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风险管理在急性冠状的应用

时间:2022-04-18 11:17:57

急救护理风险管理在急性冠状的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理论的急救护理流程风险管理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该院采用常规急救流程风险管理的53例ACS患者为对照组,另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该院采用基于HFMEA理论的急救护理流程风险管理的53例ACS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救治时间、实施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和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急诊处理完成时间、进门-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LVEDD小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操作技术、工作效率、服务态度和健康教育等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HFMEA理论的急救护理流程风险管理应用于ACS患者救治中可缩短急救时间,改善心功能指标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评分,效果优于常规急救流程风险管理。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急救护理;风险管理;心功能;护理满意度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s,ACS)是由于不稳定斑块破裂,引起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导致心肌缺血的严重进展性疾病,具有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等特点,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2]。ACS的治疗关键在于尽早开通梗死动脉、恢复血流灌注。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受绿色通道管理不佳、救治流程不合理等因素的影响,常会延误救治时间,影响患者的预后[3-4]。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carefailuremodeandeffectanalysis,HFMEA)的急救护理流程风险管理通过全面评估急救护理流程,确定高、次风险因素,运用质量改进方法制订对策,可实现急救护理风险控制。本文观察基于HFMEA理论的急救护理流程风险管理在ACS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采用常规急救流程风险管理的53例ACS患者为对照组,另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本院采用基于HFMEA理论的急救护理流程风险管理的53例ACS患者为观察组。纳入标准:符合《内科学(第8版)》中ACS的诊断标准[5];经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确诊;患者有胸骨后闷痛、紧缩压榨感,活动时伴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发病至入院时间<6h;年龄≥40岁。排除标准:患有严重精神疾病者;伴肝肾等器质性病变者。患者及家属了解本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观察组:男28例,女25例;年龄46~72岁,平均(59.89±5.12)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4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1例。对照组:男27例,女26例;年龄45~74岁,平均(59.95±5.15)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3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流程风险管理。患者平躺休息,给予氧气吸入,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严密观察患者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出现异常立即对症处理;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物,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出现异常立即处理。观察组采用基于HFMEA理论的急救护理流程风险管理。(1)建立HFMEA护理团队:由1名护士长、5名护师组成,组内成员均集中培训HFMEA和风险管理的相关知识,要求护士正确使用风险评估量表,1次/周,共3次。(2)确定活动主题为“优化ACS患者急救护理流程”。(3)分析失效模式:查阅以往急救记录,小组成员采用头脑风暴法,全面评估患者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寻找各流程中的失效模式。计算危急值(RPN)=严重度(S)×失效模式的频率(O)×探测度(D),赋值均为1~10分,RPN分值越高表示失效风险越高。(4)优化急诊护理方案。①护士对患者病情评估不准确、分诊不当(RPN分值226分),原因主要与护士缺乏相关培训,分诊主要依靠经验,缺乏专科评估表有关。改进措施为采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形式,加强对专科护士ACS识别与病情评估的培训,接诊后通过面、言语、GRACE评分评估患者病情,尽快完成预检分诊。②沟通不畅、无效往返、信息传送不及时(RPN分值275分),主要与患者家属对就诊流程和医院环境不熟悉,缺乏明显引导标识和信息平台支撑。改进措施为主动询问患者家属的问题,耐心指引,在医院关键位置设置醒目指引标识,加急预约CT检查。③患者转送、待检时间较长(RPN分值251分),主要与护士工作量大、未设置ACS专用床位等有关。改进措施为开通急诊绿色通道,选择轮椅、平车等转送工具,增加转送人员数量。④患者家属对治疗相关决定考虑时间较长(RPN分值286分),主要原因与家属沟通较少、疾病知识缺乏有关。改进措施为电子公告屏循环滚动溶栓相关知识,接诊第一时间告知家属溶栓的可能性,并耐心解答疑问。⑤缴费、取药延时(RPN分值309分),原因主要与缴费、取药需排队,无相关绿色通道有关。改进措施为指导患者家属通过微信缴费,设置溶栓取药绿色通道和溶栓配药专岗。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救治时间,包括急诊处理完成时间、进门-球囊扩张时间(进入急诊室至第一次冠状动脉内球囊扩张时间)和住院时间。(2)比较两组入院时和出院时心功能指标水平。于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徐州贝尔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82230603,型号:BLS-X3)检测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3)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于患者转科时发放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从操作技术、工作效率、服务态度和健康教育4个维度评价,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56,重测效度为0.866,每个维度均有5个条目,采用1~5分评分法,总分20~100分,得分与急救护理满意度呈正相关。调查表发放106份,现场收回106份,回收率100%。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救治时间比较

观察组急诊处理完成时间、进门-球囊扩张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入院时和出院时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入院时,两组LVEF、LVE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LVEDD均小于入院时,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两组LVEF均高于入院时,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操作技术、工作效率、服务态度和健康教育等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ACS患者病情危急,具有不可预见性,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心室颤动等一系列心血管事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6-7]。早期评估ACS患者病情,实施科学合理急救,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常规急救流程风险管理以疾病救治为重点,管理措施缺乏针对性、系统性,效果欠佳[8]。基于HFMEA理论的急救护理流程风险管理依据失效模式制订相应改进措施,以降低风险的不确定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LVEF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LVEDD小于对照组,急诊处理完成时间、进门-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这一结果与文献报道相吻合[9]。分析原因为基于HFMEA理论的急救护理流程风险管理通过全面评估急救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制订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可将急救护理风险由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预防,控制急救过程中的重点风险环节,提高救治效率[10-11]。其中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和学习,能提高护士操作熟练度和业务能力,强化风险管理意识,提高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绿色通道的开启和应用,可有效整合医疗资源,减少患者等待检查、项目缴费时间,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缩短球囊扩张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肌坏死面积,优化心肌能量代谢,满足ACS快速救治的需求,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促进其康复。综上所述,基于HFMEA理论的急救护理流程风险管理应用于ACS患者救治可缩短急救时间,改善心功能指标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评分,效果优于常规急救流程风险管理。

作者:张伟娜 单位: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