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知识培训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16 06:17:18

急救知识培训总结

急救知识培训总结篇1

为了解石油企业员工现场急救知识需求与培训现状,探讨符合石油行业特点的培训模式,在进行培训过程中,随机选择部分培训班,分别对学员进行培训前后急救知识问卷调查,并对问卷结果进行了分析。1.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组织准备参与培训的200名员工进行现场急救知识、技能认知和需求调查。培训前发放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56份,有效回收率为86.7%。培训后发放问卷116份,回收有效问卷95份,有效回收率为81.9%。2.问卷调研调查问卷参考河北省CPR标准操作规程及相关规定自行设计而成的。问卷内容包括:(1)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学历;(2)对突发事件、意外伤害的人的呼救方法;(3)对现场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意愿;(4)对现场急救和技能知识的知晓情况。由专人发放问卷,统一指导,说明调查目的、意义,要求员工独立、认真、实名填写,当场收回问卷,专人归总、保管。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采用百分率进行描述性统计。

二、研究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培训前员工对现场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差别较大,经过培训,员工技能有显著提高。1.员工现场急救意识及培训需求情况从培训前发放、回收的现场急救知识问卷结果可以看出,学员对现场急救知识培训意愿强烈。2.员工培训前后现场急救GPR知识掌握情况对比从培训前与培训后发放、回收的现场急救知识问卷统计结果看出,经过培训后,学员的急救知识与技能有显著提高。

三、问题讨论

急救知识培训总结篇2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发挥各镇(街、场,下同)、村(居)委会、各部门单位以及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作用,深入开展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提高政府和社会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建立应急管理宣传培训的长效机制,有力推动我市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总体目标

从**年开始,用2年时间,初步在全市范围内树立公共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宣传“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理念,普及基本的防灾、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等技能,逐步在公众中推广应急识别系统,倡导通过科学合理的生产方式、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妥善应对突发事件,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急管理培训应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总体安排,对广大公务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形成以应急管理理论为基础、以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为核心、以提高应急处置和安全防范能力为重点的培训体系。建立以实际需要为导向,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注重实效、充满活力的应急管理培训工作格局。

三、主要内容

(一)以宣传突发事件应对法为契机,普及应急管理法律法规。

结合近年来我市开展应急管理工作情况,对《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重大意义、立法背景、主要内容和贯彻实施要求等,以各种形式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报道,借助“一网五库”(应急管理工作联络网,救援专业队伍库、物资库、专家库、法规库、典型案例库)中的法规库,宣传与应急管理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

(二)以市总体预案为核心,做好预案的宣传和解读工作。

1.围绕市总体预案进行深入报道。在市政府网站政务公开栏刊登介绍市总体预案。通过台山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及时报道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贯彻落实总体预案的要求,切实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情况。(由市应急办会同市委宣传部、市信息产业局负责落实,有关新闻媒体积极配合)

2.开展专项应急预案的解读宣传工作。市级专项预案的牵头起草单位要编制简要操作规程,由市政府网站及台山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刊登或播发可对外公开的简要操作规程及其解读文章、背景材料,稿件由预案牵头起草单位负责提供给市政府网站及媒体选用。同时,各预案牵头起草单位应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做好对预案涉及的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解读宣传工作。(由预案牵头起草单位会同市委宣传部、市信息产业局负责落实,有关新闻媒体积极配合)

3.进行典型案例宣传。一是通过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对各镇、各部门单位推进“一案三制”(应急预案、应急机制、体制、法制)工作,成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以及在应急处置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宣传报道。原则上,对外公开的市级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各选一个典型案例;二是通过介绍国内外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正反两方面案例,剖析公众在遭遇突发公共事件时,临危不乱、灵活运用自救互救知识配合政府救援、减少人员伤亡的正确做法,增强公众“思危有备,有备无患”的防灾意识,提高公众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同时,通过总结分析案例中使用的处置手段、采用的应对措施等,进一步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由市公安、水利、农业、安监、卫生、环保、科技等部门提供有关材料,请市委宣传部负责安排新闻媒体宣传)

(三)以应急知识普及为重点,提高公众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等能力。

1.以发送《你准备好了吗?—广东省应急知识宣传手册》为契机,进一步宣传普及公共安全知识、灾害知识和公众自救互救知识,使公众了解突发公共事件的种类、特点和危害,掌握预防、避险的基本技能,普及基本逃生手段和防护措施,在事发第一时间如何迅速做出反应,如何克服困难开展自救、互救,灾后如何抚平心理创伤,恢复正常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等,提高公众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由市应急办牵头,各镇、市宣传、教育等部门组织实施)

2.开辟公共安全和应急知识专栏。通过开辟应急管理科普知识专栏,设置应急标识,张贴应急管理宣传口号,在市内有关新闻媒体,包括广播电台、电视台、市政府网站开辟形式多样的专栏、专题等,介绍普及公共安全知识、灾害知识和公众自救互救知识。(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信息产业局统筹组织,有关新闻媒体具体落实,并由市公安、安监、卫生、科技、农业、林业、水利、环保等部门负责供稿)

3.举办报告会、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由相关部门、单位和专家,就当前公共安全形势、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等问题,举办形势报告会;依托学校、电视台、广播电台、图书馆等载体和场所,举办多种形式的讲座、科普展览、知识竞赛和专题文艺晚会等,从不同层面加大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由市应急办和市公安、安监、卫生、科技、农业、林业、水利、环保等部门负责组织)

4.开展应急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五进”活动。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农村都是应急管理的重要部位和应急处置的第一线,要结合区域特点和应急工作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公共安全宣教活动。机关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为重点,企业以安全生产为重点,学校、社区(居委)以平安建设为重点,沿海镇以防台风为重点,边远山区镇以防御森林火灾、地质灾害和山洪为重点,采取典型示范、案例引导、培训演练、宣传教育等方法,加强宣传应急管理工作。(由市应急办、市公安、安监、卫生、科技、教育、民政、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以及各镇负责组织实施)

5.有针对性地对特定人群进行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对外来民工、暂住流动人口,采取集中宣讲应急手册、出墙报、放电影前插播应急知识短片等方式进行。在聋哑学校、福利院、敬老院等特殊人群和场合,对不具备阅读能力的人进行专题讲解、帮助阅读或演示,制作成宣传橱窗等进行宣传。(由市公安、教育、科技、卫生、民政等部门以及有关镇、居委会负责实施)

(四)开展专题宣传活动,树立公共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1.开展公共安全主题宣传活动。利用每年“国际减灾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气象日”、“全国消防日”、“全国科普日”、“安全生产月”、“科技活动周”、“全民国防教育日”、“法制宣传日”等机会,通过制作宣传海报,播放应急知识短片,设宣传栏,摆展板,悬挂标语,手机短信,发放宣传提纲,图片展览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声势浩大的公共安全主题宣传活动,使社区、农村基层群众了解公共安全知识,掌握避险和自救、互救等基本知识,增强公共安全意识。(由市民政、安监、卫生、公安、水利、科技、环保、农业、气象、司法、人防等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2.宣传普及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知识。结合普法、依法行政等宣传活动,联系我市应急管理工作实际,宣传普及有关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知识。(由市司法、法制等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五)根据不同对象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管理教育培训。

1.公务员培训。将应急管理内容纳入政府系统领导干部培训、轮训课程体系,有组织有计划地举办培训班。对领导干部的培训重点是增强应急管理意识,提高统筹常态管理和应急管理、指挥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水平;对机关公务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和案例教育。对基层干部的培训重点是开展增强公共安全意识,提高排查安全隐患和第一时间应急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由市组织、人事部门制定培训计划,负责统筹组织,分步实施)

2.企业负责人和工人培训。企业负责人的培训重点是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安全生产管理和重大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对工人的培训重点是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由市安监、劳动保障部门制定培训计划,分步实施)

3.应急救援队伍培训。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重点是熟练掌握相关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救援和安全防护技能,提高在不同情况下实施救援和协同处置的能力。(按照隶属关系和管理责任,由相关管理部门分别组织实施)

4.志愿者培训。应急救援志愿者的培训重点是掌握应急救援技能,提高自救、互救和协助专业救援队伍参与应急处置的能力。(由市民政局、团市委、市红十字会等单位负责组织实施)

5.学校培训。对师生的培训重点是增强公共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护技能和自救、互救能力。(由市教育局制定计划,并组织实施)

(六)将日常宣传与应急演练工作结合起来。

各镇、各有关部门单位对制定的预案要积极开展演练,不断提高预案的操作性和可行性,并要利用应急演练的机会,结合救援和应急处置等工作的开展,及时、动态地进行宣传教育,扩大宣传效果。(各专项预案的牵头起草单位要制定应急演练工作计划报市应急办)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对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各镇、各有关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分管领导要亲自抓,确保领导到位,组织措施到位。在组织实施应急管理宣传教育中,既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又要统筹安排、加强管理,保证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二)根据总体实施方案要求,各镇、各有关部门单位要细化方案,结合本镇、本部门单位实际,制订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工作计划。

(三)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各镇、各有关单位要组织动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组织有关专业人士充分发挥其在科普、宣传、教育、培训等方面的作用,加强对本镇、本系统宣教培训工作的管理,注重针对性和实用性,保证宣教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急救知识培训总结篇3

关键词 中职师生;心肺复苏;培训

心肺复苏是院外心跳骤停抢救“生物链”中及其重要的一环。美国心脏病协会于1992年指出为防止心跳骤停患者因脑缺氧而造成的不可逆损伤,应在心跳骤停4min内实行心肺复苏抢救。为增强急救意识、提高师生急救能力、推广院前急救培训模式,2013年10-11月由取得中国红十字救护培训师资格证书的校医分阶段、分批对中职332名师生进行2010版心肺复苏的培训和考核。现将培训的结果反馈如下,为今后开展一系列急救培训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学校护校队老师、体育老师必须参加,其他老师在自愿的前提下随机抽取;学生按班级自愿参加人数50%的比例随机抽取;最后确定参加培训的老师62名,学生270名,共计332名。

方法:①培训内容:参照《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血管急救指南》的要求,制作成简单、易学、重点突出的多媒体课件,内容涉及“生命链”、正确肩动急救医疗服务系统(EMS)、单人徒手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操作训练模型采用高级电子半身心肺复苏模拟人。②培训方式:分2个阶段培训。第一阶段:由取得中国红十字救护培训师资格证书的校医分2期培训教师62名,每期31名。1期培训共用时大约4h,首先进行系统的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培训(60min),后在模拟人身上示范讲解(20min),最后时间学员轮流进行模拟训练,培训老师在旁指导。第1阶段全部培训结束后统一进行理论和操作的考核。第2阶段:南取得中国红十字救护培训师资格证书的校医和第一阶段培训合格后的教师组成授课团,分别对270名学生进行授课,使用统一的多媒体课件及训练模型,按统一的课程流程和考核要求进行授课和训练。③培训考核:根据培训内容设计知识问卷,共有18个问题,由问题1、3、5、6、7、8构成6道选择题、由问题2、4、9、10、11、12、13、14、15、16构成15个填空题、由问题17、18构成2个问答题,选择题每题4分,填空题每空格4分,问答题每题8分,总分100分,≥60分为及格。所有接受培训的师生,于培训前后分别就同一份试卷进行理论测试。操作技能考核要求:第1阶段受训的教师全部参加;第2阶段受训的学生随机抽取100名参加。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O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百分比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用X2检验,P

结果

教师心肺复苏知识培训前后的比较:与培训前相比,除了其中一项“电话求救、急救电话”与培训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的CPR知识的掌握情况都有较大变化,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学生心肺复苏知识培训前后的比较:与培训前相比,培训后学生心肺复苏知识的知晓和掌握情况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CPR考核结果:第1阶段培训结束后,受训的62名教师全部参加理论和技能的考核,理论考试全部合格,及格率100%;操作考试未合格14名,及格率77.4%。第2阶段培训结束后,所有受训的学生均参加理论考核,及格率73.7%;抽取100名参加操作考核,及格率76%。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紧张某些学员忘了评估周围环境、手忙脚乱、气道打开不全,吹气未能达到要求、胸外按压深度和频率掌握不好。

讨论

由于猝死大多数发生在院外,第一目击者对患者进行CPR是抢救生命至关重要的环节。CPR,“所需的一切只是一双手”,它是在生命垂危时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急救措施。同时针对“第一目击者”实施急救率低下和社会群众对心肺复苏认同度和实施率低的现状,对于准备迈入社会、即将成年的中学生来说,心肺复苏的培训就显得更有价值,可以让中学生以及老师,在没有专业人员到场前尽早实施急救。

培训前的知识问卷调查发现中职师生心肺复苏知识知晓率普遍较低。本次研究显示,绝大多数师生都是第一次通过正规渠道接触急救培训,有部分人以前都是通过网上或电视剧里看到过类似的心肺复苏急救,一知半解,甚至有些是完全错误的理解。因此,有必要加强师生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经过专业的培训后,老师的理论考核通过率100%,操作考核通过率77.4%;学生的理论考核通过率73.7%,操作考核通过率76%。这个成绩应该算是比较理想,但是,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老师的理论考核及格率比学生高,但是操作考核的及格率却无明显差异。学生理论考核问题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问答题,分析原因可能与职高学生平时不善于理论学习,不愿花时间记背一些理论知识有关,若给予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往往比纯理论教育效果好。但由于学校急救模拟设备有限,导致师生模拟操作训练时间有限,总体上操作考核通过率还不是很理想。对于职高学生,今后在培训时,还需加强日常的理论宣教,急救方而的宣教要突出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尤其CPR必须争分夺秒尽早实施。另外,今后师生均需进一步加强模拟操作训练。

急救知识培训总结篇4

加强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工作,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需要,是增强公众公共安全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的需要,是最大程度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发生及其造成损害的需要。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通知》(粤府〔*〕16号)和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认真组织实施《广东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粤府办〔*〕89号),进一步提升全省应急管理水平,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党的*大和省委*二次全会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对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工作的组织指导,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各有关单位,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作用,深入开展应急管理宣教培训活动,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等防护知识,增强公众应急意识,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和各级组织、各基层单位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总体目标

从*年开始,用3年时间,初步在全社会树立公共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宣传“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理念,普及基本防灾、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等技能,逐步在公众中推广应急识别系统,倡导通过科学合理的生产方式、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妥善应对突发事件,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各级各类干部的应急管理培训纳入全省干部教育培训总体安排,用3年至5年时间,对各级应急管理干部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形成以应急管理理论为基础、以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为核心、以提高应急处置和安全防范能力为重点的培训体系;健全培训管理制度,优化配置培训资源,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完善培训激励和约束机制,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建立以实际需要为导向,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注重实效、充满活力的应急管理培训工作格局。

三、主要内容

(一)以宣传突发事件应对法为突破口,普及应急管理法律法规。按照省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通知》(粤府办〔*〕102号)要求,结合近年来应急管理工作情况,对这部法律的重大意义、立法背景、主要内容和贯彻实施要求等,以各种形式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报道,重点加强对基层单位的宣传。借助“一网五库”(应急管理工作联络网,救援专业队伍库、物资库、专家库、法规库、典型案例库)中的法规库,宣传与应急管理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

(二)以总体应急预案为核心,做好应急预案的宣传和解读工作。要深入分析我省公共安全形势,宣传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各地、各有关单位围绕“一案三制”(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一网五库”建设所做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宣传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和处置规程。特别要宣传抓好总体应急预案落实的重要性,要坚持防患于未然,在加强培训和演练上下功夫,不断完善各类应急预案,重点抓好社区、农村、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三)以应急知识普及为重点,提高公众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等能力。要通过开辟应急管理科普知识专栏,设置应急标识及张贴应急管理宣传口号,编辑出版科普读物、音像制品,举办论坛、讲座等形式,按照灾前、灾中、灾后的不同情况,分类宣传普及应急知识。灾前教育以了解突发事件的种类、特点和危害为重点,掌握预防、避险的基本技能;灾中教育以自救、互救知识为重点,普及基本逃生手段和防护措施,提高公众在事发第一时间迅速反应,开展自救、互救的能力;灾后教育以经历过突发事件的公众尤其是妇女、儿童为重点,抚平心理创伤,恢复正常社会生产生活秩序。

(四)以典型案例为抓手,增强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通过总结分析典型案例中使用的处置手段、采用的应对措施等,进一步提高各级组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介绍国内外应对突发事件的正反两方面典型案例,剖析公众在遭遇突发事件时,临危不乱、灵活运用自救、互救知识,配合政府救援、减少人员伤亡的正确做法,增强公众忧患意识,提高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素质。

(五)以学生为主要对象,开展公共安全教育。组织编写大、中、小学及幼儿园公共安全课程教材,尽快让公共安全知识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突发事件应对法要求,把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适时组织学生进行应急演练,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六)以定期培训为主要手段,提高公务员和从业人员的应急处置水平。制订培训计划,定期对各级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负责人、公务员和新闻发言人等进行应急培训;对应急救援队伍、志愿者队伍进行实战培训;对高危行业、事故多发领域的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在职业资格认证及招考公务员考试中逐步增加公共安全内容。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全民的应急素质,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周密组织,加强领导,分管领导要亲自抓,应急管理办事机构主要负责人要具体抓,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确保领导到位,组织措施到位,确保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二)制订详细计划。各地、各有关单位要根据职责,结合实际,制订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工作计划。每项计划要有具体内容、牵头负责单位、协助单位、完成具体时间表、预期效果等。

(三)创新工作形式。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细分受众层次,尽可能使用通俗语言,简明扼要,多题材、多角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应急管理科普宣教,触角要延伸进社区、农村、企业、学校和家庭。要借助我省与加拿大卑诗省签署的应急管理合作谅解备忘录,加快双方在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合作。要充分依托有实力的高等院校,加快建设应急管理学院,加强高层次的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培训,推动应急管理产学研工作,实现应急管理事业可持续发展。

急救知识培训总结篇5

 

关键词:规范培训、急诊护士急救能力

        1 培训内容

        1.1  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专科急救仪器及专科操作的培训;科内常见急重症抢救程序;抢救病人时的医护配合;院内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演练。

        1.2  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准确接听出诊电话;保持出诊箱、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和药品的完好并熟练使用;现场处理危重患者医护1对1时的抢救配合;院前危重患者安全转运。

        1.3  急救理论知识的培训:包括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各种应急预案、其它与急救相关的知识培训。

        2 培训方法

        2.1  评选科内培训员及护理小组长:由护士投票评选出来的有高度责任心,业务能力较强的护士担任,专门负责科内护理人员业务技术的培训,并定期参加护理部的培训及考核。

        2.2  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

        2.2.1  总结近年的抢救病例、常用急救仪器、专科操作和医生的建议,制定各级各类护士急救技术操作培训表,要求掌握的急救技术操作首先集中由培训员示范讲解要点、难点,分组由护理小组长负责指导完成练习,对一些不规范、不合格操作及时指出并讲解。

        2.2.2  抢救时医护配合很重要,护长总结抢救病例时医护间存在的薄弱环节,针对该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培训,使下次不再犯相同的错误。对院内转运时曾出现的问题(氧管未固定脱落、尿管脱出 、输液管接头脱离未发现、体位改变后至病情变化等)集中学习,大家共同探讨改进措施,提高院内患者的安全转运。

        2.2.3  为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每月进行1次模拟突发事件的演练,制定演练方案,计划性指派高年资护师进行急救护理应急预案的演示,力求将语言记忆上升到形象记忆,突破了在理论学习中的局限性。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使护士加深印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2.2.4  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每年举行2次以小组为单位的急救技能比赛。由小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培训,并设立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同时又鼓励和培养了护士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2.2.5  新护士包括见习期护士实行一对一的带教:由年资高的护士跟班带教, 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理论联系实际式的讲解,让新护士带着问题看书、看示教。

        2.3 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

        2.3.1  出诊电话接听很重要,地址及病情清楚明了可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如模糊不清导致时间花在找地点上,医疗纠纷就会发生.护长专门为如何接听出诊电话设立课题培训,使护士接听出诊电话时更有条理。

        2.3.2  保证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及药品的齐全是院前急救成功的前题,护长对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上的氧气瓶实行封条管理,并实行小组负责制,小组长负责组员的培训并共同完成物品的管理,保证物品齐全无过期,并记录在册,护士长不定期抽查物品的完好率、护士对救护车上的仪器掌握的程度。

        2.3.3  现场危重患者抢救时医护1对1的情况下,对护士的要求更高,根据医生的反馈及翻阅出诊单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抓重点地培训,例如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应以立即进行基本生命支持(BLS)、适当的气道管理为主,而非先使用药物[1]。通过培训使护士懂得如何与医生进行沟通配合以形成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流程,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对需长时间转运的患者特别是山区道路转运危重病人时更要做好转运前、转动中对策的培训[2],使患者安全转运,减少医疗纠纷。

急救知识培训总结篇6

【关键词】军队基层;灾难医学;教育;岗位培训

【中图分类号】R2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004-02

在汶川大地震等重大灾害的救治中,突显了我国公共卫生机制、应急能力的缺陷,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是“现场及高水平急救的现场”难于实现,究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基层的救援医学专业人员配合实施“第一现场急救” [1]。担负一线抢救重任的军队基层医务人员灾害救援医学知识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对军队基层医务人员进行灾害救援医学知识教育培训迫在眉睫。但包括我军在内我国目前灾害医学教育体系还是空白[2],国内也罕见有对军队基层医务人员的灾害医学救援的教育培训的研究。本研究拟对军队基层医务人员的灾害医学救援教育的途径、形式和内容进行调查,以为制定军队基层医务人员灾难医学教育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次调查54个旅团卫生队747名卫生工作者(包括医生、医技人员),均为男性。年龄24岁-48岁,平均年龄33.48±5.85岁;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191人,占25.6%;大专学历者377人,占50.5%,中专学历者179人,占23.9%。115名(15.4%)为高级职称,212名(28.4%)为中级职称,420名(56.2%)为初级职称。医生占484名(64.8%),医技人员占263名(35.2%)。

1.2 研究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54个旅团卫生队工作者(包括医生、医技人员) 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747份。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和军队基层人员灾害救援医学教育培养方式、途径、意愿等。

1.3 统计方法:用Excel软件统计分析数据。

2 结果

2.1 军队基层医务人员灾害救援医学培养途径 由表1可见,有超过一半的人认为军队基层医务人员灾害救援医学应采用岗位培训的培养方式,26.9%的人认为应采用短期培训班的方式。

2.2 军队基层医务人员灾害救援医学培训形式69.87%的被调查者主张采取脱产学习方式,30.13%主张采取函受学习方式;85.01%主张面授教育,14.99%主张远程教育;选择学历教育的占31.19%,68.81%选择非学历教育。

2.3 军队医务人员参加灾难医学救援知识教育培训意愿有4.69%的被调查对象不愿意参加教育培训,90.23%的被调查对象愿意参加教育培训,而5.08%的被调查对象不知道(未定)是否参加教育培训。

2.4 军队基层医务人员灾害救援医学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结果(见表2)90%以上的基层医务人员认为对于灾害的伤员的检伤分类、现场急救基本技术及一般传染病的防治已有较好的掌握;而近50%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对灾难医学的特点掌握较差,65%以上的人员对灾难医学救援的组织管理、各类灾难的救治原则及72.1%的人员对各种灾难心理障碍的诊治则是一般掌握或掌握较差。

2.5军队基层非医务人员灾难医学知识教育培训80%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包括卫生员在内的军队基层官兵也应该参加灾难医学知识的培训;应结合我军基层官兵的战伤救治训练,以实践训练为主的方式,使其熟练掌握人工呼吸、心肺复苏、止血、包扎、搬运伤员等各项急救的基本技能。

3讨论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包括SARS、手足口病、各种矿难、冰雪灾害、洪灾,特别是汶川特大地震在内的一系列灾难凸显我国灾难医学建设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军事救援在中国这样一个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很不完善的国度里,显得极为重要和不可或缺[3]。在我国灾害医学救援体系中,军队总是担负第一线的抢救重任。故对军队基层人员进行灾害医学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培训,对于提高我国灾害医学救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调查发现,基层部队卫生技术人员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均偏低,大专学历及中专学历占近3/4,初级职称所占的比例超过一半,总体结构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形态。从军队基层医务人员灾难救援医学救援知识调查结果看,军队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在灾害的伤员的检伤分类、现场急救基本技术及一般传染病的防治方面掌握较好,但在灾难医学救援知识结构和能力的掌握上欠佳,难以很好地履行党和人民赋予我军的灾难医学救援使命。因此急需在我军基层进行灾难医学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培训,重点使他们掌握灾难救援医学的基本知识和组织管理,提高各种灾难的紧急医学救援能力。

在灾难医学教育的培训形式上,56.3%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岗位培训。规范化的培训及学历教育无论时间上和数量上,都难以满足我国灾难医学救援的需要,只能作为长远的计划内容,而短期培训形式在训练时间和效果上难以得到保证。故现阶段应把岗位培训作为重点,采用脱产的方式,面授教育为主,对于与实践结合不密切的理论课程,也可采取远程教育方式。灾害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故开展灾害医学教育,除了在课堂上讲授灾害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到灾害现场去学习。但真正的灾害现场不可能成为灾害医学教育的训练基地,最好的办法就是组织灾害医学救援的卫勤演练。军队基层为未来军事斗争准备经常进行卫勤演练,故在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只要在卫勤演练中增加灾害医学救援的演练科目,即可达到教学目的。由于灾害医学的很多内容在军事医学的课程中都有所涉及,两者关系十分密切,故灾害医学教育完全可以结合军事医学教育来开展[4] ,使军事医学人才与灾难医学人才互通,从而建立一支稳定的军队灾难医学救援人才队伍。

调查还表明,有90%以上的被调查对象愿意参加灾难救援医学教育培训。因此,应把灾难救援医学知识教育与技能培养作为一项基本任务,积极将灾难救援医学理论教育和技能培养融入我军军事斗争的准备工作中;同时,根据现代灾难医学的“人人参与急救”、“第一目击者施救”、“先救后送”的理念,还必须重视开展基层官兵的灾难救援医学的普及教育,使其掌握现场急救的基本技能。总之,要健全和完善我军灾难救援医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基层灾难医学教育培训,以更好地完成党和人民赋予我军的灾难救援任务。

参考文献

[1]徐,李曼霞,周发春. 我国救援医学教育改革探索. 西北医学教育,2008,16(5):835-836

[2] 姚卫光,徐建军,王冬. 关于构建灾难医学教育体系的思考. 西北医学教育,2005,13(5):468-469

[3] 邓海潮,王文利. 中国灾害的军事救援及其机制研究. 自然灾害学报,2003,2(1):84-90

[4] 姚卫光. 军队医学院校加强灾害医学教育的探讨. 医学教育探索,2004,3(1):63-64

急救知识培训总结篇7

【关键词】急救护士;整体素质;提高

随着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以及整体化护理、健康教育的广泛开展,加之急诊和创伤病人的增多,急救医学迅速发展,对护士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作为一名急救护士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掌握熟练的急救知识和技能,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快速灵活的应急应变能力,在紧急情况下,对急、危、重病人实施迅速有效的救护,这对提高抢救成功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培训对象

我中心急救科现有护士12名,其中主管护师2人,护师6人,护士4人;学历结构:中专3人,占23%;大专7人,占59%;本科2人,占16%。

2 培训内容

2.1 良好的职业素质和道德修养是提高护士整体素质的前提。护士的道德修养和道德信念,直接影响着护士对护理工作的看法,决定护士对病人的态度,影响和制约护士的行为和工作质量。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将职业道德理论培训融于科室政治学习中,定期组织学习《医德医风的建设》、《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全面了解作为一名护士应遵守的社会公德和医疗道德等个人行为准则。在科内开展“每天感动一位病人”的活动,以助人为乐的精神为引导,培养爱岗敬业,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急病之所急,一切为患者着想。

2.2 优良的业务素质是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的关键。随着急救医学的迅速发展,各种检测技术,复苏技术,检测手段和高尖技术广泛开展,对急诊护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由于年轻护士占多数,工作经验不足,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科主任及护士长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急救理论知识的学习计划,制定了系统规范的急救护理技能培训标准,定期组织培训学习,每月学习培训及组织抢救技能演练,由资深护师及医生讲课,学习时间相对固定。每周进行理论考核及操作考核,要求每人达标过关。制定了急诊科常见疾病的抢救程序,并严格执行各项程序。每季度统一考核,年终进行总结考核。

2.3 培养急救意识及团队协作能力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障。急诊科护士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还必须具备急救意识,急救意识是护士对患者所特有的病情时刻保持警惕和对患者抢救过程时间性的一种特殊反映。面对种种急诊病人,急诊护士必须敏锐准确判断,及时施行适当的救治措施。由资深护士进行带教,联系工作实际进行讲解,使她们在工作中不断总结摸索,提高她们的综合能力。团队精神是保障护理质量的必须条件之一。急诊护理人员与医生配合,齐心协力抢救患者,及时沟通,分工合作。急诊科是风险最高的科室,患者及其家属多有情绪激动,甚至有医护人员的安全受到威胁,在危急时刻,医护人员应作为一个整体,积极做家属工作,说明利弊,说明病情的危险性和重要性,使家属和患者情绪得到控制,患者得到及时救治,脱离危险,医护人员也免受伤害,合作关系更加密切。

2.4 培养沟通能力是构建和谐医护、护患关系的纽带。语言是人际关系的有效黏合剂,急诊护士需具备丰富的相关知识,较强的沟通能力,才能满足患者的新要求,适应新形势下的护理质量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不断的提高。急诊护士在抢救患者的同时,还必须与患者及家属做好沟通,对患者及家属的疑问做出耐心的解释,以取得理解和配合,不仅如此,还要与各医院沟通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工作中,我们严格要求所有护士必须文明礼貌用语,尽可能使用普通话,提倡“多说一句”,使患者有家人般的温馨和细腻,增强患者的信任感。要求护士加强与医生、各协作医院的沟通协调,使急诊绿色通道更加快捷畅通。

3 结果

经过近3年严格的综合素质培训,急救科12名护士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由2009年的93.6%提高到2011年的98.1%,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由2008年的85%提高到2011年的95.6%,护理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被授予“省巾帼文明示范岗”、“市青年文明号”等光荣称号,在此同时也树立了服务品牌效应,提升了急救科的自身形象,为中心赢得了口碑和良好的声誉。

参考文献

1 赵爱兰,陈风莲,曾惠洁,等.急诊科年轻护士应急能力培养方法和探讨.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6):418-419.

急救知识培训总结篇8

210名调查对象中,女性占29.5%,男性占29.5%,社区医师中最高学历为硕士占11.4%,本科学历占66.7%,大专学历占13.8%,中专及以下占8.1%。关于未能参加技能培训的原因(多选):人员紧张没时间占39.0%,不知道培训信息占22.0%,缺乏培训经费21.0%,其他原因占18.0%。接受继续教育,参加住院培训占30.0%,全科培训占18.0%,急救专项培训占53.0%。半脱产培训(如周末班)占11.0%,全脱产培训占12.0%,短期专项技术培训30.0%。社区医师获取急救理论知识的主要来源(多选):带教老师57.6%,书籍53.8%,同行交流42.3%,杂志26.6%,会议24.7%,媒体14.7%。获取急救实践技能的主要方法(多选):临床实践88.6%,模拟训练11.9%,计算机虚拟1.0%,其他4.7%。参加过的培训总体效果:效果很差2.0%,效果较差2.0%,效果一般63.0%,效果较好24.0%,效果很好9.0%。社区医师如下次有机会参加急救技能培训(多选):愿得到短期专项培训占56.6%,半脱产培训占41.9%,全脱产集中学习占13.8%。

社区医师的年龄、性别、学历、及所学专业在继续医学教育的参与率方面:20~30岁有72.6%愿意参加,31~39岁有69.9%,≥40岁有53.8%;男性有72.6%愿意参加,女性65.6%;硕士有70.8%愿意参加,本科有75.7%,大专有55.2%,中专有52.9%;临床医学有72.4%愿意参加,影像及其他有63.0%。社区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综合急救技能的理论熟悉掌握并理解的占74%,培训需求占89%;单项急救技能掌握并理解的占69%,培训需求高达90%;综合急救病例熟悉掌握并理解占78%,培训需求占86%。

2讨论

2.1社区医师急救技能培训的迫切性本调查结果显示,重庆市社区医师的年龄、性别、学历及所学专业与所学专业在继续医学教育的参与率均无明显差异;大部分社区医师对所列急救知识及技能虽可以掌握并理解,但绝大多数社区医师仍感到自身急救知识和技能的不足或知识老化,渴望学习新的、涉及学科更广的急救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造成目前培训教育不足的原因考虑可能有:社区基层执业(助理)医师与其服务人口之比很低(约为0.80‰和0.39‰),导致“没有时间”参加继续教育;社区医师大多是刚毕业不久的医学生,但目前医学院校大学生很缺乏急救知识和技能训练。在当前社区全科医生的医疗行为中,对临床急救技能培训的需求较高,尤其在我国社区基层卫生技术现有人员的素质水平是医疗保健质量的关键的现状下,加强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与教育,对解决社区医疗的现实问题、提高社区健康服务水平更显迫切。

2.2社区医师急救技能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2.2.1缺乏健全的社区医师急救技能培训体系近些年随着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变革,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蓬勃发展。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社区医师广泛缺乏规范化培训,医疗服务水平不令人满意。且各地岗位培训发展不平衡,与欧美及澳大利亚的全科医师培训计划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社区人群的疾病谱也发生了变化,如慢性病发病率、院前心脏骤停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等,陈旧的培训体系无法跟上疾病谱的变化。例如院前心脏骤停后,重要脏器对缺氧缺血的耐受时间极其有限(大脑4~6min),因此有效的现场急救至关重要。如果患者能够得到恰当有效的处置,则大多数患者可以抢救成功。然而通过调研发现,社区医师普遍缺乏系统、规范的(如符合国际心血管急救指南的)急救技能训练,这也可能是我国院前急救抢救成功率很低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社区医师的临床综合急救技能培训体系中有两个重要内容需加强建设。

2.2.2缺乏适合社区医师需求的急救技能培训课程目前我国建立全科医学系的医学院校,大多沿用临床医学本科教材及教学模式,缺乏适合社区医师需求的培训课程,而针对急救技能的课程就更加缺乏,其涉及范围仅限于心肺复苏等很有限的基本技能。而培养目标需要达到的是提高综合的急救理论知识及技能。例如对于脑梗死一类的急症,在做社区服务时如何进行预防宣教、有哪些预防措施、在疾病发生的最早期,如何进行快速诊断和鉴别诊断、应在什么“时间窗”内进行怎样治疗才能获得最佳预后、患者在院内治疗结束回到社区后该如何进一步实施康复、保健等问题。因此,需要建立适应疾病谱变化和公共卫生发展的社区医师急救技能培训课程,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为患者救治赢得宝贵的时间,才能真正做到通过系统的社区医疗提高急症预后水平。

2.2.3缺乏临床急救技能师资培训目前我国仅有为数不多的医学院校建立了全科医学系,且总体上看师资组成较为单一,只包括了高等医学院校的理论师资,没有有效整合全科医院临床和社区师资[6]。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和同济大学医学院等虽然率先成立了全科医学教研室,但是全科医学领军人才稀缺、社区骨干师资队伍匮乏、急救技能培训基地不足等问题依然凸显,使得全科医师的技能培训大打折扣,急救技能专项培训的数量和质量尤显不足。鉴于社区医师急救技能培训需求量巨大、床旁培训风险较高,因此我们需要在当地医政部门的支持下,整合当今医学教育发展前沿,建立若干个整合高仿真急救模拟培训的临床训练中心或基地,以高质量的规范化培训课程为核心、以培养骨干师资为重点,从而以“瀑布式”的方式普及社区医师急救技能。

急救知识培训总结篇9

关键词:实验干预;冰上运动安全知识;安全防护技能;损伤急救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3)02-0029-04

冰上运动是黑龙江省学校体育的传统项目,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体育主管部门均非常重视冰上运动的开展。黑龙江省坚持推进“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对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丰富冬季体育运动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气候变暖、场地限制、经费紧张等客观因素的出现,以及学习至上、学校和家长不重视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冰上运动损伤等安全问题的影响,致使大多数学校不浇冰场、不开冰上课,使黑龙江省的“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名不副实。通過走访调查发现除去冰期短、场地问题和经费问题,学生在冰上运动中的安全问题是最直接导致冰上课无法开展的主要原因。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文章对学生进行了冰上运动安全知识、安全意识教育,进行冰上运动安全防护技能培训和冰上运动损伤急救知识的培训,以及研究冰上运动安全干预措施对学生进行冰上运动时的作用,对运动损伤发生的影响,探寻有效培养学生冰上运动安全知识、技能的途径与方法,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支持“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的持续开展,推动黑龙江省冬季学校体育的良性发展。研究从学生运动安全因素人手,对学生进行运动安全意识、知识、技能培训,以检验黑龙江省学校体育安全预防体系中针对学生运动安全预防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黑龙江省大庆市万宝学校初一上冰上课的学生214人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专家访谈法 通過调查访谈专家23人,确定冰上运动安全干预内容与方法,制定《学生冰上运动安全知识技能评估问卷》和《冰上运动安全知识、技能手册》。所选专家均是从事学校体育中冰上教学、训练和常年研究运动损伤和体育保健的学校体育专家。

1.2.2问卷调查法 采用自编《学生冰上运动安全知识技能评估问卷》,在冰上课开始之前调查学生的冰上运动安全知识技能水平;在冰上运动干预后再次调查学生冰上运动安全知识技能水平,以了解干预内容、方法的有效性。

为确保问卷内容的有效性,将《学生冰上运动安全知识技能评估问卷》送呈23位专家对问卷内容进行效度评价。再根据专家提供的建议进行问卷修订,然后发放问卷。问卷设计总体评价结果见表1,表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效度。

此问卷的信度检验采用重测法,求得相关系数r=0.785,具有较高的信度,根据统计学相关系数大于0.7,可用于团体施测。

1.2.3实验干预法 对学生采取知识讲座、发放《冰上运动安全知识、技能手册》、张挂宣传板和条幅等形式进行冰上运动安全知识、意识、技能和急救知识教育;通過课堂讲解、示范等形式对学生冰上运动安全防护技能进行培训;通過知识竞赛等形式促进学生学习《冰上运动安全知识、技能手册》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内容见表2)。实验干预为期4周,干预后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冰上运动安全知识、技能掌握情况。

1.2.4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7.0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干预前后学生冰上运动安全知识、技能的变化情况,以了解实验干预的效果。

2 结果与分析

对收集到的实验干预数据进行自身对照T检验,了解被试学生实验干预后在总体水平、冰上运动安全知识、防护技能、急救知识上的掌握情况,以检验实验干预的有效性。

2.1冰上运动安全知识、技能实验干预前后总体水平比较分析

通過对实验干预前后学生冰上运动安全知识、防护技能和急救知识总体得分情况进行自身对照T检验,结果见表3。

表2的统计结果显示,前后测总分T值为-22.280,P

2.2冰上运动安全知识、技能实验干预前后知识水平比较分析

通過对实验干预前后学生冰上运动安全知识得分情况进行自身对照T检验,结果见表4。

表4的统计结果显示,实验干预前后知识得分T值为-11.987,P

2.3冰上运动安全防护技能实验干预前后比较分析

通過对实验干预前后学生冰上运动安全防护技能得分情况进行自身对照T检验,结果见表5。

表5的统计结果显示,实验干预前后知识得分T值为-13.258,P

2.4冰上运动安全急救知识实验干预前后比较分析

通過对实验干预前后学生冰上运动安全急救知识得分情况进行自身对照T检验,结果见表6。

表6的统计结果显示,实验干预前后知识得分T值为-17.030,P

2.5冰上运动安全知识、技能男女前测比较分析

通過对实验干预前男女学生冰上运动安全知识、防护技能和急救知识总体得分情况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7。

表7的统计结果显示,实验干预前男女学生在知识水平、防护技能、急救知识和总体水平上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2.6冰上运动安全知识、技能男女后测比较分析

通過对实验干预后男女学生冰上运动安全知识、防护技能和急救知识总体得分情况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8。

表8的统计结果显示,实验干预后男女学生在知识水平、防护技能、急救知识和总体水平上差异不具有显著性。该结果表明在对学生进行培训时不需要考虑学生的性别差异。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学生通過知识讲座、技能培训、安全手册学习和知识竞赛等干预形式掌握了冰上运动安全知识、安全防护技能和运动损伤急救知识,说明实验干预内容、方法有效可行。该结果说明在对学生冰上运动安全预防时实施运动安全教育和运动安全意识与能力训练是有效的;该结果检验了黑龙江省学校运动安全预防体系对中学生运动安全的预防是具有可操作的。

(2)男女学生在冰上运动安全知识、技能学习中没有显著性差异,在冰上运动安全教育培训时可不考虑性别差异。

(3)本次研究由于冰期短,只对黑龙江省学校体育安全预防体系中的学生因素进行了实验干预研究,对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和家长层面的干预研究没有进行,在后续的研究中应予以研究,以检验整个预防体系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3.2建议

(1)开设冰上课的学校在开课之前和教学過程中对学生进行冰上运动安全知识教育、冰上运动安全防护技能培训和冰上运动损伤急救知识教育,以培养学生冰上运动安全意识、能力,保证学校体育冰上运动的安全、有序开展,必要时可对体育教师、学生家长进行相关的教育与培训,使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维护冰上运动安全。

急救知识培训总结篇10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在新的生活模式结构下,在生产、学习、生活环境中发生的危重急症、意外伤害愈来愈屡见不鲜,为能够利用宝贵的黄金时刻,及时、有效地开展现场救护,达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的目的,提高非医学专业人员的急救意识与现场急救能力,向公众普及救护知识,使他们能够学习先进的基本救护理论和技能刻不容缓,大学生急救知识培训活动策划书。

二、活动内容

由苏州市红十字会派老师进行急救知识的PPT演讲和介绍,除了理论知识的介绍外,另有实践操作的环节,每位同学均有机会对模特(由苏州市红十字会提供)进行现场模拟急救,并接受老师在旁的精心指导,从而加强亲身体验,进一步保证急救技能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三、主办单位

苏州市红十字会,苏州科技学院红十字协会,苏州科技学院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策划主办

苏州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Sunshine青年志愿者协会承办

苏州科技学院各学院青协分会协办

四、活动对象

针对我校全体大学生,以自愿报名方式,根据报名情况开班,分班进行教学培训,规划方案《大学生急救知识培训活动策划书》。

五、活动时间

12月1日起至12月29日

六、活动地点

校内某一多媒体教室

七、前期准备

1、面向全校进行急救知识培训活动的宣传,进行报名工作;

2、根据报名情况进行统计和分班,其中12月1日所开设的班共20名学员参与,其余学员平均分成三个班,于12月8日、15日和22日;

3、通知报名的同学参加急救知识培训班的时间与地点;

4、借某一个固定的多媒体教室;

5、同苏州市红十字会进行接洽,确保活动按时、顺利地开展。

八、时间安排

1、11月22日至11月26日,面向全校,进行急救知识培训的宣传和报名工作;

2、11月27日至11月28日,进行报名情况的统计与反馈;

3、11月29日至30日,与苏州市红十字会进行接洽,双方进行活动时间和地点的确认;

4、12月1日起,每周开一次培训班,于周三下午13:00~17:00进行为时3~4小时的急救知识培训,12月内共开设四次班;

5、12月29日下午13:30,进行所有学员的结业仪式,颁发由校青协认证的结业证书,并对评选产生的20%的优秀学员进行颁奖。最后,由活动方代表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九、宣传和招募方式

1、联系石湖广播站,在广播中以问答的采访形式进行宣传;

2、在食堂门口张贴宣传海报,宣传本次活动的主题和内容,海报上注明此次活动的报名负责人的联系方式,有意者将自己所在学院、班级、姓名、联系方式发于负责人,由负责人进行登记和统计;

3、也可由各院青协协助招募本院学员,统计好各院学院学员的学院、班级、姓名、联系方式,于报名截止日前汇总至校青协或外国语学院青协分会。

十、活动流程

活动宣传 报名工作 报名情况统计并进行分班 联系苏州市红十字会 通知报名的同学活动的时间与地点 急救知识培训 结业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