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08:47:30

急救

急救范文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以往实施院前急救的患者620例,其中脑血管疾病患者178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234例,昏迷患者138例,其他疾病患者69例。其中男性急救患者320例,女性急救患者32例,男女比例持平。由于患者病种不同,故而产生的临床症状也不相同,在其患者家属知晓并同意的情况下,对其进行临床研究及观察,以下将根据不同的病种进行急救分析。

1.2方法

根据观察需要院方自行设计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病种等先关信息在内的院前急救观察表。根据620例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登记,以便医疗研究。现以昏迷患者为例进行观察分析。昏迷是一种意识障碍,患者意识水平下降,一般呈现睡眠状态,生命体特征存在,但是对外界刺激并无反应,不能随外界的召唤而苏醒。在患者昏迷时对其进行立时救治,防止病情的恶化或因救治不及时而产生神经系统的后遗症。保持患者的呼吸畅通,去除患者上呼吸道堵塞物,如食物残渣及分泌物等,一避免患者窒息。如患者呼吸停止则给予患者使用简易呼吸机,以保证患者的生命体特征。急救时要对患者进行血压、血氧、以及呼吸、心率等常规项目的检测,患者心跳停止则进行简易治疗以期心率复苏。除昏迷患者外其他患者则根据病种的不同,进行不同急救方式。基本急救原则如下;快速掌握患者的病发原因,给予患者初步的病症诊断,以便采用有效的急救方法。观察患者的反应变化,并在鉴定患者病种时,同时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以便进行相关的有效治疗,以此维持患者的生命体特征。若患者心脏停止跳动,则可根据情况给予人工呼吸、心脏复苏按压或气管插管等心脏急救措施。最后在移动患者时,要注意防止患者的管道脱落。

1.3急救效果判定标准

虽然内科疾病的病种繁多,但是对于其急救的效果判定,则是通用的三个判定标准,即,显效、有效与死亡。显效:患者的呼吸困难状况改善,其血压、心率等项恢复正常。平稳渡过危险期,接近正常状态。有效:患者的呼吸困难状况稍有改善,其血压、心率等项好转,其他等项有所好转。死亡:急救无效,患者无呼吸、无心率,其他生命体特征消失,患者死亡。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相关数据应用x-±s表示,计数数据应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结果

脑血管疾病患者178例,急救后存活165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234例,急救后存活230例。昏迷患者138例,急救后存活125例。其他疾病患者69例,急救后存活65例。示范案例昏迷患者的急救措施有效而合理,值得推广及借鉴。其他内科疾病的急救措施同样具有借鉴及推广意义,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P值如下表)。然后由于内科急救是保证患者存活的重要医学方式,故而内科急救的方式方法仍需要提高,以保障患者的存活率。

急救范文篇2

本文作者:陆爱琼工作单位:广西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邀请医生参与培训,分组训练,各组人员不断轮换角色,探讨最佳配合方案,然后反复练习,直至考核合格,每天培训Zh,共50次。评价方法由培训考核小组进行培训前、培训后考核。理论考核培训前后进行相同内容、相同难度急救理论知识测试。单项技术操作考核包含徒手心肺复苏、紧急吸氧、简易呼吸囊使用、紧急输液、心电监护、吸痰六项急救操作技能,每项总分100分。考核分值为六项操作平均分,大于等于90分以上为合格。综合能力考核根据模拟现场,山考核组提出险情,对护士的急救技术操作、抢救配合能力、应变能力、应急流程执行能力进行考核。根据《综合考核测评标准》由培训员、护理部技术操作考核人员及配合医生点评打分,配合护士互评计的方式进行考核,总分100分。考核分值大于等于90分以上为合格。统计学方法采用Stata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培训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业务学习从以前的一个人讲:改变为现在人人参与,促进护士的主观能动和创新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分阶段培训解决了科内训练对象基础理论及操作技能水平层次不均的矛盾,既能照顾低年资护士提高技术操作水平的迫切需要,又解决了中、高级护士急需掌握新业务、新技术操作能力的愿望,接受训练后,低年资护士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急救意识明显增强,急救配合能力大幅度提高,明确抢救流程,各层次护士均能有效配合抢救。整合操作演练将常见各种急重症抢救流程中的所有项目和内容进行分析、评估,根据抢救中各项操作的轻重、缓急将原来的多个抢救流程整合为2一3个操作流程,形成新的护理路径,进行培训。如整合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护理路径:A护士负责吸氧、吸痰、上呼吸机等保持呼吸道通畅操作:B护士负责静脉输液、抽血、导尿术,及术前准备,C护士负责实施生命体征监测、心电监测、对外联络及书写护理记录。在培训中及实际工作中,护士在操作前进行综合评估,遵循操作原则和顺序整合准备(摆放)物品,有计划地实施护理技术操作(充分考虑先后缓急顺序);减少护士反复评估患者、多次洗手(记录)、来回走动准备物品的时间;同时对完成操作的时间有一定的约束,有利于护士时间观念的形成。规范常见急重症抢救程序,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培训使护士的理论知识、单项护理操作操作水平以及对各种急救药品、抢救仪器的熟悉程序明显提高,通过情景模拟整合操作演练,使护士明确急救时各自岗位的准确定位和职责。保证急救时分工明确,团结合作,缩短抢救时间,成功率明显提高。提高护士应变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当病人心脏骤停发生时,如果能早期准确判断病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可以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国外有文献报道;院内抢救成功率始终保持在15%左右,临床护士常不能实行有效的复苏。大量实践证明:对心跳、呼吸骤停,如果4min内进行有效CPR,可能有50%的抢救成功率,超过6而n,成功率仅为4%,IOmin以上开始进行复苏者,存活可能更小。对于危重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在最短时间内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救治,才能掌握抢救成功的关键。本结果表明:全科各阶层护士经专科训练后,各项急救技能及抢救综合能力较训练前有了显著提高,故开展分阶段培训及模拟情景整合操作训练在急诊专科护士培训中值得大力推广运用。

急救范文篇3

旁白:财大如同一个大家庭,汇聚了五湖四海的江湖儿女,来自东西南北的学子们,抱着对大学的憧憬,怀着对理想对前途的追求,不辞千里来到成都,来到了这个包涵馥郁文化的城市!故事发生在财大女生宿舍120寝室,三个女生正在忙着收拾行李。

小东:(伸伸懒腰,锤锤脖子)好累啊!

小川:同学,你是哪里的人啊?

小东:就是广东的啊!

小北:唉,一听你的口音就知道啦!

东+川:那你是哪里的啊?

小北:长白山下,净月潭畔,松花江岸……

东+川:(异口同声)东北!

小北:对!嘻嘻……

“砰,砰,砰!”正在这时门响了,小东忙跑去开门,门口站着一位体弱的同学。

小蒙:谢谢!大家好,我叫小蒙!

小东:从今以后120就是你的家了,对家里的人是不说谢谢的!

川+北:对啊,120欢迎你!

大家张罗着帮小蒙推行李拎袋,边问她情况。

小川:这就是你的床位。

小东:你是从哪里来的啊?看你很劳累的样子哦。

小蒙:内蒙古!

东+北+川:(各一句说着,摆动作)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向牛羊。大草原,乳飘香,伊利牛奶美名扬!(小川从口袋里掏出伊利牛奶)

小蒙:对啊对啊!内蒙古是个好地方!

小东:(满脸自豪)说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到好地方,广东是祖国的南大门,白云山巅白云飘,珠江岸边风光好,历经了欧风美雨,经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广东是个好地方!

小川:成都是天府之国,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这时小蒙忽然有些不适,脸色很苍白!

不要说色彩绚烂的九寨沟,不要说……

就在这时,小蒙差点晕倒了,小东和小北忙扶着她

哟!怎么啦?(转过头急忙问)

小蒙:头很晕……

小东:头晕?让我看一下(慌忙地帮她检查)恩!我知道怎么回事了!上火了,热气了!好在我随身带了广东凉茶(从口袋里掏出广东凉茶),广东凉茶博采传统之独特配方,选用药食同源的纯天然植物,经现代工艺科学提炼而成,品性温和,冲服方便,老少咸宜,色香味俱全,真是居家旅行,去火防暑的必备良药!

小北:不不不!据我多年的医学经验种种迹象实属贫血!还好,我早有准备,从家里带来了“补血口服液”(从口袋里掏出来)补血口服液入口甘甜,清津止渴,美容养颜,补血补铁!真是产后妇女,术后患者的补血佳品!

众人:产后妇女?

小川:什么上火,贫血!一派胡言!这种症状我见得多了,无非就是寒凉嘛!根本用不着吃药,吃辣椒就可以了!(拿起辣椒唱《辣妹子》,跳着舞)

大家开始争吵不休,这时门又响了,班长小西出现。

小西:发生什么事啊?这么吵!

众人:你是谁啊?

小西:我就是咱们班的班长,来自遥远的,美丽的,令人向往的,海拔很高的!(众人跟着他一起陶醉着)西藏!

众人:哈?西藏!(从海拔很高的地方摔下来)

小西:请问这里发生什么事了?

小东:(这时才醒过来)哦!班长班长!不得了了,小蒙她上火晕倒了!

小北:不!是贫血!

小川:哪里?只是少吃辣椒而已!

小西:好好好!别吵了,我来看看!(忙拨开三人,乍一看)哟!缺氧了,快!(边喊边做急救)不行,得马上做人工呼吸!我来了!

小蒙:(朦胧中看见一个大嘴巴)啊!你……你想干什么?我……我没事!(挣扎着起来,但还没站稳又倒下了)

小西:不得了!(又扑过去)

东+川:了不得!(忙拉着小西)不不不!不要冲动!

小北:(不停地度来度去,忽然眼前一亮)我打120叫救护车!

bebu,bebu,救护车来了,半日仙医生出场。

医生:(极度不耐烦)什么事什么事啊?刚开学事情怎么那么多,又把我请来,人家还没化完妆呢?今天和男朋友的约会又泡汤了!(拿出小镜子照着)

小护士小二大包小包地跟班着!

医生:你怎么那么慢啊,每次都是这样,快跟上!

小二:来……了!(粤剧的音乐)

小东:医生医生,不得了了,小蒙他上火晕倒了!

小北:才不,她是因为贫血才晕的!

小川:(一脸委屈)明明就是没吃辣椒嘛!

小西:是缺氧!别拉着我,我得马上做人工呼吸!

医生:吵什么吵什么?没看到专业人士站在你们面前吗?professional!

小二:是啊是啊!(不停地喘气)我们的半日仙医生可是世界首富比而盖茨的叔叔的儿子的姨妈的表弟的二大爷的私人医生!具有多年的临床经验,曾在abcd大学获得兽医博士学位(下?兽医?)在efgh公司接受专门的训练,现任本市120急救中心的首席值班医生!

众人:(失望)哦,值班医生!

小蒙:医生——我快不行了,救我……

医生:小二,抄家伙!(继续照镜子)

小二:在!(摆个经典的动作,右手把脉)这位同学的病可真不少啊!口舌生疮,耳聋耳鸣,咽喉肿痛……

小川:(把手举高)医生,你拿的是我的手!

小二:哦!对不起对不起!我再仔细地检查。(忙帮小蒙检查,慌乱地把脉一翻,然后小声地在半日仙医生耳朵悄悄说几句话)

医生:呵!呵!哪里是什么上火,贫血,寒凉!一群无知的家伙,据我认真、仔细、谨慎、全面的分析检查,小二!

小二:在!呵!病人脉象平稳,血流畅通,只不过是有些水土不服,晕车而已。

众人:哦……那怎么办呢?

小二:服hijk药丸就行了!

小西:那么在哪里可以买得到呢?

医生:哎?这位仁兄运气真好,我们这里恰好有一盒,小二!

小二:(马上从药箱里掏出一盒药丸)我们的hijk药丸取材于千年人参,万年灵芝,外加当归、鹿茸、熊胆,经七七四十九年科学提炼而成,药到病除,能使死者变活,活着长寿!

众人:哦!厉害啊!那要多少钱啊?

医生:学生半价250

众人:一盒?

医生:一颗!

小蒙:啊!(晕倒昏迷过去了!)

医生:呵!早料到你出这一招,阿旺阿财!

一阵沉默

医生:阿旺阿财!阿旺阿财!!!!!

阿旺阿财慢吞吞地出场:喳!(阿旺阿财是瘸子)

医生:将病人拿下?

众人:你们想干什么?哎?

阿旺阿财将病人抬走!

医生:住院费1000块一晚哦!(又转过身)别忘了。

寝室里大家大眼睁小眼,呆呆地看着观众

小东:(诧异)我们是不是遇到黑社会了?

小北:啊?我去报警!

小西:我去报告老师·

众人:分头行动!

在学校的大门,两个保安扑在桌子上睡着了。

瘦保安:(边流口水,边说着梦话)回锅肉好吃!(忽然晃醒了,看看表)哎?够钟下班了!(赶快收拾东西)

这时阿旺阿财抬着担架就在接近校门口,瘦保安下意识到了,仔细瞧瞧!

瘦保安:土豆土豆,我是地瓜!在离校门口100米处,有两位形迹可疑的中国籍男子正扶着一名脸色苍白的妇女正以每秒0、3米的速度向大门走去!

胖保安:地瓜地瓜,土豆收到!竟敢在我的地盘撒野,伙计开工,我一定把他打入无间道!

两个保安已拦住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他们的去路。

瘦保安:我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西南财经大学的便衣保安,(在口袋里掏出证)现在你有权保持沉默,但你所说的话将成为呈堂证公,请出示有关证件!

胖保安:快快啊!别耍花样!

阿旺:我们骗子公司的营业执照呢?

阿财:快找找看!(把衣服上的口袋都翻过来了)

胖保安:快啊,看在不在帽子里?裤子里?鞋子里?

阿旺阿财全身都翻遍了,还是找不到!

阿财:哎呀!(拍拍脑袋)我记得了,我今天早上去厕所,用了!(小声地对阿旺说)怎么办啊?他们那么胖,打不过啊!

阿旺:师傅说,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逃!(使个眼色,把小蒙推到保安的身上)跑!

胖保安:想跑?没门!(一举把他们捉住,一手拎一个)地瓜,我把他们送公安局了!

急救范文篇4

供电企业的员工,由于接触电气设备的机会比其他行业多,触电的可能性也相对较大。人触电后虽然呼吸中断,心跳停止,但只要及时抢救,方法正确,一般是能救活的。《电业安全工作规程》明确规定:“学会紧急救护法,特别要学会触电急救。”《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也要求“所有工作人员要掌握触电急救及心肺复苏法,并要经过模拟人的培训”。因此,触电急救的培训工作是供电企业安全培训工作的一个重点。以往每年都开展触电急救的培训,但每年都发现受训人员触电急救知识淡忘,模拟人急救不成功。

1培训效果差的原因

(1)由于开展触电急救培训主要由安监人员负

责,毕竟不是专业的培训人员,授课时只能照本宣科,从而影响了培训效果。

(2)培训考核力度不够,对触电急救培训工作

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开展培训工作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没有认真、严格地考核受训人员是否已经掌握相关知识。

(3)部分受训人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接受培

训也只是应付,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随学随忘,且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学习触电急救没有什么用,学习兴趣不高。

(4)培训器材相对落后,模拟人已使用多年,功能落后且时而失灵,卫生条件相对较差,受训人员不愿意接受模拟人实际操作培训。

(5)培训形式单调,每次培训的人数过多,理

论知识培训及考核后,一哄而散。

(6)触电急救培训工作1年只开展1次,平时未能进行复习演练,受训人员容易遗忘所学知识。

2提高培训效果的措施

(1)提高培训人员对触电急救培训工作重要性

的认识。触电急救培训是为员工构筑生命的保护屏障,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死亡事故的发生。因此必须从思想上加以重视,认识提高了,责任心增强了,培训工作才不至流于形式,培训工作才能取得实效。

(2)加强对培训工作的考核力度,把触电急救理论知识及模拟操作考核与年度《安规》考试挂钩,电气工作人员必须参加触电急救培训并经考核合格且《安规》考试合格方可上岗。

(3)培训人员应做好自我“充电”,熟悉触电急救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了解培训对象,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只有充分做好培训前的准备工作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4)安全培训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特别是触电急救这种抢救技术,希望通过一二次培训就使受训人员掌握全部内容是不现实的。因此制定了年度培训计划,使员工逐步熟练掌握触电急救的方法。同时,要求班组利用安全活动日复习触电急救的有关内容,以增强受训人员的记忆,巩固学习效果。

(5)提高受训人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心肺复苏法不但适用于触电后的抢救,同样适用于溺水、心肌梗塞、交通事故、旅游事故等造成的呼吸、心跳停止的情况,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要使受训人员认识到掌握“触电急救法”是利己利人的好事,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6)改善培训器材,新购置的“自动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有初学练习、单人考核、双人考核3种操作方式,能打印操作情况,如按压、吹气次数,操作时间等,方便评定考试成绩和总结操作经验;另外,购置的一次性CPR训练面膜,1人1片,以防交叉感染,使受训人员放心。

急救范文篇5

灾害应急救助机制是指自然灾害的预测预警、应急响应、紧急救援、保障措施、后期处置等各系统的综合,包括自然灾害的信息监测、报告与,指挥协调与紧急处置,信息及新闻报道,物资、资金和社会动员保障,应急队伍的培训和演习,以及民众宣传和国际协调等各项工作。在社会科学中,“机制”的基本涵义有三种:一是指事物各组成要素的相互联系,二是指事物在有规律性的运动中发挥的功能,三是指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简单说,机制就是制度化了的活动模式与方法。灾害应急救助机制就是针对灾害发生的非程序化和非规范化特点,政府建立的一套灾害应对和救助方式。如灾害管理的运行机制包括灾害管理的应急机制、协调机制、社会动员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和监督检查机制。其重点是要充分发挥抗灾救灾综合协调作用,强化灾害管理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和协调工作,健全部门间应对灾害的联动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时限要求和工作措施,形成灾害管理的合力,更好地开展救灾工作。当灾情出现后,灾害应急救助机制就能够自动地调动政府与社会的力量运作起来,化解灾害带来的损失。就世界范围内灾害紧急救助的发展趋势而言,建立一套成熟的应急救助机制是所有发达国家已经基本实现的目标,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则因为各方面条件的落后而在灾害救助上比较落后,因而造成灾民生活困难和恢复重建缓慢。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高速阶段,建立这样一套灾害应急救助体系是势所必然。

按照国际通行规则,灾害救助行动必须要有系统的预案。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制定过程就是将多年的救灾经验系统化、条理化、组织化的过程。预案的作用在于,当灾情出现后,灾害应急救助机制就能够自动地调动政府与社会的力量运作起来,化解灾害带来的损失。建立灾害应急救助体系,还需建立一套开放的救灾工作体制。所谓工作体制,就是一系列工作制度、组织结构和工作作风等。我国传统的救灾工作体制,主要采取单一地完成领导交办的具体事宜和回避社会参与的方式。这种封闭的救灾体制形成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带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时代印记。这种救灾体制依托国家权力,能快速有效地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适用于像唐山大地震和1998年大洪水那样的大灾救助。相反,国外的风险分担、多元主体的救助模式则对局部地区的小型灾害十分有效。灾害救助是一项具有开放性的公共事业,需要社会的多方积极参与,同时也需要政府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法律创造、保障社会各类资源参与救灾渠道的畅通。

二、建立灾害应急救助体系的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与资源的不断集聚,单位面积承载的经济总量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一些沿江临海的经济发达地区,地理上的优越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洪水、台风等多种自然灾害。对于贫困地区,灾害的发生无异于雪上加霜,当地群众被迫陷入灾害与贫穷恶性循环之中。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国家法治建设的推进,尤其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灾害救助的时效性、规范性、保障性和人性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灾害救助工作的内容、方式、手段和能力都适应新的形势的要求。为此,我们应该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做好灾害救助工作,格外注重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逐步加大对救灾资金的投入,真心实意地为受灾群众解燃眉之急,给他们雪中送炭,为他们的生活撑起一片蓝天。结合灾害应急救助的理论,借鉴其它国家灾害救助做法,着眼于我国的灾害应急救助工作的具体实践,我们建议:

(一)建立救灾资金多元投入体制,落实救灾资金分级负担机制。我们在加大政府救灾方面投入的同时,应当拓宽救灾资金的渠道,建立企业、非政府组织、普通民众、国际社会和灾民自己的社会化救灾资金投入体系。在完善现有的社会捐助、救灾基金、商业保险和国际援助的基础上,还应该探索更多的资金筹集方式。救灾资金和物资的筹集,在发挥政府财政投入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拓宽筹集渠道,使灾害救助工作更具开放性。一是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经常性社会捐助服务网络。在各大中城市和有条件的小城市结合城市社区建设,确定社会捐助接收工作站点的布局、规模和管理方式,实现社会捐助活动由集中性、突击性向经常性、日常性转变。二是要按照市场规律,研究充分利用企业、社会和资本资源,共同推进救灾工作的市场化运作,充分壮大救灾资源。三是要注重按照我国的有关规定和国际公法、国际惯例联系和接收国际援助款物。现在,国际间互相援助正日益增多,这不仅是人道主义原则在国际社会的体现,而且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灾害斗争的合作精神。要适应这一形势,通过国家提供的渠道,积极争取国际间救灾援助。

各级政府的救灾资金预算及支出,应当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对于特大自然灾害的中央补助资金,可以考虑按经济发展水平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区域,规定救灾资金中央、省和地方的负担比例,对贫困地区可以加大中央和省救灾资金的比例,对经济发达地区则相应降低;各省也可以根据本地实际,确定省、市和县救灾资金负担比例。我们认为:就我省而言,达到国家应急预案响应的,中央、省、县及乡镇按照4:2:2:2的比例分担救助资金(我省实行财政省管县体制,故地级市不承担);达到省级响应但未达到中央响应的,省、县及乡镇按照1:1:1的比例分担;未达到省级预案响应的由地方政府负责救助。同时科学测定救助标准,就我省所言,紧急转移安置群众每人每天补助不得少于30元,每人的最低补助标准300元;倒塌房屋重建每间平均补助标准3000元,损坏房屋修缮标准平均每间300元;对因灾绝收面积,按照每亩100元给予口粮补助。此外,对因灾死亡人口及伤病人口也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按人次给予救助。为了建立救灾预算资金自然增长机制,我们建议可以按以下两种方式要求省及以下政府列救灾资金预算:一是省、市、县、乡四级按照行政辖区内城乡实际居住人数每人每年不少于1元钱的标准列预算,并且按本辖区的年经济增长率每年递增;二是按照本辖区前五年实际支出的救灾资金的平均值作为年度救灾资金预算基数。当然,如果实际救灾支出不够时,应当从本级政府的预备金中支出。遇到好的年景,救灾资金预算有结余的,可以用于购置本级救灾物资或装备,也可以积转下年使用。

此外,要加强救灾资金的规范化管理。一是研究和建立救灾资金快速拨付的新办法,加快资金拨付速度;二是按照公开、民主和社会监督的原则,做好救灾资金的发放管理工作。民政、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要密切合作,建立良好的救灾款、物资运行管理体制;三是要总结经验,努力探索,逐步建立和完善救灾款物发放制度,建立和落实使用公示制度,广泛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二)加大涉灾部门的协调力度,定期组织灾害应急救助预案演练。综合协调是整个灾害应急救助机制的关键。现在各级均已明确民政部门是抗灾救灾的综合协调部门,各级政府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中都将救灾应急救助指挥办公室放在民政部门,各级民政部门应当敢于并善于牵头和协调。应急救助指挥系统在救灾组织机构中的作用就是协调部门利益、整合部门资源。救灾的组织机构体系决定应急联动机制的运行效率,设置合理的组织机构意味着合理的分工与明确的领导关系,也意味着高效、可靠和极强的应变机动能力。民政部门要通过制定或修改专项救助应急预案,将自己的构想和要求通过政府专项预案制度化,将灾害应急救助的部门和单位给予合理和明确的分工,克服救助内容的“空白区”与重叠区,形成纵、横两度的矩阵模式,使涉灾部门明确分工,各有侧重。要建立健全省、地、县三级综合减灾协调机构,进一步加强减灾机构的综合协调职能,加强各地区、各部门的协调联动,积极推进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形成政府领导、民政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功能齐全、科学高效、覆盖城乡的综合减灾体系。

各地要经常性地开展预案演练,做好各级、各类相关预案的衔接工作,加强预案的动态管理,不断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级政府要为预案演练提供条件,每年应当在财政预算中列支预案演练专项资金。演练是对预案的质量、操作性、实用性的检验,通过演练可以修正、更新预案,使之具有更好的应急准备、指挥与响应能力。紧急救助演练不仅可以锻炼部门之间的协同与配合,更能检验救援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与紧急救援效率,尤其在我国重点受灾地区需要更多演练。演练形式可灵活多样,大规模的训练需要的资金多,不易举行,可以缩小范围,以社区或街道为单位进行专项演练,重点放在易发灾害的城市居民委员会或农村村民委员会。针对小范围的演练要从实战角度出发,深入发动和依靠群众。演练还可以请灾害的相关专家预先设计一些意外或突发情况,这样既可检验预案的质量又可锻炼群众与救灾人员。

(三)以“减灾备灾”的理念来指导灾害救助工作。救灾不仅是一种人道主义救助,也是一种促进社会发展的投资活动。如果我们将救灾的关口前移,将救灾工作侧重于“减灾备灾”,按照灾害经济学的经济效益理论就会得出“减负得正,以负换正”的结果,即以减少因灾害的经济损失所形成的正效益,灾害经济学把防御灾害的经济投入称之为守业投入。根据资料统计,减灾投入与效益之比为1:10至1:15左右。因此,从灾害发生的非程序化和非规范化特点来看,减灾备灾都是人类对待自然灾害冲击最主要的应对方式和策略选择,所以,我们要转变传统、被动的救灾思想,将救灾工作的关口前移,以更加积极的姿态,科学地应对各类各种突发性自然灾害。

用“减灾备灾”的理念来指导灾害救助工作,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以制定和完善灾害应急救助预案体系为突破口,提高各级政府的灾害救助规划能力,完善救灾款、物支持系统,建立快速反应和综合协调的救灾工作体制,保证突发性灾害发生时救灾工作的有序开展,提高自然灾害应急反应能力和紧急救助水平。在制定救灾应急预案时,要以灾民生活救济工作为重点。其次,夯实综合减灾基础,加强减灾的体制、机制、法制建设。充分发挥各灾害专业部门作用,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坚持综合减灾,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保险、金融等手段,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目前,尤其要强化各级政府的防灾减灾责任意识,建立政府部门、新闻媒体和社会团体协作开展减灾宣传教育的合作机制;编制减灾科普读物、挂图或音像制品,推广地方减灾经验、宣传成功减灾案例,面向公众宣传减灾知识;将减灾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开展减灾的普及教育和专业教育,建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第三,要结合当地实际,逐步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制度和仓储设施,按照重点区域建设到市的要求,尽快制定物资储备规划,充实储备物资,为灾害紧急援助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此外,要加强民政救灾队伍的自身建设。各级每年都要按救灾资金预算的一定比例列支专项资金用于采购救灾车辆、计算机、影像和通讯设备,提高各级尤其是基层救灾队伍的救灾装备水平和处置能力。

(四)加强灾害救助工作理论的研究。科学的理论是实践的先导。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多年来的救灾工作经验,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为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加强灾害救助理论研究,首先,要认真研究并形成科学的灾情评估指标体系和方法体系,以及灾情等级划分和救灾责任界定方法。灾情评估指标的确定要统筹兼顾,既要考虑灾害造成的群众生活困难,也要顾及灾害给生产造成的损失以及对交通、通讯、供电、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的破坏。灾情等级的划分既要密切关注洪涝、风雹等“急性病”的短期、剧烈破坏作用,也不能忽视干旱等“慢性病”的长期、隐性负面影响,同时还需注意重复受灾、连年遭灾等因素。救灾责任的界定,要以灾情评估和灾情等级为基础,也要考虑各地的经济基础差异,兼顾省以下政府的财政承受能力和灾区群众的自救和互助能力。其次,要改革灾情统计办法。要进一步研究自然灾害统计制度,立足客观性、可操作性的原则,科学设置灾情信息上报的项目和内容,并根据救灾工作实际需要,改进统计方法和统计报表。统计报表可按救灾工作的几个阶段设置,如在应急救灾阶段,主要填报紧急转移灾民和绝收面积数量等;在恢复重建阶段,基层主要填报倒损房屋数、需重建房屋数及需上级救助资金数等;在荒情救助阶段,主要统计因灾粮食减产数、需救济人口数量以及需上级救助情况等。这样,既简单明了又客观可靠,既减少了工作内容又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三,通过解剖典型案例,进一步明确灾害救助的内容,明确灾害救助的主要任务、实现手段和途径。要从提高灾害紧急救助能力入手,围绕受灾群众生活得到及时安排这一目标,在灾情掌握、救灾资金筹集、救灾物资准备、资金物资拨付、社会捐助活动的开展等方面积极探索应急工作机制以及相应的保证措施,全面建立应对灾害的紧急救助工作机制。

(五)在建立救灾专业队伍的同时建立群众性防灾组织。根据多种灾害突发性和灾害应急工作的特点,市、县两级都要组建一支灾害应急救助队伍,重点要加强大中城市和地级市的灾害应急救助队伍建设,通过培训演习,形成多层次综合应急救助队伍。目前,民政等部门要和地震、水利部一样建立不同类型的紧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救灾装备,平时有针对性的开展紧急救助训练,灾害发生后及时赶赴灾区实施紧急救援。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应坚持一专多用、平战结合、反应迅速、突击力强的特点,在各项减灾救灾活动中,既自成体系,又互有联系,统一指挥调度,加强组织协调和专业保障,提高队伍快速反应和协调作战能力。

在灾害发生的初期,尤其是大型灾难发生后,受难人数多,行政和社会组织暂时瘫痪,政府的紧急救援队伍不能完全满足救灾需要,建立群众性自主防灾减灾组织是一种应对灾难的积极而现实的解决方式。我们要在建立专业救灾队伍的基础上,建立群众性自主防灾减灾组织。要充分发挥社会团体在灾害救助中的作用,组织各方面力量参加紧急救援、社会捐赠、卫生防疫、恢复重建等灾害救助工作;依托基层社区、共青团组织以及非政府组织,建立形式多样的减灾志愿者队伍,力争每个城乡社区都建立志愿者队伍,并开展志愿者减灾技能培训。实践证明,社区救灾队伍在日常灾难中扮演着很实用的角色,如扑灭小型火灾,对灾难中的受伤者提供最基本的医疗救助,安全搜寻并营救受难者等等。建立群众性自主防灾减灾组织的另一个作用是,通过对群众性救援队伍和志愿者队伍的培训,可以更好地普及灾害和防灾知识,提高社区群众的自我防灾能力,并最终提高社会的抗灾能力。

(六)加快灾害救助的立法步伐,逐步建立灾害救助的法制系统。加强法规建设,是灾害救助工作顺利发展的客观需要。目前,从部门的角度看救灾工作,从灾情核查统计上报、到灾民生活安排的途径和方法以及救灾款物的管理使用等方面,都已经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规定和要求。由于这些文件、规定和要求还没有上升到法规层次,在实际工作中虽然约束性不强,但却为救灾法规建设奠定了基础。为此,我们要认真调查研究,总结经验,以政府规章的形式制定颁布《自然灾害损失情况核查评估办法》、《救灾款物管理使用办法》、《社会捐助管理办法》、《灾民生活救助条例》等,使救灾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不断提高救灾工作依法行政水平。

急救范文篇6

关键词:气囊;战地急救;包扎;四肢骨折

四肢是在战斗中最容易暴露和受伤的部位,同时受战地机动能力和灵活性的限制,防护也是相当困难。四肢开放性损伤和骨折相当多见,截肢的比例较高。现场急救处置时间紧迫,环境条件简陋甚至恶劣,快速加压包扎是最为简单实用有效的现场急救处置措施。

一、存在问题

目前军用防护装备主要应用于头部和躯干,并且大多是以防破片要求为基础而设计的,冲击波引起的骨折的防护基本无法完成,同时受机动能力和灵活性要求高的限制,四肢防护相当困难。对四肢骨折的现场急救包扎,传统方法通常使用长夹板、敷料、纱布绷带、胶布等。由于长夹板携带不便,加上伤员数量大,供求矛盾突出;同时纱布绷带包扎费时费力,方法原始、操作不便,不利于危险环境里大批量伤员急救使用和指战员自救互救。我院利用三角巾、简易气囊袋等对四肢开发性伤口和骨折进行加压包扎,达到加压包扎止血和骨折简单临时固定的目的。与传统加压包扎相比具有体积小便于携带,包扎操作简单快捷,可提高一线急救质量,节约大量敷料减少携带量,结构简单兼容性强,疗效稳定可靠等优点。

二、简易气囊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2.1结构首先器材的准备:准备废弃的不同规格的液体软包装袋,与橡胶肝素帽相连接密封,用注射器抽净少量的残余液体气体,制成简易气囊;该气囊气密性好、体积小、总量轻、结实耐用。准备数量相当的三角巾备用;三角巾是我军统一装备的通用战救包三角巾,它具有简便、迅速、易于掌握、包扎面大、通用性强、效果确实等优点;气压表和打气球是普通血压计的组件,两者固定连接,并且在气管的末端连接1枚临床配制大输液专用16#侧孔针头,以便与气囊的肝素帽连,组成充气加压调控部分可在各级医疗机构反复利用。据文献报道四肢骨折临时固定气囊压力控制在10kPa为宜,创面止血气囊压力控制在3~5kPa为宜[2],我院在气压表上3~5kPa和10kPa处作上1个标记。该加压包扎方法可以纯手工单人操作,无需电源等动力装置,特别适合现场急救和战地救护使用。

2.2使用方法四肢骨折战地急救时,选择适宜的一次性输液软包装袋平铺(开放性骨折需在活动出血创面上铺垫少量敷料),按常规方法用急救包三角巾,尽量完全覆盖软包装袋气囊,暴露进气排气管和肝素帽,打结固定牢靠(图3);接上打气球和气压表充气加压(图4)。根据需要充气加压到相应压力,拔卸气压表和打气球,气囊导管上的肝素帽自动封闭保持气囊适当压力,即完成下肢骨折临时外固定和创面加压包扎止血的全过程(图5)。下肢多发骨折也可利用对侧肢体固定,方法是在双下肢关节部位夹垫输液袋,利用三角巾捆扎,接上打气球和气压表打气加压,使双下肢关节适当分离,避免关节骨性结构直接接触挤压,尤其是在后送途中因颠簸等发生疼痛不适和局部坏死等并发症。在战地一线急救时,可以完全卧倒操作不受体位限制。伤员后送过程中,可以适时接上气压表和打气球,检查气囊压力并加以纠正。

三、结论与评价

该简易气囊在战地四肢多发骨折中包扎急救的方法经我院临床初步试用和我院卫生员训练使用,效果良好,它起到保护伤口、压迫止血和临时骨折固定的多重效能。

本方法取材方便,应用了废弃的一次性输液软包装袋,来源广,价格低廉(可废物利用)。应用我军统一配发的通用战救包三角巾,充分利用了现有的卫生急救器材,节约大量卫生经费;它继承了我军传统的战伤急救中已成功应用多年并且技术娴熟的三角巾所有优点,设计应用原理结构简单,包扎方法动作要领与单纯三角巾包扎相通,使得卫救、自救和互救训练方便快捷,适合我军的实际情况,简单易用高效的加压包扎止血和骨折临时固定直接前伸到战地一线,缩短获得初次救治的时间,有望在创伤白金时间内得到初次救治,提高初次救治的水平和质量,改善院前救治结果。

气囊充气加压后,利用气囊内压力可调控性、压力分布均匀性、压力持久柔和以及气囊具有可塑性等特性,解决了常规包扎松紧度不便掌握和不易调整的问题,解决包扎易松解和滑脱、防止伤口再次暴露的问题;突出了加压包扎有快速止血和局部骨折临时固定的功能。

充气气囊可以替代相当一部分敷料,减少敷料的用量,减少急救人员的携带量,有效地解决一线敷料携带受限供应紧张与敷料用量大的矛盾;在下肢多发骨折固定时,替代敷料夹垫在关节部位,不仅仅节约大量敷料,更重要的是利用了气囊压力分布均匀性、压力持久柔和以及气囊具有可塑性等特性,避免了关节之间的直接骨性压迫,有效地增加受力面积,减小关节骨性部位的压力,提高伤员的固定舒适程度和降低局部压迫坏死等并发症。尤其是在后送途中,由于气囊的弹性减少因颠簸造成骨折形成假关节之间的碰撞,降低局部疼痛,有助于降低休克发生率。公务员之家:

当然,该方法需要多个三角巾的包扎,把气囊全部包扎在内,与甲板固定相比,操作要求相对较高,包扎后需要充气加压包扎时间相对延长,应用训练时偶有气囊外露现象(少部分外露不影响使用效果)。

【参考文献】

急救范文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入选标准

(1)院前急救及到急诊科现场猝死患者,目击者认为发生猝死时间在3min内(排除久病衰竭死亡患者及重度外伤患者);(2)心肺复苏成功标准:心脏恢复自主搏动和(或)自主呼吸,窦性心律超过12h;(3)复苏成功时间是指从开始胸外心脏按压进行心肺复苏,到自主心跳恢复并成功维持时的时间。选择2009年1月一12月我院收治的现场猝死患者58例为观察组,男40例,女l8例;年龄32—67(40.58±12.63)岁。另选择2007年1月一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现场猝死患者116例为对照组,男78例,女38例;年龄3l~65(41.66±12.40)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实施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急诊护理流程,根据医嘱进行急诊抢救护理工作。观察组按急救护理路径实施抢救。由科主任及护士长在临床路经基础上,根据国内外心肺复苏的治疗护理最新进展,制订现场猝死患者急救护理路径。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按2005心肺复苏指南对病情进行快速评估判断,确定无心跳呼吸后立即进入急救护理路径。院前现场第1步由护士1min内给予清理呼吸道开放气道(置El咽通气管)并置呼吸气囊,然后由护工或司机协助按压呼吸气囊(在急诊科或医院内抢救可由另~名护士行呼吸气囊辅助呼吸),由医师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第2步要求护士在2min内建立静脉通路(首先选择上肢较大血管进行穿刺,全部采用留置针)。2min内行心电、血压、血氧监测;并遵医嘱用药,同时做好除颤准备。第3步根据患者不同状况采取其他急救措施。

1.3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复苏成功时间、抢救成功率及复苏后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4-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问比较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43.1%(25/58)高于对照组的22.4%(26/116),平均复苏时间为(12.84-3.2)min短于对照组的(18.94-3.6)min,并发症发生率为58.6%(34/58)低于对照组的72.4%(84/1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

3讨论

急救范文篇8

院前急救纠纷的原因

(1)院前治疗常规不熟,医疗业务知识不全面,因为院前急救的特点存在突法性,病情急、重,病种广泛、复杂及不可预见性等特点,从事院前急救的医护人员大都从专科室抽调来,没有经过全科培训,缺乏综合医学知识,甚至由于主观原因,责任心不强、粗心等导致误诊、漏诊而引起医疗纠纷。(2)病历书写不规范。①对院前急救遇到的病情,特别是危重症,描述过于简单,对病历中描述到的病情,危及到生命的,本该处理,未行处理。②病历涂改不规范,有些急救人员对病历文书书写规范不清楚,随意涂改。③主诉、现病史、体格检查及院前就职前后脱节甚至矛盾。④诊断不规范。(3)缺乏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①调度科下派单地址错误,导致救护车前往延误抢救时间。②出诊人员询问时态度生硬,缺乏沟通技巧。③现场应急处理能力差。④对病人的痛苦不能积极处理。⑤对危重病人的病情及途中可能会出现的后果未较好的表达并告知家属,使患者及家属对病情的严重性认识不足。⑥分流病人没有本着“就近、就急、就专科特色及病情允许下可选择医院”原则。诸如肇事方与伤者及院前急救医务人员之间的连带关系,因为医疗费用的支付问题与医务人员发生矛盾,转而出现肇事方与医疗人员的纠纷。日益不稳定的医疗环境,滋生了一些所谓“医闹”等不法分子为了从中谋取经济利益,鼓吹或怂恿患者家属用武力手段来获取相应利益。①患方及家属的要求太高,患者及家属对病情认识不够或片方认定病情不重,通过救治没有达到要求,从而导致不能接受已成现实。②由于经济利益驱动,由于目前贪富差距大,加上社会上一些医疗纠纷的传闻,对于医疗上稍有不妥处即抓住辫子予以敲诈。

防范措施

从大多数院前医疗纠纷上看,大多数是由于不认真遵守医疗诊疗常规、操作规程导致的,因此,急救人员在接诊患者时必须坚持①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合理运用诊疗常规处理病人;②途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出现情况积极作出相应的处理;③责任明确制,对出诊人员的职责要明确清楚,责任到人,做到目的明确化,操作规范化,出诊人员详细查看病情后,应积极主动与患者或家属进行交流,使患者或家属对病情一定了解及途中可能出现的不可预知性,对途中的处理告知患者及家属。由于院前急救医务人员大部分是从各医院的专科科室抽调而来,所以专业覆盖面难免单一,医疗技能难免掌握不全面,等等这些就更加需要增强院前急救医师技能培训,拓展医学知识,熟悉并掌握多发病、常见病,并能熟练处理。院前急救网络覆盖医院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危重病人或要求具有专业技术的医院才有救治能力,院前急救人员对病情判断不足分流至没有诊疗技术医院,也易造成医疗纠纷,分诊病人应本着“就近、就急、就专科特色及病情允许下可选择医院”的原则合理分流。医疗文书的书写是检验和衡量医务人员工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标准[2]。具有法律有效依据,医疗纠纷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书写不规范而引起,对病历文书的书写要有明确的认识,要先认真,严谨的态度、客观、真实、准确、规范的记录,对院前病情变化随时处理的治疗方案应记录详细。一般来说,医疗纠纷是有先兆的,对于可能出现纠纷苗头时,应及时处理,及时听取各种反馈信息,针对各种信息采取相应的办法消除隐患或减少到最低纠纷可能。

本文作者:刘东虎工作单位:江西省宜春市急救中心

急救范文篇9

一、应急救援的方式和原则。

山林火灾事故应急救援的方针:迅速及时地扑灭山林火灾,尽可能减少火灾损失,避免人员重伤和死亡事故发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安全。

山林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基本原则:快速反应,及时补救,协同配合,科学指挥,重点保护,严防人员重伤和死亡。

二、应急救援的范围。

本预案适用四方区行政区域内发生的下列山林火灾事故:

(一)北岭山、嘉定山、水清沟东山等主要山头公园发生的山林火灾。

(二)威胁居民区和重要设施安全的山林火灾。

(三)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损失的山林火灾。

(四)四方区与周边行政区交界地发生的山林火灾。

(五)山林火灾持续时间较长、过火面积超过2公顷的山林火灾。

(六)其它需要救援的山林火灾。

根据我区山林资源分布情况,全区划分二级火险区。

一级火险区:北岭山、嘉定山;水办:水清沟东山、孤山;河办:双山、大山。

二级火险区:除一级火险区外的所有市区山林,铁路、主干道、旅游干线、高速公路和河流两侧林带。

本预案山林火灾应急救援的范围针对一级火险区。

三、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及职责。

设立四方区山林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应急救援工作。指挥部总指挥由区政府山林防火指挥部总指挥担任,副总指挥由区政府山林防火指挥部副总指挥和事故发生地街道办事处、建管局、区城维总公司的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单位有区安监局和区政府山林防火指挥部成员单位组成。区政府山林防火指挥部负责全区重大山林火灾的扑救组织指挥和事故善后处理等工作。

指挥部下设9个工作小组。

1、办公室(综合协调组)。指挥部办公室承办指挥部交办的事宜,对应急救援工作进行组织协调。现场办公室和区政府山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现场办公室主要由指挥部成员单位组成,负责掌握火场动态、制定扑火方案、部署扑火兵力。区政府山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区建管局,与前线指挥部建立起有效的通信联系,保证信息传递畅通,及时传达上级领导的指示,上报火情报告,同时根据指挥部的命令,联系调动扑火兵力。

2、扑火指挥组。由区建管局牵头,会同四方消防大队和驻区部队,组织山林扑火专业队,四方消防大队和驻区部队和群众扑火预备队,根据指挥部的指令,具体负责扑火和救援方案的实施,及时向指挥部汇报火场情况。

3、物资供应组。由区发改局牵头,会同区财政局、四方交警大队和、行政执法局和火灾发生地办事处、城维公司,协调扑火人员和扑火物资的快速运输,组织供应扑火物资、扑火人员的食品、饮用水。

4、警戒保卫组。由公安四方分局牵头,会同区民政局和火灾发生地区办事处、城维公司,根据指挥部的命令,及时疏散、撤离火灾现场周围群众,维护现场和周边的治安秩序及道路交通秩序。

5、医疗救护组。由区卫生局负责,根据现场人员的伤亡情况,组织医疗救护队伍,及时对受伤人员实施救护。

6、宣传报道组。由区委宣传部牵头,区建管局和各新闻单位组成,负责火灾事故的宣传报道工作。

7、善后处理组。以山林火灾事故发生街道办事处牵头,区民政局以及保险机构参加,负责伤亡家属的安抚、抚恤和损失补偿等善后适宜。

8、火灾调查组。由公安四方分局牵头,区建管局及火灾发生地的街道办事处、城维总公司参加,负责对起火原因和火灾损失调查。

四、应急救援队伍及演练。

(一)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队伍共分三个梯队,山林扑火专业队,四方消防大队和驻区部队,群众扑火预备队。

1、第一梯队,由街道办事处、城维总公司的山林扑火专业队组成。队员数量按每千亩山林1人的标准配备。扑火专业队要配备必要灭火、交通和通讯工具,风力灭火机要达到每千亩山林2台的标准。要建立一只10人以上的山林扑火专业队伍。山林扑火专业队由区山林防火指挥部直接指挥。

2、第二梯队,由四方消防大队和驻区部队组成。四方消防大队和驻区部队在防火期内要指定专人负责山林火灾事故的救援,要分别成立一直200人和100人的山林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并装备必要的救援设备,以应对突发性山林火灾,并将编组情况报告区政府山林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由指挥部作为扑救火灾的应急队伍统一指挥。

3、第三梯队,由群众扑火预备队组成。一级火险所在街道办事处、城维总公司和其他万亩以上山林的林场,在防火期内必须组建一支100人以上的群众扑火预备队,作为扑救山林火灾的第三梯队,以应对突发性山林火灾。

(二)扑火演练。各个山林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梯队,每年要定期组织扑火救援演练和自救自防训练。各山林扑火专业队,每年放火期到来以前,必须进行1次集中培训和实战演戏;四方消防大队和驻区部队要把扑救山林火灾作为平时训练的课目之一,每年防火期内,进行必要的防火训练,熟悉掌握扑火机具的使用方法以及扑救山林火灾的一般常识;群众扑火预备队,每年防火期内,要进行必要的防火训练,熟悉掌握扑救山林火灾的一般常识。

五、应急求援物资和通信联络

(一)区城维总公司负责,配备风力灭火机5台,铁锨100把,扫帚100把;水清沟办事处风力灭火机3台,铁锨20把,扫帚20把;河西办事处风力灭火机3台,铁锨20把,扫帚20把。各级山林防火物资储备库都要由专人负责,定期检查装备,保证现役设施完好率达到100%。

(二)四方消防大队和驻区部队紧急出动人员时,所需扑火工具由区和火灾发生地的区山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负责解决,交通、通讯、救援设备和防护设备自行解决。

(三)区发改局负责扑火人员所需食品和饮用水供应,保证500人1天的食用和饮用量。

(四)区财政局根据建管局提出的资金需求及有关损耗物资补充,负责筹集扑火所需的资金。

(五)区山林防火指挥部积极协调,确保救援现场的通讯畅通。办事处、城维总公司要组建山林防火无线通讯网,在扑救山林火灾时,保证实施全方位不间断通信联络。

六、山林火灾事故报告

山林火灾发生后,火场所在地街道办事处、城维总公司干部职工应立即组织扑火预备队和山林扑火专业队进行扑救,同时向区政府山林防火指挥部报告;区政府山林防火指挥部就近组织山林扑火队伍进行支援,同时报告区委、区政府值班室等有关部门,并根据火势发展情况,向市政府山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报告。

七、山林火灾事故应急救援

山林火灾事故的应急救援实行属地为主,分级负责的原则。凡在本区范围内发生的山林火灾,按行政区域,由有关街道办事处、城维公司山林防火指挥部组织扑救。发生重大山林火灾事故,区山林火灾事故应及救援指挥部,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协调有关地方和部门对山林火灾特大事故实施救援。

(一)区山林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根据火灾情况和应急救援的需要,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如总指挥外出,按照副总指挥的排序,由副总指挥临时代行总指挥的职责。一旦启动本预案,立即按本预案开展工作。

急救范文篇10

1.1研究对象急诊科护士,包括已经定科和轮转护士,排除进修、实习护士。知信行模式培训实施前,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6月32名护士,男5名,女27名,平均年龄(28.92±5.78)岁,其中本科学历14名,专科学历18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19名,护士10名;知信行模式培训实施后,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2月34名护士,男4名,女30名,平均年龄(27.37±8.26)岁,主管护师3名,护师20名,护士11名;比较两组护士性别、年龄、学历、职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组间可比性。1.2培训方法由2名急诊科护士长及2名护理带教老师组成培训小组,采取知信行模式进行培训,培训过程主要为:①进行为期4周的急救理论知识培训,建立良好的知识基础;②分享工作中典型案例,建立正确的急救理念;③通过典型案例情景模拟演练,纠正不良工作行为,建立正确的急救护理行为。1.2.1急救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包括急诊科常见疾病的专科知识及急救措施,急诊科接诊、分诊、抢救、患者的转运以及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维护等知识及操作流程。每周理论培训2个学时,共4周。因考虑到护理人员倒班因素,每周二、周五安排2次内容相同的理论培训,保证每名护士均能接受到理论培训。1.2.2急救理念采用叙事方式分享工作中典型的抢救案例,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就诊时的症状、体征,抢救治疗经过与转归以及在此过程中的经验分享。此项培训与理论培训时间、频次均相同,每次由不同的护士进行叙述分享。1.2.3急救护理行为由护士长根据理论培训效果及实际工作情况撰写典型案例模板,进行情景模拟演练、角色扮演,并采取护理查房、质量控制检查等形式,了解培训效果。1.3评价指标1.3.1急诊科专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评分急救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培训结束后,由护士长组织所有人员进行考核,急救理论知识采取闭卷形式考核;依据科室相关急救操作技能流程对每人考核2项急救操作技能考核。1.3.2护理人员核心能力评价采用急诊专科护理人员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3],包括专业实践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及专业发展能力,由科主任、护士长及科室医生进行评价。1.3.3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采用我院质量管理委员会制定的《急诊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同行评测)》,进行急诊科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四个级别,其中非常满意和满意被认为对护理工作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被认为对护理工作不满意。在运用知信行模式前后,分别发放50份满意度调查表。1.4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描述性分析用均数士标准差表示,运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急诊科专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评分采用知信行模式培训后,急诊科护士的专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评分均较未采用知信行模式培训时显著提高(见表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护理人员核心能力评价采用知信行模式培训后,急诊专科护理人员核心能力均较未采用知信行模式培训时显著提高(见表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采用知信行模式培训后,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未采用知信行模式培训时显著提高(见表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知信行模式有效提高急诊科护士的专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急诊科患者病情相对急骤、复杂、危重,要求护士能在短时间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丰富的专科理论基础和扎实的操作技能是急诊科护理工作的根本保障[4]。我院是一家新兴的医院,急诊科护士年纪轻,人员结构不够合理,低年资护士较多,加强急诊专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尤为重要。急诊科培训通常是以专业护理人员培训为主线的系统培训[5],培训内容固定、单一,培训对象缺乏主动积极参与,且常与护理实践相脱节。我院急诊科在专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典型案例分析和工作经验分享,将专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与护理实践相结合,同时发现护理工作中的不足,优化护理操作流程规范,从而巩固了专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树立正确的急救理念。采用知信行模式后,急诊科护士的专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的效果明显提高,保障急诊科工作顺利开展。3.2知信行模式提升急诊科护理人员核心能力护理人员核心能力是护士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综合能力,是护士专业知识、技能和特质的综合反映,也是护士教育着重培养,护士必须具备的最主要的能力[6]。我院急诊科在加强专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的基础上,护士长根据临床实际工作撰写了典型案例模板,组织科内护士分角色,从患者的接诊、急救、专科检查、转运等方面模拟真实情景。在演练的过程中,营造了科室学术交流氛围,拓展了护士的思维空间,进一步强化了护士丢专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与运用[7];护士评判性分析工作中的不足与缺陷,逐步完善急诊科的各项工作流程。在此工程中,培养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意识,提升与医生在抢救过程中的配合度,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状况的了解,提升与患者的沟通能力。采用知信行模式后,急诊科护理人员核心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3.3知信行模式提高医生对急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在急诊科护士的培训中,采用知信行模式,护士对于急救护理工作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对于急救护理工作的应急状况有了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意识,不再仅仅是医嘱的执行者,在护理工作中,积极主动配合医疗工作,提升急救护理工作的质量,从而提升了急诊科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4小结

在急诊科护士的培训中,采用知信行模式,提高了护士的急诊专科理论知识的操作技能水平以及急诊科护理人员核心能力,提升了护士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急诊科护理工作质量,保障了急诊科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增加了医护间工作的配合度,提高了医生的满意度,在护理培训中值得推广。本研究只在护士的急救综合能力中采用了知信行模式,而未针对各项急救能力分别培训,在今后的的工作中将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晓静.急诊科护士急救技能培训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9):41-43.

[2]黄敬亨.健康教育学[M].第3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33.

[3]樊落,席淑华.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