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3 05:49:49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篇1

[关键词]高中政治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6s-0208-01

老子曾言:“大道至简”。的确,大道理都是很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可以说明自。世间的生存法则也告诉我们:越是简单的,越是有效,越是长久。简约同样是许多艺术种类的重要表现手法,比如画兰竹易流于枝蔓,应删繁就简,以最简练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如三秋之树,瘦劲秀挺,没有细枝密叶。

简洁是一切艺术成熟的标志,教学也要追求简约求实的艺术境界。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果。”美国的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任何学科的内容都可以用更为经济、富有活力的简约方法表达出来,从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许多优秀教师认为,课堂教学一定要以最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删繁就简,返璞归真,用最简单的方法和手段引领学生掌握最宝贵的知识。

何谓政治教学简约化?简约化的政治教学要求课堂情景创设、素材选择、活动组织、结构安排、媒体使用、语言表达等教学要素的精确把握和经济妙用,使课堂变得更为简洁、清晰、流畅、深刻,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和高效。简单是教学的自然法则,是教育的真谛。政治课堂的简约可以说是政治教学的一种最高境界,犹如一幅简笔画,线条简单而意境悠远。这是教师的明智、学生的幸福。

《庄子》有这样一句话:“文灭质,博溺心”,意思为花样名堂过多,反而会掩盖掉事物的本质,事物过于驳杂会让人糊里糊涂。庄子说的本意是对写文章而言的,就我们目前的政治教学而言,何尝不是如此。在大量的日常教学研究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些政治课堂:教学内容繁杂,无论“西瓜”还是“芝麻”统统要捡,教学时间紧蹙,到最后要么仓促收兵,要么严重拖堂。课件繁华,大容量,教师连珠炮式地讲话,手忙脚乱地演示,学生扫描般地观看,没有思考的时间,没有探索空间,知识如浮光掠影,训练似蜻蜓点水;教学结构散乱,各环节教学的重点不清晰,缺乏应有的层次和教学节奏;教学的方法花哨、不经济,学生与文本对话少;结果饱满、臃肿的教学中显现出肤浅、低效,教者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疲惫。 因此,学会有选择地放弃,努力让课堂从冗繁走向凝练,从紧张走向舒缓,以简约求丰富,形成省时省力省资源的简约化课堂教学风格,应该是政治教师的不懈追求。为此,本人以为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教学目标简明。很多政治课之所以事倍功半,不得要领,是因为教师设置的目标高而多,一堂课45分钟,样样都要顾及,负担太重。政治教学在众多目标的追逐中眼花缭乱,顾此失彼,迷失方向。更有甚者,个别教师把追求生成性目标作为“挡箭牌”,设计的教学目标随意性大,课堂教学杂乱无章。“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教学目标要科学、适当、简明,这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简明的学习目标,可以让学生明晰自己的学习任务,较好地调整自己的学习心理指向,较快地进入学习角色状态之中。因此,教师要根据课标、教学参考书和考试说明,对教学目标的数量和难度仔细斟酌,分清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抓住主要目标,适当考虑次要目标;并根据知识逻辑中的重难点和学生能学多少情况,确定一组需要重点解决的阶段目标,轻装前进。课程目标还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将三者简单地叠加,也不能把情感目标抬到了过高的位置、脱离知识教学进行“贴标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三维目标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是其他两个目标得以实现的依托。政治教学要以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基点和原点,循序渐进,同时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将其充分地落实在过程与方法之中。

第二,教学内容简要。课堂教学时间是一个常数,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有一定的限量。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必须追求教学内容的简约,不能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浅尝辄止。教师必须从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习惯出发,根据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必修考试说明和新课程高考说明和教材本身特点,独特而深刻地解读教材,敢于改变课文的“序”,大胆地重组教学内容;善用剪枝学问,在教学内容的数量上剪裁“瘦身”,抓重点、轻一般,去枝叶、留主干,好中选优,把最基本、最重要、对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最有用的核心知识挖掘出来,花大力气提炼出教学的知识主线,让学生把值得学的“精华”细细品位、吸收。但教学内容“简要”不等于浅和少,它应当与精与炼连在一起,有宽广的包容、深远的蕴含和“以约驭博”的功效。“提领而顿,百毛皆顺”,课堂教学知识主线清爽了,其它细节知识处理可迎刃而解。教师还要正确地处理教材重点与补充材料之问的关系。适量补充时事材料、引入名家名言、成语典故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主干知识和重要概念。过度补充延伸则会浪费教学时间,增加学习负担。

第三,教学素材简炼。选材要“少”。所选背景材料要有典型性和扩张力,切合国家生活、地方大事和学生生活,鲜活、生动,能以一当十;题材的包装上也要适可而止,切不可喧宾夺主,分散学生注意力。用材求“丰”,对典型案例进行深度开发,紧凑使用,力求客观、真实地转移生活场景(时间和地点),变换主配角造型和对白,逐步改变设问的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来挖掘需要解决的问题,使学生产生认识不平衡,唤起已有知识经验,在积极探究问题中生成不同知识,让每一个教学素材在课堂上都能发挥最大的效益。组材求“优”,力戒随意组拼素材,力求典型案例生活化、故事化,把课堂营造成一部“电视连续剧”,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坚决防止材料用得散,杜绝教学例证满天飞的状况。如,教学八年级思想品德《竞争?合作?》框题时,一位教师创设了一个同学们在开往成功的“和谐”号列车上旅行的情境,把平等竞争、合作共享、成功作为三个站点,把教学目标和教材逻辑巧妙地糅和在里面,让列车内发生的故事作为教学明线(即生活线索),让学生在轻松快乐活泼的氛围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保证了教学的连贯性和课堂的流畅性,又凸显学习主题。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篇2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应该向科研型、学者型、特长型的方向发展。撰写教学论文能加速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是成就自我、体验职业幸福的有效途径。本文重在结合目前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和个人的教学研究经历对当前高中政治学科教学论文的选题进行归纳总结。

 

一、课程教材研究中获得选题

 

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高中政治课程标准规定了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等,也提出了教学、评价、教科书编写、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等方面的实施建议,从宏观角度明确了高中政治课的地位、作用和内容问题,这为我们从更广阔的视野开展学科中等教育研究提供了重要方向。同时,高中政治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教师只有认真研究教材,才能明确思想政治教学的基本目标,恰当处理教学的基本内容,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全面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围绕知识与科学性维度、思想品德与文化内涵维度、认知与心理规律维度来全面分析教材,从教学内容结构的安排、教材内容的取舍、教材重点的突出、教材难点的解决、教材主题的升华等角度确定论文主题,实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突破。

 

例如,课程标准要求大力建设“信息化资源”,我们于2003年9月开始建立以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试题、高考研究、素材资源、教育科研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者园地”(http://sxzyd.net)网站。笔者从资源呈现方式、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教育科研发展平台、教师幸福成长平台等方面研究当前政治教学网站现状和政治学科教育博客的作用,撰写的论文《中学政治教学网站建设现状探析》《对当前中学政治教育博客建设现状的思考》分别发表。笔者还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国际理解、公民教育、质量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生命教育等方面素材,撰写了《立足民族认同 增强国际理解》等论文。

 

二、教学实践反思中获得选题

 

高中政治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交往互动过程,这需要教师运用系统方法对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各种教学要素进行有机整合,系统研究协调其中错综复杂的关系,制定出最优的教学策略。教学设计中涉及的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教学内容的编排与呈现、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组合、教学媒体的筛选与运用、教学主体行为活动设计、教学结构的确定、教学环节的安排,尤其是新课导入、情境创设、难点突破、重点突出、目标达成、问题设计、素材运用等方面的教学实践为教师撰写论文提供了丰厚土壤。此外,高中政治教师要提高试卷设计、试题编制与试卷分析技能,要突出时事背景材料运用、基础知识有机融入、主流价值有机渗透,在课程考试评价实践方面寻找论文选题。

 

例如,高中政治新课程特别强调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可以有意识地激发学生认知观念与客观环境、学生内心世界与所学知识、学生单一运用与综合运用的认知冲突,实现基于学生生活基础、认知基础、情感基础的认知平衡,笔者撰写的论文《创设认知冲突 重塑政治课堂》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年第9期。还比如,笔者把情境教学法的有关理论运用于课堂教学,积极创设导入情境、实践情境、问题情境、探究情境、成功情境等,让学生主动经历“活动—体验—表现”的学习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撰写的论文《思想政治课教学情境创设的四种方法》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思想政治课教学》2013年第8期。

 

三、专业书刊资料中获得选题

 

在现行课程框架内,高中政治学科是一门涵盖经济常识、政治常识、文化常识、哲学常识、法律常识等教学内容在内的综合性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丰富和更新政治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当代科学和人文的综合知识,通过报刊杂志、互联网、集中进修与培训等多种渠道不断拓展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高中政治教师可以阅读学科教学论、课程教学论、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书籍,还可以阅读《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思想政治课教学》等学科专业期刊和《人民教育》《教学与管理》等综合性教育期刊,夯实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

 

例如,高中政治教师除了阅读学科教学理论和教育专业理论书籍外,还可以阅读管理学、心理学、公民教育、道德教育、媒介教育等方面的专业书籍,并努力把这些专业理论应用于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笔者曾经应用“刺猬法则”“二八法则”“木桶原理”和“鲶鱼效应”等管理学和心理学知识来研究课堂教学和集体备课,撰写的论文《善用管理学法则 打造个性化课堂》《善用心理法则 提高集备实效》分别发表。教师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报刊来把握高中政治学科的教学活动的过程和规律,站在学科研究前沿开展特定教学专题的研究。

 

四、学科课题研究中获得选题

 

高中政治学科课题研究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有利于解决政治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积极申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研究机构设置的规划课题、争取协作性质的委托课题等,也可以从教学实践、理论学习、文献资料、经验教训等发现和提出课题。这些课题研究主要是围绕中学政治学科课程问题、教材问题、教学问题、教师发展问题等展开,借助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科学的研究方法开展规范研究,从而探寻教育教学规律。高中政治教师通过研究课题的选择、研究方案的制订、研究方法的选用、研究资料的处理、研究成果的整理等课题研究环节能够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重建教育教学的认知。

 

例如,《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在“基础教育”领域中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学生道德成长与价值观形成的研究、有效教学的深化研究、学生学习生活幸福感研究等与学科教学相关的研究方向为我们开展课题研究和撰写教学论文提供了重要参考。笔者据此申报的研究课题《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研究》被立项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自筹课题。

 

五、教育改革热点中获得选题

 

思想政治学科作为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实践性,教学内容要体现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特色和社会要求。高中政治课程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人文综合性学科,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重点,以养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为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法治教育、时事政治教育、中国梦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生态环保教育等方面进行了重要部署。高中政治课作为高中德育的核心课程,教师可以从当前教育改革热点中获取论文选题。

 

比如,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高度论述。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笔者以文本研读中熏陶、问题探讨中参悟、习题演练中渗透、活动体验中感悟等角度尝试加强生态文明教育,不断唤醒学生的生态良知和道德自觉,撰写论文《生态伦理道德视角下的高中政治教学》。

 

六、业务培训进修中获得选题

 

中学政治教师的知识构建具有综合性、更新快的特点,对学生思想引导和教育的方式方法要求不断变化,而教师专业发展不仅取决于教师个人的事业追求这个关键性的内在因素,也有赖于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对教师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培训和培养。一方面,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实践和持续的教育反思来构建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另一方面,以解决学校和教师教学实践问题的校本培训、以解决一线教师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的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以提高骨干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主的各级骨干教师培训、基于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为基础的远程培训、以攻读教育硕士和教育博士学位等为主的学历进修等培训进修的方式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这将极大地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

 

例如,我于2013年6月参加了由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举办的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V10)主讲教师培训班,在借鉴了项目式学习和问题式学习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笔者从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意识培养、教育技术运用、个性思维培养等方面思考未来教育,撰写的论文《英特尔未来教育课程理念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发表于《中小学电教》2013年第9期。

 

总之,教研论文的选题要汲取教育教学实践的活水,同时要体现创新性原则,既可以是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案等宏观研究,也可以是新经验、新做法、新体会等微观研究。现代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为我们教师提供了丰富的选题,只要我们坚持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深入剖析和对策探寻,必定能够促进研究价值的提升和研究工作的成功。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篇3

1.教材跟不上时展步伐,选材落后。新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正以着飞一般地速度向前发展,人们获取的信息、思想等也发生着巨大变化,因此作为学生们学习的材料,教材的选材应紧跟社会、时代的发展。但是纵观近年来的教材可知,很多中学几年内都不曾对所选课本、教材做出调整,纵使社会、时代、国家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生也无法从课本上了解到相关知识。例如,在阐释两岸关系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两岸关系也随着发展更进了一步,由于受到学校选材的限制,对这些新变化、新进展的反映并不完善。内容的落后导致学生对所期许获得的信息产生了挫败感,会在一定程度上滋生厌烦心理,从而对教学有所抵触。

2.教学内容抽象性较强,难以理解。高中的政治在小学、初中政治教育基础上,有所深入,既不能像学习英语课程一样,靠记忆和背诵就能很好运用,又不能像语文一样,需要积累练就强大的语言表达技巧。高中政治不仅在初中政治教育基础上,更加深入地对相关知识进行探讨,更重要的是增添了哲学这一重大部分,需要学生对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等以前从未接触过的知识进行理解,例如: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等观念,抽象性加强,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3.教学形式单一,无法实现教学成效。思想政治课程的特点是具有极强的理论性与抽象性,仅仅依靠教师单方面地讲授是无法实现教学成效的。而现阶段,由于新课改的大力推行,很多学校进行了课程改革,对传统的基础课程课时进行了一点的削减,因而,课时减少。同时,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在考试中获取较高的分数,对知识进行“灌输”,满堂的理论教育,而没有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远远不止上述的几点,为了更好地实现高中政治教学的目标,作为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投入到自主学习中,因此,教师必须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出一定的改善,以期有效提高政治教学课堂成效,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提高成绩,培养能力。

二、提高现阶段高中政治教学成效的对策

1.及时更新教材、资料,紧跟时展步伐。教学材料是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际需求编写的学习材料,是教与学进行衔接的中间环节,也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媒介,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有用的知识,并有效投入到实践运用中,因此,教学材料的选择必须紧跟时代、社会的发展节奏。教学要改变传统的一成不变的教材体系,结合时代的发展,根据现实的需要,为学生选择最新的教材。如每学期期末组织教师对新学年时代、社会的变化进行总结,以考察更换教材的必要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选择下载一定地材料对新变化、新局势做出阐释,及时更新所学知识,让学生对社会的新发展有所了解,并能很好地将社会现实与教材知识点相结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加强各学科间的联系,变抽象为具体。政治学科由于理论性强,同时又涉及到很多学生们不熟悉的知识,因此显得较为抽象。而教育体系的学科之间总是相互联系的,因而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知识素养,利用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技巧,将政治学科的知识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如在阐释“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时,教师可以有效利用物理学知识对学生们进行阐述;在计算经济学问题时,可以利用数学知识进行有效引导。通过这样的多学科交叉,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现实,有效引导学生的思维发散及整合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成效。

3.注意教学技巧的运用,激发学生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于学生来说,有了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因此,这边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多样化教学,采用一定的教学技巧,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首先,教师要注重课堂的导入,采用情境教育法、问题导入法等办法,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其次,教师要学会在沉闷的气氛中营造乐趣,在教学中利用诙谐的语言,夸张的肢体动作,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快乐,保持愉悦的心情。第三,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现代化的高科技技术能利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调动学生的身体感受,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

三、总结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篇4

1.创设丰富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思想政治课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受其自身内容的限制,过多的理论知识和繁杂的抽象概念使得学生很难在其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所以现实中普遍遭遇学生的漠视。对此,教师应先行提高自身对课程的热情与投入度,用自身行动、语言的融入来活跃气氛,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高中生正处于向成年人过渡的阶段,各方面都趋于成熟,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强,对新颖话题兴趣浓厚,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设备来丰富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可以案例模拟、事件重演等形式,让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在音乐、视频等多元化素材的调剂下,直观生动地呈现于眼前,满足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感官追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2.营造良好的舆论文化环境

思潮作为社会群体的意识载体,有着“潜移默化”和“润物细无声”的独特性质。因此,教师应准确把握舆论与文化的媒介作用,通过广泛的宣传和引导,教导学生学会抵制多元思潮中的消极和腐朽,扩大主流舆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教师要借助良好的舆论氛围与文化环境引领学生端正思想认知,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行。

3.科学认识社会多元思潮

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师要提高认识,不能因为某一观念或思想对主流意识形态存在显性或潜在威胁,便排斥、抗拒其在某方面的局部合理。同时,也不能因为某一观念或思想对社会发展某一个阶段存在合理性而忽视其危害。教师应在客观认识和了解各种社会思潮的本质及危害性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客观认识各种社会思潮的来源和实质,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学生学会辨识,理性对待,帮助学生在与多元思潮博弈之中健康成长与发展。

4.实践教学引导思想内化

教师应改变传统“照本宣科”的僵化教学法,让教学更贴近实际,调整思想政治课内容,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如可根据班级班风的特点分别展开实践教学:针对班风沉闷的班级,可以开展关于“人生理想”“竞争意识”等互动活动;对于班风活跃的,则可开展“互助合作”“创业理想”等教育活动;又或是按照学生个性特点、年龄层次和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学生乐于接受的实践内容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二、结语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篇5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 人文精神 培养

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人生有着很大的影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有着很大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才能达到思想政治真正的教学目的。

一、教师提高人文修养

思想政治的教学水平体现着教师自身的修养,只有自身具有良好人文修养的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更好的传授学生人文精神,因此,在思想政治的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的首要因素是提升教师的人文修养。思想政治的教学效果不是通过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背诵达到的,而是通过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教学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工作,对学生没有尊重理解,思想政治教学就无法开展。尊重学生可以营造一种轻松、平等的环境,学生才能在学习中将教师当做自己的朋友,思想政治的教学不同于其他科目的教学,教师的任务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让学生认同书本上正确的观点,只有师生之间建立了充分的信任,学生才有可能接受教师传输的观点,真正吸收教学内容。并且轻松的课堂环境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观点了解学生的思想,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同时教师也要明白,学生的思想必定有很大的差异,其价值观念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受到社会上各种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对于世事都有着自己的不同的看法,教师应该接纳这些想法,并且做适当的引导,而不是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否定。因此,教师若是向更好进行人文精神的教学,首先要树立人文教育观念,从根本上认识到人文精神的重要性,才能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从而感染学生,提升教学效果。

二、提高学生的体验以及感悟能力

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学生在人文环境下不断熏陶,才能汲取人文精神的精髓。教师的教授只能起到一个引导作用,真正的精华是需要学生的不断领悟和体验,自身感悟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更注重提升学生体验和感悟人文精神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文化素养水平,然后针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来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对知识的讲解顺序以及知识结构进行重新的编排、组合,以方便学生的理解。同时教师也可以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更容易接受的语言,与学生日常所熟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理解。并在教学中将人文理念进行穿插、带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触人文精神。学生在了解之后才能将理念慢慢转化成为自己的理解,然后进行吸收和接纳,成为自己的思想,从而培养属于自己的人文精神。

三、确立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方向

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是对先人崇高精神的学习,它包含了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旨在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方向,为学生确立正确的目标,进行有目的的人文教育。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思想家门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师生一起进行探索,教师要良好的运用这些优秀的思想去影响学生,引导学生用一种正确的观点去看待当今的世事,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而不会盲目从众。

四、有效地统一实践与理论

思想政治的学习中实践与理论是不可分割的,教师在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中也不能与现实相脱离。教材中的理论只是作为基础知识,学生的学习还需要与社会中的人文现象,当前的时事政治相结合,才能达到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就社会热点现象让同学们展开讨论,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紧跟时代,了解社会现实,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讨论时事锻炼学生的判断能力,对社会现象能有一个正确的看法。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直观的体会,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

五、改进考核机制

思想政治的考核评价不同于一般的科目,单纯的理论考试并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思想政治的学习效果应该包含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以及领悟,并且能将课本中的优秀思想吸收转化为自己的思想,从而培养自己的人文精神。因此,对于思想政治科目的考评,教师不能只依据分数来进行评价,而需要从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以及学习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来进行全方面的评价。首先在思想政治的考试试卷中,教师可以多添加一些主观性题目,让学生进行实际案例的分析,从而考核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思想境界。其次,教师可以多留意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了解学生对于人文精神的领悟程度。最后,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表现以及作业情况来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这样全方面的考核学生既体现了评价的公正性,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

六、总结

高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有意识的对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行培养,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养成高尚的品德,同时也能形成自身的人文情怀。

【参考文献】

[1]李永怀.基于人文精神培养的高中政治教学对策初探[J].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4,(3).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篇6

关键词:适应性教学设计问题导学多元评价

适应性教学是对中国传统的因材施教教学原则以及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具体地说,适应性教学理念要求根据学生的个别能力以及需求特点,动态地组织和呈现适合学生学习水平的内容信息、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采用变化的教学策略等。将适应性教学渗透到每一个学科,可以从教学设计这个环节人手,反复实践、反思与改进,探索适应性教学在教学设计中的渗透与应用。

应用适应性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必须首先充分掌握学生已有的基本知识结构、每个学生学习的需要和能力等差异。然后通过对教材和资源安排的灵活性来满足每位学生的学习需要和个性差异。众所周知,教学设计最基本的四个环节是分析教学对象、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开展教学评价。

一、通过“教学前诊断”,全面分析教学对象,初步渗透适应性教学

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的学习者在认知、能力和情感上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出适合于不同学习者的个别化的学习目标和教学目标。新学期伊始,可进行“教学前诊断”,精心设计诊断项目。

例如:(1)你对“政治课”的印象是怎样的。(2)请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几项政治课的教学活动。(3)请选择你最期望的政治课评价方式。(4)趣味大考场等等。通过学生广泛的参与,可以得到许多宝贵的信息。可以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态度,了解他们对课程的期望。在掌握学生学习基础和能力的同时,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这些信息归类、分析后,总结出学生普遍的认知水平及对课程的价值取向。对那些在“诊断”中反应比较“特殊”的学生,仔细做好记录。

当然,要更充分研究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差异和学习需求,还必须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反复“诊断”,进而不断调整教学设计,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二、通过“问题导学”,实时调整教学目标设定,逐步落实适应性教学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对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学目标的制定要能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研究教材与学生情况基础上的“三维目标”的整合与落实是适应性教学设计的真正体现。具体教学目标的确定,应以前期“诊断结果”为基础,同时借助“问题导学”这一环节,以求真正制定出“适应性”的教学目标。

例如:高一经济常识《投资理财》这一节课,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要深则深,要浅则浅,教材本身没有过多具体展开。通过前期的“诊断结果”发现,学生对于经济常识课外知识的掌握度差异较大,不适合“统一”目标。所以,就知识、能力目标而言,可以设计这样几个层次:(1)掌握投资理财的基本知识。(2)能够解答生活中普通的“理财”问题。(3)对比分析多种投资理财品种。(4)能制定较为完善的理财计划。(5)具备较强的理财能力和理财意识。

但是,具体教学目标设定的比例与坡度究竟是多少?还必须了解学生在这方面知识与能力的差异。因此,可以利用“问题导学”这个比较有效的环节,通过这一环节进行“再诊断”。

这里所指的适应性教学之“问题导学”,是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解答,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目标,指导教师以最适应学生的方式设计教学。当然,这一环节的设置是需要精心准备的,因为它是适应性教学的深刻体现。首先,必须注意问题设置的适应性。要按照学生总体的差异,或浅、或深,或广、或窄地设计问题,争取最大的覆盖面。其次,必须注意提问方式的适应性。由于学生已有知识、能力等差异,学生都会有善于回答的问题和不善于回答的问题。所以,可以选择由学生“自主选择”答题的方式,即在所给的题目范围内自主地选择任意题目回答。

经过这样的“革新”,学生答题的积极性得以显著提升,由答题而产生的成就感显著增强。课堂上有时会出现一个问题有几个学生互相补充着回答,也会出现一个问题无人问津。这就让教师捕捉到了学生的认知基础、情感取向等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及时发现学生们的“热情所在”、“盲区所在”。

“教学前诊断”加上“问题导学”的复诊,教师对学生的了解近乎“精确”。因此,可以迅速地对已经拟定的多层次教学目标进行再次调整和确认,以选择最适合当前学生的教学目标,开展课堂教学。

三、通过本校、本学科“适应性教学策略”的构建,全面贯彻适应性教学

教学策略是关于实现教学目标的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等的总和。“教无定法”,适应性教学也同样倡导实施适合每位学生学习的需要和个性差异的教学策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百变无常”。恰恰与此相反,贯彻适应性教学非常有必要根据本校、本学科学生的需求和差异,设计多种相对固定的、适合其发展的教学策略。然后,通过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实践不断磨合,形成真正适合当前学生发展的适应性教学策略。

例如,某校政治学科针对多次“诊断”中发现的郊区学生掌握信息量较少、“质疑”能力较弱的普遍特点,确立了一种教学策略—“自学设问式”。具体流程是:展示或提供课内、课外大量信息,要求学生自行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寻找并发现问题。学生互相提出问题,互相解答,教师归纳、点评。通过多次的试验与改进,学生们从一开始的诧异、不解,发展到“习惯成自然”。他们“消化”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提问”的质量也越来越高。这种教学策略逐渐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适应并接受的有效策略。

在不断的教学探索过程中,各校可以形成诸如“自学设问式”、“合作探究式”、“审美体验式”等既适应高中政治学科、又适应本校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教学实践中要坚持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对教学策略作调整,使得学生对这些教学策略耳熟能详,乐意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显著提高。

显然,这些在实践中发现差异与需求,继而确立推广的教学策略,能够使教学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与教师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互相融合、互相促进,在课堂教学策略的制定中真正贯彻了适应性教育。

四、通过“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适应性教学

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评价的作用呢?以适应性教学为指导的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以往的课堂评价方式,评价必须打破单一的学科体系而指向学生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注重通过评价产生激励效应,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本课程的学习活动,提升其综合素质。所以,教师在设计评价方式时,必须始终牢记:要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评价每一个学生,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反复的实践调整后,某校政治学科根据该校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的课程评价内容包括:1.学识水平:以传统的“考试”方式呈现。2.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以“时政演讲”的方式呈现。3.实践与探究能力:以“考察或调查报告”的方式呈现。4.协作交流能力: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呈现。5.分析论述能力:以“政治小论文或小课题”的方式呈现。

当然,在学生群体性特征的基础上,学生之间必然还存在着诸多的个体差异。因此,在评价方式上,可以采用“组合式”,即在评价内容中既有“必选项”也有“可选项”。除教师指定的“必选项”以外,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其它评价内容。这样的尝试虽然有时会使学生“避重就轻”,但是,它却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篇7

关键词 文明修身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the Effect of Normalized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ivilization Cultivation of Morality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UO Jinling, ZHANG Shizhen

(School of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Automotive Engineering, Yantai University, Shandong Yantai 264005)

Abstract Civilization cultivation of morality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cultivating high quality talents, this article from the content of the engineering signific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ormalized civilization cultivation of one's morality and way three aspects has carried on the analysi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ivilization.

Key words civilization cultivation of moral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1 高校文明修身工程常态化建设的意义

1.1 高校文明修身工程常态化建设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理论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理,也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马克思在详细考察、分析了人类生活、生产方式变迁的基础上,相对于私有制社会中人的片面发展的情况,提出了未来社会人类生活的理想目标,即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即使人的潜能和天资、兴趣和才能得到空前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人的身心、精神(道德)、才能、个性全面而丰富地发展。

在当代中国,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既是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党的最高纲领的需要。道德水准的提高和科技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条件。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基本标志。但全面发展的人首先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必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这在全面发展的人中是属于灵魂和核心的内容。因此高校推行文明修身工程常态化建设,创新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改善和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校园文化氛围的提升,有利于建设好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2 高校文明修身工程常态化建设贯彻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教育人、培养人、发展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具体到工作层面,就是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提倡人性化、人格化的教育和管理。学生既是受教育者又是自我教育的主体,高校开展文明修身工程提升学生整体素质正是坚持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思想的展现。高校在推行文明修身工程常态化建设的时候,要充分把握学生的成长的规律、了解学生成长的特点,强调自我意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创新,注重开拓文明修身工程常态化建设的内容、形式与途径,重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通过文明修身工程常态化建设进行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实现其校园主体地位,培养具有自尊、自信、自强、自律、自立等良好道德品质的学生。

1.3 高校文明修身工程常态化建设彰显了我国儒家传统的修身思想

修身是儒家提出来的人的自我修养、自我教育的个体活动方式。在儒家看来,实现人生的最高理想,造就道德上的完美人格,修身是最根本的手段和途径。《礼记·大学》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这一段关于修身的文字,把传统的修身目的和意义,以及如何修身等问题,作了经典的论述。儒家学说主张通过反省、内省、主敬、慎独、学与力行等功夫进行修身养性,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水平,并使之达到一个理想高度。

现如今,高校推行的文明修身工程是传统修身观念的传承,是指以目前社会公认的道德标准作为衡量大学生自身行为的根本准则,引导当代大学生自觉树立良好个人形象,营造一种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良好氛围,激励广大大学生奋发图强、自觉成才。因此说文明修身教育是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的,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需要形成常态化建设。

1.4 高校文明修身工程常态化建设抓住了大学生的薄弱环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当今社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综合素质的高低。全面推进高校学生素质教育,普遍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培养既具有丰富知识又具备高尚品德的优秀人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前进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继而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纵观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我们应该看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等日益趋于多样化的同时,现实生活中滋长的一些不良现象与风气、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等等对高校在读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有:强烈的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但过于注重个人利益、社会责任感不强;思想敏锐、情感丰富,但性格弱化、原则性不强很容易被腐败等同化;竞争意识较强,但集体主义精神欠缺;崇尚文明生活,但缺乏基本文明礼貌等等。因此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文明水准,培养大学生道德品质已势在必行,需要在高校将文明修身工程常态化。

1.5 高校文明修身工程常态化建设创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思路和方法

目前,高校大学生正处在一个思想活跃、观念碰撞、文化交融的时代,快餐文化盛行,各种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文化思潮不断冲击着校园生活环境,大学生产生了诸多的精神困惑、思想冲突和心理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更复杂、任务更繁重。与此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经过多年的积累,已经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有效的方式与方法,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也需要及时补充新鲜的内容,而高校大力推行的文明修身工程常态化建设正好赋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性。因此将二者有效地融合,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地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法、有利于有效地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陈出新。

2 高校文明修身工程常态化建设的内容

2.1 开展基础文明修养教育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想成才,成为祖国的栋梁,首先必须要学会做人,要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这是成才的基础。只有加强基础文明习惯和礼仪规范的学习,做到谦虚礼貌、语言文明、举止文雅、行为端庄,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提高遵纪守法意识和自身素质,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烟台大学启动的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从“校园现象美与丑”大讨论出发,围绕“净化教学环境,杜绝教室用餐”、“约束双手,文明用餐”、“礼让斑马线,文明看交通”等主题,通过摄影展、沙龙、读书会、志愿服务、劝导小组等形式,号召广大青年学生摒弃生活陋习,以点带面筑文明,修自身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开始,进而促进校园文明建设。

2.2 开展思想道德修养教育

高校作为大学承担着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人才的摇篮,在人才质量把关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校园文明修身教育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教育,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未来的社会发展需要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人才质量关上起着重要意义。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不是一夜之间就可以形成的,在大学期间,树榜样、学榜样、赶先进,加强道德修养教育需要常态化的建设。

2.3 开展传统文化普及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特殊的自然环境、经济模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而形成的文化积淀。在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传统文化普及教育,发掘与继承传统文化中具有积极意义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懂得:爱国家、爱民族、爱人民乃是一个人应有的崇高品德,也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让学生在阅读理解古代文化典籍的过程中,去自觉地感受和体验其中的人格精神,使这种人格精神对其产生潜在而深远的影响,从而达到文明修身的目的,这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常态化建设。

3 高校文明修身工程常态化建设的途径

3.1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文明修身常态化建设的主要渠道

在高校课程体系建设和内容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两课”是大学生进行文明修身常态化建设的主阵地。尤其是其中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在大学生文明修身常态化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思想道德修养课是一门直接针对道德认知,进行道德教育的课程。高校的德育教育需要新的本体理解,需要面向生活现实,需要向关注学生生存和体验方式转型,尊重和鼓励学生作为主体的道德体验和实践,使大学生提高对文明修身的认知水平,自我建构和内化升华人格素养,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高校开设的众多的选修课是进行大学生文明修身常态化教育的必要的延伸平台。目前烟台大学开设了许多涉及人文社会、心理健康、传统文化、艺术欣赏、文明礼仪等方面的选修课程,要求毕业生必须修满人文类的学分,对于大学生进行自我了解、自我认知、沟通表达、批判思考、社交礼仪、艺术涵养和多元视角观察社会等诸多方面素质的培养都产生了积极作用。

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养成,既要靠教育,还要靠管理,应把加强对学生道德教育和严格科学的管理结合起来,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校风、校纪、学风和考风建设,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把提倡与反对,引导与约束结合起来,通过严格科学的管理,培养文明行为,抵制消极现象,促进扶正祛邪、扬善惩恶风气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3.2 多元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文明修身常态化建设的有效载体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所创造和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这种文化不仅为全校师生员工所认同,而且是具有本校特色的理念和精神。它包括价值观念、校园精神、行为准则,以及蕴含在学校规章制度和学校环境之中的文化特色。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文明修身建设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其终极目标就是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精神风貌、文化内涵等都直接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高校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辐射功能需要通过开展一系列积极向上、活泼新颖、精彩纷呈的校园活动来展现,因此高校大学生文明修身常态化建设要依托多元的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增强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和高雅性,从而使校园文化质量得到提升和优化,使高校学生的文明修身建设常态化。

3.3 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文明修身常态化建设的重要平台

良好的道德结构是知、情、意、行的完整统一。不论道德认知,还是道德情感,其最终目标是引导学生将内化的教育外化为道德行为,这也是大学生修身教育的实践性所要求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引导大学生由道德认知到道德实践,进而内化为道德品质的桥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如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三下乡”活动、社会调研活动等,对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点不断地判断和实践,能够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和认同;通过对祖国和社会发展变化的了解,能够激发大学生对祖国、对人民、对生活的热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服务社会,可以培养大学生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协作精神;通过深入基层和接触人民群众,可以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总之,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可以了解自我、实现自我,接触社会,发现不足进而提升自我,达到文明修身常态化建设的目的。

文明修身工程不仅仅是大学阶段瞬间的火花,它贯穿于学生成长的一生,应该结合自身的学习特点、思想状况,能够从进行人生设计高度去思考实践,最终达到文明修身立国、立人的目标。文明修身工程不能浅尝辄止,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坚持常态化建设的思路,坚持不懈地严格要求自身,从而真正提高自身的修养。有了坚持到底的决心,陋习才会慢慢改掉;有了坚持到底的决心,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得以形成;有了坚持到底的决心,才能将大学生文明修身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 倪鸿燕,施进华.文明修身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高等农业教育,2006(4).

[2] 李冬平.高校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初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篇8

1.1传统的政治重理论学习依然比较严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高中政治教师在进行政治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存在比较严重的政治理论教学,对于课本中包含的政治理论仍然对学生要求“背死”,这种现象最为根本的原因也是由于现阶段高考而造成的。现阶段社会对于学生教学能力的优劣,仍然主要以高考成绩来进行定论,这就造成学校给教师压力,教师只能给学生压力,从而造成“死记硬背”的高中政治学习现状,这对于高中生对准确理解国家的政治思想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1.2高中教师教学手段比较死板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现阶段高中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传统死板的教学模式仍然严重存在,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和变通,导致学生毫无探究热情。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一讲探究就让课代表或探究小组长带领探究,自己则做“甩手掌柜”,不参与、不引导,致使一节课后学生往往探究得挺高兴,实际却没学到明确的知识。

1.3高中生对于高中政治学习认识不够调查中我们发现,高中生对于政治学科的理解不够到位,甚至很多学生讲政治课作为其他课程的“放松课”,这种心态对于政治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不仅仅导致政治课堂之上的学习缺乏积极性,对于课下主动政治学习影响也是非常严重,长此以往,学生对政治的学习会逐步失去兴趣。

2.提交高中政治教学质量的相关策略

2.1高中教师应该跟上时代不落伍,秉持先进的观念从学生兴趣和学生需求出发,制定出符合教育局制定的相关课程标准,以此做到创新,做到突破墨守成规的教学方式,这样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其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课程的变动要也十分关注学生情感、思维和行为方式的改变,让学习变成一种快乐的享受,让学习变成一种分享,而不是负担。

2.2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倡导探索性学习方式教学策略即通过一定的方针或者某种方法,来有效传播知识。国家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关于教学策略的灵活使用,尤其是在有确切标准的引导下。比如可通过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互相学习这种上课状态融入到讲师的授课过程中,二者紧密结合,可实现教师的授课价值也可实现学生的探索性思维的拓展。通过这样的互动,就会让学生切身的感受到政治课并不是想象中的食之无味的一节课,它教会我们更多的是探索学习。

2.3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组织教学政治课是教育学生走向正确的道德教育路线以及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的一门比较系统,使用抽象概念较多的课程,不管对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而且随着现代社会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也要求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己,掌握新的知识架构和接受新的观念,在这种情况下,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组织教学就显得格外重要。比如课堂中比较常见的一个教学工具“投影仪”,通过投影仪可将一些生动的图片、视频、声音结合在一起,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易理解的内容,除此之外,我们可利用计算机学习小语种和丰富课外知识等等,免去了死板没有氛围的课堂环境,同时也达到了知识学以致用的目的。

2.4建立人性化高中政治学习环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高中教师在进行高中政治教学备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在传统高中政治理论中加入一定的娱乐元素或者加入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这对于缓解紧张的教学环境以及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是非常有帮助的。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比较互动性的政治话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可以自由回答,鼓励学的主动发言,努力探究。积极参与。课堂活起来,师生之间的感情就容易沟通,情感共鸣就能产生。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就能增强。自己就更能发挥在情感教育中的导向作用,从而促进教学的进行。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篇9

语言过于直白,没有了想象的空间,给人的感觉往往是枯燥无味,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含蓄而幽默的语言则总是耐人寻味、余味无穷,更容易给学生以启迪和升华。因此,政治教师在课堂的引入安排上更应努力运用语言的含蓄美,在给学生点拨和启迪的同时,注意点到为止,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丰富高中政治课的引入形式

前些年,由于政治理论的严肃性,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选择上很慎重,进而导致了政治课堂教学的僵化和单一,使得课堂教学更加枯燥、呆板,缺乏生机,因此,丰富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引入形式显得尤为重要。

(一)设置生活场景,引用现实案例理论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它是实践的升华和凝练。因此,政治课堂教学也不应脱离生活、脱离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设置生活场景,更容易得到学生的接受。比如,讲到矛盾的对立统一,我们可以展示厨房里的一把刀,“这是厨房里必备的切菜工具还是一把杀人的凶器?”展示一沓钞票,“货币是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一种媒介,还是资本家剥削劳动者剩余劳动价值的工具?货币如何才能变成资本?这些生活场景以及现实案例贴近人们生活,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欲望,使教学导入更加顺畅、自然。

(二)采用比较和类比的方法引入类比和比较的方法在众多学科中被普遍运用。恰当地使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抓住对比双方的共性和差异,突出其可比性,学生才能在比较中深刻认识和理解相关的政治理论。例如,在“市场经济模式”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先给学生展示改革开放前、后农民的形象变化。三十年前,他们头戴草帽,手拿镰刀,穿着布鞋,高挽裤腿;三十年后,他们穿着西服,戴着领带,开着联合收割机,住着楼房,生活富足。通过比较,学生自然会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产生一定的认识和深入研究的冲动,从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和准备。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篇10

长期以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一直是学校教学的死角,教师往往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没有积极性,在课堂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方案的制作时仅仅是照搬硬套,不会创新。教师课堂内容的单调传授,则大大影响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丧失了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度。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学生不认真听课或者不配合的现象非常严重,甚至连学生家长也认为思想政治课程不重要。改善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法可使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相互统一,相互结合,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树立正确合理的思想觉悟。通过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在增加学生思想政治课堂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和提升思想觉悟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能力,使思想政治课堂高效学习获得长远发展。

二、如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

(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思想政治课程虽然简单枯燥,但教师在课堂上不能照本宣读,不可以仅仅针对字面意思进行陈述,而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师生对思想政治的重视程度。而且,将课堂内容联系实际,可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实际,帮助学生更容易去理解课本内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帮助学生将课本知识联系到其最熟悉的生活中,转化为自身的思想觉悟和素质水平。例如,针对当前的时事政治,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分析。如针对近期大家所关注的APEC蓝现象来讨论环保与国家的荣辱一致性;针对主席的反腐贪污行动总结当前的社会现象,以及我们需要牢记的政治思想。

(二)坚持思想政治继承与创新相互统一

学生是一群新生力量。对此,教师要不断创新,设置课堂教学内容,融入多种教学元素,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添加网络教学环境,帮助学生学会创新思维。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教会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肯定和自我批评,并使学生不断创新思维,将良好的思想政治继承下来并合理运用。教师必须要学会推陈出新,用于帮助学生总结和创新。教师还要摒弃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在课堂教学中的及时总结和相互反思。同时,教师不能盲目否定一切旧有的思想倾向,而要善于总结、创新结论,积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如若不然,走老路,走弯路,过于盲目地学习思路,就会减少课堂教学时间,达不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课堂教学手段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如可以融入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视频教学、语音教学相互统一,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可以引入“微课”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学的积极性。通过“微课”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打造出全新的翻转课堂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三)坚持教学改革,坚持有效“教”与有效“学”

新的教学理念提倡学生积极独立思考,要求学生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小组讨论,使学生之间展开相互交流,各抒己见,并要求学生针对当前各种社会现象和课本知识开展一系列讨论、质疑、观察,对社会现象进行探究,总结事物的辩证性,总结如何改善社会的不良现象。通过课堂上提供给学生积极交流的沟通机会,教师可以观察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因此,教师应积极带动学生积极参与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提高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进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性的同时,教师应促进学生产生终生学习的思想理念,拓宽思想政治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从自身出发将“教”与“学”相互统一结合。思想政治课程较为抽象,但教的核心思想是学以致用,所以必须要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如可以让学生到敬老院践行爱护老年、尊老爱幼的传统思想;同学之间心连心,尽量多地举办各项团体活动;到医院、社区做志愿者义工,使学生产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美德。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