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会计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6 15:41:54

基建会计

基建会计范文篇1

关键词:权责发生制;事业单位;基建会计事业单位

基建会计指的是事业单位就单位基本建设相关经济业务所专门开展的核算业务工作。经过多年来的发展,事业单位基建会计已经逐渐形成了成熟的会计业务处理体系,可以对单位各类基本建设项目资金的来源、用途、支出进行系统完整的核算。基建会计核算结果不仅能够为单位领导层做出基建发展决策提供有效依据,而且还能通过会计信息数据对单位基建项目开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进行反馈和控制,确保单位基建项目风险的最小化,对单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随着我国很多地区事业单位职能的不断拓宽,以往的事业单位基建会计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事业单位的管理需要,不利于单位会计核算的系统性。鉴于此,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要将基建会计纳入到“大财务中去”,实现各类经济业务的统一核算。

一、旧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基建会计单独核算所存在的弊端

(一)两大核算主体各自为政。无论是针对事业单位的财政拨款还是基建项目的财政拨款都通过国库集中支付方式进行,虽然资金流动都体现在一个银行账户之内,但是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过程中却是通过两个套账方式体现,两大核算主体各自为政,核算内容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值得注意的是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和基建会计核算以往都是基于收付核算制进行的,难免存在着财务会计和基建会计主体空间范围界定不清的情况,资金使用随意性和浮动性较强,为违规违法情况的发生营造有利环境。(二)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相割离。以往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和基建会计分别核算还会造成会计信息相割离的情况,由于核算方式上的差异性,一些局部业务即使存在着相似性,在不同的核算方式下核算结果也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偏差,直接对会计记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造成一定影响。同时,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相割离,基建会计中的一些长期挂账、账实不符等情况不能够及时体现和反馈,如果这些问题不及时进行处理,就有可能出现坏账和入账障碍等严重问题,不利于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的体现。(三)会计信息反馈不全面。一些事业单位基建会计反馈工作做的不好,仅仅对总体情况以及几个关键点上进行反馈,并没有将各类信息系统、全面地在会计报表中体现。这些片面的披露和反馈方式使得单位基建项目收入和支出情况不能够及时反映,为会计舞弊提供了操作空间。一些单位出于某种目的在基建账目上弄虚作假,隐藏真实财务情况,进而挪用、套取和转移基建资金,最终导致财政资金配置效率低下。(四)国家资产监督难度大。以往事业单位基建会计和财务会计相分离,基建会计信息和财务会计信息本身就存在着二重性,单位基建项目如果不能够及时将项目核算和监督材料汇报给单位会计部门的话,一些信息就会被隐匿。在这种情况下,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在开展国有资产审计工作过程中难以及时发现单位资产管理问题,难以实现有效监督。同时,部分基建项目一旦形成固定资产,以往的资产管理问题就会被掩盖,甚至全面资产管理监督范围,使得单位监督难度加大,此外,基建会计单独核算还不利于政府监督的顺利开展,部分单位可以通过会计科目和业务处理上的灵活处理掩盖基建项目价值流失情况的发生,不利于国有资产管理效率的提升。

二、基于权责发生制视角对事业单位

基建会计纳入“大财务”的几点建议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在权责发生制视角下事业单位基建会计纳入“大财务”的要求,事业单位应当通过完善会计相关规章制度内容、加强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以及加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等方式来提升单位会计工作效率。(一)完善会计相关规章制度。事业单位应当基于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内容对自身会计相关规章制度进行优化和完善。首先,单位应当基于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对基建会计的会计确认实际、业务处理时限、业务处理方式方法以及反馈机制进行明确,确保会计人员在处理基建相关业务过程中有章可循,促进基建会计更好地融入到日常会计业务处理中来;其次,单位还应当对于单位基建项目收支情况反馈指标进行优化,不仅要有定性指标,而且还应当加入定量指标,明确风险控制极值,严格把控财政资金支出,确保基建会计工作质量的提升;最后,单位还应当重视岗位权责的明确性,实现不相容岗位分离,且对各类岗位职责进行明确,一旦出现问题能够落实到具体人员,切实提升会计人员开展基建会计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基建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紧密融合。(二)加强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要进行固定资产计提和补提,基建项目作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补提的关键点,有必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力度。鉴于此,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固定资产实际情况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进行合理选择,确保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净值。同时,单位还应当完善自身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工作,对于一些易损耗的固定资产要定期进行清查,对于一些耐用的固定资产还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清查,以便更好地完成基建项目完工之后的后续核算。(三)加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事业单位应当加大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基于新《政府会计制度》和权责发生制快计基础重点为其培训基建会计最新的政策和业务处理办法,而且还可以采取为会计人员提供下实地学习的机会,向一些基建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好的单位学习实践经验。同时,单位还应当重视会计工作成绩与个人绩效的相结合,通过激励机制来提升会计人员对于基建会计与财务会计相结合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其工作主观能动性,为权责发生制下事业单位基建会计顺利纳入“大财务”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S].财会[2017]25号.

[2]李林蓓.事业单位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基建项目的核算分析[J].财会学习,2019(27).

基建会计范文篇2

一、基建会计与医院会计衔接的调查分析

既符合国际惯例又适合中国国情的会计系统,仅依靠定性的规范研究是难以完成的,会计实践中存在引入实证研究的客观需要。2010年4—9月,基于公立医院改革以及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改革背景,设立了医院会计与建设单位会计并轨研究课题,结合江苏省公立医院对医院日常运营和基本建设项目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现状,课题组就医院会计与建设单位会计并轨的必要性、可行性、可操作性开展相关调查研究。

(一)调查目的与方法

研究尝试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医院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的基建会计纳入医院会计“大账”的改革意见建立研究假设,设计研究程序,在分层抽样调查江苏省公立医院会计核算现状的基础上,检验研究假设并得出研究结论,以期研究成果对医院会计制度设计提供可借鉴之处。

具体采用的方法有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问法等。首先,采用文献法,收集国内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与建设单位会计并轨研究的文献资料。其次,设计结构式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样本,以江苏省省级医院和扬州、徐州、苏州3个地区市直属公立医院为范围,试填、发放、回收调查问卷;采用访问法,进行非问卷深度访问。最后,对采集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利用Excel2003和SPSS13.0对回收的43份有效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提交研究成果。

(二)主要调查结果

1.一般情况

从医院等级来看,被调查医院均为二级及以上医院,其中:二级医院23所,占医院总数的53.5%;三级医院20所,占医院总数的46.5%。

从医院所在地域分布来看,问卷填写单位分布在苏中、苏北、苏南三个区域。

从医院隶属关系来看,本次调查样本由江苏省省级医院和扬州市、徐州市、苏州市市直属医院和县(含县级市)直属医院组成。

在调查范围内,开放床位在700张及以下的医院有27所,占63%,年门诊量在100万人次以下的医院为33所,占77%,年出院病人数在3万人次以下的医院为31所,占72%。数据表明,入选样本中县、市级中等规模的医院比较多,开放床位在1100张以上、年门急诊量在150万人次以上、年出院病人数在4万人次以上的大型医院数量比较少,大部分为省级医疗单位。

在43所被调查医院中,29所医院近三年来有经发改委审批立项的基本建设项目,占医院总数的67.4%。

在29所有经发改委审批立项在建项目的医院中,26所医院在建项目个数都集中在1—2项,占比为90%,说明目前绝大多数医院基建项目个数比较集中。

2.关于实务界的并轨诉求

问卷针对医院会计与基建会计分离的弊端设计了1道多选题,题中列示4个选项:第一,存在“两套账”现象,违背会计主体假设;第二,现行医院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不能完整反映基本建设项目资金的来源、预付、结转情况,会计信息不够完整;第三,不符合将基本建设收入、基本建设支出统一纳入预算管理的要求;第四,不利于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调查结果显示,四个选项都有比较高的入选率,入选次数分别为28次、41次、33次、24次,入选率分别为65%、95%、77%、56%,有18所医院对四个选项全部选择,其中入选次数和入选率最高的为第二项,即95%的被调查医院认同医院现行财务报告所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不够完整。数据表明,医院会计与基建会计两者分离存在诸多弊端是医院会计实务界广大财会人员的共识。

问卷针对医院会计与基建会计并轨的争议设计了1道多选题。题中列示4个不支持并轨的理由选项:第一,《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1997年)、《事业单位会计制度》(1997年)改革应该先行;第二,我国代建制处在摸索、推广阶段,项目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第三,财政、金融等配套政策制定并实施是医院会计与基建会计并轨改革能否成功的政策保障;第四,两者并轨对医院现有财务管理人员业务技能和管理能力要求大大提高,医院财会人员配备力量不足。此道题目的四个选项入选次数和入选率比较接近,入选次数分别为22次、25次、32次、28次,入选率分别为51%、58%、74%、65%,有8所医院选择了全部四个选项。第三选项被32所医院选择,即多数医院认同并轨成功与否依赖于财政、金融等配套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3.关于实务界对并轨的认同度

问卷针对实务界对医院会计与基建会计并轨的认同度设计了1道单选题。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43所医院中,34所医院认为“将基建会计纳入大账”利大于弊,应该合并,占比79%;7所医院认为利弊相当,并轨与否没有什么区别,占比16%;有2所医院认为弊大于利,不应该合并,占比5%。数据表明,在医院会计实务界,医院会计与基本建设会计并轨的认同度较高。

4.关于并轨方式的采用

问卷针对医院会计与基建会计并轨应采取什么方式为宜,设计了1道单选题。题中提供两种并轨方式供选择,一是可选择部分公立医院先行试点,待条件成熟后全面推开执行;二是在《医院会计制度》中明确会计科目及账务处理方法后,直接全面推开执行。调查结果显示,选择第一项的有21所医院,选择第二项的有22所医院,两种观点相当。这为今后两者并轨方式的选择留下了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三)调查小结

从上述实证研究得出的主要调查结果看,在医院会计实务界,存在较高的基建会计与医院会计并轨的诉求,医院会计从业人员对于基建会计与医院会计衔接认同度较高。新医院会计制度设计的现实意义则在于其回应了来自于医院会计实务界合理的并轨诉求,因其增强医院会计信息完整性而获得较高认同度。

二、基建会计与医院会计顺利衔接的思考

为尽可能减少医院会计制度改革成本,增加医院会计核算的简便性和可操作性,新制度仍然保留医院现有的国有建设单位会计账套,要求至少按月将基建账套的相关数据并入到医院会计账套中,既能够提高医院会计信息完整性、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也能够满足基建项目竣工审计、工程决算审计等对基建项目会计档案管理的特殊要求,从而实现新旧医院会计制度的平稳过渡。

医院会计制度设计的目标选择,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操作层面的问题。为保障新旧会计制度顺利衔接,广大医院财务工作者还需要进一步拓宽视野,更新医院财务管理理念,在构建项目管理模式、优化内部控制流程、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等方面作出不懈努力。

(一)构建有效的医院日常运营财务管理与项目管理并轨模式

可以将医院的活动划分为两大类,其一是在相对封闭和确定的环境下所开展的具有重复性、持续性、周而复始的活动,如:医疗、教学、科研、防保等活动,通常将这种活动称为日常运营或常规工作;其二是在相对开放和不确定的环境下所开展的独特性、一次性的活动,通常称这种活动为项目,像医院建筑物的建设就属于这一类范畴。医院建筑物的建设需要遵循投资决策阶段、前期工程准备和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的诸多项目管理程序,分别完成各阶段各项政策性和技术性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成本进行事中控制。

医院的项目管理活动和日常医教研运营活动一样,都是医院活动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医院财务管理实践中,一定程度上存在重视日常运营管理忽视项目管理的现象。比如:对于在建工程项目的管理,财务人员往往局限于对工程施工阶段实施管理与控制,在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前期准备阶段缺乏必要的事前介入;即便是在工程施工阶段实施的管理与控制,也往往局限于按照合同、工程进度、工程支付证书支付工程价款,对施工合同中关于工程价款支付条款的合规性、合法性缺乏事前干预,对于工程施工中的变更签证、现场签证更是缺乏控制和制约。为了更好地指导医疗机构完成新旧制度对接,《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需要从财务管理、会计制度设计层面同步引进项目管理理念。

(二)构建合理的岗位设置及内控制度优化模式

无论是医院会计岗位设置及人员配备,还是医院内控流程建设均应坚持流程驱动的理念。将医院的活动划分为日常活动和项目活动,医院日常运营和基建项目管理活动所产生的经济事项可以融为一体,从事前审核、出纳、编制记账凭证、事后复核、登记明细账簿、编制财务报告等,到预算、决算编制等诸多岗位的设置及人员配备均可以依据会计业务流程合理驱动,确保办理经济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在这种模式下,医院财务部门无需再受传统会计理念约束,人为地将医院会计活动划分为医教研会计活动和基建会计活动,可以在兼顾日常运营活动和项目管理活动特点的基础上,依据会计核算流程设置会计岗位、配备会计人员。这样,既能够节省人力成本,也能够更好地满足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要求。

(三)构建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养的学习模式

为保障医院会计与基建会计成功并轨,还需要构建财务人员自主学习、自觉学习的模式。建设单位会计与医院会计实施衔接,以及项目管理理念在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均向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某种程度上,项目管理理念的运用将更具有挑战性。

就医疗机构基建工程项目管理而言,会计人员由于受自身素质和专业知识限制,不熟悉工程建设相关知识,如工程造价管理、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程序、工程量计价规则、专业定额知识等,缺乏工程概预算、工程施工图知识,对工程预决算的审核、工程材料用量及各种费用支出是否合理都无法判断。面对耗资巨大的基本建设项目,会计人员很难突破传统会计的局限性,难以正确计算工程成本和参与工程项目管理,难以履行核算、反映和监督的会计基本职能。

无论在企业会计还是在医院会计领域,面对新变革,财务人员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主动转变和延伸基建财务工作的功能,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发挥财务会计对基本建设整体活动的控制、约束作用,努力掌握概、预算编制的基本知识、基本建设程序、相关项目管理法律法规、计算机管理信息应用技术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基建会计范文篇3

政府基建项目中的会计核算工作在整个项目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强化项目的会计核算力度可以降低项目的财务开支。会计核算的基础性工作能够提升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预防占用、挪用、截留、转借等情况出现。此外,会计核算的实施能够对工程的管理提供一定的监管效果。而基建公司会计核算中的财务结算的作用也十分明显。此外,会计核算透过各类数据,可以查明各个机构的财务开支状况,进而了解到各阶段的进度。例如:在基建项目开工时的原料购买上,所购买的各类原料名称以及价格在会计机构中都有清楚的记录,由此,购买机构就会受到约束,避免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出现。基建工程中的会计核算工作能规范工程造价,提升政府的投资收益。

二、基建会计核算工作存有的难题

(一)项目成本会计核算不到位

一部分基建公司在工程动工时,政府有关机构的动工文书还未下发、工程资金拨付还未到位,就盲目动工;有的基建公司也不注重工程设计书,工程规划并不到位。例如:一部分项目仅有本公司的项目规划书;一部分项目仅有技术机构编制的项目可行性文件批准;一部分项目规划尽管得到认可,然而其规划书与实际动工情况有所出入;更有一部分项目企业在动工时,并不按设计图纸动工。此外,项目企业的动工需要各有关机构的审批完成后才能动工,流程管控相当严谨。然而尽管是这样,有的公司还是会打“擦边球”,不依照流程进行。此外,项目成本会计核算体制也有待健全。

(二)会计核算系统不健全

依据基建财务管控的有关条例,会计工作人员在实施项目核算时,应实施单独账户的核算,满足会计体制的要求。一部分基建公司将基建账目与企事业单位的账目混合,而这类会计核算系统只能使相似项目间的关系更加混乱。而我国目前的基建公司虽然大多设置了单一的基建账户,然而其并未按流程走,也并未实现独立开户、独立建立账目、独立核算。有的基建公司的管理费用管控不力,对动工时期的各类开销并不清楚,很难精确地实施会计核算。有的公司更是若干项目混杂在一个账目理进行核算,截止到工程竣工前,都没法明确单个项目的实际成本,无法在管理层进行决策时提供决策依据,阻碍了会计核算的顺利开展。

(三)监管不到位

基建公司在会计核算时未依照基建会计核算体制实施核算,对工程资金也并未按照审查和批复流程走,对发生的成本消费过于随性,也没有实现科学的汇集与调配,对内部人员也缺少科学的奖励和惩罚手段以及考评体制。

(四)竣工决算不到位

目前,大部分的基建工程在竣工后,并未依照规则进行竣工决算,致使项目固定资产信息可靠性降低,它对基建投入的反映也不够客观与合理。此外,会计科目的归类也存在问题。许多会计工作职员对招标费、图纸设计费、工程监理费等并未有效区分,通常会将其列进行政费用或占用它类专用资金,这极易致使会计信息不可靠。

三、强化基建会计核算工作的有力措施

(一)完善项目成本会计核算

项目成本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中的较为关键的一环。首先,应熟悉生产工艺程序,狠抓原料成本,对原料的进出也能够严格依照订单操控,包好超订单领用原料审查和批复权限等等。会计人员应做到的就是明确入库单以及材料领用单上的与成本核算直接相关的参数是不是完备且准确(利用ERP就会使审核变得更加高效)。其次,会计人员心中要有一张完备的成本核算表,包含定额管理中的工时定额原料、耗费定额、订单号、产品名称、规格、原料、加班费、制作费,之后应分别在产品、成品上设置上期结存、本期实际期末结存,分项目填写公式,基建工程的营销成本也应展现在一张表上,需要哪项成本就将其隐藏打印出来,并重视各个数据间的关系。此外,完工产品的成本解析也十分关键,而成本核算是为成本解析提供材料的。

(二)健全会计核算监管系统

基建会计核算必须打造一套完善的监管体制,依据该体制对基建公司会计核算实行科学的监管,进而使会计核算工作更为高效。此外,应建设并完善会计考评体制,有关机构应随机抽查会计人员的凭证附件是否合乎规范、检查会计凭据记录是否完整、会计科目核算内容是否合规、会计报表的编写流程是否规范等等,并对做得出色的予以奖励;对犯错的应进行惩罚,以期提升会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在实施内部监督的同时,也应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并出示与会计核算有关的信息给外部机构,与其通力协作,让外部机构可以监管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并为企业打造一个健全的外部管理环境,提升会计核算的可靠性。

(三)强化对工程结算的管控

建设并健全工程内控体制,例如:建设工程的预算管控、招投标管理体制、基建项目的质量管控、基建原料和设施购买制度、责任分工以及授权审批体制等等,使有关机构的责任明确,并使不相容职位相分离,并约束和监管该类职位。严格履行内控体制,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

(四)加强基建资金与竣工财务决算

应对基建资金实施专门监管,对一部分涉及财政性资金的基建资金,基建公司应在金融机构设置独立的基建账户,实现专户专存。对竣工结余资金的调配和利用,要先交由财务机构审批后才能依照特定的准则进行科学处置。此外,基建借款花费应准确、清楚的记录,管控好基建借贷利息等借款花费。对已完工并交付使用的项目资金,除去政府的明文规定之外,都应以交付使用时间为标准实施竣工财务决算。工程建设完成后产生的借贷利息,应计入当期损益,并以生产运营公司的财务花费来计入,不可再将其计入项目成本。与此同时,该环节的收入应计入生产运营收入,不可将其归入基建收入花费。这样,可以防止基建财务决算的混淆。

(五)做好财务报表、完善财务审批流程

基建公司应订立一致的会计决算报表格式,规避某一部分建筑公司运用已设置好的报表格式任意编写财务决算,使基建工程竣工财务决算更加高效与合理。因此,应制定统一的标准约束各建筑公司的财会行为,依照一致的要求实行编制,并将编写完成的相关材料附在编写表格中,为主管机构的检查与财政机构的审批“大开方便之门”。对基建项目建设量小、工期短、财务核算较为简便的建筑工程,应依据原来的方法和体制在企业帐内“在建工程”或是“基建项目开支”等科目进行核算,但应先依照在建工程名称设立二级明细科目,之后再依据各个项目的概算批复种类加结转科目设立三级明细科目。该类科目级次的设立形式可以让公司透过二级明细科目数量与其剩余金额对在建工程的数量与各项目的开支状况一清二楚,既有助于常规管控,又有利于竣工后决算的编制以及建筑成本的结转。另外,因为三级明细科目是依照概算种类设立的,能够第一时间比对概算批复和实际开支之间的差额,完善建筑成本的事中管控,使基建财务核算显得更为科学。

四、结束语

基建会计范文篇4

一、存在的问题

1.会计基础工作不够完善.有的单位会计科目使用不规范,如购置设备的账务处理,没有先通过设备投资等科目,而是直接放到交付使用资产科目,体现不出交付使用的转账过程,还有的放在了待核销基建支出中;对建设单位管理费的核算只进行到二级科目,无法分清核算的具体内容;工程改造项目的设计费、监理费、咨询费入账时直接放到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科目,而没有放在待摊投资科目;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待摊投资、设备投资等科目没有完整的按照工程划分,看不出每一项工程花了多少钱,造成查账困难.这样会导致核算报表数字不真实、会计信息不准确等问题.

2.资金管理上不够严格.单位应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统一规定费用开支范围和标准.不超过规定范围的用款支出,由部门负责人签字支出;超过规定范围的用款支出,应由主管基建的单位负责人签字才能支出.从制度上看,每个单位都有这样的规定,但执行起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审计中发现实际操作时,有时只有经办人一人签字.由于手续的不完备,容易造成资金管理上的漏洞.

3.年终没有及时办理完工固定资产结转手续.对于已经竣工的建设项目或不经安装就可以使用的设备,均应按照基本建设竣工财务决算的要求,及时组织验收工作,并办理资产的移交手续.一些单位资产已经使用很长时间,还没有登记固定资产账.如果资产遗失损坏,账上无法反映.固定资产不能及时入账,造成固定资产账不能准确反映单位资产的现实情况.

4.基建会计工作事后管理.一个基建项目的确定往往是由基建人员为主.从项目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立项、编制初步设计,从施工图设计到施工阶段,都是由基建人员完成.财务人员只是支付款项,记账、算账,对整个工程基本不了解.如果有两个以上工程先后开工,所有的款项支出在什么项目什么地方都是由主管工程的基建人员决定,财务人员只是事后管理,对款项和费用支出的合理性无法控制.不利于财务监督职能的发挥.

二、造成问题的原因

1.对相关制度和政策的把握不够.目前会计人员工作量相对较大,核算的资金量较多,会计工作集事业、基建于一身,还要兼顾其他工作.因而忙于报账、记账较多,对相关制度、政策的变化关注不够,对制度上的要求没能很好把握.

2.单位内部对制度执行的检查不够.制度有了只是完成了管理上的起步工作,下一步的执行落实更重要,它是保证工作完成的方法和手段.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制度并不能真正有效发挥作用,往往形式化.看制度的执行情况,就要看在具体的事物中是否把制度当做尺度,用来衡量和约束.如果制度订完了只是放在一边,形成空中楼阁,就失去了制度的监管作用.

3.会计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有局限性.会计人员未能突破传统会计工作的局限性,只会单纯的事后记账,不了解熟悉工程建设相关知识,如工程造价管理、工程建设一系列的程序、工程量计算规则、专业定额、招投标知识、合同管理知识等,这样就很难履行核算、监督的职能,对工程预、结算的审核、工程的材料用量及各种费用支出是否合理都无法判断.

4.会计人员培训不够.不仅是系统内部还是社会上,对基建会计的专门培训很少,即使是会计继续教育也是对企业会计的培训,会计考试也没有基建会计的内容.

5.上级部门对基建单位缺少一定的审计检查.由于专门审计人员人手少,各单位所在地区不同,仅离任审计就要很多时间,因此一些单位好多年也审计不到一次.缺少必要的审计检查,对本身不对的东西没有明确和制约,有些事情就会出现偏差.

三、解决问题的办法

1.认真执行财政部印发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使基建财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财务人员应认真加以学习,以此把握和约束自己的工作.要加强制度建设,杜绝基建财务管理核算上的违规现象,使基建财务工作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制度建设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为进行基建会计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法规依据,也使建设资金的有效使用得到了保障.随着基建管理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不断修改和完善制度,使之更好的适应单位的实际情况,保证基建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真正要逐步改善单位内部的管理水平,必须让制度发挥作用.

2.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加强内部控制措施.形成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和财产保护控制.单位在设计、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首先应确定哪些岗位和职务是不相容的;其次要明确规定各个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单位对重大业务和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算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意见.

单位应及时对固定资产进行入账登记,定期对财产记录和实物保管进行盘点和账实核对,如果出现盘点结果和会计记录不一致,可能出现资产管理上的问题,应当分析原因、查明责任,完善管理制度,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3.会计人员必须严格报销程序.所有基建活动开支应符合基建计划文件所列项目,应将合同、协议、可研报告、初步设计或批准文件提供给财务人员,合同包括施工、勘探、设计、安装、设备合同等,使财务人员了解款项支付到什么地方,具体时间和金额.付款时,根据金额的大小,有经手人、部门负责人或单位负责人的签字,对每一笔建设资金的去向负责.严格审查其经济业务是否合理合法,支出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及时掌握资金的使用情况、了解各项费用的开支情况.不断健全并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从而在源头上规范会计工作行为.

4.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学习.会计人员的培训不仅仅局限在每年的继续教育上,系统内部也应该经常组织会计人员学习.这种业务上的学习,与自身工作联系,更能引起单位领导和会计人员的重视,作用不容忽视.在形式上,聘请精通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方面的专家教授来讲课,解答基建财务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学习,使会计人员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按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学习会计职业道德,增强会计人员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可以改善目前的现状,使会计基础工作得到加强和提高.会计人员自身也应该通过改变观念,增强提高专业技能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勤学苦练,刻苦钻研,不断进取,提高业务能力.

上级部门在会计人员培训中,针对会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组织大家进行讨论,找出更好的解决办法.对于做得好的单位,可以在培训中予以介绍交流,使好的工作方法得到推广和运用.通过这种方式,不断总结基建会计工作中的经验,提高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的水平.

5.加大内部审计力度.在国家审计、上级主管机关审计不能达到的时候,内部审计在会计工作中就起着重要作用.不仅系统内部、有条件的单位也应该设立内审人员,保证其独立性和权威性,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和运转过程.内审人员应该选择有实践经验、懂得财务操作过程的人员.通过审计检查,评价会计工作情况以及提出意见建议,及时发现问题,加以纠正,防患于未然,使财务工作的真实性、准确性得以提高.同时要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为财务工作起到监督和把关的作用.

基建会计范文篇5

企业基建会计核算模式,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思维冲击之下,有了一些新的变化与发展,从原有的企业基建核算模式分析,在其核算过程中会按照基本建设财务模式与企业财务模式两种方法进行核算。但是,由于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而且随着向现代化转型的初步完成,各种基建项目纷纷投入建设之中,加上各种改革及相关措施的推进,更是增加了建设项目数量的上升;而且,在整体的设计、规划、布局及施工等等方面都有十分科学而有序的部署。尤其是在机场、码头、铁路、公路、桥梁等等方面的建设,基本上是全国范围内的,项目工程浩大、工程周期长、分段建设方法明显,而且在项目的管理体制上,出现了有限责任、股份制上市公司为主体的投资者,因此,也出现了诸多企业基建会计核算模式方面的改变。如果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相关的建设项目核算办法,则公司体制下的建设项目的核算难度明显会上升,而且由于其中的复杂化与细节化牵涉较多,必然会出现诸多问题,也会增加核算的时间等,所以,最好的办法即是采用建设项目独立账套,统一制度,统筹管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建设项目的核算。从现行的核算方法来看,可以反映建设的基本情况,但是,在财务管理、核算的功能性表现等方面还有所欠缺,具体如下述。

二、企业基建会计核算方法探析

首先,进行独立核算,专户管理。比如,建设项目资金应该按照规定,专户储存、单项核算,因此在核算方面,应该明确的将经营性资金、建设资金进行区分,然后再进行专门核算,对于实物方面的问题,应该采用单独银行账户的方式,进行独立的项目核算,如对于资金的来源、支付以及结存情况进行一些具体的核算。其次,如果企业的建设项目多,则可以进行独立开户,独立核算,最好的增设一些内部往来科目,这样,可以使核算账套、企业核算账套相区别又建立起过渡性的关系,将二者之间的整个资金往来明确划分。再一个,可以以独立的账户完成对其管理,比如资金的用途、分属的类型、应用情况等方面的专项管理,这方面主要是利用对虚拟经济的核算来进行,但具备科学性与合理性,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第三,在同一会计账套下多个建设项目的明细核算,主要集中于在建工程类。按照这种归类可以看到科目级次的设置方式中对多个在建项目并不十分适合,而且,通过科目余额也不能在汇总的情况下,完全反映出具体的建设项目支出情况,另外,这种核算方式,不便于结转,加之较细科目中的核算数据还不能很好的表示现实意义。因此,对于在建工程科目,应该以单个的批准立项并在其名称下进行二级明细科目设置,这样即可以通过这些名细科目的信息反应出建设项目的具体信息及情况,而不是分别的设立对应的单独科目,而且也反映不出具体的信息。另一方面,也可以按照项目的实际情况,依据复杂程度进行再次的明细科目划分,如此,就可以对应的将一个建设项目中的所有子类需要包括进去,也可以利用子类的不断扩充与细化达到计划与统计的目的。第四,增设会计科目辅助核算项目,有助于提升精细化的核算管理,也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数据汇总并达到管理控制与需要。在建设项目中,还有一些待摊投资费用,需要进行专门性的核算。这样对建设项目的概算有非常大的帮助,因为每项费用都会依附在某个建设项目的汇总之中,如果没有明确的明细核算,则不能与科目设置保持一致,也不能灵活的对各种数据进行不同向度上的对比分析。所以,最好是对于费用的汇总、明细表编制等手工编制方法进行一些明确的认识,这样有助于提升账目的对照水平。具体来看,应该针对其特征,进行会计科目辅助核算,以期达到多维度的汇总。可以对费用性的合同进行明细科目的设置,而且,将编号作为科目名称,以此增高辅助核算项目,即可以使其保持一致性,而且有利于汇总的有效性,对于费用方面的专项核算的目的也可以更好的实现。第五,应该利用当下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及相应的自带核算系统中的各项功能,选择较为合理的核算方法,而且可以针对项目的具体安排与布置情况,分类、分型、分管,明确性将资金管理、项目建设施工、监督管理、财务核算等等全面的结合起来,并有效的达到对企业的基建工程的整体考核,利用这种细致化的精细型管理模式,完全可以避免传统的管理模式带来的弊端,并提高管理效率。

三、结束语

基建会计范文篇6

关键词:基建单位;会计工作;管理体制;会计核算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推进,现在基本设单位的会计制度,需要从管理制度、专业知识、工作思路等方面不断完善。基本建设单位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由此可见,加强对基建单位会计工作存在问题的研究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完善基本建设单位会计工作的意义

为了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对基建会计工作进行改进与加强势在必行。基层单位会计工作不仅仅包括记账、结账以及算账等工作,更能够为管理层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更好地规避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使企业的运行和投资更有保障。基建工作的会计核算可以使负责人更好地对企业资金的运用进行了解,对各项企业开支进行掌握。运作成本和交付的财产无论是增加还是减少,都能够使管理人员通过会计提供的数据进行充分的了解,从而使企业内部的资源进一步优化。企业负责人可以更有效率地使用资金,使工程的项目能够顺利完成,项目的质量也能够得到更好的保障。

基本建设单位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建管理体制不完善

我国传统的基本建设管理体制,主要是由建设单位根据计划提供相关的材料,施工单位根据建设单位的接施工计划制定施工管理。在传统基本建设过程中,主要的内容包括记账、报账等工作,监督工作主要是由单位内部的财务部门进行。在市场经济背景之下,要求基本建设单位会计工作必须进行改革,招投标体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建设管理体制改革,要求企业必须对各项财务的支出项目和标准进行严格的管理和制定,基本建设项目核算工作要进一步加强,要对项目整体进度进行严格的监督与管理。传统的基建单位会计记账和保障等工作已经不能满足企业会计监督以及财务检查的要求,被动地接受拨付工程款项和计算也不能满足当前基建单位的管理要求。我国当前基本建设会计核算执行的标准为《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但是很多项目的规定与制度并不明确。当前很多基建项目具有公益性,具有公益性的项目需要地方配套资金。很多地方财政存在一定的困难,并不能投入很多的资金在我国公益性基本建设中。很多公益性基本建设项目是必须进行的,而存在财政困难的地区不能给予完善的资金配套支持,或者只能通过地方政策性冲抵的方式来施行资金配套以及农民投物、投劳以及投工等方式进行折价。基建单位对于这部分资金已经不再进行严格的会计核算,对于基本建设的建设成本、投资来源以及建设项目的反映而言十分不利。由此可见,在基建单位管理体制改革中,加强对会计工作的完善是非常必要的。

(二)缺少专业素质较高财会人员

我国当前很多基本建设单位缺乏专业性较高的综合性财会人员,过多地将人才的培训与选拔投入到工程技术之中,忽视了基建单位会计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传统基建单位会计工作仅仅是报账、算账等,造成了基建单位高素质会计人员十分短缺的严重问题。当前基建单位的会计人员对于单位中长期的项目规划缺乏了解,不能进行概算分析以及项目投资控制工作,造成了会计工作上的盲点,这是由于基本建设单位对于会计工作的忽视导致的问题。在市场经济下,企业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会计人员不仅需要完成单纯的会计业务,还需要对工程预算的各项费用进行评估,对于各个项目的款项成本与支出进行监督,确保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规避企业在基本建设项目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也能够避免企业投资上可能存在的风险。高素质的会计人才能够确保国家与地方在基本项目中的投资得到合理的资金安排,基本建设单位的会计能够更好地体现出自身的监督职能。

(三)基建会计核算不规范

市场经济体制下基本建设需要进行合理的投资。会计核算是完善基本建设的依据,基本建设单位与行政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所以在科目设计的时候基建会计核算存在不规范的问题。很多基建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的时候仅仅进行到二级核算,核算的内容不能被明确区分。很多基本建设单位会计核算方面并没有待摊的投资明晰,如果在工程的预付工程款本需要在支付的过程中冲回,导致待摊投资不明确,那么则要在工程结束之后才能冲回。当前很多基建单位中的支出列表混乱,将基建支出归结为行政的经营性支出或者事业性支出,不能保证建设的投资规模与完整性的真实性,就会导致基建单位的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

(四)缺乏监督约束机制

由于缺乏基本建设会计管理系统和方法,会计监督工作没有规则可以作为依据。一些基础设施建设部门在思想意识上并不重视财务管理,而只关注项目建设和系统,从而导致失控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金融行为不规范,并导致程序不完整。内部审计部门通常专注于基础设施预算审计,但不关注基本建设的财务审计,因为他们担心严格的审计会影响未来建设项目的分配,会导致合作资金和其他资金等建设资金短缺,财务审计的效率低下容易造成违反法律法规的严重问题。

完善基建单位会计工作的建议

(一)创新财政管理机制

基建单位的财务管理系统要符合国家的标准,并且要与基础设施建设部门加强联系。建立基础设施金融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强化资金管理。在一些与基建相关的项目中,支出管理部门被单独划分,这不利于管理资金,并可能造成资金浪费。基础建设单位会计师需要加强控制,改变观念,采用最新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基本建设项目建设中不必要的步骤。

(二)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在基础设施会计管理逐渐受到高度评价的情况下,基础设施建设部门需要基于关注的重要性积极开展实践,避免形式化并有效地实施基础设施会计管理。要加强对全体员工的培训,从上到下全面了解基础设施会计管理,在单位内灌输基础设施会计管理的观念,促进基础设施会计管理的实施。加强会计部门人员的教育培训,为会计人员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培训机会和平台,使会计人员加快基础设施会计管理的理论和操作技能帮助他们掌握并提高其专业人员的素质。会计师积极了解建设项目的相关管理理论,积累项目管理经验,并在专业会计知识更新的基础上,开发将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相结合的复杂人力资源。基础设施部门功能强大,可以加强内部控制并优化内部控制系统,从而可以缓解该部门现有会计师管理不充分以及基础设施会计管理实施效率低下的问题。具有约束力的监督机制需要规范财务人员的行为,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三)完善基建单位会计核算制度

基础设施单位应当根据基础设施会计管理的特点,建立独立的会计制度。此外,应通过对《国家建筑施工单位会计制度》《基础设施财务管理规定》及其他补充规定的详细解释,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全面掌握市场和行业信息。建立科学合理的基础设施会计框架并改善基础设施会计管理系统。鉴于现有规则和法规中的基础设施会计管理部分对某些问题的定义不充分以及规范含糊问题,在开发内部基础设施会计系统的过程中,基础设施部门就成为相关的专业机构。应该积极地咨询该系统的科学性质,参与该部门的会计系统设计,以改善基础设施的会计问题。可以通过适当地学习或实施常规会计管理中更可行的管理流程来改善基础结构会计系统。这加强了基础设施会计和一般会计之间的联系和连通性,从而促进了基础设施部门财务管理系统的优化和完善。对会计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监督,以对基础设施会计的实施提供严格的约束和流程指导,以标准化和优化基础设施会计管理提高基建单位总体管理水平。

(四)完善监督机制和内部审核

基本建设项目资金的管理直接影响项目的完成进度。基础设施建设人员需要监督和管理基础设施资金的使用,以便更好地标准化其使用。财务部门要积极参与项目的规划、检查和审批,积极参与项目的招标检查,并严格控制资金使用。改善基础设施部门的工程和财务报告,防止积累与项目成本无关的支出,加强监督并改善内部审计。

结语

基建单位要对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会计工作进行完善。基础设施部门需要根据过去的经验来预测和规范公司的发展方向,并根据现有的事实总结经验,有助于将来的公司决策。笔者提出了通过创新财政管理机制、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完善基建单位会计核算制度以及完善监督机制和内部审核等完善基建单位会计工作的建议。

参考文献

[1]于家齐.基建单位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11(02):188-189.

[2]郝建荣.浅析基建单位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8,9(16):154.

基建会计范文篇7

关键词:政府会计;高校;基建;会计核算

2019年初,经过高校会计人员的不懈努力,新《政府会计制度》得以成功转换。基建项目作为高校重大投资项目,投资金额大,建设项目多样,核算内容复杂,且基建会计自1995年以来第一次完全纳入“大财务”核算,开始全新的核算模式,实务操作中有关基建核算的科目设置、项目核算、基建财务信息报表披露等问题,文中将逐项解析,以供主管部门及同行参考,增强高校会计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执行能力,支持推动高校财务体制改革和发展。

一、新核算体系下基建核算科目设置

2015年之前,基建账务一直采用单独核算体系,科目设置按照“资金来源类”和“资金占用类”设置,分别在两大类下设置基本建设支出(明细科目“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货币资金”“预付及应收”和“基建拨款”“基本投资借款”“其他借款”“其他应付款”“应交基建收入”“应交税金”等明细科目;2015年按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要求将基建账并入“大账”,即原单独核算体系仍使用,仅将基建账务数据按照相应科科目“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其他投资”,反映基建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实际成本,并同时反映建设资金流入流出和结余情况等。

二、新核算体系下核算项目的特殊变化

新《政府会计制度》与旧核算体系的一个特殊的变化,是受托负债的和受托资产的变化,高校的建设项目资金来源多样,有政府拨款、借款、自筹资金,第三方资金,因此在核算项目的设置上应有所不同。尤其是第三方资金建设项目,应该设置受托项目,受托资产和银行存款下分别设置“在建工程”“受托资金”等明细科目,用于单独核算此类建设项目,并不做预算分录,原因在于在建工程交付固定资产的属性不同。

三、新核算体系下新增科目的核算问题

原制度核算中,对购置设备,如电梯、办公生活家具、器具、软件购置等,直接记入设备投资核算;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设备投资”核算单位发生的构成建设项目实际支出的各种设备的实际成本;“其他投资”科目核算购置办公生活家具、器具、软件等。工程完工交付使用时,相应的记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科目。

四、新核算体系下特殊建设项目核算

对于单位将固定资产等转入改建、扩建等时,按照固定资产等资产的账面价值,及已计提的折旧或摊销,借记“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及“固定资产累计折旧”,贷记“固定资产”等资产原值。改、扩建过程中涉及替换(或拆除)原资产的某些组成部分的,按照被替换(或拆除)部分的账面价值[2],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贷记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科目。发生的核算问题

五、基建项目报表披露问题

改革前,单位基建账务体系单独出月报表,反映资金平衡关系及在建工程资金流动情况,年报中反映基建在建工程情况;并账阶段,大账月报表含有基建在建工程、银行存款、拨款情况;新制度阶段,“大账”月报表在非流动资产类反映未完工基建工程的建设成本,负债和净资产类无法直观体现基建账务具体情况,必须在报表体系中另加附表——基建项目资金来源及占用表,在建工程资金流动表及在报表附注中说明基建工程的数量及建设进度等情况。

六、在建工程成本范围明确问题

在以往高校基建会计核算工作中,在建工程成本主要涵盖了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待摊投资、设备投资以及其他投资,预付备料款不构成在建工程成本支出。根据高校会计制度规定要求,“预付备料款”必须计入“在建工程”,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同一项目基建账与高校账目在建工程成本不一致。而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下,有效增设了“预付账款-预付工程款”科目,科学明确了基建项目中预付备料款不再构成在建工程成本支出。

七、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基建会计核算的改进措施

新《政府会计制度》是我国财务会计管理改革工作发展的必然产物,高等学校必须充分认识到严格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的重要性,要认真解决实施后出现的若干问题,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规范基建会计核算工作内容。结合我国高校基建会计核算的相关问题,各个高校财务会计管理部门要科学高效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内容:强化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学习。在新政府会计制度颁布实施工作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部门需要提高对该项制度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方法培训教育的重视程度,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可以根据自身学校发展情况和条件,定期组织财务会计人员参与到各种培训学习交流、专题研讨讲座等活动中,确保学校每个基建财会工作人员都能够充分掌握了解到新政府会计制度理论知识。高校可以通过健全员工激励机制,采取一定的激励方式有效调动起基建会计人员学习新制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他们能够提高自身的基建会计核算业务能力和素质,保障新会计制度在基建会计核算管理工作中的顺利实施,为高校教育建设发展贡献出最大的价值。科学规范高校基建会计核算业务流程。基于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下,高校管理领导除了要督促基建会计人员认真学习好新会计制度知识内容和要求,还必须让基建会计人员严格按照本校基建建设项目的实际发展情况,优化改善会计业务流程,确保业务流程设计的科学规范性。首先,高校基建会计人员可以按照高校不同基建项目所要经历的生命周期,对不同基建项目的前期费用、施工进度工程款、竣工验收后固定资产暂付入账转固以及财务决算等不同生命周期财务业务内容展开优化梳理,基建会计人员要加强相互之间的探讨与交流,高校也可以通过与当地优秀企业展开合作与联系,双方共同去优化设计出一套能够符合高校基建会计核算发展特点的业务流程,确保能够全面提高本校基建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和效率,推进各个核算工作环节有条不紊地进行。构建专业完善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下,高校要想高效解决基建会计核算问题,就必须加强对专业完善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首先,高校要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和条件,适当加大对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投资力度,合理引进利用相关的基建会计核算操作软件和硬件设备,要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定期维护软硬件,做好会计专业软件的及时更新维护工作。会计软件的更新升级要充分考虑到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财务数据转换问题,并且还需注意到对基建项目管理数据模块的创新建立。根据颁布的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高校在财务数据报表编制工作中无须再专门编制基建投资报表,针对于此,高校在新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要全面考虑到基建项目计划、合同管理、项目统计分析以及竣工财务决算等功能的优化设计,确保能够为高校基建项目科学管理提供优质周到的服务,保障为高层领导提供全面完善的基建会计核算信息,满足学校建设发展的需求。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新政府会计制度对高校基建工程会计核算方法、成本范围等内容明确提出了不同规定,针对于此,现代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必须积极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内容,合理修订基建会计核算管理办法。财务管理人员要通过从高校基建管理建设发展现状出发,确保制度改定后能够与基建会计核算方法保持一致性和可行性。高校高构建出一套能够符合新政府会计制度相关要求的基建财务管理制度,确保各项财务会计操作流程的顺利实施。

综上所述,高校要想保障自身财务管理建设工作稳定持续的发展,就必须认真做好新制度执初期的衔接工作,严格要求财务会计工作人员按照新政府会计制度进行设置会计科目,科学采用最新的基建会计核算方法。通过定期组织基建财务人员参与专业化培训教育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促使他们能够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规范自身会计核算操作行为,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5,11.

[2]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办法: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6,2.

[3]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财会[2017]25号)

基建会计范文篇8

这些都是水利基建财务管理一次探索和创新,是完善我国公共财政体系、实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一项改革措施。对加强会计监督和促进水利基本建设的“四个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会计报账制的几种模式及其利弊

1.完全集中型。资金及财务管理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资金专户存储,各现场管理机构(建设单位)不论承建的建设内容及其规模大小,都向项目法人统一报账,由项目法人统一资金拨付、统一会计核算。资金管理及会计核算类似于各市、县建立的会计核算中心。实行集中核算模式下的优点:一是严格按水利基建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方式操作,资金封闭运行,拨付程序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资金专款专用,项目资金的调度趋于合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二是配备业务素质较高的专职会计,并采用会计电算化,从而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保证了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统一性;三是加强了会计监督,便于监管。

杜绝了截留、挪用资金等现象,减少了财务支出中可能发生的违规行为,保证了资金的安全。缺点是:一是增加了工作量。不但项目法人要进行会计核算,报账单位还要建立辅助账或备查账。特别是项目法人财务负责同志审核工作繁重,经常面对若干个报账单位,像简单再生产一样不断地重复同样内容的审核工作;二是不利于提高基层会计工作水平。取消建设单位会计和出纳之后,有些单位领导认为报账会计是打杂跑腿的,有无资格证、有无财务工作能力无关紧要,随意任命,对报账员的地位不予肯定,报账员的工作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报账员变成“邮递员”,弱化了财务管理职能。这种管理上的低要求必然造成报账人员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也不利于项目法人加强财务管理;三是报账不及时,影响价款结算进度。项目法人根据工程进度报账,再拨付资金,有的建设单位因项目实施后手续不完善,迟迟不予报账,形成工程进展和财务支出进度脱节,会计信息不真实;四是部分资产管理账实分离。项目法人只管固定资产及物资账,财产物资由现场管理机构使用管理。

这种固定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相分离的情况如果不加以解决,既违背了集中核算的初衷,又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是财政核算型。指向财政部门报账,会计核算在会计核算中心。项目单位根据批复的投资计划和项目工程建设进度,提出用款计划并附有效报账凭据,按规定程序向财政部门申请拨款和报账,等同于预算单位向会计核算中心报账的模式。比如安全饮用水、小流域治理、小水库除险加固及水库移民项目等。采用此种模式进行会计统一核算,会计核算中心及财政有关部门有权对各单位的支出事项和凭证的合理性、合规性进行审查,规范了支出手续。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完全集中核算的优点,还有利于财政部门加强监管,确保了项目资金的安全。缺点是:1、单位的财权与事权管理脱节。由于项目资金纳入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统一核算,财务管理的权限形式上发生了转移,使单位在管理上的积极性逐步丧失,导致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力度弱化,然而单位仍需对本单位的事权负责;2、核算和管理存在盲区,放松了审核把关。收支业务全部纳入会计核算中心管理后,一改过去的“单位批单位”为“单位批中心”,即“单位用钱,财政管理”。报账制推行前,支出只要单位领导“一支笔”就可报销,集中核算后,单位领导签了字还须会计核算中心审核后才能报销。有的单位领导认为审批权没了,自己说了不算数,产生抵触情绪,放松了财务管理。由于会计责任主体不清,报账员对自己的岗位职责认识不清,放松了对支出的审核;3、项目资金在财政部门,未专户管理,容易与其他资金混户,造成资金挤占现象,甚至有被平衡预算的可能;4、会计信息传递渠道不畅,影响决策。资金支付有时不能及时到位,给施工单位带来影响;5、很难按《会计法》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核算。“报账员”的设立,使原来分别由会计、出纳承担的不相容职务变为一人负责,“报账员”等同于“传递员”。

此外,会计核算中心一般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与国有建设会计制度衔接存在一定问题;6、存在票据内容不真实现象。为了套取资金和填补招待费以及跑项目支出等,有些项目单位不惜编造假单据、假名单、假签字,从会计凭证上很难发现问题,而财政部门未按规定到现场了解和查勘,仅仅履行资金的报批程序、简单的形式审核就办理手续,存在风险;7、资产缺乏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账物分离,资产有流失可能,一些基建收入有的甚至体外运作;8、工程成本核算不完整,影响竣工决算的完整性。由于会计核算中心基本采取收付实现制,对项目的预留费用及未完工程认定与基建制度衔接还有一些问题,影响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及决算的完整性。

三是主体平移型。项目法人一般不承担项目建设的具体任务。工程建设由各现场管理机构照承建的内容负责,如安徽省驷马山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项目法人为驷马山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管处,但实际上由工程所在地的市(县)实施,即“大法人”、“小法人”之说。实践中一般是资金由“大法人”拨付到“小法人”。项目法人一般只核算本级发生建管费、勘测设计等独立费用,各个现场管理机构设立会计机构,开设基建专户,按照承建的内容进行会计核算,工程主体支出等大部分会计工作在现场管理机构,日常只以表格形式向“大法人”反映财务情况。项目竣工后,现场管理机构编制单项竣工财务决算报表,最终由项目法人编制汇总竣工财务决算报表。实行此种模式优点是:1、有利于调动现场管理机构的积极性,也便于明确责任;2、资产管理账实、权责一致;3、有利于提高基层会计工作水平;

4、减轻了项目法人工作量。缺点是:

1、资金管理和会计核算不全面,不利于项目法人及时掌握完整的财务信息;

2、多头开户,资金有风险;

3、各现场管理机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费用标准执行不统一;

4、不利于项目法人控制。由于项目法人对各现场管理机构的建管情况不完全掌握,对其往来款项和基建收入难以控制,存在一定的风险。这种会计核算模式实质上是报表制,只所以在本文中提出,因为项目法人只要加强监管,完备制度,此种模式不失为一种比较合理的建管方式。

二、几点建议

上述三种模式各有优缺点,项目法人可根据有关规定和项目管理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核算方式,不搞“一刀切”。对第三种模式建议在多个跨行政区域的现场管理机构采用,第二种方式在小型项目及非生产性项目中采用。当前,推行会计报账制是规范财政资金运作的重要措施。2010年11月,水利部以财建[2010]414号文件对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也作了明确规定。就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统一标准,明确责任。报账单位的费用控制和管理,是报账制核算中的关键环节,项目法人对各项费用支出、工资发放等要统一控制标准。报账单位要建立辅助账,对所提供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负责。实行向财政部门报账的项目,财政部门要设立台账,按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规范预付款、工程质量保证金制度。不得挤占、挪用项目资金。不但要明确资金使用单位责任,也要明确财政部门的监督责任。

二是严格把关,规范程序。报账员受理支出票据时,对报账凭证应严格把关,审核检查经办人、审批人的签字是否完备,报账时提供承包合同、工程决算和税务发票、竣工验收资料等是否真实完整。健全手续,规范管理,明确责任,当好守门员。三是加强监督,提高效益。

核算单位要强化财务监督,不能以为“一统就灵”。

实行事前审查,事中严格手续、事后跟踪的监督检查制度,还应与政府稽查、检查及审计积极配合,对无视财经纪律,截留、挤占、挪用资金的,严肃查处责令整改,规范报账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项目法人或财政部门要不断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实际操作过程中的规章制度和运行细则,健全内控制度,以充分发挥集中核算的监督与服务职能。对报账单位的支出必须严格审核,不合规的票据不予受理、不合理的开支不予报销,对超范围、超标准、变相搞福利的违纪、违规支出坚决拒付,对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待遇攀比坚决遏制,努力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基建会计范文篇9

一、我国煤炭企业基建期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不足。基建财务人员缺乏专业的基本建设的知识,在设置账簿以及会计科目时不够合理,导致会计核算不符合准则要求,进而导致基建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准确性难以保障。在煤炭企业基本建设过程中,涉及的种类繁多,专业性较强。如果基建财务人员对于煤炭企业基建不了解,凭以往经验来对煤炭企业基建的会计科目进行设置,会造成部分资金核算不准确,从而影响整个基建过程资金的合理化运用,对煤炭企业的基建造成很大的困扰,不利于基建的顺利进行[1]。(二)监督约束机制不完善。在煤炭企业的基建期,往往把基建的焦点聚集于项目的投资和管理,却忽视了监督约束机制的建设以及完善。监督约束机制一方面可以在基建期监督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避免资金的浪费以及部分人员的腐败。另一方面可以在煤炭企业以后运行过程中对人员以及项目进行监督,确保资金合理利用以及项目的高效完成,大大提高煤炭企业运行的效率。(三)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在我国,煤炭企业基建期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规范不健全,在很多地方都存在着空白,这导致财务人员在实际财务管理以及会计核算过程中没有标准的规范进行参照,从而导致财务管理以及会计核算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2]。(四)资金管理不合理。在煤炭企业基建期,资金管理往往不够合理,导致资金使用往往会浪费或者超支。以资金管理中的成本控制为例,在煤炭企业基建期实际成本控制过程中,基建部分项目的实际投入金额往往与概算金额以及投资额不相符,造成部分项目投入资金超支。如果在基建期资金使用超支的话,会导致煤炭企业正式运行后经济效益降低,资金流动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资金管理不合理还会导致资金的浪费,基建期需要建设的项目众多,财务人员需要对各项目都有详细的了解才能使资金使用的效率最大化,但往往在实际资金管理过程中,财务人员对于各项目的资金使用较为随意,并未严格按照制度以及规范进行审核,造成基建期的资金浪费,不利于煤炭企业基建期整体资金的合理化使用。

二、煤炭企业基建期加强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有效对策

(一)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财务人员对于账簿以及会计科目的设置要谨慎,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以及规范的要求进行设置。财务管理涉及多方面内容包括内部控制、会计核算以及报表管理等,要对煤炭企业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让其对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另外在煤炭企业基建期工程建设过程中,财务人员应该积极地参与,对工程的材料采购、设备购买、存货管理、财产清查、预算编制和竣工结算都要有详细的了解,从而保证会计核算与工程实际使用资金相符。财务人员还应当根据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向管理层提出合理建议,将投资报酬率以及资本的回收期等情况以及向管理层进行汇报,从而有助于管理层决策以及管理[3]。(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监督约束制度。首先要健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避免项目资金使用超支,进而影响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资金流动,使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保障项目投资资金的合理使用。其次,要将财务管理的职能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监督型推进,进一步完善监督约束机制,保障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减少部分人员的贪污腐败现象,使财务管理更加高效合理。最后,要建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统,确保煤炭企业基建期管理信息可以有效及时的传递和沟通,从而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以及真实性,为基建期的财务管理提供必要的保障。(三)加强基建期资金管理。首先,财务人员应该注重对融资来源以及规模进行分析,在各种融资来源中选择最为合理的融资组合,确保工程使用资金的充足,保证股东的收益率,使煤炭企业可以以最小的融资成本来满足基建工程的需要。其次,在基建工程建设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要对各项目的资金支出进行严格的审核,避免资金不必要的浪费,确保资金使用的效率最大化,保证基建工程可以顺利完成。最后,财务人员应该加强与工程建设人员以及设计人员的沟通,明确基建工程各项目的实际耗费情况,从而保证概算金额与工程实际使用资金数额相符,避免资金不足而导致工程延期等一系列问题。基建期的资金管理一定要谨慎仔细,严格按照制度规范的要求进行,从而保证基建工程的顺利完成。(四)选择合理的会计制度。会计制度的选择影响着会计科目的设置,因此要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为合理的会计制度。根据最新会计准则的规定,煤炭企业应该设置在建工程会计科目,核算企业的基建工程和安装工程,并记载改造支出和大修理支出。准确选择合理的会计制度,可以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从而对基建期资金的使用有一个更为详细的了解,有助于管理层的决策以及管理,也有助于基建工程的顺利进行。

三、结语

在进行煤炭企业基建期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财务人员水平不足、财务管理以及监督约束机制不完善、资金使用不合理等一系列的问题,影响着我国煤炭企业基建工程的实施。因此对财务管理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是很有必要的。我国煤炭企业应当进一步完善和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养,选择合理的会计制度,使资金管理更为合理,从而保障基建项目的顺利实施,为煤炭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赵洪博 单位: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羊东矿

参考文献:

[1]曾建新.浅议如何加强煤炭企业建设期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J].现代商业,2013(35).

基建会计范文篇10

关键词:会计制度;基建账并账;问题探讨;模式优化;审计

中小学校领导应该认识到基建账并账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只有保证建设资金到位,才能够维持正常的施工活动顺利进行,从而显著提高施工活动的建设效率,满足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以最优质的施工建筑工程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学校应该不断提升中小学基建账并大帐的思想意识,完善基本建设投资财务管理制度,从会计科目的设置分析出发,对原有的会计核算方式进行相关的补充与调整,从而保证中小学会计核算工作逐渐趋于系统化和科学化及完整化。同时要明确中小学基建账并大帐是会计核算的基础。最后,加强财务人员培训,不断地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操作技能。

一、目前中小学基建账并账工作存在的现实问题

目前,中小学基建账并账工作做得不够好,各项会计数据缺乏有效的整合,并未能及时地形成完整的会计数据分析系统。基建财务工作与工程建设管理衔接较差。在基建财务核算中,财务人员的主要工作是基建工程款的支付和结算,很少有机会对基建工程的实体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和核实工程的进度项目总体进展情况,无法将工程款的支付和结算与项目工程的进度相匹配。基建工程财务竣工结算不及时,结算手续不完善等。基建竣工后,不能按规定办理竣工手续,不及时办理交工验收手续,期间所发生的维修费及其他费用都在基建投资中列支,扩大基本建设支出,很大程度上影响固定资产的管理,在纳入固定资产时,只是预估入账,事后又不能及时修改固定资产价值,导致账实不符。使会计信息应有的全面性和真实性受到影响,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存在漏洞,不能有效的监管国有资产的正常使用。

二、中小学基建账并大帐的优化手段

(一)深入基本建设投资项目前期调研工作

学校领导人应该安排会计部门参与到施工前期等的相关工作中去,避免施工单位利用建设单位对建设工程结算的知识了解较少,不能对建设工程结算进行有效地监督的情况,采用多计算工程量,高套定额,编制假预算和假结算,重复计算工程量等手段,高估工程造价,有的因项目成本本身设计深度不够,概算粗略,中途变更较多,有的承包商通过中途变更来实现利润,增加工程造价,导致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工程造价失控。监理监管不到位,导致监理单位形同虚设,影响最终工程项目财务决算审核。其次只有参与到施工工作中,才能了解工程造价、工程建设的一系列程序、工程计量规则、专业定额、招投标知识、合同管理等,履行其监督、核算的职能,对工程预结算的严格审核、明确工程材料等的用量及各种费用的分摊。为基建项目财务决算审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不断规范基建账并大帐的实施细则

因公共财政预算体制改革在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的编制、政府收支分类及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已经取得了良好成效。同时,现行《中小学会计准则》及《中小学会计制度》中已经将基本建设预算包含在本部门预算中,调整了政府经济收支分类科目,在政府经济收支分类科目的款级科目下新增了“基本建设支出”及“其他资本性支出”等科目进行核算反映中小学基建帐并账的会计经济业务。为了向管理层提供全面的会计信息,必须要保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来处理财务数据,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保护学校财产的安全,确保成本与效益达到比值合理,从而降低基本建设项目投资成本,要求会计部门、审计部门要组织力量对基本建设投资项目工程的预决算进行监督审查,建立项目审查制度,要在学校财务机构内部建立以“会计部门监督”审查、“社会监督审查”和“管理会计监督审查”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审查体系。使学校领导更加重视财务内部“管理会计”的地位,走出传统会计管理缺乏有效监督,只重视账面工作的严重误区。

(三)提高基建账并账会计工作的具体效率

针对存在的现有问题,要想提高会计工作效率,提高会计信息决算的质量,减少由于会计信息失真而造成的错账问题。会计人员首先一定要把好基本建设投资项目建设的资金预算关,会计部门必须参与可行性分析和论证,确保立项准确性,科学性,项目建设的先进性、经济上的可行性、规模上的适应性。合同签订、资金拨付、价款结算以及成核算等重要项目。将项目基础工作以及支出、收入等具体内容进行优化,从而提高会计活动的预见性和财务管理方法的科学性。其次一定要把好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关,建设工程项目完工后,会计部门要同审计部门等建设单位实行“三堂会审”。以设计概算和工程预算为依据,认真审查建设项目的投资完成情况和交付使用资产情况,审查建设成本、费用开支,结余资金等,全面分析投资效果,做好交付使用资产部分的审查。

(四)积极接受监督,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在基建账并账统计活动中,财务工作人员一定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不做“假账”,将任何一个可能影响整个基建项目工作审计报告都需要由基建处、审计处同时签字,并且报批给学校领导审批,才能够生效。因此,中小学基建账活动中的内部控制应该严格遵守《会计法》的各项要求,结合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切身实际,保证内部各机构依据其职权合理设置和分工。这就要求中小学加强对会计准则相关内容进行学习,财务工作人员除了具备会计专业技能外,还要求其参与到工程建设工作中。财务工作人员除了学习基本建设项目程序、工程概预算编制、工程造价、招投标、合同管理等知识。还要深入了解权责发生制的具体内涵与实践策略,再结合本学校自身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经济业务,选择适合的账务处理方法与核算方式,确保其原则上的一致性。

三、推行中小学基建工作模式创新的措施

为了保证基本建设项目财务审计报告的科学性、真实性。基建帐并入大帐数据的完整性和合理性,中小学会计队伍方面、外包工程的施工队伍方面,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讨活动,不断完善会计账目信息的具体操作方式,学校应该不断提升中小学基建账并大帐的思想意识,并且尽快出台基建账并大帐的实施细则,确保不同单位基建并账工作有章可循。除此之外,会计信息化是符合社会发展和学校现代化管理需要的一种方式,采用更高效率和具有更高精准度的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开展账目处理工作。

四、结束语

根据财会(2013)28号《中小学会计制度》的要求,基本建设项目的账目审查活动需要配合基建部门报送工程预算资料的复核,审计人员应该认真检查送审资料是否齐全并且做好登记。对于中小学基建帐并大帐会计核算的规定,基建及财务部门应该按照“每周一小查,每月一大查”的工作方法来开展基建项目工作,确保整个基建工程处于良性循环。保证账目审核工作的正确性。保障基建项目并账数据的真实有效及完整。

作者:王莉 单位: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教育局核算中心

参考文献:

[1]李俭梅.关于新会计制度下中小学基建账并大账的问题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4(8):120-121.DOI:10.3969.

[2]邓安香.新会计制度下的中小学基建账并大账问题研究[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2014(4):135-136.DOI:10.3969.

[3]陈瑾.新中小学校会计制度下学校会计工作要点[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2):160-165.DOI:10.3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