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讨会十篇

时间:2023-03-28 05:56:10

学术研讨会

学术研讨会篇1

学术研讨会会邀请函范文一:

先生/女士: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定于201*年5月29日-31日在四川大学举行第十三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素仰您学养深厚,著述丰赡,诚邀您莅临本次会议。

一、 会议主题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外国文学与国家认同

会议的分议题是:

1. 外国作家作品流派与国家认同(或爱国主义主题)

2.外国文学与文学教育

3.外国文学翻译之研究

4.外国文学出版态势研讨

5.外国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

6.中国文化语境与外国文学

7.纪念肖洛霍夫诞辰110周年

8.外国文学研究与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

二、会议地点:成都市四川大学望江校区。

三、会议论文和回执

与会者请提交会议论文与回执,回执内容包括与会者信息、论文题目、论文摘要(300字左右)。请在2015年3月15日之前将回执发至:ru***,联系人:池**老师

四、费用:会议收取会务费600元,研究生减半,交通费和住宿费自理。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代章)

四川大学当代俄罗斯研究中心(代章)

201*年12月28日

学术研讨会会邀请函范文二:

由中华医学会航空航天医学分会暨空军飞行人员健康鉴定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全国首届飞行人员健康鉴定学术会议暨空军飞行人员健康鉴定研讨会定于2003年10月16日至18日在贵阳市召开。会议期间,将举办全国飞行人员健康鉴定研讨班(部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编号:2003-16-01 012)。中华医学会航空航天医学分会委员会和《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工作会议也将同期举行。来自总后勤部、总装备部、陆海空三军、民航总局及各航空公司的科研院所、大学、医院、基层航医室的从事飞行人员/航天员选拔体检与健康鉴定的航空航天临床医学工作者和医学管理者的代表将参加这次全国性的临床航空航天医学界的学术盛会。会议特邀 作为协办单位参会。会议的主办单位将向与会的单位和代表推介国内外有关医药企业,促进科技学术界与企业界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为发展我国载人航天和航空事业贡献力量。本次会议诚征医药企业参会交流并作为协办单位提供资助经费,将为企业提品推介宣传合作项目如下:

一、合作项目

1. 为挂名协办企业代表提供开幕式或闭幕式10分钟发言。

2. 会议宾馆门前或宴会厅悬挂祝贺布标。

3. 会议优秀论文及专题报告奖1项冠名。

4. 会议论文摘要集刊登企业及相关产品宣传资料(宣传资料印刷成本费由企业承担)。

5. 企业派1名代表免费参会(会议提供食宿费)。

6. 本次会议将向资助企业颁发资助证书。

二、资助经费额度及相应项目

1. 资助3万元人民币的企业可获得合作项目1~6的推介宣传商机。

2. 资助1.5万元人民币的企业可获得合作项目3~6的推介宣传商机。

3. 资助5000元的企业可获得合作项目4的推介宣传商机。

欢迎广大医药企业参会,加盟到发展我国航空医学、载人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的跨世纪的辉煌事业的行列,科技学术界与企业界携手并进,共创新的奇迹。

联系人:王**

学术研讨会会邀请函范文三:

传统节日与区域社会学术研讨会邀请函

尊敬的 先生/女士

为挖掘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服务区域社会文化认同,共同构筑多民族和谐关系。西南民族大学与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拟于20XX年11月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传统节日与区域社会学术研讨会,会议分为学术讨论交流和节日民族志影片展播两个部分。欢迎专家学者围绕如下议题惠赐论文或提供节日民族志影片参加会议。

一、会议议题

1.传统节日与地方感、地方文化认同

2.传统节日与多民族和谐关系建构

3.传统节日与区域文化产业发展

4.传统节日的影像表达研究

5.节日类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6.影视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

二、会议主办与承办单位

主办:西南民族大学、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

承办:

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西南研究中心

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

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西南人文纪录影像研究中心

三、会议时间与地点

1、时间:20XX年11月11日全天报到;12日~13日学术讨论;14日离会。

2.地点:成都市西南民族大学武侯校区

四、参会注意事项

会议以论文或影片入选方式正式参会。有意参会者请务必于20XX年9月20日前提交300字的论文摘要或论文全文。会议筹备组将依据论文入选发出正式参会邀请函。

参会学者往返旅费自理,会议期间食宿费由主办方负责。

学术研讨会篇2

我院20__年政研管理学术研讨会议就要结束了。会议围绕“继续解放思想,实践科学发展观,争当推动胸科医院科学发展的排头兵”的主题进行学习交流。会议准备充分,交流活跃,效果很好。在此,我代表院党委和院领导对会议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对积极撰写论文、参与研讨、为医院建设发展出谋献策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次学术研讨会议共收到论文46篇,领导专题讲座稿5篇,经领导评议评选出优秀论文10篇,文章全部收集在《论文汇编》中供大家交流学习,汇编总字数超过12万字。内容涉及理论研究、组织人事、群团工作、行政管理、医政管理、经济管理等多个领域。总结本次会议,我觉得主要有三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围绕中心,突出主题”。今年上半年院党委科学提出了“团结与发展”是我院未来发展的两大主题,并组织实施了“继续解放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争当推动胸科医院科学发展排头兵”的主题活动。本次会议论文内容基本上是围绕我院“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加强团结”的中心任务展开的,可以说是对我院开展的“解放思想学讨论”活动成果的检阅。回顾论文交流内容,正如杨建春同志提出“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财富;认真就是水平,落实就是能力”的思想;李惠芬同志提出“技术是一个平台,服务是一个过程,竞争是一种动力,文化才是一种源泉”的看法;谢育红同志提出“高峰不是顶峰,发展才会成功;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建议;程邦容同志提出“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创造力”论断;叶敏涛同志文中说到“解放思想就是要抢抓机遇,寻求发展;解放思想就是要打破习惯思维和主观偏见”的观念;这些都真实地体现了以各位作者为代表的广大职工观念更新了,认识到位了,思想解放了。在本次研讨会上,不少同志都能结合本职工作去调研、去思考,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观点和意见。为医院科学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第二个特点是“党政结合,上下联动”。本次研讨会是我院第一次把政研与管理结合,在一起召开的学术研讨会,同时院领导与中层干部、一线工作的职工、团员青年共同参与,上下联动,各抒已见,初步形成了一种生动活泼的学术风气,如陈旸同志调研了近年我院人才流失的现状后,提出了“人才管理中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人才策略”的观点;团委邬丽娟同志在做了大量调研工作后,提出“创新志愿者活动,让之成为教育和带领青年的阵地和空间”;医务科伍小英同志调查分析了6年来我院共152例医疗投诉的原因是发现“医疗质量和服务意识是医疗投诉发生的两大原因”并提出“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诊疗操作规范,加强“三基三严”训练等对策;高飞同志所做的今年第二季度我院的病人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总体上看,病人对临床科室的满意度评价比对辅助部门的满意度高,所反映的问题集中表现在看病药费贵、看病等候时间长、就医环境等方面;冼翠萍同志通过调研,提出了“病人痰菌复查率低是我院较突出的问题,抓好病人的痰菌复查,提高病人的管治质量,对全市结核病控制工作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的观点。调研类文章能理论联系实际,既有对实践工作的统计、分析、总结,又有对理性认识的提炼、疏理并形成正确的思路。这样的文章越多越好,能提高认识,提高工作水平。

第三个特点是“群策群言,百家争鸣”。继续解放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医院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医院是本次会议主题。大家能以主人翁的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医院的发展提了很多建设性的建议和观点。医院要和谐发展,必须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这是局党委的要求,更是我院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温文沛同志引入现代医院管理新理论,提出了“遵循战略管理原理,规划医院发展蓝图”的具体思路;在医院信息化建设方面,林志忠同志提出了“以建立门诊医生工作站为中心,优化门诊业务流程,减少门诊病人排队时间”的思路;范培珉同志同时提出了“增强完善经济管理系统支持,促进我院的管理水平”的观点;邝浩斌同志提出了“活跃我院网上‘医院论坛’这个栏目”的建议;

在业务管理方面,徐琦同志提出“门诊服务逐步向预防、医疗、保健、康复等多功能服务延伸”的思路;曾华志同志提出“在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本管理”的理念;陈汝强同志表示“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真诚关心职工”;梁国添同志经研究提出“优秀医师的心理特质和行为习惯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长期人文医学继续教育的结果,一名好医师应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提高医师的医学人文素质,逐步培养和形成良好的现代医师职业人格”;邝小佳同志在谈到医院人才发展时,提出“医院人才培养应有规划性和目标性;医院人才培养应面向病人,面向临床,培养大批能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技术服务型人才、

临床医学型人才”等意见。

在群团工作方面,工会毛尽丽同志在文中论述了“医院要发展,没有一个民主氛围不行;没有一支团结、甘于为之奉献的职工队伍也不行”的观点;青年文明号负责人姚艳秋同志在文中表达了如何成功地将青年文明号活动与岗位工作相结合,探索癌症病人的护理措施;物价监督员胡健伟同志提出了“根据不同时期出现问题的特点,抓重点进行整改;推行‘物价协管工作季度小结’,加强临床科室对住院病人病历进行费用复核的操作培训,真正做到医疗收费复核工作前移”的工作设想。

在谈到医院经济管理时,财务科何顺爱同志提出成本管理的观点认为:控制并考核卫生材料的消耗;减少药库的库存,增强药品的周转率减少药品报废率;通过各种途径控制好医保超额费用。陈明科长提出:医疗设备购置前一定要进行设备购置的论证,特别是大型贵重的医疗设备;对医疗设备进行效益分析,能及时、动态的反映出该设备的使用情况等观点。

总的看来,本次研讨会重点突出、主题鲜明,集中反映了今年院党委提出的解放思想,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讨论活动的成果,提出了许多很好的观点和意见,对今后的发展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会议达到预期的目的,为巩固和发展本次研讨会取得的成果,我讲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是要理论结合实际,思想指导行动

本次学术研讨会议上,同志们结合我院的实际,解放思想,认真思考,提出了许多很好的观点和意见,对于我院的建设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院领导、职能部门和各基层科(所),都要结合实际,把研讨会的成果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用科学的理论和先进的管理思想指导我们的行动,在医院的实际工作中巩固、落实、发展本次学术研讨会的成果。

二是要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工作落实

当前医院的工作千头万绪,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综合同志们在各自论文中提出的思想观点,结合实际,我认为,当前医院的工作重点是认真研究制订好医院的科学发展规划;加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医院的经济管理和成本核算;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积极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确保医院的安全和稳定,这些工作就是我们医院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希望各有关职能科室、中层干部和全院职工都能统一思想,各负其责,突出重点,抓好落实,认真贯彻落实院党委提出的医院发展战略和工作目标,坚决完成院党委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是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人人争当推动医院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学术研讨会篇3

论题一:传统音乐在现代音乐中的文化力量和美学意义

现代不是无根之木,它是传统的流变与当代人创造的结果,因此在现代音乐节当中探讨传统音乐具有接通古今的意义。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音乐学系周海宏教授在《激发灵感,回唤规则――传统对现代的意义》一文中指出:传统对现代的作用不仅是理论研究问题,更是创作实践问题。世界各文化中所产生的传统艺术具有多元化的风格样式,可以激活创作者的想象力,避免由于某些文化中心主义所导致的对少量美学原则的膜拜,从而满足人对审美多样性的追求。另外,周海宏教授用民歌研究中的实例,从音韵学的角度分析了在传统音乐中所具有的符合人类最本真的感性规则,这对以背叛传统规则为显著特征的现代艺术追求者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提醒。

想象和规则正是艺术创作最根本的要素,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的创造力,没有规则艺术就会乱而无序且不可感受。传统艺术中风格的独立性和多样性可以弥补我们正在萎缩的想象力,而传统艺术的自然与纯朴则回唤我们正在失落的感性规则。这两方面的启示致使现代音乐走向多元化并成为符合人类感性需求的艺术。

论题二:中国传统音乐在当今社会的存活方式

传统音乐在中国人的音乐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它又以怎样的方式存活在当今社会中呢?对此问题的探讨可以进一步解析传统音乐在当代和未来社会中如何发挥它的文化力量。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任张伯瑜教授在《中国传统音乐发展中的四种转型方法》中谈到:目前中国民间传统音乐状况呈现着多种多样的情形。一方面它站在传统的根基上延续着自己的生命;另一方面它适应着新的社会形式不断地变化。中国地广人多,文化纷呈,很难用一种情形概括全貌。作者认为当今民间传统音乐存在四种延传和转型的方法:1.延传着的民间传统音乐;2.由生活方式到艺术形式转化着的民间传统音乐;3.从生活方式到文化符号转化着的民间传统音乐;4.完全专业化了的民间传统音乐。

另外,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项阳教授对传统音乐的存活方式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在《亲缘关系与音乐礼俗的承继》一文中指出:亲缘关系是指在当下的中国乡间社会之中,受历史上农耕文化社会形态延续之影响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在一定地缘和血缘联系之下的社会人文关系。这种稳定的亲缘关系承载文化的认同性。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解体,当历史上制度下的礼和乐转而以民间礼俗的方式加以承继,由于民间礼俗的社会功能性和实用功能性的用乐方式,构成了直至当下在乡间社会之中传统音乐的活态传承与历史用乐形式的相通性、承继性,正是为人、为神两条脉的用乐理念维系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与传统礼俗依附共生地传承到当下,并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

论题三:中国音乐历史的整体文化属性

把传统音乐放回到中国音乐历史的背景中,探求中国音乐文化的整体属性并进行历史的总结也是本次研讨会的重要论题。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郑祖襄教授在《兼容并蓄,推陈出新――隋唐外来乐器“汉化”的历史和文化内因》一文中指出:汉民族的诞生是由多民族融合组成,汉文化也是如此。当汉文化在成为中国主导文化的同时,对周边民族及外民族文化也采取了吸纳和包容的态度。地域和历史决定了汉文化这种包容性的选择,汉文化的发展也由此而博大精深。隋唐时期的外来音乐历经五代约四五百年,到北宋时期,已经融入中国音乐之中。跨入二十世纪以后,它们又以日新月异的姿态活跃在民间和舞台。外来音乐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包容下越来越具有生命力,其根本原因是:汉文化本身的博大精深和它所具有的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

天津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明言教授则对20世纪以来中国新音乐若干历史与理论问题作出个性化的探究,他在《世纪交响――中国新音乐百年奏鸣如是说》一文中对中国新音乐历史形态进行了总体概括,总结出六组矛盾关系(“三性关系”、“二律关系”、“内外关系”、“前后关系”、“人格关系”、“本体关系”),以此阐释中国新音乐历史整体文化属性与理论的症结。最后他指出:当代中国开始进入到注重文化建设、培育艺术精英的时代。中国新音乐在经过了一百年的历练以后,已经具备了“演唱”这场文化“大戏”所需的艺术能量。

论题四:中国传统音乐的保护

要想传统音乐在未来社会继续发挥巨大的文化力量,保护几乎是所有人的共识。然而,以何种方式保护中国的传统音乐,也许每个人各有不同的观点。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张振涛教授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具体工作为例,详细介绍了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同时提出,中国学者从来都没有改变对民间音乐的关注和热爱,一代一代的学者对民间音乐所作的贡献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然而,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希望各个行业的专家以及有志于弘扬民族文化的学者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推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使之在未来社会发挥更大的文化力量。

江苏省昆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柯军从管理者与表演者的角度对昆曲的保护与发展给出自己的理解。他认为传承是昆曲的生命线,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方面的传承;2.昆曲艺术风格的传承;3.昆曲品格的传承,也就是昆曲表演者品格的传承;4.昆曲观众的传承;5 .创造力的传承。昆曲不能一味服从于市场而改变其艺术内核,也不能完全依附于政策而固步不前,更不能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号上依靠崇敬者的维护和修缮而丧失自强自立的勃勃生机。对于昆曲来讲,创造性的传承就是发展,创造性的挖掘就是创新。

在本论题的讨论中,提交的论文还有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教授谈龙建对弦索十三套保护的文章《弦索音乐在恭王府的承袭》、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姚艺君有关传统音乐保护的文章《完整性“活态保存”是传统音乐在未来社会中更具价值的基础》和福建省泉州南音团团长尤春成对南音存活探讨的文章《南音古乐的艺术魅力及其生存形态》等。

论题五:论传统音乐之古琴

古琴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它承载着三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基因一直存活到现在,成为传统音乐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讨论传统音乐文化就必然会谈到古琴。

古琴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李祥霆教授以古琴为例阐释了传统音乐的文化力量。他在《传统音乐在未来社会的位置》一文中指出:传统音乐是人类思想感情的结晶,是人们的精神寄托。而人类的思想感情、精神意识只能是延伸、发展,不可能是断绝、变质的。故而今古心灵及感情是相通的,传统音乐也是未来社会的人们可以理解和共鸣的。另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及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扩大了对物质精神的需求(横向为全人类,纵向为由古及今),因此传统音乐将会成为精神的必需。古琴,是人类最古老的音乐艺术,经过三千多年的不断发展完善,已经达到极高的艺术成就,弘扬古琴文化能给现代社会带来巨大的精神财富。

天津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王建欣则从理论层面对琴学的建设提出自己的观点。他在《以音乐学的视角审视中国传统琴学――琴学的学科建设问题琐谈》一文中指出:由于古琴艺术的悠久历史和其本身所凝聚着的文化含量,更由于其自魏晋以降所显示出的独立的音乐品格,自古以来围绕着琴,便产生了众多的专门学问和不同的研究领域。从古至今,琴人们在这些领域内辛勤耕耘,结出了丰硕的成果,确立了“琴学”在中国传统学术中的独立地位。王建欣教授还提出了自己对琴曲分析方法的思考,他认为琴曲研究应关注剧本问题,同时关注琴曲的断代问题,使我们的描述研究最大限度地接近历史的真实。

特别论题:日本雅乐的形成与中日史料的运用

在历史的发展中,中国传统文化以其浑厚的底蕴和强大的力量辐射到其它国家,日本雅乐的形成无疑受到中国音乐文化的影响。但日本雅乐究竟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遗留还是多文化经日本本土化的产物呢?来自日本筑紫乐所雅乐团的人士给出了他们的看法,同时他们对当今日本雅乐繁荣原因的分析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推广具有借鉴意义。

藤原惠信在《千年雅乐》一文中指出:雅乐的历史就是传播与接受的过程,是与中国以及东南亚各国的外来音乐和日本古典国风音乐相结合的产物。战后日本雅乐局为了推广雅乐做了大量工作,1955年将雅乐定为重要无形文化财产,并在全世界推广雅乐,1959年日本雅乐在纽约联合国会场公演展示雅乐的风采。日本工业厅所属乐部的成员全都通过内阁府机关国家公务员的考核,并在每年春秋之际定期在日本皇宫演出。同时,这种代表日本最高水平的雅乐也面向公众,加之其他团体的演出,日本雅乐出现繁荣的景象。

可以看出,走过千年的日本雅乐之所以在当今能够如此繁荣,是由于皇室和著名寺庙的重视、政府雅乐机构的推广和乐家代代相传的传统三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推广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另外,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赵维平在《谈中日音乐文献史料的传存与运用问题》一文中从理论研究的层面介绍了中日两国音乐史料的流传情况,并分析了运用这些音乐史料的方法和价值。

学术研讨会篇4

中国图书馆学会高校图书馆分会

中国图书馆学会医院图书馆委员会

承办: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协办:《图书情报工作》、《大学图书馆学报》、《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中国文献情报》(英文刊)、《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会议网址:WWW.省略.cn/xkgy2012/

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学科馆员服务在我国已走过十余年的历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过去的以文献检索获取为中心的服务,到现在的针对和嵌入具体用户群体、以个性化设计组织知识化服务为中心的学科馆员服务,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各类型图书馆在学科馆员服务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和创新变革,主动设计、引进和发展学科馆员服务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探索适应新环境下的学科馆员服务的新模式、新机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科馆员服务的工作流程和运行机制,同时也催生了支撑学科馆员服务的工具、方法和系统,培育出特色化、个性化、知识化的服务产品和成果。因此,组织各类型图书馆分享学科馆员服务的实践经验和成果,促进学科馆员服务进一步可持续发展,并在图书馆转型过程中始终保持活跃的生命力,推动图书馆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型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鉴于此,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中国图书馆学会高校图书馆分会、中国图书馆学会医院图书馆专业委员会联合,定于2012年4月11-14日在武汉举办2012年学科馆员服务学术研讨会,主题为“学科馆员服务:战略、模式和最佳实践”,会议将侧重交流研讨学科馆员服务上的实际战略、具体模式和在实践中逐步累积、提炼与总结的最佳实践和经验分析,包括服务模式、任务体系、工作机制、队伍建设、技术支撑、效果评价等,探讨学科馆员服务进一步发展的战略规划和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等。现面向业界广泛征文。

一、征文内容

1 学科馆员服务的战略与布局

针对学术机构开展学科馆员服务的战略规划、服务模式、服务组织机制、创新特色等进行整体性介绍和总结,探讨学科馆员服务进一步发展的理论、战略、机制创新等。

学科馆员服务进一步发展的理念与战略

学科馆员服务战略规划与体制安排

学科馆员服务模式,包括学科馆员服务的任务布局、实施方式和组织机制

国内外学科馆员服务的比较研究

2 学科馆员服务的任务、方法和机制

探讨学科馆员服务各个方面的任务与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用户需求与行为的调查与诊断、服务创新设计与推广营销、资源保障设计与组织、信息素质教育、学科情报服务、知识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方法、机制和服务实践等方面的案例和经验分析。

学科用户信息需求与行为研究

个性化服务设计与推广营销

个性化资源保障体系设计和建设

个性化信息素质教育服务设计与实施

与科研教育紧密结合的个性化学科情报服务设计与实施

与科研群体和项目密切结合的个性化信息平台服务设计与实施

支持教育、研究机构知识资产管理和知识活动管理的服务设计与实施

文献计量学和文献计量方法在学科馆员服务中的应用

国内外学科馆员服务创新案例

3 嵌入式个性化学科馆员服务的组织机制

学科馆员服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嵌入科研教育群体和科研教育过程,利用和协同多层次多方位的资源和力量,设计、组织个性化的服务组织机制,支持灵活、高效的服务。会议拟介绍和总结各个图书馆协调协同各方面力量和多元化机制来支持和推动学科馆员服务中的经验与探索,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侧重于组织管理机制),用户参与和基于用户社区的服务机制等。

与教育科研部门、团队的协同化学科馆员服务的组织与管理

嵌入教学过程、研究项目、战略规划、教研评价的学科馆员服务的组织与管理

用户驱动和用户参与的学科馆员服务机制

基于用户社区的学科馆员服务机制

多机构协同的学科馆员服务的组织与管理

4 学科馆员及其服务的支撑和管理

学科馆员服务可持续、充满活力的发展需要资源、技术、政策等全面的支撑,需要良性共赢的知识储备与循环架构,需要创新发展的团队文化氛围,需要高效率的工具、方法和资源与技术平台。会议拟探索和总结推动学科馆员服务不断发展的必要软环境和支撑条件平台,学科馆员服务的规范和制度化管理,学科馆员能力与队伍建设,学科馆员团队文化,学科馆员服务品牌建设等。

学科馆员培训与能力建设

学科馆员及其服务的支撑条件建设(侧重资源、工具、方法等)

学科馆员及其服务的管理与评价

学科馆员的职业生涯设计与可持续发展

学科馆员团队文化和协同发展机制

二、征文要求

1 内容要求

(1)侧重在学科馆员服务上的实际战略、具体模式和在实践中逐步累积、提炼与总结的最佳实践和经验分析。

(2)研究问题明确、具体。

(3)论据充分且有实际材料(如统计数据、事实、自己或他人的调研发现、工作中积累实证等)的支持。

2 格式要求

(1)投稿文章必须为以前未在公开刊物上公开发表过的文章。

(2)字数以4000-5000字为宜。

(3)论文书写格式请参照《图书情报工作》杂志著录格式,格式为:中英文题名、中英文摘要(150-200字)、关键词、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详细要求请见会议网站或《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投稿须知。因优秀论文将结集公开出版,请务必按照格式要求书写论文。

(4)征稿截止日期:2012年2月1日。

(5)投稿请登录该会议网址:省略.cn/xk-gy2012/,并使用网上投稿方式(需要先注册)。

3 论文评选及出版

(1)邀请专家组成论文评审委员会,对征文进行评奖并颁发获奖证书,获二等奖以上论文将推荐至《图书情报工作》、《大学图书馆学报》、《现代图书情报技术》、《中国文献情报》(英文刊)、《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上择优发表。

(2)会后,优秀论文将结集公开出版。

(3)从获奖文章中优选部分文章作者为大会发言人。

三、会议相关事项

1 会议地点:湖北武汉

2 会议时间:2012年4月11-14日

3 参会方式:投稿参会;直接报名参会(登录会议网站注册报名)。

4 正式报到通知将于2012年3月中旬发出。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秘书处

联系人:赵树宜(学术),电子邮箱:zhaosy@mail.las.省略

姜京善(会务),电子邮箱:jiangjs@mail.1as.省略

王莹莹(会务),电子邮箱:wangyy@mail.las.省略

电话:(010)82626812,(OlO)82626611-6225

传真:(010)82626821

专业分会网址:省略.cn

高校分会网址:sal.省略/

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

中国图书馆学会高校图书馆分会

学术研讨会篇5

一、对泰戈尔亚洲之行的理论概括

关于泰戈尔的亚洲之行,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南亚语言文化系安娜・杰妮卡(AnaJelnikar)博士作了题为《走向或有缺失的圆满的象征:泰戈尔世界视野中的旅行地》的发言。她主要探讨泰戈尔的世界旅行特别是亚洲之旅对其世界主义意识形成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她认为,泰戈尔是一位有抱负的行者,他的世界之旅不断解构所谓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对立的观点,他创办的国际大学(Visva Bharati)象征着他的关于人类精神融合的思想。香港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历史系马克・弗罗斯特(Mark Frost)博士在题为《超越民族与地理界限:泰戈尔与世界主义的契机》的发言中,对泰戈尔与中国、斯里兰卡和印度等国具有世界主义意识的思想家之间的精神互动作了探索。印度加尔各答图书馆学专家苏普里雅・罗易(Sup6ya Roy)女士作了题为《国际大学理念和泰戈尔的亚洲之旅》的发言,探讨了对泰戈尔的亚洲之行与国际大学的教育宗旨之间的联系。

二、泰戈尔与东南亚的文化联系

缅甸仰光国家博物馆的陀光(Thaw Kaung)博士发言题目为《泰戈尔在缅甸:旅行、翻译与影响》。他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对泰戈尔的三次缅甸之行(1916年、1924年和1927年)进行历史追踪,并对泰戈尔作品在缅甸的翻译、研究和对缅甸现代文学发展的影响作了阐释。印度加尔各答大学南亚与东南亚学系的斯瓦普娜・巴塔查利雅(Swapna Bhatta-ohrya)教授近期出版了著作《印缅关系:1886―1948》。她依据前期研究成果,对泰戈尔的缅甸之行进行历史考证,并分析了泰戈尔对缅甸人、缅甸历史文化的认识。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艺术考古系高级讲师伊丽莎白・穆尔(Elizabeth Moore)博士从宗教绘画、社会政治活动等角度对泰戈尔缅甸之行的历史影响进行论述,并介绍了缅甸的圣蒂尼克坦图书馆(Shantiniketan Library)和泰戈尔学会(Tagore Association)。这是泰戈尔与缅甸文化互动的精神产物。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那烂陀一室利佛逝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温琼妃(AngelaOon)在题为《尊敬、蔑视与争议:泰戈尔1927年访问新马》的发言中,从中文、英文和马来语文献人手,探讨了1927年泰戈尔访问新加坡和马来亚联邦时引发的一场政治争议。当时,据传泰戈尔在英国政府派遣印度士兵到中国保护在华英国人一事上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这引起了报界和公众的争论,泰戈尔及时机智妥善地处理了这一事端。当时,由于南昌起义爆发,东南亚华人关注点转移,对此事并没有过多反应。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那烂陀一室利佛逝研究中心学者贾亚迪・巴塔查利雅的发言题目是《爱国主义和热情:泰戈尔和鲍斯在东南亚的反响》。他对泰戈尔与印度著名极端派领袖s,钱德拉-鲍斯(Sub,has Chandra Bose)在东南亚乃至东亚的历史影响进行比较研究,认为泰戈尔获得了东南亚地区各个民族的普遍赞赏,而鲍斯在海外领导的印度独立运动只是在印度人群体中产生了极大影响。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历史系沙维德丽・查龙朋(Sam‘tree Charoenpong)博士探讨了泰戈尔的泰国之行。她认为,泰戈尔1927年的曼谷之行对泰国的文化与政治发展都产生了积极影响。越南社会科学院越南文学研究所的潘凤姬(Phaw Phuong Chi)博士在题为《泰戈尔研究在越南》的发言中认为,1945年前,越南学者主要研究泰戈尔的神秘哲学思想,1945年到1975年间,研究者主要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研究泰戈尔作品中的阶级意识和民族主义思想等。近年来,越南学者采纳现代文学理论和比较文学原理研究泰戈尔作品,更有部分学者采用印度梵语诗学味论(rasa)和韵论(dhvani)来研究泰戈尔。他们深信,只有用印度传统文学理论才能正确而客观地阐释深受印度传统文化影响的泰戈尔的作品。由于越南学者对梵语诗学译介不够,采纳这一研究模式的学者尚属少数。

三、泰戈尔与东亚的文化互动

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王邦维教授主持了“泰戈尔在东亚”的学术讨论。关于泰戈尔与中国的文化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刘建研究员宣读了论文《中印之间的一座文化桥梁:对泰戈尔访华的再思考》(A Cultural Bridge between ChinaandIndia:Tagore’sVisit to ChinaReconsidered)。他认为,作为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泰戈尔1924年访华是中印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泰戈尔受到了中国知识界主体的热忱欢迎,但也有少数作家对其在华演讲表示质疑和反对。对泰戈尔的两种态度,实际上曲折地反映了中国文学界和知识界的斗争。此外,当时中国对泰戈尔作品的翻译以诗歌为主,对他的小说和散文翻译严重不足,因而人们难以全面了解泰戈尔的作品和思想,甚至对身为文学家的泰戈尔提出不切实际的政治期望。至于鲁迅对泰戈尔的反感和苛评,则主要是由于资讯严重不足而产生的误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泰戈尔不但再未受到批评,而且享有崇高的声誉。他的所有重要作品都有了中文译本,在知识界的影响长盛不衰。尹锡南博士宣读了论文《泰戈尔1924年访华与中国知识分子的反响》(Rabindranath Tagore’s Visit to China in 1924 and hs Repercussions among Chinese Intellectuals)。他把对泰戈尔访华及其演讲作出回应的中国知识分子分为三派,并对每一派的反响进行了分析。他的结论是,在反对泰戈尔演讲的原因中,彼此缺乏深入了解是最主要的因素。正是这种彼此缺乏了解,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印友好关系的健康发展。因此,泰戈尔访华的最大文化遗产是,中印之间必须加强文化互动,促进相互了解。韩国学者李俄颂(Lee Ocksoon)对泰戈尔作品和思想在韩国的历史影响和在不同时期的反响进行了分析。印度加尔各答贾达瓦普大学苏坎达・乔杜里(Sukanta Chaudhufi)教授在发言中认为,泰戈尔赞赏日本的文化理念和艺术美学,但由于文化差异,他并不能完全吸纳日本这个“他者”的文化精神。印度国际大学的尼兰詹・班纳吉(Nflanjan Banerjee)博士在发言中,重点探讨了日本和西亚(波斯)艺术观对泰戈尔美学观的影响,并特别提到日本近代画家、思想家冈仓天心(Okakura Kakuzo)与泰戈尔的精神联系。

学术研讨会篇6

黔东南州四大班子领导、贵州省政协文史与学习委、贵州省社科院、贵州省文史馆有关领导以及清华大学、贵州大学、贵州师大、黔南民族师院、凯里学院、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等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州属有关部门负责人及学者、麻江县四大班子领导及县直有关人士、夏同状元后裔等共100余人参加了此次盛会。会议选举产生了黔东南州夏同状元文化研究会机构。

中共黔东南州委、州人民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会议认为,夏同是从黔东南麻江县高枧村狮山脚下走进紫禁城“金榜夺魁”的著名历史人物。他一生历经贵州士子、晚清状元、民国议员、大学校长、实业厅长而晚年又退出政坛、信仰佛教、甘于淡泊的传奇人生,是贵州不可多得的人文财富;他一生演绎的近代中国的法学家、教育家、书法家和社会活动家的灿烂人生,鼓舞人心、启迪人智。这次大会是一次规模大、规格高、学术成果丰硕、影响深远的会议。会议取得的思想共识与学术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成立夏同状元文化研究会、开展学术研讨意义重大。

中共黔东南州委书记廖少华指出:夏同状元文化研究会的成立,将使夏同状元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宣传和开发、研究和提升等工作跨上一个新的台阶。夏同状元从黔东南苗疆腹地走出去,代表着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传播的深入,有其特殊而典型的区域代表意义。夏同所处的年代,正值中国社会发生巨变的时期,他在巨变中的人生经历与抉择,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对夏同状元文化进行全面、深入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利用,可以充分展现黔东南多元文化的特点,彰显黔东南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丰富黔东南的旅游文化资源,提升黔东南历史文化品味,推动黔东南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

贵州省政协姚钟伍主任认为,黔东南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夏同状元文化研究会的成立,是黔东南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件大好事,体现了州委、州政府的远见卓识。

第二、对夏同状元的哲学思想、文化内涵及思想品德给予了多维角度的揭示。

贵州省社科院王路平研究员分析道,夏同《状元策论答卷》通篇洋溢着爱国、务实、变革、维新的思想,有着深刻的政治哲学思想:一、万事万物皆变化。二、效法后王,与时俱进。三、循名核实的识人之道。四、因时制宜的用兵之道。五、先之以威猛的绥远之道。当然,夏同的政治哲学思想,又基本上没有摆脱封建意识形态的沉重桎梏。

贵州省社科院敖以深副研究员认为夏同状元文化的内涵应包括以下的内容:1、锲而不舍、勇攀高峰的求学精神。2、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事业观。3、与时俱进、紧跟潮流的人生观。

贵州省文物局杨正权处长和贵州省社科院赵玉娇助理研究员认为夏同的《四足歌》体现了他思想中的积极入世和淡然物外、知足常乐的精神境界。其字里行间折射出的高尚人生品德和对子女忠孝的要求、对生活的节俭,不仅在当时的封建社会难能可贵,即便是在当今时代也值得我们学习效仿。

贵州省社科院石朝江研究员强调,夏同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概括起来为三方面,一是奋力拼搏的执著精神,二是“知足者常乐”的生活品德,三是在法理论、理财论、教育论诸方面的博大学问。

第三、夏同为中国近代法政事业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梁光华教授认为夏同状元对我国早期法政理论及实践贡献重大。一、状元夏同东渡日本法政大学留学,并撰著《行政法》一书,与中国另一位举人留学生曹履贞的同名著作《行政法》,同时在日本东京并木活版所出版发行。这是中国法学家在日本出版的最早的两部法学著作。二、1905年7月30日夏同接受日本《法律新闻》记者采访时所说的“使法律思想普及于国民则国家强”的早期法学观点极有学术价值和社会应用价值。三、夏同回国后为中国法学界培养了大批法学人才精英。因此,夏同作为近代中国法政的开拓者、践行者和教育家、法学家是当之无愧的。

第四、对夏同有关史料的考证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夏同状元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宣传者赵青女士依据其数年来所筛选史料的分析、鉴别,在史料考证方面取得了以下的突破:

一、 “夏同生于1874年,24岁中状元”(传统说法生于1868年)。二、关于夏同乡试的地点,不是在顺天府(北京),而应是在贵阳市,原《夏同的状元卷》一文所记“应顺天乡试”一说可能系抄写错误。三、光绪十九年(1893)夏同参加贵州乡试时的乡试主考官即乡试座师是光绪十八年(1889)壬辰科状元刘福姚(广西人)。先前依据夏同在顺天府乡试而确认的乡试座师是两代帝师、中国维新第一导师、咸丰六年(1856)丙辰科状元翁同的说法有误。四、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殿试没有主考官。过去认为孙家鼐是主考官的说法有误,他只是会试的主考官。殿试安排了八位朝廷大员担当读卷官,在这八个人中也没有孙家鼐的名字,因此那种认为“夏同的殿试卷博得了主考官孙家鼐等人的赞赏”的说法也有误,孙家鼐并没有机会看到夏同的殿试卷。五、皇帝排定前十名名次之笔叫做“御笔”,夏同是光绪皇帝“御笔钦点”的状元,“御”和“钦”字都是专属于皇帝。常有人将“御笔钦点”写作“亲笔御点”或是“御笔亲点”都是不恰当的。

贵州省社科院研究员黄万机通过对夏同高祖夏鸿时在影山草堂考《尚书》择婿莫友芝,挖掘出莫友芝与夏氏祖孙三代往还留下的多篇诗文。这些诗文抒写了莫、夏两家深厚的渊娅之情。

凯里学院王雨容、黔东南州社科联邱宗功对夏同潮州活动及夏同与丘逢甲的诗歌唱和给予挖掘,丰富了夏同有关诗文的史料。

第五、夏同状元文化学术研讨会洋溢着“百家争鸣”的风气。

贵州省社科院林建曾研究员希望要全面、客观地认识研究和评价夏同。他认为,夏同所论述的“经武”方略是书生之论,其主张多系师法古代兵书及用兵之道。至于他的“德绥威服”外交思想和理财观念,也多系书生之论,比较空洞不实用。将其与同时代的先进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的主张比较,夏的认识、观念确实与他们存在很大差异。

而麻江县的本土学者文学湘则认为,关于“经武”,光绪皇帝的策问内容最多,涉及14本兵书、8个设问,最能考究考生的才识。夏同出自将门之后,自幼受到兵法熏陶,对答“经武”问策,成竹在胸、高人一筹。

在“理财”问题上,贵州省文史馆特聘研究馆员思纯以为夏同敢于指出当时国家财政匮乏的主要原因是“八旗生齿日繁,及直省防勇、绿林增饷所至”。这在当时是需要勇气的。

贵州师范大学教授陈奇、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讲师陈瑜认为,夏同自幼攻读《三字经》、《百家姓》、《四书》、《五经》, “修齐治平”的儒家思想,成为他人生之标的安身立命之根魂。

凯里学院傅安辉教授强调,夏同状元十分爱好写作楹联,给我们留下来为数可观的楹联作品,其中有些联目堪称传世之作。

第六、研究夏同书法艺术上的造诣了充分的赏析和点评。

会议认为,夏同擅长书画,名噪一时。夏同书法在当时与赫赫有名的翁同、陆润庠等人齐名,代表了当时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平,至今他的书法作品仍是书家充分肯定并追逐的对象。

贵州省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办公室副主任史永探究夏同书法的艺术是:起处无尖峰,收处无缺笔,运笔沉稳厚重,气雄力健,折处提笔圆转,方圆并用,布白得宜,结体独到,体阔势宽,平正端庄,稳重厚实。

贵州省文史馆特聘研究馆员思纯指出,由于历史的原因,夏同传世的墨迹不多,且散落各地,因此,更要搜集、抢救和保护。

第七、为打造夏同状元文化产业园提出真知灼见和切实举措。

会议认为,“夏同状元第”历经岁月,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因此,打造夏同状元文化产业园势在必行。

中共麻江县委书记龙世勇表示,一要对夏同状元文化产业园进行整体规划,加强景点景区建设。二要加强对夏同状元文化遗存的保护开发,搜集整理编辑出版夏同状元文化史料,丰富状元第布展内容和馆藏文物。三要进一步加强水、电、路、通讯网络、数据电视线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四要围绕“吃、住、行、游、娱、购”等要素,加强旅游产品开发。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谢敏对夏同状元文化旅游建设提出以下应遵循的原则:1、历史文化还原原则,2、地域文化整合原则,3、政府统筹原则。其旅游构想是:1、遗迹寻访游,2、修学励志游,3、状元文化游,4、道德教育示范基地游。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在读博士廖永伦认为,要从差异化视角切入,推动“夏同状元第”文化旅游品牌构建,创建差异化强势文化旅游品牌,培育竞争优势,是黔东南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途径。他强调,一、挖掘“夏同状元第”文化内涵以激活其历史价值,二、构建“夏同状元第”状元文化核心价值,三、开发“夏同状元第”市场价值。

中共黔东南州委常委、凯里市委书记黄远良表示,凯里市要与麻江县联手,整合、开发、利用夏同、孙应鳌、张毕来及中共地下党李长青等历史名人资源,打造成黔东南旅游大州中的经典名片,形成以凯里―炉山―麻江为弧形的历史名人文化旅游区,以改变当前凯里周边旅游景点的单一性和填补其旅游景区的空白性,为黔东南经济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八、深入开展夏同状元文化研究的任务和方向。

贵州省社科院历史所副所长敖以深指出,夏同状元文化当前急需深入研究的领域有:一是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夏同状元文化的相关资料,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二是夏同参加科举考试的史料及1898年中国社会的特殊环境与其脱颖而出的关系;三是夏同从清末状元到民国议员再到实业厅长职位的转变,可以作为清末民初传统知识分子转型的个案研究;四是夏同的重要成就,包括对传统文化的高深造诣、对西方文化的吸纳以及书法成就、选才主张、实业理念、法治思想等等;五是夏同与其他状元或知识分子、官员的比较研究;六是夏同及其状元文化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历史启示等。

贵州省文史馆副馆长杨玉和强调,今天我们研究夏同,不但要研究他的思想、业绩,还要研究他成长的家庭和社会背景,为培育更多更优秀的贵州才俊提供借鉴。

学术研讨会篇7

(一)因明教学与研究概况

中国逻辑学会因明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社科院刘培育先生,回顾并介绍了国内因明教学与研究状况,同时指出因明的抢救工作已得到国家的重视,希望广大专家学者更加重视因明研究,倡导大家支持并参与因明研究,遵守学术规范,团结合作,共同致力于因明的研究与发展。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邹崇理研究员对因明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的诸多工作成绩表示肯定。中国逻辑学会因明专业委员会姚南强秘书长汇报了因明专业委员会一年多来的工作情况。

(二)藏传因明理论及相关研究

万果对因明学在藏区的发展历史进行梳理的同时,突出了藏族学者对因明学在理论上的进一步完善与拓展,诠释了具有代表性的三部因明论著,为同仁学者提供基础性研究资料的同时,展示了藏传因明学蕴含的丰富的理论生成力和多元的思维向度。加央平措以壤塘寺为调研对象,叙述了藏传佛教觉囊派的因明学传承历史与研习现状,简要总结了目前觉囊派因明学研习的新特点与新的发展势头。贡保扎西对“知识”各类别及其功能和作用做了简要分析。拉先加围绕桑浦寺历史上的几位主要堪布的生平事迹,从他们的讲授传承阐述了桑浦寺对藏传因明学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才华多旦探讨了不同历史时期因明在藏区的本土化路径与趋向。改玛本考辨了敦煌藏文因明文献中出现的以P.T.0123写卷为代表的古印度因明文献。冷智多杰通过寺院因明学教学方法和普通高校因明学教学方法的对比,总结出了更加严谨独特的教学方法,并针对高校藏语文专业因明课程的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项智多杰分析了恰巴・曲桑《量论祛疑解论》的理论特色及其学术影响。夏吾・李加考论了塞氏・摄类学的形成过程。才项多杰用辩论研究的方式,探讨了藏传因明中补特伽罗、有情、趣等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问题。

(三)藏传因明的应用研究

李德成论述了因明在藏传佛教佛学思想建设中的作用。才让东智以相属格助词、作格助词、连引虚词为视角,论述了藏传因明中的语法功能及语法学和因明逻辑密不可分的关系,提出要学好因明必须掌握语法理论及其意义在因明中的功能。达娃才仁论述了色拉寺及学经制度的情况。丹增强曲通过《雍增摄类学》中若干处利用语言歧义进行推理的例子,指出了《雍增摄类学》逻辑系统和西方词项逻辑系统的重要区别。贡却坚赞阐述了目前在藏医学及医疗卫生研究方面有机地运用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必要性。

(四)汉传因明义理探讨

董志铁通过因明之“喻”与推类之“义”的比较,从二者具有的诸多共同点看,说中国无逻辑,把中国名辩排除在世界逻辑传统之外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就因明论式与推类模式看,虽各有特点,但从“形式”构成与研究的深入、细致上看,因明论式理论贡献远在名辩推类模式之上。姚南强就“除宗有法”使喻体成为“除外命题”,从而对陈那三支式成为“最大限度类比”的提法进行了反驳;认为宗有法于同喻依,不得不除,于同喻体,必不可除,喻体不是除外命题,同、异喻体应是概括全类的普遍命题,陈那三支式是带有归纳成分的演绎推理。翟锦程围绕西学中的逻辑与印度“五明”知识体系中的因明在中国的交融这一主题,以第一次传人中国的西学知识体系为基础,对照印度“五明”之体系分析了逻辑与因明的相关问题。曾昭式以章太炎不同时期“名家”研究为例,分析了章太炎“名家”研究的“求是”与“致用”特征及其优劣,回答了中国逻辑史学科建立意义下的学术研究问题。杨武金通过与亚里士多德逻辑比较,认为因明论式更偏重于从一般到个别的推论;因三相的规定,使得三支论式更具有一般性,法称改进后的新因明论式和西方逻辑推理式更为接近。梅良勇分析了吕潋先生《因明纲要》的特点,阐明了对于近代以来因明普及和帮助世人了解因明全貌所作出的贡献,同时也认为该著忽视了西方逻辑对整理因明的理论参照物作用。淮芳初步探讨了违反因三相的因过。刘纯从玄奘与法称互不提及的角度分析了汉藏因明的研究走向与侧重点。姜岩延对因明论式和三物逻辑作了比较。王晓光和白敬平初步探讨了因三相与三法印的关系。石文甲指出了与亚氏三段论的联系,及其自身内部的结构关系。

中国逻辑学会因明专业委员会主任张忠义教授提交了《因明义理研究与争鸣――以三大逻辑的比较研究为视野》,全面论述了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介绍了该成果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和学术价值。郑伟宏研究员提交了《汉、藏因明比较研究刍议》一文,论述了玄奘的因明成就和汉传因明中的陈那学说,并回应了藏传因明学者的诸多疑问。

(五)因明研究回顾与展望

刘培育回顾了因明研究与发展状况,并着重探讨了因明的抢救工作和各方面所做的努力。肖平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因明在日本的传承历程,以及研究与发展状况。顺真概括和回顾了近60年来的藏传量论研究状况,展示了量论研究的国际视角,以及60年来藏传量论研究的基本脉络和境况,并预示了藏传量论研究的基本走向。沈海波对民国初年的一次因明论争作了简要回顾和述评。汤铭钧以陈那的因明学说和法称的因明学说为论点,论述了国外研究因明的状况及其缺陷,阐明了汉传因明和藏传因明是中国逻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指出在陈那、法称因明论著基本理论的研究方法和诠释方面,汉传因明和藏传因明具有各自的特点及价值。张晓翔从因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人才培养和学术成果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汉传因明研究与发展的趋向;抢救因明不仅要重视汉传因明的应用研究,而且还要从一般逻辑或多种逻辑的角度看因明,注重文化交融。

学术研讨会篇8

开幕式上,上海辞书出版社社长何元龙致欢迎辞,上海市辞书学会秘书长徐祖友、中国辞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韩敬体讲话,中国辞书学会语文词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谭景春做工作报告。

本次学术研讨会通过大会发言和小组讨论两种形式进行学术交流。会议主题是汉语词汇研究与词典编纂,论文主要涉及辞书理论的创新与提高,《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等语文辞书的编写、修订以及汉语词汇研究等相关问题。

一、辞书理论与实践

韩敬体回顾了我国的三次辞书规划及其落实执行情况,给语文辞书编修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张志毅在《对词义和词的再认识》的报告中关于“词义语境原则”“基于海量语料统计分析研究词义的语义、语用、语法新分布原则”的论述,令人耳目一新。郭小武对中型通用语文辞书编写中存在的过于追求纯和简、专和全、厚和多的三种误区,以及原创性、对象性、时代性、文化性、类型性、层级性、协调性等七种缺位提出了批评。王东海基于对中外经典辞书的研究,从知识内容、知识品牌、知识更新、知识整合和用户资本等方面探讨了打造汉语辞书核心竞争力的方法。谢仁友对民国时期的白话辞书做了梳理和研究,指出《王云五大辞典》代表了民国白话辞书的最高峰。林仲湘、吴建生、安志伟、叶军、乔永分别讨论了《现代汉语详解字典》《现代汉语常用语典》《中国惯用语大辞典》《现代汉语学习词典》《新华成语大词典》等辞书的编写经验和研究心得。

二、关于《汉语大词典》的修订

目前,《汉语大词典》的修订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李尔钢从收词、义项以及书证等方面讨论了《汉语大词典》的修订准则。杨蓉蓉提出《汉语大词典》修订要达到的目标以及需要采取的措施。高淑贤从《汉语大词典》的修订中归纳了大型语文工具书修订的共性。孙毕提出利用《汉语大词典词目音序索引》来大面积提高《汉语大词典》的质量。除了上述宏观层面的建言外,杨小平、林源、张颖、赵红梅分别从释义、义项排列层级、成语相关问题、借鉴欧美词典编纂理念等方面对《汉语大词典》的修订提出了建议。王绍峰、周阿根、王宝红则分别指出初唐佛典文献语词、“后嗣义”词汇、清代藏学汉文文献等对大型语文辞书编纂的价值。

三、关于词典的注音、字头、字形、收词和释义

晁继周提出了普通话常用轻声词、儿化词词表选词的四个主要原则,即尊重语言事实、从严掌握、适当照顾系统性和尽量与现行标准一致。马启俊、刘子怡探讨了地名 “六安”之“六”的读音。程建功则对成语“知者乐山,仁者乐水”的异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高洪年、李斐分别考察了《汉语大词典》无源字头、《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部分姓氏用字字头的处理办法。李贵生、何茂活分别对方言用字的规范化、方言词典“本字”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盛玉麒针对《现代汉语词典》中“v+n”式“词化短语”词汇化问题,提出汉语词根相关性与短语词化度的概念。杜翔提出整体同源是认定多音节的多义词和同形同音词的基点。新词新义和字母词是词典的重要组成部分。王伟探讨了《现代汉语词典》义项的增补。刘楠考察了语文词典对因误用产生的新词新义的收录问题。曾柱提出了新词语“新鲜度”的概念并分析了新词语词典收词的难度。张铁文研究了《现代汉语词典》各版本字母词的收释。

苏宝荣、马英新对作为偏正式复合词的非常规组合“动+名”结构的语义结构类型做了精细的归纳,并揭示了该结构隐含“动素的连带成分”这一实质。谭景春以《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的释义修订为例,提出了同类条目释义行文的一致性、释义行文用浅显的现代汉语普通话、释义行文用长的字符串解释短的字符串等词典释义的三条基本原则。从类型学的角度来改进释义引起了多位与会人员的关注,邓春琴考察了语义地图理论在区分多义词与同音同形词、排列多义词义项等方面的作用。王楠、邵宇彤、于峻嵘、冯海霞、李慧、张瑞洋的论文分别考察了类义词、词语分类注释、同义词词典三项式形容词释义、汉语亲属称谓词释义比较、“V单+NP”语块中NP的出条与释义、“精深、精湛、深湛”词义辨析等问题。此外,安华林对《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释义部分若干问题提出商榷。王霞、侯瑞芬、张定、王敏分别探讨了成语字面义、现代汉语“×着”结构、语文词典否定极性词、汉语学习型词典的编纂等问题。

四、辞书数字化

胡全红探讨了学生汉语词典在移动应用领域应具备的特点、功能和呈现形式,并对其市场化产品形式,提出了几种设想。邱立坤提出了面向辞书编纂的大型通用语料库建设的构想。高永伟以《英汉大词典》第三版的修订为例,探讨词典网络化趋势,以及数字时代英汉词典的创新。范剑淼介绍了其所在公司的“海量在线词典”。

密切关注语言生活是本届会议论文的一个亮点。前不久“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刚刚落幕,张晖、李志江基于听写大会词汇书写统计数据,归纳了听写大会反映出的中学生科技名词识记的特点,探讨了其成因,并对加强中学阶段科技教育提出了建议。

学术研讨会篇9

会议概况

这是ISME首次选择东南亚国家,也是继日本和韩国后第三次在亚洲召开。千余各国代表、学者和音乐教育专家从世界各地赶来,讨论有关音乐教育的不同课题。研讨会之前(7月9日-14日)在印度尼西亚、越南、新加坡、香港等七个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召开了地区性会议,由国际音乐教育协会所属的委员会和地区成员主办,共分为七个国际小组②,专门搜集、整理不同范畴的专业知识,讨论有关音乐教育的课题。分会完毕,于7月16日在马来西亚召开世界大会。会议共有三大主要组成部分:学术论坛、展览会和音乐会。500多个专家与学者参加了论文宣读(paper)、工作坊(workshop)、专题讨论会(symposia)、课例展示(work session)、海报展示(poster sessions)等项目;另有40个展览单位和54个音乐表演团队。会议为期6天,可谓是一次汇集了全球音乐教育家和表演者的国际盛事。

会议特点和要点

1. 内容包罗万象,学术气氛浓郁

会议内容涉及:世界各地教育课程改革和教育政策变革、学校音乐教育现状与发展、教师培养与教学模式探讨、世界四大音乐教育法的内涵及外延、特殊儿童的音乐教育等多个层面,研究范围扩展到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生物学、音乐治疗学等多个领域。

这是一个没有肤色种族分别,没有等级职称差异的畅所欲言的交流平台。不论你是一个教授、专家,还是在教育一线的普通教育工作者,所有的注意力都投入在音乐教育问题的探讨中。在台下坐着听讲的有可能就是鼎鼎大名的音乐教育家,但是他们依然会认真地听讲,还会多角度地向讲课者提问,有切磋、有探讨、有质疑、有咨询,讲厅里总是洋溢着和谐浓厚的学术氛围,台上台下充满着对音乐教育发展的关注与热爱。

2.专家学者云集,创新火花迸发

参会的最大的感受就是新奇,不是指走出国门参与国际会议的新鲜,而是世界各地的音乐教育专家们的理念时时给我们启发和灵感,似乎天天都在经历“头脑风暴”。这是在国内的学术会议上未有过的体验。

各个领域的音乐教育专家展示了与自己专业有关的新型教育方法和理念,包括音乐教学法、音乐教育理论、音乐教育课程设置、音乐与文化的渗透、音乐教育与音乐治疗等。来自美国、德国、匈牙利、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专家进行了音乐教学法的课程展示。这些专家都是各自领域的权威,其音乐教育理念是走在世界前端的。如国际奥尔夫协会的主席Hartman Wolfgang所做的《奥尔夫教学法的过去和未来――一个教学理念对这个变化着的世界作出的回答》、达尔克洛兹教学法专家Karin Greenhead, Sandra Nash 和 Joan Pope的《达尔克洛兹优美律动――三合一,多角度全方位接触》等。

在工作坊与论文宣读中,中国的专家学者也拿出中国的音乐教育研究成果。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主任余丹红的《论附中的音乐教育体制》,使世界各地的专家透过上海音乐学院附中这扇窗看到了中国音乐教育的飞速发展。青年打击乐演奏家彭瑜论述了中国的京剧锣鼓和地方鼓乐,令外国专家兴趣盎然。中国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等的代表老师也以精炼的文字传播他们的音乐教育研究成果,包括教学策略、教学理论,研究问题的设定、方法论等。世界各地的专家根据这些报告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形成中外文化的碰撞。此后,中国音乐教育学会会长谢嘉幸召集中国的代表开会,大家都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不虚此行。

音乐教育与音乐治疗在会上是被关注较多的话题。日本音乐治疗研究中心的专家Yoshiko Fukuda先生介绍了目前在日本推广开来的喘吸音乐疗法,将音乐教育与养生联系在一起,其理念是追求以自然为本,以人为本。来自香港的Paulina Wai Ying Wong博士用身势形体运动和姿势的变化来训练合唱,并将此设计成了电脑软件,兼具趣味性和科学性。匈牙利专家在会议上了一个新的综合教学法Kovács Method,通过科学方法来完成音乐的学习,包括如何提高音乐技巧,如何纠正姿势、呼吸和血液循环,如何克服怯场等。世界教育大会为这些最新的研究成果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使这些最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够以最快时间、在最广范围得以传播。

3.教育方式多元,民族特色彰显

很多国家纷纷以本国的特色作为音乐教育课程展示的内容,独具风格。美国专家介绍了JAZZ音乐教育,包括社会爵士节日、专业出版物、如何将爵士节奏融入课堂;非洲则亮出非常具有本土特色的噶勒族黑人的土著打击乐;东道主马来西亚介绍了具有当地特色的舞蹈ZAPIN、ENDANG,皮影戏Wayang kulit和民间音乐;印度则展示了韵味十足的印度歌舞。

教育方式的多元也是本次会议的一个特点:生活中的音乐、以网络为基础的作曲、课堂即兴创作、教育软件开发等,还有涉及到关于本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和世界各种音乐风格的渗透与借鉴,另外,频率极高地提到流行乐在当代音乐课堂上的运用。芬兰专家在课程展示中介绍了流行乐在芬兰普通学校音乐课堂的运用并以此为主题召开了专题讨论会;世界各地的教师不约而同地将流行音乐元素搬进课堂,较有特色的发言包括:《音乐教室里的探戈》《美国拉丁音乐元素在钢琴技巧中的实际运用》《将蓝调爵士融入奥尔夫教育法》……

我有几点感受与同行共勉:1.如果学校音乐教育不再创新的话,学生的审美还是畸形的,所以教师除了提供良好的导向,必须同时深入到学生的队伍中了解他们所喜爱的音乐,同时借鉴社会音乐活动的一些成功做法去缝合文化和教育的裂缝;2.音乐治疗和亲近自然的音乐教学法不仅对特殊儿童有帮助,对于健康儿童的音乐启蒙也有很大作用;3.立足于本土的教研,开发民族音乐资源并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4.各地表演特色浓,中国队伍亮色多

会议安排午间和晚间音乐会,共有来自日本、菲律宾、土耳其、印度、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团队被委员会挑选出来参加演出,东道主马来西亚选派了国宝级的打击乐传统节目24节令鼓,震撼人心的大鼓加上舞蹈、舞美和马来西亚特色乐器恩格隆(Anglung),气势恢弘,引人入胜。在马来西亚的国家工会剧院Istana Budaya举行的“马来西亚之夜”大型音乐会,歌舞欢腾,高潮迭起,整个剧院俨然成了狂欢派对的海洋;日本展示了古老的宫廷雅乐,包括人声、纯乐演奏和面具古舞,其文化遗产保存的完整性让人佩服;另外印度的歌舞、澳大利亚的合唱、俄罗斯的特色乐器演出……各国的表演家们各显神通、各展其能,节目精彩纷呈。

中国的演出队伍是众多国家中的一抹亮色。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研究生们组成的上海六人组(Shanghai six),上演了特地为本次国际会议创作并在世界首演的、充满浓郁中国民族特色的节奏律动作品《鼓舞》,广受好评;香港童声合唱天地(Hong Kong Treble Choir)用粤语、客家话演唱的童谣,天真烂漫,童趣盎然。

自身的反思

1.国际会议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参会期间我们看见很多亚洲人的面孔,不论是中国香港、台湾地区还是马来西亚,哪怕是被认为口音最重的日本都是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与外国专家交流,听课也完全没有障碍,甚至有时可能同时用几国语言与来自不同国家的专家交流,这是大陆学生还欠缺的。

2.与几个音乐教育大国比起来,虽然中国的音乐教育有自己的民族传统特色,也出现了一些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精髓的优秀教师,但是队伍还不够庞大,有一些课程传授的仅是较零星的理论,总体来说,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科学的、让世界的音乐教育同仁感到叹服的音乐教育体系。

3.凡参与ISME宣读的论文均不得超过3000字。这并不是ISME独家限定篇幅的规定,而是美国音乐心理学协会论文规格“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APA)Format ”的一个基本要求。中国的论文不管硕士博士论文都规定洋洋万字以上,这样不成文的规矩,是造成一些学术文章堆砌词藻、繁琐叙事的原因。

4.作为中国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应通过ISME这个在国际上深具影响的音乐教育组织而了解世界音乐教育的发展。中国的音乐教育协会组织也应充分研究ISME的成功运作经验。通过这样世界性的会议可以促进国际间各层次音乐教育工作者联络及有关组织的合作,促进文化的传承发展。所以,推动这样国际性的会议和世界各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是我们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①ISME是国际音乐教育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usic Education)的缩写,它是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和国际音乐协会(International Music Council)的核心组织,于1953年在比利时成立,是一个包含超过50个国家的会员的国际组织,也是唯一一个音乐教育的国际组织。它每两年召开一次世界性的音乐教育会议,由国际音乐教育协会所属的委员会主办。

学术研讨会篇10

大家好!由中国林学会银杏研究会和长汀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全国第十二次银杏学术研究会”今天在这里隆重开幕。这是全国银杏种植开发研究专家们相聚的一次盛会。首先我代表中共长汀县委、长汀县人民政府对本次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不辞辛劳、远道而来出席本次学术研讨会的各位专家、代表、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长汀,又名汀州。地处福建西部、武夷山脉南麓,南与广东近邻,西与江西接壤,是福建省西大门,也是沿海省份进入内陆腹地的黄金通道。长汀县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革命文化。自唐开元21年(公元733年)置长汀州后至清末的一千多年里,长汀城都是各个朝代的州、郡、路、府的治所。盛唐时,汀州府为福建五大州之一(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也是客家人繁衍生息、壮大发展的祖籍地,是客家人的大本营,被海内外客家人称为“客家首府”。悠久的历史留下了许多珍贵文物,1994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长汀县是全国三个老苏区之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长汀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苏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当时被誉为“红色小上海”“红军的故乡、红色土地和红旗不倒的地方”。当时,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中共福建省委、省军区等机构设在长汀,也是福建革命运动的政治、军事中心。国际友人路易·艾黎称汀州城是中国最美丽的两座山城之一,城区主要景点有卧龙山、朝斗岩、客家博物馆、辛耕别墅等,各位代表可以利用会余时间,多走走、多看看。

长汀地处中亚热带,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适宜银杏的生长与种植。同时长汀又是山区农业大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培育特色农业产业,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不断壮大农村实力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发展银杏产业,把它作为一项与扶贫开发、生态建设有机结合的重要工作来抓,提出了《关于大力推广种植银杏的意见》,近年来,全县已种植银杏近5000亩12万株,早期种植的已开始开花结果。厦门树王银杏制品有限公司在策武乡南坑村租赁山场建设银杏生态园,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带动了当地群众致富,经济效益开始显现。明天,大会将组织各位代表、来宾到那里参观指导。这次全国银杏学术研讨会在长汀召开,必将推动我县银杏事业的发展。我们将竭尽所能做好会议后勤保障工作。但由于条件有限,对会议服务工作做的不够的地方,请各位代表多加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