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22:24:27

启蒙教学

启蒙教学范文篇1

关键词:畲族舞蹈;启蒙教学;实施策略

畲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自称“山哈”,意味着山里的客人。畲族舞蹈具有“原生态”舞蹈特质,有其典型性风格和鲜明的程式化动作。其中蕴含了民族文化背景、民族精神、生活习惯、风土人情等丰富的内涵,为课程开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幼儿现实生活中与畲族舞蹈植根的民间文化土壤相隔离,偏离幼儿的兴趣特点与接受能力,因此对畲族舞蹈了解不深,没有充分领略其文化蕴意。具体表现在教师对畲族舞蹈文化了解不深,忽视对幼儿内涵、气质的培养。教学重形式轻内涵,依然延续传统“一板一眼”动作模仿的教学方式,过于追求动作的准确性;重模仿轻创新,缺乏对舞蹈背后蕴含的文化价值的挖掘,教学创新意识和能力淡薄。教师常常会本着促进儿童成长的美好愿望,将成人世界的东西、成人认为有价值的东西灌输给儿童,更多地只注重舞蹈本身对于儿童身心发展的价值,而对儿童的内在感受和情感体验却关注不足、倾听不够,缺乏基于儿童的视角和立场去设计和反思活动的能力。为此,应改变以前传统、单一化的课程模式,力求在设计与组织上有所突破。根据许卓娅教授的“系列层次活动理论”,教师设计与组织畲族舞蹈启蒙教学的“六部曲”,即:认识—欣赏—提炼—探索—创造—再现,以幼儿的情感体验贯穿始终,每个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使幼儿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体验畲族舞蹈,满足舞蹈带来的自我的需要和乐趣,使幼儿与舞蹈内容、动作之间达到“和谐”之境界。

一、认识畲族

1.创设畲族文化班级环境。在主题活动“美丽畲乡”中,创设富有畲族特色的主题环境,悬挂畲族斗笠、花带、织布机、陈列架摆放畲族器皿等,主题墙展示“畲族传统小吃”“畲族传统节日三月三”“畲族歌舞”“美丽的凤凰装”等图片,从而利用环境的隐性作用,了解畲族人民的生活习俗、传统节日、感受特有的凤凰装花纹色彩的美及蕴含的意义等,不断挖掘畲族风情内涵,为更好感受、理解畲族舞蹈奠定基础。并且开展专门的集中教育活动《我知道的畲族》《畲族“三月三”》《畲族“四月四”》等。2.走进畲乡,体验畲族生活。福鼎市非常注重畲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畲族的传统节日“三月三”“四月四”,祭祀祈福,以歌为媒、以歌传情、以歌会友,世代相传、延续至今,成为畲族民族文化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在“三月三”,笔者带领幼儿走进岭头山“第三届谷雨节畲族歌会”,“四月四”,走进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凤凰节畲族歌会”,进行实地采风生活体验活动。刚到村口,就看见畲族姓氏旗帜飞扬,美丽的畲族姑娘们身穿凤凰装,唱着悠扬的山歌,迎接八方来客。畲民们敲锣打鼓,在舞龙祈福、祭祀神明、祈求平安。孩子们还观看畲乡迎亲、学习打制糍粑、包牛角粽、制作乌米饭等民俗活动,品尝美食小吃。畲民们还邀请孩子们一起来跳竹竿舞、玩抄杠、赶野猪、摇锅、稳凳等畲族民间游戏,感受神秘精深的畲族文化。采风活动让畲族文化真正植根于孩子们心里,尝试从文化内涵的层面去诠释畲族舞蹈的表演风格,对孩子们欣赏、理解、学习、创作畲族舞蹈,丰富其文化内涵有一定作用。

二、欣赏畲族舞蹈

欣赏是对作品的整体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审美共鸣过程。[1]如果缺乏对作品背后民族文化的理解,单纯从动作肢体语言表演上欣赏,就无法全面感受和诠释作品的灵魂,使其仅停留在表面,为欣赏而欣赏,因此必须通过“多感官”“多通道”对畲族舞蹈进行全方位的欣赏,才能达到预想的结果。例如:欣赏畲族舞蹈《采茶》,先让幼儿了解畲族采茶文化,在此基础上,教师讲述《畲家姑娘采茶的故事》,让孩子从心里慢慢喜欢并接受这个角色,随后播放畲族采茶舞音乐,引导幼儿结合故事情节欣赏活泼、欢快,具有浓浓的畲乡韵味的乐曲旋律,感受热闹的采茶场景,同时聆听与汉语不一样的畲语,使之产生兴趣。随后教师穿上畲族凤凰装,戴上凤冠头饰,把自己打扮成畲家采茶姑娘的形象,手拿竹筐,以“坐蹲步”“踹踏步”等畲族特有的舞蹈动作出场,充分展现畲家采茶小姑娘热情、豪爽、活泼的动作美。孩子们欣赏后情绪激动,个个跃跃欲试,有模有样地进入角色扮演,很快地了解畲族舞蹈的基本动作规律。还利用区域活动、午睡起床、放学的时间等段播放畲族舞蹈《采茶》《捻糍粑》等视频让孩子们欣赏。孩子们“打开耳朵”去聆听音乐,感受旋律的节奏、韵味,同时可以欣赏舞蹈表演者的表情、动作,从而更深层次地去体会舞蹈背后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三、提炼畲舞基本动作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山哈们能歌善舞,长期依山而居,很多舞蹈动作来源于生产生活中不间断的劳作,并从中提炼、加工,再用艺术手法唯美地表现出来。由于幼儿年龄小,生产劳动类畲族舞蹈动作较为形象,有着鲜明的生活特点,所以比较适合幼儿阶段学习。如:大拇指基本手型来源于劳作中山哈挑担的手型(手握扁担,大拇指朝里),同时表示夸赞自己的意思。典型动作“悠荡步”是根据祖先驱赶鸟兽原生动作而演变形成。一脚稍屈蹲,一脚勾小腿向前勾回并加以双手“大拇指”手位自然向前摆动,形成“悠”中有“荡”,“蹲”中有“颤”的感觉,节奏明快、稳重并富有弹性;“座蹲步”来源于与“山哈”们长期深居山林,挑担登山的姿态。两脚依次轮流踮地,双膝向下微微颤动,沉稳而富有弹性;“追赶步”,是表现山哈们挑着担走在窄窄田埂上的情景;还有“猎步”,是模拟祖先深山狩猎时,躲闪猎物、忽左忽右的情景而形成的。通过视频等方式让幼儿有了对动作的理解,孩子们就特别喜欢模仿和表现,兴致很高。随之,创设相应情景让孩子练习,这样很快掌握动作的要点,同时可以从小培养幼儿独立的、坚强的、勤劳的、积极向上的畲族精神品质。

四、学跳畲族集体舞

1.运用儿童化语言学习基本舞步和动作。由于幼儿年龄小,所以启蒙教学中要做到动作示范幅度大、讲解语言生动、儿童化,内容表现情境化。如:舞蹈《美丽畲乡等你来》中引子部分是表现山哈欣赏美丽畲乡风光的情景。在学习中,让孩子们伴随音乐旋律,双手由胸前向上打开,表示欣赏畲乡美丽风光;单手上举打开,头向上看表现看天气;双手呈喇叭状放嘴巴前面,表现呐喊,叫“姐妹们快来吧!”双手在胸前拍手,并配合小跳步,表现开心的心情等。这些形象化儿童语言既快而准确地突破了舞蹈动作的难点,又便于幼儿快速高效记忆舞蹈动作。2.采用“游戏”形式学习动作和队形。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将舞蹈情节以好玩的游戏形式融入教学中,易于幼儿理解、接受和表现作品。如:在学习舞蹈《畲乡板凳》中,有一组动作队形是幼儿举起凳子依次绕圆圈跑,虽然动作很简单,但由于幼儿年龄小、动作的协调性较差,很难整齐并且枯燥无味。以往类似的动作很多幼儿练了一会就不想再跑,所以教师将幼儿喜欢玩的舞龙游戏融入到舞蹈的教学中,先引导幼儿熟悉乐曲旋律,感受畲族活泼、欢快的节奏气氛,然后教师在排头当龙头引领跑场路线,幼儿依次排在后面当龙身,一个个幼儿手拿板凳就像一节一节的龙身组合,在锣鼓的伴奏声中,跟在教师后面按节奏学习“跑龙”的动作,穿梭自由,很容易就完成了跑跳动作及依次绕圈跑队形,并且乐在其中,打破传统的说教训练,使幼儿很快地理解并形象地表现出作品所呈现的内容。3.根据音乐性质按规律组合动作。舞蹈动作与乐曲紧密相连,可以根据乐曲的节奏、速度、力度等不同,按照动作的幅度或者方向组合动作或者规律重复,这样有利于幼儿记忆动作和表现。例如:畲族《竹竿舞》,敲竿与跳竿的节奏要相同,敲竿有节奏,跳竿要灵活。慢的音乐,我们跳竿动作一拍一下,口诀(点收),敲杆口诀(开合);快的音乐,跳杆动作一拍二下,口诀(点收点点收),敲杆口诀(开合开开合)。在重音的乐曲处我们加入“嘿哈嘿嘿哈”的呼喊节奏,这样的教学策略孩子们很容易就掌握组合动作的规律,更好记忆动作。五、创编畲族舞蹈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要具备畲族舞蹈基本动作元素,反映畲族生活或精神,符合畲族文化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都能“编”成“畲族舞蹈”。[2]这为幼儿主动探究,创编畲族舞蹈成为可能,大大拓展幼儿的想象思维,从而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采茶、制茶是山哈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劳作体验。在创编畲族舞蹈《采茶舞》中,借用现实生活中“三月三”畲族姑娘上山采茶的为题材,用舞蹈的形式把对采茶的所见、所想、所感多元化、创造性地表现。教师先让通过视频重温孩子们在“三月三”去畲山采茶的情景,然后让进行大胆想象和讨论:“如果让你们用舞蹈表现采茶,可以怎么跳?”这样把问题抛给幼儿,让孩子们感觉自己就是一位了不起的编导。有了畲乡采茶生活的体验,孩子们兴趣特别高,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蹲着采,有的踮起脚尖采茶,有的在左边采,有的在右边采,方位不同,随着音乐节奏可时而快时而慢……同时把孩子们说出的动作用图片的形式标记。有的孩子还提议说采茶完还要用簸箕晒茶,所以大家选用簸箕为道具。随之再顺着孩子们的话题问:“晒茶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呢?”孩子说,晒茶时要先筛茶,然后炒茶,还要不时地闻一闻茶的香味。有了舞蹈的构思,接着就发动爸爸妈妈一起上网找有关采茶的音乐,有个别孩子还提议把平常表演的原生态福鼎茶谣《奇古枝》加入到音乐中,当作影子部分,这样通过电脑软件剪接、处理、合成完成音乐制作。由影子部分原生态福鼎茶谣“奇古枝”开启舞蹈的序幕——乐曲A段节奏舒缓,伴随着铃铛的打击节奏,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背着箩筐上山采茶情景,展现了畲族山清水秀的自然风景。主要以“上山步”(悠荡步)为基本步伐,动作轻快明朗,表现出上山采茶开心的心情。——乐曲B段节奏欢快,表现孩子们一边采茶、晒茶、一边嬉戏的开心热闹场景。同时利用采茶用的簸箕按节奏相互击打,发出“啪啪”的响声,与音乐中“赛罗赛罗赛”的呐喊声融为一体,把丰收后的满足和欢喜推到高潮。——乐曲A'段又回到舒缓的节奏,孩子们排着整齐队伍采茶归来,用了大量的“下山步”(悠荡步)来结束舞蹈。可以说舞蹈每个部分都把山哈劳作的艰辛和心中洋溢的喜悦描绘得淋漓尽致。除此之外,还可以积极引导幼儿运用群舞、独舞、双人舞等组合模式,丰富舞蹈的表现形式,使整个作品变得生动而富有感染力。六、在传统节庆活动中推进再现畲舞寓于民俗文化之中,她像一个纽带将舞蹈艺术与民族文化紧密相连,互为依托,互相渗透,是畲族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而传统节庆活动是民族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充分体现的重要手段,同时是畲族舞蹈生存的“温床”。[3]每年畲族传统节日“三月三”“四月四”当天,孩子们都会穿上畲族特有的凤凰装,头戴“凤凰髻”(熟称“布妮头”)化身畲家小姑娘,在节庆锣鼓声中为大家表演《畲乡庆丰年》《打糍粑》《栽竹舞》等畲族舞蹈。惟妙惟肖地再现畲族劳作、庆祝丰收的情景,将传统畲族风情带上了舞台,受到众多媒体和观众的好评。通过舞台表演,孩子们学习畲舞兴趣和积极性更高,并且深深地爱上了畲舞。这也是畲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缩影。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以幼儿为主,从畲族舞蹈的内涵出发,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基本形成一条从“深入民间—玩转课堂—舞台再现”的横向脉络关系。可以说,畲族舞蹈的启蒙教育并不是单靠灌输、说教等“显性”的教育,更多的是靠生活中的浸染、艺术中的感悟、游戏中的体验以及教师与成人的价值观、行为、态度感化等“隐性”的教育和自主性学习的审美过程。孩子们时刻感受着畲舞所带来的各种快乐,成为一种自娱自乐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在中华优秀民族文化与幼儿心灵审美之间产生共鸣,润泽身心,从而为畲族舞蹈艺术的传承和健康发展,播下希望的种子。

参考文献:

[1]黄芳.幼儿园民族舞蹈教学的实施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4(10):67-69.

[2]蓝静.畲族民间舞蹈探讨之我见[J].大众文艺,2016(5):43-45.

启蒙教学范文篇2

关键词:儿童钢琴教育;教学方法

一、钢琴启蒙教学第一步

(一)了解学习钢琴的好处。毋庸置疑,首先作为一名钢琴老师,自己要绝对是喜欢钢琴的。有一条广告语是这样的“学琴的孩子是不会变坏的”,它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一个人的变坏,一般从贪图吃喝玩乐这类物质享受开始的。但经常参加艺术活动的人,比如说音乐会,他更多追求精神境界上的完美,而对于物质的欲望会看得淡些。声音是看不见的,也是摸不着的,以声音构成的艺术世界,在这个抽象王国里,整天都与音响符号打交道的人,往往显得更超脱。学习音乐,又是必须练习和控制情绪,从小练习的孩子们总会比其他同年龄孩子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学习钢琴还需要表现力,用音乐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可以让他的将来有更好的表现能力,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习钢琴还有个很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提升自己的魅力,当然这是“最肤浅的好处”。其实在孩子的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自信和耐力是十分重要的品格养成,而练琴的过程中极大的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力、耐力。完美弹奏出一首作品的喜悦带给孩子的情绪体验是深刻的,学琴能让孩子去发现美。我们人类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类会哭会笑(当然个别动物也会),但编造故事、放声歌唱也只有人类会的事了,这就是个精神世界。孩子们想进入这个精神世界时,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学习弹琴。(二)家长学琴态度的重要性。孩子开始学琴,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孩子自己看到别人在弹琴,自身产生了兴趣,所以想学琴;另一种就比较普遍,父母希望自己孩子能从弹琴中提升自身的修养,便在众多手艺中选择了钢琴,到最后都会领着孩子去琴行或钢琴老师那找到老师,开始学琴,从而构成了由教师-家长-学生三个环节组成的小团体。而这个团体是一个三角形,缺一不可。为什么?学琴不是孩子的事情吗?家长有这么重要吗?从现代心理学得知,二到七岁的儿童往往是没有什么自我意识的,所以很难从理性上明白自己学琴的好处,自己学琴的目的是什么都搞不清楚,也很难在练习中对自己提出目标,寻找方法来提升自己。孩子天玩,就算对钢琴的兴趣很浓厚,那往往也很难抵挡住好玩事物的诱惑。所以孩子的练琴大多情况下都是需要在家长的配合下完成的,若家长不配合,孩子很容易荒废掉。我们需要跟家长做的工作就是,能让家长回家以后能配合自己,陪孩子练琴,因为每天练琴是必须的,钢琴的魅力也在此,滴水穿石,厚积薄发。我们能跟家长谈的也无非是学钢琴的好处,还有各种优秀的品质等着孩子去磨砺,家长必须与孩子一同战斗,陪伴着孩子成长。(三)钢琴老师应高度重视第一节启蒙课。写到这里,其实已经慢慢摸索到,作为钢琴老师,任重而道远。教钢琴是狭义,做的最好的是陪孩子一起看人生。假如孩子之前从未学过钢琴,那他这趟来,就是启蒙课了。启蒙课至关重要,每个人对自己第一次总会念念不忘,第一印象也是最为直观的了解,所以在这第一节课里,不提倡直接“手握鸡蛋”开始摆手型,况且这并不是很不科学的方法了。在这第一节课的短短时间内,需要开始引导孩子踏入音乐宇宙,进入音乐世界了。“仔细看看这钢琴,来,把你所有看到的都跟我讲”,跟孩子的教学里,互动很重要。内向点的孩子得慢慢引导,在这第一节课里,把孩子对钢琴的任何好奇都爆发出来,然后一一为他讲解,当讲到白键与黑键的时候,我们可以慢慢中央C的认识了。一步一步,从浅到深,孩子会逐渐领略这音乐世界的美妙。随着教学的深入,孩子的学习兴趣或许会有低谷期,那些繁杂的练习曲、音阶与琶音,或许会让孩子厌倦。所以在适当的时期,我们需要给孩子避免过多机械性的练习曲,而是正确的引导,再次带动起孩子的学习的兴趣,这或许是一种激励。此刻要增加孩子上台演奏的机会,可能是一种孩子与其他人之间的竞争,有了超越另一个人的想法,就会有目标和动力。练琴就会更努力,技能的提高会更容易。

二、启蒙教学第二步

(一)兴趣的培养。可以看到,孩子会在第一节开始非常感兴趣,上课的互动配合频繁,学得比较顺利。但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孩子在一定时期状态会下滑,在老师这儿可能变成了“老油条”,外向点的注意力会离开钢琴,屁股会坐不住;内向点看似在学,但或许已经神游窗外。如此一来,学习效率降低,问题很大。我们学琴的初衷是把孩子锻炼得更好,看似也无法实现,说好的坚韧,说好的耐力、信心、坚持呢?身为老师,应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也许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了培养孩子弹琴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兴趣,先得了解下他们的心理,想使他们不间断的保持住对钢琴的兴趣,确实有点难,但我们可以找些有效的方法,比如四手联弹、给动画片配乐、开小小音乐会等,调动孩子学琴的热情。(二)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的学习能力以及各自自身素质,教师应根据每一个学生特征,用适合的学习方法,有针对性的教学,并且要发现学生的长处,去弥补学生的短板。先得了解学生,可与家长聊聊孩子,清楚些孩子的喜好、身体状况,并在上课互动时感受学生的性格和智力。学生有内向的,有外向的,因人而异,接受能力不同,在课堂上对他的评价也该有所变化。尤其是接受能力慢的且内向,一旦他突破了难点,必须称赞鼓励他,使他产生自信,从而让他得到对钢琴的热情和爱好。切记不能急躁发火,说不得那些打击学生自尊心的语句,这有可能抹灭孩子对钢琴的热情与兴趣。反之,有些学生很聪明,却又很调皮,有点小成就就沾沾自喜,那么拿出一些难点来制服他,指出他的不足之处,让他知道学海无涯。作为钢琴老师,应该适当的为学生做做示范,使自己学生对于这首曲子有一定的认识,并感性地演奏。一首熟悉的曲子和一首完全陌生的曲子,绝对是前者学起来比较快,这就是乐感帮助了练习。老师现场示范过,能让学生明确体会这首曲子弹奏的要点。示范时不能弹得太快,力度要求准确,对比鲜明,层次分明,也就是让学生感受到哪些学习重点。笔者多年教学体会就是弹奏的正确打开方法其实在教学最要紧,钢琴弹到后面诠释曲子和演奏技巧的处理,很需要正确的弹奏技巧,如果从小养成不好的习惯,那么就糟糕了。好的钢琴老师,不应该磨灭孩子的个性来满足自己,而是引导这种个性,变成一种音乐上的惊喜。(三)给学生布置的作业。第一堂课最后阶段就是总结和布置作业,家长不免会问练琴时间的事。练琴的方法决定了练琴的效率,给学生布置作业得科学化,这需要一些长辈的经验和相关的科学知识,来规划好孩子将来练琴的时间。在陈朗秋编著的钢琴教学法中,笔者效仿地整理并安排了下儿童的练琴时间,具体是坚持他的这些原则:1.孩子练琴的时间要固定安排在精力充沛的时候,这有利于集中注意力,不仅保证了质量,而且能养成好的学习态度,需要跟家长沟通达成一致。2.学前的孩子年龄偏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为20分钟左右,所以家长在陪同孩子练习时,应把效率放第一,每次练琴控制在30分钟之内,学前孩子时间比较充裕,可以每天安排练习2次以上,当然是效率为前提。3.每一次练琴要必须要有明确的要求和目标,千万不要漫无目的地练琴,做无用功,练琴需要有质有量。4.坚持天天练琴不间断。学习钢琴,是厚积薄发,是一种量变转为质变的过程。

三、启蒙教学第三步:提高教师的演奏能力和音乐素养

笔者觉得想要教好钢琴,自己的水平还是最重要的。我们老师自己就得以身作则,演奏技巧越高,对教学也会有很大提升。自己对钢琴的理解,对作品的理解达到一定程度,有一些想法和经验后,在教学生的时候更是如虎添翼,学生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并且学得更快,理解得更深。

总之,当好一名钢琴教师需要不懈得总结、学习!

参考文献:

[1]廖俊佳.钢琴是怎样“练成”的[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

[2]郑红.钢琴圣经[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

[3]林华.学琴日记[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4][美]戴维•杜巴尔.键盘上的反思[M].顾连理译.上海:百家出版社,2001.

[5]傅敏.傅雷家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启蒙教学范文篇3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启蒙教育

儿童的品德与生活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他们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教学中采用儿童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它突出的表现了其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特征,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之中,引导学生健康、安全的生活;愉快、积极的生活;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

一、学生在大自然中实践

在教学中,我除了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外,还根据本课程的特征,放飞学生,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实践,在生活中学习。让教育与学校、社会、家庭之中,让品质在老师、学生、家长的互动中形成,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温暖的家》“我长大了”主题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认识自己的成长过程,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养育恩情。我课前让学生搜集自己的出生证,纪念品,照片以及婴儿时的小件物品。并在课上开展了“小小展示台”(我来介绍我自己)的活动。学生们一个个兴致勃勃地拿出准备好的照片、精美的出生纪念品和小时候穿过的小衣物……我以“猜猜这是谁”的方式请出猜中的同学继续自我介绍。看到孩子们儿时一张张天真、童稚、有趣的照片真让人忍俊不禁,猜起照片上的人还真要费些周折,因为身体上的变化太大了!一脸秀气的小娃娃竟是如今壮得像小牛犊的;而头无毫发,小脸胖乎乎的,一幅男生像的宝宝今天竟是竖着小辫亭亭玉立的女孩。同学们在惊诧和欢笑中了解了自己的成长过程,看到自己身体上的变化的同时意识到自己在知识,能力上的提高,进而懂得了长大了要更加懂事了,要懂得感激父母的养育,并表示以力所能及的自理和家务劳动来分担父母的劳动。

在“和春风一起玩”的活动中,我启发学生在自己设计并制作了一些与春风一起玩的玩具,然后一起到户外去玩。在操场上有的学生举起双臂,迎着春风把小巧的飞机抛向远方;有的学生拿着五彩的风车顶着春风跑向前方;有的学生单臂一挥将圆圆的飞碟抛向天空;有的学生蹲在地上,观察滚龙的移动轨迹;有的学生牵动线轴,试图让风筝飞上空中……后来,又引导学生按玩具种类分组进行比赛,接着启发学生还可怎样玩?回到教室,我让学生谈谈自己在与春风一起玩时有什么发现,有的学说:“我发现小飞机顺着风飞时,在空中飞得时间长。”有的学生说:“我发现风车上的图钉如果按得太紧,转不动。”有的学生说:“我把滚龙放在地上,有风时它滚得快,没有风时它不动。”有的学生说:“我的风筝没有风飞不上天。”好玩,好动,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他们玩得这么忘情,感受岂能不深;玩法这么独到,感受岂能相同。生活是色彩斑斓的,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视角和他们一起去体验、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究,才能使他们愉快的、有创意的生活。

二、发现生活素材,整合活动资源

学生是课程资源的主体,“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从中挖掘、提炼课程资源。如执教三年级上册《我想要我能要》一课,我设计了这样的表格,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真实思想:

课堂交流时,教师有意识地选择了几位学生完成的表格,用实物投影出示,然后请他们说说:你想要的物品中哪些己经买了?如果全都买下,会花多少钱?你所买的东西花了多少钱,占全家每月收入的多少?结果发现,有位同学的购物计划竟然超过了600元,占全家月收入的70%。这可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而其购物清单中有一部分是目前根本不需要的,如自行车、名牌运动衣等。紧接着,教师引导大家探究:是不是“我想要”的东西都能要呢?学生在热烈的讨论之后终于澄清了认识。课程资源来自学生的生活,问题的解决也回归学生生活,这样的教学帮助学生解决了现实的问题,有助于其道德品质的发展。

三、模拟生活,让学生获得体验

启蒙教学范文篇4

关键词:启蒙教学;差异;集中教学

作者简介:黄惠丹,任教于福建省罗源三中。

多少七年级学生因英语跟不上而厌学?多少九年级学生因英语偏科而拖了整个高中学习的后腿?多少考入大学的学生,英语成了大学四年的噩梦,为毕业和学位疲于应付?又有多少踌躇满志的学生,因英语的滞后而放弃自己考研的梦想?初始学习是学习英语的基础。小学的学习是让学生了解简单的交际英语,正如在幼儿园里学习的简单的普通话,但真正让他们学会写、看,就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七年级的启蒙教育非常重要。

一、要对学生进行英语文化的教育熏陶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交往日益频繁,21世纪的人才应面向世界,应有良好的外语基础以及对国际事物的理解力。因此,1992年国家教委第一次把“交际法教学”推上外语教学的舞台。对学生进行英语文化教育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更好地了解世界。

邓炎昌教授在《语言与文化》中指出:“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现行的中学英语教科书编写的指导思想注意到了这一点:“要教会学生使用语言,而不是懂点语法知识,在加强基础和基本训练的同时,要使基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首先要让学生懂得中英文化的差异。中西方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道德标准、宗教信仰、价值取向、民族习俗等,因此文化差异是必然的,且是双向的。中华民族是一个谦虚善良的民族,以热情、好客、关心他人为美德。而英美国家的人较为直率,但对个人隐私十分保密,不愿让人知道其隐私。英语谚语“DoinRomeastheRomansdo.”即“入乡随俗”,说明了学习外语要注意文化间的差异。我们见面时常问,“你去哪里?”“有什么事?”“你饭吃了吗?”但英美人不喜欢别人打听他们的去向,以及私人的事。他们见面就说:“Goodmorning/afternoon!”或“Hello!”,而中国人会认为谈论天气会很无聊,自己看看不就懂,还问什么?这就是不同民族不同的社会习惯。

其次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模仿。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因此常让学生背诵口语对话、课文,逐步培养较强的英语语感能力,掌握英语表达方式是可行的教学方法。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犯中国式的英语毛病,如此在授课时不要拘于课本,先由旧的知识或生活中的小事引入,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例如,由“What''''sonthedesk?”“Itisabook.”“Isthereapencilonthedesk?”引入问题。“Istherealibrarynearhear?”,如在打电话时,学生会误用“Whoareyou?”(你是哪位?)从语法上看,这句话没错,但不符合英美社会约定俗成的表达习惯,应从文化的角度去考虑,把句子改为“Whoisthat?”或“Who’sthatspeaking?”

最后在西方文化教育的讲授上,应点到为止。否则会离题千里。英语教学应以讲授英语知识,在交际的基础上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文化教育的讲授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内容。因此,应摆正英语课的语言教学与西方文化教育的位置,避免把英语课上成英美文化比较课。对于文化教育内容的讲解应当有所规定,即只讲那些不讲便不能说清语言习惯,语言现象的内容。对于必须讲解的文化教育内容也应尽量少讲,精讲,采取点到为止的原则,既要保持英语课的性质,又要讲清语言文化相关的内容。比如教到“MerryChristmas”这课时,要点到“BibleStory”而不能把“圣经故事”里的“亚当”、“夏娃”与美女蛇的故事都讲出来。点到为止,不能讲到有趣的故事就离题千里了。对英美习俗的介绍,会使英语课更形象、生动。众所周知,如果教师的授课是“清平调”,那么学生的脑袋就会“猛垂调”,到时会使颈地责怪学生“上课不认真”,“低分太低”。二、对英语教学进行适当的“集中教学”

集中教学有利于学生从深度、广度上对知识进行理解。比如学动物、学水果、职业、学习用品,均可进行集中教学,一个个单元四课的单词,三、四则有关联的对话也可以集中教学,做到从系统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自拼、自读、自身感悟,主动探究,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做到既获得知识,又获得学习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同时,又使知识系统化。

首先,进行识词集中教学。先用一些课时教26个字母及48个音素。正如小学生学双语应先学拼音一样。古人云“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对每个单元的单词集中教学,先在学生大脑中形成相应的物象,接下来的一周用单词卡片过关的形式,给学生进行反复复习。由于采取以学生自行拼读为主,教师纠音为辅的拼读训练,很快培养了学生以拼读为基础的自学能力,也为今后阅读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在读课外读物时,遇到生字查字典,会由音标读出读音,扫清了阅读的障碍。

其次,进行口语训练。初始教学以对话为主,注意对话教学应适当集中,超前教学,因此,课前学生的一分钟两对话是一节课又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重视学生“两两对话”为主要形式的口语交际活动,目的在于使每个学生都能大胆地开口说英语,培养英语思维的能力。这些对话从学生生活实际的表达出发,引导学生从教师的手势、语气,即情景中去理解句子的意义,从而在口语训练中去培养学生的语感。由于两两对话的口语操练,把学生推到语言实践的主体位置上,学生就会亲身体会到运用英语达到交际目的的成功感。这些训练符合中学生活泼、好动、好表现的心理,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心理优势,并把学生从一开始就引入听说英语的良性循环中,学生就会激发出强烈的英语交际的欲望,从而发挥出其最大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第三,对语法进行集中教学。教“一般过去式”就对过去式的构成先在语法课的课前先以“不明物”的身份展示给学生。比如学生看见“stop”自然就会说“stoped”,告诉他们要双写“stopped”,而引出“Iplannedtohaveaparty”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引出本课的重点,从而进行归纳。再如教“问路”,可以把本单元将出现的五种“问路”,在首节课全部展示出来,而后反复复习,每个单元都有一篇课文。课文也应以整体教学为主。课文是语言知识的载体,是语言、词汇、句型、语法的有机结合体。进行课文整体教学,让学生在语篇情景中学习,有利于语言知识和语言功能的综合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入,我国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加深,这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种信息铺天盖地,需要我们及时准确、系统地捕捉最新科技革命的成果和最新技能,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学好英语、掌握英语。英语是国际交往最重要的语言工具,是联合国官方和政治、经济文件的第一语言。从现实的角度看,英语成为同我们母语同样重要的学科,甚至比她还重要,语、数、英成为中考高考最重要的学科。在大学里,不读中文专业,可以不上语文课,但没有英语,你不但拿不到学位,还不能毕业。所以,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七年级英语的启蒙却是整个英语学习的基石。学好了它,不但可以培养我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为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启蒙教学范文篇5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情感教育;儿童钢琴启蒙

钢琴自诞生以来,以其动人心魄的力量、细腻丰富的音色成为培养儿童审美情感的有力手段。如何在启蒙阶段选择适合儿童情感发展的素材,这是笔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多年教学经验的帮助下,笔者逐渐梳理出较为清晰的教学思路:用适当的音乐素材激发学生的情感感受和认知;帮助学生通过音乐活动积极地唤起情感、表达情感,从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情感体验经验和音乐实践能力。在笔者看来,儿童钢琴启蒙的体验式教学能有效结合启蒙阶段儿童的个性特点,充分调动儿童学习钢琴的积极性,并产生积极的教学效果,使教学变得更为轻松融洽。

一、钢琴音乐之情感体验

情绪与情感有本质区别,但二者却不可分割。情绪是情感体验多次积累的结果。什么是体验?《辞海》中将其定义为“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情感与体验二者相加,可以更直接地提取音乐中的内在情绪,全方位地进行音乐内涵的整体性体验。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愉快、生动的教学情境,展示鲜明的音乐形象,促进音乐技巧和情感的融合。教师注重儿童钢琴启蒙阶段能力和兴趣的培养,激发其学习钢琴的主动性,尊重和培养儿童的情感品质,发展其自我情感调控能力,才可以保持儿童学琴过程中的身心平衡。由此可见,钢琴启蒙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具有突出的价值。音乐不受空间造型和语言概念的局限,可以充当连接所有艺术形式的桥梁,并使其互相沟通整合。如何引导儿童将钢琴音乐作品通过自身的体验、理解,最终转化为外显的表现形式?笔者认为,可以借助体验式的钢琴启蒙教学方法与原则来解答上述疑问,并从两维度进行延展:一是抽象概念具体化,二是引导儿童进行感性经验积累。

二、体验式的钢琴启蒙教学之抽象概念具体化

音乐中的情感体验主要靠听觉来实现,在儿童钢琴教学中,学生聆听音乐、体验音乐的情感内涵主要从教师的演奏中获得,教师的示范演奏能够为学生提供音乐作品的正确演奏范本,也能启发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容想象和情绪理解。但构成音乐的要素,如音的高低、力度的强弱和节奏的快慢对于儿童来说是极为抽象、不易理解的概念。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依年龄划分为连续的四个阶段(表1),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的认知结构。儿童钢琴启蒙体验式教学要结合不同阶段儿童的不同认知特点进行施教。处在钢琴音乐最佳启蒙时期的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对每一种细节的表达能力,都是在与教师的交流中不断提升的。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角色、演奏示范角色,始终和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平行存在。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儿童对情感体验做出最真实的表达,使他们内心世界的生动反映正确外显。但此阶段的儿童并不具备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具体形象的塑造来帮助他们理解音乐的要素,以实现让儿童作为一个主体独立存在并且能独立表达感受的教学目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选择合适的作品进行实践,比如,奥地利作曲家、音乐家莫扎特的《小星星》变奏曲主题。星星是具有晶莹、闪烁、明亮、遥远等特点的事物,通过结合这首作品来让儿童富有想象地体会演奏力度的强弱,将作品中主角的特点从抽象思考产生的联想,变为具象演奏时音量的实际操作(谱例1)。再如,教师可利用钢琴的不同音区和音色力度变化体现一些作品中的不同角色特点。以俄罗斯作曲家、音乐家弗拉基米尔·雷比科夫的作品《熊》为例,该作品的左手低声部音域一开始就直接表现出了熊的体态特点,两小节之后右手也从低音域进入。低音音域造成的听觉效果能帮助儿童更直观、快速地理解音乐形象,体现出熊的笨重、凶猛的体态特征、情绪特性(谱例2)。

三、体验式的钢琴启蒙教学之感性经验积累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作为教育者,教师不仅要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更要有耐心去等待他们内化知识进而实现自我绽放。在钢琴学习的初级阶段,教师应该让儿童通过对各种音乐表现要素的体验和积累不同角度的经验来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积累各类音乐知识,可以使儿童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掌握音乐表现要素的不同功能。使用这种以体验为主的方式进行音乐学习,有利于儿童对音乐要素的理解更加深刻。在音乐体验过程中,教师更应鼓励儿童综合过往学习经验,创设情境,对其中的情感进行体验。鼓励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放飞想象,在当今社会的学习氛围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儿童对音乐进行情感体验时有一定的顺序:听到音乐——情绪选择(愉快、恐惧)——画面想象——情感内化。其中,移情是儿童在学习的作品中再次进行情感体验的方式之一,教师应通过不同的情感体验方式促进儿童多维度智能的发展。比如借助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肖斯塔科维奇《进行曲》这首作品(谱例3)进行教学,就可以引导学生较好地进行感性体会与经验的积累。进行曲这类体裁的音乐作品经常会在儿童集体活动中出现,他们对这类音乐作品在听觉上应该是相对熟悉的。教师在授课时,可以用“正步走”的步伐启发儿童,先让儿童尝试一下如何走正步,并帮助他们找到“正步走”时的固定节奏。教师还可以请儿童说一下走正步时自己的感受,比如用平稳的节拍走出坚定有力的步伐,从而体现出进行曲体裁激昂的情绪等;之后,再将这种情感体会代入作品演奏中进行讲解,可以更好地帮助儿童理解进行曲体裁的音乐表达效果。又如,古利特的这首《雪花飘飘》(谱例4),整首作品的情境生动而活泼。作品在演奏时通过同音轮指演奏技法,勾勒出了作品的音乐旋律线条,表达了作品中主要描写景象的自然特征,从而突出了“雪花飘飘”这个音乐标题中“飘飘”二字的音乐形象特点。大部分儿童对于下雪、雪花等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和想象,教师可以抓住《雪花飘飘》这一标题中的“飘飘”二字,重点请儿童想象雪花是怎么“飘”的、在“飘”的时候他们觉得美在哪里。教师可以从力度的角度引导儿童说明“飘”这个字所代表的力度;之后,引导儿童通过情境想象,以及对标题关键词的理解,让儿童自己选择演奏这个作品时的力度。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带领儿童正确学习力度的概念,让儿童在钢琴上简单演奏出力度的对比,进而表现出作品展现出的抒情优美又轻盈灵动的情感境界。还有作品《时钟》(谱例5),这首作品的主角是生活中的必备品,大部分儿童对时钟的特点是有一定了解的。这部作品在演奏时有多处跳音演奏技法,如作品的前16小节围绕降b大三和弦展开,和声色彩明亮、欢快;后16小节围绕d小三和弦,和声色彩幽暗、神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度过一天时间后所体验到的不同时间段的心情,构筑不同的情感色彩,以此启发儿童的想象力。教师还可以通过时钟发声的原理进一步引导儿童在演奏跳音时通过短促的触键方式,弹奏出时间飞快向前永不停歇、生活欣欣向荣的愉悦情感。

结语

情感是不分国界、不分年龄的人类的共同体验,丰富细腻的情感也是音乐学科的特点体现。在儿童钢琴启蒙教育中,教师在教学中融入各类音乐的要素,引导他们体会不同的情感,能够提升儿童的钢琴学习内驱力,帮助其获得正确、健康的音乐情感体验,为未来能够自如运用钢琴演奏表达自我情感、调节自我情绪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对于儿童钢琴学习而言,教师与家长的共同配合也非常重要。如果家长的观点能够和教师保持一致,都以音乐情感论为指导,教学将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钢琴演奏中积累正确的情感体验经验,帮助儿童在钢琴演奏启蒙初期养成有的放矢地进行情感表达的习惯,同样有助于提升儿童的学习兴趣,使儿童的智商与情商双向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4]DenesAgay.EasyClassicstoModerns[M].NewYork:musicsalescorp,1992.

[2]陈漪莲,选编.快乐钢琴视奏:俄罗斯小品[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8.

启蒙教学范文篇6

关键词:物理教学;启蒙方法;兴趣开发

一、如何实现初中物理的启蒙教学

(一)删繁就简,注意把握学生入门学习的分寸

说到优质教学,想必都会联想到启蒙的重要性。对于初学者来说,接下来的课程是否有继续认真进行下去的必要,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启蒙教学的好坏与否。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学生刚开始接触一个崭新的知识点,可是教师的启蒙工作并没有做到位,那接下来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呢?毫无疑问,学生会逐渐对该学科产生抵触心理,甚至开始自我放弃。因此,如何实现物理的启蒙教学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日后学生的物理水平,在日常上课过程中,老师要注意把课程中可能涉及的专有名词尽量简单化,因为作为初学者,应该本着删繁就简的态度,这是进行启蒙教学的第一步。

(二)认真上好第一节物理课,打好启蒙教学基础

对待第一节物理课,学生的反应往往都是比较期待的,因为他们在此之前并没有接触过物理,可能就是道听途说觉得物理很难,因此,掌握好第一节物理课的教学节奏,实际上也是为了日后的教学进程做好准备工作,在第一节物理课上,老师需要时不时提醒自己,这是一节启蒙课,启蒙要做的就是把物理是什么解释给大家听,而具体的怎么学好物理,怎么解决物理学习中存在的难题,那是在物理学习进入了另一个层次的时候再来讨论的问题。教师可以以自身为例,谈谈自己当初第一次学习物理时的感受,以此来产生与学生之间的共鸣,第一节启蒙课,讲课不是目的,分享和交流才是主要任务。

二、如何实现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兴趣教学

(一)增加授课方法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学生有时会觉得物理比较枯燥,也许因为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只顾着讲知识点,忽略了把知识点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的原因,其实物理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认识到这一点,学生面对物理学习的时候,就会少点被动,多点兴趣。在日常上课过程中,老师要注意把知识点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比如在讲光的折射的时候,干讲肯定没办法让学生理解折射,这时候就需要道具了,老师可以从家里拿来玻璃水杯和一根筷子,再在水杯中注点水,把筷子斜着插入水中,告诉学生们这就是光的折射,是不是比直接讲光的折射原理更有意思呢?因此,老师在上物理课的时候,要注意和学生的互动,倾听他们的想法,不要只为了赶进度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消化吸收,否则对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是没有好处的。

(二)通过定期物理测验和激励来保持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

学生都有求胜心理,这需要老师去好好引导,否则演变成争强好胜就不是一件好事了。因此,针对学生的这个心理,可以采取定期物理测验的这个形式,既可以摸清学生这段时间对物理的掌握情况,也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斗志,可谓一举两得,因为学生其实都是喜欢听老师的表扬的,如果没有表扬作为他们继续学习的动力,从某种程度上看很难让他们坚持继续学习物理。同时,老师应该还要注意做一个考后总结,通过学生的答卷,分析他们最经常出错的点在哪里,次日带到课堂上宣讲一遍,这样一来,学生自己也能明白是什么地方出了差错,问题一旦得到解决,拦路虎消失了,学习的障碍没有了,学习兴趣还能不提升吗?

(三)教师提高个人素质和魅力

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的主要因素,除了课堂内容,老师自身对学生听课效率也是有影响的。因此,教师提高个人素质和魅力,实际上也是推动了教学的顺利进行。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语言风趣幽默的物理老师,和一个语言枯燥乏味的物理老师,那个会更加引起学生的听课兴趣呢?毫无疑问是前者,以《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为例,老师可以先问问学生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噪声?回答可以是汽车的鸣笛,市场的吵闹,码头的喧嚣,等等,这时老师就可以问问同学们那晚上睡觉的时候室友的呼噜声算不算噪声呢?呼噜声比鸣笛,喧嚣更能让学生产生认同感,因为都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同时,这样的问法显得老师幽默风趣,上课氛围也轻松愉悦,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知不觉就产生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学的启蒙和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初中物理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有赖于师生双方在相互磨合中不断摸索和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够能把初中物理教学的顺利进展落到实处,从而调动初中生的物理学习热情,优化教学效果,这也符合新课改教学的新要求。

作者:陈细军 单位:湖南省耒阳市上架中学

参考文献:

[1]朱凌:浅谈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激发并保持学生的持久兴趣[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4,32(4):26-27.

启蒙教学范文篇7

关键词:儿童;启蒙;钢琴教学;探究

当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儿童音乐素质的培养工作变得十分重要。儿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最重要的种类就是对钢琴艺术的学习,钢琴能够对儿童的音乐素质和整体修养进行培养,对儿童未来发展意义十分重要。然而,现阶段,儿童钢琴启蒙教育教学工作中还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对儿童的自身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寻找需要的措施促进对儿童钢琴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十分关键。

一、儿童钢琴启蒙教学中的主要缺陷

(一)儿童对钢琴学习缺乏有效的重视

对于儿童而言,他们总是对新鲜的事物报以强烈的兴趣,而钢琴学习时一项长久的工作。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儿童往往失去了最初学习钢琴的兴趣。一些对于钢琴仍然很感兴趣的孩子,会将钢琴演奏作为生命中的一种重要爱好,并将提高自身的钢琴水平作为人生的目标来追求。孩子的好奇心是十分重要的,在钢琴练习的过程中,一旦儿童失去了对钢琴学习的兴趣,就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例如:一些教师总是利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强制学生学习钢琴,儿童没有兴趣也就不能提高自身的钢琴学习兴趣,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学生不能及时回答提出的问题,就会对学生的自信心造成严重的影响,久而久之,儿童就会失去对钢琴严重的兴趣和表现欲望,以至于在学习中产生严重的不良情绪。

(二)钢琴入门断奏制约钢琴教学工作发展

在儿童学习钢琴的过程中,一些教师往往喜欢教学生摆放基本的手型。在这个过程中,手型的摆放存在一些问题,小孩子不能及时掌握手型,孩子学习钢琴,应该提高自己的手关节的力量,儿童掌关节和手关节的灵活,就能够促进孩子肌肉的生长,使孩子的肌肉生长始终按照钢琴演奏手型的方向,有利于孩子养成正确的钢琴演奏手型和姿势。

(三)过度抬指训练不合理

在钢琴演奏中,过度的抬高手指训练,在钢琴演奏中对儿童的影响是具有危害性的。高抬指训练对孩子的音色判断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钢琴演奏中,岗前演奏者不依靠手,而是应该依靠自己的耳朵,这样就能够让孩子在聆听的过程中,针对音色对乐谱进行判断。在这个过程中,过度的高抬指训练会使孩子的手指肌肉产生严重的紧张,使儿童的状态始终处在一个紧张的状态下。

(四)钢琴教师盲目的追求专业化教学

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一些钢琴教师不能有效关注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过分的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专业化效果,使用的教学方法也是比较死板的,没有注重对儿童钢琴演奏兴趣的培养,使得孩子不能提高对钢琴学习工作的兴趣。

二、加强对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的有有效途径

(一)养成良好的钢琴演奏习惯

钢琴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领会教师的意图,还应该将教师传授的知识点变成自己的技术,学生在领会教师的教学意图之后,应该提出相应的问题,并增加教学时间。不论是什么学习与工作,实践和理论都是不能够分割的,不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工作是不够明智的,相反,若是不能在理论的基础上配合必要的实践,理论基础就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性格特点和儿童的身体状况制定相应的钢琴演奏训练时间,并循序渐进地增加训练时间,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不能随心所欲的开展教学训练工作,而是应该将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根本要求。不能将每天的训练强度扩大到一定的程度上,这样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不能收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儿童浓厚的钢琴学习兴趣

儿童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往往是不稳定的,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习兴趣也是容易转移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钢琴学习兴趣的培养。日常生活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这样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有效的培养。例如:某儿童钢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孩子带到田野中和公园中来聆听小鸟的声音,并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对音乐节奏的感受能力,这样就能够让孩子产生强烈的钢琴演奏兴趣,培养孩子良好的音乐学习兴趣。

(三)增强对儿童强烈的音乐感觉

一般来说,孩子是具有强烈的演奏能力的,这对孩子的音乐感有着较强的要求,音乐感指的是孩子对节奏、力度和节奏的感知能力,孩子对音乐作品也能够音乐作品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应该掌握强烈的节奏感,并对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行展现,带动孩子节奏感的掌握。同时,还应该加强对优秀作品的演奏和掌握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孩子的钢琴演奏能力和音乐素养。

(四)培养儿童优秀的识谱能力

儿童的识谱能力是一种有效的能力,一方面是对五线谱的认识能力,并将各种各样的音乐符号转化为对人体大脑有意义的信息,五线谱的识谱能力,能够使孩子在看到一个乐谱的同时,联想到下一个乐谱,这样就能够让孩子更好的掌握钢琴的练习能力。在钢琴演奏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儿童对音乐结构、和声结构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教师也应该将音乐内的一些内部的特点告诉儿童,并帮助儿童对乐谱进行分析,进而有效提高儿童辅仁阅读五线谱的能力。

(五)提高儿童的综合能力

在对儿童进行钢琴启蒙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儿童综合音乐能力的而提高。在演奏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提高,就能够使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有效提高,这样就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掌握,增强了学生音乐学习的趣味性,在此基础上进行钢琴教学工作,就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也能够这个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能够在想象中进行有效的创作与发挥,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对儿童的审美能力的鉴赏能力进行有效提高,进而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掌握能力和理解能力。

(六)提高儿童的注意力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孩子的注意力集中能力是十分分散的,儿童的注意力往往不能超过一刻钟,一刻钟之后,孩子的注意力就会分散,这个过程中,钢琴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对原有的知识进行复习,这样对于一些钢琴入门的学生而言就能有效的看懂乐谱,提高孩子的钢琴演奏能力。三、结语总而言之,儿童钢琴启蒙教育教学工作中,钢琴教师应该针对儿童不同的心理和生理情况进行教学方案的制定。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让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快乐,并需要教师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创造性的思维,增加钢琴教学工作中的趣味性,提高儿童的钢琴演奏能力,有利于学生音乐水平的有效提高。

作者:依健 潘静谊 单位: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琤.有关儿童钢琴启蒙教育教学的探究[J].大众文艺,2012,(24).

[2]龙姝舟.基于关注个体差异性的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3]屈曼.从《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编写看美国当代钢琴启蒙教育理念[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15年.

[4]洪娇,何玉.探究中国儿童钢琴启蒙教育中的快乐教学[J].艺术品鉴,2015,(09).

[5]毛冰洁.钢琴教育在儿童启蒙阶段音乐能力培养的探究[J].学子(教育新理念),2013,(16).

[6]田安.儿童钢琴启蒙教学探究[J].考试周刊,2013,(85).

启蒙教学范文篇8

日记作为小学阶段必须学习的应用文体之一,语文老师有必要将它同“通知”、“请假条”等应用文区别对待,这是日记应用的广泛性、记事的及时性和写作的经常性以及记日记对学生启蒙作文的促进作用所决定的。

记日记对学生有哪些有益的帮助?我们如何通过“日记”这一途径来进行作文启蒙教学,实现小学作文教学目标?下面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记日记对学生学习语言的促进作用

1.能巩固语言基础知识。学生所学的语言基础知识只有在不断的应用中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日记同作文一样,要运用学生自己所学的字、词、句、段、篇以及语法、修辞等方面的语言基础知识。日记一旦形成习惯,就具有广泛性和经常性。所以在日记中,语言基础知识也会有意或无意地得到最广泛、最自觉的实践运用。

2.能直接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小学作文要求学生达到能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这与记日记的基本要求是完全相同的。同时,日记与作文相比,在实现上述要求上,还有不可比拟的优点:一是记日记是在事件发生之后及时记写,学生对事件的感知、认识等记忆得清楚,写来所费功夫不多;二是记日记是学生真正的“我口写我心”,基本没有什么约束,具有较大的主动性、灵活性,非常自由,而且具有比较强烈的真情实感。所以,日记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与提高直接起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3.记日记可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行陶冶。学生要写出一篇日记,必须有自己的感知、认识、情感等因素的参与。这就决定了记日记的过程是一个审美的过程,情感陶冶的过程和认识深化的过程,能起到塑造学生独立自主,不断向上的健康人格的作用。

二、日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编排及意图

在小学语文“九义人教版”教材中,编者在第六册第七单元中编入了日记。且编写方法与“通知”、“请假条”等其他应用文很不相同。编者先在第二十五课编入《雷锋日记二则》,作为讲读课文教学,让学生初步感知日记这一应用文体的特点。然后再在“基础训练七”中的作文训练中,专门以“作文”的形式,来具体地要求全面、系统地教学日记,训练学生日记写作。其目的是想让学生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较准确地掌握日记从格式到内容的写作特点。透过这几次课,还可以看出编者更深刻的意图,即小学生从三年级起“开始”写日记,而且将是不间断地记日记,让日记为学生的启蒙作文服务。

三、如何在小学阶段指导学生写好日记

单凭小学三年级那几节专门的日记课教学,是远远不能达到日记教学的要求的。要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运用日记,使学生形成写日记的习惯,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帮助学生学好语文,陶冶情操,还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持之以恒。在小学阶段整套教材中,只有第六册第七单元集中进行了日记和教学与训练,而以后四至六年级的教材中,均未再提出写日记。要使学生真正掌握运用日记这一文体,还需要我们老师在四至六年级,连续不断、持之以恒地进行日记的训练指导,使学生形成记日记的习惯,帮助学生巩固运用所学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及记叙描写的能力,并为作文积累丰富的素材。

启蒙教学范文篇9

[关键词]幼儿小提琴;启蒙教学;游戏化教学

幼儿小提琴启蒙教学是小提琴教学的一个重要阶段。游戏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实践方法,[1]游戏化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学习小提琴的兴趣,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将游戏融入幼儿小提琴启蒙教学中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教学形式。然而,目前大多数情况下游戏在幼儿小提琴启蒙教学中仅作为辅助手段,多为碎片化地穿插在节奏练习和音乐感受的教学中,对幼儿小提琴启蒙教学的游戏化进行系统的研究与实践较少。本文在探究幼儿游戏化教学的价值与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幼儿小提琴启蒙教学内容,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对小提琴学习的节奏、音准及左右手技巧等方面归纳设计了系列化的教学游戏,希望幼儿能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音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小提琴启蒙学习。

一、幼儿游戏化教学的价值与特点

游戏化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它是教师根据教学对象的身心特点,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用游戏的形式开展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一)幼儿游戏化教学的价值。幼儿游戏化教学的价值,一方面体现在能够激发和保持幼儿学习小提琴的兴趣。用游戏化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幼儿,并引导其以游戏的心态进行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也能长时间保持幼儿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全面促进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游戏化教学是在对幼儿身心特点和认知能力有良好把握的基础上进行的趣味性教学,有利于全面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二)幼儿游戏化教学的特点。幼儿游戏化教学是教师对幼儿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和策略,其出发点是让幼儿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从而获得全面的发展。游戏化教学主要是运用游戏创设一种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游戏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情境化。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的游戏,情境的预设是让游戏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在情境中学习是游戏化教学的主要特点。二是趣味性。游戏化教学注重幼儿在玩中学和在玩中练,趣味性是游戏化教学的基本特征。三是参与性。游戏化教学有效地利用情境激发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幼儿在游戏化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明显高于传统教学。

二、幼儿小提琴启蒙教学游戏的选择应用

幼儿小提琴启蒙教学是小提琴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小提琴教学的基础。[2]如果幼儿在启蒙阶段就对小提琴失去了兴趣,或者养成了诸多不良习惯,那么今后将很难在小提琴方面有所造诣。因此,幼儿小提琴启蒙教学的内容选择与游戏化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一)幼儿小提琴启蒙教学游戏的应用原则。幼儿小提琴启蒙游戏化教学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游戏化设计的时候应当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首先,要以音乐为中心。虽然是游戏化教学,游戏是教学的主要形式,但是小提琴仍是幼儿学习的主要内容,所有的游戏设计都应以音乐学习为主,围绕着小提琴的教学内容进行游戏设计。避免过于注重游戏的形式和趣味性,而忽略或降低音乐在幼儿学习阶段的中心地位。其次,要围绕教学目标。幼儿小提琴启蒙教学针对幼儿身心特点和小提琴技能学习规律制订学段目标、课时目标,每一教学细节要点都要斟酌。只有紧紧围绕教学的总目标和分目标设计出来的教学游戏,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最后,要选用合适素材。创编教学游戏须准确把握教材,需要设计者从教材中选择、对比和挖掘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游戏素材。选用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素材创编的游戏,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易于讲解实施,而且在教学游戏中幼儿的身体和心理都会感觉非常自然、舒适。(二)幼儿小提琴启蒙教学游戏的归纳与选用。根据幼儿小提琴启蒙教学的特点,综合国内外相关资料,分析归纳出以下系列幼儿小提琴启蒙教学选用游戏。1.培养幼儿音乐感受力的游戏。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是学习音乐的基础。[3]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有利于为幼儿今后正规地学习小提琴打下良好基础。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游戏主要有以下几个。(1)填标记。通过播放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让幼儿选择颜色或模型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与体验。(2)小变脸。教师演奏或播放音乐片段,让幼儿做出相应的表情来表达感受。(3)指挥家。教师示范在听音乐的同时边做简单的指挥动作,边用手部动作来表达或者配合身体律动。2.培养幼儿音乐感应能力的游戏。培养幼儿灵敏的音乐感应能力十分重要,主要分为节奏和音准两大类。(1)培养幼儿节奏感的游戏有“听儿歌选朋友”“听节奏排排座”“节奏变变变”等。教师通过给幼儿听熟悉的儿歌做拍手、击掌等一些简单的节奏动作,让幼儿做出选朋友、排座位或者变节奏的游戏。(2)培养幼儿低音、高音准概念的游戏,主要是让幼儿听教师模仿播放的动物叫声,说出像不像或高与低等。3.培养幼儿灵巧双手的游戏小提琴演奏是一种集听觉、视觉、思维以及双手与身体协调运作为一体的复杂技巧。手指的灵活性与肌体的协调能力都表现较好的孩子,在学习小提琴之初接受能力显得尤为突出。幼儿双手的灵活性和身体的协调能力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游戏训练得以提高。手指游戏应基于幼儿日常生活经验进行创意与设计。[4]例如,提高左手灵巧性识记手指位置的打电话游戏、提高右手手指调节能力的转跷板手指调节游戏、提高左手连贯演奏的手指重叠游戏等。

三、幼儿小提琴启蒙游戏化教学的实践策略

幼儿小提琴启蒙游戏化教学的顺利实施,须从提升教师素养、加强活动设计、重视幼儿体验和注重教学评价等方面予以改进。(一)提升小提琴教师的专业素养。小提琴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幼儿学习小提琴的积极性,而小提琴游戏化教学要求小提琴教师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念、较高的音乐素养和过硬的专业教学能力等基本专业素质。此外,应加强小提琴教师对小提琴启蒙教学游戏化和游戏化教学的理解,将教学与游戏相互交融的理念渗透在幼儿小提琴启蒙学习的各项活动中,提高幼儿在小提琴学习中的积极性。(二)加强启蒙教学游戏活动设计。幼儿小提琴启蒙游戏化教学以游戏活动为中心,强调把游戏活动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的特点扩散至游戏化教学的环节。教师要利用已有的游戏因素,为幼儿学习小提琴提供丰富的活动环境和活动形式。一是营造可以让幼儿身心舒适的心理环境,选择幼儿参与积极性高的活动材料和道具创造适宜的物质环境。二是制订科学的融合教育性与游戏性的活动目标。三是选择开放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丰富的活动内容,应尽量选择与幼儿生活相关的活动内容,帮助幼儿快速地适应游戏化的教学。(三)重视幼儿在活动中的游戏体验。幼儿小提琴启蒙游戏化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使幼儿在游戏中建立良好的心理体验。幼儿游戏性体验的获得感的有无,是测评幼儿小提琴启蒙游戏化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幼儿的兴趣性、自主性和胜任感等体验则是不可缺少的基本指标。兴趣性体验的有无,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给予幼儿准确的刺激。[5]自主性体验的有无,取决于教师是否在游戏中给予幼儿恰当的自由和自主权。胜任感体验取决于教师设计的游戏难度,决定着幼儿在游戏中愉悦心理的层级。教师在游戏化教学活动中应注意观察幼儿的反应,及时增加或降低游戏的难度,让幼儿在游戏化教学中获得良好的体验。(四)注重启蒙游戏化教学的评价。幼儿小提琴启蒙游戏化教学的科学评价是促进游戏化教学不断改进、提高的重要举措。幼儿小提琴启蒙游戏化教学的评价要注重全面性和客观性。全面性和客观性主要体现在不同的评价主体、丰富的评价内容和多样的评价方式上。教学评价有来自教学单位组织的各种评价,还有教师的自我评价,而教师的自我评价是教学评价的最佳来源。正确对待各种教学评价能够促进游戏化教学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幼儿小提琴启蒙游戏化教学的价值与特点显而易见,教学准备与实施过程也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这需要从事幼儿小提琴启蒙教学的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设计教学方案,不断总结、完善、挖掘和利用游戏化教学,以促进幼儿小提琴启蒙学习成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马瑞连•弗里尔.概念性游戏世界:推动游戏与儿童学习结合的新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2019(11):73-80.

[2]程旖琴.谈小提琴启蒙教学的特点[J].北方音乐,2018(9):197.

[3]马力,王聪.小班音乐教学的游戏化策略[J].教育观察,2020(12):53-54.

[4]蒋惠娟.幼儿园开展创意手指游戏活动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8(5):61-63.

启蒙教学范文篇10

(一)孩子沦为学习的机器

在中国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所有家长都有共同的思想,即望女成凤、望子成龙,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家长们在孩子启蒙阶段就给孩子报很多的培训班,一个孩子可能要同时上4到5个培训班,包括:音乐、美术、奥数、国际象棋和语文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彻底沦为学习的机器,对任何科目的学习都产生厌倦情绪,即使孩子原来对钢琴感兴趣,也没有精力和心情去学好。

(二)教学模式落后

我国相对于国外,在音乐启蒙发展上比较晚,目前使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适用于现阶段钢琴的学习。如今,我国钢琴教学使用模式主要是一对一,即一个老师教导一个学生,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够给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教学,但是却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很多学生对于这种按部就班、手把手教学的模式不感兴趣。

(三)师资力量薄弱

启蒙教育阶段,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老师,因此,在钢琴启蒙阶段,其启蒙老师非常重要,但是,目前国内儿童音乐教师师资力量比较薄弱。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当今社会对钢琴启蒙老师需求非常多,而启蒙钢琴教师缺少,很多启蒙培训机构和家长找不到优秀的老师,只能退而求其次,导致很多没有受过专业启蒙教育培训和素质较低的人成为钢琴启蒙老师。

二、详明提出解决问题的强化措施

(一)培养儿童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长在面对儿童的启蒙教育时,应该保持理智,不跟风不随波逐流,听从儿童意见,给儿童合理报培训班。钢琴是乐器之王,其优美的旋律会吸引到很多儿童的注意,促使儿童学习乐趣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对钢琴的学习抱有积极的心态。

(二)丰富教学模式

我国的钢琴启蒙老师,应该摒弃陈旧教学模式,不断思考、不断学习、不断摸索、不断创新,以丰富钢琴启蒙教学模式。例如,钢琴启蒙老师可以以日本铃木音乐教育理论为创新基础,铃木教学法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三大音乐教学法之一,在20世纪中叶,由日本著名音乐家铃木镇一创立。该教学法强调使用乐器有效的表达感情,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完善学生的人格,同时,该教学法认为钢琴的学习不是单调的反复练习,而是应该为学生多创造听的机会,即以听为主,促使学生先学会模仿和听,这样孩子才能更深入的接触音乐、认识音乐和学习音乐。

(三)打造具备专业素养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