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5 12:24:17

苏州园林论文

苏州园林论文篇1

 0920307103英语0911 何璇

0920307107英语0911 张康敏

0920307109英语0911 文凝妍

0920307110英语0911 李双双

0920307113英语0911 陈静

苏州科技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大学生对苏州园林的兴趣度调查报告

摘要:

⒉ 第28届世遗会上发表的《苏州宣言》鼓励更多的学校将世界遗产教育列入教学计划,设置相关课程,促使青少年能够接受世界遗产教育,这是十分必要的。大家看到,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上不少选手对于一些关于世界遗产的问答题,张口结舌、相当尴尬;其实这不能完全怪青年,更不能去讥笑他们,而要看出我们的教育内容有问题,现在的中学地理、历史重点在讲理论,丰富的文化知识被忽略了,那么讲授世界遗产知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弥补作用。我们苏州的各学校也如此,许多校领导并不重视世界遗产,要去宣传世界遗产知识还得克服阻力。(摘自张橙华《结缘苏州园林,传播世界遗产》)

⒊ 记者近日在采访中看到,无论是苏州科文中心的空中花园,还是阳澄湖畔重元寺的飞檐翘角,无论是时尚之作,还是仿古建筑,“虽由人作,宛若天开”,这一苏州园林传统造园技艺的精髓,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时都有精彩的演绎。 (摘自现代鲁班网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演义苏州园林别样精彩》 2009-04-30)

关键词:

苏州园林,文化遗产,青年,遗产教育,现代科技

一. 主题简介

通过对于大学生对苏州园林的兴趣度调查,来发掘苏州园林等一批文化遗产的进一步魅力,唤起大学生对于苏州园林等文化遗产的重视和珍爱。

二. 活动日程

7月9 日至7月11日:制定调查问卷,由陆雅婷和陈静负责

7月10日至7月13日:搜集相关资料,由张康敏负责

7月14日至7月18日:发放调查问卷并整理相关信息,由何璇和张康敏负责

三. 调查情况

调查背景

当代大学生对苏州园林兴趣参差不齐,对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遗产文化重视度不足,我国的文化遗产缺乏对当代大学生的吸引力.

1. 调查目的

通过与大学生接触,做一系列调查,了解大学生对于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文化遗产的兴趣度,根据调查结果促使苏州园林等我国灿烂文化遗产引起更多大学生的认知与重视,并进一步发掘苏州园林的魅力,使文化遗产得到进一步保护。

2. 调查对象

在校大学生(苏州籍学生和外地籍学生),参观苏州园林的大学生,苏州园林相关工作人员

3. 调查方法或工具

问卷调查,实地考察,采访相关人员(园林内大学生以及园林内工作人员)

5. 数据分析或现状问题分析

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显示

⑴苏州籍大学生有近90%的人去过苏州园林,非苏州籍大学生(同时不在苏州就读)的大学生近25%去过苏州园林;就此项结果表明苏州籍学生由于地理位置优势接触苏州园林的机会较多,而非苏州籍的学生对于苏州园林了解不够。其中没去过的人中有18%的人觉得没必要去,而45%的大学生对苏州园林美兴趣,剩下的则纯粹因为没条件或者客观原因没能去苏州园林。由此,我们考虑到园林宣传是否存在不足?大学生接受的园林审美方面的教育是否有漏洞?怎么样才能解决地理等客观条件对于大学生游园的障碍呢?

⑵关于苏州园林吸引力问题,有53%的大学生觉得苏州园林对大学生有独特吸引力,其他则否;同时,有9.5%的大学生表示假期旅游一定会选择苏州园林,71.5%的大学生表示可能选择苏州园林,但也有19%的大学生称不会选择苏州园林。由此,我们可见苏州园这一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的文化遗产对大多数认还是具有吸引力的,但是这么有名又有文化韵味的园林为什么会让有的大学生不屑一顾呢?我们一致认为园林在票价,布置,现代技术的应用及商业化上产生了问题,同时政府对其重视度或多或少也有影响。

根据同学在园内对于游客的采访显示

苏州园林论文篇2

一段时间的实习生活又接近尾声,我们肯定学习到了不少学问,感觉我们很有必要对自己的实习生活做一下总结。但很多人说起写实习总结都是毫无头绪吧,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苏州园林的实习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州园林实习1苏州园林是中国江苏苏州山水园林建筑的统称,又称“苏州古典园林”,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在苏州园林短暂的实习结束,为此作一简单的实习总结报告。

大概是参观的内容太过丰富,同样作为四大名园之一的留园并未给我留下什么震撼,跟着队伍进入园中,首先经过的`是较为狭长的通道,同样是欲扬先抑的手法,出了通道才有另一番景象,留园整体给人的感觉并未有十分独特之感,但细看下来经过老师的讲解才发现其最有特色的当属她的建筑艺术与细节的处理。印象比较深的是爬山廊转角处的排雨水结构的处理,在技术并不发达的旧时,建造者用才智解决了问题,作为同行后辈的我顿生敬仰之感。对于水体来水的处理,这里采用了在墙角堆石,仿佛是破墙而入的山石引来了一渠清流。

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内外空间关系格外密切,并根据不同意境采取多种结合手法。建筑面对山池时,欲得湖山真意,则取消面湖的整片墙面;建筑各方面对着不同的露天空间时,就以室内窗框为画框,室外空间作为立体画幅引入室内。室内外空间的关系既可以建筑围成庭院,也可以庭园包围建筑,呈现出诗情画意的无穷境界。 对于虎丘印象最深的便是千人石与虎丘塔了。这里留下了许多传说,或是与宗教神话有关,或是与名人奇事有关,真正的秘密大概只有这座经历了千年变迁的虎丘知道。虎丘总体布局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建筑风格与自然景观协调。其形式有塔、殿、桥、亭、楼、阁、墓等;年代从五代延续至当代,呈现出宋、元、明、清、民国等建筑风格。

苏州园林实习2踏进留园,窄窄的通道,曲径通幽。

长远马上一片开阔,算不上惊艳,却让我感遭到一份平静。

纵使身边的朋友说,逛园林似乎不给劲。踏进的一瞬间,会丢失正在园内的人潮,但我仍然静静欣赏,将这样的游历瞧作对历史的沉淀和回味,是一种别样的美的体验。

不知不觉就停下前行的脚步,不是由于良辰美景,亦不是姹紫嫣红,是一抹清风,还有一片浅绿?我贪婪的呼吸着满园春夏的气味,这气味是如此熟识,裹挟着无手法悠闲,清新而又热和。

透过绿叶,抬头瞧走,能瞧见天空,五月的阳光,如此晃眼,分不清天空究竟是蓝是白。

游园,游走于每个园子间,与这些过往岁月留下的历史见证密切接触,期盼着某种邂逅,但是邂逅的总是过往的人流。但正在留园,纵使穿梭于再多的人潮之中,有些嘈杂,仍然能领会那种偷偷的沉淀感。秀气清雅中夹杂着些许沧桑,说不清,道不明。惊梦,我惊奇于你们现在的绽放。

剧烈的阳光正肆意的看看园中的一切,而你们就是这般悄无声息的躲躲正在一片青翠之中,连日光都要退避裣衽三分。满园春色关不住?阳光下的我,心情也如蔷薇花般,散着淡淡的苦涩的气味。

昆曲,评弹,对其并不甚了解,但是从五峰仙馆,传来的委婉吟唱,昆曲雅音,似乎随时都能将我融化。驻足,正在本人的小世界里流连,真是恍若一梦!

苏州园林实习3苏州园林是中国江苏苏州山水园林建筑的统称,又称“苏州古典园林”,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吴王阖闾时期,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在苏州园林短暂的实习结束,为此作一实习总结报告,下面是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短短的九天实习很快就在火车的汽笛声中结束了,满载着大家的欢快和丰收的喜悦步入正轨——开始了新的学习。很显然这次实习是轻松的快乐的,但我们没有因为轻松和快乐而乐不思学,实习的结果还是硕果累累的,我们见识到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们见到了美丽的西湖,我们体会了麻雀虽小五味俱全的苏州园林,更有现代化的大都市上海留给我们的震撼,并身临其境的体验了一番现代化大都市的生活。当然还有博物馆带给我们的深思。令我们耳目一新,意犹未尽。当然作为学习室内设计的一群人,实习的目的和实习后留给我们的任务才是至关重要,我们应该回味分析一下两类几乎完全不同性质的建筑环境特色,以及博物馆展厅设计的技巧和方法,这也是以后学习和工作中的有效阅历和实践内容,从中去领略实习带给我们知识和经验。

从苏州园林说起。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在于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

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其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 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 的辟疆园,当时号称“吴中第一”。以后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据《苏州府志》统计,苏州在周代有园林6处,汉代4处,南北朝14 处,唐代7处,宋代118处,元代48处,明代271处,清代130处。现存的苏州园林大部分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包括大大小小几百座古典园林。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在16~18世纪的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它们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 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从宋代起经元、明、清的千余年来,苏州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至今仍保存着这么多独树一帜的私家园林。所有这些古典园林,其建筑布局、结构、造型及风格,都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衬托、对景、借景遗迹尺度变换、层次配合和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等种种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在城市中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构成了苏州古典园林的总体特色。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可以体验让人舒畅的生活,这种建筑 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

苏州地处水乡,湖沟塘堰星罗棋布,极利因水就势造园,附近又盛产太湖石,适合堆砌玲珑精巧的假山,可谓得天独厚;苏州地区历代百业兴旺,官富民殷,完全有条件追求高质量的居住环境;加之苏州民风历来崇尚艺术,追求完美,千古传承,长盛不衰,无论是乡野民居,还是官衙贾第,其设计建造皆一丝不苟,独运匠心。这些基本因素大大促进了苏州园林的发展。据地方志 记载,苏州城内大小园林,在布局,结构,风格上都有自己的艺术特色,产生于苏州园林的鼎盛时期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这四座古典园林,充分体现了中国造园艺术的民族特色和水平。它们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这四座园林占地面积不广,但巧妙地运用了种种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模拟自然风光,创造了“城市山林”、“居闹市而近自然”的理想空间。它们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14~20世纪初)江南 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在美化居住环境,融建筑美、自然美、人文美为一体等方面达到了历史的高度,在中国乃至世界园林艺术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苏州园林实习4天,只能独自乘高铁回南京,但是总的来说,这次实习却是收获颇丰,大开眼界。

“虽为人做,宛自天开,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本就是中国古典园林营造的基本出发点,而园林里的山水、建筑无不寄寓著文人的情怀,取材于山野,建制于市井,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托付于实体的园林之中,意境之深远着实令人赞叹。苏州园林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虽低调的隐于城市,却难掩传承千年的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绚烂的光辉。“山水花鸟之情趣,唐诗宋词之意境”尽在其中,迷人的不仅是风景,最是那欲说还休,寓意悠长的诗词题咏,禅悟真道。

回校后,回顾了苏州园林的史料,描摹分析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沧浪亭、退思园的平面和照片,经过仔细的整理和总结,得出以下几点浅要的收获:1.园林历史及成因,2.园林与城市环境的关系,3.园林灵活多变的空间布局和丰富的空间组织手法,4.精妙的园林建筑艺术,5.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苏州园林实习5其迅速整改;对公园绿地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制订了管护标准和考核细则,充分引入市场机制,将日常管养全面推向市场,实行公开招标,竞争承包。目前苏州新区、常熟、张家港均无政府部门所属的园林绿化养护队伍,管理人员大幅度减少,苏州新区从事绿化行政管理的仅两人。由于各项制度完善落实到位,不仅提高了管养水平,也大大降低了政府财政支出。

苏州地区园林城市建设的经验启示我们,园林绿化建设管理要上水平,只有从创新机制,理顺体制,完善管理,提高品位等方面入手。要创出能充分体现自身特色的园林城市,我们认为,我市创园工作应着重在以下三方面开展工作:

一、加强绿化规划建设管理,形成全社会参与绿化建设的氛围。一是完善城乡绿化规划体系,加快编制城市绿地系统专业规划。突出旅游资源特色的南部山区及天目湖绿色旅游规划,突出自然山林特色的燕山风景区和西郊风景区休闲园林规划,突出绿色景观特色的沿护城河、湾溪河市民游憩绿化带建设规划,结合居住区绿化和城市公园、小游园规划,形成完整城市绿化体系;二是完善绿化建设管理体制,在城-管局园林处基础上成立园林局,可为二级局建制,参照张家港市等地办法,实行城乡绿化一体化管理,严格绿化建设审批,实行严格的绿线和绿色图章制度,确保城市绿化不欠新债;三是完善园林绿化达标制度,通过拆房建绿,异地建绿,逐步还清老债,提高单位绿化达标率;四是建立全民植树机制,全民造绿,通过划片包干、建特色林等手段,形成全社会参与园林绿化建设的

浓郁氛围。

二、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营造山水园林城市特色。围绕溧阳多山、多水、多森林,山水相依的特色,做足山水特色文章。首先是凸现天目湖山水资源特色,大力推进天目湖自然山水旅游园林建设,让其成为都市后花园中的盆景;其次是加快启动燕山风景区和西郊风景区建设,建成市民近郊休闲乐园,融山在城中,园在城中,绿在城中;第三是加快实施湾溪河沿线绿化景观带建设,形成城区南北向绿化轴线;第四是严格控制城区三块契形绿地,为远期园林绿化建设大发展创造条件;第五是逐步实施沿宁杭高速公路、104国道、芜太运河和S239线两侧绿化防护林带,形成市区东西向四条绿色走廊。

三、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市场化管理机制。彻底改变目前园林绿化建设管理一体化的落后机制,推进园林绿化管理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全面实现建管分离,一方面要加快公园、绿地管理单位的改制和改革步伐,实现由政府包养向企业化管理和完全市场化过渡;另一方

面采用公开招标形式,全面实行绿化管养市场化;再则是制订严密的管养监督制度,实行政府监督、部门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提高管理水平。

苏州园林实习6这次实习让我清晰地感受到各地园林艺术的不同风格,不同魅力,领略到古今园林艺术迥异的美感。同时也唤起公众对大自然,生态,环境等问题的思考与重视,还深切感受了中国园林的”移步换景“的园林风格,也体会了中国园林与外国眼林的充分融合,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设计的不足与幼稚!

②江南园林流派以苏州园林为代表,有10个城市展园采用了这一建造手法,包括苏州园、南京园、成都园、济南园、长沙园、武汉园、南昌园、宁波园、岳阳园、常德园。

特点:空间布局灵活,多采用借景、对景、框景、障景等造园手法,布局紧凑,主要建筑以江南水街为轴线,采用“粉墙黛瓦”风格,色彩淡雅,轮廓柔和优美。充分展现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特色和古镇风韵。

据称,厦门园博园的江南园林建筑是江浙以外规模的江南园林建筑群。

③岭南园林流派主要有广州、深圳、南宁、北海4个城市展园。

特点:受江南园林影响,又受西洋风格的影响,自成风格。在近现代园林中,把园林引入酒店的做法就来自岭南园林,闽南地区的假山制作、花木营造都受岭南风格的影响。

④闽台园林流派共有14个城市展园,分为闽中、闽东、闽南、闽西和闽北及台湾地区展区。

特点:以闽台共有的地域特色古厝及骑楼街市,引入“茶艺、曲艺、园艺”营造闽__特的文化氛围。闽台园林受海洋文化影响,中西合璧,它的红砖文化和石文化很有特色。

⑤国外风格汇集园博园汇集了24个国家和地区的建筑佳作,有英式的自然风景园、意大利的台地园、中东地区的巴比伦空中花园,还有法国的皇家园林、立陶宛的俄罗斯风格建筑等。

同时也可以在园区内,随处可以感受到地域、历史、文化的特色在流溢。

岭南园

在园博大道上向北走不远,折向东,就来到岭南园区。亭、台、廊、桥、榭,格局看似随意,但走进局中,逡巡片刻,就发现原来竟是如此浑然天成,在碧水环绕之下,玲珑秀美、清新旷达的岭南私家庭院呈现眼前,分明已经达到“水随园转,园因水活”的意境,曲桥烟雨、云山叠彩、揽红跨绿尽显岭南园林魅力。

苏州园林实习7经过这次实训,我收获了很多,一方面学习到了许多以前没学过的专业知识与知识的应用,另一方面还提高了自我动手做项目的本事。本次实训,是对我本事的进一步锻炼,也是一种考验。从中获得的诸多收获,也是很可贵的,是十分有意义的。

在实训中我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是一个让我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的好机会,原先,学的时候感叹学的资料太难懂,此刻想来,有些其实并不难,关键在于理解。

在这次实训中还锻炼了我其他方面的本事,提高了我的综合素质。首先,它锻炼了我做项目的本事,提高了独立思考问题、自我动手操作的本事,在工作的过程中,复习了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应用知识的技巧等。其次,实训中的项目作业也使我更加有团队精神。

从那里,我学会了下头几点找工作的心态:

一、继续学习,不断提升理论涵养。

在信息时代,学习是不断地汲取新信息,获得事业提高的动力。作为一名青年学子更应当把学习作为坚持工作进取性的重要途径。走上工作岗位后,我会进取响应单位号召,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学习理论、业务知识和社会知识,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用精良的业务知识提升本事,以广博的社会知识拓展视野。

二、努力实践,自觉进行主角转化。

仅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实现理论自身的价值,也仅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使理论得以检验。同样,一个人的价值也是经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也仅有经过实践才能锻炼人的品质,彰显人的意志。必须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潜心体会,并自觉的进行这种主角的转换。

三、提高工作进取性和主动性

实习,是开端也是结束。展此刻自我面前的是一片任自我驰骋的沃土,也分明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职责。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学习,深入实践,不断提升自我,努力创造业绩,继续创造更多的价值。

我认为大学生实习难,就业难,除非你有关系,能给你简便找到工作,否则就难逃市场选择的厄运。我在该公司实习总结了五个攻略,只能智勇双全,才能在这个社会中出人头地。

一、宜主动出击:找实习岗位和找工作一样,要讲究方法。公司一般不会对外公布实习机会,能够主动和其人力资源部门联系,主动争取实习机会。可异常留意正在招聘人选的公司,说明其正缺乏人手,在没有招到适宜的员工的情景下,很有可能会暂时选择实习生替代。

二、宜知己知彼:求职信和求职电话要稳、准、狠,即稳当地了解公司所处的行业大背景及所申请岗位的要求,准确地阐述自我的竞争力,自信自我就是对方要找的人;同时很诚恳地表现出低姿态,表示实习的热望和决心。此外,规范的简历,良好的面试技巧都有助于提高实习成功率。

三、宜避热趋冷:寻找实习单位时,宜避开热门的实习单位和实习网站,勇于找冷门公司,回避热点信息和实习高峰期,实习成功的可能性反而更大。

四、忌免费午餐:实习生与实习单位之间是双赢关系,主动跟对方说我不要钱来干活是很糟糕的开始,说明自我缺乏自信。有价值的付出必须要有价值的回报,不存在施舍性的实习岗位,能够为雇主创造价值的实习生才是对方所需,而理性研究到实习生价值的单位会给予实习生更多的锻炼机会。

五、忌盲目实习:未来求职拼的是专业度而不是态度。谋职实习不应是简单的劳动经验积累和态度培养,比如端盘子一类的工作,可能会增加挫折体验;与专业不对口的实习在未来求职竞争时含金量很低,从找工作的角度,这样的实习弊大于利。

实际上,实习只是接触社会的一个过程,大学生实习的目的应当是为了自我日后的发展,而不仅仅是累计工作经验,然后帮忙找到一个薪水较高的工作而已。

在实习中,我严格按照实习规程进行操作。做为一名初出茅庐的普通大学生,我不会放松对自我的要求,我期望用自我一开始的学习热情来对待日后的每一项任务工作。在这次毕业实习期间,虽然经常感到很苦,很累,但苦中有乐,累中趣味,也都表现的十分地进取努力认真。

这次实习资料主要就是机器维修工作,但我获益不浅,感慨良多。我感受最深的,有如下几点:

其一,实习是个人综合本事的检验。要想优秀完成工作,除了办公室基础知识功底深厚外,还需有必须的实践动手本事,操作本事,应付突发故障的本事,还要对办公室中常用软件都能熟练操作。作为一名工作人员,还要求有较强的表达本事,同时还要善于引导自我思考、调节与人相处的氛围等。另外,还必须有较强的应变本事、组织管理本事和坚强的毅力。

其二,此次实习,我深深体会到了积累知识的重要性。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我就得有一桶水。我对此话深有感触。以往觉得很容易操作的office,但我的师父要求我完成某次产品统计的数据与记录时,我却一头雾水,感觉和平时计算机课堂中学的完全不一样,这也让我感到巨大的惭愧。因为以前的自我总以为这些东西学不学得好与专业没有多大联系,殊不知工作不是专攻一个方面,而是考察我们的综合知识水平。

此次实习增强了我毕业就业的信心和勇气。这次实习,我觉得我表现得还不错,许多同学都认为,自我以后进入企业都是能够胜任的。由此看来,我们在大学里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只是感觉不到而已。所以,我们有就业危机感是应当的,但不能过于自卑和担忧,否则会妨碍自我的学习。此刻,我们能做的就是多吸取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能够说这次实训不仅仅使我学到了知识,丰富了经验。也帮忙我缩小了实践和理论的差距。这次实训将会有利于我更好的适应以后的工作。我会把握和珍惜实训的机会,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实现梦想而努力。最终,我要感激学院组织的这次十分有意义的实训,使我们学到了很多,也领悟了很多。

苏州园林实习8如果要来江南旅游,可一定要来苏州,来到苏州,可千万别错过苏州的园林。因为苏州素有“园林之城”之称,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誉。苏州大大小小的园林有八百多座,其中最为有名的分别是狮子林、拙政园、沧浪亭与留园这四大名园。园林建造精致典雅,景色平淡自然。

园林大多是古代私人建造的,园林中大多由假山、池沼、亭台楼阁、长廊、古树和多种花卉构成,但每一个园林的建造风格却又各不相同。

到了苏州,我游览了几个园林,让我最难以忘怀的是拙政园。一走进拙政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很大的假山,尖尖的山顶,估计有一米多高。上面有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小石洞。听导游说,如果从最高的石洞往里面倒水,水便会从其它洞里流出来,因为这所有的洞都是相通的。不仅如此,假山还有瘦、皱、透、声、色、清、奇、秀等其它特点,我们听了感到特别神奇。

沿着鹅卵石铺成的小道,我们继续往前走,突然眼前出现了一池的荷花,有粉色的,也有白色的。有的花瓣全开,露出淡黄色的花蕊;有的只开了一两片花瓣;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些荷花在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一朵有一朵的姿态,美丽极了。

顺着荷花池往前走,就到了见山楼。楼和长廊连在一起,样子像一条神龙,楼顶有角相当于龙头,长廊就是龙身,但却看不见龙尾,因为龙尾像是被其它建筑遮挡,所以人们把这里又叫神龙见首不见尾。我仔细一看,还真是这么回事。站在这里往远处看,一座塔好似悬挂在空中,若隐若现。导游说这里是最佳拍摄点,于是妈妈赶紧拿起手机将我和美景来了个合影,留作永久的纪念。

游玩了整个园林,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林中一会儿一个亭子,一会儿一个池沼,一会儿一座假山,一会儿又一个长廊,但都各不相同。园林中的树木和花卉种类繁多,一年四季无论哪个季节来游玩,都会收获不一样的美。我喜欢苏州的园林。

苏州园林实习9在实习期间我深感所学习到的知识的局限性。更为我在校期间没有认真学习专业课知识而感到懊恼。所以我总结了一套最基本的学习方法。

1.讲课前提前预习;

2.课后要复习,尤其是一些重要的理论和常见的花卉种类的相关知识;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常到植物园、花卉市场等地方将所学的花卉学内容与实践相联系,分析具体问题;

4.通过网络了解花卉学方面相关的前沿的内容;

5.多交流,多讨论。

应该拓展教学内容,强化能力培养,拓展园林花卉综合应用能力,通过实习实践加强能力培养,培养新型应用人才,满足地方经济行业服务的需求。

以前觉得所谓的园艺专业就是对各种花的认识、欣赏和了解,学习一些花卉种植、经营的概念等,认为它只适合于花卉种植及开花店等专业人士所学习,与我们的将来的就业等没有任何的关系。

但自从学习了园艺技术以来,对它本身的概念和内容都有了一个全新、深刻的认识,了解到了它不单纯是一门研究花卉的装饰与应用、市场营销等基础知识的学科,它还主要研究花卉的分类、植物学习性、生态学特征、生长发育规律、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繁殖方法、栽培管理技术、栽培设施以及病虫害防治等专业内容。在大学期间的学习虽然已经结束了,可这些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仅仅是一个开始,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利用所学知识继续不断地研究和探索,在实践过程中去逐渐加深对园艺专业的认识和了解,然后进行更多的创新和补充。

最后感谢我系所有老师对我们这两年来的教育和关心,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将会一生受用。

苏州园林实习10苏州古典园林历史绵延20__余年,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她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传统思想文化内涵,展示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实给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在199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将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有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这些园林可分给宅地园林,市郊园林和寺庙园林三大类。苏州园林多给宅地园林,由贵族、宦官、富商等所建,精致优雅。这些园林反映出历代园林的不同风格,同给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

走进苏州园林,你就走进了一幅画卷,不论在哪个角度,哪个方位,你的眼前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可谓是没有一处不用心,没有一处不尽美。下面我就重点讲下我们所去的拙政园。

通过这次实习工作,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真正体会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的真谛。

苏州园林论文篇3

国内别墅的发展从模仿国外晋级到了独立创新,现在,到处流行着回归中国本土居住形式的思潮,许多别墅开发商和建筑师都开始真正的认识到中国传统的居住形式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苏州园林和四合院,一南一北,都是代表东方文明的建筑艺术典范。

最中国的私家园林——苏州园林

提到苏州园林,大概颇有一些人对它的了解来自叶圣陶的《苏州园林》。叶圣陶写《苏州园林》是在1979年,当时的情况是他被邀请为风光画报出版社出版的《苏州园林》图册作序,由于圣翁自小生长在苏州,于是在序文中深情道出苏州园林的魅力。

苏州园林在当下扮演的角色是苏州必看的游览胜地,但最初建造的时候,它是作为私家园林出现的。谈到园林,这里略微解释一下中国园林的种类,除了私家园之外,能够冠以“园林”概念、归为同一门类的还有“皇家园林”和“寺庙园林”,但苏州园林以其经典的造园艺术成为中国园林建造的典范。

最早的苏州园林建在东晋时期,之后历经了宋、元、明、清四代,并且在每个时期都具有不同的自然、历史、文化和艺术特色。被称为苏州四大古典园林的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明清时期是苏州封建经济文化的鼎盛阶段,造园活动和造园艺术也达到了最为繁盛和成熟的阶段,据说在造园最盛时期,苏州的私家园林和庭院高达280余处,苏州园林的真正含义已经远远不止“苏州的园林”,而已成为江南私家花园的统称 。将历史翻到今天,保存尚好的苏州园林仍有六十九处之多。

苏州园林的英文名称为The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在1997年和2001年,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和网师园以及沧浪亭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世纪80年代,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希望东方馆中能有一处表现中国园林的景观。他们专程派人来到中国进行实地考察,我国的园林学家陈从周先生毫不犹豫地为他们推荐了中国的苏州园林。苏州园林的沉香从古延续到今,并且香气四溢的弥漫到世界各地。就在刚刚过去的2004中国文化年闭幕之际,巴黎西南郊78省的圣雷米·奥诺雷市(ST REMY LHONORE)落成的法国第一个苏州式园林。

若谈苏州园林之“VILLA”观,它是中国的造园林典范。提到园林,我们头脑中的假山、水塘、小湖、园艺、木艺及花鸟鱼虫便如符号般呈现,这些都是苏州园林建造方式波及到中式园林的影响。若谈苏州园林之“世界”观,那么正如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没有哪些园林比苏州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

最堂皇的中国民居——四合院

四合院是“京味”的代表,如“乔家大院”、“王家大院”之于山西。比较有趣的是,四合院虽以民居的面孔出现,但在漫长历史中,这种建筑形式被广泛运用在宫殿、官衙、道观、寺庙乃至陵寝当中。只有四合院的建筑布局,才是中国人普遍认同并已根深蒂固的住宅形式,而四合院的建筑规制所体现出的礼教意味和风水学考究,也折射出中华文明的严肃和厚重。

声名远播的门头沟区爨底下村,最初是以拥有明清年代的大小四合院70余套被摄影师发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北京的四合院是缩小的北京城,北京城是放大的四合院,外观都是长方形,都强调轴线对称,同样,皇城、宫城也可以看作是放大的四合院。

四合院虽为北京独有,但在全国各地的院落式住宅都有四合院的影子,只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有所改变,并且又具有了新的名称,例如到了江南被称为“四水归堂”,到了西南叫做“一颗印”。

自元世祖忽必烈在北京建都起,都城建设开始了。元代的北京城称之为大都,建造之初,经过了认真的规划,四合院与宫殿、衙署、街区、胡同同时出现。有马可·波罗的描述为据:“街道甚直,此端可见彼端,盖其布置,使此门可由街道远望彼门也”,“其美善之极,未可言宣”。在明清时期,北京城的四合院约占民居的一半,“四合院”这种基本的居住形式逐渐形成并不断完善,成为今天我们见到的四合院,特别是在城内的东北、西北一带,集中了标准最高、数量最多的四合院。

元代的北京城称之为大都,建造之初,经过了认真的规划,四合院与宫殿、衙署、街区胡同同时出现。

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四合院具备的礼教和风水学意义。进入明代,封建统治制度和封建社会思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些在民居的格局上也得到了相应的反映。封建宗法制度以“礼”为核心,尊崇的是“尊卑有序,内外有别”,这在四合院的建筑形式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此外,四合院的建造对风水极为讲究,风水学说,实际是中国古代的建筑环境学,跟风水有关的居住意识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居住状态。四合院的择地、定位及确定建筑的具体尺度都要按风水理论进行。除去风水学之外,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处处体现着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所以,如果步入一个原汁原味的四合院,便犹如步入了一所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

苏州园林和四合院重新登台

继北京的观唐、香山甲第之后,相信具有中式园林和住宅特点的别墅还会出现,更有别墅开发商已经先迈一步将项目开发成原汁原味的“中国别墅”四合院。有这样的产品出现,意味着存在这样的需求。一部分社会精英对中国传统的居住形式的认同,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文明的认同,无论是住外国别墅、苏州园林还是四合院,都是享受,但中产对后两者的认可具备了自我认可的意义,在这个领域,中华文明受到了尊重和传承。

住房子之外住文化

苏州园林与道家哲学

建造苏州园林的起由是历代富商巨贾、退休官僚为回 避官 场倾 轧和尘 世喧嚣在苏州定居,实现“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居住理想。宋、元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这些养老或经商的达官贵族给苏州带来以“享乐”为背景的消费观念。苏州园林是“文人写意式山水园林”,寻求返朴归真、悠闲养性的氛围,渗透着道 家的哲学意味。

四合院与宗法礼教

四合院是由东南西北四面房屋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的住宅。四合院这种布局,适合我国古代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它便于安排家庭成员的住宿,营造出一种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四合院同样具备深刻的文化内涵。东南西北四面房屋的围合,适合我国古代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社会的等级、次序、性别、身份也都在四合院中都能够得到体现。这样的布局方式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呈现明显的区别,比如位置最显赫正房供家庭中最年长的老人居住,卧室在堂屋两则,东侧为尊,西侧为卑,东西厢房是晚辈居住的地方,仆人则居下层。除此之外,四合院的规制虽然基本相同,但规模、样式以及装饰都有严格的等级差别,例如大门就会因等级区别而分为不同的形式,在清代,四合院被明确的分为了亲王、公侯、品官和百姓四个等级,面积的大小也因地位尊卑而不同。这些体现的都是符合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法礼教制度的居住分类,北京作为都城,特有的政治地位也决定了宗法制度必然发展到高度完善和严密的程度。

绝无对称和严格对称 诗画化境的苏州园林

任何建筑都需要立意,然后才能有图纸。苏州园林的立意除了与喧闹的城市隔开享受幽静和闲适,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在有限的环境中创造一个浓缩的自然环境,“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怡,身 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描述的就是这样的意境。达到这样的效果似乎需要颇费一番心思,而中国传统的诗和画为苏州园林提供了最好的建造方案。古代的造园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能诗善画。在造园时,建造者借助中国山水花鸟画表达的情趣和唐诗宋词中描述的意境,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变换无穷、设计百出的安排,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才达到了在园林中游赏,即像在品诗,又像在赏画的效果,使苏州园林各具有不同的景色而绝无雷同。在久远的年代,苏州园林能使是建筑家、哲学家、诗人、画家、平民各自体味到不同的诗情画意和生活哲理,而对现代人来说,苏州园林就是一幅具有中国韵味的立体山水画,身临其中不仅体味到闲情逸趣,还可以在不经意间打通国人深层的意识形态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这也是为什么对中国知之甚少的外国人有必要亲临苏州园林的原因。

规制严格的四合院

四合院是由正房(一般是北房)、东西厢房和南房组成,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独立的院落。显而易见“四”就是指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围合形成 “口”字形,纵观北京,就是大大小小的“口”字形建筑集群。四合院的规模大小不一,最简单的就是由四面房屋围合的一个庭院,称为一进四合院。如果围合成两个庭院,就是两进四合院,以此类推,最大的有八九进。除中路主院外,有的四合院两侧还有东西跨院,或有抄手游廊将四面的房子联接。四合院经过长期传承,不论形式还是结构、材料、施工方法,都有一套成熟的做法。

首先是大门,它是旧时房屋主人地位的表征,王府大门是最高形式。进大门后的便是第一道院子,南面有一排朝北的房屋,叫做倒座,通常作为宾客居住、书塾、男仆人居住或杂间,自此向前经过二道门才进到正院。二道门是四合院中装饰得最华丽的一道门,也是由外院进到正院的分界门。四合院的正院通常都有一些园艺作布置,北房南向是正房,开间进深都较大,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正房、厢房和垂花门用廊连接起来,围绕成一个规整的院落,构成整个四合院的核心空间。过了正房向后是后院,这是另外一层院落,有一排坐北朝南的较为矮小的房屋,叫做后罩房,多为女佣人居住,或为库房、杂间。

影壁和垂花门是北京四合院特别讲究的细节。影壁是大门内外的重要装饰,可以将大门内外遮挡开来,又能美化大门的出人口,叠砌考究、雕饰精美影壁也是一种讲究。垂花门是四合院内宅与外宅(前院)的分界线,前院与内院用垂花门和院墙相隔,“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二门”就是指垂花门。垂花门起屏障作用,保证内宅的隐蔽性,这是它的主要功能,垂花门之内是自家人生活起居的地方,外人一般不便随意出入。垂花门的建筑占天不占地是很重要的特色,是装饰性极强的建筑,各个突出的雕饰部位几乎都有十分讲究的装饰,能够表现出宅主的财力、家世的繁衍、文化素养的高低,甚至宅主的爱好和性格。

四合院是封闭的内院式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有一种安全感和领地感,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居室是人类与自然的隔离界线,西方建筑就以此为根本风格,而北京四合院的封闭仅仅是相对的,它绝不将自己完全独立于环境之外而孤立存在,尤其是在中国这么一个“人情社会”里,它是将家庭院落、街坊邻里、社区地域综合在一起的居住形态,特别有助于形成符合人性心理、保持传统文化、邻里关系融洽的居住环境。

TIPS:引经据典 苏州园林代表作

苏州古典园林历史绵延2000余年,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它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浓厚的传统思想文化内涵,展示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成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苏州园林的代表作包括退思园、耦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怡园、艺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古典园林。拙政园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园主王献臣取晋代潘岳《赋闲赋》中“筑室种树,灌园粥蔬,是亦拙者之为政也”之意而命名。留园坐落在苏州市阊门外,原为明代徐时泰的东园,清代归刘蓉峰所有,改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清光绪二年又为盛旭人所据,始称留园。沧浪亭位于苏州市城南三元坊内,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名园,为宋代诗人苏子美所筑。狮子林在苏州城东北娄门内园林路,是元代园林的代表。狮子林原为菩提正宗寺的后花园,它以太湖石堆砌的假山巧妙著称,很多石峰形象狮子,因而得名。由于它原是寺之后花园,所以假山便是佛的象征,与一般的假山不能相提并论。山腹中空灵曲折,宛如迷宫的洞穴即象征佛的法力无边。

苏州园林论文篇4

【关键词】自然因素,人文因素,经济因素,四大名园

【背景介绍】

苏州园林是初三上(9年级上)的第五课,本课是欣赏、评述课程的代表性案例。苏州园林作为一种中国独特的建筑模式,其中包含的历史成因、文化成因、地理成因、人文成因,是很大很广的。在进行授课时,不能单从园林讲园林,否则会显得单薄和没有说服力。只有从苏州园林的起因、发展、人物、特色、保存等多个层面层层渗透,才能使学生很好的理解和欣赏这种中国独特的园林建筑形式,从而让他们真正懂得园林,热爱园林,拓宽视野,认识本民族文化。

【案例回放】

导入:从各城市不同的特点说起,两个典型城市:北京、上海。

北京的城市特点:大气、悠久。

举例:公交系统的庞大、饮食的特点、北京方言(学生讲,老师补充)

上海的城市特点:现代、快速。

举例:高楼大厦的崛起、行色匆匆的人群(学生讲,老师补充)

苏州的特色:作为一座知名的旅游城市,苏州虽然在规模上不是一个大城市,但是以其独特的文化和底蕴成为名城。请学生分四组,分别讨论苏州的四个特征,并分别陈述(小组加分)。

四个特征:手工业、曲艺、饮食、方言。

学生讨论、陈述,老师总结。

手工业:刺绣,老师总结四大名绣:苏绣、蜀绣、粤绣、湘绣。

苏绣的特点:细腻、逼真。代表形式:乱针绣。

曲艺:昆曲、评弹。

老师总结:

昆曲:昆曲的形成及发展。

评弹:评话和弹词的统称,它的发展及特点。

饮食:从陆文夫的《美食家》说开去。

苏州饮食特点:偏甜,糕团出名。

方言:吴侬软语,适合昆曲和评弹的说唱。

和这些齐名的就属苏州园林了。

引入课题:《苏州园林》

园林的分类。

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

皇家园林:

起因:皇帝及皇族的需要。

地区:有皇朝建都的地区,特别是北方地区。

特点:规模宏大,建筑华丽。

代表:颐和园。

老师参照颐和园图片介绍颐和园的历史、规模及著名景点。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帝十五年(公元1750年),历时15年竣工,是为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中最后建成的一座。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同遭严重破坏。

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开始重建,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以海军军费的名义筹集经费)修复此园,改名为“颐和园”,其名为“颐养太和”之义。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工程结束。颐和园成为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1898年,光绪帝曾在颐和园仁寿殿接见维新思想家康有为,询问变法事宜;失败后,光绪被长期幽禁在园中的玉澜堂;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洗劫,翌年,慈禧从西安回到北京后,再次动用巨款修复此园。1924年,颐和园辟为对外开放公园。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区,距北京城区15千米。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占地约290公顷。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为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之一。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私家园林:

起因:受老庄思想的影响,文人墨客想修建有自然山水之趣的私家园林。

地区:江南地区。

特点:规模较小,设计精美。

代表: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的形成条件:

自然条件:

1、水:江南多湖泊,水源。

2、山:江南有堆山的湖石、黄石。

3、气候:气候适宜,四季分明。

经济条件:

1、江南是鱼米之乡,农业发达。

2、盛产丝绸、刺绣等,手工业发达。

3、乾隆帝六下江南,促进经济繁荣。

人文因素:

1、教育比较先进,人的文化素养比较高。

2、隐退的官员大多买房置地定居江南。

小结:这三大条件成为私家园林产生的重要因素,缺一不可。这也是为什么私家园林在中国其他地区无法大量存在的原因。

四大名园:

1、沧浪亭(宋)

“沧浪亭”始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近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的池馆。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进行修筑,傍水造亭,因感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题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欧阳修应邀作《沧浪亭》长诗,诗中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题咏此事。自此,“沧浪亭”名声大振。苏氏之后,沧浪亭几度荒废,南宋初年(12世纪初)一度为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宅第,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巡抚宋荦重建此园,把傍水亭子移建于山之巅,形成今天沧浪亭的布局基础,并以文征明隶书“沧浪亭”为匾额。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再次重建,遂成今天之貌。沧浪亭虽因历代更迭有兴废,已非宋时初貌,但其古木苍老郁森,还一直保持旧时的风采,部分地反映出宋代园林的风格。

2、狮子林(元)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位于苏州市市城东北园林路。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僧天如禅师为纪念其师中峰禅师建菩提正宗寺,元末名僧天如禅师维则的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因园内“林有竹万固,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中峰禅师曾倡道天目山狮子岩,取佛书“狮子吼”之意,易名为狮子林。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73岁的大书画家倪瓒(号云林)途经苏州,曾参与造园,并题诗作画(绘有《狮子林图》),使狮子林名声大振,成为佛家讲经说法和文人赋诗作画之胜地。清乾隆初,寺园变为私产,与寺殿隔绝,名涉园,又称五松园。1917年为颜料买办商人贝润生购得,经9年修建、扩建,仍名狮子林(园东为贝氏家祠、族学和住宅)。由于林园几经兴衰变化,寺、园、宅分而又合,传统造园手法与佛教思想相互融合,以及近代贝氏家族把西洋造园手法和家祠引入园中,使其成为融禅宗之理、园林之乐于一体的寺庙园林。

3、拙政园(明)

位于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178号,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地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弘(宏)寺。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音:yù,卖)蔬,以供朝夕之膳(馈)……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取园名。暗喻自己把浇园种菜作为自己(拙者)的“政”事。园建成不久,王献臣去世,其子在一夜豪赌中,把整个园子输给徐氏。400多年来,拙政园屡换园主,曾一分为三,园名各异,或为私园,或为官府,或散为民居,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复初名“拙政园”。拙政园全园占地62亩(另三资料分别为:51950平方米、约50000平方米、52000平方米),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

4、留园(清)

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齐名。坐落在苏州市阊(音:chāng)门外,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另一资料:留园修建于明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原为明代徐时泰的东园,清代归刘蓉峰所有,改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清光绪二年又为盛旭人所据,始称留园。留园占地约30亩(另两资料:2顷、约30000平方米),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厅堂、走廊、粉墙、洞门等建筑与假山、水池、花木等组合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庭园小品。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卓越智慧和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老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由苏州的地方特色特产入手,认识了苏州园林的美,以及它形成的原因。同学们通过看图和探究更深入理解了苏州园林背后的文化情结以及四大名园的特点。希望大家对于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认知不要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而是当你走入某个园林时切身的去感悟,去体会,才会认识真正的园林之美。

【案例分析】

教与学,顾名思义,两者缺一不可。但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主的讲授,而忽视了学生为主的学习。现代教学论也一再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许多美术教师也逐渐意识到教学必须摒弃教师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台下当观众的现象,日益高度重视学生这个接受主体,把传统的教师“教”的方法变为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使教育成为一种十分重视学生个体的活动。所以,又到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当今历史教学改革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要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是必须让学生觉得美术欣赏味道好,喜爱欣赏课,愿意学习美术,这样才能在最大范围内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才能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学生在学习中会意识到自己智慧和意志的伟大,从而产生骄傲”。这必将产生巨大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主动学习中发展能力。

激发学生喜欢美术欣赏课的方法有很多。例如适当引入一些人们喜闻乐见的历史趣味性内容或材料以增加教学内容的生动性;也可以充分利用直观教具的功能,把学生带入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增强求知欲;还可以运用美术欣赏中的美的因素,引导学生展开美的联想,唤起学生内心的美感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促使学生欣赏美术。此外,通过教师启发指导,让学生学会积极的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大胆的直陈自己的思维与想象等。

苏州园林论文篇5

苏州园林的文化涵义

作者:居阅时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06-7-1

中国古典园林

精华萃于江南,重点则在苏州,大小园林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区所少见。东南最早私园为东晋苏州顾辟疆园。由于苏州具有经济、文化、自然等优越条件,因而园林得以发展,在长期封建社会中,苏州园林迭有兴废,至全国解放后,始广为维修,累代名园遂重观秀丽。

苏州古典园林作为文人、官吏和富豪的私家园林,其布局、建设和布置多有深刻的意义,反映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园主的心态。

本书深入于各个历史时段的文化堆积层,提示苏州园林的装饰、装修的景点布置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缜密的分析、新颖的结论和数百幅图片使你于赏心悦目之时豁然有所领悟,更可以为现代居住文化提供启示。

苏州盆景――中国盆景精品赏析

作者:邵忠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1-1

苏州盆景,发展于历代文人荟萃、艺师辈出、文化发达的,以苏州为中心的地区。苏州盆景的发展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历史条件和文化条件。这里风物清嘉,给创作盆景提供了最好的范本。现代苏州盆景的造型特点是:注重自然,型随桩变,成型求速。摆脱了过去成型期长、手续繁琐、形式呆板的传统造型的束缚。本书介绍了苏派盆景的历史演变和形成、苏州盆景的造型特点和艺术手法、苏州树桩盆景制作、苏州盆景赏析等内容。

苏州状元

作者:李嘉球

出版社:苏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9-8

苏州的历史源远流长,建城二千五百多年以来,文化积淀十分浓厚。在这块得天独厚而又美丽富饶的土地上,世世代代的苏州人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了灿烂的吴地文化,并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而在华夏文化史上占有着重要的位置。苏州地灵水秀,人文荟萃,先辈们在这里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其丰厚性体现在古城名镇、园林胜迹、街坊居民以至丝绸、刺绣、工艺珍品等丰富多彩的物化形态,体现在昆曲、苏剧、评弹、吴门画派等门类齐全的艺术形态,还体现在文化心理的成熟、文化氛围的浓重,等等。千百年来苏州人才辈出,如满天繁星,闪烁生辉。文化底蕴的厚重深邃和文化内涵的丰富博大,是苏州成为中华文苑艺林渊薮之区的重要原因。

苏州名门望族

作者:张学群等

出版社:广陵书社

出版时间:2006-7-1

苏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历史上的苏州人文荟萃,世家大姓人家更是人才涌流,影响深远。六朝时期的“朱、张、顾、陆”,唐宋元明时的“归、范、文、王”,清代的“彭、宋、潘、韩”等等,每每提及,苏州人眉飞色舞,津津乐道,总有着说不完的话语和讲不完的故事。《苏州名门望族》从很远的过去,一直讲到现在,讲的都是苏州的簪缨世胄,钟鼎人家,在那个被人们曲解了的社会里,与国家同兴亡,与民族共盛衰,生生不息,一代又一代地为中国历史,为苏州文化书写着动人的篇章。

苏州园林论文篇6

一、坚持“三大联动”,构筑城乡绿化新格局

1、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推进园林绿化建设,实现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的联动。多年来,我市积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把城市绿化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从中心城市辐射到周边城市,同步联动、整体推进。2001年以来,苏州市和所辖5个县级市根据全市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目标,开展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活动,经过三年多时间的艰苦努力,苏州市区以及下属5个县级市全部获得了江苏省园林城市称号,成为全国第一个省级园林城市群的地级市。继常熟市率先成为国家园林城市之后,苏州市区以及张家港市、昆山市于2003年同时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太仓市和吴江市也将于2005年建成国家园林城市,全市初步形成了国家园林城市群。苏州市、常熟市还先后被评为国际花园城市和中国绿化模范先进城市。

2、注重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传统风貌,加强现代化新城景观建设,实现古城和新城的联动。在城市绿化建设过程中,依托自然山水,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突出苏州特色,树立精品意识,抓住名城、古园、水乡的特质,将城市绿化与城市文化、城市历史、城市景观和城市格局有机融合,逐步形成古城和新城相互增辉的城市整体景观。在古城区,强调公园绿地的建设与古城建筑、道路、河道风格相协调,采取小、多、匀的绿地布局,探索性地运用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建设了一大批精、细、秀、美的古城绿地,其中市、区级公园36个,小游园102个,市民出行350米左右即可步入绿色空间,实现了苏州古典园林的外化。集城市交通、城市防洪、生态绿化、景观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环古城风貌保护工程,不但有效地保护了古城风貌,美化了城市环境,更与苏州古城文化水融。在新城区,充分利用自然山水开展绿化景观建设。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积极借鉴新加坡等国际先进城市建设的理念和成功经验,营造优越的投资环境和居住环境,形成融现念与自然风貌于一体的城市新景观。苏州高新区充分利用自然山水,建设风景区和自然林地,提高城市周边生态环境质量,努力建设“绿色、生态、花园”式的新城区,形成“自然山水园中城”。

3、发挥乡镇的生态及环境资源优势,以乡促城、点面结合,实现城镇与乡村的联动。从1996年起,苏州市以提高森林覆盖率和造林绿化质量为重点,以在市域范围内构建城乡一体的现代生态系统为目标,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了城乡一体现代林业示范区建设。近几年,我市又积极开展了建设绿色通道、绿色屏障、绿色基地和绿色家园的工程,以点带面,整体突破。营造“绿色通道”,结合全市大交通建设,加快实施境内多条高速公路两侧生态防护林工程;营造“绿色屏障”,实施了太湖、阳澄湖及长江沿线绿化造林工程和湿地生态恢复保护示范工程;营造“绿色基地”,建设了常熟市海虞生态园、太仓市林木良种繁育基地、高新区东渚青山宕口复绿工程等市级重点绿色基地;营造“绿色家园”,抓好小城镇和村庄的绿化,建成一批富有水乡特色的生态型城镇和村庄。初步形成了城乡绿化一体化的良好格局。

二、确立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目标,全面推进“绿色苏州”行动计划

去年9月,《苏州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专家论证,明确了苏州生态市建设的目标:建成国际知名的现代水乡园林型生态市。具体将突出四大地方特色,即“富庶苏州、园林苏州、水乡苏州、文化苏州”。其中,以“真山真水园中城,假山假水城中园”的历史文脉勾勒“园林苏州”,是苏州生态市建设的主要方向之一。

1、站在新世纪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意义。加快建设生态城市是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举措。水和绿是苏州城市魅力的源泉,在做好“水”文章的同时,加大城市绿化工作力度,努力形成具有苏州地域特色城市绿化体系,形成独特城市个性。加快建设生态城市,实现“园林苏州”也是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苏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综合实力日益提高,要建成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实现基本现代化,只有积极借鉴国际上先进城市的发展理念,才能真正成为投资者向往、创业者留恋、居住者舒心的“人间新天堂”。加快建设城市绿化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城市绿化是创造最佳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可以为市民提供户外休闲活动空间,改善市民工作和居住环境质量。

2、结合古城保护和新城发展的实际,制定科学的“绿色苏州”行动计划。我市以规划为先导,积极做好名城、古园、水乡的大文章,把苏州城作为一个大园林来规划,高标准、高起点地编制了《苏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绿色苏州”计划。2004到2010年,在全市范围内,建设城市公园、风景林地、绿色通道,森林公园及自然保护区等项目,构筑“以林木为主体,总量适宜,分布合理,特色明显,景观优美,功能齐全,稳定安全”的城市生态网络。在中心市区,实施虎丘山风景区西扩、石湖上金湾生态动植物园、胥江景观等十大重点园林绿化工程,积极构筑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网络化的生态绿地系统。

苏州园林论文篇7

关键词:苏州园林;空间;文化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2-0086-01

中国古典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梳理其脉络可见园林之美,始于西周之初的《诗经・大雅・灵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这里所谓的灵台便是周文王游猎的园囿,也正是我国最早的皇家园林。而到了宋代,私家园林逐步走向完善,苏州园林在潺潺沧浪水畔傍水作亭曰沧浪,也便成就了后世苏州四大名园之首,现存最古老的私家园林──“沧浪亭”。至此苏州便有了“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誉。

一、古典园林空间观的形成

园林的空间浓缩于天地宇宙,“无穷宇宙,人是一粟太仓中”,正因古人宏大的宇宙观,人便学会了依赖自然。当古典园林有限的尺度,与无限宇宙之间的矛盾无法统一时,特别是私家园林难以和气势恢宏的皇家园林相提并论时,园主便不得不仰仗借景、缩景、“壶中天地”(《后汉书・方术传・下》)等艺术手段,达到万景齐全的境界。

古代文人一方面体会到宇宙的无穷无尽,自然的广阔无际,另一方面深知自身的力量有限,简单地再现那种万景俱全的景物体系,以体现出无限广阔的宇宙,已成永远无法实现的奢望时,就不得不寻求一种特殊的艺术手段,使有限的景物体系,表现无限的天地宇宙,从而达到天人之际和谐的理想,就是把有限的景观形象赋予深广的寓意,结合意境思维,调动和激发审美者的想象力,突破时空的限制,获得无穷的审美意趣,使有限的景物体系表现出广阔的宇宙模式。

二、中国传统哲学对园林空间的影响

(一)禅宗思想对古典园林的影响

佛教从东汉时期传入我国,与中国老庄哲学和魏晋玄学结合成了独具东方神韵的禅宗。禅宗提倡心性本静,佛性本有,见性成佛。禅的精神实质是让人不向外寻觅,而要向内体悟人的本性。禅学对于园林空间的影响多集中于空间所传达的佛教精神,给园林渲染禅的气氛,引起人们禅思,为人提供心灵平静、精神解放的场所。

(二)儒家理想对空间次序的影响

儒家提出“在天为命,在人为性”,认为天道与人道是一致的。故此,儒家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相勉励,得出“‘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周易・乾卦・文言》)的逻辑结论。

儒家推崇礼仪,注重规矩。这种礼制极大的影响的园林的表现形式。园林建筑布局也常常类似于古代的城市规划,如苏州园林中的藕园的主要建筑门厅、偕隐双山、载酒堂和楼大厅均处于中轴线位置。这充分体现了讲究礼制次序的儒家思想。

(三)道家思想对空间的影响

道家崇尚自然,顺应自然,主张无为。道家的“天人合一”观是从老子开始的。老子完全取消了天的神秘性质,赋予天以客观自然属性。老子的天,大体上有三重含义。一为浩渺苍茫之天,二为道德法则之天,三为自然无为之天。在这里老子提出了“道”的范畴,主张在大道之下建立“天人合一”。庄子继承、发展了老子的“道”论,认为“道”即美,“道”即无为,无为即美。无为即是自然,自然是天地的本性。因而“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无天地者,古之所大也,而黄帝尧舜之所共美也。”

园林中的空白道出了艺术表现中“虚”与“实”,“有”与“无”的辨证关系,体现了老、庄有无相生的空间观。“夫无形者,物之大祖也。……是故有生于无,实出于虚也”。中国传统美学理论中认为,宇宙和人类一切审美活动是“虚”和“实”的统一,虚实是结合人类艺术创作和审美标准的基本原则之一。中国园林的丰富精神内涵在这“空白”中充分体现出来,就在这“空白”之中,让我们体味中国园林特有的意味和精髓,领略她独有的魅力。

三、结语

苏州园林空间营造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它是我国历史文化的表现手法之一,民族艺术文化的典范,苏州古典园林是从主体出发,它已不仅仅是反映形式空间,而是一种心理空间,强调对象的可观性。古典园林空间中所体现出的人文精神,古代文人雅士所追求审美情趣和内心世界的和谐统一,而我国的传统哲学思想,自始自终追求建立一个人和自然和谐统一的环境,基于这种思想,中国园林艺术一开始便以大自然作为审美认识和审美表达对象。

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特别是在中国传统儒道佛学熏陶下的文人雅士对其进行有内涵、有韵味、有寄托的园林创作之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因此,一旦剥离传统的文化环境,抛弃了传统的文化思维,古典园林的艺术价值就会黯然失色。

苏州园林论文篇8

苏州自古繁华,享有人间天堂之誉。而被称作人间天堂的原因之一,即拥有众多的古典园林。这些古典园林以其深厚的人文历史价值,精致典雅的建筑艺术而冠甲天下。大凡游苏州古典园林的游客,往往只注重欣赏这些古典园林精致典雅的建筑艺术和风景,沉醉于众多隐现在古树花木之中的亭台楼阁、曲桥回廊、画舫雕栋、假山湖石等,而少关注其中蕴含丰富的书法之美。诚然,建筑之精美、曲径构思之巧妙,无论四季变化,始终美轮美奂、无与伦比。但是,若我们从更深的层面,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苏州众多的古典园林之美,不仅仅是这些建筑和风景之美,更重要的或者说其内在之美在于园林的历史文化所孕育的内涵美,这种美是无法复制的。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有“确认古典园林之独特历史文化和园林艺术价值”之评价,就把古典园林的独特历史文化价值放在首位。

古典园林的人文历史内涵往往通过书法凸现出来,书法是其中主要的表现载体,书法在人文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园林中的书法美

就书法本身而言,无论是墨迹原作,还是刻石,抑或是摹拓的;也不管是匾额、楹联、条屏还是书条石,各式各样,凡是书法艺术作品的款式形制,在苏州众多的古典园林中一应俱全,皆能看到。从古代经典法帖到近现代名人雅士之手迹,从甲骨文、金文到历朝历代书法名家,特别是明代吴门书法名家沈周、祝允明、文徵明、唐寅等,以及有清一代的刘墉、翁方纲、梁同书、王文治、翁同……甚至不少帝王如康熙、乾隆、道光的御笔。其包罗万象,令人目不暇接,而且篆、隶、真、行、草五体俱备。其中书条石更是将各种汇帖、丛帖和时人雅集酬唱之诗文、吟咏文稿、书作镌刻而镶于建筑之内,与整个古典园林融为一体,别开生面,蔚为大观。

苏州古典园林原先皆为私人宅园。明黄省曾《吴风录》中说:“吴中富豪竟以湖石筑山……闾阎下户亦饰小小盆岛为玩。”谓称“城里半园亭”,道出了明代苏州造园的风尚。文人贤士、巨商富贾,仕途或商海归隐,皆于吴中建宅造园,安度余生。在与友人往来交游,行吟把盏中,或精神所托,书写心迹;或兴之所致,寄情写景;或醉心翰墨,广泛收罗,从而留下了众多的经典法书、名家翰墨。应该说,由于园林书法,传递着造园主人的审美观念和精神追求,所以园林因书法而增加了内涵之美,书法因在园林建筑、假山叠石之氛围中,相映而生辉,二美俱佳,从而造就了这些古典园林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且书法中的匾额、楹联、屏风等载体本身已融入了苏州古典园林,成为建筑的一部分,尤其是镶于廊间粉墙之间的书条石,不仅体现补壁的巧思,更让人们隐隐闻到翰墨的清香,感受书法艺术的浓郁氛围。

书条石是文人士子将古代法帖、时人雅集酬唱之诗文书作镌刻于石,以延伸娱情翰墨时空的艺术形式,体现了当时园居闲适书香生活的一种状态和心境。就镌刻书条石一项而言,堪为苏州古典园林的一大特色,几乎每园必有,而且各有侧重。如我国四大名园之一的留园,以汇刻法帖驰名。留园虽占地仅2.3公顷,但其所刻法帖书条石200余块,总长130余米(书条石尺寸为高70厘米、长35厘米,高65厘米、长30厘米不等)。从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欧阳询、颜真卿、李北海、范仲淹、坡、黄山谷、米芾乃至元明赵孟、沈周、祝允明、文徵明、唐寅、董其昌等皆有。其中包括二王《宫奴帖》《十七帖》《地黄汤帖》《消息帖》《敬祖帖》《鸭头丸帖》《群鹅帖》等90余种法帖,计56块书条石,而赵孟烦32块书条石法帖最具盛名。另一古典名园狮子林则以汇刻“听雨楼”法帖为主,也是沿围墙复廊、回廊内镌刻宋四家坡、黄山谷、米芾等法帖,以及唐以来的名家法帖计70余块书条石,总长40余米。其中一块“云林清”刻有倪云林狮子林图和诸多名家题跋,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和历史文献研究价值。苏州古典名园中的小园怡园,占地仅O.6公顷,却以具有的书法长廊为人称赏。百余块刻帖,自晋王羲之、王献之及唐宋元明清诸家,群星熠熠,篆、隶、真、行、草竞相纷呈,尤以《玉枕兰亭》13行石刻,最为珍贵。

除了洋洋大观的汇帖丛帖外,苏州众多古典园林中还有一些十分难得的刻石,极具书法艺术之美。如拙政园中有一块文徵明的小楷干字文书条石刻,就本人陋见,这件小楷作品是文徵明所见小楷作品中最含蕴灵动的一件。文徵明的小楷书法作品劲健清秀、平整挺拔,多见严谨精到之作,然往往略显“拘谨”;而此书条石上的小楷很独特,除一如以往的精致清健外,此作似受大王影响,写得圆润质朴、不衫不履,真气逼人,颇有魏晋韵致,实为难得之珍品。以至于清人王澍评:“文待诏小楷每患谨严有余,风度不足。独此册空明飞动,所谓纡余为妍,卓荦为杰者,……真文氏第一楷迹也。”同样,在网师园中也有一块书条石,是明末黄道周的小楷书作。黄道周书法师法魏晋,此作也极似钟繇书风,清雅静穆,温润虚和,萧散逸宕,质朴内蕴。曲园因曲成园,后进西侧长廊,刻有俞樾书法作品10余件,其中数件信札小楷、行书、隶书作品,乱石铺街,无行无列,布局行气,随意自如,作品虽小但精致,汉碑雄强之笔犹存,可谓难得之作。狮子林内“云林清”条石刻有乾隆的三段小行书题跋,茂密朴实,笔致稳健,一扫平常流美习气,实属少见。怡园中有一块刻有文徵明、唐寅和倪瓒《江南春》诗的条石,呈现了文徵明29岁、61岁两个时期的小楷作品,可见其相隔30年小楷笔法愈加精劲和书写境界的愈加平和,艺术成就愈趋完全。还有怡园中有贾似道的《玉枕兰亭》13行,因原石流传奇特,又多评赞、诗咏和题跋,且原石下落不明,而此刻石尚可令今人一睹古物风采,故而弥足珍贵,等等。苏州古典名园园主付出诸多心血,将无数的经典书法墨迹精刻庋藏于园宅之内,清赏品味,有的成为仅存之本,为苏州古典园林留下了无数的瑰宝。

二、书法艺术美化了园林

我们说苏州古典园林中的书法艺术本身之美,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而其又与苏州古典园林的其他建筑及树石风景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苏州古典园林无穷的内涵之美。苏州古典园林的建筑,亭台楼阁、厅堂馆室,甚至轩榭角、廊桥舫舟之匾额、楹联及书条刻石等,由于其既有文字之美,又有书法载体本身之美,从而营造了一个不可多见的艺术空间,使园林建筑群更有文化历史内涵,犹如赋予了灵魂,生机勃勃,显得更和谐完美。因而,其匾额、楹联、屏风等书法载体,尤其是那些镶嵌于墙壁间的书条石,本身已经成为苏州古典园林的建筑,试想,这些古典园林的建筑如果没有了这些文字内容及它的书法艺术载体,其内涵将会逊色许多。

苏州园林论文篇9

这是我对姑苏第一感觉,也是自己的实心话。苏州与其他城市相比,确有与众不同的风味。苏州不产名酒,姑苏味却似酒般的醉人。

你先看大街上的华楼美厦,大都是近几年拔地而起。扬州飞檐翘角的歇山顶多,而苏州的却是马头山墙多。这正和仄仄的巷陌里那粉墙黛瓦的古屋相映成趣,流溢着江南水乡的情调。

你走进巷陌去吧,依然是一耸耸古塔,一道道小河,一座座小桥,组成了玲珑别致的风貌。“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历史仿佛在这儿住了足。苏州的河、巷、桥是融和在一起的。而水巷两岸的古建筑,似乎更有看头。你不妨站到西门黄鹂坊桥上看,那桥堍下有曲曲折折的浣衣石埠。两岸苍迈古朴的石驳堤上是矮墙古窗,窗下岸壁上还楔着一块块石条,组成了悬空坡道石埠。那两边枕着河而居的家,晾衣竿互搭窗上,有的一家分居两岸,中间架起河廊。那清清的河水不停地流着,一只小木船桨声柔柔地摇过来了。船舱里放着一只大篾箩,船头立着一个操网兜的人,其实他不是在打鱼,而是在用网兜搜罗水面上的菜叶纸片,并一路告诫在古窗上探头张望的孩子们,别把纸屑再扔到河里去。我们在大街上常看见打扫马路的,谁见过在河面上打扫卫生呢?原来苏州人的眼里,水港子也是小胡同。

苏州小巷里的古木花树之繁盛,也为全国所少见。你从巷陌里左右住家看,众多的小院里都有花木盆景,有的古窗上还藤影朦胧,别有佳趣。

自然,苏州最诱人的还是千姿百态的园林。一座姑苏城曾有二百多个园林,听说,现在还有一百五十多个。论山石的自然浑朴,当推环秀山庄;论建筑的宏精幽深,当推留园;论布局的开阔疏朗,拙政园为冠。但我更喜欢小巧精致的网狮园、怡园、藕园和拙政园内的枇杷园,它们似乎更有姑苏情味。

姑苏味不就是小家碧玉的娟秀味吗?它不仅体现在清雅园林上,小桥流水上,花墙漏窗上,盆景寸木拳石上,也体现在吴侬软语、方俗风习上。有人说苏州话缺少丈夫气,姑苏城本身不就是一个婀娜多姿、顾盼生情的女性形象吗?

苏州的姑娘长得苗条纤巧,加上俏丽旖旎的吴音,轻盈婀娜的衣着,更显柔媚灵秀。苏女的刺绣在宋代就很有名,在刺绣研究所我见到了活脱脱的猫绣、鱼绣,更觉得绣女将自己的灵气都绣进去了。我还想起古代的香袋、丝粽、荷包、钱搭、扇袋,这些姑苏锦绣小玩意儿。苏州的小玩意确实够多,难怪《红楼梦》里的薛蟠带了一箱到大观园,还使苏州姑娘黛玉睹物感伤呢。姑苏的灯彩、扇团、摺扇、檀香扇、姑苏的彩纸玩具……都透着姑苏的娟绣味。

据说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敲击一下余音竟长达三分钟。苍茫的钟韵在深巷里悠扬,那该是怎样的一种情调!但你走进市中心繁华的美食大街,就完全是另一种情味了,既是古代的,又是现代的。那繁灯絮语的餐馆酒楼,闪烁着富丽之美,本为饕餮家们倾慕的地方。那姑苏小吃,更富水乡泽国的风味。

也许正是因为苏州吃食丰富,再加上可玩的园林胜地,苏州人便有落了个爱吃爱玩的“苏州空”的俗称。我倒有点怀疑,说此话的人,是出于一种缺少审美感觉的心理格局吧。

诚然,历史上豪绅巨富到苏州吃喝玩乐,他们醉生梦死,心地空虚,说他们“空”是对的,但就我接触的苏州人,绝无此种颓唐的情绪,他们衣着整洁,待人温和亲切,彬彬有礼,而骨子里却很有素养,很有艺术见地,令人想到“柔中寓刚”这个词。怪不得苏州出了那么多的文人画土,说“苏空头”实在冤枉了苏州人!

说苏州人爱玩,这倒应该说他们的审美情趣确实要浓厚一点。要不,苏州的古园林也就不可能保存到现在了。

说苏州人爱吃,这也并不假,否则陆文夫写不出《美食家》来。但也并不是说苏州人动辄上茶馆酒楼。我总觉得苏州人在吃了上也有着那么一股灵气。岁时节令,他们总是翻着各种花样,什么春饼夏糕啦,秋酥冬糖啦,什么元宵汤,清明青团,端午笠粽,七月巧果,八月苏饼……这犹如歌唱家有他特有的“花腔”。这种吃食上的“花腔”,各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不过苏州算是个佼佼者吧。

苏州是人杰地灵的风雅之地,谈姑苏味,还不能忘记苏州的方寸印刻和盈尺缟素。苏州的古玩字画比比皆是。苏州的文物商店气势宏伟,街上个体古玩字画店更是鳞次栉比,而且店名古雅,你从网狮园出来,数十步之内便有墨缘堂、玩石室、天赐阁、一山房、枕河斋等等十余家古玩店,这在全国也很少见。

苏州园林论文篇10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已经提出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的观点,很快运用到了实践中并取得了成功。虽然信息技术在我国飞速发展,但受到我国地域广阔、城乡差距等问题的影响,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发展极不平衡。但相较于其他学科,作为主要学科之一的语文已经愈加趋于成熟。语文阅读首先需要学生主观地整体把握文章的信息及内容,其次要对文章中的隐藏信息深入挖掘,最终通过整体调控理解全文。

一、了解背景和导入阅读

首先,教师除了要设定学习目标以外,还要对作者简介及文章的写作背景这些基本信息做一个全面的掌握和了解。对于学生而言,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可在课前布置作业。例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这篇说明文,教师要求学生课前在家上网搜索有关作者叶圣陶的简介及相关文学知识并于课上将搜索到的有效信息与同学们分享讨论,既提高了学生们利用关键词来搜索信息的能力,又培养了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使阅读效果预期实现。

其次,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师要构建一个引领学生求知的情景,透过这个情景创设,让学生自动跟随进入学习的环境中。综合运用信息技术中的声音、动画、视频等手段,使情境更直观,让学生们在生动、形象的引导下,迸发出强烈的探究热情。下面仍用《苏州园林》这一课进行举例:“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全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通过视频和图片展示苏州园林,让学生明白,苏州园林不是某个园林的名称,而是指苏州这个地方的园林群体),简直就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下面,让我们看看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是怎样来介绍苏州园林的。”

二、自主阅读和互动交流

接下来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阶段。首先,为了强调学生是主体,需要学生自主阅读全文,对全文有个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其次,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想法,把自己对文中问题及疑惑提出,小组探讨,各抒己见。最后,教师为学生解答在小组讨论中未解决的问题。教师在答疑过程中,不要采用标准答案,假如学生有些奇思妙想之处,要耐心进行引导,切忌批评及否定,以免限制学生思维。若遇难点,教师除了引导,对重、难点的梳理及点拨也是必要的,适当的点拨会促进学生对内容更深的探寻。例如:《苏州园林》是初二年级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说明文,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全文,教师圈点勾画幻灯片展示问题:1. 作者在开始是如何评价苏州园林的? 2. 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3. 本文的结构、顺序怎样? 再通过视频播放《苏州园林》某一景物,让学生对比文章描写内容分组讨论,提高阅读的敏感性。

三、课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