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的治疗措施十篇

时间:2023-05-30 16:10:32

急性肠胃炎的治疗措施

急性肠胃炎的治疗措施篇1

【关键词】 早期护理干预;腹膜炎;术后恢复

急性腹膜炎是各种炎症引起的以腹膜刺激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炎症,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腹膜炎、继发性腹膜炎[1]。严重的急性腹膜炎患者多采用手术治疗,由于手术中胃肠道暴露、手术牵拉刺激患者胃肠道功能受到抑制,而患者由于术后长时间卧床进一步抑制胃肠蠕动,因此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较慢,容易继发感染,导致肠梗阻、肠粘连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2]。本研究采用早期护理干预促进了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自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92例急性腹膜炎手术患者,病因:胃肠穿孔21例,绞窄性肠梗阻26例,肠挫裂伤19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3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9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患者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45.6±17.3)岁。对照组患者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47.1±18.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原发病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以下常规护理措施:给予患者术前、术后教育,营养支持,术后引流等常规护理措施。

实验组患者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措施:①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腹膜炎的相关知识,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消除患者的恐惧及焦虑心理,帮助患者建立积极治疗的心态;②护理与引流:患者术后采用半卧位,密切监测引流物的性质,有异常时及时报告主管医生;③生命体征监测:认真监测呼吸、脉搏、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生命体征异常时及时报告;④营养支持:监测患者胃肠道功能,尽量采用肠道内营养,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食物,需要胃肠减压或腹部创伤的患者可以给予肠道外营养;⑤抗生素的使用,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激发感染,如果有药敏结果应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抗生素;⑥术后早期活动,在术后不同阶段要求患者完成被动活动、关节活动、翻身、抬臀等床上活动;⑦腹部热敷,术后6h护士以患者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摩腹部,力度适中,每次按摩10min,2次/日;⑧其他护理措施,包括腹部热敷、温水足浴、耳穴贴压、中药外敷等[3]。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如切口感染、腹腔脓肿、肠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根据以下标准评价两组患者胃肠道恢复情况:优,24h内肠鸣音恢复;良,24-48h肠鸣音恢复;差,48h肠鸣音未恢复。计算两组患者胃肠道恢复的优良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并发症发生率、胃肠道恢复的优良率等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对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检验水准设定为a=0.05,P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3 讨 论

急性腹膜炎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腹膜炎与继发性腹膜炎,原发性腹膜炎是指无明确腹部病灶,病原菌经血道感染腹膜引起,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体质虚弱的病人,如肝硬化[4]或腹膜透析患者[5]。继发性腹膜炎是指腹腔内脏器破裂、穿孔、感染累及腹膜引起的炎症。目前,临床治疗腹膜炎的措施分为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对于继发性腹膜炎患者多采用手术治疗[6]。

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较差,由于胃肠道原发疾病的影响,腹膜炎对肠道的刺激,手术本身牵拉胃肠道等作用抑制肠道功能。李风真[7]报道,急性腹膜炎患者术后肠道排气时间达(47.5±12.9)h,显著高于其他手术肠道恢复时间。本组研究中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回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36.7±5.1)h、(28.3±5.7)h、(57.5±6.0)h、(15.4±5.2)d,与其报道一致。本组研究采用了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有效促进了胃肠功能的恢复,心理护理能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态并积极配合治疗;营养支持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蛋白质,有利于术后功能恢复;术后早期活动、腹部按摩可以被动运动肠道,防止菌群异位,并促进胃肠道自主运动功能恢复;腹部热敷、温水足浴、耳穴贴压、中药外敷等有效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强肠道功能,促进肠道蠕动。李茂娟[8]报道采用与本组研究相似的早期干预措施后,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回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显著降低。本组研究结果与其一致,干预组患者胃肠道恢复的优良率达87.0%,显著高于对照组69.6%。

由于腹膜炎患者胃肠道恢复时间较长,肠道菌群繁殖增加而发生菌群异位或原发病灶病原菌感染,且容易发生腹膜粘连,造成粘连性肠梗阻[9]。马卫萍[10]报道122例腹膜炎患者中,合并有切口感染7例,腹腔残余脓肿5例,肠粘连不全梗阻3例,腹泻5例,并发症发生率达16.4%,与本组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一致。本组研究采用早期干预措施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缩短减少了菌群异位、肠道感染的发生机会;术后引流物及生命体征监测措施有利于早期发现并发症迹象,从而及时处理;术后抗生素的应用对于抑制细菌繁殖,降低感染的发生率起到了重要作用;胃肠早期蠕动减少了肠粘连的发生机会。本组干预组患者仅发生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2%,显著低于对照组及其他报道。

综上所述,采用早期干预护理能够减少腹膜炎患者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余军.急性腹膜炎118例临床诊治体会[J].大众健康:理论版,2012(8):72-72.

[2] 张彩荚.护理干预促进腹膜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551-552.

[3] 麦慧英,黄春晖,蓝柳红,等.早期护理干预对胸腰椎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2):39-40.

[4] 敬云芳.11例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腹膜炎的护理干预体会[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4):331-331.

[5] 王桂英.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的发生原因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7):221-222.

[6] 周文英.老年急性腹膜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8):760-761.

[7] 李风真.急性腹膜炎患者的术后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267-268.

[8] 李茂娟.护理干预在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效果评价[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2,21(19):41-42.

急性肠胃炎的治疗措施篇2

关键词:急腹症;临床诊治;研究与分析

急腹症是常见的临床疾病,发病时间短、发展速度快、病情变化类型多、对人身体危害严重,甚至容易引起其他疾患。以往,受急诊主、客观条件的约束限制,急腹症的临床诊治效果并不好。随着急腹症诊治经验的不断丰富,典型病例的多年积累,医院在诊断急腹症患者临床病症时,基本可以初步确定病理原因,并迅速做出正确的诊治决策。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某医院急诊科2013年7月份接收的46例急腹症患者中,男性患者27(58.69%)例,女性患者19(41.31%)例,平均年龄(31.24±2.35)岁。46例患者中,急性阑尾炎25(54.34%)例、溃疡病急性穿孔5(10.86%)例、急性肠梗阻3(6.52%)例、急性胆道感染及胆石症4(8.69%)例、急性胰腺炎5(10.86%)例、腹部外伤4(8.69)例。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特点各有不同,P

1.2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

2 结果

对46例急腹症患者的病症状态进行初步诊断可知,患者病种集中在急性阑尾炎、溃疡病急性穿孔、急性肠梗阻、急性胆道感染及胆石症、急性胰腺炎、腹部外伤等几方面,诊治结果见表1。

3 讨论

3.1治疗方法

3.1.1体液疗法 根据急腹症患者入院初步诊断结果,结合患者其他患病史,对患者进行体验,除化验检查之外,还需对患者腹水进行液体电解质检测,查看其电解质失衡情况,计算患者临床诊治补水量,并适当调整其他诊治措施[1]。

3.1.2抗生素类药物 患有急性阑尾炎、急性胆道感染及胆石症、急性胰腺炎等炎症的患者,病情恶化速度快,为此,在初步诊治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让患者服用抗生素类药物,抑制病毒进一步滋长或扩散。对特殊体征患者,进行系统检测,对即将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应事前使其服用抗生素类药物,手术结束之后,也要根据病情定期服用[3]。

3.1.3激素及其他药物 患者经过试验检测,仅95.34%的患者存在并发感染性休克、阑尾脓肿或阑尾炎腹膜炎、硬化性胆管炎等问题。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缓解病情恶化,抑制病毒细胞滋生,防止病变部位出现条索和硬结。对于患有免疫疾病的患者,医护人员应适当调整肾上腺皮质激素,或采用其他药物,先使用小剂量激素使用,如无不良反应,根据病情发展,可适当提高使用剂量。使用激素以期控制其病情的发展。

3.1.4胃肠减压 胃肠减压是诊治急腹症患者胃肠病变的重要手段,也是常用手术方法。利用负压吸引和虹吸的原理,在患者口腔、鼻腔部位插入胃管,吸出胃肠道中多余积液,降低患者胃肠道压力,缓解胃部因积液过多而造成的膨胀现象。针对存在胃肠道穿孔的患者,必须采取抑制手段,防止积液从破损处流出,转入腹腔。同时,针对存在肠梗阻、胃肠穿孔的患者,可以选用胃肠穿孔修补或部分切除术,降低胆道积液压力,也可以利用胰腺手术,降低患者胃肠道压力。

3.2诊治体会

3.2.1处理好诊治缓急关系 在诊治急腹症患者时,需对患者病状有个客观的判断,处理好不同病患诊治措施的轻重缓急关系。虽然急腹症发病速度快,病状变化率高,但是在制定诊治方案之前,仍必须要完成相关辅检查工作。如B超检查、CT扫描、腹部平片检查等,这些辅检查对诊断结石性胆囊炎、泌尿系统结石、急性肠梗阻,消化性溃疡穿孔等病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4]。

3.2.1系统分析病患的内、外因 急腹症发病原因复杂,患者体内器官、组织、生理系统运行紊乱,都会造成急腹症发病。为此,在进行初步诊断时,需仔细询问患者的体质特征和遗传病史,包括患者近期饮食、创伤、病源感染情况。因为这些看似不重要的外部因素,会直接导致内因变化。由此可见,临床诊治急腹症,病源分析内因、外因都不能忽视,应当深入探讨外部致病因素是任何通过机体而使内在矛盾激发的[5-6]。

参考文献:

[1]张大辉,靳小石,田占发.老年急腹症102例临床诊治分析[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3,12(03):110-112.

[2]吴秀佳,韦美湖.48例妇产科急腹症的临床诊治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4(06):177-178.

[3]费阳,李基业.老年急腹症的临床表现与诊治分析[J].人民军医,2006,22(05):259-261.

[4]黄朝宗,张朝阳,关忠艳.急腹症的临床诊治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15(02):207-208.

急性肠胃炎的治疗措施篇3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 ; 保守治疗 ; 护理

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分泌的胰酶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在胰管或腺泡内被提前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是常见急腹症之一。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起病急骤,发展迅猛,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短时间内导致多系统、多脏器功能障碍,病死率高达20%~30%。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药物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重症急性胰腺炎,其治疗方法已由早期手术引流、腹腔开放式手术演化至现在的非手术治疗和重症监护为主的治疗措施。

1 护理措施

1.1休息与 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保证睡眠,以降低代谢率及胰脏、胃肠分泌,以增加脏器血流量,促进组织修复和体力恢复,改善病情。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可取斜坡位或半卧位,利于呼吸,便于腹腔渗液引流至盆腔。

1.2营养支持护理 初期以全胃肠外营养为主,入院后经2~5天补液等措施使内环境紊乱得到纠正,开始行全胃肠外营养,由糖和脂肪乳剂供给热量,由复方氨基酸溶液供给氮,并加维生素、胰岛素、适量电解质及微量元素,配制于3L袋中,经静脉导管输入。注意输注速度不宜过快,一般40~60滴/分,保证营养均衡供给。经肠外营养2周左右,待肠功能恢复,压痛消失,无明显腹胀,肠鸣音恢复,排气后开始向口服饮食过渡,特别强调忌脂。PN可改善患者的营养不良状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1.3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 严格禁食、禁水,胃肠减压,按医嘱给予中药大黄煎水,加入芒硝,胃管内注入,夹管30~60分钟,每日2次,大黄煎水加入芒硝保留灌肠,每日两次。另外,中药(冰片25g、硭硝50g碾末)外敷胰腺体表投影区和(或)局部炎性包块处,每日1次亦能迅速缓解患者腹痛、腹胀及腹肌紧张,改善胰腺局部的血液循环,防止和治疗腹腔炎性包块和假性囊肿等并发症。观察大便的性质、量,腹部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腹部超短波理疗可缓解胃肠平滑肌的痉挛,增加粘膜血流量,改善吸收和分泌功能,从而促使炎症因子被吸收,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1.4心理护理 重症胰腺炎死亡率高,且医疗费用昂贵,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易产生焦虑情绪,导致机体整体功能减弱和抗病能力下降。我们注意沟通,多观察,及时发现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做每项操作、检查时,主动解释,以稳定心态,配合治疗。

2 护理观察

2.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以及尿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警惕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出现。及时将情况报告给医生,给予及时处理。

2.2严密观察腹部情况急性胰腺炎主要以腹部症状为主。腹痛是急性胰腺炎最主要的症状,应注意观察疼痛的程度、性质、部位和进展情况。

2.3肾功能检测 SAP并发肾功能衰竭主要是由于早期低血容量休克和血液中的血管活性物质导致血管痉挛,加上胰蛋白酶的凝血作用促使纤维蛋白在肾小球中沉积,使肾功能受损,导致少尿或无尿,多在发病的前5天,因而在1周内给予留置导尿,密切观察每小时尿量、尿比重,以判断肾脏微循环功能,每4小时检测血尿素氮、肌酐、CO2结合力及电解质。如尿量:每小时

3 用药护理

3.1解痉止痛药 患者疼痛剧烈时可遵医嘱给予肌内注射654-2等解痉止痛药物,以通畅胰胆管,减轻胰管内压。

3.2抑制胰腺分泌 除禁饮、禁食、胃肠减压以减少胰液的分泌外,同时应用抑制胰腺外分泌的药物如生长抑素、奥曲肽等。护理过程中应遵医嘱定时、定量给予抑制胰腺分泌的药物。

3.3控制感染 急性胰腺炎虽然是化学性炎症,但因急性胰腺炎有40%~70%有继发感染,且有报道重症胰腺炎的死亡原因中80%是感染,液体复苏和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成为非手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重症急性胰腺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低血容量和代谢性酸中毒,治疗者要充分认识到液体复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力求在24小时内给予纠正,所以控制感染在治疗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发病初期多主张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果继发感染或合并胆道疾病,则应常规、及时、合理应用抗生素。护理中应确保抗生素现用现配,且按时定量的使用。

4 讨论

急性胰腺炎对机体影响大,而且对各重要脏器损害明显,故死亡率高。所以在护理中应特别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尤其是生命体征的变化。同时做好用药护理,保证患者能及时正确的用上药物;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使患者能积极地配合治疗;做好基础护理,使患者舒适。总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做好周密的护理,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倪国华,江娩南.成人护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石 健,刘 红,杨云生,等.重症急性胰腺炎内科综合治疗护理[J].康艺・医学资讯,2004,7

急性肠胃炎的治疗措施篇4

关键词:胃癌根治术;并发症;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临床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医学水平也得到明显提高,胃癌根治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从近几年我院接诊的胃癌根治术患者来看,其术后并发急性胆囊炎的几率逐年上升[1],使得术后并发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几率也增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为了进一步分析胃癌根治术后并发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原因及治疗,以便为以后降低该并发症的发生率打下铺垫,我院针对接诊的胃癌根治术患者进行了研究,并探讨发生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情况,现将结果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接诊的胃癌根治术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为术前未发现胆囊疾病而采取远端胃癌根治切除的患者,皆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95例患者中,男患78例、女患17例;年龄44~80岁,均值(66.1±5.5)岁;包括20例早期胃癌、75例进展期胃癌。所有患者既往皆无胆囊、胆道结石病及胆囊炎史,临床表现主要有上腹或右上腹疼痛,伴有恶心、发热、黄疸、呕吐,以及腹膜炎体征、右上腹压痛等,全部经CT或B超检查提示胆囊肿大,但无结石,胆囊壁增厚在3.5mm以上[2]。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95例患者临床资料,并总结术后并发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相关情况,包括病理因素、预防与处理措施等。

1.3数据处理本次研究相关数据全部录入EXCEL表格中,便于回顾性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以P

2结果

2.1术后并发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情况及病因分析95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访6个月~1年,其中术后并发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24例,发生率为25.26%,具体的发病时间与例数详见表1;主要病因包括神经(6例)、体液(5例)、胃肠道动力(4例)、细菌感染(3例)、血液供应(2例)、内源性凝血因子激活(2例)及其他(2例)。

2.2 治疗结果24例患者采用抗生素和(或)口服中药/消炎利及胆囊切除术术处理,皆全部治愈出院,其中14例口服消炎利胆片与抗生素,8例采用口服中药与静脉应用抗生素处理,2例采用胆囊切除术处理。

3讨论

胃癌在属于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我国各类肿瘤之首。有研究显示,每年大约有17万人死于胃癌,大约为所有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1/4,此外每年大约有>2万新发胃癌患者[3],该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近几年,有关试验显示,进餐后与消化期间,胆囊与胆总管括约肌的运动形式与胆汁排泄量是不同的,其中进餐后,胃窦膨胀对胆囊有着收缩的效果,采取胃次全切除术后空腹与餐后胆囊的排空功能都会明显减弱,主要表现有空腹胆囊容积扩增,而餐后的排空速度会减慢,使得收缩率大大降低,出现胆汁淤滞[4]。

目前,胃癌患者基本上以根治术处理,其术后并发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概率较高,笔者通过本次研究并结合相关文献与报告,总结出以下一些有关于该并发症发生的因素:①神经因素:本次研究中有6例并发症患者与神经因素有关,采取胃癌根治术处理,术中贲门周围的血管被离断,使得迷走神经肝支被切断,会造成胆囊周围神经丛的损伤,造成迷走神经加速胆汁的分泌与排出,从而造成胆囊收缩与胆管括约肌开放减弱,并造成胆囊周围粘连,使得括约肌的张力增高,而胆囊的紧张度却降低。这时,胆囊的收缩表现得十分无力,胆汁的排出更为困难。胆囊上皮受到粘稠胆泥与胆汁刺激后分泌出白介素与前列腺素等,最终出现胆囊炎症。②体液因素:本次研究有5例并发症患者与体液因素有关,主要在于患者采取胃大部切除胃肠道重建术后,胃部分泌能力下降,加之酸性食糜不经十二指肠,造成血管活性肠肽升高,与CCK引发的胆囊收缩产生对抗,最终引发胆汁淤滞[5]。③胃肠动力因素:本次研究有4例并发症患者与胃肠道动力相关,原因在于胃内容物与胃液直接进入到空肠中,胃肠的动力加快,从而减少了对括约肌的化学与机械刺激,开放的时间缩短,最终胆汁的流出出现障碍。④细菌感染因素:本次研究中有3例并发症与该因素有关,主要在于功能上的改变,使得内部细菌生存环境出现改变,胃酸会减少,而细菌总数则会增多,极易从括约肌逆行入胆囊中,从而形成慢性胆囊炎。⑤血供因素:本次研究有2例并发症患者与血液供应因素有关,主要在于手术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不同时间与程度的低血压与组织低血流灌注,加上部分患者伴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全身的血管会出现退行性改变,血管腔变得狭窄,可能引发胆囊血液的灌注不足,造成胆囊坏死、炎症等。⑥凝血因子因素:本次研究有2例并发症患者是因为凝血因子所致,凝血机能的改变,使得内源性凝血过程启动,该过程中可能产生活性成分,从而造成存于胆囊壁血管的CCK裂解,并产生血管活性物质,引发胆囊局部血管缺血与痉挛,最终继发胆囊黏膜损伤[6]。⑦其他因素:本次研究有2例患者主要是因为其他因素,包括麻醉、止痛药、术后禁食、全胃肠外营养等,造成胆汁淤滞,胆汁浓缩等。

对于胃癌根治术后并发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笔者建议采取一般治疗联合手术治疗处理,其中一般治疗包括少食多餐、常规服用利胆类药物等,而手术治疗主要为胆囊切除术,此外我院还采取中药辅助治疗,皆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总之,胃癌根治术后并发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病因很多,临床应加强早期诊断与处理,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与术式,可提高患者治愈效果。

参考文献:

[1]曲义坤,徐剑,刘伟新等.胃癌根治术后并发急性胆囊炎13例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1):2668-2669.

[2]成军.胃癌根治术后并发急性胆囊炎5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8):1201-1201.

[3]陆深泉.胃癌合并胆囊结石手术治疗26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1,14(11):896.

[4]张维祥,尹家俊,孟宪卿等.胃癌根治术后并发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临床观察[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6,13(4):398-399.

急性肠胃炎的治疗措施篇5

【关键词】 胰腺炎;奥曲肽;手术;治疗方法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急腹症,发病急,病情复杂,治疗措施很重要。在生长抑素类药物应用以前,为了减少胰酶对组织的破坏,常需手术治疗进行灌洗引流、坏死组织清除或切除部分胰腺组织,创伤大,疗程长,并发症多。奥曲肽为人工合成的一种生长抑素类药物,能有效抑制生长激素、减少胰腺的内分泌和外分泌,松驰Oddis括约肌,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的活性,对胰腺实质细胞膜有直接保护作用。近年来,作者将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与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作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生长抑素类药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结果显示,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效果满意,疗效确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集我院1994年1月至1997年2月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住院患者18例,男14例,女4例,年龄24~60岁;2004年2月至2008年4月SAP患者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22-65岁。病因均为酗酒、暴饮暴食、胆源性等引起,两组病例入院时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AP评分[1]以及合并症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既往手术治疗组,手术前均采取基础治疗[2]:①抗休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②禁食、胃肠减压、使用H2受体阻滞剂;③预防性抗生素应用;④镇静、解痉、止痛处理;⑤营养支持等措施,病情未能控制者采取手术疗法。奥曲肽治疗组:患者入院确诊后,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即给予奥曲肽0.1 mg皮下注射,4次/d,维持5~7 d。

2 结果

既往手术治疗组,并发感染5例,死亡2例,平均住院时间32 d(20~46 d);奥曲肽治疗组,转手术2例,无感染等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18 d(9~31 d)。

3 讨论

胰腺炎的发生机制有多种学说,自1901年Opie提出共同通道学说以来,胰酶激活、胰腺自身消化学说一直被认为是胰腺炎发病的经典机制。胰腺炎的治疗主要围绕如何减少胰酶的产生、避免胰酶被激活而进行。然而这种治疗并未达到所希望的目的。

近年来研究认为:SAP的发病机制及病情演变与在“共同通道”学说的基础上胰酶的异常激活,细胞因子的过度释放,胰腺微循环障碍,胰腺腺胞细胞坏死及凋亡,肠屏障损伤及肠道细菌移位,内毒素血症等诸多机制有关。SAP时,由于机体大量释放各种炎症因子,形成瀑布效应,作用于全身各组织器官,胃肠道缺血再灌注,肠道黏膜屏障受损、细胞移位,大量液体、毒素积聚胃肠道,造成患者体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严重失衡[3]。同时毒素作用于胃肠道副交感神经受体,抑制了胃肠道蠕动功能,继发肠麻痹、肠梗阻及胃肠道出血、胃肠道衰竭,衰竭的胃肠道加重了肠道细菌移位,继发胰腺、胰周及腹腔感染,胃肠道的毒素进入体循环,刺激已活化的单核和巨噬细胞,释放过量的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对胰腺等器官造成第二次打击,导致和加重多系统器官衰竭,从而成为SAP的死亡率高居不下的主要原因[4]。因此在SAP的治疗中抑制胰液和胰酶的分泌减轻胰酶的异常激活,促进胃肠道蠕动功能的恢复,减少肠道细菌移位,以及降低继发胰腺、胰周及腹腔感染,胃肠道的毒素进入体循环,对SAP的治疗有相当意义。

目前SAP治疗已形成以奥曲肽为代表的生长抑素类药物为主的综合治疗。临床及药理研究认为[5],奥曲肽能够抑制胰液和胰酶的分泌,拮抗血管活性物子对胃肠道平滑肌抑制作用,抑制多种炎性介质的产生和释放,调节网状内皮细胞系统的活性,减轻内毒素血症,保护胰腺细胞及松驰Oddis括约肌,改善组织氧供,降低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对于SAP时如何保护肠屏障功能,避免肠道通透性增加及菌群紊乱,促进肠功能恢复,减少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移位,避免其对机体第二次打击,笔者采用近期国内报道的通里攻下法[6]:承气汤方剂加减,清胰汤及生大黄等治疗,治疗效果更满意。

当然,对于SAP的治疗需要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 [7],即对不同病因、病期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和观察方式。在SAP早期,手术创伤会进一步增加患者死亡率。无菌性坏死尽量采取非手术治疗。以下情况应考虑外科手术治疗:①腹腔高压及其腹腔间室综合征减压及引流;②暴发性SAP经内科积极治疗48 h无好转,器官功能损伤进行性加重;③胆源性SAP因胆石嵌顿,经内镜治疗失败者;④胰腺及胰外组织坏死后感染、脓肿形成或囊肿感染需行病灶清除引流者。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学组.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和分级标准.中华外科杂志,1997,35(12):775.

[2]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学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原则草案.中华外科杂志,2001,39(12):963-964.

[3] Kusske AM,Rongione AJ,Roder HA.Cytokines and acute pancreatitis.Gastroenterology,1996,110(4):639-642.

[4] Ogawa M.Acute pancreatitis and cytokine“second attack”by septic complication lead to organ failure.Pancrease,1998,16(3):312-315.

[5] 张颖,于学忠.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生长抑素干预前后Phi监测及其临床意义.中国危重急救医学,2002,14(6):368.

急性肠胃炎的治疗措施篇6

【关键词】阑尾炎;术后并发症;粘连性肠梗阻;治疗

【中图分类号】R656.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8-0078-01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发病率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典型的急性阑尾炎可根据临床表现、腹部体征及血常规检查等不难得出正确诊断与处理。但是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1]。是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而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如处理不当会出现肠瘘、短肠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2]。我院2005年12月~2008年12月收治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32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1~38岁,平均17.5岁。均为近期行阑尾切除术者,本次发病与阑尾切除间隔2~10d,平均5.2d。术后病理检查证实:25例为急性坏疽性阑尾炎,5例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例为单纯性阑尾炎。

1.2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为腹胀25例,腹痛10例,停止排气,排便18例,呕吐15例。本组均行腹部X线检查,32例均有明显肠腔内积气、不同程度液气平面等典型的肠梗阻征象;行B超检查均提示不同程度肠管扩张,伴肠腔积液18例(中等量积液10例,少量积液8例);行CT检查24例,均提示肠壁水肿增厚,肠管扩张,肠腔积液、积气。查血白细胞>10.0×109/L 9例,肝功能异常6例(丙氨酸转氨酶100-200U/L 4例;≥200U/L 2例,其中l例>1000U/L),出现低蛋白血症5例。

1.3 治疗方法:

32例患者均采用非手术疗法,主要治疗措施有:①禁食、有效的胃肠减压,胃管应接负压吸引器,同时可采用注射器定时抽吸,务必保证胃管通畅。② 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因小儿不能正常进食,能量消耗较大,营养支持是一项重要的措施,应及时补充白蛋白,减轻肠道的水肿。③ 注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④ 早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可以促进肠道炎症和水肿的消退,激素的用量视病情严重程度和病人的一般状况而定,应用1周左右后逐渐停药。⑤有条件者使用生长抑素。

2 结果

经非手术治疗,32患者痊愈29例,好转2例,1例因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死亡,痊愈率为90.6%。治愈时间4~10d,平均7d。经治愈后随访3个月,3例病儿有脐周阵发痛发作史,其余患儿恢复顺利,再无肠梗阻的发生。

3 讨论

阑尾炎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是指在腹部手术后早期(一般指术后2周),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而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腹部手术创伤指广泛分离肠管粘连、长时间的肠管暴露以及其它由于手术操作所造成的肠管操作。腹腔内炎症指无菌性炎症,如腹腔内积血、积液或其它能够致腹腔内无菌性炎症的残留。在两者的关系上,急性阑尾炎与肠梗阻同为外科常见急腹症,但许多经典专著中并没有提到肠梗阻为急性阑尾炎的并发症之一[3]。因此当急性阑尾炎合并有肠梗阻时极易被诊断为肠梗阻而漏诊原发病急性阑尾炎,仅按肠梗阻行保守治疗,当治疗效果不好或出现阑尾穿孔形成继发性腹膜炎时,才考虑手术[4]。在形成机制上,化脓性阑尾炎或阑尾穿孔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炎性渗液中纤维素附着于肠管壁或系膜、网膜、腹膜上,形成粘连或索带,压迫肠管导致管腔狭窄,同时因腹腔炎性积液、肠管壁充血水肿,肠麻痹而加重梗阻;在阑尾脓肿的形成过程中,由于肠管折叠、扭曲、粘连,加上管壁的充血水肿,使肠腔变狭窄,当其受到继续增大的脓肿压迫时,其狭窄的通道完全受阻[5]。

阑尾炎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基本倾向于保守治疗,因此系腹腔内广泛炎症导致的炎性肠梗阻,很少发生肠绞窄。其预防措施是:了解阑尾炎的特点,其体征及辅助检查不典型,注意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检查特别是完善实验室及影像资料,是及早确诊急性阑尾炎的关键。尽快手术,操作要轻、快,牵拉肠管轻柔尽量减少浆膜损伤,避免肠管长时间在腹腔外暴露,应用适量无菌温盐水彻底冲洗右髂窝,减少穿孔遗留粪食、坏死组织等异物、炎性介质残留腹腔,也是防止其发生的要点。术后早期一旦明确炎性肠梗阻,及时给予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支持,积极治疗合并症,一般预后良好[6]。本组32例阑尾炎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经过积极的非手术治疗后,痊愈率为90.6%,只有1例患者因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死亡,临床治疗效果好。

总之,急性阑尾炎虽然是普通外科常见急腹症,但伴发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易误诊而错过最佳手术时机,并可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害生命。通过严密观察病情和合适的治疗,可提高治疗疗效。

参考文献

[1] 张宁,何清源,蒋敦厚,等.复方大承气汤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分析[J].陕西中医,2007,28(1):53-54

[2] 倪小冬,江志伟,黎介寿.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综合治疗[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3,10(2):79-81

[3] 李幼生,黎介寿.再论术后早期肠梗阻[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1):38-39

[4] 李建国.急性阑尾炎致肠梗阻漏诊原因分析 J].临床误诊误治,2006,19(1):36

[5] 朱伟东,唐惠君,梁建忠.老年急性阑尾炎52例临床分析[J].医药产业资讯,2006,3(2):78

急性肠胃炎的治疗措施篇7

【关键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保守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089-01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该病的病因尚未明确,属于急性肠道阶段性坏死疾病。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病变多为空肠,严重时会累及全部空肠和回肠,患儿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呕吐、腹胀、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患儿的休克,甚至导致患儿的死亡。通常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方式为手术和保守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护理是十分关键的,直接影响到护理患儿的恢复情况,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成都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48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总结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保守治疗期间的护理体会,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成都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48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者,包括男性患儿28例,女性患儿20例,所有患儿的临床症状表现均为呕吐、高热、拒奶、腹痛、腹胀、腹泻,其中呕吐、拒奶22例,呕吐物中的主要成分是换色胃肠内容物,30例腹泻患儿中6例为血性腹泻,24例为粘液性腹泻,发热患儿20例,体温为38.5~40℃,48例患儿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腹胀,包括20例轻度腹胀,10例中度腹胀和8例重度腹胀。患儿年龄:足月20例,早产及足月未成熟28例。发病时间为2~7d,平均发病时间(3.45±1.02)d。48例患儿中24例患儿在治疗期间采取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其余24例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为观察组,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保守治疗,对照组患儿在治疗期间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综合性护理干预首先是正确的喂养,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喂养要严格遵照医嘱,注意喂配方奶的渗透压;其次是胃肠减压护理,胃肠减压的效果直接影响着患儿的预后,因此一旦确诊要立即采取胃肠减压护理措施,根据患儿的年龄选取合适的胃管,在不影响患儿正常呼吸的情况下经口插管,确认胃管在胃内后将胃管固定,回抽胃液及时送检,连接胃肠减压器进行持续的胃肠减压,并详细记录患儿的情况;其三是全静脉营养护理,由于患儿在治疗期间是禁食的,全静脉营养是其获得营养的唯一途径,因此护理人员要根据补液的总量进行合理的安排,设顶合理的输液顺序和速度,确保抗生素的正常滴入,在输液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是否有药物外渗、皮肤红肿等现象,以便采取及时的处理;其四要确保患儿的卧床合适,以防患儿在出现呕吐时呕吐物引起的窒息,同时减轻腹部的张力,通常应使患儿保持侧卧位或半卧位;其五是口腔护理,在治疗期间患儿禁食禁水,容易发生嘴唇干裂和口腔细菌滋生,因此要每天为患儿唇部涂抹碘甘油,用生理盐水润洗口腔;最后由于患儿患病后体温会升高,治疗和护理期间要测量其体温,但要尽量避免使用肛温表,防治过度人工排便引发肠穿孔。观察和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和满意度。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数据统计学软件SPSS15.0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若P

2结果

经过治疗和相应的护理,观察组患儿全部治愈,治愈率为100%,对照组患儿中22例治愈,2例出现合并症不治身亡,治愈率为91.67%,观察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66.67%(P

3讨论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急、致死率高,且有一定的传染性,不仅要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手段,还要在治疗期间及治疗后采取综合性的护理措施。在护理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者时护理人员要更有耐心和责任心,予以患儿更多的关怀,在护理中要特别注意时刻观察患儿的情况,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情况,予以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正确的喂养方式、胃肠减压护理、口腔护理、营养补充以及纠正等,以提高治疗的临床效果,减少患儿的死亡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成都市妇幼保健院48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在保守治疗期间,对照组24例患儿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24例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预后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66.67%,由此可见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保守治疗期间采取综合性护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死亡率,提升患儿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粹,任雪云,蔡文仙.细胞因子及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探讨.《山东医药》.2013年14期

[2]唐维兵.刘翔,耿其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手术指征探讨.《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5年2期

急性肠胃炎的治疗措施篇8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善宁;中药;护理

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被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自身消化所致的化学性炎症,常见的病因有胆道疾病,胰管梗阻,酗酒和暴饮暴食及其他因素。病情轻重不等,轻者以胰腺水肿为主,可治愈。少数病情严重者,胰腺出血坏死,并发腹膜炎、休克等各种并发症,病死率高,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80%的病人通过内科治疗可以治愈。

1 临床资料

自2008年6月至2009年10月,我科收治胰腺病人21例。其中男9例,女13例;年龄31~76岁,病程8~25天不等,临床症状主要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腰背部疼痛、发热、黄疸等。经实验室、彩超、CT检查确诊为急性胰腺炎。

2 病情观察

2.1 观察生命体征,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并做好记录。观察白细胞计数、血糖、血钙、血清淀粉酶和尿淀粉酶的动态变化。

2.2 腹痛的观察,每日进行2次腹部检查,注意观察腹部疼痛的部位、性质、时间及演变过程。

2.3 观察24小时尿量及出入量,并准确记录,根据病情调节补液速度和量。

3 护理

3.1 基础护理

3.1.1 注意休息 绝对卧床休息,采用半卧屈膝位,以减轻胰腺负担和增加脏器血流量,促进组织修复和体力恢复。 剧痛而辗转不安者要防止坠落。

3.1.2 呼吸困难者,应给予吸氧,氧流量2~3L/min,注意监测血氧饱度。

3.1.3 急性胰腺炎患者禁食期间患者常有口干、咽喉不适,可用棉签蘸水湿润口唇或含漱,给予口腔护理每日2次,保持口腔清洁,以防止细菌生长。同时,通过口腔护理可除去口臭,观察病人口腔黏膜、舌苔有无异常,便于了解病情变化。

3.1.4 长期卧床者做好皮肤护理,每2小时翻身一次,保持床单元整洁,平整,患者皮肤清洁,干燥,防止褥疮和肺炎的发生。

3.1.5 发现休克,应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医师进行输液,输血等抗休克治疗。

3.1.6 对高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退烧药。及时更换衣服和床单,使病人有舒适的感觉。

3.2 治疗护理

3.2.1 生长抑素的应用 急性胰腺炎重症患者宜早期应用生长抑素,抑制胰酶及抑液的分泌,改善胰腺血液循环,有效阻止急性胰腺炎转化为坏死型胰腺炎。常用药物是善宁(奥曲肽)。用善宁0.1~0.3mg加入0.9%NS240 mL中,静脉输入,每分钟5滴,用输液泵输入,24小时维持。如有腹痛不缓解,可用杜冷丁或阿托品止痛。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阿托品的不良反应。在用善宁时,保证输液泵的正常使用,如患者有头昏、心慌、恶心等不良反应,应及时报告医生。

3.2.2 合理应用抗生素,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

3.2.3 禁食期应根据病人情况输液2000~3000 mL/d。在胃肠减压时液体量应适当增加,必要时输血,补充电解质,以补充血溶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休克发生及出血坏死胰腺炎或其他并发症。

3.3 禁食及胃肠减压

急性胰腺炎患者一般都需禁食3~5天,可避免刺激胰腺分泌消化酶而减轻胰腺的损害。,如患者腹通、腹胀明显,可持续胃肠减压。胃肠减压是将胃内容物吸出,以避免呕吐。但要注意胃管不要插入过深(45~55cm),避免将十二指肠内的碱性肠液吸出而失去中和胃酸作用。胃管内注入中药(柴芍承气汤),起疏肝理气,通腑泻下的作用。每次80~100 mL,每8小时一次。注入中药后,应关闭胃肠减压器,半小时后打开,以保证中药的吸收。护士要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气味,内容物及量,防止胃管折叠、受压、堵塞等情况发生,准确纪录24小时出入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禁食3~5天后,可根据病情给予清淡流质饮食。

3.4 肛门排气和灌肠

部分腹胀严重患者,可行肛门排气,一天2次,也可用柴芍承气汤保留灌肠。

3.5 心理护理

急性胰腺炎患者易出现急躁、焦虑、恐惧心理及悲观消极情绪。要不断的安慰、鼓励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和必要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满足患者的各种需要,创造舒适安静的治疗环境,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能积极的配合治疗与护理。

急性肠胃炎的治疗措施篇9

关键词:机械性肠梗阻;肠坏死

中图分类号:R5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3-0082-01

急性机械性肠梗阻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其发病急、变化快,发病后如处理不及时,常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我院2001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机械性肠梗阻46例,采用保守治疗解除肠梗阻16例,手术治疗30例。现将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6例我院收治肠梗阻患者中,男30例,女16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13岁;其中有腹部手术史23例,其它23例;肠粘连23例,嵌顿性疝12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4例,弥漫性腹膜炎肠麻痹梗阻、肠扭转2例,肠系膜静脉栓塞1例;肿瘤2例,先天性肠疾病1例,蛔虫性肠梗阻1例;发病6h内入院30例,12~48h入院15例,48h以上入院1例。

1.2 临床表现

均以阵发性腹痛、呕吐胃内容物、不排便、不排气为主要症状,均有轻重不等的脱水征。腹部主要体征为腹胀、肠型、肠蠕动波、肠鸣音亢进和气过水声、金属声16例;肠鸣音减弱7例;腹部压痛性包块、腹膜刺激征17例。体温在38℃以内者31例,在38℃以上者11例,40℃以上者4例。

1.3 辅助检查

腹部立卧位X线平片、CT等影像学检查。有腹膜刺激征、行腹腔诊断性穿刺38例,其中16例抽出血性或淡血性液体。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10×109/L,中性粒细胞>070者23例,占50%。

2 治疗方法

2.1 保守治疗

在肠梗阻的早期尽量使用保守治疗,同时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①胃肠减压:可抽出胃内液体,减轻腹胀,同时可经胃管灌注一些药物,有利于观察胃肠液的质量,判断病情的演变;②灌肠:常用的方法是用肥皂水300~500mL行高压灌注,反复数次,可引出粪便和气体;③在诊断确切的情况下,可给予解痉和镇静药物,如硫酸阿托品0.5mg或颅通定60mg肌肉注射缓解疼痛;④肠梗阻患者多有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酸中毒等。因此,纠正脱水和补充电解质是早期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⑤可配合中药大承气汤和草药萝卜叶汁l00mL加香油50mL口服,不完全性肠梗阻可缓解。

2.2 手术治疗

在保守治疗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者,须急行手术,并根据梗阻病因、性质、部位及全身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解除梗阻或恢复肠腔的通畅。

①肠梗阻已有腹膜炎表现者;②肠梗阻时间较长,2日以上仍有完全性肠梗阻表现者;③持续剧烈腹痛,伴有腰背部疼痛和强迫,以及腹部触及痛性包块者;④肠梗阻后腹腔渗液明显,腹腔穿刺抽出炎性或血性液体者;⑤虽诊断单纯性肠梗阻,但积极合理的非手术治疗6h,症状不见好转,反而腹痛加重病情恶化者。

手术方法:①麻醉:采用连续硬膜外间断给药法,常用为布比卡因、利多卡因,休克患者采用基础加局麻,或氯胺酮分离麻醉;②切口的选择常选用旁正中切口或经腹直肌切口;③术中操作要求简单、细致、轻柔、迅速。进入腹腔后首先吸尽腹腔内积血、积液,找出梗阻部位,进行肠腔减压,顺时针复位肠管,酌情处理肠管病灶,尽快完成手术,关闭腹腔;④术后处理:禁食,持续胃肠减压,给予抗生素防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供给热量,给予必要的辅助治疗,预防并发症。

3 讨论

机械性肠梗阻病因复杂,但腹部手术引起的粘连对肠梗阻发生有重要影响。肠梗阻诊治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①基础治疗,包括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抗生素的应用等措施是治疗肠梗阻的有力措施,是手术安全的重要保证;②如何判断单纯性肠梗阻发展为绞窄性肠梗阻、肠坏死是肠梗阻诊治的难点。肠梗阻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肠绞窄、肠坏死、肠穿孔,合并以上并发症时病死率亦增加。本组肠绞窄共22例,发生率达48%,其中2例发生肠坏死;因此如何选择在肠道绞窄、坏死之前的手术时机至关重要。本组肠绞窄的特点:①发病急骤,进展快,腹痛剧烈,有时出现腰背部痛,呕吐出现早、重、频或伴血性呕吐物,血性胃肠减压液,血性粘液便,血性腹腔渗出物;②早期出现休克或抗休克治疗后改善不明显;③有明显腹膜刺激征和全身炎性反应;④腹部不对称、隆起或触及孤立胀大肠袢。腹部X线片示孤立胀大肠袢不随时间而改变位置,或示多个液平呈阶梯状;⑤粘连性肠梗阻虽可经保守治疗好转,但反复发作或连续观察2~3天仍不缓解,且局部体征有加重趋势。凡遇有上述情况应立即手术,解除梗阻或切除坏死肠管,避免出现严重后果。

参考文献:

[1] 何兴权.1052例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2):78.

[2] 宋小敏,胡爱民.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30例临床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08(12):1104-1105.

[3] 何志勇.加用复方大承气汤与单纯西医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比较[J].浙江临床医学,2008(12):1579.

[4] 徐颖.腹腔镜下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3):284.

急性肠胃炎的治疗措施篇10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

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临床上以急性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病变程度轻重不等,轻者以胰腺水肿为主,临床多见,病情呈自限性,预后良好,为轻症急性胰腺炎。少数重症患者的胰腺出血坏死,常继发感染、腹膜炎、休克等多种并发症,病死率高,成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很多,常见的原因有胆石症、大量饮酒和暴饮暴食。急性胰腺炎常在饱食、脂餐或者饮酒后发生,部分患者无诱因可查,其临床表现和病情轻重取决于病因、病理类型和诊治是否及时。

大多数急性胰腺炎属于轻症急性胰腺炎,经3~5天积极治疗多可治愈。治疗措施包括禁食;胃肠减压:必要时置鼻胃管持续吸引胃肠减压,适用于腹痛、腹胀、呕吐严重者;静脉输液,积极补足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注意维持热能供应;止痛:腹痛剧烈者可予哌替啶;抗生素:由于急性胰腺炎是属化学性炎症,抗生素并非必要[1];然而,我国急性胰腺炎发生常与胆道疾病有关,故临床上习惯应用;如疑合并感染,则必须使用;抑酸治疗:临床习惯应用Hz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静脉给药,认为可通过抑制胃酸而抑制胰液分泌,兼有预防应激性溃疡的作用。

重症胰腺炎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积极抢救治疗,除上述治疗措施还应:

1 内科治疗

1.1 监护如有条件应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针对器官功能衰竭及代谢紊乱采取相应的措施。

1.2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持血容量应积极补充液体及电解质(钾、钠、钙、镁等离子),维持有效血容量。重症患者常有休克,应给予白蛋白、鲜血或血浆代用品[2]。

1.3 营养支持重症胰腺炎患者尤为重要。早期一般采用全胃肠外营养(TPN);如无肠梗阻,应尽早进行空肠插管,过渡到肠内营养(EN)。营养支持可增强肠道黏膜屏障,防止肠内细菌移位引起胰腺坏死合并感染。谷氨酰胺制剂有保护肠道黏膜屏障作用,可加用。

1.4 抗菌药物重症胰腺炎常规使用抗生素,有预防胰腺坏死合并感染的作用。抗生素选用应考虑:对肠道移位细菌(大肠埃希菌、假单胞菌、金葡菌等)敏感,且对胰腺有较好渗透性的抗生素。以喹诺酮类或亚胺培南为佳,并联合应用对厌氧菌有效的药物如甲硝唑。病程后期应密切注意真菌感染,必要时行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并进行血液及体液标本真菌培养[3]。

1.5 减少胰液分泌生长抑素具有抑制胰液和胰酶分泌,抑制胰酶合成的作用。虽疗效尚未最后确定,但目前国内学者多推荐尽早使用。生长抑素剂量为250/~g/h;生长抑素的类似物奥曲肽为25~50”g/h,持续静脉滴注,疗程3~7天。

1.6 抑制胰酶活性仅用于重症胰腺炎的早期,但疗效尚有待证实。抑肽酶可抗胰血管舒缓素,使缓激肽原不能变为缓激肽,尚可抑制蛋白酶、糜蛋白酶和血清素,20万~50万U/d,分2次溶于葡萄糖液静脉滴注;加贝酯可抑制蛋白酶、血管舒缓素、凝血酶原、弹力纤维酶等,根据病情,开始每日100~300mg溶于500~1500ml葡萄糖盐水,以2.5mg/(kg・h)速度静滴。2~3日后病情好转,可逐渐减量[4]。

2 内镜下()ddi括约肌切开术(EST)

适用于胆源性胰腺炎合并胆道梗阻或胆道感染者。行()ddi括约肌切开术及(或)放置鼻胆管引流。

3 外科治疗

3.1 腹腔灌洗通过腹腔灌洗可清除腹腔内细菌、内毒素、胰酶、炎性因子等,减少这些物质进入血循环后对全身脏器损害。

3.2 手术手术适应证有:①胰腺坏死合并感染:在严密监测下考虑手术治疗,行坏死组织清除及引流术。②胰腺脓肿:可选择手术引流或经皮穿刺引流。③胰腺假性囊肿:视情况选择手术治疗、经皮穿刺引流或内镜治疗。④胆道梗阻或感染:无条件进行EST时予手术解除梗阻。⑤诊断未明确,疑有腹腔脏器穿孔或肠坏死者行剖腹探查术。

3.3 中医中药 对急性胰腺炎有一定疗效。主要有:柴胡、黄连、黄芩、枳实、厚朴、木香、白芍、芒硝、大黄(后下)等,随症加减。临床上常用大黄牡丹汤随症加味:生大黄20 g,桃仁20 g,芒硝10 g,牡丹皮9 g,冬瓜子30 g。偏湿热者加龙胆草10 g,茵陈蒿30 g,黄芩12 g;偏血瘀者加赤勺12 g,红花9 g,丹参15 g;偏气滞者加枳壳15 g,木香6 g,莱菔子15 g;偏实热者加金银花12 g,连翘12 g。同时,并针刺合谷,曲池,十宣,足三里;用冰片加芒硝(冰片20 g,芒硝50 g)外敷患者胰腺体表投影区。

急性胰腺炎的病程经过及预后取决于病变程度以及有无并发症。轻症常在一周内恢复,不留后遗症。重症病情凶险,预后差,病死率在20%~40%。经积极抢救幸免于死者,多遗留不同程度的胰功能不全,极少数演变为慢性胰腺炎。中西医联合治疗急性胰腺炎效果显著,临床应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 刘绍军.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45例分析[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6, (03)

[2] 饶先林,陈军贤.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研究进展[J]. 浙江中医杂志, 2008,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