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课程改革范文10篇

时间:2023-11-30 17:23:44

混合式课程改革

混合式课程改革范文篇1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

混合式教学并非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而是对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化学习的有机结合,教师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帮助、促进、引导和支持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问题提出、问题讨论和问题解决。[1]当前,高校正积极构建“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课程改革的关注重点逐渐转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因此,混合式教学为当前环境下高校专业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混合式教学应用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适用性分析

(一)响应时代和政策的呼唤。2018年教育部颁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发挥技术优势,变革传统模式,推进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正快速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展现出信息资源丰富、获取便捷快速、不受时空限制等一系列优势。但近些年随着各地高校课程改革研究和探索的深入,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学生单纯的线上学习由于缺乏教师的参与和指引,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在此背景下,混合式教学逐渐受到各大高校的关注,掀起新一轮教学改革的高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指出,幼儿教师需要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这就要求幼儿教师不仅具备设计教育活动、开展组织管理、进行沟通协调的能力,还应具备进行教育观察、反思以及研究等多方面的能力。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改革应当顺应社会发展与相关政策的要求,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为导向,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强化学生反思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二)弥补传统课程教学的不足。不得不承认,当前高校课堂的吸引力并不强,迟到、缺课、睡觉、玩手机等现象很是普遍。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传统的“讲授”课堂已经融入了各种多媒体技术,尽管有了这些看似新鲜的元素,但还是无法改变课堂教学的本质,只不过是从传统的灌输变成了“机灌”而已,大学课堂始终没能走出教师“权威”的束缚。混合式教学则加大了学生自主性的培养,一定程度上摆脱教师的无差别“灌溉”,将系统的知识讲授环节改为学生的线上自学,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专业技能培养。[2]文史类课程采用混合式学习更能拓展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3]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在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中有天然的学科优势。(三)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学生参与度的高低直接影响课程学习的效果。不可否认的是,包括幼教专业的大学生在内,囿于当前普遍的教学模式,他们在小学、初、高中阶段的学习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导致其进入大学阶段后,一时之间难以实现从被动督促向主动学习的转变。另外,原有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由于课前基本不进行预习,对课堂教学内容极为不熟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跟上老师的讲课思路,进而影响到学习效果。自主学习不但是混合式教学的起点,也是混合式教学所要培养的目标,[4]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能够将教师的传授转变为学生主动的获取,促使学生从“我要学”的角度主动学习。

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的准备

(一)课程目标的制定。1.以能力获得为目的。与传统教学相比,混合式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教学效果直接体现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创造能力上。[5]根据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目标应突出教育性和创新性,结合高职学生理论基础较薄弱、专业热情较浓、好奇心强等特点,以“活动”为切入点,帮助学生将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学以致用”,最终使学生获得幼儿教师基本的沟通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形成运用理论指导实际工作的能力。2.以教会学习为取向。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专业课程的课程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每个学生的未来发展,实现从“教会知识”到“教会学习”的转变。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目标应避免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而应以积极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为追求,让学生在教学活动的参与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与高效的学习策略。因此,新的课程目标应有助于改变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以促使学生养成主动获取、积极探索、善于分析、乐于实践的习惯为落脚点,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建构长期、有效的自学能力。(二)课程内容的选择。1.基础性和发展性相结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的组织首要把握好的就是基础性与发展性之间的关系。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过程就如一颗种子的成长历程———生根、发芽、长叶,最终开花结果。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在囊括幼儿教师必备的基础性知识的同时,还应兼顾学前教育最新政策要求、幼儿教育前沿研究动态、社会生活热点问题,不断进行更新与优化,在保留“必备”的基本知识之上不断“革旧鼎新”,保证课程内容的时效性。2.理论性与实践性一体化。学前教育的研究内容本身就来自于幼儿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是对幼儿教育过程中教育规律的揭示与教育问题的尝试解决。因此,课程知识除了包括对客观规律的总结以外,还应含有学习者个性化的解读与实践。学前教育专业课程需要适应幼儿教育机构对幼儿教师的素养要求,涵盖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两方面的内容。新课程内容的编排更加重视实践操作环节,以幼儿教师工作内容为依托,将相关的理论知识贯穿其中,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3.完整性与开放性相统一。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内容要根据专业岗位群的要求,结合实际的工作需要,以“能力为核心、就业为导向”进行选择与设计。在实际的幼儿教师教育实践活动当中,学前教育各专业课程的知识并非相互割裂,而是在同一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同时体现与运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的组织应借助于幼儿园实践项目将多学科的知识进行重新整合,这并不意味着对本学科体系的破坏,而是在保证其完整性的基础上建立起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在真实的教育情景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与应用。

三、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的实施

(一)课时的分配。1.比例适当混合式教学将传统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过程拆分成线上学习与线下研讨两个前后衔接的部分,因此课程学时也应相应调整。学生在线学习时长不低于总学时的1/3,不高于总学时的2/3。2.循序渐进授课教师进行混合式教学存在一个适应的过程,学生参与混合式学习也需要逐渐适应,因此,在混合式教学改革尝试的初期,可以适当降低线上学习时长的占比,随着进度的推进,学生开始适应自主学习的状态,这时教师可以逐步增加在线学习的时长。3.灵活可变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时长分配应以服务学习效果为宗旨,在宏观把控教学进度的前提下,机动性地安排线上与线下学时的比例。线上学习部分课时的分配可以根据教学视频的长度与学习任务量来调整,保证学生线上学习的最低课时,而线下教学部分的课时需要根据学生在线学习的效果与问题反馈情况进行设计。(二)教学方法的选择。1.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是体现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方式和手段的总和。混合式教学的特点主要是学生自学与师生合作研讨相结合,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并重,教学方法的选用上更加关注“学生学法”的设计,在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同时也有利于师生的交往互动。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设计中,应包含引导学习者参与多向交互的方法、收集学习者数据的方法、给予学习者学习过程支持的方法、促使学习者参与场域以外学习的方法等等。[6]2.以任务为驱动。任务驱动法是以项目任务为线索,将学习内容融入其中,学生围绕任务要求进行主动学习、合作探究并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这一方法与混合式教学高度契合,能有效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应贯穿到线上与线下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之中。线上学习环节,教师通过学习平台向学生任务,提供学习材料和微课视频,帮助学生明确任务目标与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解学习任务,每人领取对应模块,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和查阅相关资料完成各自任务,接着进行组内成果分享,总结转化,形成学习报告。线下教学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展示,并对汇报成果进行点评,使学生体验到成就感。3.以问题为导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中并不乏值得探讨的问题,这些问题通常与实际的幼儿教育实践活动相关联,与学前领域的社会热点话题相链接。在混合式教学的实施中,问题导向式教学应贯穿于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如开展“幼儿一日生活制度”部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幼儿一日生活的视频材料,并提出若干关键问题,依据这些问题引出后续教学内容;在教育实践环节,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真实的幼儿一日生活,记录发现的问题,并就此开展一次线上+线下的讨论活动,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的转化。(三)教学流程的设计。混合式教学并不是单纯的线上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相加,其教学流程也不同于传统的线下教学,基本流程如下:1.线上教学环节。传统的知识传授放到线上学习部分,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心思来设计线上教学视频和课件,遵循由浅入深、容量适中、兼具创意性和启发性的原则,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材料。课前教师通过学习平台或微信群本课学习任务,并帮助学生明确任务的内容与要求,促使学生进入状态。随后,教师需要选择固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在线答疑与互动,解答学生自学中产生的困惑,起到对学生线上学习的督促作用。2.诊断性评价环节。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的衔接好坏关键在于中间的诊断性评价环节,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设计章节测试题目,及时上传到学习平台,并向学生通知,提醒学生按时作答。对于作答情况,教师要结合统计数据细心分析,找出学生易错的知识点与难理解的问题,以此为依据进行二次教学设计。同时教师也需要结合学生的整体掌握情况确定课堂教学的拓展程度,不可超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3.课堂教学环节。混合式教学线下课程阶段的主要任务不再是知识的系统讲授,而是对线上学习的拓展与深化。第一环节,教师需要对学生前期的学习情况进行解读,并对普遍存在的问题着重讲解,对重点知识再次强调,鼓励学生随时提问,力求将疑难问题全部解决。第二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对课前的任务进行展示,展示结束后组织学生小组之间相互点评,教师进行总结评价。第三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表现抛出拓展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学生发表观点展开争论,当学生回答符合要求时,教师应该及时肯定并适当讲解其思路以帮助其他学生更好地理解,当学生的回答不完整时要进一步追问、继续提问。[7]第四环节,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程作业,同时为学生下节课的任务。

四、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的考核

考核评价是对课程实施的反馈与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检测,混合式教学下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考核应加入线上学习情况的考查,注重活动过程中形成性的评价、增加对每个学生质性的描述。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对学生进行考核必须将线上线下结合起来。线上考核以网上教学平台的统计数据为主,包括学生的平台登入次数、微课观看次数与时长、学习论坛观点发表数量与质量、在线单元测验成绩与阶段性考试成绩。这些数据快速易得、客观准确,大大减轻了教师的统计负担。线下考核主要是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组内讨论情况、师生互动情况与问答情况进行记录与评价,以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三者的平均得分计入总分。另外,对于学生课堂上展示的学习成果,由教师根据完成情况与汇报质量进行评分。2.过程+结果。混合式教学评价需要加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主要涉及学生线上学习动态与课堂活动的参与性与表现,以及随堂的测验与阶段性的考试。而最后的期末考试则属于总结性的评价。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考核由30%平时成绩+70%期末成绩的组成,过于注重结果性的评价。为了激发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进一步提升混合式教学效果,应提高过程性评价的占比,以70%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确定总分。3.定量+定性。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依靠量化的分数评价学生,评价者运用一套标准评价所有的被评对象。评价只关注被评价者的共性,而忽视了被评对象的个性和个体间的差异。[8]质性评价更能关注到学生过程性的表现,更能反映三维的教学目标。在进行教学效果的考核时,要按照量化分析与质性评价相结的原则,既通过客观、科学的量化评价方法测验学习者的知识掌握情况,还通过主观、充分的质性评价方法,如反思日记、课堂观察、访谈等方法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进行表述分析。[9]

总之,学前教育专业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幼儿教师的使命,其课程的实施直接影响着学前师资的质量。因此,在当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加大的新形势下,结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实际,以混合式教学模式为依托,从课程准备、课程实施、课程考核等三个方面进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这是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教育质量的有效路径,也是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史玉新,樊旭.基于建导方法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0(07):29-32.

[2]金一,王移芝,刘君亮.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分层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01):37-40.

[3]杜世纯,傅泽田.混合式学习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6(10):52-55

[4]解筱杉,朱祖林.高校混合式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2(10):9-14.

[5]王怀波,李冀红,杨现民.高校混合式教学中深浅层学习者行为差异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7(12):44-50.

[6]吴南中.混合学习视域下的教学设计框架重构———兼论教育大数据对教学设计的支持作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6(05):18-24.

[7]杨文婷,何伏刚.混合式教学中教师技能的新要求[J].中国远程教育,2008(06):63-66.

[8]南纪稳.高校混合式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教师教育,2013(03):89-92.

混合式课程改革范文篇2

关键词:多平台;碎片化;混合式教学;课程改革

1绪论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高职教育的发展与转型成为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线上多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成为了课程改革最有效的方式之一。[1-2]2014年5月,中国教育部爱课程网和网易合作推出了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MOOC平台中国大学MOOC。[3]2013年,哈佛大学对三门课程进行了SPOC实验,国内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翁恺老师在2014年9月开始采用SPOC的方式来辅助课程。[4]目前,国内在高校课程教学过程中涌现出大量的在线学习平台,对学生的线上线下学习提供了较多的便利,这也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重大变革。本文以我校适合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建筑力学》、《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2门特色课程为例,下面重点对《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课程进行系统的分析与判断,重点解决3个问题:第一,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什么类型的课程符合混合式教学改革?第二,混合式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什么?第三,混合式教学改革如何实施?

2混合式教学研究

2.1《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课程分析。装配式建筑的课程特点符合混合式教学应用特色,从2016年开始,全国多数高校陆续开始将装配式建造技术方面的课程列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中,装配式建造技术目前国内外应用体系相对较多,标准制定行业内还没有基本完善,各地区各企业自主研发或从国外引进技术实施不统一,装配建造技术的相关课程内容讲授表现出“多,散,杂,整合难”的特点,即“多”,课程教学知识点多,装配建筑相关课程在国内属于新开课程,行业内的技术体系较多,各大体系包括的技术知识点相对较多;“散”,新开课程的建设对碎片化的教学内容要求较为严格,而装配式建筑课程内容表现出“多而散”的课程特点,内容体系较散,课程改革力度相对较大;“杂”,国内典型的几家建筑企业装配建造体系,包括中南集团NPC技术、黑龙江宇辉等,在我校前期开设的课程教学内容中都已实施讲授,课程内容杂乱,耗费了大量的时间整合资源,从而进一步的表现出《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等相关课程资源整合“难”,改革力度较大。2.2《建筑力学》课程分析。针对我校近年来对于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重点对《建筑力学》和《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2门特色课程进行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究,对比分析我校建筑工程技术和道桥专业所有课程,发现《建筑力学》与《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课程均存在“多,散,杂,整合难”的特点,完全符合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此处对《建筑力学》课程分析不作太多展开分析,下面对混合式教学改革提出相应的有效建议。2.3混合式教学改革建议。下面对《建筑力学》与《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等相关课程分析显示,课程内容讲授表现出“多,散,杂,整合难”的特点,笔者从《建筑力学》与《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课程的前期实施效果研究,将碎片化、多平台线上线下教学改革提出一定的建议,以供行业内参考:(1)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改革应抓住课程的特点,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可以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改革,我们应以每门课程的特点充分分析,列出混合式教学的主干,然后进行逐层分解课程内容。本课程《建筑力学》与《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在行业内目前处于新技术,内容整合需要从零开始实施,内容“多,散,杂,整合难”的特点完全符合改革的要求。(2)线上线下多平台混合式教学改革过程中将待改革课程进行碎片化内容分解再整合是关键,课程负责人应将课程所有内容系统性的列表,列出主干内容,逐层分解,将主干内容“项目化”的分解成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作为一个考核目标,列入课程标准考核指标内,强化混合式教学改革课程的“过程测试”,弱化传统期终考核比列。(3)线上线下多平台混合式教学改革应注重课程学生自学、互动、提问、解惑、鼓励积分代替考核等功能模块设计,不要局限于课堂上的平台交流时间,线上线下多平台混合式教学改革是不受课程时间安排、学生出勤情况等因素的影响。比如某学生因特殊原因某次课程不能上课,但在该学生未到场的情况下也可以参与课程互动,或者在课后某时段参与线上自学、在线完成任务、在线试题测试等方法弥补课程缺席问题,这也是课程改革中的比较重要的部分。(4)线上线下多平台混合式教学改革对课程标准的设计有特殊要求,即课程标准的设计不能拿传统课程标准的模板直接硬套,应首先从课程标准上进行大胆尝试,只要能够满足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课程标准的格式并不是唯一,因此,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课程标准的革新。

3结语

本文以《建筑力学》与《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课程为例,重点介绍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发展路径进行说明,对《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课程进行课程有效分析,建议将教学内容在线上线下多平台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提出一定的改革性建议,以便行业内参考。

参考文献:

[1]高路恒.“信息时代”优质院校碎片化混合式课程教学改革实证研究———以《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课程为例[J].科技风,2019(5):17.

[2]霍小静.基于MOOC平台大学英语专业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及实施实验研究[J].智库时代,2019(04):245-246.

[3]尹瑾,关芳,高珑.基于“中国大学MOOC”体验的MOOC教育伦理分析及其对边远地区教育发展的意义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6(9):119-123.

混合式课程改革范文篇3

关键词:管理学原理;混合式教学;课程改革

混合式教学是指综合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数字化网络教学模式的一种策略。当前主要是指面对面的课堂学习(facetoface)和在线学习(E-Learning)这两种典型教学形式的有机融合,即线下线上教学结合。混合式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在面对面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进行整合,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一、《管理学原理》课程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管理学理论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管理学原理的课程体系设计要以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综合管理能力为导向,以学生专业管理素质、社会责任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才能真正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课程改革、实施混合式教学,提供了更有力的条件。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可以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将混合式教学方法运用到《管理学原理》课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混合式教学应用于《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可以将《管理学原理》课程实践部分内容按照管理职能分为若干个管理技能模块,在每个技能模块训练中采取学生参与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老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男生与女生互动等方式,营造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的环境,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会很愿意提出问题、深入探索问题,最后概括总结问题。这样,老师要求学生认真配合课程项目的开展,全员参与,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1.“互联网+”的新形势要求课程改革。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为高校教学改革引入了新的理念。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互联网+”的理念,互联网在各行各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都在从“辅助者”向“引导者”转变。互联网+课程建设,给探索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模式,灌注了新的理念。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课程建设进行深度融合。基于这种新理念,传统的《管理学原理》课程也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平台进行调整,用信息化改造它,用混合式教学法改造它,以在线学习、MOOC等方式促进《管理学原理》课程改革,达到资源共享课程建设。

2.市场对人才新的需求要求更新教学方法。新的市场环境对管理者的素质、技能提出新的要求。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从粗放型向技术型、智力型转变,市场环境的变化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高校的教学方式也要针对市场的需求,进行改革。混合模式教学方法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的。用于《管理学原理》课程,学生在教师面对面的教学指导下,获取理论知识,在线上与老师互动、与同学互动,甚至共享全国名校名师优质课程,从中获取更广泛的知识,理论知识与管理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协调、管理、创新能力。

3.教学对象的变化要求教学模式改革。目前“95后”已成为高校的主要教育对象,他们生长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环境下,普遍具有自我意识强、个性张扬的特点,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模仿学习能力很强;1995年后中国电子信息迅速发展,中国家庭电脑在1995年以后开始增多,更确切地说,“95后”是真正的网络时代人,信息化程度特别高。在教授《管理学原理》课程中,要结合“95后”学生的特点,改革教学模式,强化“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引用混合式教学法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管理学原理》是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强调的原理、方法、原则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树立现代管理的基本观念和思维方式,了解管理过程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其管理方法。在熟练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要求能利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具体管理问题。因此,管理学原理是工商管理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除了学习管理理论外,还要培养学生应用管理理论、原则、方法的能力。采用混合式教学法,是把传统的教学方法的优势与网络化教学方法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作用。在《管理学原理》的教学实践中,将传统的教学方法的优势与网络化教学方法的优势结合起来,优势互补,以便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教师面对面教学。《管理学原理》这门课程中的面对面教学,教师不仅教授学生管理基础知识,而且指导学生怎样运用管理知识。学生通过分组研讨、小组汇报等方式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进一步讨论课堂中遇到的疑惑及问题。同时,教师针对学生课前网上讨论企业案例和课堂研讨分析企业经营案例的情况,在课堂上结合企业案例和学生讨论结果,讲解各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最后做进一步的总结、归纳和拓展。此外,教师布置下一阶段的学习任务及在学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保证下一阶段的学习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2.网络在线教学。通过将信息技术融合于《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完善网络教学环境,建设网络教学平台,设计网络教学课件,建立网络教学交流平台等,引进MOOC网络教学,精心设计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形成新的教学结构,以改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可选择的交互方式主动探究管理知识。教师通过网络开展对学生的辅助教学,弥补课堂学习资源不足的问题,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3.学生协作学习。要求学生之间进行课程学习的研讨、交流、合作,以达到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和更加深入的理解。在教学实践中,《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运用ERP沙盘模拟是以沙盘教具为载体,进行协作学习,学生运用管理学及其他学科中的知识做出生产、供应、营销、技术、财务、人力资源与后勤等有关方面的决策,使学生树立了共赢理念,增强了全局观念与团队协作能力。

三、《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应用混合式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1.注重传统教学与混合教学模式的统一。混合教学中的在线方式虽然具有丰富的网络资源、便利的沟通工具、先进的互动手段等独特的优势,但教学中不能完全采用线上教学,如果缺少教师的系统教学设计,缺少教师在课堂的系统教学,教学效果并不会很好。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

2.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定位。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线上教学,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学生认识到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并从主观上主动学习,特别是《管理学原理》课程,才能真正获取管理知识,提高管理能力,增强综合素质。教师在设计教学流程时,应该更多地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3.注重整合优化教学内容。《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理论课教学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结合混合教学模式的改革,逐步探索一种《管理学原理》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根据不同模块的教学目标要求,分层次设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构建《管理学原理》课程体系。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的同时,教学团队应该进行教材建设,根据混合式教学新特点,整合优化教学内容,编写一本全新的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的《管理学原理》教材,以适应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改革需要。

作者:陶会平 单位: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参考文献:

[1]禹海慧,吴孝政,易想和.工商管理本科“管理学原理”课程设计思考———基于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视角[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混合式课程改革范文篇4

1应用型本科高校混合式金课建设的核心理念

1.1质量内涵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进入到了快速发展车道,应用型高校作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学府,要承担起培育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重担和责任,顺应时展需求,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金课建设与规划的过程中,要基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思路,在办学理念上应符合“教育、应用、创新”三个基本质量内涵。其中,教育性是金课混合式课程设计的前提,目前我国部分高校仍存在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的问题,导致部分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强,但实践能力较弱。应用性是金课混合式课程设计的主攻方向。创新性是当代教育的主旋律,新技术、新学术问题、新工具和方法不断涌现出来,应紧跟时展的基本要求,不断更新思路和方法,优化教学工具等。

1.2目标价值内涵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金课建设的基本目标及价值内容上,主要包含了“主体参与的有效性”“知行合一性”等。其中,在“主体参与的有效性”上,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以教师为中心,在课程开展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相对较低,且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与互动学习的积极性不足,导致学生应有的基础学习地位缺失。在金课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更要关注教师自身教学质量的提高。例如,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强调教师的教学能力,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3评价标准内涵

教学过程需要评价,评价是基础也是核心,是教学反思的重点。在评价金课建设的过程中,评价的核心应是学生而非教师自身。目前,部分高校过于重视评教的过程,而忽视学生的学习情况,缺乏课程教学质量指标设计。因此,设立课程教学评价标准应以学生为主,要将评价的主体落实到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上。

2应用型本科高校混合式金课建设思路

2.1做好金课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

金课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应以成果导向为规划核心,重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从专业、人才培养等特点出发,围绕基本的学习成果目标,不断优化课程教学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知识内容、能力和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等方面。此外,学校要与二级学院密切配合和交流,协调金课课程的内容分布比例、教学课程改革的科目数量等。可搭建软硬件结合的平台支撑式混合教学模式:第一,充分利用现有的慕课堂、学习通等在线开放平台、移动端软件系统,减少日常维护软硬件设备的时间成本。第二,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体验,完善和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思路,促进教学质量的可持续提升。第三,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为学生的在线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要以智慧化课程教学为基本的教学内容进行呈现,促进金课课程的交互发展。制订高标准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建立课程的技术标准路线,依据开放课程的基本特点制订教学模式,以适应课程内容建设标准,分类实施和构建混合式课程教学体系。

2.2提升课程建设水平

明确强化培训、教学重构及持续改进的教学思路,不断提升混合式金课课程教学质量。加强对教师混合式课程建设与实施能力的培训,教育主管部门应借助线上教学的优势,定期开展金课课程教学培训活动,以学分的形式进行考核,从立德树人、职业素养及教学和专业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加强对教师从教学设计到平台使用等各个环节的培训,引导教师掌握混合式金课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培训方式从校内校外培训相结合逐渐过渡到以校内培训为主。依据相关课程学科、专业的教学特点,重构课程教学模式。在具体的课程建设与实践应用过程中,以教研小组为单位,开展集体性的研讨备课活动,同时重构主要知识点和内容,选取与自身教学资源具有重要关联的相关内容,优化线下课程教学内容和模式,以问题为导向,促进项目化教学的有效开展。在教育信息化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不同专业在信息化教学手段及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关于如何融合线上线下优势资源,打造贯彻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混合式金课,并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及实践应用方面的研究还需加强。应用型本科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力军,肩负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任务与使命。面对与研究型大学、高职院校相关专业之间的竞争,应用型本科高校如何找准定位,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工程技术人才,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2.3完善课程管理机制

要细化规章制度、明确激励措施、实现多方协同管理。在混合式金课课程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细化从教学大纲、教学进程到教学档案等环节的管理,按照具体规定,覆盖全学科,构建反馈式课程教学评价管理体系。同时,要明确激励式的混合课程教学理念,为推进混合式金课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以“淘汰水课,打造金课”为主要切入点,从金课发展的时代背景出发,结合混合式课堂教学实践内容,运用新技术、新思路、新方法,解析本科高校课程。以学生为中心,融合多种核心技术,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充分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金课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重点突出对学生在知识、专业素质及能力方面的培养,合理安排和设置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把握教学节奏和教学进度,制订灵活的评价和管理模式,科学设置考核标准。协调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要求,整体把控开展教学改革的课程比例和门类数量,提升课程改革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应用型本科高校混合式金课建设策略

3.1明确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

依据“系统规划、平台建设、标准制订及分类实施”的具体原则,以成果导向及其规划为核心,推进成果导向的建设理念,在金课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专业的特征和优势。第一,充分运用目前的在线开放管理平台,加大慕课、学习通软件等各类平台、移动端软件的使用,优化各类教务平台系统。第二,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借助大数据技术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思维,加强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在学生之间的广泛传播,明确教学目标,为提升教学质量奠定坚实基础。第三,积极推进智慧校园建设,营造良好的信息化教学体验,提升在线教育教学质量,同时要加大智慧教室建设力度,通过智慧教室优化学习空间和学习内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使得学生获取教学资源更加便利化,获得更加深入的学习体验。

3.2完善课程管理体系,提高课程建设质量

首先,依据在线课程开放性的基本特征,优化课程线上视频、教学资料及课间提问等相关环节,加强对于课程教学内容的讨论、测试等方面技术标准、技术规划的制订。其次,完善课程教学管理体系,设置课程简介、教学大纲、视频资源等相关内容,布置在线作业,编制在线题库,并按照要求优化课程教学管理档案。再次,实施分类化的混合式课程教学体系,全面覆盖课程的重难点知识,加强课程教学内容引进与自建相结合,根据不同课程教学内容,实施课程分类管理,优化公共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最后,在课程学习资源的布局中,要遵循“引建结合”的方式,实现其自身的建设方法与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相融合,结合专业与学科自身特点之间的相互联系,重点打造学科特色,转变教学思路,为课程重构和优化奠定坚实基础。

3.3加强教师技能培训,教学重构与持续改进并举

加强教师在混合式金课课程建设与实施过程中的培养与控制,学校主管部门应开展在线开放课程教育教学规划,重构教学管理体系,从道德素养、专业技术水平等方面出发,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为在岗教师的阶段考核培训奠定坚实基础。提高金课建设标准,促进国内优质课程的叠加和融合,建设混合式金课教育教学管理机制,针对不同的课程类型实行分类构建。由于公需课程的受众面较广,因此可结合线上线下课程,实现课程重难点知识的分类分析,以线上资源的引入为主,加强对学生学习资源的考察、学习效果的评估测验等。及时获取前沿动态,持续改进课程,集中精力建设优质课程,不仅要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还应该考虑该门课程的后期更新工作,需要根据新的形势不断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要求进行突破和创新,真正体现金课建设的创新性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化需求进行持续改进,引入专业领域的前沿理念和技术知识,始终保持课程内容的高阶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悟到课程知识内容的前沿性,通过项目化教学和实践操作,使学生的课程学习过程充满挑战性,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与高阶思维。

4结语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混合式金课课程建设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以课程建设标准为核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金课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积极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保证应用型本科高校混合式金课课程建设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勇,李秀娟.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的思考[J].武警学院学报,2020,36(12):88-91.

[2]刘正涛,王蔷馨,许淋萍.应用型本科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与实施探讨[J].江苏高教,2020,(11):80-83.

[3]余惠兰.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路径研究[J].教育评论,2019,(10):21-25.

[4]吕亚丽,张普洋,王杰,等.地方院校“计算机导论”一流课程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15):62-64.

[5]刘丽华,王巧玲,艾红,等.过程控制课程教学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1,(14):111-115.

混合式课程改革范文篇5

【关键词】互联网+;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

在“互联网+”背景下提升混合式课程教学质量的系统化改革中,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线上混合式学习的优势,又要注重课程以工作情景进行系统化改革,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能够无缝衔接。融合课堂教学和线上教学的优势,从而彻底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在混合式教学改革深入开展的基础上,以管理数据分析的混合式课程改革为例,分析“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课程改革实施中的教学质量评价。

1情景项目化混合式课程教学的内涵

混合式课程在项目化设计中,一般基本理论性的内容学习通过线上网络课程平台,以自主学习为主的方式来完成。“工作情景项目”式混合式教学改革,指在课程的系统化改革中,将真实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进行系统化,与传统的知识模块相互融合,转化成工作情景项目,学生通过工作情景项目的学习来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每个工作情景内均包含多个实际的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的完成均需学习相应的知识点,以情景任务的完成来带动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结合“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工作情景项目驱动学生开展线上的混合式自主学习,指导教师通过指导、综合知识的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

2混合式课程工作过程情景设计思路

课程的工作情景化重构是建立在多届毕业生的岗位工作任务调研、相关行业企业专家的论证基础上,将课程的知识体系重新梳理,与典型岗位的情景任务相结合来重新设计课程的结构体系。本文以管理数据分析课程为例,通过结合课程的知识体系,把课程整合重构成八大工作情景,每个工作情景包含若干个情景子任务,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内容,以任务来驱动学生学习和实践,学习内容针对岗位工作需要兼顾知识体系和混合式教学的特点。情景一:区分各类数据。通过学习课程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数据类别,使学生掌握数据的区别和应用,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程的基础。情景二:收集管理数据。通过情景任务如市场调查问卷制作、统计调查表等来掌握各类数据收集的方法;掌握收集数据的途径与方法、问卷设计的原则、问卷题型的设置等核心知识点。情景三:制作抽样与调查方案。以完成具体要求的抽样和调查方案情景任务为指导,掌握抽样的方法、抽样方法的具体应用和区别、以及调查方案的制作实践。情景四:整理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录入、分类、筛选等基本整理,通过任务的数据处理实训,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相关数据软件的基础应用。情景五:制作数据报表。如通过销售部门提供详细的报表、各类人力资源报表的制作等。使学生能灵活应用数据软件进行日常数据报表和统计图的制作和分析。情景六:管理岗位中的数据处理。学习如员工人事信息分析、客户等级划分、销售分析、量本利分析、库存分析、质量统计等各类具体的数据分析。情景七:工具软件的应用。通过实践的情景案例,学习SPSS统计软件的基本应用。掌握专业统计软件的界面、基础操作和统计分析方法。情景八:商务数据的综合分析与报告。通过统计报告撰写的情景任务,学会数据综合分析报告的撰写。

3混合式教学质量的评价原则

在“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质量的评价应以混合式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和评价的研究理论为基础,结合混合式课程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活动。从信息技术、资源的建设、教学设计、互动反馈、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以过程性评价和成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学生和教师两个维度系统化地构建混合式课程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和评价体系。(1)贯穿项目全过程的评价。要客观评价项目化的混合式课程教学质量,首先对混合式教学结构进行分析,提供教学全过程的评价思路;其次对混合式课程教学中师生教学活动的行为分析,从课前的学习设计、课中的教学设计和课后的反思,每一个环节中进行有效的评价。(2)学生学习态度的全面评价。可以通过对混合式改革课程的网站中学生的学习数据、发帖的数量和质量、课堂参与度、任务完成情况、职业素养等进行全面评价。可以采用匿名问卷调查与分析,对学生参与度与满意度等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影响因素分析,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3)过程和结果相结合的评价。评价更应注重过程性的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更准确地反映教师的线上资源建设、教学过程的设计、学生的参与及满意度、反馈与沟通等全过程的教学质量,在设计课程和项目的评价指标时,也需要充分考虑这些方面。(4)线上线下质量监控和评价相结合。在“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有大量的时间是通过课程网络平台来开展自主学习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手,反而更应通过平台的自动统计进行数据的实时监控,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数据。对学生学习笔记、讨论的质量进行实时提醒和反馈,督促学生按时按质的完成。

4混合式课程的教学过程质量评价方法

混合式教学中采用实践项目引导理论讲授的教学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在教学质量的评价中也应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按线上线下学习的具体学习内容确定合适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比重,确保学生的学习质量。(1)积极利用平台的统计功能评价。通过课程平台和钉钉平台详细的学习任务清单,以课程平台的建设依托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如何去完成线上学习任务,教师负责通过平台进行任务的监督、考核和评价,可以采用平台的数据统计功能进行基本的评价,如学生的学习时长、学习进度、参与讨论次数、读书笔记数量,通过对各项目进行权重的设计来自动统计学生的学习情况。(2)线下课堂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教师根据工作情景任务描述,设计具体的评价方式。教师布置的情景任务,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和讨论,项目通过展示过程中的质量进行多角度的评价,让学生进行小组自我评价,小组之间相互评价并答辩,教师和校外专家的指导点拨过程中对学生的态度、职业素养、完成质量、能力素养等进行具体的评价。(3)采用项目式的质量综合评价方式。学生的学习质量评价是综合的过程式多元化评价方式,每个项目均会对整体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项目网络自主学习、学习态度、项目完成质量等多个方面,通过整个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化评价。总体的评价模块主要包含网络平台的学习模块分、项目课堂的参与度模块分、完成质量模块分,每个模块得分通过相应的统计后形成整体得分,还可以设定每个模块的最低合格得分,通过项目化整体的多角度、多元化、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参考文献】

[1]赵学孔,龙世荣.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学质量多元评价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36):39-40.

[2]郭建东.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成人教育,2020,40(12):19-25.

[3]刘智勇,陈婵娟,章文林.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方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3):99-100.

[4]胡建波.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供应链管理实务”课程重构[J].职业技术教育,2008(35):10-12+94.

混合式课程改革范文篇6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各行业都不可能缺少信息化作为根本支持。信息化逐渐深入的状态下,计算机基础教学受到了广泛重视。在大学的各类学科中,基础性的计算机教学构成了要点,同时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近年来,新教学改革给出了新颖的教学模式,其中包含混合式的计算机教学方式。相比传统模式,混合式模式表现出新的特性,更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总体需求。师生应因地制宜地引入混合式的基础教学新模式,以此提升整体的计算机教学水准。

一、引入混合模式的必要性

新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全面改进计算机基础原有的教学模式,重视培育高水准的操作技能。经过新阶段的改革,计算机学科的基础教学逐渐更重视质量,同时重视引入全方位的实践操作。然而不应当忽视的是,现阶段的学生在计算机基础方面表现出差异性,面对计算机基础这门学科很难达到一致的掌握程度。这种情况下,教师没能意识到混合模式在提升实践质量过程中的重要性。若沿用常见的讲解模式,学生将会感觉枯燥且乏味,针对实践缺乏必备的兴趣。由此可见,计算机基础的现有教学模式亟待改进,这样做才可以提升日常教学达到的整体质量。混合教学的新模式结合多类型的具体教学模式,属于混合型模式。这种模式中,师生都可以因地制宜,在课堂中选择最适合基础教学的一类模式作为主导,而其余几类模式就可以作为辅助。同时,新型的混合模式更便于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计算机基础这门学科因此具备了可以共享的资源。展开自主学习,通过反馈和交流的方式逐步推进全方位的教学改革水平提升。混合教学把学生视作课堂主体,充分调动自主性。由此可见,一体式的混合教学更符合新教学改革的宏观需求,在这种基础上推进计算机基础相关教学的整体改进。

二、具体改革思路

从目前来看,混合教学设置了在线式的慕课教学,把这种模式视作基础,构建多位一体的新式课堂教学,打破特定时空的阻隔。在线学习过程中,慕课教学能提供实时性的视频讲解,这种方式可以弥补常规模式的弊病和缺陷,同时也加入在线互动的新环节。针对学生提出来的课堂疑问,教师可以实时予以解答。因此,可以得知混合模式拉近了师生距离,强化了深层次的师生互动以及师生交流。在这一基础上,计算机基础的日常教学更具实效性,构建了融合式的新模式。

1.构建一体式的教学流程

计算机基础在教学改革进程中逐步引入了翻转课堂和慕课教学的新方式。经过全方位的教学改革,师生已开始尝试构建一体教学的流程和模式,从而突显了混合教学的独特优势。例如,在慕课教学中可以融入在线讲解、虚拟教学实验、课堂的实时评价等。针对实践教学,混合教学可以充分调用现有资源,弥补常用模式中的缺陷。在计算机课堂上,学生应构成主体,教师起到协助、探究的作用。师生有必要密切沟通,共同解答各类型的教学难点。

2.引入多样的方法

新教学改革从客观上看要求师生引入多类的教学方法,在这一基础上构建更完善的新式计算机课堂。改进教学方法就要致力于梳理现有的授课模式和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位置,灵活选择研讨式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新方式。在条件允许时,教师可以选择翻转课堂用辅助教学。例如,学习关于Excel的基础性理论时,教师面对较繁杂的课堂内容,可以选择任务驱动的流程和方法,对于学员应给予逐步引导。

3.改进考评模式

课堂考评中,教师应逐项健全现有的考评模式,增设全方位的考评指标。在考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重视考核综合性的操作和实践技能,而非单纯注重应试性操作。经过改进,教师在课堂考评中可以视情况增加实验成绩的占有比例,密切结合日常测试和阶段性的上机考察。改进原有的考评方式,更能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竞争热情。

三、结论

进入新的时期,混合教学模式融入了多层次的教学需要。混合模式通常包含多类型的教学流程和方式。这些模式彼此互补,突显各种模式独有的优势。不同的模式经过融合后就会创造计算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从而扭转原先的课堂思路,更适应师生的心态。未来的实践中,师生需要共同探求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适当模式,在课堂中适当引入混合式计算机教学模式,服务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整体质量提升。

作者:孙国锋 单位:黔南州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李洪建.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计算机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5

[2]高贤波,李潜.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

混合式课程改革范文篇7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证券投资;应用研究

所谓混合式教学(BlendingTeaching),即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通过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可以把学习者的学习由浅到深地引向深度学习。2013年后,随着互联网的技术发展,特别是MOOC、翻转课堂等的应用为混合式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混合式教学步入了深化发展阶段,研究人员更加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与辅导方式的混合。20余年的研究,混合式教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人员普遍看好混合式教学未来的研究和应用前景。当前,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由于在线教学环境下学生学习痕迹的易获得性,如何运用互联网技术更进一步开展混合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从而为学习者创建真正参与性的、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将是非常具有实践意义的。笔者负责的投资理财课程群建设中,通过校企合作积极整合群里课程教学内容,寻求行业最新动态,开展课程改革研究,并将这些成果与资源通过“超星学习通”进行“交互”,从而有机地将“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到证券投资课程中。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程度,增强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推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保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积极作用。

1传统证券投资课程教学存在的困境

证券投资课程是投资理财课程群中的核心课程,其教学目标不仅需要学生掌握证券投资相关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证券投资分析能力。鉴于此,许多高校都在该课程中安排了实践环节,并鼓励学生参加模拟投资大赛等,以此提升学生知识掌握水平及证券分析能力。但笔者在调研中发现,不少学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教材内容较陈旧

随着互联网迅猛发展,金融发展日新月异,金融产品的创新层出不穷,同时大数据分析、程序化交易、量化投资等技术手段的突破,使得该课程的教材更新速度跟不上现实发展。同时,教材里理论知识点较多,但对于如何应用理论指导实践涉及较少,导致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理论指导实践”的体验不佳。因此在教学上就需要教师进行有意识的整合、更新及补充。

1.2教学时间难安排

过去该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模式,容易出现压缩实践教学课时现象。常规式的每周一到二次课的教学安排容易导致学生练习不足,影响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证券交易时间与上课时间之间的不匹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效果。即使在有意识的规划下,教学时间往往有时候还是会由于排课上的冲突,或者是实验室的紧缺等因素,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在教学时间上,就需要突破时空的限制。

1.3因材施教有难度

根据笔者针对三届学生的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度总体较高,但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家庭环境、风险偏好、未来择业方向等不同,学生间学习兴趣会有较大差异。因此,如何兼顾不同情况的学生,更好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是教师教学的难点。

1.4考核评价不全面

过去以一张卷子进行考核的方式已经慢慢改变,许多教师加入报告、平时成绩等进行多元化的考核,但是还是不够全面与严谨。如何更好地全方位考察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学习态度与学习效果等,如何在教学评价中合理体现出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需要教师在课程全过程中予以考量。有鉴于此,在证券投资课程中依托“超星学习通”,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通过“课前准备—课中探究—课后提升”三个环节的精心设计,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整合校企双方资源、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学生能力,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2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及应用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证券投资混合式教学模式见图1。在该模式下,线上平台主要使用了超星学习通、深圳希施玛数据科技有限公司(CSMAR)开发的VE竞赛管理系统以及校企合作单位提供的证券行情软件,线下课堂主要在金融实验室中进行,同时课程资源建设主要由校内投资理财课程群建设团队及校企合作单位共同负责,授课任务由专任教师及企业导师共同承担。

2.1教学任务确定环节

当教学任务确定的时候,教师需要根据本课程在课程群、专业、学科中的定位,思考本课程的整体设计、讲授的知识点以及教学目标等,与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学大纲和考核指标体系。基于超星学习通的证券投资混合式教学考核体系设置见表1。该指标体系着重课程的全过程考核,根据“线上+线下”各自优势设置考核指标,不仅考核学生学习的状态及知识掌握情况,又考核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展现出的人文素质水平,部分考核指标设置生生互评、企业导师给分等元素,力求考核多元化、科学化,期望在一定层面上反映出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状态、不同学习水平、不同能力素质。

2.2教学任务实施环节

2.2.1课前准备阶段首先,教师根据教材及行业最新资讯,结合教学知识点要求,制作教学视频,通过学习通教学资源,布置练习。其次,学生通过学习通进行课前学习,并完成相应练习,梳理所学知识,对于有疑问的知识点进行反复学习及问题反馈,或者主题研讨等,着重培养自身自学与交流互动的能力。最后,教师通过学习通针对学生练习情况、问题反馈及解答等分析学生学情,为“线下”课中探究环节做准备。2.2.2课中探究阶段首先,教师需要围绕课前准备环节中的学生学情,有针对性讲解知识重难点,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其次,学生针对任务,组建团队协助探究,并通过线上学习通或线下完成汇报展示、成果。最后,教师根据小组探究过程中的表现、结果汇报、成果展示等方面进行点评及指导,并布置作业。2.2.3课后提升阶段学生在回顾课堂所学、巩固知识要点后,针对自身不足之处提出问题,对课上成果进一步提炼修正,完成作业。教师需要对作业进行批改及对问题进行答疑,并综合分析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掌握情况。最终师生相互完成本节课的“教”与“学”的效果反馈。2.3教学任务结束环节当教学任务结束时,学生需要完成相应考试以及对教师教学任务的总体评价;教师需要根据考核指标体系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并做好课程的反思总结及档案材料,从而为后期课程改革与“金课”建设迭代做好铺垫。

3应用成效

本课程借助超星学习通平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教材内容较陈旧、教学时间难安排、因材施教有难度、考核评价不全面等问题;同时结合考核指标体系精心设计的各类教学活动如“项目驱动探究”“企业导师进课堂”“课证融通”“学做一体、讲练结合”“模拟竞赛”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采用传统教学的同专业学生相比,采用混合式教学的学生在各方面都有较大提升。从学生情况分析表可以看出,混合教学的学生会更加主动提前预习,并且过半的学生会进行资料的延伸阅读。课后作业主动完成率及复习的主动性,混合教学学生远优于传统教学学生;在课后咨询老师方面,混合教学学生远多于传统教学学生(见表2)。在期末成绩中,优良率及及格率,混合教学学生均优于传统教学学生,差异较显著。对照考核指标体系里的各考核点的得分情况做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在纯记忆的基本知识掌握上,两者得分并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在实践动手方面及语言文字表达等人文素养方面,混合教学学生均远优于传统教学学生(见表3)。在课程反馈中,证券从业通过率,混合教学学生高于传统教学学生;在课程结束后的能力提升认可上,混合教学中有八成以上的同学认为自身的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在专业的投资分析报告撰写上,虽然学生们均觉得有一定难度,但混合教学的学生提升还是优于传统教学学生(见表4)。从上述数据上看,依托超星学习通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得证券投资课程更加高效,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考取证券资格证书比率增加,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有较大提升。近两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金融精英挑战赛”“全国证券投资模拟大赛”中屡获大奖;课程建设相关教师获批福建省教改项目、泉州市级项目、省行业学会项目,参与相关“证券投资”教材编写,公开多篇,并且在校级各类教学竞赛、教师表彰、教学成果评定上斩获多项殊荣,课程教学评价在学院排名前茅(前10%),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相长”。

4结束语

综上,在证券投资课程中通过使用学习通运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学生能力,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增强教学效果,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对师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在“互联网+教育”发展迅速的今天,混合式教学模式对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课堂教学创新改革,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9):37-48,79.

[2]谭颖思.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综述[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9(8):42-43.

[3]冯晓英,王瑞雪,吴怡君.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J].远程教育,2018(3):13-24.

[4]陈卫,郑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中的几点思考[J].金融经济,2017(4):154-155.

[5]赵红平.混合式学习模式在证券投资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9):200-201.

混合式课程改革范文篇8

关键词:成果导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学改革

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病毒肺炎疫情打乱了各所高校2020年春季学期教学计划,紧急开始在线课程教育迫在眉睫。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改革创新,线上授课已不再是新鲜事物。自《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的出台,对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旨在树立课程建设的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激励机制,形成多类型、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1-2]。其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是推荐类型之一,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疫情“催动了”网络教学建设的步伐,这也为疫情期间的线上授课提供了资源与先机。文章以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水质工程学(上)》为例,探索基于成果导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

1成果导向内涵

成果导向教育是指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起源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基础教育改革,其内涵包括以下5个方面[3-5]:(1)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教育方法,所有学生学习都能获得成功;(2)因人而异,建立个性化考核与评定等级;(3)因材施教,强调基于学生学习成果的教学评价,以学生个性化评定等级为目标,以达成学习目标为教学评价依据;(4)强调绩效责任,强调教学效果评定、学习成果的达成,学校、教师更应该为学习成效负责,并能提出能持续改进的依据;(5)教学目标应与培养的核心能力相对应,且明确落实在每一门课程中。

2基于成果导向的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探索

2.1“全员培训”,多套方案确保教学秩序。线上教学准备和开展期间,除计划实行方案,仍备有多套预备方案,以防授课期间出现网络或平台故障现象,保障线上授课的顺利进行。例如方案1-网络直播+超星学习通,方案2-群课堂,方案3-学习平台+速课。为了帮助教师尽快掌握直播、速课、录课等制作技术并有效开展在线教学,确保课程按时上线,满足学校对线上教学的基本要求,院系以“重点培育骨干、骨干覆盖全体”的思路,通过“语音会议+在线学习+微信群答疑”的方式开展教师在线培训,确保教学活动顺利开展。2.2课前、课中、课后,保障教学质量。在线教学不能仅仅“空有其表”,应当实现从教学理念到课程设计的整体转变。《水质工程学(上)》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旨在引领学生认识给水处理的基本理论,常规水处理工艺设计和计算的基本知识与方法。通过学习及查阅资料掌握饮用水的处理流程及水厂的设计,了解给水处理厂或净水站的运行维护及给水处理的发展趋势等。以实现掌握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的一般技术,具备相关水处理构筑物设计及运行管理的初步能力。为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做理论支撑。对于该课程的在线教学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课前准备包括寻找教学资源及直播平台、录课、于平台建课、上传资料等,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选用已有或自己制作的课程视频,通过课程平台发送给学生。学生提前学习视频,在此期间课程平台会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课中包括在线直播授课、互动、答疑、讨论、测验等,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讲解重难点。学生需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经过开学前期的分批培训,有序组织在线教学,保证疫情期间“不停学”的目标基本实现。2.3评、教同行,以评促教。要了解学生的学习体验,来自他们的反馈是最有效的方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评、教是相辅相成的,学生评价是课程各环节教学效果的直接体现。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环境下,教学质量侧重点已然改变,过去的考核重点是“教师课堂教学表现”、“讲课是否能吸引学生”等,此类衡量标准都应随之变化,“学生的收获”、“学生的学习体验”才最重要[6]。当然首先要做的是提升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以评促教。

3结语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成果产出为目标的先进教育理念。由于特殊情况下的硬性需求和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很难满足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成果导向理念给现代高等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将网络优质课程、线上、线下课堂教学有机整合,跟上教育信息化的步伐。针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从课程质量标准出发,要长期开展专题培训以增强教师课程设计能力。着眼于“以学生学习为中心,面向学生未来发展之需,在全面分析教学环境的基础上,以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为目标,以评估与反馈为牵引,以主动学习为载体,从而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教学质量”,即围绕教学环境分析、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活动设计和学习评测等4个方面展开,构建适合我校给排水专业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已取得初步成效。

参考文献

[1]赵玲峰.基于OBE理念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5):21-23.

[2]刘忻.成果导向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改革探索[J].大学教育,2019(3):46-49.

[3]张海涵.“双一流”协同“OBE”理念的环境工程专业外语课程改革多视角探索[J].大学教育,2018(8):91-93.

[4]吕新广.新工科背景下以成果为导向的包装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包装工程,2019(S1):103-107.

[5]唐红梅.成果导向的大学生合作自主学习多模态课堂评价体系建构研究[J].科研园地,2017(3):95-101.

混合式课程改革范文篇9

关键词:知识衔接;高校;数学;高校数学

一、引言

为了响应我国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号召,提出基于知识衔接的高效数学混合式教学方法研究,积极转变和保障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以期通过对数学学科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达到促进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积极性[1],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进行探索和拓展,使高校数学教学摆脱传统的枯燥特征,使教学结果达到最优化最大化要求[2]。并针对数学知识中各个知识点结构中的不同教学内容的内在关系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有效的拓展,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内容和应用原理。

二、基于知识衔接的数学教学内容

为提高高校属性的混合式教学效果,结合教育改革要求对当前高校数学教学知识及教材内容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数学教学目标模块有三个:第一,掌握较为复杂的空间几何概念,第二,对复杂数据进行分析和运算,第三,掌握数学信息推理和建模等相关内容[3]。各个模块看似自成一体但实则皆存在一定的关联,因此在在数学教育过程中,对不同知识点的合理衔接和梳理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数学教学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和素养。为保证各个教学模块间顺利衔接,需要遵循综合性、阶段性和持久性原则[4]。综合性原则是分析学生在某一阶段知识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阶段性原则是针对不同教学阶段、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筛选和教学内容的选取。持久性原则为保障教学效果需要在完成教学后,进行知识回顾,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和使用。根据上述三种选择进行混合式教学可有效实现数学知识的衔接,并根据知识结构中的内在管理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结合混合式教学方法进行讲述和展示,帮助学生掌握多种数学原理和思维,解决数学学习过程中因抽象性过高导致的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

三、高校数学混合式教学方法

结合上述思路对混合式教学下的高效属性教育方法进行优化,并设计相关的教学评价标准。在对教师教学水平进行评价的同时需要加入对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内容,从而更好的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在上述思路下对高校数学混合式教学方法评估内容进行优化,并根据学生的特征对高校数学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和类型进行规划,具体如下表所示:根据上表中所划分的不同混合式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学习目标进行数学教育过程中资源环境和方法的整合,并根据学生的整体性特征和差异性特征进行课程的设计。根据上述思路有效对数学科目进行混合式教学方法优化,改善传统发乏味的硬性教学模式,针对学生的学习特征进行引导教学,可有效促进高校数学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保证数学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5]。

四、高校数学混合式教学优化建议

为达到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需要遵照以下要求进行混合式教学方法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认真研究教材,合理设置知识结构,挖掘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内容,以达到提高数学混合式教学质量的目标。在对不同数学知识内容进行教学传授的故操作,教师应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把握不同知识结构的关联性,并对不同知识点的应用和联合使用方法进行挖掘和传授,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内容,掌握实际运用方法。基于属性教学知识结构进行混合式教学方法研究,在混合式教学原则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而传统意义上的教育者更多的扮演启发诱导的角色。因此在混合式教学原则下,教师要积极引导和增强数学教学课堂中的互动性,根据学生知识掌握的普遍特点和自身数学运用能力的个性特征从而有效调度课堂氛围,掌握教学进度,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达到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在混合式教学模式指导下,要坚持以问题作为教学导向,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对知识点进行分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知识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基于混合式教学方法的数学教学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数学能力共性和差异性进行整体分析,对数学知识进行传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也是知识传授的对象,因此为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应注重启发引导和因材施教原则,有意识的对数学原理和思维进行解释,并在课程内容传授结束后加深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通过设计真实情境对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实用。

五、结束语

当前我国各大高校数学教学内容相对较为抽象,且知识之间衔接性相对较高,受到学生自身的数学能力和思维限制,高校数学教学效果始终难以达到满意程度,且其教育内容衔接相对较差,为此结合混合式教学原理,对当前的高校数据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对教学内容、知识结构、教学方法等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创新和改善,以期实现提高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运用程度的教学要求,也达到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数学专业人才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宋伟灵.信息化环境下《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7,24(7):54-54.

[2]刘莉君.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以高等数学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7,12(37):104-105.

[3]梁海峰.大学数学基于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7,35(11):158.

[4]卢甜甜.泛在学习理念下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以高等数学课程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8(12):63-65+68.

混合式课程改革范文篇10

关键词:OBE理论;酒店管理;混合式教学;课程改革

2018年6月,教育部召开了中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吴岩司长在报告中提出在2022年要建设2万门“金课”。其中“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的建设是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受到极大挑战。特别对类似酒店管理专业这类实践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单纯的知识灌输已不能满足时代对现阶段学生所提出的要求。在现阶段的教学中,大多数老师还普遍停留在相对单纯知识灌输阶段,忽略了对学生知识输出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文章基于此,以OBE教学理念为指导原则,尝试推进酒店管理专业相关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知识输出与运用能力,对应用型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一、OBE教学理念

1994年,教育学家威廉姆·斯帕蒂在其代表作《Out-come-BasedEducation:CriticalIssuesandAnswers》中提出了OBE教育理念,并逐渐成为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1]。OBE作为一种基于成果产出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输出与应用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未来更好的就业与发展。基于此,现阶段教育也向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类似酒店管理专业这类以应用实践为主的学科,要求教师教学设计需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与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的实现方式有很多,比如混合式教学、PBL、CBL,本文主要以混合式教学为例,对酒店管理学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教学设计。

二、基于OBE理念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策略

酒店行业的特性决定了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必须以提高学生知识输出与运用能力为出发点。

(一)线上线下融合混合式教学法

在当前优质教育资源不再稀缺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更好提高教师课程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意愿,是一个值得每一个从事教育教学老师去认真严肃思考的问题。酒店管理专业作为以实践应用为主的学科,传统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已很难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适用社会以及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基于此,文章以混合式教学为例,对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从而打造出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的“金课”课堂。

(二)线上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随着在线教育资源的不断丰富,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并使其更好融合线下实体教学,是每位老师需要积极思考的问题。特别是2012年以来,大规模的线上课程在高等教育领域兴起,尤其以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为突出代表[2]。其生动、有趣、形象的视频教学效果瞬间超越了传统实体教学带给学生的愉悦感[3]。另外由于MOOC等在线课程具有开放性、包容性、时空无约束性等优点,使得学习者只要在有网络的情况下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等一系列特点,也使得当前人才培养过程发生深刻变化[4]。线上教学资源的学习主要任务集中在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以及课后的巩固与延伸拓展学习。课前,教师在雨课堂平台搭建虚拟班级,把线上教学资源,例如MOOC、SPOC、或自录视频、音频等教学资源上传到雨课堂平台。让学生带着任务在课前学习相关教学资源,为课内学习做好准备。

(三)线下教学

对于线下教学的开展,结合酒店管理学的教学特点,通过线下教学提高学生的应用与知识的输出能力。线下教学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展开:1.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最初在哈佛大学课堂内首创,可在学生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基础下,根据实际教学需求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讲解和展示,提高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运用和输出运用能力,由于后期课堂效果取得明显效果而得到推广[5]。为培养真正的酒店管理人才,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师在开展案例教学前,需在做好充分准备,案例选择应具备实时性、代表性和实用性等一系列特征,在学生理解案例的同时提高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2.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根据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设计新的案例或选取与案例教学相似或延伸案例留予学生小组进行讨论。此环节的设置旨在为学生营造充分的自由讨论时间,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主动思考的能力。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发表意见,遇到错误观点也不要立即纠正,应多启发学生进行反思。3.阶段性情景模拟酒店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实践教学作为现代培训的重要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输出与运用能力。教师可在阶段性学习后,根据教学安排对课程关键部分进行情景模拟设计。对于酒店管理专业,不管是餐饮、客房还是前厅等课程,都需要老师通过情景模拟进行现场还原,从而让学生更好融入场景,掌握所学技能。首先,一般需要教师根据教学主题进行情景设计,制定计划,布置现场,给学生分配角色。之后学生根据教师所创设的环境进行角色扮演与模拟,这个阶段教师要充分发挥导演角色,引导学生顺利进行整个过程模拟。最后,在模拟结束后,教师根据学生在整个模拟过程的表现进行归纳总结,以为下次更好进行模拟进行经验积累。

(四)利用“雨课堂”,探索有效的线上、线下教学资源融合模式

如何实时、客观、全面地反映当前的教学状态是每个一线教师的迫切需求。特别是课堂相对开放的大学老师。现阶段,,MOOC、SPOC等线上教学资源丰富,如何做到在线教学与实体课堂的优势相融合,从而去链接、影响、服务课前、课中、课后的每一个环节也是摆在众多老师眼前的一大难题。通过雨课堂工具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混合式教学。比如在《酒店管理学》课程教授过程中,积极运用雨课堂等教学工具,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展大致分成了以下三个步骤(见图1):步骤一,课前,教师在雨课堂平台搭建虚拟班级,把教学资源,例如MOOC、SPOC、或自录视频、音频等教学资源上传到雨课堂平台。让学生带着任务在课前学习相关教学资源,并通过雨课堂监督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步骤二,课上,对于混合式教学而言,老师真正的挑战不是对教学工具的掌握,真正的难点在于适时的设置交互环节,通过交互环节随时采集学生反馈,适时交互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感与紧张感,重视学生的学习成效以及过程的参与。同时,教师可利用雨课堂组织高效谈论,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步骤三,课后,教师在雨课堂平台本节课配套作业,查看教学数据统计,对教学进行有针对性反思。学生需要在雨课堂平台完成相关作业,也可在平台上给老师提出相关建议或留言。并对下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学习,重新循环到步骤一。通过雨课堂,课前、课上、课后三部分可实现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相互完整的一个循环过程,基于课前来讲课上,课后又是对课上的补充与延伸。

三、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授课效果与反馈

(一)研究对象与调查

文章的研究对象为某学院2018级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通过问卷星形式向学生推送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内针对此次混合式教学设置了10个评价指标,学生对同意的说法选择“是”,不同意的说法选择“否”。此次共发放问卷58份,得到反馈问卷43份,其中男生14人,女生29人。

(二)研究指标的选取与结果分析

通过对所获取问卷结果分析见表1,除学院指标“课程教学符合教学大纲”硬性指标外,学生对此次混合式教学的其他9个指标评价中,课程类型指标2(新教学模式下,课程学习过程中碰到问题能得到老师及时反馈)、课程类型指标4(新教学模式下,课程学习更富有挑战性)、课程类型指标6(新教学模式更有利于知识传播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自我评价指标1(新教学模式下,我更愿意拿出更多时间去研究所学课程)、自我评价指标2(新教学模式下,我对自己所学知识有了更清晰认识)、教师个性化指标的评价这6个指标,学生对其评价的“同意率”均在90%以上。说明学生整体对此次混合式教学很满意,效果也较好。但课程指标1(新教学模式下,老师教学更能让我体会到学科特点和思维方式)和课程指标5(新教学程序设计更符合认知规律)学生的同意率只有74%和79%,说明部分学生对于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认识和适应还存在些困难,老师需对这部分学生给予特别关注,并对之后教学方案作出重新的调整,以求全部学生能够适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并从中受益。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当前教育环境下,酒店管理专业要想培养真正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对打破当前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输入而忽略对其知识输出和运用能力的培养。在OBE教学理念指导下,借助MOOC、SPOC、雨课堂等在线课程以及新教学手段的引入,对酒店管理专业相关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设计。在阶段性教学后,通过调查问卷可知,学生对新教学模式的开展普遍持有肯定积极态度,对未来的就业也有了更大信心。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有助于实现课程教学由“填鸭式”的灌输向知识的输出与应用能力的转变,使学生成为真正“高效高能高质量的学习者”。从而使课程真正服务于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知识的输出与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谢志雄,包莉丽,骆晓敬.基于OBE理念的应用型高校技术创新能力培养[J].现代商贸工业,2020(34).

[2]汪基德,冯莹莹,汪滢.MOOC热背后的冷思考[J].教育研究,2014(9).

[3]秦晓惠,张敬源.慕课发展十周年综述[J].高等理科教育,2018(6).

[4]王永固,张庆.MOOC:特征与学习机制[J].教育研究,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