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式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11-09 17:43:52

启蒙式教育

启蒙式教育范文篇1

纵观一些经典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实录,发现有一共同点:一堂课的精彩之处出现高频率的瞬间,多是在抓住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启蒙教育时。为此,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开展了启蒙教育实践活动,一时间“启蒙教育”竟然成了阅读教学的点睛之笔。在此,我将结合实践中的点滴之感,抛砖引玉。一、启蒙教育在阅读教学中的特征启蒙教育,以前在阅读教学中多是处在无意识之中。有意识的在阅读教学中开展启蒙教育,在实践中发觉,它犹如给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方法和策略等注入新的血液。如:一是,可以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增设一个启蒙教育教学环节,丰富教学资源环境;二是,可以把启蒙教育作为了一个教学目标,对学生产生影响。1、启蒙教育在阅读教学中是课堂智慧的体现我想先用一个例子来加以说明。“自古无场外的举人”,“这是范进的格言”,前一句是《范进中举》一文中主人公范进说的一句话,后一句语文老师对同学们说的。这是笔者在读初中时,我的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讲的一句话。为什么多年前的一句话多年后还有学生仍旧记忆犹新与受用?这个案例实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所搞的启蒙教育,从中可以看出,启蒙教育在阅读教学中作为了一种新的精神生产,实是一种教育智慧,并以一些鲜活的“智慧”在影响学生的发展。2、启蒙教育在阅读教学中是灵感的闪现我还想用一个例子加以说明。如:“曹操是好人还是坏人?”《赤壁之战》一文的教学已进入了尾声,突然班上一个同学站了起来,向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于是我便抓住这一问给学生讲解:此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有关章节来改写的,公元208年的冬天,孙权手下的周瑜、黄盖等针对曹军的弱点,在赤壁用计打败了曹操。这是一个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曹操是好人还是坏人”,关于曹操的好人坏人之论,中国历史书中写到曹操是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伟大的诗人,他一生为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历来是不以胜败论英雄的,刘邦打败了项羽,谁能说项羽不是英雄。此时我又因势引导,提示同学们在课余最好阅读如《三国志》、《三国演义》等书籍,去了解曹操是好人还是坏人,以此最终完成了对学生这一问题的解答。从笔者的教学实例中也已感悟出,阅读教学中的启蒙教育是“教与学”灵感的闪现,关键在于要善于抓住能进行启蒙教育的契机!3、启蒙教育只是一个过渡,能及早的给孩子未来的发展导向。阅读教学中的启蒙教育,它能使学生产生出一种自觉,一种个人的内在性要求朝着某一方向发展的意识。如:我曾记得读初中时,我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唐伯虎三点秋香”的故事,于是才有我以后在读师范时,在工作后,只要是能见到有与唐伯虎相关的书籍、资料、影片等,无不是如渴的去见识。阅读教学中的启蒙教育能启迪学生的兴趣与理想,具有发展性。启蒙教育只是一个过渡,能及早的给孩子未来的发展导向。二、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实践启蒙教育俗话说“师傅引进门,修行在自身”,如果我们的老师对自己的学生们连门都没有引进去,我想“修行在自身”的话就不要谈了。为什么有的学生会对阅读教学感兴趣,我认为是他在这门学科上遇见启蒙老师了,他的启蒙老师可能在你之前,可能就是你,是启蒙引导着他跨进了这门学科的门槛。用哲学理论的说法,事物的发展由外因和内因两种因素决定,那么启蒙对学生的学业发展来说,不就是一个重要的外因了。阅读教学中的启蒙教育,一种特殊实践活动,让我的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启蒙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1、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学生天生的好奇心是对对学生进行启蒙教育的基础。好奇心又是兴趣的先导,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要激发好奇心,从而使学生主动阅读,“迷”上阅读。为此,教师为学生选择的阅读教学内容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是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教师要善于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兴奋点,并善于把学生自发的观察纳入到教师有组织的阅读活动中去。为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教师还要鼓励和接受学生的新奇想法和做法,并给予学生提供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如:教学中学生产生类似“曹操是好人还是坏人”的想法,学生有这一问,教师之我在教学中能够引起重视,并训练迁移,这样的阅读教学,学生不但在课堂上学到了书本上从没有的,更能给学生以后的学习导向,去找到自我需要的东西。课内与课外都是发展学生阅读兴趣的很好场所,那里有丰富的阅读材料,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想象、创造。从小培养的阅读兴趣会成为学生以后喜爱阅读的强大动力。可以说,阅读教学课堂中通过启蒙教育所培养起来的兴趣,对学生一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2、多渠道地在阅读教学中开展启蒙教育活动在阅读教学中巧妙、灵活组织启蒙教育教育活动,如果教师能巧妙设计、有效组织教学活动,就能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主动性。例如,《琥珀》一文的教学,学生在教学中已明白琥珀化石形成的条件,作教师的我本给学生出了一个紧扣教材的提问:“给你松脂球,你能否将其变为化石?”班上同学们说不能时,作教师的我结合科技的发展提醒,就有同学回答到:“化石的形成要几千年,但这是常规。以前铁树要六十年才开花,如今的新科技不是让它几年就能开了吗,我今天还不能将松脂变成琥珀,明天也许我行,不是再需要万年,而是几年就能让松脂球变为化石。”我的阅读启蒙之花又还开到了课外,有不少的学生还真捡回了一些化石,着手研究了起来。就是这样的阅读教学课堂,学生正是在浓厚的学习兴趣的推动下,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之中。3、在启蒙教育中创设愉快宽松的阅读环境在学生回答课堂问题时,教师创设愉快宽松的阅读环境,是寻求学生的真实认识及其来源的源泉。如:《理想的风筝》一文的教学,教师提问:作者为什么只要春天一到,就想到了刘老师?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有意启蒙,就有了这样的答案:也许是作者因春天来了,通过燕子飞回,由燕子而想到了刘老师的那两只双飞的燕子风笋,想到了刘老师的高大形象。老师,我长大了也要当一名向刘老师那样的爱护学生,爱护生活的教师。在启蒙教育中创设愉快宽松的阅读环境中可以看出,学生会根据自己对阅读材料的真实感受做出回答和解释。因此,在启蒙教育中创设愉快宽松的阅读环境,才能尊重和接纳每一个学生的观点和兴趣。

启蒙式教育范文篇2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园大班;科学启蒙教育

对幼儿园大班学生开展启蒙教育教学,能够使他们在幼儿阶段就对科学具备初步的认识,了解基本的科学现象,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还能培养幼儿的科学逻辑思维能力,让幼儿能够进行全方面发展。同时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具体活动当中,除了能够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外,还能实现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更新和提升,使教师和幼儿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

1.信息技术在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中的作用

(1)使教学便利化,有助于提升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应用在当今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作用便是,大大提升了教育教学的便利化,实现了教学效率的提升。因为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幼儿园大班科学启蒙的过程中,教师只要将所用资料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综合,再在启蒙课堂中上利用多媒体等工具呈现给幼儿即可,相对以往必须带书本和工具的传统教学,信息化的方法让教学用具更加简易化,让启蒙教学更加轻松。除此之外,教学便利化还体现在教师为幼儿做科学教育启蒙教学的课前计划上。教师在教学前需要整理一系列资料,使教育教学更加科学、有效。同时教师在做计划时,也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多种因素,比如,课程主题、幼儿的知识接受能力和兴趣等,并以此筛查出相关的资料,从而提高启蒙教学的教育质量。

(2)使教学丰富化,满足幼儿的不同学习需求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兴起实现了各种资源的分享和传播,无论是课程资源,还是开展课程教育所需资源,都能通过网络方式进行分享和查询,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资料平台。教师通过收集和整理这些资源,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幼儿启蒙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幼儿园大班当中开展科学启蒙教育,首先要对幼儿进行评估,了解他们的学习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具体的启蒙教育,这样才能使启蒙教育事半功倍。幼儿因为好奇心旺盛,对任何事物都有探索的欲望,因此引起幼儿的探索兴趣也是教师准备工作的一个重要事项,而且事实证明,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教学开展得更加顺利。因而,在幼儿园科学教育当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为教学内容锦上添花,满足幼儿的启蒙需求。同时,如果选择合适的启蒙教育体裁并适当利用信息技术,也能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让启蒙教学课堂更加生动多彩。在互联网上,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方式进行查找,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料或者观察其他教师的整体思路进行借鉴并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从而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幼儿的知识吸收效率。当然,教师也可以从视频学习中找出不合适的地方,经过思考之后进行改正,从而让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质量能够有所提升。

(3)使教学趣味化,符合幼儿园儿童身心阶段发展特征

信息化教学还有一项优势,便是能实现教育教学的趣味化,让教学内容以更加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找出更多幼儿喜爱的内容,满足幼儿园大班儿童对事物的好奇心。利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分析汇总出幼儿对事物的喜爱情况,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综合,以年龄阶段发展作为基础,找出幼儿普遍的兴趣点。比如,丰富色彩的事物,还有小动物在他们的眼中是可爱灵动的存在等,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同时,教师在准备科学教育教材上也可以实现趣味化,了解幼儿感兴趣的人或事,通过网络手段进行收集、整理,然后呈现在教学课堂中,比如用小动物模拟人进行对话等,让教学更加有趣,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2.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意识不强

幼儿园大班的幼儿年龄普遍偏低,这就导致幼儿的专注力不够,很容易就被外界事物所吸引,从而导致教育效率低下。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使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看法各不相同。一些教师过于依赖信息技术,在教导幼儿不注重知识的吸收,反而由于信息技术的特性,使幼儿分不清楚知识和信息之间的区别,从而使学到的东西太过繁杂,大大拉低了幼儿的学习速度。而有些教师则对信息技术抱有消极的观念,依旧认为传统的教学方式才是最适合幼儿的,在教学过程中使幼儿对事物的认知一知半解,完全无法让幼儿对这个世界有正确的认知,而这些都是由教师本身对信息技术的认知意识不强所造成的。

(2)师生交流互动不足

幼儿园大班都是一些小朋友,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并不全面,认识交流的人也不多,而教师是除了家长和幼儿相处时间最长的成年人,他们和幼儿的交流会在不知不觉中对幼儿产生不小的影响。而幼儿期的孩子因为对事物的接受能力极强,所以他们学习的速度也很快,适当的交流能够帮助幼儿更快地吸收知识。然而,仍旧有些教师无法和幼儿正确相处,而这不仅会对幼儿的知识接受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还会降低幼儿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和幼儿进行交流时,除了可以适当地引导幼儿、培养幼儿的思维逻辑能力外,还可以鼓励幼儿进行实践,让幼儿在不断的实践中树立自己的世界观,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3)无法和知识良好融合

信息技术毕竟是新兴的技术,许多教师因为没有受到专业的信息技术培训,所以无法正确应用信息技术。在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幼儿学习或者培养实践动手能力时,一些教师常常会将信息技术和知识脱轨,使信息技术和知识能力无法正确融合起来,而幼儿又会因为认知不足,无法正确地将知识和技术结合起来,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教学质量下降,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无法在幼儿大班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效果。但是事实上,想要从小培养幼儿的创造逻辑思维能力,教师的帮助是必不可少的,而想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那么应用正确的工具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因此,想要启蒙幼儿,就需要教师不断努力,将知识和技术完美地融合起来,这样才能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3.如何在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启蒙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

(1)丰富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进行教学环境创设,给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幼儿真实地感受到科学教育的内容,自然形成个人倾向,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动力。首先教师可以用信息技术作为课前引导,将本课科学教育主题以合适的方式引出来,信息技术上可以包含各种动态演示图、视频等,让幼儿对学习的主体有一定了解。之后,教师可以向幼儿深入地介绍本课科学教育主题,并给他们提出一个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看待知识,从而产生思考。最后,教师再对问题进行分析解答,让幼儿对知识有一个全新认识。而这不仅能为本次教学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前环境氛围,还拓展了幼儿的眼界,让他们能够真正了解到知识,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除此之外,教学情境的创设,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为幼儿演示生活不常见的科学现象来实现。比如,宇宙当中星体运行轨迹、宇宙中实际的景象,这些本来不能轻易实现的东西,通过互联网方式为幼儿演示之后,既能弥补幼儿不能真实看见宇宙的科学教育缺憾,又将他们带入其中,让他们感受到宇宙浩瀚、神奇的景象,从而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欲望,起到科学启蒙效果。

(2)从班级学生出发,选择合适的教育教学内容

教育教学要做到从幼儿自身发展水平,从知识的接受能力、学习需求等出发,将满足幼儿需求作为最终目标。而想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教师要了解班级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这个事物可以从日常观察中得出,也可以与幼儿家长的联系中得出。其次,要做好幼儿个人情况的收集调查工作,为教育教学准备所需资料。最后,在安排具体授课内容时,便可以从幼儿兴趣点进行内容选择,在课上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除此之外,就是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想要对幼儿有提升效果,让幼儿能够有所发展,教师就应该从实际生活出发,让幼儿产生亲切感。而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科学启蒙教育工作选择教育内容时,也需要从幼儿需求出发,要学会从繁杂的网络资源当中挑选出有效信息,为幼儿准备充足、合适的教学内容。

(3)教师做好课前准备,确保教学有效性

教师在做科学启蒙教育时,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确保教学过程能顺利进行,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从班级环境、资源、幼儿的情况出发,设置合适的教育目标,根据教育目标、课程标准,安排具体教学进程,选择教育教学内容。同时,做好课程实施评估工作。教师要在幼儿园大班中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科学启蒙教育,做好课前准备,就要先明确科学启蒙的教育目标,让大班幼儿对科学有初步认识和了解,同时还能知晓最基本的科学知识。而想要达成这个目标,那么教师在做课前计划时,就需要收集有效的资源,从幼儿阶段发展特点出发,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准备适合该年龄段幼儿科学启蒙的内容,选择一个合适的教育主题,不能太过晦涩难懂,要从浅显的知识开始,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步加深幼儿的记忆,从而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4)将科学教育与生活相关联,提升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

教师想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科学启蒙教育,就要做到科学教育同生活相关联,以此提升幼儿学习的生活科学性。进行科学启蒙的教育,不仅需要幼儿拥有科学的知识,还需要幼儿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在自己生活中,从而提升自己的生活独立性。想要科学教育同生活相关联,那么教师就要从幼儿熟悉的生活场景和事物入手,因为这些场景和事物对于幼儿来说是生活常见的,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这些事物还能通过科学角度进行探究,从而使科学与生活相结合,达到吸引幼儿注意力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从生活中选取的主题,应该是幼儿常见的内容,这样才不会产生太多陌生感,那么幼儿才能在学习时更深刻地理解这些原理,思考生活现象发生的运转方式,知道其科学性,用正确角度思考认识问题,从而加深幼儿的个人理解。

(5)采取适宜的评价方式,做好教学评价反馈工作

评价方式在教育教学当中使用一定的标准,评估某段时间幼儿的学习效果以及教师教学情况,从而对教学目标有一个基本反馈。是否达到相关目标要求,是评估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幼儿园大班科学启蒙教学中,需要选取合适的评价方式并做好教学监督评估工作和实时考查教学进度和有效性,这样才能让信息技术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对于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来说,评估方式的要求必须更加灵活、有效,这不是用传统评估方式就能实现的。教师评估内容可以包括幼儿课上表现、课后活动等。而教师在课堂上选取一个教学主题进行教学活动时,应该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进来,并按照教师的引导,有序地开展科学知识的初步接触。除此之外,科学启蒙还需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将教师教授内容内化,而且教师按照幼儿的课上表现进行评估,能够发现幼儿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之后进行因材施教,才能让幼儿有明显的提升。同时,观察幼儿的课后活动是否运用过科学教育内容以及是否用科学的思维开展问题的探究和思考,也是一项重要评估手段。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时,应该从其优势出发,避免不良影响。比如,对于幼儿来说,长时间观看电子产品不利于身体健康,在准备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时,不能让学生注意力完全被吸引过去,而不关注教师教学内容,这将不利于教学开展,降低教学效率。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做好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工作,能够让幼儿从小生活在科学的氛围中,拥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4.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教师不断地发展和探索,找到最为适合的方法,从而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让幼儿启蒙教育不单是教会幼儿学习知识,还能培养幼儿的世界观,让幼儿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优秀的品质。

参考文献

[1]郭小娜.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分析[J].智力,2020(21).

启蒙式教育范文篇3

关键词:互联网+;音乐启蒙;音乐教育

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实行,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也在稳步提升,于此同时,人们对艺术的要求越来越高,音乐启蒙、幼儿启蒙、音乐鉴赏等行业的应运发展。新的“互联网+”平台和交互技术使得这一领域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互联网改善了音乐启蒙这一领域的时空局限和地区差异,使这一行业更增添了新的可能性,产生了更大的社会效益。

一、“互联网+”的应用对音乐启蒙时间利用的推动

音乐启蒙和音乐培养需要大量的时间,根据问卷调查,有70%以上的音乐技能学习和音乐启蒙都是在附近的音乐机构学习。以南京市锁金村为例,周围居民如果想进行音乐启蒙教育最少需要10分钟时间进行准备,最多达到2个小时。音乐机构的分布与人口密度和高校分布的有关,在一二线城市,居民接受专业音乐院校教师教授的音乐课程,花费在交通上的时间平均在1小时以上。“互联网+”技术无异于给这一领域带来了新的可能。仅需要一台电脑和一台与其匹配的音响,音乐启蒙变得比以往更加便利,花费在路上的时间将被大大节省,而这些被节省下来的时间也完全可以利用在音乐感受力和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上。“互联网+”对于时间利用的推动方面有着毋庸置疑的贡献。

二、“互联网+”对音乐启蒙的经济成本节省的推动作用

(一)交通费用的节省。“互联网+”节省的音乐启蒙成本绝不可小觑。新技术甚至可以让居民“足不出户”享受到音乐启蒙教育,累积的交通费用的节省是相当可观的。以南京市居民为例,正常居民在参加音乐启蒙、音乐教育等相关课程次数人均为一周2次,按照南京市人均交通费用计费标准,按每人每次使用交通费用为3元,来回2次,而“互联网+”技术完全可以使这一部分费用降低至一半甚至更多,一些家庭甚至可以不花费交通费用就可以享受到优质高效的音乐启蒙教育。(二)学习费用的节省。“互联网+”可以节省的音乐启蒙经济成本不仅表现在交通成本方面,影响更大的则是“学习”费用。同样以南京市为标准,居民仅通过学习钢琴来进行的音乐启蒙课程费用人均超过100元/次。南京地区刚请授课人均收费标准如下:普通大学生辅导:5-15岁儿童(120元/次),成人(150元/次)音乐系本科生辅导:分别为150元/次和200元/次音乐系硕士辅导:分别为300元/次和350元/次教授/导师辅导:分别为500元/次和800元/次“互联网+”将对这一行业带来巨大改革。现代“电子化钢琴”已经可以满足大部分人对音乐启蒙教育的需求了。“电子化钢琴”即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耦合,将音乐用数字化的方式表现出来:用户可以戴上耳机,通过和钢琴1:1制造模拟实体的按键和踏板来发出真实钢琴的声音。现代技术的推动力更在于技能的多样和优越性,“电子化钢琴”已经可以利用传感器技术对用户演奏的力度来反馈,与互联网连接更可以对自己的弹奏进行评价、保存、,现代“电子化钢琴”更可以“自动演奏”,从而更快让初学者学习技术。这样的科技早已不再是纸上谈兵,其所消耗的经济成本也将为一些较为贫困的家庭节省开支。(三)音乐启蒙的普及的推动作用。互联网早已不是稀罕物,“家家有电脑,人人有手机”已经成为常态,较贫困地区大多具备了上网的条件。然而音乐艺术的普及力度却远远没有达到外国同时期水平。这与我国音乐教育的普及和投入密切相关。尽管我国正在不断完善艺术教育相关政策,也补贴了很多项目,但对很多家庭来说,“艺术”仍然“很贵”。调查显示,仍有约30%的人认为“音乐启蒙教育”仅仅是“会弹钢琴”,而他们喜欢的音乐往往停留在“抖音神曲”。“不懂乐器分配、音乐欣赏、音乐礼仪”使得很多人望而却步。而新技术的出现让很多家庭都有欣赏音乐、普及音乐启蒙教育的机会。从简单的赏析到乐器技术等方面,互联网可以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互联网的普及程度也会让音乐启蒙更加壮大,相信不久的未来,人民对于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受教育程度会更上层楼。

三、“互联网+”技术对音乐事业的推动

“互联网+”技术可以提高音乐艺术教育的普及程度,为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注入新鲜血液。传感器技术可以测量乐手演奏每一个音符的力度、位置,并将这些数据传播到互联网上进行交流,用户也可以借助互联网和传感器的反馈装置立体化利用这些数据,使这些数据重现乐曲。这对于一些音乐技术的学习如虎添翼,用户之间的交流省去了不必要的路程和时间,相比线下教学,使用数据化处理也会更精确,这对于一些初学者来说很有帮助。与文学和美术都不同的是,音乐使用的物质材料是声音,是通过声音来表达感情的一门艺术。音乐教育兼具教育性和公益性,互联网也将为音乐教育带去新想法和新思路。现代作曲家作曲并改编的很多作品,也越来越被大众接受。

四、结语

“互联网+”技术给音乐启蒙教育这个行业造就了新的可能,也给了大众一个认识、了解、熟知音乐启蒙教育的机会。新的技术推动一个甚至多个行业的发展,也提升了人民的艺术修养,这一点显而易见。未来,新载体会继续承载音乐行业的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音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郁文武,谢嘉辛.在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启蒙式教育范文篇4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小学音乐

启蒙教育奥尔夫教学法是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在世界音乐教学范围内受到广泛推崇,对于各国的音乐教育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它由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先生所创建,是一个独创的音乐体系。从音乐产生的本源和本质出发,秉承“诉诸感性,回归人本”的教育理念,更多的是从学生本身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而传统的教学更注重课本知识,与传统观念中以教授唱歌、学生被动接受的方法与目的截然不同。

一、小学音乐启蒙教育的新解说

奥尔夫先生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这是人固有的能力。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地启发和提升这种本能的表现力,而表现得好与不好则不是最终追求的目标。1.强调音乐基本元素的演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教学中倡导对节奏、旋律的练习,不同于传统课堂中孤立的节奏教学,反之从朗诵入手,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节奏感。音乐具有“有声无形”的艺术特点,通常情况下,我们所学习理解的音乐主要是通过听觉感官来感受的,即使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只是进行一些听力练习、发音练习,对于音乐基本元素的演绎呈现一种程式化的状态,对于一些音乐的形式要素,例如,节奏、曲调、音色等的学习和理解并不深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从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出发,让孩子在学习中能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的世界当中去,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自由地演绎。例如,奥尔夫音乐体态律动教学,就是以音乐伴奏,肢体演绎,从而训练孩子的音乐节奏感,通过拍手、捻指、拍腿、跺脚等形式进行声势教学,促进孩子身心的平衡发展,培养他们敏锐的听力、反应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会使孩子在学习中产生厌倦,久而久之,音乐会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这样他们对于乐理、节奏、表演等的掌握就轻松自然,而且根深蒂固。这其实也是奥尔夫所倡导的元素性教育的体现,通过这样的方式让音乐基本元素成为小学音乐启蒙教育的中心,从小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打好音乐基础。2.强调音乐即兴性的演绎。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中最突出、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强调即兴演绎,这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都是放在熟练掌握音乐技能技巧之后才敢尝试的活动。奥尔夫认为,即兴是最自然、最直接的音乐表现形式,是在音乐启蒙教育阶段引导情感表露最直接的形式。在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让音乐与舞蹈、器乐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育实践,促进学生即兴发挥,自然流露自己的情感。在这方面,音乐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可以引入游戏教学,将音乐融入游戏。在玩乐中,让学生体会不同音高、节奏、律动的感觉。例如,在《玩具兵进行曲》的音乐游戏中,教师给学生分配角色,有扮演小士兵的,有扮演观众的,还有扮演路边的大树的,之后给学生分配道具,音乐响起,游戏开始了。各种角色根据音乐的节奏出场、表演,在多次的聆听之后,学生自然而然能够表现出小士兵神采奕奕的自豪样子,而且能够随着音乐节奏踏步、排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音乐启蒙阶段就能够参与即兴表演,自觉融入音乐,在不知不觉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提升自己的音乐感知力,进而培养自己的即兴创造力。3.强调音乐教育本土化的演绎。现代社会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之间的交流越来越紧密,人类在慢慢步入全球化时代,随着各国交流和依存程度的加深,文化间的碰撞、影响、冲突与融合也越来越频繁与激烈,不同文化之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频率交流。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音乐教育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创新,走出一条拥有自己特色的“新”音乐教育之路,尤其是在最为重要的音乐启蒙教育时期,成为当下音乐教育者要深思的问题。众所周知,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在很多方面都体现了音乐本土化的教育和原则,它之所以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应用和推崇,是因为它呈现出一种开放性、包容性,可以和任何国家、任何民族的音乐教育相融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不仅仅适用于德国的本土音乐教育,在其他国家传播与应用时,同样可以结合本国的实际特点,实现“本土化”。随着奥尔夫音乐教学思想在国内的逐渐传播,我国的音乐教育在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都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与改革,从小学启蒙教育开始,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塑造学生个性,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新”音乐实践活动中获得直接的艺术体验,这样与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二、小学音乐启蒙教育的新价值

1.激发学生兴趣,可增进师生互动。小学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关键阶段,也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启蒙阶段。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主张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音乐,在游戏中体验音乐,以学生所喜爱的方式去进行音乐教学,让学生亲身参与,在课堂上“动”起来,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一种课堂互动,以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在一年级的第一节音乐课上,教师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常规习惯尤为重视。若是在以往传统的音乐课堂上,教师则是通过语言指令来达到训练要求,然而在奥尔夫渗透的课堂上,音乐教师就会结合学科特点,运用音乐指令,通过游戏的方式达到常规训练的要求。例如排队,首先会让孩子们观察小蚂蚁,它们成群结队时是怎样行进的,教师弹奏一段活泼欢快的二拍子乐曲,让孩子们在音乐声中模仿小蚂蚁集合排队,再弹奏简短的小乐曲,分别代表队伍的散开与集合……通过各种有趣短小的音乐指令,达到常规训练的目的又活跃了课堂的氛围,使学生在刚开始接触音乐课时就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2.拓宽学习空间,可培养学生能力。奥尔夫教学法主张通过语言、舞蹈、歌唱等形式学习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奥尔夫发明创造了“奥尔夫乐器”,均为一些精致的打击乐器,教师在进行音乐启蒙教育时,可以运用探索的方式,例如木棒、木鱼、沙锤、三角铁、碰铃等,引导学生随着音乐节奏扭动身体,用肢体语言演绎音乐节奏,拍打节拍,用任何学生能够想到的方式让乐器“唱歌”。例如在学习《咏鹅》这首歌曲的之前,学生选择了四种不同的乐器代表四个句子,木鱼演奏“XXX-”代表“鹅,鹅,鹅”;鼓演奏“XXXXX-”代表“曲项向天歌”;刮壶演奏“XXXXX”代表“白毛浮绿水”;串铃演奏“XXXXX-”代表“红掌拨清波”,小组完整演奏打击乐器,让其他的同学猜这是哪一首古诗,进而导入教学,在课后完整表演的时候,还可以用打击乐器来伴奏。在这种欢乐的学习中,激发想象力,开拓思维,抒发音乐情感,把自己对音乐的独特感受用文字、图案、符号等各种形式记录下来,进而进行即兴的音乐创作等。3.提升教学层次,可提升教师素质当今的音乐教育已不同于以往,一本教材、一本教案已无法满足课堂教学要求,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同时,也激励着教师不断研究和深入思考。不仅要具有良好的音乐专业素养,更重要的是具有人文素养,在启蒙教育的关键阶段,在卡尔•奥尔夫先生自身的早期教育当中,他的父母就非常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因此,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力,提升音乐素质,更重要的是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当今的小学教师团队大部分都是专业院校毕业,理论基础扎实,实战经验较为粗浅。在刚踏上三尺讲台的时候,可能教师们对理论性的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但是在实际教学方面不能只是停留在表象上,对于如何处理一系列具体的知识点,甚至一些问题上还存在困惑,对于一些知识点用何种方式进行讲解也还存在不解的地方。在平时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应该及时汲取先进教育理念,同时积极反思,做到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去思考。必须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学工作,脚踏实地地学习研究,只有具备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在自己的专业素养道路上成长起来。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作为当下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教育体系之一,以其独特的教学理念和原则为音乐启蒙教育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新课改下要求实行素质教育,学习和研究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从音乐教育的本土化出发,把奥尔夫教学法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引进小学音乐启蒙教育的课堂,吸取其精华,实现奥尔夫教学法的“中国化”,开创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教育启蒙的“新”天地,对于学校、教师、学生来说都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参考文献]

[1]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王丽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本土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孟欣.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传统音乐教学法的差异研究[J].北方文学,2013(01).

[4]陈晓丹.学前教育音乐课堂教学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运用研讨[J].音乐时空,2013(02).

[5]闫凤.浅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影响及教学建议[J].才智,2013(16).

启蒙式教育范文篇5

关键词:儿童;钢琴启蒙教学;教学方法

儿童钢琴启蒙教学具有培养儿童艺术素养、审美观、音乐兴趣等重要作用,能让儿童在钢琴学习中感受艺术魅力,有助于儿童内在发育,因此儿童钢琴启蒙教学在现代备受人们重视。但结合现状来看,很多儿童钢琴启蒙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粗放,实施过程中也有一些不合理之处,使得教学经常陷入误区,因此很难发挥启蒙教学作用,许多儿童在教学过后并没有太多变化,这种成果并不能让人们满意,故儿童钢琴启蒙教学需要改革,其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改革重点,故为了能够提高儿童钢琴启蒙教学质量,发挥其应有作用,有必要展开相关研究。

一、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特点与主要目标

1.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的特点

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的主要特点有:第一,教学的服务对象是几乎没有钢琴认知基础,且自控能力不足,但好奇心旺盛的儿童群体,该群体区别于青少年,行为上我行我素,难以控制,但旺盛的好奇心使得他们很容易被新奇的、符合自身兴趣取向的事物吸引,一旦被吸引就会对事物保持极高的专注度,能够长时间、持续不断地对事物进行太多,开展相关行为;第二,教学涉及的内容比较简单,基本上都是一些基础的钢琴理论,也因此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的目标比较特殊(具体见下文),区别于其他年龄段或其他形式的钢琴教学[1]。两大特点说明儿童钢琴启蒙教学不能与其他钢琴教学混淆,且要取得良好教学成果,必须结合这些特点采取对应教学方法。

2.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的主要目标

儿童钢琴启蒙的主要目标有:第一,让儿童认识钢琴、了解钢琴。在正式启蒙教学之前,大多数儿童对于钢琴的了解非常浅薄,基本上只知道钢琴是一种乐器,和音乐有关,并不知道钢琴有哪些因素,能如何演奏,有何种魅力,且本身对于音乐也没有深入了解,不利于儿童接下来的钢琴学习,因此让儿童认识、了解钢琴是启蒙教学的第一目标;第二,能够培养儿童的钢琴学习兴趣。儿童钢琴启蒙教学虽然也涉及一些钢琴弹奏方面的技巧,但教授这些技巧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对钢琴产生兴趣,并不侧重于儿童钢琴弹奏水平发展,同时当儿童对钢琴产生兴趣,就能同步对学生的音乐兴趣、艺术兴趣进行培养,这一目标关系到后续儿童的艺术素养、审美观等方面的培养;第三,培养儿童艺术素养、审美观等,即儿童钢琴启蒙虽然以钢琴为主,但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儿童的艺术素养提升,并树立相关审美观,钢琴在教学中主要起媒介作用,可以将其视作培养儿童艺术素养及审美观的渠道[2]。这一基础上,如何在教学中实现这些目标就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其中选择合理的教学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能进一步保证启蒙教学的效果。

二、儿童钢琴启蒙教学中的常见误区

1.“灌输式”教学

很多儿童钢琴启蒙教师认为儿童年纪尚幼,行为难以自控,因此教学中自身必须站在主导地位,一方面对儿童学习进行管理,另一方面向他们传授钢琴有关的知识,这使得儿童在学习中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活动,只能被动接受、记住教师提出的知识,这种方式在现代被称为“灌输式”教学。而从现实角度来看,教师对于儿童钢琴学习机制的认知存在错误,即儿童确实缺乏自控能力,学习时难以集中注意力,但这并不代表教师就能通过灌输的方式让儿童学习,这并不是应对儿童自控能力不足的好方法,相反灌输教学方式会导致儿童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促使儿童必须按照教师的要求开展活动,这将与儿童自身意志发生冲突[3]。比如,某些儿童在学习中可能想要展开一些非常规的学习活动,但教师要求他们认真听讲、训练,说明儿童个人意志受到了抑制,会给儿童带来被压迫感,这种感受首先使得儿童学习体验变差,其次容易让儿童对钢琴启蒙教学产生不好的印象,内心逐渐出现厌学情绪,因此“灌输式”教学不仅不能有效达成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的相关目标,甚至还会起到反作用,使得儿童远离钢琴、讨厌音乐艺术,故教师要改变自身观念上的认知误区,抛弃“灌输式”教学方法。

2.教学深度超出范畴

一些儿童钢琴启蒙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了解不够充分,认为儿童钢琴启蒙教学与其他钢琴教学一样,应当让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掌握钢琴有关的知识,并且对儿童的钢琴弹奏、演奏水平进行培养,因此教学中会大量的输出知识信息,也会给儿童布置很多训练任务。这一基础上,首先,这种教学方法下的教学内容太过深入,导致教学脱离了启蒙范畴,更倾向于下一阶段的钢琴教学,但儿童当前处于启蒙阶段,对于钢琴的认知与了解不足,因此该教学方法使得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儿童的认知规律,故实际教学中儿童的学习表现存在效率慢、质量差的问题[4]。其次,过于深入的教学内容会给儿童钢琴学习造成较大的负担,这同样会导致儿童对于钢琴丧失兴趣,即一些儿童在接受教育之前未接触过钢琴,因此一开始对钢琴感兴趣,会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但在接受教育之后较大的负担会改变儿童对钢琴的认识,使其兴趣被快速消磨,短时间内将丧失兴趣。3.教学忽略儿童个体差异不可否认,音乐艺术确实存在“天赋”方面的门槛,天赋好的人总是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其中精髓,而天赋不好的人往往要经过更长的时间才能有所了解,而每个人在音乐艺术方面的天赋不同,这种现象在儿童群体中同样存在,故不同儿童在钢琴学习中会有不同的表现,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教师就应当根据儿童在天赋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来选择教学方法,在通过教学方法实施针对性教学,这样才能让每个儿童学有所成。但现实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在钢琴启蒙教学中都陷入了误区,并没有意识到儿童存在个体上的差异,因此采取的教学方法比较统一,该教学方法下所有儿童接受的教育相同,表面上似乎并无问题,实际上却会导致部分儿童感到不适应,诸如某些儿童的天赋偏低,因此学习速度比较慢,而教师的教学进度相对快,故这些儿童就会跟不上进度,这种情况下儿童首先会有不好的学习体验,其次因为跟不上进度,所以学习中儿童会不断积累问题,当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儿童可能听不懂教师讲课,个人水平上也会与其他儿童产生较大的差距,使得儿童感到自身无法融入同学集体,不利于儿童内在发育[5]。可以看出,忽略儿童个体差异的现象必须得到整改,教师应当选择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来兼顾每个儿童的学习需求。三、儿童钢琴启蒙教学方法1.引导教学法在儿童钢琴启蒙教学当中建议教师采用引导教学法,该方法与以往“灌输式”教学法有很大的不同:第一,引导教学法理念中强调,教学应当以学习者为主导,教学者则处于引导者地位,这样能够给学习者提供充足的能动性空间,促使他们有条件按照自身意识开展学习活动,而教师作为引导者,需要给学习者提供引导服务,通过引导来激发学习者学习自主性,并且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保持专注,顺延正确道路去思考、去联系,不会被外物干扰;第二,在引导教学法当中,学习者因为处于主导地位,能够按照自身意志行动,所以不会产生被压迫感,反而会得到很好的学习体验,故该教学法下学习者不仅不会产生厌学情绪,还会对学习活动、教学内容等产生一定兴趣,说明该教学法能够让教学给学习者留下好的影响,这更有利于教学活动展开,也能让教学取得更好地成果[6]。从这一角度出发,结合儿童特点可以看出引导教学法非常适合用于儿童钢琴启蒙教学,即教学中儿童作为学习者,能自由开展学习活动,获得良好体验,而教师的引导则使得儿童专注于钢琴学习,能快速达到启蒙目标。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儿童的学习方式也会发生改变,区别于以往灌输式教学中依靠记忆力学习钢琴知识的方式,转而将依靠自身思维对钢琴进行探索,更有利于儿童对钢琴的艺术魅力进行感知,这一点对儿童艺术素养、审美观等内在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引导教学法的具体应用方式有很多,本文仅列举其一以供参考:首先教师可以在钢琴启蒙教学当中向儿童传递一些基础的钢琴知识,其次围绕此前提出的知识内容,再提出相关的问题,类似于“我们都知道钢琴曲很好听,能从中感受到美,但美在何处呢?”,问题的提出能让儿童开始思考,思考的路线并不受限,说明儿童有充足的能动空间,同时在问题的引导下开始自主探索学习,如此循环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2.巧设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实施相关教学方法的关键因素,其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实际效果,即假设教师采取了正确的教学方法,但提出的教学内容存在问题,那么教学方法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相反合理的教学内容结合正确的教学方法能够发挥“1+1>2”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巧妙设计教学内容。结合引导教学法,教学内容设计应当侧重于三个方面:第一,教师应当根据儿童的兴趣取向来设计教学内容,即儿童虽然缺乏自控能力,但好奇心旺盛的特点说明他们容易被兴趣所吸引,故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引导时可以先了解儿童兴趣。例如某个儿童对自然环境比较感兴趣,那么教师可以以自然环境为主题来创设钢琴曲,使用该钢琴曲进行启蒙教学,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第二,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当中要注意区分内容元素的主次,即教学内容包含了儿童感兴趣元素与教学元素,其中感兴趣元素应当处于次要地位,教学内容应以教学元素为主,否则教学就会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第三,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切换教学内容,即一些教师在设计出相关钢琴启蒙教学内容之后,就会开始频繁使用,这种做法会让儿童在短时间内对教学内容感到厌烦,逐渐有枯燥、无聊的感受,因此为了避免儿童产生这种感受,教师一定要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值得注意的是,教学内容的设计方法并不复杂,但关键在于教师必须先清楚的了解儿童兴趣取向,为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掌握了解儿童兴趣取向的方法:一般情况下,教师会通过询问的方式从儿童口中了解其兴趣取向,而很多儿童不会正确回复,原因在于师生关系比较生硬,儿童并不信赖教师,故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当先于儿童建立理想的师生关系,让儿童信赖自己,愿意与自己交心,并且在日常交流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了解情况。除此以外,教师也可以考虑从家长口中获取信息。

3.实施个性化教学

儿童钢琴启蒙教学中,教师应当改变自身观念,认识到儿童个体差异的存在以及个体差异下的影响,然后面对相关差异采取个性化教学法展开教学工作。所谓个性化教学法,是一种针对学习者在不同情况下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教学,一方面能够让学习者在适合自己的教学环境中学习,不会出现跟不上教学进度的类似情况,另一方面因为学习者各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所以也能给学习者带来良好体验。由此,建议教师在儿童钢琴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具体实施步骤为:第一,个性化教学脱胎于“分层”教学理念,该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学习者的能力水平进行评估,依照评估结果将学习者划分为不同层次,然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习者进行教学,每个层次中教学的进度、难度以及具体方式方法都是针对层次内学习者实际情况来设计的[7]。因此儿童钢琴启蒙教学中,教师需要先对每个儿童进行评估再进行分层;第二,针对不同层次,教师要对教学进度、难度等进行针对性设计,诸如某个层次的学生因为“天赋”相对低,所以学习速度缓慢,那么教师就要放缓该层次教学进度,同时对教学难度进行把控,相关教学内容必须符合该层次儿童的认知规律,否则就会导致教学脱节的现象;第三,要对各层次儿童的学习情况进行持续性的观察,依照观察结果采取对应方法进行教学,诸如发现某个层次的儿童很喜欢按照自身意志来学习,那么可以选择引导教学法,相反如果某层次儿童学习态度比较效率,则可以考虑采取其他教学方法,同时观察也是为了了解每个层次儿童的学习水平变化,如果某个儿童的学习水平在学习过程中发生良性变化,逐渐超出同层次其他儿童,那么教师就要将其调入更高层次,相反则下调,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教学效果。值得注意的是,个性化教学固然有良好的教学作用,且适用于儿童启蒙钢琴教学,但教师在实施个性化教学时一定要先建立科学的能力评估体系,旨在保障评估结果准确,否则儿童层次划分结果也会失准,使得个性化教学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儿童钢琴启蒙教学对儿童的内在成长很有帮助,因此教师应当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开展教学工作,消除以往误区。正确的教学方法下,儿童钢琴启蒙教学能够更好地贴近儿童学习机制,促使他们能按照个人意志来学习钢琴,结合教师的引导帮助,可以对儿童进行艺术素养、审美观等方面的培养,且保障培养质量,最终可达成各项钢琴启蒙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吴昊亮.浅析柯达伊教学法在儿童钢琴启蒙教育实践中的运用[J].戏剧之家,2021(11):103-105.

[2]孙俊珺.浅析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在儿童钢琴启蒙教学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7,37(4):233-234.

[3]李娜.音乐素养背景下社会儿童钢琴启蒙——以体态律动教学为例[J].艺术评鉴,2021(6):114-116.

[4]周亚曦.汤普森儿童钢琴启蒙教学与“开心玩”幼儿钢琴启蒙教程对比分析[J].美与时代(下旬刊),2013(5):93-94.

[5]郝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教学中的实践[J].北方音乐,2014,(8).166-166.

[6]钟健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钢琴启蒙教学中的实践价值探究[J].黄河之声,2014,(21).36-37.

启蒙式教育范文篇6

开展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传统文化启蒙教育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多更好的历史名人故事,能够为幼儿输送高质量的人文营养和思想精华,加之历史名人故事具有较高的趣味性、适宜性和思想性,非常有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快乐学习。其次,传统文化启蒙教育活动能够为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清晰地指明发展方向,提醒教师将传统文化启蒙教育作为自己的教科研任务,专心致志地探究传统文化启蒙教育与幼儿教育的科学结合策略,以此优化幼儿教学环境。最后,传统文化启蒙教育可以成为教师践行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着力点和可行性途径,为幼儿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为幼儿教育走向多元化、趣味化、主体化和实效化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的现状虽然传统文化启蒙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价值,但是现阶段幼儿园内开展的传统文化启蒙教育活动却难以令人满意,其还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一)过程简单,缺乏师生互动

在传统文化启蒙教育活动中,教师仅注重为幼儿提供具有一定趣味性、思想性和教育性的绘本素材、挂图材料、趣味故事和视频信息等,而忽视了过程指导和启迪教育。虽然传统文化启蒙教育活动在开端表现得形式多样、质量较高,但过程简单浪费了这个良好的开端。

(二)目的缺失,忽略主体需求

在传统文化启蒙教育活动中,教师不仅忽视了过程指导和启迪教育,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也存在目的不清晰的问题。教师没有依据传统文化素材来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活动,从而导致传统文化启蒙教育活动毫无目的。这种问题也说明教师课下准备工作不深入,致使教学目标不明确。

(三)效果低下,主体发展滞后

在传统文化启蒙教育活动中,由于教师的粗心大意导致传统文化启蒙教育活动“徒有其表”,使得活动效果非常低下。且幼儿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整合能力等主体素养较差,还不能完全“胜任”独立自主的主体认知,这就需要教师的实时帮助和精心指点,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四)范围狭小,限于园内开展

在传统文化启蒙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视野较窄,不注重积极拓展传统文化启蒙教育活动范围,仅仅是自己设计和实施,而忽视了幼儿身边的另一个教育主体——家长。因此,传统文化启蒙教育活动由于缺乏家长的支持而陷入尴尬处境,难以快速推动幼儿健康成长。

开展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的有效路径

教师是幼儿快乐接受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的设计者、实施者和促进者,因而教师的教学智慧与教学能力直接决定着幼儿的知识积累和主体成长的效益。

(一)丰富活动过程优化主体感受

在传统文化启蒙教育中,教师不仅要准备好足量的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素材,并确保其趣味性、思想性和教育性,还要实时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和发展诉求。幼儿的主体状态和心理情绪直接决定着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效果,因此,教师要丰富传统文化启蒙教育过程,满足幼儿的主体诉求。例如,幼儿以直观思维和直观认知为主,因而教师可以为其提供视频版的传统文化启蒙教育信息。以腾讯视频中的“德育故事”为例,腾讯视频中的“德育故事”一共为幼儿提供了12个趣味性、直观性、思想性和教育性较强的经典故事,而且都与传统文化知识息息相关,因而能够成为教师开展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的宝贵资源库。教师可以自己先观看一遍德育视频故事,精心选择一些质量较好且与传统文化关系密切的德育视频资源,以适宜性、针对性和文化性都非常强的德育视频资料为幼儿创设一场赏心悦目的视觉盛宴,以良好的认知体验和感官刺激帮助幼儿获得高质量的主体学习效果。

(二)明确活动目的激发主观能动

在传统文化启蒙教育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的,专心致志地探究幼儿在思想意识、道德觉悟、品质修养等方面循序渐进提升的方法。为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幼儿在传统文化启蒙教育过程中的认知积极性和思考主动性,引导幼儿顺利地配合教师预设的传统文化启蒙教育活动,尽情释放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孝”是传统文化体系中不可缺失的重要德育板块,也是幼儿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主体素养。因此,教师可以在角色游戏中着重培养幼儿的孝道意识、关爱意识和感恩意识,借助幼儿快乐的游戏体验增强对“孝道”“关爱”以及“感恩”的认知和感知效果。角色游戏是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合作探究、积累信息和习惯养成的塑造空间,也是幼儿之间交流信息、传递情感、心理沟通的重要平台。因此,教师可以将角色游戏进行加工升级,为其加装传统文化启蒙教育信息,借助幼儿的积极参加与主观能动性提升教育效果。

(三)提高活动效果实现习惯养成

在传统文化启蒙教育中,教师还要提升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效性,从而对幼儿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有所裨益。所以教师要在传统文化启蒙教育中善于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其中、表现其中和享受其中,帮助幼儿留下深刻的认知效果,借助幼儿的主体参与,有效促进幼儿的习惯养成,产生实效作用。例如,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纳入区域活动,并建立一个专属活动区域,让幼儿在积极参与中全方位地感知传统文化启蒙教育信息。其中,教师可以投放绘本素材、展示挂图、语音信息和视频形式等有效载体的传统文化启蒙教育信息,让幼儿自主选择认知素材、认知方式和认知内容,还可以自主选择认知伙伴,为其打造一个“传统文化启蒙教育自助餐”。这样,幼儿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参与、快快乐乐地认知、高高兴兴地消化,非常有助于提升幼儿对传统文化启蒙教育信息的探究兴趣。

(四)拓展活动范畴实现家园共育

在传统文化启蒙教育中,教师还要善于开发家庭生活这一教育平台,使幼儿园与家庭都成为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的实施基地,加速幼儿的信息积累和主体成长。为此,教师应与家长利用微信群或QQ群实时联系,将传统文化启蒙教育作为“接力棒”,与家长一起助力幼儿的素质发展和品德提升。例如,教师可以将幼儿已经接触过的传统文化启蒙教育信息整理成文字材料,或分门别类地汇总成区域小标题,如爱国类、集体教育类、社会公德类、孝道教育类、关爱教育类等等。这样,家长可以根据教师的活动内容以及孩子的具体情况自主决定亲子活动过程中传统文化启蒙教育信息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向。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语言都与教师不一样,因而能够为幼儿提供多元化的教育信息,非常有助于幼儿高效吸收传统文化启蒙教育信息。传统文化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具有故事性、趣味性、思想性和教育性,能够成为幼儿启蒙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文化资源。因此,教师要注重科学开发传统文化资源,并为幼儿创设出有步骤、有目的、有实效的认知阶梯,借助教师的教学智慧与教学能力,有效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快乐学习,为幼儿的知识学习、主体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范从月,陶金玲.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建设[J].早期教育,1(04):-4.

[2]董亚力.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思考和探索实践[J].山西教育(幼教),0(12):4-6.

[3]周爱萍.幼儿园传统文化活动的发展与反思[J].河南教育(幼教),0(01):15-1.

[4]姜丽娜.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途径初探[J].新教育,(17):87-88.

启蒙式教育范文篇7

关键词:国学启蒙教育;小学教育;道德教育

在小学教育中,道德教育与知识文化教育同样重要。小学生处于性格和人格的养成期,此期间的个人品行状况以及道德发展状况,对学生青春期乃至成年早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然而,现在小学生群体中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叛逆、自私、集体意识弱等不良倾向,实际上意味着小学生道德教育需要加强。

一、国学启蒙教育对小学生德育的积极作用

“国学”的概念十分宽泛,从广义来看,国学是能够代表中国主流文化的学术、理论以及文化表现形式的总和;从狭义来看,国学是可用于个人发展以及学校教育的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目前学校教育中提到的“国学”,多是指狭义上的国学。国学启蒙教育即使用国学经典中适用于小学阶段以及国学初学者的内容进行教学的教育形式,《弟子规》《三字经》《诗经》《论语》等皆可选用。国学启蒙篇章多是对个人品行发展、个人行为准则以及处世方法和态度的阐述,具有明确的教导意义,能够给小学德育提供良好的范本。小学生通过诵读和学习经典,能对传统道德有初步的认知,辅以教师指导,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德育水平。

二、国学启蒙教育在小学道德教育中的应用

1.尊重个体发展的差异化,因材施教。小学生来自不同家庭,受家庭教育影响比较大,因此,道德教育的起点是不一样的,根据小学生原生家庭的特点进行道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小学生品德的发展状态,选择合适的启蒙读物进行讲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例如,讲《弟子规》的“出则悌”篇时,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兄长”,教师就可以将“长”的概念扩大到“父母”“教师”“高年级的学生”“路上遇到的老年人”等。而对于家里可能有哥哥姐姐,或者本身就是哥哥姐姐的孩子,则要尽量解释“长”在家庭中的含义。2.树立师者典范,以身作则实现言传身教。国学启蒙读物中有很多关于教师角色的描述,如“教不严,师之惰”等。这说明教师在教育中始终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尽管现代教育认为学生有自我发展的需要和能力,但是,在学生认知发展不完全的情况下,教师仍需要在教育中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尤其在德育过程中,教师本身的言行就对小学生起到非常明显的影响。很多学校都存在小学生课间在走廊里打打闹闹的现象,有时候学生之间的肢体运动幅度较大会产生冲突,教师的“暴喝”制止虽然有效,但是这种行为也是通过暴躁的、突如其来的方式完成某个目的。而国学讲究用“德”化解矛盾,教师在德育过程中更多地应该采用温和、守礼、宽容和仁爱的方式教育学生,应在教育过程中展示教师的“德”,为学生做出榜样,实现言传身教。3.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有效地实现潜移默化的德育。“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人所处的环境对一个人的道德养成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学启蒙教育倡导为学生提供一个好的环境,“昔孟母,择邻处”,教育者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道德环境,让学生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室及走廊的墙壁上贴上国学经典中反映道德要求的名句,经常提醒学生遵守道德规范,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得到熏染,自然而然地践行道德行为。

三、结语

将国学启蒙教育应用于小学生道德教育中,可以给学校德育带来新的视角。国学启蒙教育中对“师者”的个人素养有极为严格的要求,在国学启蒙教育视角下,小学教师个人的修养应与德育目标和方法相匹配。因此,在使用国学进行德育时,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在学生面前的行为和言语,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践行传统文化,只有这样,国学启蒙教育在小学生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杜琳琳.国学启蒙教育视野下的小学生道德教育[D].济宁:曲阜师范大学,2014.

[2]吕丹妮.章太炎国学观在当代的教育意义[J].教育文化论坛,2016(8):125-127.

[3]姜媛.在国学经典中渗透生命道德教育[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25):22-23.

启蒙式教育范文篇8

[关键词]幼儿小提琴;启蒙教学;游戏化教学

幼儿小提琴启蒙教学是小提琴教学的一个重要阶段。游戏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实践方法,[1]游戏化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学习小提琴的兴趣,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将游戏融入幼儿小提琴启蒙教学中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教学形式。然而,目前大多数情况下游戏在幼儿小提琴启蒙教学中仅作为辅助手段,多为碎片化地穿插在节奏练习和音乐感受的教学中,对幼儿小提琴启蒙教学的游戏化进行系统的研究与实践较少。本文在探究幼儿游戏化教学的价值与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幼儿小提琴启蒙教学内容,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对小提琴学习的节奏、音准及左右手技巧等方面归纳设计了系列化的教学游戏,希望幼儿能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音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小提琴启蒙学习。

一、幼儿游戏化教学的价值与特点

游戏化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它是教师根据教学对象的身心特点,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用游戏的形式开展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一)幼儿游戏化教学的价值。幼儿游戏化教学的价值,一方面体现在能够激发和保持幼儿学习小提琴的兴趣。用游戏化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幼儿,并引导其以游戏的心态进行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也能长时间保持幼儿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全面促进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游戏化教学是在对幼儿身心特点和认知能力有良好把握的基础上进行的趣味性教学,有利于全面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二)幼儿游戏化教学的特点。幼儿游戏化教学是教师对幼儿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和策略,其出发点是让幼儿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从而获得全面的发展。游戏化教学主要是运用游戏创设一种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游戏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情境化。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的游戏,情境的预设是让游戏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在情境中学习是游戏化教学的主要特点。二是趣味性。游戏化教学注重幼儿在玩中学和在玩中练,趣味性是游戏化教学的基本特征。三是参与性。游戏化教学有效地利用情境激发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幼儿在游戏化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明显高于传统教学。

二、幼儿小提琴启蒙教学游戏的选择应用

幼儿小提琴启蒙教学是小提琴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小提琴教学的基础。[2]如果幼儿在启蒙阶段就对小提琴失去了兴趣,或者养成了诸多不良习惯,那么今后将很难在小提琴方面有所造诣。因此,幼儿小提琴启蒙教学的内容选择与游戏化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一)幼儿小提琴启蒙教学游戏的应用原则。幼儿小提琴启蒙游戏化教学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游戏化设计的时候应当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首先,要以音乐为中心。虽然是游戏化教学,游戏是教学的主要形式,但是小提琴仍是幼儿学习的主要内容,所有的游戏设计都应以音乐学习为主,围绕着小提琴的教学内容进行游戏设计。避免过于注重游戏的形式和趣味性,而忽略或降低音乐在幼儿学习阶段的中心地位。其次,要围绕教学目标。幼儿小提琴启蒙教学针对幼儿身心特点和小提琴技能学习规律制订学段目标、课时目标,每一教学细节要点都要斟酌。只有紧紧围绕教学的总目标和分目标设计出来的教学游戏,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最后,要选用合适素材。创编教学游戏须准确把握教材,需要设计者从教材中选择、对比和挖掘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游戏素材。选用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素材创编的游戏,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易于讲解实施,而且在教学游戏中幼儿的身体和心理都会感觉非常自然、舒适。(二)幼儿小提琴启蒙教学游戏的归纳与选用。根据幼儿小提琴启蒙教学的特点,综合国内外相关资料,分析归纳出以下系列幼儿小提琴启蒙教学选用游戏。1.培养幼儿音乐感受力的游戏。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是学习音乐的基础。[3]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有利于为幼儿今后正规地学习小提琴打下良好基础。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游戏主要有以下几个。(1)填标记。通过播放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让幼儿选择颜色或模型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与体验。(2)小变脸。教师演奏或播放音乐片段,让幼儿做出相应的表情来表达感受。(3)指挥家。教师示范在听音乐的同时边做简单的指挥动作,边用手部动作来表达或者配合身体律动。2.培养幼儿音乐感应能力的游戏。培养幼儿灵敏的音乐感应能力十分重要,主要分为节奏和音准两大类。(1)培养幼儿节奏感的游戏有“听儿歌选朋友”“听节奏排排座”“节奏变变变”等。教师通过给幼儿听熟悉的儿歌做拍手、击掌等一些简单的节奏动作,让幼儿做出选朋友、排座位或者变节奏的游戏。(2)培养幼儿低音、高音准概念的游戏,主要是让幼儿听教师模仿播放的动物叫声,说出像不像或高与低等。3.培养幼儿灵巧双手的游戏小提琴演奏是一种集听觉、视觉、思维以及双手与身体协调运作为一体的复杂技巧。手指的灵活性与肌体的协调能力都表现较好的孩子,在学习小提琴之初接受能力显得尤为突出。幼儿双手的灵活性和身体的协调能力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游戏训练得以提高。手指游戏应基于幼儿日常生活经验进行创意与设计。[4]例如,提高左手灵巧性识记手指位置的打电话游戏、提高右手手指调节能力的转跷板手指调节游戏、提高左手连贯演奏的手指重叠游戏等。

三、幼儿小提琴启蒙游戏化教学的实践策略

幼儿小提琴启蒙游戏化教学的顺利实施,须从提升教师素养、加强活动设计、重视幼儿体验和注重教学评价等方面予以改进。(一)提升小提琴教师的专业素养。小提琴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幼儿学习小提琴的积极性,而小提琴游戏化教学要求小提琴教师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念、较高的音乐素养和过硬的专业教学能力等基本专业素质。此外,应加强小提琴教师对小提琴启蒙教学游戏化和游戏化教学的理解,将教学与游戏相互交融的理念渗透在幼儿小提琴启蒙学习的各项活动中,提高幼儿在小提琴学习中的积极性。(二)加强启蒙教学游戏活动设计。幼儿小提琴启蒙游戏化教学以游戏活动为中心,强调把游戏活动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的特点扩散至游戏化教学的环节。教师要利用已有的游戏因素,为幼儿学习小提琴提供丰富的活动环境和活动形式。一是营造可以让幼儿身心舒适的心理环境,选择幼儿参与积极性高的活动材料和道具创造适宜的物质环境。二是制订科学的融合教育性与游戏性的活动目标。三是选择开放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丰富的活动内容,应尽量选择与幼儿生活相关的活动内容,帮助幼儿快速地适应游戏化的教学。(三)重视幼儿在活动中的游戏体验。幼儿小提琴启蒙游戏化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使幼儿在游戏中建立良好的心理体验。幼儿游戏性体验的获得感的有无,是测评幼儿小提琴启蒙游戏化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幼儿的兴趣性、自主性和胜任感等体验则是不可缺少的基本指标。兴趣性体验的有无,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给予幼儿准确的刺激。[5]自主性体验的有无,取决于教师是否在游戏中给予幼儿恰当的自由和自主权。胜任感体验取决于教师设计的游戏难度,决定着幼儿在游戏中愉悦心理的层级。教师在游戏化教学活动中应注意观察幼儿的反应,及时增加或降低游戏的难度,让幼儿在游戏化教学中获得良好的体验。(四)注重启蒙游戏化教学的评价。幼儿小提琴启蒙游戏化教学的科学评价是促进游戏化教学不断改进、提高的重要举措。幼儿小提琴启蒙游戏化教学的评价要注重全面性和客观性。全面性和客观性主要体现在不同的评价主体、丰富的评价内容和多样的评价方式上。教学评价有来自教学单位组织的各种评价,还有教师的自我评价,而教师的自我评价是教学评价的最佳来源。正确对待各种教学评价能够促进游戏化教学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幼儿小提琴启蒙游戏化教学的价值与特点显而易见,教学准备与实施过程也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这需要从事幼儿小提琴启蒙教学的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设计教学方案,不断总结、完善、挖掘和利用游戏化教学,以促进幼儿小提琴启蒙学习成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马瑞连•弗里尔.概念性游戏世界:推动游戏与儿童学习结合的新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2019(11):73-80.

[2]程旖琴.谈小提琴启蒙教学的特点[J].北方音乐,2018(9):197.

[3]马力,王聪.小班音乐教学的游戏化策略[J].教育观察,2020(12):53-54.

[4]蒋惠娟.幼儿园开展创意手指游戏活动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8(5):61-63.

启蒙式教育范文篇9

关键词:乡村振兴;主体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民启蒙

报告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1]为了推动新时代“三农”问题的有力解决,中央开始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新时代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宏伟蓝图。

一、问题的提出

继党的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紧接着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作为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意见》首次提出“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的基本原则,明确要求“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2]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应该有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就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外部力量而言,即各级政府、资本市场与社会力量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不能主观武断,通过政治运动强制性地为农民设计美好生活,而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充分听取农民的意见,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以得到农民最大程度的拥护,这样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的基本原则才能真正得以落实。第二个维度是就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内部力量即农民而言,广大农民要能够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主体作用,就必须跳出原来习以惯之的被动、等待、消极的思维窠臼,正确认识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的在于为自己创造美好生活,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精神。如果说外部推动力量在实践中相对容易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的基本原则,那么,对于农民而言,真正将振兴乡村作为自己的事业投身其中,积极发挥自身的创造性作用则相对而言要困难得多。因为,当前广大农民受到国家、市场、社会、历史以及农民自身因素的影响,其市场主体地位、政治参与意识、价值选择能力、审美境界提升等还比较欠缺,严重制约着农民主体性的发挥。因此,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充分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首先应该积极提升农民主体性,提升他们建设现代农业、参与乡村治理、繁荣农村文化、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追求美好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真正发挥其乡村振兴的主体性力量。那么,如何塑造和提升农民的主体性?这一追问则逻辑地指向了农民启蒙。目前学界还鲜有“农民启蒙”这一提法。从中国的启蒙话语而言,农民启蒙当然地落在社会精英、知识精英身上,跟普通大众尤其是农民好像没什么关系。农民常常扮演的是被迫害、被拯救、被号召、被教育、被建设、被代言、被救济的角色,很少有将农民与启蒙相联系,提出“农民启蒙”这一概念。但是,从乡村振兴战略而言,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农民,如果农民不能摆脱“被”的角色,缺乏独立思考和价值选择的自主性,则不能发挥其伟大的创造性,从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因此,农民启蒙于乡村振兴而言则显得尤为紧迫。什么是“农民启蒙”?所谓农民启蒙,即是指农民不断突破既有“成见”的束缚,敢于运用自己的理性进行独立思考和批判,自觉认知自身的存在状态、确认自身的价值认同方式,逐渐确立起自己的主体地位,从而对现代化形成正确认识并努力投身其中享受现代化文明成果的过程。[3]农民启蒙不是“启蒙农民”,或者说,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启蒙农民”,而是农民逐步发现自身、确立主体地位的动态发展过程,是农民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祛魅”过程、从“不自由”走向“自由”的过程。由此可见,农民启蒙的核心内容就是农民主体性问题,提升农民主体性必须取径于农民启蒙之途。只有农民启蒙,才能不断促进农民主体性的确立,才能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也才能为未来美丽乡村建设开发更多的人力资源。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撑,需要造就、汇聚更多“乡土人才”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就是培育美丽乡村的现实和未来,是为建设美丽乡村培养、造就更多“乡土人才”的重要途径。《意见》明确提出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造就“乡土人才”的首要任务,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本,积极破解振兴乡村的人才瓶颈制约。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必然瞄准广大在乡务农农民,通过针对现代农业生产和农民科技文化需求的教育培训,使他们能够具备现代农业所要求的能力素质;通过全力打造“职业农民”这个“新型职业”,使“农民”成为有尊严、有地位、有吸引力的职业。既然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与农民启蒙的对象相同、内容吻合、目标明确,这就引发出下面的问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农民启蒙究竟是什么关系?如何以提升农民主体性为中心,协调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切实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农民启蒙的关系厘清

当前“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亟需加强”的突出问题,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出了严峻挑战。近年来,各地展开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虽然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还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问题起点、理论架构、发展方向认识不足,导致在具体工作中出现了某些偏差。有鉴于此,我们经研究提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问题起点在于发展现代农业,而不是农民问题;应该从培育“新型职业”而不是从“新型农民”入手,架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理论;同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所辐射的对象人群,不应当仅仅是在乡的农民,而应该更多地包含有志于投身现代农业建设的农村大中专毕业生、农技推广人员、返乡农民工以及退役军人等。[4]如果我们的立论成立,那么,既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只包含一部分在乡农民,那么它包含的所有农民与“农民启蒙”之间好像就关联不大了,我们前文所提问题就成为伪命题了。其实不然,细论如下:首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农民启蒙播下了现代精神的火种。尽管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还不能辐射到全部在乡农民,但是如果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能将纳入其中的那一部分(哪怕是一小部分)农民,通过教育引导使他们突破“既有成见”的束缚,逐步树立起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意识、思想与观念,那么,他们就会像火种一样,点燃其他在乡农民突破既有成见束缚、追求现代精神的热情,从而推动农民启蒙的发展。正如康德所言,只有极少数的人能首先摆脱已然习惯的“脚梏”,然后将自己在启蒙中习得的观念、思想、精神传播给其他人。[5](P61)现实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所选取的那一小部分农民,恰恰是那些知识水平较高、年龄合适、思想解放、具有创新能力的农民,他们经过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尤其是思想观念的引导,能够很快成长为具备主体观念、创新观念、道德观念、法律意识、诚信意识等和掌握一定农业生产技术、服务技能、经营管理经验的新型职业农民。他们将擎着现代精神的火种,在更大范围的农民中间传播,以自己的典型示范引领周围的农民慢慢加入到建设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队伍。就此而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一定程度上就是农民启蒙的推进方式。其次,农民启蒙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和精神支撑。《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推进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建设以及诚信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等。这理应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要任务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传授给农民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层面,更重要的在于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诚信意识等现代价值观念。惟有既重视传授给农民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又注重塑造他们的现代价值观念,才是新时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根本目的和主旨,而这恰恰也是农民启蒙的目的和主旨所在。农民启蒙一方面立足于中国式现代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包含的自由、民主、平等、法治等观念作为最基本的思想支点,以此开启农民现代化的思想启蒙;另一方面立足于乡村文明,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农耕文化所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凝聚人心、教化民众、淳化民风的作用。农民启蒙的思想资源既立足于现代,又扎根于传统,是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将农民启蒙渗透溶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就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了强大的思想资源和精神支撑。再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农民启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都需要经过长期细致入微的工作才能逐步实现。如前文所述,主体性是农民启蒙的核心要义。人的主体性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生成过程。马克思以历史性、生成性的思维对人的主体性进行了科学的解读:“历史对人来说是被认识到的历史,因而它作为形成过程是一种有意识地扬弃自身的形成过程。”[6]可见,主体性是人所潜在地具有并且能够发挥出来的属性,[7]只是这种属性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而长久处于一种被遮蔽的状态,需要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祛蔽、逐步确立。就此而言,农民启蒙当然也是一个不断的历史生成过程,是随着社会历史变化而逐步向前发展。同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也是一项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从将“农民”培育成为一种“新型职业”的角度而言,其复杂性和系统性更是显而易见的。长期性、复杂性、历史生成性的共同特点,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农民启蒙紧密联系起来,一定意义上二者是融合在一起的。综上可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农民启蒙是相辅相成、双向互促、并行不悖的关系。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就是农民启蒙的主要内容和方式。诚然,农民启蒙是一项更为复杂、更显艰难、更加漫长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我们耐心做好长期性、艰难性的心理准备。但我们不能因其难、因其杂、因其远而从一开始的时候就置之不理,而应该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开始,就将农民启蒙融入其中,充分重视并积极推动,这样从现实而言能提高培育工作的实效性,从长远而言也能深入推进农民启蒙。

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进农民启蒙

《意见》指出,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2]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是新时代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只有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乡村文明,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吸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从而不断推进乡村移风易俗行动的展开,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乡风文明保障。毋庸置疑,提高乡村社会文明最终要落实在农民身上,只有农民的思想道德观念得到提高,乡风文明才能真正落在实处。这就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渗透、溶入农民启蒙提供了政策指导、提出了具体要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应该自觉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效性差强人意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农民在思想观念上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识不足,未能充分认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于建设美丽乡村、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意义。大多数在乡务农的农民受到长期积淀而成的生活习惯、文化心理、社会习俗等固有“成见”的影响,对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存在一定的障碍,还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因此,新时代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亟需将农民启蒙的工作理念融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切实从思想观念上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引导,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扫清思想观念上的障碍。相较于为农民提供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教育培训,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则显得比较困难和复杂。为了大力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新时代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还是应该将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突破口,调动农民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积极性和主动性。古语有言:“仁生于歉,义生于丰,故富而教之斯易也。”只有提高了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才能顺利地提升农民的道德精神风貌。但是,农民收入的增长、财富的增加仅仅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奠定了基础,还需要在此基础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采取符合农村特点的有效方式,坚持对农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宣传教育,提升农民的精神风貌。因此,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打开突破口之后,还应该“趁热打铁”,继续将市场经济、现代农业、三产融合、民主政治、生态文明等所要求的现代精神传播给农民,解决传统农民在向“新型农民”转变过程中思想观念上的各种困惑,破解在社会急速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农民迅速增加的物质财富与相对滞后的思想观念之间的不平衡问题,推进农民全面发展。首先,应该将“三治合一”(自治、法治、德治)的民主政治思想传授给农民,帮助农民养成自治的意识、方法和能力,树立法治的理念、精神和习惯,发挥德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崇德尚法、诚实信用、遵守规则、弘扬公序良俗成为农民的内在需求。其次,应该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教育引导农民在保护、传承、发展乡村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吸取城市文化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繁荣兴盛新时代社会主义乡村文化,为新时代“留住乡愁”提供保障。再次,应该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传播给农民,加速培养农民的生态保护意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教育引导农民养成保护生态环境、振兴乡村生态的生产生活习惯,为把乡村建设成为各具风土人情特色的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底蕴深厚的美丽乡村提供支撑。最后,应该为农民详细讲解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等,尤其要强化农民慢性病综合防控意识,提高农民对精神卫生、职业病和重大传染病防治的警惕性。总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应该将农民启蒙贯穿始终,才能实现两者互促共赢。

四、注重“有蒙共启”,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启蒙式教育范文篇10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情感教育;儿童钢琴启蒙

钢琴自诞生以来,以其动人心魄的力量、细腻丰富的音色成为培养儿童审美情感的有力手段。如何在启蒙阶段选择适合儿童情感发展的素材,这是笔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多年教学经验的帮助下,笔者逐渐梳理出较为清晰的教学思路:用适当的音乐素材激发学生的情感感受和认知;帮助学生通过音乐活动积极地唤起情感、表达情感,从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情感体验经验和音乐实践能力。在笔者看来,儿童钢琴启蒙的体验式教学能有效结合启蒙阶段儿童的个性特点,充分调动儿童学习钢琴的积极性,并产生积极的教学效果,使教学变得更为轻松融洽。

一、钢琴音乐之情感体验

情绪与情感有本质区别,但二者却不可分割。情绪是情感体验多次积累的结果。什么是体验?《辞海》中将其定义为“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情感与体验二者相加,可以更直接地提取音乐中的内在情绪,全方位地进行音乐内涵的整体性体验。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愉快、生动的教学情境,展示鲜明的音乐形象,促进音乐技巧和情感的融合。教师注重儿童钢琴启蒙阶段能力和兴趣的培养,激发其学习钢琴的主动性,尊重和培养儿童的情感品质,发展其自我情感调控能力,才可以保持儿童学琴过程中的身心平衡。由此可见,钢琴启蒙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具有突出的价值。音乐不受空间造型和语言概念的局限,可以充当连接所有艺术形式的桥梁,并使其互相沟通整合。如何引导儿童将钢琴音乐作品通过自身的体验、理解,最终转化为外显的表现形式?笔者认为,可以借助体验式的钢琴启蒙教学方法与原则来解答上述疑问,并从两维度进行延展:一是抽象概念具体化,二是引导儿童进行感性经验积累。

二、体验式的钢琴启蒙教学之抽象概念具体化

音乐中的情感体验主要靠听觉来实现,在儿童钢琴教学中,学生聆听音乐、体验音乐的情感内涵主要从教师的演奏中获得,教师的示范演奏能够为学生提供音乐作品的正确演奏范本,也能启发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容想象和情绪理解。但构成音乐的要素,如音的高低、力度的强弱和节奏的快慢对于儿童来说是极为抽象、不易理解的概念。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依年龄划分为连续的四个阶段(表1),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的认知结构。儿童钢琴启蒙体验式教学要结合不同阶段儿童的不同认知特点进行施教。处在钢琴音乐最佳启蒙时期的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对每一种细节的表达能力,都是在与教师的交流中不断提升的。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角色、演奏示范角色,始终和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平行存在。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儿童对情感体验做出最真实的表达,使他们内心世界的生动反映正确外显。但此阶段的儿童并不具备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具体形象的塑造来帮助他们理解音乐的要素,以实现让儿童作为一个主体独立存在并且能独立表达感受的教学目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选择合适的作品进行实践,比如,奥地利作曲家、音乐家莫扎特的《小星星》变奏曲主题。星星是具有晶莹、闪烁、明亮、遥远等特点的事物,通过结合这首作品来让儿童富有想象地体会演奏力度的强弱,将作品中主角的特点从抽象思考产生的联想,变为具象演奏时音量的实际操作(谱例1)。再如,教师可利用钢琴的不同音区和音色力度变化体现一些作品中的不同角色特点。以俄罗斯作曲家、音乐家弗拉基米尔·雷比科夫的作品《熊》为例,该作品的左手低声部音域一开始就直接表现出了熊的体态特点,两小节之后右手也从低音域进入。低音音域造成的听觉效果能帮助儿童更直观、快速地理解音乐形象,体现出熊的笨重、凶猛的体态特征、情绪特性(谱例2)。

三、体验式的钢琴启蒙教学之感性经验积累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作为教育者,教师不仅要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更要有耐心去等待他们内化知识进而实现自我绽放。在钢琴学习的初级阶段,教师应该让儿童通过对各种音乐表现要素的体验和积累不同角度的经验来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积累各类音乐知识,可以使儿童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掌握音乐表现要素的不同功能。使用这种以体验为主的方式进行音乐学习,有利于儿童对音乐要素的理解更加深刻。在音乐体验过程中,教师更应鼓励儿童综合过往学习经验,创设情境,对其中的情感进行体验。鼓励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放飞想象,在当今社会的学习氛围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儿童对音乐进行情感体验时有一定的顺序:听到音乐——情绪选择(愉快、恐惧)——画面想象——情感内化。其中,移情是儿童在学习的作品中再次进行情感体验的方式之一,教师应通过不同的情感体验方式促进儿童多维度智能的发展。比如借助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肖斯塔科维奇《进行曲》这首作品(谱例3)进行教学,就可以引导学生较好地进行感性体会与经验的积累。进行曲这类体裁的音乐作品经常会在儿童集体活动中出现,他们对这类音乐作品在听觉上应该是相对熟悉的。教师在授课时,可以用“正步走”的步伐启发儿童,先让儿童尝试一下如何走正步,并帮助他们找到“正步走”时的固定节奏。教师还可以请儿童说一下走正步时自己的感受,比如用平稳的节拍走出坚定有力的步伐,从而体现出进行曲体裁激昂的情绪等;之后,再将这种情感体会代入作品演奏中进行讲解,可以更好地帮助儿童理解进行曲体裁的音乐表达效果。又如,古利特的这首《雪花飘飘》(谱例4),整首作品的情境生动而活泼。作品在演奏时通过同音轮指演奏技法,勾勒出了作品的音乐旋律线条,表达了作品中主要描写景象的自然特征,从而突出了“雪花飘飘”这个音乐标题中“飘飘”二字的音乐形象特点。大部分儿童对于下雪、雪花等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和想象,教师可以抓住《雪花飘飘》这一标题中的“飘飘”二字,重点请儿童想象雪花是怎么“飘”的、在“飘”的时候他们觉得美在哪里。教师可以从力度的角度引导儿童说明“飘”这个字所代表的力度;之后,引导儿童通过情境想象,以及对标题关键词的理解,让儿童自己选择演奏这个作品时的力度。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带领儿童正确学习力度的概念,让儿童在钢琴上简单演奏出力度的对比,进而表现出作品展现出的抒情优美又轻盈灵动的情感境界。还有作品《时钟》(谱例5),这首作品的主角是生活中的必备品,大部分儿童对时钟的特点是有一定了解的。这部作品在演奏时有多处跳音演奏技法,如作品的前16小节围绕降b大三和弦展开,和声色彩明亮、欢快;后16小节围绕d小三和弦,和声色彩幽暗、神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度过一天时间后所体验到的不同时间段的心情,构筑不同的情感色彩,以此启发儿童的想象力。教师还可以通过时钟发声的原理进一步引导儿童在演奏跳音时通过短促的触键方式,弹奏出时间飞快向前永不停歇、生活欣欣向荣的愉悦情感。

结语

情感是不分国界、不分年龄的人类的共同体验,丰富细腻的情感也是音乐学科的特点体现。在儿童钢琴启蒙教育中,教师在教学中融入各类音乐的要素,引导他们体会不同的情感,能够提升儿童的钢琴学习内驱力,帮助其获得正确、健康的音乐情感体验,为未来能够自如运用钢琴演奏表达自我情感、调节自我情绪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对于儿童钢琴学习而言,教师与家长的共同配合也非常重要。如果家长的观点能够和教师保持一致,都以音乐情感论为指导,教学将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钢琴演奏中积累正确的情感体验经验,帮助儿童在钢琴演奏启蒙初期养成有的放矢地进行情感表达的习惯,同样有助于提升儿童的学习兴趣,使儿童的智商与情商双向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4]DenesAgay.EasyClassicstoModerns[M].NewYork:musicsalescorp,1992.

[2]陈漪莲,选编.快乐钢琴视奏:俄罗斯小品[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