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13:24:57

苏州范文篇1

——赴苏州学习考察体会

中共xx区委组织部长贾恒

2005年10月9日至20日,我参加了全省市县党委组织部长赴苏沪培训班,充分领略了苏州地区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所见所闻,感慨万千。

苏州市实行市管县体制,下辖5个县级市、7个区,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占42.5%。总人口584万,其中市区人口209万。改革开放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来,苏州市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4年全市实现gdp总量3450亿元,比2003年增长12.31%。全年实现财政收入585亿元,比2004年增长14.27%。全市基础设施和社会各项事业同步发展,文化卫生、体育、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各项工作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达到了小康标准。5个县级市中有4个进入全国百强县前10名。培训班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收获很大。下面从对苏州成功经验的理解和如何将这些经验用于指导我们的工作两个方面来谈谈个人的学习体会。

一、对苏州主要经验的理解

近年来,苏州创造了惊人的发展速度,以三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发展和变化,走出一条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创新之路。苏州的基本经验很多,在学习考察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发展意识强。改革开放20多年来,苏州对经济发展这个问题,从来没有动摇过,从来没有偏离过,在任何情况下都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执政兴市的第一要务,敢闯敢干,敢为天下先。上世纪80年代初,苏州不是经济特区,也不是沿海开放城市,但他们积极寻找机遇,出台优惠政策,创造了不是特区、胜似特区的投资环境,成为跨国公司和台商投资比较密集的地方。谈到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苏州有一个最典型的事例给我的启发很大。1992年4月,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后,苏州市委明确提出苏州发展战略调整为大开放大开发战略,并且在市委文件上明确提出市县两级都要办开发区,这在全国都是少见的。苏州有16个开发区,除苏州工业园区以外,其它开发区的批件都是在1992年就拿到手的,之后开始名正言顺地进行开发区建设,从而赢得了苏州多年经济发展的主动权,这种强烈的发展意识很值得我们学习。1994年,苏州市创办了中新联合开发的苏州工业园,在我国开了国际合作兴办开发区的先河,创造了比经济特区建设层次更高、与国际合作更紧密的开发区模式。尤其值得我们学习的是,苏州干部群众在推进发展上有着良好的精神状态,“谋发展、促发展、求发展、比发展”的氛围十分浓厚。

第二,招商引资精。我在学习考察中得知,苏州各级领导干部全年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抓招商、跑项目、下企业上。苏州把招商引资工作列入“一把手”工程,领导身体力行,各部门协调配合,原创:专业招商人员全力以赴,形成了上下结合、条块配合、举全市之力的招商引资工作格局。在办理审批手续时,不拖不推,能快则快,主动为外商提供良好服务,就连医院、学校也对外商发放绿卡,尽一切可能提供方便。他们还十分注重抓好专业招商队伍建设,招商机构都配备懂外语、懂经济、会谈判、会公关的专业人员,必要时还聘请科研专家参与招商活动。对招商人员明确任务,奖罚分明,比如苏州新区负责招商工作的人员,实行年薪制,重压力、重奖励,全市上下凝聚了一股招商引资的巨大热情和力量。苏州各地在招商引资方式上,一是精明;二是精细;三是精诚。已经从当初的招商引资向今天的招商选资转变。苏州的招商引资工作不单是哪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各部门齐抓共管。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形成了强大的招商引资合力。

第三,人才机制活。苏州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推进人才结构调整,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人才管理与引进体系。一是注重加强对全市人才工作的调查研究和宏观指导,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人才工作机制,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苏州重视加强对人才工作的考核和对人才工作的投入,树立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的观念,不断健全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人才投入机制。二是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发挥高层次人才作用。重点培养与吸纳高层次人才、创新型人才、外向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高级技能人才。建立公开、竞争、择优为导向的人才选拔机制,形成民主、开放的人才工作机制。在拓宽识才选才渠道方面,他们加强与开发区、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的沟通,把高级技能人才和青年人才、妇女人才与农村实用人才纳入人才培养总体规划,努力将全社会更多的高层次人才纳入视野。三是完善人才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了人才成长环境。苏州加快了研究生城和国际教育园建设,实行开放、联合的办学机制,通过调整专业设置,采取招生和委培等形式,培养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满足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形势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他们依托开发区优势,强化服务功能,建立和完善了畅通的创业融资、成果转化及交易渠道。在人才市场建设方面,苏州注重有形人才市场和无形人才市场的协调发展,疏通公有制组织与非公有制组织、不同地区之间的人才流动渠道,形成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动机制。

第四,服务环境优。苏州各地十分注重营造良好的发展软环境,努力打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服务品牌。他们为了提高办事效率,搞行政服务一条龙,建立了一个行政服务中心,将40个职能部门的610个审批及服务事项在中心进行“一站式”办理。所有的企业要进来,只要在行政服务中心里边跑跑,所有的手续就都办妥了。在创设优良的服务环境上,他们提出对外商“不讲不能办,只讲怎么办、马上办”,并专门成立了“马上办办公室”,着力打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品牌。苏州工业园区推出了“1对1”特色服务,投资者只要进管委会一个大门,只需在一个窗口,面对一个工作人员,就能办妥全部手续。在苏州,无论哪个部门,办什么事情,都有规范的程序要求。所需材料、标准、时限、谁负责以及负责人不在时谁接替等内容全部公布上墙,绝不允许外商白跑一趟的事情发生。

苏州强调招商引资过程就是一个全民动员的过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苏州工业园区举办的一次汽车博览会,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一个人一上午就与20多家参展企业签定合约,汽车展览涉及的场地征用、资金投入、收益分配等事情复杂而敏感,一个办公室副主任怎么决定得了?答案很简单,对于这些事情,园区都有明确规定,并早已公诸于众,可操作性也很强。这位副主任说,就是园区“一把手”去,也是这么做。苏州还注重为外商提供合格人才,在工业园区内的工作人员都是大专以上学历,80%以上达到英语六级水平,可直接用外语同外商对话。由于对投资环境、政策、人员素质有了较高的满意度和信誉度,外商们反过来不遗余力地向外推荐苏州,纷纷介绍自己的关联企业前来考察投资,取得了“以商引商”、“以外引外”的葡萄串效应。

二、借鉴苏州经验,做好组织工作,推动我区经济快速发展

通过学习考察,我们在认真总结苏州经济发展的模式和规律,深入领会苏州经验和做法的本质与内在精神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如何把学到的理念、做法和经验运用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去。下面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就如何借鉴苏州经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我区经济快速发展谈谈个人体会。

第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解放思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无论是先进地区还是落后地区,都有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问题。要想实现快速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发展意识问题。我们要把苏州敢闯、敢试的思维观念学到手,就要勇于克服在快速发展问题上的思想桎梏,敢于冲破一切阻碍发展的条条框框,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一是要不断强化率先意识。我们要在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中形成一个率先发展的强烈意识。实现率先发展,标杆一定要定高,如果定低了,经济发展就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要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形成一个抢机遇、谋发展、争率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树立发展意识一定要完整地把握科学发展观,那就是在保持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的同时,还要坚持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只有完整地把握科学发展观,才能保持率先的态势。二是要不断强化机遇意识。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对有准备的头脑,机遇到来的时候就可能把它抓住;对没有准备的头脑,机遇就会和他擦肩而过。我们在干部群众当中,要强调善于捕捉机遇,敢于抓机遇。苏州在建设开发区方面,就是在1992年抢先抓住了机遇,做到先行一步,从而为苏州多年的经济发展赢得了主动权。三是要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永恒的主题,包括思想观念的创新、体制机制的创新、工作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我感觉,应该在干部队伍中好好地提倡创新精神,选拔干部时要倾向于敢于创新的同志。创新需要“胆”和“识”两个方面,只有“胆”没有“识”可能就变成违法乱纪;只有“识”没有“胆”可能就会停滞不前。鼓励干部创新,首先一把手肩膀要硬、眼睛要明、心胸要宽,这样才能鼓励下属进行创新。

第二,要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管理经济工作的能力。要通过强化学习和培训,逐步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一是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提高把握方向总揽全局的能力。“理论素养是领导素养的灵魂”,一个领导干部只有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方向上才能正确。历史和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只有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才能提高从政治上把握方向、总揽全局的能力,才能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才能突破难点,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是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规律,提高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能力。发展是第一要务,加快发展首要的是加快经济发展。各级领导干部不论是否直接从事经济工作,都应该认真学习经济理论,把握经济规律,提高运用经济理论指导经济发展的能力,提高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的能力。三是准确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我们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纷繁复杂。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和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深刻认识新时期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新动向、新特点,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社会管理的本领。四是加强党性锻炼和作风建设,提高修身和自律的能力。领导干部每时每刻都面临着权利、地位、利益的考验,要通过强化学习和培训,提高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深入群众,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要加强作风建设,使领导干部正确对待名利,打牢思想基础,筑牢思想防线,拒腐防变,廉洁自律,把握住人生方向,把自身的人生价值和理想追求融入于工作实践中。

第三,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招商引资合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必须以项目建设为龙头,以招商引资为生命线。工业化要以大量的投入为支撑,招商引资是非常重要的渠道。苏州利用外资水平逐年提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灵活新颖的招商方式。因此,我们必须在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上进行认真的研究,立足于出实招、重实效。一是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招商队伍。通过组建专业队伍重点招商、专业招商、小分队招商;选派优秀年轻干部赴国内外发达地区学习,进行重点招商;通过已引进外商的成功示范和穿针引线,以“商”引“商”。要把一些精兵强将,对发展经济有热情的干部选到招商引资工作上来,只有建立了这样一支团队,才能推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还要注意“招商选资”问题,就是在吸引外资和民资的过程当中,要看科技含量和产业层次、看投资强度、看产出效益、看对生态环境是否有影响。要通过这些标准来调控双方的选择,这样招商引资的质量才能不断得到提高。二是要打造良好的投资经营和生活环境。有些时候,招商引资并不在招商引资本身,主要是在招商引资之外,也就是要打造良好的投资经营和生活环境,这对能否成功招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人人都要有一个招商意识,各部门要各司其职,秉承“亲商、安商、富商”的理念,发挥出自己的职能作用,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为营造良好的投资经营和生活居住环境出一把力。如公检法部门要开展创建“平安船营”活动;组织人事部门要选好人、用好人;纪委要保证我们的干部勤政、廉政、优政等等。三是对招商引资队伍,要出台一系列激励措施,把他们的实绩和收入挂起钩,充分调动招商引资工作的积极性。

苏州范文篇2

一、苏州文化与苏州文学综述

作为吴文化的集大成者,古城苏州两千五百年的历史底蕴沉淀出了其特有的文化气质和文化精神。它不仅仅是城市的名称,更多的代表了一种文化标志和生活理念。古城保存完整的“三纵三横一环”河道水系追念着小桥流水枕河人家的独特风貌,流淌着苏州人柔性间杂点韧性的水文化的人文气息。温润秀美的自然坏境、富庶安定的社会环境,加之柔和细腻的文化氛围,构造了从容淡然精致含蓄的苏州诗性文化。昆曲评弹慢节奏的咿咿呀呀道出了苏州文化独特的魅力所在,也注定了这个城市的文学极少可能出现执铁板唱大江东去的粗犷与遒劲。余秋雨在《白发苏州》中如此感叹:“这里没有森然殿阙,只有园林。这里摆不开战场,徒造了几座城门。这里的曲巷通不过堂皇的官轿,这里的民风不崇拜肃杀的禁令。这里的流水太清,这里的桃花太艳,这里的弹唱有点撩人。这里的小食太甜,这里的女人太俏,这里的茶馆太多,这里的书肆太密,这里的书法过于流丽,这里的绘画不够苍凉遒劲,这里的诗歌缺少易水壮士低哑的喉音。”在这样柔性文化背景下,苏州文学顺理成章地展现了其温润淡然含蓄精致的审美与品性。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苏州文人便凭借清秀俊逸、自然婉丽的文笔才思占据一席之地。西晋二陆之一的陆机被誉为“太康之英”,“少有奇才,文章冠世”,音律谐美,开骈文先河;唐代诗人张籍善用比兴,于平易流畅之中见委婉深挚之致;小说家沈既济的《枕中记》和《任氏传》标志着唐传奇创作进入全盛时期,对后世文学颇有影响;明初诗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被称为“吴中四杰”,皆笔力俊逸,以文名著称于世。明代通俗文学大师冯梦龙的作品“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描绘了吴地市民阶级日常生活图景,为中国文化宝库留下了不朽的珍宝;明末清初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剧作家,创作了《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清忠谱》等戏剧作品,开拓了戏曲艺术的深度与广度;清代沈复的自传体文言小说《浮生六记》“笔墨之间,缠绵哀感,一往情深。”以真挚细腻的笔触记录了三白与芸娘的生活、追求和情趣,坎坷中体现了一种淡然、从容的生活意趣。

清末民初以文学的娱乐性、消遣性、趣味性为标志的鸳鸯蝴蝶派中的主要作家多为苏州人或久居苏州,如周瘦鹃、包天笑、范烟桥等人。才子佳人、骈俪诗文、哀情婉约,鸳蝴派文人细腻、闲适的笔触体现了苏州特有的文化风格。五四新文学运动并没有切断苏州文学温润、闲适、淡远的文化血脉,叶圣陶的《倪焕之》以苏州知识分子为题材,感伤情绪与忧患意识冲淡了剑拔弩张的改革与呐喊,小品文《没有秋虫的地方》、《藕与药菜》描写了作者对苏州生活的怀念与回忆;苏州籍作家艾雯久居海外,但终其一生都在怀念家乡,以思念苏州为主题写了大量散文,追求苏州文化精神,把其看作自己心灵的栖息地。在当代文学史上,陆文夫、苏童、范小青、朱文颖、叶弥、荆歌、车前子、陶文瑜……苏州作家们笔耕不辍、异彩纷呈,不同的写作方式背后是趋同的苏州文化背景与地域风情。“从陆文夫的《小巷深处》、《美食家》……以及以走出苏州的苏童和留在苏州的范小青的小说来说,他们的文字多为曲径通幽的瀚墨铺染而成;作品中既没有金戈铁马,也没有电闪雷鸣,有的却是撩人情思的温婉文字和淡雅的情慷。可以这么说,他们都得益于苏州地域文化的影响。”无论是陆文夫、范小青对苏州小巷世界的历史观照和追寻,还是朱文颖对古典苏州气息的寻觅与建构,抑或叶弥、荆歌等对人生百态智性的苏州式想象……异中趋同的还是对苏州地域文化精神的认同与追寻,即便是反思,他们身上也呈现出浓郁的地域文化精神。

二、苏州当代文学中的地域风情

地域风情的描画是地域文化的外显方式。“苏州,吴越名城,从烟柳画桥、石板小巷、精巧园林、六朝遗迹、古风乡俗到风味小吃、精美苏绣、清雅昆曲、甜糯评弹等等,表层的地域风情和内里的文化沉淀都是十分浓厚的,将其摄入文学作品,无疑会使创作具有与众不同的色相和独特的意蕴。”除类似于古代文学冯梦龙、李玉对江南生活的反映,苏州当代作家所描画的风情既包括对自然风物的展示,也侧重于对苏州地域人心的开掘,以传达变化中的苏州文化情境,还体现在从容、悠闲、轻逸、散淡的叙事情调上。对于苏州自然风物的描画,陆文夫、范小青、朱文颖可谓是个中高手。《小巷深处》、《美食家》、《小巷静悄悄》、《清唱》、《水姻缘》等都为我们展示了苏州地域风情,如幽远含蓄的小巷,精致典雅的园林,悠扬的昆曲评弹,沧桑的老井及沧浪亭、寒山寺等自然风物,这不仅是故事的发生地,而是作家们心中整个苏州城和苏州文化的缩影。陆文夫饱含深情地记录着那一条条“深邃而铺着石板的小巷”中的凡人小事,范小青在对清清洌洌、缓缓流淌的苏州水的描述中娓娓道来历经沧桑的今朝与往昔,朱文颖用古老的房屋、参天的古树、湿腻的青苔来营造她感受到的有点危险与邪魅的苏州……自然风貌是为开掘地域人心而置的外壳,而发掘当代民族文化精神、刻画地域文化特色的人的精神与灵魂是文学的灵性追求。苏州作家塑造出了大量精神品格鲜明的苏州地域文化人物。他们大多从小就受苏州地域文化的熏陶,熟悉苏州的文化精神、艺术旨趣、俗世人生。

作为过着俗世人生的苏州人的一员,作家们可以具象独到地刻画“苏州人”形象———他们大多从容淡泊地过着小日子,难得的大喜与大悲面前总可以平和地化解,体现了水性的柔性思维与行为模式,处事淡泊、不狂不躁,追求并享受着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生活。“小工人就小工人吧,小工人也有自己乐惠的地方。要是彩电能买到,丫头睏梦头也会笑出声来的,徐珊珊有徐珊珊的光荣,丫头有丫头的快活么。”(范小青《嫁妆》)“三白知道,苏州就是给他这样的人住的,所有的人只要到了苏州,都会演变成为一个三白。”(朱文颖《浮生》)作家笔下苏州人安于现状的生活气息酝酿着他们对苏州精致、圆润的地域文化精神的自得与小家子气的审视,形形色色的丰满形象丰富了当代文学史人物画册。景语即情语,和柔的情景意象、从容的人物形象背后是作家情感的价值倾向与记忆密码。他们以富于个性的言说方式重构了渐行渐远的精神故土,坚守与突围,自得与反思。但沿袭下来的深厚的集体心理积淀仍深远影响着苏州地域的风俗情志和地域人心,影响着苏州作家的情感追求。“现代文明虽然改变了苏州曲桥流水的古貌,但温柔、平和的气度和古典式的生存精神在普通人的生命活动和心理意识中依然闪烁着润和的光泽。”在创造心态上,苏州作家难以割舍怀旧苏州的胎记。作家对这些地域风情、人物形象的刻画方式仿佛也是漫不经心的,从容而平和的叙述像评弹般娓娓道来,如水一般顺其自然地流淌,不急不躁,试图掩饰故事与人物内心的焦灼与冲突,达成一种和谐的自然诗性,构建一种符合苏州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学表现。

三、苏州文学背后的精神底蕴

苏州当代作家的创作不仅描绘出了苏州独特的地域风情,还隐含出了地域文化的深层意蕴与精神底蕴。由婉约、从容、淡然的苏州文化精神入手,细品苏州当代文学作品,能够感受到一种静观人生的禅学思维。江南文化自古便具有一种自然诗性特质,“恣语乐以终日,等寂默于不言。浑万象以冥观,兀同体于自然。”江南禅学思想由来已久,苏州文化作为江南文化的组成部分,禅与佛在传统文化中占据了重要一角。“成佛也就是不成佛,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或具有一种超脱的心灵境界,也就是成佛。”这句话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苏州人(包括苏州作家)那种恬淡从容的精神意蕴背景。江南禅学注重淡泊宁静、平淡清深、得自然智慧的思想境界。正所谓“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文化的影响是无形而深远的,苏州作家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诗意的普致性特征或许来源于此。范小青的作品则多次体现对“佛禅境界”的向往之情,例如在小说《瑞云》中,作者讲述了苏州小巷一个普通女子瑞云的故事。瑞云是瑞云好婆在厕所里捡回来的一个有残疾的女子,好婆诚心向佛,一辈子吃素,平日诵读佛经,善良而淡然。瑞云也受到了佛禅精神的影响,“她有一种现代女性少有的清秀温良,她有平静的笑和忧郁的美”,“日子过得始终很平静”。虽然命运悲惨,被人遗弃又身有残疾,但她依旧活得从容而淡然。另外,在《还俗》、《顾氏传人》等作品中,都体现了作家的佛禅思想,以及叶弥《桃花渡》中女孩与出家人对于尘世与圆满的解读,朱文颖《浮生》、《繁华》背后的从容淡然中惘惘的未知色彩等。另外,禅学促使艺术发生由满实到空灵、由繁复为简淡的转变。与注重功利的秦晋文化、艳丽张扬的巴蜀文化相比,江南文化别有一种逸格,体现在苏州作家身上是云淡风轻的平淡天真。范小青、朱文颖、叶弥等人的文风常被指责为“浅小”,这背后是对苏州古老平静、朴素单纯的虚无的追寻。正如范小青所言:“我从来不会写也不习惯写惊天动地的人物和事件,更愿意在平淡的叙述中带给读者阅读的韵味,这也是我的文学追求。”

四、苏州文化精神的个性阐释

苏州范文篇3

苏州地铁一号线沿线站点目前共有文化墙八面,分别位于木渎站、玉山站、苏州乐园站、广济南路站、乐桥站、相门站、东方之门站、文化博览中心站。苏州地铁文化墙,摒弃无章的涂鸦和粗陋的文字,代之以融艺术美感和文化内涵于一体的专业设计。进入苏州地铁站,犹如走入了地下艺术殿堂。八个站台内的艺术文化墙,展现了苏州悠远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同时提升了苏州的城市形象以及文化品位。驻足苏州地铁站,一幅幅内容丰富、风格独特的文化墙,让人们触摸到了苏州厚重的历史,又传递了苏州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与特色品质以及苏州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现代城市精神。苏州地铁文化墙,已成为体现城市文明的重要载体,展示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平台。它已成为苏州城市的一张文化名片。例如,木渎站是苏州地铁1号线的起始站,来到这里,人们看到了以“人间天堂,锦绣吴中”为主题的艺术文化墙。这幅宏伟的壁画就像一幅气势恢宏的山水画卷,将太湖吴中地区各著名景点散布其中,反映木渎站所处的地域特色。画面造型在传统线描的基础上充分汲取民间剪纸的艺术特点,整面艺术文化墙就像一幅巨大的剪纸,极富装饰意味。画面中展现的“灵岩山”、“太湖大桥”、“虹饮山房”、“严家花园”、“上方山”等太湖吴中地区秀丽景象,美轮美奂。在苏州乐园站,又具有现代气息。在深蓝、浅蓝色相间的背景上,不同色彩的星星在闪烁,7只“小鸟”张开翅膀,像在云中飞翔。这些色彩斑斓的“小鸟”都由“七巧板”组成,每块板上都是儿童绘画作品,虽然笔法有点稚嫩,却童趣十足,表达着孩子们对未来的美好想象,看起来让人赏心悦目。在名为《中新共育繁花绽放》这一富有现代气息的东方之门站,艺术文化墙则呈现另一种风格。它以中新两国的国花交相辉映为亮丽背景,并在其间展现园区标志性建筑和集成电路线路板等符号,表现出中新两国合作创新的主题。苏州地铁艺术墙体现了苏州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特质,成为展示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载体,也承担着引领先进文化的光荣责任。

免费发放《城市早点》晨报,使其成为乘坐地铁的人们的精神早点

在苏州地铁站的每一个出入口都有一个书报架,上面整齐的摆放着一叠叠报纸——《城市早点》,这份被称为“苏州人的生活早点”的报纸,包括城事、国事、天下事、民生、情调、微博、竞技、美文、楼市、院线、星闻等16个版块,内容丰富精彩。每天早晨,当人们进入地铁站就会从工作人员或者志愿者的手中接过一份《城市早点》,真的可谓是一份十分丰盛又美味的大餐!每天书报架上的报纸都会及时更新,及时补充,书报架上也贴有“文明取阅,请勿多拿”的字样,提醒人们要节约。苏州地铁也已成为进行文化熏陶,提高市民素养的好阵地,而围绕地铁形成的文化氛围,毫无疑问的成了苏州“地铁之魅”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建“青年文明号”与“佳佳服务台”,营造互帮互助的和谐氛围

在苏州地铁每一站的客服中心,都贴有醒目的宣传标语,如“微笑多一点,理由少一点,行动快一点,效率高一点”。这是每一位地铁服务者的宣言,是对乘客的承诺,更是对自己的勉励,苏州地铁站内的每一位工作人员,每一天都是精神饱满,面带微笑的在为每一位乘客服务。除了他们,还有许多青年志愿者也在默默地为苏州地铁献出他们的一份力。特别是以苏州大学为代表的大学生群体已成为地铁志愿者的主力军。他们与地铁工作人员共同为乘客服务,为乘客解决困难,他们一样时刻微笑。另外,在苏州地铁1号线的许多车站,都有一个“佳佳服务台”。在这里,工作人员仔细耐心的为乘客解答疑惑,它为乘客提供乘客咨询建议服务、双语服务、车站义务讲解服务、爱心接送服务、地铁站周边公交导乘服务等,这些细致入微的服务,不仅为苏州市民的出行提供了方便,也为来苏州旅游的游客解决了出行的烦恼,让每一位乘客都能用宾至如归的感受。

细心铺设盲道,为残疾人提供周到的人性服务

视觉障碍人群是残疾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最突出特点是部分或者全部丧失视觉,只能用耳朵听、手触摸、脚行走、躯体接触来感知客观世界。无障碍出行是盲人平等参与社会活动的基础,苏州地铁1号线贴心地为视觉障碍人群设置了盲道。并且,盲人凭本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一、二级视力残疾)或《盲人免费乘车证(苏州市)》可免费乘坐苏州市地铁。除此之外,苏州地铁站还设有无障碍电梯从站外通往站厅、从站厅通往站台,一些站点还提供了免费便民设施——轮椅,每个地铁站均设有绿色通道。同时,地铁还向残障人士乘车提供512-69899000爱心服务热线。苏州地铁站的细微之处,让出行的人们感到了社会的温馨与和谐。

硬件设置合理到位,地铁物质文化完善

苏州范文篇4

核心提示

最近一年,一些地方政府纷纷出台“强制”公务员带薪休假制度。当地政府希望借此改善公务员的身体亚健康状况,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但是,公务员以外的许多社会群体却纷纷对这一制度提出质疑,认为公务员带薪休假会引发新的社会不公。

本报讯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苏州强制公务员带薪休假制度,今年已被暂停实施。规定出台公务员“吃惊”

去年8月初,苏州市委、市政府下发了一份名为《市委市政府关于安排机关干部年休假有关问题的通知》的红头文件。

这个通知规定:按当年实际休假的天数,每天给予公务员一定数额的休假补贴;当年没有休假的不发补贴。不休年假的人没有资格参加年终先进的评选。

这项规定一出台,不少公务员感到“吃惊”,很多机关干部开始“不敢相信”,以为听错了。

政策好公务员选择休假

据了解,苏州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享受政策规定的休假待遇的人数约占总数的20%,约两万人。由于政策绝对利好,去年,他们绝大多数选择了休假。

强制休假遭受非议

苏州公务员强制休假制度在执行了一个年度后为何被暂停?有关方面对此都讳莫如深。记者在苏州采访期间,辗转了解到下面多个说法。

其一,公务员休假每天补贴150元引起多个层面的不平衡,非公务员序列的人士、是公务员但不能享受休假的都有微词,甚至一些已经退休的公务员也提出休假要求。

其二,可能会使地方财力吃紧。以两万人每人休假10天计,全年就要额外支付3000万元。

其三,社会议论很多,舆论压力较大。一些舆论认为,苏州公务员带薪休假还要拿补贴,这是政府在乱花纳税人的钱。

新闻链接

苏州范文篇5

关键词:跨境电商;苏州;新常态

一、苏州跨境电商发展现状

(一)跨境电商发展现状。所谓跨境电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跨境电商概念特指跨境网络零售,广义的跨境电商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手段达成交易的跨境进出口贸易商务活动,本文采用广义的跨境电商概念,研究苏州跨境电商产业的发展现状。跨境电商本质上是一种新型国际贸易形式,通过贸易信息、运输部门和支付环节的集聚,实现信息规模、物流规模和资金规模的扩大,带来规模经济。我国跨境电商目前正处于这一阶段。而消费观念转变,对高质量、个性化商品的追求,为跨境电商催生出更大的市场。根据最新《中国跨境电商市场研究报告》,2017年跨境电商整体交易规模达7.6万亿元人民币,海淘用户规模升至0.65亿人,2018年有望增至9.0万亿元。海淘用户规模预计达到0.88亿人,市场前景较好。(二)苏州跨境电商发展概况。2016年1月,中国(苏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获得国务院批准设立,苏州成为全国唯一地级市跨境电商试点城市。《2017年中国城市跨境电商发展报告》显示,自获批以来,苏州确定首批115家重点企业、15个重点项目,打通线上综合服务平台,促进B2B出口。2017年线上综合服务平台B2B出口首次突破10亿美元,主要出口到北美、欧洲、日本等地,商品主要为纺织品、IT制品等。目前,苏州全市开展跨境电商的企业超过2.8万家,占外贸企业总数的90%。在“六体系两平台”的基础上,建设全国性跨境电商的产业集聚中心、大数据信息中心、创新创业中心、配套服务中心等“四大中心”,“苏州特色”的发展模式基本形成。

二、苏州跨境电商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平台运行方面,苏州跨境电商产业的集聚效应不明显,尤其是为客户数量少、运营能力弱的中小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的企业较少,传统外贸企业转型难度大,新型跨境电商企业运营成本高;且大多数跨境电商平台无法与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完美对接,无法实现信息共享与有效监管,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也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共同导致平台运行效果的不理想。(二)跨境物流方面,时效性与费率是制约跨境电商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苏州跨境物流的时效性差、费率也较高。具体而言,B2C跨境电商模式下,以销售个人消费品为主,物流方式主要采用邮政小包。部分地区配送成本高、耗时长、退换货不便及海关查扣等问题,降低顾客的满意度。B2B跨境电商模式下,苏州跨境电商平台企业中,仅有部分龙头企业建立海外仓,采用新型物流服务模式,提高物流配送效率,而大多数平台企业并未改善物流服务模式,导致物流成本高居不下。(三)产品质量方面。我国的跨境电商企业常依靠“低价同质”产品迅速实现“高增长”,却又难以维持。苏州的婚纱跨境电商业务就是一个典型。在国际市场上,与之竞争的许多欧美企业,采用差异化和品牌化战略,更好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赢得“品牌认可”的同时,也获得较高的利润。此外,由于跨境电商中,进出口环节与销售环节结合,海关、检验检疫、工商、卫生等部门对产品质量的监管界限不明晰,而国内质量标准与各国适用的标准存在较大差异,也让产品质量存在重大风险。(四)人力资源方面,传统外贸企业的转型升级、新兴跨境电商企业的快速发展都需要大量兼具国际贸易经验和电子商务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而在苏州,既缺乏有影响力的电商平台、物流企业和第三方支付机构,难以集聚高层次的电子商务人才;又由于目前从事跨境电商的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规模小、实力弱、薪资低,电子商务人才流失率较高。电子商务人才短缺,已成为苏州电子商务特别是跨境电商发展的制约因素。

三、促进苏州跨境电商发展的对策

(一)优化发展环境,实现产业集聚。为完善跨境电商产业链,苏州政府可利用优惠政策吸引相关企业入驻跨境电商综试区,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更加精细化服务。针对中小型企业,助力解决运营、报关、单证、退税、结汇、物流、融资、保险等问题,扶持综合服务平台的建立,并与政府的公共服务平台完成对接,实现“一站式”服务,共享信息,节约资源。(二)完善物流体系,提高物流效率。苏州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适宜建设跨境电商物流基地,探索“物流园”、“海外仓”等新形式,提供个性化服务,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此外,发挥苏州港口口岸众多、特殊监管区域集聚、国际邮件枢纽辐射沿江六市等优势,打造近连日韩台、远接中东欧、海陆空一体的多维度跨境电商通关物流体系。(三)鼓励企业创新,打造优质品牌。苏州的特色产品如婚纱制品,缺乏品牌效应,长期依赖价格优势进行同质产品竞争。政府应鼓励企业创新,开发更多为外国消费市场定制的婚纱产品,同时保留我们的民族特色,提高产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逐步形成品牌认知到品牌认可。政府的鼓励政策,会反映到企业对员工的激励制度上,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鼓励员工大胆创新。(四)加强校企合作,提升人才素质。苏州政府鼓励高校开设跨境电商专业,促成与跨境电商企业的深度合作,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了解企业真实需求,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实现与真实岗位的能力对接,提高用人单位满意度。也可通过财政支持和信贷优惠,鼓励学生利用跨境电商平台创业,实现“学以致用”。同时,鼓励现有企业对跨境电商在职人员开展相关技能培训,也可与高校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实现互帮互助,共同提高跨境电商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王俊杰.自贸区跨境电商对我国对外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

[2]何慧.苏州出口跨境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8(2):36-41.

苏州范文篇6

一、对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认识

苏州之行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苏州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1、遵循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发展是要讲科学的,不是光靠我们头脑想发展就能发展,想怎么发展就能怎么发展的,发展是受它自身的、内在的、必然的规律所制约的。综合考察苏州经济发展历程,可以说,苏州的发展实际上并没有很深的奥秘,它的发展只是遵循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一是遵循资本运作规律。苏州的经济基础原来并不怎么好,是一个农业地区、一个小小的旅游城市。在1978年的时候,地区生产总值只有32亿元,在全国属中等偏下水平。苏州人经过认真思考和分析后认为,苏州要想发展,必须快速完成资本原始积累,从农村经济走向工业经济。他们充分利用背靠大上海的区位优势,崇尚文化、人文荟萃的文化底蕴,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家庭手工业和时期办小工厂的经验,把这些汇集起来,找到了发展乡镇企业这条资本原始积累的道路。80年代末,苏州乡镇企业达到了16000多家,十年期间,乡镇企业再造了一个苏州。到了90年代,乡镇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了1000亿,初步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奠定了经济腾飞基础。二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到了市场经济时代,苏州认识到私营经济是一个新的增长点,出台了私营经济振兴计划。到2004年末,私营企业的登记注册户数发展到8.26万户,超过了宁波和温州的总和。这时,苏州的乡镇企业发展遇到了很大困难,最明显的困难就是缺少资本。他们又想到了大搞开发区建设,通过优化投资环境,大力招商引资。近年来,苏州利用内、外资合计达到4500亿元人民币,一个小小的地级市,国际、国内有几千亿资金投到这个地方,怎么可能不发展?发展怎么会不快?三是遵循科学发展规律。苏州遵循科学发展规律,通过妥善处理强市与富民的关系,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实现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有强烈发展意识。几天来的考察,感受到苏州人身上有一种强烈的经济发展意识,所到之处人人抓经济,人人懂经济,谈起当地的经济发展都充满自信,都感到自豪,真正做到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善于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机遇,是苏州人的一大特点。改革开放以来苏州人敏锐地抓住了三次重大发展机遇:一是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基础上,抓住国家经济体制转轨的机遇,彻底进行企业改制;二是在广泛开展解放思想和观念更新的基础上,抓住国家政策放开的机遇,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取得成功突破;三是在创优环境、重视人才的基础上,抓住了“入世”的机遇,率先步入与国际接轨的经济运行轨道。由于抓住了这三次机遇,使苏州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飞速发展,原创:超过了全国所有的地级市。在2004年,苏州市gdp达到3450亿元,经济总量超过深圳,紧随沪、京、穗列全国大中城市第四位,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全市一般地方预算收入220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第四位,其中市区占42%,县(市)占58%,城乡发展均衡;全市进出口额为1032亿美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第三;实际利用外资额95亿美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第一,世界500强企业有96家在苏州落户。全市仅部级经济开发区就有5个,省级开发区11个,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实属罕见,其中与新加坡政府合作开发的苏州工业园区,内外资累计投入1000亿美元,无论在城镇规划、管理体制、服务体系,还是在社会的和谐稳定、城乡一体化发展等各个方面均成为全国工业开发区的典范。

3、思想解放敢想敢干。通过在苏州的所见所闻不难发现,围绕促进经济发展进行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创新,树立超前意识和风险意识,具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是苏州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秘诀之一。苏州昆山市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没有任何政策、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尝试着自费搞开发区,一度面临着违规的风险,但最终获得了巨大成功,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并于1992年被批准为部级开发区,成为全国第一家自费、县级开发区升格为部级的开发区。他们勇于创新,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运作3年,85次进京,终于又在开发区内办下了出口加工区。通过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的优惠政策,吸引了来自欧、美、日、韩和港台等37个国家和地区客商投资的1200个项目,总投资额超过100亿美元,其中65%为台资。台商到大陆投资总额有十分之一在昆山,也被誉为台商工业园。昆山市由原来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贫困县,到2004年发展成为全国百强县(市)的第一位。张家港市抓住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机遇,自八十年代开始,就到全国抓项目,抓资金,在九十年代迅速崛起。他们超前运作,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全国唯一的内河港型、区港合一、以化工物流为主的保税区。截止2004年底,累计引进各类企业2872家,投资总额37.2亿美元,已成为长江流域重要的投资载体。说苏州人思想解放,是因为他们从行动上真正落实了邓小平理论精髓——“发展才是硬道理”;说苏州人敢想敢干,是因为我们东北老工业基地还在努力为扭亏为盈、落实再就业政策的前五年,苏州人已经顺利完成了企业转制、企业重组。长期以来,苏州历届政府形成了一套“承担风险——取得实效——做而不说——形成政策——推广经验”的发展思路。

4、注重环境建设。在苏州投资的外商普遍反映苏州的投资环境、人居环境、自然环境是全国最好的。在改善环境方面,苏州市下了大力气,努力营造公开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方便快捷的交通、通讯环境;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

在硬环境建设方面,他们投入巨资搞基础设施建设,把苏州市分为左中右三个区,中间是苏州老城,保持古城风貌,发挥历史文化效应;西面是民营企业开发区;东面是新加坡工业园区,构筑了一个新型大城市的框架。几年来城市的交通、服务、公共设施有了明显改善,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9.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6平方米。苏州市区通过了“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验收,常熟荣膺“国际花园城市”称号,昆山市周庄镇、常熟市大义镇等8个乡镇建成了“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同时,为了给外商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娱乐环境,苏州市及其所辖的几个县级市,建设了外商医院、学校、高档宾馆、别墅以及高尔夫球场等高消费娱乐场所。使外商一人投资全家搬来,进得来、留的住、不愿走。

在软环境建设方面,苏州市坚持围绕招商引资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干部素质。制定严格规定,要求部门提高办事效率,热情服务,全程服务,坚决杜绝吃、拿、卡、要行为。对所有干部要求,对待投资者要“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相坐,一杯清茶相谈,一份诚心相处。”实行首问负责制,客商第一次找到谁,谁就必须全程服务,帮助客商办完全部手续。加大干部培训力度,要求干部要“三会”、“五懂”、“一颗心”,即会讲普通话、会开车、会电脑;懂政治、经济、业务、经营、法律;有一颗强烈的“责任心”。总之,在政策环境上,“老板怎么顺心怎么办”;在法制环境上,“老板怎么安心怎么办”;在服务环境上,“老板怎么开心怎么办”,在人文环境上,“老板怎么舒心怎么办”。

5、坚持以人为本。苏南模式是以乡镇企业、集体经济为主,个人收入较广东、浙江要差一些。从本世纪初开始,苏州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富民的重要思路和措施。太仓市璜泾镇为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了“双带”活动,各级党组织与党员、干部签订合同,规定45岁以下的党员、干部和镇所有党委成员必须自己办企业,外地转回来的党员、干部也必须办企业,要求党委委员以上的干部必须有小轿车,提出“没有企业不是好党员,没有企业不是好干部,没有企业不能当干部”的口号,鼓励大胆投资。昆山市在全市百姓中实施了“三有工程”和“五道保障线”,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三有工程”即人人有工作,人人有技能,家家有物业;“五道保障线”,即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障、失地保障和拆迁保障。常熟市还提出了发展“五大理念”,第一理念就是富民优先理念。通过不断完善富民措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451元,全市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460元。

苏州发展经济不以牺牲人的生存环境为代价。他们大力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和iso14000体系认证,有250家企业获得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市政府规定,沿太湖1公里内不准搞人工建设,禁止开山采石,禁止开采地下水,禁止在山坡葬坟。近3年来,张家港市共劝阻或拒批污染项目400多个。二氧化硫、cod及固体废弃物等的排放,都控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水平。

苏州市的教育、文化、卫生等公益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两个率先”进展顺利,在《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中,已有15项指标提前达到目标值要求,提前达标率为60%。

二、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几点启示

1、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集中体现。对待发展,我们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应当树立形势逼人,时间不等人,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危机感。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正在加快,具有劳动力成本低和储蓄率高的比较优势,面临着国际产业重组加快的外部环境,这些都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县得天独厚的丰富自然资源、省管县的全新体制改革、国家关于“三农”的各项优惠政策、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特殊历史机遇等,为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快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我们必须抓住这些机遇,为发展赢得先机。一是搞好开发区建设。苏州市县两级都搞开发区,对城市建设和区域经济拉动作用最大的是开发区,开发区是当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开发区是开放的窗口、工业的载体、招商的战场、经济的增长点、发展的新希望,非抓不可。二是抓好招商引资。2004年,苏州市招商引资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额均列全国第一位,招商引资已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头戏。目前,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城市都在招商,但招商已不是过去那种吃吃饭、喝喝酒、拍拍胸脯、认认兄弟的那种“饭桌”形式了。而是招商者之间的竞争,需要的是具体的优惠政策、好的发展环境和专业的招商队伍。我们要制定和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落实招商引资任务和责任,明确目标,有的放矢,注重实效,放水养鱼,引进专业化的招商人才,充分发挥招商引资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全民招商的浓厚氛围。三是发展特色工业。依托优质丰富的矿产、药材、水能、林木、山野菜等资源,加快发展矿泉饮品、矿产能源冶炼、现代中药、绿色农特产品精深加工、新型林木精深加工五大主导产业,壮大特色优势工业产业集群。培育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打造品牌产品,推进和实现工业经济全面、快速、健康发展。四是发展特色农业。以国内外两个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切入点,以强化农村产业化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依托地方特产资源,立足绿色、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创造品牌,紧紧围绕“林、参、蛙、菌、药”主导产业建设生产、加工基地。与龙头加工企业形成紧密型利益共同体,大力发展具有靖宇特色的效益农业、精品畜牧业和土特产品加工业。努力把靖宇建成国际知名矿泉城、生态经济城和红色旅游城。

2、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敢想敢干。苏州之行了解到,八十年代中期,名列全国百强县(市)第二位的昆山市,经济综合实力排在全苏州5个县市的末位。由于他们善于抢抓机遇,意识超前,敢想敢干,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现实说明,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就一定要在思想观念上来一个大转变,“超常规”发展必须配以“超常规思维”,“创奇迹”速度必须得有“创奇迹观念”。现在看,我们的思想解放远远不够,或者说我们思想解放落实得不够,很多时候只是讲在嘴上,写在纸上,没有落实到行动上。因此,下一步要把重点放在真正解决思想和干大事创大业上,实现“六破六树”。即,破除自我满足、墨守陈规、四平八稳的保守思想,树立敢闯敢试、敢冒、敢于突破、大胆进取的观念;破除被动应付、懒惰的思想,树立勇于拼搏、主动出击求发展的观念;破除部门利益、小集团利益、个人利益至上的思想,树立服从服务经济发展、全县一盘棋的大局观念;破除畏难发愁思想,树立靠发展解决问题、赢得支持的观念;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思想,树立求实务实、真抓实干的观念;破除经济发展与己无关的思想,树立振兴靖宇人人有责的观念,在全县形成人人想经济、人人议经济、人人抓经济的浓厚氛围。

苏州范文篇7

对于“民俗语汇”的概念,曲彦斌在《中国民俗语言学》中说:“民俗语汇,是各种反映民俗事象或涵化了民俗要素的语汇。”[3](7)董丽娟在《民俗语汇研究的历史、传统、定位和新进展》一文中对此讨论得更深入,从民俗与语汇的关系角度把“民俗语汇”分为两类:一类“语汇直接出自某种民俗形态或具体的民俗事象”[4](109),另一类“语汇间接地涉及某种民俗形态或具体的某种民俗事象,是由这种民俗派生而来的”[4](110)。下面我们就以苏州话中的若干民俗语汇考察其与吴地民俗文化之间的关系。1.有的民俗语汇直接反映和记录某种民俗形态或民俗事象。如苏州话中的“打春”一词。为何“立春”叫“打春”呢?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是一年农事开始的信号,在长期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我国,立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令,为了不误农时,于是相继跟进了迎春、示春牛、祈祷芒神、社稷神等民俗活动,以劝农耕,“打春”正是古代迎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仪式。据古籍记载,从周代开始就有隆重的迎春仪式了。《礼记•月令》:“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5](1355)《后汉书•礼仪志》说:“立春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师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帻,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6](3102)迎春时,官员们穿青衣、戴青帻,穿上这些礼服,以示对迎春活动的重视,又用“示春牛”的做法预告立春的早晚和安排农事。到了唐宋时又流行起鞭打春牛的习俗,早期的春牛是用泥土塑的,后来有用秫秸、芦苇、彩纸等扎制而成。迎春活动的高潮即人们击碎春牛,就是所谓的“打春”。当人们用柳条鞭打春牛时,纸糊的春牛立刻皮开肉绽,预先藏在牛肚里的五谷马上流出来,象征着五谷丰登。大家还把击碎春牛后散落的土块争相抢回家,因为据说有利蚕事。元稹曾写诗:“鞭牛县门外,争土盖蚕丛。”[7](4556)现在,迎春、打春等活动早已绝迹,但苏州人仍把“立春”节气叫“打春”,则如实生动地记录了这一民俗活动,苏州话中还有“春打六九头,家家买耕牛;春打五九尾,家家活见鬼”“摸摸春牛脚,赚钱赚得着”等谚语反映了这一生产活动民俗。类似的民俗语汇如“过节”,直接反映和记录了苏州人在年中和年底祭祀祖先的习俗;“轧神仙”,记录了每年农历四月十四人们赶到“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的老阊门内神仙庙挤来挤去,希望遇到八仙之一吕纯阳,沾点仙气以交好运的民俗活动。这些语汇与民俗的关系是直接的、显性的,正因为是显性关系,所以这些语汇的意义在后来发展中没什么变化。2.有的民俗语汇是间接涉及某种民俗形态或具体的某种民俗事象,而不是直接完整记录某一民俗现象。如“推扳”(也作“推板”)一词,在苏州话中很常见,可以用作动词,表示“相差”的意思。《九尾狐》三十三回:“外头搭里向,要推扳两三个月天气笃。”[8](323)也可以作形容词,形容人或事物差,不好。《九尾狐》三十九回:“徐园像煞有得勿长远来,景致还算呒啥,可惜地段推板仔点,格落白相格人勿多。”[8](390)还有马虎、将就的意思,常用于劝人让步、吃点亏。《海上花列传》四十四回:“我说耐末推扳点,我末帮贴点,大家凑拢来,成功仔,总算是一桩好事体”[9](375)。这么一个含义丰富的俗语词,原来起源于船上。苏州水网密布,河道纵横,湖泊棋布,不论城市还是乡村,出行都要驾舟。南方人乘船就像北方人骑马一样,是再普通不过之事。船只前进,除了船头有人撑篙,主要靠船尾摇橹。橹还掌控着船只前进的方向,向左还是向右,就在摇橹人的推梢和扳梢之间。水乡的人都要学会摇橹,不会推扳,船不会前行,如果推和扳相差一点,船的方向就会把握不准,就可能撞船或触礁搁浅。这就产生“推扳”一词,后来引申为相差、差劲等义。和“推扳”类似的与苏州数千年来驾舟的交通习俗相关的俗语词还如“着港”,此词本义指舟船克服水流的冲击停泊在码头上,舟船进港停靠码头,是有一定技巧的,只有停泊到位才能方便上货下人。后来,含义引申为经过求索而得到某样物品或钱财,指达成意愿或目标。反之,如果船只没有泊进港中,自然没有实现目标,也就是“勿着港”。“着港”在明清时期的吴语文献中常写作“着杠”,如《海上花列传》十五回:“水烟末吃仔,三块洋钱勿着杠!”[9](117)与“着港”近义的词有“入港”,“入港”的词义比“着港”要丰富,可用来形容谈话投机,如《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里,孙富和李甲“二人赏雪饮酒,先说些斯文中套话,渐渐引入花柳之事,二人都是过来之人,志同道合,说得入港,一发成相知了”[10](493)。也有男女欢合的意思,《红楼梦》第八十回就有一段写道:“金桂故意出去,让个空儿与他二人。薛蟠便拉拉扯扯的起来。宝蟾心里也知八九,也就半推半就,正要入港。谁知金桂是有心等候的……”[11](1129)这里的“入港”,就是形象地描述男女欢合之事。又如“花头”一词,源于苏州虎丘一带,与虎丘种花业、山塘街花市有关。苏州地处江南,气候温润,雨量充沛,这样的自然条件使植物繁茂、花事滋荣。据《元和县志》《吴郡志》记载,苏州种花业历史悠久,虎丘一带花农种花在宋代就开始兴起,同时在虎丘附近的山塘街形成繁华的花市。花农在花市上卖花,每株花树或盆花的价格,均以花头多少论定:花头多,价格就贵;花头少,价格亦低。“花头”即花朵、花苞。花市上买卖双方常因花头多少讨价还价。花农技艺高,种出来的花头多;本领小,种出来的花头也少。“花头”一词,后来隐指花农种花技艺水平,这个词再由花市传到城里,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口语,意义亦扩大引申为工作能力、处事本领的大小。直到现在,仍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如某人工作能力强,可称赞他“有花头”,反之,则说“呒不花头”。苏州人喜欢种花,也喜欢栽种盆景。花树栽在盆内,有领养、领受之义,称为“领盆”。要使花树适应盆内水土,使其“服盆”,一般需耗费数年才能成活并成形。“领盆”“服盆”,原是栽种盆景的术语,后来被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有了接受、听从、服从的意思。例如,两人为某事而争执,各不相让,后经事实证明一方不对,这时,另一方可以说:“你阿领盆了?”再如“和调”一词,源于宣卷,即宣讲佛经。旧时在苏南一带农村十分盛行宣卷,内容多为惩恶扬善。宣卷时,坐在正中的主宣者带着一定的曲调主讲,每宣讲完一段,两边坐着的人依着曲子的尾声附和而唱,有的地方听众跟着附和,这就是“和调”。因为宣卷的流行,所以“和调”一词在生活中经常使用,引申出“无原则地随意附和别人”的意思。上文分析的“推扳”“着港”“入港”“花头”“领盆”“服盆”“和调”等词,虽没有直接完整记录驾舟、种花、宣卷等民俗现象,却间接涉及具体的民俗事象,与民俗的关系是间接的,或者说是隐性的,其涵化的民俗要素或信息需要我们深入挖掘。这些语汇来源于某地域的民俗,与第一类民俗语汇相比,往往更细致地反映着民俗事象的性质、源流、特征等具体信息。因为民俗即民间风俗习惯,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一种文化现象,人人皆知,处处都有,所以这些语汇涵化的民俗信息在当时是当地百姓熟知的。由于在日常生活语言交流中经常使用,这些语汇的语义极易发生引申变化,不再仅仅指向民俗,其作为民俗语汇的基本特点则淡化、转移或消失。但正因为语义发生了变化,所以生命力旺盛,即便与之相关的民俗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已消失,这些语汇仍然一直留存于方言中,有的甚至被普通话吸收。因此,从语言与文化的深层关系来说,这一类民俗语汇更值得我们关注。它的变化发展反映着语言的演化规律,印证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轨迹,是历史文化的语言化石。

二、语音与民俗

在人们日常交际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作用于听觉系统的语音。特别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往往摆脱字形的束缚,语言音义的结合最为紧密。语音与语义本没有天然的内在联系,但是一旦同人们的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就取得了约定俗成的意义,具有社会属性,此后语音与语义之间就有某种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反映在社会风俗习惯上,就引起了人们的无限遐想,使语音具有民俗特性。语音崇拜和语音避忌就是语音的民俗性的具体反映。在民俗活动中,人们经常利用语言的谐音设计、制作道具或器物,赋予指称这些事物的词汇以特殊的文化意义,形成独特的风俗。例如,在大多数地区婚俗中,常见红枣、桂圆、花生等干果,取早生子、夫妻富贵、儿女双全之口彩。除了语音崇拜外,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语音避忌。趋利而避害,本身就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北方地区的农家宅院里禁种桑树,只因“桑”谐音“丧”,“顶门丧”是大忌。因为各地方音的差异,所以语音的民俗性显示出地域的不同。在某一方言区某些民俗的形成,特别是有关民俗心理的祈福和避忌习俗,单纯从方言词汇语义角度很难做出解释,而要结合方言语音的特点详细考察相关民俗语汇的产生和民俗的由来。在苏州重大宴席上,一般上菜时都会把“虾仁”当作第一道热菜,以表示对客人的欢迎。因为在苏州话中,“虾仁”和“欢迎”的发音比较接近。苏州商业发达,生意人也很多,希望多赚多得利,而忌讳蚀本亏钱。因苏州话中“舌”与“蚀”同音,所以猪舌改称门枪。像“猪舌”这样生活中的常用词,实不能避,则改用别称。又如日常生活中经常有“洗”这一动作,苏州话中“洗”和“死”声母相同,两者音近,听着不吉利,所以“洗头”叫“汰头”“洗脸”称“揩面”“洗脚”改叫“捻脚”。一些避讳在古代早有记载,明代陆容《菽园杂记》卷一:“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筷)儿’,‘幡布’为‘抹布’。”[12](5-6)以中古音韵看,住,虞韵澄母去声;箸,鱼韵澄母去声。“吴中”即今苏州一带,在北部吴语中,鱼虞不分,故“箸”与“住”同音。对于以船为家的渔民而言,常年与江河湖海打交道,朝不保夕,因而禁忌极多,“住”和“翻”听起来都不吉利,于是把箸改称筷子,幡布改称抹布。

总而言之,民俗的信息凝结于语汇中,语汇又反映着民俗。某一方言的民俗语汇反映的民俗文化,可以直接从语义上进行考察,有的还要从方音入手。同时,这种民俗文化视野下的语言考察,既可帮助我们了解民俗语汇语义的发展演化轨迹,又可发现方言及方言小片的语音特点和规律。把民俗语汇与民俗文化结合起来考察,定将推动方言俗语词语义、语音的研究,对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地方文化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萨丕尔,著.语言论[M].陆卓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曲彦斌.民俗语言与社会生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3]曲彦斌.中国民俗语言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

[4]董丽娟.民俗语汇研究的历史、传统、定位和新进展[J].文化学刊,2011(5):107-112.

[5][汉]郑玄,注.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M].[唐]孔颖达,正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6][宋]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7]]彭定求.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79.

[8][清]评花主人.九尾狐[M].古生,校点.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

[9][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10][明]冯梦龙.冯梦龙全集第二册//警世通言[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

[11][清]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苏州范文篇8

关键词:苏州;茶文化艺术;视觉化传播

茶文化是苏州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之关联的茶文化艺术创新实践更成为苏州经济复苏的重要增长点。各类茶文化旅游、茶艺馆、茶博物馆、茶博会等产业,将茶文化作为特色,来推动苏州茶文化产业集群效应的实现。以文化为属性的茶产业,在现代媒介传播背景下,从茶文化的物象、意象、视像等多种形态中,赋予茶文化艺术新的传播手段,从而增强苏州茶文化的传播影响力和艺术品位。

1苏州茶文化艺术与视觉化发展的融合

茶文化艺术是茶文化的重要部分,建立在视觉感官基础上,又以思想教化为形式,对人们的艺术化审美带来影响。如茶诗、茶歌、茶画、茶艺、茶道、茶书等等。苏州茶文化艺术本身具有广阔的内涵,如苏州茶文化旅游,将太湖自然风光与茶文化相结合,推进苏州茶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每年的“苏州吴中洞庭山碧螺春茶文化旅游节”,成为推动苏州茶文化旅游的新亮点。再如苏州的茶馆,从功能和设计上,突显文化特色。如禅茶茶艺、文士茶艺、商务茶艺,彰显了苏式慢生活节奏。在茶文化演艺领域,以茶文化艺术为主题的宣传片,由明星代言、担任旅游形象大使等,都极大提升了苏州茶文化软实力。另外,各类茶文化展示场馆建设如火如荼,如江南茶文化博物馆,以展现茶文化为主题,有苏州碧螺春历史文化展示,以太湖水产为特色的餐饮文化。近年来,各类茶会展活动在苏州的兴起,实现了茶文化的展示、鉴赏、交流与交易一体化发展,成为推动苏州茶产业经济发展的有力推手。茶文化艺术的视觉化设计,不能局限于单纯的茶文化元素,还要深挖茶文化艺术,运用传统文化艺术理论,传统绘画技巧和美学思想,来丰富视觉化设计手段。茶文化艺术是在长期的茶文化实践中形成的茶文化思想与艺术内涵。如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在茶文化艺术中的内化,使其保持着独特的东方艺术魅力。同时,苏州茶文化艺术历史悠久,不同茶文化艺术形态,其风格迥异、多样,传达着丰富的美学理念。视觉化传媒设计与研发,就是要表现茶文化艺术的“美”的特征,将利用各类装饰、色彩、图纹、线条、符号,以及现代媒介动画艺术,来满足消费者的审美心理。如从茶画中提炼清幽的淡雅意境,将之与茶叶包装相结合,融入白描手法,来展现独具张力的视觉效果。因此,茶文化艺术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新的视觉传播媒介环境下,更应该顺应时代趋势,充分融合现代媒介传播技术,来促进茶文化艺术走向艺术性、人文性、多元性。

2苏州茶文化艺术的视觉特征

苏州丰富的茶叶资源,为茶文化艺术视觉化设计与传播奠定了基础。如苏州碧螺春茶,外形卷曲如螺,茸毛丰富,银绿隐翠,色艳味醇。底蕴富足的苏州茶文化艺术,其视觉特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地域个性。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色,不同地域的茶文化资源具有个性特征。苏州的太湖,既是天然旅游资源,东西山古镇的碧螺春茶,以采茶、炒茶、品茶为主线,将茶文化与旅游相整合,成为推动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撑点。茶文化艺术具有强烈的情感性,也是构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重要文化源动力。茶文化艺术以其独特的地域个性,在茶文化内涵、形式及传播领域,也具有差异性。茶文化艺术强调对人的体验、感受、思想的影响,如茶礼、茶艺等,将茶的文化性、生活性相统一。在苏州茶文化艺术视觉化设计上,强调对茶文化要素的新颖、凝炼,更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广的创新空间。二是寓意象征性。茶文化艺术本身具有民族性、历史性、时代性,更具有丰富的文化寓意与内涵。在茶文化里,道家讲究清静无为,去除杂念;儒家强调品茶应是慰藉心灵的途径;佛家强调种茶、制茶、煮茶、饮茶都是一种修行。对于茶文化艺术中的各类元素,多为生活中的寻常事物,但从茶文化与艺术设计相融合中,茶文化元素的寓意就变得更加丰富、深远,且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与历史气息。如苏州茶文化中的花、鸟、竹、林、景等,成为追求精神自由的典型代表,也为茶文化艺术视觉化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表达素材。三是视觉装饰性。从茶文化艺术视觉传播研发实践来看,装饰性设计是重要的视觉表达方式。如传统彩陶、青铜造型中的图纹饰样,成为表达器物用品文化主题的重要载体,具有深刻的人文意义。同样,在茶文化艺术视觉传播研发中,往往利用视觉设计的装饰性手段,来展现茶文化元素的独特意蕴和象征。如利用情、景、理等融合方式,对茶文化元素进行视觉装饰,来展现茶文化的时代感与文化属性。

3苏州茶文化艺术的视觉传媒研发路径

现代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苏州茶文化艺术设计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从新媒体视觉传达表现力来看,全息投影、触摸屏、二维码等技术,让茶文化艺术品牌传播得以全面开启。新媒体、动画技术的应用,使得茶文化艺术创新形式更加多样化。因此,从茶文化艺术创新实践上,由传统的静止性走向流动性、由单向性走向互动性,由二维化走向立体化。3.1利用新媒体视觉传达来促进茶文化艺术的研发。在茶文化艺术传播领域,新媒体技术逐渐成为创新设计的主流方向。新媒体技术,结合对茶文化元素的提炼,以清晰、可观、可感的方式,融入细致的观察、严密的思维逻辑,从而表现茶文化艺术独特的人文气质。在茶文化艺术审美表达上,以意象之美、恬静之美、端庄之美、淡雅之美等等,丰富了新媒体视觉设计的情感空间,也让更多受众从视觉化传媒研发中获得宁静致远的精神体验。如借助于茶文化广告设计、茶产品包装设计、茶文化商业插画设计、茶企业品牌VI设计、UI设计等等方式,来展现苏州茶文化艺术的特定传统与文化魅力。3.2利用新媒体视觉传达来推进茶文化艺术广告设计。在新媒体技术与茶文化艺术视觉传达融合中,广告片的拍摄与制作,将人性化理念融入到茶文化艺术视觉设计中,更加注重人的情感、人的想象力,来表达消费者对茶文化艺术的深切体验。现代网络、多媒体技术手段,逐渐成为茶文化艺术创新设计的新宠,借助于新媒体视觉广告,将茶文化的装饰性、艺术性、思想性进行全面整合。在策划与传播、设计上,打破传统广告设计的单一性。如将多媒体综合视觉传播设计,可以突破单一广告设计的局限,实现与受众展开交互性、情感性、趣味性交流,提高茶文化艺术品牌的传播效率和影响力。同时,在网络化传播渠道上,更具有时效性,也让信息传播成本更低,速度更快,范围更广。3.3利用新媒体视觉传达来推进茶文化艺术包装设计。在茶文化艺术创新设计中,传统图纹要素为现代视觉传媒研发提供了丰富资源。如各类茶叶、茶诗、茶画、茶事、茶具等,也纷纷应用到茶文化艺术包装设计中,以直观的视觉形象,更具传播代表性。茶文化艺术中的各类茶装饰元素,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地域特色。苏州茶文化艺术,在装饰风格上讲究传统工艺与民族特色的融合。在产品包装视觉传媒研发中,利用茶文化元素的审美性、功能性、人文性,通过与地方旅游资源的对接,构建虚拟的、动态化视觉传媒包装形式。如将苏州旅游与茶文化艺术,引入AR技术形成视觉传达作品,让受众从中感受苏州茶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通过网络化新媒体传播途径,来完成茶文化艺术的包装设计,更能够顺应新一代年轻受众的青睐。3.4利用动漫设计来推进茶文化艺术传媒研发的创新。在动漫设计中,集合了艺术性、商业性,也将消费性融入到艺术创新设计形式中。动动漫设计在茶文化艺术视觉传媒研发中的应用,将茶文化作为主流价值观,整合现代传媒技术手段,传播渠道和消费习惯,打造独具审美体验的视觉化包装特色。对于苏州茶叶,如依托碧螺春茶视觉传媒研发需求,展现碧螺春传统文化精髓与产品特色。根据茶叶、饮茶方式的差异性,还可以延伸不同的茶具、茶艺等活动,这些丰富的物化形式,成为动漫设计的视觉形象和载体。从具象的茶形态和文化活动中,提取不同的场景、形象、道具、周边衍生品,来丰富动漫造型语言,拓展茶文化艺术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在艺术创作中,“立意造像”是展现茶文化艺术意象的重要手法。结合心理、知觉、想象,对茶文化意象进行挖掘、处理、构造,利用动漫设计的视觉特性,将茶文化艺术传递给受众,让受众从动漫设计中联想茶文化艺术的精神内涵。如茶文化艺术中儒家的亲和、内省、凝聚,佛家的空灵、清净,道家的自然、养生、无为等思想,都可以在动漫设计中进行体现和表达。另外,在动漫设计中视像审美要生动、流畅和自然,要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各类设计软件的优势,打造动漫艺术视像包装的多元性,来赢得年轻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同。

参考文献

[1]项芳.苏州茶文化构建与传播[J].现代商业,2017(32):66-67.

[2]路鹏,布雪莹.基于数字媒体艺术的茶文化传播研究[J].福建茶叶,2019,41(05):82.

苏州范文篇9

关键词:智能物流;SWOT分析

进入21世纪,伴随各行各业与“互联网+”相结合,传统物流行业与互联网相结合,推动传统物流业向智能物流不断升级。国务院李克理指出,“推进传统物流业和互联网发展,既能够发展新型经济,又能推动传统经济转型升级。”在不久的将来,整个传统物流业不断向智能物流方向转型升级。

1.智能物流的概述

1.1智能物流的定义。智能物流即使用QRCode技术、RFID技术、各种传感器、GPS系统和相关Internet技术,借助信息技术处理及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广泛使用,从而实现物流运输、仓库仓储、物流配送、产品包装、货物装卸相关物流操作的智能化,实现物流全过程自动化的运作及物流作业高效率的管理,不断提升物流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降低对自然资源及社会资源的使用。1.2智能物流的特征。1.2.1采集物流相关信息的自动化,借助于RFID技术、各种传感器、扫描读写装置和互联网可以实现物流相关数据自动采集;1.2.2物流信息监控主动化,在整个货物运输全过程中,可以主动监控运输车辆和货物,自动获取信息,能够实现整个物流过程的监控;1.2.3物流过程数据信息共享化,借助于EDI、Internet相关技术能够实现全部供应链物流信息的共享;1.2.4物流过程决策最优化,借助于大数据和计算机,通过对物流历史数据对比分析能够做出更加合理的科学决策;1.2.5物流仓储及分拣自动化,仓库运用AGV及自动分拣设备,可以大大提升整个物流管理过程的效率,降低物流运营成本。1.3智能物流的组。智能物流由三层结构组成:基础层——数据的感知层、中间层——数据的决策分析层及最总应用层。基础层最主要从事物流数据的收集及传输。由无数传感器、一维码及QRCode扫描读写设备构成感知节点收集系统的物流信息数据,收集的物流信息通过Internet、智能终端、通信卫星等快速传输到后台物流信息数据中心,为物流信息决策分析打下基础。中间层最主要使用Cloud计算、AI技术、相关决策系统,对收集的物流大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处理,从而能够对物流相关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及高效使用,从而使物流相关决策更智能化。应用层就是使用经过整合和处理的物流数据及信息为物流活动服务。智能物流是借助物流信息收集模块、数据分析决策模块,能够为物流过程提供较科学的决策和优化物流方案,可以高效地完成整个物流活动。

2.苏州智能物流的现状

2.1Strengths分析。2.1.1苏州地区交通优势分析。苏州位于长三角经济圈的腹地,苏州地处温带气候,毗邻国际大都市上海。苏州位于长三角交通连接点,同时也是沪宁杭高速、沪苏杭高速中心位置,区域位置得天独厚,交通非常便捷。北起黑龙江同江南至海南三亚的国道主干线、G318线都在苏州相交,京沪铁路、京沪高速公路、宁沪高速公路、G204、横穿东西的长江及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均环抱苏州城。另外虹桥机场、苏南硕放机场一东一西构成航空网。苏州优良的交通条件为发展智能物流打下坚实的基础。2.1.2政府政策及项目支持。苏州市处于上海一小时经济圈最佳区位,“十三五”期间可以为上海的新一轮改革提供便利:首先,苏州大力开展太仓市、昆山花桥区、吴江区汾湖,这些与上海接壤的区域协同发展,组建沿上海经济的发展带;其次,苏州全面开展太仓港的建设,可以与上海自贸区的国际航运综合试验区对接,促使太仓港逐步迈向国际航运组合港的方向发展,这些都为苏州市发展智能物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与载体。2.2Weaknesses分析。2.2.1物流相关基础设施不完善、物流设备水平较低。在仓库的设备方面,七成的仓库为普通的平房仓库,现代化立体仓库主要集中在京东亚洲一号仓、苏宁的立体仓,其他自动化立体比较少。在运输设备方面,七成运输车辆为普通车辆,而能够运输集中箱货柜的特种大型车辆较少。2.2.2物流经营方式较粗放。绝大多数物流仓储配送直接根据客户采购订单或者合同从事较粗放的、简单的规划与计划,没有从供应链整体出发进行供应链的动态响应,不能形成科学的、合理的、动态的、高效的集约式配送模式。整个物流配送从消费者端到制造商端无法做到数据的实时的和有效的监控,常常导致物料需求变异放大,最终造成供应链上游的牛鞭效应。2.2.3物流信息化水平较低。如QRCode技术、RFID技术、各种传感器、GPS系统,这些智能物流设施和技术使用程度较低。没有地区性物流信息公共平台、监管信息的系统,以及多种运输方式物流信息共享的机制,物流行业的监管、企业的运营、企业的服务智能化水平较低。正因为整个物流作业过程中各信息系统各自独立,导致物流配送信息无法在配送企业间共享,无法进行协作货运服务,无法进行集约化的共同配送,很多小规模的配送企业无法将配送信息和供应链上的其他物流企业即时分享。2.3Opportunities分析。2.3.1利用国家宏观政策。随着国家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将发展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及相关产业的项目,已经将现代物流业列为国家未来十大振兴产业,国家及江苏省相继出台许多扶持政策。苏州市在不久的将来享有多项项部级的、省级的政策支持,这些利好政策,将为苏州现代物流业发展蓬勃提供了更强的引擎。2.3.2利用Internet大好环境。“互联网+”不断改变着绝大多数传统生活方式,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物流迅猛增。苏州将来发展成为拥有千万人口的重要城市,将成为电子商务物流的物流配送中心。电子商务物流对产品的配送要求更加准时、及时、高效。所以,要求物流企业大力推行集约化配送模式,这也为苏州发展智能物流提供良好的机会。2.4Threats分析苏州物流行业实现快速弯道超车,必须紧紧抓住目前传统物流不断向智能物流、智慧物流转型升级大好机遇。但是,大多数物流企业从业人员认识仍然在传统物流认识和观念水平上,如何使用Internet、大数据分析方法来运营和管理物流企业不是十分了解,缺乏掌握和使用现代物流技术的专业人才。

3.苏州市发展智能物流措施

3.1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机遇,逐步建设地区智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地区智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即汇集整个地区全部物流相关信息,可以通过其是了解整个区内的物流资源。借助信息平台,政府能够监控整个物流行业发展状况,能够提供宏观决策的依据,同时物流企业在平台上信息可以找到客户,同样客户也能够在平台上信息可以找到物流服务,苏州可以建设以Internet为基础的地区智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地区智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由政府来主导,可以采用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让资金雄厚的物流企业共同参与建设和运营。3.2建立标准化、智能化的示范仓储基地。现代物流就是要发展智能化仓储,信息技术在仓储的运营管理过程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借助于信息收集和决策系统及RFID技术,使得自动化仓储正逐步向朝智能化仓储转型和升级。在苏州市,物流设备水平、信息化较低,使得标准的、智能化的仓库很少。政府可以出台相应政策引导与鼓励资金雄厚的物流企业把在建的项目建成标准的、智能化的示范仓储项目,从而可以将其经验进行全面推广。3.3推进使用智能物流设备。建设智能物流最重要的必须在相关企业里推广和应用智能物流技术,鼓励地区内所有中小企业推广和应用GPS技术、一维码和QRCode技术、RFID技术、Internet先进物流技术,提高先进物流技术普及程度,这样可以对整个物流过程进行追踪、透明化的、可视化的与智能化的管理。当苏州市的绝大多数企业在原料采购、产品的生产、完成品的打包和销售运输及配送等物流过程中运用先进物流技术时,这样才能够真正实施“互联网+”下的智能物流。3.4不断培养智能物流人才。第一,对目前的物流从业人员进行在职培训,通过物流企业和高等院校合作可以对物流行业人才进行培训,经过理论知识学习和实战训练,从而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第二,通过物流企业和高等院校校企合作,在物流管理专业开设智能物流相关的专业课程,对物流从业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培养物流行业眼前紧缺的智能物流专业人才。第三,企业不断开拓经营范围,不断拓展增值服务,增加利润空间,提高物流人才吸附力,留住物流行业的高端人才。第四,不断完善和创新智能物流人才的管理机制,通过多层次、多渠道方式吸收和引进高技能的智能物流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何玥.“互联网+”与我国智能物流发展探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06)

苏州范文篇10

赴浦苏昆学习考察小组

(====年=月==日)

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视野、学习先进经验,按照党工委、管委会统一要求和部署,=月==日至==日,由党工委副书记郑玉霞、管委会副主任梁作芹带队一行=人,赴某省浦东新区、苏州工业园、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地围绕政府效能、行政审批、园区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学习和考察。同时,拜访了中国华源集团某省总部、新加坡驻某省总领事馆,与宁波市外经贸局建立了初步联系,为下一步招商引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将学习考察情况以及招商情况报告如下:

一、三地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

(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三地留给我们的最深印象是经济发展富有生机和活力。====年浦东国内生产总值(gdp)达====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亿元。苏州工业园====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完成财政收入==.=亿元;实现进出口==.=亿美元。昆山====年全市gdp完成===.==亿元,财政收入==.==亿元,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二)发展速度持续加快。浦东自====年开发开放以来,国内生产总值(gdp)保持了==.=%的年均增长速度,占全市的比重由不足=/==跃升到=/=;工业总产值从====年的===亿元开始,到====年达====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由====年的=.==亿元增加到====年的==亿元。苏州工业园设立==年以来,主要经济指标一直保持着年均==%左右的增幅,====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财政收入增长==.=%;实现进出口增长==.=%。

(三)经济外向度高。利用外资规模不断膨胀,====年浦东新区全年合同利用外资==.==亿美元,增长==.=%。苏州工业园外向型经济占==%左右,世界===强企业中有==家落户苏州工业园。====年新增合同外资==.=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同口径分别增长==%和==%,累计合同利用外资===.=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亿美元。昆山目前有来自==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项目====多个,合同外资超过===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超过==亿美元,其中台资项目占到==%左右,成为祖国大陆台商投资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世界===强企业中有==家在昆山投资。

二、招商活动情况

(一)拜访了中国华源集团某省总部。=月==日下午,考察队员冲破集团与我们无业务联系等阻力,成功拜访了中国华源集团某省总部。总裁助理徐国雄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及现状。目前公司在海内外拥有全资和控股子公司==家及华源股份、华源发展、华源制药、某省医药等=家上市公司,基本形成了医药、纺织和流通的产业体系和国际化的经营格局,成为中国最大的医药集团和纺织集团。考察队员详细介绍了日照及开发区的环境、区位、政策等,尤其是大力推介了在日照经济开发区发展纺织行业的比较优势。徐国雄非常感兴趣,表示一定要抽时间单独来日照实地考察,并进一步探讨合作、投资事宜。

(二)与新加坡驻某省总领事馆领事商务部、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建立了合作关系。=月==日下午,考察队员拜访了新加坡驻某省总领事馆商务领事许振义先生。许振义领事是新加坡在中国华东地区的商务负责人,深为考察队员的诚心和敬业精神所感动,表示一定要多引导、多介绍,让新加坡企业更多的了解开发区、了解日照,鼓励他们到日照经济开发区投资兴业。

(三)与宁波市外经贸局建立了初步联系。在此次考察学习及招商活动中,计划到宁波拜访当地一些著名的服装纺织民营企业,但是由于影响而被迫暂时取消。但考察队员经过各种途径与宁波市外经贸局建立了联系,这为我们下一步招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几点感受和建议

三地之所以发展快,关键在于他们的思想解放程度高,创新意识浓厚,各地都十分注重在各方面的创新。在短短几天的考察中,我们初步了解了三地政府现代化的经营理念、高效能的管理模式以及灵活的运作机制,体验了他们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高效率的工作节奏和精益求精的负责精神。为此,建议: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选派部分干部到先进经济园区工作一段时间,以学得真经。通过参观浦东新区投资项目管理办公室高效能的政府管理机构和快捷的行政审批程序,我们深感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仅靠一次短时间的考察很难领会其实质性的内容。建议管委选派部分干部到先进经济园区边工作边学习,如浦东新区、苏州工业园等,时间为=—=个月,身临其境、耳濡目染,以达到学习、提高、推广的目的。(=)邀请一批先进地区的专家、学者、企业家来我区讲课。=月==日,考察队员在昆山经济开发区考察时,开发区政策研究室主任黄承圯接待了我们,黄承圯主任兼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未来研究会未来研究所研究员,见证了昆山经济开发区起步、发展、壮大的历程,对开发区如何摆脱束缚、创新发展等都有着独特的见解。特别是其开放的思想,渊博的经济理论知识,对开发区的定位及市区的关系协调等一系列问题的理性分析,给考察团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建议邀请这样一批专家、学者、企业家来我区讲课,不只我区的工作人员要听,更要邀请我市市直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来听。一方面,增强我区全体人员的压力感、紧迫感、责任感。另一方面让市直职能部门认识到开发区是全市的开发区,进而支持、帮助开发区加快发展。总之,我们认为,解放思想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不仅是领导干部,而且包括全体机关工作人员,包括社会各个阶层,都要通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全区坚决破除传统落后的思维模式,在全市打破狭隘的局部利益思想观念,增强整体意识,进一步激起敢闯敢冒、敢想敢干的精神,走出一条加快开发区发展的新路子。

(二)强化服务意识,营造与国际接轨的良好的投资软环境。(=)积极争取享受市级行政审批权限,以“便捷、快速、高效”为目标,全面借鉴某省浦东新区“一门式”服务体系,集中所有职能部门,改革目前的行政审批程序。借鉴实行“告知承诺制”,将行政审批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定内容“告知”企业申请人,申请人只需签字盖章,“承诺”履行相关告知事项,就可取得相应的许可证。加快“电子政务”的建设,推行网上办事。(=)增强服务理念,变“管理型”政府为“服务型”政府,全面营造“亲商、富商、亲民、富民”的氛围。借鉴苏州工业园“零费率”政策,除国家法律规定的税收依法缴纳外,地方性的行政收费一律减免。(=)加强对行政职能部门的监督。借鉴苏州工业园的做法,将我区行政效能投诉中心设立在“一站式”服务大厅,随时接受、监督和处理客户投诉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