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储运卫生保健与急救课程教学研究

时间:2022-06-10 16:01:25

航空储运卫生保健与急救课程教学研究

《航空储运卫生保健与急救》这门课程是各大院校航空服务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航空飞行中的保健知识,掌握旅客在空中突发疾病时的急救技术,为今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夯实的基础。这门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到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够真正的提升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本文从目前课程教材、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师资等方面对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航空储运卫生保健与急救》课程的主要内容是针对机上旅客常见的一些突发疾病的病因进行分析,介绍了对旅客常见疾病的急救方法、航班现场急救的方法以及空中应急、求生措施。这些对于保证空乘人员及旅客的生命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对于避免航班因航班旅客的突发返航或迫降而给航空公司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各大院校的航空服务专业均开设了《航空卫生保健与急救》这门课程,并将这门课程设置为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质量和专业建设成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到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够真正的提升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但是目前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如何在课程改革中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是我们面临的问题,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补充大量的教学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由于这门课程专业性较强,相配套教材非常少,大部分都是适用于地面急救的相关教材,适用于空中急救的教材少之又少。目前只有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航空卫生保健与急救》一本教材,该教材内容虽较为全面,但教材的内容以概念为中心,理论性较强,缺少实用性。而且使用一本教材有过多的局限性,加上针对航空急救方面的参考资料较少,增加了教师备课的难度,导致课堂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教学效果不佳。针对这一现象,教师不能只按照现有教材照本宣读,而是需要花心思去丰富教学的内容。教师可以去各大航空公司培训中心,进行学习调研,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料,并且保持和在飞学生的联系,经常与他们沟通,保证教学资料实时更新。另外由于各个航空公司培训时的内容又存在差异性,教师还需要将搜集来的资料与现有教材相结合,整合出符合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学习的内容符合航空公司培训的要求,也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增加实践课时数

在《航空储运卫生保健与急救》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由于该课程的教材的内容是以相关的病理知识分析和急救方法为主,理论性较强。有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会参照教材的内容,以理论教学为主,从而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气氛较差的现象发生。理论知识的学习首先要有利于实践课程的实施,更要有利于急救技术的操作。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的特点理论实践相结合,对教学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适当减少理论知识的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另外,急救技术不同于其他的技术,是一种精准度较高的技术,要想掌握正确的急救技术,必须进行大量反复的操练。所以必须增加实践课时的数量,只有让学生通过反复多次的训练,才能扎实的掌握各种急救技术。

三、教学方式应多样化

由于空乘人员的工作需要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在空中发生旅客突发疾病时,需要空乘人员在第一时间进行急救,作为空乘人员必须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灵活运用各种急救技术,挽救旅客的生命。所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实践课程的教学方式就显得非常重要。如何使学生能够更快、更轻松的掌握一些基本急救技术,一直是我们教师所探寻的问题。(一)采取分组教学,提高学习效率。首先,我们需要打破以往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模式,由教师示范,学生训练的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教学情况了。虽然小班教学学生人数较少,少至20人左右,多至40人左右,仅仅依靠教师一个人示范,还是有部分同学不能在短时间内掌握技术要领,如果再需要教师为每一位学生进行纠正,时间上又不允许。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力量,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由老师选出一位接受能力较强,表现突出的学生作为组长,在每个教学任务结束后,首先请每位组长上前进行动作的示范,教师进行逐一纠正点评。每位组长示范后,由组长带领各组组员进行分组练习。教师在小组分组练习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指导和纠正。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分组练习后,教师再在每组组员中抽查一至两名组员,检查练习效果。还可以进行小组之间的急救技能竞赛,获胜小组可以有相应的奖励,如平时成绩加分等等。这样不仅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习的效果。(二)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除了采取分组训练的学习方式以外,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还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比如,在进行包扎技术的学习时,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教室过大等因素,教师在讲台上进行包扎技术的示范时,有部分同学即使站起来也无法看到包扎的全过程,即便站在前面的学生也不能将一些包扎的细节看得很清楚,所以在教师进行示范教学的同时,还需要多媒体资源的辅助,比如播放一些包扎技术的视频,由于视频的拍摄能从多角度的体现出包扎的技术和细节,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和视频的观看,加上实践的操作,就能比较全面的掌握包扎的技术。(三)采取情景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在课程中进行示范教学,在教学一开始学生还会有些新鲜感,但时间一长,学生上课时就容易出现走神、开小差等现象。所以,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课程的内容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比如在“机上常见突发疾病的急救”这个章节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的扮演,扮演旅客的学生模拟突发疾病的典型症状,扮演空乘人员的学生去进行判断和抢救。还可以请4-5名学生组成一套乘务组,并进行号位分工,模拟在执行航班任务时,遇有突发疾病旅客的处置,模拟机上急救情况,让学生自由发挥,教师从学生的急救技术、急救用时、急救时的配合进行评估,随后提供指导意见,也可以让小组成员进行互相点评,指出不足之处,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讲评。这种教学方式不但有利于学生对于急救技术的掌握,又可以提高团队协作的能力,并且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四)加大考核力度,提高通过门槛。在大部分学生眼中,实践考核的课程较理论课程更容易通过考核,思想上会不太重视,学习态度不端正,在训练过程中敷衍了事,疲于应付的现象,导致掌握知识技能不扎实。所以我们必须加大考核力度,提高考核通过的门槛,在学生的考核上严格把关。学习理论部分时,平时成绩和期终成绩都要“优秀”,缺一不可。实操上,首先将平时操作和期终考核结合,以决定最终成绩;其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这样既考核个人水平,也考核团体水平;最后提高考核通过分,把以前60分的合格分提高到80分,严格扣分标准。只有加大考核力度,提高通过门槛,这样才能使学生思想上得以重视,掌握扎实的急救知识和技术。

四、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

目前大部分航空服务专业的专业院校的专业教师,基本都是曾经任职于航空公司的空乘人员,他们大部分有丰富的客舱服务的经验,但是对于航空急救方面的技能,还仅限于新雇员培训时学习的内容,有些知识和技能随着时间的流逝可能会有些淡忘,所以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给教师们提供专业的急救技能的培训。例如,到当地红十字急救培训中心进行培训,并获得相关的急救技能证书,这不仅能够大大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对今后的教学工作都有很大帮助。另外也可以聘请医院的医护人员作为学校的外聘教师,定期给学生开展急救知识和技术的讲座,这样既壮大了教师队伍,也可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增加教学设备数量

在“机上旅客突发疾病的急救”和“航空飞行中外伤的现场急救”章节的学习中,需要运用到一些教学的设备,如心肺复苏模拟人、表式血压计、绷带、三角巾等等,这些教学用具的运用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有个别学校还存在没有配备急救的教具的现象,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如何能够掌握相关的急救技术呢?还有部分学校虽然已经配备了急救的设备,但是数量很少,比如几十名学生,只配备一台心肺复苏模拟人,四五个血压计……这种配备同样不能满足课程的教学需求,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配备足够的急救设备,比如,至少满足2-3名学生使用一台血压计、一卷纱布、一条三角巾,10-15名学生使用一台心肺复苏模拟人。在这种教学设备的配备下,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增加教学设备的数量迫在眉睫。目前国外航空公司的大部分航班上,都配备了体外自动除颤仪(AED),国内航空公司在执行极地飞行的航班上也会配备AED。AED可为危重患者提供及时除颤治疗进行连续性监护,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促进患者意识恢复,减少出血、心力衰竭、再次休克等并发症发生。多种医学实验结果表明,使用AED进行心肺复苏,复苏成功率要比人工按压高,国内航空公司的航班上很快就会普及配备。建议有条件的学校购买AED,使学生熟练掌握AED的操作方法,为将来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航空储运卫生保健与急救》课程是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学生急救能力,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急救技能,提高应变能力。所以需要增加相应的实践课时数,教学方式要多样化,适当进行情景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另外,教学的配套设施需要不断更新完善,教师队伍的素质也需要提高。通过教学过程中经验的积累,不断地改进,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引用出处

[1]彭小平.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乘务员的机上急救训练[J].旅行医学科学,1998,4(4):50.

[2]钟振东.国外航空医疗救护发展面面观[J].中国民航报,2019,1(7):1-2.

[3]唐历华.调整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机载应急医疗设备配备的探讨[J].民航管理,2018,15(1):54-59.

[4]臧杨柳,朱海燕.高职空中乘务专业“岗位主导式”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07(10):162-165.

作者:马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