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4 21:32:2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学术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写作

1.准确得体

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常见毛病是:过于笼统,题不扣文。关键问题在于题目要紧扣论文内容,或论文内容民论文题目要互相匹配、紧扣,即题要扣文,文也要扣题。这是撰写论文的基本准则。

2.简短精炼

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至于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一般希望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不过,不能由于一味追求字数少而影响题目对内容的恰当反映,在遇到两者确有矛时,宁可多用几个字也要力求表达明确。若简短题名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或反映出属于系列研究的性质,则可利用正、副标题的方法解决,以加副标题来补充说明特定的实验材料,方法及内容等信息使标题成为既充实准确又不流于笼统和一般化。

3.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

“外延”和“内涵”属于形式逻辑中的概念。所谓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而所谓内涵,则是指对每一个概念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命题时,若不考虑逻辑上有关外延和内涵的恰当运用,则有可能出现谬误,至少是不当。

查看全文

论文范例学术论文写作要点

随着科学技能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触及到学术论文的写作范畴,那么怎样写学术论文、学术论文写作是怎样要求的、格式怎么,下面就介绍一下学术论文的写作,期望能对您论文写作有所帮助。

(一)落款(Title,Topic)

落款又称标题或标题。落款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论文标题是一篇论文给出的触及论文规模与水平的榜首个重要信息,也是有必要考虑到有助于选定要害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能够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标题十分重要,有必要用心酌量选定。有人描绘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标题是文章的一半”。对论文标题的要求是:精确得当:简略精炼:外延和内在恰如其分:夺目。对这四方面的要求分述如下。1.精确得当要求论文标题能精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讨的规模和深度。常见缺点是:过于抽象,题不扣文。要害问题在于标题要紧扣论文内容,或论文内容民论文标题要互相匹配、紧扣,即题要扣文,文也要扣题。这是编撰论文的基本准则。2.简略精炼力求标题的字数要少,用词需求精选。至于多少字算是符合要求,并无一致的“硬性”规则,一般期望一篇论文标题不要超出20个字,不过,不能由于一味寻求字数少而影响标题对内容的恰当反映,在遇到两者确有矛时,宁可多用几个字也要力求表达清晰。若简略落款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或反映出归于系列研讨的性质,则可利用正、副标题的办法处理,以加副标题来弥补阐明特定的试验资料,办法及内容等信息使标题成为既充沛精确又不流于抽象和一般化。3.外延和内在要恰如其分“外延”和“内在”归于形式逻辑中的概念。所谓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目标;而所谓内在,则是指对每一个概念目标特有属性的反映。出题时,若不考虑逻辑上有关外延和内在的恰当运用,则有可能呈现谬误,至少是不当。4.夺目论文标题尽管居于首先映入读者眼皮的夺目方位,但仍然存在标题是否夺意图问题,由于标题所用字句及其所表现的内容是否夺目,其发生的效果是相距甚远的。有人对36种公开发行的医学科持期刊1987年宣布的论文的部分标题,作过统计剖析,从中筛选100条有过错的标题。在100条有过错的标题中,归于“省掉不当”过错的占20%;归于“介词运用不当”过错的占12%)。在运用介词时发生的过错主要有:①省掉主语——榜首人称代词不达意后,没有运用介词结构,使辅助成分误为主语;②需求运用介词时又没有运用;③不需求运用介词结构时运用。归于“主事的过错”的占11%;归于“并排联络运用不当”过错的占9%;归于“用词不当”、“语句混乱”过错的各占9%,其它类型的过错,如标题冗长、文题不符、重复、歧意等亦时有发生。

(二)作者姓名和单位(Authoranddepartment)

这一项归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载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络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榜首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脚踏实地的情绪,对研讨作业与论文编撰实践贡献最大的列为榜首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相同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络。

(三)摘要(Abstract)

查看全文

学术论文写作论文

(一)如何提高构思能力

很难想象,一个思维不清晰的作者会写出条理清晰、脉络分明的论文来。因此,重要的问题在于通过写作实践训练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了,构思论文的能力将随之提高。

在正式撰写学术论文之前,先拟制定作提纲,可以极大地帮助作者锻炼思想,提高构思能力,这一办法是被长期实践证明了是有效的办法之一。据资料报导,世界上先拟制定作提纲,然后按提纲进行写作的科技人员,约占总数的95%。

写作提纲的作用,具体说,有以下几点:

1.写作提纲,类似一张建设蓝图,可以帮助作者自己勾划出全篇论文的框架或轮廓,体现自己经过对材料的消化与进行逻辑思维后形成的初步设想,可计划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前后如何表述一致,重点又放在哪里,哪里需要进行一些注释或解说。按此计划写作,可使论文层次清晰,前后照应,内容连贯,表达严密。

2.拟制写作提纲,只需要运用一些简单的句子甚至是词与词组加以提示,把材料单元与相应的论点有机组织编成顺序号,工作量并不大,也容易办到。当提纲写成后,再从总体上来。这很象是转动万花筒,只要稍稍转动一个角度,便会出现新的图案。提纲的调整也是如此。应该说,高速提纲要比无提纲写好人文后再调整要轻松得多。

查看全文

学术论文版权侵权研讨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千名硕博士诉万方学位论文侵权的案例分析;数字图书馆条件下的版权保护问题及解决途径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案例发生背景、这一千名硕博士学位论文侵权案。被业界称为国内知识分子集体维权首案、多层授权下的学位论文、第一层授权是学生给学校的授权、授权是中信所对万方公司的授权、在中信所获得国家专项资金资助情况下,向万方公司提供数据库建设费用、分清著作权的归属、建立健全数字出版著作权保护的法律机制、完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采用数字版权管理技术、提高著作权人的维权意识、借鉴学习国外的著作权保护方法等,具体请详见。

近年来,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兴良诉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学者郏成思等七人状告北京书生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侵犯《知识产权文丛》等作品网络传播权纠纷案、400学者诉超星数字图书馆侵权案等频频出现在媒体上。引起学界强烈关注。

笔者对我国近年来发生的一些影响较大的数字图书馆版权侵权案件进行了梳理,从中选择了千名硕博士诉万方学位论文侵权案作为研究对象,因为这一案例是近年来声势最大,参与维权人数最多的一次。在国内发生的数字图书馆侵权案件,尤其是学术论文的版权侵权问题方面具有代表性。

一、千名硕博士诉万方学位论文侵权的案例分析

1案例发生背景

2006年6月,某大学老师刘美丽完成了她的博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为《重组绵羊朊蛋白(OvPrP<’C>)的构象转化与Prion疾病发生机制的研究》,共12.5万字,是一篇专业性较强的学位论文。刘美丽从2003年到2006年,花了近三年时间完成这篇博士论文。毕业前夕,刘美丽与学校签订了《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以下简称《授权声明》)。随后,她的这篇博士论文出现在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方公司)开发的《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里,在国家图书馆和许多学校的内部局域网上。该数据库都能方便地在线浏览或下载。最终,刘美丽以侵犯著作权为由将万方公司诉至法院,要求其立即停止侵权,在媒体和万方公司的网站上公开致歉,并向她赔偿经济损失、精神损失、公证费、律师费等共计36800元。一审及二审都驳回了刘美丽的全部诉讼请求。

查看全文

学术论文错误信息传播分析

创新性、持续性是创新型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开放性、协同性是创新型学术论文最早可追溯到人文主义者的信札[1],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学术论文在当代社会一定程度上已成为揭示事物发展规律、展现最新研究成果的代名词。由于学术论文的前沿性、专业性、严谨性,就要求学术论文的内容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具有相对准确性,以此来传播相对正确的内容。在当代社会,科技期刊论文、学位论文、学术会议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主要组成部分,各种学术论文科研意味浓厚。尽管科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行业权威性、前沿性,但在科技研究论文中也不能避免错误信息的出现。苏振伦对《中华耳科学杂志》45篇文稿调研发现,平均每篇文稿存在10.6处错误信息,这些错误信息包括理论或概念错误、方法错误、数据错误、内容错误、术语错误、翻译错误等[2]。另一项对医学类学术论文的调研表明,公众对学术论文具有较高信任度,但公众却难以读懂论文,以至于会对论文的研究结果产生误读[3]。与公众对学术论文的误读相比,学术论文在正式发表前经过同行评议、编辑部审查等,这个过程要包含比一般公众更高的行业理解力,由此出现的误读和对错误信息的忽视,是应该被避免的。胡红林将错误信息细分为六类,分别为:假设性错误信息、经验性错误信息、传统性错误信息、数据性错误信息、社会性错误信息、预测性错误信息[4]。但学术论文错误信息与错误记忆(falsememory)不完全相同[5],因为学术论文错误信息有较大的可能通过实践来不断修正,以保障呈现的信息是相对客观的、真实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学术论文信息的呈现要摒弃经验主义、先行记忆,经验是产生新知的基础,但经验无法决定新知的内容。温家林等总结了国外对错误信息(misinformation)的研究,并初步对比了其与假情报(disinformation)、谣言(rumor)、八卦(gossip)的区别,其总结认为内容的“非中介化”(disintermediation)、信息不对等、故意为之等是错误信息产生的原因,错误信息的主要传播模型包括传染病模型、社会影响模型、社会学习模型三种[6]。这些原因和模型对于传递给公众的信息而言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学术论文而言,往往不会存在“非中介化”、故意为之等情况。因为学术论文中的错误信息,往往会伤害到作者的学术声誉。此外,学术论文中的错误信息还有可能对社会、学科发展产生负面效应。特别是在新媒体普及的情况下,一些民众对专家的解构、非议、抵抗,使得科学传播真理、传播事实变得越加困难。龙强等认为,加强民众、媒体、专家的多维互动,科学传播借鉴民众视角进行知识叙事和事件叙事等有助于提升民众对专家的理解和信任[7]。但科研信息与此有所差别,以学术论文为载体的科研信息主要的受众是同领域的同行,同行本身具有同业话语权,对同行话语也具备更专业的判断力,不考虑利益、权力等因素,依托学术共同体的同行评议本身内在的对学术论文进行业内监督。但由于人的社会性、利益冲突等原因,实际上目前发表学术论文比比皆是,反而对已发表学术论文的监督、反驳则较为难产。此外,当专家变“砖家”之后,学术领域的权威感也在被逐渐消解。如王正祥调研民众对不同信息来源的信任感,结果表明民众对专家的信任要高于法律机构人员,但要低于中央媒体报道及政府部门信息,说明民众对所谓权威的信息依然没有达到极高的认可度[8]。这在一定程度促使人反思:为何掌握着科技信息权威话语权的专家反而没有得到应有的信任?张意忠认为,教授的学术权威本身对学术共同体、学生、资本权威有积极意义,但由于教授本身亦存在学术霸权、学术不端、学术功利等问题,使得教授的学术权威受到挑战和质疑[9]。刘彦君等则认为,科技类不实信息的内因在于公民的科学素养有待提高[10]。但实际上,公民的科学素养在一定程度上无法与专业化的科技发展前沿同速发展,而且即便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升,也无法避免科研工作者发表的科技类不实信息,故而其内因论并不完全成立。同时,在其枚举的不实信息表现形式中,其列举了谣言、流言、传言、传说等,但并没有着重指出错误信息是不实信息中的一类,也造成其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而潘祥辉指出,相对于传播完全而言,传播失灵是信息传播中的常态[11]。可见,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存在失灵是常见的,这是由受众的多样性、受众的辨识力、信息的完整性等因素造成。但若仅以学术论文本身而论,则正确性是学术论文的内在要求,也为避免后续信息传播过程中出现传播失灵提供了源头性保障。相对而言,以往关于错误信息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心理学、行为学、传播学、医学等领域,基于文本的定量化分析、实证研究是主要研究手段[6]。以文本为载体的研究往往依托大量的文本数据而展开,而缺少对错误信息的细节关照。本文从冲击地压矿井数量这一微小的视角出发,通过对相关学术论文的文献特征展开分析,探究学术论文错误信息传播的类型、原因。研究内容有助于从源头上理解学术论文错误信息的产生机制,为减少学术论文中的错误信息提供有益借鉴。

1研究背景概述

冲击地压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动力灾害之一,源于安全、高效生产的工程需要,冲击地压问题在最近30年被大量研究[12-13]。恰恰是源于实际工程需要的特质,使得冲击地压矿井成为研究人员不能忽视的重点,冲击地压矿井数量也成为研判灾害发展程度、分析矿井空间分布特征的重要指标。从深层次看,数量背后是与具体矿井之间的内在联系,是通过矿压现象研究科学本质的重要一环。矿井数量属于定量化指标,具有极佳的区分度,因此可用于辨别错误信息。笔者2014—2015年对关于冲击地压的中文文献展开调研,从而形成了对中国冲击地压矿井空间分布、矿井数量的全新认识[14]。正因为有亲身研究经历,笔者对这一数字较为敏感。在笔者博士论文2016年下半年上线中国知网后,笔者发现后续的若干篇相关学术论文在这一数字上存在不同类型的错误,以至于欲探寻一下这些错误信息产生的原因。基于笔者已有研究经验,本文中认为正确的冲击地压矿井数量具有以下特征:(1)能够较为明确地列举出相应的矿井名称或详细引证资源的,如文献[13-15]的研究;(2)具有行业权威性,如文献[16]的作者为冲击地压领域的专家群,文献[16]的数字结果与文献[13]相一致,而文献[13-15]的引证数据来自相关行政部门或相关行政部门人员的统计报告。此外,文献[13-15]的数据在时间维度上具有渐进增加的特点,符合近年来我国冲击地压矿井数量逐渐增长的事实。因此,将文献[13-16]的数据定义为正确信息,按发表时间先后顺序,正确冲击地压矿井数量分别为142座(潘俊锋等,2013年)、142座(姜耀东等,2014年,数据截至2011年底)、157座(杜学领,2016年,数据截至2015年底)、177座(齐庆新等,2019年,数据截至2017年)。对于不满足以上条件的,本文认为是错误信息。应该指出,本文所述的正确和错误具有时空相对性,而不是绝对的。冲击地压矿井数量作为可量化对比的着眼点,能够从数量和引证关系维度对这种相对错误进行评价。由于为量化指标,错误信息的确定同样需要审慎、精准操作,而不能采取文本提取的办法。考虑到文献发表具有一定滞后性,本文以中国知网2017—2019年收录期刊文献中主题为“冲击地压”的中文核心期刊学术论文为基础,分别获得2017—2019年初始论文157篇(剔除2篇期刊刊登的博士论文摘要)、112篇(剔除消息等非学术论文、重复文献后)、117篇,并进一步对这386篇论文进行人工筛选。2017—2019年发表的论文中,包含冲击地压矿井数量论述的学术论文分别为12篇(含正确信息1篇)、10篇、10篇(含正确信息1篇),占当年论文的比重分别为7.64%、8.93%、8.55%,该数量和比例整体较为稳定,一方面说明行业内对此的关注度是较为稳定的,另一方面也说明本文筛选的数据能够用来做典型案例分析。在这32篇学术论文中:符合正确信息、合理引用正确信息的有7项、占比为21.875%;因引用他人信息而造成错误信息二次传播的有5项、占比为15.625%;剩余20篇、占比高达62.5%的学术论文存在不同程度的错误信息。由此可见,错误信息不仅占比较高,而且还容易造成信息二次传播过程以讹传讹,短短3年内因二次传播而造成的错误信息比重就达到15.625%。研究错误信息的类型并探寻解决之法,对于传递相对正确的学术信息是非常有意义的。为了便于后续重点分析,本文将包含错误信息的20篇学术论文按照收稿时间顺序编号,见表1[17-36]。

2错误信息传播的案例分析

2.1错误信息的传播时序及错误类型。如图1所示为相关错误信息的传播时序路径。由表1和图1可知,若以本文的正确信息为参照标准,则调研的20篇学术论文存在不同程度的错误信息,这些错误信息可分为以下几类:(1)可能正确的错误信息。如编号2、7的论文,尽管作者在论文中并没有给出冲击地压矿井的详情,但作者指出其信息渠道来源于课题组调研或不完全统计,而所列举的数量符合我国冲击地压的发展趋势,有可能这些信息是正确的。但因为作者并没有给出详情和直接的引用文献,使其数据的可信度大大降低,且读者无法依据作者的信息进行事实性判断,故而这些信息依然属于可能正确的错误信息,而不应该被认定为正确信息。(2)引用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信息。如编号3、4、9、14、16、17、19的论文,尽管作者为所列举数据提供了参考文献,但作者的信息与参考文献原文存在较大出入。造成这一类错误的原因可能有:①稿件编辑时输入不慎造成的,如原文的信息为“142”,但编号3的论文却错误地引用为“143”,这有可能是数字输入不慎造成的;②理解性错误,如原文的信息为“142”“147”,但编号16的论文却认为“近200座”,这种数据显然是夸大的,类似的编号12的论文作者认为“近年来,冲击地压灾害呈爆发式增长态势”也是缺乏依据甚至是夸大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作者对数据或信息的理解有误;③经验式错误,编号4、9、14、17、19的论文能够引用相关文献,并言之凿凿地列举冲击地压矿井数量,但回溯其引用的文献,却发现其列举的数据与参考文献存在显著差异,这种数字间的差距极有可能与作者的一些经验有关,如曾经阅读过类似的论文,或近年来参与过相关的学术活动,造成作者在意识层面对这一信息已经形成经验,当撰文时,又未加详细考证,甚至参考文献的引用具有随意性,以至于出现这种先入为主的经验式错误。此外,其中7篇论文(不含数字为“143”的论文)、占32篇论文的比重为21.875%,尽管作者引用了参考文献,但参考文献与正文却无法构成严谨的一一对应关系,以至于参考文献形同虚设。(3)无参考文献式错误。无参考文献的论文数量高达12篇,达到所有错误信息文献总数的60%,充分说明因未参考必要的文献,使得学术论文中存在可能的错误,甚至一些数字的列举有信口开河之感,也大大降低了学术论文的可信度。潜在的,由于这些文献没有相应的参考文献,有可能造成其研究内容被进一步传播而出现二次错误。前述的因引用他人信息而造成错误信息二次传播的有5项,其中就有4项直接引用了这20篇学术论文中的某几项,无参考文献的二次传播在32篇论文中高达12.5%,不仅说明密切相关的研究没有被重视,还说明若无相关参考文献的学术论文中存在错误,错误被二次传播的风险不容小觑,以至于多次传播之后,有可能正确信息会被掩埋在错误信息之中。此外,由图1还可以看出,对于本文所述的正确信息的文献,20篇包含错误信息的学术论文中仅有4篇能够对这些相对正确的文献进行引用,但从引用时间而言,绝大部分投稿在2016年12月以后、发表于2017年之后的论文仍在引用2013、2014年的文献,而并没有对最新的研究成果给予充分重视,这也可能是造成出现错误信息的一个原因,即有可能作者认为出现错误信息的内容与其研究主体并不密切相关,以至于并没有参考相应的密切相关文献。下文将结合文献的特征量,进一步分析产生错误信息的原因。2.2错误信息传播原因的文献特征量统计分析。以表1中的20篇学术论文为基础,对其文献特征量及相关信息进行分析。2.2.1期刊档次对错误信息的影响。对于出现错误信息的原因,一种猜测是期刊档次是否潜在影响错误信息的数量。本文分析的论文均为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的论文,为了进一步区分期刊档次,结合工科行业特色和近期科技部鼓励发表“三类高质量论文”的要求[37],本文从两个维度来分析:①EI收录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其中中文核心期刊不包括被EI收录的中文核心期刊,假设EI收录期刊的档次高于普通中文核心期刊;②卓越期刊和普通期刊,其中卓越期刊为“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目录”的期刊[38],普通期刊为非入选期刊,假设卓越期刊优于普通期刊。表1期刊档次中的“EI”“核心”为维度①的统计简称,“卓越”“普通”为维度②的统计简称。由表1可知,两种假设之下,错误信息出现在不同档次期刊的数量和比例是基本相同的,说明在本文的研究条件下,不同期刊档次对错误信息的产生并无显著性差异。换言之,尽管有些期刊是EI收录期刊或卓越期刊,但这类期刊中出现错误信息的概率并不明显少于其他期刊。对于编辑和审稿人而言,也并没有因为期刊档次的差异而显著降低这类错误信息。由此而论,期刊本身和审稿人在把控错误信息方面,仍有较大的改进余地。2.2.2作者因素对错误信息的影响。第二种猜想是:是否因作者因素而导致出现错误数量不同,主要考察作者层次、作者数量等。调研发现,20篇学术论文中,有3篇发表在《煤矿开采》、1篇发表在《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的论文因原文中并无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区分、且在原文中未提供有效联系方式,因而无法辨识这4篇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归属问题;剩余16篇论文中,有5篇论文明显区分了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师生互换、校企互换第一或通讯作者的情况均存在,其余11篇论文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保持一致。从第一作者层次而言,博士研究生、博士、副教授、教授的人数分别为3人、5人、6人(含2名高级工程师、1名煤矿总工程师)、6人(含研究员、教授级高工各1人),可以看出博士及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占比高达85%,说明第一作者身份的层次差异并没有显著消除错误信息,反而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即便第一作者具有较高层次,其依然具有一定犯错几率。从通讯作者层次而言,考察16名可明确为通讯作者的情况,博士研究生、博士、副教授、教授人数分别为4人、4人、4人(含煤矿总工程师1人)、4人,可以看出博士及副高级职称以上人群依然占主体,从通讯作者角度辅证了错误信息的产生并不区分学历和层次。从期刊编辑的角度而言,对待所有作者应一视同仁,刻意的抬高副教授、教授、行业大牛,反而有可能会使得一些错误信息被忽视。进一步考察20篇论文的作者人数情况,统计情况详见表1。由表1可知,20篇学术论文中,1篇论文最少作者人数为2人,最多达10人,平均作者人数为5.2人,有85%的单篇论文作者数量不低于4人,一方面,这说明本领域科学研究中的学术合作已经较为广泛;另一方面,也说明极有可能并非所有作者都对论文的内容进行了实质性把关。这一点也可以从编辑实践中得知,一些期刊论文在整个投稿-出版周期内,一般主要和通讯作者联系,至于通讯作者是否如实的把论文分享给其他作者也是未知之数。若作者团队能就一篇论文进行集体讨论,很有可能会提升学术论文的质量。从本文的调研而言,以平均作者人数5.2人、高达85%的论文作者人数不低于4人而论,若进行文献对比,可以发现一些论文中的同一作者在数据上也未保持完全一致,说明并非所有作者都对论文内容进行了审查。要改进这一状况,应从期刊编审流程角度加强管理,从而实现期刊编辑与所有作者的良性互动,并通过完善期刊管理,来提升学术论文的质量,并潜在地提升期刊品质。为进一步对比作者数量的影响,选取《煤炭学报》《煤炭科学技术》《煤矿安全》作为观察对象,三者分别为行业顶级期刊、行业高影响力中文核心期刊、行业一般中文核心期刊,均选取2018年第1期,观察其作者数量方面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统计可知,当期三份期刊发表学术论文量分别为35篇、36篇、63篇,平均作者人数分别为4.68人、3.94人、3.11人,可以看出,随着期刊档次的提升,论文作者数有增多趋势,但即便对于一般的中文核心期刊,其平均作者人数仍达到3.11人,说明多位作者合作的情况是较为普遍的,此时就存在挂名或共同作者审查不严的风险。三份期刊当期作者数量单篇学术论文作者超过7人的情况均属于少数,作者不超过2人的情况也相对属于少数,3~6人的作者群属于较为普遍的情况。相对而言,高影响力的期刊存在着更大人群范围的合作,而影响力相对较低的期刊则更好地展现出了独立研究的特质。表1所有论文的平均作者人数为5.2人,这一数字要高于三份期刊的平均作者人数3.11人,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对于本文所研究的错误信息,尽管这些论文的作者人数要高于行业一般情况,但这些错误依然没有被避免,说明在当前的调研情况下,作者越多,并没有显著降低错误信息。这与事实期待是相矛盾的,如果每个作者都能检视一遍论文,作者数量越多,出现错误信息的概率越低,但本文的调研却未出现这种情况,说明未来有必要从作者层面进一步完善所有作者的知情权和学术自我审查义务。2.2.3研究群体对错误信息的影响。是否因为领域较小,使得这些错误较大概率地出自同一个研究团队?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对上述20篇学术论文的第一单位进行统计。根据统计结果,20篇学术论文共有13家第一单位,因此从第一单位而言聚集性并不明显,但可以注意到的是聚集于大学的数量要明显高于企业,这并不代表大学的犯错概率要高于企业,而是因为大学是的主力机构,出现错误数量就要相对高于企业。进一步对20篇论文的所有单位进行统计。其中,同一作者挂名同一单位的多个二级单位的,以一个单位计算;同一作者挂名不同单位的,以不同单位计算;有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以母公司计算;煤科集团的分公司因分布在全国各地,每家单位单独计算。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所有单位合计26家,单位计数总和为48家。与前述统计结果进行联合分析,以第一单位而论,最显著的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紧随其后的是山东科技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华北科技学院;但以全部单位评价时,则北京科技大学位列榜首,紧随其后的为华北科技学院、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总体而言,错误信息聚集在某一研究群体的现象并不明显,说明错误信息并不是某一群体的集中产出,而是不同研究团队的随机产出,这种随机性也驳斥了针对某一研究群体的阴谋论,说明在不同的学术团体中,都有一定概率的错误信息;但从个体而言,可以看出个体存在重复致错的可能,如表1中,有2位作者类似的错误信息分别出现2次,对于样本容量仅为20篇学术论文而言,其错误就占到4篇;从相关性而言,一些作者出现在不同论文的不同作者位次,也有可能对错误信息的产生有一定影响。此外,由于无法详细分析不同作者之间的师承关系、科研团队合作情况,对于这些错误信息是否受师承关系、团队合作等因素影响,无法一一核查。2.2.4参考文献对错误信息的影响。由图1及表1可知,关于正确信息的文献并非不存在,而是很多存在错误信息的文献没有参考或者不恰当地参考了相关文献。是否因为研究人员未足够重视不同类型的文献导致这些错误产生?为了评价这些影响,统计了表1中学术论文(按论文编号)不同类型参考文献数量情况,统计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期刊论文在所有参考文献的类型中居于主导地位,仅引用期刊文献而没有引用其他类型的文献占比高达35%,期刊论文在所有文献类型中的平均使用比例高达90.12%。这说明:第一,期刊论文是目前研究人员参考的重点,期刊论文质量直接影响未来相关研究的准确性。第二,因过度倚重期刊论文,极有可能出现信息盲点,这种信息盲点在一定程度上和研究人员没有将视野投入到更多类型的文献范围有关。同时也说明,如果期刊论文本身未包含全部的重要信息,那么过度依赖期刊论文而导致错误信息的出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必然性,这种信息不对等本可以通过广泛地阅读或针对性地阅读而改进,却因为引文的类型而掣肘。第三,前述分析中曾提及一些学术论文的数据有可能援引自报告、会议等渠道,但从图3的调研结果可知,20篇学术论文的参考文献总数为388篇,而其中出自会议、报告的参考文献合计仅为4篇,出自学位论文的仅为11篇,这既说明除期刊论文外的文献类型未得到相关研究人员的重视,也说明对于关键信息的呈现,一些期刊论文存在参考文献引用不规范的问题,以至于一些言之凿凿的数字,也无法找到相关的论述依据。此外,对参考文献的调研还发现:①所分析的文献均与冲击地压相关,属于行业小领域的研究内容,参考文献表现出行业高影响力期刊高被引的特点,特别是EI收录中文期刊发表的论文广受青睐;②不同学者对文献的选择有一定偏好性,发表在中文期刊的学术论文对于外文期刊、非期刊文献的总体关注度不足;③行业内普通中文核心期刊的受关注程度相对较低,相关学位论文、相关非顶级期刊未得到充分重视[39],以至于一些学者不能注意到正确信息;④非核心中文期刊受关注度极低,这说明,如果成果发表在层次相对较低的期刊上,在科技信息较为丰富的今天,极有可能成果得不到充分重视。从本文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以中文发表的学术论文仍重点关注行业内中文高影响力期刊,而造成对影响力较低的期刊关注度不够,即便相关的正确信息发表在后者,依然存在一定概率造成研究人员无视这些成果。从科学传播的本质和长期性而言,论文内容、论文质量应该是关注的重点,而不是期刊影响力。科技部对“三类高质量论文”的鼓励,极有可能造成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两极分化,甚至造成低影响力期刊鲜有人问津,由此带来的恶性循环是不利于期刊和科技传播的。在破除“唯论文”不良导向的同时,也应该关照到不同期刊的层次、不同作者的需求、期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方面,应引导期刊和作者都走向高质量的道路,而不是仅仅以有限的平台作为评价核心,期刊质量的全面提升,更能代表整个行业的态度和质量。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参考文献对于一篇学术论文的完整性、精确性具有重要影响。高影响力期刊应该警惕对非高影响力期刊关注不足而导致出现错误信息,同时所有期刊都应适当鼓励多元化的参考文献结构,以此来提升作者视野的广度,并降低可能出现错误信息的概率。从目前的现状而言,对影响力较低期刊的关注度是明显不足的,与鼓励发表“三类高质量论文”相比,提升影响力较低期刊的质量、由数量优势转向质量优势、促进期刊的全面发展和科技信息的广泛被关注,同样重要。

3避免学术论文错误信息传播的对策

查看全文

优秀学术论文通知

市属各学会、协会、研究会,各县(市)区科协,各有关单位:

为充分展示我市科技工作者近年来所取得的学术成果,加强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气氛,促进我市学科发展和学术繁荣,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建设“两个最适宜”城市献计献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我市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根据《**市优秀学术论文评选奖励办法》,决定举办**市第八届优秀学术论文征评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文范围:

**市市属、县(市)区属各学会、协会、研究会会员;有关机关、厂矿、企事业单位科技人员。

二、征文内容:

理、工、农、医等自然学科、交叉学科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创新观点,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的学术研究成果。

查看全文

浅析学术论文题名英译规范

摘要:随着中国科学技术水平和科学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现代通讯手段的极大发展,国内外学术交流越来越频繁,各科技期刊为了扩大自己的国际影响力,争取被更多的国际知名检索系统收录,都非常重视论文英文题名的撰写与编辑。

关键词:学术论文;题名;英译规范

一、引言

在中国,据2010年9月7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统计公报[1],2009年全国共出版期刊9851种。武汉大学科学评价研究中心邱均平等依据“凡学术论文数超过其论文总数的50%的期刊即为学术期刊的标准”,对中国9000多种期刊进行比较、研究和筛选后确定了6170种期刊为学术期刊[2]。这些学术期刊绝大多数为中文期刊。

随着国际间学术交流的深入,为了便于国际间学术文化的交流,中文期刊的学术论文要求同时包括一定的英文信息。因此,论文的英文题名、作者(拼音或外文)及英文作者单位、英文摘要与英文关键词就成了学术论文不可缺少的内容。

二、学术论文题名英译规范

查看全文

学术论文应把握几大要点

一、选题

选题是否成功是研讨成功的条件。有一种说法,哲学社会科学不像自然科学,没有成功与不成功之说,只需情愿去做,终究必定成功。此话谬矣。没有好的选题,即使是洋洋洒洒数万言乃至数十万、数百万言,效果都是无用的废话。这就不能视为成功的研讨。成功的研讨必定是建立在成功的选题之上的。那么,什么是成功的选题呢?简而言之就是选题要有问题认识。

问题认识是什么呢?

一是指研讨的方针取向。成功的选题应该是提醒研讨的方针取向,也就是要使研讨到达什么样的方针。研讨的方针取向所反映的是研讨是否有价值,是否值得研讨。因此,从选题来看就能够知道该问题研讨的状况和可能开展的趋势。假如选题没有提醒研讨的方针取向,而仅仅陈述了一个实际,那么就意味着该研讨不值得研讨,或许说前人现已做了比较详尽的研讨,在现在的状况下现已没有深化的可能了。这种选题就不应该去选。

二是指研讨的详细规模。成功的选题应该是规模详细,不是大而全的。也就是选题不能过大,过大的选题会使研讨无法深化下去,仅仅如走马观花。另一方面是标题太小,研讨就会过于沉迷于琐碎的细节,然后使研讨失去了价值和档次。特别是有的细节并不具有代表性,也不能真实反映事物开展的趋势,但因为研讨者的视界太小,无法从细节中发现事物开展的底子规律。特别是做前史史料研讨的往往都有这样的缺点。

三是要对一个学术问题产生质疑,或许说要有争鸣性。学术研讨是无止境的,真理更是无止境的。许多学术观念在其时是对的,或许说是真理,但时刻和条件都变化了,因此其真理性也会发生变化。因此,选题必定要勇于质疑,但质疑有必要要有理有据,而不是随意置疑。在有理有据的根底上的置疑,这样的选题必定是有价值的。

查看全文

国内外期刊学术论文作者的对比研究

一、引言

学术写作领域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有三个较为显著的发展,其一是高等教育对学术写作的重视,其二是英语作为研究和学术通用语言的发展,其三是对学术语篇在知识传播和建构中的重要性认识。目前,英语已经成为学术语篇的通用语。Vold指出,新手和资深研究人员要想成为国际学术界被完全接受的成员,就必须能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1]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是作者受关注、受好评的主要途径之一。正如Gnutzmann所说:“要么用英语发文章,要么就寂寂无名。”[2]与此同时,学术写作逐渐失去必须完全客观中立、不能表达作者情感立场的标签,逐渐被视为一种涉及作者和读者之间互动的说服性行为。[3]作者可以与读者展开对话,通过有效利用评价性和互动性语言特征,创作出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的文本。学术论文不仅仅传达知识信息,还报告最新研究成果,作者在表达观点和主张时,既要表达对于自己主张观点真实性的评价,又要与读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进而说服读者接受其观点。[4]事实上,能否恰当地表达作者立场,对于成功的英语学术写作至关重要。本研究以英语母语作者和中国作者在国际语言学期刊和国内语言学期刊上发表的英语学术论文为语料,旨在对比英语为母语的作者与我国二语作者学术语篇中呈现的作者立场特点,为探究二语学术语篇分析提供实证依据,也为二语学术写作教学服务。

二、研究背景及理论框架

(一)研究背景。作者立场的概念最初是由Chafe和Nichols从言据性研究(evidentiality)这个概念发展而来的。根据Chafe和Nichols的观点,言据性研究(evidentiality)是使用语言策略来解释知识的来源,并对知识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进行评估。[5]67Chafe概述了知识态度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知识的可靠性、知识的来源、获取知识的方式以及言语资源与知识和听话人预期的匹配度。[5]82此外,Ochs和Schiefflin则关注情感在学术论文中的语言实现,即“与人和/或情境相关的感觉、情绪、倾向和态度”。[6]表征话语强度的资源和表征特定态度或情绪的资源是Ochs和Schiefferin识别的两种情感标记。这种方法关注的是如何通过语言手段来表达情感,包括情感、情绪、性格和态度。Biber和Finegan(1989)认识到,在英语中,事实性和情感性的功能都归因于相同的语言手段,并提出了一个更广泛的立场模式,其中包括两个概念,即个人情感态度和对知识真实性的评估。[7]Biber和Fine-gan(1989)将这些语言特征分为情感意义和言据意义。情感意义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言据意义可以指向一定程度的确定或怀疑。随后,其对认知立场(言据性)和态度立场(情感性)进行了区分,并在立场模式中添加了第三类表示说话风格的内容。[8]Hyland(2005)提出了一个学术写作互动的整体框架。这一框架侧重于学术写作中的立场,并具体规定了学术作者“对其文本进行注释的方式,以评论一项主张可能的准确性或可信度,他们对该主张的承诺程度,或他们希望向一个实体、一项主张或读者传达的态度。”[9]174根据Hy-land的观点,立场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即证据性、情感性和存在性。证据性,指的是“作者对他或她提出的命题的可靠性及其对读者的潜在影响的明确承诺”;情感性,指的是“对所说内容的一系列个人和专业态度,包括情感、观点和评估”;存在性,则是“作者选择将自己投射到文本中的程度”。[9]190Hyland的立场框架通过使用模糊限制语、强势语、态度标记和自我显现来包含了这些成分。(二)理论框架。本研究结合了Hyland(2005)和Biber(2006)的作者立场框架分类,把作者立场分为认知立场、态度立场和自我显现立场,具体可见表1。在新分类中,认知立场代表了作者的命题或主张的确定性或可靠性,因此,它可以通过模糊限制语和强势语来实现。态度立场也可分为两大类:即情感态度立场和评价态度立场。情感态度标记语通常是词汇(如interesting,surprisingly,hopefully)允许作者对命题或主张表达个人感情。评价态度标记语(如important,effective,good,significantly)帮助作者对讨论做出评价或判断。评价态度可以履行多种功能,如指出研究缺口或研究空白,显示命题或主张的重要性,表达作者对命题或主张的评价。自我显现立场是指作者身份的显式呈现,也可以分为第一人称代词、所有格形容词和其他替代表达(如thewriter,theauthor,theresearcher)。本文以语言学国际、国内的期刊学术论文为语料,探讨英语母语作者与中国作者在论文讨论部分中的作者立场标记的特点。具体研究的问题是:第一,英语母语作者与中国作者如何在论文讨论部分体现作者立场?第二,与英语母语作者论文写作相比,中国作者在作者立场标记方面有何特点?

三、研究方法

(一)语料来源。本研究建立了两个小型语料库,NE为英语母语作者学术论文语料库,选用国际应用语言学权威刊物(JournalofAppliedLinguistics,Studiesof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TESOLQuarterly)2008—2018年发表的学术论文20篇,语料总量为21217字符。CE为我国二语作者学术论文语料库,鉴于我国应用语言学类英文期刊有限,CE语料库论文选自中国应用语言学(ChineseJournalofAppliedLinguistics)2008—2018年发表的学术论文20篇,语料总量为25345字符。由于作者的立场在讨论部分会更频繁地被采用,因此,所有语料限于论文讨论部分。研究发现,以上两类期刊在主要方面具有相似的特点。第一,这两类期刊属于应用语言学国际、国内级别较高的学术期刊,并具有各自的学者阅读群体。第二,在体裁和主题方面,两类期刊都发表二语习得或外语教学领域的学术文章。第三,研究论文均取自2008—2018年的出版期间,属于同期论文。为了确保NE语料库的论文是由母语为英语的作者所撰写,本研究使用了GoogleScholar,Linkedln和ResearchGate来搜索作者的简介,NE论文的作者都来自英语或以英语为主要工作语言的国家,工作单位为英语国家的大学或研究机构。中国作者可以通过姓名和简介来确定,CE论文的作者均来中国,其工作单位为大学或科研机构。(二)分析步骤。首先,本研究对所有语料进行手工标注,根据立场标记语的各自概念和定义,手工标注出三类立场标记语。因作者立场可以通过多种语法、词汇手段来表达。本文主要关注词汇手段,即情态动词、认知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为确保分析的准确度,笔者与应用语言学方向的两位博士研究生分别独立对语料进行标注,对于有异议的标注,则一起讨论分析,最终形成统一的标注标准。第二步将数据以每千词为单位进行词频标准化,结合原始词频和百分比,统计结果,制作表格,再进行分析。

查看全文

学术论文写作谋篇构思

(一)谋篇构思的思路与要求

1.构思要围绕主题展开

若要使论文写得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必须要使全文有一条贯穿线,这就是论文的主题。主题是一篇学术论文的精髓,它是体现作者的学术观点学术见解的。论文影响读者主要就是靠其主题来实现的。因此,下笔写论文前,谋篇构思就要围绕主题,构思要为主题服务。正如法国的画家米勒(Millet)所说:“所谓构思,是指把一个人的思想传递给别人的艺术”。可见这一条十分重要。

2.构思论文布局,要力求结构完整统一

在对一篇论文构思时,有时会发现需要按时间顺序编写,有时又会需要按地域位置(空间)顺序编写,但更多的还是需要按逻辑关系编写,即要求符合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符合科学研究和认识事物的逻辑。但不管属于何种情形,都应保持合乎情理、连贯完整。有时,构思出现几种写作方案,这就需要进行比较,在比较中,随着思考的不断深化,写作思路又会经历一个由庞杂到单纯,由千头万绪到形成一条明确线索的过程,此时,应适时抓住顿悟之机,按照古人之去“应机立断,须定一途”的精神,确定一种较好方案。

3.要作读者分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