方法刺激人体相对独立的特定部位,以诊断和治疗全身疾病的各种针灸疗法。因其刺激部位有别于传统经穴,且偏于短针的应用而得名。与传统经穴应用相比,微针疗法具有操作简便、疗效独特等特点。上述的耳针穴腰骶椎、人中针穴水沟、手针穴腰痛穴、足针穴腰痛点都是治疗急性腰扭伤的有独特效果的穴位。推拿疗法取委中、肾俞、腰阳关、压痛点等处,也有其各自的独特疗效。《四总穴歌》里有“腰背委中求”之说,委中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合穴”,为治腰背疼痛的要穴,“腰为肾之府”,肾俞穴是膀胱经上的肾的“背俞穴”,二穴均能疏通足太阳膀胱经的经气。腰阳关是督脉上的穴位,能疏通督脉的经气。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均循行于腰背部,急性腰扭伤的筋脉受损其实质是膀胱经和督脉经脉受损,经气不畅。压痛点是“以痛为俞”,能够疏通局部之经气。微针疗法和推拿疗法配合治疗急性腰扭伤,能够加强疏通督脉和膀胱经腰部之经气的作用,从而达到行气活血、舒筋通络、理筋整复、解痉止痛的目的。微针疗法的针具短小,使患者惧针的心理大大减小,配合推拿治疗急性腰扭伤,不仅选穴及操作简单,而且疗效肯定,疗程又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