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3-02-16 08:49:18

传统文化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地理学科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个方面,包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在高中地理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能够拓宽高中生的知识面,改善地理学习方式,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继承。高中地理教师应该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素材,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凸显地理教学的趣味性和人文性,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地理;地理教学;高中生;地理素养

一、传统文化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国以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著称,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屹立不倒的根与魂,青年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需要承担起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坚定文化自信。但从当前的教学实际来看,很多教师和学生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只注重考试成绩,把学科知识的讲授和应试技能的培训作为教学的重点,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阻碍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显得格外重要,运用传统文化资源能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地理学科蕴含丰富的内容,涉及大量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为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创造了良好条件。教师可以借助地理教材中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地理学史、乡土地理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加深学生对祖国自然和人文环境的认识,培养其良好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教师还可以把一些经典古诗词和民间谚语应用到地理教学中,既验证地理原理,也作为课堂质疑、延伸的素材,拓宽学生的思维与视野,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角度去理解传统文化,丰富文化底蕴,推动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在传统文化与地理学科融合时,需要找准切入点,适当运用多媒体工具,创造深刻性和客观性强的地理学习氛围,为立德树人做好铺垫。

二、传统文化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提高教师素养,发挥教师引领作用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用自己的教学行为感染学生,给学生做好榜样,从而产生情感共鸣,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教师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地理教学的起点与归宿,多关心学生的学习感受,倾听学生对地理的想法,成为学生学习的好伙伴。在日常工作中,教师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通过阅读传统文化书籍、观看传统文化节目、在线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积累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底蕴。教师还要充分发挥集体备课和学科教研的作用,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与沟通,组建教研共同体,通过教师间的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实现取长补短,获得更多的教学启发,使传统文化更好地渗透到地理教学中。教学目标是地理教学的核心和方向,影响着地理教学的效果。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把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地理教学的目标之一,认真研读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因素,结合地理教学内容、地理规律和地理思想渗透传统文化,建立起系统化的教学方案,夯实学生的地理基础。同时,教师还要打破传统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打造开放性的地理课堂,在原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以恰当的方式引入相关的传统文化内容,使地理课堂呈现百花齐放的特点,满足高中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感受地方传统文化特色,领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情感。教师要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与学生一起感悟历史文化,陶冶情操。只有教师博闻强识,才能对学生施以优质的教育,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步,促进师生关系的优化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优化课程导入,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地理既是一门自然学科,也是一门人文学科,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但是有些教师以讲述教材知识为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单一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单纯地靠知识灌输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为此,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优化课程导入,在课堂上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把单调、抽象的地理知识与传统优秀文化相融合,让学生接受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感悟传统文化,激发地理学习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用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为学生展示地理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把静态的书本文字变得立体、形象,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更直观地感受大自然的力量,体会我国各族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从视觉、听觉、知觉等方面亲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教师的单纯讲授相比,故事教学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地理学家、地理名人的事迹,用声情并茂的语言触动学生的心灵,用典型人物的事迹影响学生、激励学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究的民族精神,激发其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更好地融入新知学习中。教师可以运用欣赏教学法,为学生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让学生在欣赏中获得美的感受与体验,陶冶审美情趣,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深厚的人文底蕴,激发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中国的古代典籍和诗词歌赋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包含着古人对地理环境的认识,是在日常实践和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宝贵财富,为地理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古代典籍中的篇章段落和古诗句进行课堂导入,把地理教学和语文教学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借助古文分析、理解抽象的地理原理,指导学生从地理的角度重新审视语文知识,丰富学习体验,进一步深化对传统文化的感悟。

(三)运用网络平台,传播传统文化知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移动互联网在内的新媒体已成为信息交流和传播的主要方式,人们通过动动手指,屏幕一刷就会看到大千世界、人间百态。对于学校教育而言,传统文化渗透不能仅依靠课堂教学,更要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作用,让网络成为延续中华文脉的绝佳平台。教师在教学时要树立起互联网思维,以网为媒,把传统文化的魅力延伸到网络平台中,拓宽学生的思维和视野,让学生去领略地理教材以外更广泛的优秀传统文化。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教师要在教学中做好引导和启发,规范学生使用网络的时间和方式,使网络既能为学生学习地理带来好处,又不会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创建地理学习的专题网站,并在其中开设优秀传统文化专栏,为学生推荐与地理教学相关的传统文化内容。采用模块化管理,在其中开设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文化遗产等模块,把日常教学中用到的和在平常生活中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整理、归纳到各个模块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需求选择适合的内容,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延伸,扩大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增加学生的传统文化储备。教师还可以利用微信、微博、钉钉等创建地理学习的网络交流平台,在平台内推送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丰富学生的学识,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以一些蕴含地理知识、地理现象的传统文化内容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线上讨论,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讨论传统文化,发挥地理学科的优势,激励高中生取得更大的进步。教师鼓励学生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分享自己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心得,促进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把握,升华学生的学习情感。教师还可以把课堂教学中用到的传统文化内容制作成微课视频上传到学习网站和网络交流平台中,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和学习,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引导学生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听到的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技艺等,用文字、照片、视频等形式发送到学习平台中,与其他学生共享,从传统生活中发现地理元素,指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思考和解释具体问题和现象,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四)挖掘乡土地理,弘扬家乡传统文化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形成地理概念,树立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关键时期。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文化资源的结合,利用乡土地理文化资源把地理课堂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家乡的地理、身边的地理,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分析身边的地理现象,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弘扬家乡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乡土地理文化资源存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需要教师具备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多读书看报,从书籍、报刊、地方志中获取关于乡土地理文化的文本资源,也可以从互联网中搜集最新的乡土文化资源,拓宽地理教学渠道。地理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地理教学的目标之一。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实践与理论的联系,根据教学需要走出校门,到社会生活中开展实践调查,获取第一手乡土地理文化资源,言传身教,启发学生的实践意识。教师可以把收集到的乡土地理文化资源作为课堂导入,拉近地理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小区域地理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地理学习的一般思想与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采用对比教学,运用图表、数据、图片等形式,把家乡的过去与现在加以对比,让学生通过分析和研究,了解家乡的发展状况,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乡土地理文化资源作为背景,设计地理练习题,既能改善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又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

(五)组织实践活动,领略传统文化魅力

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只依靠地理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多创造条件与机会,通过丰富多彩的地理实践活动,让学生跳出教材的束缚,在自主探究和社会实践中近距离地感受优秀传统文化,在实践活动中亲身体会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并自觉地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师可以利用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端午节等我国传统节日,开展体验传统节日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节日文化,了解与之相关的民风、民俗,向学生渗透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把学生对节日的简单认识上升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验中去,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学生认识到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增加学生对当地地理人文环境的了解。教师把地理教学与乡土教育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开展家乡调查活动,让学生到社会中去调查了解家乡的人口分布、城市布局、地形地貌等,通过对当地乡土地理调查和民俗风情的调查,更加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展现当代高中生的风采。教师鼓励学生对自己的生存环境开展调查,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对身边所在的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自主、合作、探究是当前学生学习地理的三大主要方式,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从中筛选具有地理探究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课后通过实地考察、走访、查阅资料等活动,开展地理主题探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我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国情,感受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讨论会、辩论赛、知识大赛等活动,把传统文化渗透到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和争论之中,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下形成良好的地理学习态度与情感。综上所述,“不忘本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地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高中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共同营造了传统文化氛围。教师要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的优势,把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地理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在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促进其地理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兴南.传统文化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J].中外交流,2018(52).

[2]曾柳建.传统文化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融入方法[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9(5).

[3]李玉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教育渗透探究[J].新课程,2018(5).

[4]党彩霞.在高中地理学科中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J].教书育人,2022(1).

作者:吴海梅 单位:江苏省邳州市土山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