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投资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7 09:22:07

基建投资论文

基建投资论文篇1

BOT(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缩写)即建设—经营—转让,是指政府(通过契约)授予私营企业(包括外国企业)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在特许权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的一种投资方式。BOT方式是近十几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跨国投资与融资方式,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特别是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广为采用BOT方式吸引外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本国的投资环境。[1]

同传统的国际直接投资方式相比,BOT投资方式具有以下特征:1.政府在BOT的法律关系中不仅是社会管理者,而且是直接参与者。政府作为当事人一方直接同BOT项目承办公司签订特许专营权合同,这是整个项目运作的前提和核心,所有的BOT方式项下的其他合同,都必须以此为基础。由于BOT项目涉及到公众利益并需要一个大规模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土地、交通、能源、通讯、人力资源等各个方面,因此,这决定了一方面其对运作方式的协调具有极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导致其容易受到地方利益、地方势力的影响和干扰,需要地方政府的支持。2.BOT项目通常为东道国带有垄断性质的基础设施,如高速公路、铁路、桥梁、隧道、机场、港口等,其投资数额大、技术要求高、建设周期长、经营风险大。这也决定了其需要多方有利害关系的人参与进来,如项目投资者、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承建公司、经营管理公司、用户、保险公司等。其中涉及到政府主管部门与项目承办公司的特许专营权合同;项目承办公司的各个股东之间的合资或联营公司;项目承办公司与工程设计公司的设计合同;承建公司与项目承办公司的承建合同;项目承办公司与供应公司的物资供应合同、与保险公司的保险合同、与政府主管部门的产品回购合同及项目设施移交合同等等。程序复杂,需要各方的良好协调与合作。3.双方风险分担的形式不同于传统投资方式,其并非合作双方共担经营风险,而是东道国政府在特许期间内一般不承担风险,项目的全部或大部分风险由项目公司承担。[2]

作为一种新的投资方式,BOT在许多方面具有传统投资方式所不具备的优势。这些优势表现为:促进东道国的基础产业的发展速度,且BOT项目建设所需要的资金全部由外商解决,不能以项目作抵押,也无需由政府保证或承诺支付项目借款,不会增加财务负担;有利于突破利用外资模式,丰富了原有的贷款、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外商独资及补偿贸易等利用外资形式;有利于提高东道国政府对重大项目的宏观管理,采用BOT方式,项目的整个决策、签约都由政府负责,政府可对项目的可行性、经济效益进行充分论证,反复比较,可避免项目的盲目性;有利于东道国引进管理人才、先进管理经验,先进技术和设备,并产生综合效益。同时,BOT投资方式使投资者获得其他方式投资难于涉足的东道国基础设施项目并获得丰厚的利润回报;加之BOT为东道国政府特许的项目,往往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保证性,即使遇到风险,因政府的保证也易于化解。

正由于BOT投资方式具有以上这些优点,加上一些国家和地区有待发展其基础设施但又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于是就使BOT方式成为促进政府和国际私营企业合作,以加快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的有力工具。例如英法海底隧道、香港地区的东区港九海底隧道等一批耗资巨大的项目,都是以BOT方式集资建设并投入运营的。在我国,广东大亚湾沙角火电站也采用了BOT方式。1995年和1996年国家计委又批准广西来宾电厂二期工程、湖南长沙电厂一期工程作为中国第一、第二个BOT试点项目。BOT方式已成为近年来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国际新型投资、融资方式。[3]

二、BOT投资方式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意义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基础,十五中全会中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就强调,力争用五到十年使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有突破性进展。为此中央提出,要从经济全局和战略需要出发,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大的投入,因地制宜,统筹协调,适当超前,先行建设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关系西部大开发的全局。但长期以来西部交通、电力、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的落后和不足,已成为制约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据统计,占全国国土面积56%的西部地区,公路里程只占全国总量的30%,而且93%在二级标准以下;铁路网密度也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电话的全国普及率为10.68%,而西北5省区平均比全国水平约低4个百分点。[4]加快发展公路、铁路、供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不仅有利于当前扩大国内需求,拉动国民经济增长,而且有利于东中西部商流、物流、信息流、人才流、资金流的相互沟通,为日后全面展开的大开发改善投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基础性、前提性工作,必须赶在别的开发项目之前加以实施。为此中央决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集中力量围绕三个方面加快建设步伐:一是以公路建设为重点,包括铁路、机场、天然气管道干线在内的交通运输建设;二是加强电网、电信、广播电视以及大中城市的道路、供排水、供热等设施建设;三是加强水利建设,尤其要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节水工作,放在突出和优先的位置。抓紧做好若干重大骨干工程(例如天然气的“西气东输”)的研究论证和前期准备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西部地区发展的迫切要求。

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这一方面要靠西部各地区自力更生,但考虑到西部地区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一直是我国经济落后和较落后的地区,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又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0%左右,[5]因此,更重要的应该是吸引外资,借助外资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但长期以来,西部吸引外资可以说做得并不理想。如“八·五”期间,东部地区批准的外商投资合同个数是西部地区的15倍,批准的外商投资金额是西部地区的4倍。西部的一些少数民族集中地区,吸收的外商投资则更少。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占全国的比重,宁夏仅为0.03%,甘肃为0.06%,新疆为0.16%,贵州为0.17%;云南为0.21%。[6]到1998年底,全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87.3%集中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仅占3.28%。[7]这就要求西部地区必须拓宽思路,寻求更灵活、更有效的筹资方式。

三、西部地区实行BOT投资方式的障碍及对策

在西部地区实行BOT投资方式,虽然对西部基础设施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但其中的障碍也是明显的,如果不立刻着手解决这些问题,在西部地区实行BOT投资方式就几乎是一句空话。这些障碍主要表现为观念、体制及法律各方面。

观念方面:BOT在我国尚是一件新事物,人们对BOT需要一个熟悉、了解、认可、实行的过程。由于在BOT项目中,项目的运作一般要求所在地方政府对投资的收益进行担保并提供一定的优惠条件,而投资者一般可获得丰厚的利润,因此,西部地区就容易产生“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地方主义思想。

体制方面:在现行的政治体制下,如果BOT投资方式都由中央政府来承办,地方政府必然有意见,要求中央政府放权,且我国地域广大,中央政府在各地实行BOT投资方式时难于考虑到各地的特殊性,无法做到一视同仁。而如果BOT投资项目由地方政府分别承担,又容易出现各地为吸引外资而恶性竞争,竞相攀比优惠政策,降低投资条件,这又反过来损害了国家、地方的利益。

法律方面:首先,政府保证方面。我国《担保法》规定任何政府部门不能为企业提供经济担保,而BOT投资项目的特点之一就是政府出面签约,甚至进而作出保证,纵使各地方政府可以突破这一法律障碍为BOT项目作出担保,这仍可能碰到另外一个难题,即我国一贯坚持国家财产豁免原则,能否以国家财产承担民事责任会碰到极大困难。其次,外商投资方向限制问题。1995年我国国家计委、经贸委、外经贸部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其中明确禁止外商投资电网建设、经营,城市供排水、煤气、热力管网的建设、经营等,对港口、码头等基础设施的引进外资也作了限制性的规定。因此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我国对外资的准入采取了限制或禁止的态度。再次,中方控股问题。我国法律规定对外商投资的基础产业项目如铁路、机场、码头等,中方控股必须在50%以上,这同项目公司筹资和建设设施的基本运作相冲突。最后,外汇管制和外汇平衡问题。目前新的外汇管理体制,虽实现了经常项目的可兑换,但对资本项目的兑换却严格管理,项目公司在境外融资多采用外币形式,经营所得则多表现为人民币形式,这就使项目公司面临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的风险。且我国对外来投资向来有外汇收支平衡的要求,而BOT合同却很少能自行做到外汇平衡。

要想使BOT在我国西部地区得到推广适应,就必须:第一,观念更新,认识到BOT方式更重要的是可提高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效率和水平,并最终带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需要加强对BOT投资方式的研究和宣传工作。第二,在地方具体操作的基础上,加强中央统一管理。地方政府洽谈的项目必须报中央政府审批,国家应明确规定BOT方式的政府签约部门及管理部门。第三,立法的整体改进。有针对性地调整现行立法并放宽政策限制,给BOT投资创造一个比较宽松的投资环境。具体说来,政府在参与BOT合同谈判时必须明确自己的民事主体身份和资格,在合同中具有的是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可以考虑给予外商以一定的政府保证并放弃一定的政府豁免权;放宽投资限制,这在我国加入WTO后已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在外汇方面,国家应保证BOT项目的外汇兑换;在股权问题上,我方可适当放开对控股权的限制,根据具体项目的不同,在符合产业政策的前提下,允许外商独资经营或控股经营。鉴于人们在BOT方式上认识的落伍和现行法律的不协调乃至冲突,最重要的改进措施,本文认为,有必要制定一部专门的BOT法规性文件,这在国际上是有先例可循的。[8]

[1]杨松.BOT投资方式的法律保障及其管理[J].法学评论,1997(5).

[2]慕亚军,赵康.BOT的法律问题与我国的BOT立法[J].法学研究,1998(2).

[3]孙潮,沈伟BOT投资方式外汇风险的法律分析[J].法学评论,1997(4).

[4]人民日报[N].2000-04-05(1).

[5]杜平.西部开发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5.

[6]刘亚文.西北地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开发的形势及应吸取的教训[J].开发研究,1998(1).

基建投资论文篇2

(1)对农业项目的立项工作重视不够。目前,许多单位受到以“上项目、争项目”作为评价工作优劣的影响,在农业项目申报和立项工作中,不按立项前的程序申报,在编报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没有认真地进行分析和调查研究,没有经过专家论证,甚至还有的是先立项,再评估。因此,造成项目决策过程的客观性、公正性程序过于简化,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项目立项草率、决策盲目、效益低,投入的资金没有发挥应有的价值。

(2)农业项目投资缺乏系统的科学管理办法。农业项目的投入、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科学管理。事实上,现在的农业项目管理缺乏一套规范的实施管理制度,导致农业项目管理良莠不齐、缺乏准则、难以界定、效益不高。

(3)农业项目管理人才的水平有待提高。项目管理是一项应用性、技术性、原则性都要求较高的管理工作,目前的项目管理人才,基本上是各个行业的专业人员在其主持的项目管理中成长起来的,其能力的获得靠的是经验、悟性和积极的自我提高。但是,拥有项目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人才较少。

(4)农业项目的资金划拨与项目的实施时序失调。农业项目资金,一是通过财政部门层层下达,二是通过主管部门直接下达。由于资金下达环节多、到位慢,容易被截留挪用。此外,农业项目实施季节性较强,由于资金到位不及时而造成延误项目实施季节的事例仍然存在,因为延误实施季节,使得有些项目实施的效果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5)农业项目需求资金预算不够完善。在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资金预算模块中,资金使用计划不够细化,编制比较粗糙,资金预算没有经过细致深入地调查研究,而是东拼西凑形成的,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随意变动性较大,项目市场调查及前景预测过于乐观,后续效益难以实现。而且,农业项目建设期限过长,也会影响项目投入资金发生较大的变化。

(6)农业项目的总结验收和成果推广工作有待加强。较多的农业项目工作完成后不注意及时组织总结验收和评估,不利于后续项目的继续进行和深化研究,不利于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项目效益的时效性滞后,导致效果不明显。

2做好农业项目管理,提高项目效益

(1)加强组织领导工作。负责农业项目管理的各个部门、单位和相关负责人,要牢固树立服务“三农”的思想,本着对党和群众负责的一致性原则,加强服务“三农”意识,精心组织实施好农业项目,建立项目库统一管理农业项目。项目一经立项、审批,要按照项目建议书,由项目审批单位与项目实施单位签订“项目实施责任书”,落实项目责任制,配备具有完成项目工作能力、专业性强的专人,负责项目的检查和日常实施工作。按照项目计划和时序精心组织实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适时组织相关人员跟踪督促实施情况,做到对项目进度了如指掌,对项目质量情况心中有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强化监督检查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对项目实施的监督检查,如发现影响项目据实实施而需要进行计划调整的情况,项目的实施单位和负责人要及时向项目审批单位申报办理实施计划调整的审批手续,项目审批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作出予以调整的决定,以便项目能够顺利按时实施。

(3)严格资金管理。在项目资金的使用及管理工作中,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项目资金管理单位要根据项目实施单位的项目实施进度情况,按照项目实施责任书实施时序的要求,及时拨付项目资金,并指导项目实施单位对项目资金进行规范管理。项目实施单位对项目资金要建立项目专户管理,严格实行专款专用、项目资金单独核算的管理制度,要求有自筹配套项目资金的,要认真落实配套资金的到位工作。

(4)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要加强项目管理的人才制度建设,建立稳定的支持、长效机制,培育优秀的科研人才和团队,促进形成有益于持续发展、不断创新的长效机制。建立专家评审委员会,负责对项目的设立、可行性报告进行审核及提出合理性建议,保证项目投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建立项目负责人责任负责制,完善项目责任书的签订内容和范围,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加强监督检查、绩效考评、年度评估、执行情况报告和总结工作。建立健全项目经费管理制度,明确经费的使用和审批权限,按照项目实施时序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加强项目实施单位对资金管理的监督检查,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安全有效。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形成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要明确管理及使用权属,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5)注重总结验收工作。项目实施一经完成,要及时编写有关的工作总结,深入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编写整理有关项目验收所需的各项材料,提交给项目立项、审批部门会审。由项目立项、审批部门组织项目涉及的相关单位和专家,对项目开展结题总结、项目验收和效果评价工作。

基建投资论文篇3

关键词:可信性理论 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 线性规划 Lingo软件

可信性理论研究现状

近十年来,我国的房地产投资发展迅速,普遍激增的房价不断推动当前房地产投资规模的直线增长,炒房现象十分严重,从而使得许多城市的大量新建住房闲置。城市中大量低收入群体买不起房的现象已逐渐成为当前房地产经济中的突出问题。为了更好地管理当前的房地产投资市场,国家已经陆续出台了许多控制房价过快增长的相关政策,以便从各个方面缓解当前城市未购房居民的买房压力。众所周知,当前形势下的房地产投资存在极大的风险性。为了更好地进行房地产投资就必须充分掌握当前影响房地产投资的各种有效信息,不能盲目进行投资建房,一旦房源严重过剩势必会大量积压闲置,直接影响与房地产投资有关的部分行业的正常运营。事实上,房地产投资受土地、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市场需求等诸多不确定性信息的影响,因此,要想稳妥地进行房地产投资就需要对这些不确定性信息进行合理有效地处理。为了很好地处理房地产投资中的各类不确定性信息,本文基于可信性理论将采用模糊变量来处理这些不确定性信息。

自从Zadeh在1965年首先提出模糊集的概念以来,许多学者就开始了模糊集理论的研究工作并且使其在理论和应用上都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后来,Bellman和Zadeh在数学规划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模糊规划的概念,他们的先驱工作使得模糊环境下的数学规划理论得以迅速的发展。基于可能性理论,许多学者已经研究了大量模糊环境下的房地产投资组合问题,并且得到了许多有意义的模糊房地产投资优化模型以及一系列模型的性质和求解模型的各种相关算法。基于可能性测度,Liu 和 Liu在2002年提出了可信性测度的概念并且有效地丰富了现有的模糊优化理论。经过许多学者近十年的努力,可信性理论已经在理论和应用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本文的目的是提出一类新的带有可信性限制的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另一方面,本文将可信性理论作为模糊优化的理论基础,讨论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目标函数的一些基本性质。本文通过目标函数的性质将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转化为一个等价的线性形式。最后,列举一个房地产投资问题的实例并应用Lingo软件进行求解。

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

本文首先给出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并且讨论模型的一些基本性质;另一方面,本节还将通过所建立模型的一些基本性质将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转化为一个经典的线性规划模型。为了建立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本文将采用下面的指标、参数和决策变量。

n:建设住宅楼的种类数量。

xi:建设第i种住宅楼幢数。

ci:建设每幢第i种住宅楼的单位利润。

di:建设每幢第i种住宅楼所需的单位用地面积。

D:建设i种住宅楼所需总的土地数量。

ωi:建设每幢第i种住宅楼所需的单位人力劳动时间。

W:建设i种住宅楼所需总的人力劳动时间。

mi:建设每幢第i种住宅楼所需的单位机器使用时间。

M:建设i种住宅楼所需总的机器使用时间。

使用上面的各种记号,为了得到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下面本文首先建立带有确定性系数的房地产投资模型:

(1)

根据以往房地产投资中的诸多经验,由于建筑原材料的价格、土地资源的有限性、房地产的市场价格以及建筑劳动者和各种机器的能力等不确定性因素,房地产投资决策者在有限的条件下只能得到有限的不确定性信息资源;但是,当房地产投资决策者不能获得有效的不确定性信息资源势必会影响到房地产投资的最终利润。因此,房地产投资决策者要想准确而有效地描述现实的房地产投资环境并且最终能获得更大的房地产经济利润,房地产投资决策者就需要对当前房地产经济中出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信息进行合理而准确地分析。基于以上的这些因素,本文考虑将建设各种住宅楼的利润c1,c2,……,cn分别看作相互独立的模糊变量。于是,可以得到房地产投资的模糊利润系数c1(γ),c2(γ),……,cn(γ),这里假设以上的各个模糊变量是三角模糊变量。进一步地,本文基于可信性理论将利用模糊期望值模型对以上的房地产投资问题进行分析和建模。因此,下面可以建立以下的带有模糊利润系数的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

(2)

由于以上建立的带有模糊利润系数的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2)中的全部三角模糊变量是相互独立的,基于此本文则根据有关模糊变量期望值的相关性质可以将上面建立的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2)转化为下面的一个带有确定利润系数的整数线性规划模型。

(3)

由于在以上带有模糊利润系数的房地产投资模型(2)和(3)的转化过程中,本文已经通过模糊变量期望值的相关性质将带有模糊利润系数的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2)转化成了一个经典的带有确定性利润系数的整数线性规划模型(3)。因此,就可以通过经典的整数线性规划算法求解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3)。在具体的求解过程中本文将采用常用的Lingo软件对带有模糊利润系数的房地产投资模型(3)进行求解。

模糊房地产投资问题的实例分析

本节将通过一个数值实例来分析说明带有模糊利润系数的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将假设某房地产投资建筑公司共承包建设甲、乙、丙、丁、戊五种类型的住宅楼,其中五种类型住宅楼的建筑数量分别为x1,x2,……,x5,各种类型住宅楼每幢的土地使用面积、所需的人力劳动时间以及所需的机器使用时间分别为d1,d2,d3,d4,d5、ω1,ω2,ω3,ω4,ω5和m1,m2,m3,m4,m5。基于房地产投资承包商当前所拥有的各种建筑材料(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是有限的,因此,房地产投资决策者必须根据当前房地产投资的市场境况和以往的房地产投资经验加之所拥有的各种有效信息才可以作出一个合理有效的房地产投资决策。首先,由于当前的房地产承包商共有土地面积为D=10(103平方米),即有∑i=1dixi≤10;其次,房地产投资承包商所拥有总的人力劳动时间为W=8(103小时),即有∑i=1ωixi≤8;再次,房地产投资承包商所拥有总的机器劳动时间为W=10(103小时),即有∑i=1mixi≤10。另一方面,表1给出了带有模糊利润系数的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的其它相关数据。由于受到当前房地产投资市场变化的影响,房地产投资的市场价格往往是一个不确定的值。若房地产投资承包商只凭个人的经验来作出最终的房地产投资决策,这样就势必会影响到最终的房地产投资利润,同时也会给房地产投资者带来或大或小的房地产投资市场风险。因此,为了更加合理有效地描述当前变化不定的房地产投资市场环境,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三角模糊变量分别表示每种住宅楼每幢的利润系数c1(γ),c2(γ),c3(γ),c4(γ),c5(γ),并且假设各个模糊变量是相互独立的。最后,基于以上的各种假设,本文将建立以下带有模糊利润系数的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

(4)

这里模型(4)中的模糊变量都是相互独立的,因此,根据方程(2)和方程(3)之间的转化方法可以得到以下一个等价形式的房地产投资整数线性规划模型

(5)

为了求解房地产投资整数线性规划模型(5),本文利用可信性理论中求模糊变量期望值的方法已经分别计算出每个模糊利润系数ci(γ),(i=1,2,3,4,5)的期望值E[ci(γ)],(i=1,2,3,4,5)。然后, 可以利用整数线性规划中的经典算法来求解上面建立的房地产投资模型(5)。最后,可以得到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4)的最优投资利润为68.5以及最优解(x1*,x2*,x3*,x4*,x5*)=(2,0,0,0,2)(见表1)。

结论

基建投资论文篇4

Xu Zibin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3,China)

摘要:本文我们研究了正式的研发投资的频率。用实物期权和基于知识的观点去解释一个公司的知识资源是怎么影响该公司用于确定技术选择的研发投资频率。详细的说,我们得出一个公司若没有内部知识资源,很可能就总不投资研发;若有内外部知识资源,公司有时投资研发;但有内部知识资源而没有外部知识资源时,公司很可能总是投资研发。

Abstract: We studied the frequency of formal R & D investment, used real options and knowledge-based view to explain how did the company's knowledge resources affect the frequency of R & D investment used to determine the technology selection. In details, we got that if a company had no internal knowledge resources, it may not invest in R & D; if it had internal and external knowledge resources, it may invest R & D sometimes; but if it had internal knowledge resources and not had external knowledge resources, the company is likely to always invest R & D.

关键词:研发投资 实物期权理论 基于知识的观点 科技能力

Key words: R & D investment;real options theory;knowledge-based perspective;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pacity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6-0098-01

0引言

从不进行正式研发在理论上是个挑战,因为公司必须持续的正式研发投资以开发自己的技术能力才能确保竞争优势。技术能力对一个公司的竞争优势来说是非常关键的。(Teece,1986;Schumpeter,1942)。然而,技术优势,竞争者的努力和顾客需求的变化会削弱这种优势(Helfat,1997;Nagarajan and Mitchell,1998;Teece,Pisano, and Shuen,1997)。由此,公司必须进行正式研发投资去开发和更新技术能力(Helfat,1997)。一个公司若不进行正式研发投资不仅限制了它内部开发新技术的能力(Helfat,1997,2000),而且也限制了它吸收外部技术的能力(Cohen and Levinthal,1989)。不管怎样,实证研究表明一些公司不进行正式研发投资。

通过分析正式研发投资的频率来解释为什么有的公司从不进行正式的研发投资。我们用实物期权理论和基于知识的观点来解释研发投资频率,这是先前是没有过的。实物期权理论利用金融期权的观点来解释实物资产投资上的决策(Myers, 1977;forreviews of the theory see Pindyck,1991,andTong and Reuer, 2007b,and the papers in Reuerand Tong,2007b)。通过解释知识是怎样影响公司期权有效性,扩展了实物期权理论。通过辨别怎样在知识资产建立期权与怎样在实物上建立期权的不同,我们对先前实物期权理论分支研究作了补充(e.g.,Adner andLevinthal,2004; McGrath,1997;Miller and Shapira,2004)。在研发投资的具体情况中,内外部资源决定了投资的频率以及技术期权建立的可能性。因此,本论文提供了深层次的观点即:能力决定一个公司的期权(Kogut and Kulatilaka,2001)。这些论据对研发投资和在其他知识资产上建立期权做出了解释,在其他知识资产中持续投资是必须的。

1研发投资频率的研究

本文中我们研究了研发投资频率。研发投资对公司来说是必须的,公司可以从中得到新技术或是吸收外部存在的技术以保持竞争优势。然而,尽管有理论探讨,有些公司从不进行正式的研发投资。分析这些战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些矛盾的行为和扩展理论。

我们以实物期权和基于知识观点的理论分析了研发投资频率。在实物期权理论中,研发投资是技术开发投资的第一步。我们回顾了投资的特征(渐进性、即时性、实用性)是怎么限制金融期权用于分析实物资产投资的。我们认为公司建立一种期权这种投资总是可行,但对于实物资产却并不总是成立,尤其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实物资产,是因为知识是定义不清的财产权和随时间消失性。因此我们分析了研发投资频率的决定因素作为最初的步骤,定义了五种战略类型(从不进行正式研发投资,总是进行研发投资,开始,结束,变化研发投资)。

本研究对期权理论有所贡献,(for a review see Reuer and Tong, 2007b)通过分析金融期权用于实物期权的条件。建立期权所需的资源不会受到金融期权的限制,资源可用性会影响实物期权。我们讨论了在实物资产上建立期权与在知识资产上建立期权的不同,这需要来自基于知识观点的论据来支撑。建立了不确定性的理论分支和通过扩展理论解决了另一理论分支的一些问题,这对先前的研究都起到了补充作用。因此,将来对实物期权的研究应该将这些考虑进去。

以投资研发频率为因变量,以内部知识资源,外部知识资源为自变量,公司年龄规模作为控制变量,采用层级回归的方法进行测量,同时我们用研发投资额和熟练工作为内部知识资源的测量变量,用自由现金流和与顾客、供应商、母公司的紧密关系作为外部知识资源的测量变量。我们得出相比有时或总是研发投资,公司缺少熟练工很可能从不进行研发投资。相比有时或总是研发投资,公司缺少现金流可能总是不进行研发投资。相比有时或从不研发投资,公司缺少与顾客的紧密关系会总是研发投资。相比有时或从不研发投资,公司缺少与供应商的紧密关系会总是研发投资。相比有时或从不研发投资,公司缺少与母公司的紧密关系会总是研发投资。

另外,通过解释研发投资频率,对技术战略文献也有所贡献(for a review see Fagerberg et al.,2005)。这个问题先前没有人研究,但却很重要它暗含了与传统文献的矛盾。文章说明了内外部知识资源是怎样影响研发投资频率的。而且,本研究不仅讨论了主动研发与被动研发公司之间的区别。相反,把公司分为五个组:从不进行正式研发投资,总是进行研发投资,开始,结束,变化研发投资。实证表明,每种形为的决定因素是不同的,研发投资频率的决定因素与影响研发投资额的也是不同的。研究结论的推广需要注意因为每种战略类型都有条件限制。文章首次做出了对研发投资频率的研究,并分析其中的重要性。

2结束语

该研究存在如下缺点,首先,在技术能力的基础上谈正式研发投资频率。将来的研究可以在其他资源和能力上,像组织,财政或者市场能力,他们都有不同的特征。这可以使我们对公司资源加速发展的决定因素和实物期权分支理论有更好的理解。其次,我们的研究是以工业公司为样本。结论的适应性有待检查,因为正式研发是大型制造企业开发技术一个关键的步骤。将来的研究可以在理论框架下研究一些服务公司。

基建投资论文篇5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地势西高东低,季风气候明显。降水季节集中,年际变化很大地区分布不均。东南沿海地区年降雨量约1800mm,西北内陆不及200mm。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年平均总量为28100亿m3,居世界第六位。中国雨热同步的气候条件、江河的丰沛水资源及江河中下游的广大冲积平原,都给中华民族的繁衍发展带来了有利条件。但水土资源的开发也伴随着与水早灾害的斗争。人口的增长又增加了对水土资源开发的压力,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值的四分之一。特别是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的分布不相协调,南方水多而耕地少,北方水少而耕地多。如长江及其以南地区,江河径流量占全国的83%,但耕地只占33%;长江以北地区,耕地占全国的67%,但江河径流量仅占17%。我国大部分地区降雨的年内和年际分配不均,必须建设必要的水利设施予以调节,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性工作和保障条件。__论文投稿_发论文权威期刊组织,oA:b^8K1Qy7a?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对农业生产乃至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总体投入不足、机制不活等问题日益突出,其现状难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综合多方面因素,导致农田水利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设标准偏低,老化严重。现有水利工程大部分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且排灌标准很低,目前功能普遍衰减。既造成排涝能力弱,农田积水无法排出,又导致提灌能力差,不能满足灌溉需要。

二是保护意识淡漠,疏于管理。由于投入不足,导致的只建不管、重建轻管及水利设施带病运行的问题比较普遍,使得众多小型水利设施功能丧失殆尽,农业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三是重经济轻水利,投入不足。随着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变化,对农村小型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和投资投劳力度逐步弱化。实施农村税费改革以后,投资投劳数量逐年减少,农村小型水利建设步入低谷。随着农村绝大多数强壮劳动力的转移输出,农村小型水利投劳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村以下小型工程投劳的组织难度明显加大,实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后,筹资筹劳总量有限,能够投入农田水利的资劳微乎其微。

dY5`7m!WMKC,N四是农民兴办水利的积极性下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粮价已经放开,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外国的农产品已经占领了我国的部分市场,加之农民增收缓慢,种田的积极性不高,使兴办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也有所下降。

KJ8Nq}5h建设现代新型农田水利,任务十分艰巨。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owo[W#KrC(一)广辟筹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调动群众积极性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政府的财力有限,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的力量,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而作为政府应该积极建立良好的制度激励机制,通过利益诱导,吸引更多的农民、企业或社团参与到水利设施建设中来。认真贯彻落实"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政策原则,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保证农村集体将一定比例的积累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激发他们自觉投资投劳参加建设的积极性,引导农民和社会各界增加对农田水利的投入,广泛鼓励、吸纳社会资金办水利,努力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确保水利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二)将农田水利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__论文投稿_发论文权威期刊组织L#m8|5o-_

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水利系统提出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水利之路这一全新治水理念。近些年农田水利建设中生态水利、环境水利、景观水利、城市水利等亮点频现,都充分体现了"人水和谐"的理念。特别是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河道综合治理中,推广了"一河清泉水、一条经济带、一根产业链、一道风景线"的治理模式,许多水土流失治理区变成了山川秀美的观光风景区,将河、沟、渠建设成"清水长廊"、"绿色长廊"、"亲水乐园"。__论文投稿_发论文权威期刊组织l)evjp

3[.q6|,br9m"K(三)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

#uwV|x0p8x,M将农田水利建设与节水工程建设结合起来大力推广应用喷灌带。发挥喷灌带投资少、使方便、水压要求低,便于管理的优势,逐步在果园和已成片开发建发的农田中推广。积极发展大棚滴灌,实现大棚膜下滴灌化。搞好渠道、河道浆砌防治工程,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尽快研究制定有利于节水灌溉发展的经济补偿政策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提高农民节水积极性。

Q)^*tk"CHb0p;s.Z

4FJ4tI3Ic7NNn$f:~(四)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和农田水利科学的研究

x#SxN.U搞好农田水利建设,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农田水利从业者队伍。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水利员的培训,切实让他们掌握新科技、新知识、新技术,增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符合地区实际的小型农田水利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水利合作组织发展的框架体系。另外,重视农田水利科学的研究,建立适应当前农村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特点的农田水利技术支撑体系,使人才和技术更好的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__论文投稿_发论文权威期刊组织;W)nT9a9r%u

]`_n8gA结论

PlZ2g-nw?)D

D(aT%k&bgD''''_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巩固和发展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是我国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而农业基础薄弱和水资源总量不足又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深人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发展战略研究,统筹解决好"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QIxF#W;Rc)JMU(L

''''k}-nd1s{(u参考文献

[1]杨向阳.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思考[J].南方论刊,2005.

[2]韦风年.加快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J].中国水利,2005.

基建投资论文篇6

He Qiduo

(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Kunming 650221,China)

摘要: 建设项目投资环境是影响建设项目投资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建设项目投资环境主要包括投资硬环境和投资软环境。对建设项目投资环境的分析在建设项目投资决策中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 Construction project investment environment is the decisive factor that influence project investment effect. Construction project investment environment mainly include investment hard environment and investment soft environment.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investment environment analysi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construction project 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

关键词: 建设项目 投资环境 投资硬环境 投资软环境 投资决策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investment environment;investment hard environment;investment soft environment;investment decision

中图分类号:[TU-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5-0063-02

0引言

建设项目投资环境是影响建设项目投资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是决定建设项目在技术上、经济上和政治上是否可行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可行的前提条件。在一个建设项目的水、电、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原材料供应市场、产品市场或劳动力供应等方面的任何一个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冒然进行投资必然会造成巨大的投资损失。在一个政治动荡不安的国家或地区进行投资同样可能造成血本无归的后果。因此,在建设项目投资决策中充分重视对建设项目投资环境对建设项目在建设期及其投产或交付使用后的可能影响进行评价,对影响建设项目投资、建设、生产运行或使用的任何一个投资环境因素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和分析对建设项目投资决策、保证建设项目投资效果的实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建设项目投资环境的主要内容

建设项目投资环境是指一定区域内影响或决定建设项目投资的各种因素及其状况。投资环境的各种因素可能都会不同程度地对建设项目投资及其建成投产或交付使用后的运行起着决定性作用或影响。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建设项目都必然地受所有的投资环境因素影响或决定。因此,我们一方面有必要全面地把握构成投资环境的各种因素及其变动规律,另一方面又应当对投资环境对具体的建设项目的影响或决定作出具体而恰当的分析和评价。

1.1 投资硬环境亦称实体环境、有形环境或投资硬件,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的,决定或影响建设项目投资的,具有实体性质的各种因素及其状态。

1.1.1 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指进行建设项目投资、维持建设项目生产经营(使用)正常运转以及区内生活的基本硬件设施。其主要内容为:①交通设施:包括航空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的路线建设及运输工具等方面的设施;②通讯设施:包括有线通讯设施和无线通讯设施(如有线电话、无线电话、传真、传呼、邮件传递设施等);③水电设施:包括给水设施、排水设施、供电设施;④供气设施:包括煤气设施和暖气设施。通常指的基础设施主要指前三项,后一项则是针对于特别区域(如北方)或特别项目(如以煤气为燃料或投资者认为生活用煤气方便的建设项目)的。

1.1.2 配套设施是指与建设项目建设或建成投产(交付使用)后的生产、经营或生活配套的硬件设施。配套设施既能够间接地影响建设项目的建设,又能够对建设项目建成投产(交付使用)后的生产、经营、使用或生活产生影响。因此,建设项目配套设施是构成建设项目投资环境的重要内容。配套设施包括:①教育设施:即能为投资者及建设项目营运的各级员工及其家属提供教育机会的设施,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和各种层次的学校;②生产服务设施:即能为建设项目正常生产提供各种服务的设施,包括安装、修理、各种零部件销售的设施;③生活服务设施:即能为投资者及建设项目在建设及生产经营使用中各级员工提供服务的各种设施,包括副食品供应设施(如农贸市场)、生活用品设施(如各种商场)。

1.1.3 原材料及资源市场是指能够满足生产性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生产所需的各种原材料及资源。原材料及资源有时是同位的,有时则是各有所指的。因为,对于某些建设项目而言,其所需的资源正是建设项目所需的原材料(如以矿产资源为原材料的建设项目),而对于另一些建设项目而言,其所需的资源可能是建设项目投产后生产所需的燃料(如以煤为燃料但又不以煤为原材料的建设项目)。有时,建设项目则是以资源为原材料的培植条件为基础的(如以气候资源培植水果,再以水果为原材料的建设项目)。充分且发育良好的原材料、资源市场是工业性建设项目投资环境的重要构成因素。

1.1.4 建设用地条件是指建设项目所能够占用的土地及其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包括:①土地:能够为建设项目提供使建设项目能够实现预期投资效果使用期限和充足面积的土地是建设项目投资得以顺利完成的基本条件;②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包括:1)工程施工场地;2)有利于建设项目的建设及其正常存在的水文地质条件。

1.1.5 自然环境是指决定或影响建设项目投资的自然因素及其状况。这是既具有硬件性又具有软件性的投资环境。包括:①山水及山水景观;②气候。自然环境是决定或影响旅游建设项目的重要因素。

1.1.6 人文设施是指决定或影响建设项目投资的人文硬件设施。主要是指具有一定文化价值的文物古迹。人文设施是引导文化投资和旅游投资的重要因素。因此,是文化建设项目和旅游建设项目的基本投资环境。

1.2 投资软环境亦称非实体环境、无形环境或投资软件,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的,决定或影响建设项目投资的,不具有实体性质的各种因素及其状况。

1.2.1 政治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决定或影响建设项目投资的政治因素及其状况。政治环境不仅对建设项目投资起着决定性的影响,而且直接决定或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文化乃至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内容包括:①政治思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思潮在民主化国家或地区往往决定于政治学家或政治家的政治理论导向,而在专制主义盛行的国家或地区则是由官方政治或政治理论(统治集团的政治理论)决定的。权威的(统治权威或社会影响的权威)政治思想安排着国家制度、社会制度、经济制度乃至人们的生活制度。这些制度环境直接影响着建设项目投资的各个方面。②政治制度:如上所述,政治制度是由权威(如具有统治工具性质的军队、警察、监狱等)安排的,它反映着统治者的政治思想和利益。政治制度不仅是决定其他各种制度形式的根据,同时政治制度的性质及其稳定性也是决定建设项目投资的基础环境。③利益结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分配是一个既具有相对稳定性,又具有不断变化性特征的方式,其变化特征的原因在于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建设项目投资增长与区域内各利益集团利益的增长及其均衡分配直接相关。④投资政策:无论是国家或地区的中央投资政策,还是在这些国家或地区中央政权统治之下的地方投资政策,既反映了统治者的政治经济倾向,同时也是决定投资利益分配的国家手段。因此,投资政策的激励因素直接刺激着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反之,则会产生排斥投资热情之结果。⑤办事效率:办事效率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是文化性的,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则是政治性的。因为办事效率的高低总体地决定于这样两个因素:1)政治制度的安排以及由政治制度决定的经济制度的安排:在建设项目投资过程中设置的种种障碍就是由具有惯性特征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形成的。2)利益冲突:公务人员的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矛盾冲突的结果可能会导致公务人员的设租行为,其基本手段就是在为建设项目投资者办理相关手续时设置不能使投资者顺利完成投资手续的障碍,以从中索取租金。因此,在政府的投资管理机构办事效率低下的环境中,投资者的选择可能是:A、消除投资动机;B、在低办事效率下投资(这不符合经济人理性,因而一般不会有人愿意选择此种方式行事);C、通过寻租使公务人员撤除障碍,甚至越过制度安排的关口,以提高办事效率。决定前两者之间选择的因素主要是放弃投资的机会成本,而决定后两者之选择的寻租成本(包括租金和寻租风险――如法律对行贿的惩罚),公务人员的行为则取决于公务人员自身的素质和设租成本(如是否有受贿惩罚的制度安排以及这种制度的效率――严厉程度及执法是否及时、得当和严格。)。

1.2.2 法律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决定或影响建设项目投资的法律因素及其状况。理性法的基础是人类理性,而国家法则不一定是建立在人类理性基础之上的确良法律(否则人类将享有统一的法律福祉),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建立在统治者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之上的,而且同时也是取决于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斗争之均衡。投资法律环境对于投资者的重要意义在于投资法律是对投资软环境的其它各方面以及投资利益分配的持久性肯定。因此,在人治社会中形成的法律制度真空或法律制度短缺使投资者利益失去了稳定的法律保障(朝令夕改的政策或称政令是不具有稳定性质的),自然就成了建设项目投资不足甚至乌有的重要因素。反之,在法治社会中的健全的法律则会对建设项目投资形成强大的引力,其区域投资吸纳量将会得以持续增长,且具有稳定的潜在扩张空间。

1.2.3 经济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决定或影响建设项目投资的经济因素及其状况。经济环境总体上是取决于政治因素的,法律因素对经济环境是否健康亦具有实际的决定性影响。无论是以计划为主的体制还是以市场为主的体制安排的经济的运行方式,法律都是使计划或市场正常发挥其作用的保驾护航者。经济环境的结构一般为:①市场环境:事实上,即使是在崇奉计划经济最强的国家,纯粹的计划经济并不存在――即市场真空是不现实的――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付费调拨和黑市交易即为其明证。是否具备开放型的市场,以及市场发育是否健全尤其是市场机制是否健全是决定经济能否得以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建设项目投资也当然地由此决定。在封闭型的市场中,由于长期排斥外来经济行为,内部经济活动亦倍受抑制。因此,无论是内在的建设项目投资动机,还是外来的建设项目投资动机都会受到压抑。②经济健康成长:经济的高度发达状况和经济不发达状况都是不具有较强的投资吸引力的经济环境。这是因为,高度发达的经济环境来自市场的竞争激烈,且投资空间及投资灵活性小;而在经济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来自市场的竞争相对较小,且投资空间和投资灵活性相对较大,投资风险小而投资收益水平高。这是经济环境对建设项目投资引力的重要方面。在健康成长中的经济能够为投资者提供各种应有的条件和服务,这是相关产业发展带动效应给投资者带来的利益。

1.2.4 文化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决定或影响建设项目投资的文化因素及其状况。文化环境对建设项目投资的影响是极其微妙,也是极易受人们忽视的。因此,在投资者未考虑这些因素时,可能不会减弱投资动机,但却会对建设项目本身(投资效果)产生影响。

文化环境的构成因素是:①区内人口文化素质:人们在文化素质上的不同直接决定其消费观念和发展观念,这将会直接影响到建设项目的市场。②消费倾向:人们的消费倾向或消费偏好是引导市场的无形力量,当然地也会对建设项目投资形成引导效应。③价值观念:人们的不同的价值观念直接决定其行为方式,而人们的行为方式又是影响建设项目投资的决定性因素。④宗教:崇信宗教是人们给自己寻求的精神寄托和枷锁。因此,违背投资区域内的宗教的建设项目是难以排除来自教徒的抵抗甚至破坏;而顺其宗教的建设项目则会得到教徒的鼎力支持。⑤风俗习惯:风俗习惯是和宗教类似的对建设项目投资形成影响的投资软件,顺应区域内风俗习惯的投资者可能会在人们的风俗习惯中获益匪浅;反之,则可能会使投资者难以取得投资成功。

2主要结论

建设项目投资环境评价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的重要内容,对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和建设项目投资效果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建设单位的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中、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和在金融机构贷前进行的项目评估中都应当对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原材料及资源市场、建设用地条件、自然环境、人文设施等投资硬环境和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投资软环境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和评价,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会对建设项目投资造成影响的投资环境细节,以保证建设项目投资效果的实现。这对于国家而言可以实现国民经济效果,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于建设单位而言则可以保证建设单位的投资效益。而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则可以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

参考文献:

[1]何建明.论建设项目评估假设[J].基建优化,1998,(3).

[2]何建明.论建设项目评估原则[J].基建优化,1999,(1).

基建投资论文篇7

1.1选题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之一就是要想方设法促使储蓄充分地转化成投资。包括新古典经济学的“储蓄论”、凯恩斯学派的“投资论”或者基于发达国家经济实践的“经济增长理论”在内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均没有考虑储蓄-投资的转化过程,而只分析研究了储蓄与投资的这两个端点及其数量上的均衡。他们假设储蓄投资转化效率一直处在理想的状态中,储蓄能够充分地、有效地转化成投资,这明显与实际情况不一致,也不够全面。资本形成的的物质基础来源于丰富的储蓄供给,但反过来说,充足的储蓄供给却并不一定意味着较髙的资本形成水平,这其间的关键在于储蓄投资转化效率状况。我国目前储蓄投资转化旳基本现状是国内储蓄大量剩余和引入巨额外资同时存在。即国内大量的储蓄资金处于闲置的状态,而同时我国又花费巨大的代价引进外国资本进行投资,这是我国经济目前所特有的现象,在其他国家甚至在我国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这个现象本质上反映出的是我国储蓄投资转化的低效率。同时在现实经济中,各部门中各主体的储蓄规模和投资需求很难在时间和空间上达成一致,资金亏细部门的投资可能会受到储蓄规模不足的限制。这就需要一个有效的机制来实现资金盈余部门的储蓄向资金亏绌部门的转化,从而提髙资本形成的数量。这个机制就是金融机制,这是由储蓄、投资主体相分离决定的。储蓄向投资转化需要中介机构,这是现代经济社会的必然选择,金融机制在储蓄投资转化中的重要作用使得金融机制成为储蓄投资转化中的核心机制。约翰.G.格利和爱德华.S.肖早在1960年《金融理论中的货币》一书中就对此作过阐述。

………….

1. 2本文的写作思路和框架结构

本文以储蓄投资转化相关理论为基础,研究思路总体为:提出研究目的——国内外文献综述——重庆市储蓄投资转化效率现状判断——分析重庆市转化效率低下的金融体制成因——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本文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国内外储蓄投资转化理论的回顾和评述,从理论上分析储蓄投资转化效率,并对本文的研究范围和主要概念进行界定,为后面的深入剖析奠定基础。同时搜集、整理了重庆市历年来大量的经济数据,分析得出了重庆市历年来的储蓄量、投资量以及转化效率的状况,并以重庆市金融业相关数据来说明了造成重庆市储蓄投资转化低效的成因,为提出政策建议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第一章是导论,主要介绍了文章储蓄投资转化率的选题背景、研究的意义,以及写作思路和全文的框架结构。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储蓄投资转化效率理论,并对各家理论做了简单的评述。第三章主要是通过数据来分析重庆目前的储蓄投资转化现状,包括储蓄和投资总量上的现状、储蓄投资缺口和转化效率以及投资低效率格局反作用于储蓄投资转化等多个方面。第四章介绍了重庆市储蓄投资转化效率低下的金融体制原因。主要影响重庆市储蓄投资转化效率低的原因有重庆市金融中介的信贷配置效率低下、资本市场上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渠道和工具较为单一、重庆市证券市场发展水平低、金融企业与非金融企业还不是合格的市场主体、利率非市场化等等。第五章主要提出了提高重庆市储蓄投资转化率的方向建议。建议继续深化国有金融企业改革,大力发展非国有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建立以利率为引导的储蓄转化机制,大力发展证券市场,提高直接金融转化效率,疏通民间投资渠道,加快资本跨区域跨部门流动等等。第六章对全了总结。

………….

2国内外储蓄投资转化效率理论

2. 1国外储蓄投资转化的研究

储蓄-投资转化旳问题在国外经济理论研究中很早就是一个热点问题,但却很少对这个问题进行专门的、系统的分析。西方经济学者们基本上都是把储蓄一投资问题纳入金融体系的一部分,从而通过研究金融系统功能来分析储蓄投资转化。因此储蓄投资转化理论缺乏系统性,显得十分零散。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在理性人假设、完全信息假设、完全竞争假设和市场出清假设前提下,通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是一种最优的资源配置方式。因此对于储蓄和投资理论而言,古典学派认为利息是储蓄的报酬,是投资和资本形成的成本,利息率是资本市场上的价格,它可以保证经济社会的资源实现充分就业,不会出现总需求不足的情况,储蓄与投资之间的转化不存在任何摩擦或是障碍,储蓄可以完全转化为投资。根据凯恩斯的理论,储蓄与投资分别由消费者的行为和生产者的行为决定,很难协调一致,投资不一定随着储蓄的增加而等量增加。由于利率粘性的存在和资本边际效率的长期下降趋势,投资在没有完全吸收储蓄倾向和收入所提供的储蓄之前就停止了,有效需求(即社会总需求)通常都是不足的。供给并不能创造它自身的需求,“萨伊定理”只有在特殊假设条件下才可以成立。凯恩斯的投资乘数原理认为:在边际消费倾向一定的条件下,投资的增加(或减少)可带来国民收入若干倍的增加(或减少)。因此是投资决定了储蓄,而非储蓄支配投资。这与在古典经济学所认为的“利率是调节投资和储蓄相均衡的杠杆”理论相违背。

…………

2.2国内储蓄投资转化的研究

储蓄-投资转化效率、转化机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是近年来国内学者比较热衷的研究课题。一些学者通过对我国转化效率现状的分析,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来改善我国的效率现状;一些力图分析其转化机制,想通过完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来提高储蓄投资转化效率;还有一些学者则把目光投放在储蓄与投资的相关性上面,利用做数据模型的方法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贺学会(1996)通过对政府、企业、家庭这三个部门的储蓄投资行为进行分析,认为储蓄投资未能有效转化的原因是经济货币化程度低导致的,金融资产品种不丰富、规范化程度低等诸多因素影响了经济货币化程度,建立了多渠道和多工具、高质量和高效率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的目标模式。武剑(1999)认为,预期收入的不稳定性、社会需求结构变动以及实际利率提高造成了居民储蓄膨胀,政府对投资规模过度压缩、大量银行坏账、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等多种因素造成了我国投资压抑的局面,必须深化社会保障制度和投融资制度的改革,实现市场利率化。肖红叶,周国富(2000)通过对中国不同地区的储蓄资源配置、投资内部结构等多方面的比较分析,得出了目前我国的储蓄投资转化效率是低效的结论,并且指出各地区之间储蓄资源的不均衡发展是低效的原因之一。

…………

3重庆市储蓄投资转化效率现状....... 15

3. 1重庆市储蓄现状分析.......15

3. 1.1重庆市储蓄的总量情况....... 15

3. 1. 2重庆市储蓄率的变化情况....... 16

3. 2重庆市投资现状分析 .......17

3. 3重庆市储蓄缺口和储蓄投资转化率....... 20

3. 4投资低效率的格局反作用于储蓄投资转化效率....... 21

4重庆市储蓄投资转化效率低下的金融体制原因分析....... 25

4. 1重庆市金融中介的信贷配置效率低下....... 25

4. 2重庆市资本市场上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渠道....... 29

4. 3重庆市直接融资比重小,效率低....... 32

4. 4重庆市证券市场发展水平低....... 34

4. 5金融企业与非金融企业还不是合格的市场主体....... 35

4. 6非国有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水平低....... 36

  4. 7利率市场化水平低 .......38

5提高重庆市储蓄投资转化效率的方向建议 .......41

5. 1继续深化国有金融企业改革.......41

5. 2建立以市场利率为引导的储蓄转化机制....... 44

5.4疏通民间投资渠道,放宽民间资本投资领域....... 46

5. 5加快资本跨区域跨部门流动....... 46

5提高重庆市储蓄投资转化效率的方向建议

5. 1继续深化

国有金融企业改革,大力发展非国有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要想提升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就应当关注内、外源方式的转化,直接、间接融资方式的协调与结合,掌握其间的平衡关系。而这之间的平衡,必定要将储蓄转化投资需要的多样化微观主体定位基础,因此,一定要持续加深国有金融企业的革新,不断推动非国有银行、银行以外的其他金融机构的发展,建立高质量的内源与外源转化需要的市场微观因素。加深国有金融企业的革新,塑造市场的微观主体十分关键,不但可以帮助提升外源的转化能力,同时也能推动内源转化能力的发展。如果人们面对许多企业遇到的道德风险问题,第三方中介机构不能坚守职业道德,股市投机现象频现,甚至货币政策执行过程受到了阻碍时,人们才会察觉到改革的进程也是很难推进的。如果奖励机制、产权维护与信誉问题频繁滋扰,优质的企业也不可能诞生,这些规律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适用。因此,在微观主体的非市场化条件之下,想要提升储蓄转化投资的效率是不切实际的。就银行而言,产权清晰、政府、企业与银行相分离是实现有效激励约束机制的必要条件。只有如此,各市场主体才可以独自展开经济决策,彼此的借贷行为在平等且自愿的基本原则之下,按照利润最优的指向来完成。自然而然地,市场就决定了银行与企业之间的资金流动和配置,从根源上保护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资产,提升了国有银行这一媒介的储蓄投资转化效率。建立能够适应市场发展的国有商业银行的一个重要手段。

…………

基建投资论文篇8

这三座大山使今无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发展举步维艰。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第二个十年,这一时期的根本任务不在于扩容,而在于调养生息,进行结构调整。具体说,就是要推倒压在中国股市上的三座大山。

本文是从资本市场基础理论研究出发,在建立股市新文化、树立正确投资观问题上,作一探讨。

二、股市基础理论探讨,刻不容缓

中国股市不平凡的十年是在巨大的理论争议和现实波动中发展起来的。从早期“股份制是私有化”的政治观点之争,到今天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否像“老鼠会和”的文化歧见,这种风风雨雨始终与中国资本市场的高速扩容相伴随。如果说,前者是主张和反对建立资本市场的两种力量之争,这已在“摸着石头过河”和不辩解、不争论的指导思想下,回避了意识形态方面很多矛盾和干扰,我们已建成了初具规模的资本市场。那么后者则主要是在主张培育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践中,如何使中国的资本市场得以健康发展而产生的不同观点,尽管其都主张规范发展资本市场,但路径的不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事实上,我国资本市场理论的研究始终落后于资本市场发展的实践,不仅对资本市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没有论证清楚并广为宣传,而且对资本市场的许多概念和技术层面的资本运作分析技术也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培训和普及环境。令人遗憾的是,我们采用了回避争议和矛盾的做法,这些资本市场的重大理论问题始终。没有突破,人们普遍还在资本市场就是,要么跟庄搞投机,要么随机撞大运的投资理念中徘徊。

概括起来,中国股市有三个没底:

1.上市公司造假没底

上市公司造假既有资本经济作为股权虚拟经济监管难度大的原因,也是我国特殊国情下的一股独大所致。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上市公司质量的真、假、优、劣是决定中国资本市场是投资场所还是的关键。正确投资观应是建立在投资人对上市公司的理性判断并作出相应用脚投票选择基础上,来促使上市公司以自身价值提高给投资人带来良好投资回报的投资机制。它是投资人对投资对象在“蛋糕做大”基础上来实现投资人投资收益的体现,而绝不仅仅是在二级市场上机构和中小投资人之间利益分配的“零和游戏”。但中国的上市公司到底还有多少个银广厦、吉林通海、蓝田股份,人们心里没底。

2.政策没底

我国资本市场政策市特征明显,这是新兴转轨市场的必然现象。因此,政策决定股市,是把政策作为一个长期的调控手段来炫耀,使中国的股市处于一涨就怕、一怕就打、一打就跌、一跌也怕、一怕又托、一托又涨的恶性循环。最终是政府调控股市,形成典型的政策市。而人们却看不见那只“看得见的手”,人们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想干什么。

3.股市理论的探讨没底

中国股市到底是、老鼠会,人们置身其中是在撞大运、尔虞我诈的场所,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的经济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这个市场的基本功能,这个市场培育的投资人在市场经济中究竟发挥着何种作用,都亟待理论的证明。而资本市场监管的各种政策的出台,也是建立在正确的股市理论的基础上。但目前我们的股市理论体系极不清晰和完善。

解决三个没底的核心是探讨并完善股市的基本理论。基础理论问题对上可以影响政策,影响决策者那只“手”;对下则可动摇资本市场投资人的信念和信心。因此,在这三个没底当中,对我国股市基本理论的探讨最为重要。

研究我国的股市基本理论,当务之急是要解决两大问题。第一是在社会主义资本经济条件下,股市的基本功能探讨,使人们对资本市场首先有一个认识上的突破。第二是股市新文化和股权新文化的建立。解决这两个问题,不仅能教育股民建立正确投资观,更重要的是让决策者和监管部门都能正确认识资本市场的本质和基本功能。在转轨特征明显的中国股市的监管上,有效地发挥那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

三、股市基本功能探讨

我国股市的每一次波动,都跟股市的基本理论不清、扰乱人们的思想密切相关。十年来,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迅速,但资本市场理论的研究却严重落后于实践。股市大讨论虽然目前暂时处于平息状态,但是只要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理论问题,一旦市场发生波动,否定我国股市的声音,像论、老鼠会论就仍会冒出来。这些理论在特殊时期,都和资本市场发展和政策的制定密切相关,监管政策直接受资本市场理论的影响。继续采取回避态度,不论证清楚这些问题,势必对我国资本市场今后的发展产生不良的结果。

股市的基础理论研究应从股市的基本功能探讨入手,我认为有以下四个功能:

1.资源优化配置功能

股市的资源配置功能体现在两个环节上:其一,一级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就中国的实情说,股市资源的配置过程主要是在一级市场通过IPO方式完成的。股市筹集的资金进入到企业,上市公司之所以能筹资,能被市场认知,在于它能提供被投资者认知的产品和劳务,在于它能生产社会需要的紧俏、盈利的产品。其二,二级市场再融资的配置功能,主要是通过上市公司的增发和配股来实现的。上市公司的持续融资功能就是社会资源再配置功能的体现,当然,二级市场的再配置同样是向高质量的上市公司倾斜。上市公司的资本优化是社会资源配置优化的前提。

所以,股市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与上市公司的质量及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密切相关。如果上市公司质量低劣,信息披露虚假,就会丧失这一功能,导致股市堕落为。

2.晴雨表功能

资本市场不仅是一个资本和物的生产要素的配置场所,而且是一个国家乃至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信息的集散地,股票二级市场的价格与这些信息的质量正相关。因此,不仅股民而且一般民众,不仅企业家而且政治家,不仅国内各界而且国际各方,只要和所在国的利益相关,都会关注这个市场。而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同样会最先从这一市场反映出来。因此,资本市场更是一个信息场。在市场经济崇尚资本至上的旗帜下,资本的选择是最敏感的。在市场经济推崇公平、公正、公开的交易准则下,这一信息的反映在理论上说也是最公平、最准确的。因此,资本市场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功能从表象上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进行交易、判断重要的参照系,而从实质上看则反映的是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稳定和发展。它是中国了解世界和世界了解中国的最重要窗口。

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如政策导市,机构操作,在某些特定的时期,大盘和个股会走出和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形势不相吻合的走势,但从长期看,在正常的形势下,股市是具有晴雨表功能的,股市价格与其价值在长期走势上应该是一致的。它与的靠赌运和赌技好坏决定输赢是完全不同的。

3.价值发现功能

首先,价值发现功能是指在资本市场上一只股票的现实和

潜在的价值,而从社会的角度说,它所表现的是一家上市公司为社会和股东现实和未来的贡献度。这一功能和企业真实的信息反馈和评价密切相关。人们通过股市所反映出的综合信息进行判断和投资,指导着价格方向,进而引导资源的分配。

其次,这种价值发现使人们能够看到某一行业、某一企业的内在价值,使人们对未来做出理性判断。这种发现一定要符合一定客观规律,所以它能推出一个概念,并且引导市场,人们承认这个概念,用超过人们现实中比用简单的成本价值要高的潜力判断去看待它,人们在股市中趋利避害的本能以及这种发现和投资人的利益相关性,决定了这个发现的过程是理性的,它标志着一个社会的理性经济走向。

第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趋利避害的无形之手引导整个市场经济的规律向前发展,因此要普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一致的思想,市场经济承认以单一个体为本源的自然发展,倡导个体和总体利益的一致性,其奥妙在于私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只要具备社会要求的理性和道德,遵守法律,恪守诚信,社会的总体利益就会得到同步放大。

4.股市的增值功能

股市的增值功能主要体现在股票的增值功能上。股票有三种价格,即票面价格,账面价格和交易价格,在论证股票的增值功能时,票面价格无意义,交易价格不能自身证明,唯有论证账面价格最能说明问题。股票的账面价格又被人们称为股票的含金量,一个公司的总体含金量是通过其所有者权益(净资产)反映的,而净资产是由股本、公积金、未分利润组成的。股份公司的分配制度决定了其年度利润分配,必须要先完成盈余公积金的提取,而这一基金的提取又决定了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含量的提高,这决定了股票有内在增值功能。如果我们把公积金的提取当作股票增值功能的内生变量,那么上市公司通过增发和配股所导致的每股净资产的增值功能,则是外生变量。这两个变量从财务分析上能直观看到股票的本金是可以增长的事实,股票的账面价格可以从一元涨到五元,正是源于这一机理。而股票账面价格增长导致的本金的增长是其他金融资产如储蓄、债券所不具备的。而账面价格的增长则是直接导致股票交易价格上升的合理因素之一。

论证股票的增值功能是我们解开资本市场作为虚拟经济的表现形式是否应该成为我国下一步改革开放主战场的关键所在。唯有论证这一功能,资本市场才能实现上市公司赢、投资人赢、市场赢的三赢局面。反之,人们就会把资本市场与的“零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只是像一样财富在参与各方之间的简单重新分配,是股民之间左兜和右兜的财富搬家,而这一过程由于造假和不规范,又充满了尔虞我诈。

资本市场具备增值功能是和最重要的区别。只有论证这一功能的存在,投资人才会摒弃撞大运,学会判断和分析作理性的投资人。当然,创造三赢局面的基础是上市公司的业绩,在真实的基础上,企业的效益上升,直接带来股价的上升,才能带来资本市场的真实繁荣和投资人的获利,而上市公司也才能实现再融资和持续发展。

四、股市新文化的建立

(一)股市旧文化批判

在中国的传统上历来对股市就存有偏见,这种偏见加上我国90年代股市发展初期大量借鉴海外资本市场,特别是由于翻译文字的原因,主要是来自台湾的股市用语,而台湾的股市用语大都是从术语衍生来的。由于我们没有能够进行批判吸收和投资者教育的主渠道引导,及时纠正那些不健康的、有明显误导的股市语言,使其在二级市场股评家的口中大行其道,如庄家、筹码、发牌、跟庄、出局、庄家洗筹、与庄共舞等近20种语言,这些语言极不准确,如庄家一词,庄家(Banker)在里是指开局设赌者(通常只有才具备这一资格),与闲家(Player)对赌,而把这一术语引入股市中,只有在深沪交易所作为实体也下场参与股票买卖与投资人对博时才成立。而把它用在即使是在主观和客观上会操纵股价的机构投资人和大户身上也是极不准确的。在西方国家的资本市场中并无庄家一词,那些违规的机构和大户往往被称作违规操纵股价者,还有一类则是合规的维护一只股票流动性和股价稳定性的机构——做市商(MarketMaker)。而我们由于没弄明白庄家的含义,把机构和大户都当作庄,似乎是股股有庄,跟庄成风,无庄不成市。但事实上,只要中国的交易所不下场对博,我国资本市场和西方国家一样,根本就就有庄家,有的只是那些违规操纵股份的机构。

显然,股市旧文化是导致中国资本市场不能健康发展和中小投资人不能建立正确投资观的重要原因。我们必须彻底摒弃从台湾引进的股市旧文化理论,首先从净化股市语言入手。废止庄家之类的用语,而用机构违规者和价格操纵者取而代之,使资本市场和区分开,一扫投资人“跟庄”的风气。在中国证券市场开展股市新文化运动,把投资者教育扎扎实实的搞起来。

(二)股市文化与股权文化的关系

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正在探讨股权文化,股权文化的核心是通过诚信文化培育有良好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的职业经理人队伍,来保护价小投资人的利益,形成良好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说,股权文化是股市文化的重要内容。开展股市新文化运动不仅要和投资者教育联系起来,也要和股权文化基本理论的探讨联系起来。当前由于上市公司造假现象严重,我们迫切需要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开展诚信运动,开展股权文化的目的是树立上市公司经营者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考虑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如果说股权文化是从公司的角度考虑文化和诚信问题,那么股市文化则是从资本市场的角度考虑文化和诚信问题;如果说股权文化是强调经理人的道德水平的提高,那么股市文化则涉及到监管部门、中介机构、上市公司、投资人等方方面面文化和道德素养的提高。

中国资本市场的当务之急是解决股市的新文化,解决了股市的新文化问题,股权文化的探讨就会迎刃而解。

(三)股市新文化的内涵

在中国资本市场开展股市新文化运动,形成中国的股市新文化。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1.思想建设——正确的投资现

开展投资人教育,建立股民的神圣使命感和通过市场“看不见的手”承认人们在追逐自身盈利动机的驱使下,作出市场短线品种的选择,而这一过程也正是增加社会共同财富,推进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过程。这是一个投资人从传统的劳动参与到个人物化劳动——所形成的资本参与的进程,充分调动投资人对国家建设事业的参与意识,使参与者的盈利动机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机统一,这是对传统上以牺牲奉献来促进国家利益发展的重要补充。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投资人应该引以为荣,并值得人们赞誉。应该从正面去倡导这种投资者的道德与使命,而那种认为投资股市发不义之财的偏见必须被摒弃。

2.文化建设——科学侑专业知识的投资理念

在正确投资观的指引下,必须普及股市运作的科学专业知识和法律意识,提高投资者的专业素质,形成科学的投资理念,具体包括:(1)作理智的投资人,正确认识资本市场的风险防范;(2)学会对上市公司质量判断的基本知识,科学选股,不盲目跟风,实现资本市场价值与价格一致,作理性投资人;(3)熟悉资本市场的法规政策,对各种证券欺诈、操纵市场等违规行为能够防范,增强自我保护;放弃“跟庄”心态,开展股市的新文化运动。社会要提高不诚信的成本,只有提高投资人本身的素质及理念。

通过投资人正确投资规和科学投资理念的建立,使之放弃撞大运和赌及跟庄共舞的心态,要从根本上学习财务知识,客观分析股票,这是我国资本市场真正走上成熟、健康之路的根本保证,也是当前

证券监管部门开展投资者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

基建投资论文篇9

[关键词] 投资组合 收益 风险

投资组合是指投资者手中所持有的股票、债券和金融衍生产品等构成的组合,人们构建投资组合是出于分散和规避风险的考虑。1952年,Markowitz在金融财务杂志上发表的《投资组合选择》是公认的现资组合理论研究的开端,之后的现资组合的研究大部分都是围绕Markowitz投资组合理论而展开的。

一、关于投资组合中最优权重的研究

Markowitz在其提出的均值-方差投资组合模型中,以均值和标准差分别度量收益和风险。要使投资组合在预期收益条件下其风险最小或者在既定风险条件下其收益最大,就必须求出投资组合中个股的权重。针对这个问题,学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王键和屠新曙(2000)在Markowitz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用几何方法求解投资组合的最优权重,这种方法可以分别求出既定收益和既定风险条件下投资组合中个股的最优权重,因而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张波、陈睿君和路璐(2007)提出用粒子群算法求解投资组合最优权重,并在以VAR为基础的投资组合模型中对该方法进行了实际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非常有效地求出投资组合的最优权重。

二、关于静态投资组合模型的研究

金融数学的出现使现代金融理论进入了定量分析的阶段,而要对投资组合进行定量分析,就需要对其进行数学建模。Rachel Campbell、Ronald Huisman和Kees Koedijk(2001)在均值-方差模型框架下利用极大极小法提出了一个投资组合选择模型,该模型是非常具有现实和理论意义的。Pankaj Gupta、Mukesh Kumar Mehlawat和Anand Saxena(2008)利用模糊数学规划提出了一个投资组合优化模型,他们将均值-方差投资组合模型演变为半绝对离差投资组合模型,同时应用多准则决策的模糊数学规划,为投资者追求积极或保守策略提供了一个综合投资组合优化模型。Freitas、Souza和Almeida(2009)利用神经网络预测投资组合的收益率,从而提出了一个投资组合优化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是有效的。在具有摩擦的市场中,刘明明、高岩(2006)基于绝对偏差,构造了一个均值-绝对离差的投资组合模型,该模型是对均值-方差投资组合模型的发展。陈国华、陈收、房勇、汪寿阳(2009)通过模糊约束来简化方差约束,并以此提出了一个证券投资组合的模糊线性规划模型,最后还通过具体实例检验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三、关于动态投资组合模型的研究

由于投资者进行投资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而静态投资组合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很难满足投资者的实际需要。王秀国、邱菀华(2005)在均值-方差投资组合模型的基础上,基于下方风险控制研究了投资组合问题,从而构建了一个动态投资组合模型。史宇峰、张世英(2008)基于时变相关系数构建了一个动态投资组合模型,同时也求得了该模型的解析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对于控制投资组合的风险具有一定现实和理论的意义。Anagnostopoulos和Mamanis(2010)建立了一个带有三个目标和离散变量的动态投资组合优化模型,该模型为风险、收益和证券数量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

四、小结

本文在Markowitz投资组合理论的基础上,对现资组合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综述,并着重阐述了投资组合中最优权重的求解、静态投资组合模型和动态投资组合模型中的部分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学者的后续研究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H.Markowitz. Portfolio selection[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52, 7 (1):77-91

[2] 屠新曙 王 健:求解证券组合最优权重的几何方法[J].中国管理科学,2000,8(3):20-25

[3] 张 波 陈睿君 路 璐:粒子群算法在投资组合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2007, 25(8): 108-110

[4] Rachel Campbell, Ronald Huisman, Kees Koedijk. Optiomal portfolio selection in a Value-at-risk framework[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01, 25:1789-1804

[5] Pankaj Gupta, Mukesh Kumar Mehlawat, Anand Saxena. Asset portfolio optimization using fuzzy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J]. Information Sciences,2008,178:1734-1755

[6] Fabio D.Freitas, Alberto F.De Souza, Ailson R.de Almeida. Prediction-based portfolio optimization model using neural networks [J]. Neurocomputing, 2009,72:2155-2170

[7] 刘明明 高 岩:摩擦市场中允许卖空的最优投资组合选择[J].中国管理科学,2006,14(5):23-27

[8] 陈国华,陈收,房勇,汪寿阳.带有模糊收益率的投资组合选择模型[J].系统理论工程与实践,2009,29(7):8-15

[9] 王秀国 邱菀华:均值方差偏好和下方风险控制下的动态投资组合决策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22(12):107-115

基建投资论文篇10

这三座大山使今无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发展举步维艰。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第二个十年,这一时期的根本任务不在于扩容,而在于调养生息,进行结构调整。具体说,就是要推倒压在中国股市上的三座大山。

本文是从资本市场基础理论研究出发,在建立股市新文化、树立正确投资观问题上,作一探讨。

二、股市基础理论探讨,刻不容缓

中国股市不平凡的十年是在巨大的理论争议和现实波动中发展起来的。从早期“股份制是私有化”的政治观点之争,到今天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否像“老鼠会和”的文化歧见,这种风风雨雨始终与中国资本市场的高速扩容相伴随。如果说,前者是主张和反对建立资本市场的两种力量之争,这已在“摸着石头过河”和不辩解、不争论的指导思想下,回避了意识形态方面很多矛盾和干扰,我们已建成了初具规模的资本市场。那么后者则主要是在主张培育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践中,如何使中国的资本市场得以健康发展而产生的不同观点,尽管其都主张规范发展资本市场,但路径的不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事实上,我国资本市场理论的研究始终落后于资本市场发展的实践,不仅对资本市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没有论证清楚并广为宣传,而且对资本市场的许多概念和技术层面的资本运作分析技术也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培训和普及环境。令人遗憾的是,我们采用了回避争议和矛盾的做法,这些资本市场的重大理论问题始终。没有突破,人们普遍还在资本市场就是,要么跟庄搞投机,要么随机撞大运的投资理念中徘徊。

概括起来,中国股市有三个没底:

1.上市公司造假没底

上市公司造假既有资本经济作为股权虚拟经济监管难度大的原因,也是我国特殊国情下的一股独大所致。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上市公司质量的真、假、优、劣是决定中国资本市场是投资场所还是的关键。正确投资观应是建立在投资人对上市公司的理性判断并作出相应用脚投票选择基础上,来促使上市公司以自身价值提高给投资人带来良好投资回报的投资机制。它是投资人对投资对象在“蛋糕做大”基础上来实现投资人投资收益的体现,而绝不仅仅是在二级市场上机构和中小投资人之间利益分配的“零和游戏”。但中国的上市公司到底还有多少个银广厦、吉林通海、蓝田股份,人们心里没底。

2.政策没底

我国资本市场政策市特征明显,这是新兴转轨市场的必然现象。因此,政策决定股市,是把政策作为一个长期的调控手段来炫耀,使中国的股市处于一涨就怕、一怕就打、一打就跌、一跌也怕、一怕又托、一托又涨的恶性循环。最终是政府调控股市,形成典型的政策市。而人们却看不见那只“看得见的手”,人们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想干什么。

3.股市理论的探讨没底

中国股市到底是、老鼠会,人们置身其中是在撞大运、尔虞我诈的场所,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的经济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这个市场的基本功能,这个市场培育的投资人在市场经济中究竟发挥着何种作用,都亟待理论的证明。而资本市场监管的各种政策的出台,也是建立在正确的股市理论的基础上。但目前我们的股市理论体系极不清晰和完善。

解决三个没底的核心是探讨并完善股市的基本理论。基础理论问题对上可以影响政策,影响决策者那只“手”;对下则可动摇资本市场投资人的信念和信心。因此,在这三个没底当中,对我国股市基本理论的探讨最为重要。

研究我国的股市基本理论,当务之急是要解决两大问题。第一是在社会主义资本经济条件下,股市的基本功能探讨,使人们对资本市场首先有一个认识上的突破。第二是股市新文化和股权新文化的建立。解决这两个问题,不仅能教育股民建立正确投资观,更重要的是让决策者和监管部门都能正确认识资本市场的本质和基本功能。在转轨特征明显的中国股市的监管上,有效地发挥那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

三、股市基本功能探讨

我国股市的每一次波动,都跟股市的基本理论不清、扰乱人们的思想密切相关。十年来,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迅速,但资本市场理论的研究却严重落后于实践。股市大讨论虽然目前暂时处于平息状态,但是只要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理论问题,一旦市场发生波动,否定我国股市的声音,像论、老鼠会论就仍会冒出来。这些理论在特殊时期,都和资本市场发展和政策的制定密切相关,监管政策直接受资本市场理论的影响。继续采取回避态度,不论证清楚这些问题,势必对我国资本市场今后的发展产生不良的结果。

股市的基础理论研究应从股市的基本功能探讨入手,我认为有以下四个功能:

1.资源优化配置功能

股市的资源配置功能体现在两个环节上:其一,一级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就中国的实情说,股市资源的配置过程主要是在一级市场通过ipo方式完成的。股市筹集的资金进入到企业,上市公司之所以能筹资,能被市场认知,在于它能提供被投资者认知的产品和劳务,在于它能生产社会需要的紧俏、盈利的产品。其二,二级市场再融资的配置功能,主要是通过上市公司的增发和配股来实现的。上市公司的持续融资功能就是社会资源再配置功能的体现,当然,二级市场的再配置同样是向高质量的上市公司倾斜。上市公司的资本优化是社会资源配置优化的前提。

所以,股市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与上市公司的质量及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密切相关。如果上市公司质量低劣,信息披露虚假,就会丧失这一功能,导致股市堕落为。

2.晴雨表功能

资本市场不仅是一个资本和物的生产要素的配置场所,而且是一个国家乃至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信息的集散地,股票二级市场的价格与这些信息的质量正相关。因此,不仅股民而且一般民众,不仅企业家而且政治家,不仅国内各界而且国际各方,只要和所在国的利益相关,都会关注这个市场。而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同样会最先从这一市场反映出来。因此,资本市场更是一个信息场。在市场经济崇尚资本至上的旗帜下,资本的选择是最敏感的。在市场经济推崇公平、公正、公开的交易准则下,这一信息的反映在理论上说也是最公平、最准确的。因此,资本市场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功能从表象上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进行交易、判断重要的参照系,而从实质上看则反映的是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稳定和发展。它是中国了解世界和世界了解中国的最重要窗口。

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如政策导市,机构操作,在某些特定的时期,大盘和个股会走出和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形势不相吻合的走势,但从长期看,在正常的形势下,股市是具有晴雨表功能的,股市价格与其价值在长期走势上应该是一致的。它与的靠赌运和赌技好坏决定输赢是完全不同的。

3.价值发现功能

首先,价值发现功能是指在资本市场上一只股票的现实和潜在的价值,而从社会的角度说,它所表现的是一家上市公司为社会和股东现实和未来的贡献度。这一功能和企业真实的信息反馈和评价密切相关。人们通过股市所反映出的综合信息进行判断和投资,指导着价格方向,进而引导资源的分配。

其次,这种价值发现使人们能够看到某一行业、某一企业的内在价值,使人们对未来做出理性判断。这种发现一定要符合一定客观规律,所以它能推出一个概念,并且引导市场,人们承认这个概念,用超过人们现实中比用简单的成本价值要高的潜力判断去看待它,人们在股市中趋利避害的本能以及这种发现和投资人的利益相关性,决定了这个发现的过程是理性的,它标志着一个社会的理性经济走向。

第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趋利避害的无形之手引导整个市场经济的规律向前发展,因此要普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一致的思想,市场经济承认以单一个体为本源的自然发展,倡导个体和总体利益的一致性,其奥妙在于私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只要具备社会要求的理性和道德,遵守法律,恪守诚信,社会的总体利益就会得到同步放大。

4.股市的增值功能

股市的增值功能主要体现在股票的增值功能上。股票有三种价格,即票面价格,账面价格和交易价格,在论证股票的增值功能时,票面价格无意义,交易价格不能自身证明,唯有论证账面价格最能说明问题。股票的账面价格又被人们称为股票的含金量,一个公司的总体含金量是通过其所有者权益(净资产)反映的,而净资产是由股本、公积金、未分利润组成的。股份公司的分配制度决定了其年度利润分配,必须要先完成盈余公积金的提取,而这一基金的提取又决定了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含量的提高,这决定了股票有内在增值功能。如果我们把公积金的提取当作股票增值功能的内生变量,那么上市公司通过增发和配股所导致的每股净资产的增值功能,则是外生变量。这两个变量从财务分析上能直观看到股票的本金是可以增长的事实,股票的账面价格可以从一元涨到五元,正是源于这一机理。而股票账面价格增长导致的本金的增长是其他金融资产如储蓄、债券所不具备的。而账面价格的增长则是直接导致股票交易价格上升的合理因素之一。

论证股票的增值功能是我们解开资本市场作为虚拟经济的表现形式是否应该成为我国下一步改革开放主战场的关键所在。唯有论证这一功能,资本市场才能实现上市公司赢、投资人赢、市场赢的三赢局面。反之,人们就会把资本市场与的“零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只是像一样财富在参与各方之间的简单重新分配,是股民之间左兜和右兜的财富搬家,而这一过程由于造假和不规范,又充满了尔虞我诈。

资本市场具备增值功能是和最重要的区别。只有论证这一功能的存在,投资人才会摒弃撞大运,学会判断和分析作理性的投资人。当然,创造三赢局面的基础是上市公司的业绩,在真实的基础上,企业的效益上升,直接带来股价的上升,才能带来资本市场的真实繁荣和投资人的获利,而上市公司也才能实现再融资和持续发展。

四、股市新文化的建立

(一)股市旧文化批判

在中国的传统上历来对股市就存有偏见,这种偏见加上我国90年代股市发展初期大量借鉴海外资本市场,特别是由于翻译文字的原因,主要是来自台湾的股市用语,而台湾的股市用语大都是从术语衍生来的。由于我们没有能够进行批判吸收和投资者教育的主渠道引导,及时纠正那些不健康的、有明显误导的股市语言,使其在二级市场股评家的口中大行其道,如庄家、筹码、发牌、跟庄、出局、庄家洗筹、与庄共舞等近20种语言,这些语言极不准确,如庄家一词,庄家(banker)在里是指开局设赌者(通常只有才具备这一资格),与闲家(player)对赌,而把这一术语引入股市中,只有在深沪交易所作为实体也下场参与股票买卖与投资人对博时才成立。而把它用在即使是在主观和客观上会操纵股价的机构投资人和大户身上也是极不准确的。在西方国家的资本市场中并无庄家一词,那些违规的机构和大户往往被称作违规操纵股价者,还有一类则是合规的维护一只股票流动性和股价稳定性的机构——做市商(market maker)。而我们由于没弄明白庄家的含义,把机构和大户都当作庄,似乎是股股有庄,跟庄成风,无庄不成市。但事实上,只要中国的交易所不下场对博,我国资本市场和西方国家一样,根本就就有庄家,有的只是那些违规操纵股份的机构。

显然,股市旧文化是导致中国资本市场不能健康发展和中小投资人不能建立正确投资观的重要原因。我们必须彻底摒弃从台湾引进的股市旧文化理论,首先从净化股市语言入手。废止庄家之类的用语,而用机构违规者和价格操纵者取而代之,使资本市场和区分开,一扫投资人“跟庄”的风气。在中国证券市场开展股市新文化运动,把投资者教育扎扎实实的搞起来。

(二)股市文化与股权文化的关系

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正在探讨股权文化,股权文化的核心是通过诚信文化培育有良好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的职业经理人队伍,来保护价小投资人的利益,形成良好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说,股权文化是股市文化的重要内容。开展股市新文化运动不仅要和投资者教育联系起来,也要和股权文化基本理论的探讨联系起来。当前由于上市公司造假现象严重,我们迫切需要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开展诚信运动,开展股权文化的目的是树立上市公司经营者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考虑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如果说股权文化是从公司的角度考虑文化和诚信问题,那么股市文化则是从资本市场的角度考虑文化和诚信问题;如果说股权文化是强调经理人的道德水平的提高,那么股市文化则涉及到监管部门、中介机构、上市公司、投资人等方方面面文化和道德素养的提高。

中国资本市场的当务之急是解决股市的新文化,解决了股市的新文化问题,股权文化的探讨就会迎刃而解。

(三)股市新文化的内涵

在中国资本市场开展股市新文化运动,形成中国的股市新文化。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1.思想建设——正确的投资现

开展投资人教育,建立股民的神圣使命感和通过市场“看不见的手”承认人们在追逐自身盈利动机的驱使下,作出市场短线品种的选择,而这一过程也正是增加社会共同财富,推进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过程。这是一个投资人从传统的劳动参与到个人物化劳动——所形成的资本参与的进程,充分调动投资人对国家建设事业的参与意识,使参与者的盈利动机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机统一,这是对传统上以牺牲奉献来促进国家利益发展的重要补充。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投资人应该引以为荣,并值得人们赞誉。应该从正面去倡导这种投资者的道德与使命,而那种认为投资股市发不义之财的偏见必须被摒弃。

2.文化建设——科学侑专业知识的投资理念

在正确投资观的指引下,必须普及股市运作的科学专业知识和法律意识,提高投资者的专业素质,形成科学的投资理念,具体包括:(1)作理智的投资人,正确认识资本市场的风险防范;(2)学会对上市公司质量判断的基本知识,科学选股,不盲目跟风,实现资本市场价值与价格一致,作理性投资人;(3)熟悉资本市场的法规政策,对各种证券欺诈、操纵市场等违规行为能够防范,增强自我保护;放弃“跟庄”心态,开展股市的新文化运动。社会要提高不诚信的成本,只有提高投资人本身的素质及理念。

通过投资人正确投资规和科学投资理念的建立,使之放弃撞大运和赌及跟庄共舞的心态,要从根本上学习财务知识,客观分析股票,这是我国资本市场真正走上成熟、健康之路的根本保证,也是当前证券监管部门开展投资者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