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在英语翻译专业教学的应用

时间:2022-10-09 15:09:49

混合式教学在英语翻译专业教学的应用

摘要: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将“线上”与“线下”的教学优势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英语翻译专业教学中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该在充分考虑翻译学科规律和特殊性的前提下,以培养应用型、专业性、职业化的翻译人才为指引,以混合式教学的“三原则”为指导,以格里厄姆《高校混合式教学的应用与实施框架》一文中的“三阶段”为参照,利用新资源、营造新现场、设计新评价体系,构建一条培养翻译人才的新路径。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翻译教学;翻译人才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现状

2019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传统课堂教学带来了挑战,居家“线上”学习成为应对危机的主要手段。虽然共享、开放的线上课程为居家学习提供了及时的支持,但它只是一种“应急”手段[1]。换言之,单纯的线上或线下课程都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的翻译教学需求。新时期下,线上课程所需要承担的“教学”任务较之疫情之前发生了明显变化,不再是以“部分”学习者的特定需求为导向,而是应该以“广泛”学习者的“普化教育”为己任。这就意味着线上课程应该从以往的“兴趣化”教育转向“专业化”教育。新的需求必然会给线上课程带来不小的挑战。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保留线上教学形式并将其融入传统课堂教学是各学科教学的主要趋势,具体到翻译教学亦是如此。因此,以翻译教学的特殊性为基础,融合传统教学优势,优化线上资源,构建一种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新时期下势在必行。混合式教学模式顾名思义是一种混合的、非单一的教学模式。简言之,它是一种将“线上”与“线下”教学优势相结合的“双线”并行的教学模式。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国内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始于2012年左右。目前,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英语翻译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多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展开,探讨“线上”和“线下”教学在各个阶段的对应关系。课前利用“线上”资源、课堂教学利用“线上”加“线下”、课后利用“线上”,是大多研究者提出的混合“双线”教学的基本模式。显然,这种按照教学时间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三分的方法太过笼统,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来说缺乏针对性。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原则

虽然混合式教学模式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但概括来说有“三原则”和“三阶段”可以参照。学界达成共识的“三原则”分别是“线上有资源”“线下有活动”和“过程有评估”。“三个原则”中包含了混合式教学的三要素,分别是“线上”资源、课堂教学和学习评价。“三阶段”是2013年由美国学者格里厄姆等人在《高校混合式教学的应用与实施框架》一文中提出的,他们认为混合式教学实施应分为三个阶段:策略阶段——整体规划阶段;组织阶段——具体实施措施阶段;支持阶段——解决多维教学的支持问题[2]。具体到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教师应该在策略阶段开展前期分析,组织阶段设计教学活动与配置教学资源,支持阶段进行学习监控与效果评价。在前期分析过程中,教师应该制定总体的实施策略,包括制定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的基本框架、思考教学手段以及规划教学评价方式等。换言之,教师需要在既定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分析教学内容的总体结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不同章节的重要性及衔接关系,在此基础上梳理出适合“线上”“线下”教学的知识和技能,并遵循学习规律进行混合配比。在活动与资源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该以教学内容为依托,设计混合式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并在前期分析的基础上对课堂活动进行分层设计、对教学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利用。在学习评价与监控过程中,教师应该设计包括入门诊断、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多种定性、定量评价的支持手段,构建多维的监督和评价体系,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英语翻译专业教学中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要以上述“三原则”和“三阶段”为基本框架,还应该在此基础上开拓新的项目资源,设计新的活动和新的评价方式,以便满足翻译教学的特殊需求。2018年,教育部了《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对翻译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了描述。这是国家第一次为翻译专业设定标准,这也意味着翻译专业的人才培养不是普遍意义上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其独特性。《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中指出:“本专业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国际视野,具有较强的双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创业能力的通用性翻译专业人才。”[3]简言之,翻译专业强调培养应用型(具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专业性(具备“双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职业化(具备“就业创业能力”)人才。因此,新时期下,综合考量“线上”和“线下”教学优势,在兼顾语言能力的同时突出翻译人才的应用型、专业性和职业化特色,是翻译教学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指南。

三、英语翻译专业教学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路径

在英语翻译专业教学中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者应该采取“线上”“线下”双轨定性的方式,以“三原则”“三阶段”为参照,以应用型、专业性和职业化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以新资源、新现场和新评价的“三新”为抓手,探索一条适合翻译学科的新路径(见图1)。如图1所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应该结合“线上”“线下”教学的优势和特点,遵循翻译教学的规律和独特性,探究出一条适合翻译教学的新模式。这种模式应该包含以下几“新”:第一,新资源,即开发新的课程项目资源。英语翻译专业教学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应该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设计“线上”“线下”可共享、可衔接的案例库和翻译项目资源。现有的慕课、微课堂等“线上”资源可以满足语言与翻译知识和技能的培养需求,却很难满足翻译应用能力的培养需求,因为翻译专业培养的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能够将所学知识与技能熟练地应用于社会实践的能力。显然,这种能力的培养靠传统的“线上”课程很难实现。通常状况下,翻译专业都是通过实习、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之下,学生不仅走出校门的机会明显减少,而且参与实习实践会面临更多的限制和束缚。在这种情况下,案例资源和项目资源的选择和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在平台上的案例和项目需要在保证典型性和多样性的前提下,尽量做到实操“友好”。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对项目进行清晰的描述、针对项目提出具体的要求,并对项目操作过程进行必要的提示。同时,课程还应该保证项目在课程中的“可持续”发展,即同一项目能够在“线上”和“线下”深度操作。“线上”,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分享项目让学生提前预热,充分准备;“线下”,教师通过监督项目的实际操作过程进行时时纠错和反馈。不仅如此,如有必要,个别重要项目还可以进行二次操作。第二,新的教学现场,即探索“实地”教学的新现场。英语翻译专业教学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应该以专业性人才培养为向导,设计适合专业性人才培养的仿真教学活动,将云端“实地”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翻译专业要求培养专业性人才,即能够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人才。专业性人才培养需要结合地方和区域特色,优化教学安排。因此,可以通过“就地转换”的教学模式高效地实现理论和实操的接合。所谓“就地转换”的教学模式就是指将学生安排在一间可提供网络连接的教室中。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云端的方式给学生提供“线上”观摩、“线上”参与,并接受“现场”指导的机会。教师通过云端“直播”将“一线”的工作环境和各个领域不同的工作性质更加直观地向学生进行展示,借此创造出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现场感”。另一方面,学生原地不动就可以实现从“现场”到课堂的空间“移动”。教师通过对观摩现场的即时点评,实现对所涉及专业知识的强化、反馈和指导,最终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迁移和内化。第三,新评价,即构建职业化的评价体系。英语翻译专业教学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应该以职业化人才培养为引领,通过“线上”数据和“线下”观察双管齐下,设计符合翻译人才培养要求的职业化评价方式。在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具体的翻译项目为测量对象,结合行业规范和职业化评价指标,邀请行业专家参与评价,构建职业化评价体系。在评价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课程参与度、课程项目完成质量、学习目标完成度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综合评价。学生课程参与度可以通过“线上”课程的数据搜集和课堂教学的贡献度两个方面进行评价。课程项目完成质量应该对照教学目标中规定的知识和能力指标进行判断。课程项目完成质量评价是评价的重点。这部分评价一定要将从业标准和从业人员评价纳入其中。比如,在对一个翻译项目进行评价时,教师可以参照中国翻译协会提出的《T/TAC2-2017口笔译人员基本能力要求》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文化能力、领域能力和技术能力进行考量。同时,邀请行业专家在“线上”对项目的完成情况和译员的职业素养进行考核与评价。学习目标完成度评价,可以将学生的入门诊断、中期测评和期末测试作为参照指标,使其成为教师判断学生能力提升与否的重要依据。结语翻译是一门知识和技能并重、互动和实操并行的课程。在英语翻译专业教学中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首先需要通过调研选定结构良好、能够维持学生自主学习动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线上”学习资源,并结合现有网络资源选定能够促进学生深入思考的“线下”拓展资源。其次,教师需要遵循翻译课堂教学的规律与特点,结合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翻译专业的特殊性,综合利用“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优势,设计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教师能够有效引导、“线上”“线下”相互促进的教学活动。再次,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混合式教学所需的技术手段,利用“线上”监管和“线下”监督、过程性监管和终结性监管等手段,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虽然翻译课程的特殊性增加了混合教学的难度,但在当前形势下,构建属于翻译课程的“双线”教学模式(线上加线下)势在必行[4]。

参考文献

[1]邬大光,李文.我国高校大规模线上教学的阶段性特征:基于对学生、教师、教务人员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7):1-30.

[2]GRAHMACR,WOODFIELDW,HARRISIONJB.Aframeworkforinstitutionaladoptionandimplementationofblendedlearninginhighereducation[J].TheInternetandHigherEducation,2013(18):4-14.

[3]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刘和平.远程翻译专业教学管理的创新与发展[J].中国翻译,2020(6):66-68.

作者:徐明玉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