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投资十篇

时间:2023-03-26 18:28:18

基建投资

基建投资篇1

2010年7月30日,鉴于当时的市场情况,结合我对股票市场的理解,为您提供了首份基金投资建议,并表明了我的综合判断。

2个月过去了,市场基本按照预期震荡向下,期间,最低下探到2639.76点。鉴于目前的市场情况,按照趋势交易理论,黄金分割的点位与上涨(下跌)幅度度量,我认为有必要为您再次提供投资建议,供你参考;再次感谢您的信任和支持,未来,我将视具体的形势变化为您提供不定时的投资建议,本次建议如下:

一、 基本判断:

市场下跌的原因:

1、 下半年银行信贷收紧引起的违规投资资金流出,是造成股票市场失血下跌的主要原因;

2、 新股发行次第不断,尤其是创业板即将推出,将有一批小企业集中上市,对市场资金面的考验压力也是下跌的原因之一;

3、 投资人信心不足,导致投机人心态保守,认赔出局;

4、 全球投资人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担忧,以及由于美国著名投资管理公司——洛克菲勒公司ceo詹姆斯麦克唐纳自杀原因未明,也是负面影响之一;

5、 投资人出于锁定年度投资利润的需要,卖出一些获利丰厚的股票,导致的局部资金供求不平衡;

未来向好的因素:

1、 中国率先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符合预期;

2、 未来通胀引起资产、消费、大宗商品等价格上涨预期,与投资相关的股票市场、黄金市场、房地产市场、外汇市场会有相应的反映;

3、 二次筑底是绝大多数投资人的看法;更有一些,按照技术分析理论,认为目前市场走的是下跌c浪,也许到2150点才算调整到位。但是,投资市场在趋势的拐点形成上,往往是少数决定多数。

4、 用较长的时间(10年)来看,中国的人口红利,城市化进程,消费升级都处于快速上升的时期,长期投资股票市场才能获取较高的风险回报,以满足未来家庭消费的需要;

5、 市场短期虽有继续下探的可能,但是,在2800点以下,市场估值明显不贵,具有投资价值。现在是时候考虑将资产配置到正常水平了。我认为,现在将投资资产比例从8月初的30%提高到50%是可行的;

6、 如果市场进一步下跌,以每下跌10%增加配置15%进行超比例配置。可以说,现在的下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用较低的价格获取廉价筹码的机会,现在是战胜恐惧,理性贪婪的时候。像现在的金融板块(证券、保险、银行、期货)就极具投资价值。

基建投资篇2

的确,在2008年那轮惨烈的单边下跌之后,轰轰烈烈的“4万亿”刺激政策掀起了全国大规模基建投资热潮,而引领股市绝地反击的,也正是基建投资概念的核心——水泥板块。时隔3年,中国经济的宏观背景要复杂得多,同样的方法是否真能产生同样的效果呢?

“7万亿”难比“4万亿”

批评人士一直以来强调A股政策市的特征,妨碍市场自身的健康发展。但是从全球股市来看,今年以来,美国已经推出QE3,欧洲央行也在致力于推出救市计划解决债务危机。中国投资者更愿相信中国也会推出新一轮投资建设热潮来救经济。十一假期回来,中国政府未公布任何新的大规模刺激措施,而是提前公布了十召开的确定时间。市场对中国是否需要启动新一轮大规模投资建设仍有分歧。

评级公司标准普尔发表报告称,中国政府完全有能力推出新一轮大规模刺激计划,但也面临着投资环境恶化的风险。中国发改委网站上公布的信息显示,9月的这60个基建项目获得批准并非集中在一周,事实上这些项目是在5月至8月这段时间内陆续批准的。

农业银行近期报告指出,受政府“熨平”经济波动的影响,基础设施投资与宏观经济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当经济景气上升时,基础设施投资相对较少;而当经济景气下降时,基础设施投资相对较高。2004年至2007年间,基础设施投资在总投资中所占比重相对平稳,处于25%至30%区间。

在经济下滑过程,基建投资的确更能产生积极作用,除增加就业外,最重要的是短期内可消化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过剩的库存,同时拉动相关行业增长。

从今年三季度实际经济数据来看,发改委密集批复投资项目,似乎暗示当前经济正在运行至最为困难的阶段,释放出通过启动投资来对冲外贸不振和消费不确定的积极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发改委此次批复的项目普遍集中在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节能环保领域,不论是项目类型还是投资规模,都与2008年的“4万亿”无法相比。“4万亿”带来的通货膨胀、房价高企等遗患,管理层心知肚明,本轮基建投资更应理解为管理层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稳定经济的应变之策而非刺激经济增速。

可随着经济下滑,房地产限购政策持续,房地产投资增速则呈现普遍放缓,开发商拿地意愿很低,地方政府土地收入下降。地方政府更希望通过上马投资项目,扭转经济增速和财政收入增长点。

要想富,就修路。但是以高速公路为主导的交通运输投资高峰期已过,基建投资这个拉动经济的法宝,这一次可能不再那么好用。中金公司报告指出,基建投资难走“4万亿”的老路,所调研的城市基建投资增速未来难以进一步上升,预计今、明两年将维持平稳的走势。

国信证券分析师周炳林认为,把固定资产投资划分成四大块:地产投资、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服务业和其他投资,其占总投资比例近年来分别稳定在20%、20%、35%、25%左右。地产开发投资与基建投资受到各种限制,反弹幅度很难太高,同时二者占比有限,其对总投资的拉动有限,而多种工业产品库存仍处很高的水平,工业利润已经开始恶化,制造业投资不断向下调整,今年8 月再次步入新的低增长台阶,预计未来制造业投资调整将持续较长时间,固定资产投资从而无法起到带动经济的作用。

项目筹不到钱,融资成关键

媒体报道,今年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将达7.89万亿元,同比增速由2011年的2.8%大幅增至19%。广东、重庆、天津等地也分别公布了各自高达上万亿元的投资规划。如此大规模的投资,钱从何来?融资能否成功至关重要。

在多省近期批复建设的项目中,地方政府资本金占总投资数额的比例一般在25%至50%,可卖不出土地的地方政府融资状况不容乐观。有业内人士对媒体透露,财政部近期发现,一些地方政府的负债/财政收入比例已经超过100%。

地方基建项目,多数要依靠融资解决。上一轮4万亿投资信贷,已经让银行消化很吃力。农业银行分析认为,受信贷规模控制、监管要求等多方面的限制,单靠银行信贷很难满足融资需求,商业银行对基建项目也相当谨慎。公司债、企业债、信托基金、保险资金和地方政府债等,则可能成为基建项目的重要融资渠道。

土地出让金收入缩减的当下,信托已经成为地方政府上项目的重要资金来源,虽然信托融资成本高且融资期限短。中国信托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投向基础产业的信托资产约1.19万亿元,较去年末上升约18%。

发改委也已着手降低城投债的发行门槛,鼓励地方政府开展项目收益债试点,债券等直接融资有可能担当重任。城投债火热发行,部分弥补了资金缺口,其中发改委批复的企业债更成融资主力。市政债、融资平台贷款、争取国家项目投资成为地方政府争取外来资金的重点工作。受制于地方融资平台紧张及项目开工进度等,基建项目进度很可能低于预期。

板块机会与风险

轨道交通

此次基建项目聚焦到公共轨道交通上,总投资规模逾8400亿元的25个城轨规划项目。城市化进程加快,改善交通状况拉动民生的重要举措,这将对轨道交通概念股产生重大利好。而铁路投资仍受到中央青睐,“十二五”时期,铁路建设规模、投资和新线投产里程均高于“十一五”。铁路固定资产投资2.8万亿元左右,比“十一五”增长15.7%。年内铁道部四次对外宣布提高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额。

兴业证券吴华认为,关注下半年启动的动车组和大功率机车招标对两车估值的提升,以及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加对业绩弹性大的铁路配件公司估值的提升,建议关注时代新材、新筑股份和晋亿实业。

水泥板块

进入9月底后,受到交通轨道项目建设的大量批复,水泥价格有所回升。但水泥行业产能受到“4万亿”的影响,已经严重过剩,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来消化。短期而言,中国的水泥产能已经全面性过剩,短期的需求刺激并不能扭转水泥行业的基本格局。全国水泥行业利润今年一季度为55.5亿元,二季度为167.3亿元。 三季度,相当多的水泥企业,净利润应该处于亏损状态,甚至亏损很严重。产能和库存还是行业的“毒药”。

银河证券洪亮认为,在短期内水泥行业的供需关系并不会得到明显的好转,历史上引起水泥行业大幅跑赢大盘的几个因素(“4万亿”、限电等)再次出现的可能性较小,因此我们认为短期内水泥行业将会以反弹为主。

钢铁行业

基建投资篇3

然而,保险资金的运用具有特殊性,目前我国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保险资金难以满足保险资金运用的要求。因此,设立保险投资基金及基金管理公司,按保险资金负债特性进行组合,已成可行且有必要。

一、建立我国保险投资基金的必要性

(一)建立保险投资基金有利于保险金的保值、增值。基金投资是国际上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通常方式。基金作为一种金融投资工具,8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迅速发展。基金的卓越表现深受发达国家的成熟保险业的青睐。基金通过组合投资的方式避免或减少投资风险,同时由于基金的投资方式将以国债、股票等证券投资为主,从而使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较强的流动性和较高的收益性,这恰恰与保险资金的运用特点相一致,符合保险资金运用的要求。投资基金经营稳定,收益可观,一般来说,基金风险比股票低、收益比债券高。例如,香港股票基金回报率,1991年为40.5%,远东认股权证基金回报率为37.8%。而且基金上市后,还有可能获得供求差价。

(二)建立保险投资基金有利于实现保险资金集中运用,专业管理。通过设立保险投资基金,同时设立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可以把各家保险公司的资金相对集中运用,减少管理成本和交易费用,实现规模效益,同时,也有利于保险公司一心一意办理保险业务。

(三)建立保险投资基金,有利于我国基金市场与国际接轨。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自由化是未来全球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中国作为一个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大国,其金融业的发展必然也将融入国际化的发展潮流之中。成立保险投资基金是我国市场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标志。

(四)建立保险投资基金,有利于为国内保险公司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保险资金管理队伍,为民族保险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国外保险公司的经验表明,成功的保险公司都应拥有一批高素质的投资专业人才,通过科学的资金管理提高资金回报。同时,保险公司良好的资金管理经验和业绩也有利于保险销售业务的发展。

(五)建立保险投资基金,有利于保险险种创新。保障与投资相结合的保险应成为保险险种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一些长期性寿险险种,其主要特点是寿险与投资相结合,使被保险人既可享受寿险保障又可取得投资收益,减轻通货膨胀的影响。如香港北美人寿保险公司的“金牌计划”既是一个终身寿险保单,又是一个简单稳健的投资计划。可供选择的投资方式有三种基金,分别为高风险高收益,中等风险中等收益和低风险固定最低收益。

成立保险投资基金,使国内寿险公司开发出适合保户需求的现代非保证型产品成为可能。该产品的特点是:保户利益不事先确定,而是以寿险公司的投资业绩为基础进行调整。现代非保证型产品主要有分红保单和万能保险。分红保单采用较低的预定利率,将利率变动的风险转嫁给保单持有人,当公司收益上升时可以给予保单持有人一定的红利。万能保险是在保证寿险公司规避利率风险的同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二、建立我国保险投资基金的构想

(一)保险投资基金的设立。

保险投资基金是为满足保险资金的投资需求而设立的。其基金来源主要是保险公司的保险基金。

1、基金的发起人与募集方向。国内主要保险公司应作为发起人,发起人中也可包括专门设立的保险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待条件成熟时,也可由一家保险公司作为独家发起人发行保险投资基金。保险公司不仅可以从基金中得到稳定的回报,而且可以通过管理基金得到丰厚的管理收入,从销售、赎回基金等业务中获得可观的中介费用。

还可考虑由国内保险公司与国外的投资机构同时作为发起人,这可以使我们学习到国外先进的投资管理经验并加以借鉴。在选择国外的投资机构时应选择那些历史悠久,有丰富的保险投资基金管理经验,业绩较佳的投资机构。

2、基金的类型。应采用开放式契约型基金。国外的开放式基金是专为保险资金的投资而设立的。发行在外的基金单位可以随时根据实际需要和经营策略而增加或减少。保险公司可以根据需要决定增加基金单位或决定退回基金单位。

从基金开元、金泰到目前为止,我国证券市场已有17只基金,规模已达400多亿元。特别是允许保险资金通过证券投资基金间接进入股市,必然对证券投资基金的发育和成长产生积极影响,这为开放式基金的设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基金的投资范围及组合。保险投资基金也属证券投资基金,其投资范围主要是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考虑到我国目前保险资金的大部分资金是存银行和买国债,因此在保险投资基金中的国债比例可适当降低,适当增加金融债券、企业债券比例。保险投资基金的资产主要应是国内股票,同时,应逐步创造条件,允许保险投资基金在海外较为成熟的资本市场进行投资,这样可以减少投资风险,获得最佳投资组合。

(二)保险投资基金的投资策略。

保险公司的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三方面:(1)资本金;(2)非寿险保费收入;(3)寿险保费收入。

由于资金来源不同,不同的保险投资基金对于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风险承受能力的需求是不同的。在运用时,既要寻求尽可能高的收益,又要采取适当措施准备应付未来的结构性支付。保险公司为了追求降低非系统风险和收益最大化目标,必然要求投资的广泛性,追求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使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或者是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使收益最大化的资产组合。因此,根据经营目标和投资目标的不同,收入型基金、收入成长混合型基金、成长价值型基金及平衡型基金较适合于保险投资基金。

(1)收入型基金:主要投资于债券、优先股或经常以现金形式分红派息的普通股,以获得最大的当期收入,并使资金本金的风险降至最低。这将使股市上经营业绩稳定、派现较多的上市公司成为首选。

(2)收入成长混合型基金:主要投资于可带来收入的证券及有成长潜力的股票,以达到控制风险基础上的既有收入又能成长的目的。这类基金一方面投资于能够分配股利的股票,同时又投资于股价波动较小的成长潜力股。

(3)平衡型基金:较成长型基金保守,较以上两种基金又表现激进,能够做到弱市抗跌、强市获利,既保证了当期收益,又兼顾成长。其投资对策较分散,既有成长股,又有业绩稳定的价值类股票。

(4)成长价值复合型基金:类似于平衡型基金,与之不同的是更注重于价值型投资。其投资对象较偏重于价值型股票,兼顾成长类股票。

(三)保险资金进入证券市场法律环境的完善。

基建投资篇4

关键词 基础设施建设 业主投资 资金控制

一、前言

对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而言,加强资金控制不但可以为业主单位节省大量资金,同时还能实现资金的综合利用,对节约投资和提高投资利用率具有重要作用。基于这一认识,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资金控制过程中,业主单位应加强对工程量的核查,主要应从明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量入手,并制定具体的工程预算,同时应保证图纸完整性,减少增项工程的出现,保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能够有一定的指向性,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只有做好这几方面工作,才能提高资金控制效果,满足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资金管理的实际需要。

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资金控制,应从明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量入手

在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中,业主单位要想保证投资资金控制取得积极效果,就要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工程量进行细化和确定,做到根据实际工程量确定总体投资金额,避免工程量不明确造成资金预估不准确。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业主单位应在设计阶段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量进行明确

在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中,业主单位应参与到工程设计中,并指导设计单位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工程量进行明确,在设计方案和设计图纸中,全面体现工程量的整体内容,保证基础设施建设的图纸工程量与实际施工工程量相符,避免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遇到额外工作量,减少合同纠纷,满足工程建设需要。所以,明确工程总量很重要。

(二)业主单位应合理考虑施工难度和困难,在资金总额上有所体现

除了明确总体工程量之外,业主单位在工程设计阶段,还要根据工程的总体工程量合理考虑施工的难度和困难,并根据标准定额和市场总体价格标准,在整体投资上予以体现,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总体投资能够达到施工要求,能够确保工程保质保量完成,避免施工单位因资金不足而产生偷工减料的行为,危害基础设施工程质量。

(三)业主单位应公开招标,合理确定标的金额

确定了总体工程量和总体投资额之后,业主单位应组织具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施工资质的单位进行公开招标,合理确定标的金额,寻找施工能力强、信誉好的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并按照施工合同约定按期支付工程款,监督工程款的用途和同执行情况,保证所有的工程款都能够用在工程建设中,避免施工单位套取资金用于其他项目建设。

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资金控制,应制定具体的工程预算

在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投资过程中,为了实现对资金的有效控制,避免施工单位虚报预算套取资金,业主单位应根据工程量和实际施工难度,编制相应的工程预算,与施工单位上报的工程预算相对照,并加强对施工单位工程预算的审核。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业主单位应制定具体的工程预算

为了掌握工程投资情况,保证工程投资能够准确,业主单位应制定具体的工程预算,并选择和施工单位一样的定额标准编制相应的预算,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保证所编制的工程预算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对施工单位的工程预算做出指导,确保施工单位所编制的工程预算能够在准确性和有效性上满足实际需要,提高工程预算的监督结果。

(二)业主单位应加强对施工单位工程预算的审核

掌握了工程预算的编制规定之后,业主单位在对施工单位工程预算进行审核过程中,除了要核对引用定额是否一致之外,还要根据自己编制的工程预算加强对施工单位工程预算的审核,找出二者的差距,避免施工单位在工程预算上耍花招,出现虚报预算和提高预算金额的现象,实现对施工单位工程预算的有效审核,提高审核质量。

(三)业主单位应加强对施工单位概算和结算表的审核

为了对投资资金的利用进行有效控制,业主单位应根据施工过程实际加强对施工单位概算和结算表的审核,保证施工单位所编制的概算和结算表能够在整体准确性和有效性上达到预期目标,提高审核质量,对施工单位虚报预算的行为予以处罚,避免施工单位的预算和结算超出规定范围。所以,加强对施工单位概算及结算的审核是十分重要的。

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资金控制,应保证图纸完整性,减少增项工程

在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中,资金控制要想提高有效性,除了加强对施工单位的审核之外,还要严格按图施工,提高图纸的完整性,减少增项工程的出现,减少现场经济签证的发生。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业主单位应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保证按图施工

为了避免施工单位不按图纸施工而造成的建设成本上升,业主单位应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检查施工单位对图纸的执行情况,并将图纸作为最后结算的依据,避免施工单位采取其他方式施工造成成本上升,而将成本转嫁到业主单位身上。这一方式在实际中便于实施,对施工单位是一个有力的约束。

(二)业主单位应加强对施工单位的审核,减少经济签证的发生

有时候施工单位在实际施工中会发生一定数量的经济签证,为了保证经济签证的数量和真实性在可靠的范围之内,业主单位应加强对施工单位的审核,重点审核经济签证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对经济签证所涉及的金额进行全面核算,避免经济签证的虚假带来过多投资,同时也减少经济签证的发生。

(三)业主单位应尊重图纸,减少设计变更的发生

在具体施工中,施工单位有时候会根据施工难度提出设计变更的申请,对于这种申请,往往在投资上都会有所增加,为了减少设计变更的发生,减少投资总额的增加,业主单位应加强对设计变更申请的审核,并充分尊重图纸,按照图纸的要求督促施工单位施工,避免盲目变更设计造成超投资。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强资金控制不但可以为业主单位节省大量资金,同时还能实现资金的综合利用,对节约投资和提高投资利用率具有重要作用。基于这一认识,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资金控制过程中,业主单位应加强对工程量的核查,主要应从明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量入手,并制定具体的工程预算,同时应保证图纸完整性,减少增项工程的出现,保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一定的指向性,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只有做好这几方面工作,才能提高资金控制效果。

(作者单位为北京海融达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刘春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管理风险及应对措施[J].金融经济,2015(12): 35-36.

[2] 吴彦杰.探基础设施建设施工项目内部审计[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5(06): 23-24.

[3] 袁晓娥.浅议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财会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5(15): 45-46.

[4] 魏国灿.试论地方施工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建设[J].经济视角(中),2015 (03):77-78.

基建投资篇5

关键词: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1月1日

城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城市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载体和标志。城市基础设施是为了保证城市的生存发展和满足居民的物质生活需要而向各单位和城市居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设施与无形服务的总称。城市基础设施包括提供有形物质基础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提供各种无形资产的社会性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物质生产、社会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的基础性公共设施,是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在城市地域的集结和延伸,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可以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条件,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问题关系到整个城市建设、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活动是指政府运用多种手段筹集资金、经营资金、回收资金和完成城建项目的过程,可分为投资活动与融资活动。投资活动是指投资者将资金投入到特定的项目而最终获得城市建设的社会、环境或经济效益的过程,它包括投资决策、实施投资以及回收资金获益的整个过程。融资活动是筹资者在特定条件下通过一定的融资渠道筹措一定量资金的过程。融资活动是以投资活动为目的,投资活动需要通过融资活动获得资金,融资制约着投资,投资需要融资相配合。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主要依靠政府投资,由政府统包统揽,政府扮演了投资、建设、管理使用“三位一体”的混合角色,政府既是投资主体,又是资金的供给者,民间资本、企业资本和国际资本很难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导致政府投资比重过高,投融资主体单一,投融资渠道狭窄。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城建投融资需求快速增长,资金供给短缺矛盾加大,必须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运用多种融资方式,拓宽投融资渠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当尽量减少政府干预,转变政府角色,从参与项目建设管理的经营者转变为项目建设引导者、监督者和协调者,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实行投资、建设、运营三分离,既要突出政府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民间资本、金融资本、企业资本以及国际资本等投资主体作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进城建投融资市场化,拓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渠道,提高经营城市服务质量和经营效率。通过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划转、授权、专项资金注入和资产运作等方式,转变为以建设性投资企业集团向融资为主的方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规模优势,提高融资信用度,组建城建企业集团,积极吸收民营资本和国际资本等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融资效率,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程。

一、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主体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张,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呈现多元化与市场化的格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投资期长、投资金额大,必须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主体,大力推行委托经营、特许权经营、租赁经营和承包经营等多种方式引导民营资本投资于城市建设,加强结构调整,合理配置资源,打破政府行业垄断格局,将原来依靠行政手段经营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交由市场经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走市场化与产业化的道路,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由城投集团进行项目投资服务并收费,政府购买服务。

逐步开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市场,把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运营,不同投资主体在同一平台上公平竞争,各个投资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积极引导民营资本和国外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市场。完善各项财政投融资管理制度,加大地方财政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比重,适当调整财政性投资支出结构,增强政府对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调控能力,加强财政监管,防止投资决策失误和损失浪费;民间资本资金数额投资巨大,积极倡导民间资本进入公共基础设施领域,按照资本市场的规则,完善市场化运作,为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经济环境,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国际资本市场投融资,我国作为世界快速发展的经济体,对国际资本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应当积极创造平等竞争条件,尝试采用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引入多种新兴的融资手段,使项目的资金投入和产出、收益和风险相互结合,形成政府、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外资企业等多元化的投融资主体,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的效率,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确保城市物质生产和人民生活稳定。

二、利用资本市场融资

我国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拓宽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空间,利用资本市场强大的融资功能为城市基础设施提供建设资金。城市基础设施都是大型项目,投资巨大,回收期长,把政府城建投资与资本市场融资结合起来,利用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融通资金,扩大资金供给渠道,健全资本市场运行机制,发挥资本市场的融资作用,有利于减轻地方财政负担,降低贷款风险。股票融资是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资本市场主要的融资方式,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有效途径。股票直接融资是通过资本市场进行城市建设融资的一种方式,是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最高形式,股票融资对于企业业绩要求较高,且在信息披露、程序申报和监管等方面严格要求,可以将资产质量良好、收益稳定的基础设施组建上市公司,运输、通信、能源、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项目都可以考虑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通过购买股票实现控股和参股的目的,从股市上进行融资,实行城市建设市场化与社会化投资营运。推动基础设施利用资本市场另一个重要途径是债券市场融资,发行城市建设债券是政府利用财政信用直接向社会融资的一种方式。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存款数额不断攀升,存在着旺盛的民间投资需求,积极发行城市建设债券吸引民间投资,增加地方政府城建投入的资金来源,发挥民间融资作用。实际上,债券融资额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中所占比重很小。我国债券发行主体要求很高,必须要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我国众多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施工方基本上都处于亏损经营状态,难以满足债券发行要求。

三、成立城司融资

成立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目的在于搭建政府投融资平台,扩大政府投资的放大效应,整合城市资源,盘活存量资产,可以统筹管理财政性建设资金,广泛吸收各种资本参与城市建设,发挥城建资金的规模效应和积聚效应,有效地缓解城建融资瓶颈制约,有助于提高政府投资效率,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可以缓解政府投资分散和缺乏监管的问题。成立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由政府各行政职能部门的分散投资、松散管理的政府行为转变为集团公司投融资、经营以及债务偿还相结合的市场行为,按照市场化运营,实现经营城市战略,加速城市化进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公司是政府授权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平台和载体,代表政府行使投融资职能,负责投资项目管理与监督,项目收益上缴到财政部门,城司依托政府的财政支持和城建存量资产,加强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通过合作、合资等方式吸引外资和社会资本进入城建领域,按照“投资多元化、经营产业化、管理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的服务宗旨,实现投入―产出―再投入―高产出的良性循环,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投融资格局。地方政府应当做大做强城司,扩大城司的资产规模,提高城市建设运营效率,改善居民生活公共设施,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建设,将城司打造成为城市建设主要的投融资平台和最大的“投资民生公司”,考虑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民服务的宗旨,实现政府对城市整体发展的战略意图和长远发展规划。

四、经营城市土地融资

土地融资作为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的重要来源,推动城市化进程,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增长。土地是经营城市最基础性的自然资源,供给量是有限的,是城市发展的“财富之母”,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料和劳动对象,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土地使用价值日益凸现,是国民经济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有潜力的资产,实行土地与资本相结合,土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日益密切,土地经营收益是进行城市建设和扩展的资金来源。经营好城市土地是进行城市开发和建设的重要环节,健全土地市场体系,增强政府调控土地的力度,地方政府应当合理经营土地,盘活土地资源,实现资本运作,有计划地控制城市土地的供应总量,按照市场规则配置土地资源,合理征用和开发利用土地,获取土地增值收益,利用土地的出让和批租、土地置换、土地招商等形式进行市场化交易,为城建基础设施建设筹集资金。推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实现“征地―土地收益―城市建设―城市扩张―征地―土地收益―城市建设”的不断循环过程,以地生财,滚动发展,把土地使用权拍卖和建设项目建设项目融合在一起,形成土地经营与城市建设良性互动的局面。实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区域规划相结合,实行城市区域规划与产业布局调整相结合,实行收益项目与公益项目相结合,统筹考虑到城市建设项目与周边生活设施相配套,实行居民小区建筑与商贸中心等公共设施捆绑式系统开发,提升周边地区居民小区建筑与商贸中心价值,提高城市土地溢出价值,使土地出现增值预期,促进土地融资可持续发展,使得土地开发和利用成为城市经济腾飞的动力源泉。

综上所述,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物质载体,是城市居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的公共设施,是城市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保障的物质基础,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保障城市居民生活,提高城市竞争力。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业供求不足,城市基础设施的巨大需求对投融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必须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运用市场竞争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融资效率,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和国际资本投资,逐步建立适合我国特殊国情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投融资结构体系,形成经营管理市场化、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的新格局,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保障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保证企事业单位生产活动和经营活动正常运营,实现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洋海,尹兰香.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2015.17.

[2]任宇航,肖靓.PPP项目要创新融资模式[J].中国投资,2015.8.

[3]王景超.市政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结构优化问题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5.4.

基建投资篇6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管理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环节之一, 必须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但是当前, 其在招投标管理、 管理机制、 投资方式等方面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着不足,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管理,可以有效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满足人们的需求, 为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

2 城市基础设施的特征和分类

2.1 城市基础设施的特征

对于城市基础设施来说,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一是, 投资大, 基础设施是一个城市或者地区发展的大型固定资产项目, 其在投资规模上远远超过一个企业的投资规模, 在一些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 其投资数额少则几个亿, 多则需要上百亿、 上千亿, 这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如, 2015年 6 月正式通车的合福高铁项目其总投资高达 1067.3 亿元;二是, 建设周期长, 当前, 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一般比较大, 而且大部分的项目建设需要一些高难度的技术, 所以, 其建设周期也会比较长, 如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 1954 年由毛泽东同志提出工程构想方案, 1979 年正式成立南水北调规划室,并且在 2014 年 12 月中线工程一期正式通水运行,这期间总共用了 60 年的时间; 三是, 投资的不可逆性, 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是为社会生产以及人们生活需要所提供的公共服务, 要想真正发挥其服务的作用, 其在投资方面就必须要先于直接生产性投资。

2.2 城市基础设施的分类

对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来说,其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 划分成为不同类别的基础设施。具体的如表 1 所示。

3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管理与 3E 原则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管理过程中, 必须坚持 3E原则, 即经济、 效率、 效益性原则, 这是开展投资活动的基础。经济性原则, 这是考察资源节约程度的指标, 指实际投入的资源与计划投入资源的比, 在该比例当中, 如果比值小, 则表明在投资过程中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但是, 该比值并不是越小越好, 如果比值过低, 则可能出现了偷工减料的情况, 建设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效率性原则, 是衡量投入资源利用效率的指标, 该原则要求在实际的投资过程中, 要尽可能以较少的投入来换取尽可能大的产出,而且该原则也可以衡量出投资效率低的基础设施项目存在的问题; 效益性原则, 是考核目标实现程度的标准, 该原则不仅要求在数量上增加, 而且对于质量还有较高的要求, 即要使城市基础设施发挥其最大的效用, 创造最大的价值, 如果该基础建设项目的投资产出很大, 但是不能被公众利用或者不为公众所需要,那么可以说其效益是比较低的 [1] 。

4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4.1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体制不健全

在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管理过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政府建设项目中的投资、 建设、 运营等方面的管理投资体制落实不到位, 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 将这三方面的内容混为一体。 另外政府在组织工程项目实际实施的过程中, 容易将行政行为融入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过程中,具体表现在工程财务管理环节、 招投标环节等, 在这些环节中有过多的行政权力干涉, 使政府担任着双重的身份, 对于实际的建设过程难以实现有效的监督, 容易出现贪污腐败的情况。

4.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单一

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资金大, 具有一定的风险存在, 风险投资本质上是一种追逐高利润、 高回报的金融资本,所以,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是资金紧缺。当前, 虽然我国城市建设已经引入了银行贷款以及其他的融资方式, 改善了财政投资单一渠道的局面, 但是, 就当前的形势来看, 政府投资主体的格局并没有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过程中, 政府虽然一直处于投资的主体地位, 但是, 对于其权利和职责没有明确的划分,导致管理、 建设等环节出现相脱节的情况, 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4.3 没有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

当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管理大部分都是封闭式运作, 缺乏公平、 公开性的原则, 这极大限度的增加了企业在建设投资项目过程中出现暗箱操作的可能性。而且在实际的投资管理过程中,缺乏完善的监督约束机制,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导致投资支出超出了预算, 增大了投资风险。另外, 在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 存在一定的自然垄断性, 这严重违反了市场竞争机制, 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建设质量的不合格, 以及建设效率低下等情况。

5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管理的措施

5.1 建立完善的投资管理机制

一是, 要对招投标环节引起高度的重视, 并且建立完善的招投标制度, 在招投标过程中, 不仅要选择高质量的承包商,更重要的是保证市场竞争秩序的规范化和合理化, 另外, 完善的招投标制度, 可以对施工行为以及材料、 设备采购等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 避免出现偷工减料、 以次充好等行为, 更有效的避免了暗箱操作情况的出现;

二是, 要建立完善投资控制和审计监督制度, 在投资管理过程中,要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有效的可行性评估,对于投资资金的实际情况实施有效的监控和管理, 降低投资风险。

5.2 改革城市建设投资项目管理的模式

为了有效推进城市化进程,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就要对其建设项目的投资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的改革,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要妥善处理好政府职能与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极大限度地激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活力, 有效提升服务水平以及工作效率。在实际的投资管理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项目管理公司的作用, 有效实现决策和监督的合理化、科学化。

5.3 完善投资项目的财务管理

在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是其管理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环节, 必须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实现投资的有效管理。要明确政府与工程企业之间的关系, 并且对于双方的责任和权利, 进行有效的说明。

基建投资篇7

(一)当前投资预算的准确性不高

就电网基建工程来说,其投资计划主要是根据基建工程的进度规划、工程概算等测算出来的。预算主要是将投资计划以财务报表的方式和形式呈现出来,但在实际的投资预算过程中,基建工程的具体安排以及投资额度等并不明确,这就导致了投资预算失准,致使预算与基建工程的具体情况脱节。投资预算与工程实际可能会存在相应偏差,投资预算不能简单的对工程计划进行照搬,这很可能会造成资金浪费。

(二)投资预算管理的规范化不足

投资预算管理规范化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工程概算水平较低,整个概算并不严谨,标准设定不合理,留有比较大的操作空间,这是电力公司在管理上的薄弱环节;②投资预算的精细度不够,在具体的投资预算中,预算人员往往很难把握电网基建工程中的具体流程,同时工程中相关的支出项目、支出标准等没有一个严格的审核,这就造成投资预算额度不符合实际的电网基建工程的事实,这也是投资预算管理不规范的一个方面[1]。

(三)资源的预算、统筹、配置力度不够

预算的核心是对基建工程资源的优化和配置,这对于电网基建工程工作的统筹安排有着积极的意义,是基建工程顺利完工的可靠保障,我国电网的基础建设基本完成,受到宏观环境的影响,电量的增速将不会有大规模的提升,因此以投资带动电量需求,增加收入的方法不再可行。此外,我国各个电力公司所面临的形势是不同的,有的在投资能力与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比较大,这就更加需要科学合理的投资预算管理来引导投资,促进发展。

(四)投资预算是工程管理的一大创新

电网基建工程的投资预算管理对提升投资管理水平与财务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其符合电网基建工程的财务管理需要,是工程管理的重要创新,对协调投资计划与投资预算之间的关系有着积极的意义,通过投资预算的管理能够保证资金用度的严和紧,避免了资金浪费的现象,这对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确保电力公司发展至关重要。

二、推进电网基建工程投资预算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执行力度

电网基建工程投资预算管理所涉及到的部门和专业比较多,这就给其具体的执行增加了难度,因此应当加强投资预算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做好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将投资预算管理的工作不断细化,落实到电力公司的各个部门以及各个基层单位,严格把控各个关节,提升投资预算管理的刚性要求和执行力度,从工作的落实上提升电网基建工程投资预算管理水平。

(二)加强成本管控

①应当根据预算加强各个环节的成本控制,对于招标采购、竣工决算等各个项目的支出要严格管控,确保支出超过预算范围;②做好对整个电网基建工程成本费用的动态监督,对于费用的发生要进行跟踪,以此来实现电网基建工程开始的预算目标;③要细化预算管理,对每个月的预算管理都要深入详细,各项支出要详细记录,确保年度预算的实现;④对电网基建工程的支出作出详细的分类计划,对支出做好统筹的管理,合理把握资金用度,防止重复采购、多头开支,以此来节约成本。

(三)加强预算分析

在具体的投资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准确无误的预算分析是调整工程支出错误、纠正偏差的前提条件,是实现预算目标的关键所在,在电网基建工程投资预算执行的过程中,要对执行的过程和结果不断总结分析,同以往电网基建工程互相对照,分析在招标采购、物资领用、项目结算等各个方面的预算执行中产生差异的原因,并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纠错、改正确保后续预算执行中资金用度的合理性。

(四)完善功能和技术

电网基建工程投资预算管理所涉及到的技术比较多,需要财务管控模块与各种套装软件等系统的协调配合完成,通过各个系统的紧密耦合联系才能形成一个有效管控的投资预算平台;此外在具体的投资预算过程中,要坚持“一项目一表单”的重要原则[2],结合电网基建工程的概算和基建成本标准确定投资预算。

(五)完善预算编制

电网基建工程投资预算的编制要融入到电力公司的预算工作中,在投资预算确立的过程中,要积极总结之前已经开展的电网基建工程投资预算,积累经验,在统一的要求下,要明确投资预算的具体编报流程,对于投资预算的管理程序与管理工作要深度落实,合理管控,对于投资预算的前期工作同样要做好管控工作,根据电网基建工程的划分,对于工程中的安装费、设备购置费以及一些其他的固定费用和动态费用做好精细化的管理工作,这对于实现总体的基建电网工程的投资预算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结论

基建投资篇8

1 当前房地产金融的风险

由于房地产行业融资渠道较窄,当前我国房地产金融暗藏几大风险:(1)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使市场价格过分偏离其真实价值,从而产生泡沫。泡沫的破灭使房地产价格下跌,作为抵押物的房地产就贬值甚至大幅缩水,给银行带来不小的损失。(2)房地产开发企业高负债经营隐含财务风险。我国房地产开发商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银行资金占其资产的比率在70%以上。(3)“假按揭”凸显道德风险。假按揭已成为个人住房贷款最主要的风险源头。(4)基层银行发放房地产贷款存在操作风险。(5)土地开发贷款有较大信用风险。

2 房地产投资基金分析

2.1 房地产投资基金的优势分析(s)

(1)房地产投资基金具有融资灵活性:房地产投资基金通常在房地产项目已经开发完成、并能产生稳定收益阶段才会介入。因此,在各种资金供给者中,房地产投资基金所扮演的是一个“接盘者”的角色,可为房地产开发前期投入的各种资金提供一个有效的退出通道。

(2)房地产投资基金具有高流动性:它是一种房地产的证券化产品,通常采用服务或受益凭证的形式,使房地产这种不动产流动起来。而房地产直接投资,出售物业的难度大且交易成本很高,流动性差。

(3)房地产投资基金投资组合多元化风险较小:它可以通过多元化投资组合投资于不同类别的房地产项目,同时房地产投资基金有义务定期向外界公布各期财务报表、财务运作情况,有较高的透明度。房地产直接投资,受各种变化的影响大;投资风险大。

2.2 房地产投资基金的劣势(w)

(1)目前我国尚未出台房地产投资基金法规,房地产税费不尽合理,对于房地产投资基金的实施是个障碍。另外,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规模实力有限,能达到成立房地产投资基金要求的不多。

(2)我国实际上并不存在真正的房地产投资。在中国只有房地产贷款。连有限的房地产信托也是银行贷款的替代,没有真正严格意义上的房地产融资。我国没有严格的金融体系,大众能够以比较低的准入门槛分享房地产行业平稳的增长,也不可能有真正商业地产的运作。

(3)我国的金融体系不利于房地产投资基金的发展。金融体系就是在融资多余的储蓄和融资需求之间搭建桥梁。我国有大量的储蓄,储蓄幅度仍然很快,而房地产商也有大量的需求,但是整个金融中介的功能需要到中国香港去完成,这就是由于整个融资结构存在一个重大的问题,有必要进行构建使其完备。

2.3 房地产投资基金的机会(o)

(1)投资对象分析。房地产投资基金主要投向是房地产业及与其紧密联系的项目(比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的股票、债券等。房地产投资基金关注的是基金投资所能够带来的基金收益状况和资本增值能力,它是以资本为中心的,就是房地产投资基金的投资是以基金净值的持续最大化为目标。

(2)市场分析。一方面,目前我国有许多民间资本通过三个方面——自有闲置资金、企业资金、民间借贷和股权集资大量流入到房地产开发中,这种不规则投资房地产,加重了房地产的市场风险。建立房地产信托基金,不仅可以疏散房地产炒作中集中的过多资金,同时可以降低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和金融风险。

(3)需求分析。目前我国融资渠道单一。房地产金融体系不健全,银行严格控制银行贷款。建立房地产投资基金可以拓宽房地产的融资渠道,减少房地产投资公司的高的财务风险。目前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来源有55%来自银行贷款,这本身对房地产企业就是一种很大的风险,一且金融体系政策有变更。房地产企业就很难避免金融风险。发展房地产投资基金就可以缓解这种风险,当金融政策有变动时,不至于直接影响到房地产业发展。

2.4 房地产投资基金的风险分析(t)

(1)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房地产投资基金运行过程中。在规范运作的前提下由于不可准确预知的因素所造成的收益下降。

(2)财务风险。各种风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具体表现为房地产企业资本不足问题能否得到解决,投资能否按期收回并获得令人满意的利润;是否会出现较高的拖欠风险、流通风险和期限风险。为此,被投资企业应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

(3)环境风险。环境风险是指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风险,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政策风险,由于地方政府或中央政府对待房地产投资基金的政策引起的对收益的影响。二是法律风险。由于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等的不完善,以及执法部门执法不力等。

3 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政策建议

3.1 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

法律制度的不健全是目前发展的最大障碍。虽然目前存在一些房政策法规,但其持续发展,需要更为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对此,应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保证和维持整个信托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和透明,以推进房地产投资信托业健康、理性地发展。

3.2 明确税收优惠待遇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在国外得以大力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于能享受相关税收优惠。在美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可以获得有利的税收待遇,房地产投资信托不属于应税财产,且免除公司税项。避免了双重纳税。目前。我国法律尚未对信托收益的纳税作出明确规定。对此,我国可借鉴美国附条件的不对其进行双重征税的规定。

3.3 严格监管,强化信息披露

国外对公开发行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均有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而从我国现有的信托计划发售时的信息披露分析,我国对信托计划涉及项目的披露较为简单,对项目的收益和风险结构也未作详细披露。应从发展之初就高度重视监管问题,实行严格的信息披露和违规惩戒制度。一方面。加速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另一方面,加大中介机构的连带责任,防止中介机构披露不合格的会计信息。

基建投资篇9

一、国外基础设施投融资主要模式

美、英、法、德、日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方面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符合本国实际情况的模式,按照政府与企业的互动关系,其投融资模式各有千秋,各具特色。

1、美国的政府调控、企业投资模式。其基础设施投融资方式有四种:一是本着“谁受益谁出钱”的原则,设立专门的税费;二是发行市政债券,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对于一些收益不足以偿还债务的建设项目,地方政府则通过特定的销售税、燃料税组合偿债;三是私人企业投资,政府提供优惠政策,如免交财产税等;四是由政府提供信用,允许开发公司发行政府担保的建设债券等。形成了市场竞争为主,私人企业或财团广泛参与的格局。

2、英国的盘活存量、公私合营模式。政府出售国有资产进行商业化运作,通过改革政府管理体制,调整政府和企业的关系,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经营主体。政府推行PPP(即公私合伙项目)模式,其特征是由私人企业替代政府进行项目投资并提供服务,政府根据企业提供的服务质量定期向企业支付服务使用费。PPP方式通过企业间竞争提高了项目运行效率,推进项目按时、按预算实施,并确保了项目服务水平的一致性,其被广泛应用于民用基础设施、教育和国防领域。

3、法国的政府投资、委托经营模式。政府投资并实施监控,企业受委托实施经营管理,方式有三种:一是直接管理,地方政府机构直接负责项目投资,并承担所有风险,经营方从财政支出中得到回报;二是租赁管理,地方政府承担项目投资建设,承租企业承担项目经营费用及风险;三是特许经营权管理方式,承租企业承担投资和经营管理全部费用,负责设施运转和维护。

4、德国的政府与企业共同投资模式。政府作为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管理的主体,按级分工负责。非经营性项目由政府财政性预算投入或由政府向银行贷款投入;经营性项目通过经营权特许等方式通过市场融资,根据项目经营程度和重要性,由政府提供一定比例的注册资本金。

5、日本的政府投资、企业运营模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中央及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约占50%;二是政府金融信贷系统的财政投资贷款,主要是全国邮政储蓄以及社会福利保险的年金。绝大部分城市基础设施推行有偿使用制度,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政府对物价和企业管理者进行监督。

二、全市基础设施领域社会资本投资情况分析

从国外发达国家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方面经验看,形成切合实际的政府投融资管理策略,合理界定政府投资领域,形成政府与社会资本良好互动格局,对全面调动社会资本参与项目投融资的积极性十分重要。

从总体策略看,现今*已有极少量基础设施领域率先探索吸引社会资本,但全领域的系统投融资模式尚未建立。其中,高速公路领域三年来共吸引社会资金4457万元,有效推进了高速公路网络建设;污水治理项目实行社会化招商,总投资5500万元的八都污水处理厂,通过上海民营企业三爱环境技术工程有限公司的技术和资本参与建设运营。但对于涉及面广、投资量巨大的基础设施领域,尚未形成覆盖全领域总体的投融资策略,未实现存量与增量的互补与不同领域的平衡,基础设施领域的资金供需矛盾仍较突出。

从投资领域看,社会资本在不同领域发展不平衡,尤其是非经营性领域社会资本进入的空间仍然较大。部分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投资量大、建设周期长,并具有公益性、非经营性或半经营性特征,社会资本投资后回收成本并取得利润相对困难,“无利可图”使得社会资本面对这类投资需求踌躇不前。按照基础设施项目经营性程度,实行分类指导,通过优化市场环境以及政府引导的差别化政策,形成类别清晰、导向明确的市场运行机制,让社会资本“有利可图”,但不“唯利是图”,才能使社会投资者能够合理预测投资和经营风险,穿透众多基础设施领域与社会资本间“玻璃幕墙”,理性全面进入基础设施投资领域。

从互动关系看,政府在吸引社会资本过程中仍处于强势推进阶段,政府与企业间的良性互动效应尚处形成阶段。在资源配置方面,行政主导的惯性依然存在,政府在生产资料供给、项目动拆迁协调等方面有社会资本不可比拟的能力;在信息掌握方面,政府在规划编制、全社会基础信息资料获取方面始终处于控制地位;在投资体制机制方面,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宏观调控有效的新投资体制尚需逐步建立,政府投资导向还不够清晰;长期以来,政府和国企承担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和经营职能,客观形成了社会资本的被“挤出效应”。社会资本在短期内,还难以与政府或者国有投资公司进行平等对话或公平竞争。特别在非经营性基础设施投资领域,政府与社会资本的良性互动局面尚需大力开拓。

三、促进本市基础设施领域社会投资的建议

1、合理界定基础设施项目经营性程度,进一步缩减政府直接投资的基础设施领域。政府需要结合基础设施项目资源性分析,掌握投资项目的经济与社会效应,对其近期与远期的经营性进行有效判断。政府投资管理部门可以借助投资咨询等中介机构的专业技术力量,按照项目经营性与否的分类原则,制定符合政府导向和项目需求的不同基础设施领域投融资策略,推进社会资本进行投资建设和营运。

2、优化投资环境腾让基础设施领域投资空间,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经营性基础设施领域。经营性项目能够通过收费等经营途径回收成本,获取一定利润,社会资本进入的基础条件成立。对于法律未明确社会资本禁入的经营性基础设施领域,相关国有、集体资本的退出变现,腾让出社会资本进入的空间,使得非经营性基础设施获得持续建设的资金来源。

政府可侧重通过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市场运作规范与机制,明确政府、投资者、(产品或服务的)使用者在市场中应当承担的义务和享受的权利,使投资者能够通过市场运作规避风险,合理获取利润;取消社会投资进入市场的壁垒,加大投资领域的开放力度;完善价格收费体系,实行灵活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政策;规范和完善投资中介服务体系;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增强管理透明度;明确相关政策措施,使市场运作机制规范化。

3、通过政府政策导向形成基础设施领域投资空间,吸引社会资本进入非经营性或半经营性基础设施领域。这其中,政府应当建立相应的市场回报机制,合理控制投资者回报风险。非经营性和半经营性项目由于自身特点,不能通过经营手段回收成本,或者经营所取得的利润不足以补偿企业的成本。政府需要参与到此类项目投资中,承担部分投资风险,在测算政府长期财力总体支付能力的基础上,通过项目回购或者补贴等方式,给予社会投资者一定的利益补偿,以确保投资者能够合理回收成本并获得社会平均利润。政府对所有项目的投资、补贴、贴息以及其它各种政策支持都应形成政府的资产,形成投入、运营、退出、再投入的财政性资金的良性循环机制。

基建投资篇10

关键词:基本建设;待摊投资;核算;摊销;资产价值

待摊投资的核算与摊销,贯穿整个基建项目管理的始终。采用科学合理的核算及摊销方法,对于正确计算各项建设项目新增固定资产成本,进而全面准确反映建设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待摊投资的概念

《基本建设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81号,2016年9月1日起施行)规定:待摊投资支出是指项目建设单位按照批准的建设内容发生的,应当分摊计入相关资产价值的各项费用和税金支出。

二、待摊投资的核算内容

与已经废止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相比,《基本建设项目建设成本管理规定》(财建〔2016〕504号)对待摊投资核算内容的分类更加系统化。为方便记忆,可将其九大类内容归纳总结为“地税来信前,验损费其息”。

(一)地:即基建项目涉及到的与土地相关的费用,包括征地费、补偿费、森林植被恢复费以及租地所发生的费用;

(二)税:即项目建设过程中需缴纳的税费支出,包括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契税、车船税、印花税等;

(三)信:即系统集成等信息工程的费用支出,本部分是新增的内容,明确了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费用归集途径;

(四)前:即基建项目发生勘察费、设计费、研究试验费、可行性研究费等前期费用,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此款所指的前期费用是否可以列入项目成本,应以项目取得正式批复为准;

(五)验:即针对基建项目的各类检验检测费用,项目投入使用前的负荷联合试车费也包括在内;

(六)损:即基建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生的资产损失,单项工程报废应当经有关部门或专业机构鉴定;

(七)费:即各类管理性质的费用。其中建设单位管理费按照投资总额扣除征地类费用后作为基数分档计算,业务招待费不得超过项目建设管理费的5%;

(八)其:即其他待摊投资支出;

(九)息:即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生的利息支出和融资费用,强调了建设期的存款利息收入应冲减项目投资支出。

三、待摊投资核算与摊销的特点

待摊投资属于建设项目的间接费用,也就是管理上常说的二类费,其核算及摊销具有核算内容相关性、科目设置具体性、分摊对象指向性、摊销过程层次性的特点

(一)核算内容相关性

待摊投资的核算内容强调相关性,即计入工程项目成本的费用必须是与建设内容密切相关的,应严格杜绝将企业用于生产经营的管理费挤入待摊投资;同时,入账的待摊投资必须是遵章守制的支出,不得包含摊派和罚款。

(二)科目设置具体性

待摊投资可在“在建工程”科目下设置二级明细科目,归集本项目建设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类间接费用;根据涉及到的费用类别的多少和概算的详略程度,可再行设置三级科目进行核算;个别费用,如建设单位管理费,还应按费用明细分类设置四级明细科目进行核算。具体科目应按照工程项目的性质进行设置,并应参考概算,以便为将来竣工决算与概算对比打下基础。

(三)分摊对象指向性

待摊投资的分摊对象主要包括房建和需安装设备,其他的设备及器具等不得进行分摊。不过,实务操作中对此规定多有争议,认为该项规定主要适用于房建投资或安装设备占总投资的比例较高的项目,如不需安装设备的价值占项目投资的比例较高,也应考虑分摊待摊投资。

(四)摊销过程层次性

待摊投资摊销要遵循层次性的原则,对于投资小、相对简单的项目,可以考虑采取一次性扁平化摊销,即以所有应摊销资产的概算或实际价值为基数进行摊销,价值越高,摊销的越多;但对于投资大、相对复杂的项目,就应该采用分层次摊销的方法,按专属于一项、专属于某几项、属于所有应摊销对象的顺序逐层摊销,以达到配比合理的目标。

四、待摊投资的摊销程序及方法

(一)第一次分摊:定向分摊,受益明确

对于可以直接归集至某单项工程的费用,即系为某单项工程所发生,与其他单项工程没有关系的支出,如该单项工程的设计费、监理费、临时设施费、招投标费、单项验收费等,应直接计入该单项工程的成本,不再进行分摊。这也就是待摊费用的第一次分摊。

此外,对于单独发挥作用的机器设备所发生的检验费或监造差旅费用等,也应参照第一次分摊的原则直接计入该设备的价值。

(二)第二次分摊:局部分摊,选准基数

对不能直接计入相关项目的支出,也需区分情况进行处理。如工程测量费、试验检测费、临时用地费用等,主要是为建造房屋建筑物所发生,一般不应摊销至需安装机器设备中,对于这类费用,我们可以称为局部共享费用,应在受益范围内进行分摊,而不是在所有资产内进行分摊。我们称之为第二次分摊。

分摊基数不同,摊销的结果也会大相径庭,对于局部分摊,可以依据待摊投资的性质,采用不同的分摊基数来摊销。比如工程测量费、试验检测费可以按照房屋建筑物的面积进行摊销;而临时用地费等其他的费用,建议应按照房屋建筑物的工程造价来进行分摊。

(三)第三次分摊:全面分摊,注意区分

在前两次分摊的基础上,基本已经完成了对待摊投资分摊原则的一个界定和划分,对于剩余的待摊投资,一般是按照房屋建筑物、需安装设备的价值,一次性进行分摊。当然,对于设备管理精度要求较高的单位,也可以在分类摊销的基础上再进行逐项成本核算。

五、待摊投资核算中的常见问题

(一)前期工作费核算不规范

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费是指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前进行的项目规划、可行性研究、勘察探测等前期工作发生的费用。由于开展前期工作时,还不能确定项目是否能够顺利立项,所以一般的做法是发生时先在往来挂账,待项目正式立项批复后再转入在建工程科目。

但对于持续期间较长、经手人变动频繁,特别是中途停滞的项目,往往在竣工决算时会出现前期费归集不完整,造成支出决算漏项的情况。为防止出现这种情况,就要求在前期费用支出时,在往来账项下做好辅助核算,按项目设置三级科目,便于后期整理归集。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使用财政拨款的基建项目,前期工作费不包含差旅交通费、业务招待费、会议费、专家咨询费等无合同类的支出,不得用将来下达的项目预算资金进行归垫,即应由自有资金支出。

(二)未分步停止借款利息资本化

借款利息是基建项目待摊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使用银行借款的基建项目,如何正确核算资本化利息,也决定了待摊投资归集及摊销的准确性。在满足特定条件的基础上,基建项目利息资本化的起始和终止均应满足特定条件,在此不再赘述。在基建财务管理中,容易被忽略的是分步停止资本化的问题,按照相关规定,如果各项工程分别完工,且每部分可供使用或者对外销售,达到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或生产活动实质上已经完成,就应当停止该部分资产借款费用的资本化。如某建设工程,共包含A、B、C三项单项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单项工程分期建设投产,当A工程投入运行的下个月,即应停止A工程部分借款利息的资本化,否则将会造成多计建设成本,出现转固后资产虚高的问题。

(三)生产准备费错摊入资产价值

生产准备费是指新建项目或新增生产能力的项目,为保证竣工交付使用进行必要的生产准备所发生的费用,与未来生产经营有关。一般包括生产人员培训费和提前进场费,在基建项目竣工时应作为长期待摊费用进行移交,不摊销进资产价值。

生产准备费在实际核算中与基建期的待摊投资极易混淆。尽管很多基建项目在概算中已列明生产准备费用,但在人员范围、培训内容、时间分界上却不容易划分;还有某些会计人员认为职工生产培训费是资产达到预定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必要支出,因此应该计入固定资产成本,这种错误的认识会导致资产价值虚高,房建类资产还会带来使用过程中多缴房产税的后果。

综上,待摊费用虽然在基建项目中所占的比重较小,但由于其自身特点,核算与摊销并不是一项简单笼统的工作,需要按照上述特点准确核算,并规范摊销程序,才能更加准确的计算出交付使用资产各项单项工程、设备的价值,才能为交付使用资产转固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财建〔2002〕394号. 财政部关于印发《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通知[S].2002-09-27.

[2]财政部.财政部令第81号.《基本建设财务规则》[S].2016-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