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12:08:42

混合式范文篇1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跨入二十一世纪,已成为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现代远程教育是以信息技术为教学手段,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在远程教育的应用而兴起。“现代远程教育是基于现代信息和教育技术的远程教育,更确切的说,现代远程教育是在卫星电视网络、电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这世界上的三大通信网络环境下开展的远程教育,它具有数字化、多媒体和交互式等显著的技术和教学特征”。定义表明了现代远程教育是以三大通信网络为技术特征发展的教学方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新型教育形态,是人们构建学习体系的重要手段。现代远程教育理念实现了对现代教育方式的突破,对现代教育手段的革新,对现代教育目标的重新审视。现代远程教育是一个系统体系,探索出一套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开展教学的教学模式,以适应人才教育对现代教学模式的新要求。

2混合式教学模式理论建构

2.1定义

“混合式教学”的定义是由斯密斯•J与艾勒特•马西埃将传统学习理念与E-learning纯技术学习理念相结合提出的。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其中混合式教学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很大。布鲁纳的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主动地接受知识,是接受信息的加工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调动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习者能够主动对所学知识进行探索和发现。这也与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特点极为符合。混合式教学是对网络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两种教学方式的混合,以其克服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混合式教学模式引起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国内首次正式倡导混合式教学概念的是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他的观点是:“混合式教学模式把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2.2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网络资源建设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利用网络在线教学的优势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网络资源建设是面授教学必不可少的补充和延伸。1)构建网络平台。在网络技术、虚拟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教学网络平台的搭建应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创造学习的网络环境。首先建立起教学资源库,将教学内容碎片化,以知识单元为单位,例如微视频的视频库,构建起网络平台的素材资源库。其次,设计教学网络平台的结构框架。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课后跟踪服务等几个环节。每个环节设计为一个模板,每个模板要实现网上教学互动与学员互动。最后,完善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资源服务网络的技术支持,使学员可在家中、上班路上、休闲场所等场所都可以随时登录资源服务平台开展自主学习。2)建立学习内容技术支持。网络学习的一大弊端是师生之间缺乏交互与沟通,学生面对枯燥的课本内容,会产生焦躁、乏味、孤独的心理。针对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必须对学生的学习形式进行创新。“美国心理学家马腾斯(Martens)指出可以在印刷教材和电子教材中采用内置的支持设计来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可采取纸质教材内置二维码的形式。将每个章节的内容设计成一个二维码,对应网络资源平台上相应的视频、题库等。另外,还可以附加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扩展、补充的学习资源。3)提供个性化服务。为了学生可以在学习平台中迅速定位,可以通过跟踪学习者平时网上学习行为,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思想状况等,结合个人的年龄、兴趣、职业等个性化特点,对其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制定个性化的“学习包”,并且设计“点餐式”的学习推荐服务,使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多方面、多角度地进行学习。

2.3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设计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的第一步是教学准备,包括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课前教学设计,分别为网路资源建设、课堂教学设计、实践活动设计,为之后的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支持。第二步包括网络教学、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网络教学是将课程内容、教学资源或教学活动呈现在资源平台上。课堂教学侧重于对课程重难点知识的讲解和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可以运用创新理论解决实际的创新问题。第三步是考核评价,是形成性评价成绩与总结性评价成绩之和。

3创新教育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

3.1创新教育的教学准备环节

网络资源建设为混合式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将教师的教学行为由课堂扩展到了课堂外,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优化了学习效果,即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课堂教学以教学活动设计为主,是教学准备环节的重要部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而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对创新内容的熟练掌握,完成课堂中的创新任务。创新教育的实践活动设计通过让学生根据学习到的创新知识完成创新成果,达到突破常规思维,善于创新,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3.2网络教学

学生以在教学资源平台上自主学习为主。创新教育课程的网络教学形式包括课程视频库、PPT课件、测试题库、网上教学辅导、在线评价等。课程视频是将教学内容以小节为单位,每一节内容录制一个视频资源,紧扣教材的教学内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点播视频学习。教师将教学活动设计为教学目标、步骤、任务三个模块内容,学生可以参照模块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平台还将设置讨论和答疑区,学生之间结成学习小组在线学习和交流,师生在平台上进行即时的互动和指导。教师布置作业和任务,学生要及时完成作业并提交到平台上,教师应对学生上传提交的作业进行评价与反馈。此外,可将与创新有关的视频、时事动态、学术研究做成专栏,并设计成APP,学生可随时随地了解创新。

3.3课堂教学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环节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创新教育的课程中,通过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做创新游戏、展示创新成果等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培养创新思维的活动中。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给学生灌输课本知识不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重难点、学生在线测评反馈等安排课堂教学内容,而不是教师一味地对课本知识的全部讲解,对学生在创新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除此之外,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点拨。

3.4实践活动

创新课程是以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造力、增强创新实践能力为目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实践活动的环节,要以创新理论的实践为主。在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中都要设计创新实践的内容,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定式,能够熟练掌握创新的方法。此外,还要关注创新与企业、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运用创新理论解决社会的实际问题,真正达到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3.5总结性考核评价

混合式范文篇2

关键词:双线混合;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所谓“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1],即大学课堂不应仅仅是传播知识的场所,也当是人类思想文化的精神家园。新颁发的《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外语类专业学生的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在外语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育人理念意义重大。线上线下双线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是适应新世纪外语人才培养的新的教学理念与路径。基于双线混合模式构建起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学习共同体,其本质内涵与课程思政内涵,即团队精神、共享思想、人类共同体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常契合,同时,它能够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比如,传统课程教学中,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而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获得语言商务知识以及技能操练的途径十分有限,所获资源的质量难以把控,无法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线上线下双线并举的教学模式,有效解决了课程教学时空的拓展以及学习资源支持的针对性和使用问题。该教学模式本质是为学生创建一种高度参与性、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更追求创造性知识的自我建构与生成[2]。此外,该模式能够拓展课程教学的时空,帮助实现深度学习,即在双线模式下,教师课前投入更多指导,对学生之间的互动监督增加,生生互动行为意识得以强化[3],并可实现课程的思想性和价值观引领作用不断线;同时,也能够促进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多元化设计。项目教学模式最早由美国效能专家于20世纪初提出,后经Dewey和Kilpatrick等人不断加以丰富后被正式提出,随后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4]。该教学模式提倡“做中学,学中做”,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即学生在老师指导帮助下,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主体项目来实现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相关职业技能的实践。20世纪90年代起,该模式得到外语教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更有实证研究表明[5],项目教学使得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提高其自助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基于项目教学法,构建思政视域下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发挥全课程、全方位育人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润物无声中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不仅具有理论依据也具有实践价值。

一课程设计思路

《商务英语视听说》是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应用性特点。依据最新出台的《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外语类学生“应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传统的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社会需求,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为了提高商务英语视听说教学的时效性,笔者尝试将项目教学模式引入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用专题切入的方式,开展“商务英语新闻评论”专题项目口头展示活动,并通过线上线下双线并举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实施课程思政,以此培养学生具备相当的英语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商务实践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等五大技能。本课程以三个原则开展课程设计:一是因材施教原则。按照校情、学情,合理分配线上线上的课时安排、线上任务点设置、话题讨论,提供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难易度不等、开放式的作业或项目。使得每个个体都可以各个环节中学有所得,学有所长。二是资源的广度深度。课程以实体课堂面授为主,积极应用信息技术,辅以部分线上教学,赋能教学实效。课程教学内容分普通英语和商务英语语言知识与听说技能训练两部分,分二个学期,每学期的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一学期为考查课,主要教材是《新视野商务英语视听说》(上册),教学重点一是培养学生商务环境下的高级听力策略的有效运用,包括辨音、预测、抓主旨大意、通过修辞问句抓句子大意,运用缩略语或符号作笔记等;二是听懂商务工作场合英语交际对话,并回答具有一定认知挑战度的商务问题。第二学期为考试课,主要教材是《新视野商务英语视听说》(下册),教学重点一是培养学生更复杂商务环境下的听力技能,如学会复杂数字的快速辨析、因果关系的判断、推测话者的意图以及做笔记等;二是听懂中等长度有关讨论公司运营情况,对产品销售期待和对公司年运营情况的商务讨论,能就所讨论的内容做选择或判断。除上述基本课堂组织,我们引入项目教学模式,即采用专题切入的方式,开展挑战认知高度的专题口语展示项目:即主题项目“商务英语新闻评论”,以此作为线上线下双线混合式课程思政以及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思辨能力培养的载体。

二“商务英语新闻评论”项目教学设计案例

(一)项目教学设计宗旨与目标

项目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等来设计适合他们水平符合其兴趣的项目[6]。因此,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宗旨是:基于《商英国标》,培养商务英语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商务实践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本课程的目标:即双线混合、德技并修、赋能课堂教学实效。《商务英语视听说》的项目教学案例设计是基于线上线下双线混合式课程思政这一教学目标而展开的。我们依据本专业学生职业发展路径以及现有的语言能力、本专业知识水准等设计了题为“商务英语新闻评论”。即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协作完成本项目的制作与展示,项目内容包括:商务英语新闻报导、新闻要旨介绍、评述,连线采访互动以及项目广告以及最后的新闻评论等环节。旨在将鲜活的思政元素与商务知识及语言技能的实践、职业素养训练实现无缝对接。

(二)“商务新闻评论项目”实施流程

本项目教学分课前(线上/线下)、课中(线下)和课后(线下)三个阶段。下文我们以授课班级其中一组的商务新闻评论项目为例,具体说明整个流程。新闻标题:BritainandHuaweiCanWorkTogetherforaWin-winCooperation思政目标:树立全球观教学方法:双线混合+隐性渗透式实施流程:1.课前准备(线上/线下)(1)教学任务布置1BusinessNewsReviewProgramTeachingAims:ImproveSkillsofOralPresentation/AutonomousLearning/CriticalThinkingTeachingTasks:——GroupSelection-ReportingGroup(A)Selectnewsoftheday/week//anewsarticlefromwebsitestodiscussinclass(visual/audio)-CommentingGroup(B)fromtheaudienceresponsibleforinteractions(comments)——PresentingForm-Reportinggroup→Newsreportbyyourown+(Imitating)/playvideo/audio2mSummarisingkeypointsthroughgroupdiscussion+-Commentinggroup→Doingnewsreviewing+(questioning/doubting/analyzing)——Time-15minutesforeachgroup+5minutesinteraction(online)-handinyour“outline”2weeksbeforethedeliveringoftheprogaram.学期之初,教学日历中就明确安排了学期中期将组织为期2周半的课堂口语展示活动,作为“课程思政”示范建设的改革项目专题切入。课程组具体采用较为隐性而非显性的方法,将该主题项目中所隐含的全球观润物无声地加以渗透。要求以5-6人小组为一团队,用自制小视频或结合现场演示混合式等形式开展新闻播报与评论活动。课堂时间为15分钟展示,5分钟课堂即兴问答互动,5分钟小组反馈互评。展示前一周,要求各个小组上交相关展示项目的大纲,具体要求如下:(2)教学任务布置2(“商务英语新闻评论”大纲要求)NewsReviewProgramOutline——ContentsAtypedoutlinecontaining-maincontentsofthewholeprogramincluding-topicoftheprogram-mainideasofthenews-mainquestionsoftheinterviewers(shortenedrelevantreplies)-reviewingofthead(music/song)-summary(conclusion)——Taskallotment-withnamesandtasks——Othermaterials-theoriginalnews(audi0/videoandscripts)原新闻材料(音频/视频/文本)-theoriginalad(music/song)——Sources/References(3)课前学生文本准备(线上)1商务英语171第四小组拟就有关英国与华为合作开展5G研究项目这一新闻报导展开讨论。授课教师随即也展开相关话题的拓展阅读,在线课程前,在平台与授课主题相关的视频音频以及相应文本,并要求该小组提前将相关新闻的视频以及文本放在线上论坛中,以便其他学生提前了解下周课堂要展示的新闻主要内容,并能够就有关话题开展后期高质量的互动问答。(4)课前学生文本准备(线上)2实体课堂展示项目前两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线上线下协作商讨,共同完成并上交书面大纲,教师修改后给予反馈意见。2.课中项目实施(线下)学生分小组做课程现场展示。偶后,开展项目展示后的互动问答环节。之后,教师随即有意识地提出几个拓展性问题:问题一:英国是否能够独立做出明智的决定?问题二:英国是否会继续其自由开放的贸易投资政策?问题三:该决定会是双赢的合作吗?从而引发学生做进一步的讨论。在讨论期间,学生们分别从英国、中国、世界的视角做出阐述。期间,授课教师不失事宜地给学生渗透以下全球观:技术是全人类的。只有秉承自由、开放的心态,才是明智的选择,共赢的局面才能打开。最后,教师还引用驻英国大使的讲话作最后的结论:BritaincanandmustworkwithHuaweion5G.ChinaandUkcan“worktogethertobuildafutureofwin-winresults.”英国能够也必须与华为合作开展5G研发,方才是构建了共赢的未来之局面。以下这段文字是教师总结发言:Summary-BritaincanandmustworkwithHuaweion5Gtorelieveconcernsover5Gtechnologies.-ChinaandtheUKshouldfollowthetrendofglobalization;-sticktoindependentdecisionmaking/openness/cooperationtobuildafutureofwin-winresults.3.课后(线上)拓展训练主题项目展示结束后,教师进一步线上补充与该主题新闻相关的拓展性阅读资源。包括原新闻素材以及拓展性视频音频以及阅读文本。比如:Readmore:HuaweiwelcomesUKreportsHuawei'sparticipationisabravestepAmbassadorLiu,writingintheSundayTelegraphnewspaper,arguedthatwhilesecurityconcernsoverthedevelopmentof5Gnetworksareunderstandablegiventhenewtechnology"isnotperfectanddoesstillneedimprovements,"theriskscanbemanagedsolongascountriesandcompaniesworktogether.Inthearticle,LiuoutlinedthreequestionsfacingtheUK:Willitmakedecisionsindependently?Willitpursuefreeandopentradeandinvestment?W-illitchoosewin-wincooperation?Hearguedthatbyfocusingonlong-termgoals,backingglobalizationandmaintainingindependentdecisionmaking,opennessandcooperation,ChinaandtheUKcan"worktogethertobuildafutureofwin-winresults."BritaincanandmustworkwithHuaweion5G.

三总结与反思

(一)总结

由上述教学案例设计描述可见,本研究以全过程育人为教学设计宗旨。整个教学设计内容不仅包含了商务英语视听说教学的知识点、语言点、同时也与主题项目中所蕴涵或隐含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并切入了到了包括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的线下、线上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同时,我们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完成了整个商务英语视听说相关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从而实现项目教学模式下的双线混合式课程思政的深度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此外,主题项目的实施实现了从浅层次学习到深度学习的转变,有效强化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交互行为。基于上述线上线下双线混合的教学方法,以专题切入的方式开展的口语展示活动使得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全员互动,大大促进了学生的商务语言知识以及技能的掌握。同时,主题项目的深度挖掘、探讨与反思,更是积极地挑战了学生的认知高度,也有利地提升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批判性思维。受教班级近两年对本课程的评教与评学均为94.5分,几乎达到满分(95分)。该课程改革的实践证明,本研究所列的教学设计是有效实施线上线下双线混合教学方法,实施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

(二)反思

商务英语视听说是一门以培养学生商务听说交际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的课程,故此,凸显其实践性、实用性特点是一项长期、根本任务。如何更有效地引导、把控、评估学生对于平台资源的有效学习,是今后重点研究的问题。本研究实践是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动力,且被证明的确是对综合提高学生的商务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并在其家国情怀、商业道德、价值引领等思想领域也会同步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值得笔者以及各位同仁及进一步探究、思考并付诸教学实践。

(三)不足及改进措施

因篇幅原因,本文未涉及教学评价这一环节。实际我们所开展的专题项目展示活动,均采用同行评价、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今后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拟采用多层次的评价方式,细化评价细则,并及时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学习反馈。这样的评价方式既是一种输入,也是一种输出,是语言学习者语言学习的组成部分。此外,基于项目教学的课程思政改革,必然要对课程进行重构,实现课程功能的多元化,革新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挑战学生的语言与商务知识结构,提高发散性思维能力,凸显课程教学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使得全过程教学课程思政不断线,让学生在提高商务环境下英语应用能力的同时,人格素养也得以提升。总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研究当是各个专业一线教师一项长期的使命。

参考文献:

[1]谢小伟.“课程思政”在高效外语教学中的实践和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20(04):91-94.

[2]冯晓英,王瑞雪.“互联网+”时代核心目标导向的混合式学习设计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9(07):19-26.

[3]王亚楠.SPOC模式下初级汉语听力课的混合式教学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14):40-49.

[4]石磊.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下的商务英语信函写作实践研究[J].齐鲁示范学院学报,2015(04):31-36.

[5]韩琰.项目驱动提高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商务英语视听会所”课程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8):138-139.

混合式范文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教师能力;构成要素;培养路径

教师是教学活动诸要素中起决定性和关键性作用的因素,教师教学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的混合式教学能力是新时期信息化教育背景下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新要求,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新内涵和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所提的教师混合式教学能力是指教师运用线上和线下两个情境和环节进行混合教学的能力。当前,混合式教学以其兼容传统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教育的优势和具有线上学习与线下教学混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结合[1]、做学融合和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监控指导相结合等特点,非常适用于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因此,备受众多高职院校的大力推行。但根据我们对部分高职院校调研了解,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的混合式教学能力普遍欠缺,影响了混合式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这已成为制约推行混合式教学的瓶颈问题,也是高职教育教学管理者和研究者亟需研究和解决的课题。本文从分析高职教师的混合式教学能力构成要素和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提高高职教师混合式教学能力的有效路径。

一、混合式课程教学的内涵及其意义

本文所提的混合式课程教学是指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也就是目前学界普遍统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综合有关专家和学者的研究,我们认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主要内涵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为目的,融合传统教学和网络信息化教学的优势而构建起来的可随时随地进行“泛在学习”的环境和条件的教学模式。其基本做法和步骤是依托相关混合式教学平台,教师必须提前将精心设计的教学资源,包括学习任务书、导学说明书、教学课件、微课视频和动画、测试题、拓展训练等课程教学资源上传到课程平台上,学生按照有关要求课前登录课程教学平台,在线上学习观看有关教学资源,完成相关任务,教师在线上实时监控、答疑和指导,学生完成在线测试和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线上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线下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步骤,一般包括让学生展示线上学习的成果、组织学生点评总结、生成和梳理相应的知识点、布置新的难度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检验学生对有关知识学习和掌握的情况、学生分组讨论实施并进行展示、再组织点评总结、如此逐层训练、“螺旋式”提升学生的认知和能力、最后布置新的学习任务。高职教育是以培养满足经济社会不断发展需要的生产一线建设、管理、服务等岗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的教育,其教育教学的主要特点是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高职教育教学的这些特点要求。因此,在高职教育中推行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率。

二、高职教师混合式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的分析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种类型和层次,其教学的主要特征是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应用性,因此,其教师的教学能力除了需具备作为一般教师普遍需要的善于运用教材的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善于了解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和学习情况的能力、迅速而准确的判断能力、组织领导课内外活动的能力、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因材施教的能力等能力外,还应具备作为职业教育教学这一特殊类型和层次教育教学的能力,其中包括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能力,该教学能力又主要由以下能力构成:(一)职场化课程开发能力。职场化课程开发能力简单地说就是按照职场的工作任务和要求等来设计和建设课程的能力。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注重学科体系的理论教育,它是直接服从服务于有关行业产业发展需求的教育。随着人们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智力的不断发展,行业企业生产技术和条件不断进步,相关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技术水平也不断更新和提高,作为服务行业产业发展的高职教育,要及时适应行业产业技术水平的新发展、新需要,就必须持续化、动态化地进行相关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必须具备职场化课程开发能力,能够按照专业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项目、工作过程、工作标准等要求来开展岗位能力需求调研、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编写课程教材等[2]。高职教师职场化课程开发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其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因此这是教师混合式教学能力的重要构成要素。(二)混合式课程教学设计能力。就是指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按照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征和原则要求,对课程线上线下的教学内容、资源的优化组织、呈现方式的选择、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和步骤、考核评价等要素进行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的能力。要科学有效地开展混合式教学必须首先进行混合式课程教学设计,它是开展混合式课程教学的依据和指导,也反映教师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解和把握的程度。整体设计是对整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混合化设计,包括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功能定位、课程教学目标和特点、学生学情特点、教学内容和资源建设、各教学单元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组织、评价方案等方面的分析和设计;单元设计是指对每个教学单元进行的混合化设计,包括该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手段、如何针对线上学习情况开展线下课堂教学、线下教学步骤等。(三)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能力。教师的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能力是指教师借助信息化手段对课程教学资源进行优化选择、提炼加工,生成结构化、形象化、动态化等形态的课程资源的建设能力。当前,随着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化、网络化、视像化、泛在化学习的时代[3],知识的可视化、信息的直观化、学习时空的泛在化、教学环境的虚拟化、人际互动化和智能化等已经成为现今人们获取信息最重要的方式。这就要求作为以从事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所需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和目标的高职教师必须具备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能力,包括视频的拍摄和编辑技巧、动画的设计和制作等,也就是说,高职教师要善于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计需要的资源类型和呈现方式,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构架与知识体系进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善于挖掘、提炼和优化教学资源,善于把抽象理论直观化、隐闭的结构形象化、静态的原理动态化,将枯燥的知识和理论加工成有滋有味的“佳肴”。(四)混合式课程平台的使用能力。该能力是指教师能够熟悉课程平台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并能充分恰当应用的能力。混合式教学是依托相应的课程平台进行教学的,要想达到混合式教学应有目的和效果,教师必须具有混合式教学课程平台的应用能力,要熟悉课程平台的结构和功能,按照其结构和功能的划分对教学资源进行分类整合,使其简洁明了,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又具有关联性和系统性;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与工作过程吻合。尤其是要熟悉和应用其监控和互动的功能,对学生学习的过程进行及时的答疑指导和考核评价,及时将系统自动生成的学生在线学习率、在线学习时长、参与问题互动讨论率、线上测试参与率等情况反馈给学生,从而提高教学和管理效率。(五)混合式课程线上线下教学组织能力。该能力是指教师能够根据混合式教学的特点和原则要求并结合学生实际以及课程知识特征,科学、高效组织学生进行线上和线下学习的能力。混合式教学与传统教学不同,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因此,我们判断一门课程是否真正采用混合式教学,主要就是看这个教师是不是具有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进行有机结合的能力,具体一点说就是看他是否科学设计线上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是否有效组织和监控学生进行线上学习、是否能准确根据学生线上学习情况来设计和组织线下教学的项目内容以及方法步骤、是否有效组织学生全面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高效率地完成学习项目任务、是否全面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考核评价、是否从中自能生成知识和形成能力等,因此,线上线下教学组织能力是教师混合式课程教学的关键能力。

三、高职教师实施混合式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开展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高职教师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学理念滞后。相当部分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开展混合式教学是当前和今后教育教学方法和模式改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习惯于用单一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有的虽然名义上是混合式教学,但实际还是传统的教学。二是职场化课程开发能力欠缺。近年来,由于高职教育快速发展,各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因此,师资数量普遍短缺,为了应对繁重的教学任务,相当部分高职院校很难完全按照有关要求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即便安排去了,也由于时间零散,而且较短等原因,难以系统、全面了解和掌握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流程、标准和要求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在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过程中,很难做到教学内容任务化、教学过程工作化的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要求。三是混合式教学设计能力欠缺。相当部分教师还是未能准确理解和把握混合式教学的主要特征要求,教学目标设计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够吻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没有很好地融合等。四是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能力欠缺。根据我们对部分高职院校的调研了解,有将近50%的教师不会制作动画、不了解教学视频或微课制作的有关原则和技巧、不了解课件制作的原则要求,教学资源大多是文字和图片的叠加,对课程平台功能的了解不够,资源的呈现不够规范有序。五是混合式教学的组织能力欠缺。相当部分教师习惯于运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教学,在开展混合式教学活动中,常常忽略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混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混合、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混合、个人自学与小组合作混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对学生线上学习监控指导不够到位,设计高质量的问题开展互动和讨论偏少。

四、高职教师混合式教学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认识论告诉我们,认识决定行为。实施混合式教学改革其实质就是要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就是要创新教学方法模式和手段,教师对开展混合式教学作用和意义认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教师混合式教学能力的提高程度。要真正有效提高教师的混合式教学能力,必须首先提高其对开展混合式教学目的和意义的认识。为此,学院可以通过邀请有关专家作关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方法模式创新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的专题报告、在学院网站开设“混合式教学”专栏、出版混合式教学专题板报等方式进行宣传,使教师深刻认识到采用混合式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教师如果缺乏混合式教学能力将来是很难适应教师岗位要求的,从而产生危机感和急迫感,转变观念,并积极参与混合式教学,在实践中提高能力。(二)组建团队,带动引领。要提高教师混合式教学能力,应建设好两支队伍。一是混合式教学研究与指导专家团队,专家团队应由校内和校外专家组成,根据混合式教学的构成环节和内容,组织专家分专题进行研究,制定混合式教学各环节内容实施的要素、原则、标准和要求等规范性文件,收集汇编混合式教学优秀案例,编辑出版混合式教学指导手册,以便为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提供依据和参考、借鉴;二是建立混合式课程教学团队,采用立项的方式进行建设,让课程团队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充分发挥课程团队的集体智慧和力量,使团队成员在课程建设中取长补短,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共同进步。(三)分类培训,加强指导。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和指导应采取专题化、小组化和个性化的方式进行,以增强培训和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在培训的内容上,可分为混合式教学设计、课程平台功能作用、课程资源建设的类型要求、线上教学互动策略、线下教学的优化、过程考核的方法等专题,组织专家团队分专题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各教学系部的需求进行专题化、系列化培训和指导;在培训的方式上,应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化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建立教师混合式教学学习培训平台,可采取线上学习和线下集中培训相结合、典型案例分析与具体问题解决相结合、个人自学与课程团队研讨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开展系列化、常态化培训和指导[4];还可举办形式多样混合式教学研讨会、交流会等,让大家分享混合式教学好的经验和做法。(四)开展教师混合式教学能力测评。开展教师混合式教学能力测评是提高教师混合式教学能力的重要措施。为此,一是要建立科学、完整的混合式教学能力评价标准。该标准应涵盖混合式教学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可从混合式教学设计、混合式教学资源建设、线上教学组织、混合式课堂教学实施等四个维度赋予相应的指标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四个等级进行测评;二是要建立测评专家团队,测评专家团队成员原则上应从学院混合式教学研究和指导专家团队中选取,为确保测评的客观性、公平性和权威性,测评专家团队成员中校外应不少于五分之三;三是要优化测评程序,既要观测课程平台教学资源建设的数量和质量,也要看线下课堂教学的实际应用情况和学生的评议。(五)完善制度机制。要有效提高教师的混合式教学能力,建立和完善有关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是保障。为此,一是应根据实际,制定《混合式课程教学项目建设及验收管理办法》《混合式课程教学实施和考核激励办法》等管理制度;二是应结合每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制度化地开展系列化教师混合式教学能力比赛,包括“混合式教学单元设计比赛”“混合式教学任务设计比赛”“混合式教学动画、视频制作比赛”“混合式课堂教学比赛”等专项比赛,每年还可相应评选出“十佳混合式教学能手”和“十佳混合式课程”;三是对在混合式教学理论研究或实践应用等取得突出成绩者,可根据有关程序,将其纳入学院混合式教学专家团队的人选;四是将教师参与混合式教学的业绩情况作为评优评先、职称职务晋升等方面要求的优先条件,同时,优先安排参加校外有关研讨和培训;五是对实施混合式教学效果好的课程应适当提高其课酬系数。

参考文献:

[1]章玳.翻转教学:线下与线上学习的有效结合[J].教育探索,2013(11):69-71.

[2]谭永平.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培养路径探索———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教论坛,2017(3):59-61.

[3]董传民.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EB/OL].https://www.xzbu.com/1/view-6418285.htm.

混合式范文篇4

关键词:项目驱动;网络编程课程;混合式教学;在线教学

网络编程课程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等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要求学生在理解先前学习的计算机网络原理、TCP/IP协议和程序设计基本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学习网络程序的结构框架、套接字编程等网络编程技术,实现网络中不同主机之间的通信,培养学生网络编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4]。目前网络编程课程的教学大都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虽然有助于教师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和教师的言传身教,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处在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由于网络编程课程的内容涉及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理论,知识面宽,逻辑性强,在学习过程中又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编程能力。因而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集理论性、实践性与能力培养于一体的网络编程课程的教学要求。混合式教学可理解为一种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这种理念要求综合地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技术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5-7]。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成熟,慕课、微课等在线教学得到迅速发展。在线教学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但在线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监控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利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和学生能力的培养。于是把传统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融为一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渐被广大教师所接受[8]。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发挥了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而且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9]。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学不是教师一味的“教”,而主要在于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借助于教师提供的资料或各种网络资源课前自主学习基础知识,在线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与测试,在教师的指导下深化自己的知识与拓展自己的能力。学习也不只是学生单方面的“学”,更需要教师的“导”。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地安排学习进度,提供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线学习,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但在混合式教学中,如何把传统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有效结合,使得两者的优势相得益彰,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项目驱动下的网络编程混合式教学构建与实施

混合式教学的构建与实施,教师必须在分析课程的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以及学生的个性和能力的基础上,合理设计线上线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加强教师的“引”,深化学生的“学”,从而达到线上线下的协调、教与学的平衡统一。根据混合式教学的特点与网络编程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从课程规划与教学设计、在线自主学习、课堂教学、课后巩固深化、课程考核与评价等方面出发构建项目驱动下的网络编程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1.1课前教师课程规划。虽然网络编程的基本原理与选用具体编程语言没有关系,但是其教学必须依托一门具体的程序设计语言实现其功能。由于Java语言是一种具有较好的分布式特性与跨平台性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可以为网络程序设计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而且网络编程课程一般开设在大四的第一学期,此前学生已经学过Java程序设计课程,因此可以选用Java语言来讲授网络编程课程。网络编程课程是一门知识点多,具有较强理论性与实践性的专业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因此确定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学生在理解与掌握计算机网络原理等基础理论的基础上,了解网络程序设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其设计模型和开发流程,熟悉常用开发工具和网络编程接口与类,理解与掌握套接字编程技术与思想,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和开发观念,能够学以致用,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良好的网络编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教学目标,教师还需制订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根据在线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特点以及学生认识学习的规律,应将教学内容进行层次划分,对于易于理解掌握的知识安排在在线学习阶段完成,对于重点、难点以及需要灵活掌握应用的内容放在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中进行。网络编程课程的教学内容具体安排及相应的项目[10-12]见表1。1.2项目驱动式教学设计。网络编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让学生在教、学、做中培养自己的实践编程能力,教师以项目的形式来组织安排教学。对每一个教学单元,教师应设计安排相应的项目。在教学前,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项目小组2~3人,每个人在项目中分担不同的角色。每个项目贯穿相应教学单元的整个教学过程,由每个项目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每个项目可以划分成很多的模块,这些模块又可以用教学单元中相应的知识点来完成实现。这样教师就可以设计与模块相似的案例来讲解相应的知识点,即通过案例化教学来讲解知识点,使学生学完教学单元的内容后,就能在具体的工程环境中实现项目的功能,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教师在确定了每个教学单元的内容及其相应的项目后,就可以根据项目模块设计相应教学知识点的教学案例,进行教学设计。收集或设计相应的教学资源,制作课件,录制视频,准备相应的项目任务书及一些教学相关的文档,并把这些资源到学院的在线教学平台。1.3课前学生在线自主学习。课前,学生进入学院在线教学平台,根据教师的学习目标、任务与学习建议以及自身的情况等,自主地学习平台中的视频、课件、文档等,也可以自己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学习。如果学生自己觉得有更好的学习资源,也可以到教学平台共享区,供教师与学生参考。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平台留言或通过微信、QQ等与教师联系,以便及时得到教师帮助。如果学生对教学有更好的建议或思考,也可及时联系教师进行反馈,以便教师进一步完善教学。当学生学完在线教学的内容后,就可以通过平台提供的习题对自己进行测试,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最后,学生根据项目任务书,明确项目要求。在线下与项目小组其他成员一起查阅资料,共同完成项目的需求分析与方案设计,并及时反馈给教师,审核其合理性与可行性。1.4课堂师生多样化教学。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在线学习的情况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可以采用提问的形式检查和加深学生在线学习的知识点,可以集中讲授重点和需要拓展补充的知识,可以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难点、疑点知识,可以用汇报答辩的形式介绍项目的完成情况及遇到的困难,也可以采用练习的形式来巩固学习成果。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混合式教学中,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教师在课前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精心设计好教学内容;在课堂上,选用合适的教学形式,加强与学生交流互动,控制好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思考,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1.5课后巩固深化。课后,学生要及时地完成教师课堂布置的作业,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与反思,并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拓展与深化学习的知识。对于项目,学生应该与项目小组其他成员分工合作,实现与完善项目。项目完成后,教师组织各项目组对项目进行汇报、答辩和评估。在课后,学生遇到的各种情况要及时反馈给教师,以便能得到教师更好的指导,也有助于教师更进一步地完善教学。1.6课程考核评价与反馈。在网络编程的混合式教学中,学生的成绩由平时成绩(40%)、项目成绩(30%)和期末考试成绩(30%)3部分组成。平时成绩主要由教师根据学生在线学习的测试和完成学习的情况,以及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考勤与课堂表现等方面打分确定,用来衡量学生能力形成过程。项目成绩由教师、学生和项目组分别打分给予评价。项目成绩包括学生自评(20%),项目组对成员的组评(40%),其他项目组对项目的他评(20%)和教师对学生的在项目中的表现评价(20%)。项目成绩主要评价学生的专业技能、团队协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期末成绩通过考试来确定,主要评价学生对基础理论的掌握情况。课程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对课程教学进行总结反思,提出对下一次的教学改进意见。

2教学效果评估

为了对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我们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2015级(传统教学)与2016级(混合式教学)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分析。这两次考试,题量一致,难度相当。考试情况及成绩分布如图2和图3所示。从图2和图3可知,混合式教学的班级90分以上的有2人,80—89分的有11人,明显多于传统教学班级的80分以上的人数4人,计算混合式教学班级60分以上的学生平均成绩为75.07分,好于传统教学班级60分以上的平均成绩71.13。这说明混合式教学班级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普遍要好于采用传统教学的学生。但我们也观察到,在混合式教学班级还有4人没有及格,这4位学生的平均成绩只有25.75分。查阅图2传统教学班级(2015级)成绩分布情况图3混合式教学班级(2016级)成绩分布情况教学记录发现,这几位学生经常缺席或没有完成在线教学,也很少参加课堂教学的讨论与交流。这说明了在混合式教学中,如何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是混合式教学中重要的一环,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在课程结束后,我们选取2016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班级对混合式教学的情况进行无记名调查。调查结果统计显示: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74.5%的学生更喜欢混合式教学方式,17%的学生认为对混合式教学的喜欢程度一般,8.5%的学生表示不喜欢;87.2%的学生觉得自己能积极主动参与讨论与项目中,12.8%的学生表示在教学中自己的参与程度一般;83%的学生表示自己的编程能力得到了提高,17%的学生觉得对自己的编程能力提高不大;89.4%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表示很满意,10.5%的学生觉得教师的教学满意度一般。总体上看,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认可混合式教学方式,认为该教学方式提高了自己的积极性与参与性,有助于自己能力的培养。

3结语

网络编程课程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专业课程,采用项目驱动下的网络编程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网络编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由于混合式教学给予学生极大的自主性,少数学生学习的懈怠性就会出现,因此混合式教学需要建立相应的督促机制,教师与学生一起努力,相互配合才能共同完成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也应该不断学习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完善混合式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林睦纲,姜小奇,魏书堤,等.“网络编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J].福建电脑,2011(1):37-38.

[2]刘青云,焦铬,陈坚祯.MIMPS教学法在网络编程实践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电脑,2018(7):79-80,128.

[3]刘琰,常斌,罗军勇,等.面向能力培养的网络编程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0(18):52-55.

[4]胡静,赵雷,罗宜元,等.网络工程专业的网络编程课程教学与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4(18):35-38.

[5]GarrisonDR,VaughanND.Blendedlearninginhighereducation:Framework,principles,andguidelines[M].SanFrancisco:JohnWiley&Sons,2008.

[6]McGeeP,ReisA.Blendedcoursedesign:Asynthesisofbestpractices[J].JournalofAsynchronousLearningNetworks,2012,16(4):7-22.

[7]李逢庆.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教学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6(9):18-24.

[8]冯晓英,王瑞雪,吴怡君.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J].远程教育杂志,2018(3):13-24.

[9]何克抗.从Blending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9):37-48,79.

[10]朱辉,朱志国,李刚.Java网络程序设计[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11]董相志,唐玉凯,张岳强,等.Java网络编程案例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17.

混合式范文篇5

关键词:爱课程;线上线下;水环境保护;教学实践

本科教育是高校的核心和基础工作,也是衡量高校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2019年10月,教育部了《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提出要优化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比例结构,实施部级和省级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着力打造一大批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金课”。近年来,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爱课程”“网易云课程”等网络课程共享平台相继进入高校师生的视野,为高校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个性的教学服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这一创新型教学方式也应运而生,结合了线上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打破了地域限制,有益于进一步激发课堂趣味性和参与度,提升课堂学习效率。《水环境保护》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是为适应水利事业从传统水利向现代化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实现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设立的一门课程,亟需向教育信息化的新需求靠拢。作为一门典型的工科专业课程,《水环境保护》专业知识更新快、实践性强、学科交叉性强、知识面广、公式多、内容枯燥等特点[1]。为积极响应教育部启动的课程“双万计划”,顺应新信息技术时代的发展潮流,同时也适应新一代“95”后、“00”后大学生的学习个性,郑州大学水文与水环境研究所教学团队在水环境保护课程中,结合“爱课程”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以期改善工科专业课的教学质量。

1“线上线下”混合式模式的提出

1.1传统线下教学模式的弊端

我校水文专业(特指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下同)的水环境保护课程通常采用大班授课,由两个自然班组成,授课人数在60~70人左右。传统的线下教学过程中,由于生师比较大,课堂上学生和教师之间很难产生有效的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很多学生学习兴趣寥寥,多半成为“低头族”。教师在课上运用多媒体以讲授PPT为主,采用单向的“教师讲→学生听”授课模式,向学生传输大量的专业课程知识点,以期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充分掌握水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工作内容、模型方法和工程措施等等。但从学生考试成绩反馈来看,这一模式并未取得良好效果,这主要是因为单向的教学模式并不能使学生在单节课45分钟内保持高度专注,尽管教师知识点教授较多,但并不能被学生有效转化吸收。课后作业在传统线下教学中,通常采用教师批改后将作业返回给学生的模式,同样由于生师比较大,教师在完成作业批改的过程中很难对每一位学生的作业问题作出详细反馈。这也是为什么在结课考试中即使是与作业相似的考题,学生仍然出现较多答题错误的另一个原因。鉴于上述情况,笔者所在教学团队开启了水环境保护课程的教学改革。

1.2线上教学平台搭建

线上资源是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前提。笔者所在教学团队在2019年开始了水环境保护课程的视频录制,结合该课程特点共完成8章50个知识点的课程视频制作,并在爱课程网、融优学堂等多平台进行共享,爱课程网自2019年12月起已开课3次,累计有3190名学生参加线上学习;自2020年2月起于融优学堂平台开课2次,已有8590名学生参加学习。此外,教学团队依托课程自主研发了“湖泊富营养化与水华防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共享平台进行共享,实验操作人数已达984人。爱课程网是教育部主管的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平台,整合了大量国内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包括“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以及“中国大学MOOC”,向在校生和社会大众免费开放,是教育界在“互联网+”时代下的成功产品。爱课程网平台上的在线开放课程可以由授课教师自行设置开放时间,并安排授课学时。线上开放课程均设置有公告、评分标准、视频课件、测试与作业、考试、讨论区等模块。教师可以对上述模块功能进行动态化管理,通过公告模块授课安排,并同步单元测试及作业、考试等线上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则可以利用视频课件自主学习,也可以结合线下课程利用线上视频课件进行预习或温故;讨论区包括了老师答疑区、课堂交流区、综合讨论区,在师生间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架起了沟通桥梁,教师可以通过该模块对作业、测试及课件内容进行答疑,学生还可以发表与课程、学习、工作、生活相关的一般性话题。笔者所在教学团队对爱课程网平台上的《水环境保护》在线课程也配备了成套的单元测验题、作业题、讨论区及课程成绩评定方法;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共享平台上线的“湖泊富营养化与水华防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可供学生在线水质模拟。上述两线上平台为《水环境保护》搭建了较为完整的线上教学体系,为后续的混合式教学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3线上教学和传统线下教学相结合

混合式教学被认为是课堂面对面学习与在线网络学习这两种模式的整合,具有提高学习有效性和效率的特点。其最早应用于西方企业(如微软、英特尔等)培训,在被证实能提高企业员工的技能素质后被引入高校教学。早在1996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就开始对混合式教学做了长期研究,对比面对面教学、在线教学和混合式教学的效果后发现,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通过率更高,这主要归因于混合式教学创造了有效的教学环境及构架了师生间的沟通桥梁[2]。由斯隆联盟赞助的一项早期研究统计发现,在美国全国范围内,提供混合课程的高等教育机构在2003年时就达到了65.2%[3]。英国、西班牙、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多个国家随后也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到日常教育实践中。我国开始关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时间相对晚些。2003年,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都关注到了混合式教学,并分别在期刊杂志、学术大会上对该模式进行了推广[4-5]。从此。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国内教育领域开始成为研究和实践热点。尽管欧美国家及一些亚洲发达国家对于混合式教学的研究实践起步相对较早,目前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的高校大部分仍然处于初步实施阶段,离成熟发展还有很远的距离。我国目前也处于这个阶段,开始初步实施混合式教学实践,近些年在高等教育领域发展尤其迅猛。国内一些高校的水文类专业已经加入了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队伍。长安大学采用雨课堂平台,构建了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并采取多样性的考评方式[6]。兰州大学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和Seminar教学方法结合,构建了适用于流域水文模型课程的教学模式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取得了较好的实践结果[7]。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对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课程进行了混合式教学实践,发现该模式确实起到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效果,但对学生自主性和教师的组织设计能力有较高的要求[8]。笔者所在教学团队吸收了上述相关高校的混合式教学经验,结合已搭建完善的线上教学平台,开展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实践。

2“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

笔者及笔者所在团队依托爱课程网和虚拟仿真实验这两个线上平台,对水环境保护课程进行了混合式教学设计,并于2020-2021学年的秋季学期展开实践,参与对象是郑州大学2017级水文专业大四本科学生,每周平均5学时,为期8周,共40学时。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学术性与大众普及性的需要,重点介绍水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再辅以数量众多的案例介绍和最前沿的科研动态,以便学生消化课程中较多的知识点,并能熟练运用专业方法去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2.1课外教学设计(线上)

在开始线下课堂教学前,《水环境保护》在线开放课程在爱课程平台上设置开课,并依据线下课堂教学安排同步视频课件的开放。在线下首次课堂教学时,向学生详细介绍“爱课程”平台的功能和特点,并指导学生如何应用该平台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学生可以通过《水环境保护》在线开放课程的课程详情页了解课程概述、授课目标、课程大纲、预备知识及参考资料,获得对课程的初步认识。线上的课件视频是学生预习和复习课程的重要基础材料,该线上开放课程的课件视频围绕每个小节知识点时长在8~15分钟之间,在每次线下课堂开展前,学生可自主提前观看课件视频,从而对即将学习的教学内容有快速的初步掌握,也可在课后反复观看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如有疑问,可以在爱课程的答疑区与教师进行讨论,也可留至线下课堂与教师面对面交流。教师也可以通过爱课程平台学习公告、布置学习任务、推送单元测验和习题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课程知识点。课后作业支持学生在爱课程平台上在线提交,批改方式可通过教师在线批阅和学生互评展开。教学团队主讲教师每周多次登录爱课程平台,为学生答疑解惑,确保每一位对《水环境保护》感兴趣的学生掌握知识点,同时也听取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反馈,进一步完善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式、方法。

2.2课内教学设计(线下)

线下课堂仍是水环境保护课程教学的主体部分。学生通过线上预习已对基本知识点具有基础掌握,带着对知识难点的疑问走进线下教室。如何在线下教室组织学生将在线学习的基本知识点进一步巩固,并引导学生掌握知识重点和难点,是课内教学设计的重中之重。在进行基础知识点讲解时,采用实时答题的手段,增强师生互动,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知识重点和难点授课时,采用分组研讨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理解,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进行梳理、更正和重点补充,最后统一讲解总结。同时,利用爱课程平台的慕课堂管理功能协助线下教学开展多种不同的教学活动并进行数据统计,如签到、练习、点名、问卷等。本课程共包含八个教学单元,基本教学内容包括:绪论、水环境质量评价、污染源调查、水环境监测、水环境数学模型、水污染控制技术、水环境保护规划、水环境管理。其中,第2、3单元(水环境质量评价、污染源调查)设计实地调查活动,以小组为单元调研校园景观湖泊水质,以及调查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种类、排放方式、途径以及污染源的类型和位置;第5单元(水环境数学模型)涉及数学建模,是所有章节中难度最大的章节,该单元线下教学在机房进行,由授课教师利用“湖泊富营养化与水华防控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组织污染物迁移扩散模型的实操训练,拓宽学生认知富营养化演变过程的视角,锻炼学生通过虚拟实操制定水华防控预案,培养学生深情怀保护绿水青山的环保理念。教学团队尝试在围绕教学大纲讲授课程内容的同时,增加课外补充知识点,这些额外补充素材(主要为视频和动画)可以作为推送材料在爱课程平台上链接,在课堂上随知识点讲解适当选段播出。爱课程线上平台,在线下课堂课内教学中,更多的是起到素材库的功能。如在第1单元(绪论)中,讲到水污染主要危害时,向学生们补充日本“水俣病”的前世今生,增强学生对重金属危害的认识,并向学生们播放“水俣病”纪录片短视频,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水环境保护重要性的理解;如在第2单元(水环境质量评价)这一内容中,补充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的知识点内容,这一补充内容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趣味性,将划分对水源地的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的步骤用动画的形式播出,并指导学生进行画图练习,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3“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实践效果

3.1构建了新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升了课堂趣味性

水环境保护课程充分利用爱课程平台上资源浏览、搜索、重组、评价、课程包的导入导出、、互动参与和“教”“学”兼备等功能,改变了传统教学单一枯燥的授课模式,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从教师授课为主转向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提问的学习新状态,更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特点。课程结课后,学生们在爱课程平台上给出了5.0满分评价;在学校的教务系统的量化评教模块获得学生平均打分94.01。

3.2建立了高效、互动课程考核方法,提高了学生考评参与度和学习成绩

课程考核以百分制形式,60分为合格成绩,其中,在线单元测验及作业占20%,线下课堂占30%,期末考试占50%;讨论区(包含老师答疑区、课堂交流区和综合讨论区)占10%,此块为额外奖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讨论,主动思考,大胆提问,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同时,线上测验由系统自动判分,大大提高了教师工作效率;线上提交作业改变了传统的作业模式,提高了学生的作业兴趣;线上作业的判别方式采取学生互评,通过这一环节提升了学生的参与性,同时,通过评阅优秀的或欠佳的同伴作业有助于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作业问题,感受到优秀作业的认真态度,提高分析能力,并有效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度。将本次混合式教学实践下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与前一学年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期末考试成绩相比较,平均分由71.57提高至81.26,优秀率由1.64%上升至20.29%,教学效果提升明显。

4结语

本教学团队对水环境保护课程开展教学改革,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前,学生以线上课程视频为知识点预习的重要基础资料。课中,教师在围绕教学大纲讲授课程内容的同时,依托线上平台资源增加课外补充知识点;并利用分组研讨、实时答题等线上线下手段增加师生互动。课后,学生线上进行单元测验、习题训练、作业提交和作业互评,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知识点;教师利用线上平台教辅工具查看课程数据(包括学习时长、测验成绩、作业成绩等),并于线上讨论区开展答疑。该模式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并延伸了教学空间,课堂氛围活跃,学生期末成绩也显著高于先前传统教学模式。构建并实践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有望成为未来一阶段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成晓倩,王双亭,刘培.高校“互联网+工科专业课”的教学改革[J].测绘通报,2018,498(09):152-155.

[4]祝智庭,孟琦.远程教育中的混和学习[J].中国远程教育,2003(19):30-34.

[5]冯晓英,王瑞雪,吴怡君.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J].远程教育杂志,2018,36(03):15-26.

[6]王菊翠,卢玉东,胡安焱,等.混合式教学在《气象学与气候学》一流课程建设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21,8(21):86-89.

[7]张兰慧,马榕.基于翻转课堂的流域水文模型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科教导刊,2018,353(10):117-118.

混合式范文篇6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研究生教学;再生医学;双主体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其对教学模式产生的深刻影响日益凸显。近年来兴起的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信息化教学范式都是为适应信息化时展而进行的有益探索。例如慕课教育就是一项大规模的教育课程,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慕课形式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自由选取教育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以此来提升学习成绩[1,2]。虽然以上方式很好地改变了传统的高校课堂教学模式,使老师无须再通过讲座式的讲授就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学习。但是,有学者认为以上方式与传统的授课方式无本质区别,依然以教师为中心,无法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且由于大多数教师不是技术人员,视频制作的质量难以保障,而低质量的视频不利于知识的传授[3],所以单纯的互联网式教学可能并不完全适用于高校教学。混合式教学,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将传统教学的优势和数字化、网络化的学习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最早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两位学者提出。混合式教学能最大限度地优化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它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习者的需要以及老师自身的条件进行教学设计,既能发挥教师引导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从而实现优势互补,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混合式教学的方案设计

混合式教学有三个方面的主要特征:提供丰富灵活的学习资源,为个别化学习提供支持,提高教学效率。能否发挥混合式教学效用,关键在于如何通过教学设计使在线和课堂部分的教学活动有机融合,发挥两者的最大教学效益。课前线上导学的目的是完成基础知识、相关背景的输入,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在设计线上教学活动时,教师需充分考虑学情,确保线上教学的可理解性、趣味性,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保证课前自主学习的质量。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精选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为学生营造轻松活泼的自主学习氛围。线下课堂教学由教师作为引导者,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协同完成。为此,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以骨重建的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载体,并贯穿于整个课堂,让学生理解骨重建的整个过程。课堂活动尽量做到形式多样,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思维导图等精讲重难点,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任务展示等不同形式,以实现预期教学目标。课后通过布置作业帮助学生巩固课上所学内容,同时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效果。

三、骨重建中破骨细胞的重要性一课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教学基本情况。第一,教学背景方面。在本次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骨的基本结构以及骨组织的组成,对于骨重建过程中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和成骨细胞的骨形成过程已经有了基础的了解。但很多学生对于此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细胞因子等感到疑惑,不知道其具体的作用机制。本次课针对学生的这一困惑展开教学。第二,教学内容方面。本次教学设计课程为再生医学课程,教学内容选自《再生医学》(第2版)第八章骨再生。本次课的教学重点是骨重建过程中破骨细胞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第三,学情方面。相比于其他能力模块,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强。对骨的生长感兴趣,乐于参与课堂活动,喜欢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但对于骨生长、改建和修复过程中涉及的细胞通路了解不彻底。(二)教学目标。根据再生医学研究生课程教学标准及学情,本课教学设计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掌握影响骨重建的主要因素,可以清晰表述骨再生的机制,以及能够勾勒出骨重建过程细胞间通信及细胞内信息传递的通路。(三)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教学模式,拓展教学时空,实现学用一体化教学。以教学资源平台、智课堂互动教学平台等信息化技术为手段,开展“课前学习骨的结构”“课上汇报学习情况”“课后复习骨重建中破骨细胞的作用”的持续改进学习循环模式。强调以学习为中心,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语言交际活动为载体进行教学设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四)教学实施。课前线上教学:课前教师通过电子邮件、微信群和QQ群给学生在线布置学习材料,学生课前先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学,同时以微信群和QQ群的形式在线交流,并制作用于课堂上汇报的小组PPT演示文稿,同时记录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学习难题。课堂教学:(1)检查:教师首先检查学生课前观看相关学习材料准备情况,让学生说出关于本节课上课内容的基础知识点;了解学生不理解的学习难题,有针对性展开本次课教学。(2)导入:课堂授课教师先提出核心概念、相关通路、分子机制等,给学生几分钟(2分钟)时间独立思考后,再进行小组讨论并形成共识。(3)汇报:小组民主推选代表通过PPT演示文稿给全班汇报(小组成员可以随时或随后补充),授课教师在适当地方进行补充、讲解、举例、引导。(4)总结:教师在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进行消化。授课教师可以对学生个体和小组的学习予以即时评价,也可以在小组讨论和汇报结束后做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5)课后巩固拓展:教师安排学生登录网络教学资源平台观看关于破骨细胞等的相关知识,并完成书面练习。

四、教学反思

经过实际课堂教学,本次研究生教育的混合式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对所采用的“混合式教学”对他们的积极影响予以肯定———除了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提高了他们的自学意识和能力。这不但坚定了笔者坚持混合式教学的信心,也促使对有关教学情况进行进一步总结反思。(一)构建网络教学。研究生教育要不断提升研究生的专业课水平,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此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构建网络教学时,教师要保证学习资料的可理解性,趣味性以及多样性,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其次,线上教学的难度不易过大,如果学习资料过于复杂,学生就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专业知识上,而只是盲目的理解字面意思。因此,教师在构建网络教学时,所准备的学习资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量,开阔学生视野。(二)实施教学设计。所有的教学设计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施中。课前教师根据已有的学习视频和相应平台确定了本次课程的主题,给学生们制作学习目标。在线下上课时,教师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协助学生完成汇报任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学生也在课堂的汇报中思考问题,解决课前所记录的疑问。课后教师督促学生对课堂上的学习成果进行整理、总结,并通过课后练习完成知识的内化和拓展。(三)设置评价体系。多样化、全方位的评价策略是混合式学习顺利实施的有效保障。混合式学习的效果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授课教师可以通过学校同一组织的考试给予学生总结性评价。此外,学生也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的授课,对自己的完成情况做出自我评价。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满意度评价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动力。

五、结语

教学实践说明,只要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线上线下教学活动,并在教师的把控和学生的配合下顺利实施教学,混合式高校教学定能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本文所用的混合式高校教学范例还有许多待改进之处,需在今后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完善。相信只要融入合理、创新的教学设计,混合式教学模式必定能为研究生教学带来更好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罗昱.基于慕课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36(4):143-144.

[2]胡乐乐.基于“翻转课堂”和“同伴教学”的“混合式教学”[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5):54-57.

混合式范文篇7

关键词:人才培养;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线课程;教育教学改革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职业教育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包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改进教学内容与教材、完善质量保证体系五个方面内容,其中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是改革的实施手段,更是整合其他改革内容的任务载体。教学模式的改革在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顺势而生的是通过在线课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且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正在逐步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教学改革方向。本研究以职业院校“电工电子技术”精品在线课程为载体,全面论述了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思路框架、教学环境搭建、教学模式实施,提供了一种职业院校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案例。

1高职教育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

1.1网络媒体技术的普及带来了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应用到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了生产力改革的重要驱动力。信息化对教育行业的影响尤为重大,尤其在职业教育领域,国家相继提出了教育信息化2.0和教育现代化2035计划,计划中明确列出教学信息化改革的方向和具体内容。《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文件中指出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传统的教学课堂基本上都是教师用语言和图片描述生产生活画面,传授起来抽象,学员需要领会,在脑中努力拼凑,去重现客观存在,这是相当困难的过程,而有了信息化技术,就可直接把现实世界表现出来。例如,宏观的宇宙世界、微观的粒子形态,若仅用语言描述教学,理解正确的概念是非常困难的。在网络多媒体时代,可以模拟仿真,使内容、结构变得非常直观,容易理解。

1.2精品在线课程建设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奠定了基础

精品在线课程建设的出发点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兴趣、学习手段来构建在线课程的教学情景和评价方式,利用多种形式的多媒体技术,实现了课程教学资源的质量提高和多样性增加。在课程内容上,突出了典型工作任务,以核心知识点为中心,逐步展开课程内容,实现了知识的碎片化链接;在课程形式上,利用课程平台的可视化特性,可以实现学生在课堂上、寝室里、餐桌上多空间学习,在完成教学的基础上,突出了课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在教学评价上,不再以一张卷子作为评价标准,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平台对每个学生实现教学过程的全程评价,集中体现了教师评价、专家评价、小组评价、学生互评的客观性。混合式教学模式是结合线上教学和线下指导开展教学实施的一种教学方法,精品在线课程的高质量建设,为混合式教学奠定了重要的环境基础并提供了实施载体[1]。

1.3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中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的课堂面向的学生多是网络原住民,学情的根本性变化带来了课堂的革命性改革。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融合了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特性,集合了线上教学、过程评价、数字课堂的优势,迎合了学生的学习兴奋点,正在逐步成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2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面临的问题

2.1信息时代背景下课堂不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

在互联网时代,课堂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学习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随着网络媒体平台、知网平台、百度文库等大型数据库的推广,海量的信息正在灌输式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网络平台使教学知识的宽度得到了拓展,并且延长了知识的长度。如何改变传统课堂,如何理解网络媒体平台的特点及优势,是所有学校的教师面临的问题。

2.2学生学习空间的搭建不完善

目前混合式教学模式正在职业院校全面推广,智慧职教、智慧树、超星、雨课堂等在线课程平台针对不同类型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了多种形式的在线课程授课平台,构建了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多元化学习网站及客户端,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丰富,新形态、立体化、活页式教材的出现也为线上教学提供了便利。但是,由于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专业课程的多样性带来了教学实施的多形态,每个独立平台不能完全使用所有的课程内容,所以就需要教师充分掌握各个平台的特征,整合网络资源及教学内容,重构教学生态,使之能够适应职业教育课堂改革的需要。

2.3线下现场教学和线上网络教学的同步机制问题

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就是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实践技能的学习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重要问题,线下教学中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资源实现模拟、操作、调试等重复性技能训练,线上教学可以利用网络的开放性特性实现理论知识的拓展,不受教学环境制约,开展知识的广泛性传授。但是如何实现线上网络教学和线下现场教学的教学内容同步传授,是实施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关键问题。

3基于在线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建设思路框架

“电工电子技术”在线课程是省级精品在线课程,已经面向社会开放4期,受众覆盖全国18个省份,3000余名在线学员,课程已经形成了具有优势特色的教学实施体系。“电工电子技术”在线课程在面向职业院校学生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学模式的建设思路主要以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者的授课形式改革为出发点,通过专业全局化教学内容设计、职业素养提升平台搭建、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利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来搭建教学模式实施的软硬件环境,通过课前互联网教学准备、课中线上线下翻转课堂的实施、课后全程式教学评价等方式开展教学模式的实施,从而达到信息化时代下教学内容的教育教学目标[2-4]。该课程建设思路框架如图1所示。

4“电工电子技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软硬件环境的搭建

4.1职业化路径引导课程内容改革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不同学制和专业的授课计划基本上将其开设在第一学期,课程的基本目标是引导学生走进职业技能大门、建立职业自信、为技术技能打下良好基础。课程能力目标是企业工作任务电工基本技能和基本电学知识的融合,兼顾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教学内容尽量精简,重点放在课程重点内容与难点问题的解决上,以便于简练课程授课,提高授课效率。从专业技能到职业素养的养成要走职业化路线,紧跟行业变化、专业发展方向和市场经济发展趋势,通过大国工匠典型案例线上线下场景互换式教学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内容、课程考核、教学方法中,将企业管理、企业精神、工匠精神、典型案例、企业优秀员工事迹等全方位渗透到教学中,让教学内容更加丰满立体,在润物无声中把学生培养成技术过硬、学习能力强、品质优秀、有着正确价值观和职业态度、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人才。

4.2搭建专业技能引领职业素养提升平台

“电工电子技术”利用面向所有学习者的开放式学习平台,实现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在线课程平台从内容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选择不同层次难度的学习方案,实现差异化教学。线上资源丰富,不仅有精心录制的教学视频,还可以利用各种论坛、网站资源进行学习,既培养学习者的自学能力,又锻炼学习者查阅资料的能力。利用课程平台的讨论、互动版块,师生之间可以实现有效的实时互动,教师之间还可以进行教学经验交流。线上作业和阶段性考核是进行教学反馈的有效手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实现自我评价,教师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汇总及时反馈调整教学实施进程。利用平台可以方便地将企业师傅请进课堂,企业师傅不仅能实现远距离授课,还能实现线上作业点评,为现代学徒制开辟了有效途径。

4.3以职业化为目标进行线上教学方法改革

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与在线学习优势互补,实现了分层次教学,解决了企业师傅参与度低、技能考试不及时、课时分散实施等问题,可以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程教学。教师从课前学生自学、到课中翻转课堂、再到课后拓展提升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学生小组协作、按照项目模块分步学习,学习效果明显提高。以职业化为目标进行线上教学方法改革,每次教学内容的设计引入“企业导师”,通过企业导师实际操作实践技能环节,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并且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到实用的知识与技能。

4.4共建共享职业化教学资源

优质的教学资源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前提保障,教学资源建设在内容上和形式上要以学习者的认知习惯为基础,线上和线下资源围绕教学设计、教学进度整体设计,形式多样,有启发式的思维导图、学习类教学视频、拓展类视频图片、阅读和查询类任务清单、线上线下学习指导手册、作业和阶段测试习题等。资源的开发离不开企业,明确行业对人才的标准,结合企业岗位需求来确定教学资源内容,并结合人才培养方案、“1+X”证书制度、企业信息库以及案例库等,在学习资源充足的前提下,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4.5“互联网+”模式下的师资队伍建设

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高职教师所面对的挑战是比较复杂的,首先是教学观念的改变,然后是教学内容设计、知识模块整合、教学环境构建、过程性教学评价、线上线下教学场景转换等。组建一个有效的教学团队开展教学模式改革是基础和保障,要有效引导团队教师组织、管理、评价学生的线上线下学习活动,开发有专业特色的多元化教学资源和实施线上线下教学过程监控。团队教师要合理分工,共同开展教学活动和教学研究,通过分工协作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有计划地提升团队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教学改革,推动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5-10]。

5“电工电子技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5.1课前

课前学生依托平台自主学习,完成课前学习任务。教师创设情境,引出实际工作任务,使学生了解项目的内容、明确所学的具体应用。同时,教师布置课前预习任务,学生下载学习任务单,利用在线学习资源和教材进行自主学习,完成课前的自学任务,针对自学任务完成知识和技能的梳理,进行在线讨论和总结。教师随时关注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并及时批改,在线答疑,针对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上为线下突破教学重点和解决教学难点奠定了基础。

5.2课中

结合教学需求,将课中学习分为任务导入、方案制订、仿真训练、实操训练、小组竞赛等环节。在实施过程中,学生通过“虚拟操作—半虚拟操作—实操训练”三个不同层次的操作环节完成任务,确保各组安全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从而解决教学重难点。

5.3课后

针对“1+X”证书相应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拓展。学生在开放实训室完成拓展任务,强化技能;在网上完成教师的复习作业,巩固知识点。教师布置拓展作业,线上线下指导学生完成拓展任务,完善教师评价。通过拓展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品质,达到“1+X”证书标准。

5.4教学过程评价

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程特点,采用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的多层次、全方位的考核评价方式,将评价趋于多元化、客观化的同时,有利于教师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11]。

6结语

混合式范文篇8

论文摘要:近年来。在教育技术领域乃至整个教育领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混合式学习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逐步成为研究热点。阐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混合式学习产生的背景及其内涵,并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混合式学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论文关键词: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混合式学习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学习理论.来源于儿童的认知发展理论,其最早提出者是瑞士的皮亚杰。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切密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要素等。下面我们从学习的含义与学习的方法两方面来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1.1学习的含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并借助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问的协作活动,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它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的意义建构.这就要求教学设计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协作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它对搜集和分析学习资料、提出和验证学习假设、评价学习结果乃至最终的意义建构都有重要作用。会话是协作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问通过会话进行交流,它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意义建构是最终目标.就是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对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即图式。学习的质量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1.2学习的方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既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又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它认为教师并非是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也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而是信息加T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如探索法、发现法等去建构知识的意义,主动搜集和分析资料,善于提出问题假设并加以验证.在协作交流的基础上,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进行认真思考。联系和思考是意义建构的关键。

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符合学习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加以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2混合式学习的提出及其内涵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Internet的普及,信息技术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1999年,美国专家JayCross最先提出E—learning这个名词,掀起了人们对E—learning的热情。它采用大量的现代教育技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与传统课堂相比,它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它会使“没有围墙的大学”取代传统的学校教育。然而,随着对E—learning研究和实践的深入,人们发现单纯的E—learning~并非至善至美,其弊端日益明显,它并不像想象的那么有效,并非所有的教学对象、学习内容都适合采用E—learning的学习方式.而且缺少了教师的深度参与,学:习效果也并不是特别理想。于是,人们开始理性对待E—learning,并对它进行反思,认为传统课堂教学和E—learning各具利弊.E—learning不能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不会取代学校教育但是会极大地改变课堂教学的目的和功能。国际教育界和培训界也逐渐达成共识:只有将传统课堂教学和E—learning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在此背景下,混合式学习的概念应运而生。

混合式学习在E—learning遭受质疑的时候,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受欢迎的教学形式,并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关注。它融合了传统学习和E—learningfl~优势,使学习方式灵活多样,既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又强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关于混合式学习的内涵,不同学者的观点不尽相同,但大同小异,多将混合式学习界定为在线学习和传统面对面学习的有机整合。还可以从学习理论、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风格、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理解。为了适应不同学习者、不同学习目标、不同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的要求需要多种学习理论指导混合式学习;学习资源来源丰富多样,如印刷材料、光盘、录像带、收音机、电视机、互联网等,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学习者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知识的有效获取和内化,离不开学习环境的支持。在各种环境中,教室是典型抽象化的学习环境,社会环境是真实的情境化学习环境,信息丰富的信息化环境能够有效地充当拟真化的虚拟学习环境.它们构成了全空问的学习环境:为了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或者同一个学习目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多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并且可以将多种学习方式混合使用;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最终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具有多种形式,如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档案袋评价、集体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等。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混合式学习

3.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混合式学习的理论基础之一

混合式学习并不是以某一个特定的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它不是一元的,而是多种学习理论的混合,是多元的。从总体上看,混合式学习的理论基础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教育传播理论、活动理论、虚实交融理论、情境认知理论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也就是说,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教师和其他学习者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而主动获得的,并不是通过教师的直接传授得到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环境下的学习,是利用资源、基于问题的学习,是提倡合作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思维。昆合式学习认为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在教师帮助下,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是学习者重现教师思维过程的能力。这与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质量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是致的。

3.2混合式学习帮助教育界重新认识建构主义

教育界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直有着不同的看法,其中有两点值得反思:第一,是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还是强调主导一主体相结合。传统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片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和实施,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二者并不矛盾。他们完全可以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和新型教育思想的指引下统一起来。在混合式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是指对内容的讲解,对学生的启发、引导,还表现在各种学习环境的创设、多种学习资源的提供、多样化学习方式和学习风格的选择、学习评价的组织和实施等方面。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会体现得越充分,最终形成一种学习的共同体结构;第二,学习者所建构的知识是主观的还是主客观的统一。混合式学习给我们的启示是,既要重视学习者的经验和原有认知结构,又要重视客观事物对学习者所产生的刺激。

混合式范文篇9

关键词: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动车组

目前学校教育中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教师以讲解的方式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引导可以快速、集中、系统地获得大量知识。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被动参与教学过程,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岗位技能人才,动车组机械装置检修课程开展了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改革。

1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的内涵

混合式教学是传统教学与网络化教学优势互补的一种教学模式,既能避免传统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不强又能解决网络化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缺失的问题[1]。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在课堂上讲授概念和知识点,课后布置作业学生练习,知识的学习在课内,知识的内化在课外,学生遇到疑难问题往往孤立无援。翻转课堂就是把传统的学习过程翻转过来,学生课前在线上进行知识的学习,课堂上通过答疑解惑、汇报交流等师生互动的方式完成知识的内化,建立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并达到深度学习的根本目的[2]。ADDIE模型是教学设计者和培训开发人员的通用教学设计模型,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设计有必要以ADDIE模型为指导,保证教学设计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整体性,ADDIE模型包括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五个阶段。

2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分析

教学分析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对教学内容、学生学情和教学目标深入透彻的剖析以便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是开展教学设计的起点。动车组机械装置检修是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掌握动车组车体、转向架、车端连接装置等部分的构造和原理的基础上,培养对动车组机械部分的检修和维护能力。根据目前最为权威和流行的知识分类观点,即知识可分为知道是什么的事实知识、知道为什么的原理知识、知道怎么做的技能知识和知道是谁的人力知识[3]。结合课程特点将每个学习任务分为认结构、懂原理、知标准、会检修四个模块。学情分析是教师分析学生已掌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基础和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形式。大多数高职学生善于在实践探索中获取知识,动手能力强,逻辑性较弱,故教学中应多采用探究式、任务驱动式学习任务。教学目标是在内容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教育基础制定符合教学实际的目标。动车组机械装置检修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各部件的结构、理解其作用和工作原理;能够按照企业标准,正确规范的完成一级检修车下作业;教学过程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3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翻转课堂的内在本质是学习中心,根本目的是实现深度学习[4],开展基于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时要把握其本质特征和根本目的,才能从生搬硬套固定模式转向灵活组织教学,发挥出翻转课堂的内在涵义,动车组机械装置检修教学设计如图1所示。

4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资源开发

教学资源的质量对教学效果起着关键性作用,结构完整、条理清晰、内容完善、可视化程度高的教学资源更容易被接受,更能发挥出翻转课堂的优势。实施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课前学习阶段主要资源包括:(1)学习指南;(2)知识点讲解视频、动画;(3)作业指导书等文本资料;(4)课前测验题库;课中互动阶段主要资源包括:(1)疑难知识点PPT;(2)项目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材料;(3)线上教学平台的课堂活动;(4)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测试卷;课后巩固阶段主要资源包括:(1)拓展视频;(2)知识树;(3)强化训练作业等。

5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实施

本文以动车组机械装置检修课程中“油压减振器的检修”内容为例,介绍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实施过程。

5.1课前自主性的基础学习阶段

教师在职教云平台上传学习指南及学习资源,课前任务。课前共五项任务:(1)学习油压减振器微课,掌握部件名称,了解工作原理。(2)查看钢球在蓖麻油中下落试验视频,理解液体的粘滞作用,便于理解油压减振器的工作原理。(3)自制简易油压减振器,通过动手制作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提高学习兴趣。(4)阅读油压减振器一级修作业指导书,了解检修作业标准。(5)完成课前测试,检验课前学习成果。

5.2课中探索性的深度学习阶段

课中阶段的教学活动围绕认结构、懂原理、知标准、会检修四个核心知识点依次展开。部件名称属于简单记忆型知识,随机提问起到督促作用即可。油压减振器的工作原理是教学中的难点,通过让学生展示课前制作的简易油压减振器并讲解工作原理,老师帮助学生梳理巩固,学生反思自制油压减振器的缺陷,形成教学闭环。动车组虚拟仿真检修实训系统提供了虚拟仿真实训环境,系统以三维动画的形式生动形象的展示了部件及检修要点,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熟记检修标准后进入虚拟仿真检修环节,通过互动练习、模拟演练、项目考核三个步骤,逐步引导学生按照企业操作规范完成油压减振器的检查,符合认知规律并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5.3课后反思性的提升学习阶段

教师通过职教云平台布置课后任务,课后共三项任务:(1)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教学内容,并上传至平台。(2)观看其他车型油压减振器微课。(3)完成题库作业。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反思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以便更好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质量。

6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评价

混合式教学评价的功能不仅是评价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技能的熟练度,更重要的是将教学与评价协调统一起来,让教学评价成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工具。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充分发挥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参与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因此,教学评价是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一种评价方式。动车组机械装置检修课程的评价标准如表1所示。

7结语

翻转课堂实现了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转变,达到了深度学习的目的。实施翻转课堂关键在于建立全面丰富、形式多样、满足学习需求的线上资源,设计与知识特性相匹配的探索性、体验性课堂活动,配套合理的教学评价标准,即线上有资源、线下有活动、过程有考核。混合式教学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目前大部分课程教学停留在信息技术应用层面,远未达到深度学习的根本目的。推进混合式教学改革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努力,学校在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运行模式、绩效考核方式等方面推陈出新,教师在时间和精力投入、新技术运用等方面自我革新,学生在自律能力、学习诚信度等方面自我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其亮,王爱春.基于“翻转课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04):27-32.

[2]林雪燕,潘菊素.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02):15-20.

[3]李逢庆.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教学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6,26(09):18-24.

混合式范文篇10

关键词:护理;英语混合式教学;生命体征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国内外对涉外护理人才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护理人才要适应国际化发展,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和职场护理专业英语,提高交际能力,这已成为从业的基本标准与必备质素。然而,当前《临床护理英语实践》教学多采用教师讲解学生聆听的传统授课方式,存在学习资源有效利用率较低、教学活动形式较单一、学生课后复习自觉性不高、教学效果不太理想的问题[1]。目前教育信息化不断发展,在线学习开始进入学校,混合式教学融合了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的优势,在国内外许多高校都已有实践案例。斯隆报告对美国在线教育11年发展的跟踪研究表明,70%的院校领导认为,他们将有40%的混合课程[2]。混合式教学是指,把面对面教学与在线学习两种方式有机结合,从根本上改变课堂教学结构,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模式[3]。如何将混合式教学运用在临床护理英语实践教学中,发挥特有的优势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本研究探讨的问题。

一、混合式教学实践应用

1.对象与方法。广西高等中医院校护理专业二年级本科生,均已通过基础护理学理论与操作的期考。随机选择101人作为本研究的实验班,101人为对照班。实验组采用混合式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实验组应用混合式教学的总体思路是:第一,课前教师布置线上学习任务;学生线上观看教学视频,查阅资料,合作学习完成小组PPT展示作业与护理英语操作对话练习。第二,课堂上学生展示小组讨论问题的看法,2人进行护理实践英语对话展示(每次轮流),分享收获心得;教师与其他小组学生作出点评与总结。第三,课后学生完成线上拓展练习;师生、生生之间通过学习群交流。2.应用案例。以测量生命体征技术内容为例,应用混合式教学设计如下。课前,教师安排分组,每组9—11人,确定组长一名。布置线上自学生命体征测量的英文操作对话视频,思考问题:生命体征测量的目的、测量注意事项、如何与患者有效地英文沟通,以及在给患者测量过程中如何体现人文关怀。每位学生线上先自主学习教学视频,独立思考问题;然后与小组成员分享与讨论,查阅资料,同学合作学习完成小组PPT英语展示作业,并两人一组准备护士与患者扮演的护理英语测量生命体征对话练习。课前学习过程中,有问题随时可通过线上学习群,与老师或其他小组同学讨论。课堂上,学生按组分别上台做报告,即用英语讲解本组问题的看法。组长选择2人进行护理英语测量生命体征对话展示,并分享学习准备的体会。其他小组学生记录问题,给予点评与评分。最后,教师根据各组存在的问题,如单词语音语调,操作注意事项,针对老人、儿童等不同对象进行生命体征测量时的人文关怀沟通句型进行总结,并给各组评分作为形成性评价成绩。课后,学生完成线上强化练习,强化测量生命体征沟通的重点句型,学习拓展资源的文件与视频。师生、生生间通过学习群线上交流问题。

二、教学效果

采用护理英语操作技能考核、问卷调查两种方式进行效果评价。实验组101人和对照组101人进行以英语为语言的测量生命体征操作考核,考核时间为9分钟,成绩采用百分制统计分析。结果为实验组平均成绩88.1±5.79分,对照组平均成绩82.5±6.53分。从分数段看90—100,80—89,70—79,60—69,实验组分别为:37.08%,55.06%,7.87%,0%。对照组分别为:10.94%,60.94%,21.88%,6.25%。在半年教学结束后,问卷调查学生对教学模式效果评价与认可程度,发放问卷202份,现场匿名填写,问卷回收率100%。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满意度94.67%、学习兴趣86.35%、自主探究能力84.89%、护理英语实践操作能力81.57%、团队协作能力79.59%,均比对照组高。

三、讨论

1.采用混合式教学满足以能力为本位的高素质、强能力、精专业、重实践的应用型本科护理学人才培养要求。作为本院护理专业特色课程,《临床护理英语实践》课程与岗位需求密切结合,注重体现临床实用性,突出培养学生在临床护理情景中的专业操作能力和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融合。课程突出职业化、行业化特点,适应护理专业发展和护理领域的国际交流。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根据护理教育国际化发展需求而进行的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使培养的学生更能适应社会市场的需要,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在护理专业领域内的国际交流能力,增强其就业竞争力与岗位适应力,促进护理英语教学目标与市场人才需求保持一致[4]。2.应用混合式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护理英语实践。操作技能与英语交流能力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在90—100与80—89分数段共占92.14%,而对照组共占71.88%,提高了20.26%。在70—79与60—69分数段,实验组共占7.87%,而对照组共占28.13%,下降了约20%。学生作为混合式教学的主体,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自主学习能力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5]。混合式教学让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课前的准备,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开展个性化学习;进行小组合作探索问题,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护理英语测量生命体征技术理论课教学后,再进行该项目的实验课教学。护理实验室与模拟病房创设了真实的临床护理活动场景。通过扮演护士与患者,学生融入较逼真的情景教学环境。学生间护患角色英语对话模拟,进行测量生命体征护理操作,以及学生间分享收获、师生间的点评与建议,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与护理英语实践操作能力。3.混合式教学的开展,对教师的护理专业技能、英语素养、教育技术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属于交叉学科,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很丰富的英语语言知识储备与较强英语教学能力。建议学校强化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这是确保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一是要更新教师教育思想,与国际护理教育理念接轨。二是要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增强教师护理专业课程的英语教学能力,学习新的教育技术知识,以及国内外先进的护理教学管理方法。通过各种途径使教师真正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引领护理临床实践、传播先进护理理念的实践者。4.在混合式教学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第一,由于实验时间仅一个学期,时间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二,小组分组的人数较多,每组约10位学生,多数情况下组内成员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分配任务。有些英语基础薄弱的同学,在小组讨论中发言不够积极。第三,学生在线学习的监控体系不够完善。第四,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资金投入还需要加强。5.今后的研究建议第一,照顾学生不同的个体特征与知识水平,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个体化指导。第二,完善学生成绩的评价指标。第三,加强护理专业与英语专业教师的跨学科合作,研究教学内容与课堂活动设计。

参考文献:

[1]黄秋姮.高等中医院校《临床护理英语实践》教学现状调查[J].现代交际,2019(9).

[2]OwstonR.Blendedlearningpolicyandimplementation:Introductiontothespecialissue[J].TheInternetandHigherEducation,2013(18):1-3.

[3]管恩京.混合式教学有效性评价研究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3.

[4]张燕.探讨ESP教学在护理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意义[J].才智,201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