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实训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5:36:37

翻译实训总结

翻译实训总结范文篇1

目前,高职院校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上取得了较大进展,但通过参观学习和实地调研,笔者发现商务英语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上还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

1基地规模偏小且数量少商务英语专业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涉外经贸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行政助理、商务翻译、外贸业务员、跟单员等。而一般外贸企业或进出口公司规模都较小,人力资源、设备资源及资金使用都比较有限,无法投入过多的精力参与基地建设;同时,尚不健全的校企合作机制导致企业热情不高。这些导致商务英语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规模都普遍较小,且数量偏少。

2实训周期长导致受益学生面偏窄除了基地规模小、数量少外,外贸企业的工作性质决定商务英语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也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实训要求。在一般外贸企业,进出口贸易的绝大部分甚至全部流程基本都是由同一个人完成的,而且通常需要1至2个月。如此计算,如果每批安排5位学生进入基地实训,即使寒暑假包括在内,每学年也只能满足30位学生的实训要求,而这显然是不够的。

3教学计划与生产计划矛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兼有教学实训功能和产品生产功能,然而学校的教学计划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企业的生产计划是随着市场波动变化的,不同的属性导致两者之间经常出现矛盾。

4欠缺有效的实训组织模式导致管理松散“引企入校”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有些基地将企业引入学校后,对实训项目开发、实训组织与管理等缺乏规划与创新;同时,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使得企业重生产轻实训,忽视了对学生的指导与管理。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训效果。

5缺乏师资保障良好的师资是生产性实训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但部分基地的指导老师却达不到生产性实训的要求。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虽应具备“双师”素质,但“重语言轻商务”的传统理念和工作经验的缺乏导致学校教师实践技能较弱,无法全面、系统地指导学生;企业师傅虽实践经验丰富,但缺乏对学生和教学规律、方法的了解,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途径

随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各高职院校都积极探索与实践并及时总结建设经验。目前,比较公认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有三种:学校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和校企共建型。由于文科专业无法通过产品生产或加工等实训项目产生经济效益,我院商务英语专业创建了学校主导型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外贸翻译中心。外贸翻译中心包括外贸工作室与翻译工作室,其中翻译工作室主要为九江市及周边地区外资企业、进出口公司、旅游景点或有涉外业务的企业提供资料翻译及校审服务,并承接地方政府涉外部门有关外事接待翻译事宜。本专业师生已承接多笔翻译业务,例如庐山西海温泉资料翻译、首届中国(九江)鄱阳湖国际名湖友好交流大会资料翻译和外事接待翻译等。由于翻译业务市场较大,我院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语言功底扎实,且翻译业务对设备要求低,翻译工作室主要依靠学校独立运行,操作相对简单易行。因此,笔者在此重点介绍外贸工作室的建设情况。

(1)“筑巢”。学校按照外贸公司环境进行场地装修、布局,并配备相应的办公设备与设施(如办公桌椅、打印机、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等),营造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

(2)“引凤”。由于专业教师实践水平的限制,需遴选并引进典型企业。为缓解商务英语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规模偏小的问题,引进成长性良好的、产品具有地方特点的生产型企业。相对于进出口公司,一方面,产品生产型企业的业务量相对较大且稳定,能提供更多的岗位进行生产性实训;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处于成长期,不断拓展业务的现实需求将提高企业共同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积极性。

(3)签订协议,明确职责。引进企业后,签订协议,确立双方主体地位,规范校企双方的行为,明确各自职责与义务,在保证实训效果的同时,保障企业合理的经济效益,实现技能训练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协议中,对实训目标进行具体阐述,明确企业提供给学生进行实训的岗位数及时间总量,避免企业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

(4)建章立制,统筹管理。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外贸工作室的工作制度、实训指导教师和学生的要求等做出规定,保证外贸工作室的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同时,根据规章制度,加强过程性监督与管理,避免将学生安排至工作室后而“不闻不问”的形式上生产性实训。

(5)创新实训组织形式,扩大实训主体。在生产性实训基地数量少和外贸实训周期长的背景下,创新实训组织形式,将“仿真实训”与生产性实训结合,以尽量安排更多学生进入外贸工作室进行真实工作体验和技能实践。在对外贸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将其分为两个阶段:订单前期工作与后期工作。前期工作主要有市场调研、产品推广、业务谈判、函电往来、确认订单等;后期工作主要有合同订立、单证制作、租船订舱、外汇核销等环节。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工作室主要开展外贸业务的前期工作,后期的外贸业务可结合前期工作融入外贸业务综合实训课程,以保证实训环节的完整性,从而缩短生产性实训周期,使学生能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各个业务环节的主要操作技能,并进而让更多的学生能有机会进行生产性实训。

(6)适时调整教学计划,改革教学方法。基于生产性实训中“工作”的不确定性,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运行及管理要体现职业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实行柔性管理,从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出发,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如根据企业生产周期、大型展会以及企业用人急需等,灵活安排进行实训,承担工作任务。同时,在教学上,以学生为中心、以行业兼职教师为主导进行实训指导,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项目式教学,融“教、学、做”为一体;在考核方式上,将校内成绩考核与外贸工作室实践考核相结合。

(7)培养专业教师,储备实践人才。为了减少对企业实训指导教师的依赖,避免外贸工作室因企业流失而不能正常持续运行,本专业一方面选派优秀专业教师参与外贸工作室的实训指导和管理,让其指导学生的同时向企业实训指导教师“偷师学艺”;另一方面派遣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水平,为学校独立运行生产性实训基地或建设更多的基地储备良好的师资。

三、结语

翻译实训总结范文篇2

关键词:高职教育;商务英语;翻译工作坊;泛在网络环境

随着贸易全球化的推进,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求愈发旺盛。中国翻译协会在行业发展报告中指出,全国语言服务产值保持良好的持续增长势头,提供语言服务企业的数量逐年递增,且涉及的翻译服务领域呈多样化发展态势,涉及最多的主要有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和政府外宣等。虽然市场上以各种形式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很多,但受过专业训练的,且能够胜任大型国际商贸、会展等口译任务的专业人才却是凤毛麟角,且主要集中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因此,如何提高国内翻译从业者的整体水平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高职院校作为应用性人才培养基地,肩负着向社会输送市场化、职业化翻译人才的重任。本文以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为例,剖析了课堂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构建工作坊式翻译教学,并探究如何利用泛在化的网络环境与信息技术开展翻译工作坊,以促进课堂内外交叉联动,提高翻译教学效率。

一、高职院校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现状

江浙一带从事翻译有关工作的主要集中于中小型涉外企业,业务涵盖外事、会展、旅游和经贸等领域的翻译实务,具有较强的功能性和专业性。大部分企业需要对刚入职的毕业生进行一段时间的再培训,以帮助他们熟悉商务翻译的工作环境与工作过程。但这让目前的高职教育有些尴尬。通过相关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以及课时安排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导致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脱节。

(一)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材的选用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部分高校所使用的商务英语翻译教材内容陈旧,未能与时俱进,难以顺应社会和行业发展,导致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此外,教材中所涉及的商务案例大多缺乏适用性和创新性,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模式

据观察,现阶段仍有相当多的教师沿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基于文本”的教学模式开展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或“以译品为取向的翻译教学”(朱玉彬、许钧,2010)。具体模式为:教师首先对翻译的基本理论和技巧进行讲解,并辅以例证;然后给学生布置段落或文章的翻译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堂或课后时间完成;接着教师拿出“标准译文”与学生的答案进行对比、点评,指出学生的错误或不足。这种“结果对比”教学法体现了教师的课堂中心地位,强调了知识的传授与识记,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点评和所谓的“标准答案”,缺乏思辨与创新,弱化了知识的运用与实践。此外,课堂时间都用在了单一、机械的语言训练上,缺乏经贸领域的相关知识与商务专题的讲授,导致学生在就业时出现无法适应职场的情况。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领域存在的问题包括多数高校教学评价模式单一,缺乏形成性评估,以闭卷考试、译文质量为主等。此外,部分院校过度追求证书,以证代考,把口译或笔译证书的考取率视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导致部分学生存在“一证在手,高枕无忧”的心态,殊不知只会纸上谈兵,缺乏实战经验。此外,商务英语翻译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需要长期的学习与累积。部分院校课时安排不合理,专业课时开设不足,必然导致学生专业词汇量匮乏与基础知识薄弱。

二、“工作坊”式翻译课堂教学

(一)“工作坊”的内涵与特点

所谓工作坊,源于英文中的“workshop”,既包含了静态场域概念,又涉及了动态过程意义,即一群从事某项工作活动的人聚集在一起,就具体的工作任务展开讨论、调查、分析、提出方案,并通过坊内成员的不断协商,最终议定某个方案的一连串活动过程。工作坊的具体形式由工作类别限定,如翻译工作坊。就场域角度而言,翻译工作坊可视作一种商业性的翻译中心;就工作过程而言,由若干译者聚集在一起进行翻译活动。教育部〔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在这一文件精神的指引下,“工作坊”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将“工作坊”纳入课堂教学体现了学习领域与工作任务的相关性,强调了课堂与职场的紧密联系,为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开创了一条市场化、职业化的通道。

(二)课堂“翻译工作坊”设计

工作坊教学需要仿真的工作场域,并以职场真实的工作项目为依托来开展“工作”。以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为例,翻译工作坊教学将职场翻译的“工作环境”纳入课堂,“让学生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按照翻译项目的工作过程,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刘建珠,2015)。通常公司在执行翻译项目上的流程包括客户下单(公司接单)、订单翻译及结果反馈。1.客户下单(公司接单)。在这一阶段,公司需要与项目委托方联络业务、洽淡合作、签订合同,并确立该翻译项目的项目小组、项目经理、业务员等。2.订单翻译。这一阶段涉及多重任务与角色的分配。首先,由译员进行翻译;其次,译审人员对译文进行校阅;最后,译文被编辑排版并提交。3.结果反馈。这一阶段主要包括客户评价、反馈总结等环节。参照“接单—翻译—反馈”这一真实工作流程,商务英语翻译课堂教学可以设计为译前准备阶段、翻译实施阶段与译后反馈阶段。(1)译前准备阶段:讲授理论知识、选择翻译文本、成立翻译小组首先,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教师应向学生讲授翻译的基础知识、原理和技巧,也可以提供一些平行语料素材供赏析、点评,从而对翻译思路和技巧进行归纳。其次,翻译文本的选择应基于职场,可以应用企业对外承接的真实翻译项目,如公司宣传册、产品说明书、网站简介、市场报告、广告文案、商业名片、往来信函等。最后,教师组织学生成立翻译小组,以4—6人为规模的小团队。每一个小团队可以视作一个小的翻译工作坊,学生在坊内开展实践。(2)翻译实施阶段:教师布置任务、坊内协作翻译首先,教师可以以PPT形式向学生布置翻译任务并规定完成时限。教师的角色相当于项目委托方,学生通过接收任务完成“接单”流程。为了指导学生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师应向学生输入项目有关的专业术语和背景知识。其次,学生在各自的翻译小组内角色扮演,选出项目负责人、经理、业务员等,并依照职场真实工作流程进行任务分配,如初级翻译、译审检验、译文修改、编辑排版等。要求每一位组员参与初稿翻译并备注自己的翻译思路,组员间交叉审议,就可能的翻译策略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最终产生一份组内定稿。(3)译后反馈阶段:成果展示、点评、总结每组派代表以PPT汇报或口头朗读形式展示各自翻译成果,教师鼓励组间互评、讨论或开展最佳译文辩论,并对每组表现进行点评,提出修改意见。每组根据别组成员和教师的反馈意见提交最终校订的译文,并针对此次翻译项目撰写心得总结。

三、基于泛在网络环境的“翻译工作坊”模式

众所周知,翻译技能的提升需要循序渐进并不断加以实践操练。工作坊式教学组织形式强调了学习内容与工作任务的关联,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职场式“做中学”。然而,学生在课堂以外的翻译实践得不到有效的监管与量化评估,组间与组内成员之间缺乏充分交流,教师无法给予及时指导,学生的个性需求无法得到彰显与满足。《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明确指出:“……要积极采用现代的、多元的和全方位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灵活、方便、实用和广阔的学习和实践的空间。”如今,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快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以其高效、便捷、资源丰富等优势融入教育领域。泛在化的网络环境使得翻译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泛在网络环境是指网络无处不在,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利用任何网络实现通讯交流、信息传递。就教育领域而言,泛在网络环境意味着泛在学习环境,即学生通过连接Wifi、4G、蓝牙,利用手机、笔记本等可移动设备在任何时间、地点,以任何方式获取学习信息。因此,教学模式的信息化改革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整合多种网络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二是线上教学与面授一体化。泛在化的网络环境与信息技术渗透译前、译中、译后各环节,促进课堂内外交叉联动,实现泛在化的学习环境,如图1:

(一)建设网络辅助教学平台

网络辅助教学平台是指各类点播式、交互式的在线教学管理平台,常见的有Blackboard、Moodle、超星泛雅、云朵课堂等。这类平台的主要特点是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快速传递。在泛在网络技术环境下,教师能够在平台上并整合文本、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创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登录平台进行自主学习,查阅课程信息、电子教案,点拨音频、视频课件,完成在线作业等。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平台建立翻译知识学习库(包括翻译理论和技巧等)、翻译文本鉴赏库(包括文化阅读语料、名人演讲、诗词歌赋等)以及翻译试题练习库等。此外,平台可以跟踪、记录学生的访问频次、学习情况等,作为过程性考核的量化依据。平台的“讨论板”功能为学生创造了平等交流学习的机会,学生可以充分展开脑力风暴,探究翻译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发表个人心得体会,分享成功经验等。

(二)利用社交媒体工具创建即时交流平台

灵活运用各类社交软件来辅助教学是实现课堂内外交叉联动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可以建立翻译课程微信群、QQ学习群等,以拍照、文字或语音的形式通知、布置作业,实现即时沟通、针对性辅导、答疑解惑等。翻译小组可以建立自己的小组群,成员之间随时随地进行工作交流、任务交接,提高团队协作效率。此外,教师可以开设翻译课程的微信公众号,定期向学生推送最新的学术资讯、备考素材及优质翻译资源,如名家译作、经典案例、英汉平行语料等。学生通过手机终端获取各类学习资源,将碎片化时间充分利用,丰富业余生活,提高学习效率。

(三)开发在线课程资源

开发在线课程资源如慕课、微课、网络视频直播课等是实现线上教学与面授导学一体化的关键。首先,MOOC平台以及翻转课堂的兴起为高校教学模式改革注入了新的动力,将MOOC资源应用于翻译教学,有利于充分吸收国内外优质课程资源。其次,教师可以建设商务英语翻译课的微课程资源。所谓微课,即是课堂的微缩,具有时间短、所占空间小,内容设计精且兼具趣味性的特点。教师可以按照翻译知识模块或项目模块制作微课群,每一个知识点可以录制成5—8分钟的微教学视频,学生可以通过各类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反复观摩学习,实现泛在化教学。为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可以添加动画或配音等来增加微课件的趣味性。此外,可以聘请校内外专家开展网络视频直播课,将学生观摩学习的频次纳入考核。

(四)运用机辅翻译软件、翻译实训系统

学生在工作坊的翻译实践中可以运用各类机辅翻译软件、网络搜索以及数据库查询等辅助翻译,记忆库、语料库的生成能大大缩减翻译时间,提高翻译效率。学校可以聘请企业导师为师生进行机辅翻译软件的培训。常见的付费机辅翻译软件有SDLTrados、雅信CAT、wordfast等以及基于浏览器的网络免费,CAT如谷歌译者工具包。此外,引进翻译实训系统可以作为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的有效补充,系统可供在线使用,并提供文件拆分、术语提取、进度监控、质量测评、风险分析、考试管理等多种辅助功能。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技能应用到真实的翻译案例中,通过高频次的实训操练有效提高翻译水平。结语利用泛在网络环境与技术开展“工作坊”式教学体现了“互联网+”时代教育领域的数字化、信息化发展,为高职院校的职业化道路开辟了更为高效、多元的路径。泛在化的学习环境与教学资源促进了课堂内外交叉联动,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突出了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郑晓枫.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现状及提升策略[J].高等学刊,2019(1).

[2]张春柏,吴波.从翻译课堂到翻译工作坊[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2).

[3]田凌云,孙海红.基于“翻译工作坊”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实践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3(5).

[4]乔现荣,夏发玲.MTI院校笔译工作坊设置模式探究[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8(14).

[5]尚利明.“翻译工作坊”模式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交际,2018(4).

翻译实训总结范文篇3

关键词:跨境电商;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模式

近年来,跨境电商行业飞速发展,对综合素质较高的外语外贸类人才的需求较大。因此,跨境电商行业成为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的新渠道。在这种形势下,部分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开始向跨境电商方向转型,在培养“互联网+”时代的跨境电商人才方面作出了一些尝试,探索将英语技能课程与跨境电商课程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在课程体系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实现语言技能、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三方面的深度融合。跨境电商行业与传统外贸行业之间存在差异,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存在差异。跨境电商行业的从业人员除了需要具备基本的英语应用能力以外,还需要具备运营跨境电商平台的能力,以及一定的语言沟通能力。自2016年以来,长江职业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修订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培养跨境电商人才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跨境电商行业从业人员需要具备的能力调整了专业课程的设置,并且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方面作出了一些尝试。

一、商务英语课程介绍

长江职业学院商务英语专业采用“双语融合、双核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英语语言+商务技能+职业素养”金三角课程教学体系。作为商务英语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商务英语课程在学生跨境电商职业能力培养和跨境电商职业素质养成方面起主要支撑作用,商务英语课程的具体功能是对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跨境电子商务运营专员等工作岗位,培养学生在跨境电商平台上灵活运用英语进行运营的能力。商务英语课程的知识目标是掌握基本的商务概念、跨境电子商务运营专员工作岗位各项工作任务中的常用句型、常用商务文体的特点和语篇结构。技能目标是培养学生商务英语听说读写译方面的能力。素质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中英文书面表达和口头沟通能力、获得剑桥商务英语初级证书(BEC)证书、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团队制定了课程建设规划和课程建设方案,课程建设规划科学合理,课程建设方案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并具备了实训室和教学资源等保障条件。在课程内容方面,通过企业调研、访问招聘网站、实习反馈、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方式确定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后所从事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而确定课程内容,明确每个学习项目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在课程资源方面,商务英语课程的资源包括由剑桥商务英语考试委员会指定的教材和参考书、商业周刊、财富、哈佛商业评论等网站资源、商务英语网络教学平台。课程资源比较丰富,能够基本满足商务英语课程教学的需要。在课程教学的改进方面,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团队对照商务英语课程的建设目标,结合学校的期中教学检查自查表、学生作业、教务系统中学生评教结果,每学期定期开展的听课评课教研活动,不断优化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教学。

二、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难度偏高。由于学情发生变化,商务英语专业的高考录取分数由300多分降到200多分,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商务英语课程的部分教学内容难度偏高,教学内容安排不够合理。仅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大部分学生在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表现不够主动。(二)数字化课程平台使用率较低。商务英语课程获批为学校立项建设的数字化课程平台,且课程建设已通过验收。但是由于商务英语数字化课程平台的资源不够丰富,资源分类不详细,不便于学生使用,数字化课程平台的使用率较低。(三)课程实训效果不理想。商务英语课程的实训基本上是利用3D仿真商务英语综合实训系统来完成,这种实训方式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在信息化手段比较发达的条件下,这种实训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单一,无法调动学生参与课程实训的积极性。另外,学生的词汇量严重欠缺,而掌握英语词汇是在涉外商务情景下恰当运用英语的基础,即进行商务英语课程实训的基础。同时,学生在完成实训任务的过程中得到的帮助不够,实训任务之间衔接不紧密。上述三个原因导致商务英语课程的实训效果不理想。(四)课赛结合程度不够。商务英语课程内容和湖北省外语翻译大赛的比赛内容联系紧密。2016年和2017年商务英语专业连续两年选拔学生参加湖北省外语翻译大赛,但是由于备赛较晚,指导教师缺乏辅导经验,导致赛前辅导效果不好。(五)课证融合程度不够。剑桥商务英语初级证书是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学生要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商务英语课程内容和剑桥商务英语初级证书考试内容关联度较强,但是由于商务英语课程实训和剑桥商务英语证书考试结合得不够紧密,并且缺乏系统的考前辅导,大部分学生担心无法通过考试,学生的报考比例较低。

三、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针对上述问题,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团队在课程教学模式方面积极进行探索,采用由“项目教学”“课赛结合”“课证融合”组成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一)项目教学。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团队在总结企业调研结果,分析毕业生跟踪调查表数据的基础上,撰写了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根据报告内容修订了商务英语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中,将学习项目和相应的课程内容罗列出来。按照学习项目序化后的商务英语课程内容更加适合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实际水平。针对每一个学习项目,设计课前测试,在课前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在设计每一个学习项目的课堂任务时,课堂任务环环相扣,逐步提高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任务要求,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能够体会到成就感,每次课都能获得新知。例如,在进行描述产品这个学习项目时,在没有学习描述产品的相关表达之前,即课前布置学生罗列出与描述产品相关的颜色和形状词汇。课中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寝室中的一个物品,和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答案,再根据课上所学内容改进自己的答案,并且复述其他同学的答案。课后布置学生选择一个类型的产品进行描述,并且制作课件进行脱稿展示。(二)将课堂活动与数字化课程平台紧密结合。进一步丰富商务英语数字化课程平台中的资源,将课程资源细分成课程学习、教学资源、音频资料、课程实训、优秀作业展示、课程考核、剑桥商务英语初级考试、学生荣誉8个类别。遵循资源建设是基础,有效应用是核心原则。将课堂教学活动与学习平台紧密结合,引导学生使用数字化课程平台中的资源。例如课后在课程讨论区与学生线上交流,并且布置学生在学习笔记中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明确平台任务在期中考核和期末考核成绩中的占比,教师及时对学习平台中的任务完成情况给出反馈,让学生完成各项任务成为常态化。设置作业截止时间,并严格执行,不接受补交作业。在充分利用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教师将在课上讲解商务知识、分析文章的时间节约出来,激励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三)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实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用有道词典、英语趣配音应用软件等工具进行练习实践,完成商务信函写作、拍摄视频、个人展示等实训任务。词汇量是进行商务英语课程实训的基础,传统课下背单词,课上报听写的方法比较枯燥,而且效果不好。为了让背单词变得有趣味性,教师在学期初要求学生在手机上下载百词斩应用软件,根据自己的水平设置背单词计划,利用该软件上提供的图画、视频等辅助手段加强单词记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有一定的兴趣,好奇心强,好胜心强,但是学习习惯较差,需要教师严格监督。教师每两个星期检查一次学生是否在严格执行背单词计划,做好记录,定期公布计划执行情况,将计划执行情况计入商务英语课程平时成绩。精心设计实训任务,让实训任务之间紧密联系,循序渐进。在完成课堂实训任务的过程中,采用学伴交互协作机制,在学期初将学生分成由两人组成的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如回答提问,课堂展示,拍摄视频等。在学习过程中,小组同学达成信任,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四)课赛结合。商务英语专业举办了由合作企业上海香雪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冠名的“香雪海杯”实用英语口语大赛,由合作企业提供产品,结合实际工作任务,比赛内容与真实工作场合紧密结合,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和好胜心,学生积极参与,极大地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教师分析了湖北省外语翻译大赛历年比赛的真题,在课上加强与比赛内容相关的翻译实训,精心为学生进行赛前辅导,学生在决赛中获得了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五项。此次比赛的成绩和进行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之前相比,无论是在获奖数量上,还是在获奖名次上,都有了显著提高。商务英语专业2016级两位同学参加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互联网+国际贸易综合技能赛项,获得了全国三等奖的好成绩。比赛中的外贸英语沟通能力模块内容和商务英语课程实训内容密切联系。(五)课证融合。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团队对剑桥商务英语初级证书的考试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总结了剑桥商务英语初级证书考试的听力、口语、阅读、写作部分的考试技巧,加强有针对性的课程实训。例如,在听力部分,加强短对话听力、填空听力、长访谈听力的实训。在口语部分,加强小话题、卡片题、分组讨论题的实训。在阅读部分,加强图表阅读、判断阅读、完形填空阅读的实训。在写作部分,加强备忘录、便签、商务信函写作的实训。上述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剑桥商务英语初级证书考试的报考人数明显增多,学生积极备考。

四、结语

翻译实训总结范文篇4

针对当前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发展和应用以及用人单位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我们采用的是“兼职式”的培养模式,即学校与外贸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学生通过阿里巴巴等外贸交易平台,代表外贸企业同外商进行的交易磋商。参加校企合作项目的学生是双重身份,学生既是在校生,同时又是外贸公司的业务员,学生按正常的教学安排上课,课余时间学生以外贸公司业务员的身份在外贸交易平台上与外商进行业务沟通,外贸公司的业务。这样,既不影响正常的学制安排,又充分实现了学生与实际工作的真正接触。学生在课余时间所从事的实际业务,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就是课堂教学要研讨、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非“工学结合”条件下的《国际商务函电》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

在《国际商务函电》课的教学工作中,不少高校也注意与实践相结合,但是,建立在“工学结合”基础上的教学组织与实施效果与非“工学结合”基础上的教学组织与实施效果还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

(一)在教学方法和模式上。虽然非“工学结合”的普通教学中也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来组织教学,强调与实践相结合,但是没有“工学结合”的教学环境为依托,不能使学生深刻认识本讲内容在实际工作的具体运用和真正的实践意义,也不能感受到在实践工作中哪一块儿是重点,什么地方易出问题等。因此,在“工学结合”的条件下,有必要在对原来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使其与“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更相符,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更紧密地相结合。

(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虽然非“工学结合”的普通教学在讲解写作理论后,也讲解多封样本信函,但这些样本信函并不是现实工作中的全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遇到教材所讲解的规范理论之外的种种问题,这也正是当今不少高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学校教育中所传授的知识与实际工作仍存在脱节,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更新改革课堂教学内容,将学生作为外贸公司业务员所从事的实际业务置入课堂教学的研讨中,课堂是商场业务的一部分,商场业务是课堂的一部分。课堂教学与研讨的部分内容即是与本地外贸企业有关的产品和实际业务。

(三)在作业布置方面。虽然非“工学结合”的普通教学中布置的作业也强调让学生练习各种商务信函的写作,通过练习信函写作来掌握专业词汇,但是课后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练习、思考、修正、提升的环节欠缺,因此,通过课后作业练习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能力提升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四)在教学环节方面。虽然非“工学结合”的普通教学中也安排了相应的课内实训环节,实训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翻译或撰写一些相关的商务信函来练习其商务英语信函的翻译和写作能力。但实训与实践的区别之一就是,实训往往不能替代真实的工作,即使是模拟的案例教学,其素材和问题解决的线索往往是被筛选过的,而实际工作中业务员则会遇到来自不同国家的形形色色的客户,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恰恰是学生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同时,纯粹的课堂实训也达不到实际工作对学生坚持、专注和抗挫折等职业素质的磨练效果。因此,在实训环节还应当进一步深化改革,将“实训”变成真正的“实践”。

三、基于“工学结合”的《国际商务函电》教学改革

(一)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1.教学模式的构建。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采用“5A”模式进行教学。“5A”分别是指:Analyzing(分析)、Acquiring(获取)、Amending(修正)、Assessing(评价)、Advancing(提升)。其具体实施过程如下:第一环节:Analyzing,教师在上课前,根据学生以前在实际工作中与外商往来所写的信函,选取与本讲内容相关的信函。在开课前,讲明本讲的主要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思考,并展示来自于实际工作的信函,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由各小组分别讲解其分析的结果,包括信函的优缺点、正误处等。第二环节:Acquiring,教师对学生的分析进行梳理归纳,系统讲解本讲信函写作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将先期自己的认识与教师的系统讲解进行比较,以便更清楚地“获取”知识。第三环节:Amending,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运用获得知识、技能,对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修正”。第四环节:Assess-ing,教师对各小组学生修正后的信函进行点评。第五环节:Advancing,学生根据教师对修正信函的点评,进行反思总结,达到知识、能力的提升。此教学模式,解决了“国际商务函电如何教”的问题,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教师从传统的知识灌输者转化为情境设计者、行动引导者及评估反馈者。2.教学方法的设计。在《国际商务函电》的教学工作中,许多同仁都提出了各自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语法———翻译型教学法、范文语篇分析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和情境模拟法、合作教学法等等。而在“工学结合”的基础上,针对本课所采用的“5A”教学模式,该课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实际工作任务驱动法、合作教学法等。实际工作任务法,是从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派生出来,但又不完全等同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任务”可能来自于实际工作,也可能是教师自己设定的任务,而这里笔者所提出的实际工作任务驱动法,是基于“工学结合”基础的,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所提出的“任务”一定是来自于学生在从事实践工作中所面临的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体现了以任务为明线、以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为暗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使该课的教学工作将理论和实践工作紧密结合,实现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的无缝对接。3.教学手段的应用。根据当前电子信息技术和全球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本课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本课的课堂教学主要利用多媒体教室、多功能研讨室,借助于课件、视频、网络等手段来实施实际工作任务驱动法、合作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课后作业和实训工作主要利用网络通过各种外贸交易平台,如阿里巴巴、速卖通、敦煌网、中国制造等来实现学生从事和体验真正的实践工作。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为了以“工学结合”为依托,使该课的课堂教学真正做到将实际工作融入课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精选教学内容,营造出真实的课堂氛围,切实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因此,选择教学内容时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真实性。真实性是该课教学的灵魂。讲授的内容要来自实际工作的真实语料;第二,启发性。作为教学的语料,必须能让学生在研究分析时能够真正感受和体会到不同的语言表达所带来的实际效果。第三,示范性。作为教材的语料,必须是用语准确、富有时代气息、表达得体,这样才能给学习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基于此原则,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采取如下处理方法:一是在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即实际工作信函的分析环节,应选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所写的具有代表性的信函,因为这些信函是供学生分析讨论的,为了让学生通过研讨,明辨是非,因此,这些信函优缺点共存。该部分内容只兼顾了真实性和启发性的原则,而不考虑其示范性。二是在课堂教学的第二环节,即教师对学生的分析进行梳理归纳,系统讲解本讲信函写作的知识环节,应选择教材中最规范的样本信函来辅助讲解系统信函写作和业务处理知识,该部分内容则更强调其示范性。

(三)作业练习内容的改革。一是让学生回到实践中去,对实际工作进行反思,针对每一封具体信函,反思自己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写,所写信函的精彩之处和不足之处,并询问小组成员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写,其效果如何,如是否真的推动了交易的进展,促进了交易的达成,甚至保持了与客户的长期合作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对比,并对其不足之处进行修正,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一些强化练习。二是要求学生课后反思后做思维导图(mind-map)。通过思维导图,让学生把每章内容所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在实际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自己在信函写作中易出现的问题、易忽略的地方、避免出现同类问题的有效方法等进行梳理,总结归纳,消化吸收所学知识,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同时,由于思维导图(mind-map)本身形式不拘一格,学生可以自行设计,添加不同色彩,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mind-map)时,不仅归纳总结了各业务环节所涉及的理论、实践知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

翻译实训总结范文篇5

[关键词]IPCI教学模式;商务英语笔译

有调查数据表明,在广东省,高职高专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大多在中小型企业或外贸行业工作,其日常工作任务有80%是需要具备翻译能力才能完成的[1],其在校学习期间在翻译方面接受系统、专业训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商务英语笔译是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课程,是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商贸、物流、金融、经济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翻译、文员、操作员、业务员、秘书、助理等岗位职业能力的一门专业课程。该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开发学生职业能力为重点,旨在充实学生的商务知识,培养学生对实用文本尤其是商务文本的理解及翻译能力。学习了商务英语笔译课程,并不意味着学生就一定能够准确地理解和翻译商务文本,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灌输偏多,文本难度偏大,学生消极被动,课堂气氛沉闷。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上课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的职业能力素养得不到有效提高。因此,本课程组经过不断改革摸索,实施了“案例先导、项目推进、工学结合、做学合一”的教学模式。笔者从以名片“名片的翻译”这一专题为例对此教学模式进行剖析。

1IPCI教学模式

IPCI(案例先导、项目推进、工学结合、做学合一)教学模式。商务英语笔译课程的设计应考虑市场需求,重视学生主体,深挖课程特点,强调工作过程,加强做学合一,深化工学结合,推行“案例先导、项目推进、工学结合、做学合一”的教学模式,具体表现为:1.1I:IntroductionbyCaseAnalysis案例先导课程主讲教师积累了来自行业企业的丰富教学资源,如大量的名片、公司简介、产品说明书、外贸及物流合同与单证、广告、求职简历等等。从这些资源中筛选出有代表性的例子,经过整合形成案例库。在每个专题的教学中,由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一个中英对照的翻译案例,供学生分组而成的“翻译坊”分析这种文本的信息结构、专业术语、常用句式、惯用缩略语等等,讨论其中存在的翻译错误和不足并进行改正。1.2P:PropelmentbyProjects项目推进教师将每个专题按照工作过程设计为若干个项目,复杂的项目可进一步细分为若干个子项目,交由学生组成的“翻译坊”完成。在项目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情况和变化,学生也可能会有各种疑问和困惑。教师对学生及时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引和辅导,用科学的评分标准对其完成效果进行评判。1.3C:CombinationofLearningandWork工学结合学生通过商务英语笔译课程的学习,在积累商务知识、提高翻译能力、培养良好素质的同时,还在广交会、展会公司、各酒店等校外实训基地以及翻译公司、我系的恩成翻译工作室等地承担专项翻译任务,提前适应工作岗位,熟悉岗位职责,锻炼翻译技巧,提高翻译能力,寻找学习上的不足,促进课堂学习,实现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将其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进行有机结合,学习的同时,交叉进行企业实践,达到工学结合的目的[2]。1.4I:IntegrationofLearningandDoing做学合一作为实操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商务翻译笔译固然应让学生“学”到初步的翻译理论、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各种翻译技巧策略,它还更加强调“做”,让学生通过课上课后完成一个个项目,通过在校外及校内实训基地及其他企业兼职或实习,一面学,一面做,从做中求学,求得实践能力的培养及知识技能的完备,通过“做”完成岗位职责,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真正做到“手脑并用”“做学合一”[3]。采取“案例先导、项目推进、工学结合、做学合一”的教学模式后,商务英语笔译课程不仅能够培养其从事国际商务一线工作所必需的商务知识和翻译技能,有助于获得相关翻译资格证书,提高其全面工作能力,通过“翻译坊”翻译实训以及在学院翻译工作室和校外企业兼职或实习,边学边做,查漏补缺,提前适应公司工作环境及人文环境,培养学生在国际商务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团队精神、职业意识、职业习惯与职业操守,提高学生的敬业精神及综合素质。

2以名片翻译专题为例具体阐释该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名片的翻译”专题教学内容设计为四个方面:2.1教学目的通过“名片的翻译”这一专题的学习,学生能借助工具书、翻译软件或互联网,准确翻译各种名片以及含有名片相关信息的公司简介、公司宣传品等其他材料。2.2教学目标2.2.1知识目标了解名片各构成部分的内容、布局。从文化角度把握姓名及地址的汉英互译。积累常用的职位职称、工作单位名称、地点名称的汉英表达方式。记忆名片上惯常使用的英文简称及缩略语。2.2.2能力目标能够设计出布局合理、内容得当的业务名片。能够对有翻译瑕疵的名片进行纠错。能够借助各种词典及网络工具对名片进行准确高效地汉英互译。2.2.3素质目标通过组成模拟真实工作环境、重视翻译工作过程的“翻译坊”,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积极性,各司其职又沟通协作,锻炼自己的团队工作意识与能力,培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2.3教学重点及难点本专题的教学重点是名片的汉译英,教学难点是职位职称及具体地址的翻译。2.4教学过程全班学生已经分为6个组,每组6~7人,形成6个“翻译坊”,承接翻译业务。而教师的身份在“前辈”和“客户”之间转换。其中,为学生讲解时,使用“前辈”身份,而交待项目任务、评判翻译质量时,为“客户”身份。各“翻译坊”应竭力向“客户”提供满意服务,而“客户”按照每个“翻译坊”提供的服务质量以代币的形式支付报酬,期末将每个“翻译坊”得到的代币总额换算计入平时分。本专题共分为5个项目。2.4.1项目一案例分析。作为“客户”,教师从在企业工作时期积累下来的大量名片资源中挑出4张,分别在姓名、职位职称、地址、公司主营业务的英译内有瑕疵,告诉6个“翻译坊”:这是自己公司内部工作人员自行翻译的名片,由于不够专业而翻译有误。①子项目一:纠错。各“翻译坊”对每张名片研究讨论后,分别向全班学生指出误译之处并分析其原因,也为本专题其他项目奠定基础。②子项目二:熟悉名片的内容构成及版面设计。各“翻译坊”分析3张名片共有信息,由此得知名片一般由姓名、职位、部门、公司名称、地址、联系方式(包括传真、手机、固定电话、电子邮箱等)组成,有些名片还会有名片持有人或公司口号、公司主营业务、公司位置图等,各信息的位置及先后顺序较为固定。值得指出的是:项目一的两个子项目由教师在课前发在网络教学平台,各“翻译坊”利用课下时间分析讨论。上课时,全班共同分享,利用互联网节约了上课时间。2.4.2项目二设计并翻译名片。每个“翻译坊”设计一张名片,要求内容完整齐全、细节真实、排版正确、布局合理,中英文对照。该项目也是课前完成,然后拍照发到网络教学平台的课程空间。教师利用课下时间认真检查。由于目前还未涉及名片翻译,各“翻译坊”的作品质量应瑕疵较多。2.4.3项目三PPT和Presentation将名片的内容分为姓名、职位职称、部门、单位名称、地址(由于地址较复杂,涉及国家、行政区域、街路巷里弄、小区酒店宾馆大厦中心以及总体顺序等,分给两个“翻译坊”来做),6个“翻译坊”各负责一个主题做PPT,既应包括课本章节内容,也必须要借书或上网搜索其他内容来充实该PPT。若有亲自上街拍照并做案例分析,可以加分。PPT内容应丰富充实、图文并茂。课上6个“翻译坊”均选出1位或多位代表向大家展示PPT做Presentation,要求时间为20~30min,不得照读,用英语发言加分。对每个Presenta⁃tion,教师均做点评,更正谬误,查漏补缺。2.4.4项目四修改名片。目前,各“翻译坊”已经了解了名片的内容结构及翻译技巧,现在可以重新审视自己之前设计的名片,根据所掌握的知识进行修改,尤其检查其译文,再次将修改过的名片拍照发到网络教学平台的课程空间。教师课下比照其原名片,对其翻译及修改过程及修改结果进行评分。2.4.5项目五工作实践。本院商务英语专业的所有学生在大二的第二个学期均会进行为期4周的广交会实习。平时,部分学生也会轮流在学院翻译工作室从事兼职工作。经过商务英语笔译课程“名片的翻译”专题培训之后,学生不仅利用所学的名片知识和翻译技巧在工作中设计并翻译出业务名片,而且在翻译公司网站内容与公司宣传册、做商务陪同口译等工作时也有裨益。每位学生在期末均要提交1份实践报告,总结本课程所学内容在实际工作中有何应用,对本课程有哪些建议。该报告计入平时分。本专题内容由教师设计整合为5个项目,先由学生对“患病的”真实名片进行“诊断”、分析,之后再做“设计翻译名片”的项目。制作PPT的过程是自学的过程,修改名片是又一次“做”。最后,在第五个项目达到工学结合,充分展示了“案例先导、项目推进、工学结合、做学合一”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3该教学模式的意义

在商务英语笔译课程中应用案例先导、项目推进、工学结合、做学合一的教学模式具有如下意义:3.1重视学生主体以学生为中心不论是在课堂上的Presentation,还是课下的制作PPT,抑或是各个项目的完成及在系“恩成翻译工作室”兼职、在广交会及其他公司实习,都是由学生亲自完成,教师只是起到引导、提点、督促的作用。3.2依据工作过程强调做学合一开始的案例引发学生兴趣,其后的各个项目和子项目按照实际的翻译工作过程设计,难度由浅至深,课上与课下,在校及在企,学生都是边学边做,以做促学,做学合一。3.3强调实习锻炼做到工学结合教师虽然本身已有多年企业工作经验和专职翻译能力,但仍需要不断到企业锻炼、承接翻译任务,邀请行业企业人士参与课程设计与教学。学生更是在充分积累了商务知识、提高了翻译技能之后,到企业实习、兼职,从事翻译系列工作,做到工学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3.4利用翻译工作坊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组成“翻译工作坊”,使学生不再孤军奋战,而是与企业实际工作情况一样,团队协同作战,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3.5充分利用互联网使用新工具新平台利用Q群、电子邮箱、网络教学平台、蓝墨云班课等,教师向学生课件与作业,与学生交流,学生向教师提问,师生展开讨论,缩短了师生距离,加强了师生联系。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信息,充实了PPT和Presentation的内容,使用各种网络词典和翻译软件进行翻译,增加了参考信息来源,提高了翻译效率。3.6采用新型课程评价方式笔者将课程学生总评分分为3部分:平时成绩、实习考核和期末笔试,实现“过程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30%(包括3块:学生出勤率、纪律性和各项目完成质量,“翻译工作坊”内部学生互评,学生兼职实习的总结报告);实习考核占30%,为兼职或实习单位对学生表现的评价;期末笔试占40%,考查学生对翻译方法的掌握和对翻译技巧的运用。这种考核方式更加注重学生商务知识的巩固与应用、翻译能力的提高和实践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集“知识、技能、素质”于一体(三位一体)的科学性评价方式。

4结语

在商务英语笔译课程中运用案例先导、项目推进、工学结合、做学合一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对翻译理论有初步的掌握,对名片、商标、广告、公司简介、产品说明书等涉及到的大量商务知识有深刻了解并可以翻译相关资料,对增词法、省略法、被动句、分隔法等翻译方法能熟练使用,能够撰写中英文个人简介、求职简历、求职信,对销售合同、信用证、产地证等求职及工作中涉及的其他中英文实用文本能准确理解并翻译,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良好的理解和翻译能力、宽厚的中西文化素养、过硬的心理素质、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以及合作共事、随机应变等关键素质和能力,成为商贸、物流、金融、经济管理和服务企业认可、需要、钟爱和留住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彭秀林.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探索——以“笔译公司介绍的教学单元设计为例”[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3,7(2):79-84.

[2]蒋家宁,孙长坪.新加坡“教学工厂”与我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职教论坛,2012(33):94-96.

翻译实训总结范文篇6

关键词:商务英语;中职;本科;3+4合作办学

中国的职业教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处于较为尴尬的地位,一方面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新常态”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使得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渐凸显,但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在现实中却由于我国“重学轻术”的传统思想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有限、人才出路狭隘、以及办学条件薄弱等原因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认可度较低,基本游离于传统主流教育体系之外。《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中提出,“当前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因此,改革现有的职业教育模式已刻不容缓,国务院,教育部等部门分别对此出台了相关指导意见和政策,大力倡导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职业教育改革,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2012年,江苏省首次开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力图贯通中职、高职以及应用型本科教育,改变职业教育断头路现象。至2016年,试点项目数量从开始时的71项发展至616项。由于各个学校办学环境不同、定位各异,每个专业又有着不同特点,项目的开展既是学校与专业发展的机遇,又面临很多挑战,合作双方都是边摸索经验,边总结教训。2014年南京晓庄学院与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联合开设商务英语专业3+4合作办学,隶属于“江苏省教育厅中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3+4’分段培养试点项目”,前段与后续专业均为“商务英语”。项目运行两年多以来,中职阶段招收了三届共165名学生。本文即以此合作项目为例,结合笔者在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意图探讨中职本科衔接项目中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课程一体化建设研究,这两点也是中职与本科衔接培养项目质量的根本保障。

1.明确衔接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商务英语本身为商务与英语相结合的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仲伟合等,2015),要求学生掌握相关商务知识与技能,以及英语文化知识和语言技能。基于商务英语的专业特点,结合对行业的调研、企业的走访和对毕业生的调查,两校邀请企业专家,经沟通商讨共同制定了既各自独立、又衔接融合的人才培养目标。《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提出:中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中起到“基础性作用”,注重基础型技能培养。在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原则下,商务英语专业中职阶段需培养的是既掌握对外经济贸易和商务理论基础知识,又具有一定专业英语水平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技能型初、中级专门人才。而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协作组制订的《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试行)给出的定义,本科阶段“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英语基本功扎实,具有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掌握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国际商法)等相关基础理论与知识,熟悉国际商务的通行规则和惯例,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商务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能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结合这一商务英语专业本科阶段培养目标国家标准,3+4分段衔接培养出的学生更应强调商务应用、外贸操作等实践能力的加强,以及较高的社会适应性,其思辨和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集成性创新,而非学术理论创新。中职教育培养的目标是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技能型实用人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则是高层次、应用型、管理型人才,是现代企业急需的专业人才(杨铎等,2016)。总体来说,商务英语3+4项目的中职阶段既要考虑学生未来升入本科所需要具备的知识和素养,又要兼顾部分可能无法继续升学的学生就业时必需的文化与技能,其培养目标是在夯实学生语言技能应用的基础上培养商务专业核心技能与素质,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满足升本转段需求和中职毕业后承担跟单员、商务助理等阶段性、基础性工作的就业要求,即“升学有基础,就业有技术”。而本科阶段的培养目标应该既重视英语语言能力的加强提升,也着力于培养具有良好国际商务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对外商务及外贸业务整体流程和操作能力,具有创新、创业和管理能力,具备较高综合文化素养的应用型、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可担任外贸专员、商务管理、商务翻译、涉外谈判等相关工作。

2.设置衔接课程体系

3+4项目中课程体系的衔接是确保中职与本科两阶段教育有效衔接的根本,需将对所培养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科学分解到两阶段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其课程体系应按照7年一体化构建,绝非简单地做嫁接。其设计应首先符合“横向模块化”原则,从而避免两阶段课程设置的断层、重复、趋同的问题,保证衔接性;同时,又需遵循“纵向层次化”原则,分别强调中职阶段的教学内涵重专业基础能力和本科阶段教学内涵重专业发展能力的特点,保证分段性;最后,两阶段的专业学习均“突出实践化”是实现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根本保障。2.1横向模块化在培养方案中,我们在中职与本科阶段均设置“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集中实践教学”三个模块。2.1.1“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包含基础性文化课程和综合素质课程。中职阶段包含了语文、数学、英语这样的基础性文化课程,以及德育、体育、信息技术类的综合素质课程,以保证学生具备进行未来专业学习时必需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不低于高中水平的基本文化与素质要求;本科阶段则包含思想政治类和大学语文、大学体育、职业发展、计算机等大学生所需学习的通识类基础性课程。2.1.2“学科专业课程”为培养方案的核心模块,保证了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在“商务”和“英语”两方面的专业性。该模块在中职阶段设置了英语语音、商英听说来帮助学生打好英语语言基础,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单证实务则保证了学生可以学习基础性外贸业务理论知识;本科阶段的课程设置更加丰富,包括综合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等语言类课程,英美文学史、语言学导论等语言文化素养类课程,以及国际商务英语、实用文体翻译、国际贸易实务等商务类课程。2.1.3“集中实践教学”模块主要包含了两阶段的军训、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写作等内容,以及一些要求集中性进行实训的专业实践课程,如中职阶段的进出口业务实训、制单实训和本科阶段的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训、商务英语专业综合能力训练等。此模块也是加强学生实践性操作能力的保障。另外,针对本科阶段的学习要求,我们增加了(4)“专业发展课程”模块,其中除了必修课中的二外和金融英语、单证与结算等商务类核心课程,选修课程我们进一步细化,按照文化素养(文学、语言学、文化类课程)、专业方向(商务类课程)、研究拓展(其他方向类课程,如翻译、师范、旅游)三个方面进行划分。该模块的设置主要是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在语言技能,专业知识以及综合文化素养方面有进一步的拓展提升。2.2纵向层次化中职与本科教育层次差别巨大,要构建两所院校整体育人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体系,在课程设置上需明确区分培养初、中级技能型人才和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差异,呈现较为明显的层次化特点。在课程设置上,我们的总体原则为“基础课程前设,专业课程后移”,即在中职阶段主要目标是加强文化和专业基础,学生基本达到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就专业而言需要具备基础性专业理论与技能,包括夯实语言基础,培养初级商务操作能力,一些原有的要求较高的专业课程后移到本科阶段,如商务英语视听说、电子商务等。而本科阶段则致力于专业发展课程,在语言能力和商务理论与实践能力方面都需要大力提升,原有的国际商务礼仪等要求较为基础的课程前置到中职阶段。同时,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和应用能力、商务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以及综合文化素养方面的培养需呈现螺旋发展上升的态势,课程设置需从“基础”到“延伸”,从“满足基础型需求”到“实现复合型需求”。从中职到本科,分段培养的目标是实现人才的学历、知识、技能、素质的全面提升。前段课程是后续课程的准备,后续课程是前段课程的提升,必须强调两者的差异化。2.2.1就英语语言来说,中职阶段所开设的英语、商务英语听说、英语语音等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打好英语听、说、读、写基础,到了本科阶段一方面要继续开设更加细分的语言基础课程,如英语基础写作、英语听力、英语会话等,另一方面还要开设语言类拓展课程以加强学生语言能力的综合运用,并提升水平,如学术论文写作,英语高级写作等。2.2.2就商务知识和技能而言,中职阶段仅包括若干门能够保证学生中职毕业从事基础的外贸操作和商务助理的课程,如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商务文秘等,而本科阶段的商务英语写作、实用文体翻译、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国际商法等大量专业方向的课程培养了学生商务英语的思维习惯,使其掌握较深入的商务专业理论和更全面系统的应用能力,并能够开展应用研究。2.2.3就综合素养来说,中职阶段的语文、数学、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等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基础文化素质和逻辑思辨能力,并使其具备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能力。本科阶段的课程,如英美国家概况、美国文化、英汉语言对比等则强调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及创新思维能力。2.2.4除不同名称的课程外,两阶段还共有一些名称相似的课程。如通识教育类中的语文与大学语文,体育与大学体育等,这些属于基础公共类课程,目的是培养两阶段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另外专业课程中还有中职阶段的国际贸易实务(一)和单证实务,以及本科阶段的国际贸易实务(二)和单证与结算,作为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在两阶段均不可或缺。这些课程在教学目标上注重区分层次,在课程内容上必须整合贯通,避免重复,做到由基础到深入的有效对接,体现能力与素质培养的衔接发展特色。2.2.5分段培养课程体系的纵向层次化还体现在授课语言的区分上。考虑到中职学生的语言水平,其所有课程除英语课以外均以汉语授课。但到了本科阶段,英语语言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立根之本,因此所有专业课程,包括商务类课程均采用全英文教材,使用英文授课。这一点是两阶段教育层次区分的重要特征。2.3突出实践化职业是连接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纽带(阳作林,2013),而职业岗位所要求的实践能力是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实践性教学是职业教育最终实现其培养目标的关键手段。我们的3+4培养方案强调的是以培养学生外贸操作能力为核心,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课时比例,强化“教—学—做”一体,提升学生的岗位就业能力。在七年一贯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首先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用人单位参与培养方案制定的全过程,包括课程设计、资格证书要求等,从而使所培养人才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第二,我们强化学习、实训、实践相融合的原则,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依托校外实训实践基地,强调真实环境中的工作体验,加强设置校外实践教学环节,校企协同育人。两阶段的实训实习以及部分课程的校外实践环节在两所学校的多个商务英语专业实习基地完成,如江苏科泰集团、江苏省农用激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焦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第三,校内商务实践类课程中的教学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完成,如商务礼仪实训和电子商务实训课程邀请企业专家走进课堂,由他们通过讲座、演示、指导操作等方式完成部分课时任务;实验实训课程通过学生在实验室操作商务教学软件完成,包括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训,单证与结算模拟实训等;另还有为数不少的实践类课程,特别是语言类实践课程,如听力实践、阅读实践、翻译工作坊等课程,则采取项目制、工作坊制等教学方法,由任课教师将任务下放到课外交给学生分组或单独完成,在课堂上实践操练检验学习效果等方式进行。在实践课程当中,我们充分贯彻理实一体化原则,进口业务实训、制单实训、电子商务实践、国际贸易实务、单证与结算模拟实训、商务英语专业综合能力训练、英语听力实践、英语阅读实践等课程为全程实践操作课程;商务英语写作、英语背诵,英语演讲,英语商务讲介等课程几乎一半的课时是通过实践的形式完成。未来我们还考虑在本科阶段增加会展英语等实践类课程,以巩固专业的实践性特色,真正达到加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3.结语

南京晓庄学院与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的商务英语3+4合作项目培养方案依据“对接产业、任务导向、衔接贯通、统筹兼顾、协同开发”的原则设定,中职和本科两阶段的培养目标各有特色,又有层次区分,并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化考试以及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如中职阶段的国际商务单证员,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等级证书和本科阶段的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证书、上海口译证、外销员证书、剑桥国际商务英语等级证书等,从而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在课程体系设置上,项目致力于建立健全的课程衔接体系,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等方面与职业标准相衔接,对接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既保证中职阶段课程的独立性,又能满足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需求。人才培养目标衔接贯通,课程体系设置横向模块化合理,纵向层次化分明,同时强调突出实践特色,从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到综合实践能力发展培养,以高质高效确保两阶段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商务英语本科专业是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新建的一个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复合性和学科知识的交叉性没有成熟的经验和模式可以参照(王立非等,2015)”。中职阶段的商务英语专业办学同样也无太多成熟经验可循。因此,商务英语专业本身的复合性、交叉性,两阶段教育模式、办学理念、培养层次的差异性,造成了7年贯通衔接培养模式的难度。但面对中职阶段打破职教瓶颈,提升教育层次的需求和本科阶段部分院校改变办学思路,向应用型本科转型的趋势,职教改革的大潮不可逆转,未来还需要从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设计、教材建设、师资培养、实验实训设备建设、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总结经验教训,使得两阶段的教育资源整合贯通、优势互补,从而更好地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作者:孙维林 单位:南京晓庄学院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杨铎,宁永红.中职本科3+4分段培养的现实思考与实施建议[J].教育与职业,2016,(10).

[2]阳作林.复杂科学视阈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J].职教通讯,2013,(31).

翻译实训总结范文篇7

一、商务英语口译的发展背景

随着国家大商务的发展,商务英语的作用作用逐渐地突显出来。商务英语是英语语言以及国际商务的交叉学科,在口译训练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点。商务口译英语技能需要相关人员具备高超的英语语言能力,同时还需要掌握相应的商务专业知识。高质量的口译是翻译人员在语言知识体系以及非语言知识体系中相互发展过程中所作用的结果,基于商务英语口译的重要性,探讨在繁复多元的影响因素下找到有效地提升英语口译教学效果的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内具有很多研究口译的课程,但是何如培养适应国际社会发展的商务英语口译人才仍是重点问题。就当前而言,我国商务英语口译教学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包括课程设置问题、学生缺少实践机会以及课程设置问题,这些都导致商务英语口译人员专业素质不高。而一方面国家对口译人才的需求要极大程度地增长,因此,这给高校人才培养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如何培养合格的口译人才是高校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商务英语口译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缺少实践机会。在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课程设置更加注重理论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这种课程设置方式不利于培养技能型人才。就当前而言,专业基础课程。公共课程以及专业理论课,这是大学商务英语专业三个常用的课程模式。有些学校更新了这些模式,并加上了专业技能实训课程,但是这些实训课程几乎都需要在最后一个学期才开展。这促使商务理论课程与商务实践操作课程人为性地区分开来,不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二)商务英语口译教材不合理。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其要求高校商务英语口译教材的内容也相应地改变。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校商务英语口译教材没有有效地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没有及时地更新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创新。显然,这种教材落后于社会发展速度,不能与时俱进,这必然会影响学生商务英语口译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商务英语口译教材缺乏统一性,也不利于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三)商务英语口译教学方式单一。教师在讲解商务英语口译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仍然采用汉语讲课,学生将其翻译成英语。或者,教师播放汉语拼音,学生直接翻译,教师最后进行点评。这些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且枯燥。在课堂学生中,班级规模大,学生人数比较多,而课堂时间是比较有限的。因此,学生开口说话的时间相对较少,学生会将记录正确答案作为上课学习的主要目标。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师过多地重视知识的授受,而没有充分地发挥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媒体的作用,学生也难以在有效的时间内进行口译锻炼。基于此,教师在商务英语口译教学课堂采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式,以项目教学为依托,将教学过程划分为几个项目来完成,并在设计方案过程中应用项目教学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进行英语口译实践。借助这样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地提升学生英语口译技能,促使英语口译教学效果提升。(四)商务英语口译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商务英语口译课程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在学生英语听力、英语语法、英语写作等基本能力的基础上,促使学生的英语口译能力提升。通过商务英语口译教学促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口译的技巧,能灵活地应用英语完成生活接待、导游工作以及简单或者一般性的商务会议。英语口译专业的学生的求职方向主要包括商务、物流、外贸、旅游以及外企等,其对人才的综合性要求比较高。英语口译人员需要熟练地掌握英语语言,其听说读写译的能力都处于较高的水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完全地胜任口译这项工作。上述所说的5项技能是口译工作人员必须要熟练掌握的技能,缺一不可。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学生能一次性记住的单词大概具有250个单词文本。与此同时,学生能够使用比较准确的中文或者英语进行口译。商务口译英语属于一项综合性的课程,其中包括了英汉综合应用能力、口译技能以及商务基础知识等。只有当学生熟练地掌握了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情况下,学生的商务英语口译能力才能极大程度地提升,最终提升自身的英语口译能力。开设商务口译英语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尤其是要提升学生商务口译方面的能力。当学生认真地学习商务英语口译知识,学生的口译记录方式,商务英语词汇量以及其知识面等会极大程度地提升,最终能够胜任商务英语口译这份工作。商务英语口译课程开展的重点是促使学生在各个不同的场所以及各种情况下,学生都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自如地进行口头翻译。但是口译英语教学的难点主要包括:学生只有熟练掌握了英语语言知识,并具备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同时还需要掌握其他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提升自身的英语口译能力,在消化其他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提升口译能力。口译能力是学生语言能力、知识素养的综合体现,加大了对学生素质的要求。同时,学生的时间比较有限,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相对较多。因此,合理地分配时间进行口译英语学习成为难点问题。

三、项目导向法的基本概念

项目导向法主要是将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以及项目,将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作为目标,促使学生掌握所需掌握的能力以及相关知识,最终提升学生独立探索、用于实践以及创新的能力。将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充分地应用到商务英语口译教学重。其主要是将课本内容细化,将其分成无数个模式,每个模块都表示一个项目。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同学都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各自的项目。在完成项目之前,学生首先必须要预习词汇。在英语口译教学课堂上,学生现场模拟以及口译各个项目。例如:学生会安排学生实习记者招待会,模仿参观访问环节等。这些创造的语言环境都是一种仿真的状态,学生好像就深陷其中,更有利于帮助学生进入角色,解决实际的问题。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才能采用更加规范、正式的语言进行交流,从而促使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提升。

四、“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在商务英语口译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选择口译教学内容———确定具体项目———自编教材。商务英语口语教学要求学生具备汉英双语理解以及相应的表达能力,属于一门高技能的实践课程。为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能力,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材,在结合考虑学生综合素质以及英语学习水平的基础上进行讲学。不可以选择一些远远超过学生能力的课程内容,在准备的口译材料中,需要准备背景知识介绍,同时要结合课堂传授的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口译训练。在开发商务英语口译过程时,要以工作过程进行商务英语口译课程开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要的出发点,对外贸过程中呈现的不同场景进行口译训练。以工作任务为基础,下面呈现一个完整的外贸业务流程图形。主要模块包括欢迎外宾、参观工厂同时介绍产品、进行商务谈判、商务宴请、安排相关人员旅游以及欢送外宾等。以商务谈判这一模块举例,在课堂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的主要任务为模拟实践场景,让学生与客户之间进行商务谈判。设置的场景为咖啡厅,所出场的任务为外贸业务经理以及商务客户。教学目标主要包括:掌握商务谈判时候的用语,能能真实的场景下与客户进行商务谈判。在真实的场景中,促使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商务英语口译能力提升。教学要求为学生能够根据产品的价格、包装以及运输等相关事情发表自身的看法,基本掌握外贸业务的工作流程。其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如下:首先带领客户参观工厂,向其介绍公司的基本情况,并向其介绍公司的产品以及最新推出的产品。其次,在进行商务谈判的过程中,需要与客户谈判产品价格、付款条件、包装以及运输等相关事件,表达我方愿意与对方进行合作的意愿。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三名学生设置为一个小组,其中两名学生进行对话。可以用英语或者汉语进行对话,另一个学生扮演口译员。在场景训练之前,教师需要确定好学生扮演的角色以及对话的内容等,促使口译过程能顺利地完成,对于提升学生口译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另者,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口译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让学生角色互换,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口译训练的机会。在开展课堂训练的过程中,由于扮演的人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人,学生在口译过程中不会产生紧张感,也能比较轻松地完成口译训练。在开展口译教学课程时,教师需要选择多功能翻译实训室,因此这种实训室具备先进的同声传译训练系统,每个学生可以佩戴耳机进行训练,学生能清楚地听到相关内容,同时这种系统还能对训练过程进行录音,对于提升学生的口译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二)授课前的准备工作。商务英语口译教师在开展每个教学模式教学活动之前,首先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本模块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常用词汇、表达方式以及相关的专业术语,并将其传授给学生。只有学生事先掌握了这些英语知识,学生才能更好地了解该项目中的相关内容。其次,教师还需要给予学生一些与该项目相关的英语对话实例。学生在实践教学之前,教师要对学生的词汇、专业术语以及相关表达方式掌握情况进行检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指导学生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在课后搜集一些项目材料,并编写对话。(三)加强学生课堂演练。在课堂演练阶段,教师要让学生根据自己实现准备好的对话进行课堂实践演练。与此同时,需要另一个同学根据学生之间的对话进行实地地口译。在学生事先准备好了的基础上,学生实行商务英语口译,学生更容易达到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对提升学生口译能力具有较大的帮助。除此之外,操作过程必定是需要在真实的语言场景中进行的,只有这样,学生才更能后体验到现场的真实感。(四)教师归纳总结。在开展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班级其他学生都会认真仔细地观察与听同学的表演以及口译方式,同时将具有疑问的地方记录下来。这样一来,为学生纠错与改正提供了有效的方式。在表演结束以后,教师需要将学生出错的地方指出来,并提问其他学生。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其他学生是否认真地观看表演,便于教师发现学生没有弄懂的地方。在项目导向教学过程中,教师每次都对课程进行总结,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对重点问题进行强调,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将工作内容作为导向,这是项目导向教学开展最为核心的内容。教师在应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进行商务英语口译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口译内容,确定具体的项目,给予学生充分地实际场景演练的机会,并作好教师归纳总结评价,最终提升学生商务英语口译水平。

参考文献:

[1]林威.浅谈"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在商务英语口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校园英语,2016,27(3):57-68.

[2]林校.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商务英语口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27(12):58-59.

[3]高峰.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高职商务英语口译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5,29(1):253-253.

[4]冷静.商务英语口译实训的项目教学模式构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33(9):70-71.

[5]孙晓曦,葛英.浅谈项目教学法下的高职高专商务英语翻译教学[J].科教导刊,2012,26(20):47-48.

[6]黄虹.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在高职商务英语口译教学中的应用[J].海外英语,2013,55(4):43-44.

[7]蒙静.“项目驱动”下的高职商务英语口译课程合作式教学研究[J].青春岁月,2014,57(10):89-95.

[8]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58(4):9-11.

翻译实训总结范文篇8

一、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对河北某省属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调研及对近年来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文献的研究分析,发现目前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我国对外商务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对外语基础扎实、同时精通国际商贸知识、熟悉欧美国家文化的高素质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从质量上不能满足社会及用人单位需求。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过于突出理论

商务英语翻译文本主要有商务信函、商务合同、产品说明等,讲究措辞严谨、文体规范、表意清晰。从句式上看,商务英语翻译文本的句子以长难句为主,句型结构层次复杂、修饰多。因此,商务英语翻译的许多教材和课程都花费相当篇幅和课时用来讲解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一方面,这些内容和英汉互译课程、英语口译课程有所重叠,使得本来就课时不足的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更加捉襟见肘,另一方面,艰深的翻译理论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参与度。

(二)教学方法单一化

目前,高等院校普遍采用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模式主要有:理论教学、实训教学和专项实习1。由于承担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高校教师多由英语教师担任,缺乏商务知识和实践经验,因此课堂教学偏重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实例匮乏;而有限的实训教学及专项实习受外在条件限制,无法系统完成教学目标。

(三)学生语言基础及专业知识薄弱

商务英语翻译课程一般在商务英语专业三年级开设,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储备了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但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学生除了学习英语外,还要学习公共课程及商务基础课程,因此就英语语言基础而言,相当部分的学生语言能力薄弱。此外,受学制所限,学生的商务专业知识也较薄弱。学生缺乏必要的英语语言知识和商务背景知识,对于商务英语文本理解不够深入,也无法用正确的语言准确表达,译文质量不高。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师往往忙于“补漏”,无法提高应用性口译、笔译实践在整体教学中的比例。

(四)评价标准单一

由于教学主要在课堂完成,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评价主要通过期末测试卷来完成。平时成绩主要围绕课堂表现、学生作业等,无法全方位、动态展示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的参与、实践情况,不能及时、灵活、有效地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困难以及知识点掌握情况。总之,对作为应用文体的商务英语翻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接近真实的语言场景、丰富的商务背景知识。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存在局限性,可调动的教学资源有限,评价单一。因此,只有改革商务英语翻译的教学范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翻译技能,才能帮助学生积累翻译经验,逐步提高商务背景下的翻译能力,而翻转课堂因其“翻转”的教学流程,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改革提供了可能。

二、理论基础

(一)翻转课堂的由来

近年来,教育技术随着网络的普及给大学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一场变革。从2011年3月萨尔曼•可汗(SalmanKhan)发表其题为“让我们用视频重造教育”的演讲后,翻转课堂(theFlippedClass-room)引发全球教育届广泛关注并成为教育界热词。翻转课堂是指由学生在家观看课程教学视频,回到教室做作业,教师和同学负责对学生预习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这种方式恰好与传统的“教师在课堂授课、学生放学回家后做作业”的教学方式相反,故称“翻转课堂”。本质上,翻转课堂不仅仅是教学流程的翻转,实践证明,翻转课堂渐进式的知识内化方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翻转课堂的优势

传统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较少考虑学生差异和学生需求,同时,受教学内容和课时制约,课堂教学活动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质疑、批判、探究和创造能力的发展”3。翻转课堂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对教师而言,必须在充分把握课程重、难点的基础上,将知识点通过课前问题、授课视频的形式体现出来,不仅要求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熟知,还要对教育技术有一定地掌握。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对知识的内化程度控制学习的进度,重复观看或提前观看教学内容,实现学习的自我管理,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因此,翻转课堂实现了对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促进。

三、翻转课堂模式下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改革

(一)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及教学内容模块化

商务英语翻译课程内容有较强的实践性,但传统教学方式无法充分体现和实现这一特点。翻转课堂中,教师整体设计、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将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内容如:商务信函、合同,证券、企业宣传、产品说明等内容模块化,构成专题,设计单元问题、教学视频、翻译技巧、商务知识、巩固练习等环节,通过教学视频完成知识的传递和输入。同时,教师收集与教学模块相关的学习资源上传网络平台,帮助学生丰富学习内容、拓展视野。学习资源取材于真实的商务活动,学习场景真实而多样,尽可能贴近学生未来就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而实用性更强,更能满足用人单位要求。同时,网络教学平台在涵盖教材各方面知识和技能基础上,超越书本,多角度反映商务活动中的场景和内容。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资源数字化、片段化,便于学生随时随地、反复多次地学习知识点,灵活掌握自己的进度。

(二)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

在教师构建的商务英语翻译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在授课前通过查看课前任务指导、观看教学单元系列视频以及教师在线答疑等方式完成对教学内容的首次学习。教师则通过在线答疑、学生提交的作业情况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对重难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第二阶段---课堂指导的内容和教学方法。由于学生课余时间进行学习,课堂可以充分采用任务型、项目型等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的方式,教师根据第一阶段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要求选择个别或集体辅导。课后,学生独立完成第三阶段的任务,这一阶段重点解决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向教师反馈成果。纵观整个学习过程,第一、第三阶段基于网络平台、第二阶段基于课堂教学,学生并未完全脱离教师监管,而是在教师答疑及同侪协助下完成初步学习,最终独立完成翻译项目,实现了融课堂内、外教学于一体,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形成性评价方式

翻转课堂背景下,对学生的评价不再“一张考卷定终身”,局限于仅凭期末试题反映学生掌握情况。学生在商务英语翻译不同教学内容模块以及课前、课中、课后不同阶段的表现都得以体现,教师可以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各个阶段,教师及时厘清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所在,向学生反馈学习中的成绩和差距,学生从教师和其他学生那里获取建议和帮助,以便在后面的学习中及时调整学习策略。评价方式的转变意味着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不再具有“不可逆性”,教师不必等到下次教学再来修正本次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和缺点,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相较于中国传统学校教育的重知识传授,强调学习进度的整齐划一和教师主导地位而言,翻转课堂模式下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更重视在翻译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因而教学更具有个性化特点。

四、结语

目前,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据调查,教师在实施翻转课堂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主要来自教师工作负担的增加和翻转课堂对教师信息技术的能力要求4。商务英语翻译课程实施翻转课堂模式意味着教师需要重新对现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评估、划分学习单元并制作与之配套的课程资源,课后备课、批改作业、在线答疑以及形成性评价要求教师及时、完整地收集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状况,合理评价学生的知识应用、实践情况,所付出的精力较传统教学法成倍增加。同时,教育技术水平对教师也形成了挑战,要求教师有一定视频软件及网络的使用知识。因此,由商务英语相关课程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分工协作,实现对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对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使用水平、总结翻转课堂模式下有效的教学组织方法,可以帮助教师突破教学瓶颈,提高对商务英语学生的语言及商务能力培养。

作者:张艳 柳叶青 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张楚莺.基于工作坊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3):113-114

翻译实训总结范文篇9

旅游交际英语应该说是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而出现的一门课程,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逐渐得到成熟完善,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逐步增强,在世界上影响力的扩大,有着悠久深厚文化底蕴和名山大川众多的中国,越来越吸引世人的目光,愈来愈多的外国游客纷至沓来,想一睹这位东方巨人的俊美风采。英语作为和外国游客进行交际的工具之一也越发受到重视。众多的高校设有旅游管理或涉外旅游的专业,当然旅游交际英语是这些专业的必修课之一。旅游管理专业和旅游交际英语这门课程算是发展起来了,但是受师资所学专业的限制,几乎所有从事旅游英语教学的教师都是英语专业出身,尽管在教学过程中旅游方面的知识得到了充实,但是没有探索出一条旅游英语独特的、适合的教学之路,大多在沿袭大学英语传统的授课方法,词汇-课文-语法,学生更没有感觉到自己是在学和自己专业密切相关的旅游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更是无从谈起。基于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应用能力出发,提出并着手实施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使理论教学系统深化,实训教学和理论教学相融相通,有机结合。“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知识够用为度”来架构专业教学体系,在教学内容上突出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此对旅游英语的教学进行模块化是响应和实施课程改革的体现。本文就本门课的模块化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一、旅游英语模块的划分

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旅游英语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七个模块:①旅游预订和入境(TourReservationandArrival);②宾馆住宿(Accommodation);③饮食文化(FoodCulture);④观光(TouristAttractions);⑤购物(Shopping);⑥中国文化瑰宝(PearlsofChineseCulture);⑦离境(Departure)。

二、根据不同的模块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

旅游预订和入境(TourReservationandArrival),本模块和实际生活中的操作联系比较紧密,包括团体游,包价旅游,订票服务,飞机上的相关服务和乘机注意事项,以及海关检查的一些细则等。针对这种和现实联系紧密并且易于操作的模块,我们可以采取现场模拟教学或模拟现场进行教学,有些院校在校内有自己的旅行社,对此我们可以把此旅行社作为我们的教学基地,学生在此通过分角色表演可以体会并掌握旅行社的有关工作程序和相关英语的运用。我们还可以请旅行社里英语水平较高的员工给我们讲授旅游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以及有哪些必须带的物品。没有自己的旅行社的院校应该有自己的作为实训基地的旅行社,我们可以选择时间去现场模拟训练,或者我们可以发动学生在教室里进行现场模拟,只要认真准备也可以收到不错的效果,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是充分发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

宾馆住宿(Accommodation),该模块是个实践性较强的模块,实训场所便于寻找,实训内容密切联系实际,多数学校有自己的学术交流中心性质的酒店,并且把该酒店作为自己的教学实训基地,比如济南职业学院校内的鸿腾山庄就是该院旅游管理系的教学实训基地之一。并且该酒店是集客房、餐饮、会议、康乐于一体的四星级酒店,实训环境极其优越,该系充分利用实训资源,真正做到了现场教学,预订客房,分配客房,客房的各种服务,以及遇到紧急情况的处理等等都是教授该门课的教师和学生在鸿腾山庄客房部现场互动完成的,更为可喜的是,学生不仅是现场互动授课,而且系部留出合理的时间让学生在客房部工作,这更加增强了学生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饮食文化(FoodCulture),这个模块从性质上讲,应该是理论性知识性多于实践性操作性的模块。中国历史悠久,地域众多,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本模块知识面广,包括餐桌礼仪,各种烹饪技术,中国的名菜、药膳,以及中国的茶文化酒文化。比较适合师生课堂互动式教学,在该教学方法的指引下,教师只是起一个指挥棒的作用,学生通过课下搜集整理书面的或音频视频的多种资料,把每一部分内容呈现出来。教师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准备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因此该教学方法在该模块对激发学生掌握大量的知识点起的作用较大。比如讲到中国的茶文化,学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中国种植茶树的历史,中国是茶的故乡,可以从网上下载图片或茶艺表演,了解茶的不同分类,掌握不同茶叶的冲泡方法。还可以学会如何进行选择一把质地优良的茶壶。观光(TouristAttractions),此模块主要讲述中国各个省份的主要景点,只看课本上的英文文字介绍难免会枯燥,为此应该准备恰当的音像制品,如从网上下载的话说庐山,走遍中国,丽江古镇等等。教师在该模块的授课中,除了用音像资料让学生加深对景点的介绍外,还要想策略掌握住这些景点,这就要发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每一个景点变成一个导游词,此时教师是游客,学生是导游,可以通过比赛的方式,从多个方面对学生的讲解进行评比,该方法除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外,对该专业的学生参加英语的导游资格考试以及各种风采大赛都起到了很好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翻译实训总结范文篇10

1.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或技能建构必要的条件之一是问题解决性的学习环境。问题解决性的学习环境,能够调动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有效激活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新的知识和经验,用于解释和分析当前的问题,从而形成新的假设和推论,并做出检验。这一过程为新知识和技能的建构提供了理想的路径。前期一些建构主义研究对于问题解决式的学习环境要素进行了相关描述,理想的载体要素为“真实任务”,学习目标要素必须符合“清晰明确”的条件。而广泛运用于职业教育领域的项目教学作为一种问题解决式的学习途径,为学生的能动建构提供了极佳的学习情景、载体和问题学习型的情景。职业教育课程中的“项目”指的应当是有结构的项目,即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客观存在的工作任务模块。商务英语翻译项目也是有一定结构的项目,特别是源自真实工作中的翻译项目,不仅具备真实性的特征,反映了社会和学习的真实需求;此外商务英语翻译项目具有清晰明确的目标指引,译文必须符合一定的翻译标准、能完成特定的交际功能,必须遵守国家公布的《翻译服务规范》,具体的翻译项目产出的译文还应适应具体的翻译生态——含译者、读者、委托人、社会文化因素等在内的翻译生态整体。从项目教学、国际翻译教学发展现状来看,真实情景商务英语翻译项目不仅符合最新的教学发展趋势,也为翻译课堂中学生的能动建构提供了极佳的问题解决性的情景。2.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或技能建构的有效条件之一是合作性的学习环境。在建构过程中,学习者作为学习的主体应围绕当前问题获取有关的新知识和新信息,同时又要不断运用个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建构不仅仅是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对学习者个体的有效建构有着积极的意义。通过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者团队合作互动,相互学习,共同协作,引发学习者个体不断反思,促进个体主动内化,最终在解决问题中完成“意义建构”。在真实的商务英语翻译项目中,翻译学习者团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协作的形式自觉主动地分析翻译项目中需解决的问题,解读源语项目文本,通过查找翻译工具、网络资源获取背景知识、平行文本等,选择合适的翻译技巧和策略,完成译文初稿,共同按照翻译的标准、发起者的意图、目标语读者的语言习惯检查润色译文初稿,最后完成翻译项目,并完成交稿。在合作完成翻译项目的过程中,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学习者个体的认知结构也得以重构,所建构的翻译知识、技巧和经验也将更加完善。

二、教学实践

1.以真实项目为载体,促进学生主动建构。从教学内容上看,通过项目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翻译知识和技能,体现了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从结构走向建构的趋势。传统教学体现的是一种传授知识的倾向,要培养学习者的翻译能力和素质,通过简单的语言对比、知识传授、技巧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而真实项目为载体的商务英语翻译项目教学能更加有效地将学生置于问题解决的情景之中,能体现翻译学习者目标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涉及翻译学习者思考、协作、翻译和决策的过程,需调动翻译学习者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能使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内化为学习者自身知识体系的一个部分,完成学习者能动建构。在商务英语翻译项目内容的选取上,应特别特别重视内容的针对性、典型性、实用性、真实性和实效性。因此,需广泛开展企业单位对翻译人才具体需求的调研、毕业生跟踪问卷调查等,确定课程的项目。基于广泛扎实的调研,针对大部分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选取贴近实际生活、贴近实际工作的项目。鉴于以上考虑,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商务英语专业现已编写并使用了《商务英语翻译实务》项目教材,主要涉及商标商号、商务名片等13个翻译项目。在项目来源方面,商务翻译教学团队还可以通过行业兼职教师咨询、专职教师实践等途径获取真实翻译项目。例如近年来,来自金融、商务、旅游等行业的资深行业兼职教师参与我院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也为翻译课程带来最原始的翻译项目教学材料;同时,我院还通过虚拟实体的翻译社“金苑翻译社”对外承接学院内外一定量的翻译业务,这些翻译业务经过委托人的允许也可以作为商务英语翻译项目教学的材料。此外,教师在开展翻译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可通过以上途径对项目不断更新,以保证翻译项目的时效性。项目要素把握方面,根据德国翻译家斯蒂娜·莎弗纳的“模仿真实情景”教学法,真实翻译项目教学中再现必须具备项目中翻译情景的各个要素,如翻译项目的发起者(翻译社、企事业单位等),译文使用者(英美游客、某产品的外国使用者等),译者,翻译目的(某文本翻译需达到的目的)等。这些要素将为翻译项目学习者进行学习时提供学习情景,同时也是学习在解决问题完成翻译项目过程中必须兼顾的因素。2.以过程性为导向,引导学生能动建构。依托真实项目的翻译项目教学中,翻译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他们主动建构的过程。可见在项目教学中,应以过程为导向,参考经验译员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阶段,将项目任务分解为不同的阶段或者环节,让学习者按照工作环节解决翻译问题。国内外翻译研究已经对翻译的过程有较多的研究,大体将翻译过程分为理解阶段、重新表达阶段和检查核实阶段。但是这种划分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无法体现e时代下翻译工作者的工作环节中某些信息化的元素。例如在完成某公司简介汉译英的项目中,译前查找国内外类似企业的公司简介译文,作为平行本文进行参考,将对翻译项目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个环节就没有被归纳在传统的“三阶段”之中。此外译前对翻译生态的解读,译中翻译决策和网络等资源的使用,译后反思总结,都成为了译者翻译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如何科学合理地将这些具体内容与传统翻译过程进行整合是翻译项目教学的重点所在。我院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首创性地将传统译论中的三阶段论和行业资深译者的经验相结合,形成了特色的PWP模式教学模式。PWP分别代表译前(pre-translating),译中(while-translating)和译后(post-translating)三个阶段。课程的内容组织以课程组自编教材《商务英语翻译实务》中的13个商务英语翻译项目和PWP的翻译过程为两条交叉的主线,将翻译技巧和翻译理论渗透在这两条主线之中。在某一个项目教学中,PWP项目教学中以过程为导向,让翻译学习者能在翻译学习中针对翻译项目的每个阶段,通过翻译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主动建构(如下表)。3.以多样的教学形式,促使学生互动建构。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教学中利用多种教学形式,如采用工作坊、头脑风暴赛等开展教学。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组织者、监控者,翻译学习者成为课堂的中心,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相互协调、相互沟通,共同完成翻译项目。(1)翻译工作坊。翻译工作坊是指类似于商业性的翻译机构,由若干名翻译者共同完成翻译项目的形式。在翻译项目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为5~6人的小组,即虚拟的翻译社,并让各组为自己的翻译社命名。在商务英语翻译实训中,根据真实翻译项目需求的情况,每个小组成员内部进行讨论分工。每组一名同学担任项目经理,负责将翻译项目分解分配给小组各个成员,联络项目需求方,并完成最终交稿。每组中翻译水平相对较好的同学负责后期统稿和审稿。在完成某一翻译项目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不仅共同完成了最终的翻译项目译文,且共同讨论、协作,与需求方进行交流,工作坊的形式能够促进翻译学习者就当前的翻译项目进行沟通和学习,促进学习者个体在互动中进行建构。(2)头脑风暴。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体开发创造性思维,集体主动建构的方法。在商务英语翻译课中,可以运用全班或者小组的形式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在翻译项目教学中可以采取这种形式,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尽量多地收集同一项目的不同版本的译文,并向学生展示,让全班同学畅所欲言,对译文的优劣进行点评,最后共同分析总结和反思。笔者曾使用商号翻译、商标翻译等进行尝试,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以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学生主动建构。商务英语翻译项目往往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学生在翻译中常常有畏难的情绪,导致学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进行主动建构。教师在设计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为项目教学的每个环节或阶段设计和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源,对学生的项目学习起到一定支柱作用,同时学生也在完成任务时进行有选择的学习,利用相关资源进行知识构建。例如在安排学生进行某公司简介翻译项目学习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以下资源:公司简介翻译常用词组列表,公司简介常用句型列表,平行文本等,甚至可以提供专业词汇对照列表。这样就能有效降低学生完成翻译项目的焦虑度,支持学生主动建构。5.以多元的考核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建构。课程的考核方式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导向。因此在项目教学中可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建构。首先,注意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将学生平时在项目学习中的参与度、个人表现、小组表现都纳入考核范围内,激励积极进行项目学习的主动建构,促使学生重视项目学习过程和小组合作;在终结性考核中体现项目考核的导向,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其次,注意教师评价和同伴评价的结合,让小组间进行项目作业互评,通过互评促进学生进一步反思和总结,主动建构。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