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会议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6 00:30:39

学术会议总结

学术会议总结篇1

今天是一次务虚和务实相结合的会议。所谓务虚,是指在座的各位理事认真聆听了市会计学会副会长、__x财经系主任__x副教授所作的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同志们平常都很忙,也很难有机会静下心来,听一场高水平的学术报告。我想,通过学协会组织、举办这样的学术报告,对于我们这些从事具体业务工作的同志们来说,能及时更新我们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所谓务实,是指我们通过法定程序,审议并通过了市会计学会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和市注册会计师协会届理事会工作报告,接受了__x同志辞去市会计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和市注册会计师协会秘书长的职务,选举了__x同志为市会计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和市注册会计师协会秘书长。今天下午的会议时间虽然很短,但内容却是很丰富,也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圆满的成效,对此,我谨代表学协会向各位理事多年来对学协会工作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借此机会,我想对各位理事和学协会工作提出三点要求:

一、适应形势要求,搞好理论研究。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会计和注册会计师工作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但是,我们的实际工作与形势发展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会计执法不严、财会人员违法违纪等问题依然存在,会计信息不真实的情况尚未彻底根治,新制度、新准则还没有得到全面贯彻执行,这些都需要我们从理论的高度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办法。在新的形势下,学协会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任务,在贯彻执行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制度上,还有许多东西需要我们不断从实践中去进一步总结和探索,提升到理论的高度,用以指导我们的工作,希望我市所有从事会计和注册会计师同志们携起手来,发挥学协会涉及面广、群众参与性强、理论研究和学术氛围浓的优势,积极进行探索和研究,为提高我市的会计和注册会计师工作质量作出新贡献。

二、以身作则,恪守诚信。会计和注册会计师工作者所从事的工作是广泛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它有特殊性,所以全市的会计和注册会计师工作者必须要特别注重诚信问题,要在诚信中求生存、求发展。各位理事不仅是全市会计和注册会计师从业人员的代表,又是具体从事会计和注册会计师工作的实践者,因此,我们一定更要以身作则,恪守诚信,努力把我市的会计和注册会计师事业发展壮大起来。

三、必须注重发挥学协会的纽带作用。学协会要团结我们所有从业人员的力量,逐步提高会计和注册会计师在社会中的地位。要通过我们的工作,更好发挥会计和注册会计师在梅州社会经济各项建设事业中的作用。学协会人才济济,我们更要充分发挥其作用,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术研究、学术讨论,活跃和发展会计和注册会计师队伍,通过理论研究,发现人才,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推进我市会计和注册会计师工作向前发展。

学术会议总结篇2

我院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竞聘工作从开始酝酿到顺利完成,经过了近一年的时间,期间从方案起草制定、广泛宣传发动、到进入具体操作,倾注了省厅及学院有关领导和学院有关处、室及全院教职工的心血与劳动。通过竞聘上岗,为学院其他各项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__*学院竞争聘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实施方案》的形成过程

1、初稿的形成

20__年上半年,学院在广泛调研和学习的基础上,起草了《本稿件版权是文秘站秘书网,请登陆原创网站查看竞争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实施方案》。方案起草后,先印发学校职称评聘领导小组成员及有关科室征求意见,在多次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基本形成了方案的初稿。

2、几上几下,广泛听取意见,精雕细琢,力求全面完善

20__年11月,在顺利完成了定编、定岗、定员、定职责的人事制度改革、聘用人员使用与管理等改革措施和“__*学院”揭牌庆典后,专业技术职务竞聘工作被列入了学院的重要工作日程,为了进一步吸取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分别由***院长等主持召开了多层次的不同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多达六次,并用下发征求意见表等形式,欢迎光临文秘站秘书网 广泛的征求大家的意见。对于大家提出的建设性的意见,及时地吸收补充到方案中,单从12月起,竟聘方案讨论稿就先后修订了12次。12月9日,院长率有关人员到厅人事处、科教处做了专题汇报,在此前后,在方案的形成和确定过程中,学院多次就专业技术职务竟聘工作的中的有关问题向交通厅及有关处室的领导进行汇报和请示。在征得了领导支持和肯定后,方案最后经征求教职工代表大会各代表组的意见并经学院竞聘领导小组研究通过后,正式公布实施。可以说,《__*学院竞争聘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实施方案》集中了全院广大教职工的智慧,也倾注了各级领导的心血,是一个得到大家广泛支持和肯定的较为完善的方案。

3、周密布置,全体动员,严格程序,稳妥推进

12月28日下午,学院党委书记**主持全院专业技术人员大会,院长***同志就竞争聘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进行了动员,对竟聘工作的进程做了布置。在分析了学院专业技术岗位及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及实际聘任情况后,*院长强调:专业技术职务实行评聘分开和竞聘上岗,既是上级的要求,也是学院改革发展的需要,更是解决大多数专业技术人员当前和长远利益的迫切之举。竟聘工作要坚持公正、公开、公平和择优聘用的原则,严格程序,积极推行,稳妥推进,确保顺利完成。

按学院制定的竞聘工作日程,从12月28日开始,各项工作在学院竞聘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全面展开。

二、竞聘工作的指导思想

学院所确定的指导思想是:通过改革,逐步在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上建立和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克服过去那种专业技术职务能上不能下的“终身制”的做法,充分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立足本职工作,刻苦学习专业技术知识,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竞聘原则

1、公开、平等、竞争、择优;

2、注重工作实绩(重点考查20__、20__两年的工作实绩);

3、民主评议与专家评审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4、激励先进、鼓励创新;

5、体现向教学一线倾斜;

6、合理设岗,科学评价。

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确定以下人员暂不参加竞聘:

(1)、受刑事惩处及开除留用处分正在执行中和正在被立案审查人员;

(2)、受党内严重警告或行政记大过以上处分未满一年以上者;

(3)、工作严重失职、渎职,造成重大教学事故或技术责任事故;或严重违反职业道德,影响很坏,群众意见很大者;

(4)、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处理期未满者;

(5)、上年度年度考核不合格;

(6)、患病或非因公负伤等原因,连续六个月不能坚持正常工作者或擅离岗位,不能在本专业技术岗位上坚持正常工作的人员;

(7)、因停薪留职、个人原因等,脱离现专业技术岗位达一年以上的人员;

(8)、专业技术人员中,男年满57周岁,女年满52周岁,本人自愿不再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的;

(9)、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由交通厅决定是否聘任;

(10)、截至20__年12月调入学院不满一年者;

(11)、国家规定的其它情况。

四、当前学院专业技术人员现状

截至20__年年底,我院具有高级职务资格人员78人,其中教师系列71人(高级讲师44人,高级实习指导教师27人);会计系列3人;档案系列2人;图书系列1人;工程系列1人。78人中(57岁以上6人、学院党委书记1人、院长1人按省厅要求不参加竞聘,另有1人因脱离专业技术岗位从事经营工作不参加竟竞聘)有69名同志参加了竞聘。

五、岗位设置

根据学院实际情况,69名竞聘人员分四组参加竞聘。各组情况如下:

理论教学组设29岗,实习教学组设16岗,兼职教学组设14岗,综合组设6岗。

六、评议考核办法

(一)理论教学组(由各系、部管理的专职教师,含教研处、教务处人员):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评议考核:

1、教学督导统计分:由已退休的老领导和老教师及学院的教学骨干(主要有:**********)组成的学院教学督导办公室汇总近两年来的大量的督导听课检查情况,直接给出一个分值。占总分的30%。

2、学生评教:由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会同学生工作处、团委及办公室工作人员组织抽调各方面反映较好的班级的班干部、团干部及优秀学生(每班15名同学)组成学生评议组根据每位教师的敬业精神、师德表现、教学水平等情况,为教师打分。占总分的10%。

3、学科组评议:由分管教学和学生工作的院领导、教务处长、各个系、部的主任及部分教师代表(共9名同志)组成的学科组根据教师的工作业绩、工作态度、专业教师水平等方面通过定量(主要由近两年的教学工作量、教案评比结果、论著、科研成果等来评价)、与定性相结合的办法(由学科组成员打分)对每位教师进行评议考核。该项得分占总分的35%。

4、学院竞聘委员会打分:由学院竞聘领导小组成员(12名)、学院的老领导(1名)、中层干部(5名)、教师代表(8名)共26人组成的竞聘委员会根据每位竞聘教师的工作业绩、工作态度、专业水平等因素打分。该分数占总分的25%。

(二)、实习教学组(由实训中心管理的专职教师),从以下四个方面组织评议考核:

1、学员评教:直接汇总近两年来实训中心组织的培训学员对实习指导教师的评教打分统计情况,该分占总分的10%。

2、学科组打分:由分管实训中心的院领导、实习中心主任、4名中层干部、3名教职工代表组成的学科组(9名成员),根据教师的工作业绩(主要从培训学员数量、学员考核合格率、安全行驶里程等方面考核)、平时工作表现、敬业精神、专业技术水平等因素综合打分,占总分的35%。

3、民主评议:在学院竞聘工作动员大会结束后,当即宣布的由4名院领导、12名中层干部、16名教师(共32人)组成的民主评议组,综合每位教师的情况进行评议打分。占总分的30%。

4、学院竞聘委员会打分:由学院竞聘领导小组成员(12名)、学院的老领导(1名)、中层干部(5名)、教师代表(8名)共26人组成的竞聘委员会根据每位竞聘教师的工作业绩、工作态度、专业水平等因素打分。该分数占总分的25%。

(三)、兼职教师组(现在管理岗位上的兼职教学人员)从以下三个方面组织评议考核:

1、学科组打分:由学院领导1名、中层干部3名、教师代表5名(共9人)组成的学科组根据每人的平时工作表现、敬业精神、专业教学水平等因素进行评议打分。占总分的30%。

2、民主评议:由4名院领导、12名中层干部、16名教师(共32人)组成的民主评议组,综合每位教师的情况进行评议打分。占总分的30%。

3、学院竞聘委员会打分:由学院竞聘领导小组成员(12名)、学院的老领导(1名)、中层干部(5名)、教师代表(8名)共26人组成的竞聘委员会根据每位竞聘教师的工作业绩、工作态度、专业水平等因素打分。该分数占总分的40%。

(四)、综合组(全院综合类专业教师人员)从以下三个方面组织评议考核:

1、学科组打分:由2名院领导、5名中层干部、2名教职工(共9人)组成的学科组根据每人的平时工作表现、敬业精神、专业水平等因素进行评议打分。占总分的30%。

2、民主评议:由4名院领导、12名中层干部、16名教师(共32人)组成的民主评议组,综合每位教师的情况进行评议打分。占总分的30%。

3、学院竞聘委员会打分:由学院竞聘领导小组成员(12名)、学院的老领导(1名)、中层干部(5名)、教师代表(8名)共26人组成的竞聘委员会根据每位竞聘教师的工作业绩、工作态度、专业水平等因素打分。该分数占总分的40%。

七、考核与统计

1、所有的考核统计工作在学院纪委的监督之下进行。具体的统计工作由6名选调的思想进步、工作认真的年轻教师承担,参加竞聘人员一律回避。

2、各种评议考核分数经计算、加权、平均后当即交办公室专人保存。所有资料均保存完好,随时可供查考。

3、竞聘评议考核结果如下:(略)

八、组织领导

学术会议总结篇3

第一条为了奖励在本市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调动广大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推进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全面提高昆明的综合竞争力,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和《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试行)》等法规和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昆明市人民政府设立昆明市科学技术奖(以下简称市科技奖),每年评审一次。

市科技奖按突出贡献类、科学技术进步类、国际科学技术合作类划分奖励范围和评审标准。

市科技奖突出贡献类不分等级,每年授奖数额不超过1个(可以空缺);市科技奖科学技术进步类分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3个等级,每年授奖总数不超过60项;市科技奖国际科学技术合作类不分等级,每年授奖数额不超过2个(可以空缺)。

第三条市科技奖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鼓励技术创新,鼓励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鼓励攀登科学技术高峰,促进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促进全社会科学技术进步。

市科技奖坚持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为本市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

第五条市科技奖的推荐、评审和授奖,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的非法干涉。

第六条昆明市人民政府设立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以下简称奖励委员会),奖励委员会的组成人员由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提出,报市政府批准。奖励委员会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各专业评审委员会,依照本办法的规定,负责市科技奖的评审工作。

奖励委员会负责昆明市科学技术奖励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奖励委员会下设“市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以下简称奖励办公室),作为奖励委员会的工作机构,设在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科技奖励的日常工作。

第七条昆明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市科技奖评审的组织工作和云南省科学技术奖的组织推荐工作。

第八条市科技奖是昆明市授予公民和组织的荣誉,但授奖证书不作为确定科学技术成果权属的直接依据。

第二章奖励范围和评审标准

第一节市科技奖突出贡献类

第九条市科技奖突出贡献类是市科技奖的最高奖励,授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科学技术工作者:

(一)在当代科学技术进步中取得重要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突出建树的;

(二)在本市科学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取得重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

第十条本办法第九条第(一)项所称“在当代科学技术进步中取得重要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突出建树”,是指候选人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系列或者重大发现,丰富和拓展了学科的理论,引起了该学科或者相关学科领域的突破性发展,为国内外同行所公认,对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十一条本办法第九条第(二)项所称“在科学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取得重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是指候选人在科学技术活动中,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取得系列或者重大技术发明、技术创新,并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现产业化,推动该技术领域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对促进本市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十二条市科技奖突出贡献类的候选人应当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并继续从事科学研究或者技术开发及推广工作。

第二节市科技奖科学技术进步类

第十三条市科技奖科学技术进步类授予在应用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科学发现、技术发明等方面以及其他科学技术工作中,在下列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公民、组织:

(一)在实施科学技术开发项目中,实现重大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创造显著经济效益的;

(二)在实施社会公益项目中,从事科学技术基础性工作和社会公益性科学技术事业,经过实践检验,创造显著社会效益的;

(三)在实施重大工程项目中,积极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推动技术创新,保障工程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

(四)符合云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技术发明类奖励范围和基本条件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的。

第十四条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一)项所称“科学技术开发项目”是指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应用推广项目中,完成具有重要市场价值的产品、技术、工艺、材料、设计和生物品种及其应用推广。

第十五条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二)项所称“社会公益项目”是指在标准、计量、科技信息、决策咨询、科技档案等科学技术基础性工作和环境保护、医疗卫生、自然资源调查和合理利用、自然灾害监测预报和防治等社会公益性科学技术事业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及其应用推广。

第十六条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三)项所称“重大工程项目”,是指列入市级以上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重大综合性基本建设工程和科学技术工程等。该项目市科技奖仅授予组织。

在完成重大工程中做出符合本办法第十三条第(四)项的公民、组织,可申报和推荐市科技奖。

第十七条市科技奖科学技术进步类的候选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在设计项目的总体技术方案中作出重要贡献;

(二)在关键技术和疑难问题的解决中做出重要技术创新;

(三)在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过程中作出创造性贡献;

(四)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在科学技术活动中仅从事行政组织管理和辅助服务的工作人员,不得作为市科技奖科学技术进步类候选人。

第十八条市科技奖科学技术进步类候选单位,应当是在项目研制、开发、投产应用和推广过程中提供技术、设备和人员等条件,对项目的完成起到主要作用的完成单位。

第十九条申报市科技奖科学技术进步类的项目,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技术创新性突出:在技术上,特别是在发展昆明高新技术的主要领域有重要创新,形成了产业的主导技术和名牌产品;在昆明市行政区域内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增加行业的技术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了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技术难度较大,解决了市域内本行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关键问题;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行业的先进水平。

(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生态效益显著:项目在昆明市行政区域内经过一年以上较大规模的实施应用,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或较好的生态效益,实现了技术创新的市场价值或者社会价值,为昆明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推动行业科技进步作用明显:项目转化较成功,具有示范作用明显、关联度大、带动和扩散能力强等特点。项目在昆明的实施能提高本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竞争和创新能力,能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

第二十条市科技奖科学技术进步类授奖等级按以下标准进行综合评定:

(一)科学技术开发、应用推广项目

在技术上有重大创新,总体技术水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接近国内领先水平,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广程度高,取得重大的经济效益,在昆明市行政区域内对本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重大作用的,可以评为一等奖;

在技术上有较大创新,总体技术水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并接近国内先进水平,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广程度较高,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在昆明市行政区域内对本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有较大作用的,可以评为二等奖;

在技术上有一定创新,总体技术水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并接近省内领先水平,科技成果得到转化,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在昆明市行政区域内对本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有明显作用的,可以评为三等奖。

(二)社会公益项目

在技术上有重大创新,技术难度大,总体技术水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接近国内领先水平,并在昆明市行政区域内本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取得重大的社会效益,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有重大意义的,可以评为一等奖;

在技术上有较大创新,技术难度较大,总体技术水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并接近国内先进水平,并在昆明市行政区域内本行业较大范围应用,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有较大意义的,可以评为二等奖;

在技术上有一定创新,有一定技术难度,总体技术水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并接近省内领先水平,已得到应用,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有一定意义的,可以评为三等奖。

(三)重大工程项目

开展技术协作攻关,在技术和系统管理方面有重大创新,技术难度和工程复杂程度大,总体技术水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接近国内领先水平,取得重大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对推动本市该行业的科技进步有重大意义的,可以评为一等奖;

开展技术协作攻关,在技术和系统管理方面有较大创新,技术难度和工程复杂程度较大,总体技术水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并接近国内先进水平,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对推动本市该行业的科技进步有较大意义的,可以评为二等奖;

开展技术协作攻关,在技术和系统管理方面有一定创新,有一定技术难度和工程复杂程度,总体技术水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并接近省内领先水平,取得一定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对推动本市该行业的科技进步有意义的,可以评为三等奖。

第三节市科技奖国际科学技术合作类

第二十一条市科技奖国际科学技术合作类授予在下列任一方面对本市科学技术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外国公民、组织:

(一)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我国公民或者组织进行合作研究、开发等方面取得重要科技成果,对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

(二)向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我国公民或者组织传授先进科学技术、提出重要科技发展建议与对策、培养科技人才或者管理人才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促进本市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并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

(三)促进本市与其它国家(地区)或者国际组织的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并对本市科学技术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第二十一条所称的外国公民、组织,是指对昆明科技事业做出主要贡献的外国专家、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和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管理、服务组织。

第二十三条昆明市人民政府各部门不再设立部门的科学技术奖。

第二十四条推荐云南省科学技术奖突出贡献类的人选从市科技奖突出贡献类的获奖者中产生;推荐云南省科学技术奖的项目从获得市科技奖的项目中产生。

推荐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具体人选、项目及推荐次序由奖励委员会确定。由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根据当年情况进行推荐。

第三章评审机构

第二十五条市科技奖奖励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业评审委员会;

(二)审定专业评审委员会评审结果;

(三)确定推荐申报云南省科学技术奖的具体人选、项目及推荐次序;

(四)为完善市科学技术奖励工作提供政策性意见和建议;

(五)研究、解决市科技奖评审工作的重大问题。

第二十六条奖励委员会设委员11~15人,其中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1~2人、秘书长1人。奖励委员会委员由科技、教育、经济等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和有关行政部门的领导组成。

奖励委员会委员实行聘任制,每届任期3年。

第二十七条奖励委员会根据当年评审工作需要,设立若干专业评审委员会。专业评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评审本专业范围内的市科技奖;

(二)向奖励委员会报告评审结果;

(三)对本专业范围内评审工作中出现的有关问题进行处理;

(四)对完善市科学技术奖励工作提出建议。

第二十八条专业评审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1~2人,委员若干人。专业评审委员会委员实行聘任制,任期1年。

专业评审委员会委员的资格由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认定。由奖励办公室根据当年市科技奖推荐的具体情况,选出部分已经认定资格的专家、学者组成各个专业评审委员会。

市科技奖评审实行回避制度。被推荐为市科技奖的候选人和候选项目的完成人,当年不得作为专业评审委员会委员,参加评审工作。

第二十九条专业评审委员会的专家、学者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熟悉本领域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动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具有高级技术职称;

(二)能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和较高的政策水平;

(三)仍然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作;

(四)身体健康,能参加评审工作,年龄一般不超过60岁。

第三十条参与市科技奖评审工作的有关人员应当对候选人和候选单位所完成项目的技术内容及评审情况等严格保守秘密。

第四章推荐

第三十一条市科技奖候选人和候选项目由下列单位或个人推荐:

(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市人民政府有关组成部门、直属机构;

(三)中央、省驻昆单位;

(四)经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认可,具备推荐条件的其他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等;

(五)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突出贡献类获奖人。

第三十二条本办法第三十一条第(一)项所指的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的推荐工作由其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可推荐符合市科技奖候选条件的本行政区域内的公民、组织。

第三十三条本办法第三十一条第(五)项所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突出贡献类获奖人推荐,是指每年度可2人以上联名推荐1项所熟悉专业的市科技奖。

推荐单位或个人对申报市科学技术奖的人选和项目,应当根据有关方面的科学技术专家对其科技成果的评价结论和建议,择优推荐。

第三十四条推荐市科技奖,必须报送下列材料:

(一)《昆明市科学技术奖推荐书》;

(二)技术评价材料;

(三)推广应用证明或经济(社会)效益证明;

(四)研究、实验报告或其它有关技术资料。

第三十五条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取得有关许可证,且直接关系到人身和社会安全、公共利益的项目,如动植物新品种、药品、食品、基因工程技术和产品等,在未获得主管行政机关批准之前,不得推荐参加市科技奖评审。

第三十六条凡在知识产权以及有关完成单位、完成人员等方面存有争议的,在争议解决前不得推荐参加市科技奖评审。

第三十七条凡主要内容已获得国家、省科学技术奖和其他地州市级科学技术奖的,不得再推荐参加市科技奖评审。

第三十八条被评定未授奖的候选人、候选单位,如果其完成的项目或者在此后的研究开发活动中取得新的实质性进展,并符合本办法有关规定条件的,可以按照规定的程序重新推荐。

第三十九条被推荐申报市科技奖的公民、组织(不含国际科学技术合作类),应当按有关规定交纳评审费。

第五章评审程序

第四十条符合本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的推荐单位和个人,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奖励办公室提交《昆明市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及相关材料。奖励办公室负责对推荐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对不符合规定的推荐材料,可以要求推荐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补正,逾期不补正或者经补正仍不符合规定的,可以不提交专业评审委员会评审并退回推荐材料。

第四十一条对形式审查合格的推荐材料,由奖励办公室按专业(学科)分类提交各专业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各专业评审委员会向奖励委员会汇报评审结果。

第四十二条市科技奖评审时,奖励委员会和各专业评审委员会以会议方式进行并表决,其规则如下:

(一)奖励委员会的审定会议和各专业评审委员会的评审会议,应当有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委员出席,会议方可举行;

(二)表决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结果应当经全体委员的二分之一(不含二分之一)以上同意,方为有效。

第四十三条奖励委员会对各专业评审委员会的评审结果进行审定,作出获奖人选和奖励等级的决议。经奖励委员会审定的结果向社会公示。

第六章异议及其处理

第四十四条市科技奖接受社会监督,实行异议制度。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市科技奖候选人、候选单位及其项目持有异议的,应当在评审结果公示之日起30日内向奖励办公室提出,逾期且无正当理由的不予受理。

第四十五条提出异议的单位、个人必须提供书面形式的异议材料,以及必要的证明材料。

个人提出异议的,应当在异议材料上签署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单位提出异议的,应当加盖单位公章。

第四十六条异议分为实质性异议和非实质性异议。凡对涉及候选人、候选单位所完成项目的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等,以及推荐书填写不实所提的异议为实质性异议;对候选人、候选单位及其排序的异议,为非实质性异议。

奖励办公室在接到异议材料后,应当对异议内容进行审查,如果异议内容符合本条上述规定,并能提供充分证据的,予以受理。

第四十七条实质性异议由奖励办公室负责协调,有关推荐单位或者推荐人协助。涉及异议的任何一方应当积极配合,不得推诿和延误。推荐单位或推荐人在接到异议通知后,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核实异议材料,并将调查、核实的情况报奖励办公室审核。奖励办公室认为必要时,可以组织专业评审委员会委员进行调查,提出处理意见。

非实质性异议由推荐单位负责协调,提出初步处理意见报奖励办公室审核。涉及跨部门、跨地区的异议处理,由奖励办公室负责协调,有关推荐单位或者推荐人协助,其处理程序参照前款规定办理。

推荐单位或推荐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未提出调查、核实报告和协调处理意见的,不得提交审核。

第四十八条奖励办公室应当向奖励委员会报告异议核实情况及处理意见,提请奖励委员会决定,并将决定通知提出异议方和推荐单位或推荐人。

评审结果经公布没有异议,或者虽有异议但已在规定时间内解决的,由奖励委员会提交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审核。

第四十九条异议自公示之日起60日内处理完毕的,可以提交本年度审核;一年之内处理完毕的,可以提交下一年度审核;一年后处理完毕的,可以重新推荐。

第七章授奖

第五十条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对奖励委员会作出的获奖人选、项目及等级的决议进行审核,报市政府批准。

第五十一条市科技奖突出贡献类,由昆明市市长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奖金数额为30万元。其中10万元属获奖者个人所得,20万元由获奖者自主选题,用作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经费。

第五十二条市科技奖科学技术进步类,由昆明市人民政府颁发证书和奖金,奖金数额分别为:一等奖5万元,二等奖3万元,三等奖1万元。每项授奖人数和授奖单位数实行限额:一等奖的人数不超过9人,单位不超过6个;二等奖的人数不超过7人,单位不超过5个;三等奖的人数不超过5人,单位不超过3个。

第五十三条市科技奖国际科学技术合作类,由昆明市人民政府颁发证书。

第五十四条获奖项目的奖金不重复发放。已获市科技奖的项目,又获上级科学技术奖的,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其奖金只补发差额部分。

第五十五条市科技奖的奖励经费由市财政列支。

第八章罚则

第五十六条剽窃、侵夺他人的科学技术成果的,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手段骗取市科技奖的,由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报昆明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撤销奖励,追回奖励证书和奖金。

学术会议总结篇4

关键词:云教室;云计算;高清视频;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5)005-0199-03

作者简介:贺媛婧(1989-),女,内蒙古乌兰察布人,硕士,国家开放大学信息化部实习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学。

0 引言

根据《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国家开放大学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1]。国家开放大学于2013年启动云教室项目系统建设工作,加快推进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云教室作为国家开放大学总部与分部之间互联互通、内容共享、业务联系的技术纽带和桥梁,为远程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创新模式。但如何探索形成一套适应于国家开放大学教学及办学的管理和应用模式,更好地提高学校办学效率,还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

1 云教室相关技术研究

云教室是将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融入现代远程教育中的新型技术方案,其将高清的双向视频会议系统与远程教育平台紧密结合,通过组建图像高清、音色悦耳清晰、设备稳定、操作方便的远程视频会议,为满足网络互通条件下的教学、研讨、交流等业务提供技术支撑环境,最终形成互联互通、内容共享、集中管理、分级维护的多终端应用模式。云教室以“双向视频会议系统”为基准和核心,融合了网络通信、高清视频、数据协作、高清分屏等多种技术。

(1) 网络通信技术。云教室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应用,特别是高清视频效果对基础承载网络环境有着较高要求。国家开放大学云教室系统采用IP网络连接,通过网络链路共享发挥网络效能,不仅使系统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可管理性,而且可以实现多种应用网络的共享与互通[2]。云教室系统本身对网络带宽要求为64K~2M,但是为了保证高清、流畅的音视频效果,参与云教室互联的会议系统带宽不应低于4M线路。

(2) 多点呼叫控制单元。云教室系统采用MCU(多点呼叫控制单元)为核心控制单元,为整个云教室系统提供接入、控制等服务,其中包括MC和MP两部分。MC负责处理终端间的视频压缩编码控制信息,决定视频和音频处理能力;MP对音视频或数据进行混合、切换、分屏等处理。为了避免出现因网络流量问题影响到视频会议效果的情况,将MCU连接于核心交换机,置于网络汇集点,以方便所有终端与多点控制单元MCU建立连接,保证MCU到所有终端都有足够的带宽,从而确保视频效果达到720P帧高清质量,形成以MCU为中心的星型结构。

(3) 高效编码技术。云教室在互动过程中必然产生巨大的数据量,其中数据量最大的是数字化的视频数据。因此首先需要采用高效率的视频压缩编码技术H.261、H.263、H.264等方式,压缩处理采集到的模拟视频信号,并将其数字化。为了选择合适的编码技术处理数据,对几种压缩编码方式进行了比较和研究, 如表1所示。

(4) 高清音频质量。国家开放大学云教室系统采用高清吊顶麦克风,在云教室天花板4个方向分别垂直悬挂麦克风,具有360度全向麦克风技术。在云教室任何位置的与会者,发言者只要以日常音量讲话,远端都可以清楚地听到对方发言;同时麦克风采用屏蔽材料,独有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可以完全防止外接的手机电磁信号对音频的干扰;音频处理和传输过程采用高清立体声音频协议中高质量的音频算法G.722.lAnnex C,结合回音消除技术,可实现清澈透明的环绕立体声效果,使本地和远端的通话方尽享自然流畅的交流方式,而不会产生信号损失。

(5)高清视频效果。国家开放大学云教室从传统的标清视频过渡到高清视频图像,画面清晰度与质量发生了本质变化。传统的视频会议采用分辨率为352*288格式,受到点阵数量的限制,在数字及线条的显示精细度方面用户体验较差;而云教室高清图像最低分辨率为1280*720P,其中P代表逐行扫描,1280、720代表垂直方向所能达到的分辨率,图像由隔行扫描变为逐行扫描,可减小图像显示的闪烁,使人眼在会议过程中没有疲劳感[3];云教室在视频显示中长边与短边的比例标准为16∶9,该标准是最适合人眼观看的比例,整体屏幕可增加20%的显示空间输出,使人视觉上感觉显示比例为1∶1。

(6)数据协作共享。云教室系统通过发送和接收双流技术,通过呼叫带宽实现了视频、音频和数据的同步传送,实现本地和远端间的数据协作与共享。通过云教室系统的DVI输出接口,实现将PC端显示的任何内容及本地音视频同步传输到远端,接收端可以通过显示器显示传送内容。因此,云教室系统实现了与会者在听到发言者声音的同时,还能实时观看到发言者计算机的活动图形,有效实现了会议中多媒体内容的传送共享。

(7)自动分屏技术。云教室高清系统实现了智能高清分屏模式,可在一个屏幕中分割观看多个分会场。通过MLA软件为总部与分部间互通提供快速的分屏设置,目前设置有44种分屏模式,根据参会分部变化情况,MCU自动调用分屏模板,不需要人工进行任何干涉。如果与会分部数量太多,大于分屏的最多数量,则云教室系统自动采用轮训模式,自动切换显示。

2 云教室应用实例分析

国家开放大学云教室在2013年建成后,多次使用云教室系统开展系列教学、业务及学生活动,覆盖到的应用场景包括双向互动教学、多地教学研讨、教学实时录播、多地高清视频会议、远程论文答辩与面试、学生考试视频监控、考前辅导、学生比赛等多种形式,同时根据应用场景的要求,接入云教室的设备也呈现多样化的融合模式。

2.1 多终端融合接入

国家开放大学云教室系统的MCU和终端都采用国际标准的相关协议,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稳定性,可以与其它分部云教室或标清会议系统等视频终端混用与互联。

(1)接入分部云教室系统。国家开放大学总部云教室可以与各分部云教室进行互联,总部作为总控制中心,集中管理分部云教室系统,分部云教室只需确保网络通畅、接收信号即可。但是,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分部云教室终端,其使用的网络来源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教育网等多家运营商。经测试发现,不同网络运营商之间的终端通信可能出现严重的丢包现象,严重影响视频会议的质量和效果。对比分析多种解决方案后,总部最终决定通过负载均衡技术解决此问题。总部MCU分别配置了电信、联通和教育网3个通信机制,让MCU始终都能用与终端相同的链路进行通信,解决了因为跨运营商而产生的丢包问题,确保总部与分部之间的顺畅互通[4]。

(2)接入传统的标清双向视频会议系统。传统的标清设备和云教室高清设备虽在分辨率及图像处理技术方面有较大差距,但云教室高清系统可支持与标清系统协议混合使用,支持多种协议或多种速率同时接入召开会议。但是由于视频像素标准间的巨大差距,互联过程时常发生部分丢包现象,导致视频效果发生延时或显示画面不够清晰,这也是未来急需解决的问题。

(3)接入HDX桌面终端系统。HDX桌面终端系统是便捷的一体化终端设备,其通过固定的公网IP与MCU进行连接。通过HDX桌面终端系统可以参与由云教室总部系统发起的高清双向视频会议,同时也可以召开桌面终端系统间的小型即时视频会议。

(4)接入个人软件终端。M100个人软终端为个人端远程呈现的应用程序,非常适合远程工作人员或远程站点在组织办公室内部的可视通讯,可随时随地接入云教室系统进行通话。其直观、简化的界面让用户能够实时输入会议的ID号码,通过视频桥接实现与云教室系统的互通,允许云教室无缝、在线地连接到全球的数百万会议室和融入式远程呈现系统。

2.2 实际管理模式

国家开放大学云教室管理模式是将设备管理与会议使用分离,通过总部云教室系统集中控制所有设备系统,其它分会场采用小型手持终端,以实现分会场及时应答主会场传送的请求信号。

总部作为主会场建立和组织视频会议,由总部统一的“一键式操作”平台发起会议、调度邀请与会者或结束会议,全网络各终端分会场对其响应并自动加入会议。总部控制平台可实时监控并预览所有正在参会的终端的实时场景状态,根据需求实时调整主会场和分会场显示画面,而无需分会场进行任何操作。

2.3 典型实例分析

2.3.1 终端点对点会议

分部云教室系统、传统标清视频会议系统、HDX桌面终端系统、个人软件终端系统等任一终端设备都可以直接呼叫总部云教室系统,建立点对点的双向连接。

典型案例为总部云教室系统与云教室互联,搭建点对点会议,开展远程实时教学,进行远程教学辅导与互动,同时以发送双流的形式将教师演示文档同步到云教室,实现了让身处云教室的同学参与课堂、同步观看授课内容、实时远程提问,以及总部教师实时进行远程指导;其他无法到云教室现场的同学也可以通过电脑Web端、移动端设备,学习和观看整个课堂的教学互动过程,使总部的优质教学资源与边远地区学生进行实时共享。本次教学形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与互动的积极性,而且通过云教室拉近了总部教师与分部学生的亲近感,对促进课程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5]。

2.3.2 多点混合会议

国家开放大学云教室系统具有强大的一体化操作和控制平台,适应遍布全国各地的多种网络环境,总部MCU与各地终端混合互联。与点对点会议模式最大的不同是与会的分会场数量众多,要适应各种网络条件、分配网络带宽,总部操作平台还要为各地分配显示画面内容。

2014年4月,44所国家开放大学分部校领导通过HDX桌面终端系统同时与会,会议将国家开放大学云教室设为主会场,44所分部作为分会场,同时在线参加国家开放大学质量保证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展开多方领导的在线发言及方案研讨。会议持续近3个小时,整个会场视频画面清晰稳定,互动效果流畅;44所分会场画面在总部屏幕自动轮训显示,且自动选择分屏模式,各分会场默认观看总部及其它所有分会场,个别可根据分会场需求,由总部统一操作,为分会场分配所需的视频内容。

本次多方在线的云教室视频会议赢得了所有与会方的赞同,希望日后利用云教室开展更多类似的研讨会议。本次同时在线的分会场数量之多,各分会场网络环境之复杂,使全会场呈现出多样化形态,通过实例证明了云教室系统可承载压力之强大、功能之完善。

2.3.3 混合或双流会议

国家开放大学云教室系统支持高清与标清混合互通、硬件系统与个人软件程序随时随地互联、多种协议及速率同时连接在线,以及多分屏模式及音视频与双流数据同步传输,为各种终端融合应用和各种数据同步传输提供了有力保障。

案例之一是通过软件M100实现印度尼西亚和国家开放大学云教室的互联。印度尼西亚与会方只需安装软件、输入会议ID号,即可在国家开放大学与印度尼西亚TRAMPIL基金会间建立连接。通过远程互联的形式,推进了中国与印尼教育文化的交流和研讨。

3 云教室建设意义及未来发展

云教室的合理使用为全社会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与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了随时随地可共享学习资源的大型平台。建设与应用云教室为实现国家开放大学“云、路、端”三位一体化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为实现“六网融合”教学模式开拓了探索空间和思路,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另辟蹊径[6]。

云教室系统的应用为国家开放大学系统内业务交流与研讨节省了大量开支,增强了总部与各分部间的交流学习和互通协作。云教室系统的应用还解决了西部边远地区的教学资源匮乏问题。在云教室背景下,可以及时将总部的优质教学资源传送到远端,构建通过云教室技术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为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提供了有效途径。

国家开放大学云教室是一个全新概念,国内教育界特别是高等教育领域,还没有系统、大规模地推广云教室的应用案例。国家开放大学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探索如何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不同标准云教室系统间的无障碍即时互通,逐渐提升师生使用云教室进行远程教学和互动学习的兴趣与系统内的业务沟通效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技,2014.

[2] 李崇荣,张轩.基于IP/multicast视频会议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3(1):129-131.

[3] 郭庚雄.高清视频在“云教室”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0):221-222.

[4] 俞文斌.宏桌面云电教新时代下的云教室解决方案[J].中国电化教育,2014(9):4.

学术会议总结篇5

摘要:共同治理是美国大学治校理念的核心和大学制度的基础。学术评议会作为学术权力的组织机制,为学术人员参与学校事务管理提供组织平台,在大学共同治理结构中起到不可替代作用。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治理的历史与实践中可以看出,共同治理制度的形成与学术评议会功能的完善是一个并行共进的过程。共同治理这一治校理念的实现离不开学术评议会组织功能的运行发挥,学术评议会起到将共同治理从抽象变为具体、由理念转为实践的组织中介作用。

关键词:共同治理;学术评议会;加洲大学伯克利分校;组织

中图分类号:G649?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610(2014)02-0044-05

共同治理(Shared Governance)是美国大学内部治理的一项基本原则,已经成为当今美国大学通行的内部治理模式,其强调学术人员与行政人员的协商与合作,满足了广大学术人员参与学校事务管理的需求。学术评议会作为美国大学内部普遍设置的一种学术人员参与大学治理的组织机构,在大学治理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事实上,共同治理这一治校理念离不开学术评议会组织形式和组织功能的发挥,共同治理的内涵必须通过学术评议会的运行才能体现,共同治理的本质与核心精神也只有借助学术评议会才能实现。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以下简称伯克利)是美国大学共同治理的代表和典范,其内部治理结构的优越性是伯克利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因素,也是伯克利长期位居美国公立大学榜首的内在原因。以学术评议会为核心的共同治理制度为伯克利取得卓越成就奠定了基础。伯克利历史学教授布鲁克(Gene Brucker)就认为“学术评议会创建了一种由大学行政和教师共同治理的制度模式,教师愿意为这一制度的运转投入时间和精力,这是保持伯克利世界一流大学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1]。通过分析伯克利学术评议会的运行方式,有助于深入了解学术评议会对共同治理形成的作用机制,也能为当前我国完善大学治理结构和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提供思考。

一、共同治理原则的概念内涵

共同治理提出至今近半个世纪,目前已成为美国大学治校理念的核心基础。共同治理概念来于1966年美国大学教授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美国教育委员会(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以及美国大学和学院董事会协会(Association of Governing Boards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共同的《学院与大学治理声明》(Statement on Govern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声明》将共同治理定义为:基于教师和行政部门双方特长的权力和决策的责任分工,它代表教师和行政部门共同工作的承诺,通常理解为大学董事会、行政部门、教师和学生等大学各类成员共同参与大学治理的过程[2]。《声明》还要求大学制定保障教师参与治理的组织机构、原则与制度,行使教师民主管理的权力。美国大学教授协会同时提出了大学共同治理的原则,即大学组织重大事情的决策既需要首创能力,也需要全体人员的参与;大学各组成群体在决策中的地位不同,谁对具体事务负有首要责任,谁就最有发言权[2]。

治理概念是共同治理的前提和基础,全球治理委员会(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在题为《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Our Global Neighborhood)的报告中对治理与传统管理作了重要区分,将治理定义为“个人或组织、公共部门或私有部门管理其一般事务的多种方式的总和,它是一个使得冲突和多元利益得到妥协并采取合作行为的持续过程”[3]。这一定义揭示了治理的两大特征:一是承认治理主体的多元性,二是正视主体的差异性并寻求合作协调。大学治理实际就是指“为实现大学目标而设计的一套制度安排,它给出大学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框架,通过大学各利益相关方追求自身目标的活动从而有效率地达成大学目标”[4]。当治理结构必须涉及多元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时,治理就会理所当然地转化为共同治理行为。在共同治理框架中,教师群体可以就关注的问题与行政人员共同协商和决策,通过充分向教师赋权,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大学治理,所有的教职员工在大学的运行和管理中都负有一定的治理责任。美国教师联盟(American Federation Teachers)在对共同治理进行阐释时就指出,教师群体广泛参与学校的决策制定是弘扬学术自由和学术民主,维持大学独立品格,防止大学商业化和教育质量下滑的重要保障[5]。美国教师联盟同时还认为,教师只有在大学决策中发出自己的声音才能使教师的经济利益、劳动人事以及学术自由等权利得到更大的保障[6]。

朱守信杨颉:学术评议会与共同治理的形成

共同治理一个重要特征是公共性,公共性体现在治理主体上,即大学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大学治理,进而保障决策的民主性与科学性,协调内部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共同治理作为一种学术民主的体现,其重心不是教师与董事会的关系,而是协调学术人员和行政人员的关系,确保大学治理过程中各参与主体的声音都能得到充分考虑,通过民主的方式实现学术人员对学校事务的参与,最终形成各利益相关者都能接受的决策。“广泛的参与使决策过程不会缺乏决策所需的知识和有见地的想法,而这也是所有组织成员应该对决策做出的贡献。对于像学校这样拥有众多学识渊博的员工的组织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7]大学共同治理是一个多方通过平等协商达成决策的过程,不仅仅强调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更注重基于各方能力基础上的分工协作,其目标最终指向大学内部治理的水平和质量。

二、共同治理在伯克利的历史演变

美国大学的教师学术组织与欧洲大学有着不同的传统,以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为代表的欧洲大学起源于早期的教师行会组织,是典型的自发式发展路径[8]。与欧洲大学相比,美国大学则呈现后发式特点,教师在建校之初并没有学校的管理权,而是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斗争获取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力。美国殖民地时期的学院没有延续中世纪大学学者行会自治的传统,没有出现过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那样的学者行会治校的制度,而是移植了英国的学术法人制度,同时采用了加尔文教派外行管理教会和大学的理念和英国的信托制度,从而产生了美国学院和大学的“法人—董事会制度”[9]。这一制度确定了美国大学的法定权力归董事会所有,然后由董事会向大学行政部门及校长授权,既外在地维护了大学的自主独立性,又内在地要求大学必须关注社会公共利益。

1879年加利福尼亚州宪法将州立大学的治理权全部授予加利福尼亚大学董事会,要求董事会负责大学内部事务的运营,并免受外界宗教和政治的干扰。州宪法极大地保障了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自治权,使其成为当时少数具有自治权利的公办大学。1899年惠勒(Benjamin Wheeler)开始担任加利福尼亚大学校长,他要求董事会全权授予校长管理大学的权力,整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治理权力开始从董事会转移到校长手中。惠勒校长虽然为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并要求董事会赋予教师群体制定教育政策的权力,但是其专断集权式的作风还是引起了教师们的反感。1919年惠勒退休后,教师们就掀起了反对行动,日益增多的教师对他们在大学治理中的无权状况表示担心,最终引爆了教工革命,学术评议会开始要求全面过问教师的聘用和晋升。次年,董事会章程赋予学术评议会在共同治理中的直接和间接权力,这成为加利福尼亚大学教师真正参与大学共同治理的发端。此后,这种由教师、行政部门和董事会的共同治理模式不断完善和强化,形成了今天董事会下并行的两个决策体系——学术评议会和以校长为首的行政机构。

上个世纪50、60年代,克尔(Clark Kerr)出任加利福尼亚大学校长期间,总校的大部分权力已经转移到分校,各分校也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学术评议会。“由于各分校在职能范围、复杂程度以及学术重点上各不相同,如果一些细枝末节的决策权仍然受总校校长的控制,则很难想象各分校能够发展成为著名大学。”[10]伯克利也在此后进一步发展壮大,并成为加利福尼亚大学系统的翘首。可以说以伯克利为代表的加利福尼亚大学系统开启了整个美国大学的共同治理运动,20世纪60年代后共同治理制度开始在美国高校迅速推广,成为诸多高校内部治理模式转型的重要模板和大学变革的中心议题。该模式下,董事会主要制定学校的大政方针,将学校内部行政运营事务权力委托给校长,同时把校内学术事务管理权力交给学术评议会。高等教育中引入共同治理机制便成了克服传统大学治理弊端的一种趋势,“基于教师参与的共同治理模式在美国等国家的大学治理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并逐渐成为现代大学共同治理中的教师参与治理中具有标杆性的治理模式”[11]。米立特(John Millett)称这段时期为“大学治理的革新时期”[12],此后这种分权模式一直延续至今,虽然具体内容和细节进行了微调,但其基本治理结构和运行原则没有发生大的改变。

伯克利共同治理的发展遵循了一定的逻辑,教师参与大学治理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过程,并不是像欧洲大学那样原生的“教授治校”,而是通过不断争取获得大学治理权。随着学术评议会功能的健全,教师参与大学管理更为普遍,逐渐形成了多中心共同治理的格局。学术评议会对学术性事务开始起主导作用,对其他非学术性事务也有参与和咨询的功能。通过考察伯克利共同治理的历史演进,可以清晰地看到共同治理制度变迁过程中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控制与合作。事实上,共同治理制度的形成与学术评议会功能的完善是一个并行共进的过程,两者在相辅中相伴相成。

三、共同治理框架下评议会的运作

伯克利学术评议会依据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章程而建立,旨在为教师在大学共同治理中发出自己声音提供组织平台。共同治理框架下,代表公共利益的董事会位于最高权力层次,将代表学术自治的评议会放置于董事会之下,董事会同时采取向下授权和不干涉的方式,进而确保学术评议会的独立性。加利福尼亚大学董事会第105号条令将招生录取、毕业证书、向校长推荐学位申请人、监督课程与教学、对学校财务向校长建议、对校园运行事务向校长建议等职责授予学术评议会[13]。以校长为首的行政部门处理大学内部重要的行政事务,由教师组成的学术评议会则主要负责审议学术事务,并对大学的发展提供建议。学术评议会在共同治理理念和规则的引导下,组织结构和功能不断趋于成熟。评议会日趋发展成为一个制度完善、职责广泛和运行规范的学术性管理组织,在大学共同治理结构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

学术评议会制度核心主旨是保障教师在大学决策中的地位,原则是要求以校长为代表的行政机构必须和教师们共同分享大学治理的决策权。决策在大学治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伯克利常务副校长兼教务长布瑞斯劳尔(George Breslauer)就指出,“加州大学走向卓越的发展历程也是其决策权不断调整的过程,谁拥有重大事件的决策权会直接影响大学未来的发展定位,合理划分不同主体的决策权早在加州大学成立之前就开始形成规定”[10]。伯克利评议会作为重要的议事平台和机构,集中了大量学术人员观点和意见,通过广泛参与,定期与行政人员尤其是学校高层领导商议学校发展,使学校的政策更多代表和反映学术人员的利益。“在西方现代大学中,学术主导体系与行政管理体系虽然分离分治,但不是绝对的分离,而是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又相互协调运转的系统。通过内部管理的分权,学术主导体系能够有效地制约和监督行政管理体系的运行,同时又避免了教授过多地卷入具体行政事务。”[14]可以说学术评议会既调动了学术人员参与学校事务管理的积极性,也同时防止行政权力的独断专权,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不可否认,学术评议会中也充满了政治斗争和权力博弈,但这恰恰是权力制衡的一种表现,即任何一种单一力量都不能主宰大学的发展。评议会中的内部冲突恰恰是民主的自然表现,也是保障权力平衡和决策科学的一种方式。“评议会在大学中是相对独立的组织,与学校管理层是一种合作的关系,在有效治理的大学里,评议会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是稳定的程序化的正式关系。”[15]学术评议会的运作虽然增加了决策的复杂性和时间长度,却增进了不同组织成员(行政人员、教师、学生等)间的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因而通常被认为是值得的。伯恩鲍姆(Robert Birnbaum)的研究表明,治理的有效性总是与低效和功能冗余相联,虽然学术组织看上去没有效率,但实际上非常有效,因为在共识中达成的决策容易被接受、理解和执行[16]。

学术评议会作为学术权力的组织代表,在共同治理结构中具有决策、咨询和冲突化解功能,成为保护教师学术权力的重要组织依托。此外,伯克利还在学术评议会下再设立了分支委员会,同时在院系层面也设立相应的学院学术评议会。学院学术评议会是基层教师参与大学治理的组织机构,最能体现教师广泛的参与权和代表教师的利益,保障教师参与基层学术组织事务的决策权利。全体学术人员可以通过学术评议会提出、评议和审查所有与学术事务相关的政策,并能够对其进行广泛讨论和形成决策。共同治理框架下学术评议会寻求的不仅仅是影响大学的决策,更主要是为广大师生和大学的利益服务,“有助于阻止一个独立的职业管理者阶层的发展,确保教师在学术事务上长期的主导地位,并在多方面减少教师与行政管理人员之间的潜在冲突”[17],进而实现学校整体利益的最优化。

四、学术评议会对共同治理的作用意义

评议会本质是由学术人员构成的对学校事务进行管理的学术组织,伯克利教师因此被赋予全面参与学校事务管理的责任。教师参加学术评议会所有活动没有额外的经济补偿,仅仅是出于一种责任意识的驱使,以及为大学发展服务的使命[18]。之所以如此尊重教师的参与和意见,就是因为伯克利的领导层意识到无论是杰出的教学还是一流的科研,都离不开教师的努力和贡献。因此校方十分重视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让教师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教学科研上的潜力。教师也通过学术评议会对学校的发展和政策提出自己的建议,进而保证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处于较高水平。学术评议会体现了学术性这一学术组织的根本属性,成为大学治理的守望者,维护大学成员的共同利益。

伯克利之所以能够形成良好的共同治理制度,与学术评议会的被赋权及其功能发挥密不可分。制度的实现离不开一个良好运行的组织机构,“谈论大学治理结构时,一般是指那个旨在回应‘冲突和多元利益’要求的大学决策权结构安排问题,是探讨需要建立怎样一种组织性框架及机制,才能够在‘冲突和多元利益’状况下管理其一般事务”[19]。反观我国大学的治理,虽然高等教育法以及大学章程都注重和强调学术权力和保护学者的权利,但实际上,由于我国学术组织发育不全,很多高校的学术委员会实际为院长和处长委员会,即使制度规定了学术权力,但学者们却没有行使自身权力的良好平台。因此,也可以说共同治理理念与学术评议会运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共同治理提供了理念原则和制度框架,学术评议会则提供了组织保障和运行实体。组织的运行需要有制度的保驾护航,同时一个良好的制度设计必须借助一定的组织实体才能运行。

共同治理本身既是一个理念,又是一种实践,学术评议会恰恰起到将共同治理从理念转为实践的组织作用。“大学治理结构不是一个抽象的理论存在,而是时代和环境的产物,是一定条件下的客观实在。”[20]共同治理是一个目标、理念和组织原则,是一种描述性的、语言性的、概念性的设计,必须通过评议会才能够变为实践活动,由抽象变为具体。共同治理理念本身也围绕学术评议会职能而发展变化,如果没有学术评议会,共同治理仅仅是一个治理的概念。学术评议会将共同治理变为实践,也为理念本身的丰富提供了实践来源,否则共同治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共同治理为评议会发展提供价值导向,学术评议会则为共同治理提供组织和动力保障。

事实上,共同治理本身就是对高等教育实践的一种总结和概括提炼。从伯克利的案例中可以看出,虽然美国大学教授协会直到1966年才提出共同治理概念,但伯克利于19世纪就已经开始运行评议会制度。早在伯克利学术评议会成立之前,教师就已经通过其他方式参与到学校治理当中。正如伯克利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道格拉斯(John Douglass)所指出,“现代共同治理的概念不仅仅是起源于对学术评议会的自治授权,而且来自于在赠地学院时期教师就通过许多非正式的途径参与学校的治理活动”[21]。学术评议会更多扮演着从非正式参与向正式参与转变的角色,从组织上为教师参与学校治理提供保障。可以看出,共同治理本身是一种孕育于学术自治精神的学术管理活动实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需要,开始产生制度化的学术治理组织,最后再经过理论的提升和总结上升为共同治理这一治校理念。

共同治理作为现代美国大学重要的治校理念和模式,已经形成了一种普遍接受的制度,成为当今大学治理的发展趋势。“美国大学正是通过其共同治理结构较好地兼顾了学术自由与公共利益、教师民主参与和行政主管日程管理、决策的高质量与执行的高效率之间的关系,从而为美国大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与平台,使得美国大学得以在世界高等教育体系中独领风骚。”[22]像伯克利这样一个庞大的学术组织,任何单一中心的领导和管理无法应对多元复杂的各类事务,集思广益便成为走向善治的最佳选择。共同治理这一治校理念和价值的实现必须借助学术评议会的组织保障,虽然当前学术评议会的运行仍面临种种批评,却并不能改变学术评议会在共同治理结构中的合理地位,更不能否认其在大学治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Brucker, G. Reflections on Shared Governance [EB/OL]. Berkeleyan campus newspaper. (1995-12-06) [2013-10-25]. berkeley.edu/news/berkeleyan/1995/1206/reflect.html.

[2]AAUP. 1966 Statement on Govern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B/OL].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 (s. d.) [2013-11-30]. aaup.org/report/1966?statement?government?colleges?and?universities.

[3]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 Our Global Neighborhood: The Report of the 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 [R].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2.

[4]赵成,陈通. 治理视角下的大学制度研究 [J]. 高等教育研究,2005(8): 18-22.

[5]AFT. Shared Governan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 Statement by the Higher Education Program and Policy Council [EB/OL]. The Shared Governance Crisis. (s. d.) [2013-11-06]. facultysenate.tamu.edu/Quick_Links/Shared_Governance_in_Colleges_and_Universities.pdf.

[6]AFT. The Truth about Unions and Shared Governance [EB/OL]. A Joint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Federation of Teachers and the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s. d.)[2013-12-12]. aft.org/pdfs/highered/truthgovernance0304.pdf.

[7]欧文斯,R. 教育组织行为学 [M]. 窦卫霖,温建平,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50.

[8]Clark, B. & Youn, I. Academic Power in the United States: Comparative Historic and Structural Perspectives [M]. Washington, D. C.: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Higher Education, 1976: 10.

[9]甘永涛. 美国大学共同治理制度的演进 [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3): 25-30.

[10]布瑞斯劳尔,G.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何以久负盛名:历史性动因的视角 [J]. 杜瑞军,常桐善,译.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6): 2-14.

[11]陈星平. 现代大学共同治理中的教师参与 [J]. 学术界,2011(5): 148-153.

[12]Millett, J. New Structures of Campus Power [M].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1978: xi.

[13]Board of Regents. Standing Order 105 [EB/OL]. Duties, Powers, and Privileges of the Academic Senate. (s. d.) [2013-10-20]. regents.universityofcalifornia.edu/governance/ standing?orders/so1052.html.

[14]何淳宽. 基于学术属性的现代大学组织结构 [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2): 77-83.

[15]Favero, M. & Bray, N. The Faculty?Administrator Relationship: Partners in Prospective Governance? [J]. Scholar?Practitioner Quarterly, 2005 (1): 53-72.

[16]伯恩鲍姆.R. 大学运行模式 [M]. 别敦荣,译.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 45.

[17]Fitzgibbon, R. The Academic Senate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M]. Berkeley: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UC, 1970: 105.

[18]Simmons, D. Shared Governance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n Overview [EB/OL]. Academic Senate of Berkeley. (s.d.) [2013-10-12]. academic?senate.berkeley.edu/ sites/default/files/about?senate/sharedgovernanceintheuniversityofcalif_simmons.pdf.

[19]龚怡祖. 大学治理结构: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石 [J]. 教育研究,2009(6): 22-26.

[20]熊庆年,代林利. 大学治理结构的历史演进与文化变异 [J]. 高教探索,2006(1): 40-43.

[21]Douglass, J. Shared Governance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 Historical Review [EB/OL]. Academic Senate of Berkeley. (1998-03-01) [2013-10-12]. academic-senate. berkeley.edu/sites/default/files/about-senate/pp_jd_sharedgov_198_1.pdf.

学术会议总结篇6

第一条为奖励在推动我区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显著贡献的公民、组织,调动广大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实施科教兴临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试行)》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临沧地区行政公署设立临沧地区科学技术奖。

第三条临沧地区科学技术奖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鼓励自主创新,鼓励攀登科学技术高峰,促进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

第四条临沧地区科学技术奖分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3个等级,每年奖励项目总数不超过15项。

第五条临沧地区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和授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第六条临沧地区行政公署设立临沧地区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以下简称奖励委员会),负责临沧地区科学技术奖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奖励委员会聘请有关专家、学者组成临沧地区科学技术奖各专业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专业评审委员会),依照本办法的规定,负责临沧地区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工作。

第七条临沧地区行政公署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临沧地区科学技术奖评审和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推荐的组织工作。临沧地区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奖励办公室)设在临沧地区行政公署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日常工作。

第二章奖励范围和评审标准

第八条临沧地区科学技术奖授予在科学技术研究、试验中取得重要成果,或在应用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下列公民和组织:

(一)在科学研究和实施技术开发项目中,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创造显著经济效益的;

(二)在实施社会公益项目中,对科学技术基础性工作和社会公益性科学技术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经过实践检验,创造显著社会效益的;

(三)在实施重大工程项目中,保障工程技术指标和质量达到省内先进水平的。

第九条本办法第八条(一)所称“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项目”,是指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中,完成具有重要市场价值的产品、技术、工艺、材料、设计和生物品种研制、创新、引进及其应用推广。

第十条本办法第八条(二)所称“社会公益项目”,是指在标准、计量、科技信息、决策咨询、科技档案等科学技术基础性工作和教育文化、环境保护、医疗卫生、自然资源调查和合理利用、自然灾害监测预报和防治等社会公益事业性科学技术事业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及其应用推广。

第十一条本办法第八条(三)所称“重大工程项目”,是指列入国家和省、地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重大综合性基本建设工程和科学技术工程等。

第十二条临沧地区科学技术奖的候选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临沧地区科学技术奖的候选人应当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从事科学研究或者技术开发工作;

(二)在科学研究或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设计、施工中做出创造性贡献;

(三)在解决关键技术和疑难问题中做出重要技术创新;

(四)在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中做出重要贡献;

(五)在利用高新技术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第十三条临沧地区科学技术奖候选单位应当是在项目研制、开发、投产应用和推广过程中提供技术、设备和人员等条件,对项目的完成起到组织、管理和协调作用的主要完成单位。

第十四条推荐临沧地区科学技术奖候选人或候选单位所完成的项目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技术有创新。在新品种、产设备、产工艺、新产品、新材料开发研究中实现了技术创新或者应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解决了技术难点和关键问题,提高产品附加值,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经济指标达到省内行业先进水平。

(二)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显著。所开发的项目经过一年以上较大规模的实施应用,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推动行业科技进步作用明显。项目的转化程度高,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和扩散作用,提高了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及产品的更新换代,对行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作用。

第十五条临沧地区科学技术奖授奖等级根据候选单位或者候选人所完成的项目进行综合评定,评定标准如下:

(一)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项目:

在技术上有重大创新,技术难度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科技成果转化程度高,取得重大经济效益,对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重大作用的,可以评为一等奖;

在技术上有较大创新,技术难度较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接近省内先进水平,科技成果转化程度较高,取得较大经济效益,对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有较大作用的,可以评为二等奖;

在技术上有一定创新,有一定技术难度,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创区内先进水平,科技成果已转化,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对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有一定作用的,可以评为三等奖。

(二)社会公益项目:

在技术和方法上有重大创新,技术难度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已在本地区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取得重大社会效益,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有重大意义的,可以评为一等奖;

在技术和方法上有较大创新,技术难度较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接近省内先进水平,已在本地区行业较大范围应用,取得较大社会效益,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有较大意义的,可以评为二等奖;

在技术和方法上有一定创新,有一定技术难度,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创区内先进水平,已在本地区行业一定范围应用,取得一定社会效益,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有一定意义的,可以评为三等奖;

(三)重大工程项目:

在技术和系统管理方面有重大创新,技术难度和工程复杂程度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取得重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对推动本领域科技发展有重大意义的,可以评为一等奖;

在技术和系统管理方面有较大创新,技术难度和工程复杂程度较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接近省内先进水平,取得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对推动本领域科技发展有较大意义的,可以评为二等奖;

在技术和系统管理方面有一定创新,有一定技术难度和工程复杂程度,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创区内先进水平,取得一定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对推动本领域科技发展有一定意义的,可以评为三等奖。

第三章评审机构

第十六条奖励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聘请有关专家组成各专业评审委员会;

(二)审核各专业评审委员会评审结果;

(三)为完善临沧地区科学技术奖励工作提供政策性意见和建议;

(四)研究、解决临沧地区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中出现的其他重大问题。

第十七条奖励委员会设委员7-11人。主任委员由临沧地区行政公署科学技术行政部门领导担任,副主任委员1-2人,秘书长1人,秘书长由奖励办公室主任担任。奖励委员会委员由科技、教育、经济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行政部门的领导组成。委员人选由临沧地区行政公署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提出,报临沧地区行政公署批准。

奖励委员会委员每届任期3年。

第十八条奖励委员会根据当年评审工作需要,可以设立若干专业评审委员会。专业评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评审本专业范围内的临沧地区科学技术奖;

(二)向奖励委员会报告评审结果;

(三)对临沧地区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中出现的有关问题进行处理;

(四)为完善临沧地区科学技术奖励工作提供咨询意见。

第十九条专业评审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

1-2人,委员若干人。

专业评审委员会委员实行资格聘任制,任期一年。

专业评审委员会委员资格由临沧地区行政公署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认定。奖励办公室根据当年临沧地区科学技术奖推荐的具体情况,从区内、省内外及国内已经认定资格的专家、学者中提出具体人选,报奖励委员会聘请。

被推荐为临沧地区科学技术奖候选人的专家、学者、当年不得作为专业评审委员会委员参加评审工作。

第二十条临沧地区科学技术奖专业评审委员会的专家、学者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熟悉本学科、专业领域省内外科学技术发展动态,一般应具有高级技术职称;

(二)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良好的科学道德,能坚持原则,秉公办事;

(三)仍然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或技术管理工作;

(四)身体健康,能参加评审工作,年龄一般不超过60岁。

第二十一条参与临沧地区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的有关人员应当对候选人和候选单位所完成项目的技术内容及评审情况严格保守秘密。

第四章推荐

第二十二条临沧地区科学技术奖候选项目由下列单位推荐:

(一)各县人民政府;

(二)行署有关组成部门、直属机构;

(三)中央、省属驻临沧单位;

(四)中国人民和武装警察驻临沧部队主管机构;

(五)经临沧行政公署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认定,具备推荐条件的临沧地区有关部门特定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六)具有科学技术研究、科学技术应用开发、技术推广应用能力的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及在临沧地区从事科技工作的科技人员,可以向属地县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自荐。

临沧地区科学技术奖候选项目,应当根据有关方面的科学技术专家对其科技成果评价结论择优推荐。

第二十三条推荐临沧地区科学技术奖,必须报送下列材料:

(一)《临沧地区科学技术奖推荐书》;

(二)技术评价材料;

(三)推广、应用及经济社会效益证明;

(四)研究实验报告及其它有关技术资料。

第二十四条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取得有关许可证,且直接关系到人身和社会安全、公共利益的项目,如动植物新品种,药品、食品、基因工程技术和产品等,在未获得行政机关批准之前,不得被推荐临沧地区科学技术奖。

第二十五条凡存在知识产权以及有关完成单位、完成人员等方面争议的,在争议解决前不得被推荐临沧地区科学技术奖。

第二十六条凡主要内容已获得省科学技术奖和其它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的项目,可再被推荐临沧地区科学技术奖。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的项目可享受临沧地区科学技术奖的一等奖;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的项目,可享受临沧地区科学技术二等奖,其余奖项依此类推,上评一个等级。

第二十七条被评定未授奖的候选人、候选单位,如果其完成的项目或者工作在此后的研究开发活动中取得新的实质性进展,并符合本办法有关规定条件的,可以按照规定的程序重新被推荐。

第二十八条被推荐临沧地区科学技术奖的公民、组织应当按计划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交纳评审费。

第五章评审程序

第二十九条符合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推荐单位,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奖励办公室提交《临沧地区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及相关证明材料。奖励办公室负责对推荐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对不符合规定的推荐材料,可以要求推荐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补正,逾期不补正或者经补正仍不符合规定的,不提交专业评审委员会评审并退回推荐材料。

第三十条对形式审查合格的材料,由奖励办公室按专业

(学科)分类提交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各专业证审委员会向奖励委员会汇报评审结果。

各专业评审委员会推荐临沧地区科学技术一等奖,奖励委员会认为需要答辩的,主要完成人应到会进行答辩。

第三十一条临沧地区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审定、表决规则如下:

(一)奖励委员会和各专业评审委员会的评审会议应当有

2/3以上(含2/3)多数委员参加为有效;

(二)表决采取无计名投票方式,应当有参加投票委员的

2/3以上(含2/3)多数通过为有效。

第三十二条奖励委员会对各专业评审委员会的评审结果进行审核,作出获奖项目、奖励等级和获奖人选的决定。

第六章异议及其处理

第三十三条临沧地区科学技术奖接受社会监督,实行异议制度,评审结果向社会公布。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临沧地区科学技术奖候选项目、单位及人选持有异议的,应当在公告之日起30日内向奖励办公室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第三十四条提出异议的单位、个人必须以书面形式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个人提出异议的,应当在异议材料上签署真实姓名,并写清联糸方式;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应当加盖本单位公章。

第三十五条异议分为实质性异议和非实质性异议。凡对涉及候选人、候选单位所完成项目的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等,以及推荐书填写不实所提的异议为实质性异议;对候选人、候选单位及排序的异议,为非实质性异议。

第三十六条奖励办公室在接到异议材料后,应当对异议内容进行审查,如果异议内容属于本办法第三十五条之规定,并能提供充分证据的,予以受理。

第三十七条实质性异议由奖励办公室负责协调,有关推荐单位协助。涉及异议的任何一方应当积极配合,不得推诿和延误。推荐单位接到异议通知后,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核实异议材料,并将调查、核实的情况报奖励办公室审核。必要时,奖励办公室可组织调查,提出处理意见。

非实质性异议由推荐单位负责协调,提出初步处理意见报奖励办公室审核。涉及跨部门、跨地区的异议处理,由奖励办公室负责协调,有关推荐单位协助,其处理程序参照前款规定办理。

推荐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未提出调查、核实报告和协调处理意见的,不提交审核。

第三十八条奖励办公室应当向奖励委员会报告异议核实情况及处理意见,提请奖励委员会决定,并将决定通知异议方和推荐单位。

第三十九条异议应在自公布之日起60日内处理完毕。对经公布没有异议,或者虽有异议但已在规定时间内解决的,由奖励委员会提交临沧地区行政公署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审定。超出规定时限,但在一年内处理完毕的,可以提交下一年度审核。

第七章授奖

第四十条临沧地区行政公署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对奖励委员会作出的获奖项目、奖励等级和获奖人选的决议进行审定,报临沧地区行政公署批准。

第四十一条临沧地区科学技术奖奖励项目由临沧地区行政公署颁发证书和奖金,奖金数额分别是:一等奖5万元,二等奖3万元,三等奖1万元。

第四十二条临沧地区科学技术奖奖励项目单项授奖人数和授奖单位数实行限额。一等奖的人数不超过9人,单位不超过7个;二等奖的人数不超过8人,单位不超过5个;三等奖的人数不超过7人,单位不超过4个。

第四十三条临沧地区科学技术奖每年评审一次。

第四十四条临沧地区科学技术奖的奖励经费由地级财政列支。

第八章罚则

第四十五条剽窃、侵夺他人的发现、发明或者其他科学技术成果的,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手段骗取临沧地区科学技术奖的,由临沧地区行政公署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报临沧地区行政公署批准后撤销奖励,追回奖金及证书。

学术会议总结篇7

本报讯(记者王立文)日前,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认真学书记和总理的重要讲话,对传达贯彻作出了具体部署。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张立昌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指出,这次大会,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是动员全党全社会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会议。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和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

会议认为,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突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自主创新这个主题,对于进一步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局面,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必将成为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会议认为,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站在时展的高度,全面判断我国的战略需求,深刻分析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面临的形势,精辟论述了科学技术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突出强调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自主创新的大政方针,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思想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这篇讲话,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是新世纪加快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行动指南,对于我们掌握战略主动权,构筑发展新模式,科学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的意义。这次大会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体现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紧密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张立昌在讲话时强调,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深谋远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之快,影响之大,都是人们难以想象的,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大量事实表明,一般技术可以引进,先进技术也可以引进,但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途径,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推动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张立昌指出,天津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要在更大范围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就必须在自主创新上走在前面。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天津经济和科技实力显著增强,为加快自主创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产业基础、科技基础和人才基础。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始终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首位,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要顺应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把握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加快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培养和引进具有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有效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努力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学术会议总结篇8

一、组织建设

1、民主办会制度坚持不懈

严格按照学会章程和常务理事会议事规则,坚持重大事项和重要议题报请常务理事会审议或审批。*7年1月在乌鲁木齐召开了学会三届二次理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学会*6年工作总结和*7年工作计划,为*7年工作的实施与开展作出了组织保障。

2、分会管理成效显著

学会组织建设的基础是学科分会、专业委员会。学会的八个专业委员会的组织建设是否完善关系到学会组织建设的健全。为此,学会十分重视组织的建设。*7年,学会有关领导和学会干部分别参加了体育社会科学分会、体育产业分会工作会议、运动训练学分会、体育医学分会等五个分会的工作会议,传达了中国科协、自治区科协的有关精神,通报学会的有关工作,掌握分会的工作进程,为分会的组织建设做好服务工作。

3、会员服务水平日益提高

学会高度重视会员服务工作,把会员满意作为衡量学会工作的主要标准。学会办公室确定专人接待会员来访,负责会员来电、来信的处理,认真听取会员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给予答复。为方便会员,开通了的网上入会申请、学术会议申报、注册途径,按照"会员优先、会员优惠"的原则,并为会员发放人手一册的年度学术活动计划、学会通讯,学术会议有关费用优惠等。密切了与会员的交流,加强了会员服务。为提高为会员服务水平,学会多次参加中国科协、自治区科协举办的秘书长、工作人员培训班,通过学习提高了体育科技工作者、学会干部为会员服务的意识,尊重专家,尊重人才的民主办会意识,办事机构服务能力和办事效率得到了提高。*7年重新登记和新发展会员201多人,单位会员18个。

二、学术交流

1、举办了全疆体育科技讲习办

由自治区体育局主办、*体育科学学会承办的*7年疆体育科技讲习班*7年12月23日-25日在乌鲁木齐召开,主题是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体育局"关于备战08奥运、09全运行动方案",加快培养我区竞技体育人才进程,加大运动训练中的科技含量,更好地完成区体育局承担的各项任务。来自国家体育总局、清华大学等著名专家、教授在百忙中不辞辛苦,专程过来为我区体育干部、教练员、队医等讲授先进的科学训练知识,局领导对体育科学学会几年来组织全国优秀专家、教授来疆讲学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2、为了更好地完成《*8年北京奥运会》和《*9年全国第十一届运动会》拟定目标,经局党组同意,体育科学学会邀请了国家著名运动医学专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研究所运动创伤研究室主任、运动医学教授、创伤骨科主任医师田德祥。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研所副所长冯连世博士。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研运动心理学研究员丁雪琴教授。目的是为了加快我区体育科技现代化建设步伐,结合*8年北京奥运会,合理布局和调整现有体育科技力量,提高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体育事业发展的、与体育运动实践密切结合、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精干高效、纵深配置的体育科技服务体系,促进我区体育科技工作的全面发展。加速我区运动训练的科学化进程,提高我区运动竞赛成绩中的科技含量。进一步加大体育科学研究的力度,继续增强以科技意识和运用科技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速体育科技成果的吸收转化,推广,应用。

3、运动训练学分会邀请了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研究员、副所长、国家著名运动训练学专家冯连世博士来疆讲学,来自全疆16地、州、市的数百名体育干部、体育教练员、体育教师、队医等在为期1周的培训班里,从科学训练理论到与实际相结合等方面都收益菲浅。

三、宣传奥运,促进和谐体育

1、为宣传《奥运争光计划》和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体育科学学会体质研究分会一行八人随自治区体育局"*7年体育三下乡"工作团,历时9天,行程2600多公里。用国民体质检测车为三地州六个县进行了七场500多人次的体质检测,为宣传奥运、普及科学、健康常识、营造健康和谐社会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受到基层群众的热烈欢迎,体质研究分会的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受到自治区体育局的表彰。

2、继续抓好我区的反兴奋剂工作,*7年11月13日收到自治区体育局转发国务院七部、局、办关于开展《反兴奋剂条例》执法检查的通知后,体育科学学会立刻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决定:一,继续加大《反兴奋剂条例》的学习宣传力度,会刊《体育信息与动态》加大篇幅刊登《反兴奋剂条例》、《执法检查通知》和反兴奋剂常识等有关内容。增加印刷数量,把宣传册子发到每个运动队手中,以便学习贯彻。二,继续严把各运动队服用营养品的采购渠道关,要求供应商必须提供由国家兴奋剂检测中心出具的产品检测报告,符合标准的方准使用。多年来体育科学学会一直坚持这一原则,常抓不懈,到目前为止,由体育科学学会把关、体育局审批采购的营养药品还没出现任何问题。

*体育科研所、体育科学学会与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国家兴奋剂检测中心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把由上面获得的信息及时整理并将一些资料复印分发到各训练中心、训练大队和运动队,以便督促各运动队、运动员及辅助人员自觉遵守《反兴奋剂条例》的各项规定,为运动员管理单位对所属运动员和教练、领队、队医等运动员辅助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和反兴奋剂教育、培训提供学习材料。帮助相关人员熟悉反兴奋剂法规及了解国家公布的兴奋剂目录;

国家《反兴奋剂条例》颁布实施三年多来,体育科研所、体育科学学会一如既往的依法履行着反兴奋剂职责,在加强兴奋剂药源控制和反兴奋剂的宣传指导工作,为保护运动员以及青少年身心健康等方面继续发挥着作用。我们还将进一步完善各项配套制度,推进反兴奋剂工作的深入开展,为*8年北京奥运会创造一个干净、公平的竞争环境,为我区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继续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学术期刊工作

继续出版《*体育科技》。*7年《*体育科技》共出版了2期,发行量达400册,发表了50篇文章,约21万字,网上投稿系统进入试运行阶段。虽然还是内部刊物,但它是我区体育科技、学术交流的唯一平台,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科技》编辑部在维护学术尊严、促进学术繁荣以及学术期刊在新时期的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以期将会刊办的更好,更加贴近体育工作者。

学术会议总结篇9

出席本次大会的主要领导包括前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国际武术联合会主席伍绍祖、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宣传部部长阳向东,以及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群体司、人事司、科教司的负责人员,前任中国武术协会主席徐才、张耀庭、李杰、王筱麟也出席了会议。

本次会议2天,共有来自全国55个单位的160名代表参加会议。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高小军作了《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努力开创武术工作新局面》工作报告,报告回顾了武术走过的六十年光辉历程,为武术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总结了过去四年中的工作,并对未来四年的主要任务和发展进行了展望。

在25日下午的分组讨论会上,与会代表分别结合肖天的讲话,探讨新时期发展武术运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围绕高小军的工作报告。讨论如何推进武术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和国际化工作;并对《中国武术协会章程》提出了进一步修改意见,以及对中国武术今后发展五年规划进行了畅谈。

本次大会是全国武术工作会议,也是中国武术协会的换届大会。大会选举了新一届中国武术协会组成人员,高小军任中国武术协会主席。

中国武术协会常务委员会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国武术协会委员及教练委员会、裁判委员会、科研委员会、新闻委员会、产业委员会、传统武术委员会、青少年与学校武术指导委员会的各专业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工作会议,听取了专家对武术发展的意见。

(周欣)

“獬豸杯”第八届香港国际武术节成功举办

2010年3月12日上午,“獬豸杯”第八届香港国际武术节在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隆重开幕。

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6800余人参加了此次盛会,是历年来参会人数最多的一年,仅裁判队伍就达300多人,分12块,场地同时进行不同项目的角逐。另外,今年还增设了跆拳道项目的比赛,不仅增强了大会的国际性,还体现出了“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的办节宗旨,可为大会的一个亮点。

本次大会还有一个新亮点就是,参赛选手年龄呈现多元化,年龄最大的达86岁,最小的年仅3岁,年龄差达83岁。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武术活动不仅老少咸宜,并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参加武术锻炼的人不分老幼已蔚然成风。

武术节以“獬豸杯”冠名,取义于獬豸这种上古神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公正公平,不偏不倚之寓意。赛事始终贯穿着这一宗旨,使运动员真正赛出了风格和水平,整个比赛活动于3月14成功落下帷幕,取得了圆满成功。

(刘伟)

武术之乡丹江口市推广武当武术进校园

为弘扬武当文化,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师生身体素质,武术之乡丹江口市在全市中小学校进一步推广普及武当武术。

该市教育局确立了活动主题为“学武当武术、展太极风采、强学生体魄、养良好品德”,将普及武当拳、武当操。为了将活动深入落实,要求各学校抽派1-2名有武术基础的体育教师,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武当武术培训班,培训结束后进行考试,考试合格者颁发武当武术教练员证书,获得证书的辅导员回校后对全校体育教师进行全员培训辅导,确保每位体育教师都会打武当拳,同时号召全校教师积极参加武当武术培训。掀起教师学武当武术、爱武术的高潮。另通过“组建武当武术兴趣小组”、“武当武术进课堂”、开展“武术节”、“以赛代练,以赛促练”等多种途径,有效推广普及。

(武 宣)

“2010海峡两岸中华武术论坛”在台北举行

3月27日下午,“2010海峡两岸中华武术论坛”开幕式在台北圆山大饭店隆重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武术界代表二百多人出席。

主办单位台湾“国际洪门中华总会”理事长蔡龙绅在会上致辞。蔡龙绅表示,透过这次武术论坛,希望海峡两岸武术界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研讨交流集思广益,达成“以武会友、交流两岸、强身健体”的大会目标;并能将此次盛会所有成果贡献于两岸人民,期望中华武术传统文化能在世界舞台发光发亮造福全人类。

由中国致公党中央副主席李卓彬带领的大陆武术代表团包括青城派掌门人刘绥滨、武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爱新觉罗・洪丽、武当派十四代掌门人游玄德(松鹤道人)、少林武僧队总教练释德扬、崆峒派玄空掌门人白义海等近二十人参加了这次论坛。开幕式上两岸武术运动员共同表演了精彩的武术节目。

武术论坛一直进行到4月1日结束,期间包括:武术座谈晚会、武术交流演武、武术论坛等内容。分别在台北、台中、花莲进行。

(叶进华 王 小 吴景腾)

中国武术争霸赛开战

4月2日-4日,“蓝带啤酒2010年中国武术散打功夫王争霸赛”第一阶段赛在山东菏泽演武楼拉开战幕,著名解说员黄健翔受邀担任比赛嘉宾主持。

本次比赛共分5个级别,分别是男子75公斤级、80公斤级、90公斤级、100公斤级和女子56公斤级。其中男子每个级别中共有18位分别代表不同队伍的选手参与竞争,最终卫冕冠军黄磊、“过江龙”姜春鹏、“西北少侠”冷鑫等16名悍将过关斩将,进入16强,他们将代表中国队参加6月份中国VS伊朗国家队对抗赛。

“蓝带啤酒2010年中国武术散打功夫王争霸赛”由中国武术协会、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办,是目前全国最高水准的武术散打赛事,也是中国最具权威性、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历时最长、影响最广、奖励级别最高的武术赛事。该赛事分为选秀赛、擂主赛、功夫王争霸赛3个阶段进行,是一场贯穿全年、跨年度的赛事。今年的功夫王争霸赛囊括了国内散打界最优秀的一批选手。

(武 宣)

首届大学生武术节4月10日开幕

学术会议总结篇10

关键词:路由条目 路由汇总 地址规划 路由重

中图分类号:TP39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3-0025-02

1 问题的提出

在大型的企业中,可能在同一网内使用到多种路由协议,或者是由于两个或多个企业合并,原来各自的企业运行不同的路由协议。在这样的网络改造中,为了实现多种路由协议的协同工作,路由器可以使用路由重分发(route redistribution)将其学习到的一种路由协议的路由通过另一种路由协议广播出去,这样网络的所有部分都可以连通了。但是,新的问题出来了,通过路由重分发,将路由在不同协议中扩散,这样势必会大大增加路由器路由表中路由条目数。那么,当路由器转发数据包,依据目的地址查找相应路由的时间就会增加,从而影响数据包的转发效率。另外,当网络发生变化时,也会导致整个网络的重新收敛变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在跨接两种协议的边缘路由器上采用路由汇总技术,即在两种协议路由互相渗透传播前,将各自的路由条目做汇总,减少路由条目数的同时,又不影响数据的转发。

2 本研究涉及到的专业术语

路由重分发:即将一种路由协议中的路由条目转换为另一种路由协议的路由条目,达到多路由环境下的网络互通的技术。为了实现重分发,路由器必须同时运行多种路由协议,这样,每种路由协议才可以取路由表中的所有或部分其他协议的路由来进行广播。

路由汇总:采用一种体系化编址规划后的一种用一个IP地址代表一组IP地址的集合的方法。通过路由汇总,路由器仅向下一个下游的路由器发送汇总后的路由,那么,它就不会广播与汇总的范围内包含的具体子网有关的变化。例如,如果一台路由器仅向其临近的路由器广播汇聚路由地址172.16.0.0/16,那么,如果它检测到172.16.10.0/24局域网网段中的一个故障,它将不更新临近的路由器。路由汇总的最终结果把一组路由汇聚为一个单个的路由广播,缩小网络上的路由表的尺寸,并且通过在网络连接断开之后限制路由通信的传播来提高网络的稳定性。这个原则在网络拓扑结构发生变化之后能够显著减少任何不必要的路由更新。实际上,这将加快汇聚,使网络更加稳定。

3 本研究拓扑图的设计和IP地址段的规划

本研究采用如下图1的拓扑图及IP地址段规划设计。在如下综合网络中,左半部分的网络运行RIP协议部分,包含研发部、市场部、产品部和广告部四个部门,分配的地址段分别为:172.16.10.0/24、172.16.20.0/24、172.16.30.0/24、172.16.40.0/24,在实验中分别以R2路由器的loopback0~loopback3的地址代替;右半部分的网络运行OSPF协议部分,包含财务部、后勤部、行政部和决策部四个部门,分配的地址段分别为:192.168.10.0/24;192.168.20.0/24;192.168.30.0/24;192.168.40.0/24。类似的,在实验中分别以R1路由器的loopback0~loopback3的地址代替。

R0为边界路由器,连接RIP协议网络和OSPF网络。R0和R2之间的网段为10.1.1.0/24,R0和R1之间的网段为10.1.2.0/24。为了实现两边路由的互相渗透,在R0上双向配置多路由协议间的重分发,即将RIP协议重分发到协议OSPF中,OSPF协议重到RIP协议中。使用show ip route命令查R1路由表,可以得出重命令执行前,R1上路由表中只有直连路由,包括loopback口的四条、连接到R0的一条共5条路由;从图2可以看出,执行了重命令之后,R1上增加了右边OSPF部分的5条路由,以O E2标识,表示该5条路由来自于从外协议重进OSPF而获得。可见,重技术解决了不同协议互通问题的同时,大大增加了路由条目数。

4 实施路由汇总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从RIP连接到OSPF协议的网络时,可以把这四条路由合并成为172.16.0.0/16,汇总之后的路由从原来的四条变成了一条,再使用路由重分发技术将这一条路由传递到OSPF网络部分。同样地,在从OSPF连接到RIP协议的网络时,可以把这四条路由合并成为192.168.0.0/16,这样汇总之后的路由从原来的四条变成了一条,再使用路由重分发技术将这一条路由传递到RIP网络部分。路由汇总技术在边界路由器R0上应用,R0关键配置语句如下:

router ospf 1

network 10.1.2.0 0.0.0.255 area 0

redistribute rip subnets

summary-address 172.16.0.0 255.255.0.0

router rip

network 10.1.1.0

redistribute ospf 1 metric 2

auto-summary

配置语句中,summary-address 语句用于OSPF汇总从RIP协议学到的四条172路由,auto-summary语句用于RIP汇总从OSPF协议学到的四条192路由,再来查看R1路由表信息,如下所示。

R1#show ip route

10.0.0.0/24 is subnetted,2 subnets

O E2 10.1.1.0 [110/20] via 10.1.2.2,FastEthernet0/0

C 10.1.2.0/24 is directly connected, FastEthernet0/0

O E2 172.16.0.0 [110/20] via 10.1.2.2,FastEthernet0/0

C 192.168.10.0/24.0 is directly connected, Loopback0

C 192.168.20.0/24.0 is directly connected, Loopback1

C 192.168.30.0/24.0 is directly connected, Loopback2

C 192.168.40.0/24.0 is directly connected, Loopback3

可以看出,通过路由汇总,R1路由条目都各自减少了3条,这样既保证了OSPF网段和RIP网段的正常连通,同时,由于路由汇总技术的使用,双方互相渗透的路由条目减少了,这样传递数据包时,在各个路由器上,路由检索的时间就缩短了,整个网络的效率就提高了。

5 结语

通过上述的研究表明,利用路由汇总确实减少了路由条目数,改善了网络因为重导致的效率低下问题。在实际的网络中,划分的网段数量更多,汇总之后的路由条目减少的更多,效果也更明显。需要说明的是,路由汇总技术的前提是需要汇总的IP地址段是连续的,如本研究给出的四个172网段地址和四个192网段地址。另外,当前路由协议将路由汇总技术和协议本身特点结合起来,能更好地优化网络,这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l]刘倩星,张达敏.基于混合信息的复杂网络路由策略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2(33):880~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