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实训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17:54:27

航空实训总结

航空实训总结范文篇1

【关键词】航空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1高职院校航空物流专业加快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航空物流是现代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民航业的蓬勃发展也取得了长足发展。行业的快速发展刺激了市场对航空物流人才的大量需求。与传统物流人才相比,航空物流人才是有一定特质的物流专业人才。企业除了要求学生掌握货物运输、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信息技术、法律等多学科专业知识,更强调学生应具备扎实的航空物流操作技能。当前我国正处在向民航强国转型阶段,为满足民航强国建设对航空物流人才的需求,加快培养大批现代航空物流人才就显得尤为迫切。作为全国开设航空物流专业为数不多的院校之一,笔者所在的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在航空物流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行之有效的积极探索,对专业建设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大胆进行改革创新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将在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改革经验基础上,梳理新形势下航空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与改进建议,以为国内航空物流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2高职院校航空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航空物流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新兴专业,由于发展时间不长,人才培养各个方面还不完善,在专业建设体系、课程设置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设计方面尚处于摸索实践阶段。根据调研,国内高职航空物流专业在实践教学设计方面,当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2.1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模糊不清。航空物流作为一种特色物流,人才培养与普通物流人才有所不同。调研中发现,目前开设航空物流专业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定位上,因缺乏充分的社会调研和专业论证,再加之没有充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特点,人才培养目标仍侧重于传统物流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尚未鲜明体现航空物流人才的培养特色。现有的航空物流专业培养目标模糊不清,必然会影响到实践教学体系的合理构建和实施,同时,各个实践环节缺少有机的配合,势必造成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与市场需求脱节,在职业选择时缺乏应有的特色和优势。2.2实践教学内容流于形式。目前,大多数高校航空物流专业的实践教学虽有所推进但仍流于形式。校内实践环节中,课程实践多由理论教学或简单的软件模拟替代,理论和实践两张皮,实训效果差强人意。同样,校外实践也缺乏实质内容。其中,认知环节仅限于参观大众的物流环境,机场、货站等航空物流企业出于对内部技术及信息的保护往往不愿意接纳高校师生在内部参观实践。同时,专业认知实习往往形式松散,专业教师虽会陪同学生前去参观,但参观过程中缺少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参观一圈下来,往往也没有获得实质性的认识。专业实习环节,因校外实践机会有限,往往只推荐给比较优秀的少数学生参与。到了毕业实习环节,大部分学生缺乏针对性地专业对口实习,因而无法将航空物流专业理论知识与企业岗位实际操作有机融合起来。2.3教师的专业实践指导能力不强。航空物流作为一个新兴专业,现有师资主要有两部分构成。一部分师资是从企业聘请的行业专家或能工巧匠,他们虽然实践经验丰富但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在授课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方面有所欠缺,再加上有些专家无法按照正常的教学过程参与一线实践教学,因而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非常有限。从长远来看,培养具有较强实践指导能力的航空物流专任师资更为重要。现有师资科班毕业的不多,大多是具有由经济贸易、交通运输等专业背景的教师经过短暂培训或简单学习转型而来,普遍缺乏航空物流行业实践经验或工作经历,对行业发展实际和趋势无法很好把握,因而很难胜任实践教学的指导任务。2.4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推动校外实践环节的力度不够。物流行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决定了物流专业人才必须“能文能武”:既要掌握扎实的物流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动手能力。与机场、货站等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而具有实践场地和实习机会的航空物流企业基于制度、利益、管理等因素的考虑,往往不愿意接纳大批师生在内部较长时间的实习锻炼,参与航空物流人才培养的热情并不高。即使企业愿意合作,但在合作过程中会出现合作目的不一致,合作持续性差等问题,导致航空物流专业校外实践培养环节非常薄弱,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不容乐观。2.5现有实践考核机制不够科学合理。实践教学考核是通过科学合理的实践考核手段和方法来对实践教学效果进行检验和评价,以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航空物流专业建设时间较短,大多数高职院校尚未构建科学完整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目前,实践教学主要以校内软件模拟替代,教学手段单一,考核方法仍以实验或实习报告作为考察实践能力的主要方式。但这种考核方式形成的考核结果大同小异,容易忽略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的综合表现和实际应用能力,导致学生参加实践学习的动力和压力不足,从而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

3推进高职航空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与改进建议

3.1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实践教学目标。行业发展实际及人才需求特点是制订人才培养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全球化和航空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职业院校航空物流专业应以培养具备“航空物流通识知识+航空物流专业技能+航空物流综合素质”的三位一体现代复合型特色物流人才作为人才培养方向。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专业的教育认知规律,航空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相应包括“通识知识教学、专业技能训练和岗位综合素质拓展”三大模块内容。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教学应根据学生综合情况,设置分层、递进式教学目标,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实践教学,以保证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实践教学效果。首先是基本实践能力目标。在初步学习阶段,通过企业参观等校外认知环节,让学生熟悉航空物流货物进港、出港、危险品运输、货运操作等基本业务流程、具体环节操作方法和相应单据流转;第二层目标是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实践能力主要训练学生进行航空物流具体环节操作的技能水平和以及对物流问题的分析能力。比如,针对航空物流中的危险品运输,可通过校内模拟货站开展仿真教学,让学生检查危险品的包装、标记标签、运输文件是否符合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应该怎样正确设计;第三层目标是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主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针对实际问题设计合理有效地解决方案,最终解决实际问题。3.2构建基于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在对航空物流人才培养的调研中发现,毕业生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鉴于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从政府、企业到院校都普遍开始重视实践教学,但对实践教学模式设计和体系构建尚未有成熟经验。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的航空物流专业为了适应民航物流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在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问题上大胆尝试改革与创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了航空物流实践教学体系。该模式结合实践教学目标,对全部实践教学环节分散在六个学期进行统筹安排,把“岗位认知体验—岗位专项模拟实训—岗位综合模拟实训—岗位综合实践—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滚动式”融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中,通过“做中学”、“学中做”,突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渐进培养,实现“校岗直通”、“毕业即上岗”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通过该模式的实施,我校航空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效果取得良好成效,学生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该模式内容及具体实施方法如下:第一阶段:岗位认知体验。该阶段是实践教学的开始,要围绕实践教学目标中的第一层基本实践能力目标而设计的实践环节,主要是增强学生对行业、企业及工作岗位的感性认识,明确专业学习发展方向及未来的就业领域,以激发学生对校内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通常安排在入学后第一、第二学期的寒暑假或集中安排一周时间,组织学生去机场、货站、航空物流企业等校外实训基地开展实地参观调研,熟悉航空物流运输流程和操作环节,对航空物流岗位工作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专业教师在该实践环节注意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引导,避免学生走马观花而使岗位认知流于形式。第二阶段:岗位专项模拟实训。该阶段在第三学期根据职业技能课程教学组织进度开展实施,主要是针对从事航空物流岗位所需的各项专业技能进行系统地学习和训练。对于航空物流岗位来说,进出港技能、危险品操作技能、载重与平衡技能、国际货代操作技能、仓储与配送技能、单证流转技能等专业核心技能,可通过在校内实训室利用教学软件进行情景模拟或仿真教学,依次完成民航国内国际货物运输、危险品运输、飞机载重与平衡、货代与报关、供应链管理、商务单证等专业课程的实训教学,对岗位所需要的各项专业技能进行单独一一训练,为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打下基础。第三阶段:岗位综合模拟实训。可在完成第二阶段各项单项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在第四学期安排学生利用校内综合实训平台,通过模拟具体的航空物流业务,让学生对完成业务所涉及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货代、报关、单证等岗位的进行轮岗综合模拟实践,以让学生系统把握航空物流的作业流程以及各岗位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关系。如果条件允许,也可在第四学期快结束时安排2-3周,带领学生入驻校企合作企业,依次完成运输、仓储、包装、装卸、货代、报关、单证等岗位的短期轮岗实践,初步熟悉和掌握岗位工作实际操作经验,缩小校内外实训差距,提高学生对今后岗位的适应能力。第四阶段:岗位综合实践。为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目前采用的是“2+1”人才培养模式。在完成学校2年的专业学习之后,学生可在第五、六学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不少于3个月的集中实习。综合实践过程是“真刀实枪”的实战演练,学生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将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得到全面检验,除此之外,沟通能力、独立完成任务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职业素养也将得到训练。经过综合实践锻炼,可以增强学生对未来岗位的适岗能力,为学生毕业后顺利上岗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五阶段: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对学生的毕业实习情况以及专业学习进行全面总结和检验,一般安排在毕业前的半年内完成。既能反映出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考察学生学以致用解决与专业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首先是选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尽量选择与所学专业和毕业设计紧密联系的实习单位和岗位,注意对接行业发展和企业实际,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选题。企业也可以把典型业务案例或即将开展的新项目作为选题,再由专业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对企业选题进行细化和规范化,通过校企共同拟定毕业题目,使毕业设计更好对接工作实际。毕业设计开展过程中,指导学生开展企业现场调研和专家论证,以增强论文说服力,最后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完成毕业设计。此外,指导老师还应在开题报告、内容取舍、格式规范、答辩验收等环节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把关,以确保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3.3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延伸和拓展,要求专任教师不仅熟悉理论知识,更要懂得实践操作。因此,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建立一支“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就尤为必要。可以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分期分批派专业教师到校企合作企业参加挂职锻炼,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实习,积累行业实践经验。或者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展横向课题研究,产学结合不断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比如,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要求每五年专业教师必须到机场、货站、空运货代等航空物流企业参加为期6个月的产学践习,把握行业发展最新动态,更新现有知识和技能,并将学到的技术技能及时在课堂上传达给学生,以保证教学内容零距离对接企业工作实际。同时,也要积极聘请行业一线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到校开展专题讲座和培训,担任实践教学兼职导师,把控实践教学质量。通过“外引内培”双管齐下,努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能文能武的“双师”教学团队,以确保实践教学质量。3.4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强化校外实践环节。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是实践教学的两大环节。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高职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仍以校内实训为主。无论怎样,校内模拟实训仍无法与企业工作实际零距离对接,学生还是有必要被放到实际工作岗位中去,通过接触真实的业务项目和职业情境,潜移默化地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因此,深化校企合作,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推进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等校外实践环节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应积极跟企业开展合作,通过资源共享,校企联手共同开展航空物流人才培养。高校拥有丰富的技术、人才等教学资源,航空物流企业则拥有丰富的实验设备和实践场地等实践环境资源。校企联手深化合作,充分发挥双方资源优势互补实现双赢:既能为企业定向培育专门航空物流人才,也能为航空物流专业师生提供更多实习实践机会。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与东航物流集团、上海浦东机场货运站等区域航空物流主要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联系,根据企业需求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学生毕业前直接到合作企业开展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实习合格将被录用为企业正式员工。3.5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主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首先是考核评价内容要全面,既要考核学生“学的效果”,也要考核教师“教的效果”,因此评价体系应包括学生自我评价、生生互评、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和社会评价。学生评价针对每一次实训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及完成质量,由实践教学指导老师和学生进行共同评价,评价结果记入期末总评。企业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到校外实习基地开展实习情况的评价,由企业按照岗位职业标准进行职业态度、工作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考核,考核结果交给学校专业老师作为总评参考。教师评价除了基本工作考核质量标准,还要结合学生评教和同行评价结果,对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方法手段、教学素养、教学水平与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社会评价则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根据社会反馈可以对人才培养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此外,还要建立实践教学督导体系,进行实践教学全过程质量监控。再次,考核方法要科学。既要考核学生提交的日常实践作业和实训报告等硬性项目,还应对学生在完成实践教学任务过程中的综合表现,比如对参与实习实践的态度、职业素养、方案设计能力、项目实施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弹性项目进行相对公平合理的考核,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形成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以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创新实践意识,主动配合老师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实现实践教学目标。

4结语

实践教学无疑是高职院校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一环。航空物流专业目前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在专业建设尤其是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还不够完善,因此,厘清实践教学思路尤为重要。有关高职院校应根据专业定位进一步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通过优化实训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培养“双师”师资队伍、校企合作打造校外实习平台及完善考核机制,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航空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小丽.交通运输航空物流课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11):205-206+167.

[2]何法江.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下航空物流人才的特色培养研究[J].物流技术,2016(35):172-175.

[3]何晓林,谭正刚,梅子.基于协同创新视角的航空物流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培训,2016(09)下:247-248.

[4]于渝飞.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大学教育,2017(2):147-149.

航空实训总结范文篇2

【关键词】校企合作;实践情景教学;物流管理;模式

一、实践教学与校企合作现状

实践教学是联系理论课堂和生产工作的纽带,是培养高职类学生加强动手实操技能最重要的教学模式之一,近些年,关于实践教学的研究层出不穷,但每个学校软硬件实力和专业定位之间的差异性也很明显,一些兄弟院校在这方面成功的经验只能借鉴,不可以直接生搬硬套,与此同时,实践教学又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离开实践教学谈职业教育无疑是纸上谈兵,隔靴搔痒。校企合作是以促进学生就业为目的的,校企共建、校企共育的连接社会用人市场和学校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整体素质和以尽快适应企业工作岗位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氛围的教育环境,来指导和培养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针对目前多数高校的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只求皮毛,并没有真正从职业需求出发切实培养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大学生实践能力不足和校内专业软硬件实训室资源欠缺的问题,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素质,从现有单一层面的校企合作出发,探索大学生理论实践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企业在大学生实践和素质培养方面的作用。

二、航空物流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的兴起,近几年航空物流业得到高速发展,虽然受欧债危机以及国际经济不景气的影响,2011年和2012年中国航空货运量均有小幅下降,2011年~2015年期间总体呈现出“缓中趋稳、稳中有增”的趋势。交通运输部《2015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全国民航完成货邮运输量625.3万吨,货邮周转量207.27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5.3%和10.9%。2015年全国民航运输机场货邮吞吐量较上年增长3.9%,共计完成1409.4万吨。伴随着行业高速增长的是航空物流优秀从业人员的短缺,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航空物流管理专业在高校的专业覆盖率逐年提升,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和学校教学设施受限的制约,使得高校教学的实践性不强。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已经毋庸置疑,从国家到高校层面一直都在提倡“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就是实践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而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开设的该实践课程,还存在一些问题:1、仍然以刻板的理论教学为主。大多数专业课教师仍沿袭传统的教学思路,很多年纪偏大的教师并不愿意学习和使用新型教学手段和模式,导致多年来课堂仍然以书本理论授课、板书展示为主,对于技能性要求更高的高职类学生而言无疑是杯水车薪,听完一门课也只能停留在想象力上,并不能真正明白如何操作,如何实施,尤其是一些行业设备类的课程,没有直观的实物和实操讲解,学生很难明白其中的原理,还有一些软件系统类的课程,仅凭课堂书本知识,不仅枯燥无味,更是难以讲明白其中的操作关联,只能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2、缺乏相应的实训室做支撑。以陕西职业技术学院航空物流专业来说,截止到目前还没有完善配套的软硬件实训室做教学支撑,因为没有企业实习的前置课程培训,学生直接去企业实习并不能直接接触核心业务操作,即便去了企业实习也只能做些简单的搬运、复核等重复性劳动,一些企业也会因为不熟练工的加入扰乱正常生产秩序而拒接收大规模实习生,长期以来学生也失去了去企业实习的积极性,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实习合作并没有什么优势,企业也逐渐丧失了合作热情。如果院校能够尽快配套完善物流综合软硬件实训室,学生就可以在校内模拟操作完成更多核心业务,那么他们随后下企业实习锻炼的广度、深度也会扩大,实习内容和范围也会丰富起来,实习的积极性和效果都将会产生良性循环。3、教师实践能力不足。师资团队依然以高校毕业生为主,基本还是从高校到高校的模式,固然具备理论知识,但大都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师资团队配套中缺乏企业有实践管理经验的一线人员,虽然一直在招聘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实战型人才,但效果很不理想,大多数专业的师资结构都不太合理,导致在理论和实践之间依然存在鸿沟,导致在日常教学中只能侧重理论教学,脱离实际。4、教学内容陈旧。理论的发展本身就滞后于社会行业的发展,行业发展到较成熟阶段后开始进行理论归纳、总结,归结到课本上发行成为教材就更加滞后,使得学生学出来很多知识就落伍了,尤其在当今信息化高速发展的5G时代,行业的各项设备技能更新换代的速度呈指数型增长,如此下去,学生的技能和行业需求之间的空隙只会越拉越大,脱离了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

三、航空物流专业基于校企合作的“实践情景教学”实践

在反复与行业专家以及用人单位探讨后,确定了陕西职业技术学院航空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结合陕西职业技术学院以及专业的具体情况和存在的优劣势,本项目主要从校企合作实践体系结构建设、双师制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计划制定、教学模式探究等几个方面进行构建:1、校企合作实践体系结构建设。在结合陕西职业技术学院现有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对航空物流专业的学生构建了有针对性的实践培养方案,如图1所示。在三年的课程安排中,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按照1:1设置,每学期都设置了实习实训课。以目前陕西职院航空物流专业试点的“京东订单班”为例,每学期都有为期三周的企业实训课,第一学期主要以企业认知学习、企业文化导入、行业概况、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内容为主;第二学期主要以行业基本操作模块的参观、流程的学习、基本功的掌握为主;第三、四、五学期分别有序的开始结合理论学习实操各个模块,例如仓储、理货、归类模块;配送、分拣、扫码归集模块、载重平衡计算、配载模块等。在实训期间该课程成立“双人责任制”,即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共同负责,离校之前有为期一周的企业前置课程安排,由实训项目的负责人直接授课,在日常的理论课中也植入了企业导师专项讲解内容。这种多层次多维度的课程交错安排,使得学生最大限度的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做到“学中做,做中学”,同时,在每学期的企业方课堂中也在同步不断渗透企业文化、职业素养和企业发展最新情况汇报等方面的内容,使得学生在三年的课堂中完成职业心理的构建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同时持续对企业关注和了解,加深感情为以后顺利入职企业的就业完成过渡,用人单位也可以长时期观察学生,为日后的筛选储备更多有价值的参考信息。2、“双师型”实践教学团队培养。对于原有师资团队成员积极相应落实学校规定的“下企业锻炼六个月”的制度,逐年提升教师和企业之间的粘合度,持续关注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并真正的贯穿贯彻到教学上,要求每一位专业课教师都能做到再回炉,再学习,将实践能力提升纳入到绩效考核中来,做到大力度奖惩,将该项制度落到实处。切实大力引进企业具有一线经验的管理者或业务骨干加入教学团队,丰富优化师资团队。对于新引进入职的教师要求第一年必须下企业实践锻炼,从源头上打造真正的“双师型”实践教学团队。3、校企共制人才培养方案。在陕西职院航空物流专业“京东订单班”试点中,就采取校企共定人才培养方案这种模式,邀请企业对口部门的一线主管来校针对课程设置、学分设置、与京东实践课对接安排、培养定位等问题定期做深入的探讨和意见交换,每隔一个月还有情况反馈的总结会,对出现的问题再调整、再实施、再推进,最终制定出一年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分月完成的任务指标,值得高兴的是,本次试点在实施中取得了不错成绩,“京东订单班”的学生们一致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在“京东618大促”的评比活动中,与兄弟院校的同学相比整体综合排名靠前。

四、研究局限

本研究试图从多视角探究高职航空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但由于本团队研究能力有限,其中对很多问题的论述都欠深刻,校内实训室的建设仍然在制约着课程改革的进度,校外企业的课程对接由于学生安全、企业正常生产秩序、学生接受度等方面的问题很难深入,但是实践教学依旧是个任重而道远的课题,需要我们不断的坚持,完善。相信随着教育、时代、科技、行业的不断发展,实践教学一定会落地到实处,并真正的成为高职课堂上的日常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建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学校使命[J].中国德育,2015(7).

[2]陈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路径论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

[3]潘宏志,金婉怡,刘爱军.电子商务类课程实践项目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索[J].电子商务,2015(8)80-82.

[4]汪发兴,阮莉.独立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研究[J].科技视界,2016(9)182.

航空实训总结范文篇3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由人才培养方的高职院校与用人方的企业单位共同制定的一种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方案,其基本内涵是以适应现代经济建设、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需求为原则,充分遵循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根本目标,建立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密切协作、相互促进、互利共赢的运行机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特色办学,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必须努力实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1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存在的普遍问

对“工学结合”内涵认识不足“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公认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向,但高职院校和企业对于工学结合内涵的科学认知和理解上还存在争议。大部分高职院校,基本上是套用“工学结合”这一概念,未能全面、科学地认识其内涵,认为学生只要利用一定时间到企业实习就是工学结合。特别是,由于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必然会带来学校管理模式、教学体系的全面变革,对专职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工作量加大,教学成本提高,所以,管理部门和教师或多或少也存在着抵触情绪,多于敷衍。多数企业则不把顶岗实习看作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平台,而是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利用学生顶岗实习来牟取利益。实践“工学结合”过程简单化由于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缺乏科学认识,导致在工学结合人才模式的实践操作中存在简单化、机械化和随意化倾向,最终难以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目标。当前,多数高职院校推行的工学结合人才养模式还处于初级阶段,校方简单地根据教学计划把学生推向企业,企业被动地接受。具体表现为,学校在与企业合作中,对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材建设等不能设计出符合教学需求的合作项目,只是一味的迎合企业的需求,这样的合作为教学为学生带来的收益微乎其微,而企业则只考虑给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对于这些岗位是否符合学校教学计划,是否符合学生发展要求,却并没有经过仔细衡量,使学生的实习成为企业流水线上的“廉价工人”。这种简单的仅为“合作”而合作的方式,不能够实现利用企业优势资源培养、提升学生技能水平的目标。校企合作双方地位不对等高职院校作为“工学结合”模式的实施者以教书育人为目的,以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为目标,体现的是教育性和公益性,企业是一种以追求市场效益与利润为目的的经济实体,追求的是生产和经营利润的最大化,所以企业在合作动机上和合作过程中都以赢利作为根本出发点,体现的是功利性,可见校企双方的追求目标不同。另外,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离顶岗工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企业必须花费一段时间来进行培养,加之,由于教学的要求,培训合格后的学生在下次交替时或者毕业时都有可能不再为其服务,这将直接给企业带来损失。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在以校企合作为主的工学结合过程中,学校总是处于被动状态,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缺乏谈判筹码,难以使企业接受或履行学校提出的相关合作要求,致使校企合作中的诸多目标不能够实现。可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能够充分利用学校、企业两种紧密联系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学生参加实际工作和学校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所需的高技能人才的育人模式,然而,目前我国工学结合普遍存在着对工学结合内涵认识不足、工学结合实践过程简单化和校企合作地位不对等等种种问题,那么如何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彰显示范高职院校特色呢,下面以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释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多年来,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大力推进工学结合,积极探索示范高职院校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思路。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加强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学习和研究,提高对工学结合内涵的理解和认识,转变政府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企业和学生的观念,树立与市场驱动和企业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为经济社会服务的思想。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总结了多年的办学经验,认清发展形势,转变办学思想,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传统的升学导向转向就业导向,从学科本位转变为职业能力本位,面向市场、面向社会,走出一条适合学院发展的工学结合之路。同时,企业也必须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本己成为当今决定其生死存亡的核心要素,只有强化工学结合意

2高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2.1识,并积极参与之,才能吸引优秀人才,获取新技术,建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构建“工学四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更好地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符合航空工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结合自身发展历史和地区优势,确立了“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即,“教育与产业结合、学校与企业结合、教学与生产结合和学习与就业结合”,其中,“教育与产业结合”是先导和前提,“学校与企业结合”是关键,“教学与生产结合”是核心,“学习与就业结合”是根本。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与企业结合,积极寻找与专业对口的航空企业,建立面向市场的新型校企关系,实现校企良性互动,通过开放办学来提升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先后与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公司、贵州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等多家军工航修企业保持稳定、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开展工学结合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坚实的基础。不仅如此,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也积极走出去,拓展学校与企业的结合范围,创新合作形式。例如,年月日下午,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与陕西金宇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实训基地在金宇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举行了实训基地揭牌仪式,为进一步加强学生民用航空器件维修的基本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奠定基础;同时,在年月日至日,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高副院长和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等一行走访了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和成都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并与各单位人力资源部领导进行了交流,介绍了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思路,积极开发就业市场。可见,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把教学与生产结合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不断地系统推动教学与生产的结合。为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制定了符合时代要求,符合航空工业发展的“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标准和方案,以此统领育人工作,不但提升了学院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也促进了航空工业的发展。通过顶岗实习深化校企合作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致命弱点是——弱在校企合作。可见,目前校企合作依然是我们必须努力去探索和解决的难点,必须再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高职院校企合作理念虽然已提出了一段时间,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做的还远远不够。那么如何解决校企合作继续深化的问题呢?经过实践证明发现,进行顶岗实习是解决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瓶颈的重要途径。顶岗实习是学生毕业前在真实工作岗位上进行的实习,是体现“工学结合”、“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积累工作经验的最好方式之一,是校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年第二学期,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级自动化系、航空制造工程系、航空维修系工程系和电子工程系四个大系的不同工种分别派学生到太原富士康进行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对学校实习的有效补充和提升,为解决学生操作实践能力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方案:通过制订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模式与顶岗实习的联系更加密切,使学生的实习质量得到基础性的保证;通过顶岗的实践与锻炼,可以丰富学校实习内容,使学生能够学到在学校实习基地学不到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进一步提高实习生的实践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通过顶岗实习,大力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促进校企优势互补,达到双赢。顶岗实习的校企合作模式弥补了学校教学资源的不足,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但为学生的就业与发展提供了保证,也带动了顶岗实习企业的发展。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作为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既是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和彰显特色的内在需要,更是加快示范院校高职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实践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就应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育人环境,两种育人资源来进行人才培养,坚持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核心,在师资、技术、装备、办学条件等方面与企业紧密合作,通过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和工学交替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利用一部分时间来学习基础知识和

航空实训总结范文篇4

关键词:高职航空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措施

伴随着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航空物流的发展对于加快国内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航空物流行业的发展对于我国西北地区的经贸往来以及经济水平的发展影响深远,因此要怎么样才能够改变当前高职航空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提高航空物流专业人才的质量就成为当前各大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培养航空物流人才的目的

现阶段正是我国朝着民航大国方向前进的重要时期,想要完成民航强国的目标就必须要培养大量高素质的人才。由于航空物流专业本身的交叉性强而且覆盖面广,包括了货物运输、信息技术、国际商务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重组、自由贸易区的成立等,都给我们国家航空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值得注意的是,想要培养出高质量的航空物流人才就必须要结合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只有把握好机遇,并坚持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的思想才能够为学院的发展做好准备。但是要怎样才能够让陕西省的航空物流发展现状,来制定出一套适合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对陕西咸阳机场、中通快递、德邦物流等企业进行走访之后总结出,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与规模的扩大,企业对于航空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扩大。这些企业在航空物流专业人才的选拔上也相当严格,不但要求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与专业知识,而且还必须要拥有良好的实践与操作能力。为了能够满足未来市场的发展需求,高职院校就必须要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强化学生们的综合水平。

二、当前航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匮乏。师资力量有待提高。高职院校内的部分教师在年龄以及学缘方面需要改善;院校内还未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学术梯队。除此之外,航空物流专业内的许多教师是管理学、经贸或者法律等专业出身,也有许多教师是依靠校内外的学习、培训,还有一部分教师是依靠自学等等,对于航空物流只有一些僵化、枯燥的理论基础,实际经验严重不足。2.无法适应地区发展需求。当前国内的航空物流专业飞速发展,急需大量的高素质、技术型的人才,但是现阶段国内的高职院校在航空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仍然处在一个探索的阶段,而且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脱离实际,导致培养出的人才无法满足航空物流发展的实际需求,无法与本地区的发展情况相适应。

三、高职航空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改变现有的课程体系想要完善航空物流专业的课程体系就必须要参考当前省、市的具体经济发展情况,同时还要及时地更新课程内容,例如说航空货物运输、航空安全、航空地理、物流英语以及报关等专业性强、实用性高的课程。2.实现校企合作。重视校内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为所有航空物流专业的实践与训练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校方应积极主动地与企业进行沟通并展开项目合作,比如说在自贸区当中安排航空物流专业的学生到企业内实习、培训,并加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力度,让学生们在实践的过程中还能够了解到最新的专业知识。除此之外,院校可以邀请国内航空物流专业中的知名度高的专家、学者,或者优秀的一线员工来到学校内进行讲座,让学生们能够全面地了解当前形势下的航空物流专业的发展情况。就以我校为例,我校的航空物流专业就聘请了顺利速递、咸阳机场以及德邦物流的专业为系内的客座教授,定期到校为广大师生进行讲座、培训。在做好校企合作的同时,还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编写为教学案例并运用到专业教学当中,这对于提高学生们的理论知识是相当有利的。3.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想要培养培养高质量的航空物流专业人才,就必须要做好强化教师队伍专业水平、改善教学质量、提高科学能力这三个方面。因此院校应当重视学术上的交流与合作,定期组织教师去国内其他学校的航空物流专业进行参观交流;此外还要求所有航空物流专业的教师都要到校方的合作企业内参加三个月的实践并接受考核,当完成实践之后所有教师都要获得相应的技能证书,否则不予上岗。4.重视教学实践。由于国内高职院校设立航空物流专业的时间短,而且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限制,无论是在理论教学或者实践训练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按照航空物流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要求,除了理论教学之外还包括了实习、实训这两个部分。现阶段我校的航空物流专业推行的是“152顶岗实习预就业模式”(即工学结合),也就是说学生们在航空物流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将时间合理地分成三个部分:(1)认识实习;(2)仿真实训和强化实习;5.顶岗实习的时间,并且分别将这三个部分的时间扩大为1周、一季度、半年。学生们按照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来了解岗位,并做好未来的职业规划。(1)校方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交替、融合;(2)第一个学期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们的专业基础以及学习能力;第二学期则是以“校内+校外”的学习方式为基础,在完成第一学期目标的前提下,全面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并让学生们对于企业内的工作模式有所了解。在之后的3、4、5学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阶段。最后一个学期则是学生毕业顶岗实习阶段,由企业指导老师和专业教师共同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进行指导。

综上所述,想要全面提升高职航空物流人才培养的质量,必须要先从课程体系改革开始着手,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重视教学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航空物流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怀劲梅.大物流时代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12):124-137.

航空实训总结范文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航空英语;情景教学法

口语是较为困难的英语学习过程,多年来“哑巴”英语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使得多数学生无法更好地形成口语技能。而口语的教学要求学生不仅可以熟练地掌握基础英语词汇,还要使学生具备可以运用英语词汇进行日常交流的能力,学生可以根据不同语言交流环境来选择最恰当的口语交流表达。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在口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进行训练,虽然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的情境类型可以多样,但所有创设的情境都是为了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性思维,所以教师要根据英语口语教学中不同阶段的教学任务来进行合理的情境设置,从而使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1研究背景

英语是一门国际化语言,它在表达形式和语言组织方面和汉语有较大的不同,因此,如果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学生会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经常会感到很迷茫的状态,导致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和质量得不到有效的提高。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航空英语口语教学主要内容较少,而学生口语的基础是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理解,但是航空英语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英语类型,要求学生在初期学习的过程中就要具备良好的英语基础,然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很难理解相关的专业词汇,更不用说可以熟练地将这些词汇表达出来,这些为学生学习航空英语带来了不小的困难。而以情境为中心的教学过程更加注重实际情境,特定的情境具有良好的代入感,能够实现教学内容更好地展开,方便学生对生涩概念的理解,进而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将情景教学与高职航空英语口语教学相联系,能够更好地体现出对职业英语口语的教学发展前景。

2研究过程

(一)研究问题。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为高职航空英语口语实训锻炼中情景教学法的应用。(二)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沈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英语专业学生。(三)研究方法。(1)文献阅读法。该方法通过对公立图书馆、文献数据库、出版刊物、专著等的查阅和学习。对高职航空英语发展、现状以及实际应用情景的内容进行分析,掌握基本理论,为之后的研究工作做准备。(2)对比分析法。通过对同类型装置的调查研究,确立本论题研究范围内可能出现的设计问题,丰富选择,进一步扩大理论知识面。(3)总结法。主要用在对全部研究完成之后,总结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进行的突破或创新。为相关学校提供能应用在实际教学项目中的切实建议。

3文献综述

情景教学理论早在20世纪初便已提出。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将情景学习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杜威认为,“学习来自于经验,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经验中展开学习。”之后,情景教育理论进入成熟阶段。1989年,布朗、柯林斯等外国学者就情景教学与认知发表文章《情景认知与学习文化》,并鲜明地阐明了知识与文化活动的互动关系。同时一些学校也开始运用情景教学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1996年,《情景学习的观点》文集出版,就情境学习理论与实践研究进行了分析,并将计算机、化学、外语等课程与情境教学相联系。情景教学的理论逐渐渗透到教育各个阶段。国内学者陆浔通过分析研究认为,情境教学法在推动英语课堂有效性方面具有重大作用,而在明确情境教学法作用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式教学和人本教学法的贯通使用,对于提升高职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学习具有显著作用。

4高职航空英语口语实训教学法体系研究

(一)确立情境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中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之前,应当对情景教学的目标进行反复研究和确定,根据学生当前英语学习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来合理地安排情景教学。并且教师还要在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改进和更新情境。比如,在低年级学生群体中确定情境教学目标应该更加关注利用有趣的科学现象激发其思考意识和学习兴趣;在高年级学生群体中则应注重利用情境教学培养其科学创新思维这一目标。不同时期学生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也随着经历和知识的不同,对学生展开情境教学活动要针对学生需求的实际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二)重视情境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师在确定完情景教学的目的之后,就要根据课程安排来确定最终应用的情境教学类型,使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可以激发自身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情境化的口语教学环节中,教师与学生配合,明确不同语言情境下口语应用的具体方式。在航空英语中与人第一次会面,经常会用一些问候语:“Happytomeetyou.It'sapleasuretomeetyou.”等,教师可以在情境中让一个学生扮演乘客,一个学生扮演乘务人员来进行问候语的训练,使学生可以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加强运用交际英语的能力,所以明确不同情境下具体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促进高职航空专业英语口语教学。(三)加大针对性的语言输入训练,加强情境教学实施。教师为了从整体上提高学生学习高职航空英语的效率和质量,使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对自身的口语能力进行学习,应当在日常的口语练习中加强学生的听力训练,并且要求学生对听力内容中的重点词汇进行瞬时记忆,之后,学生再根据所记忆的重点词汇来进行完整内容的还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口语应用和表达能力。另外,教师在创设相应的情境内容时,应当根据高职学生当前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征来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由于高职学生好动性较强,所以教师应当在口语教学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来加强学生的口语练习,教师要在所创设的情境中融入一些生活中的应用词汇,使学生可以轻松地理解教师所进行的口语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多数高职航空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难点主要在听力方面。因此,教师为了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就要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听力能力进行重点训练,比如教师在教授商务英语时可以根据文章内容来对学生所难理解的重点词汇进行讲解,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为了加深学生对词汇应用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商务英语交流的视频,使学生可以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切身处地地感受到商务英语的应用。

5结语

教师在日常的英语口语教学中,要积极地利用互联网所带来的优势,为学生进行优秀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借鉴其他学校的优秀航空英语教学经验来对自身的教学手段进行更新。此外,教师为了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可以达到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要利用网络来搜集时下最热点的英语新闻和英语词汇,使学生的航空英语内容可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行不断的扩充,从而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英语应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宏娟.高职商务英语口语实训课程设计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7(09):19-20.

[2]陆浔.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商务英语口语实训教学探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04):120-122.

航空实训总结范文篇6

论文摘要:高职专业课程要引导学生了解现实,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将所学原理与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具体问题相联系,解决实际问题。只有重视学习任务的质量,才能真正提高职业教育课程质量。本文作者按照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要求,以《国际货运实务》课程为例,从典型工作任务出发,细分学习性工作任务并科学实施。

国际贸易专业的(国际货运实务》课程是一门采用工学结合模式教学的专业课,共72课时,4个学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依托其他专业课程的支撑,学生应具备基本的解决国际货运实务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了解国内外国际货物运输发展概况及国际贸易的一般知识;掌握国际货物运输的组织程序、具体工作、主要单证和管理方法,以获取今后从事国际货物运输行业及其它相关行业,如外销、报关、报检、运输保险、金融等多方位信息。

一、典型工作任务分解

为实现上述课程任务,根据学生和学科特点,我们与实践专家一起分析了《国际货运实务》的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海上货运的流程及单据的使用、国际多式联运的应用;熟悉航空运输的货运流程及单据使用情况、铁路货运的货运流程;了解国际货运企业从事传统货运业务的责任风险划分、租船运输业务。

根据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教学原则,我们在教学中将传授国际货运专业知识与培养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相结合,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作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通过问答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动口、动手的兴趣;采用影像资料等教学手段,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根据学校条件、学生特点和任务的重难点,我将上述典型工作任务分解为以下各种学习情境下的学习性工作任务,见表1。

二、学习性工作任务实施过程和效果

根据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我将上述12个学习情境大致归类为三种类型的学习性工作任务。

(一)动眼型

主要属于动眼型的情境有:课程综述实训、了解国际货物运输行业。这类任务的实施主要依据要求学生了解的理论知识不多、不难,而书本知识局限性和滞后性,不能达到让学生了解现实的要求。因此,对于这两章内容我们依靠互联网,用演示法和问答法,首先播放一部深圳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的资料片,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熟悉我国交通部、商务部、国际货代协会等交通业、货代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网站。在这部分任务实施中,我还播放了一部我省货代百强企业—江苏众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的运营介绍短片。

我们设计的能力目标是:记住这些政府和行业网站,会在这些网站上按栏目找到分类信息,会通过互联网找到更多的货代公司的名称和网址。情感目标是:感受到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特区货运业的勃勃生机,体会到政府、行业协会对国际货代行业的重视,以及江苏省是全国物流大省的地位,激发作为江苏人的自豪感和成为一名优秀国际商务企业员工的美好向往,初步形成对国际货运行业的正确见解和信念。

问答设计有:江苏省在全国的物流地位如何?为什么?众诚公司为什么会取得如此成功?课后的实训作业有:请通过互联网找出2009年度中国货代百强排名我省企业上榜名单并比较2008年的榜单。

通过任务实施,大部分学生达到了预期的能力目标,记住了几个重要的政府、行业网站,搜索到了货代百强榜单。更让人欣喜的是有的学生课后主动找老师要深圳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的资料图片看,有的学生在货代协会网上发现了货代从业资格考试的信息,有的学生发现了众诚公司就在南京市的汉中路上,有的学生发现了印有“众诚公司”字样的汽车每天穿梭在市区与机场的路上,等等。这些迹象表明,他们在生活中找到了在课堂上接受到的新知识的固定点,进行了积极迁移。

(二)动口型

主要属于动日型的情境有:国际货运责任及其责仟保险实训、货运市场营销实训、国际物流实训、国际货物运输法规实训、国际海上货物运输业务实训、国际航空货运理论与实务实训。这几项大多是理论教学大纲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而教材理论部分对于高职层次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来说,显得艰深难懂,直观性不够。因此,根据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直观性和抽象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主要采用讨论法、问答法、演示法、案例法实施任务,具体又分为以下=种情况。

1.给案例讨论总结发言。针对国际货运责任及其责任保险和国际货物运输法规这两个情境法理性强、教材内容枯燥和案例少的特点,我们给出相关案例或请业内人士介绍典型案例,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有关责任赔偿问题并派代表总结发言。

2.给视频资料回忆复述。针对国际物流这一情境教材中没有图片的缺憾,我们在中国仓储物流网等网站上搜索到有关物流系统中的储存子系统的仓库类型、物资堆码技术类型等图片,分类播放后请学生回忆复述。而国际海上货物运输业务这一情境是本课程的重中之重,我们播放了由其他高校和货代企业联合录制的海运班轮出口业务教学录像片,真实再现了该业务的场景。播放时要求学生带着学习性工作任务去看,即首先分清片中人物的角色,观看后能够明确描述货运企业完成其此项业务的全过程。最后分三人(分别扮演托运人、货代公司、船公司业务员)一组模拟片中场景。对于国际航空货运理论与实务这一情境,我们要求学生根据教材中的流程图描述航空货运出口业务流程、进口业务流程。

3.给背景师生互动模拟角色。货运市场营销这一情境我们先将学生分为货代公司组、外贸公司组,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用互打电话的方式,分别模拟物流公司揽货场景,教师起主导作用,启发和引导学生将业务对话深人进行,间或也参与其中与学生对话。

我们设计的能力目标是:观点鲜明,语言表达清晰、流畅,有条理、有理论根据。学会带着问题看资料的观察和思维方式。态度目标是:尊重他人,尊重集体,认真参与,积极合作,勇于表达。

通过这些模象直观、言语直观的实训,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得到了加强,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对知识的感知能力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发挥。

(三)动手型

主要属于动手型的情境有:国际海上货物运输理论与实务实训、租船运输业务实训、国际多式联运理论与实务实训、国际铁路联运实务实训。这几项的特点是单据、计算涉及较多且很重要,为此,我们根据学生今后可能成为货主、货代、船公司职员的实际情况,运用讲授法和练习法.重点要求学生填制单据、计算时间和费用。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生愈是掌握基本概念,掌握学科基本结构,就愈能从事物的内在联系中把握和运用,使知识易于理解,易于迁移,促进智力发展。而动手型的任务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要求更高。因此,在国际海上货物运输理论与实务这一情境中,我们先演示一份真实的空白单据,讲解清楚各项目的含义和填制要求,然后给出背景材料让学生练习填制托运单、海运提单、多式联运提单,最后评价练习结果。在租船运输业务情境中,也先讲清在租船合同中对于装卸时间的起算与止算方法、滞期费与速遣费的计收办法,然后精选练习题和练习项目让学生练习并评价练习结果。至于国际铁路联运实务情境,因为有国际贸易地理等先行课程的基础知识,所以在地图中描绘出欧亚大陆桥的路线、中国与临国的边境铁路线的学习性工作任务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不并是难事。对于这类动手的实训项目,学生有两怕:一怕英语,二怕计算。因此,我们要求学生每人必备一个电子辞典,随时查找英文单词和计算,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自我检查控制和自我评定反馈的方法能力。

我们设计的能力目标是:填制单据、绘图完整、准确、清晰、整洁、及时;计算准确、迅速,特别注意数字、标点符号、小数点、货币单位、大小写的准确性。意志目标是:不畏困难、敢于挑战、沉着冷静。

通过这种任务实施,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全面发展,体现为思维独立性增强、思维的社会性扩展、思维的批判性加深、思维的深刻性加强。学生在教师的严格要求下,意志品质得到锻炼,发现自身缺乏的恒心、韧劲和坚毅精神,知道工作中不能冒失、轻率,需要培养沉静、自我约束的能力。

航空实训总结范文篇7

关键词:航空人才;人才培养;供给

1江西航空人才供给困境分析

1.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科学

从供求关系看,人才培养的目标应着眼于人才供给为地方和区域行业发展需求而服务,而现实中,不少高校为了应付大学排名和评估需要,培养重心发生了偏向。一是重规模轻建设。专业设置盲目追求规模化、综合性、上层次,忽视了自身特色和前期基础,盲目申报一些无学科支撑的专业,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迷失了自身的办学定位。二是理论多实践少。偏好出成果快、出成果多的基础理论专业,而对航空、机械、自动化等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则比较轻视。并且课堂多以讲授为主,技能训练课时少。盲目争创研究型大学,研究生培养更注重论文,忽略了科研实践。三是文科强理工弱。理工类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很多实训室、教学设备为支撑,人才培养成本在运行中明显高于文科类专业,从而导致理工科和文科人才畸形发展,这就脱离了办学特色及行业发展实际需求。

1.2人才培养总体数量不足

受制于国家高等教育资源布局和江西省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江西省航空专业人才培养起步晚、发展慢、结构不健全,航空人才培养数量无法支撑江西航空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一是本土培养人才数量不足。航空类专业设置主体不突出,经、管、文、史、哲等其它非航空主专业冲淡了航空主专业的色彩,航空主专业在航空院校所有专业中占比不足10%,每年培养的航空主专业毕业生占比不足8%。二是联合培养人才效率低。航空产业具有国防军工属性,在全国院校布局中江西缺乏有竞争力的航空院校,在对外人员交流、合作办学、留学生选派、学术研讨、科研合作等方面相比其他院校存在明显限制与约束。三是人才引进处于劣势。江西地处我国中部地区,经济相对欠发达,医疗、教育等资源与发达省份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外部环境对高素质人才吸引力不强。近年来,江西政府虽出台了相关政策,但引进机制缺乏创新性,人才引进后培养服务受制于经济和产业发展,人才成长空间受限,留住人才困难。

1.3人才培养专业结构不合理

江西高校培养的航空人才不断向航空产业提供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推动产业的互动发展。然而江西航空人才培养专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升级,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发展态势不均衡。一是专业设置存在雷同。江西仅在几所工科类院校设置了涉航专业,并且主要侧重于航空材料及航空装备加工制造等领域,均属于航空制造类,没有形成特色和比较优势,对当前急需的通航类、物流类、运输类和服务类等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专业设置比较缺乏。二是专业结构分布不广。江西高校的航空专业结构设置规模覆盖面较窄,没有形成端、中端、后端协调发展的合理格局,并且应用性、交叉型学科较少,造成人才培养在结构上流失严重。三是专业更新不够高效。伴随着航空产业的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新兴事物不断出现,江西航空专业建设与航空产业发展新动态之间还没有完全形成有机统一的关系。

1.4人才培养质量层次不突出

江西航空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处于磨合阶段,人才培养质量与航空产业互动关系松散、层次较低。一是师资力量薄弱,人才培养断层。江西航空人才培养投入规模小,师资力量不足,人才职业化水平低,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偏低,精英匮乏,江西高校航空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形成梯次、规模,在高端教育和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障碍。二是硬件配套设施不全,人才培养低层化。航空产业硬件设施的投入较大,受制于资金、场地等因素,能提供给航空专业教学活动的硬件设施捉襟见肘,这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人才培养停留在基础教育。三是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人才培养高层化难。江西航空类部级研发平台仅为全国总量的1%,高端成果转化平台较少,形成封闭式低质量循环趋势,缺乏科研攻关创新,较难向高层次发展。

2江西航空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

2.1科学定位航空人才培养目标

(1)根据学校层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江西院校应进一步摸清航空人才市场的需求,以此为根据进行相应学科发展和专业设置。一是从研究生教育来看,应聚焦于已经具备科研基础、拥有良好师资队伍的高校,拓宽此类高校学科专业研究领域,并能同实际航空产业和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二是从普通本科教育来看,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紧紧抓住江西航空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兴办航空智能制造等紧缺专业,多学科交叉培养,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为推动江西航空产业发展,特别是培养高技术综合型人才作出更大贡献。三是从高职教育来看,应清晰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致力于提升学生良好职业技能。结合飞行器维修、无人机等高应用技能岗位特点,加大实践教学环节,重点培养实操能力,做到毕业即上岗,无缝衔接。(2)根据本地优势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一是打造具有航空特色的办学模式和风格。江西航空人才培养务必综合考虑江西经济、文化、产业特色等,根据自身条件明确培养目标,构建航空文化育人体系,形成目标明确、风格独特的办学模式,打造具有优势学科的办学方向。二是江西高校需具备前瞻性,认真分析主客观条件,明确自身在高教系统中的地位及职能。在充分深刻研究江西航空产业现状并全面考量江西各高校的学科专业开设情况之后,及时调整和优化本校的专业设置及培养规模,积极培养与江西航空产业前沿发展紧密相关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三是鼓励工科背景院校合力发展航空专业。加强院校之间的沟通协作,选择1~2所具有航空特色的大学进行战略组合,“鼓励江西具有工科背景的高校合力发展航空航天专业,积极培养博士、研究生等高层次的航空航天类人才”,对其给予政策倾斜和各项扶持。

2.2优化设置航空人才培养专业

(1)查漏补缺,健全门类。一是优化航空专业链体系。促进航空专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做大做强航空教育专业体系,注重专业与产业之间的契合,专业与岗位之间的对接,从而形成覆盖航空制造、航空维修、航空服务等全链条支撑航空产业发展为主线的航空专业链体系。二是打造航空品牌院校。政府要抓重点,好钢用在刀刃上,重点支持南昌航空大学、江西飞行学院(筹)发展制造和飞行专业,同时支持现有职业技术院校有计划有步骤开设航空类主专业,做大做强维修和服务专业。三是多渠道整合学科资源。理顺科教、产教关系,整合资源推进航空领域相关学科、专业、课程的一体化、规范化建设,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合理方式,最终加强航空科技创新人才的联合培养。(2)动态调整,及时补充。一是根据航空航天产业链发展形势,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实现专业集群动态管理。在动态管理中,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二是根据区域航空人才需求状况,推动航空制造业、航空物流业、航空服务业等交叉融合的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构建起来,提高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需求人才培养的含金量。三是根据航空优势学科,围绕江西省航空产业发展,总结江西航空产业发展的规律,找准航空学科发展的增长点,多措并举使相邻或相关学科良性互动构成专业集群,精准提升服务江西航空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以优异成绩争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支持,把江西高校设立通航制造、运营服务相关的博士学位授权专业提上重要日程。

2.3合理扩大航空人才培养规模

(1)加快联合培养步伐。一是与航空优势院校共建式培养。依托北京航空大学、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等航空强校资源优势,开展交流合作,选拔研究生联合培养。二是与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校方与企业合作建立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和实习计划,实现毕业生与企业“无缝接轨”。三是与航空公司协作式培养。民航飞行员、民航维修人员等与机型相关工作均需具备相应的执照方能上岗,利用校方现有教学资源与民航公司开展私照、商照等执照的培训和训练,全力培养航空企业迫切需要的专业飞行员和维修人员。(2)完善人才引进政策。一是推出系列吸才政策。特殊人才特殊对待,可以设立航空人才专项基金,以及配套制定稀缺人才专项政策,“对新引进的符合条件的航空产业高端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在安家补贴、周转房安置、配偶安置及子女教育等方面依照相关规定给予政策扶持。”二是创新柔性引才模式。重点瞄准航空领域高端拔尖科研院所,如中科院、北京航空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等机构,在保持其原有人事、档案等关系的前提下,通过顾问指导、短期兼职等更加灵活的方式,让更多“候鸟型”人才为江西高校所用。三是打通特殊人才通道。在空军退伍人员队伍中,要善于发掘具备飞行能力的人员,让他们发挥余热,使他们退伍转业但不离开飞行行业,成为特殊通航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2.4着力提升航空人才培养质量

(1)通过内部改革提升航空人才培养质量。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院校要积极引进具有航空企事业单位工作经验的航空专门人才,组织学校教师到航空企业走访学习、甚至长期挂职锻炼,“锻造一支技术精深、教学能力强、师德高尚的‘企业师傅+学校双师教师’的双导师队伍”。同时,可以健全航空人才双向流动机制。一方面,允许航空院校吸引航空企业人才兼职,这些人才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按照合理比例来设立一定流动岗位解决该类问题;另一方面,允许航空院校人才到航空企业兼职,前提是设置一些规范条件,然后采取保留基本待遇带着科研项目到企业工作的途径和方式,这样容易形成可进可出的双向流动机制。二是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根据航空行业发展趋势,适时更新课程内容,特别是做好加法和减法,增加前沿知识,删减落后知识。三是不断创新教学形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上与课下相结合,开展实践观摩、案例分析、虚拟仿真等,使学生通过切身实践产生与专业知识技能相联系的心得与体会,促发学生的想象力和领悟力,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四是引入学习成果创新评价体系。考核评价机制应具有多样性、针对性以及先进性,教师应在学生学习成果评价过程中增加创新加分项。区别对待学术性研究生和应用型专业学生的能力及其论文评价体系。(2)通过外部合作提升航空人才培养质量。一是开展实训基地合作。支持高校与园区、航空企业共建共享航空实训基地,在教学标准中融入企业的技术标准,在核心课程教材编写中纳入企业技术手册,将企业导师的技术经验转化为岗位教学案例。二是加大国际交流合作。鼓励省属院校与国外优质专业合作,取长补短,兼收并蓄,培养符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国际化、高素质、技能型复合人才。三是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坚持走出去原则,积极参与世界技能大赛飞机维修项目竞赛,主动申办部级航空类竞赛,定期开展省内航空职业技能竞赛,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弥补短板。

参考文献

[1]温伯颖,尹虹宇.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调研———以江西省14所本科职业教育院校为例[J].职教论坛,2020,(04):131-137.

[2]廉依婷.“区校协同”视域下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机制的优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31):22-27+58.

[3]赵居礼,贺建锋,李磊,等.航空工匠精神培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19,(02):59-61.

[4]于锦荣.江西省航空航天专业集群与航空产业耦合发展研究[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4):47.

航空实训总结范文篇8

关键词:学徒制;酒店管理;课程建设

2017年,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被确立为国家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学院积极推进学徒制试点工作,寻找有意愿、有实力、有规模的企业进行合作,最终与世界大型酒店集团——洲际酒店集团旗下的三亚海棠湾天房洲际度假酒店、三亚半山半岛洲际度假酒店、三亚海棠湾仁恒皇冠假日度假酒店的三家五星级饭店开展学徒制试点工作,校企联合课程的开设与实施则是试点工作的关键环节之一,校企联合课程实施的好坏,将影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的成败。

1校企联合课程的特色内涵

校企联合课程,顾名思义是由校企联合完成的课程,其开设目的是发挥双方优势,弥补传统课程的缺陷与不足,其关键在于“联合”,如何体现校企联合课程的优势,作者认为至少包含以下四个方面,即课程开发联合谋划、课程设计联合参与、课程教学联合实施、教学场地联合使用。1.1课程开发联合谋划。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的典型模式,在此培养模式中,学校和企业是平等的人才培养双主体,承担同等的责任。在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中,课程则是最重要的载体,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手段,因此,要实现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学校和酒店两个培养主体联合谋划课程开发工作,做好顶层指导。为此,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成立了《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教学工作委员会》,指导学徒制试点工作及课程开发事宜。1.2课程设计联合参与。在学校和酒店双方试点工作领导的指导下,将课程开发的顶层指导思想落到实处,进行课程设计是校企联合课程的又一内涵。这里的课程设计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试点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即整个专业的课程设计;二是课程体系中某一门具体课程的设计。无论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还是单门课程的具体设计,都需要校企双方参与到课程设计中来,发挥各自的优势,规避双方弱势,设计过程中学校可以把握系统性、逻辑性等问题,而酒店则可以把握适用性、需要性等问题,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达到人才培养目标。1.3课程教学联合实施。双方参与的课程设计出来之后,可以说校企联合课程的框架就搭好了,但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校企联合课程,只有框架还是不够的,而课程实施机教学的主体也应该是联合的,也就是需要校企双方共同成立课程教学团队,专兼结合和校企结合的师资团队可以相互配合、取长补短,有利于充分发挥校企双方业务骨干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1.4教学场地联合使用。现代学徒制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在国外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其课程教学不仅仅是要求双方共同谋划、设计、共同实施,还要尽可能地使用校企双方资源,利用双方设备设施进行教学,也即是教学场地联合使用,更多的则是要利用企业环境开展教学,尤其是针对实践教学部分。这样可以避免传统的理论教学、实训室教学、模拟教学的缺陷,因为再仿真的环境毕竟不是真实的环境,也没有真实环境中的氛围。

2开设校企联合课程的意义

2.1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在需求。实践证明,现代学徒制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方式,其实施的关键点之一就是校企双主体育人,即学校和企业作为同等责任主体参与到人才培养之中,而课程体系又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最重要的要素。因此,校企双方开展联合课程是双主体育人的重要体现之一,符合现代学徒制校企双主体育人、交互训教、岗位培养的基本原则,是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在需求。2.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传统高职教育的课程一般是以学校老师为主,企业参与,根据就业岗位(群)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其授课教师以校内专职教师为主,教学组织形式基本是在校内课室、实训室进行集中授课,学生在非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而校企联合课程则是由校企双方深度合作,联合谋划、联合设计、联合实施的课程。授课教师由学校和企业骨干共同担任,将学校导师知识理论性、系统性好的优势与企业导师的实操性、动手能力强的优势融合起来,形成了优势互补[1],其教学组织形式是基础知识和技能由学校教师集中教授,前沿知识和现场教学由企业导师教学。教学场地也由多媒体教室、实训室拓展到了企业,形成了资源共享。2.3利用企业资源为教育服务的有效方法。传统的职业教育也提倡校企合作,但是因为缺乏相关政策和机制,这种合作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学生实习、企业讲座等层面上,对人才培养有帮助,但是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潜力远没有激发出来,导致人才培养质量及成长速度不足。相比于此,现代学徒制则是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培养对象具有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通过协议,企业被明确为培养主体之一,既是为学校培养学生,也是为企业培养员工。在这种制度保障下,为了校企联合课程的顺利实施,企业有责任有义务为人才培养提供人力、物力、财力及信息资料等资源,服务教育教学,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校企联合课程的开发流程

认识到校企联合课程的意义,明确了校企联合课程的内涵,接下来就是如何进行校企联合课程开发的问题,其开发流程可参照示意图,如图1所示。3.1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现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及其规格是体现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质量和水平的两个重要参数。人才培养目标是定位高职人才培养总方向和开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依据,而人才培养规格是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质量的具体化。因此,在现代科技迅猛发展、产业结构快速调整的趋势下,只有准确把握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才能准确定位与设计高职人才培养的基本导向和结构模式,确保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符合社会的需求预期和长远发展需要。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紧紧把握区域酒店业发展趋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现代学徒制试点为契机,邀请合作酒店、技术专家预测酒店业发展对人才的职业素质要求及期望,对酒店管理专业所需知识能力素质分解,设定指标内涵,与酒店管理专业服务的领域及就业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相匹配,以此确定人才培养规格。3.2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以终身教育为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需要在遵循自身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掘内、外部资源,根据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具体规格,构建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课程体系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能够实现。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课程具有基础性、专业技能性、操作性等特点,在进行教学体系建设时,需要遵照这三个方面的特点,并结合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实际情况,针对教学体系的现状进行完善和优化[2]。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牢牢把握现代学徒制“双主体育人”的内涵,按照交互训教、岗位培养的基本原则构建了课程设置校企结合、课程类型理实结合、教学环境内外结合、课程师资专兼结合的“四结合”课程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实习训练合一、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合一,如图2所示。3.3组建课程教学团队。校企合作构建的专业课程体系完成后,校企联合课程开发的阶段则基本完成,接下来则进了如联合课程的执行阶段。课程执行的首要问题就是组建各校企联合课程的教学团队,教学团队由学校对应课程的教学骨干和企业对应的业务骨干组成,教学团队成员不仅要熟悉相应课程的业务范畴(知识及操作技能),还要有一定的教学及培训技巧,这样才能为顺利实施课程奠定基础,如表1所示。3.4制定联合课程标准。确定课程教学团队之后,接下来的关键工作就是,由教学团队制定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课程标准的制定一般流程为研究人才培养方案中对课程的要求、教学团队调研及讨论、制定课程标准、教研室和系部审核、教务处审查、学校批准执行。3.5实施联合课程教学。课程标准制定完成后,由教学团队实施教学工作。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校企联合课程教学安排如下:首先,根据教学标准和课表安排,制定教学进度表;其次,校企教学团队根据课程标准做好授课任务的分工;再次,授课教师根据授课任务进行备课;最后,授课教师开展授课活动。3.6评价课程教学效果。校企联合课程开发的最后流程就是评价课程教学效果。教学效果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教学评价涵盖两个核心环节:一是对教师教学工作包括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主要由教研室主任、教学督导、学生完成;二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通过考试、考查、技能鉴定等手段进行。

4结语

校企联合课程的开发与设计纷繁复杂,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将课程建设好,服务于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曾令权.传统职业教育模式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对比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47).

航空实训总结范文篇9

关键词:财务管理学;案例实训;实施;效果

一、财务管理学案例实训实施情况

(一)实训内容

本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筹资决策案例分析实训。(2)项目投资决策案例分析实训。(3)营运资金管理案例分析实训。(4)利润分配决策案例分析实训。(5)综合案例分析实训。(6)案例分析结果汇报。以上前四个模块讲义各附3个大型案例。

(二)组织实施

每班学生根据指导教师要求,以8-10人为一组成立财务管理案例模拟实训小组,组内再进行合理分工,推举一人为小组负责人,负责组内实训任务协调和实训结果汇报。

(三)模拟实训进度

学生的课堂实训时间是8课时,课后需要有20课时的时间去完成讲义的各模块案例任务,写在实训报告册上。

(四)考核内容与方法

财务管理学案例模拟实训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档。根据学生在模拟实训期间的实际表现和作业成果进行评价,强调实训过程管理,综合考查学生的课堂实训情况、课堂案例完成情况和综合实训报告编制质量评分。(1)平时成绩占20%。(2)课堂范围内小组案例作业及表现占30%。(3)综合实训PPT汇报、实训报告书、实训总结占50%。

二、财务管理学案例实训使用效果对比及差异原因剖析

(一)实训参与度对比

从上图可以看出学生的参与度教改前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改优化后学生总是参与实训和经常参与度都有了显著提升。主要原因总结如下:(1)案例实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普遍认为老师在实训阶段运用大量国内外现实案例,启发了学生运用财务管理学已学过的理论去解释具体案例并找出财务问题的解决方法,这种案例实训的方法通俗易懂并且实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乐意参与到实训中来。(2)团队精神的督促作用在实训中成效显著。教改前采用每个学生各自做题目训练的方式,这样他们只负责“各扫自家门前雪”,由于每个学生自控力不一样,对自己学习的要求高低不一,造成大家的实训参与积极程度不一样。教改优化后采用分小组的“头脑风暴法”对实体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强化训练财务管理各模块的学习,通过模拟实践来提高学习效果。

(二)成绩对比

(1)组织实施上,教改前没有明确实训课程的具体组织方案,各个学生按照指导老师要求做自己的实训作业,做完提交即可。教改优化后每班学生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小组协调实训任务,以强带弱,共同进步。(2)考核方式的变化带来的成绩提升。教改前成绩以学生的到课率作为平时成绩,最终提交的实训作业作为课程成绩,考核方式单一。前述教改后考核方式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升。

(三)掌握程度对比

(1)教改优化后,本课程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相关知识与现实案例相结合,鼓励学生自我学习、发散思考、集体讨论,避免了学生学习较为抽象的财务管理学知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死读书,读死书”的尴尬境地,真正的做到了学以致用。(2)案例实训借助教改优化项目将相关的教学资源分享到网络平台,便于学生在实训中查找理论依据。找上市公司近三年数据进行分析的方式也激发同学搜集实时数据,进入角色,主动学习。(3)会计学专业作为经济系的应用型专业,符合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结合更为优化的课程建设,为历来学风浓厚的会计学专业掌握理论知识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

三、结语

总之,案例实训不仅符合财务管理学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特点,更顺应了整个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实施意义重大。本文只是根据一届学生的应用,设置教改前的实训情况作为参照组,结论难免偏颇,希望能抛砖引玉,以学习同行更好的教学经验,将教学做精做好。

作者:陈兰艳 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参考文献:

航空实训总结范文篇10

关键词:金融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高职金融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有:实验和仿真实训、实习、毕业设计。金融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综合性、情境性和开放性。

1金融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满足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由此可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而实践教学正是实现该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1.2适应金融管理专业课程应用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要求。金融管理专业的课程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如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证券投资分析等课程,其实际业务的内容具体反映在银行的业务过程和证券市场的交易过程中。我们职业院校只有让高职学生进行具体的模拟操作或实际操作,才能改变他们对柜台业务、信贷业务、证券交易的方法和技术的理解和认知,更好地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实践能力。1.3满足企业对员工实际操作能力的需求。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大多数的用人单位非常关注入职员工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在对金融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院校应将金融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坚持以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导向,进行金融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让学生掌握用人单位目标职业岗位所需的操作技能,促进学生的就业。

22003年———2008年实践教学建设初

这一时期,各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方面还处在探索前行的时期。我校金融管理专业主要借鉴了省外财经类高职院校的经验,采取2种途径实现实践教学。第一种途径:校内实验,即在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必修专业课程教学计划中安排实验教学环节,增加实验教学课时。开设了银行综合业务实训、银行信贷实训、金融基本技能操作、证券投资实训,依托院系电脑机房(实验室),给学生提供模拟业务操作的实训环境,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仿真模拟熟悉金融业务的交易流程和操作,旨在培养学生基本金融业务的操作技能,为进一步的校外实践打下基础。第二种途径:校外实践。学校先后建立了一批校外实践基地,例如金元证券公司武汉营业部、中国平安养老保险湖北分公司、中国农业银行洪山支行等企业。学生到这些企业参与实习,能够增强学生对金融业务的认识,锻炼学生在实际岗位的动手操作能力。这一阶段的金融专业实践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1)校内实验内容单一、偏重于手工训练、效果欠佳;(2)校外实践基地数量有限,合作企业对学生教学的指导少,变相使用实习生的情况较为严重;(3)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一,影响实践教学效果;(4)实践教学体系缺乏系统性、层次性。这些实际问题导致部分实践教学环节效果不是很理想,难以真正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与具体做法

金融专业教学团队的老师通过总结2003年—2008年实践教学建设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普遍意识到加快金融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紧迫性和创新性,一致认为必须要通过向外部借力、内部挖潜的方式,来提升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水平。经过本专业教学团队教师的交流与研讨,拟定建设的基本思路如图1所示:全方位学习全国经管类高职示范院校教学、实训、就业等先进经验;走访金融企业,进行金融职业能力分析,明确职业能力要求;改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建设,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湖北省高职院校办学水平评估建设的契机,积极筹集资金,提升校内仿真实训室(基地)建设水平;加强与武汉金融企业联系,切实有效的增加校外实习基地数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双师型教师。3.1取经国家示范校,确定好标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是为了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由教育部启动的“百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国家在“十一五”期间安排20亿元重点支持100所高水平示范院校建设。被列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中开设金融类专业的国家示范院校有十二所。我们重点向特色鲜明、毕业生专业就业率高的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和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取经、学习。通过组织我校专业教师到这2所学校调研学习,参加课程培训,认知了2所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环节设计,确定了我们的学习标杆。从2009-2015年,我校教师团队积极参与了这2所学校主持的各项科研、教学改革项目,向对方学校相关教师沟通交流。通过学习和实践明确了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后一步的建设改革建立基础。3.2走访金融企业,明确职业技能要求。近些年,为了明确专业的职业面向,根据职业岗位群的需求动向和职业技能要求,专业教师团队先后到武汉的部分金融企业进行走访和调研,主要有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中国工商银行武汉市营业部、光大银行武汉黄鹤楼支行、中国平安养老保险公司湖北省分公司、招商证券武汉航空路营业部、金元证券武汉洪山路营业部等企业。我们重点调查研究金融行业企业对员工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要求,包括:岗位职责与岗位分工、岗位操作规范与操作流程等。另外,采用电话访谈的方式咨询了往届到金融机构就业的优秀毕业生。通过以上方式为专业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制订获得第一手资料。针对武汉地区金融行业岗位需求的专家调查分析得出,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对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占比依然较高。工作岗位对比中,整体金融企业岗位人才结构性短缺矛盾比较突出。但是金融行业基层员工短缺矛盾依然突出,并预测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入,金融产品业务类型的不断增加,基层员工缺口将会不断扩大。在调研过程中,也着重调查统计了相对应岗位需求的具体情况。银行业的需求岗位主要有:银行大堂经理、综合柜员、理财顾问。证券业的需求岗位主要有:产品销售经理,个人客户经理(理财顾问),投资经纪人。保险业的需求岗位主要有:客服人员,保险人。可以看出:客户经理(营销)、理财顾问、保险人的需求量最大。随着武汉加快建设中部金融中心的步伐,武汉金融行业需要大量的前台和后台服务人员,同时在构建中部金融中心的过程中必将带动武汉金融后台服务中心、非银行性新型金融机构和第三方理财机构快速发展。这些企业需要大量应用型金融人才,特别是金融营销人员和金融后台服务人员。目前以武汉金融港为代表的武汉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已聚集数万后台服务人员,而且人才的需求仍将急剧增长。金融营销人才、金融后台服务人才、金融外包人才这些看似“低端”的金融人才队伍,其重要程度不亚于金融高端人才。而这样的一些岗位,是高职金融专业人才较好的去向,也只有高职专业的毕业生,才能支撑起这样的金融岗位。我学院地处武汉东湖高新区,毗邻武汉金融港,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我院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属于高职大专水平,培养的契合度较高。3.3改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系统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对金融企业的走访与调研,我们积极改进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为保证了课程设置与岗位对接,将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工作任务对接,并将企业文化融入职业素养教育之中。改进后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校企专业共建委员会的行业专家、一线从业人员提出具体的反馈指导意见,充分论证,形成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予以实施。专任教师和企业业务骨干、资深管理人员共同组成教学团队,共同制定具体教学方案,合作开展教学活动。第二年再将方案中存在的不足提交校企专业共建委员会讨论,进行调整和修订。我们在教学中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推行分段式教学组织形式的教学改革,其中实践教学部分在整个课程课时比重已经超过了50%。3.4筹措资金,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提升实训教学质量。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加大力度建立理实一体化的校内专业实训室,从而为学生建立一个仿真的实践环境。借助2008年省级教学评估和2012—2015年全国高职骨干院校建设的契机,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购买了智盛银行综合柜台业务仿真软件、典阅保险核心业务实训软件、国泰安证券模拟投资软件和先进的实验室设备,配备点钞机、捆钞机、票据打印机等专业设备,购置了仿真金融业务印章和业务凭证,练功券,对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进行高度仿真的模拟操作。在校内实训室建设过程中,我们密切与各金融机构实务部门的实践教学联系,先后设计开发《业务实训手册》,以保障校内学生规模实训的有效开展。学校现有金融专业核心课程均在以上仿真实训室中进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并特别注意证券投资课程的上课时间与证券市场交易的时间一致,保证仿真交易的真实性。同时,有效整合学院实训条件,实现资源共享。在学校技术部门的帮助下,仿真实训平台在校园网中实现了共享,可以在校内联网的任意一台电脑中进行仿真实训操作,突破了实训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同时配合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通过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的搭建,很好的整合多种教学资源,学生可以在需要的时候随时开展学习,通过网络课程平台,还可以便捷的下载课程资源或多次重复学习。3.5积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我校金融专业教研室教师利用学校的资金业务往来、教职工的人脉关系和校友的牵线,积极与武汉市各类金融企业开展产学合作,建设紧密型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先后与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航空路营业部、金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洪山营业部、中国平安养老保险公司湖北省分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双向合作校外实习基地。我们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在一年级上学期、二年级下学期和三年级上学期等不同的时间段安排学生开展金融专业课程的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实训及顶岗实习等各项工作;在社会实践教学活动中,安排学生到固定的实践基地进行学习实践培训,并聘请企业一线人员和部分高管到校举行专题讲座。全面提高学生银行业务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依托地处武汉东湖高新区和金融港的地理优势,金融教研室老师积极与知名金融企业保持联络并拓展校企合作关系,将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大三学生集体推荐到农业银行洪山支行、光大银行武汉黄鹤楼支行、招商证券武汉航空路营业部、捷信(中国)金融服务公司武汉分公司、富德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电销中心、武汉银雁金融服务公司等企业进行项岗实习。2013年8月,我校金融专业针对2011级学生的综合实训“金融企业仿真实训”和课程实训“金融产品营销实训”进行了深入的改革。我们与深圳捷信金融服务公司签订了合作办学和人才培养协议,将2011级同学全部安排进捷信金融武汉分公司半工半读,学校和企业协调时间,半天上课半天上学,学生既完成了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又直接在企业中完成了“金融企业仿真实训”和“金融产品营销实训”两门课程的学习和考核、提前锁定了毕业后的工作岗位,同时还有工资。捷信金融、生命人寿等公司先后已经设立了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优秀实习生奖学金,很多顶岗实习生最终成功留在实习单位实现就业,实现了专业与行业、企业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魏龙,张国东,张蕾.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探析[J].职业时空,2010,(1).

[2]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Z].

[3]李晓健.高职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

[4]王向荣,军山,苏国强.金融学“三级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和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9).

[5]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Z].2006-11-13.

[6]陈甦,黄瑞.高职商科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探索与实践———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商学院为例[J].当代经济,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