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04:23:29

启蒙教育

启蒙教育范文篇1

一、引导幼儿在自然环境中感受数学

比如,在我们的周围环境中,观察物体的摆放位置。钟挂在什么地方?吊扇挂在哪里?我的床上有什么?我睡在谁的上面,谁睡在我的下面;下雨了,雨从天上落在地上,流进阴沟里;雨打在小草的身上,小草高兴地摇来晃去;雨落在水缸里,小鱼在里面开心地游来游去等。使幼儿在自然环境中不知不觉地感知空间位置;又如在散步时观察树木的粗细、高矮以及排列的规律;坐自行车时观察小树为什么会往后跑等。引导幼儿在有意或无意间通过感觉来感受环境中的种种信息。

二、结合生活经历渗透数学知识

教师应该提供生活化的材料。例如日历、图书、衣服、电话机、遥控器等幼儿所熟悉的物品可以用来认识数字;在玩玩具时,区分玩具的大小、颜色;利用鞋子左右排列找规律;幼儿喝水时自己杯子的摆放位置,小毛巾上的阿拉伯数字等。女孩子们喜欢的发夹可以用来认识颜色形状,进行分类、点数、比多少等等。在生活化的游戏教学情境中,让孩子模仿实际生活中大人的情境,体验和满足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例如,在区域活动娃娃家中“模拟招待客人”,让幼儿学习招待客人时说话要有礼貌,还要请客人喝茶、吃饭,通过给客人递茶具、摆餐具、送点心等活动,积累了一一对应摆放物体以及数量多少的经验。同时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三、创设游戏活动渗透数学内容

维果茨基指出:“在游戏中,一个孩子的行为总是超越于他们实际年龄、他的日常行为;在游戏中,他比他本身的实际水平高出一点。”而游戏又是幼儿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小班的孩子刚来幼儿园,对数学还没有产生兴趣,这时激发他们愉快的情感尤为重要。如在“猫捉老鼠”的游戏中让幼儿感受“1”和“许多”。老师做猫妈妈,小朋友做小猫,猫妈妈只有1只,小猫有许多;捉到的老鼠有大有小,大的老鼠中,有1只是黑的,其他是灰的,等等。通过游戏,幼儿感受了数字的含义,他们在游戏中自由自在,没有负担,情绪愉快,就会自然而然地喜欢上数学活动。向幼儿进行数学启蒙教育,是幼儿生活和正确认识周围世界的需要,帮助幼儿运用数学思想、知识、方法来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是数学启蒙教育的目的所在。又如小班“认识大小”活动设计,以角色游戏贯穿始终。活动中“熊小小”以极大的兴趣随“熊大大”生活,模仿“熊大大”的一举一动。“熊大大”穿大鞋,“熊小小”穿小鞋;“熊大大”睡大床“,熊小小”睡小床;“熊大大”玩大皮球,“熊小小”玩小皮球。在模仿中幼儿不知不觉对大小的概念有了具体印象,接着熊大大带着熊小小去散步,谁的脚步大、谁的脚步小。找一找原因再比一比谁的脚大、谁的脚小。经过反复比较、强化,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了大小。

四、让幼儿在艺术活动中体验数学

启蒙教育范文篇2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

初中学生已念了七、八年书,阅读似乎不成问题,其实不然。初三学生只可以说能读书,还远远达不到会读书。因为化学学科一是有它独特的阅读重点和方法,二是还有阅读的速度和效果等问题。

这些都需要老师悉心指导。如初三化学第一课绪言,共有3500多字,若让学生自己泛泛地读,不会抓重点,花时间多且收效甚微。因为教材中一般包括有常识性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方面的内容,但多半是常识性的,约占75%或更多些,假若把这些知识比喻为“绿叶”,那么学生理解好这些“绿叶”后,无疑对于掌握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这朵“红花”是有利的。但“绿叶”毕竟是起衬托作用的,可以粗读、略读、领会意思就行。对于基础知识则要求细读、精读、反复推敲、思索而达到理解和掌握。化学的重点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等。如初三课本绪言中属基础知识的内容是两种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和两种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共有110个字,约占3%,这堂课教师可以从演示实验开始,让学生观察实验,共同得出两种变化的不同,推广到两种性质,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重点的地方让学生画线标记下来理解和记忆。这样做,学生可集中精力观察实验和思考理解,这比教师按照课本摘要板书,然后要求学生记下来效果会更好些。

二、培养观察与实验能力。

化学知识来源于实验,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能力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很重要的方面。实验是使知识生动活泼的再现,常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无穷的回忆,也最能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青少年们好奇心强,对观看实验很感兴趣,若教师预先不引导学生应注意什么,让学生凭个人爱好自由选择地观察某一现象,结果得出结论五花八门,有的抓不住要害,达不到目的。所以老师一定要先强调应如何观察,观察哪几点。如先观察镁条的形状、颜色等性质,点燃时要注意看发出耀眼的强光(不要正视,防止伤眼),放热等,把点燃后生成物的状态、颜色和反应前的镁带比较,让学生自己得出产生了新物质,(氧化镁)等等。这些细节都要交待清楚,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演示实验的效果。同时,也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观察方法及实验操作方法,如点燃、用坩埚钳夹住镁条在火焰的外焰加热等等。对不同的实验,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要有不同的要求。随着学习的深入,观察项目也逐渐增加,要求也逐步提高,只有不断地使用感官,才能促进青少年感官的发展和见微知著的思维能力。

除培养观察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要充分创造条件,尽量减少实验小组人数(能达到1-2人一套仪器最好)让学生独立自己动手去做实验。这是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技能的好形式。只有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才能达到熟练的掌握。对基本操作要高度重视,严格训练,发现缺陷及时纠正,务必使操作规范化。一旦让学生掌握了,这是受益终身的技巧。

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启蒙教育范文篇3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

初中学生已念了七、八年书,阅读似乎不成问题,其实不然。初三学生只可以说能读书,还远远达不到会读书。因为化学学科一是有它独特的阅读重点和方法,二是还有阅读的速度和效果等问题。

这些都需要老师悉心指导。如初三化学第一课绪言,共有3500多字,若让学生自己泛泛地读,不会抓重点,花时间多且收效甚微。因为教材中一般包括有常识性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方面的内容,但多半是常识性的,约占75%或更多些,假若把这些知识比喻为“绿叶”,那么学生理解好这些“绿叶”后,无疑对于掌握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这朵“红花”是有利的。但“绿叶”毕竟是起衬托作用的,可以粗读、略读、领会意思就行。对于基础知识则要求细读、精读、反复推敲、思索而达到理解和掌握。化学的重点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等。如初三课本绪言中属基础知识的内容是两种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和两种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共有110个字,约占3%,这堂课教师可以从演示实验开始,让学生观察实验,共同得出两种变化的不同,推广到两种性质,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重点的地方让学生画线标记下来理解和记忆。这样做,学生可集中精力观察实验和思考理解,这比教师按照课本摘要板书,然后要求学生记下来效果会更好些。

二、培养观察与实验能力

化学知识来源于实验,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能力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很重要的方面。实验是使知识生动活泼的再现,常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无穷的回忆,也最能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青少年们好奇心强,对观看实验很感兴趣,若教师预先不引导学生应注意什么,让学生凭个人爱好自由选择地观察某一现象,结果得出结论五花八门,有的抓不住要害,达不到目的。所以老师一定要先强调应如何观察,观察哪几点。如先观察镁条的形状、颜色等性质,点燃时要注意看发出耀眼的强光(不要正视,防止伤眼),放热等,把点燃后生成物的状态、颜色和反应前的镁带比较,让学生自己得出产生了新物质,(氧化镁)等等。这些细节都要交待清楚,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演示实验的效果。同时,也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观察方法及实验操作方法,如点燃、用坩埚钳夹住镁条在火焰的外焰加热等等。对不同的实验,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要有不同的要求。随着学习的深入,观察项目也逐渐增加,要求也逐步提高,只有不断地使用感官,才能促进青少年感官的发展和见微知著的思维能力。

培养观察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要充分创造条件,尽量减少实验小组人数(能达到1-2人一套仪器最好)让学生独立自己动手去做实验。这是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技能的好形式。只有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才能达到熟练的掌握。对基本操作要高度重视,严格训练,发现缺陷及时纠正,务必使操作规范化。一旦让学生掌握了,这是受益终身的技巧。

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启蒙教育范文篇4

【关键词】幼儿数学启蒙教育

幼儿数学启蒙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要引起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一种认知倾向,属个性特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兴趣可以激发儿童的求知欲,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如何提高幼儿的兴趣,使其能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呢?教师首先应该明确:幼儿数学启蒙教育决不能单纯教知识,而必须寓教于乐,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或活动中渗透粗浅的数学知识,让幼儿在感知知识时或得满足感。只有当幼儿对某一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后,他们才会全神贯注地参加进去,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接受知识。在平常与孩子的接触中,我发现幼儿都很喜欢听故事。抓住孩子的这一特点,在设计数学教学活动时,我尝试采用了以下一些教学方法。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含义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通过直观教具,使幼儿从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进行抽象,由外部的感知活动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并用语言促进思维,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的教学活动。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幼儿园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

幼儿数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或成人的指导下(直接指导或间接影响),通过他们自身的活动,对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以及空间关系(包括数、量、形、时、空等几方面)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并主动探索的过程,是幼儿发展思维能力的过程。

二、把要教授的知识编成小故事

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增长幼儿知识,发展智力。孩子都爱听故事,尤其是在听故事的同时,如果老师边讲边出示故事中的事物,那幼儿的兴趣就更浓了。因此,我常把教学内容编成简短的小故事,让幼儿以听故事的形式来学习。如教幼儿学习认识“1”和“2”时,我编了这样的故事:“今天小兔到小二班作客,他带来了很多礼物,准备送给小朋友。是什么礼物呢?边讲边出示实物:一张纸,一本书,一盒蜡笔,一盒彩泥。这些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通过这样的演示,幼儿很容易地认识了“1”。认识“2”时,也用了同样的方法。教师以小兔的口吻、小兔的角色进行教学,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但是,同样的角色和内容,不适宜于编成教学内容相仿的小故事。例如,在认识“3”和“4”时,如果再以小兔到小二班作客这样的故事出现,那幼儿一定不会再有兴趣了。此时,我把小兔这一角色改为布娃娃,以布娃娃过生日为题材,布娃娃买了许多东西来请客人们吃,买了哪些东西呢?教师出示水果,让幼儿数一数有多少水果,从而认识了“3”。接着,又出示糖果,再数一数,从而认识了“4”,最后,布娃娃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请小朋友按要求取相应的雪花片,做相应的动作等等,从而进一步认识了“3”和“4”。在这种宽松氛围下,幼儿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轻松。这种方法也符合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的记忆特点。

三、请幼儿担任故事中某个角色

幼儿不仅爱听故事,而且更喜欢参与到故事中去。因此,在设计某些教学活动时,我会请幼儿担任故事中的角色,激励幼儿更加认真地听故事,参与故事。如教幼儿学习分类,我请幼儿为故事中的大象和老虎分饼干,激发了幼儿的责任心,促使他们认真听清楚分类的要求。因为只有听清了要求,才能当好饲养员。幼儿在担任饲养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分类。再如,在复习认识数字1~5,并学习用点子表示数量的活动中,我让幼儿担任故事中的主角,请他们去公园看花。看到了漂亮的花,学着用点子表示花朵的数量。再让幼儿看了点子猜猜有几朵花开了。通过这种方法,幼儿在参观公园的情境中,不仅听了故事,而且,

积极地参与了故事,学到了相应的数学知识。

四、幼儿担任的角色有操作机会

心理学上说:当无意记忆的材料成为活动对象时,记忆的效果就会提高。因此在活动中应多为幼儿提供操作机会,让幼儿尽可能的多动手操作。我在设计故事情节时,尽量为幼儿提供这样的机会。如前面的例子:给老虎、狮子分饼干;参观公园看花等也是如此。再如教幼儿学习对应比较多少时,我还是请幼儿担任饲养员,按照一定的要求给小动物喂水果。在喂水果的过程中,幼儿很轻松地学会了对应比较多少。

五、帮助故事中的角色

每次的数学活动,教师都会对幼儿提出一些要求,久而久之,幼儿对教师的要求会没有兴趣,懒得理会,如何使幼儿乐意地按要求去做呢?我在编故事时,常会把一些数学操作要求变成故事中的角色求助小朋友的事情。故事中的角色往往是幼儿喜欢的,他们会乐意地去帮助故事中的角色,这样一来,就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学习交替排序时,我就以布娃娃爱吃排好队的饼干为由,要求幼儿发放饼干,圆饼干交替排好队,幼儿为了让布娃娃乐意吃自己的饼干,就会很认真地按要求去做。这时,教师出示布娃娃,拿着布娃娃来到幼儿中间,排好队以布娃娃的口吻表扬幼儿,如此一来,小朋友特别的高兴,排饼干也更起劲了。

启蒙教育范文篇5

关键词:儿童;启蒙;钢琴教学;探究

当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儿童音乐素质的培养工作变得十分重要。儿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最重要的种类就是对钢琴艺术的学习,钢琴能够对儿童的音乐素质和整体修养进行培养,对儿童未来发展意义十分重要。然而,现阶段,儿童钢琴启蒙教育教学工作中还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对儿童的自身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寻找需要的措施促进对儿童钢琴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十分关键。

一、儿童钢琴启蒙教学中的主要缺陷

(一)儿童对钢琴学习缺乏有效的重视

对于儿童而言,他们总是对新鲜的事物报以强烈的兴趣,而钢琴学习时一项长久的工作。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儿童往往失去了最初学习钢琴的兴趣。一些对于钢琴仍然很感兴趣的孩子,会将钢琴演奏作为生命中的一种重要爱好,并将提高自身的钢琴水平作为人生的目标来追求。孩子的好奇心是十分重要的,在钢琴练习的过程中,一旦儿童失去了对钢琴学习的兴趣,就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例如:一些教师总是利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强制学生学习钢琴,儿童没有兴趣也就不能提高自身的钢琴学习兴趣,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学生不能及时回答提出的问题,就会对学生的自信心造成严重的影响,久而久之,儿童就会失去对钢琴严重的兴趣和表现欲望,以至于在学习中产生严重的不良情绪。

(二)钢琴入门断奏制约钢琴教学工作发展

在儿童学习钢琴的过程中,一些教师往往喜欢教学生摆放基本的手型。在这个过程中,手型的摆放存在一些问题,小孩子不能及时掌握手型,孩子学习钢琴,应该提高自己的手关节的力量,儿童掌关节和手关节的灵活,就能够促进孩子肌肉的生长,使孩子的肌肉生长始终按照钢琴演奏手型的方向,有利于孩子养成正确的钢琴演奏手型和姿势。

(三)过度抬指训练不合理

在钢琴演奏中,过度的抬高手指训练,在钢琴演奏中对儿童的影响是具有危害性的。高抬指训练对孩子的音色判断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钢琴演奏中,岗前演奏者不依靠手,而是应该依靠自己的耳朵,这样就能够让孩子在聆听的过程中,针对音色对乐谱进行判断。在这个过程中,过度的高抬指训练会使孩子的手指肌肉产生严重的紧张,使儿童的状态始终处在一个紧张的状态下。

(四)钢琴教师盲目的追求专业化教学

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一些钢琴教师不能有效关注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过分的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专业化效果,使用的教学方法也是比较死板的,没有注重对儿童钢琴演奏兴趣的培养,使得孩子不能提高对钢琴学习工作的兴趣。

二、加强对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的有有效途径

(一)养成良好的钢琴演奏习惯

钢琴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领会教师的意图,还应该将教师传授的知识点变成自己的技术,学生在领会教师的教学意图之后,应该提出相应的问题,并增加教学时间。不论是什么学习与工作,实践和理论都是不能够分割的,不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工作是不够明智的,相反,若是不能在理论的基础上配合必要的实践,理论基础就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性格特点和儿童的身体状况制定相应的钢琴演奏训练时间,并循序渐进地增加训练时间,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不能随心所欲的开展教学训练工作,而是应该将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根本要求。不能将每天的训练强度扩大到一定的程度上,这样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不能收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儿童浓厚的钢琴学习兴趣

儿童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往往是不稳定的,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习兴趣也是容易转移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钢琴学习兴趣的培养。日常生活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这样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有效的培养。例如:某儿童钢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孩子带到田野中和公园中来聆听小鸟的声音,并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对音乐节奏的感受能力,这样就能够让孩子产生强烈的钢琴演奏兴趣,培养孩子良好的音乐学习兴趣。

(三)增强对儿童强烈的音乐感觉

一般来说,孩子是具有强烈的演奏能力的,这对孩子的音乐感有着较强的要求,音乐感指的是孩子对节奏、力度和节奏的感知能力,孩子对音乐作品也能够音乐作品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应该掌握强烈的节奏感,并对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行展现,带动孩子节奏感的掌握。同时,还应该加强对优秀作品的演奏和掌握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孩子的钢琴演奏能力和音乐素养。

(四)培养儿童优秀的识谱能力

儿童的识谱能力是一种有效的能力,一方面是对五线谱的认识能力,并将各种各样的音乐符号转化为对人体大脑有意义的信息,五线谱的识谱能力,能够使孩子在看到一个乐谱的同时,联想到下一个乐谱,这样就能够让孩子更好的掌握钢琴的练习能力。在钢琴演奏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儿童对音乐结构、和声结构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教师也应该将音乐内的一些内部的特点告诉儿童,并帮助儿童对乐谱进行分析,进而有效提高儿童辅仁阅读五线谱的能力。

(五)提高儿童的综合能力

在对儿童进行钢琴启蒙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儿童综合音乐能力的而提高。在演奏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提高,就能够使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有效提高,这样就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掌握,增强了学生音乐学习的趣味性,在此基础上进行钢琴教学工作,就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也能够这个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能够在想象中进行有效的创作与发挥,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对儿童的审美能力的鉴赏能力进行有效提高,进而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掌握能力和理解能力。

(六)提高儿童的注意力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孩子的注意力集中能力是十分分散的,儿童的注意力往往不能超过一刻钟,一刻钟之后,孩子的注意力就会分散,这个过程中,钢琴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对原有的知识进行复习,这样对于一些钢琴入门的学生而言就能有效的看懂乐谱,提高孩子的钢琴演奏能力。三、结语总而言之,儿童钢琴启蒙教育教学工作中,钢琴教师应该针对儿童不同的心理和生理情况进行教学方案的制定。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让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快乐,并需要教师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创造性的思维,增加钢琴教学工作中的趣味性,提高儿童的钢琴演奏能力,有利于学生音乐水平的有效提高。

作者:依健 潘静谊 单位: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琤.有关儿童钢琴启蒙教育教学的探究[J].大众文艺,2012,(24).

[2]龙姝舟.基于关注个体差异性的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3]屈曼.从《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编写看美国当代钢琴启蒙教育理念[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15年.

[4]洪娇,何玉.探究中国儿童钢琴启蒙教育中的快乐教学[J].艺术品鉴,2015,(09).

[5]毛冰洁.钢琴教育在儿童启蒙阶段音乐能力培养的探究[J].学子(教育新理念),2013,(16).

[6]田安.儿童钢琴启蒙教学探究[J].考试周刊,2013,(85).

启蒙教育范文篇6

(一)幼儿教师的教学理念。在现代教育文化背景下,已经有很大一部分幼儿园在开展国学启蒙教育。尽管国学启蒙教育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进步,但还是会有一部分幼儿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仍旧不按照国学启蒙教育的思想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得幼儿无法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统的教育方法,不利于幼儿的成长,不能激发幼儿对知识的渴望,这样既对幼儿不利,同样也无法真正地将国学启蒙教育渗透到幼儿的教育中。(二)幼儿园的教学环境。现阶段,在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中,在为幼儿提供优良的教育教学环境方面,幼儿园及教师并没有做到完善,不能给幼儿缔造良好的国学启蒙教育环境,未能利用现代化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为幼儿创设环境,幼儿不能学习到有效的国学启蒙教育,不利于幼儿的发展。教师可以在幼儿园进行一些环境创设工作,把与国学启蒙教育相关的图片或文字,做成展览板报贴在教室的墙上,使幼儿能够在充满国学的氛围中学习。幼儿园应向家长和社区大力宣传国学启蒙教育,通过幼儿园、家庭、社区三向合力,促进幼儿国学启蒙教育的发展。

二、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应进行完善

(一)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在我国历史教育发展的长河中,教育理念始终占历史的主流。在国学这一经典传统文化中,我们要坚信,乐教这一教育形式从始至终是幼儿国学启蒙教育的主要支撑。由古时的四书五经,到现代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素质教育,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即已从私塾或家庭中学习四书五经到现代课堂上学习一篇古文。现代教学采取幼儿的生活与教学的内容完美结合,让幼儿在熟悉、有趣、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国学经典。教师可布置一次有关国学启蒙的作业,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在一周之内完成。教师可给幼儿布置一周一首诗,一个四字成语的作业,让幼儿一周内在父母的帮助下熟读甚至背诵一首简单的小诗,了解一个四字成语的含义等,将国学启蒙教育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有效地利用幼儿父母的资源,帮助幼儿学习国学,引导幼儿向着积极的方面发展,使幼儿牢记中国的传统国学文化。(二)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在幼儿国学启蒙教育过程中,学校及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应把国学启蒙教育作为幼儿教育中的重点教育,为幼儿今后学习国学启蒙教育奠定基础。教师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来渗透国学教育,教师可在幼儿休闲娱乐的时候,午睡起床的时候,播放古典音乐,为幼儿营造一个既舒适又高雅的日常环境,让幼儿能够爱上古典音乐,爱学国学,激发幼儿对学习国学知识的渴望,让幼儿以独立的个体身份加入幼儿国学启蒙教育中。

三、结语

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在幼儿园已经有了一定的教育位置,通过分析当今时代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及完善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的措施,我们可以发现国学启蒙教育的重要价值。在国学启蒙教育中,我们要首先对幼儿的德行进行培养,然后再培养幼儿的智育,使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探究和学习国学知识。教师一味地采用传统的教学,对幼儿的国学学习反而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不利于幼儿国学启蒙教育的发展,因此,要求教师要以幼儿为主体,遵循教育规律,组织和引导幼儿学习国学,提高幼儿对国学的兴趣,将国学启蒙教育发扬起来。

参考文献:

[1]陈德艳.国学启蒙教育对幼儿道德品质发展的作用及策略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启蒙教育范文篇7

关键词:道德启蒙;幼儿教育;家庭德育;感官教育;社区教育

一、关注生活细节,渗透道德教育

幼儿教育在日常教育的过程中,应结合幼儿的年龄性格特征,从生活细节出发,将道德教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关注幼儿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人和事,将道德教育渗透在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首先,应从幼儿的衣食住行入手,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举止习惯,让幼儿意识到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做到勇敢、诚实、不畏艰难,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讲礼貌、懂文明、守纪律,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意识和行为品质[1],让他们以乐观、活泼的心态面对每一天,为他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从生活细节中挖掘道德启蒙教育元素,对于学生良好行为意识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比如,教师在指导幼儿穿衣服的过程中,鼓励他们互相帮忙系扣子等,培养他们互相帮助的意识;在游戏活动中,组织合作类的游戏,培养他们主动分享、合作的意识,并习惯使用礼貌用语等等。教师应积极表扬幼儿的日常行为,抓住他们的心理特点,对其进行赞美教育。另外,对于一些经常抢他人东西和打架的行为,教师应温和地进行引导,让他们明确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明辩是非、懂得相互谦让,这样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孩子的心灵。在日常典型的小事中,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幼儿亲身经历、耳濡目染,这样便于他们理解和掌握所谓的道德行为。因此,生活细节是孩子道德行为习惯的流露,教师应关注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改善家庭德育环境,促进幼儿道德品质发展

家庭环境对于孩子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是他们成长的摇篮。家庭作为孩子一出生就接触的第一环境,为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也对幼儿的长期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正所谓孩子的行为表现是家长行为意识的一面镜子,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也曾提到母亲是他性格养成的最重要的老师,是对其进行生命教育的启蒙者。因此,幼儿教师在对孩子进行道德启蒙教育的过程中,应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相互合作,共同致力于幼儿道德品质的养成,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首先,家长应起到榜样作用,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相互尊重,注重邻里之间和谐关系的养成,主动关心他们,为孩子营造温暖的家庭氛围;其次,对于孩子的行为,家长应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价,明确真善美和假恶丑;最后,家长最好能够带孩子定期旅游,让他们见识历史深厚的名胜古迹,领略世间的奇妙景观,使其感受风景的优美和祖国的浩大,激发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2]。因此,家庭环境是幼儿道德品质形成的第一课堂,也是孩子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部分。

三、融合感官教育,促进道德习惯养成

感官教育的出发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通过观看动画片、阅读绘本、讲故事等活动,调动幼儿的多重感官,将道德教育渗透在幼儿感官的多个方面。在幼儿聆听故事、观看动画片、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建立他们内在的道德界限,懂得分辨道德的标准,从而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形成完善的人格。具体来说,幼儿教师可以为幼儿讲述情节冲突并引人深思的幼儿故事,通过故事中对人物的描写,促使幼儿进行模仿和学习。介绍小伙伴之间相互帮助的故事,渗透合作意识教育,让幼儿在生活和学习中懂得乐于助人。让幼儿在听、读、写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做出恰当的行为,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幼儿教师和家庭都应积极为孩子搜集相关资料,因材施教,针对幼儿的感官特点进行引导,让他们明确正确的道德标准。因此,感官教育作为道德启蒙教育的辅助手段,是最直观的教育,也是最为感性的教育,符合幼儿的行为特点,能够起到极佳的道德教育效果。

四、突出社区教育,做好德育教育衔接

社区环境也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做好社区教育对于幼儿社会化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幼儿园在家园共育的基础上,还应突出社区教育的重要性,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道德启蒙教育的全面渗透。幼儿教师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组织家长一起商讨家园联系的具体策略,充分运用社区资源,从社区层面逐步培养幼儿的社会化。譬如,幼儿园可以带领孩子们为社区的老人们表演节目,对他们进行尊老、敬老教育,家长在这一过程中应积极配合,教师也应为孩子树立榜样,以此逐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他们人格的完善。

总之,幼儿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工程,道德启蒙教育不可或缺。通过关注生活细节,渗透道德教育;创设家庭环境,促进幼儿发展;融合感官教育,培养道德习惯;突出社区教育,做好教育衔接,才能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道德启蒙教育需要在幼儿教师的带领下,发挥家长和社区的作用,全方面渗透道德教育,共同为幼儿道德品质的形成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孟秀云,薛桂荣.道德启蒙教育——幼儿期常抓不懈的主题[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7):26-27.

启蒙教育范文篇8

一、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现状

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能影响儿童正在发育的大脑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从而有助于逻辑与抽象思维、记忆力和创造力的开发,这一观点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和支持。[3]在婴幼儿早期教育中,音乐启蒙教育已经越来越高亮起来。

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被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基于对前面所提及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深信不疑,美国佐治亚州州长泽尔?米勒已提出了一项令人叫绝的建议:作为该州预算计划的一部分,拿出10.5万美元,使该州所有新生儿(每年约10万名)出院回家的时候,带上一张古典音乐激光唱盘或一盘古典音乐磁带。

又如,英国正开展“音乐一对一计划”,这个项目致力于总结适合两岁以下儿童发展的教育实践。“音乐一对一计划”力图将关于婴儿音乐性的最新理沦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帮助父母及照料者采用更适宜的教育方法。计划首先要求收集信息,包括父母的每日音乐活动、对家庭音乐生活的态度、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在此基础上探讨怎样将音乐应用到两岁以下孩子的每日生活,要求教师必须与父母建立信任,形成彼此认同的伙伴关系:同时.教师必须找到适宜并受到双方认同的教育模式这类与家庭相关的灵活工作为音乐教师的职业规定提出了挑战。

再如,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研究了作为连接母婴间音乐纽带的亲子歌曲。探讨音乐如何成为亲子活动的一部分—女人哼唱儿歌和用音乐育儿的方式,音乐对她们的观念、情感和作为母亲的身份认同感的影响,以及通过音乐游戏和表演与孩子形成的互动类型和相互关系。

此外,还有许多国家也对婴幼儿的教育极其重视很早就提出了应对0~3岁的婴幼儿进行智力的开发。比如,新西兰早期教育提出:教育要从出生开始。秘鲁、加纳等国家把0~3岁教育已列入了国家行动计划。他们认为:3岁以前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期,是早期教育的关键期,也是婴幼儿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口语、数字逻辑概念掌握的关键期,是行为、性格、人格发展的奠定期。[4]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终身教育理念的建立,对婴幼儿实施良好教育成为广大家长更加强烈的愿望,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也开始重视对婴幼儿音乐的启蒙和智力的开发。

总之,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对发展婴幼儿智力、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增强幼儿听力和记忆力,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5]早期音乐启蒙不仅可以增进婴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还能开发右脑,从而使左右脑平衡发展,犹如给宝宝的想像力、创造力及记忆增添一副飞翔的翅膀,使之能发展得更卓越。

二、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方法

对婴幼儿早期音乐能力发展提供支持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母亲对孩子轻柔说话语气和歌唱节奏、让婴幼儿聆听更多的声音和各种风格的音乐,以及亲子间的简单音乐游戏都是适宜的形式。婴幼儿早期的音乐感知能力与其后儿童期、青少年期音乐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承继性,为婴儿营造一个丰富的音乐环境,让婴幼儿沐浴在与其音乐感知能力相适宜的音乐环境里,将能提升和培养其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并对其今后音乐能力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倾听

在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倾听应被放在重要的位置。因为听觉是音乐体验和学习的基础。一般说来,婴幼儿各种生理器官都处于未成熟的发育阶段,因此给他们聆听的音乐应以优美、欢快、流畅的乐曲为主,还可以结合语言的发展学唱一些儿歌童谣。同时,对于婴幼儿而言,应将音乐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在自然和谐的日常生活中接触和体验音乐,既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他们能的身心健康成长。

(1)音乐

婴幼儿,特别是婴儿,主要是通过听音乐促进其听觉能力的发展。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他们获得音乐艺术美的熏陶和娱乐的愉悦感。听音乐可以配合孩子一日生活中的一些活动来进行。配合孩子一日生活活动听音乐,主要目的是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气氛和情绪,使孩子吃得香甜,睡得舒适,玩得愉快,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孩子无意识记的特点,在头脑中积累美好的音乐印象,为培养婴幼儿的音乐文化素养,发展音乐才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2)妈妈歌

对婴儿来说,母亲的声音是他/她最喜欢、最能接受的声音。妈妈的歌声是最美妙的,所以不必担心自己的演唱能力有多少。母亲唱歌时,可将婴儿抱在膝盖上、怀抱里或陪着婴儿入睡。这样,既有肌肤的接触,又有母亲的体味包围,加上听到母亲的声音,促使婴儿一起感觉,对婴儿大脑产生极佳的影响。[6]随着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可以教孩子学唱歌在教孩子学唱时,要让孩子看着妈妈的口型和面部表情,跟着妈妈的歌声学,这样可以帮助孩子领会内容,吐字清楚地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情感。[7]

2、交流

研究发现,快乐的核子们都拥行——些共同的素质,包括较有自信、乐观、有自制力等良好的亲子交流,将有助于形成良性的亲子依恋关系,促进婴幼儿各项能力,以及社会性的发展。在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互动歌曲、音乐游戏、律动体操这些亲子交流活动形式与内容,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

(1)互动歌曲

已有研究表明,亲子的互动歌曲,尤其是熟悉的命名类歌曲,如“你的鼻子在哪里?”、“你的嘴巴在哪里?”这些歌曲,以及动作类互动歌曲(躲躲猫和躲藏游戏等)和带有丰富手势的歌唱互动,对于幼儿的语言习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儿童能在咿呀哼唱这些互动歌曲时,通过这种对单词和对应动作的配对情境,学习特定的语言元素。成人可与幼儿一起听音乐、唱歌,并引导幼儿做有节奏地拍手、敲击等游戏,用爱心来开启幼儿的音乐之门,帮助他们感受音乐的乐趣,进行音乐体验。[8]成人可以和幼儿一起玩能制造各种声音的游戏:如让幼儿配合音乐来用小木棒敲击翻过来的桶、锅、盆、陶器以及各种能敲击出悦耳声音的用具;和幼儿一起将沙子、小石头装入废弃的纸盒或不透明的小瓶中,做成多种小“沙锤”,让幼儿区分不同的声音并用它们来打节奏;家长可以准备多个同样的碗或玻璃瓶,分别装上不同量的水,让幼儿用汤匙轻轻敲打,倾听它们发出声音有无区别;家长还可引导幼儿用不同材质的物品,如玻璃纸、纸袋等发出声响。总之,成人可以充分利用一切周围环境中可用的东西,增进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与感受。

(2)音乐游戏

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随下进行的游戏活动。它与其它游戏活动的主要区别在于用音乐配合、指挥、促进、制约游戏活动及其变化和发展。在音乐游戏中,音乐与游戏活动的关系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音乐伴随着动作,使之更加生动、活泼、协调、优美,同时,动作又能帮助幼儿具体形象地感受、理解音乐,获得相应的情绪体验,促进智力才能的发展。[9]

父母可在家里为孩子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音乐环境。

如经常播放音乐,并根据孩子“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以动作来表达和理解内容,引导孩子随着乐唱唱、跳跳、玩玩,把音乐和玩耍融于孩子的生活之中。这种在音乐伴随下的游戏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智力才能,协调和发展幼儿的动作,促进幼儿在德、智、体、美几方面健康成长的良好手段,也是符合婴幼儿年龄特点,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一种音乐启蒙教育方式。

3、律动体操

在婴幼儿教育的传统观念中,存在着重知识轻运动的认识。然而,这其实是一种思想误区,因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身体成熟是第一位的。婴儿的骨骼、关节、肌肉由瘦小、稚嫩发展到粗壮、有力,这些都与运动分不开。成人在注重孩子学习的同时,也一定要督促他们加强体育运动。在音乐伴随下做动作是孩子感兴趣的一种活动。婴幼儿在律动和体操中,不断发展这手脚活动男的能力,并且感受和体验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婴儿主要通过感官及身体动作来探索周围世界,在看、听、抓、滚,爬的过程中,了他们周遭的世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以较宽广的的方式来探索世界。他们学会了摆弄物体,了解语言,以及描述他们正在做些什么,至于动作技巧的发展方面,他们则是对自己的身体,以及自己的身体能做什么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他们知道自己可以在所处的空间里有目的的移动身体。[10]

在3岁之前,幼儿应该能感觉稳定的节拍,也能依照稳定的节拍走路。这种基本时间感及节拍能力是让幼儿毫无困难的获取早期基本动作技巧的主要能力。简单的动作经验课促进幼儿动作技巧的发展。

[11]

在音乐伴随下做动作或舞蹈,主要是教孩子学习符合营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和情绪做动作,能够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在身体各部分做动作时,能通过运动神经去感知音乐艺术美,同时,又通过协调优美的动作去表达音乐的内容情绪,这些活动可以发展婴幼儿的动作和节奏感,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地发育成长。[12]

三、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注意点

1、正确的育儿观

我们培养孩子的目标应该是:身心健康、品德高尚、人格完善、智力健全。对于3岁前的幼儿来说,音乐启蒙教育并不一定能使他们成为从事音乐工作的专业人士,但音乐启蒙给予幼儿的早期的丰富感官刺激和运动经历,可以改善大脑神经通路的结构和功能,对以后各种学习能力的形成具有终生的影响。

必须走出音乐启蒙教育是为了成名成家的这一误区,这不应成为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最终目的。音乐启蒙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感受音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素养及审美能力,培养对“美”的追求和创造愿望,会使他们今后的生活更美好。而是让孩子具有审美能力,体会和联想音乐中所传达的感情,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

2、音乐的选择

在选择对婴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的教材时,需注意教材的难易程度,既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同时也要适当的给他们一些提高。采用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原则,让孩子从小接受这种优美、明朗、向上音乐的熏陶,陶冶高尚的情操,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具体需注意以下三方面内容的考虑:

(1)音乐作品的内容

教孩子演唱和欣赏的音乐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应当是孩子可以理解感受的,思想感情应当是健康活泼的,旋律应是动听的,为孩子所喜听乐唱的。切忌要把父母爱唱的成人歌曲教孩子唱,因为这种歌曲的内容情感往往是孩子难以理解感受的,歌曲的音域、节奏以及演唱技巧是孩子难以胜任。

(2)亲子歌曲的音域

亲子共唱的幼儿歌曲应当考虑到孩子的演唱音域,因为幼儿的肺活量不大,声带正在发育,如果所选歌曲音调过高或音程跳动太大,会造成幼儿声带过度紧张和呼吸不协调,影响发省,甚至造成声带的损伤。因此,选用亲子歌曲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这一生理特点。一般而言,三、四岁幼儿演唱音域为3度或4度,年龄更小的孩子其音域越窄。

3、亲子活动的设计

启蒙教育范文篇9

关键词:互联网+;音乐启蒙;音乐教育

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实行,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也在稳步提升,于此同时,人们对艺术的要求越来越高,音乐启蒙、幼儿启蒙、音乐鉴赏等行业的应运发展。新的“互联网+”平台和交互技术使得这一领域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互联网改善了音乐启蒙这一领域的时空局限和地区差异,使这一行业更增添了新的可能性,产生了更大的社会效益。

一、“互联网+”的应用对音乐启蒙时间利用的推动

音乐启蒙和音乐培养需要大量的时间,根据问卷调查,有70%以上的音乐技能学习和音乐启蒙都是在附近的音乐机构学习。以南京市锁金村为例,周围居民如果想进行音乐启蒙教育最少需要10分钟时间进行准备,最多达到2个小时。音乐机构的分布与人口密度和高校分布的有关,在一二线城市,居民接受专业音乐院校教师教授的音乐课程,花费在交通上的时间平均在1小时以上。“互联网+”技术无异于给这一领域带来了新的可能。仅需要一台电脑和一台与其匹配的音响,音乐启蒙变得比以往更加便利,花费在路上的时间将被大大节省,而这些被节省下来的时间也完全可以利用在音乐感受力和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上。“互联网+”对于时间利用的推动方面有着毋庸置疑的贡献。

二、“互联网+”对音乐启蒙的经济成本节省的推动作用

(一)交通费用的节省。“互联网+”节省的音乐启蒙成本绝不可小觑。新技术甚至可以让居民“足不出户”享受到音乐启蒙教育,累积的交通费用的节省是相当可观的。以南京市居民为例,正常居民在参加音乐启蒙、音乐教育等相关课程次数人均为一周2次,按照南京市人均交通费用计费标准,按每人每次使用交通费用为3元,来回2次,而“互联网+”技术完全可以使这一部分费用降低至一半甚至更多,一些家庭甚至可以不花费交通费用就可以享受到优质高效的音乐启蒙教育。(二)学习费用的节省。“互联网+”可以节省的音乐启蒙经济成本不仅表现在交通成本方面,影响更大的则是“学习”费用。同样以南京市为标准,居民仅通过学习钢琴来进行的音乐启蒙课程费用人均超过100元/次。南京地区刚请授课人均收费标准如下:普通大学生辅导:5-15岁儿童(120元/次),成人(150元/次)音乐系本科生辅导:分别为150元/次和200元/次音乐系硕士辅导:分别为300元/次和350元/次教授/导师辅导:分别为500元/次和800元/次“互联网+”将对这一行业带来巨大改革。现代“电子化钢琴”已经可以满足大部分人对音乐启蒙教育的需求了。“电子化钢琴”即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耦合,将音乐用数字化的方式表现出来:用户可以戴上耳机,通过和钢琴1:1制造模拟实体的按键和踏板来发出真实钢琴的声音。现代技术的推动力更在于技能的多样和优越性,“电子化钢琴”已经可以利用传感器技术对用户演奏的力度来反馈,与互联网连接更可以对自己的弹奏进行评价、保存、,现代“电子化钢琴”更可以“自动演奏”,从而更快让初学者学习技术。这样的科技早已不再是纸上谈兵,其所消耗的经济成本也将为一些较为贫困的家庭节省开支。(三)音乐启蒙的普及的推动作用。互联网早已不是稀罕物,“家家有电脑,人人有手机”已经成为常态,较贫困地区大多具备了上网的条件。然而音乐艺术的普及力度却远远没有达到外国同时期水平。这与我国音乐教育的普及和投入密切相关。尽管我国正在不断完善艺术教育相关政策,也补贴了很多项目,但对很多家庭来说,“艺术”仍然“很贵”。调查显示,仍有约30%的人认为“音乐启蒙教育”仅仅是“会弹钢琴”,而他们喜欢的音乐往往停留在“抖音神曲”。“不懂乐器分配、音乐欣赏、音乐礼仪”使得很多人望而却步。而新技术的出现让很多家庭都有欣赏音乐、普及音乐启蒙教育的机会。从简单的赏析到乐器技术等方面,互联网可以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互联网的普及程度也会让音乐启蒙更加壮大,相信不久的未来,人民对于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受教育程度会更上层楼。

三、“互联网+”技术对音乐事业的推动

“互联网+”技术可以提高音乐艺术教育的普及程度,为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注入新鲜血液。传感器技术可以测量乐手演奏每一个音符的力度、位置,并将这些数据传播到互联网上进行交流,用户也可以借助互联网和传感器的反馈装置立体化利用这些数据,使这些数据重现乐曲。这对于一些音乐技术的学习如虎添翼,用户之间的交流省去了不必要的路程和时间,相比线下教学,使用数据化处理也会更精确,这对于一些初学者来说很有帮助。与文学和美术都不同的是,音乐使用的物质材料是声音,是通过声音来表达感情的一门艺术。音乐教育兼具教育性和公益性,互联网也将为音乐教育带去新想法和新思路。现代作曲家作曲并改编的很多作品,也越来越被大众接受。

四、结语

“互联网+”技术给音乐启蒙教育这个行业造就了新的可能,也给了大众一个认识、了解、熟知音乐启蒙教育的机会。新的技术推动一个甚至多个行业的发展,也提升了人民的艺术修养,这一点显而易见。未来,新载体会继续承载音乐行业的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音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郁文武,谢嘉辛.在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启蒙教育范文篇10

关键词:幼儿教育;科学游戏;兴趣

在幼儿教育阶段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活动是其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科学启蒙教育活动,让其享受游戏活动的过程,提升科学素养。教师在开展科学启蒙教育活动时,可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图片、玩具等实物,以游戏活动为载体,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渗透一定的科学性活动,使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游戏中获得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

一、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设计好科学性实验,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让幼儿产生强烈的好奇感,从而对科学性实验活动充满兴趣。比如:教师首先从伟大发明家爱迪生曾孵过小鸡的实验活动入手,给小伙伴吃发气散想象小伙伴能飞起来的实验,就是因为爱迪生看到母鸡孵蛋,鸟在空中飞这样的事实而产生了要研究它的兴趣……可见只有对科学发生了兴趣,才会产生引起主动追求科学新知的愿望,就会事事处处留心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和现象,不断的有所发现并追根究底。该如何引起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呢?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演示科学小实验的方法,来启发幼儿去想、去问并对科学产生兴趣。以幼儿试探性参与科学实验活动为契机,教师可以积极鼓舞他们参与到实验活动过程中,组织幼儿进行交谈和讨论,由此使幼儿产生观察思考,探索等一系列心理活动,从而达到引起幼儿对科学产生浓厚兴趣的教育目的。

二、教师适度将科学游戏活动渗透于各科教学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意识

对幼儿进行科学思想的渗透不可能教师单调的讲授,而是将科学实验活动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培养幼儿科学意识。当然,教师也可以在常识教育活动中结合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科学常识游戏和科学故事等,让他们在欢乐的情绪下认识事物的各种属性,形成清晰的概念,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如:在幼儿大班常识教学“认识彩虹”活动前我给每位幼儿准备肥皂泡的水和吸管,一杯凉开水,让幼儿到户外进行游戏,站在太阳底下吹肥皂泡,含一口水在嘴里,背对着太阳向上喷,游戏结束后提问幼儿,你们在肥皂泡上发现了什么漂亮东西,背着太阳喷出的水上又有什么好看的东西,让幼儿自由讨论,积极争辩,充分表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我不急于把结论告诉幼儿,而是通过用玻璃杯装一杯清水,放在窗台上,窗台内放一张白纸,让阳光斜照着玻璃杯,就能在白纸上看到一道美丽的彩虹。此时引导幼儿观看白纸上的彩虹。通过讲解让幼儿知道并理解彩虹的七种颜色都是太阳光的颜色,肥皂泡上看到的和喷出水上看到的漂亮颜色都是太阳光的颜色,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7种颜色组成的,照在雨后天空中凝聚的许多小水珠上,就出现了虹。经过小朋友自己游戏,老师的讲解,小朋友对彩虹的特征与太阳的关系记得牢固了,成功的达到了此次活动的教育目标。

三、教师要积极创设科学活动氛围,为他们开展科学小实验创造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