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要求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21:59:43

素质要求范文篇1

论文摘要:加入WTO的影响将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就干部素质层面来说,将对干部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对干部的管理观念、能力、水平和方式,对干部的专业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组织部门的人事政策提出新要求。如何培养,选拔和稳定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我国面临的一大现实挑战。

加入WTO,我国虽然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但世界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毕竟已是大势所趋,因而我国加入WTO,溶入世界经济发展大湖流,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如何抓住机遇,应付挑战,对我们干部来说,在素质上提出了新要求。

一、加入WTO将对我国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提出高要求

中国加入WTO的背景是这样的:一方面,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和经济运行的全球化,正在冲击着传统意义上的国家界限和旧的国际分工,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跨地区、跨国界的联合与合作将会进一步发展,经济领域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国际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另一方面,信息传递的网络化也把整个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进行的“无硝烟”的战争会更加有恃无恐,一些腐朽没落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也会潜移默化地对我们的干部产生影响。

中国加入WTO后,外国公司,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将大举进入中国市场,这些公司进入中国后,一定会把它在本国享受的制度背景、制度环境和价值观念投射到中国来,对中国也会产生类似的制度要求。这无疑会促进我国的政治体制、管理体制改革,但是也肯定存在着严重的价值观、国体政体观的冲击。这就要求干部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政治素质讲的是立场要稳,集中体现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等方面。理论水平讲的要分清是是非非,一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要掌握观察事物的科学方法,提高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增强分清理论是非、政治是非的能力,提高处理各种复杂事务的本领。

未来的领导干部,必须做到政治上成熟而坚定,任何情况下都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积极把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贯彻到底;善于利用有利的国际形势和周边关系谋划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大计;必须有很强的政治坚定性和政治敏感性,在国际政治风浪的冲击面前,坚持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不动摇,不被非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念所迷惑,不被来自各方面的糖衣炮弹所打中,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维护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利益;必须有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既能站在全球的视角客观地审视中国,又能利用世界新的历史潮流提供的机遇发展自己,而不是被世界历史的浊流所冲垮。否则,就会成为西方价值观、政治观的俘虏或附庸,或影响到党和国家的政治安全,或背离党员自己的性质和宗旨。

二、加入WTO将对我国干部队伍的管理观念、能力、水平和方式提出新要求

加入WTO后,我们面对的是更直接的“信息社会”、“地球村”、“数字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使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的时空距离相对变得越来越小,而领导决策中的信息量和参变因素却越来越多,这必然会对领导干部(不管是政府中的还是企业中的领导干部)的管理观念、能力、水平和方式提出新要求。

国际市场共同的游戏规则要求我们实行切实的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国家行政权力不应该管的事情都将回归社会;要求我们的政府机构要进一步精简,职能要进一步理清,审批层次、程序要进一步减少,效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我们的领导方式和决策方式要进行改革,领导干部要具备高效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具备快速反应和决策能力。今后,国家管理的重点将由直接的计划和指导转变为间接的宏观的服务,将由国有企业的保护伞转为所有不同性质的企业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对所有不同性质的企业要一视同仁。这客观上要求制订更完备、更稳定、更严格的法制和监督体制,坚决推行依法治国,更加有效地打击腐败。否则,就无法适应这种转变了的环境。

三、加入WTO将对我国干部队伍的专业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出多方面要求

加入WTO,意味着必须遵守公平、透明的国际竞争游戏规则,今后的就业环境肯定更富有挑战性和多变性。因而对干部的专业素质也产生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一是要具有跨行业、跨岗位的能力素质,即复合型人才,就是要求其知识结构的多样化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即不仅专业知识丰富,而且掌握比较全面的经济理论知识,熟悉国际惯例,通晓其他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包括外语、计算机等工具性学科[1]未来的专家需要掌握科学和技术、艺术和文化。要拓宽知识面,学文科的要了解科技知识;学科技的要了解社会科学,人文知识;学商科的不仅要了解市场,而且要了解生产管理和生产全过程。另外,除了学习本国、本民族特色的知识文化外,还要着重学习其他国家、民族特色的知识文化。因而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和学习观念将受到挑战,学校教育应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学校的学习应是学会学习的学习。

二是要具有现代人生所需的人际交往能力、应变创新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素质,使自己在观念更新、价值嬗变、节奏加快、心理矛盾冲突的社会生活中,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经济全球化时代,是合作取胜、协作竞争的时代。既需要有竞争意识,又需要有协调能力。所以加入WTO后的干部更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这种人才不能乖僻古怪、恃才傲物、私心太重,而要善于协调,搞好人际关系,具有兼容并包的胸怀和团队拼搏的精神。无时无刻不处于竞争中的时代,无疑要给广大干部带来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高素质的领导干部不仅要德才兼备,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学会陶冶情操,控制和调节心理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样才能适应各种复杂环境的考验。

三是要具备良好的做人道德,助人为乐的思想情操,积极乐观的价值取向和健康个性品格。领导干部要树立献身民族兴盛事业的价值取向,将自己的事业成就感、人生满足感奠定在现代化建设事业上,要有健全的人生修养,按照现代化事业和现代人生活的丰富内涵和相应要求,来塑造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富于时代气息的精神风貌,成为建设法制、文明、富裕社会的合格公民。

四、加入WTO将对我国组织人事部门的应对政策提出新挑战

加入WTO,对人才除了以上三个方面的新要求外,还面临着人才流向的新挑战。由于体制改革,国家公务员队伍只会继续精简,不会有大的增长趋势;国有企业吸纳人才的能力整体也会萎缩,至少不会大量增加。相反,由于加入WTO,各种政策的开放、调整,国外大公司会大量涌入,国内非公有制经济会急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今后的大量人才,将会流向七个主要渠道:流向“三资企业”;流向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流向股份制及股份合作制企业;流向第三产业;流向中西部地区;流向农村;流向海外。古人云:“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能安天下者,惟在得贤才”;“得人才者,得天下”。[2]这些至理名言是古今中外所有国家兴衰、企业兴亡经验教训的总结。随着人类历史从工业经济时代迈向知识经济时代,全球人才争夺大战已拉开帷幕。有人说,寻找、培养和留住人才是当今各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我国的组织人事部门面临的现实情况是,对人才的数量要求越来越少,而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却越来越高,也即需要精品人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稳定、提高并改善现有的干部队伍(包括教师、公务员、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如何把高素质的精品人才纳入领导岗位,以及怎样对其进行有效的绩能评估,是组织人事部门面临的一大现实挑战。加入WTO后,人才活动的空间将日益国际化。

人才在选择创业和工作地点时,眼光不再局限于自己的国家,而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理想的地方,往往会到国外去施展才华。跨国公司的发展,国际间经济技术和科研协作的日益加强,促进了这一趋势,许多人都在国外或外企长期工作。有关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移居美国的本科以上的各类专业人才已达45万人。截至1995年底,中国共派遣各种留学生25万人,已回国工作的约8万人,尚有16万多人在国外,其中60%以上在美国。近些年来,中国科技大学出国深造的学子学成回归的寥寥无几。[2]所以,未来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了无与伦比的竞争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条件下,如何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值得现在就开始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素质要求范文篇2

关键词:电视综艺晚会导演素质

一、电视综艺晚会导演的素质

电视综合文艺导演所从事的工作。是将策划人和撰稿人用文字撰写的文学台本,动用电视技术中诸多表现手段,把文学台本中那些思想深邃的、构思精美的、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新鲜的、活泼的、形式多种多样的节目,经过设计、加工、创造性地转化为荧屏艺术形象,使文学台本的内容进入一个崭新的艺术境界。成为一台有机的、独具电视特点的综合文艺节目,供电视观众欣赏、娱乐和审美。要达到这些要求,导演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否则是难以胜任的。因此,电视导演是一门复杂而又特别的艺术,导演必须是具有多种才能的人。

1.政治素质

电视文艺导演的艺术创作是面对亿万电视观众,这要求做导演工作的人员在政治上要努力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文艺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在思想上具有对社会的、民族的、时代精神风貌的敏锐洞察力以及多层次收视观众心理上的感应力,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人。

2.业务素质

首先,导演对于文艺作品的优劣要具有很好的判断能力;能根据党的宣传方针,结合当前形势,确定节目主题,制订切实可行的节目录制计划,满腔热情地向社会提供优秀的艺术作品,以影响人们的情操,使人们在艺术欣赏中得到激励与鼓舞。这是导演业务素质的主要方面。

其次,组织协调能力。一个电视文艺节目的成败,关键在于导演的组织和实施能力。为此,导演务必协调好艺术部门和技术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合作者们心中有全局,使各部门都深知某一环节的失误将会导致不良的后果,要求各部门全身心地投入,忠于职守,在导演的统一指挥下,成为有机的整体,沉浸在和谐的创作氛围中。从外部说,导演还应具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善于争取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注意观众的意向和愿望,所办节目雅俗共赏,能得到各个层次观众的肯定和欢迎。

3.实施能力

导演的业务实施能力表现在能够撰写电视文艺节目分镜头脚本和串联词上,具有担任导播的能力;导播时镜头调度连接流畅,切换点准确,富有节奏感,能完整地表达主题和创作立意;熟悉电视文艺节目后期制作流程,能独立地组织完成后期编辑、配音、合成等工作。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概括地说,导演的业务能力主要表现在这样三个方面:

第一,抉择能力。即对各工种工作人员、晚会节目、晚会形式与风格,以及节目生产全程各环节、突发事件的解决、决策能力。

第二,视觉想象能力。如果一台晚会直到呈现出来,导演才能从整体上进行把握的话,那么,这个导演至少是不称职的。一个导演,在执导一台晚会的时候,在晚会的策划和实施准备阶段就应对自己的未来作品做到“心中有数”。艺术直觉、前瞻能力和“过电影”能力,往往被当作判定一个导演水平高低的依据。因此,任何一位有志于电视综艺晚会导演事业的人,都应努力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这种能力。

第三,独到的艺术见解、观点及表现能力。导演是一台综艺晚会的组织核心和艺术灵魂,他的艺术见解、艺术观点和表现能力,将直接制约和决定着一台晚会的艺术风格、品格。因此,电视综艺晚会的导演必须时时开阔自己的艺术视野,提高自己的鉴赏力和表现力,从而生产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二、电视综艺晚会导演职责

电视文艺是综合性艺术,一台成功的电视综合文艺晚会,凝聚着若干艺术部门、技术部门各工种的辛勤创造,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而电视导演则是这一艺术创作集体的核心。关于导演工作的实施,可分为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前期的准备工作;第二阶段,排练节目期间的工作;第三阶段,实地录像工作;第四阶段,后期制作工作。

在前期的工作中,导演集中精力进行案头工作。首先,研究策划人、撰稿人撰写的策划性文学台本,撰写出导演工作用的导演工作台本,或叫做镜头本。其次,撰写导演阐述,以期在举行全体摄制组工作会议上宣读。

从总体上看,电视综合文艺的导演主要承担三个重要职责:

(1)摄制计划的制订者;

(2)艺术风格的设计者;

(3)实施制作的指挥者。

1.撰写导演工作台本

导演撰写工作台本的依据是文学台本。首先要仔细地研究文学台本并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这台综合文艺晚会的立意与主题。也就是说,创作这台电视综艺节目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表现什么?表现什么思想内容?第二,在构思这台电视文艺节目时预计达到一种什么样的艺术效果;第三,在社会效益上期望观众从节目中获得哪些主要的收益(宣传某种思想、提供审美愉悦、精神娱乐等)。经过这几个方面的认真分析,导演清楚了文学台本中的内涵和节目的总体构成。在这个基础上导演运用想象进行形象化的电视艺术构思,将构思中所设想的内容用文字表述出来,成为未来电视文艺节目的摄制蓝图,也就是导演在工作中使用的工作台本。

导演所撰写的工作台本,凝聚着导演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体现着导演独特的总体构思以及调动诸艺术表现手段和运用多种创作素材的能力。比如,需要穿插什么样的外景镜头或历史资料;运用什么样的字幕;采用什么样的内部结构对一个节目进行艺术上的处理,使它更具有可视性;使用特技手段后如何与节目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等等。

导演在执导一台综艺晚会时,在前期的案头工作中从何处着手呢?要从每个具体的节目着手,对每个具体节目进行艺术构思。当一个个节目构思完成,总体构思也就都体现出来了。把构思变成蓝图,就需要进行撰写导演工作台本的工作。

(1)撰写节目的画面内容

导演工作台本中包括:解说词、歌词、字幕、节目构图的设计,电视特技处理的设想。此外,还有穿插影视镜头资料,插播外景有关镜头,说明内容的文字字幕、音乐、音响等。

(2)撰写插播影视资料镜头

在导演工作台本中穿插影视镜头和插播外景有关的镜头是体现导演艺术构思的另一个方面。穿插影视资料镜头和外景,往往用在歌曲、器乐曲演奏、舞蹈表演之中的较多,它可以揭示歌词、乐曲、舞蹈表演的内涵,增加节目的艺术含量,使节目艺术品格更高远。

(3)撰写工作台本中的声音

电视文艺节目中的声音不外有三种:一种是人物发出的语言范畴的声音,如对话、主持人串联词;一种是音乐和歌唱的声音;一种是作为现场动作的音响效果声。这些声音与画面有着同等的重要性。导演在撰写工作台本时对声音的处理,在总体上要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来进行协调统一。

导演在进行总体构思时,对声音的表现力要有足够的考虑,如果说导演的工作台本是一部交响乐的总谱,那么,就应该将画面、语言、音响效果作总体的设计,进行优化组合,使其做到和谐统一,恰到好处。因为,只要听觉正常的人,都可以从中获得事物发展的信息,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审美体验。

2.导演如何撰写有关阐述

撰写导演阐述是导演前期案头工作中的一部分,这不仅表明导演对文学台本中的思想和艺术的全部构想,还集中地体现导演本人在电视观念和艺术创作上的美学追求及个性。一台“大型的、综合性文艺晚会,涉及舞美、摄像、技术、录音、照明、制片等各个工种,它们是办好晚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部门和人员,在晚会的总体艺术创造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一台成功的晚会,必然是各个方面合作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好编导,应该同时也是一个好的组织者、思想政治工作者和指挥者”。导演通过什么方式使各个工种了解导演的创作意图呢?可通过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召开摄制组工作会议,在会上进行导演阐述,使摄制组全体创作人员充分了解和领会导演的总体构思,以便统一思想、确定方案、明确分工、协调工作。因此,导演阐述是导演艺术创作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那么,导演阐述包括哪些内容呢?一般来说,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明确晚会的主旨

导演要向摄制组说明为什么要举办这台电视文艺晚会,本次晚会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使全体摄制组人员都明确参与这次晚会工作的意义。

(2)对各工种艺术创作的建议

①对灯光设计的建议或强调。在综合文艺晚会中,灯光是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只要有演播环境,有形象,有画面,就有灯光的存在。而灯光的设计是以导演阐述中提出的要求为依据。灯光师要听取导演对晚会基调的阐述和对具体节目的处理与镜头运用,以及对灯光造型气氛的想法。

②对录音和音响的要求。导演在阐述中要向负责录音和音响的工程师们提出要求,使节目达到声画合一、协调有致。比如,晚会采用直播还是录播?是否先期录音、现场还原?插播节目的音响又应该怎样?这些都应有明确的说明,供负责录音和音响的创作人员去完成。

③摄像。文艺晚会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中摄像师可以说是整个晚会举足轻重的人物。因为最终展示在电视荧屏上的画面,才是电视艺术的直接体现。摄像师首先要有扎实过硬的基本功,必须熟练地掌握摄像机的性能和推、拉、摇、移、跟、甩、急拉等操作技术。他还需要了解和熟悉整台节目,从而完成导演的意图。导演要了解摄像师的基本水平,达到默契地配合。因此,导演在撰写导演阐述中要对摄像师提出明确的要求,使摄像师能按节目内容和导演要求提供播出的镜头画面。

素质要求范文篇3

1.新时代下编辑工作的严格要求

1.1信息过剩致使编辑要求严格新的刊物逐渐诞生为传统的带来了较大的压力,老牌媒体纷纷改版、扩版。随着媒介竞争的越演越烈,媒介品的内容和产品形式也逐渐丰富多样。在人们旺盛的内容需求下,其对编辑工作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这是对编辑工作的一个巨大的挑战。如果单从把关的层次来讲,大量繁杂的信息均需要由编辑对其进行整理编排;同时,也必须掌握对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和思想的编辑方向。在UGC机制与网络媒介的飞速发展的推动下,有人曾说不需要再把编辑这一关,并认为自己可以自行把关,但这种说法的片面性很快在后来的传播事业的发展中被证实,编辑的作用不但未在海量网络世界中丧失,而其作用反而越发重要。从首页内容的编排与推荐到文章的内容和标题等,无一处不透出网络编辑的审美取向和价值判断。

1.2编辑的重要性在激烈的新闻传播竞争得以体现当今的媒介间的竞争已经不再局限于采访权的获得,而将主要竞争放在同样新闻事件做出独特新颖的新闻报道,特别是节日庆典、体育赛事等重大的、全球性和突发性的重大事件的集中报道上。各大媒体争先恐后抢占新闻市场,为获得独家报道是各显神通,记者、编辑室纷纷使出各自不同手段从不同角度挖掘、阐释新闻。新闻竞争已经贯穿新闻工作的全过程,编辑工作也将从始至终的跟进。

1.3读图时代受生活快节奏的影响较快的生活节奏和生活压力逐渐分散着人们的注意力,人们的的阅读习惯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以往的阅读方式已经再不能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人们对视觉刺激越发的以来,快捷清晰的新闻图片逐渐适应并满足了读者的要求。读图时代将新闻呈现形式同新闻内容放在同等地位上,实现了版面和页面的“三步五秒”。如何吸引读者的眼光和阅读欲望是好的新闻素材的必备条件,图片的安插、网页风格的编排以及新闻素材的合理性视觉配置均应由编辑来完成,这就要求编辑哦你工作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

1.4分工日益严格,沟通和协调工作越发重要为了适应传媒时展要求,就必须遵循现代化发展以及严密的分工模式,保障传媒事业的发展,为其提供便利的发展条件。在进行精细分工时,整体运作及协调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必须坚持、理解媒介的定位和媒介宗旨;编辑工作者必须以统一的理念和诉求来确定媒介的立场或是时间的态度,坚持长时间的新闻宣传和报道,强化全过程的沟通和协调。

2.媒介竞争中编辑应具备的素质

2.1编辑工作责任意识作为一名编辑工作者,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它是重要的编辑责任意识内容。大量的新闻事实在经过编辑之手变成生动的新闻节目主题,以这种积极向上的新闻产品来激励、引导和鼓舞人们。新闻编辑的责任意识离不开优秀的新闻策划。它要求新闻报道主题遵循新闻规律且围绕固定的新闻目标,根据已有信息分析研究,并着眼现实,发掘已知,对未来进行预测,制定并实施宣传计划,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在新闻策划起到关键支柱作用就是编辑。

2.2要拥有良心和决断力大众的良性文化健康面临着多元价值取向、网络信息的混杂不清和繁杂社会问题。编辑应明确自身职责使命,了解媒介对现时文化的影响和重要性。但众多文不对题、哗众取宠等新闻标题频频出现,媒体希望借此吸引大众的眼球,进而造成平常事件的升级、恶化。过分夸大或错误的报道会混淆视听,妨碍正常事业的进行,增加受众阅读负担,降低媒体的信誉值,这是对当下和未来不负责任的行为。因此,编辑应严格遵守良心这一道德准绳,以失球为基4础,进行真实可靠地信息报道,坚决抵制错误和造假。如何做出正确的决定,这是一种艺术。时间是新闻工作的关键,新闻工作必须争分夺秒。一件突发事件该如何报道,重点是什么、应该从哪方面利益入手等等,这无一不透漏着新闻报道的编辑较强的决断力。在9.11事件中,众多媒体陷入恐慌,而距世贸大楼不到百米的《华尔街日报》的执行总编辑保罗.斯泰格尔在紧时刻让所有在场主编利用互联网或手机互相传达这样的命令“所有人员集结待命,保持通讯畅通,将所有小样稿件、报纸全部盗走”。这是《华尔日报》在如此大难之前仍能及时出版的重要决策,是编辑决断力的充分体现。

素质要求范文篇4

一、期刊编辑工作的原则

(一)导引性原则。期刊编辑工作的时候需要严格的遵循导引性原则,也就是说编辑在选题、策划、组稿、编辑加工等的工作过程中,需要有意识的发掘、编辑、刊发具有正面导向价值的内容和稿件,要保证稿件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社会价值,值得读者反复的去分析和研读、借鉴和参考。这些具有价值导向的稿件,可以是本领域最新的研究和分析成果、可以是一些热点问题和难点课题。要求期刊编辑具备一定的所编辑范围或领域内的专业知识,能够从更专业化的角度去评价和分析稿件,完成高质量的组稿。此外,要保证期刊内容具有一定的时效性、知识性,文章的内容要能够给读者实践、工作、学习等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引导。期刊编辑在审稿的过程中需要特别对推导论证过程、案例分析进行审读,查看文章内容的论据是否充分、论证是否清晰、论据是否存在虚假和偏颇的地方、案例是否合理、案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可行、案例是否具有参考价值、是否能够为提升读者的知识水平、科研能力等提供帮助和指导。(二)创新性原则。创新是当前形势下各行业、各领域发展都离不开的,期刊编辑工作也需要严格的遵循创新性原则,也就是说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注重发掘、编辑、刊发具有创新价值的文章和稿件,后期的稿件既要是前面稿件的承接和延续,也需要体现出其创新性、前沿性及独特的价值,以提高期刊稿件的整体价值和质量水平,更好的满足读者的需要。期刊编辑工作的创新,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开展和实施,如进一步的强化期刊内容、形式、风格等。例如,编辑在工作的过程中,要能够以专业化的观点对稿件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分析,判断稿件是否能够刊印出版;要以创新性的眼光去审视和评价稿件,判断稿件是否具有出版的价值,其引用及提出的观点是否新颖、是否符合时代、是否具有新的研究成果、是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观点和思想等。其工作开展中不能因稿件观点与现有权威观点不同,或者是与编者的观点不同,就否定稿件的价值;当遇到这类情况的时候,需要对稿件中的论点、论据、论证过程等的科学性、严谨性等进行全面、认真的审核和分析,保留经得起论证的、具有创新价值的内容,删减大量重复已有观点的内容。(三)科学性原则。期刊文章具有引导性、科普性,编辑工作的时候要严格遵循科学性原则,也就是说期刊编辑需要对文章稿件内容的科学性、客观性进行严格的审查和分析,确保出版发行的期刊文章符合客观实际,文章的内容也能够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内在规律,期刊文章中所提出的观点、概念、定义、理论、认识、依据、推理和判断等要正确,论证的过程要有理有据,论据要充分合理,涉及到的实验材料、数据、结果等要真实可靠。为强化期刊文章的科学性,要求期刊编辑具备科学审稿的能力,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不断的强化自身的科学素养、专业素养,切记工作中的从众心理,善于客观独立的思考和判断问题,养成科学、缜密、客观的思维习惯。(四)严谨性原则。期刊编辑工作的过程中还需要严格的遵循严谨性原则,在审查和分析稿件的时候,从政治性、思想性、知识性、逻辑性、语言文字的正确使用等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对稿件内容、文章质量和价值等进行严格的审查和把关。一是,期刊编辑需要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以客观的眼光对看待文章稿件。二是,期刊编辑需要不断的夯实自身基础,要具备扎实的语法功底,要能够规范化的使用字词句,要掌握国期刊编辑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对稿件内家相关的语言文字标准,以便在审查和审核稿件的时候,能够容、文章质量和价值等进行严格的审查和把关。

二、期刊编辑工作的素质要求

进的技术和手段,更好的适应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需求,强化责任意识。一步的创新和优化期刊的形式、风格、编排布局等,提高工作期刊编辑需要强化责任意识,对自身工作有全面的理解和的质量。另一方面,需要以发展的眼光去审核和审查稿件,牢认知,确保日常工作的规范性。一是,期刊编辑在工作中需要牢的把握时代特征,了解和掌握所编辑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能够处理好文责自负与编辑把关二者之间的关系,要能够摆正理论成果和知识,以便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发掘、编辑有创新编辑的位置,日常审核、编辑、选题、策划、组稿等工作实施价值的文章,保留经得起论证的、具有创新价值的内容。中需要做到尽职尽责。

素质要求范文篇5

(一)工作范围和工作内容不断扩大

高校经济活动范围越来越广,经费收支总量成倍增长,多种筹资方式相继出现,资金来源渠道不断增多,工作内容不断扩大,日常核算任务越来越重。

(二)管理难度加大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由过去的单校区扩展到双校区、多校区甚至跨地区运作,由过去单一的借款报账核算扩展为核算监督、筹措经费、防范风险、融资理财、成本利润、税务管理等方面。财务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日渐突出的同时,也加大了管理难度。

(三)专业知识与财会制度更新迅速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财会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同时,国家不断总结财会工作的经验教训,并注重与国际会计惯例的接轨,不断探索研究和制定出台新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及其他相关法规。

(四)财政改革不断深化和完善

国家在财政、税收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不断出台政策措施,涉及到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如统发工资、生均拨款、集中支付、绩效评价及专项审计等。

(五)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财会工作的各个方面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的财务工作已由过去的手工操作转为电算化管理,并已逐步扩展到建立财务信息管理平台,涵盖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方方面面。同时,与校内外各种信息系统如教务管理、零余额支付、银行扣款等实现了资源共享。

此外,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文明进步,人们对公共事业管理的知情权、透明度的需求不断增加,高校收费贵、收费乱、资金效益不高、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一直是广大人民群众热议的话题和关注的焦点。

二、高校会计人员从业素质的基本内涵和衡量办法

关于素质,《辞海》的定义有三种:一是人的生理上的原来的特点:二是事物本来的性质;三是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对从业人员来讲,应是第三个定义,就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所具备的职业能力和所体现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等,即所谓职业素质。

会计工作是一项内容丰富、涉及面广、非常具体、繁琐却又极为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其具有的重要性、全面性和复杂性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特定的从业素质。事实上,所谓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其实质已完全浓缩和凝练在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之中,只不过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具体要求。在高校会计工作领域。会计人员从业素质的基本内涵是会计人员对从事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具体讲就是与时俱进,爱岗敬业,以饱满的热情、扎实的作风、积极的态度,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为高校的发展建设做出应有的业绩。

如何判断和衡量高校会计人员是否具备足够的从业素质?笔者认为,必须重视学历和能力,但不唯学历、不唯能力。关键看是否了解和适应各自的岗位工作,是否能成为各自岗位上最称职、最合适的员工。三、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

(一)高校会计人员要具备爱岗敬业的素质

爱岗敬业是会计职业道德最基本、最核心的规范,是检验每个从业者是否有职业道德的首要标准,是做好一切_工作的出发点。

1转变观念,热爱工作,享受工作所带来的快乐

高校会计人员自身首先要转变观念。要认识到具体工作虽然十分平凡、琐碎,但却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很强的经济管理工作,对于确保学校经济秩序正常有序、促进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认识到自己不仅在从事神圣光荣的财务工作,还担负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使命;要认识到要想提升工作地位,得到广大师生的尊重和认可,关键在于提升个人素质,为学校发展提供优质的管理和服务。

其次,要喜欢自己的专业,热爱本职工作,不能把工作当作一种负担,也不能把工作仅仅当作一种责任。它更应该是一种乐趣。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对其赋予情感,富有职业自豪感、责任感和快乐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并享受工作所带来的快乐。

2勤奋钻研,精益求精,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工作

高校会计人员要勤奋工作、努力钻研。要团结协作、不计较得失。要正确对待各种工作关系,妥善处理诸如工作与家庭、休息与加班、个人与集体、本职工作与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日常工作与临时突击性工作等工作矛盾。如目前,财务部门要负责专项资金的项目申报工作,该项工作往往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加班加点,负责人员就要处理好上述关系才能按时完成。

要能经受住工作中的艰难困苦,要有勇气、有毅力去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遇见困难要想方设法地解决,而不是简单地向领导或师生员工说“不懂”、“不愿”、“不行”、“不做”,然后一推了事。如项目申报工作。负责人员不仅要熟悉财会专业知识。还要了解和掌握非自身专业的建设项目的基本知识,否则肯定不能做好该项工作。

要有精益求精、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工作要严格要求、一丝不苟,要负责到底、不马虎了事、不敷衍塞责。如项目申报工作,负责人员一定要对各种细节进行认真审查和核实,确保数据真实和前后统一。确保格式完整和打印质量,确保纸质材料和电子文档相符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质量,提高项目中标的成功率。所谓“细节决定成败”,正是此意。

3用心工作,主动工作,以主人翁精神参与学校管理

所谓用心工作,可简单概括为五个方面,共“十心”:业务判断要出于公心、涉及个人利益不能带有私心;业务办理要有耐心、解决问题要有决心;坚持原则要有恒心、待人接物要有诚心;在平凡岗位做琐碎工作要甘心、不被人理解要有平常心;为人处世要有良心、对同事和学校发展要关心。如在财务预算的编制中,负责人员要结合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地制定各种经费指标并不断修订和完善。在此过程中,会经常不被理解,需要不断解释和沟通,这就需要用上述各“心”工作。

除工作用心外,还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投入工作,以主人翁精神参与学校的各项管理。如预算管理中,负责人员要主动调查了解需求、分析执行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和主动提出方案,切实降低能耗、优化资源配置、减少铺张浪费、提高办学效益等。

总之,所谓天道酬勤,只有符合上述要求,才能达到新时期“爱岗敬业”的目标,避免“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窘态在高校会计人员中发生。

(二)高校会计人员要具备诚信自律、坚持原则的素质

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做到诚实守信、廉洁自律、保守秘密。要在遵守准则的基础上,客观、公正地处理业务。它与高校会计人员息息相关,不仅是一种工作态度,对愿做出色的、高尚的会计人来讲,更是一种境界追求。

1诚信是做人之本,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根本

“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对高校会计人员来讲,诚信就是要围绕学校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在反映学校对外交往和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切实做到诚实可信、遵守承诺。面对虚假会计信息。不仅“不能为”、“不敢为”,更应“不屑为”。

2廉洁自律是保证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

高校会计人员要不断学习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实现自我约束;要经得起各种利益的诱惑,自觉接受监督:要坚持原则,依法办事,敢于同违法违纪现象做斗争。有人说,高校是“我国经济腐败领域的最后一块堡垒”,无论真假,高校会计人员都要廉洁自律,并为打破这一“堡垒”或打破这一言论作出应有的贡献。

3客观公正是会计人员必备的行为品德,是会计职业道德的灵魂

它要求高校会计人员具备正直诚实的品质。不偏不倚地对待有关利益各方,以实际经济活动为依据如实反映学校的各种财务状况;要求保持从业独立性,就事论事,遇事三思而后行,不受个人或外界因素的约束、影响和干扰,不带任何偏见或感情色彩地工作。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及主动与否,工作中的“技术处理”都是违背该原则的。

4遵守准则是会计人员依法办事的核心内容,是胜任本职工作的基础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它要求高校会计人员要熟悉、正确运用准则,依照准则办事。提高遵守准则和执行准则的能力;要具有高超的职业技能和足够的专业胜任能力,要不断学习,刻苦钻研,锲而不舍,精益求精,做业务精、技术硬的会计人员;要在工作中“不惟情、不惟钱、只惟法”。

5保守秘密是会计人员应尽的义务,是保护会计行业利益的需耍它要求高校会计人员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不为利益所诱惑。坚决保守秘密。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是,会计人员经常私下交谈或对他人说某某领导、老师又领了多少补贴,无论出于什么目的,有心与否,都是不对的。

总之,高校会计人员面对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面对会计方法本身的可选择性,面对各种诱惑和压力,既要能够坚持原则,又要能够灵活地处理好各种矛盾,同时还要善于保护自己,给自身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成为捍卫国家经济利益的卫士。

(三)高校会计人员要具备提高技能的素质

新时期日益复杂的财务工作要求会计人员要及时更新观念,学习新知识。提高技能,适应新变化和工作的需要。否则,将会逐渐落伍并最终被行业淘汰。

1树立自我主动学习观念,培养高超的专业技术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会计人员是具有多元知识结构和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会计人才,要有过硬的专业本领、渊博的相关知识。要启发创新思维。拓宽知识面,学习新知识,提高综合素质。要培养运用理论知识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自我主动学习观念,坚持终生学习,不能仅仅依靠单位组织的强制学习。

2重视在会计实践中提高会计职业能力

会计工作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工作中,才能提高职业能力,工作实践与理论知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3了解和适应新变化,胜任岗位工作

面对高校财务管理环境和工作范围内容等的不断更新、变化,会计人员应积极主动,了解变化内容,把握变化内涵,寻找解决办法,跟上时代步伐,适应工作需要,成为在各自岗位上最称职、最合适的员工。如:面对财政改革不断出台的政策措施,会计人员应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可开展调研、查找政策法规和文献资料、积极与兄弟院校同行交流、及时请教主管部门和领导同事等。又如:面对信息技术在财会工作中的广泛应用等情况,会计人员不仅要积极主动参与信息技术“傻瓜型”的普及操作培训,更要针对本单位、本岗位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掌握和应用其更高层次的功能,如编制简单的应用程序、存储工作信息、开展财务分析和编制报表,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准确度,并可进行各方面交流,达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此外,高校会计人员还要强化全局意识、创新意识,要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及优良的人际关系,要具备较强的交际能力、谈判技巧及对外界事件的反应能力等,做到厚积薄发,游刃有余地解决高校实际财务工作中碰到的问题。

(四)高校会计人员要具备文明服务的素质

文明服务是提高会计声誉的基本条件,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管理与服务是财务工作的两项基本功能,但最终落脚点还是统一在“服务”上。

1高校会计人员要承担“服务育人”的责任

财务部门作为服务全体师生员工的窗口单位,承担着学校“服务育人”的责任。高校会计人员不能仅把自己看作是一名普通的会计人员,更须时刻铭记自己是高校的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服务育人。必须做到两点:一是要爱岗敬业,精通业务,遵纪守法,言传身教;二是要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提供优质服务,要以兄长之心、良师之意去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启迪他们的心灵,感染他们的思想,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达到服务育人的目的。做不到优质服务,就谈不上服务育人。

2高校会计人员要不断培养和坚持“以人为本,善待师生”的服务理念

高校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耍以人为本、善待师生,要使财务工作成为学校和师生联系的纽带;要和服务对象在相互尊重、信任和理解的基础上建立一定的感情,对自己的服务对象要象对待自己的亲人那样以礼相待,充满无限的爱;对他们提出的各种意见包括不正确的意见要认真听取、细心解释、耐心说服、及时改进;遇到问题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理服人,多用探讨、商量的方式,在坚持原则的同时淡化对立情绪。

主要参考文献

[1]广东省财政厅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教材编委会,会计职业道德[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素质要求范文篇6

1对编写体系文件人员的总体要求

1.1态度认真,原则性强

1.1.1管理体系编写人员要有高度责任感

要认真负责,不敷衍塞责。不清楚、不明白、模棱两可的问题要虚心请教。有严谨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的工作态度。因管理体系文件是指导实验室工作的行为准则,需严谨,不得马虎[2]。

1.1.2站位要高

编写人员来自各个部门,每个人都要站在全单位的角度,不要把自己置于某个科室或某个岗位。要站位于实验室管理者考虑问题,不能有本位思想。不能为了本部门或本岗位利益,而随意改变程序。

1.2熟悉评审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参

加体系文件编写人员,须经过评审准则及与检测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培训。熟知相关法律规定,如食品检验机构的管理体系编写人员,既要掌握评审准则的通用要求,也要掌握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的特殊要求,同时还要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的规定[3]。把相关规定纳入体系文件中,以利执行。

1.3精通本专业业务

在本实验室相关专业领域中,业务水平处于最高水平。在编写过程中能够理顺程序的先后顺序,语言描述更精准、更便于操作。若对业务不精通,在编写过程中则会遇到问题,阻碍了编写的顺利进行。在实际工作中也会出现矛盾或执行困难等问题。

1.4了解管理体系4个层次文件的性质

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一般都是成立编写小组,各成员都有分工,编写不同的内容。管理体系文件4个层次文件相互关联,相互衔接,不能有冲突。因此,编写人员在编写本人分管的部分时,要和与自己编写部分有关联的人员进行充分沟通,要了解其编写内容,避免产生矛盾。如编写程序文件的人员,要了解质量手册中质量负责人在该项工作中的职责,在编写程序文件时也赋予其同样职责。不能够出现同一项工作,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中质量负责人的职责不相同的现象。也不能出现同一项工作在质量手册中由技术负责人负责,而在程序文件中由质量负责人负责的现象。否则,会在执行中造成混乱或难以执行。

1.5熟悉本实验室的工作现状和管理模式

管理体系文件不是照抄评审准则,也不是对管理体系的简单描述,而是依照评审准则,结合本实验室工作的实际情况和管理模式,形成一个系统的、规范的、科学的、用于指导工作的一系列文件。如果不了解本实验室的工作现状和管理模式,就会在执行时产生矛盾。

1.6熟悉体系文件的编写格式

实验室应该规定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格式,如字体、字号、文件编号等。编写人员在编写前要接受相关培训,了解规定的格式。使整个管理体系文件在编排上文风一致,不能各自为政,谁编写就按照自己的喜好格式编写[4]。

1.7具备一定的写作功底

把管理体系用文字描述出来,需要一定的写作水平。能够把要表达的思想准确地、通俗易懂地用文字描述出来。做到结构严谨,段落清晰,条理分明,文笔流畅。语言尽量简练,做到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无错字、别字,以免产生歧义。检测工作的严谨性要求体系文件用词要准确,不能出现大概、基本上、可能等模糊词语。

2质量手册编写人员的要求

质量手册是管理体系第一层文件,是纲领性文件。质量手册要阐述实验室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描述和规定管理体系;规定对管理体系有影响的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明确管理体系中各种活动的行动准则及具体程序。编制质量手册的目的是传达实验室的质量方针、程序和要求,对外展示本实验室的管理体系,促进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向客户承诺能够得到满意的服务和产品等。

2.1熟悉评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

手册编写人员要充分理解评审准则的每一个条款,了解哪些条款对本实验室适用,哪些条款不适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评审准则要义描述出来,作为本实验室必须遵守的纲领性文件。同时,把国家对本实验室相关领域的强制规定条款揉进手册中。如《食品安全法》第93条关于“食品检验机构不得聘用国家法律法规禁止从事食品检验工作的人员”[5-6]。

2.2了解实验室管理层的管理理念

质量手册要成为实验室管理的准则,一切管理都要以其为纲。因此,手册编写人员不仅要掌握评审准则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也要了解管理层的管理理念。把本实验室的管理(包括行政管理和业务管理)方式融入到手册中,与评审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恰当地结合起来,形成实验室内部管理的最高文件,所有操作(不论行政还是业务)都要遵守其规定。如质量方针,要与该单位的宗旨和管理理念相适应,体现单位设置的目的、意义,对实现宗旨具有指导性作用[7]。

2.3熟悉实验室业务

手册是体系文件的第一层文件,是纲领性文件,其下所有文件都以其为准则。编写人员要清楚组织机构的设立及其职责与权限。手册编写人员要了解各专业情况,哪个方面需要编写程序文件(除准则要求外),哪些工作需要预留接口(如职业卫生资质认定、放射卫生资质认定都要在手册中预留接口)等。还要审核各专业岗位职责是否恰当,岗位任职资格认定是否符合实验室实际情况(人员配备是否足够,职称、学历是否满足)等。

3程序文件编写人员的要求

程序文件是第二层体系文件,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其将管理体系所选定的要素或一组相关要素,形成书面程序。即把某项或某几项相关工作如何开展,形成一个科学的、规范的流程,并形成文件,用以指导、规范该项(或几项)工作,使参与该项(或几项)工作的人员都在规定的程序内操作,避免因个人习惯等人为因素影响工作质量。

3.1了解手册各项规定

3.1.1了解质量手册中各岗位职责的规定

便于确认程序文件中该岗位的职责。如科室负责人在手册中的职责是什么,在程序文件中则赋予其相应的职责。

3.1.2了解质量手册对应该项工作的规定

如质量手册中规定管理体系文件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编写,则在编写文件控制程序中就要按照该规定进行展开,描述质量管理部门怎样组织编写管理体系文件。

3.2熟悉该项工作的规定和操作流程编写人员掌

握正确的操作程序,对科室的管理流程、工作流程比较熟悉,能够将某项工作涉及的不同部门科学地关联起来,将各部门所要承担的工作合理地分配,条理清晰,科学规范。其编写的工作程序在实际操作中,使各部门人员能够按图索骥,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不会相互产生冲突。另外,除评审准则要求的必须编写的程序外,能够明确指出尚有哪些工作也需要编写相应程序,用以规范指导相关工作[8]。

3.3能够洞查该项工作中的纰漏

编写人员具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知道哪些地方容易出现纰漏,哪些方面操作人员容易马虎,哪些是管理的薄弱环节[9]。因此,在编写程序文件时,能够关注这些点,把相关步骤写得更加详实,避免操作失误。

3.4了解实验室规定的编写格式

了解实验室对程序文件的编写格式要求,使页面布局、文件编号、字体、字号等都能够统一,保持整体效果。

4作业指导书编写人员的要求

作业指导书是针对某项工作的具体操作步骤。为了规范操作,统一步骤,必要时应编写详细的作业指导书,使所有人开展同一项工作的流程、步骤、数量等一致。

4.1编写人员对该项工作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

对检测依据、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等耳熟能详,能够将检测标准或操作规程中没有明确的步骤准确地描述出来。不仅能熟练操作,而且掌握其原理。这样才能避免误导,保障工作质量。

4.2熟悉本实验室作业指导书的编写格式

在编写体系文件前,实验室都会制定文件的编写格式,使所有文件的风格、版式、字体等都统一。如一级标题、二级标题及正文的字体及字号、段落编排、页码设置、页眉设置等。编写人员应清楚实验室规定的格式,按照规定格式编写。

5记录表格编写人员的要求

记录贯穿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其能完整地反映管理体系的运行状况和产品的质量状况,是质量活动的见证性文件。记录表格是记录的载体,记录表格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记录的质量。

5.1熟悉本实验室记录编写格式

尽管实验室有统一的编写格式,但各专业有不同的习惯和特点。因此要求编写人员在遵循实验室统一格式的前提下,按照本专业特点设计记录表格。这样,既与全单位的风格一致,也有本专业的特殊性,便于操作。如理化检测室和微生物检测室,其检测过程就有很大不同。因此,大标题、表格代号、页码编排等按单位统一规定的格式,但具体内容和排版方式等方面可据专业特点和习惯自行设计。编写人员既要掌握单位统一格式,也要熟悉本专业的特点。

5.2熟悉检测过程需要的记录信息

记录信息并不是越多越好,做到信息足够,但不重复和繁冗;既保证信息能够反映质量的全过程,也不给记录者增加额外的负担[10]。做到“做有痕、追有踪、查有据”,能够体现质量活动的全过程,能够使过程“复现”即可。做到这一点,就要求编写人员充分掌握检测规范,把规范要求的必要信息都纳入到记录表格中,可有可无的信息尽量排除。作为编写人员要对同类记录表格尽可能地进行统筹归纳,能用1个表格说明的问题,尽量不要用2个表格,避免造成混乱,增加工作量。

作者:韩刚 单位:延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参考文献

[1]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指南[M].2版.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7:17,96-97.

[2]蒙雨明,韦汝珍,陈晓丽,等.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建立[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3):378-380.

[3]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工作指南[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11:61-62

[4]李世杰,付韬,郑雯.计量认证中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J].中国热带医学,2007,7(11):2175-2176.

[5]孙茜,孙冬梅,倪京平.如何编写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管理体系文件[J].中国保健营养,2013,2(2):133-134.

[6]杨美成,陈桂良,张河战.试论药品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化[J].中国药事,2012,26(12):1326-1329.

[7]郭永建,王鸿捷.血站质量手册的编制[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2):151-155.

[8]王锐.构建血站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7,14(5):13-14.

素质要求范文篇7

素质原是心理学的一个名词,是指人的心理状态和生理条件,和人的天资、禀赋几乎是同一个概念,外在表现为一定的性格、气质和体魄,这种先天素质是一个人获得知识、能力的基础。现在“素质”一词已被广义化,通常指一个人或一种组织的现时状态。我们讲的领导素质,主要是指领导者在一定的先天禀赋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实践锻炼而形成的能适应领导岗位所必备的基础条件和内在要素,它是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合理构成和动态综合。领导素质如何,对于发挥领导功能,完成领导任务,提高领导绩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领导干部的素质建设是干部教育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每一个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该注重学心、注重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领导干部的素质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决定着领导者和他所进行的领导活动的政治方向。包括政治信仰、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

⑴政治信仰:是指对某一政治理论(主义)、政治理想和政治目标的信奉、敬仰与追求。我们说的领导者的政治信仰,是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信仰,是精神支柱。

⑵政治方向:是指为实现政治理想所坚持的正确方向和所选择的正确道路。领导者的政治方向,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政治方向是行动指南。

⑶政治立场:是指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政治立足点,即所持的政治态度。领导者的政治立场,是指站在党性的立场,站在人民的立场,站在国家的立场。政治立场是立足点。

⑷政治观点:是指站在一定的政治立场上,从政治上观察和分析问题所得出的结论和所采取的态度。我们说的领导者的政治观点,就是马克思主义观点,就是要从政治的高度、从党的基本路线的高度、从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高度、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来观察和分析问题,来对待和处理问题。政治观点是灵魂。

⑸政治纪律:是领导干部的政治行为规范,最基本的要求是严格执行党章党规,遵守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在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

⑹政治鉴别力:就是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用政治观点来辨别事物的是非,揭示事物政治本质的能力。领导者的政治鉴别力,就是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和分析问题,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判别事物的政治是非。

⑺政治敏锐性:是指从政治上对事物见微知著、见此知彼、见表知里、见近知远,认识早、洞察深、反应快、判断准的能力。领导者的政治敏锐性,就是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

2、具备较好的思想素质。

思想素质主要是指领导者的思想境界和行为准则。内容包括:

⑴要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每一个领导者必须具备的思想品质。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做到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坚持实事求是,就要相信群众,尊重实践。善于把群众中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化为领导的意见,使领导的决策和行为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⑵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它是领导者思想素质的核心。

⑶要有正派做人的思想品格。要端庄正派,对上不吹不拍,对下不欺不压,不培植私人势力,不搞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树立和发扬共产主义的道德风尚,抵制一切低级庸俗的思想行为。加强自我改造,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

⑷要具备严于律已,勇于自我批评的思想作风。严于解剖自己,接受他人的批评,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对别人无原则的奉承和夸奖要有清醒的头脑。要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无论是来自上级、同级还是下级的批评,都要有“闻过则喜”的胸怀。

3、具备优良的作风素质。

领导干部的作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我们党历来重视作风建设。在长期革命和实践中,形成并坚持发扬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⑴具有民主和科学决策的思想作风。主要包括三个层次:

一是在领导班子内部的民主,就是要坚持集体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民主和科学决策。

二是在党内和领导工作范围内的民主,就是要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充分发挥党内民主,同时要广开言路,注意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

三是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民主,就是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忠实地反映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⑵具有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工作作风。

领导干部要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能与时俱进,同时还要有百折不饶的坚强毅力和吃苦耐劳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⑶具有朴实廉洁的生活作风。

领导干部的人格力量,源于严以律已,古人说:“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要经得起掌权和改革开放的考验,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以高尚的人格力量赢得人们的尊重和信赖,增强自身非权力因素的影响力。

4、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

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有着强烈的道德感染力。它犹如一面镜子,人民群众往往透过这面镜子来评价党和政府的形象。作为人民公仆,领导干部理应在道德修养方面作出表率。

一是情为民系,利为民谋。为人民服务是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的核心内容。做到关心群众的疾苦,了解群众的冷暖,满足群众正当、合理的愿望和要求。

二是为人实在,待人真诚。只有尊重他人,帮助他人,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帮助。只有为人真诚,待人诚恳,才能使人感到可信、可敬、可靠,才能有凝聚力和号召力。

三是公道正派,敢说真话。这就需要有无私无畏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特别是在推荐干部及领导班子成员的团结问题上,要坚持任人唯贤不能搞任人唯亲,要搞五湖四海不能搞“小圈子”,要调动多数人的积极性不能只满足少数人的私欲。

四是虚怀若谷,容人容事。领导干部要有博大的胸怀,能与同志们和睦相处,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做到学人之长,容人之短,记人之功,谅人之过。

5、知识素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对领导干部的知识修养要求越来越高。知识越来越成为领导干部真正“实力”和“潜力”。只有不断进行“知识充电”,知识更新,才能提高领导艺术和驾驭复杂问题的能力,跟上时代的前进步伐。

一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把握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二是要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依法行政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领导干部的政策水平和法律水平不仅是知识修养的重要内涵,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

三是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及各种专业知识。掌握必要的经济理论,才可能成为懂经济、会管理的内行。

四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领导干部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把握科技发展的动向,才能使决策更加科学。那种靠拍脑袋、拍胸脯进行决策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

6、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经常影响其行为并使他和别人相区别的个性心理的总和。一名高素质的领导干部不仅要德才兼备,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各种复杂环境的考验。领导干部应具备坚不可摧的心理素质。要有良好的兴趣、爱好,有稳定的情感、情绪,有迷人的气质、性格,有坚强的信心、信念,有永远的意志、毅力,有难得的宽容、兼容。

一是能够正确对待职务升迁。职务升迁是每个从政者所希望的,这是一种正常的心态,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恰当对待。领导干部应该把立足点和着眼点放在做好本职工作上面,放在扎扎实实干事业上面。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同志,利用担任的职务更好地为党工作。

二是既能当好正职又能当好副职。担任正职的同志要有宽阔的胸怀和开阔的眼界,要对副职放心、放权、放手,让他们按照各自的分工放胆地工作,创造性地工作。担任副职的同志一定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力求不失职、不越权。牢固树立核心意识、配合意识和服从意识,维护一把手的形象和权威,顾全大局。只有正副职之间协调一致,合拍同步,正当发挥工作才干,才能形成一种团结和谐、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工作局面。

三是同志间平等相处。职务的高低不是人格贵贱的标志。职务高的同志应该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群众,不能有自我优越感,要淡泊名位,放下架子与同志们打成一片,融洽相处。这样才能广交朋友,获取信息,了解情况,开展工作,也使自己得到进步和提高。

二、领导干部素质的特殊要求

(一)要树立牢固的群众观点。

人民是我们立党立国之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基层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爱民、为民、想民”的民本思想。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就不会产生官僚主义。同群众打成一片,就不会产生腐败作风。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一定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始终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一是重大决策一定要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要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

二是办事业、搞建设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三是要正确运用人民赋于的权力,强化清正廉洁的政治品格,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形象。要求“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从政、踏踏实实办事。”

(二)要养成务实的工作作风。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工作如何,主要取决于那里的干部作风如何。领导干部必备的作风品质,要求他们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1、脚踏实地察实情。工作思路是对还是错,工作作风是好是坏,听一听群众的反映和评论就能把握。只有下基层到群众中去,才能了解到真实情况,才能正确地分析情况,得出正确的结论。

2、尽职尽责说实话。基层领导干部说真话,不说假话,不说空话,这不仅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对人民负责,对上级领导机关负责的职责所在。对上级领导机关要实事求是地把社情民意反映上去,让上级领导机关掌握真实准确的信息数据,实行正确的决策。

3、一心为民办实事。为人民办实事,就是办让人民“看得见”的实事,而不是只办领导“看得见”的实事。为人民办实事,重点应办符合人民根本利益、长远利益的实事。

(三)要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组织能力主要包括组织能力、决断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

1、要有总揽全局的战略思考和决断能力。面对复杂的问题,必须具有战略头脑和决断能力,要能够高瞻远瞩,深谋远虑,通观全局,权衡利弊。善于运用系统的方法,对复杂的问题进行战略思考,科学分析,妥善处理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自觉服务,服从于全局,不失时机地果断决策。

2、要有得心应手的组织指挥和协调能力。要善于发现、调动和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积极性,科学地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开展工作,完成特定的任务。掌握集体各成员的个别特点和相互关系,知人善任,用其所长,使全体成员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把各种不同人才恰当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配合默契、步调一致的集体,有效地实现整体目标。

3、要有审时度势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要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灵活机动,随时应变,随时注意情况的变化和信息的反馈,审时度势,灵活机动,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路子、新办法。美国人说得好:“要么创新,要么死亡。”

4、要有人际交往能力。要学会做政治思想工作,要扩大接触面,结成广泛的工作关系,沟通思想,联络感情。要重视社会交往,协调好上下左右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创造出一个安定团结、相互支持的工作环境。

(四)要塑造自身良好的形象。

干部形象是一个干部自身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良好的干部形象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好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干部形象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干部的形象需要素质作基础,素质通过形象来展现,塑造形象的过程也是提高素质的过程。

1、塑造良好的干部形象的主要标志是:富有理想,给人以导向感;善于创新,给人以敏锐感;善于协调,给人以信任感;关心同志,给人以亲切感;处事冷静,给人以稳重感;乐观风趣,给人以幽默感;勤于学习,给人以广博感;以身作则,给人以楷模感。

2、具体要塑造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形象:

⑴公正形象。要用人公正、处事公正、待人诚恳。

⑵公仆形象。要心系百姓、服务基层、爱护下属。

⑶务实形象。思想作风上实事求是,领导艺术上求实创新,实际工作中要真抓实干,为人品德上忠诚老实。

⑷廉洁形象。要能安于清贫,保持艰苦奋斗,严于律已,不贪不沾,廉洁奉公,保持廉洁的形象。

⑸民主形象。要增强民主意识,推进民主作风,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能容事容人,保持民主的形象。

(五)要强化自身的基本素养。

1、要强化自身的理论修养。要较系统地掌握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理论,把握其理论精髓,用正确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实践。

2、要强化自身的战略思维修养。要具有开放宽广的世界眼光和“把握全局的战略思维。要有运筹惟幄的能力,统筹兼顾的能力,把握重点的能力,面向未来、统筹全局的能力。”

3、要强化自身的党性修养。要有清醒的政治头脑,要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要有正确的权力观,要有真诚的人民公仆意识。下面的不等式,我们要努力把它们变成等式。

职务升高≠水平(能力)升高

高票当选≠威信最高

得到重用≠贡献最大

经验丰富≠才干超群

置身基层≠深入群众

权力增大≠业绩最大

4、要强化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

要修身,多学点知识;要为民,多办点实事;

要自律,多思一点已过;要处世,多讲点坦诚。

要听得进逆身之言;要忍得住冤枉之事;

要容得了非难误解;要咽得下甜酸苦辣。

要常怀恐惶之心;要常怀喂惧之心;

要常怀愧疚之心;要常怀谨慎之心。

5、要强化自身的实践能力。

要有科学判断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

21世纪领导干部应具备的19种能力:

⑴学习能力;⑵创新能力;⑶理财能力;⑷适应能力;

⑸协调能力;⑹思维能力;⑺判断能力;⑻计划能力;

⑼决策能力;⑽评估能力;⑾施实能力;⑿驾驭能力;

⒀应变能力;⒁组织能力;⒂表达能力;⒃沟通能力;

⒄用权能力;⒅用才能力;⒆专业能力。

三、领导干部素质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建设高素质基层领导干部队伍,其方法途径很多,从大的方面来看:一是加强管理,二是加强修养,三是加强学习。

(一)加强管理,做到“三严”。

必须从党的事业的高度来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做到“三严”: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

1、严格要求。

严格要求就是要求基层领导干部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用马克思主义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做到政治坚定、工作扎实、作风过硬,在各个方面为群众作好表率。

2、严格管理。

严格管理就是要建立跟踪考察制度,组织上经常找他们谈话,时时鞭策他们。及时掌握领导干部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来的水平、能力、政绩等各方面的情况,必要时将考察的情况反馈给本人,激励他们发扬成绩,纠正缺点,有利于干部的成长。

3、严格监督。

严格监督就是要对基层领导干部考核,通过民主测评、组织鉴定等形式,对每一个领导干部进行评价,优秀的加以表彰,存在严重问题的要进行组织处理。同时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等部门的监督作用,通过各方面的监督,保证领导干部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

(二)加强修养,做到“四自”。

1、自重。

自重就是珍重自己的人格,注重自己的言行,珍惜自己的名誉,待人处事端庄、自重,与自己的身份相吻合,不失之轻浮、流俗,既不狂妄自大,也不自轻自贱。自重的人能够遵守社会倡导的行为规范,注意维护自己的人格,既尊重别人,也不低三下四。作为领导干部。就是要时时想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正确对待权力和使用权力,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而不能用来谋取私利。要做群众的表率,凡是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他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领导者的自重,不仅是对自己人格形象的尊重,而且是对自己官德形象、榜样形象和人民公仆形象的尊重。领导者的自重,必须在政治、思想、道德、作风等各个方面达到党和人民所要求的标准,必须使自己的思想、行为同自己的身分相符合。概括地说,就是要坚持共产主义的政治理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自己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人民公仆形象,彻底实现自己为人民、为社会无私奉献的人生价值,真正担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

2、自省。

自省就是反省和检查自己,古人称内省。是指通过内心的自我反省,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找出自己的不足,认识自己的过失,进而克非改过,去恶存善。对已经形成的过错进行自我责备,自我批评,提醒自己今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首先要做到从严自律。要坚持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经常用这个标准来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不是符合党规党纪和国家法律?是不是符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是不是符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一旦发现自己思想和行为上的不足,就要自我警醒,自我纠正,自我鞭策,努力达到完善的境界。

其次要做到乐于闻过。要通过多种形式,主动地、及时地、虚心地听取周围的同志和群众对自己的批评意见,并且根据这些意见,对照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省。

再次,要做到勇于改过。改正过失,离不开组织和领导的帮助,但关键还是在于自己。只有通过积极的思想斗争,对自己的过失不放纵、不留情,做到自我悔悟,自我责备,自我批评,才能真正地彻底地改正自己的过失。

3、自警。

自警就是自己警示自己,自己告诫自己,防止自己的思想行为出现偏差和越轨。

首先要做到自鸣警钟。我们身处改革开放的复杂环境中,只有经常自鸣警钟,保持思想上的高度警惕,筑起拒腐防变的钢铁长城,才能自觉地抵御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袭,不被糖衣炮弹所击倒,做到心不动、眼不花、手不伸,才能为党和人民掌好权。才能确保自己的行为严格地规范在党纪国法的范围之内,不至于发生违法乱纪的越轨举动。

其次要做到以人为镜。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意志薄弱的人,经不住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成为金钱、名位的俘虏,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走向犯罪的深渊。自警就要以这些反面典型作为镜子认真地照一照自己的思想行为,认真地吸取别人的教训,提醒和警告自己不要重蹈覆辙。

再次,要做到慎独重微。谨慎于独处之时,防范于细微之处。这是一种高度的自警,这是思想道德修养要达到的境界。只有在独处之时和细微之处保持高度的自警心,才能自守如城,无隙可击,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4、自励。

自励就是自我激励,自我鞭策。自励是一种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宝贵精神,是立身立业的内在动力。

首先要树立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有了政治理想,有了人生目标,有了伟大的事业,有了神圣的责任,就会激励自己积极投身到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为人民立功立业;就会激励自己勇往直前,自强不息,奋斗不止。

其次,要树立战胜困难争取胜利的勇气。在遇到困难、挫折和失误的时候,要有坚强的自励精神。激发自己的信心和勇气,不为困难所吓倒,不因挫折而动摇,不因失误而泄气,而是振作精神,斗志昂扬去战胜困难,开拓前进。

再次,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要激励和鞭策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向先进人物的价值目标看齐,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达到政治、思想和道德修养的高境界。

(三)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学习是人获得知识和本领的过程。要提高自身素质,就必须不断地加强学习。

素质要求范文篇8

[关键词]公共管理;公共管理者素质;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存在于委托关系中的一种道德现象,用以描述受托人不尽职责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使委托人利益面临重大损失的危险境况。公共管理中的道德风险是和公共权力的“委托———”性质分不开的,公共管理者是由社会论文公众委托执行民众拥有的公共权力的人,民众将自己的权力授予公共管理者执行以实现社会公众的利益,而公共管理者接受社会公众的委托,承担着他们委托的义务,按照社会公众的意愿行使他们所赋予的权力并取得相应的报酬。

在现实的公共管理活动中,由于公共管理者的权力价值观不同、公共管理者的身份冲突以及公共管理者的道德意志状态,使其经常有充分的机会背离社会公众的意愿采取不道德的方式来行使公共权力,给社会公众利益造成潜在和现实的损害与威胁,从而导致道德风险。

一、公共管理者权力价值观的迷失与公共管理中的道德风险

权力价值观是关于权力的目的、意义等问题的追求及其评价的根本观点,它指导公共管理者的权力运作方向、决定其道德行为。公共管理者一旦形成特定的权力价值观,就会表现相应的行为选择,如果权力价值观一旦陷入误区,则会产生越轨的权力行为,引发道德风险。在我们当前存在的多种形态的价值观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两种相互对立的权力价值观,即集体主义的权力价值观和个人主义的权力价值观。集体主义的权力价值观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个人主义的权力价值观以牟取个人利益为目标。公共管理者应当坚持集体主义的权力价值观,以国家、集体的利益为重,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幸福作为其价值取向的唯一标准。在个人主义权力价值观的影响下,本应为公共利益服务的公共权力往往出现错位表现。有的公共管理者把公共权力私有化,把社会公众给予的权力当作个人谋私的工具,执行多大的权力便用多大的权力为自社会科学论坛2008?10(下)己谋取利益;有的权力运用者把公共权力商品化,将权力异化为商品,把权力当作交换中的筹码,搞权钱交易、权物交易甚至权色交易;有的权力运用者把公共权力庸俗化,把权力变成拉帮结派、排斥异己互相利用的工具,使神圣的公共权力走向庸俗;有的权力运用者把公共权力特殊化,认为人性的尊严取决于权位的高低,人生价值的大小取决于支配权力的大小,一旦拥有权力便把自己视为特殊人物,荫庇亲朋、高高在上,却对社会公众的利益置若罔闻,凡此种种,不一而别。个人主义权力价值观影响下的公共权力错位异化严重损害了社会公众的利益,作为公共权力运行中的道德风险,往往对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造成极大的威胁。

二、公共管理者的身份冲突与公共管理中的道德风险

现实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往往会扮演多种角色身份,公共管理者也不例外,他们既是“个体”的人又是“公共”的人,这样在他们的道德选择中会经常性的面对“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冲突”“个人义务与公共管理者义务的冲突”“本位职责与社会职责的冲突”,这种由于身份不同而形成的冲突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引发道德风险。第一,公共管理者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引发的道德风险。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历史表明,政府公共性是政府得以产生、运行的内在依据和合法性来源。“公共性是政府的第一属性”①,公共管理者的道德价值取向是以公共利益为依归的,这种意义上的公共管理者就成了“公共”人。“所谓公共人,是指在公共领域中代表人民的公共利益,并以追求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社会人”②。公共管理者成为“公共人”正是现代社会的要求,也是公共管理者应当具有的特性。公共领域中的公共管理者应该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信念,即“公共利益至上”。如果一个人不能够建立和拥有这种信仰,他就不应当进入公共管理者队伍中来。一个人能否成为一个合格的公共管理者取决于他能否建立和是否拥有这种信仰。而在私人领域中,个人利益追求的是一种现实的活动,个人可以提出自己的权利要求,可以通过正当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但个人没有理由运用公共权力来扩展自己的权利。现代社会公共权力的合法性是建立在公共意志基础之上的,公共权力是代表公共利益、执行公共意志的。在公共领域中,公共利益是第一位的,如果公共权力被用来优先维护公共管理者个人权利的话,那么公共权力就会变质,发生异化。现实生活中的公共管理者经常会面对这样的冲突和选择:一方面,他们有自己的利益需求,一方面他们又是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如果他们不能正确对待自己所执掌的权力,把个人领域和公共领域混为一谈,用可以支配他人以及公共资源的公共权力牟取私人利益而非公共利益,就会导致道德风险的存在。第二,公共管理者个人义务与公共义务的冲突引发的道德风险。作为公共管理者的个人义务是指他们在个人领域里维护自己正当权益的职责和义务,公共义务是指公共管理者在公共领域里为维护公共利益所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公共管理者既是公共管理的主体,同时也是一个一般的社会成员。在现代民主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拥有平等的基本自由权利。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正当、独特的个人权益,在这一点上公共管理者也不例外。然而,作为公共管理的主体,公共管理者更有责任与义务为公共利益服务,很显然,一个公共管理者作为公共管理的主体与作为普通社会成员,这两种角色如何和谐共处是个很难两全的问题。基于这两种角色期待所发生的角色职责,会发生冲突和碰撞。这种冲突和碰撞,究其实质就是为自己的利益还是为他人的利益来履行角色职责。如果公共管理者不能准确恰当地界定和维护个人的自我利益,就很难保证公共管理者个人自我利益的伦理合理性。此时,作为公共管理者个人必须要对自己的职责义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把握,必须有足够的道德勇气区分开个人领域和公共领域中的职责义务。当公共管理者在这两种职责义务冲突中,分不清二者的界限,甚至有意模糊二者的界限,放弃公共义务而注重个人义务的履行,就会导致道德风险。第三,公共管理者本位职责与社会职责的冲突引发的道德风险。作为公共管理者的本位职责是指他们在公共管理组织体系中,由于职责位置所决定了应当担负的责任与义务。作为公共管理者的社会职责是指公共管理者作为一般社会成员所应当承负的社会责任与义务。通常情况下,公共管理者的本位职责与社会职责不会发生冲突。因为,公共管理者的利益和社会民众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是,社会的现实情况是复杂的,在社会生活中经常会存在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矛盾冲突。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道德认知能力和道德意志能力,在许多情境下对问题的认识有差异,不能用正确的道德理性调控自己判断和选择,往往会对现实中的邪恶妥协,而发生公共管理者本位职责与社会职责之间的冲突。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事例发生,本来按照政府和公共组织的活动原则来说,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是作为公共管理者的职业要求来贯彻执行的。但是,上级并不是万能的,上级也有犯错误的时候。当上级领导的决定是错误的时候,或者上级领导以代表组织的名义出现,但却是为了维护其个人的私利,这时,作为下级的公共管理者会如何面对呢?是选择服从上级的错误决定,还是选择服从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社会职责的要求?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引发道德风险。在当前社会公共管理中,许多公共管理组织在授权方面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上级对下级有时有着绝对的决定权,上级部门和管理者掌握着下属部门和人员的职位升迁、薪酬发放、福利待遇等关系个人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大事。所以,除非公共管理者有着非常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否则在本位职责与社会职责发生冲突时,他往往不会舍弃自己的前途和未来,而更倾向于选择服从本位职责要求。这种原因引起的道德风险应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公务员之家

三、公共管理者道德意志状态与公共管理中的道德风险

人的社会化需要一个过程,道德不是个体生而知之的,它存在着一个认知和接受的过程。“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道德的自律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一个人的道德意志力,不同的人,其道德意社会科学论坛2008?10(下)志力的差异是相当大的,况且道德意志力的养成是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公共管理者如果不能把自己的愿望和行为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内,也容易引发道德风险。一般而言,人在行为中是行善还是作恶往往和一个人的道德意志状态相关。一个人为善还是作恶往往就在道德意志能否克制不道德动机的一瞬间。有道德意志的人往往在许多情况下都更有抗拒诱惑的能力。但是,道德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绝不是一帆风顺的。从主观上看,道德行为本身就意味着行为主体的自身利益在某种程度上的让渡甚至利益牺牲,这就要求人们首先要有足够的勇气来正确看待自身利益的得失。没有坚强的道德意志力,人们很难做到这一点。从客观上看,道德行为的过程还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诸如一个人在为善之后却没有得到社会公正的评价,甚至被人们误会和责难,这都会给行为主体带来思想上的斗争和情绪上的波动。人们能不能按照自己的道德信念将道德行为持之以恒地坚持下来关键也在于有没有坚强的道德意志力。在特定的条件下,道德意志力的强弱,往往会影响人的行为的道德性质。道德意志对道德行为的影响通常被归纳为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对个人直接愿望的调节和控制,即当个人需要、兴趣等引起个人的直接愿望与道德要求发生矛盾时,能按社会道德要求控制自己的欲求。第二,用道德的动机战胜不道德的动机。道德行为前和道德行为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各种动机斗争,能否用道德的动机战胜不道德的动机,就表现出个体的道德意志。第三,对自己情感的控制调节。即当理智与情感发生冲突时,用道德意志的力量使人的情绪服从于人的道德理智。第四,与困难做斗争的精神。第五,抗拒诱惑的能力。有道德意志的人能抵制外界的腐蚀、引诱和压迫,保持道德高尚③。在道德意志的约束下,公共管理者的行为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就会将一定的社会道德职责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将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要求内化为个体的道德品质,转化为个体客观的行为活动。反之,如果没有坚强的道德意志,就会经不起外界的诱惑,不能战胜自己不道德动机,而在一瞬间选择不道德行为。所以,公共管理者道德意志的坚强与否直接决定着其道德行为的性质。如果行为不道德,就会形成道德风险,直接危及到社会公众的利益。公共管理活动作为一种客观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它总是由现实中一个个活生生的公共管理者来承担,公共职责也是通过具体的公共管理者来履行。这些承担相关职责的具体公共管理者个体的道德状况对于公共管理活动的实施及其实施的结果会有重大的影响。也正因为这方面原因的考虑,人们在选择公共职位的实施个体时,总把他的道德素质作为一个重要品质因素加以考虑,对管理者做德才兼备的素质要求。因为只有公共管理者的道德行为很可靠、很确定时,道德风险才可能有效避免。

注释:

素质要求范文篇9

论文摘要:加入WTO的影响将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就干部素质层面来说,将对干部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对干部的管理观念、能力、水平和方式,对干部的专业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组织部门的人事政策提出新要求。如何培养,选拔和稳定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我国面临的一大现实挑战。

加入WTO,我国虽然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但世界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毕竟已是大势所趋,因而我国加入WTO,溶入世界经济发展大湖流,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如何抓住机遇,应付挑战,对我们干部来说,在素质上提出了新要求。

一、加入WTO将对我国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提出高要求

中国加入WTO的背景是这样的:一方面,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和经济运行的全球化,正在冲击着传统意义上的国家界限和旧的国际分工,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跨地区、跨国界的联合与合作将会进一步发展,经济领域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国际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另一方面,信息传递的网络化也把整个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进行的“无硝烟”的战争会更加有恃无恐,一些腐朽没落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也会潜移默化地对我们的干部产生影响。

中国加入WTO后,外国公司,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将大举进入中国市场,这些公司进入中国后,一定会把它在本国享受的制度背景、制度环境和价值观念投射到中国来,对中国也会产生类似的制度要求。这无疑会促进我国的政治体制、管理体制改革,但是也肯定存在着严重的价值观、国体政体观的冲击。这就要求干部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政治素质讲的是立场要稳,集中体现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等方面。理论水平讲的要分清是是非非,一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要掌握观察事物的科学方法,提高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增强分清理论是非、政治是非的能力,提高处理各种复杂事务的本领。

未来的领导干部,必须做到政治上成熟而坚定,任何情况下都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积极把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贯彻到底;善于利用有利的国际形势和周边关系谋划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大计;必须有很强的政治坚定性和政治敏感性,在国际政治风浪的冲击面前,坚持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不动摇,不被非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念所迷惑,不被来自各方面的糖衣炮弹所打中,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维护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利益;必须有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既能站在全球的视角客观地审视中国,又能利用世界新的历史潮流提供的机遇发展自己,而不是被世界历史的浊流所冲垮。否则,就会成为西方价值观、政治观的俘虏或附庸,或影响到党和国家的政治安全,或背离党员自己的性质和宗旨。

二、加入WTO将对我国干部队伍的管理观念、能力、水平和方式提出新要求

加入WTO后,我们面对的是更直接的“信息社会”、“地球村”、“数字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使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的时空距离相对变得越来越小,而领导决策中的信息量和参变因素却越来越多,这必然会对领导干部(不管是政府中的还是企业中的领导干部)的管理观念、能力、水平和方式提出新要求。

国际市场共同的游戏规则要求我们实行切实的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国家行政权力不应该管的事情都将回归社会;要求我们的政府机构要进一步精简,职能要进一步理清,审批层次、程序要进一步减少,效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我们的领导方式和决策方式要进行改革,领导干部要具备高效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具备快速反应和决策能力。今后,国家管理的重点将由直接的计划和指导转变为间接的宏观的服务,将由国有企业的保护伞转为所有不同性质的企业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对所有不同性质的企业要一视同仁。这客观上要求制订更完备、更稳定、更严格的法制和监督体制,坚决推行依法治国,更加有效地打击腐败。否则,就无法适应这种转变了的环境。

三、加入WTO将对我国干部队伍的专业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出多方面要求

加入WTO,意味着必须遵守公平、透明的国际竞争游戏规则,今后的就业环境肯定更富有挑战性和多变性。因而对干部的专业素质也产生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一是要具有跨行业、跨岗位的能力素质,即复合型人才,就是要求其知识结构的多样化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即不仅专业知识丰富,而且掌握比较全面的经济理论知识,熟悉国际惯例,通晓其他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包括外语、计算机等工具性学科[1]未来的专家需要掌握科学和技术、艺术和文化。要拓宽知识面,学文科的要了解科技知识;学科技的要了解社会科学,人文知识;学商科的不仅要了解市场,而且要了解生产管理和生产全过程。另外,除了学习本国、本民族特色的知识文化外,还要着重学习其他国家、民族特色的知识文化。因而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和学习观念将受到挑战,学校教育应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学校的学习应是学会学习的学习。

二是要具有现代人生所需的人际交往能力、应变创新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素质,使自己在观念更新、价值嬗变、节奏加快、心理矛盾冲突的社会生活中,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经济全球化时代,是合作取胜、协作竞争的时代。既需要有竞争意识,又需要有协调能力。所以加入WTO后的干部更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这种人才不能乖僻古怪、恃才傲物、私心太重,而要善于协调,搞好人际关系,具有兼容并包的胸怀和团队拼搏的精神。无时无刻不处于竞争中的时代,无疑要给广大干部带来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高素质的领导干部不仅要德才兼备,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学会陶冶情操,控制和调节心理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样才能适应各种复杂环境的考验。

三是要具备良好的做人道德,助人为乐的思想情操,积极乐观的价值取向和健康个性品格。领导干部要树立献身民族兴盛事业的价值取向,将自己的事业成就感、人生满足感奠定在现代化建设事业上,要有健全的人生修养,按照现代化事业和现代人生活的丰富内涵和相应要求,来塑造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富于时代气息的精神风貌,成为建设法制、文明、富裕社会的合格公民。

四、加入WTO将对我国组织人事部门的应对政策提出新挑战

加入WTO,对人才除了以上三个方面的新要求外,还面临着人才流向的新挑战。由于体制改革,国家公务员队伍只会继续精简,不会有大的增长趋势;国有企业吸纳人才的能力整体也会萎缩,至少不会大量增加。相反,由于加入WTO,各种政策的开放、调整,国外大公司会大量涌入,国内非公有制经济会急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今后的大量人才,将会流向七个主要渠道:流向“三资企业”;流向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流向股份制及股份合作制企业;流向第三产业;流向中西部地区;流向农村;流向海外。古人云:“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能安天下者,惟在得贤才”;“得人才者,得天下”。[2]这些至理名言是古今中外所有国家兴衰、企业兴亡经验教训的总结。随着人类历史从工业经济时代迈向知识经济时代,全球人才争夺大战已拉开帷幕。有人说,寻找、培养和留住人才是当今各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我国的组织人事部门面临的现实情况是,对人才的数量要求越来越少,而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却越来越高,也即需要精品人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稳定、提高并改善现有的干部队伍(包括教师、公务员、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如何把高素质的精品人才纳入领导岗位,以及怎样对其进行有效的绩能评估,是组织人事部门面临的一大现实挑战。加入WTO后,人才活动的空间将日益国际化。

人才在选择创业和工作地点时,眼光不再局限于自己的国家,而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理想的地方,往往会到国外去施展才华。跨国公司的发展,国际间经济技术和科研协作的日益加强,促进了这一趋势,许多人都在国外或外企长期工作。有关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移居美国的本科以上的各类专业人才已达45万人。截至1995年底,中国共派遣各种留学生25万人,已回国工作的约8万人,尚有16万多人在国外,其中60%以上在美国。近些年来,中国科技大学出国深造的学子学成回归的寥寥无几。[2]所以,未来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了无与伦比的竞争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条件下,如何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值得现在就开始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素质要求范文篇10

论文摘要:加入WTO的影响将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就干部素质层面来说,将对干部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对干部的管理观念、能力、水平和方式,对干部的专业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组织部门的人事政策提出新要求。如何培养,选拔和稳定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我国面临的一大现实挑战。

加入WTO,我国虽然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但世界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毕竟已是大势所趋,因而我国加入WTO,溶入世界经济发展大湖流,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如何抓住机遇,应付挑战,对我们干部来说,在素质上提出了新要求。

一、加入WTO将对我国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提出高要求

中国加入WTO的背景是这样的:一方面,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和经济运行的全球化,正在冲击着传统意义上的国家界限和旧的国际分工,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跨地区、跨国界的联合与合作将会进一步发展,经济领域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国际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另一方面,信息传递的网络化也把整个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进行的“无硝烟”的战争会更加有恃无恐,一些腐朽没落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也会潜移默化地对我们的干部产生影响。

中国加入WTO后,外国公司,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将大举进入中国市场,这些公司进入中国后,一定会把它在本国享受的制度背景、制度环境和价值观念投射到中国来,对中国也会产生类似的制度要求。这无疑会促进我国的政治体制、管理体制改革,但是也肯定存在着严重的价值观、国体政体观的冲击。这就要求干部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政治素质讲的是立场要稳,集中体现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等方面。理论水平讲的要分清是是非非,一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要掌握观察事物的科学方法,提高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增强分清理论是非、政治是非的能力,提高处理各种复杂事务的本领。

未来的领导干部,必须做到政治上成熟而坚定,任何情况下都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积极把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贯彻到底;善于利用有利的国际形势和周边关系谋划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大计;必须有很强的政治坚定性和政治敏感性,在国际政治风浪的冲击面前,坚持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不动摇,不被非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念所迷惑,不被来自各方面的糖衣炮弹所打中,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维护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利益;必须有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既能站在全球的视角客观地审视中国,又能利用世界新的历史潮流提供的机遇发展自己,而不是被世界历史的浊流所冲垮。否则,就会成为西方价值观、政治观的俘虏或附庸,或影响到党和国家的政治安全,或背离党员自己的性质和宗旨。

二、加入WTO将对我国干部队伍的管理观念、能力、水平和方式提出新要求

加入WTO后,我们面对的是更直接的“信息社会”、“地球村”、“数字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使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的时空距离相对变得越来越小,而领导决策中的信息量和参变因素却越来越多,这必然会对领导干部(不管是政府中的还是企业中的领导干部)的管理观念、能力、水平和方式提出新要求。

国际市场共同的游戏规则要求我们实行切实的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国家行政权力不应该管的事情都将回归社会;要求我们的政府机构要进一步精简,职能要进一步理清,审批层次、程序要进一步减少,效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我们的领导方式和决策方式要进行改革,领导干部要具备高效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具备快速反应和决策能力。今后,国家管理的重点将由直接的计划和指导转变为间接的宏观的服务,将由国有企业的保护伞转为所有不同性质的企业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对所有不同性质的企业要一视同仁。这客观上要求制订更完备、更稳定、更严格的法制和监督体制,坚决推行依法治国,更加有效地打击腐败。否则,就无法适应这种转变了的环境。转

三、加入WTO将对我国干部队伍的专业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出多方面要求

加入WTO,意味着必须遵守公平、透明的国际竞争游戏规则,今后的就业环境肯定更富有挑战性和多变性。因而对干部的专业素质也产生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一是要具有跨行业、跨岗位的能力素质,即复合型人才,就是要求其知识结构的多样化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即不仅专业知识丰富,而且掌握比较全面的经济理论知识,熟悉国际惯例,通晓其他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包括外语、计算机等工具性学科[1]未来的专家需要掌握科学和技术、艺术和文化。要拓宽知识面,学文科的要了解科技知识;学科技的要了解社会科学,人文知识;学商科的不仅要了解市场,而且要了解生产管理和生产全过程。另外,除了学习本国、本民族特色的知识文化外,还要着重学习其他国家、民族特色的知识文化。因而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和学习观念将受到挑战,学校教育应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学校的学习应是学会学习的学习。

二是要具有现代人生所需的人际交往能力、应变创新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素质,使自己在观念更新、价值嬗变、节奏加快、心理矛盾冲突的社会生活中,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经济全球化时代,是合作取胜、协作竞争的时代。既需要有竞争意识,又需要有协调能力。所以加入WTO后的干部更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这种人才不能乖僻古怪、恃才傲物、私心太重,而要善于协调,搞好人际关系,具有兼容并包的胸怀和团队拼搏的精神。无时无刻不处于竞争中的时代,无疑要给广大干部带来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高素质的领导干部不仅要德才兼备,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学会陶冶情操,控制和调节心理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样才能适应各种复杂环境的考验。

三是要具备良好的做人道德,助人为乐的思想情操,积极乐观的价值取向和健康个性品格。领导干部要树立献身民族兴盛事业的价值取向,将自己的事业成就感、人生满足感奠定在现代化建设事业上,要有健全的人生修养,按照现代化事业和现代人生活的丰富内涵和相应要求,来塑造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富于时代气息的精神风貌,成为建设法制、文明、富裕社会的合格公民。

四、加入WTO将对我国组织人事部门的应对政策提出新挑战

加入WTO,对人才除了以上三个方面的新要求外,还面临着人才流向的新挑战。由于体制改革,国家公务员队伍只会继续精简,不会有大的增长趋势;国有企业吸纳人才的能力整体也会萎缩,至少不会大量增加。相反,由于加入WTO,各种政策的开放、调整,国外大公司会大量涌入,国内非公有制经济会急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今后的大量人才,将会流向七个主要渠道:流向“三资企业”;流向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流向股份制及股份合作制企业;流向第三产业;流向中西部地区;流向农村;流向海外。古人云:“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能安天下者,惟在得贤才”;“得人才者,得天下”。[2]这些至理名言是古今中外所有国家兴衰、企业兴亡经验教训的总结。随着人类历史从工业经济时代迈向知识经济时代,全球人才争夺大战已拉开帷幕。有人说,寻找、培养和留住人才是当今各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我国的组织人事部门面临的现实情况是,对人才的数量要求越来越少,而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却越来越高,也即需要精品人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稳定、提高并改善现有的干部队伍(包括教师、公务员、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如何把高素质的精品人才纳入领导岗位,以及怎样对其进行有效的绩能评估,是组织人事部门面临的一大现实挑战。加入WTO后,人才活动的空间将日益国际化。

人才在选择创业和工作地点时,眼光不再局限于自己的国家,而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理想的地方,往往会到国外去施展才华。跨国公司的发展,国际间经济技术和科研协作的日益加强,促进了这一趋势,许多人都在国外或外企长期工作。有关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移居美国的本科以上的各类专业人才已达45万人。截至1995年底,中国共派遣各种留学生25万人,已回国工作的约8万人,尚有16万多人在国外,其中60%以上在美国。近些年来,中国科技大学出国深造的学子学成回归的寥寥无几。[2]所以,未来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了无与伦比的竞争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条件下,如何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值得现在就开始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