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诚信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11-09 17:43:52

高中生诚信教育

高中生诚信教育范文篇1

关键词:诚信政治教育

一、高中生诚信现状及表现

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学生的诚信或道德问题,这其中包括普通百姓、专家学者甚至政府官员,当然学生本身、家长以及教师对这个问题也都尤为关注,由此凸显出学生诚信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人们对学生诚信或道德问题的关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业中的诚信问题。在目前的教育体制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高考的压力迫使学生不得不注重对学习成绩的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自身的各项利益都有着紧密关联。成绩好的学生能够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得到比较积极的评价或反馈;而成绩不好的学生所得到的评价或反馈中则以消极的居多。这些也迫使学生不得不重视自己的学习成绩,也促使他们希望自己能有一个好的成绩,从而能够得到更多正向的评价或反馈。一些学生平时不好好学习,每到作业和考试的时候只有试图去抄袭别人的答案;尤其是在比较重要的考试时,作弊现象可谓是屡禁不止,一些学生为了得到较好的成绩,采取夹带、偷看、收买别人的答案甚至偷盗试卷等不诚实的手段这不仅会影响到他们良好道德品格的形成,还会妨碍整个青少年群体的健康发展。

(二)日常行为中的诚信问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所表现出来的诚信与否,也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很多学生认为只要在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能够做到诚信就可以了,但事实恰好与此相反,要想提高自己的诚信水平,需要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同时还要持之以恒。“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只有从一些看似“小”的事情上做到诚信,才有可能全面提高自己的诚信水平。但在实际生活中,仍有不少人不能做到这一点,比如乱闯红灯、随地吐痰等。除此之外,学生在经济、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表现也不尽人意。不少学生为了获取较多的零用钱,不惜欺骗自己的父母,甚至老师和同学。在人际关系上,主要是同学彼此之间不很信任,不愿意说真话。学业诚信确实很重要,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其他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诚信也不容忽视,因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人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让人在德智体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思想品德中的诚信问题。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必不可少的。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我们的祖先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年轻一代要在扬弃的基础上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思想品德观。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强调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敢于奉献的精神和作风仍然必不可少。如今,不少中小学生都不完全具备或养成上述优秀的品质。在学校,铺张浪费的现象比比皆是。至于艰苦朴素的作风,更是很少学生能够养成了。

二、高中生诚信问题存在的原因

1、高中生自身的特点。高中生一般处于16-19的年龄阶段,正在向成熟的青年期迈进,因而思想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他们朝气蓬勃,易于接受新事物,接触的社会面不断拓宽,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多,对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很感兴趣,心理上呈现一种社会化趋势。同时又受自身学识和社会阅历所限,缺乏社会生活经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之中,思想容易走向片面和极端化,感情容易冲动,如果不能用正确的认识去指导自己的行动,也可能因一时的冲动而导致盲目的不理智的行为,因而需要及时的引导。

2、思想政治课教学对诚信教育重视不够。教师在诚信道德教育中居于主导地位,责任重大。由于升学率的压力和主观认识上的偏差,很多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对思想政治课的文化功能情有独钟,而忽视诚信教育,特别是自从高考3+x改革后,政史地三科综合,思想政治课的地位有所下降,家长、学校、学生本人都越来越不重视思想政治课,这使得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积极性大大受挫,他们很少再去研究德育工作的效率,而更关心的是本学科在高考中名次、成绩。这种认识上的错位其结果必然损坏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工作乃至整个学校德育的运转。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强化诚信教育的主要对策

1、挖掘教材中有关诚信教育的内容,强化诚信教育。教材是学习诚信道德的主要材料,是落实诚信教育的基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中心任务就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依托,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是国家意志、民族精神和科学文化知识在教育行为中的表现,它包括了教师教育过程中所利用的主要素材和基本手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是教师与学生开展诚信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基本知识源,可以说,教材是教育过程的核心组成部分。

2、高中政治课教师从自身做起,努力提高诚信道德素质。首先,教师要用自己的诚信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其次,教师要树立学生是诚信教育主体的观念。再次,教师要讲究教学艺术,提高诚信教育的效果。最后、教师与学生在合作交往中平等交流。公务员之家

高中生诚信教育范文篇2

论文关键词:诚信;政治;教育

一、高中生诚信现状及表现

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学生的诚信或道德问题,这其中包括普通百姓、专家学者甚至政府官员,当然学生本身、家长以及教师对这个问题也都尤为关注,由此凸显出学生诚信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人们对学生诚信或道德问题的关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业中的诚信问题。在目前的教育体制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高考的压力迫使学生不得不注重对学习成绩的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自身的各项利益都有着紧密关联。成绩好的学生能够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得到比较积极的评价或反馈;而成绩不好的学生所得到的评价或反馈中则以消极的居多。这些也迫使学生不得不重视自己的学习成绩,也促使他们希望自己能有一个好的成绩,从而能够得到更多正向的评价或反馈。一些学生平时不好好学习,每到作业和考试的时候只有试图去抄袭别人的答案;尤其是在比较重要的考试时,作弊现象可谓是屡禁不止,一些学生为了得到较好的成绩,采取夹带、偷看、收买别人的答案甚至偷盗试卷等不诚实的手段这不仅会影响到他们良好道德品格的形成,还会妨碍整个青少年群体的健康发展。

(二)日常行为中的诚信问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所表现出来的诚信与否,也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很多学生认为只要在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能够做到诚信就可以了,但事实恰好与此相反,要想提高自己的诚信水平,需要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同时还要持之以恒。“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只有从一些看似“小”的事情上做到诚信,才有可能全面提高自己的诚信水平。但在实际生活中,仍有不少人不能做到这一点,比如乱闯红灯、随地吐痰等。除此之外,学生在经济、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表现也不尽人意。不少学生为了获取较多的零用钱,不惜欺骗自己的父母,甚至老师和同学。在人际关系上,主要是同学彼此之间不很信任,不愿意说真话。学业诚信确实很重要,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其他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诚信也不容忽视,因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人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让人在德智体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思想品德中的诚信问题。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必不可少的。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我们的祖先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年轻一代要在扬弃的基础上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思想品德观。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强调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敢于奉献的精神和作风仍然必不可少。如今,不少中小学生都不完全具备或养成上述优秀的品质。在学校,铺张浪费的现象比比皆是。至于艰苦朴素的作风,更是很少学生能够养成了。

二、高中生诚信问题存在的原因

1、高中生自身的特点。高中生一般处于16-19的年龄阶段,正在向成熟的青年期迈进,因而思想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他们朝气蓬勃,易于接受新事物,接触的社会面不断拓宽,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多,对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很感兴趣,心理上呈现一种社会化趋势。同时又受自身学识和社会阅历所限,缺乏社会生活经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之中,思想容易走向片面和极端化,感情容易冲动,如果不能用正确的认识去指导自己的行动,也可能因一时的冲动而导致盲目的不理智的行为,因而需要及时的引导。

2、思想政治课教学对诚信教育重视不够。教师在诚信道德教育中居于主导地位,责任重大。由于升学率的压力和主观认识上的偏差,很多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对思想政治课的文化功能情有独钟,而忽视诚信教育,特别是自从高考3+x改革后,政史地三科综合,思想政治课的地位有所下降,家长、学校、学生本人都越来越不重视思想政治课,这使得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积极性大大受挫,他们很少再去研究德育工作的效率,而更关心的是本学科在高考中名次、成绩。这种认识上的错位其结果必然损坏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工作乃至整个学校德育的运转。公务员之家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强化诚信教育的主要对策

1、挖掘教材中有关诚信教育的内容,强化诚信教育。教材是学习诚信道德的主要材料,是落实诚信教育的基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中心任务就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依托,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是国家意志、民族精神和科学文化知识在教育行为中的表现,它包括了教师教育过程中所利用的主要素材和基本手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是教师与学生开展诚信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基本知识源,可以说,教材是教育过程的核心组成部分。公务员之家

2、高中政治课教师从自身做起,努力提高诚信道德素质。首先,教师要用自己的诚信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其次,教师要树立学生是诚信教育主体的观念。再次,教师要讲究教学艺术,提高诚信教育的效果。最后、教师与学生在合作交往中平等交流。

高中生诚信教育范文篇3

一、高中生现状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接二连三发生的暴力案件令人触目惊心。厌学队伍日渐扩大。据对部分学生调查,近20%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大部分抱有读书没用的想法,认为只要有钱便可畅行天下,他们整日无精打采或上课睡觉,周末整日泡在网吧、游戏机室、台球室等营业性场所,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甚至有学生逃课、旷课长达数周。(二)当今社会极不规范的日常行为与社会因素在校园里,经常听到学生胡侃,什么社会上的“行话”、俗语,如行云流水,脱口而出;脏话、臭话随口流露,这部分人也不排除女生。长发、染发、穿耳者为数不少,以致常听到社会人员议论“如今的学生有时候真的分不清是否是学生”。造成上述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社会风气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溺爱,父母外出打工缺乏家庭管教,影视音像制品及网络文化的影响等。

二、改正策略与措施

(一)高中班主任利用班会抓德育教育,让学生人人讲诚信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开展诚信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根据高中生的年龄特点从不同角度营造氛围,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通过现实生活中生动的事例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争论,引发学生产生内心震动。充分利用黑板报、教室标语作为宣传阵地,着力营造诚信教育的氛围,感染学生,使学生关注诚信教育。如组织学生出版“诚信专刊”,阐述诚信的含义,列举诚信的事例,对涌现出来的诚信人物加以表扬。在班内张贴“诚实守信,立身之本”,“取信于民,方可得天下”,通过这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关注诚信教育。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先进事例,通过报告会、座谈会、广播等形式,给学生设置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行为训练使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诚信观念。(二)高中班主任要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来感化和感染学生树立榜样,让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学生,在树立榜样时,既要注重树立优等生榜样,又要特别注重树立中等生、学困生的榜样,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加以发扬他们的优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成为不同方面的榜样,可以是劳动方面的,可以是助人为乐的,可以是守纪律的,可以是文艺的,可以是体育的,等等。总之,要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引导每个学生学习做人的道理,让他们在互相学习中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目前中国需要通过移植造血干细胞来救治的血液病患者近100万。截至去年,中华骨髓库入库数据达146万人份。张文驰,男,19岁(2012年),就读于湖北省襄阳一中,高三学生(2012年)。2011年4月8日,当迎来18岁生日时,平时乐于助人的他参加了义务献血,并志愿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俗称“骨髓库”),以此纪念这一象征正式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特殊日子。2012年2月初,骨髓库湖北分库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再次电话通知张文驰,根据患者病情,捐赠骨髓最佳时机计划定在3月下旬。如果错过这个时机,患者病情可能恶化。张文驰本月21日抵京开始为捐献骨髓做准备。海军总医院血液科主任沈建良介绍说,张文驰入院以来身体和心理状况都非常好,他先后接受了5次动员剂注射。在他提取造血干细胞后,可能会有短时间的疲惫、酸痛等不良反应,但是长期来看不会影响张文驰的身体情况。为兑现自己的承诺,及时救助这名4岁患者,张文驰放弃紧张的高考备考,前往北京捐献骨髓。被网友誉为“90后最美高中生”。(三)高中班主任提高自身素质,身先示范,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其样教师从事的教育实践是一种道德实践。教育本身就具有深刻的道德内涵,教育这种以人为主体的教育实践活动,是以对人性善恶的认同为逻辑前提的。尽管古今中外教育家对人性善恶的缘起说法不同,但都坚持认为人在合理的教育环境中是可以弃恶从善的,教育是教人弃恶扬善的活动。教师的道德素质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品质,成为影响学生和教育学生的现实力量。教师可以在一举手、一投足之间就自然地、率真地表现自己的风范,不是靠说教和强制,而是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中就产生了教育的效应,而且那些价值导向、情感陶冶、意志磨砺、自我示范,统统都融入“无言之教”中,这种人格魅力可以说是最珍贵的资源和最有用的手段。而这些要想在德育教育中发挥充分的作用,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模范言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注意身教、无私奉献、廉洁从教、积极向上,才能为人师表。

作者:翟桀 孙雪静 单位:山东省昌邑市第一中学

高中生诚信教育范文篇4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

新时期的教育要求是“育人为本,德育优先”,要求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教育往往“重智育、轻德育”,这不利于高中生的全面发展。因此,现阶段的高中教育不能再简单地把精力全部放在文化课教育上,而要注重德智同育。教育的目的在于育人。高中班主任作为高中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以提高高中生的个人修养,培养具有正确“三观”的高中生。[1]

一、高中德育工作开展的低效现状

(一)德育目标不明确,内容不能与时俱进。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许多高中班主任把精力集中在提升学生的成绩上,没有在德育工作上下足功夫,其德育工作做得不够系统。许多高中班主任仅仅利用每周的班会时间,对本周内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与校规校纪的情况进行通报。他们有时也会讲一些耳熟能详的励志故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然而,高中生对这种德育教育方式,早已没有了兴趣。如果其教育内容陈旧,就更加令他们反感。因此,高中班主任如果没有具体目标,没有选择与时俱进的素材,就会使德育教育流于形式。(二)班主任不能以身作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目前,有些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自身不能起到示范作用,这就使得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一些班主任要求学生衣着得体、头发整洁、不要玩手机,但自己平时却不修边幅或着装过于个性化,看守晚自习时坐在讲台上时不时地摆弄手机等。这样就不能为学生起到表率作用。因此,教师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身教”更容易影响学生,班主任应该避免自身不好的行为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2](三)班级教育合力不够。目前,在高中教学中,由于时间紧和任务重,多数科任教师的课程安排较为紧凑,且有的科任教师所带班级较多,每天都要上好几节课。大多数科任教师疲于课堂教学和批改作业等,就没有时间甚至没有意愿参与学生的德育工作,认为德育工作就是班主任的事,与他们的关联不大。这就不能形成班级上的德育教育合力,不利于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四)教育形式单一,没有吸引力。当前,许多高中班主任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方法过于单一,主要有对学生进行观念灌输、批评或表扬等方式这些方法在实施德育教育的初期阶段或许有用。而对正处在青春叛逆期的高中生,这些简单的说服教育已显得苍白无力,不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目前,校园安全问题容易牵动社会的神经,有的学校出于安全问题的考虑就不组织或少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造成了学生对社会的理解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这也导致班主任教师有时费时费力地对学生进行谈话教育,想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社会,然而能够取得的实际作用却较小。

二、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对策

(一)要顺应时代制定德育目标。高中班主任要及时转变陈旧的教育理念,制定科学、系统的教育计划和明确的教育目标,并选择顺应时展的教育内容,使德育教育在学生心里落地生根。首先,高中班主任要制定长期的规划,如可制定一学年内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的计划;其次,高中班主任选择的德育教育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和切合时展,如可用当前社会影响较大的一些案件作素材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使学生能够理性地思考和选择合理方式来维护他们自己的利益。(二)要“身正为范”,避免空洞的说教。“才高为师,身正为范。”高中班主任要对自己严格要求,避免学生对自己产生不信任和不佩服感。首先,班主任要注意自己平时的言行,要用自身的正能量感染学生;其次,班主任要尽可能做到言行一致,如对学生的承诺就要兑现,否则无法让学生认同“诚信教育”;最后,班主任要时常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和改进,避免不好的言行影响到学生。(三)要加强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合。班主任虽然是学生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但毕竟其个人能力有限,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各方面进行监管。因此,班主任在实际德育教育工作中,可采取一些有效的合作方式。首先,班主任可加强与各科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让所有教师共同努力开展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其次,班主任可在学生中培养有带头作用的学生干部,树立学生中的模范,让他们带动其他学生,使德育工作在班上更加顺利地开展。(四)要丰富班级活动,注重社会实践。丰富的班级活动和适当的劳动实践,可以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和获得正面的情感激励。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他强调了德育教育中劳动实践的重要性,为我们提供了德育教育的新方向。因此,班主任和学校要积极协调,要大胆地让学生走出教室,帮助学生将理论应用于行为和实践之中,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成效。

综上所述,对于高中生的德育工作,班主任任重道远。班主任要用系统科学的教育方法,做好规划,定好目标,以身作则;要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充分地发挥各方面力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全面提升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谢明春.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实践[J].时代教育,2018(1):89-90.

高中生诚信教育范文篇5

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最高阶段,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处在一个重要的阶段,它承九年义务教育之上,启大学教育或社会就业之下,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至关重要,所以高中教育改革的一举一动都会牵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而高中阶段是青少年进入成年人的重要时期,是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阶段,所以这时候高中政治的知识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将对整个人生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青年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以至于我们要把兴趣培养成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原因;从由于学习产生新的兴趣和提高原有兴趣来看,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

所以,学习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所以高中政治新教改必须体现的就是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教育。以经济生活为例,它通过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来自主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在经济生活中是如何体现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呢?首先,从经济生活的中心要点可以看出这是围绕着四个方面来展开的,分别是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这四个方面。而这四个方面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最多见的最贴近生活的。每个人从出生就从事两项基本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的对象包括两种,一种是原生世界(自然界原有的事物),另一种是衍生世界(人类创造出的新的事物)。

认识是有前提的,一是认识事物的存在,二是认识主体存在。衍生世界和认识主体都离不开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所以这是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最直接的媒介。其次,从认识主体来说,青少年这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对很多事物都非常有兴趣,但是对以前的旧教材没有兴趣,是因为,旧教材的讲授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来展开的,很少能提起青少年的兴趣。而新教材不同,它的讲授方法是:有用———认知———合作———理解———难点———讲解,通过这种认知方法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习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寻找与经济生活契合的结点,为学生打开不一样一扇门,认真落实了贴近是学生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用40分钟时间来构建高效课堂。再者,从课程设计来看,首先给学生们讲的就是货币,这是与每个学生都有着密切关系的事物。父母的工资,家长给的压岁钱,上学要交的学费,买东西所要花费的都是钱,从而引出货币、纸币,再而引出了信用工具,这些都与学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正好体现了贴近生活的原则。

拿钱买的是商品,那么商品是什么?哪里来的?为什么有的贵有的便宜甚至同一件商品不同时候的价格也不一样?这些都吸引着学生进一步研究学习和探讨。有了商品后是如何分配的,如何投资,为什么有的人工资高有的人工资低,如何消费,为什么得交税,税收最后去哪里了,什么是市场经济,扩大范围后就是对外开放?这些问题出现后,国家、企业、个人将通过什么样的方法予以解决,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加深了学生对于经济生活的认识。最后,高中政治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通过对经济生活的认识提高学生对于国家经济的宏观和微观认识,了解理解国家的经济政策,从而知道国家这么做的原因和意义,努力增强为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的意愿和能力。

作者:陈乙兵工作单位:包头市第九中学

第二篇:高中政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

一、社会责任感的概念

社会责任感简言之,就是对社会所应承担的责任,是一种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也是一种觉悟。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渠道就是高中政治教学。学生在高中阶段对社会的认识不足,缺少社会经验,还认不清自己对社会所应承担的责任。所以高中政治教学理应承担这个责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社会责任感教育,以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认识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社会责任感是人思想道德的核心,学生能否很好地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如果学生有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那么他就会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

三、当前高中政治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的问题

(一)对学生的期望过高

高中时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阶段,是人生的重大转折时期,他们没有太多的机会接触社会,缺少社会经验,并且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独立性较差,不能克服各种困难,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不足。加上学生将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主修课程的学习上,因此并不是很注重自身社会责任感的提升。

(二)缺乏实践

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的主要是理论课程的教授,在政治学习中,学生只记住了课本上的理论,而没有对政治知识进行扩宽,仅仅只是学到了理论,而缺少必要的实践,因此就导致他们不能真正解决现实中的一些难题。例如高中生对社会生活中的大多事情在理论上都是清楚的,但是真正去实际解决的时候,就不知道如何是好了。这种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情况,必定造成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乏。

(三)政治教学没有以学生为主体

政治课要以尊重、信任学生为基础,教师授课时要做到让学生自主选择、自我判断。让他们自己理解、明确社会责任,以激发他们敢于担当的勇气。教师在履行自己义务与权力的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各种权利,这是最基本的教育方法。然而,政治课堂上,教师却忽略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作用,只是一味地讲解课程,对台下的学生关心不够。

(四)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随着世界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来往越来越密切,但是在国际交往的同时,不免有不良的风气传入国内,对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如部分学生在学校里没有读书的欲望,自甘堕落,对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一概不知,逐渐个人主义化,远离了社会的核心。

四、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策略

(一)提取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内容

政治课本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工具,由于学生很多正确的认知与观点还没有真正确立,因此对政治课程的内容大多不能予以深刻理解,这就需要教师细心的讲解。教师必须要有耐心,分析好教材,抓住学生的心理,对教材中的各种问题要对学生详细阐述,例如:人口、资源、环境、权力与义务等问题。

(二)让学生自主探究

好的教育效果单靠教师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靠学生的主动性,靠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教师可以组织讨论会、辩论会、演讲会等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对社会责任感认知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自然就不会对这门课程感到厌倦。教师偶尔可以在讨论会上提出一个或多个有难度的问题,利用争强好胜的心理促使他们多思考,这样对学生而言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此外,还可以搞一些模拟活动,使学生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创造真实的情境,从而让学生积极投入的一种教学方式。还可以从高中政治新课程中找一些相对有意义的课题,让学生进行研究,再做一些社会调查,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而且还能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素质。

(三)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从点滴做起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慢慢积累,从学生入学的时候,就要开始培养。结合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对每一个学生严格要求,在校园中建造一种和谐的气氛、良好的学习环境,争取让每个学生都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与道德情操。

(四)教师要做好榜样

要想教育好学生,教师首先要端正自己,在学生面前树立好榜样。好的榜样是最能激发学生内心力量的,教师在与学生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

(五)多学科、多角度地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感

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方面,要将高中政治与其他各学科结合起来,使各学科教师在进行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能够注意融合社会责任感的相关内容,以加大学校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力度。我们还可以在校园内加大对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宣传力度,例如在校园内贴上宣传标语,偶尔抽出时间为学生播放一些利于增强社会责任感的电影等。

五、结语

目前,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提升我国人民的整体道德水准,学校要着重培养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改变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使广大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高标准的思想道德认识,感受到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

作者:付维青工作单位:贵州省遵义县第三中学

第三篇:高中政治积件思想应用

一、积件的内涵

所谓积件,狭义的是指针对教学中的知识点,制作出一个个小课件,也可以说成是教学所用最基本的零部件。一个知识点可以做成一个积件,同一知识点也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也就是可以有多个积件。广义的说,积件不仅是教学资源多媒体化,而且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信息资源的平台。它以丰富学科教学资源为宗旨,根据课程标准,把知识点适当划分成单独的模块,各模块独立设计、自成一体。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只要掌握一些计算机和平台操作的基本技能,就能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习惯,有选择地组合这些模块。积件打破了以往以课时为单位进行固定教学设计的狭隘做法,对学科课程会进行整体全面设计。这样既消除了教师自己动手制作软件的繁琐,又为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提供了可能。现在,大部分教师都不直接使用网上别人已开发完成的完整教学资源,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个人爱好,对课件等资源进行重新组织编排。这就为积件的提出和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积件思想的关键是调动主观能动性,利用教学资源的可积性、发展性和开放性特征,实现教学方法改变。

二、积件的特点

1.与教材版本无关

积件以知识点为分类框架,这样无论课程结构如何变化,教材版本如何变化,积件都可以被师生应用于当前的教学情境中。积件集中了当代应用软件的设计思想精华,它有大量充足的教学素材,使用起来很方便,操作界面直观、清楚,适用于全体师生,适用于不同的教学环境,成为课堂教学的实用工具。

2.可以在积累中不断调整

教学资源素材越基本,附加的外延条件越少,其重新组合的可能性就越大。以知识点为分类线索的积件思想恰恰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它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可以随心所欲地组合。以课件思想为指导编制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画面是运动的,思想和方法却是静止的,超文本结构是灵活多样的,整个程序的组合却是唯一的。积件思想实现了教学软件设计与应用的静与动协调一致,一唯与多维的统一,教学素材和教学理论的分离与组合的统一,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的统一,基本规则与无穷变换的统一。

3.与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及学习理论无关

这是积件与课件的主要区别,也是人们用积件完善课件不足的认识上的飞跃。由于积件只是知识点的特殊反映,因此与教育思想、方法及学习理论无关,具有高度的推广价值。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须从积件库中检索自己需要的积件并根据个人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当前的教学情境来“搭建”它们,甚至可以无须“搭建”,直接在教学过程中调出微教学单元来演示即可,真正做到积件在教学实际中的“以不变”(积件)应“万变”(教学实际)。

4.外延条件要求少,可以不断地增添

积件的素材资源和教学策略都是以基本单元、基本方式入库供教师重新组合使用,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教师或学生都可以将最新的信息、内容或自己的作品添加进去。只要确定了积件的信息标准和入库规范,积件在教学活动中就自然会不断地积累、增加。高中政治学科课堂教学设计以积件思想为指导,依托多媒体课件,通过文本语言的多媒体化,就可以把教材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把理论性强的书面语言,转化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媒体语言来表达,通过媒体语言来激活教材语言,表达教材内容,使课程内容较容易地内化为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组成部分。书面语言的多媒体化可以把单调的文字语言转化成多种媒体语言;静态的文本转化成动态的图像;平面的视角变成立体的界面;无声的语言转化成有声的语言;单一的画面转化成多频的画面,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清晰、具体、形象、具有身临其境的立体感,从而使教学内容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效果。

三、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中积件式课件的设计途径

我们提出以积件思想为指导,但并不是全部照搬积件理论,而是结合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借鉴积件库和积件组合平台的设想,来研制思想政治课的多媒体课件设计。

1.教学内容资源库的设计

教学内容资源库是以课程知识点为基础的教学资料,是包括图形、表格、文字、声音、动画、网页、视频等多维信息的素材库。高中政治学科教学资源库以其课程类别为标准进行分类,每个模块中的知识点为基础,以资料文本(文字)、图形(表格)、图像(图片)、声音(音频)、动画、网页、视频等多种内容表征形式进行分类。例如,在讲《文化生活》中《我们的民族精神》之“自强不息”时,教学内容资源库里的素材资料有:文本,如《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图片,如厦门大学校训为“自强不息,止于至善”;Flash,如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mp3,如《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片段、韩红演唱的《天亮了》;MTV,如《天手观音》;动画,如《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视频如《百家讲坛》节目中,王立群、易中天分别在读经典《孟子•强势由人》和《我读先秦诸子》中对“自强不息”出处和含义的解释、八集道德教育专题片《德行天下》第六集“自强不息”。所有这些文字、图片、动画、网页、音频、视频等资料构成了媒体教学内容资源库的素材资料库。多媒体教学内容资源库是素材和课件的一个中介,深化了的教学素材,可称为课件的半成品,也可视为程序化了的多媒体教学素材。从某种意义上说,多媒体教学资料库中的积件也是课件的一种类型。

2.微教学单元库的设计

微教学单元库是以帮助教师讲授某个教学难点,或帮助学生学习某个知识技能为目的,为学生探究知识而创设的学习情境。这类“小课件”,是供教师在教学中重组使用而提供的资源。它可以是一个问题的阐述、一个过程的模拟、一段历史的回顾、一个场面的展示,抑或是某种理论透视、政策链接、新闻聚焦、见证现实等。对高中政治学科课堂教学来说,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内容、教学的实际需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某一阶段的教学目标,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内容资源库,结合教学策划制作一个自己所需要的教学课件。例如,讲《哲学与生活》中“物质的涵义”时,多媒体通过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展示世界的物质性,来证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都是客观实在的。讲《哲学与生活》中“事物发展的普遍性”时用神舟一号到九号任务变化及研发过程的相关视频和图片,说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以及它所遵从的规律。又如,讲《文化生活》中,“我们的中华文化”时,利用视频展现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演化史,验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征。讲《文化生活》中“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时,展示滇黔文化、海洋文化、三秦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的图片、音频视频,体现我国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多样性特征。

3.多媒体组合平台的设计

从高中政治学科的课程特征和教师的特点来看,用Powerpoint来做多媒体组合平台比较合适。这是因为:一是操作简单,Powerpoint的工作环境和窗口基本接近于Word;二是修改方便,用其他软件制作的多媒体组合平台,比如Flash,制作成功后不容易修改;三是便于更新,适用于思想政治学科课程内容更新快、案例等时效性强的特点和教师对计算机技术掌握的现状。教师借助Flash、Photostory等软件工具,通过“插入对象”“控件工具箱”等功能,就能更好地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增强多媒体课件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4.多媒体数据中心的设计

积件式课件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撑,那就是多媒体数据中心。它是基于多媒体组合平台设计的数据库系统,包括多媒体数据库系统和多媒体组合平台两部分。多媒体数据库系统由核心层、平台层和环境层组成。核心层由教学内容资料库和微教学单元库构成,平台层由资料呈现方式库和教与学策略库组成,环境层主要由校园网、区域网、国家网、国际互联网等网上资源库组成。高中政治学科多媒体数据库系统的建设以核心层的教学内容资源库、微教学单元库和平台层的资料呈现方式库为重点。

四、积件思想在教学中的发展前景

1.积件思想的实际应用,将推动计算机辅助教学不断向前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浏览校园网上的积件库,寻找与自己教学或学习有关的微教学单元或多媒体素材,保存在自己的计算机上,随时根据实际需要重新予以组合、编排,还可以增加自己的创新,最后制作成符合实际的、有自己风格的教学课件,体现了积件思想,有助于推动计算机辅助教学向前发展。

2.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未来教学中积件思想将占主导地位

积件是面向21世纪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的趋势,虽然现在仍处于探索阶段,但目前许多公司、个人、学校都处在积极的实践开发中。这种教学方式将有助于新课改形势下各种方式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积件库的建立和简单易用的积件平台的逐步开发,这种面向积件思想的课堂教学就会体现在日常教学中。由此,在我国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未来发展中积件思想将占主导地位。

作者:祝玉侠赵安民工作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

第四篇:高中政治学生情感的培养

一、挖掘高中政治教材的生活性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础

政治是一种集理论性、思想性、思辨性和生活性于一身的学科。高中政治教材的思想性和理论性增强,相比之下生活性明显减弱,但是仔细分析教材,依然可以发现高中政治教材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挖掘政治教材中的生活内涵,在课堂上以此为切入点,打破政治课堂说教、枯燥的痼疾,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例如《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是消费的主体,尤其是在当前消费水准越来越高的现实情况下,学生的消费观念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观念也因人而异,有所不同。在本课的学习之前,教师要求学生对消费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周围人的消费观念、消费水平和消费心理,为课堂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分析和探讨自己的消费观念,通过引导和讲解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学生参与到了生活实际之中,在调查与讨论中提高了人际交往的能力,通过对别人消费观念和心理的分析,对自身正确消费观念的形成也提供了有价值的参照,在教师的引导之后,能形成科学的消费观。

二、依托现实、高于现实,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高中政治的内容很大程度上都来源于生活实际,时事政治更是对社会现实的直接考查。教师在处理教材内容和时事素材时,不能单一地利用教材知识来分析和理解。为了完成三维目标,要引导学生在运用教材知识去分析的基础上,提炼知识精华,理解知识指向,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其形成正确对待现实、处理现实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在中国和平发展这一综合探究活动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以“崛起的中国给世界带来了什么”为主题的辩论赛,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相关素材,编写辩论提纲,分配辩论角色。学生搜集到的素材都是现实发生的时事素材,有辽宁舰训练、中国维和部队等,进而拓展到中日东海危机、中印领土危机、中越南海危机等,学生畅所欲言,表达完整而有针对性。教师要敏锐分析学生的发言焦点,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平崛起”“伟大复兴”等核心理念,并对东海危机、南海危机等作出科学的解释;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崛起给世界和平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推动力;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国家关系、民族关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助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

政治课堂给学生的一贯印象是枯燥的说教、重复的说理,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目标落实不彻底。教师要改变政治课堂单纯说教的现状,就要结合教材对课堂环节、教学兴趣点等进行有效的预设,在课堂上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落实。例如《生活处处有哲学》一课的学习,教师在预设课堂时将哲学这一宏大而单调的命题有机地融合在生活实际之中,创设了“在排名问题上,人们的看法往往各不相同,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我们应看到排名的‘二重性’”“联系生活中类似的事例,谈谈生活与哲学的关系”等探究问题,将哲学的理解从生活的角度去切入,提高了学生情感养成、态度形成和价值观的培养效果。

四、学生结合自身实际的反思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重要途径

反思是对学习过程和效果的再次分析与梳理,能够有效地提高知识的准确性,促进知识向能力、价值观的转变。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反思,提高学生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认同及形成过程的思考,深刻理解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情感教育点,进一步使自己对人、对物的态度更加科学,完善自己的价值观。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政治课程的重要目标,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落实这一目标,促进学生的人格独立和完善,培养有理想的社会公民。

作者:李逾工作单位: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佗城中学

第五篇:高中政治课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一、以尊重学生为基础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人,一般具有独立性、自信心、自创力和恒心,或者在行为上与众不同,具有强烈鲜明的个性。作为一名政治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对有不同意见的同学不要训斥,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近感、信任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机会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

二、以教师引导为主线

教学的根本在于深入挖掘学生本身蕴涵的潜在性,并以此为桥梁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作为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一个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要经过发散思维----集中思维----发散思维,多次循环才能完成,所以,我们在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和推理等集中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寻求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的思维的思想意识。比如在高一经济学第一单元讲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这个问题时,先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家庭实际生活为例发散性的观察和思考影响自己家庭消费水平高低的因素,再把这些因素进行集中汇总,最后学以致用,再用发散性的思维去看待自己所在的地区及国家整体消费水平高低的影响因素。因此我们在讲课中或复习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对知识的重组,从整体把握各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基础,抓住干,构知识网络

高考文科综合测试对基础知识的要求主要是把握政史地各科主干知识。对政治学科来说,主要是把握最主要的概念和最基本的原理及其相互间的区别与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吃透概念原理,构建知识体系,脑子里要有一张“知识体系图”、一棵“思维智慧知识树”,做到点线面结合,在综合测试中才可能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比如《政治生活》中涉及的主体有国体、政体、政府、政党、民族宗教、国际关系有公民,单独拿政府为例来说,政府涉及到的内容有政府的性质、职能、宗旨、原则、依法执政、权利的监督。一般设置问题有三种类型,即“为什么”、“怎么样”、“有什么意义”。如果能带领学生构建了完整的知识网络,抓住材料中的主体,做题就很简单了。比如考到政府这个主体时,如果问政府为什么这样做,则只需答国家性质、政府的性质、职能、宗旨原则。如果政府怎么样做时只需答政府的职能、宗旨、原则以及依法执政、自觉接受监督等。为此在教学中,必须注意扣考点,抓主干、带领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再拿《生活与哲学》来说,主干知识有两大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又分为辩证唯物论、认识论、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又包括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如果再往细致的方面去展开,辩证唯物论又主要包括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认识论主要包括实践的特征,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唯物辩证法又包括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三大观点。在政治课教学中重基础,抓住干,构知识网络,对于培养学生用综合性的思维方式来审题与答题十分有必要。

四、注重学科内的综合

注重学科内的综合是指在同一课本掌握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打破课、节、框题的界限,建构知识网络,把握核心概念的内涵,注意多层次,深入分析。也就是首先要从核心概念,基本理论的含义,内容、特点、本质、实质、特性、属性、地位、作用、产生和存在条件,原因与结果等方面理解。其次,把握核心概念的外延,注意从多角度、广度上扩展。具体来说,就是从核心概念、基本概念与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上,从与某些近似知识的异同等方面去理解,注意把握起左邻右舍、古往今来的纵横关系,同时学会沟通“旧知”与“新知”,连接“已知”与“未知”,发现事物的“新联系”,并按照这种新关系解决新问题,例如: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一书,分为四大板块“生活与消费”、“生产、劳动与经营”、“收入与分配”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四个单元。然后教师要带领学生找到这四个单元之间的联系,从消费切入经济生活,回答“生产什么”,然后分析生产、分配,一次回答“如何生产”、“为谁生产”问题,进而从经济体制、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国际经济环境与发展趋势等方面,集中介绍我国经济的基本背景和舞台。总之,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我们要经常对知识进行相关的归纳和综合,教会学生调遣知识,“分割”教材,就能把分散的知识贯通起来,融为一体,从而达到综合运用知识,灵活运用分析问题的目的,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也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魏金花工作单位:新疆库车县第二中学

第六篇:高中政治教学中问题意识研究

一、点拨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发问

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强调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加强思考,以形成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并能够系统地论述和思辨。毫无疑问,教师所做正是指向了问题意识的培养,但是教师缺少了对学生思考的有效点拨,弱化了思考过程中对所出现问题的再次思考与解释。例如在学习“价值决定价格”这一内容时,要求学生结合上节课知识思考什么是商品的价格,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明白了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体现,同时也对到底什么是商品的价值产生了疑问。一个学生提出:“商品价值是否取决于其使用性能?还是和它的生产过程有关?”教师在面对这一问题时,首先明确这正是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肯定学生思考的积极意义,然后引导全体学生思考这一问题。学生在结合教材内容探讨之后,知道了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有的学生紧接着甚至思考到“社会平均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决定了价值大小,那么当今社会中出现的著作手抄本为什么价值更高”等问题。学生的问题意识越强,课堂的拓展性和深度就越足。

二、合理利用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注重思维激活与问题分析

教师要提高政治课堂上合作学习的使用质量,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深刻分析问题,通过集体的思考得出结果,同时对思考过程中出现的次生问题进行再次思考,注意利用合作小组成员的智慧来指导自己的学习,解答自己的疑惑,达到思维激活思维、学生解答问题的效果。自身问题得到解答,也能够保护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发展。例如《新时代的劳动者》一课中,教师组织通过合作学习解答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结合自身的见闻提出了要择其所用、选其所长、能够发展、薪酬丰厚等看法,有的学生则思考到了就业压力巨大情况下的生存问题,进入陌生行业的自我发展等问题。学生在探讨这些问题时,教师适当地参与其中,引导学生从自我学习能力、职业适应与过渡等方面去思考与分析,学生逐渐明白正确的择业观是基于生活基础而存在的,从而形成提高自身能力、全面发展、形成良好心态等学习态度,不仅完成了知识点的理解,而且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灵活。

三、破除师生交流屏障,提高教师点拨环节的问题意识培养力度

政治课堂由于其开放性较强,高中生的思维较为片面,所以在思考问题时不够全面,在表述时也不能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教师的观点有一定的不同。所以在课堂交流时会出现一些误差,对教学目标的完成和问题的解答产生了不良影响;教师忽略了学生心中所存在的问题,降低了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课,学生对联系的普遍性的理解不够全面,只是机械理解了“任何事物都是联系在一起的”这个宏观概念,并未彻底理解“联系”的不可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列举电脑的使用、手机的使用等例子,让学生知道联系的普遍性并不一定是指具体的联系,一些表面上看似没有联系的事情实际上影响了最终的发展和结果,解答了学生心中对“联系”的抽象化理解的疑惑,本课的学习也就事半功倍了。

四、破解应试目标障碍,注重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和思考

高中政治课程是高考的重要科目,也相对较易得分,所以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以考试为目标,加强识记与论述,对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没有较好的解答。例如对辩证否定观的理解,学生识记了几个框架性内容,心中留有“真理与事实”“科学与伪科学”等知识的疑惑,教师在解答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这类问题,并有机地作出解答,如解释真理具有普适性,而事实具有唯一性甚至欺骗性,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刻探究和思考,最终促使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更好地思考。从政治课程的三维目标来看,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对策,促进政治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作者:魏谨工作单位: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实验中学

第七篇:高中政治诚信教育渗透

一、立足教材,找准渗透点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是教师备课的重要资源。诚信教育渗透,是让诚信教育浸泡在学科中,通过学科教学的方式实现。脱离了政治教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科规律,有效的诚信教育渗透就无从谈起。高中政治教材不仅包含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基本常识,还注重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在教材中我们经常可以找到诚信教育的影子。如“神奇的货币”一课中,不使用假币、做有信用的信用卡业主为诚信教育渗透点“;企业的经营”中可由存在是否守法、是否诚实信用与经济利益的实现的关系问题切入诚信教育;“市场配置资源”中诚信缺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等知识性教学都可以进行诚信教育渗透。《文化生活》和《哲学生活》也蕴含着大量的诚信教育的因素。例如,文化市场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引发的现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不弄虚作假等。高中政治教材具有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价值目标,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的诚信教育渗透更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完整性。同时,与传统的教材相比,新教材在思想性、趣味性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可以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渗透作用。“吃透”教材是一名教学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只有深入钻研教材,充分理解和把握教材,才能找准诚信教育的“渗透点”,把握好“渗透时机”。

二、多样教学,丰富渗透形式

我们经常可以看见这样的政治课:讲台上,教师口若悬河,讲得滔滔不绝;讲台下,学生兴趣缺乏,听得无精打采,有的学生在课桌下偷偷地做其他事,更有学生干脆趴在桌上睡着了。用学生的话来说,思想政治课太没劲。这种情况下的诚信渗透难以达到想要的效果。因此,有效的渗透德育内容首先要“教”好,增强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师除了讲授的教学形式外,还可以通过开展角色扮演、社会调查、辩论比赛、知识竞赛等方式引导学生喜欢上政治课堂。此外,紧密联系社会热点,时政结合,能使德育渗透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企业的经营”这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就“地沟油以次充好,害人害己”与“保定‘油条哥’刘洪安放心油条”事件进行对比、探讨,并编排成小品,进行角色体验。让学生通过模拟典型场景体会相关人员的感受,切实认识到诚信经营才是长久之道,以牺牲诚信换取利润的行为,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丰富的教学形式,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也使诚信教育的渗透得到了进一步的落实,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

三、适时适量,明确渗透目标

“渗透”,指一种事物(含情、理)或势力逐渐进入到其他方面。它有少量性、亲和性等特征。适时适量,有目标、有规划的德育渗透方能循序渐进、水到渠成。有些教师认为政治教学就是培养人,渗透德育一定要在课堂中凸显出来,不然教学就会显得美中不足,缺乏拔高点。如果这种愿望太强烈,有时就难免牵强附会、本末倒置,不但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使师烦生厌,政治课堂失去原有的魅力。诚信教育在思想政治中的渗透,首先应该适时,一定要按学科自身的教学特点,结合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把握渗透时机,自然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切不可牵强附会,生搬硬套地强行渗透,不要因为强调德育,就非得在每一节课都戴一顶德育“帽子”,或栽一条德育“尾巴”。其次应该适量,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有非常清晰的德育目标定位。即德育是政治教学的“副目标”、“辅目标”,它的定位是渗透。过量的德育内容则本末倒置,喧宾夺主,使课堂失去了学科教学的意义。此外,德育渗透不是课堂上的突发奇想,而是有计划、有目的性的,与学科内容紧密联系的教学过程。没有目的性,随想而发,不仅达不到德育渗透的效果,还占用了教学时间,使课程教学目标难以按时按量完成。长此以往,极易引发教师对德育渗透的抵触思想。在教学中,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学习的引导者,也是德育渗透的引领者、促进者。课堂之前,教师有计划、有规划地筹备,摒弃乏味的道德说教,将诚信教育的“食盐”融化入政治教学的“浓汤”里,让学生在鲜嫩可口的汤中不知不觉吸收该吸收的“盐”,达到知识能力与思想品德的双丰收。

四、导之以行,巩固渗透效果

诚信不仅仅是一种认知,更重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对于很多高中生来说,将诚信要求和相关规范熟记于心是很简单的,但在学习和生活中却经常忽略,诚信认知与诚信行为存在脱节现象。此外,高中生的诚信行为还存在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的情况,缺乏持续性和稳定性。所以,高中的诚信教育不仅解决学生知不知的问题,而且更要解决学生做不做的问题。不但要授之以知、晓之以理,而且还应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在诚信德育的渗透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提高自己的诚信素养。如“我们的中华文化“中,在讲授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后,引入对“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跨栏”等多种陋习的思考。课堂上学生们都对于这些进行了批判,并将反思活动延伸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开展班级“纠风活动”,倡议从小事着手,自我约束、相互监督,遵守规则,诚实守信。诚信教育不仅是知识的教育,最终还是要实现为行动。在课堂教育的同时,导之以行,才能使学生达到诚信的知行统一。高中生是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中生的诚信问题将对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与维护产生深远的影响,是当前高中德育的一项重点工作。同时,高中诚信教育的开展不应当只是单纯的德育教育,更应该充分发挥各学科课堂教学的渗透作用,使诚信教育深入课堂、渗入心灵、溶于行动,真正将诚信教育落到实处。

作者:李倩工作单位:河北省定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第八篇:高中政治复习反思

一、反思对学生灵活运用基础性知识有很大帮助

高中政治教学主要是使学生掌握教材上的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在解决的过程中进行灵活的运用,命题者在命题的过程中可以就同一知识点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以及不同题型进行考查,学生要提高其解题速度以及解题质量就必须要能够熟练掌握以及灵活运用各个基础知识点。而通过对各种题目所涉及到的政治基础性知识点进行反思,可以使学生发现题目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其认识到考查的题目使源于教材并高于教材的,但是最终还是回归教材,这样就可以达到优化知识结构、夯实基础以及补漏知识的目的,提高学生对政治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通过反思可以使学生不断改进其解题方法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政治试题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以及思维性考查,在政治复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解题习惯以及解题方法进行反思可以使其积极总结解题的技巧,并不断拓宽其解题的思路,有效避免形成思维定势。这样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就可以从优从快,使其思维更加活跃、更加具有创造性,从而找出最适合的解题方法,使其解题的效率大大提升。

三、通过反思可以使学生掌握解题的规律

学生只有充分认识到解题的内在规律,在运用的过程中才能够更加得心应手。学生在解答完题目以后通过反思可以思考一下该类题目在解题时是否存在一些解题规律,如果学生从几套类似题目中发现并积极归纳出该类题目的解答规律,那么学生的解题能力就会大大增强,这样就会使其解题的速度不断提高,有效避免在解答整体问题时的盲目性。除此之外,反思还可以培养学生横向、你像、求异以及求新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对政治知识的衍生能力、应变能力以及迁移能力得到同步提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四、通过反思学生可以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失误,比如说能力以及知识点的不足或者是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干扰。非智力因素是影响学生答题效率的一大问题之一,比如时间安排、卷面书写以心理调控以及答题方法等。而学生通过对自身失误的原因进行总结和反思可以发现自己在解答试题时的不良习惯以及不足之处,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与克服,从而使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失误的数目大大减少,提高其解题的正确率以及效率,为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以及自身能力的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反思对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有很大帮助

高中生诚信教育范文篇6

关键词:网络环境;中学语文;文化渗透

高中语文是传承传统文化的载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促进学生审美能力、文学素养的提升。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各种思潮的相互撞击,对高中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高中语文教学所面临的形势也更加严峻。借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强大渗透力与导向力,能够规范和引导高中生思维、行为。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网络手段合理渗透传统文化,会对学生的道德素养、文化修养、科学知识等方面的培养产生积极的作用。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化渗透的意义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与文化渗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教学与文化渗透的整合,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要基于文化背景,组织开展语文教学,让学生在掌握文化知识的前提下学习语文知识。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要基于文化准则开展语文教学,这样能够为学生掌握汉语语言提供有力支持[1]。(一)增强语文学习兴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能够强化学生语言技能,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内容主要以语言、文字为主,因此,学生学习过程中会觉得比较枯燥。如果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化,那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都会更加多元化,这样一来高中语文教学就会变得更加有趣,学生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厚。另外,在了解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学习语文知识,学生理解起来会更加容易,对汉语语言的体悟也会更加深刻。(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1.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语感是高中生语文学习的基本技能,具备了良好的语感,学生可以直接、快速地感悟语言文字,在写作、阅读、交际中,学生可以迅速整合语句,分析和体会语言文字的内容和含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可以有效增强学生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体悟能力。如《将进酒》这篇文学经典篇目,在语句排列、语音应用上都有节奏感,写作结构起伏跌宕,教师在文化渗透过程中引入这篇经典文化作品,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教师进行范读,展示这首诗在语感上的快速、强烈、浓郁,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互读、诵读等,通过有节奏、有情感的诵读,学生对这首诗语言结构、语言特点的理解会更加深刻,语感能力自然也会得到提升[2]。2.拓展学生的语文思维。语文学习需要多种思维的支持,如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强大的感知力、体悟力等,借助文化渗透,可以有效拓展学生思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借助强大的文化渗透力,学生思维会更加广阔、见识更加广泛、文学积累更加深厚。思维的拓展,为高中生写作、交际、阅读等各个方面的学习都能够提供有效支持。3.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高中生必须要具备的语文素养。写作需要学生拥有非常丰富的写作素材,丰富的素材能够为学生创作提供有效支持。但是高中生学习紧张,阅读时间有限,写作素材积累不足。而进行传统文化渗透,在日常教学中就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很多课本中没有的知识素材,使学生了解到更多传统文化故事、经典,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等,通过学习这些传统文化,学生会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三)推进思想道德建设。1.教会学生明辨是非。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高中生会受到来自各方面思潮的影响,其中包括积极的影响,也包括消极的影响。但是高中生处于青春发展期,在很多问题上无法客观进行是非判断,这样一来一些不良思潮很容易对高中生造成影响,不利于高中生的健康成长。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借助优良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如尊老爱幼、拾金不昧、热爱祖国等,渗透美德教育、价值观教育等,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让高中生能够具备筛选信息的能力,吸收好的、积极的方面,摒弃不良思想,树立正确的三观,形成完善的人格[3]。2.规范引导学生行为。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教师可结合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诚信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让学生从“鹿乳奉亲”“九龄温席”中反思;在“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中奋进;于“单者易折,众则难摧。聚沙成堆,滴水成海”处审视。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了仁、义、礼、智、信和长幼之序,并使他们做到“见善则学,知错则改”。2019年7月3.可以砥砺学生意志。现行社会中,由于独生子女的人数不断增加,一些家庭对其子女过于宠爱,许多本是孩子完全有能力自己完成的事,却被其父母或其他亲人大包大揽。如此一来,有很多学生缺失意志力,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容易出现诸多社会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选取《三字经》中的“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和“卧薪尝胆”等典故,对学生进行激励,鼓励他们正确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家中尽量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进而提高他们的生活承受力,砥砺他们的意志。

二、网络环境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化渗透策略

(一)利用网络搜集传统文化素材。传统文化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素材,能够有效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结合语文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收集相关传统文化素材,如名人趣事、历史文化、唐诗宋词、文学经典等,将这些素材合理渗透语文教学中,最终达到拓展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目的。比如,在《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三国故事、历史背景、作者生平等,将这些传统文化素材融入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了解到《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蕴含的内涵与思想主旨,这样不仅可以拓展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还可以提高语文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以其中“小乔出嫁了”一句为例,这首词的作者是苏轼,“小乔初嫁了”这一句的传统文化内涵,要从当时社会政治、美学价值、心理学角度对苏轼贬官黄州后的内心世界进行了讲解,但是课本中不涉及这些素材,因此教师可利用网络搜集苏轼贬官黄州、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及周瑜、小乔等人物传记,结合这些素材分析本词的文化寓意,从而洞悉苏轼丰富的内心世界,使学生明白理解该知识点:从社会学层面与词人一道冷眼观察官场任人唯亲的政治现象;从美学角度与词人一道去体验刚柔兼济、英雄美人的和谐美之境;从心理学角度去发掘、研究苏轼的情感世界、心理变化。“小乔初嫁了”有着很深厚的文化意蕴,教师结合文化典故进行教学不仅深化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也增加了高中生的文学积累。(二)利用网络创设传统文化情境。网络包括众多内容,如网络技术、网络素材、网络平台等,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有效运用网络内容,可以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传统文化情境,在情境中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体会更加深刻。具体来说,教师从网络上下载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文字等,将这些内容制作成课件,课上利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创设传统文化情境,在传统文化导向下,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会得到升华,对课本、词语、中心内涵等方面的理解会更加深刻[4]。比如,在《木兰辞》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利用网络播放器,播放花木兰为父从军的动画片,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的文化情境,学生在观看动画片时感受花木兰的爱国主义情感与为人子女的孝心,体会花木兰身上的勇敢、刚毅、豪迈的精神,动画片鲜明地塑造了木兰的英雄形象,她聪明机智、勇敢善良,毅然决然替父从军。在战争中她转战南北,忍受思乡之苦,历经艰苦磨难,身经百战,不受官爵;在那男尊女卑的古代社会中,她的形象就更加显得光彩照人,在她的身上集中了北方民族劳动妇女的智慧和品德,寄寓了人们的美好理想和愿望。通过播放视频,学生从中获得心灵上的感悟与情感上的体验,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孝敬父母的品质,完善高中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三)利用网络深化传统文化渗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要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藏了丰富的历史故事、人文地理、科学文化知识,这些文化内容的渗透需要一个良好的平台。互联网平台为中华民族文化渗透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因此除了课上渗透传统文化外,在课下教师也可利用网络普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知识,利用学生碎片化的时间,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渗透中华民族文化内涵与核心思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高中生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比如,在完成《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后,为了进一步深化文化渗透,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高中生文化生活,教师可以将岳飞的这首词作为书写样本,联合同年级其他语文教师与班级,举办一场学年网络书法评比大赛,参加比赛的学生将自己的书法作品到学校网络平台,接受学校教师及其他学生的审核评价,通过教师评分、学生投票的方式,选出一、二、三等奖,针对获奖学生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励学生参与传统民族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深化高中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促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高中生中的传承、发扬。

三、结语

语文学科是传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实际情况渗透文化内容,以达到塑造学生完整人格、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建立学生正确三观的目的。在渗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教师利用网络手段,能够深化和增强文化渗透效力,能够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文化素材,也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文化参与平台,也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发扬提供了更加多元的路径。本文从两大方面对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化渗透进行了分析,旨在助力于我国高中语文教育的发展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马康.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文学教育(上),2018(12):102-103.

[2]刘国良.化作春泥更护花:浅议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的关系[J].基础教育论坛,2018(20):3-4.

[3]瞿秋云.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传承的困境与突破[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6):28-29.

高中生诚信教育范文篇7

[关键词]资助工作;学生资助;德育

近几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工作,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党和政府明确指出要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采取以政府投入为主融合多方筹资进行学生资助的方法,以此为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保障。在此发展趋势下,我国的资助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各农村高中将资助德育理念带入实际的学生资助工作中,以此保证资助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为农村经济困难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一、当前农村高中学生资助体系的现状

(一)勤工助学是当前学校进行学生资助工作的主要形式。勤工助学是当前学校进行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贫困学生正常学习的有效途径。其主要指的是,具有贫困特征的学生在学校相关资助管理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通过劳动获取报酬,以此改善自身经济状况的活动。[1]现阶段,学校勤工助学的活动具有很多形式,如后勤服务助理、管理助理等岗位。这些岗位的报酬一般是来自于学校从每年所有学生的学费总额中拨出一定的专项费用以及国家的部分补贴。(二)奖学金、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是学校学生。资助体系中的重要内容自2007年开始,我国建立国家奖学金、政府奖学金、校级奖学金、困难补助等多种资助形式相结合的贫困生资助机制,其中,困难补助主要是当地政府以及学校内部针对经济困难学生在遭遇巨大的家庭变故时给予的一次性或者临时性补助;而学费减免是学校针对一些无力缴纳学费的经济困难学生所采取的资助措施,尤其是给予孤残学生、烈士子女、少数民族、单亲家庭等家庭重点的关注。另一项资助政策———绿色通道,主要是由国家教育部以及相关部门规定学校必须建立的一项资助制度,为保证每一个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够顺利入学,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三)社会资助是学校学生资助体系的有益补充。社会资助主要指的是学校利用社会公益组织的资金捐助以及个人的资金捐助,在学校内部设立奖学金机制,以此为经济困难学生的后续学习提供经济保障。

二、学校学生资助工作与德育工作间的关系

相较于城市来说,农村具有经济困难特征的学生比较多,所以,学校最基本的资助工作就是尽最大的可能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缓解其就学的经济压力,以此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而党和政府制定资助政策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还通过对贫困学生的教育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为其今后的良好发展提供保障。学校资助工作中的德育工作,主要是指资助过程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以及良好品质的培养,体现在爱国教育、诚信教育等多个方面。不仅如此,学校对学生的资助工作还充分表现出学校的社会责任心,不仅帮助学生有效解决入学的经济困难情况,而且向学生传扬强烈的感恩、诚信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所以,可以说资助工作与德育工作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其一,学生的资助工作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对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学生资助工作是保证德育工作全面开展的前提,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资助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这体现出党和政府以及学校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关怀和支持,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感恩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另外,学校的资助政策带有一定的导向性,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为其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不仅如此,一些农村高中在进行学生资助工作时还会开展一些励志教育、爱国教育课程,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2]其二,学校德育工作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资助工作的良好发展。学校德育工作中建立的学生素质评价考核机制是否合理,以及对学生诚信意识、爱国精神等的培养,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资助工作的发展。

三、农村高中学生资助工作的德育功效

(一)资助工作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优质资源。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性的工作,学校在开展资助工作时必须将其与人才培养联系起来。通俗来说就是,学生资助工作不仅要有效解决贫困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问题,而且要重点关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量的研究资料以及相关实践证明,学生资助工作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其中的每一环节都能很好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进来。所以,在资助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学校相关管理人员以及教师必须从以学生为根本、关怀帮助学生的理念下手,将人才培养作为资助工作的根本目标,全面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真实的思想发展需要,以此解决当前资助工作中存在的资助目标与教育目标不符的问题。将资助工作全面融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资助工作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健康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为我国人才培养体系的全面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二)资助工作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平台。现阶段,小到幼儿园,大到高等学校,都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着明确的要求。而资助工作的根本目标就是,以解决学生就学的经济困难为基点,使每位贫困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经济保障,从而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学校开展学生资助工作,也希望每位受助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国家的关怀和帮助,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由此可见,资助工作中带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理念。因此,学校在开展资助工作时不能单纯地只以解决学生就学困难为目的,而要将扶贫助困与育人工作牢牢结合起来,将国家相关的资助政策与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联系起来,以此保证资助工作在助困的同时充分发挥出其育人的功效。教师对学生的爱国教育在立足校园的基础上还要逐渐向社会延伸,以此保证爱国教育工作的全面落实。(三)资助工作是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的重要载体。由国家、社会团体或者学校所设立的奖学金是当前资助政策中的主要内容,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资助,在学生心中发挥着激励的作用。现阶段,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加大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扶持力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的入学经济压力,但是由于农村学生多,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自然地理环境的限制等,国家资助工作出现失衡的情况,很难有效解决学生的经济困难问题。对此,学校必须充分利用资助工作的相关理念,全面培养学生艰苦、励志的精神。现阶段有很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没有坚强的意志力,也不愿意依靠自己的努力解决当前的经济难题,只想完全依靠国家的经济资助。其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很多贫困学生对学校公布的勤工助学的工作漠不关心,对各种国家奖学金、困难补助等免费的资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且在资助过程中,如果出现现实与想象差距较大的情况,部分学生就会怨天尤人,甚至还会恶意埋怨他人。针对此种情况,学校在开展资助工作时必须积极培养学生自强、自信、自立的精神,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为学生实现理想抱负提供精神支撑。学校在进行学生资助工作时,还要帮助学生不断克服随意向家庭要钱的心理,帮助学生树立自强自立的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勤学助工。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的经济困难,还能培养其优秀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四)资助工作可以作为开展诚信教育的优秀教材。培养学生的诚信品德是学校育人工作的基础内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生资助工作对学生家庭困难的认定、奖学金与助学金的评定都可以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诚信品质。就拿当前的学生资助工作来说,由于国家相关资助政策的完善,学生资助名额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及其家长产生了一种索取资助的心态,自认为国家的钱不拿白不拿,甚至有的学生家长还出现“竞贫”的现象。其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有些学生家庭经济非常富裕,在国家资助时却肆意夸大家庭的贫困状况,而家长还通过非正常手段开具一些虚假的贫困证明书。对此,学校在开展资助工作时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从日常的不诚信现象入手,严格约束学生的行为,如考试作弊、弄虚作假、旷课等。教师还可以将其作为学生是否得到资助的重要凭证,将国家的助学资金充分利用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五)资助工作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恩精神。感恩是我国多年历史长河中一直传承下来的一种精神,也是体现一个人是否具备健全人格的重要指标,更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而资助工作中就蕴含着强烈的感恩精神,所以,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资助工作这一机会,全面培养学生的感恩素质。学校的资助工作是国家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形式,体现出党和政府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与照顾。很多学生依靠国家以及社会的资助完成了学业,大部分学生在校内表现出良好的学习态度,成为众多学生学习的榜样。然而,部分受资助的学生在毕业后肆意诋毁学校以及社会资助人员,缺少最起码的感恩精神。对此,教师在进行学生资助工作时必须培养学生的感恩精神,提升学生对社会、资助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为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学生资助工作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学生的经济问题,而且还能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每一位与资助工作相关的教师都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在开展基础资助工作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为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提供强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宋洪涛,孙爱玲.浅析德育功能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的实现[J].中国电力教育,2013(35):182,189.

高中生诚信教育范文篇8

《年全市高中工作要点》、《县教育局年工作要点》、《县教育局党委年工作要点》、《临泽县中小学师生呼唤诚信、共铸诚信教育活动实施意见》、《*年全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考核通报》、《*年高中(职中)素质教育目标责任书考核扣分记实》、《临泽一中德育纲要》、《临泽一中年工作要点》以及高一年级教师队伍的现状与高一年级学生实际思想表现和德育水准。

二、工作对象――高一年级学生的特点

高一年级学生刚升入高中,对高中学生生活有新鲜感,充满着对新的学习生活的渴望,充满着幻想,有着迎接的高中生活的思想准备。但从实际状况来看,理性认识的成份逐步代替和超过感性认识,抽象思想能力有所提高,他们的思想方法日趋成熟,但他们的思想、行为仍存在天真幼稚的痕迹,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强,个性特点还不稳定,可塑性仍然很强。

三、工作的基本原则

1、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和原则。市高中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我市高中阶段教育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教书、轻育人的问题,个别学校学生违纪率呈上升趋势,甚至还出现了一些违法犯罪的事件。特别是有些教师精神空虚、道德滑坡……一是要正确把握德育工作的方向性。全面实施‘三观教育’(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要坚持体现德育工作的基础性,从实际出发抓好道德教育;三是坚持注重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让学生知法守纪……。”

2、热爱、尊重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在德育过程中,要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与学生个人的尊重、信任和爱护结合起来,使每一位教师的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高一新生的特点之一就是充满对新的学习生活的渴望,充满幻想与自信,但他们的思想行为仍存在天真幼稚的痕道。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个性特点还不稳定,易召唤。

3、正面教育与积极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在德育过程中,既要用事实和道理正面疏导,启发自觉,调动内在的积极性,又要带强制性的纪律约束,督促学生严格执行。高一学生易染坏习气,教师要尽可能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引导他们不断前进。实现学年巩固率95%的目标,高一学生的转化工作是关键。

四、工作的主要内容

1、党员双培、双带、双管、双评工作的规范与落实。

2、教师德育工作目标与考核。

3、学生巩固率、思品合格率、违纪率的督查与考核。

4、班级德育工作的目标与考核。

5、签定班级,防止学生伤害与安全教育目标责任书

6、“呼唤诚信、共铸诚信”的教育活动。

7、观摩班会教育主题:(1)尖子班演讲主题:竞争超越、共同提高;(2)重点班讨论主题:如何看待父母的要求――孝心与品行;(3)普通班讨论主题:做学习的主人――“我要学”与“要我学”。

8、安全知识自测与竞赛。

9、校园艺术节――文艺汇演、排球竞赛(评选校园星光奖获得者)。

10、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活动的安排与实施。

11、“文明班”、“文明宿舍”创建活动。

12、问题学生导师制的规范与实施。

13、学生干部的培训与优秀生的培养与推荐(党课培训学习)。

14、明确和界定违纪学生的处理程序。

15、学生期终定性评价(评语)与定量考核(德育学分)。

五、工作实现的主要方法与实施载体。

(一)在施教中常用到的方法

1、说服教育法――讲解与报告、谈话、讨论、访问、调查。

2、情感陶冶法――以情动情、创设环境、艺术活动陶冶。

3、榜样示范法――自身作为教育者的示范、优秀学生示范、优秀事迹示范。

4、日常行为实践法――正常的学习与实践、组织学生德育学分达标争优、劳动煅炼。

5、自我教育法――引导学生加强自身修养、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活动进行自我煅炼,激发学生的愿望,激励自制能力,培养自控自管能力,善于把个体的自我教育与集体的自我教育结合起来。

(二)、工作实施的载体与形式

1、按照学校党组织划分的目标责任区,以党员教师为骨干,将年级德育工作落实到人,把年轻党员培养成德育工作主教学工作的骨干,每个党员教师善于把所带班级作为实施德育工作的实验田,开拓创新,率先由单纯教书管理人转变到提高教育水平而转变人的轨道上来。

2、每位课任教师都要挂靠一个班级作为开展德育工作的阵地,与年级组签定德育工作目标责任书,考核结果纳入年终“教师思想政治考核”中。

3、年级组与政教处签定“学生三率”考核责任书。

4、抓班风、促校风。各教学班与班主任签定《防止学生人身伤害与安全教育目标责任书》、《班级德育工作目标责任书》

5、在艺术节期间高一年级承担全校文艺汇演的任务,五月前在学校汇演评比,优秀节目在教师节期间面向社会演出。

6、年级组要充分重视和培养学生会干部和班委会干部的工作,在创建文明室舍的活动、第二课堂活动以及课间文明休息督查等活动中指导学生会干部工作,增强学生自制,自管的能力。

7、利用家长学校教育这一渠道,及时组织问题学生家长返校,与教师共同研究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六、克服和纠正的几种错误倾向

1、认为德育工作是政教处和班主任的事情。

2、认为德育工作是软任务,可做可不做。

高中生诚信教育范文篇9

(2007—2008学年)

作者:杨岳山(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本学期,政教处根据学校总体工作思路和德育工作要点,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首、五育并举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情意行和谐统一”的意识,以“当文明教师、做文明学生”为主题,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规范为主要任务,坚持不懈地实施学生德育教育和常规管理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身心素质,积极地推进了良好校风和学风的建设。现将本年度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政教处自身建设

一年来,政教处在务实创新上做了一些努力,抓各项工作做到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评价,各项工作力求有实效、高效率。如对班主任各项活动的出勤、班会的组织以及对学校要求的落实等方面能坚持掌握第一手资料;对学生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向主管领导和有效负责人反馈;督促相关负责人及时制定年级、班级、保卫工作计划;同时,每周六政教处一班人进行工作回顾,并做好书面小结,为开展好下一周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面对学校目前3200多名学生,我们在工作中颇感人手紧、任务重,为了强化政教处人员的工作职责,我们要求政教处工作人员继续做到“三勤”、“四跟”、“五到位”,即口勤、腿勤、耳勤;跟课间、跟早操、跟课外活动、跟晚自习;思想到位、责任到位、管理到位、检查到位、教育到位。四位政教干事能够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均能做到发现问题后及时到达事发现场,处理问题快速坚决、不拖拉。本学期来,政教处负责处理学生违纪违规事件达51起,涉及学生181人次,有记载违规骑自行车52人次,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深入实际、深入课间、深入学生,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能对违纪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切实达到了管理育人的目的。

二、狠抓德育队伍建设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队伍的骨干力量,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德育工作的质量的高低,因此,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始终是我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为了保证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学校进一步明确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本学期来,为切实提高德育队伍的整体素质,政教处做了大量细致有效的工作,一是政教处一班人经常深入到班主任之中,了解或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二是政教处领导在教职工例会上,针对学生中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都要渗透一些管理方法。三是加强了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和评估,贯彻落实量化管理制度,使班级量化、班主任量化和文明班级评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为期末评优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四是加强在职班主任的培训和理论水平的提高,我们积极配合县教育局班主任培训工作,开校初,征集全体班主任教育案例并及时上报县教育局,收效明显。五是开校初会同教务处制定出年级组长工作职责,明确了年级组长的具体工作任务,赋予了年级组长一定的工作职权,在年级组长的带动下,广大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

三、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常规教育

本学期来,我们紧紧围绕“让孩子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办学目标,持之以恒地强化常规管理。

1、注重“三轻四jing”管理目标的落实。为了使学校全员化、全天候、全方位的管理机制逐步得到落实,我们编排印发了“永昌职中五时段管理安排表”。值周值日领导教师、政教处一班人每天监督检查各楼层秩序、各班课间秩序、自习秩序和各班卫生情况,对楼道内、教室内、楼梯上发生的追逐打闹、乱喊乱叫、打口哨、乱扔废弃物等不良现象及时进行制止、记载、批评教育和通报评比,做到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抓。

2、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我们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多渠道、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通过开展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教育,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学生的思想觉悟得到较大提高。一年来,坚持每周一国旗下献辞活动,结合当前形势和学校实际,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加强对旷课和迟到学生的检查和教育,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塑造良好校风;指导和督促各班定期在每周二下午召开周会,在第3周、第8周、第9周、第8周全校各班召开了常规教育、诚信教育、安全教育和禁毒教育主题班会,部分年级还上交了书面材料,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加强学生审美教育。由于中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他们对是非、丑美的界限是模糊的,因此,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但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校风,而且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在校门口设立学生仪表检查岗,坚持每天检查到校学生的仪容仪表,注意塑造学生的形象美,使广大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4、加强对学困生教育引导。我们非常密切注意各班学困生在纪律、学习、遵纪守法等各方面的表现,一旦发现问题,我们总是给以及时地处理和教育。对于经常违纪的个别同学,采取了教育为主,批评处分为辅的方式,加强了与其家长的联系,使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并在党支部的指导下,采取党员教师“一帮一”结对子,对学困生进行帮助扶持和耐心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端正他们的思想、改正他们的错误、促使他们增强守纪的自觉性。

5、督促体育组狠抓早操、课间操质量。两操是反映校容校貌的窗口,是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也是整顿校纪校风的一项举措,必须齐抓共管,形成特色。政教处工作人员每天都能坚持亲临操场,协同体育教师、班主任精心组织指导。在抓整体动作质量的同时,先抓年级,后抓班级,再抓个人逐一落实。通过定期不定期的会操,促使学生做到两操时队列整齐、动作规范、整齐划一。

我们欣喜地看到:通过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和追求,学生的精神面貌一天比一天进步,学生礼仪常规到位,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学校的环境卫生情况良好,教室的文化氛围浓厚;学生安全得到了更好的重视,班主任、值周老师对学生交通、饮食等方面进行多次强调教育,没有发生一起事故;全体住校生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就寝、就餐纪律良好;基本杜绝了不穿校服、留怪发、骑飞车和骑车带人的不良现象。

四、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丰富德育教育内容

1、抓住时机开展教育。我们以开学为契机,通过召开开学典礼大会,重申了《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一日常规》等要求,印发了《永昌职中法制教育系列活动安排》、《永昌职中师生紧急疏散路线》等材料,为新学期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2、以班级日常考核为抓手,注重检查落实。在政教处的牵头下,教务处、总务处、团委、体育组、学生会齐抓共管,分工明确,每周对各班学生总体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量化打分,一周一汇总,学期综合评比,学年表彰奖励。各部门注重过程检查,对各班早自习、下午自习、晚自习、课间、室内、课外活动、两操等情况进行认真评比,政教处按时汇总,及时公布,通过网上邻居和校园橱窗在全校范围内公告,达到了制度健全、评比公正、表扬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

3、深入开展文明班级和文明学生评比活动。为了推动我校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广大学生的自觉、自主和文明意识,促进校风进一步好转,切实规范文明班级、文明学生评选程序,我们制定出《永昌职中文明班级、文明学生评选办法》,制作了六面“流动红旗”,每周进行一次评比,每周一在升旗仪式时举行文明班级表彰授旗仪式。根据学校安排,各班主任积极开展了“抓常规、创文明、争先进”的各种班集体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4、认真开展诚信教育。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时代,对学生诚信教育显得格外重要,我们制作了学生诚信卡,开展自评、互评和班主任评定,并进行量化打分。同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理想信念为重点,把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开展校园诚信教育,努力提高诚信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5、突出重点,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本学期来,我们充分利用橱窗、黑板报、标语、校园广播、升旗仪式、晨会、手抄报、宣传画、条横幅等多种媒介,对加强中学生法制教育进行了深入广泛的宣传发动,营造了先声夺人的积极氛围。一是印发了《永昌职中关于开展法制教育系列活动的安排》,制定出《永昌职中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计划》,成立了永昌职中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全体学生重点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内容。二是第四周组织召开了法制宣传教育暨交通安全大会,在会上聘请了城关派出所指导员李建军同志为我校法制副校长。三是第五周由政治组教师主讲开展了法制教育广播讲座。四是第七周组织高二年级组学生观看了法制教育碟片。五是建立健全了法制副校长档案,并上报教育局、县预青办、综治委存档。六是加强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科学研究工作,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认真上好法律常识课,政治组牵头开发出《永昌职中德育读本》校本课程,达到了让法制教育进课堂的目的。七是组织开展了“迎奥运、保平安、促和谐”及“珍爱生命、远离”征文竞赛活动,丰富了法制教育内容,增强了同学们的法制观念。

6、高度重视安全教育。我校前面和侧面交通要道错综复杂,门口就是公路,各种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这给学生造成了潜在的威胁。我们通过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知识、悬挂“迎奥运平安出行”横幅、召开交通安全主题班会、聘请永昌县交警大队警官到我校做专题讲座等,不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尽可能杜绝学生追逐打闹、骑飞车、骑车带人等现象,以防造成意外伤害。在上学、放学的交通高峰期,值周教师、值周班级按要求每天严格维护学校门口的交通秩序,指导学生疏散,确保学生上学回家的安全。5月29日学校组织了一次完整的、系统的全校师生“紧急疏散模拟演练”,并对完全退出大楼的时间进行了秒表计时,这次演练安排周密,组织得利,为防控紧急事件打下了基础。同时,按照教育局要求,根据学校实际,政教处牵头开发出《永昌职中校园安全教育读本》校本课程。

7、建立健全特殊学生档案。实践证明,学校教育的难点是特殊类学生,为使此项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建立健全了特殊学生档案,包括烈士子女、孤儿、单亲家庭子女、独生子女、农村二女结扎户;残疾学生(智力残疾、肢体残疾);家庭经济特别困难者;行为有劣迹者和学习困难者五大类。在健全和完善特殊学生档案的同时,进一步做好关注孤儿、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等弱势群体的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工作,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与服务。我们特别注重做好关爱残疾学生工作,及时与县残联沟通上报了13名残疾学生,其中11名初中残疾学生将分别享受到每人每年600元或150元生活补助金,2名高中残疾学生将享受到每人每年1000元生活补助金。

8、把校外寄宿生管理作为重中之重抓好抓实。我校高中生中大部分学生在校外寄宿,这给我们的管理造成了极大的困难。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加强防控,防微杜渐。一是控制学生校外自由活动时间,将学校作息时间通报给家长,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到家、到校,一旦迟到、缺勤,班主任立即与家长联系,查找原因。二是控制交友,安排品学兼优的好同学与其同路,督促他们不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接触。三是控制校外寄宿生活动场所,经常与家长沟通,严查学生实际行踪。四是控制苗头案件,在政教处设立举报点,让学生及时举报可能发生的违纪违规情况。

9、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我们注意以先进的文化占领每一块阵地,清除思想教育的死角,净化学生的心灵。积极办好校园橱窗,注重走廊、教室等环境的美化布置,在公共场所张贴名人画像和名言警句,美化校园环境,每年5月份校园文化艺术节期间展出师生书法、绘画、剪纸等艺术长廊作品,每学期由年级组负责展出两期,促使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10、认真做好国家助学金和“两免一补”发放工作。一年来,我校有917名初中生免费拿到了教科书,免费金额49085.50元。高一、高二年级全体学生共696人,申请享受国家助学金每人每月150元共522000元,学校财务室通过银行为学生办理储蓄卡,此项补助金目前已全部发放到学生家长手中。由于我校对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使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了经济援助,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帮助他们安心地在校学习。

11、各年级组自主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动。本学期来,各年级组制定了工作计划,积极主动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七、八年级组织开展了学生球类、棋类竞赛活动,九年级组织召开了特殊学生家长会、以班为单位学生家长会及九年级全体学生考前思想动员会,高一年级于多功能厅组织召开了学生思想教育会,高二、高三年级组织开展了学生排球和拔河比赛。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但丰富了学生业余生活,而且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

1、学生的不良行为反复性大,在少数学生当中,翻墙出校、上网、打架斗殴、男女生交往过密、厌学及寝室、教室被盗等情况时有发生。尤其初三毕业班学生事非多,职高学生违纪违规者接连不断,有待于今后大力做好这方面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他们能够洁身自爱,遵纪守法,学业有成。

2、个别班主任责任性不强,有不开周会或不跟两操现象。

3、个别值周教师责任性不强,早晚自习不到岗、不到位;而有些部门的工作检查不认真,打分随意性大,严重挫伤了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造成很多班主任对政教处工作人员及管理工作的误解。

4、部分教师只教书不育人,如楼层值勤教师在“三jing”的管理中对学生在楼道、教室内的乱跑、乱闹、乱叫现象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形同虚设,认为课间、课外教育是领导、政教处、班主任的事,淡化了对学生的教育工作。

5、课间操的质量仍不够理想,课外活动时对学生的管理跟不上去,加强课间操管理力度,加大检查与监督力度,争取学校操场归属权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6、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有待于探讨,本年度来学校开设的心理咨询室并未发挥多少作用,加大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投入也将是今后德育教育的突破口。

7、在问题学生中,存在家长不管或管不住的情况,给班主任、科任教师管理带来极大难度。

8、针对我校学生现状和学校所处地理位置,如何加强内部治安管理和治理整顿校园周边环境值得研究。

总之,一年来,政教处工作在校行政、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鼎力支持下,在全体学生的努力进取下,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缺点和不足。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倍加努力,继续加强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勤观察,勤检查,勤反馈,勤纠正,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突出的问题及时消息,努力做到预告、预防、预知,使校园内的不良行为和出现的问题及时消灭于萌芽状态。进一步构筑与完善政教处管理机制,加强与其它各处室的密切配合,调动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力量共同进行德育教育,争取使学校德育工作更上一层楼。

高中生诚信教育范文篇10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社会责任感;渗透;培养

社会责任感是在社会中每个人对他人对国家和社会所应承担的责任,并由此产生的认识、情感、信念,以及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意识和态度。当下高中学生中社会责任感淡漠的现象到处存在:过分关注自我、自私冷漠、做事不认真、学习态度吧端正、做事情不计后果、喜欢叛逆出格,对生命体对家长对班集体缺乏责任心等等。社会责任感是人思想道德的核心,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渠道就是高中政治课堂。

一当前高中阶段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的问题

1、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高中时期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冲击下直面高考,学生将自己的精力都放在了主修课程的学习上,在家庭父母的呵护,在学校老师关心,“两点一线”的居多,社会经验少,独立性差,不能克服困难,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不足,并不是很注重自身社会责任感的提升,不能真正解决现实中的一些难题。2、政治教学没有以学生为主体。政治课上要以尊重、信任学生为基础,很多教师忽略了自己在教学中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满堂灌现象严重,不关注学生的要求和反馈。3、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反映到部分学生的精神生活中来,诱发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严重,忽视学习,自甘堕落,无视社会责任,远离社会的主渠道。有位教育学家说:“缺乏责任感,人们对抗不了苦难,抵御不了财色的诱惑,导致犯罪或堕落。相反,在责任感的激励下,人们能够克服自己的弱点而变得坚强勇敢。”国家教育应把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成为责任感培养的主阵地,所有政治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就是把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渗透在高中政治课教学各方面全过程。

二作为政治教师要善于挖掘高中政治新课

程中社会责任感教育的课程内容政治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分析学生,挖掘教材、热点中与社会责任感的结合点、切入点,这些新课标内容实际操作性强、对学生的培养具有实际可行性:例如在《经济生活》中,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金钱观,通过学习“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让学生清楚作为企业领导人应承担社会责任、学习“我国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依法纳税这一课就讲到一些违反税法的行为,培养学生“纳税人”意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到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等,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经济生活知识,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经济现象,培养学生对一些经济现象和问题理性理解,培养负责和担当的责任意识。在《政治生活》中,学生通过学习“我国国家性质”、“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民主政治参与到方式和渠道”、“了解政府的职能”、“人大人大代表的职权”、“中国共产党的三个代表”、“邓小平理论知识的学习”、“民族和宗教问题的概况和政策”,“当前的国际形势和国际竞争实质是经济和科技为基础”、“我国的外交政策”等等关注政治生活,提高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和水平;在《文化生活》中,让学生清楚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对人的影响,能够在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了解我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对中华文化有强烈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自觉接受优秀文化主动承担文化发展的责任;在《生活与哲学》中,了解哲学社会科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这个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三大理论结构,对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工作上的问题会有很好的帮助作用,从而巧妙智慧看待社会解决问题等等,学生经常关注思考并积极参与,能自主解决这些问题,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就会油然而生。

三采取多种教育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主动性

“教无定法”。在政治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加强社会责任感的渗透力度,使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加强责任的认知、陶冶责任情感、养成负责行为。因此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可采取讨论、辩论、演讲等形式可以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在运用这些方式时,教师可提出一个有争议或两难的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该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结束前,教师帮助学生重新反思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继续思考自己的见解。小组讨论往往需要学生既分工又合作,利于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对集体对他人对自己负责的正确认识,学生自身也在对这一问题的准备、分工、讨论、辩论、演讲过程中提高了责任认知。例如:在讲《文化生活》“直面生活中的道德冲突”可就老人跌倒扶不扶问题引发讨论,活动中人人都可发表看法,为现实生活的道德问题提供指导,提高学生道德修养。还可模拟情景教学。角色情景模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模拟情景下获得较为真实感受,利于学生理解所承担角色,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意识和能力。例如:在讲到《政治生活》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时,模拟一次听证会就学校一些收费问题进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并向学校反映,增强主人翁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做社会调查。政治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是教学内容贴近现实生活,与学生生活实际密不可分。政治课的每一单元都有综合探究,政治教师应在教学中好好利用这个实践体验的重要环节,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社会,去研究发现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并积极主动找方法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可见,要想提高在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让高中生多参与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水平。例如:根据地域特点,让学生实地考察关中第一印象村袁家村的发展经历,感受农村转型时期袁家村的华丽转身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对周边农村的带动作用,并让学生写调查总结报告,引发他们对社会、政治问题的关注,学生在活动中、在研究中真正去体会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参与政治学科学习的热情,增强了学生自主自觉学习的责任感,深化基础知识与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整合其他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增强实效性

对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应该汇集各方力量,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形成合力,学校可组织法制宣传活动、感恩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诚信教育等活动,营造教学教育、学习生活方面的责任感教育氛围,让学生在学校中承担相应责任,增强责任体验;家庭中,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氛围、父母教养、道德品质、学识学风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责任意识的形成,家长应为孩子树立有强烈责任心的好榜样。一些社会制度的不完善、社会的不良风气对学生的生活、学习、为人处事也会产生很大影响,政府、社会应该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努力创造各种实践条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所以,整合社会、家庭、学校各方力量,通力协作形成对学生社会责任教育体系,增强实效性,共同培养社会责任感,使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认识行为实践中得到提高和完善。

五政治教师要培养自己的责任感素养

“亲其师,信其道”。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政治教师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工作作风和行为方式等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发展起重要的影响,教师要端正自己,亲生敬业,努力培养高尚的职业操守,在学生面前树立好榜样。尤其是教师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民主、分工、合作、负责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对同学、对老师、对集体、对家长的社会责任感。

六从细节做起,成就完美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慢慢积累,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学生自觉诚信试考,一次大型卫生活动,配合政府部门的宣传活动,踏寻革命足迹等等,结合中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对每一个学生严格要求,在校园中建造一种和谐的气氛、良好的学习环境,争取让每个学生都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与道德情操。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和培养不是一蹴而就,是一个人人事事时时实实的事情和过程,它需要学生、教师、家庭、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积极支持,更需要高中政治教师把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的贯彻思想教育的各方面全过程,努力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做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好学生好子女好公民!

作者:张双娜 单位:陕西省礼泉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李娓.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2]毛颖.论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