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实训报告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19:19:50

动画实训报告

动画实训报告范文篇1

一、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高职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而以往“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一)教材内容滞后

环境影响评价教材的编排一般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但教材内容与现实的产业政策和不断完善的环境标准、环境政策和法规、技术导则等在时效性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教材内容的滞后性显而易见。[1]如《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等内容尚未及时纳入教材。如果仍按原有教材进行授课,学生学习的知识难免过时,与实际脱节,无法适应时展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二)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教学内容偏重水、气、声等各要素环境影响预测,让学生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学习数学模式,进行繁琐的数学计算。而高职学生普遍数学基础较差,对本课程的学习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2]

(三)学习内容与工作实际脱节

课程教学中,理论知识的讲授占据了2/3的学时,实践环节较少,而且多以现状调查、案例分析的形式,进行某章节内容对应的实践,缺乏综合性实践教学和真实环评项目实践。这就导致学生学习的各部分内容之间缺乏联系,相互割裂,学习过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缺乏对整个环境影响评价过程的把握。

二、学情分析与目标定位

传统的“教师讲授理论、学生动手练习”的教学方式,造成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学习效果差。笔者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

(一)学生学情分析:学生怕计算、怕理论、喜动手

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对抽象知识点接受慢,对形象知识信息接受较快;害怕繁琐的计算,喜欢动手操作;对课堂理论教学缺乏兴趣,对户外实践项目充满热忱;学习情绪化较强,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而对于相对枯燥的内容,则学习效率较低。

(二)课程目标定位:以报告表编制为目标

基于学生理论基础较差和课程学时有限(54学时)的现状,将课程目标定位为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填写和报告表的编制,即在收集资料、初步现状调查和工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各要素的环境影响分析,并学会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同时,考虑到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对水、气、声等各要素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进行简要介绍,为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设置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应学会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对于有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学校,一般教师有较多的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如果允许学生参与,则可让学生直接介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学生能从实践中掌握基本技术方法。然而,很多学校并不具备这种条件,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采取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替代措施。[3]

(一)内容选取

由于学生参与实际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可以选择已经完成的环境影响评价项目作为研究对象。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应选择学生熟悉的项目。综合各方面因素,本课程教材选用自编讲义,选取学校正在施工的实训中心建设项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准备工作、现场踏勘、工程分析、环境影响分析及报告表编制等几个方面完整地完成整个评价过程。[4]在完成每个阶段工作时,教师先讲解相关基础知识,再穿插一些其它相关案例,然后,由学生完成该阶段工作任务。

(二)内容设计

课程内容设计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为主线,选择学校实训中心建设项目,设计环境影响评价准备工作、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工程分析、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五个工作项目,整个学习任务主要是完成一份完整的报告表。课程内容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设计,教学环节与实践环节环环相扣,学生对于整套环评程序学习的每个环节都可以同步实践,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当学生完成整个项目后,对课程的知识点能够融会贯通。

四、教学方法选择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环境保护专业技术工作,必须严格遵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由于学生从未经历过实践,学习起来不免觉得枯燥、吃力。[5]因此,在教学中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课程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课程内容按照实际工作过程分为5个模块,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在每一模块的教学中,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际项目掌握环评的要求、技术方法和程序,掌握岗位应具备的职业技能。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加以适当引导,理论与实践交叉进行,融会贯通,使学生边看边学,边学边做,做中学,学中做,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具体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

以环评工作流程为导向,采用案例导入的方式进行讲解,以实际案例让学生熟悉环境影响评价准备工作、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工程分析、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及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的整个工作过程,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法;以实际案例为依托来分析要领,并在讲解的过程中,通过教、学、做、讨论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角色体验法

角色模拟是进行案例教学的特殊方法,可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比如在准备工作阶段,由学生分别扮演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建设单位提出项目委托书,并负责准备项目相关资料;环评单位接到委托后,根据相关产业政策和规划等分析项目的合法性,并查找相关的法律法规及环境标准。

(三)分组讨论式教学

组织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资料查阅、讨论、分析完成工作任务,再进行小组间的交流汇报,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四)项目驱动式教学

报告表编制任务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以学校实训中心建设项目为工作任务,教师讲解项目的具体要求后,每一个项目工作小组经过实地踏勘,按环境影响评价的实际工作程序开展工作,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教师对每一个环节进行点评。这样的实践操作,避免了“纸上谈兵”式的“灌输”,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和掌握实践技能的渴求下,学习积极性会明显提高。项目驱动式教学直接与职业岗位工作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方法、标准等,加深了学生对职业岗位的理解,能够使其直接进入岗位角色。

五、回顾与展望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增加了实践内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了以往教学中学生只会死记知识点而不会应用的现象。如果能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则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一)考核过程的公平性

由于采用分组式教学,小组内成员的贡献不同,有滥竽充数和“大锅饭现象”,因此,在考核项目完成情况时,必须考虑考核过程的公平性。一方面,小组内任务分配要分工明确,另一方面,在交流汇报时应加强随机提问环节,要求小组每个成员都熟悉项目完成情况。[6]

(二)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

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后,考核主要依据项目完成情况和平时表现,弱化了对理论基础知识的要求,导致有些学生由原来只会死记知识点变为脑子里完全没有知识点,进而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因此,在考核项目完成情况的同时,必须兼顾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可以在每个项目考核中加入单元基础知识的考核,也可以仍保留期末考试,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复习巩固。(三)项目的拓展环境影响评价涉及各行各业,但由于学校条件限制,可以用于教学的项目有限。因此,应加强与环评单位的联系与合作,进一步拓展教学资源,或在校内增加一些模拟项目,以作为主项目的有益补充。

作者:许英杰工作单位: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

一、当前高职《汽车单片机与局域网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滞后

汽车单片机和汽车局域网技术日趋广泛的应用,给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了解汽车单片机和汽车车载网络,就不可能全面了解汽车电子控制。目前,高职院校现有课程教材内容单一,没有结合现代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而进行更新与内容的补充。与此同时,由于课时的限制和教学内容的滞后,使得学生难以系统掌握汽车单片机和汽车车载网络的最新知识。

(二)实验实训设备缺乏

各高职院校汽车电子专业都有较为完善的汽车电器实验室和汽车电子控制实验室,由此使得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实训环境下进行实训。汽车单片机涉及电子控制单元(ECU)的内部结构、局域网技术,又涉及不同电子控制单元之间的数据通信,因目前开发汽车单片机及局域网技术实验设备厂家少,使得实验实训教学设备缺乏。

(三)教学模式陈旧

高职《汽车单片机与局域网技术》课程通常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实验室实践教学为辅。虽然课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理论层面的知识,提高对于相关元器件的认知以及了解程度,但是汽车专业其本身最终是要落实到实践中,但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无疑不利于学生自身发展。与此同时,学生往往学习理论时,普遍存在似懂非懂,难学易忘的现象;而实践教学中,又往往局限于模仿性的操作训练,最终使得教学效果的大打折扣。

(四)实践教学缺乏创新性与时代性

高职《汽车单片机与局域网技术》课程教学是一门注重学生实践动手与操作的课程。但是就我国目前在《汽车单片机与局域网技术》整体教学实践环节中,教师受制于自身综合素质以及整体教材内容的限制,使得他们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充分遵循以及依据现代整体汽车行业以及相关技术发展进行相应的教学内容的创新,依然秉持过去单一的教学内容,没有与时俱进,由此直接带来的是学生在实践环节中所学内容与时展以及企业需求相脱节,导致其毕业之后无法充分满足企业对于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

(五)教学大纲设计缺乏弹性

目前高职《汽车单片机与局域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设计不够灵活,缺乏弹性。在当今我国教学改革的浪潮下,对于汽车专业的课程改革以及教学大纲的更新也迫在眉睫。现代汽车技术高速发展,各类应用内容以及程序层出不穷,而我国目前许多学校的教学大纲依然停留在10年前的学科发展水平,没有很好的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与改变。教学大纲作为整个汽车专业教学的引导以及指导性内容,其本身的落后以及内容的陈旧直接导致了教学过程方式、教学内容的呆板,没有真正依据企业对于不同人才的需求或是学生实际的学习状况进行灵活的教学变通,从而制约了学生对于相关课程知识的学习,或是在理论知识已经掌握的前提下,无法提前进行实践环节的学习,而是依然按照教学大纲按部就班的学习,从而带来的是学习积极性的下降以及教学效果的不尽如人意。

二、高职《汽车单片机与局域网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时代的发展要求现代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策略也必须要与时俱进,要不断满足现代多元化人才培养需求,结合时展的脉络以及企业对于人才需求和现代汽车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对传统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大纲进行合理的更新与改善。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高职《汽车单片机与局域网技术》课程教学要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瞄准社会需求,优化教学内容。应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本着理论适度够用的原则,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教师要精讲少讲,尽可能多的安排实践教学环节。为此,我们根据职业能力要求开发了汽车单片机与局域网实验实训项目,把课程划分为相应的单片机测温和CAN总线传输项学习情境,通过电子元件的焊接、硬件电路的测试、软件编程参数的修改、程序调试与烧录、故障分析排除等项目的实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实际动手能力。

(二)教学模式的改革

1.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对于《汽车单片机与局域网技术》课程而言,要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真正让他们参与到实际学习环节中。为此,学校必须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教师则应该通过创新教学模式,设置情境、创景设疑,不断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技能水平的提高。

2.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教学。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可以起到突出重点、增进课堂教学效果之功效。在车载网络CAN总线的数据传输过程和数据报告优先权的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理论讲解,一方面教师会加重,同时对于相关内容以及知识无法形成具象的事物,而借助于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可将原本死板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形象生动,学生也更加容易对现有的教学内容接受和理解。

3.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环节。《汽车单片机与局域网技术》课程实践性教育,因此在现代教学过程中应理论与实践并重,如在汽车单片机项目理论教学之后,可开设发动机水温及转速的测量和显示实验实训项目,从而巩固单片机相关理论教学内容。充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避免单一理论教学或实践教学所带来的学生学习的单一化。

4.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对于《汽车单片机与局域网技术》课程而言,要避免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通过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实践学习成果进行评定,摆脱过去单一的仅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主要依据的评价方式,由此能够更加客观的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避免单一评价体系下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不高的问题。

(三)提升教学大纲的弹性

教学大纲是高职《汽车单片机与局域网技术》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必要保证。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社会对于多元化人才的需求,我们必须要摆脱传统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制度,真正基于企业需求,从课程未来发展以及汽车工业整体技术发展的趋势进行合理的大纲设计。在兼顾稳定性与先进性的同时,对其进行有效的改变。使得现有的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相关技术发展,而进行有效的变通,以此与时俱进,使得学生能够学习到当前领域内最新的知识,使得他们在走出学校之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现有的岗位,避免了进入企业之后的二次学习,真正保证了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无缝对接。

三、结语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在当下人们对于人才的定义也从过去单一的人才需求转变为了多元化的人才需求。而未来随着汽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相关课程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对于《汽车单片机与局域网技术》课程教学而言,必须要与时俱进,在满足现代企业对于专业化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利用多元化、多层次的教学模式、内容以及大纲的设计,在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教学质量基础上,真正提升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本文来自于《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杂志。《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罗建辉工作单位: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

第三篇

1《二维动画实训》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

二维动画制作是一门集艺术和技术为一体的综合课程,作为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教学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随着动漫行业的发展,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不断的变化、不断地提高,我们的教学观念也需要跟上步伐不断更新。目前,《二维动画实训》课程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

1)教学内容老套,课本实例简单,使得学习过程枯燥乏味,学生兴趣不大,长时间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另外,《flash动画制作》、《二维动画实训》、《二维项目实训》三门课程在某些内容的教学过程中会产生概念重复,内容雷同。需要教师准确定位,做到无重复的教学,难度由低到高,逐步达到企业的需求。

2)《二维动画实训》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下,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往往认为只要将特定的案例讲解给学生,学生照做就可以了。这样只是被动的学,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能动性,对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创意能力毫无促进作用。

3)长期以来,高职教育考核都采取单一的考试模式,以作品考核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掌握程度,而忽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如:某些学生擅长动画制作模块,但是不擅长角色设计,作品制作完成后就会表现的不美观,这样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综合素质上去评分,而不能只看作品效果。

2《二维动画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2.1根据行业发展和学生来源,重构教学内容

2.1.1关注行业动态更新教学内容

针对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发展特点,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及时掌握行业动态。做到主动迎合动漫市场需求,将最新的技术要求和行业要求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保证课程体系符合企业的需求。

2.1.2根据企业需求扩充教学内容

目前,很多院校的《二维动画实训》课程还局限于基础的动画制作。这种程度的学习对于其他专业或是业余爱好的学生来讲是够用的,但是对于将要进入动画企业的学生来讲,那是远远不够的。比如动画企业已经开始使用手绘板来制作动画,这样既省又省力,出来的效果还非常好。而我们在教学中仍在用传统的手工进行绘画。可见,企业有独特的制作流程和方法,这些是书本上没有的,这就要求我们及时了解企业需要,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思路,增加相关课程。

2.1.3针对不同学生设计教学任务

教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使其能完成,即使是一个简单的作品,也能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更促进了师生之间交流。教师在备课时会预判出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的放矢,有目标的调整课堂内容,有针对的布置课堂练习,以便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比如,有些学生喜欢人物设定,有些喜欢动画制作,还有对剧本写作感兴趣。那么教师根据学生兴趣来整合教学内容,迎合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性,分角色、分难易给每个学生指定任务,采取分层教学法,针对性的教学。

2.2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在《二维动画实训》课程的实际教学中,主要采取的是项目教学法。在项目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2.2.1欣赏历届优秀作品

为学生精选本校毕业生和其他院校生的优秀作品,进行赏析、讲解。再挑选校企合作的真实动画片进行播放,让学生分别感受,体会什么是符合电视台播放规格的动画片。在课堂上以鲜活、真实的案例,增强学生的进取心和自信心,激发兴趣,从而掌握动画的制作流程,具备动画制作人员的基本素质。

2.2.2筛选与分析项目

筛选校企合作中概括力较强的动画镜头项目来进行讲解。学生可以从真实案例中得到启发,从很多个不同类别的动画镜头中了解到动画片制作的常用技法。

2.2.3演示与跟学项目

教师将分析后的项目进行演示,让学生先建立感性认识。为学生演示应规范、标准,如果教师做得不规范,则很难要求学生做出高质量的作业。示范演示要有选择,有重点的向学生演示关键帧、元件是如何实现。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不一定要将项目从头到尾完整地做一遍,因为这样耽误时间,并且使学生感到枯燥。例如,角色走入场景内,站住脚开始进行自我介绍。那么制作这么一段动画的方法又很多种,教师应把如何制作动画的几种不同的方法进行示范,让学生了解如何制作关键帧才能让角色走起来,并且掌握从“动作一”切换成“动作二”的方法,即制作元件和更换元件的方法。在学生掌握这几种方法之后,教师可进一步分析该制作方法的优缺点。解析后,教师可以对这个动画制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制作时可以将角色的性格、行为特点、年龄层次等融合到走路动画制作中去。

2.2.4学习校企项目

学生将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发校企合作项目。通过项目的学习,学生能够积累大量的制作经验,并且能够独立进行角色、场景和动画的设计制作。

2.2.5独立创作作品

在了解校企业的开发流程后,安排学生进行分组,每个组内成员主要制作其中一个模块,共同完成一个具有创意的动画短片。通过团队协作、教师的辅导及个人的努力制作完成的短片,学生会感触较为深、掌握知识更为牢固、并且增进了相互间的感情、懂得如何团队协作,并能逐步够达到企业的招聘要求。

2.3建立“有理论、强实践、重创意”的考核机制,培养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学生

2.3.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根据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特点,建议将理论知识考核、实践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相结合,考察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2.3.2学生评议

可以从整个班级随机抽选部分人当评委。由抽出的评委来按照课程设计、答辩情况等进行评分。在过程中教师要让评分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最终让学生都能够认可。

2.3.3专家组评议

小组评分后由教师组成的专家组进行总评。所选的专家组中的教师必须是专业教师,他们对学生学习情况非常了解。只有掌握学生全面的信息,才能使分数真实而有说服力。并且在这个环节需要设计出详细的方案,方案中包含加分与减分的介绍,这样能够避免评分时的随意性。

3结束语

动画实训报告范文篇2

根据高职院校建筑施工实训课程开展情况调查可知,因受教学条件限制,很难对施工工艺和质量检查的每个环节都进行真实环境下的实训。基于此,建筑施工实训管理系统的构建具有必要性与紧迫性,其通过虚拟仪器、虚拟环境和虚拟操作,实现施工生产全过程的实训教学,弥补了教学条件的不足,节省了教育投资成本,也有利于避免真实实训或操作所带来的各种危险。

2建筑施工实训课程在土建类专业中的定位

在高职土建类专业教学中,建筑施工综合实训是一个重要课程,也是发展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巩固专业基础与专业技术能力的重要方式。在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教学中,通过建筑施工实训课程的学习,主要解决以下两大问题:(1)巩固学生已有的理论知识、技术能力,在进行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前,学生基本已经完成了相关专业基础知识、技能的学习,通过综合实训项目可促进这些知识、能力的融会贯通,令学生们明确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的何处、起着何种效果,同时也可通过实训激发学生们的兴趣[1]。(2)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建筑施工实训课程的教学是建立在实际项目的基础上的,其可培养学生在实际走上岗位后所需职业素养,包括专业素养、社会素养以及职业德道等等,切实为社会、为企业输送高素质人才。综上,建筑施工实训课程在土建类专业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由于高职院校教学条件有限,不少实训课程开展效率不高、效果不佳。基于此,文章从信息技术角度出发,通过构建建筑施工实训管理系统,实现实训教学活动的高效、高质量开展。

3建筑施工实训管理系统的构建分析

3.1功能需求。建筑施工实训虚拟系统主要有以下5个功能:(1)增强教学模式的形象生动性;(2)开展现实条件下无法落实的实训教学活动;(3)实训教学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可通过多次重复练习,达到巩固教学效果的目的;(4)可实现对虚拟实训场景细致描绘,根据实训目标针对性的设计实训对象;(5)可通过鼠标与可视化实训对象交互,方便快捷的完成实训操作。3.2开发思路。建筑施工实训虚拟系统开发思路如图1所示,主要是通过职业教育专家、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行业企业专家、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等构成项目开发团队,对相关职业岗位、教材、课程、学习情境等等进行调查分析,确保建筑施工实训虚拟系统构建成果与实际教学需求相符。3.3系统架构。建筑施工实训管理系统采用云计算硬件架构与SOA面向服务软件架构方式,确保系统可扩展性、通用性均较好,采用了3层结构浏览器/服务器(B/S)开发模式,具体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3.4功能模块。为了保证系统的交互性、实用性,构建了2大模块:素材资源库和虚拟实训室,具体如下:(1)资源库素材库构建:收集全国各地的施工案例,涵盖建筑材料、结构与构造、检测与试验、测量仪器、施工机具设备、脚手架、施工工艺、工程管理案例、建筑震害与加固、现行建筑法规技术标准等内容。资源库素材可分为文本、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支持检索查找,实现素材的快速、精确调取。(2)虚拟实训室构建:此部分可细分为8大模块:砌体结构施工仿真与质量检测;框架结构施工仿真与质量检测;钢结构施工仿真与质量检测;单层厂房施工仿真与质量检测。3.5系统实现。(1)系统资源素材库建设:系统资源素材库的建设,将自制或是收集好的素材进行分类保存,不断完善,为后期教学取用提供便利。(2)实体模型设计:根据实训项目分析实训场景、实训仪器,从而确定实体模型,主要采用Java3D技术构建模型[2]。(3)动画的制作:多数演示动画采用Flash制作的二维动画,部分可采用Java3D制作三维动画。(4)人机实时交互实现:演示型实训,交互方面的设计提供对演示过程的控制;操作型的实训,则需增加对学生操作步骤的提示。(5)系统集成:系统中素材资源库、虚拟实训室均为单独构建,实训场景、实训仪器也是单独构建的实体模型,为进一步完善系统,还需配以音效、动画、视频等,并开展系统整合集成。

4建筑施工实训管理系统的应用分析

在建筑施工实训课程中,通过建筑施工实训管理系统的应用贯彻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全面巩固学生专业知识。实训课程中,建筑施工实训管理系统的应用如下:(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填写用户名称、用户密码、选择用户身份、验证码,登陆系统。(2)进入虚拟实训室,根据教师要求,选择具体实训安排的模块,以砌体结构施工仿真模块为例,其包括脚手架工程、垂直运输设施、砌体材料与施工准备工作、砖砌体施工等八大建筑施工环节组成,可合理选择相应环节开展实训教学。(3)选择模块下任一的施工环节后,进入该环节下子界面,按照功能栏排列顺序,依次进行教学实训:了解实训所需仪器的名称、功能以及具体操作方式;观看操作演示,掌握实训关键技术;点击“我的实训”进行模式实训,学生可通过鼠标、键盘进行操作。(4)成绩管理:教师可通过系统查看学生提交的实训情况、实训成绩,并对相应的实训报告进行批改,有效提高评价效率。通过建筑施工实训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了整个建筑施工过程的虚拟再现,方便、高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对各种知识点、技能点的深入学习和掌握,对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能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紧密结合建筑施工教学资源,构建建筑施工实训管理系统,有利于弥补高职院校教学条件的不足,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训练的便利性,大幅降低校内实训教学成本,真正发挥实训教学应有的效果,为社会发展、国家建设培养出“一专多能”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罗素英.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施工实训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D].昆明:云南大学,2016.

动画实训报告范文篇3

【关键词】分析化学;实训;信息化教学;教学设计

1.教学分析

本次任务《自来水硬度的测定》选自化工应用技术专业课程《分析化学》,是专业基础课程,教材选用十二五规划教材,为后续课程《仪器分析》打下基础。根据培养目标,为了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分析化学的滴定分析技术,共设计了五个实训模块,本实训属于第三个模块中的第一个任务,使用4课时完成。授课对象为高职一年级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喜欢动手操作但是没有耐心。喜欢上实训课,但是对于实验原理不清楚,照单抓药,不进行思考;操作不规范,数据记录及处理不认真。我们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确定了本次实训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为掌握水硬度的测定原理和方法;熟悉水的硬度表示方法。能力目标为能用络合滴定法准确测定水样的硬度;能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处理。职业素养:形成安全生产、节能环保的职业意识;养成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的职业操守。确定本次实训教学重点为:滴定操作的规范性及数据的记录和处理。教学难点:滴定终点的判断及指示剂变色的原理。

2教学策略

在教学策略上,以“配位滴定法测定自来水硬度”这一任务为驱动;充分利用泛雅教学平台,整合视频、多媒体课件、移动终端、虚拟实验室、网络资源等多种信息化手段展开教学,重点解决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操作规范和数据处理等问题。

3.教学过程

3.1课前。课前准备,通过教学平台的学习资料,学生可以在客户端“学习通”应用中用手机进行学习,抽象的滴定原理可以通过平台上的动画形象的展现给学生,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到:水中的Ca2+、Mg2+离子与指示剂铬黑T指示剂想络合,形成了酒红色溶液。随着滴定剂EDTA的加入,由于Ca、和Mg与EDTA的配位能力更强,上述络合物中的钙镁离子被EDTA夺取出来,指示剂被释放出来,溶液颜色变为纯蓝色。让学生直观看到配位滴定的变色原理。有效解决了配位滴定的变色原理这一教学难点。繁琐的滴定流程,也用动画展示操作流程,化繁为简,避免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只抓细节不顾大局的毛病。3.2课中。实训教学过程主要分为:小组方案汇报,演示操作要点,学生进行滴定分析及数据处理演示。每个环节都综合使用了多种信息化资源与手段。3.2.1环节1分析方案汇报及制定。学生分组汇报分析方案。点评学生汇报的分析流程,展示国标方案,讨论滴定条件,制定合理的分析最后制定本次实训的操作流程。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思考反应条件如何具体选择。展示通过仿真软件水硬度的测定流程,进一步让学生熟悉测定步骤,激发学生的动手兴趣。3.2.2环节2确定实训任务。根据分析流程,制定本次实训的2个具体任务:(1)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2)自来水硬度的测定3.2.3环节3任务实施。演示滴定操作过程。在此过程中,借助于多媒体软件,重点演示基本的操作规范,比如,移液管的使用,半滴操作等。借助于投屏软件可以实现在大屏幕上播放操作细节,解决实验过程中学生多,无法演示操作细节的问题。学生实训中,重点巡视学生的操作是否规范,对于典型的错误借助手机及时录播,让学生及时改正,以此规范学生的基本操作。针对滴定终点的判断这一教学难点及时选择典型案例,利用投屏软件在大屏幕上展示滴定过量及滴定不足时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让学生对滴定终点的判断有直观的感受,强调半滴操作的重要性。数据的记录和处理是本次实训的重点。传统的实训过程中,学生课后整理实验报告,在此过程中,为了使实验结果在误差范围内,学生有可能对实验数据进行涂改。为了避免此类问题,要求学生在实训操作完成以后,立刻登录教学平台,将所得实验数据完全提交到教学平台上,避免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私自修改,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科学实验态度。并以同一学生的不同颜色的滴定终点为例,讲授数据处理过程,误差分析过程。强调正确判断滴定终点的重要性。课后让学生登录教学平台完成实验数据的处理,完成水质检测报告单的填写。3.2.4总结评价。学生分小组汇报所测水质的硬度,教师讲授水硬度的常识,指出水硬度是钙镁离子的总浓度,根据不同浓度分为软水,硬水,和很硬水,让学生判断所测水硬度属于哪个范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根据学生的在线测评成绩(10%),实训课堂表现(40%),实验数据处理(20%)及实训报告的书写情况(30%)在教学平台给出本次学生的实训成绩,体现过程评价的重要性[1]。3.3课后拓展。通过开放实训课堂,请学生完成不同品牌矿泉水硬度测定,并与自来水硬度相比较。查阅相关国标规定,检测给定的矿泉水硬度是否达标。学期末,教师带队到市质监局实习,完成水样硬度测定的实习任务,并与实训课堂比较,学生归纳总结硬度测定的条件选择。进一步拓展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让学生不仅会操作,更要学会合理简化测定条件,提高测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4.教学反思

本次实训是滴定操作,如果基础知识在也课上讲解,将严重减少学生的操作时间,无法完整实现教学目标。通过信息化手段,学生可以在课前接收预习材料,完成基础知识的获取,多媒体动画形象展现了配位滴定的原理,突破教学难点,并为课上赢得宝贵的动手时间。教学指导视频可以多次查看,避免了课上线性听课的不足,学生可以掌握完整的学习内容;投屏软件的使用,规范学生的操作细节;有效解决实训过程中对于操作要点看不清的问题。网络教学平台可以记录学生学习的每一个任务点,教学评价更及时全面。学生实验数据及时上传教学平台,可以有效杜绝对实验数据的篡改,有助于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

参考文献:

动画实训报告范文篇4

关键词:动画实验室;项目式教学;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传统的实验室实践教学偏重技术性,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该行业在就业中,则对综合能力的要求很高,目前我国的这种以教学为主,实践环节弄弱,致使动画实验室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根本不足以满足专业需要。项目式实践教学将项目引入到影视动画的教学实践当中,按照项目来安排教学步骤,模拟企业运行情境,让学生切实感受动画企业的市场需求和行业标准,这种将所学知识融入到项目中的学习方式可以有效的避免学校与社会标准间的脱轨,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缩短了学生与社会之间适应的茶具。本文拟将项目式教学引入实验室,使实验室建设和项目式教学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

将项目引入到学生的日常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提高自我能力,更好的适应社会,这种项目式教学模式在实行当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若是没有一个科学、完善的管理系统,其效果将会大打折扣。首先,在项目的选择上,没有统一的标准、随意性大,在教学中,连贯性大、缺乏评价标准,种种现象都会导致学生不能坚持、项目夭折等后果;其次,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参与系自愿,大都是个体项目,学生受益者较少,团体合作机会更少,并且,参与项目没有固定场所,使学生缺乏归属感,都会导致动画实验室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没有明确的工作方向和可遵循的项目操作流程,这些情况都给项目式教学和动画实验室建设带来了阻力和困难。

二、解决方法

以实验室为依托,建立动画实验管理项目组,有优秀专业教师带领,根据年级和专业分布项目,并将项目分成各子模块,分发给个人,实行项目考核来检查学生的项目制作完成情况。建设并累计项目资源库,及时更新数据,与时代接轨,并创立项目指导教师工作组,为学生的就业奠定基础。1.以实验室为基础,根据动画专业的特点,成立专门的项目管理组项目的选择和师资匮乏是实践改教学方式的基础。以专职、兼职等形式将一些优秀的实验人员纳入实践教学当中以充实教师队伍,项目按年级和经历的不同由易到难安排,并由有经验的教师针对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拆分,决定具体的实施过程。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也培养起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2.制定动画实验室实践项目运行计划学生在大学二年级开始根据专业水平和特点安排一些初级项目,如剧本创作、场景设计等,在大学三年级进行动画片的分镜实验这一类的中级项目,往后可以安排一些暗度更大的项目,项目组根据学生的不同,具体安排,并根据项目来源的变化适时调整实验室运行计划。以我校动画实践项目为例,项目的设置主要由三方面构成,一是以教师申报的各级科研课题,二是学生申报的大学生创业创新实验项目,三是企业项目,按由易到难的方式给学生分配项目,保证每位学生的参与。对于难度较高的企业项目,这一类一般有时限,应挑选一些业务能力强的学生进行,交付并可从中盈利,让学生体验职场的艰辛和欢乐。3.学生根据项目完成情况填写项目实践报告学生按照项目的进度写项目实践报告,教师根据项目实践报告来指导学生,并根据报告、项目难易程度和效果来进行成绩考核。项目实践报告可采取电子档形式,用以进行成果展示。4.建立项目资源成果库,为以后的项目实践提供资源保障。根据历年学生项目的实践情况,逐步建立学生的实践项目初级、中级和高级库,不断的丰富项目资源,为动画专业学生的项目实践课程提供资源保障。

作者:李春杰 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贺阳,李茂.动画专业项目式教学模型研究[J].艺术与设计.

[2]徐英.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高校动画专业课程模式研究[J].院校风采.2013.

[3]蔡友.高职影视动画专业商业项目式实践教学组织与实施途径研究.实习实训论坛.2011(15).

动画实训报告范文篇5

关键词:实训多媒体模型能力

职业教育强调学生技能的培养,国家也明确提出实用型人才。中等职业教学更应以技能培养为中心,无论从教学目标或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包括教学方法都应注重实训课的教学,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所谓的实训就是模拟现场工作实际情景(设备、人员、环境、工作对象)对学生进行模拟训练。建筑工程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但由于体积庞大,不能和其它工业产品一样可搬到课堂,而教学上要求学生要深入施工现场,又难于在课堂按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模拟实践,从实训项目的确立到完成,其直观性、真实性、操作性、学习性是重要的环节,使学生在实训教学中学习能力、专业技能得发展是实训教学的基本目标。

一、实训室的硬件环境建设。实训室的建设中,除了必要的实训项目,应重视环境的育人,培养学生的建筑企业员工意识。实训室空间划分为实训工位、教师示范讲解、讨论两个部份。车间内应张挂各种制度要求和实训项目的操作过程图解,有条件可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以便教师采用模像直观教学模式,演示建筑现场拍摄的录像和教学课件,与学生的作业成果和操作准确性进行直观比较。同时应根据建筑施工安全要求配置必要的防护设施和用品,确保实训的安全进行,保护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做到符合教学需要、符合学校发展需要,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二、实训课的教学设计。

实训课的教学设计应以学生训练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强调学生动手,以项目教学法展开。

1、认识建筑的基本构造。初中生的生活经验较少,不具备基本专业知识,没到过工地,刚接触建筑专业,直接灌输理论或要求学生动手是非常难的。上课之前可带学生参观学校的建筑物、实验室、实训场,或结合课程内容到工地进行见习,学校在实训基地建设中也应购建各种建筑构造、结构构件实际模型,以便学生在教学中学。参观见习应由专业教师带队并进行讲解,要求学生做好记录,对部份参观内容以图形予以表述,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查资料的能力。

2、多媒体教学。前面已谈到,建筑工程是一个复杂的体系,要在口头上讲述清楚是不可能的,或是依靠黑板去描绘也是非难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教师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制作的各种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现场施工环境,为专业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使学生对一些抽象的实验、试验过程和现场才能看到的操作过程更好地理解,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学手段单调模式,使学习落到实处。在建筑专业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各种图纸、详图,也可把一些施工操作过程拍摄成录像在课堂上播放,或者用动画的方式演示一些构件的破坏过程,则在课堂讲解时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多媒体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学生也能在教学中感受到计算机技术在建筑工程实践中应用,从而产生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

3、模型制作。建筑是创造空间的专业,其产品是三维立体的,各种构件也是三维的,且有多种层次,结构构件或材料组成往往是被隐蔽的,在实际建筑成品是不能直接观察,学生在教学中接触的教学内容多以文字、图片等形式展现,这大多是二维平面形式,不容易形成立体形像,空间想象能力难于得到煅炼,模型制作恰可弥补这一缺陷。教师可把教学中的各种构件、系统要求学生画出图纸,制成立体模型。材料可用硬纸板、铁丝、线、软木条、薄胶合板,经济且利用剪刀、美工刀、钢尺、大头针容易制作。如建筑制图中的三维空间、基本形体、组合形体可用硬纸板制作,建筑结构中桁架用软木条制作,梁、板、柱用铁丝作钢筋、纸板作为模板,甚至整个结构体系也可制作模型。施工技术、技能操作前要求学生用模型进行预演。在模型制过程中,学生通过材料预算、决算,构件合理选取、连接,充分理解建筑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经济性。

4、实践训练。模型只是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论证,加深学生理论知识的理解,对职业能力的培养还须在实操中进行。教师对实践性强的课程和技能应设计成若干项目,由学生动手操作。包括以下基本过程。

A、提出实训项目: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工程实况设计一实训案例,例如《装饰工程》中墙面砖镶贴教学,可设计一卫生间墙面的磁砖的镶贴。提供本节教学所需的资料,包括构造做法、施工用料、施工工具、班组配备、作业条件、工艺流程、操作要求、安全规程、质量标准等,资料可采用书面、图片、影像等形式展现,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并把班级分成若干小组,一般以4—6人为一组,教师同时介绍施工组织设计中本分部分项工程的编制内容、方法。

B、计划制定。学生在学习教师提供背景资料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对实训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写出施工计划。计划内容包括施工项目实际的总体图形尺寸、材料形状规格、用料计划、施工操作要点、小组成员分工要求等。如卫生间墙面的磁砖的镶贴施工计划应括根据所给的条件,确定卫生平面图和四面墙面砖具体几何形状与尺寸并画出图纸,选定磁砖规格并进行材料用量预算、施工顺序、工艺要求,小组分工。

C、讨论计划,确定各小组施工计划。首先由各小组推荐一人介绍本组施工方案,要求以图表或板书形式展现方案,便于讨论。然后其他小组对该方案存在的问题提出质疑,从方案的可操作性、经济性、安全性等方面进行讨论,对存在的问题采用头脑风暴方法提出解决办法。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评点或引伸相关专业知识。

D、模型制作演示论证。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经验、操作能力较低,直接进行实际工程训练容易损坏工具、浪费材料,故可利用硬纸板、铁丝等材料制作模型进行论证施工方案。如上述卫生间贴面砖项目要求学生根据施工图用纸板制作四个墙面,根据磁砖规格用不同颜色纸板裁出,用胶水粘上,确认所用材料与施工顺序是否正确,对施工成品有初步感性认识,完成从二维图纸到三维模型的思维训练。若模型与方案存在不一致,则进行检查模型与方案,找出问题,分别进行修改,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E、实训操作。实训是中职学生技能培养的重点环节,只有通过一定课时训练学生才能形成熟练的技能。课堂中的实训以形成技能为主要目的,不能强调工程内容的复杂性、真实性,考虑材料的可循环利用。因此教师在设计案例时,应考虑到案例的可实践性,分解成若干阶段进行教学时,对于单构件、施工工序、分项工程和分部工程可利用模型和图纸、实物讲解,然后让学生采用看、画、算、练的方式进行,看即观察身边的建筑物或深入施工现场参观,画指利用制图技术对建筑细部进行设计,使学生掌握每一个细部构造,算为对建筑工程量进行计算,掌握诸如工期、材料清单、造价、内力、结构计算,对整个建筑工程可设计一个简化的、缩小的或小比例建筑物为例进行讲解练习,如以一间房间就可模拟完成一幢建筑物从设计、工程预算、招投标、施工组织管理、施工放样、建造全过程。在砌筑工程中采用粘土砂浆代替水泥砂浆,地板砖铺贴采用砂子代替水泥膏等粘结材料,竖立面用水平面模拟。选取一面墙在地面上进行实际训练。如卫生间内墙面贴磁砖采用在地面上用石灰膏代替水泥膏进行实训。其过程包括:1)、放样弹线;2)、切磁砖;3)、上浆4)铺磁砖;5)、场地清理;6)、计算实际用料;7)、小组自检。通过各种形式的案例实践练习,使学生能深刻理解所学的专业知识,并与实践结合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增加实践操作能力。

F、评价、小结。实训成果的评价是对学生自主学习重要环节,通过评价、小结可使学生认识、发现学习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今后的训练中进行改进并不断提高水平。评价方式有各组互检、教师评定,内容包括施工方案评定、纸模型制作评定、施工质量评定、材料消耗量与用工效率评定(经济性)。依据主要为《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并根据验收结果填写相应的质量验收记录表。

G、报告。学生完成一个实训项目后,应写出实训报告,可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也是今后从事技术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技能。一个完整的实训报告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项目或任务要求。2)、小组成员分工。3)、施工方案或计划。4)、实施过程。5)、质量控制措施。6)、成果评定。7)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实训教学中应强调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全员、全过程参与为目标,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同时,也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协调能力得到发展,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所培养的学生适应现代企业提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M].上海出版社,2005年7月

2、新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规划建筑工程系列教材.[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动画实训报告范文篇6

关键词:学习领域课程;制度建设;探索

一、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及其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1]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是开展各项工作的保障。多年来,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和完善下,我国教育界已经形成了一整套适应传统学科课程模式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为我国高校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并使得我国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教育界出现了一些新的课程模式,比较典型的是项目课程模式和学习领域课程模式。[2]这些新的课程模式对管理制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高职教育界要通过建立新的规章制度来适应新模式课程的需要。我国现在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自本世纪初由德国引进,2006年开始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及2010年开始的国家骨干校建设,使得学习领域课程模式的推广应用达到了高峰。目前,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主流课程模式,和项目课程模式一样在高职院校有着广泛的应用。学习领域课程模式以来自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教学载体(学习领域课程中,教学载体也称为学习情境),并通过完成这些典型工作任务,实现既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与我国多年来采用的学科课程模式相比,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实施地点、教学条件、教师素质、师生的角色定位及考核的方式内容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从教学内容的组织来看,以来自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教学载体;从实施地点来看,典型工作任务主要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室或生产车间里来完成,基本上不使用普通教室,视频、动画、模拟仿真等是辅助教学手段。从对教师的要求看,既要懂理论,又要能动手,即所谓双师素质或双师型;从师、生的角色看,学生的实践和自主学习是主体,教师的讲解必需、够用即可;从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看,理实一体,知识、能力和素质并举;从学习的结果和考核看,不再是一张张试卷,而是一个个产品、作品等。由上述描述可见,学习领域课程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学科课程的课程模式,其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实施地点、教师素质、师生角色、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考核内容和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必将对教学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课程管理等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从而也势必要打破原有的学科课程下的管理制度,通过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来适应学习领域课程模式的需要。

二、支撑学习领域课程实施应建设的制度分析

从前面的分析看,学习领域课程对教学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课程管理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所以,制度建设也应从这几方面入手。(一)教学条件建设方面的制度[3-4]由于学习领域课程主要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室或生产车间完成,而且整合企业资源弥补校内实训条件的不足是一个建设方向。所以,教学条件建设方面的制度可包括适应实训室建设需要的《实训室建设管理办法》,适应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需要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适应引进企业的《引企入校管理办法》。(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制度由于学习领域课程要求教师既要懂理论,又要能动手,即所谓双师素质或双师型,而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来自高校,通常缺乏动手能力,所以,应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将企业的能工巧匠引入到教师队伍中来,即形成所谓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制度可包括适应专任教师双师素质培养需要的《专任教师培训学习及企业实践管理办法》和适应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需要的《企业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办法》。(三)课程建设与教学管理方面的制度由于学习领域课程以完成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而工作任务的完成不是学科课程通常采用的2学时排课所能完成的,这需要排课方面的保证。为使学生相对独立地完成学习领域课程的工作任务,需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也就是要提供引导文、任务书等教学资源。同时,学习领域课程的部分任务可能需要在顶岗实习中真刀真枪地完成。所以,关于学习领域课程建设和教学管理方面的制度可包括适应课程管理需要的《学习领域课程管理办法》或《工学结合课程管理办法》、适应教学资源建设需要的《教学资源建设管理办法》和适应顶岗实习需要的《顶岗实习管理办法》。

三、学习领域课程相关制度的关键点分析

(一)《实训室建设管理办法》的关键点实训室建设的重点是功能,还要考虑设备利用率及教师对设备的熟练使用等,所以,《实训室建设管理办法》的关键点主要有:功能要求条款:实训室建设应遵循学习与操作兼顾的原则,即实训室既要有操作区,又要有学习讨论区,使得学习与操作兼顾,理论与实践一体;实训室建设应遵循与生产车间(或工作室等)同步的原则,即在设备选择、管理制度、文化建设等都与企业的生产车间(或工作室等)一致或稍超前,以保证学生将来工作时有经验;实训室建设应满足学生资讯(信息获取)的需要,既要有足够带宽的网络覆盖,又要配备足够数量的电脑;在实训设备的类型选择上,在满足教学需要的前提下,还要兼顾创新和科研的需要,也要考虑成套性,以具有生产能力,从而能够服务社会。利用率要求条款:在实训设备的数量确定上,既要满足教学需要,也要考虑利用率。约束性条款:相关专业教师必须参加所在专业实训室从方案论证到安装、调试等的全部建设工作,这样即可保证实训室建设的质量,同时有利于教师熟悉和了解设备,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完成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工作。(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的关键点校外实训基地应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并能满足学习、生活的需要,所以,《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的关键点主要有:基地遴选标准条款:应选择在工艺、设备、经营管理等方面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学习条件条款:校外实训基地应具有必要的学习软硬件条件,以保证教师讲授、讨论、资料查询、网络自学等的需要。生活条件条款:校外实训基地应具有基本的食宿条件,以满足学生基本的食宿需要。(三)《引企入校管理办法》的关键点引企入校关键要做到满足教学需要并保证安全,所以,《引企入校管理办法》的关键点主要有:教学要求条款:企业应兼顾生产与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的需要。安全性条款:企业应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确保生产安全、环境安全、校园安全和社区友好。(四)《专任教师培训学习及企业实践管理办法》的关键点[5]专任教师培训学习及企业实践必须在时间、任务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同时,也必须有必要的奖惩措施和保障。所以,《专任教师培训学习及企业实践管理办法》的关键点主要有:约束性条款:专任教师每年需到企业实践一定时间,以保证与企业的技术进步同步,保证教学的先进性;专任教师应就企业的发展规划、人才需求、工艺、设备等进行调研并提交调研报告,为学院的专业设置与调整、招生计划制订、实训室建设等提供基础数据和资料;专任教师未完成规定的企业实践任务,年度考核中不得评为优秀,并延期参与职称评定。服务性条款:专任教师应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或提供技术服务,并积极在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保障性条款:学校需在食宿、交通等方面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保证老师吃得饱、睡得好、行得舒适、快捷。鼓励性条款:对于在企业技术改造、技术服务方面做出贡献,或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的专任教师,将视贡献或效益大小给予表彰奖励。(五)《企业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办法》的关键点[6]企业兼职教师的聘用和付酬要把握好基于能力的原则,同时必须合理解决校、企工作的冲突,所以,《企业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办法》的关键点主要有:聘用条件条款:聘用企业兼职教师应把握能力优先的原则,即在具备要求的能力的条件下,可不受年龄、学历、专业技术资格等的限制。基本条件条款:兼职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政治素质和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付酬条款:企业兼职教师的报酬按承担的实践教学任务给付,不受专业技术资格高低的限制。管理性条款:教学管理部门应根据企业兼职教师的实际情况灵活排课,以保证兼职教师的教学工作和企业工作的正常进行。(六)《学习领域课程管理办法》的关键点学习领域课程与学科课程的不同点主要有排课时间与学时、师资配备、教学条件等,同时也要考虑其实施的难度而采取必要的鼓励措施,所以,《学习领域课程管理办法》的关键点主要有:教学安排条款:学习领域课程的排课时间,应综合考虑实训室情况、学生情况及企业兼职教师的时间情况确定;学习领域课程的排课学时,应根据学习情境实施的需要,按每2学时、每4学时、每天、整周或连续整周等进行安排。教学人员配备条款: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应根据实际情况,由2名以上(含2名)的专兼职教师共同实施,专职教师侧重理论教学及教学管理,兼职教师侧重实践教学及设备维护管理。教学条件建设条款:应根据学习情境实施的需要建设实训室,做到功能分区合理,设备合适,网络条件完备;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以弥补校内教学条件的不足并节省建设费用;应积极通过引企入校、引产品入校等方式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以满足生产现场教学的需要。引导性条款:学习领域课程的工作量应在普通课工作量基础上增加一定的系数,以反映课程改革的强度并提高教师改革的积极性。(七)《教学资源建设管理办法》的关键点教学资源建设必须明确建设内容和重点,同时要有必要的鼓励和保障,所以,《教学资源建设管理办法》的关键点主要有:建设重点条款:应积极建设和运用高新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符合学习情境实施需要的仿真、动画等教学资源。自学资源条款:应积极建设微课、教学录像、在线测试等教学资源,以保证学生自学的需要。教学材料建设条款:应做好任务书、引导文、活页教材等的建设工作,资源种类规定条款:应建设的教学资源包括仿真、动画、微课、录像、在线测试、任务书、引导文等。功能要求条款:教学资源建设应利用先进制作技术,以保证资源的先进性。鼓励性条款:在年度考核、先进评选、职称评定等方面应考虑教学资源建设情况得分点;完成的教学资源建设视为完成学院科研课题,以提高教师投入教学资源建设的积极性。保障性条款:教学资源建设应有足够的资金保障,学院每年应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是一项应用高新技术的、复杂的、创新性的劳动,学院应对教学资源建设成果的劳动量进行评定并给予合适的工作报酬。(八)《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的关键点顶岗实习既要明确时间、要求,也要明确指导要求,所以,《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的关键点主要有:约束性条款:顶岗实习时间需在半年以上。成果要求条款:顶岗实习学生在顶岗实习结束后需提交《顶岗实习记录》。教师现场指导要求条款:教师要不定期深入顶岗实习现场对学生进行检查指导,及时发现顶岗实习学生在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存在的的问题,以保证实习质量和学生利益。过程管理条款:对顶岗实习严格管理的“6有”要求———有计划、有任务(任务书)、有指导、有记录(学生实习记录和教师指导记录)、有成果(顶岗实习报告或论文)、有鉴定(即企业鉴定)。自主选择条款:学生可到学院联系的单位顶岗,也可自行联系顶岗实习单位。

参考文献:

[1]丛文龙.学习领域课程研究与实践[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6:48.

[2]徐涵.学习领域课程与项目课程的比较研究[J].职教论坛,2015(15):13-17.

[3]赵哲,宋丹.高校教学制度建设的问题及消解途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6(Z1):26-29.

[4]戴翔东,石莹.创建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学制度的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6):18-20.

[5]陈亚军.高职院校专任教师队伍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7(3):77-83.

动画实训报告范文篇7

1.1课程设计思想

笔者经走访一些企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的毕业生,涉及饲养技术员、农户支持技术员、化验室检测员、业务员等岗位,学生均表示动物生物化学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工作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应用,如化验室检测员需要掌握相关的生化指标检测技术,以进行疾病的诊断;饲养技术员、客服专员和业务员等岗位则更需要坚实的动物生物化学理论知识,以解答农户的技术咨询和新疫情的分析与判断。

1.2重组教学内容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知识的构成方式与实际运用的方式相似程度、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成正比。为了开展行动导向教学,结合学院动物生物化学课程开课40学时,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将理论知识体系按照由易到难来编成(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与能量代谢、机能生物化学)3个项目,其中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项目设3个子项目(核酸、蛋白质、酶等);物质与能量代谢项目设5个子项目(生物氧化、糖代谢、脂代谢、蛋白质代谢和核苷酸代谢等);机能生物化学项目设2个子项目(水与无机盐代谢、酸碱平衡)。对各项目中理论性太强且实践应用不多的内容进行删减,以便于教师教、学生学。

1.3配套案例

为顺利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共设计了34个与动物疾病防治、时事案件、人类健康相关的生物化学教学的案例。如根据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项目的特点设计了农药中毒与急救、人体8种必需的氨基酸及功能介绍、镰刀型贫血病、疯牛病、克雅病、蚕豆病———G6PD酶缺乏等12个教学案例;针对高考设计了物质与能量代谢项目吊瓶班、减肥药的危害、低血糖与休克、牛羊营养代谢病、糖尿病-糖代谢紊乱等19个教学案例;机能生物化学项目设计了产后瘫痪急性缺钙、血红蛋白尿症缺磷等3个教学案例。这些教学案例将物质在动物体内微观的代谢过程变得宏观可见,且与身边的案例相联系,既加深了学生对生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4实训内容

根据学院现有的实训条件及各班开展动物养殖的情况,将本课程的实训内容分为基础验证性实验项目、综合分析性实验项目和探究创新性实验项目(3个模块)。1)基础验证性实验项目以掌握基础技能为目的,包括“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和“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2个任务)。2)综合分析性实验项目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提高专业技能为目的,包括肝脏中酮体的生成与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测定、无蛋白血滤液的制备、动物血糖测定等(4个任务),基础验证性实验项目和综合分析性实验项目均为课堂教学任务,在课堂完成。3)探究创新性实验项目为学生能力拓展项目,开设牛乳中蛋白质的提取与鉴定、不同饲养条件对动物血糖的影响(2个任务),由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项或自选题目进行科学研究,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相关资料,自行设计试验方案,最后撰写科研论文,为今后的毕业论文研究和撰写打下基础,提高学生探究兴趣和创新能力。

1.5考核方法改革

为更全面地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本课程的考核分为纪律成绩、平时成绩、实训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四个方面。纪律成绩考核上课出勤率、平时成绩(课堂提问和作业成绩)、实训成绩(实训操作、实验报告成绩)、期末考试为笔试。课程综合成绩评定的比重分配为:学习纪律成绩占10%,平时成绩占15%,实训成绩占30%,期考成绩占45%。

2动物生物化学基于行动导向法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开发

行动导向法教学模式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支持才能顺利地开展,为此学院开发了基于行动导向法的动物生物化学网络教学资源库,既方便教师开展教学又利于学生自主地进行个性化学习。

2.1“教”资源开发

资源库将教学内容重组为3个教学项目和10个子项目并结合各自子项目开发多媒体教学素材,内容包括教学详案、教学课件、图片助学、上课录像、案例分析、项目测试等内容,教学课件和案例分析均图、文、动画并茂,将教学的重点难点采用生动的Flash动画模拟,再配以真实场景的教学录像和相关的图片素材,表达生动、丰富的知识,创设形象、仿真的教学情景,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知识视野,为教师在课堂展开丰富多彩的教学过程提供了直观、有效地帮助。

2.2“学”资源开发

为方便学习者按学习需求灵活地查询知识,资源库将图片资源、名词解释、虚拟空间、录像资源、测试中心等重点教学资源单独设置模块。配套的教学录像为学生提供了跨越时空的现场教学资源,其他分专题的录像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可直接观摩学习的教学资源。此外,资源库设置自主学习、实训基地、拓展资源等模块为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补充资源,如执业兽医资格证的复习考试资料等,为扩大学习者的知识面和今后的专业提升与发展提供切实地帮助。

2.3自我评价资源开发

为了能让学习者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资源库为每个教学项目设计了题型多样的项目测试,方便于学生按项目测试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单独设计的测试中心为学习者提供了模拟试题和综合在线测试题目,以检验对整门课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课件还为自主学习者设计了巩固习题和答案,方便学生检查自学效果。

2.4辅助管理平台开发

动画实训报告范文篇8

[关键词]教学管理;开放式电子实验教学;模块设计

高职院校实验实训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提高实验实训设备的利用率,规范实验实训教学过程,拓展实验实训教学空间,提升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现有职业院校实验实训管理系统,主要面向实训室管理人员和实训指导教师,‘缺少对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估方法及教学管理规范的研究,特别是没考虑校企合作下的实验、实训、实习项目管理,不能按教学评估要求汇总信息提供真实可信的报告供教学行政部门及上级主管单位评审。同时该系统是一个网上教学管理系统,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学生在高职电子实验课程学习中的主动性,为解决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繁重问题,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可借鉴的平台。

一、系统功能概述

高职电子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具备五个方面的功能:1)学生自己网上注册、登录功能;2)学生自主进行实验预约功能;3)学生随时随地利用电脑进行在线学习的功能;4)生成、提交实验报告的功能;5)老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分、学生查询实验成绩的功能。

二、系统模块设计

系统设计中将电子实验教学管理分成三个模块:教师模块、学生模块、实验员模块。如图1所示,每个模块都有详细的功能设计,在形式上是相互独立的,而在功能上相互依存。实验教学主要通过上传理论指导资料来实现。由于是网络教学,指导资料的形式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譬如视频演示实验步骤,动画演示实验原理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多的是通过数字信息流的形式,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形式上做大量的改进。在线辅导通过网络通讯工具QQ,与学生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方式进行实时辅导。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分,直接从系统中抽取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批阅后在记分栏内给出分数。

(一)学生模块

学生模块的功能有:注册登录、实验预约、在线学习、自由讨论、实验报告。图3学生模块流程图1)注册登录和在线学习。注册和登录,是进入电子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第一个环节。教师和实验员的用户名是特定的,不需要再进行注册。学生注册时要求输入学号、姓名、班级、专业等信息。这些信息在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中都将显示出来。登录成功并进入实验界面时,系统根据登录信息对数据库进行操作,从用户信息表中查找该用户的相关信息,并反应到实验界面。这样能方便教师对学生信息进行辨认和管理。学生登录系统后在列表中选择要预习的实验题目,在线进行实验前的预习。2)实验预约。实验预约模块是为学生和实验管理员设计的。实验员将近期内可做的实验在网上,学生提交预约意愿,实验员收集到足够的预约信息后,对实验人员及对应的实验时间、实验地点进行安排,上传安排结果,学生通过系统了解到实验安排的情况。学生在系统内进行实验预约,保证了学生选择实验题目、实验时间的充分自由。3)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模式已经由系统定制好,学生只需填写相应的内容,提交时自动生成实验报告。在实验报告中,学生需要填写表格的数据及计算结果,讨论并回答实验检测题,写出实验结论。进行完上述的数据分析和计算后,实验结论、实验讨论分析等内容由学生手工填入至实验报告的相应位置,在确认实验报告各项内容都完成后,将实验报告上传。即完成了本次实验的实验报告。4)自由讨论。自由讨论这项功能则通过网络通讯工具来实现。本系统中主要是利用班级QQ群和群空间进行群内讨论与交流,讨论的主题围绕实验展开,目的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扩展知识面。

(二)实验员模块

实验员模块的功能:实验安排、器材管理、实验指导。1)实验安排。根据学生预约的情况,实验员对实验学生人数进行控制。由于在学生进行预约时,学生能够了解到其他同学已经预约的情况,在预约时不会导致在某一个时间段人数超员的情况。实验员需要做的是对具体时间和具体实验人员的统一安排。2)器材管理和实验指导。实验室器材的管理和每个学生做实验的实时指导都由实验员来完成。这就要求实验员具备有过硬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

三、总结

动画实训报告范文篇9

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要遵循以下建设原则:第一,工学结合原则,即按照“工学结合”理念组织资源库素材,满足企业高技能人才需求;第二,标准化原则,即必须有可依的规范和可参照标准,保证教学资源实现共享和互换,便于对教学资源库进行有效管理;第三,结构化原则,即确保网络教学资源的合理性、易用性和可扩展性,方便操作和使用;第四,科学化原则,即专业教学资源库设计、开发、组织要科学,从根本上保证资源库的建设质量。鉴于此,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总体思路是:“调研需求,循证设计;统筹规划,科学建设;多元合作,机制保障;开放运营,持续发展”,遵循“设计-制作-集成-应用”的技术路线开发,旨在建成一个内容丰富、实用快捷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平台[2]。基本思路如下:1.在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和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充分调研基础上,系统设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并以此为依据,结合不同类型的用户需求,构建出资源库的总体框架。2.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以及对岗位技能和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建设基于职业化、面向岗位任务的课程资源;并搜集包括文本类、图片类、音频类、视频类、动画类等课程中单元及关键知识点对应的素材。3.将搜集和开发的资源,围绕课标进行科学整合,确定资源库结构,设计页面和导航,资源入库,边制作边修改边调整。4.建立资源库推广应用中心,收集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资源库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等,在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及时予以调整与改进。积极探索建立资源库运营更新机制,促进资源库持续发展。5.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等虚拟工作场所,通过虚拟工作场所开展实训项目,降低开展实训教学的成本。

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框架与具体内容

基于学校、企业、社会学习者多方需求,结合共享型教与学、继续教育与培训、就业服务与管理、技术交流推广等功能的实际需要,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整合企业和专业优质教学资源,构建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内容框架如图1所示。“专业建设标准子库”是在专业教学资源开发标准的指导下,以职业岗位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来开发,主要包括:专业介绍、人才需求调研报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建设标准、专业办学条件配置标准、职业资格标准、教字团队信息、专业建设成果等。“课程资源子库”是以《普通机床的零件加工》等7门项目化专业核心课程为基础,以课程项目或学习单元为单位开发课程资源,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方案、课件、授课录像、学习手册、在线测试、工程案例、试题库、课程评价方案、技术资料和参考资料等。“专业基础素材子库”是专业教学资源和课程教学资源的素材提供地。主要的素材形式有:文本文件库、图片素材、视频素材、动画素材等。按应用类型分类,主要有:机械与电气相关技术标准、产品与零件工程图、工艺文件、作业规范、操作说明书等技术文本;企业生产用的各类机床、刀具、夹具、量具、企业产品与零件、生产场景等图片;企业生产过程、学生实习实训、课程录像等影音视频;各类机械机构和机电设备内部结构、工作过程等动画;企业工作项目案例、企业网站链接;课程习题库、试题库及在线测试系统;数字化教材、各类教学课件、校企合作编写的培训教材。

“虚拟仿真资源子库”由仿真动画集、典型机电—体化产品仿真学习包、编程及仿真软件包、自动线安装调试仿真工厂虚拟场景、机电—体化竞赛虚拟平台等5个特色资源包组成。学习者可在一个仿真平台下,建立机电应用系统搭建、程序编制及调试的虚拟环境,根据要求完成仿真训练,以降低实训成本。“自主学习与专业拓展子库”包括精品课程及相关网站链接、校企合作案例、工学结合教学案例、在线测试平台、科技创新与国际交流等。该模块主要为高职机电类专业教师备课教学、高职在校学生及毕业生自主学习提供服务。学生可通过网络课堂、教学录像等多种资源完成课程理论部分的学习,通过虚拟车间、虚拟设备、虚拟实训等资源完成实践阶段的训练,最后通过在线测试平台完成理论与实践的考核,从而构建“学、练、考”全方位的自主学习与考核体系。“职业培训资源子库”由职业信息、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企业员工专项培训、技能大赛平台四部分组成。“职业信息”包含机电行业、各个职业的全部信息内容,分别按照行业分类和职业分类来对每个职业做具体分析。还包括企业人才求职信息与个人求职信息、就业咨询。“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包含中、高级车铣工、数控车铣床操作工、钳工、维修电工、工艺员与CAD职业资格取证培训和学习资源。“企业员工专项培训”为机电行业企业生产及相关领域在岗从业人员、高职毕业生提高和更新专业技能,为农民工、下岗人员的再就业提供的专项培训。“技能大赛平台”为全国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师生提供专业技能赛事服务,展示比赛场景和参赛选手的风采。“合作企业资源子库”以合作企业为主,通过校企业合作的方式,汇集行业领先企业的技术标准、典型工程解决方案等,为同业单位在岗员工或其他学习者的专业知识更新、专业技能提高提供全面的企业学习资源,此资源库主要由企业培训教程、行业企业标准、企业解决方案和产品技术资料组成。根据机电行业企业的特点和人员培训需求,企业培训教程可以分为两大类:机电设备制造企业、机电设备使用企业等单位的员工技术培训。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设备生产和应用企业的生产标准、使用标准、操作规范等组成相应行业企业标准集合。以校企合作完成的典型机电一体化技术工程案例和行业领先企业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企业所做的典型解决方案组成企业解决方案,为企业、社会学习者和师生提供实际的企业解决方案,提高学习者的工程应用能力。“职教立交桥资源子库”的建设,有利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职教立交桥的构建,有利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本科的衔接贯通,有利于各层次人才的成长和终身学习,有利于加工制造类产业的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主要由职业教育各学习层次的课程标准、衔接课程标准、教学共享课程和机电专业对口单招考试等部分组成。

三、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体会

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通过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我们的体会可概括为“特色、规范、完善、服务”。首先,教学资源库建设要体现高职院校和专业特色。高职院校采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教学模式具有其鲜明的特色,如项目化教学,专业课程教学的内容、策略与教学的方式方法更注重实用性、互动性和动手性。因此,高职教学资源的设计应围绕专业核心知识、专业拓展知识,之后将这些知识与行业企业相关知识信息加以融合,形成校企合作、实训实践等课程内容,设计制作出更多普通教学资源库不具备的特色资源。其次,要规范教学资源库建设标准和要求。教学资源库建设应严格制定相应的质量技术标准、归类属性标准、教学资源评价标准以及开发技术标准,规定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框架和基本功能,避免教学资源低水平重复建设,实现资源高度共享。然后,教学资源库内容要不断完善、持续更新。新形势下知识技术的变更,要求教学课程必然紧跟更新步伐。教学资源库要利用强大的网络技术支撑,及时获得前沿信息,提高库内教学资源的更新频率。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配套措施,确保专业教学资源库内教学资源优质、先进,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动画实训报告范文篇10

(一)教学方法的不科学。目前,大多数高校建筑材料授课方式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表现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打瞌睡、玩游戏等现象。不能实现差异化教学,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其次,这种教学方法无法体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作用。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忽视了学生自我创造和实践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显然无法满足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要求[1]。(二)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实训条件。通过高校调研分析,受实训管理水平较低、实训成本投入高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缺乏一套完备的实训基地。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在教授建筑材料课程时仍然采用理论讲述的教学方式。理论课时的讲授超过80%,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相当严重。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就业后与岗位能力要求完全脱节,学生对所学知识停留在理论层面,不能灵活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工程实践当中。表现出动手能力差,就业后很长一段时间无法适应工作岗位。更谈不上培养出创新创业型人才,这种培养方式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背道而驰[2]。(三)各部门教师间合作与协调不够。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它跟该专业后续的一些专业课在实践教学中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但受教师间交流较少的影响,授课过程中存在知识点重复讲解,教学方法和手段不统一的现象。导致有些知识点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从而阻碍学生知识面的扩大和相关知识的积累。另外,上理论课的教师和实验课的教师往往各尽其职,缺乏教学交流,学生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联存在盲区,导致培养的学生自我分析和创新能力较差。(四)课程考评不合理。课程考评是评价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建筑材料课程考核的办法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和实验报告质量等方面进行考评。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导致学生此外,对学生实验课的考核也缺乏科学、合理评价,导致学生上课缺乏主观能动性,这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极为不利[3]。

二建筑材料教学方法改进基本思路

(一)教学方法多样化,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考核建筑材料教学除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以外,高校应结合自身条件,引入一些先进的辅助教学手段,例如提高课堂教学的信息化程度,加强网络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理论知识串接成PPT动画。将理论教学转化成趣味视频,学生可以课前自行观看视频,课上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实现翻转课堂,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教师引导的作用。实验教学采用视频教学和实操的方式。此外,通过校企合作,教师也可与合作企业共同设计把与建筑材料有关的内容制作成录像,通过QQ、微信、微博等通信工具将教学课件和录像挂在网上,学生课前先观看视频,再进实验室亲自操作,这样避免了一些学生不愿“苦”读教材的弊端,实现课程教学手段多样化。同时也能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针对目前教学效果考核的弊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设置一些个人或团队合作完成的作业,并对其完成情况进行评比。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打破了一考定终身的传统考核办法。(二)调研汇报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建筑材料这门课程设计的材料类型较多,受教学课时的影响,教师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介绍一些常见的建筑材料。对于新型材料或不常用的建材可能被忽视。为弥补教学中的这些弊端,教师可以将该部分知识通过市场、企业调研的方式下达给学生,学生利用课余实践到建材市场、材料加工场及混凝土搅拌厂进行调研。通过资料收集、汇编形成调研报告。教师挑出完成质量较好或具代表性的报告,通知相应的团队根据调研结果进行汇报,教师给出建议和指导,择期在课堂上各组展示本组的调研结果,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地位颠倒,变成学生主讲,教师听并给出建议与鼓励表扬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实现优秀学生引导其他学生的目标,同时也能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帮助老师更深入的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此外,这种教学方法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组织能力[4]。(三)完善实训条件,开设综合设计性试验,启发学生创新思路。各院校应加大实训基地的投资力度,加强实验室的安全和日常管理。同时,学校应注重与建筑企业的合作力度,丰富实训教学途径。由于建筑材料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等方面的能力,因此学校应开设一些综合性、设计性试验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在完成教材规定的验证实验的基础上,由教师根据工程实际给出综合性试验题目,学生亦可自主设计其感兴趣的试验,采用自愿结合的方式将全体同学分为若干小组,通过小组讨论、资料检索等方式拟定试验方案,由实训教师负责对各组拟定试验方案进行指导形成最终的试验指导任务书。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分小组进行试验。试验完成后,由教师组织集中讨论和点评,学生根据试验结果和点评结果,总结形成试验报告书。教师根据学生试验过程的表现及上交的试验报告书进行评分。这一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独立思考、分工合作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大胆创新的科学素养[5]。

三总语

高职建筑材料该门课程内容丰富,课程教学中除了对常用建材基本概念和性质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重视对新型材料的介绍,实现与时俱进。此外,受本课程性质的影响,教师还应重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过程中不仅应不断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善课程考核体系。同时,学校还需高度重视学生技能训练,不断完善实训教学条件。

参考文献

[1]李碧海.高校建筑材料教学方法的改进与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7,4(35):157-158.

[2]韩晓冬,黄婷婷.教育部信息化大赛指引建筑材料课程改革[J].智库时代,2017(05):33+37.

[3]墙新.浅谈《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整体教学设计[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2(03):35-37+25.

[4]刘俊茹,安璐.《建筑材料》教学方法与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7(22):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