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发展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8 09:11:49

动画发展

动画发展范文篇1

本文作者:吴清清汪卉工作单位:九江学院浔阳附中

本土文化元素品种繁多,很多典型的具有本土特色的东西都可以进行图形创意制作,直接或者间接性的再设计应用与动画场景创作当中。由于各民族地域性文化的影响,很多本土文化元素形态都发生了诸多变化,但在文化信息的内涵和传达性意义都没有变。而场景设计师在动画场景创作设计中要运用这些本土文化元素,必须要全面了解当地文化模式下的这些元素图案中的内在和外在的意思,才能更好地区分诠释这些本土文化元素寓意。根据本土文化元素在动画场景创作中的艺术形式,动画场景创作把使用最多、最具有代表性的本土民俗传统纹样元素和本土宗教文化元素两大类的表现形式。

本土民俗传统纹样元素通常运用装饰、写实、夸张等手法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的主题场景的动画作品。下面根据象征行纹样表现特点,对本土民俗传统纹样元素图案形成阐述表达。表意性纹样本土民俗传统纹样表意性大致包含为两类,一类是综合性表意纹样,是通过动画设计师根据特定的本土民俗传统和特定的事情,挖掘出人们潜意识的东西,并通过多种意义的联结构成新的场景意义的纹样。如,本土戏曲艺术中的脸谱图案对动画场景创作的中的运用,动画场景中多采用民间色彩体系,原始朴实,结合脸谱的形来达到寓形的设计手法,带有强烈的装饰意味。另一类是惯用性表意纹样,是人们约定俗成的、表达着特定意义的图案纹样。如,黑为正、白为奸、红为忠、黄为暴、蓝草莽、金银为神妖等;如图5传说中的镇守四方的四灵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依据四神兽具有辟邪恶、调阴阳的寓意,从而以各个不同方位的镇守含义而确定四灵兽具体的位置,如东方以“青龙”为代表、西方以“白虎”为代表、南方以“朱雀”为代表、北方以“玄武”为代表。因此,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中代表性的事物,都反映了本土区域内人们对生活情趣向往及追求安平生活的态度。

叙事性纹样本土民俗传统纹样叙事性纹样是基于语言叙事学的概念移植过来的。动画的语言或文本具有叙述事情或场景的功能和意义,而图案纹样也可以作为文本和语言来叙述故事、场景事件或历史,只是叙事性纹样不具备语言的“直白”功能,只有特定的具体场景中,一系列具有相似意义的叙事性纹样组合才能在动画场景中发挥作用。如,以本土的世俗题材的叙事性纹样图案的画面,表现出集市、农业和生活场景,画面事物诸多、场面宏大。这都反应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追求。宗教是本土文化的一种载体和表现,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它的产生、流传及其变化,与许多民族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构成了本土宗教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其元素深深传入本土民俗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动画形成、发展过程中影响深远。动画片《九色鹿》中运用了本土宗教文化元素中石窟壁画图案来进行动画场景创作设计。石窟艺术是反映了中国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的佛教艺术,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北区域,主要题材是说法图、佛传故事、佛本生故事和譬喻故事等在壁画图案中体现,其最为独特的表现形式是以佛本生故事画为代表,均以单幅的形式表现一个故事内容,这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对敦煌早期的壁画有一定的影响。在动画场景创作设计中以敦煌莫高窟257窟北魏时期壁画图案为篮本,充分的把北魏壁画的独特风格表现出来,在各故事情节的场景创作图中都是以精细线条勾勒并注重晕染的表现技法,并用敦煌莫高窟壁画图案装饰衬底的形式,这些都使动画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更容易理解一千多年前古代壁画所说明的道理,是本土宗教文化元素通过现代动画场景创作形式表现的典范。

动画发展范文篇2

一、剧本和导演

说到中国动画的创作与发展现状的时候,总有一个问题会被摆上桌面来,那就是动画剧本贫瘠的问题。中国动画要发展,首先要突破的瓶颈就是剧本。剧本,是一剧之本。而在近些年的国产动画创作中,剧本的作用被漠视,剧本在文学性方面存在不少缺陷,文学性不高给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提高剧本的文学性和文学价值,是研究并掌握动画艺术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创作文学性较强、文学价值较高的动画剧本,是我们要努力的目标。动画表现形式的独特性,决定了在剧本阶段编剧就要去思考创作方向、把握创作思路:如何创作出更适于动画表现的内容,把动画特有的味道和表现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在故事整体构思、人物形象塑造、细节设计等方面,动画剧本都有独特的创作规律,不了解这些特殊性,就很难创作出优秀的动画剧本。努力挖掘、培养动画剧本创作人才是提高动画剧本质量的有效途径。另外,我国的不少动画作品影视感不足,缺少视觉震撼力。究其原因:动画的电影语言薄弱,而这与动画创作人员的结构是有密切关系的———目前我国动画创作者许多是“美术行伍出身”,容易偏重于美术,使得美术思维大大胜于动画电影思维。动画是电影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要遵循电影的创作规律,纳入电影语言,讲究蒙太奇,它与其他电影片种的根本区别只不过是它用非真人的“演员”来表演而已。影视感不足已成为影响我国动画与日美动画相抗衡的绊脚石。作为动画创作者,在创作中除了要研究美术要素以外,还必须研究电影的总的特点,也就是动画片与真人影片共同的特点。如果不使电影思维在动画创作中居于主导的地位,那么动画艺术就变成了美术的“动画化”。因此,加强动画创作人员的电影思维是提高中国动画片质量的当务之急。笔者提出建议:第一,专业作家和编剧参与动画片的创作,增加动画故事本身的“厚重的色彩和磅礴的气势”,使之具有更强的思想性和文学性,成为紧跟时代步伐、具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的视听艺术。第二,让有经验、有实力的影视导演与动画专业人员合作,以增加我国动画片的影视元素,尽快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距离。第三,重视动画后备力量的综合培训和开发,特别是从专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抓起,从根本上解决起点低、动画编导青黄不接、缺位断档等问题。

二、深入挖掘传统文化

各种先进的动画技术,世界各国不难互通有无,但动画艺术中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挖掘与再现是其他国家无法炮制和模仿的。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异彩纷呈的民间艺术,成为指导我国动画创作的一本“宝典”,为创作“民族动画”提供了重要参考。“中国学派”的辉煌早已验证了越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画作品,越是具有艺术魅力与国际竞争力。

(一)传统题材

我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璀璨的民族文化,造就了无数令人如痴如醉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诸多文学名家也写就了无数的鸿篇巨制以及由各界杰出人士谱写的人生传奇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我国动画重要的创作源泉。然而我国动画在盲目地跟从、对民族文化的漠视下使得其在各国特色动画的映衬下显得苍白无力、嚼之无味。汲取了中国文化的“外籍”动画《木兰》《功夫熊猫》的成功让中国动画人感到尴尬和悲哀,当我们的国宝熊猫的形象融入中国功夫这一宝贵的中国文化遗产被冠以外国的名号时,我想我们的动画人应该彻底清醒了。为什么外国人对我们国家的文化有如此精到的研究并取得巨大成功,而我们自己却无视家中的瑰宝,一味盲目模仿日、美,最终搞得不伦不类,“国味”不足,“杂味”有余的国产动画已无法满足中国观众对动画艺术的欣赏需求,只有真正有民族特色的动画作品才能打动观众的心,久违的“完全中国式的动画片”再也不能仅仅存在于人们的追忆中。在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运用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传统题材都适合拍成动画片,也不是所有的题材都适合于某一时间拍摄。这就要求动画创作者有一双“慧眼”,具备敏锐的鉴别能力,根据动画艺术的特性,结合时代特点、观众的欣赏心理和习惯以及市场的需求等筛选出合适的题材加以改编、利用,最终创作出民族味十足的中国动画。

(二)民族化的动画形象

题材是动画片的根基,而动画形象是稳固这一根基的重要指标,其演绎故事、阐释内涵,可以说动画形象的好与坏是一部动画作品成败的关键。民族化、本土化动画形象的塑造是民族动画的必要条件,是我国动画与他国动画相媲美的重要砝码。文化原创、艺术原创是动画形象的灵魂。而目前国内纯粹原创、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的动画形象很少,落后于日、美等动画大国,也不符合时代的要求。我们的动画创作团队要潜心钻研剧本,领会精神内涵,把握角色特征,熟练造型方法,深谙创作技巧,当然也可以吸取国外创作的得力做法,为我所用,创作出我们独有的“中国动画明星”。中国动画尚处于发展阶段,理论体系及教学体系尚不完善,同时又面临日本、欧美动画的强大冲击,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关键时期,认识上的局限必定会导致动画创作的盲目性,因此我们应该明确:

(1)客观地看待“发扬传统”。客观的观点指既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文化、艺术的价值又不能重复和走老路,而应该以主动的创造精神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汲取营养,从而创作出与当今社会审美发展意识相呼应的动画作品。

(2)“世界艺术一体化”是当今强势文化的口号。中国动画如果失去了民族性特征也就必定会失去在国际动画界的话语权地位,也就无从谈及交流与互补。确切地说,“世界艺术一体化”所带来的是一种技术的共享,通过这种手段表达的是各国对于艺术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的观察角度,一味模仿而缺乏“原创”精神是没有意义的。

三、加强个性化的发展

(一)主题个性化

主题雷同、低水平重复是中国动画创作的一大弊病。问题的出现,除了客观原因以外,创作者没有真正投入生活,缺乏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思考,恐怕是更关键的原因。“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句来源于对生活现象深刻感悟的谚语,成为《三个和尚》的创作主题,影片恰到好处的阐释,深刻地揭示了民族心理中卑琐的一面,显示了动画艺术的魅力。《超级肥皂》将人云亦云、缺乏个性的集体无理性的大众心理,提炼为众人争相购买衣服、一洗即白的肥皂这一简练情节,可谓一语中地。从这几个成功的例证,我们可以窥见生活发现与主题个性化的关系。生活是多层面的,不同的人对生活与人生有不同的感悟,动画创作者应该与所有的艺术创作者一样,热爱生活,观察体味生活,培养对生活、对社会敏锐的洞察力,将对生活各异的感悟体现在动画主题创作中,这也就形成了主题的个性化。动画短片是最能发挥艺术家个性、展现其独特艺术风格的动画片类型,其是动画片的一个重要种类,动画艺术家应积极发挥创造力,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为我们的动画发展增光添彩。

(二)造型语言个性化

纵观中国动画的造型语言,可谓五彩斑斓:绘画形式有素描、蜡笔、水彩、油画、漫画、儿童画、岩画、壁画等,水墨画更是成就了我国独树一帜的片种———水墨动画。还有民间艺术也是我国动画造型的重要构成部分,如剪纸、皮影、折纸等等。现在我们放眼世界动画,会发现不少造型语言是我们鲜有尝试的或是未曾尝试的,主要表现在材料的运用上,比如玻璃、塑料、纸、布、橡胶、泥、金属、动物的皮毛、植物的茎叶等各种新颖的、形式各异的材料和手法都在动画创作中有所体现。在日新月异的世界动画面前,我国动画的造型语言显得故步自封了。今天,艺术形式重新成为动画人们强调的主题,为了紧跟世界动画步伐,我们需要将精力重新放到发展风格样式(传统的、现代的)和材料运用上来,并加大动画短片的创作,最大限度地营造作品生动活泼的个性化色彩,这都是我们所期盼的。

四、声优的体制

声优,即配音演员。好的配音,对于一部动画作品而言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主题思想的表达,故事情节的展开,人物性格的塑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配音来完成的,而决定配音优劣的就是声优了。

日本动画广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独特而有个性的人物角色,而这离不开角色成功的配音,甚至有的动画以声优作为卖点。日本的声优体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据了解,日本的声优在正式从事配音工作之前,大多都先在声优养成学校深造,学校的训练课程十分庞杂,学念剧本、练习肺活量和做变声练习等等。我国目前还没有专业声优培养学校,也没有声优专业,国内动画的声优很多是播音专业出身,或是由影视演员甚至是由毫不相关行业的人员来充当,由于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真正好的声优凤毛麟角,而声优配音水平的高低,影片配音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动画的观赏性与娱乐性。所以国家有关部门应重视动画声优人才的挖掘与培养,使得声优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保证国产动画的艺术质量。

动画发展范文篇3

一、互联网应用的发展

在互联网技术和硬件不断发展下,基于网络的各类应用不断推出与优化。优酷网、bilibili网、快手、抖音等视频分享网站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服务。人们可以方便快捷的选择自己喜欢观看的视频内容,它为视频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土壤基础。从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获悉,到2020年3月为止,中国互联网普及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互联网用户达到了9.04亿,对比2018年的相关统计,用户上升了7508万。如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成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沟通和信息交流工具。移动互联终端实现了传播的界限跨越,消除了边界,加快了传播速度,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分享视频。2020年3月,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网络音乐和网络游戏的用户规模分别为8.50亿、6.35亿和5.32亿,使用率分别为94.1%、70.3%和58.9%。网络视频(含短视频)已成为仅次于即时通信的第二大互联网应用类型。网络视频应用的用户群体增长,也是网络媒体传播形式的一次革新,带动了互联网动画传播的一次突破。

二、互联网动画短片

1、动画短片的艺术魅力

互联网传播信息量大、知识面广、速度快,表现出信息碎片化的状态,这使得不同的个体对信息的针对性变得更强。在此环境中动画短片受到创作者的想象力与艺术风格表现力的影响,常采用不同于传统动画的表现与制作形式。对内容与形式的探索和应用,巧妙的构思、紧凑的节奏和独特的风格性,丰富了动画的艺术表现力,更加凸显和诠释了动画短片的创意初衷。在大多数的网络动画短片制作中,制作者是靠着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坚持着创作,正如克里希那穆提所说:“所以你真正关心的并不是工作本身,而是从工作上面得到的东西。你也许没有从工作上赚到钱,但是,你却从工作上得到快乐”。相对于动画电影与动画剧集片,短片制作有更广阔的题材和更灵活的方式给个人发挥。

2、互联网动画短片传播优势

互联网动画短片顺应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具有广泛的传播优势。三维动画短片在新媒体传播条件下呈现流行趋势,主要是因为符合大众的需求,具有时间短、内容精细、有娱乐性、有商业性,同时具有创新性、受众人群广、营销宣传策略、商业价值等方面的发展特性。因为其传播性广、有独立的空间、专业的传播平台可以实现传媒统一,让不同时空的人在任何时间通过筛选、点播观看自己喜欢的三维动画短片。因此基于新媒体的三维动画短片是完全符合大众需要与时代潮流的媒体传播方式。

3、视觉表现的丰富性

“Animation”音译为赋予图画以生命,画面是动画中最基本的元素,画面的构图、样式、风格对动画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在实验动画中来自不同国家的动画创作者将自己的绘画艺术风格融进动画创作之中,致力于动画形式及内涵的探索,形成自己独有的表现理念和形式,使绘画的样式和艺术风格在实验动画中形成丰富的展示。丰富的动画造型、鲜明的色彩搭配、夸张性的动作表演,天马行空的艺术创意都融入了画面,它让虚拟的人物有了鲜活的生命力,让观众在欣赏短片的同时也了解了故事所传达的寓意。

4、制作的自由灵活性

基于互联网短片的创作群体十分广泛,不但包含了专业动画公司、动画工作室,还有学习动画的专业学生,也存在着部分动画爱好者。在动画的风格和形式创作上相对自由。而传统平台上,考虑到平台与受众,国内创作者大部分都把定位放在低龄化的儿童群体,从而风格性上没有互联网动画短片那么丰富。制作周期上,动画短片的周期时间更为灵活,由于创造者的身份、技术、条件等各方面的不同,短片制作在周期上安排也有很大的变化,一些优秀的动画片短片制作周期较长。如《包强》系列其中有两部短片就耗时创作者两年的时间。传统媒体动画制作周期有严格的把控并不能随意安排。

三、互联网动画短片对动画电影的影响

1、波折的动画电影发展

动画作为一种新的艺术语言,经过几代艺术家的发明创造,有了基本的语言规则。但是这种语言层面的美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就像所有的艺术形式,语言层面的审美特性似乎永远存在探索的空间和必要。我国已是名副其实的动画产量大国,但整体动画质量却远远落后于动画产量。国产动漫质量差、内容低幼化,题材性单一,播出率低,盈利困难等,似乎让我国动画行业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在2009年《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上映,获得较好的票房成绩。随后,喜羊羊系列的动画电影上映了7部,票房先涨后跌,直到2015年之后不再上映。2014年至2019年,熊出没系列电影出了6部,最终累计票房超过25亿元。低幼向的内容成了动画电影的市场风向。这些题材让青少年乃至青年人对其内容完全提不起兴趣,从而导致国产动画数量多而质量却与社会需求脱节。反观互联网动画短片,在内容、风格质量上都有显著的提升,如近几年的《太极鼠之入学考试》、《美丽的森林》、《包强》系列、《打,打个大西瓜》、《纸片战记》、《相思》等,这些动画短片网络上都得到了很好的评价和口碑。2015后国产动画电影上映数量日益上升,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大护法》、《风语咒》、《白蛇缘起》到《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等电影陆续上映。这段时期国产动画电影不断刷新着票房成绩,整体质量稳重向好并在题材上有了更多的尝试。

2、互联网动画短片对动画电影发展的促进

移动互联网带动了网络新媒体的发展,随着动画短片题材与制作质量的逐步提升,也影响着动画行业整体质量的变化。在短片创作中有专业人士,也有部分非科班人员,他们在短片创作中不断为动画行业输送人才。中国传统动画片题材较为单一,剧本主要针对低龄儿童群体,却忽略了青少年和成年人的需求,而这些人群才是动画及动漫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互联网短片的创作人群基数大,其中不乏优秀题材的创作,传统动画题材应吸取其经验对制作内容进行创新。互联网动画短片创作也培养着动画行业需要的各式各样的人才。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打破传统动画人对动画的局限思维,既是传统动画行业的先锋队又是后备军。动画公司应对人才进行整合和培养,发挥他们各自的才能。中国的动画片探索方向可以从短片开始,由短做长、由简做难。在创作短片中找寻中国文化特色,找出一条属于中国化动画的路。例如《大鱼海棠》,在2004年首次在互联网上播放,当时这只是一部7分钟的短片。随后它在网络中快速传播,观众对其有较好的评价。正是网络的反响和观众的支持,促使它开始了电影化之路,最终于2016年在国内影院上映。对于从互联网短片转化成传统动画电影,它无疑是成功的。它让市场和业内人士看到一部短片也是能电影化的可能。短片的创作者亲自参与了电影的制作,这也代表着网络短片的创作者也是有能力驾驭起一部长篇动画。《大鱼海棠》对短片转化传统动画电影是一次重要的尝试,也对今后传统动画题材来源与动画创作人才的发展起到了指引作用。2019年上映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超50亿的总票房创造了国产动画的奇迹,而这现象级作品的导演,正是当年创作互联网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的创作者饺子。他前期对动画短片的制作经验极其深刻地促进了后续导演的动画电影。影视作品中的每一段故事均应符合当下社会的价值观,最重要的是满足当下的客户群体需求。在时光变迁中创作者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曾经优秀的作品并进行创新。在《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电影中能看到创作者们在新故事中吸取了原有哪吒故事精华的同时,也对故事进行了大幅度的改编。

四、结语

在新媒体技术发展下,互联网动画短片的价值与潜力越来越大。在这广阔的平台中还需要更多的人带着自己想象力、创造性和那一份坚持投入其中,才能获得更大的进步和提升。运用好网络传播的多样性、便捷性,让短片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而动画行业应该重视短片中的各种创作人才,资源的整合和合理搭配才能保住人才的不流失,艺术家的任务是把简单的技术学得完美,而不是去学太多的技术。如此才可以使困难的事变得容易,容易的事变成习惯,习惯的事因此可以变得更加美妙!创作者从制作中得到经验与教训也是国产动画电影所需要借鉴的,在传统动画制作中这些创作者也是一股新鲜的血液,促使传统动画能突破传统思维,从而促进为国产动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印﹞克里希那穆提,廖世德,译.谋生之道[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25.

[2]赖育煌.新媒体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基于新媒体传播的三维动画短片的创作实践性分析与研究[J].传媒论坛,2019,2(17):108-109.

[3]纪晓岚.从视觉冲击中感受实验动画的探索和实验魅力[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6(06):173-175.

[4]贾否.动画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27.

动画发展范文篇4

关键词:影视;动画;精神文明;教育

一、动画的发展

1.1动面的文化因素

动画的发展至多一百多年的历史,他与每一历史阶段的文化底蕴系于一脉。很多动画皆以教育为主,譬如中国张乐平先生的《三毛》,影视开发单位根据原创,制作了《三毛流浪记》的动画产品,以孤儿的三毛的流浪生活作为主题,对儿童、青少年具有非凡的教育意义,也备受中老年的青睐。高度重视文化是动画主要的内容,充分发挥动画作品的艺术魅力。

1.3动画产品的对象

目前虽然低龄化的作品在市场上的份额占据一大部分,即使在其他影视产品的市场。也有技压群雄的魄力。笔者认为,因为动画产品的对象青少年居多,这一年龄段的消费群体有较强的评价能力。所以动画才出现蒸燕日上的良好现象。现代任何国家青少年发育阶段的审美观有着惊人的相似。日本动画抓住国际青少年观念的相似这一特点,向国际市场推广。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国家,本土的动画都受到日本的重大影响。

1.3动画的衍生产业

以日本动画为例子,其动画产业模式的建立大概用了30年时间,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经有60年以上的产业化经验。其中“衍生产品”的载体,大多是玩具厂商或是其他制造商,相对来说是这几个环节中最为成熟的,也是资金最为稳定和雄厚的。日本对动画的投资早已形成一条龙的程序,也很少中断。通过“漫画——动画——衍生产品——消费者”来获得最大利润。事实上,无论是欧美,还是东方大国的中国,动画的衍生产业都已经有了今非昔比的进步,发展甚至还是空前的,空间依然是的巨大的。

二、发展的建议

影视动画的发展无非决定于主体、主题和市场三方面。主体是否广泛、主题是否先进决定着市场,包括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主体是以消遣为主,还是以教育为主决定着主体,从侧面影响市场的份额。目前,动画最大的难题也就是主体和主题了,笔者认为,以教育与市场两方面作为切入点,教育与市场统筹兼顾,动画发展才能予以完善。

2.1正确对待动画艺术

如果仅仅把动画作为消遣物,那作为文化艺术之一的动画就失去存在的意义。未来的动画,除了保存趣味的特点,还有以独特的教育意义。

第一,家长正确引导儿童选择动画作品。为了起到恰当的教育意义,家长有必要秉着挑剔和苛刻的态度严格选择适合儿童的作品。

第二,青少年正确对待动画的教育意义。尚处发育的青少年,思想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正在逐步成型,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日本对青少年的塑造特别重视,对处于叛逆时期青少年的民族思想要么强加,要么潜移默化的传输。

第三,中老年读者端正态度,接受成为动画艺术主体之一的事实。动画不代表幼稚,也不单单等于消遣,中老年可以从中了解年轻一代的思想,了解文字、影视其他作品以外的教育领域。

2.2文化的国际传输

影视动画推出国门,势必让对方接受你的文化,然而文化差异却一直是国家与国家矛盾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要冲淡这种差异。就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切人口,绝不能够将自己的文化强加在别人的地盘上,否则寸步难移,失败也毋庸置疑。无论哪个国家的民族,从一种文化接受另种文化总要经历适应到适合的过程。

中国的文化观点确实很优秀,但由于文化差异造成了文化交流的困难。如果将中国的文化和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融入动画作品里面,当把高质量的动画作为产品销售于国际市场,其中的思想观点被潜移默化的接受,就像当初日本的《机器猫》、《樱桃小丸子》、《灌篮高手》、《足球小将》打人中国市场之后,让中国年轻的消费者了解到日本青少年的生活大概如此,日本青少年的生活甚至思考的方式逐渐同化了远在中国本土的中国青年。

对于文化的国际交流,本文作者认为,外来的文化,凡是有益于自己国家建设的文化。我们照单全收;而代表自己国家观点的特色文化,更须推出国门,让世界了解自己国家是拥有特色文化的优秀国家。动画的对外开放就是重要的渠道之一。

2.3市场教育化

影视动画推广市场,包括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不再是商业的性质了,他变成一种教育的手段。国内市场推广,消费者能够从中得到精神启示,是国家精神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国际市场的推广,既是文化的交流。也是文化的外交,对国家外交建设也是一种独特的贡献。

为完善影视动画体系,我们必须加强动画理论的研究和市场的考察,国家文化部在规划新增的动画产业、产业基地、项目建设、会展交易、市场监管、指导行业协会等职责,必须为动画市场教育化的道路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财政保障。

三、中国动画的前景

中国社科院的文化蓝皮书《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认为,近20年来,外国动画作品改变了中国受众的动画需求倾向,当外国动画明星形象和剧情编排风格深深地印刻在中国受众的记忆中时,其文化审美观也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改变。最终成为他们观赏动画片的参照标准,这些标准又引领着他们对动画的消费选择。通过对孩子们审美观的培养,提高他们的鉴别能力,要从动画主题的教育角度思考,对于国家精神文明建设来说,正好提供了大量的高素质后备力量。

发展具备自己国家特色的动画作品,并且为其在国际市场争得一席之地,只要在牵肘技术方面的进行突破。再结合文化手段,影视动画何愁无路。日本早已注意到这一点了,2006年4月28日,日本外相麻生太郎在“文化外交的新构想”演讲中明确提出,日本应大力开展“动漫外交”,即通过推广日本的漫画书和动画片,来影响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民众。

影视动画推广市场,包括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不再是商业的性质了,他变成一种教育的手段。国内市场推广,消费者能够从中得到精神启示,是国家精神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国际市场的推广,既是文化的交流。也是文化的外交。对国家外交建设也是一种独特的贡献。

社会主义有特殊的魅力,魅力的散发。受益的不能仅限我们该制度国家国民本身,其他国家包括日本、美国等这些资本主义大国也有必要渲染,见识我们中国特色的影视动画。比如中国,国家已经逐步重视影视动画的发展,技术上予以政策上与财政上的大力支持;其次中国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作靠山;最后中国国体的优秀。我国对内容健康、艺术性强、创新度高、深受群众喜爱的原创动画产品予以大力的支持,市场教育化的路子将创造出中国风格、国际影响的影视动画。公务员之家

中国文化部网站消息指出文化部出台的关于扶持动画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表明近年来国产动画产品的数量大幅增长,质量有所提高,一些优秀影视动画企业有望走出中国市场,十年时间可能跻身影视动画大国的行列。

动画发展范文篇5

【关键词】融媒体;受众需求;国产动画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需求层次理论”,他将人的需求像阶梯一样由低到高分为五种层次。这五种需求层次在动画的受众需求中也同样受用,首先,动画的画面是满足观众视觉上的享受;其次,语言、音效和背景音乐是满足观众听觉上的享受;最后,动画的题材、主题和角色形象等是满足观众情感上的需求,观众通过观看动画能够充分调动情绪,寻找情感的宣泄或者情感的共鸣等。

一、融媒体时代受众需求的转变

(一)融媒体时代的概念。“融媒体”又称“媒介融合”,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产物,它可以融合各种各样的媒体形态,将电视、网络、广播、报纸等媒体进行多方面的整合,从而形成一个新型媒体。而“时代”是与人紧密联系的时空概念,是以经济、政治、文化等为依据划分的某个时期。如今,像电视、报纸、广播、杂志等等传统媒体依然存在,但像智能手机、网络电视、电脑等新媒体设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种情况下便形成了如今的“融媒体时代”。(二)受众需求的转变。在如今“观众就是上帝”的时代里,研究受众需求的转变尤为重要,受众需求的转变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是“视听需求”的转变。在视觉上,由于虚拟现实等高科技技术的影响,千篇一律的平面动画已经无法满足观众的视觉需求。因此,人们的视觉需求由以前的追求形式与色彩转变为现在的追求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在听觉上,由于西方音乐的引入,音乐日益丰富,平淡无奇的音乐很难刺激观众的耳朵,立体化的声音才能够使观众听力集中。另一个是“情感需求”的转变。受众的动画接收渠道是随着动画传播方式的改变而改变的,动画传播方式的多元化使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新媒体渠道来获取动画信息。所以面对大量的电影信息,动画制作人应制作在情感上能使观众产生共鸣和在心理上能满足观众需求的影片。随着社会进步,电影作为文化产业不只是起到娱乐的作用,还可以起到教育、审美、传播和表现等作用,如科幻冒险题材,可以满足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历史科普题材,可以满足人们的求知欲;日常生活题材,能充分激发人们内心的真实想法等,因此在电影制作中要充分考虑电影的作用。

二、“视听需求”转变下国产动画的发展趋势

(一)动画电影画面呈现“仿真化”趋势。电影理论学家巴赞曾认为:“电影发明的心理依据就是再现完整现实的幻想。”在如今看来,其越来越被证实,在高科技技术的影响下,人们开始找寻现实生活的“真实感”。近年来,随着欧美动画电影的大量涌入,可以看出欧美的三维动画电影备受中国观众的追捧,这是由于三维动画构造出了一个真实的虚拟世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真实感,这是实拍无法达到的视觉效果,因而得到了观众的认同。由此,我国动画电影也开始追求真实的画面感,投入到三维动画的制作中,其中《白蛇:缘起》和《哪吒之魔童降世》呼声较高,也收获了高票房。在《白蛇:缘起》的场景创作中,制作团队亲自前往实地勘察记录,使电影中的每一个场景都真实美观,采用三维技术,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错觉感;在人物角色创作方面,影片中所有的戏都先由真人真实演绎,再通过制作团队制作,以动画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人物的举止表情都十分真实,在视觉上给观众献上了一场唯美、真实、动人的东方盛宴。从这两部电影带给观众的反响来看,我国将会继续生产优质的三维动画。(二)动画电影声音呈现“配音明星化、音乐多样化及音效刺激化”趋势动画电影的声音一般由语言、背景音乐、音效组成。首先,动画语言是指角色的对白及旁白,这是动画声音中最重要的,通过对白能辨别人物的喜怒哀乐等,而旁白主要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动画语言的配音呈现明星化趋势。如在中国早期的动画电影《宝莲灯》中,有众多大牌明星参与配音,如宁静、朱时茂等;之后也有许多明星为动画电影配音,如《千与千寻》的中文版配音是由井柏然、周冬雨等明星完成的;《大鱼海棠》的角色鲲是由许魏洲为其配音。这样做可以提高动画电影的知名度,也可作为动画宣传的一个卖点,从而使票房不断飙升,最终达到双赢的效果。其次,背景音乐的作用是渲染氛围,突出影片主题。如今动画电影在音乐上常常把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以及西方音乐结合起来,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如神话改编类动画《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背景音乐就是将中国传统乐器(二胡、唢呐和箫)和西方乐器(电吉他和管弦乐器)相结合而展现的,再与电影情节结合起来,使观众在音乐的影响下对哪吒的情绪感同身受。最后,音效的作用是增强真实感和提供有效信息。由于三维动画的兴起,动画画面呈现仿真化趋势,在动画音效方面也朝着刺激化的方向发展,给观众一种炫酷的感觉,但也会造成艺术效果下降和音效表现过度的问题,并且观众长时间观看会心情焦虑、身体疲劳。所以,在音效上应更加注重艺术表现力。

三、“情感需求”转变下国产动画的发展趋势

(一)题材上,“幻想类、神话类和冒险类”不断增长。如今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文化繁荣,动画题材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我国动画根据题材可以分为:神话类、童话类、幻想类、冒险类、历史类、教育类和现实类等等。但在众多题材中,幻想类、神话类和冒险类不断增长。首先,幻想类题材,这类题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是通过技术虚拟出来的,如已经消失的文明和已经灭绝的物种可以重现在大家眼前,还未问世的高科技技术可以在动画中随意使用,虚拟的梦幻般的世界可供大家体验,这些是通过抓住观众对未知领域的幻想来吸引观众的眼球。幻想类题材将会是我国今后动画创作的趋势。其次,神话类题材,这类题材一直都是中国动画的重要组成部分,神话传说要么是和物种起源的人神有关,要么是和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有关,其中常含有宗教元素、神兽神怪元素和民间传统元素等,主题深受中国儒家思想和传统文化的影响,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中重要人文精神和价值观的体现,如《大闹天宫》、《铁扇公主》、《哪吒闹海》等是早期神话题材的经典,而《白蛇:缘起》和《哪吒之魔童降世》则是如今较受欢迎的神话题材影片。最后,冒险类题材,这类题材可以说是一种新型题材,从出现至今一直广受观众的喜爱,其主要原因是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冒险的具体表现形式有高空飞跃、海底探险、丛林穿越等,无一不是让人处于危险境地,其真实的画面感很快将观众带入其中,其观影过程就像是观众自身的冒险历程一样,找寻的就是这种观影的刺激感。再加上冒险类题材涉及的往往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又恰恰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中国目前冒险类的动画有《终极大冒险》、《绿林大冒险》、《大护法》等。(二)主题上,呈现普世价值观的趋势。我国动画电影不断发展,逐渐走向世界,主题就应当是全球都认同的普世价值,如在世界市场热映的《阿凡达》,其主题是对于自然的敬畏和保护共同的家园,揭示的是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这种普世价值观是没有国家界限的,笔者总结有以下几点:第一,亲情、爱情和友情;第二,在历史变迁和社会生活中,人们产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情感;第三,价值观的美感和善恶的标准;第四,全人类共同思考的哲学命题:生存、死亡和毁灭等。而我国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在我国票房创新高,在海外却一度遇冷,就是因为其主题不够符合大众的普世价值。因此,我国电影要发展,其主题还需符合普世价值观,这将会是我国动画电影发展的重要助力。(三)动画角色上,呈现“丑化角色”的趋势。丑化角色的趋势是指在动画创作中,有意识地把角色进行夸张、变形、扭曲等处理,使动画角色丑化,从而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冲击、情感上的矛盾,丑化角色是为了满足观众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缓解观众的视觉疲劳。在融媒体时代,各种纷杂的动画内容映入观众眼帘,塑造了千篇一律的美丽正面角色,却无优质特色的内容作为支撑,显得空洞,造成观众的视觉疲劳,这时,观众会主动关注丑陋的角色,去了解丑陋角色背后的故事,去发现其与众不同的魅力,再加上国外许多电影的主角都是“丑角”,如《神偷奶爸》系列,这使得中国动画也向这个趋势发展。《熊出没之探险日记》中角色的丑化就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主角光头强被塑造成矮小丑陋的形象,在故事中表现出他爱耍小聪明、鲁莽、冲动、倒霉等,但又从侧面反映了普通工人的生活窘态,再通过故事情节,让大众觉得光头强的形象是合情合理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融媒体时代,国产动画随着受众需求的改变在各方面都做出了相应的改变。在视听需求转变下,无论是动画声音还是动画画面都在迎合大众审美,但在音效方面有时会过于在意其炫酷表现,造成音画分离的不良现象,在今后应当注意。在情感需求转变下,动画题材丰富多彩,满足了不同观众的需求;主题上呈现出普世价值观的趋势,符合人们都认同的普世价值,才能更好地发展;动画角色上呈现“丑化角色”的趋势,但还需注重角色性格等内在的刻画,而不是为了迎合大众趣味做表面功夫。动画创作的目的是满足观众的需求,时代在变,观众的需求也在变,要想创作出大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就应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译林出版社,2011:9-16.

[2]翟晨妤.融媒体时代的媒体融合和发展[J].传媒论坛,2020,(11):49-50.

[3]耿帅.媒介融合时代的中国动画受众心理转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7.

[4]陈丹.国产动画电影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视听论苑,2019,(03):93-94.

[5]丹尼斯•麦奎尔.受众分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46.

动画发展范文篇6

关键词:大鱼海棠;动画电影;叙事格局;产业发展

近几年来,随着新媒体平台的崛起以及资本投入的增加,中国动画电影产业迎来高速发展期,涌现出诸如《秦时明月》系列、《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等一系列优秀动画作品。我国国产动画电影发展已有百年历史,在经历了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辉煌后,中国动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发展停滞不前。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家先后提出动画大国和动画强国的发展战略,动画行业才逐渐重新壮大起来。《大鱼海棠》是由彼岸天(北京)文化有限公司、北京光线影业有限公司、霍尔果斯彩条屋影业有限公司联合制作的动画电影,整个制作过程长达12年。2016年7月,《大鱼海棠》在全国各大院线正式上映,首日票房高达7460万元,打破了国产电影首日票房纪录。影片主要讲述的是一位掌管海棠花的少女椿为了报答人类男孩鲲的救命之恩,为了能够让鲲复活,椿面临着重重险阻和违背族规的风险,将承载男孩灵魂的小鱼抚养长大,并帮助其重返人间的故事。

一、《大鱼海棠》的叙事格局

(一)小爱与大爱的对立统一。《大鱼海棠》主要围绕一群非人非神的“其他人”关于生命与情感的抉择展开。影片充斥着一种小爱与大爱的情感矛盾:小爱体现在椿为报答鲲的救命之恩,用自己一半的寿命换取鲲的复活,湫为了成全鲲与椿的幸福牺牲自我。这种小爱是卑微的,鲲重新回到人间后失去了关于椿的记忆,湫对椿的守候与等待迟迟得不到椿的回应。影片中椿甚至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边是放弃族人,违背人性;一边是放弃爱人,违背自己。最终椿为拯救族人的性命,化为一棵海棠树,这便是影片所传达出的大爱。《大鱼海棠》巧妙地将中国传统元素和神话叙事结合,营造出一个既具有情感交织,又具有族人命运抉择的宏伟叙事格局。影片对人性心灵的探索不言而喻,其主要是对个人与集体、爱情与友情、生命与死亡等多个哲学命题的探讨,从鲲、椿、湫的自我牺牲来探讨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二)传统文化和叙事内容的和谐统一。《大鱼海棠》的创作灵感源于《庄子•逍遥游》,椿的名字则取自其中:“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秋。”喻示后续情节中椿舍弃生命,化作海棠树以拯救族人于海水倒灌的危难情景。鲲和湫的名字也同样取自于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大鱼海棠》中的动画场景的构建原型来自客家土楼——福建省永定县的承启楼和南靖县田螺坑土楼群,土楼本身的神秘色彩与影片中掌管万物运行规律的“其他人”世界交相辉映。同时,《大鱼海棠》中的“一线天”场景是由承启楼和世泽楼两部分构成,两者一方一圆刚好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的美好寓意。影片所选取的人物服饰造型、传统鬼怪形象都充分展现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影片中,椿的服饰造型设计体现出传统民国女性风貌,用一身黑衣红裙、额前的齐刘海以及装饰品等成功塑造出一个灵动脱俗的女孩形象。而在通天阁掌管不同种类鱼的婆婆的形象,则借鉴了传统神话中的鱼头人身这一意象,其服饰造型则选取了传统京剧戏服的元素,在画面场景构建上显得尤为细致。《大鱼海棠》整体采用了中国红这一传统色彩,人物造型设计、建筑场景皆以其为主色调。影片场景还运用了暖色调,例如运用荧光绿增添画面奇幻色彩,在视觉效果上达到了与叙事内容的统一。此外,影片将深蓝色的海水作为故事背景,让红色的大鱼在海浪中翻腾,并伴随着音乐声游入海洋深处。这种色彩交融的艺术画面充分展现了传统文化和视觉效果的统一,增强画面的叙事效果。

二、我国动画电影产业发展特点

(一)高资本投入。《大鱼海棠》的制作成本高达3000万元,于一部动画电影而言,已是大手笔投资。当然国产动画电影持续高投入的做法,并不是近几年新兴涌现出的投资行为,同时这种投资模式也逐渐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大鱼海棠》的创作曾在2010年因资金未到位而被迫暂停,后于2013年通过众筹网站“点名时间”产品介绍,在45天时间里总募集金额高达158万元。同时,《大鱼海棠》的众筹吸引了光线传媒的巨额投资。《大鱼海棠》在2016年7月8日上映后,首日票房就高达7460万元,打破了中国国产动画电影首日票房纪录。(二)高产业活跃度。虽然从2017以来,资本市场对动画企业的投资放缓,但整体仍保持活跃态势。随着近几年视频平台的崛起,各平台不再满足于内容搭载,开始自主出品作品,积极铺设动画赛道,抢占资源。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时代里,只有内容得到市场的认可,集聚流量关注,才能由此产生爆发式的动画产业现象。就以光线传媒为例,其在2013年11月投资的动画电影《大鱼海棠》,是光线传媒在动画作品方面的布局之一,主要承担起出品方的责任。光线传媒一方面通过发行或引进动漫电影,另一方面通过投资动画制作或创作公司,积累业务经验。当经验和资源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再通过出品、联合出品或自制的方式进入动画市场。由此可见,目前动画行业公司总体呈现出高活跃度的态势。(三)高端动画人才队伍建设规模化。此外,目前具有创意思维的动漫高端人才逐渐进入动画行业,随着中国大陆经济的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的动画创作人才。以绘梦动画公司为例,其主要通过布局海外市场解决制作人力问题,并入股日本株式会社ARTLAND,与DEEN社、富士电视台开展战略合作。绘梦动画公司还通过在日韩设立发行及运营分公司,吸纳国外相关动画制作与创意人才。同时,在国内与腾讯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促进了我国高端动画人才队伍建设。我国“三高式”电影产业结构主要呈现出“高资本投入、高行业活跃度、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三个特点。随着动画企业逐渐受到资本市场的密切关注,在现有市场试水的过程中,动画行业将会经历洗牌、整合,资本亦会更加趋于理性。由此国内动画企业将会更集中于原创故事IP的开发、制作水准的提升,从而进行全产业链经营,运用IP资源进行多方位整合开发,推动我国动画产业发展。

三、国产动画电影的未来发展

(一)传统文化成为动画创作的热门元素。我国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将传统文化作为动画电影创作的元素,能够降低观众接受动画作品的文化阻力。《大鱼海棠》中出现的福建土楼、梯田等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景观,以及油纸伞、大红灯笼等传统元素,还有影片的故事设置、世界观等都具有浓郁的中国风。由此可见,一部好的国产动画电影除了具有鲜明的主题思想之外,还需融入各种传统文化元素,并运用各类艺术表现手法,使得动画电影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风格,从而营造出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意境。(二)技术革新提高动画电影的视觉体验。动画制作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使得国产动画电影的制作水平大大提高。随着3D和CG(电脑图形)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动画公司开始注重提高作品的视觉体验。《大鱼海棠》在画质上使用三渲二技术,场景刻画非常精细,几乎每一帧都值得欣赏。特别是随着近年来AR、VR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将新兴科技融入动画电影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三)“内容为王”时代继续延续。对国产动画来说,提高动画电影的内容品质迫在眉睫。在国内市场上,大部分国产动画公司目前仍是面向低龄儿童进行生产,几乎忽略了成年人这一具有极大消费力的群体。《大鱼海棠》这部动画电影从某种程度上突破了国产动画长期的制作技法和硬件等因素,在跳出国产动画电影受众群体长期潜在局限的同时,也探寻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哲学的思辨。因此国产动画电影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注重故事内容创作和场景刻画齐头并进,才能实现既叫好又叫座。

参考文献:

[1]刘娴.华丽的困惑——从《大鱼海棠》看中国动画的民族化与现代化[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6(09).

[2]席威.《大鱼海棠》:国产动画电影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及美学风格[J].电影评介,2016(09).

[3]王蕾,姬德强.从《大鱼海棠》看国产动画电影的文化回归[J].影视观察,2016(11).

动画发展范文篇7

[关键词]建筑漫游动画三维动画动画制作方法三维模型动画特效制作

三维动画是一种用计算机模拟空间造型和运动的动画形式,是纯粹的计算机技术的产物。三维动画的本质即通过计算机的运算和处理,建立三维物体造型,并使该物体在三维空间运动。三维动画已经发展了很多年,从最初的三维物体造型,发展到目前的虚拟现实技术,在三维模拟的建立手段、计算方法以及三维真实效果等方面,具备了很高的技术水平。

一、构思创作

制作建筑动画很讲究制作思路、制作方向等,作者的制作水平和技巧都会在动画中表现出来。在建筑物或是城市的漫游动画中,在构思过程中,就需要至少两种思路的存在:

其一宏观场景制作和动画设计,想要得到流畅、高质量、高清的画面效果,必须保证画面中的构筑物和自然景观模型的总面数不超过5万个左右。另外自然景观也建议尽可能使用插件进行制作,一方面其后期效果较好,制作的模型已经进行了优化,并且其参数功能利于动画制作;另一方面也比在三维动画开发软件中进行制作的效率高。

其二是在强调细部特征的表现时,在设定好一个动画漫游线路之后,按照该线路所要表现的建筑单体的具体形象进行科学的建筑单体的建模工作。在构思表现手法时,还要突出三维技术优异于实景拍摄的特点,可以利用在实景拍摄中无法完成的以建筑物结构线框表现的画面实现方法。

二、绘制草稿

绘制草图就是将构思先简单的表现出来,当然也不是一定要这样,尤其是一些强调电脑制作技术的项目中,如果只是制作一些简单的内容,那么只要在头脑中形成大致的轮廓就可以了,如果要完成一些较大的、需要多领域合作的项目,那么最好是将绘制出的不同领域的表现草图以互相沟通,完成复杂的动画制作。

三、建模

在准备工作完成后,就可以开始建模,将客户提供的建筑物平面资料或是城市规划图纸等以三维模型展现出来,建模不仅需要耐心,还要有一些技巧,原则是应该在表现出必要细节的前提下尽量地整体大气的反映项目的确立点和优势点。

在创建三维模型时,传统的作法是首先按照平面图中标注的尺寸,通过建筑CAD软件进行平面图的绘制,然后再将文件导入到三维动画制作软件中,通过参数化编辑器生成三维模型,以确保模型科学、准确地反映目标实体。

四、材质灯光

在制作建筑动画时,材质与灯光对整个动画的效果至关重要,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动画的真实效果和视觉效果,这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制作和调整过程。在材质与灯光的关系中,不同属性的光源照射到物体上会产生不同的变化,如灯光的颜色、灯光的强度、灯光的照射角度、灯光的距离等都会对物体材质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不同的物体材质属性也会影响到灯光照射物体的亮度、高光区、过渡色、反射等。

五、动画调节

对于三维动画作品,动画的调节相对来说是难点,特别是角色动画的调节,更需要丰富的经验,角色动画的调节过程是相当枯燥和繁重的,甚至有时是出力不讨好的,往往经过大量的关键帧调节之后的动画效果反而不如简单的关键帧制作的效果流畅,三维软件系统默认的的自动计算关键帧间的线性变化效果可以让简单的角色动画制作方法变得极为简单,但是如果想要得到惟妙惟肖的角色动画效果,可借助于动作捕捉系统,由真人完成动作,通过小球运动轨迹的记录,将其转换至角色骨胳系统即可。

六、运用特效

这部分技术因为不是在三维软件中实现的,所以需要借助一些环境插件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三维动画制作软件的不断发展和升级,这些插件的功能会逐渐被整合至系统中,并被不断优化,达到更加节省系统资源、每次调整都能所见即所得,且并不因此而增加渲染时间的效果。

七、渲染输出

经过建立模型、动画制作、材质灯光调整后,还要通过渲染才能把场景模型转化为视频或图像,渲染器的选择对渲染输出的图像质量有关键性的影响,而且选择不同的渲染器对模型制作、表面材质、灯光设置等也具有不同的要求,在制作建筑动画时确定渲染器的类型,这是至关重要的。

八、后期制作

动画从三维软件里面渲染出来后,我们需要在后期软件里面调色以及增加特效,使画面更有冲击力。后期编辑合成并不是单纯的把不用的部份剪去,或是把要用的部份连接起来的单纯作业。编辑的目的是透过构成的技术,使影像的表现凸显出更深层次的意义。因此合期编辑合成是充满挑战而有趣的工作,也是一个很知性的谜题。同样的素材交由不同的人编辑,就有不同的结果产生。构成的表现正是作者能力的表现。动画后期编辑是“感性的技术”,而非“感性的魔术”。感性的判断并非编辑的全部,它必须具备动画后期编辑的技术。公务员之家

动画发展范文篇8

本文从中国动画的历史梳理开始,结合中国动画创作和市场两个方面,探寻中国动画的艺术创作规律。中国动画创作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的两个发展高潮,新世纪中国动画俨然又要迎来它的又一繁荣时期,中国动画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存在,中国动画不仅要拥有国内市场,更要走向世界。经过七十多年的动画探索,中国的动画创作达到了一个很高的艺术水准。但是在市场上稍许欠缺,中国动画人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特别是在美国日本等外来动画的冲击下,中国动画面临巨大挑战,中国动画制作者面对动画现状,显示了他们的魄力,在动画的制作体系和发行体系上都做了改进,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经验,为己所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回报。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中国动画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应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时,使中国动画有更好的发展。影片的艺术水准为其长久的生命力提供保障,而良好的市场回报也为艺术再创作提供资金。如何在艺术性与商业性之间找到一个完美的契合点,是本文所关注的。

动画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新的世纪,让我们展望中国动画的灿烂未来!

序言

动画艺术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从动画诞生以来,各国的动画交流就十分广泛。中国动画作为世界动画的一分子也闪耀着它夺目的光辉。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影响,发行到了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地区,打响了中国动画片对外输出的第一炮。中国动画片也自觉地将自己纳入到世界动画片的轨迹当中,与世界动画发展保持一致。随后,中国动画片频频在国际上获奖,引起世人的注目,声誉鹊起。中国动画片便在世界动画影视长廊里占据了不容忽视的一席之地,并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可是中国动画片发展到现在却陷入了沉寂,从21世纪的90年代至今,中国动画片没有了以前的繁荣。在中国的动画片市场上充斥的大多是美国和日本的动画片,在人们周围的生活用品、印刷品当中流行的更多是加菲猫、史努比等外来卡通形象。对民族动画寄予厚望的广大观众对民族动画呼声甚高,国家也大力地扶持民族动画事业,中国动画艺术家也为国产动画的发展花费大量心血,国产动画虽有起色,但尚不尽如人意。国产动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在新世纪获得更好的发展,抢回国内市场,同时走向世界,是动画创作者的当务之急。国产动画发展缓慢的症结在哪里?如何探寻一条适合中国动画发展的道路是现在国产动画亟待解决的。

第一章历史篇

中国动画曾无比地辉煌过,这也证明中国动画是有实力的,有适合它发展的艺术规律。对中国动画发展脉络有一个了解,对今天的动画创作是大有裨益的。既可从中借鉴吸收优良传统,又可发现总结中国动画的不足之处,找到一条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的发展道路。

一、艰难的创始期

谈到中国动画,不能不提及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他们可谓中国动画片的鼻祖。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他们于1926年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

揭开了中国动画史的一页。紧接着在1930年又摄制出《纸人捣乱记》。此后,万氏兄弟便不

辞劳苦、坚持不懈地致力于中国动画的创作。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左翼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万氏兄弟拍摄了大量的抗日作品如《血钱》、《航空救国》、《民族痛史》、《新潮》,和提倡国货的《国货年》、《漏洞》,以及一些儿童寓言片《鼠与蛙》、《飞来祸》、《龟兔赛跑》等20余部黑白动画短片。直至20世纪40年代,万氏兄弟创作了中国动画第一部长片《铁扇公主》,发行到东南亚和日本地区,并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为中国动画走向国际作了很好的铺垫。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万氏兄弟被迫中断了动画创作。而以钱家骏为中心的当时的一批动画人也绘制了以抗日为内容的动画短片《农家乐》,随后又绘制两部短片。中国动画片在创作初期就时刻与时代气息紧密相联。同时最早一批的动画人也显示了他们百折不挠的精神,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

二、民族风格的探寻之路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动画片开始了它更为广阔的发展。早在1947年,人民艺术家陈波儿和日本动画专家方明(持永只仁)等创作了新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和动画片《瓮中捉鳖》。他们在人员不足、设备简陋的艰难条件下完成摄制工作,为新中国动画片的发展揭开了序幕。

中国的动画片在此后的发展中便自觉开始了民族风格的道路的探寻,这是时代和世界环境使然。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建立,特伟任厂长,此时中国动画人已发展到两百多人。有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钱家骏、虞哲光、章超群、雷雨、金近、马国良、包蕾等一大批著名艺术家、文学家先后加入到这一行列当中,为中国的动画事业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建国初期是中国动画片蹒跚学步的时期,中国动画人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动画技术和艺术,主要是苏联和南斯拉夫,在动画技艺上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在动画的风格上不免受到这些国家动画的影响,如《小猫钓鱼》(1952)、《小梅的梦》(1954)、《野外的遭遇》(1955)等影片便留有苏联动画的影子。特别是1956年《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在国际动画节上获奖,令人沮丧的是与会者以为这部影片是苏联的影片。这个误会使中国动画人深刻意识到:“对他国动画亦步亦趋的模仿是不会利于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只能导致中国动画的消减。“只有搞民族化,才是中国动画电影的出路。”其实中国早期的动画电影也有这个倾向,万氏兄弟的《纸人捣乱记》便是模仿美国的动画制作,追求的是逗乐搞笑,仅是一部简单的噱头闹剧而已。事实上这也是动画娱乐本性体现,影片给人们以娱乐消遣,才会有观众,才会有市场。同时它在人物的造型设计上仍具有民族特点。

在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厂厂长特伟提出了“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从此开始了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建设。中国动画艺术家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当中汲取营养,为己所用,力求表现出中国独有的风格,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动画片《骄傲的将军》当中,民族特色十足,将军的脸谱化便借鉴了京戏人物造型,在动作的设计上也采取了京戏的风格。影片的背景音乐恰到好处地运用民乐,在将军彷徨无助时,琵琶古曲“十面埋伏”响起,画面与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达到烘云托月的效果。这部仅30分钟的动画片充溢着浓郁的民族化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对当时的民族化探索起了极大的鼓舞作用。同时,中国的动画艺术家们积极地致力于新的动画艺术手法的探索和动画技艺的提高。在发展中国动画的一大片种木偶动画时,著名的木偶片导演靳夕、钱远达,曾在20世纪50年代远赴捷克学习,师从德恩卡。靳夕的第一部代表作《孔雀公主》,故事情节动人。后来,靳夕拍摄的《谁唱的最好》在技术上非常完美,但在意识形态上却受到了局限。当时的文艺政策较为教条,由于过分强调了“政治挂帅”、“革命传统”、“主题至上”,限制了木偶片的进一步发展。钱家骏在1957年导演的《拔萝卜》和1958年导演的《古博士的新发现》就注意开掘动画片的童趣、童心。在1958年中国动画人研制了中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为中国动画增添一个新品种且富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接着又拍摄了剪纸片《渔童》(1959)、《济公斗蟋蟀》、《金色的海螺》(1963)等影片,吸收了中国皮影戏和民间窗花的艺术特色,将动画形象塑造得生动丰满,也使中国的民间传统艺术得到发扬。到了20世纪80年代,剪纸片技术日益成熟,在此基础上,美影厂又研制成功剪纸“拉毛”新工艺,拍出了水墨风格的剪纸片《鹬蚌相争》,该片荣获第十三届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银熊奖、南斯拉夫第六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加拿大多伦多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和文化部1984年度优秀美术片奖。1985年出品的《草人》也获得好评,在日本第二届广岛国际动画电影节获儿童片一等奖和国内文化部1985年度优秀美术片奖、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腾龙奖”美术片二等奖。这一片种在国际国内都得到认可,且受到广大观众欢迎。此外,在1960年又摄制了折纸片《聪明的鸭子》,情趣盎然,活泼生动。同一时期又发明创造了水墨动画片,可谓是最具中国风格的动画片,它将中国的水墨画与动画电影相结合,使中国特有的笔墨情趣完美地再现于银幕,形成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震惊了整个世界影坛。《小蝌蚪找妈妈》(1960)、《牧笛》(1964)可以说是其中的代表作。富于韵律的画面、诗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动画艺术也达到一种审美的境界。

此时的动画创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说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是中国动画的一个高潮。也是民族风格成熟的阶段。动画片《大闹天宫》上下集(1961、1964)在造型、设景、用色等方面借鉴了古代绘画、庙堂艺术、民间年画的特色,又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艺术融入,描述了家喻户晓的孙悟空,使这一形象跃然银幕,化无形为有形,“挖掘各种艺术表现手段;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国外评论说:“《大闹天宫》不但具有一般美国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是迪斯尼式的美术片所做不到的,即它完全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是动画片的真正杰作。”

中国动画片所达到的艺术水准不仅得到国际的首肯,而且使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动画片深入到世界民众当中去。中国动画片因为它独到的民族特色而独立于世界动画之林,散发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中国动画片在海内外获得越来越高的声誉。

可是由于“”的影响,中国的动画事业受到了阻碍,发展缓慢。“”结束后,百花开放,我国的动画事业也迎来了它的第二个春天。中国的动画人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动画创作当中,秉承以往的“民族风格”的道路,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和制作技巧等方面,进行新的开拓,并取得可喜的成绩。同时由于实行开放政策,扩大对外交流,中国的动画业也更多地与国际接轨,呼吸更多的新鲜空气,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1979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问世,这部被誉为“色彩鲜艳、风格雅致、想像丰富”的作品,深受国内外好评。民族风格在它的身上的到了很好的延续。动画片《三个和尚》是继承了传统的艺术形式,又吸收了外国现代的表现手法,在发展民族风格中做了一次新的尝试。动画片《雪孩子》画面优美富有诗意;《南郭先生》表现了汉代的艺术风格、格调古雅;《火童》结合了装饰性造型和民族艺术特点。同一时期的影片中,还有《两只小孔雀》、《画廊一夜》、《狐狸打猎人》、《好猫咪咪》、《愚人买鞋》、《黑公鸡》、《小鸭呷呷》、《人参果》、《淘气的金丝猴》、《假如我是武松》、《蝴蝶泉》、《天书奇谭》、《兔送信》、《三十六个字》等也延续这一创作思想。1984年的大型动画片《金猴降妖》,又一次将孙悟空搬上了动画银幕,塑造了一个感人的孙悟空形象;在表现手法上通过将传统的民族风格和抽象绘画的手法和现代音乐融合,探索民族艺术的新发展。动画片《夹子救鹿》淡雅而抒情,具有敦煌壁画的古朴风格。剪纸片《草人》模拟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形式。此外,《女娲补天》,《抢枕头》、《海力布》、《水鹿》、《大扫除》、《网》、《偷东西的驴》、《巫婆、鳄鱼和小姑娘》等,也都富于民族风情。

三、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新发展

在动画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动画创作相对于世界动画发展出现缓慢趋势。在美日动画的冲击下,同时也由于缺乏市场化操作,动画的回收相对较慢,中国动画以往是纯国家投资,私人不愿投资,从而导致动画者的流失和中国动画业的发展缓慢。中国动画要改变以往的操作方式。为重振国产动画,美影厂历时四年摄制了动画片《宝莲灯》,这是中国迄今投资最大的一部影院动画长片,故事取材于中国的民间传说,在画面、人物造型上都精心设计,音乐制作极为考究,同时现代高科技的运用也为影片增色不少,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获得了观众的好评。同时还有《气球上的五星期》、《马可波罗回香都》、《哎哟,妈妈》等一批优良的动画片诞生,给动画注入了新的活力,动画片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综观中国动画这几十年的发展,可以看到中国动画始终致力于一条本国特色的道路,在改革开放以后,在世界动画的大潮中也未放弃这一宗旨。动画片中洋溢着活泼清新的气息,给人以美的启迪。同时又十分注重教化意义,在动画片的创作中秉承“寓教于乐”,使动画片不致流于肤浅的纯娱乐搞笑。中国动画片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营建了一个动画王国。

第二章创作篇

中国的动画创作从它创始初期就是积极开拓的,在动画的题材和艺术表现手法上都是丰富多彩的,讲述儿童喜爱的故事。但是有一个创作误区,就是纯儿童展现。动画片的创作对象就是少儿。虽然在创作初期动画片也与现实社会紧密相连,但在动画走入正轨后,动画创作的对象日益单一化。《小猫钓鱼》、《没头脑与不高兴》、《聪明的小鸭子》、《大闹天宫》等多是针对儿童进行创作;这种创作倾向延续至今,在中国的动画创作中留下一块空白,同时也给市场留下一块空缺。

相比之下美国、日本动画在创作上,思维非常活跃,题材广泛,有动物,有儿童少年,有缠绵的爱情故事等等。迪斯尼动画作品大都采取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为题材,以动画特有形式,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极力表现温情世界。以“博爱”为中心,动物拟人化,因此获得了儿童及家庭观众的喜爱。

迪斯尼制作的《花木兰》给中国人以巨大的冲击。《花木兰》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故事,可是美国人却借用这一中国古代民间故事,进行动画再创作,拍摄了动画片《花木兰》,并且大受欢迎。这是美国改编它国的经典故事获得成功的又一范例。事实上,美国的《花木兰》只是借用了中国的花木兰的故事外壳,它的人物内核是美国式的,人物身上体现的是一种美国式的叛逆精神,将现念融入古老的传说中。美国人充分展开他们的想像力塑造了一个善良勇敢的花木兰形象,且片中充满了美国式的诙谐幽默,如极富特色的配角木龙和蟋蟀。《花木兰》在市场上获得了成功,可以说它有几个取巧的地方。首先,这是美国第一次根据中国民间传说改编的动画片。其次,东方一直对西方具有神秘的吸引力,而且通过动画这一手法是新之又新。美国人拍的花木兰会是什么样,每个人充满了好奇心,无论大人还是小孩。迪斯尼牢牢把握观众的心理,创造强烈期待感,市场的成功是必然的。美国人塑造的花木兰并非符合我们中国人心目中的样子,但是它在进行艺术再创造中体现的大胆想像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随着科学的发展,传播手段的日益丰富和快速,世界各国文化娱乐艺术的交流都是十分广泛和便捷的。人们每天接收到各种各样信息,从而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欣赏观念也发生巨大变化。人们需要新鲜的,富有刺激性、创造性的东西。以现代技术为依托的动画片也必然紧密关注人们的所思所想。

中国的动画片创作要跟上世界动画轨迹就必须更新创作理念。在世界动画发展中,特别是在美国影片的影响下,观众的欣赏口味也日益复杂,中国的动画创作者肩负重任,要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为观众所喜爱的影片。中国的动画不仅要赢得国内的观众,更要走向世界。中国动画时刻与世界保持紧密联系,中国动画在新的世纪里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转化观念,突破思维定势

中国动画片创作一直秉承“寓教于乐”的宗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偏离,“教化”意义被过分强调。主题先行使创作受到阻碍,思想僵化。娱乐性的丧失使动画由大众走向小众。中国动画片的创作亟须改变传统的创作方式,可以说要走一条借鉴与创新的道路。以往的动画创作为我们提供了丰厚的艺术积淀,但是市场观念欠缺。观念的转化要做到市场观念和受众观念的同步转化。市场观念的转化将会在下一篇中论述。动画创作不要拘于传统,给自己套上枷锁,动画片创作中应有更为丰富多彩的世界。中国动画片创作中体现的一种思想就是:动画片是小孩的世界。中国的动画片也就是呈现幼稚的特色。而且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观众也养成这样的观片习惯:动画片是儿童片,是给小孩子看的。这种观念使动画创作的视野非常狭小,动画的题材也受到了限制,思想上放不开,表现在创作上的也就是缺乏想像力,从而使中国的动画丧失了大量的成人观众。且在“教化”思想下,动画片多摆出一副教育的面孔,而缺乏童趣,导致大人不看,小孩也不看的局面。中国的动画要改变过去单一的儿童表现,改变受众观念,使观众群丰富多样。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历时四年的大制作《宝莲灯》在这方面做了尝试,这部影片的定位是6岁到80岁之间。可以说这是对动画制作者的一个挑战,要兼顾到差距如此大的观众群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影片故事根据中国的古代神话《劈山救母》的故事改编。讲述一个英雄救母的故事,在影像风格和人物造型上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并且添加了原作中不存在的小猴子形象,机灵搞笑,诙谐逗趣,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市场认同。

二、想像创造能力的拓展

中国动画题材多是充满童趣、动物故事、神仙传说。动画片是化无形为有形,是一个充满幻想的世界。观念的转化还需有非凡的创造力、想像力与之相匹配,才能使中国的动画业蒸蒸日上。

想像力、创造力表现在对影片故事的构架上、情节的编排上、人物造型的设计上,影片的背景刻画上等等艺术创造上。其实美国的动画创作有许多是借鉴它国的故事原型,进行动画再创作,如《灰姑娘》《白雪公主》等就是,《狮子王》也是演绎了《王子复仇记》的故事。在动画的创作空间上宽容度大,动画的内容也就丰富多彩,就能吸引大众。同样日本的许多动画创作也借鉴它国的故事人物原型,如《七龙珠》中的孙悟空,完全是日本人的重新创作的形象,与《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完全是两个人、可是日本人就根据孙悟空这三个字,创作了一系列的龙珠传奇,而且受到了大众的喜爱。同时艺术水准也很高,故事有深度。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作品设定的故事不在乎时空,而强调画中有话,用作品去呼唤,呼唤人类对过去的认同与记忆、对未来的保护和探寻。影片能给人以深刻的思索。

在动画儿童化的思想下,中国动画在题材上鲜有爱情题材,在美国动画中多穿插一个爱情故事,如《狮子王》、《泰山》,似乎这也是主人公成功的一方面。在这样的影片当中主人公都是经历一番磨难,最后修成正果。上映不久的动画片《小鸡快跑》俨然是一个成人世界的寓言故事。等待着可怜无辜弱小的小鸡是屠宰,于是他们奋起反抗为赢得自由而抗争。一个动画版的集中营故事,这样的动画展现可以说不仅是给孩子看的;动画创作中融入了更多的现代人的思维和生活。大胆的想像,大胆的创作。好莱坞在1988年的动画制作《谁陷害了兔子罗杰》就是具有非凡的想像力的杰作,它讲述了一个现代童话,以“瑰丽、奇幻的色彩和异想天开的艺术想像力,不仅使孩子们十分着迷,许多成人也被它吸引而津津乐道”。影片创意独具特色,卡通角色与真人同台演出,卡通世界与现实世界纠结在一起。兔子罗杰的性格塑造极为成功,真诚、善良、无忧无虑、活泼可爱,而且“角色的造型设计,动作性强,妙趣横生”,“充分发挥了动画造型的特长,极尽喜剧夸张之能事”,将罗杰塑造得活灵活现,极富魅力。罗杰也成为了当年的动画明星。动画的创作需要创作者拥有丰富的想像力。美国动画以它的幽默滑稽,还有他的立体性思维取胜。美国日本动画体现在动画上的思维创造值得借鉴学习。

在情节的编排上中国动画还不是很完善,以《宝莲灯》为例,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缺乏力量,描写过于单薄,小沉香的成长过程寥寥几笔,在土地爷的指点下找到孙悟空历经磨难学成武艺,以坚强的信念打败二郎神,情节缺少细节铺垫,且人物的塑造过于脸谱化,坏人坏到底,缺乏性格依据,导致人物平淡,不生动。这是需要创作者对艺术感悟力和想像力进行深度开掘。

三、高科技手段的合理运用

科技的进步为动画的创作提供了便利和更好的表现手段。现在的动画制作高科技因素占很大的比例。《玩具总动员》便全是三维动画制作,还有《小鸡快跑》等。《恐龙》更将动画与实景完美结合,营造了一种视觉奇观。这样的影片获得了观众的认可。在《宝莲灯》当中也运用了3D制作,丰富影片的视觉效果。这是国产影片在高科技上的尝试,在以后的创作中科技手段的运用将会更广泛,将有更多更好的影片献观众。

但是高科技的运用要避免两个误区:

一是高科技运用超过动画艺术本身。美国的动画制作在追求高科技的运用当中,动画的朴属性丧失。追求场面的精致豪华,可是故事情节模式却没有更大突破,在《恐龙》、《泰山》当中讲述的还是和《狮子王》差不多的内容。技术是附丽于故事的,内容大于形式。影片具有内涵才会有发展。纯粹的高科技展示,观众也会厌烦的。在动画片中拥有更多人文的东西,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一个东西只具备商业属性,它就会逐渐消亡。在社会发展中要把握好艺术性与商业性之间的度。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良性互动,才会促进发展。一切都要以人为本。

二是对好莱坞的过度模仿。动画片制作可以借鉴国外优秀的东西。但是亦步亦趋的模仿,是没有出路的。在中国早期的动画创作中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当时很快就走出这个误区,拨正了方向。可是现在动画创作中由于要极力地迎合观众的口味,在人物的风格上便丧失了中国特色。在《宝莲灯》中,小猴子、噶妹的造型都是美国化的。小猴子带有明显的好莱坞印迹,虽然活泼可爱但是毕竟还是别人的。中国特色不是一个概念化的名词,不是讲述中国故事,就是中国的。还是那句话,影片的内核才是关键。动画制作要避免这个倾向。

第三章市场篇

在世界动画的发展中,动画更多是作为一种产业来发展。特别是美国在它的创始初期就很快进入产业化操作,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虽然当时也出现了纯艺术追求的实验动画,但占主流的还是商业动画。美国在它的第一部大型动画片《白雪公主》获得空前成功后,在动画片的制作上更为投入,制作了《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美女和野兽》、《灰姑娘》、《狮子王》、《泰山》等一系列的动画长片,且获得不菲的市场回报,形成一个动画操作体系。后发展起来的日本动画借鉴美国动画的操作模式也很快地在商业上站稳脚跟。

中国的动画创作艺术性都很强,而市场意识薄弱。中国动画人更多注重在动画片的艺术表现和形式技巧上的挖掘。这是有利也有弊的,在动画艺术水准上我们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可是市场的开拓却不够。发掘中国的动画市场是当务之急。

随着国际商业文化的交流更为广泛和快速,中国动画面临一次挑战,美国、日本动画受到了青少年的欢迎,占据国内的大部分市场。中国的动画片也在艺术性与商业性上寻求一个完美的结合点。中国的动画创作者从未放弃这一探索。动画前辈在动画创作中显现的坚韧不挠的精神也极大地激励后辈。在中国动画是有巨大的市场前途的,摆在动画人面前的是一条宽广的道路。中国动画应吸收目前世界动画制作发行上的优点,特别是美国的。中国的动画制作能力和美国、日本是不相上下的,中国拥有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技术手段也达到了世界一流。

中国的动画市场是巨大的,有无限的开发潜力。除了创作观念的更新外,市场操作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中国动画发展要借鉴国外成熟的市场操作方式,并针对本国的特点灵活运用。上海美术电影厂在市场化操作上已进行了初步的试探,并且取得了成果。

一、市场化操作

1995年,上海美术电影厂首次尝试以社会集资、市场运作的方式拍摄了百集动画系列片《自古英雄出少年》,进入市场初战告捷,并且得到社会好评,为以后动画创作的市场运作开了先风。

1.制作体系的改变。《宝莲灯》的制作过程与我国以往动画片最大的区别在于:它采用了与国际接轨的动画电影的制作方式,对每一道工序都细化分工。从剧本编写到对白设计,从造型设计到电脑特技,从整体音乐到舞蹈创作,从先期对白录音到后期全数码制作,无不是市场化运作。

2.市场宣传的注重。以往对影片的宣传不是很强调,如今市场化运作加大了影片宣传力度。比如《宝莲灯》在市场宣传上就极为成功,影片还未放映就已经制造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影片最终获得了很好的市场回报。

3.衍生品的开发。电影电视后期产品,是动画片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渠道,拓展了动画产业的综合开发,录像带、VCD、文具、玩具、挂历、连环画等动画片衍生品的发行制作,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宝莲灯》在后期产品的开发下就获得不小收益,而且也扩大影片的影响力。

4.与国外动画公司合作。动画片的制作可以和国外公司联合,取其所长为己所用。《马可波罗回香都》便是中国大连阿凡提国际动画公司和美国托尼文索公司合作完成的。这样,可以更好的发展动画产业。

二、影视合流动画力量积聚

1996年,上海美术电影厂和上海电视台实行“影视合流”,为动画片的制作提供了更好的空间。同时影视合流也为动画的放映播出拓宽渠道。电视动画栏目也培养了动画观众,保证国产动画的播出。电视动画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电视相对于电影来说,对于大众的消费更为接近,且电视的普及使电视动画的影响更大。因此针对中国国情,发展多集系列电视动画片是大有市场的。

但是在电视动画的创作中存在一个盲点,就是中国电视动画走的是电影动画的制作方式。电视沿用的是电影技术,从而电视的制作就比较缺乏主动权。电视台除了片头片花的制作,其余由电影厂来完成。没有专门的电视台进行电视动画制作,也缺乏人员和资金。影视合流为电影电视动画紧密结合提供了契机。电视动画制作也会成为一个开发重点,这为动画创作找到了更为完善的解决方法。

结语

本文从中国动画的历史梳理开始,对中国动画的创作规律有一个了解,在市场和艺术创作上力图找到一个结合点。通过历史观照,对中国动画在世界动画的发展中既保持独立又有所创新,提供一点看法。中国动画是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的。中国动画要突破思维定势,挖掘市场,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形成良性互动。艺术水准为影片的长久生命力提供保障,但良好的市场回报也为艺术再创作提供资金。在新世纪里中国动画有更好的发展除与国际接轨外还要结合本国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中国动画是有着广阔前景,让我们一起期待中国动画的灿烂未来!

参考资料

1.尹岩《动画电影中的“中国学派”》

2.万籁鸣《我与孙悟空》

3.张松林《中国动画片必须走向世界市场》《中国美术电影发展史》《世界电影鉴赏辞典》

动画发展范文篇9

一国内动画发展应首先以动画服务外包为起点

众所周知,动画最发达的国家是日本和韩国,他们的发展壮大就是通过动画外包做起的。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承接美国动画加工,20世纪8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腾飞,逐渐成为动漫原创强国。韩国的动漫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危机中得到韩国政府的大力扶持,很快步入高速发展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成为世界第三动漫产业大国。这两个亚洲国家动画产业的成功之路都归因于服务外包,所以,我国应学习这两个国家的模式,利用本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和故事进行再创作,形成了独特的动画风格,这样更加会受到全球广大观众的喜爱。

二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了动画产业全球合作之路

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鼓励动漫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消除阻碍社会资本进入动漫产业的各种障碍,鼓励利用中小企业创业投资有关基金加大对动漫产业的风险投资,鼓励我国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通过参股、控股或兼并等方式进入动漫产业,鼓励非公有资本平等地投资和参与各类动漫产品的研究开发和创作生产。随着IT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图形技术日臻完美,传播媒介发生了革命性改变,动画媒体由原来的电影、电视向互联网和移动媒体转变。动画制作技术也随之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由原来效率低下、制作成本很高的传统手工动画制作方式向无纸动画转变。无纸动画在电脑上完成动画作品的全程制作,由于投入少、风险小,制作、编辑容易、传输方便等特点,现在国内外的动画公司已经普遍采用。

目前中国原创动漫处于起步期和学习期,承接国外公司动画外包无疑对于中国动画制片公司是个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中国动画公司有机会接触国际先进的动画片公司和作品,并按照外包合同要求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加快了国内动画公司的发展步伐和学习进程,培养了一批人才。其实,不只是动画产业,中国制造业也是这么发展起来的。中国由20世纪80年代的代工,发展到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自有品牌和先进的生产和管理理念,改革开放让中国学到了很多。

三我国动漫产业在模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发挥国内教育与培训资源优势。要把动漫人才培养纳入国家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规划并给予适当支持。按照市场需求和动漫产业发展趋势,完善动漫人才培养成本分担机制,扩大人才培养规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利用职业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等方式培养动漫人才。通过举办创作比赛、建立兴趣小组等方式,培养和引导公众对动漫产品的创作兴趣和消费习惯,扩大国产动漫产品的影响。西安玛雅动画公司从日本接受动画片制作,并在NHK电视台播放,制作水平已达到日本公司要求的水准。服务外包可以学习模仿对方精妙的题材创意、先进的经营理念、顶尖的策划能力、精良的制作水准等,培训一批自己的制作人才。通过这种国际化的培训平台,中国动画公司能够快速进入全球动画产业链中,虽然现在为止还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位置,但随着中国动画的快速发展,为今后中国动画在世界上立足奠定了一定的资源基础。在创新阶段,就需要中国动画公司发扬原创精神,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故事、题材资源,加上东方古国特有的人文气息,把故事讲好,必将能使中国动画走向世界。

四走向国际市场是中国动画产业的最终目标

动画发展范文篇10

关键词:中国动画滞后的原因发展方向借鉴

动画是从十九世纪创立并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复合艺术形式,不论在娱乐方面、教育方面还是广告等方面,动画都展现了极强的魅力,深深的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但从现在的动画大片《魔比斯环》的上映情况而反观中国动画制作的现状,发展前景的确令人担忧。因此对于中国动画的制作的发展方向,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在谈之前,先让我们来了解下中国动画的现状。

一、中国动画存在的问题

1922年,万氏兄弟就成功的制作出了中国第一部广告性质的动画短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其后拍摄的动画长片《铁扇公主》更是使中国动画得到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这在当时,除美国的动画长片《白雪公主》之外是绝无仅有的,这也算我国动画创作的萌芽吧。解放后,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著名漫画家特伟先生的倡导和带领下,在60年代和80年代两度出现艺术创作的高潮,大批优秀动画片相继问世,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对于我们都能耳闻能详。但是在动画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动画创作相对于世界动画发展出现缓慢趋势,都没有取得大的建树,究其原因,依笔者之见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生动画的连带产业相对脱节

动画制作的特殊性使中国一大批年轻美术爱好者和电脑制作者对国产动画不屑一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艺术性太强,造型不够商业化,故事不够深刻化;同时老一辈艺术家们很难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而放弃自己原来的艺术追求,艺术修养不足的观众也不会为了看动画而加强自身的素质。这也造成了当下中国动画界艺术和工业生产的相对脱节。

(二)运行机制的不完善一直妨碍着动画市场化进程

相比国外动画国产动画自身形象欠佳,影响着社会出资;动画制作商、广告商、出资企业没有形成顺畅的运作机制;有制作决策机会的领导者不能正确对待观众需求,使观众、出资人、制作者三者愿望得不到统一,导致产品样式与观众期望不符。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也一直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动画片的生产同其他门类的影视作品一样,由国家下达生产指标,国家拨款,厂家生产后由国家的电影公司收购。一切由国家包办,制片单位不存在盈利与亏损的经济问题。

(三)资金支持的缺乏阻碍其发展

动画业尚无能力组织其它行业商家对动画周边产品进行多种开发,致使动画投资回收仍然只有电视台播出一条路,而外来产品极低的倾销性价格又影响着电视机构的收购价格,致使国产动画片制作费用一直偏低,无法使用业内优秀人才和国际先进技术,影响产品质量。投资回报极为缓慢,一个成品动画片,央视要想把投资赚回来(广告,光碟,图书等),需要2-4年才能回来。

(四)与其相对的配套政策和行业管理的不力

政府没有一个专门的管理部门,所以从社会来看不规范,无法保护创作者应得的经济利益;文化产品侵权的现象屡见不鲜。国内版权保护问题严重,动画产品的直接派生产品--图书、VCD(收藏动画片的人一直比收藏电影电视剧的人要多得多)等也很难有较好收入。这一问题相对复杂。实际上,政府给了动画片制作经营相当大的自由度,但因为此种经营数量很少,又缺乏力作促进,因而一直没有提上议事日程。

(五)创作人才匮缺

中国真正能算动画制作的人没有几个,而能算高手出名的更没有几个,这主要是中国教育体制的问题,严重的阻碍了人的创新意识,而动画的制作,却正好要的是这样具有创新与突破意识的人,也正是因为这样才导致中国的动画制作在国际上不能出名的原因!

二、改善中国动画产业的方式

(一)多渠道、多方位的发展消费对象

外来动画片在中国20年的风行,客观上为中国培养出包括青少年在内的一大批动画迷,他们成为动画片的固定消费群,其数量比以往仅以儿童为主的观众群要多数十倍。而国产动画片则多以儿童为对象来制作,对于这部分消费群体来说,不但人数少,而且消费水平低,所以前景并不是很开阔!要想有个更加开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开阔适合不同年龄的人群观看的动画片,动画片不仅仅是专门为儿童开所开发的,要更多地满足不同的消费群体。

(二)丰富创作题材,表现多种主题

中国动画片的创作题材多十分的单一,基本以神话故事,和一些广为流传的本国童话和寓言故事为主。动画是一个充满幻想的的世界,正式因为在动画中可以无拘无束的表现出想像空间,才得到许多观众的热爱,特别是想象力比较丰富的青少年。如果动画选择的素材单一,就会大大降低这些想像的空间。从而导致动画内容的单一,降低了动画的想象力,也得不到观众的认可。美国的动画素材就很丰富,并且大量的选取了外国的素材,如《花木啦》,《功夫熊猫》,这些都是中国的题材,美国人确把他大胆的引用到自己的动画中,比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样,日本动画也大量借鉴了外国的动画,如宫崎骏的动画中就大量的运用的欧美元素。国外相当一部分动画是改编许多大受好评的小说和漫画,而且所放映出的主题也是很丰富的,有环保的,反战,励志等等。制作手法也多种种多样,有传统的二维,也有三维,定格,真人和动画同事演出等等多种风格的动画百花齐放,增加了动画的观赏性,更加的吸引观众。

(三)进行产业链的整合与升级

中国动画发展不起来的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产业链。美国和日本的动画行业如此发达,正是因为美国和日本的动画业有着完善的产业链。其中最为有代表的是美国迪士尼公司,他已经形成了一条从动画制作到发行,在到衍生产品的开发,授权使用,这一整套流程,并建立了主题公园这个是其他公司所不能比拟的。在整条产业链中动画制作是价值最低的一个环节,价值最高的环节是在发行,衍生开发,授权使用这些环节。迪士尼牢牢的掌握这整条产业链获得了巨大的利润,据不完全统计,米老鼠这一形象每年给迪士尼带来的收入就高达十亿美元,其赚钱程度决不亚于真人大牌明星。可见产业链对动画产业的重要性。在中国只有少数动画做到产业链整合,如《蓝猫淘气3000问》和最近热播的《喜羊羊和灰太狼》,这两部动画片比较好的把产业链整合在一起,把制作放行,衍生融合在了一起了,获得了较高的利润。纵观中国的动画市场大部分动画都没有做到这点,都是以制作为主没有很的融合产业链,而恰恰制作部分是产业链的最低端获得利润最少的部分,常常导致投资商赚不到什么钱,甚至亏本,这样一来就打击了投资商信心,不再向动画方面投钱,这样就恶性循环。所以中国动画的产业链需要整合和升级,这个过程是需要政府去指导和扶持,企业者积极去参与,制作者要制作出精良的做品,让大众所接受。

(四)保持自己国家的民族特性,深入挖掘民族内涵

模仿,借鉴是学习的过程,一门新艺术是否能存活下来,发展下去,要看它是否真正扎根于本民族的文化沃土,生长成涌动着本民族文化热血的鲜活的生命体。否则它必定是无源之水,终将干涸。动画作为一项外来的艺术形式,之所以能在我国经过80多年的岁月发展,壮大,也是经历上述过程。前些年,动画界有人主张放弃民族化,建立“国际化”。可是何谓“国际化”?难道是“日本化”,“美国化”?日本和美国的动画虽然不过分强调民族化,但在日本动画中我们不

难看出其中隐含的生存危机感,而美国动画中也恰恰反映了自由轻松,幽默调侃的民族特性。

中国动化从诞生之初,就有着强烈的民族性,1941年万氏兄弟制作的中国第一部长片动画《铁扇公主》就是一部有着浓郁中国民族分格的动画片。建国之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特伟提出了“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之后上美厂做出一大批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画影片,如《哪吒闹海》,《七色鹿》,《牧笛》,《小蝌蚪找妈妈》,这些影片不但在国内受到好评价。同时也在国际上获得多了多项大奖,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可是到了八十年代末期,九十年代初中国动画片开始走下坡路,不论在制作的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很大的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国外动画充斥了中国的市场。这其中有很多的问题,一个是中国长期以来是计划经济为主,做出来的动画片是不计成本的。当进入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入市场化经济,中国的动画由于没有利润经不起市场的考验,逐步退出了市场,人才也大量的流失。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动画开始放弃了自己民族化风格,开始盲目模仿国外动画,造成的结果是,模仿的水平不高,而且没有内涵,导致了做出来的片子“不中不洋”。而且为了节约成本,作品本身质量也不高。这样一来就不得不到观众和市场的认可。如动画片《宝莲灯》,这部动画片可以代表了当今中国动画制作的水平,片中的孙悟空是传统中国人物造型,而片中的主角沉香确是日本风格,配角小猴子是典型的迪士尼风格。

而国外动一些画片借鉴了大量的中国民族元素后,获得了巨大成功如,《功夫熊猫》这部动画片借用了大量的中国元素,其主人公阿宝则是中国的国宝熊猫,片中的场景也很具有中国风味,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幽静的小镇,崇山峻岭,都是典型的中国场景。而且本片所反映出的哲学思想也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如阴阳相克,由心而生,由心而灭,这些都是中国的古典哲学理论。但是本片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却是典型的美国精神,一个典型的小人物成长为英雄的奋斗的故事。但是观众并没有觉得这部片子“不中不洋“反而去接受了他。为什么别人这样做就能把不同民族的元素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让世界人民都能接受。而我们这样去做的话却是“不中不洋”得不到认可。这是因为民族风格不仅仅是对表面造型这些元素的运用,而是透过这些元素去要反映出民族精神和民族内涵所在,《功夫熊猫》透过中国元素去反映了美国的民族内涵敢于冒险的精神和美国式的幽默,这才是真正的美国民族风格,这样一来用中国元素去反映美国民族风格,不但没有产生“不中不洋”的结果,反而增加了看点。

《大闹天空》这部动画片为什么能得到世界人可,一个是运用了大量的中国民族元素,更重要的是他所表现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反映出了中国的民族精神和内涵,所以才被广泛的接受。而现在的中国动画仅是对中国民族元素的表面运用,不去深入挖掘民族内涵和民族精神,要不就是一味的去模仿美,日动画,更加的丧失民族性。所以中国动画要想有民族风格,被大众所接受,不但要运用中国民族元素,还要深入挖掘民族精神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