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1 22:47:06

素质论文

素质论文篇1

部分大学毕业生对本职工作缺乏热情,工作得过且过,人生观、价值观不端正,只讲报酬,不讲奉献,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得失。第二,个人本位思想比较突出,社会责任感不够,缺乏对企业的忠诚意识。大学毕业生“以自我为中心”思想严重,总是把个人的前途发展放在首位,一旦有了跳槽的机会,完全不顾企业对个人的培养以及对现阶段工作造成的影响,给企业的生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第三,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工作作风散漫。由于青年的自身特点,决定了青年思想容易产生波动,看不到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追求享乐,面对工作和生活中产生的问题不能理性对待,影响了工作质量。

加强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职业品质

职业思想道德品质是每个职业的基本要求。来自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成功因素中的85%取决于积极的职业态度,15%才是本人的职业技能。敬业、爱业、具有责任感,具有诚信意识,是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职业道德需求从某种角度讲,对个人发展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诸如积极的人生态度、开拓创新精神、沉着应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许多职业已向就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就业指导要结合校内外的大量实例来启发学生对职业品质重要性的认识。

2.加强人文基本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不仅应具有科学精神,还应具有人文精神。高校不仅要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智能、体能方面的教育,还应积极培育和传播人文精神,承担起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职责。由此可以看出,高等教育首先要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加强人文教育的多学科发展,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系统工程,可通过开设公共选修人文课程、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以及环境与教师人格魅力影响等多种形式,提高大学毕业生的人文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

3.加强职业技能素质教育,提高职业综合素质

加强职业技能素质是职业素质培养的落脚点。职业技能是大学生进入相应行业的资本,不同的职业对人有不同的技能要求。目前大学生对技能的认识存在一些偏差,他们认为经过了专业学习,就有了相应的技能。我们要让学生了解知识教育是学习技能的基础,要把知识转化为技能,要经过反复的实践和体验。首先要强化专业技能学习,在不断接触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的所学有所不足,做到缺什么补什么,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生不仅提高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其次,深化课外职业技能实践培训,在大学教育中,企业所需要的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实验、实习、实训等都较为缺乏,造成许多大学生到企业后,实际操作能力差,无法适应岗位需要。因此,增加他们走向社会的机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素质论文篇2

大学生的网络学习特征直接关系到高校网络课程建设的出发点和着眼点,由于大学生个人差异性及学习需求不同,对其网络学习特征主要从学习动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控力方面进行分析。

1缺乏深层学习动力

学习动力是学习效果最核心的影响要素。一些高校开设了文化素质类网络课程,但不少学生在修读时,并没有从自身发展规划角度出发,思考自己到底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通过哪些课程为自我成长寻找更多资源。一部分学生是从授课模式新颖角度出发选课,还有一部分仅是为了拿到学分而盲目选课,并没有真正将网络课程学习当做促进个人成长的途径。说到底,大学生普遍存在对自我认识不足现象,不能从自身寻找深层次学习动机,因此难以保持网络课程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2自主学习能力差

很多大学生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不知道如何正确进行网络课程学习,如何调整学习方式以适应网络学习需要。一旦脱离了教师的约束,就变得不会学习、不善于学习,不能对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有效利用,也懒于向教师询问,自主学习效果不佳。

3自控力不强

面对网络课程新颖的学习方式和环境,部分大学生难以抵制网络纷杂信息的诱惑,无法对课程内容保持长久的注意力,边学边玩,甚至只将网络教学视频打开以保证学时的正常计算而从事与学习无关的事,不能真正保障高质量的网络学习,学习效率不高。

二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课程建设途径

针对网络课程建设现状和大学生网络学习特性,结合现阶段课程建设从传统以知识教授为重心向以课程学习为重心的转变、从传统关注结果向突出学习过程的转变以及从传统重视资源向强调教学环境的转变,架构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课程体系,注重提升网络课程的内涵,增强吸引力,加强对大学生网络学习的引导,设计结构较为紧密的教学活动,以保证网络教学的顺利开展。

1明确网络课程建设目标

优化课程设计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课程作为与传统课程并行的一种课程类别,首先,要将其与传统课程同等对待,提高广大教师对网络课程的认识,明确对其要按照正规课程规范建设的思路,避免将网络课程建设简单等同于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其次,确定每门网络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研究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课程到底“教什么”问题,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源,设计相应课程结构和活动。在此基础上,再研究“如何教”问题,确定教学计划,选择合理的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方法和过程,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2注重与传统课程的衔接

完善课程体系很多高校都通过开设众多面向全校学生的公共选修课来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此类课程在实际运行中常常不受重视,大学生修读积极性缺乏,学时也在不断压缩。对此,高校应根据人才成长规律及长远发展需要,对学生学习需求进行调研,对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类别划分、结构框架和课程方向等做出整体性规划设计。一方面要精选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另一方面要利用网络资源大力开发网络课程,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因此,在架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时,要将两者结合起来。比如,不少高校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分模块建设,网络课程也要按相对应的模块进行整体设计,注重与传统课程的衔接补充,体现其在整体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而对于要开发建设哪些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课程,就要根据各高校实际情况而定,但无外乎有两种情况:一是对某些在整体课程体系中有要求,但希望通过网络教学扩大学习主体和影响力的课程实行完全网络教学,大学生通过网络学习来获得该课程所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二是针对某些因学时限制难以在课堂上完成授课任务的课程,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通过网络学习完成该课程所要求的部分教学任务。不论是何种形式的网络课程,都应在文化素质教育整体课程体系之下进行开发和建设,以更好地形成网络与课堂的互动。

3基于网络平台的特殊性

创新教学内容、方法及活动网络课程与传统课程最大的区别在于学生脱离了课堂束缚,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充分沟通与交流。基于网络平台的特殊性,网络课程教学内容、方法及互动方式都将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和延伸。

(1)加强对大学生网络学习方法的指导,保证网络课程顺利开展。在网络课程界面要专门开辟“学习指南”板块,告知大学生网络学习的必备条件、操作方法、学习重点与难点、学习步骤、教学活动开展方式以及要注意的事项等,并且最好在学生修读该课程前告知,让其提前做好接受网络教学的准备,以确保课程的顺利开展。

(2)充实、扩展学习资源,增加网络课程信息承载量。高校学生由于高中文理分科,不同专业背景学生文化素质差别较明显,学习需求不一致。因此,可以将大量学习资源上传、链接到网络课程平台上,供学生自主学习,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学生可根据自身知识储备情况选择性地学习,以体现学生在网络学习中的主导地位,较好满足其不同需求。

(3)鼓励师生自由交流,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在网络课程平台上,教师可选择主题进行专题讨论,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学生也可以就自身关注的某个问题与教师进行深入探讨,教师针对性地予以指导,帮助其内化知识,深刻体会课程内涵和精神,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突破传统教学知识灌输的局限性,使互动更加深入,更加有针对性。

(4)创新网络课程表现形式,提升吸引力。网络课程不论是界面设计还是内容形式,都要灵活多样,力求新颖性和创新性,既要全面、准确表现课程的内容,又要顾及网络表现形式的特殊性,用生动、美观的界面来展示文化素质课程特色,用贴近大学生的语言来表现课程的内涵和精神,以此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方面,尔雅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了一系列积极的尝试,在网络教学视频资料基础上,增加试题测验、网上相关资料阅读等环节,加入大量生动直观的PPT、图片资料,增强网络教学的可视性和趣味性。

(5)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网络课程在设置上要力求各教学环节紧紧相扣,视频教学、资料查询、试题测验以及师生互动讨论等环节穿插设计,比例恰当,给大学生呈现清晰的网络学习步骤。培养大学生根据自身学习需要和喜好,自主选择观看教学视频、查阅资料或做试题的习惯,通过自我检测调节学习进度和深度,真正实现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由“课程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

(6)建立通畅的反馈渠道,不断提升课程内涵。教师可通过师生网络交流互动或组织课堂讨论等方式,解答学生在网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听取学生对课程建设的意见,及时改进不足之处,加快课程建设步伐。

4完善网络文化素质教育评价机制

加强大学生网络学习监管力度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本身难以像某些可以量化的学习一样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各高校对文化素质教育的评价基本都是根据学生所修读文化素质课程的成绩来确定,考试要么开卷,要么教师划定考试范围。这种考核方式显然不能真正评估学生文化素质课程学习效果。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更多地在于平时的学习和积累,教师只能监管课堂学习部分,对于课后学习无从监管。网络文化素质教育要大力改革课程评价方式,有效监控学生网络学习过程,突破传统教育模式下文化素质教育评价的局限性。网络课程不同于传统课程主要根据学生考勤、平时表现和最终考核成绩测评教学效果,还要考虑学生网络学习时数、网络作业完成情况以及网络互动参与情况等。对学生网络学习的监管也需要不断通过网络技术来改进,如当学生打开一个网络教学视频后,不能再打开其他窗口;在视频学习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进度设计若干问题,学生只有回答正确才能继续观看后面的视频,否则需要重新学习该部分知识,直到回答正确。教师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监控数据,实时掌握学生网络学习时间、进度、相关资料阅读情况以及问题回答正确率等,全面掌控学生网络学习过程,提高网络学习实效性。

5加强管理

保证网络课程的良好运行高校应成立专门的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课程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配备基础设施和专门工作人员,统筹管理全校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课程建设,落实各授课教师的任务,将网络课程建设纳入日常教学工作范畴。制定详细的网络课程建设方案、计划和实施步骤,科学、合理地计算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课程学分和成绩,并给予相应资金支持用于师资培训,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网络应用技术。改进网络课程后台管理系统,补充教学资源,确保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课程的顺利开展。

6优化学生课程修读引导机制

素质论文篇3

(一)搞好人文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实现高

等教育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高等教育工商管理专业的办学目标是培养能够掌握工商管理前沿理论和专业实用技能,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具备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所以,管理工作者主要的工作是围绕人展开的,而人的复杂性决定了我们在培养管理人才的时候不能只注重科学性,只关注学生技术性实用性的知识。

(二)多种因素造成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较低

社会是造成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关键原因,市场经济所必然导致的功利、理性、物化,个人利益的追求、大众文化的流行,使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在某些层面缺乏人文价值的导向,导致物欲至上,拜金主义等一些不良思潮在一定程度上流行。例如由广州的廖勇等对820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很多大学生存在“人生目标茫然”“人生支柱物质化(权力、金钱)”“信仰危机”等严重的思想问题,以就业为终极目标的功利和短视培养模式造成对人文素质培养的形式化。

二、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思路

(一)充分认识工商管理专业特点,转变办学思想,以培养具有厚积薄发能力的人才为己任

张杰认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商业道德、终身学习的能力、合作沟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适应社会变革的能力、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素质。因此,高校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沉住气,抛弃企图“立竿见影”的办学思想,拿出“百年树人”的气魄,在强调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应该充分重视人文素质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道德体系和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诚、信”等价值观、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辅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只有这样的人,才是一个合格的职业管理人,只有培养出这样的人的高校,才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承担起了应有的社会责任。

(二)以多种途径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素质论文篇4

(一)语文学科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一定要凸显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树立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语文知识的讲解和学习习惯、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听说读写练的练习,提倡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多举办一些实践活动,真正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提高的目的。

(二)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性质培养学生的高尚审美情趣

选入语文教材的文学作品都体现着作者独特的思想观点和审美情趣,是作者在生活中的经历和感悟,有的委婉细腻,有的直抒胸臆,有的澎湃汹涌……学生从这些作品中常常会受到感悟、教诲和启迪,有的学生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或因之产生了写作的欲望,本身的观察能力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无疑就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事物的鉴别能力。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结合文学作品的意境和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来实施教学,以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

(三)语文学习中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语文教材内容大都是一些传统经典或有一定积极意义的文章,能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且体现了作者写作意图和借助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另外一些文章能反映作品背景,让学生通过作品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坚韧的品格。例如,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不但了解了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伟大决定的始末和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更加清醒地感受到了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素材。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在让学生学好语文的同时,更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其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以更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

(四)语文学科学习中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

初中阶段是学生健康心理素质形成的最佳时期,而语文学习就是一个重要且不能忽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教师要有效利用语文教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例如,有的作品内容深刻,语言优美,写作手法独特,生活气息较浓。学习它,不仅教给学生为人处事的的道理,还告诉学生要以诚待人、实事求是。例如,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就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了一些大臣、官员包括皇帝在内,为了不受那件衣服所具有的“特质”的约束,想证明自己不愚蠢、是称职的而谎言万千的丑态,作品中运用精彩的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揭露了皇帝和大臣官员的虚伪的丑恶嘴脸,并对其进行了极大的讽刺和鞭挞。作品结尾由一个天真的孩子说出了事情的真相,有效地彰显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大胆、诚实的重要和可贵。因此,语文作品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对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此看来,在语文学科中实施并渗透素质教育是最好的教学方法,但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如何高效地搞好语文教学呢?我认为应该先考虑到教学方法的变革,大胆实施新的教学方法,采取新的教学措施,突出学生的发展和自主意识的培养;教学目标应多元化,既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的发展,又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师发挥自己组织者和引导者作用的同时,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积极探讨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实践活动的潜在规律,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努力发现并挖掘学生天赋,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实现素质教育中的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二、要找准语文学科中的教与学的最佳契机点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有效地学,学生的学是为了教师有针对性地教。因此,要想真正搞好语文教学,教师就得找准教与学的最佳契机点,即素质教育的实施规律。

(一)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之一语文学科内容涉及领域广、范围大。因此,学生想学好语文,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关键。教师在教学前,一定要根据所讲内容设定好教学步骤,制定出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诸如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堂小练笔等教学环节,尤其是一定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动脑、动口还要动手。这些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考虑周全,争取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而这些环节的实现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引导过程中,可以根据所讲内容进行设疑,可以鼓励学生由此及彼,可以与学生共同探讨、分析,可以结合实例来理解作品的意境和主题……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才会得到培养和提高。学生掌握了语文学习的钥匙,才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学好语文的基本保障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离不开良好的教学情境。试想死气沉沉的教学氛围,又怎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热情呢?因此,语文课堂应是充满快乐,令人轻松的学习场所。优秀的语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总会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谈出自己的想法和认识,教师也才能从学生的发言中发现问题,为自己更好的教学找到最佳的教学方向。

素质论文篇5

体育锻炼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身健体,娱乐身心的手段。目前虽然政府和社区对社区体育文化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对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认识和宣传及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社区居民文化素质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一)现状分析

目前,社区体育文化虽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被列入到各级政府的工作日程上,社区居民对社区体育文化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要求,政府对部分居民小区体育文化建设也进行了投入。但是,大部分社区体育文化建设还面临着“五个不到位”。

1.对社区体育文化认识和宣传不到位

社区体育文化建设在其运作的过程中,由于认识和宣传上的不足,制约了社区体育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已有的成果也难以巩固,这必然影响社区体育文化网络向成熟健康方向发展。虽然社区体育已经被纳入了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但由于纳入时间相对较短,加之各级政府领导、社区干部甚至居民对此事的认识和宣传还不到位。因而,在社区发展和社区建设中往往不重视甚至忽略了社区体育的发展。甚至部分人认为社区体育只是为体育而体育,无非是组织居民跳跳蹦蹦,与社区文化建设无关。因此,社区体育的发展必须首先建立在人们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只有思想认识提高了,行动和措施才会到位。

2.社区体育设施薄弱,经费保障不到位

在城市建设中,规划部门虽然把社区公益性场所用地列入规划中,但是由于经费落实不到位,公益性活动设施难以落实,规划也往往是纸上谈兵。经费保障是社区居民委员会正常运转和社区建设的重要保障。没有经费就难以组织居民开展活动,也难以协助基层政府从事管理服务工作。目前,社区基础设施薄弱,经费保障不到位,社区体育建设难以开展,这直接影响居民的正常体育锻炼活动。

3.社区体育文化组织管理不到位

目前,社区体育管理人员极为缺乏,街道与社区两级均没有体育专业的专职工作人员。社区体育工作没人抓,没人管、更没人去监督和考核,只能简单搞点文体活动。其次,社区体育工作缺乏规范和完善的制度。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主要由群众组织承担,活动组织形式也比较简单,没有形成网络化的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体系。

4.社区体育设施发展不平衡,落实不到位

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社区和一些新开发的小区体育设施较为齐全,体育活动开展得较好,活动质量较高,能充分发挥它的体育功能。而部分老居民小区体育设施则比较落后,配套性差,居民只能借助马路边的广场、开放公园空地和学校运动场进行锻炼。据有关资料显示:社区环境好、居民收入普遍高的社区,相对体育场地及设施就比较健全,但这种情况仅占保定市社区的9.8%。由此看出保定市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利用率明显不高,发展也极不平衡。尽管保定市有单项体育运动协会28家,体育俱乐部23家,体育指导站30个,但是70%以上的体育馆或俱乐部只为本系统服务,不对社区居民开放。因此,大多数社区居民很难满足锻炼场地的需求。

5.社区体育指导员队伍薄弱,人员配置不到位

目前保定市社区体育的指导员和志愿者结构、整体素质与社区体育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志愿者人员主要是由街道办和居委会的人员兼职,大多没有接受过体育指导员的专门培训,更没有合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不能很好地根据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设置体育项目和进行体育活动指导。大多数社区的健身活动志愿者人数不足且年龄偏高,文化水平较低,缺乏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

(二)对居民文化素质的现状分析

社区居民人员情况比较复杂,有外来打工人员、学生、家庭妇女、离退休人员、下岗及无业游民等,居民的文化水平层次不齐,受教育程度也不同,只有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才能促进文明城市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1.社区居民缺乏思想道德素质

由于社区居民的人员的资历、职业来源等均比较复杂,文化层次不一,从整体情况看文明素质较差,缺乏整体观念。有些居民道德素质不高,自我约束意识缺乏,自律观念薄弱,不注意邻里团结,不懂得爱护公物等。更严重的是有些居民语言粗俗,举止不雅,不读书看报,不关心国家大事,不注重政治学习,放松自己的行为,影响社区对外的整体形象。

2.社区居民缺乏科学文化素质

部分社区居民思想保守、观念陈旧,不接受新鲜事物。对于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体育知识知道得很少,有些居民在空闲时间沉迷于打麻将、、上网玩儿游戏,不愿参与社区活动。有些年轻居民下岗失业,不是积极想办法自救自立,而是坐等政府救济。这样不仅降低了他们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也给社会和政府增加了压力和负担。

3.社区居民身体素质有待提高

身体健康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先决条件。但是,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整体健康水平却下降了。因为一些居民不讲合理膳食、不戒烟、不限酒、高盐、高糖,大鱼、大肉,而且多吃少动,缺乏室外锻炼,也不知道如何加强锻炼,这导致一些居民患上了“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加强社区体育文化建设,提高居民文化素质对策

加强社区体育文化建设,首先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多方筹措资金,要从人员、政策、制度上给予支持和帮助,这样才能搞好社区体育文化建设,全面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全制度

对社区体育工作,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认识问题。各级政府领导、社区干部甚至居民都要认识到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作为政府部门和管理者更要提高认识和责任感,从政策上给予支持。同时,要强化领导,使社区体育工作走上规范化、科学化和合理化的轨道。搞好社区体育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居民的身体素质,有利于提高社区人员的团结意识,有利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加强社区居民对体育文化建设的全面认识,需要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吸引更多的人群参与体育锻炼,提高社区居民的道德素质和健康水平。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多方筹集资金

首先,要多方筹措社区体育建设经费,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因为社区体育事业大多带有公益性质,较难得到回报,所以应采取多方筹集方式进行。虽然政府已将社区建设纳入财政预算,但是对社区的体育建设资金投入依然较少,对于整个社区的体育文化建设和居民体育活动远远不够。为此,当前可采取驻社区的单位援助一点,慈善机构募捐一点,群众集资一点,企业单位赞助一点的办法,缓解社区体育建设的资金紧缺问题。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居民文化素质

加强社区体育文化建设是提高居民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社区要结合居民不同年龄、文化层次及兴趣爱好的现状和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对他们进行培训,让社区居民思想观念不断更新,文化知识和素质不断增强,参与活动和锻炼身体的意识不断提高。社区要经常组织体育专业人员对居民进行培训、指导和讲解,让他们了解体育的内容、发展和作用,进一步掌握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加强和改进居民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社区居民的思想和道德觉悟,进一步增强社区居民的邻里团结。要真正搞好社区体育文化建设,还必须做到有政府领导重视,有经费保障和政策的支持,有科学的管理和完善的制度,使活动计划有人管、体育知识有人教、邻里困难有人帮,只有这样才能使居民对党和政府的工作满意,也有利于加强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四)借助学校师资指导社区体育活动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指导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一支新型体育工作队伍,其主要职能是组织、指导群众科学开展健身运动。鉴于目前社区缺乏体育指导员的现状,借助学校体育师资参与社区体育指导工作很有必要。因为学校体育教师都是经过体育专业的学习后才进入工作岗位。他们已经具备了体育知识与技能,能熟练地运用科学方法来指导体育锻炼。此外,鼓励学校体育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去社区兼职,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教师的指导和管理能力,开展文体活动及体育知识讲座,加强对社区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社区管理人员的体育文化知识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吸引更多的居民自愿参加体育锻炼,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社区体育专门人才紧缺的问题。

(五)借助学校资源促进社区体育发展

体育场地设施是社区居民开展体育活动必需的物质条件,是体育活动经常开展的重要保证。社区体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共同参与,在目前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情况下,可借助学校的某些资源为社区服务。比如那些损耗比较小的场地和器材,可以利用闲置的时间向居民开放。这样不仅使学校资源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社区体育设施不足的现状。另外,社区还可以与学校一起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体育表演或竞赛活动,这对社区来说,不仅会吸引社区不同成员的积极参与,还会增强居民对本社区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对社区的归属感,进而更加自愿地参与社区体育文化活动。这也体现了学校对社区的帮助和贡献,符合校、区共建的精神。

素质论文篇6

关键词:方永刚价值取向公安边防基层政工干部素质

最近,全国都在兴起一股学习方永刚精神的热潮,因为方永刚同志是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者、研究者和宣传者,更是党的创新理论的信仰者、践行者。他的先进事迹和可贵精神,永远是广大理论工作者的学习榜样,是新时期学习、研究、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的强大精神动力。那么,他的可贵精神和价值取向对公安边防基层政工干部素质的培养有什么意义哪?本文就从方永刚的事迹入手,发掘其价值,并说明它对于干部素质培养的作用。

一、方永刚的事迹简介和体现出的价值取向

方永刚,历史学学士、法学硕士、军事学博士,现为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专业技术7级。20多年来,方永刚一直从事政治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为发展军队教育事业和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作出了优异成绩,多次被学院评为优秀教员、青年教员成才标兵。他的事迹表现出来的价值取向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刻苦钻研、与时俱进

方永刚几乎把业余时间全都用在刻苦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上,并及时把学习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先后主编了16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专著,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在国家和军队核心期刊上发表40多篇,荣获“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28个奖项,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军队重点理论研究课题7项。

党的创新理论每前进一步,他的学习就跟进一步,研究就深化一步。2003年7月,胡主席提出要坚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他从电视新闻中看到这个消息后,连夜调整了第二天的讲课稿,让这一新思想第一时间进入了课堂,在学员中引起强烈反响。2006年暑假,他放弃休息,编写了科学发展观教学读本,初步形成了党的创新理论教学体系,为党的创新理论进入教材、进入课堂、进入学员思想作出了贡献。

二、追求真理、矢志不渝

方永刚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是党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使他有机会上大学,参军入伍,光荣入党,成为一名军队政治理论教员。他经常对别人讲,自已是在党的创新理论哺育下成长成才的,是党的创新理论的直接受益者,对党有着发自内心的深厚感情。

学习、研究、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使他深深地体会到:在当代中国,只有党的创新理论才能解决面临的发展问题,才是指引中国走向繁荣富强之路、人民过上和谐富裕生活的唯一正确的理论;党的创新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是实现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真理。正是靠着这种坚定的信仰,他一直把学习、研究、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作为自己最神圣的职责,看作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事业,当成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每当党中央提出新的思想理论观点,他都及时学习研究,很快就有或专著出版。

三、不辱使命、甘愿奉献

方永刚认真履行一名思想理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近6年来累计完成1000多课时的教学任务,年均超额完成200%的教学工作量,连续多年教学质量被学院评为A等。同时,他还利用课余时间为学院教职员工和学员举办了200多场学术讲座。

四、师德高尚、知行统一

方永刚把本职岗位作为践行党的创新理论的平台,不知疲倦地为党工作。早在2006年3月,他的病情就已露出了端倪,但是由于工作太忙,一直没有做系统检查。当时学院正承担着海军基层政工班4期1500名学员的培训任务,他主动请缨承担了开班的第一课《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对海军基层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为了讲好这堂课,他精心准备,看了上百万字的资料,到基层部队进行调研,找老海军了解情况,向随舰出访的同志了解事例,十二易其稿,试讲了10多次。正式讲课时,不停地冒虚汗,四节课下来,内衣全都湿透了。课间,他不得不到休息室的沙发上躺一会。

二、公安边防基层政工干部的工作要求和素质要求

1.公安边防基层政工干部的工作内容和要求

公安边防部队是一支执行边境保卫任务的武装力量,担负着保卫边境地区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任。它与内务部队、部队的性质是一样的,因此它的政治工作的根本目标和任务要依照《中国人民政治工作条例》和《关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来定位。而且,公安边防部队还因为自己任务的特殊性,由此还带有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特点。《中国人民政治工作条例》规定的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党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共青团建设和青年工作;民主制度建设;纪律检查和行政监督工作;保卫工作;军事审判、检察和司法行政工作;科学文化教育;军事宣传工作;文艺体育工作;群众工作;联络工作;军人褒奖、福利和优待抚恤;经常性思想工作;军事训练中的政治工作;执行任务中的政治工作;战时政治工作;预备役、民兵政治工作;政治工作研究。

结合公安边防工作的内容和特点,其中有些内容是边防工作中不会涉及到的,而有些内容则是公安边防部队政治工作的重要侧重点,比如群众工作,公安边防部队就比工作面宽、工作量大。群众工作的内容不仅是拥政爱民、警民共建、参加抢险救灾和社会公益事业等,还要把服务窗口建设、组织警民联防、搞好群防群治和情报调研、打击辖区各种违法犯罪、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群众工作的重点,尤其是某些边境地区,治安形势严峻,民族宗教矛盾错综复杂,、暴力恐怖事件时有发生,群众工作的任务十分繁重。所以,对公安边防部队来说,群众工作不仅是政治机关和政工干部的事,而且是部队全体官兵的工作内容。另外,与相比,保卫工作、联络工作也是边防部队政治工作应下力气抓好的工作。

2.公安边防基层政工干部的工作内容对政工干部的素质要求

在新时期的实际工作中,公安边防基层政工干部的任务及其繁重复杂,有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工作、群众工作等,这都关系到政工干部自身素质的高低。所以对于政工干部的素质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要求: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

⑴政工干部要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坚实的政治理论功底,也是政工干部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提高政治水平和政策水平,增强政治辨别力、免疫力和敏锐性的实际需要。作为一名政工干部,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知识,把握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学好党建理论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只有具备了扎实的马列主义理论功底,才能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才能从事思想政治工作。

⑵政工干部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思想政治工作面对的是复杂的人和各种复杂的环境、状况,需要处理的是各个方面大量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政工干部必须具有较高的精神境界。要做到廉洁无私克己奉公、助人为乐团结同志、公道正派诚实谦虚、以身作则勇于批评、对同志有宽容精神、对自己有自知之明。还应做到清正廉洁,坚持原则,顾全大局,对党和人民忠诚,对工作勤奋踏实,对同志胸襟开阔,作风正派,爱岗敬业,不断加强学习和自身修养,增强自己的思想意识和党性观念,以身作则,言行一致。

⑶政工干部要不断学习新的技能,拓展知识面。具体来说,政工干部应培养的能力主要有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及自我调控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层出不穷,要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组织工作,就必须不断进取,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也是政工干部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的动力所在。而且从边防工作的性质来看,还要提高自身的外语能力、心理学知识等。总的来说,一个优秀的政工干部应当是精通专业、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3.公安边防基层政工干部的素质存在的问题

⑴不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理论基础,对思想政治教育不重视,形式主义严重。一些干部本身没有多少理论基础,对自己的理论学习没有热情,而且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表示怀疑,认为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也有的借口任务重,时间紧,放松或减少思想政治教育。

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些干部本身思想道德品质有问题,表率作用差,言行不一。有些干部要下属做到的自己却做不到,甚至带头违反有关规定,在官兵中造成消极影响,有的干部不安心本职工作,忙于个人私事,忙于外出交往应酬,“离兵、离位、离岗”,“外出多、私事多、应酬多”,有的干部为了照顾自己的亲戚朋友的关系,打招呼,走后门,不按原则办事,破坏民主和公正原则,引起了战士和其他干部的不满情绪。

⑶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不强,方法老旧,没有新意,不在乎接受教育者的心理感受。调查显示,认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太死板的占绝大多数,比较灵活的只占少数。很多人表示,如果遇到苦恼,一般会找朋友和战友去诉说,或者憋在心里,而找上级诉说的只占极少数。一些政工干部自身素质不高,事业心不强,不讲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用行政命令代替说服教育,不是用民主方式去做战士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注意以情感人,没有把握战士的心理和现实的要求。有些干部故意与战士保持一段距离,战士有话不敢说,有问题不敢反映,官兵之间存在隔阂,难以沟通交流。[]

三、如何以方永刚价值取向来提高公安边防基层政工干部素质

1.以方永刚“刻苦钻研、与时俱进”的精神和价值取向提高边防基层干部素质

1997年,方永刚遭遇车祸,颈椎骨折,命悬一线。医生在他的头顶做牵引,脑袋上钻了两个眼,下了两个钩,吊了16磅的秤砣,整整吊了108天。尽管这样,他仍然坚持学习。头部不能用,他就用手举着书看,从一开始举3分钟就会手酸休息,到后来举着书看3个小时,手都不哆嗦。就这样,他在住院期间看了43本书,最后完成了一部30万字的专著《亚太战略格局与中国海军》。

同志指出:“不学习理论,势必思想空虚、精神贫乏,是非不辨、方向不明”。政工干部是党的形象的代言人,担负着“两个提供”的历史使命,其自身的地位和职责要求我们首先必须是政治上的坚定者、理论上的成熟者。因此,政工干部要注重用正确的思想和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强化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把握政治方向的能力。要全面地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当前,尤其要注意加大学习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力度,进一步坚定思想信念,坚信政治工作的威力。

学习方永刚的刻苦钻研精神,还要潜心学习业务知识,着力提高业务技能。业务技能学习内容很多,讲授政治课、撰写文电材料、开展调查研究、组织大项活动、做思想政治工作、运用现代化教学办公设备等知识都是政工干部必须学习的基本内容。指出:“有了正确的观点和正确的思想,还要有比较恰当的表达方式告诉别人。”这就需要政工干部注重学习演讲、谈心等技巧,不断提高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应当明确,岗位是政工干部学习的最大舞台。政工干部面临的每一次任务、每一项工作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都值得去学习研究。因此,要注意把学习与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在学习中思考工作,在工作中深化学习,实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网络社会的形成,加快了知识更新的速度。

学习方永刚的与时俱进的精神,政工干部还要适应时展的要求,以思想敏捷,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了解掌握当代政治、经济和科技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大胆借鉴、主动汲取,及时捕捉社会前沿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比如,大胆学习现代技术手段,学会运用计算机备课施教,运用网上交流、多媒体进行政治教育,运用大众传媒进行教育鼓动等,使军队政治工作搭乘信息技术的快车,永远与时代同频共振。开展卓有成效的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和开创创新的政治工作方法要求真正转变观念,真正重视基层,重视经常性思想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很多新的方法、好的方法就会被创造出来。

2.以方永刚“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的精神和价值取向提高边防基层干部素质

2006年11月,方永刚被确诊为结肠癌晚期。住院期间,有挚友问他:你后悔吗?方永刚十分平静并毫不犹豫地说“我无怨无悔”,因为“我已经把生命中最好的精力、最好的时间和最好的状态,都用在了我钟爱的事业——研究和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上,我是为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而工作、而付出!所以我对自己的人生选择没有遗憾!”。他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知识,把握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学好党建理论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只有切实抓好部队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能力,才能自觉抵制外国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尤其是抓好当前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做到“三有一好”(有理想、有责任、有能力、形象好),使每一名党员干部成为部队建设的一面旗帜。要重视抓好传统教育,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荣辱观,从思想深处解决为谁当官,为谁掌权的问题,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

3.以方永刚“不辱使命、甘愿奉献”的精神和价值取向提高边防基层干部素质

方永刚在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过程中,可谓不辞辛苦,有求必应。2001年10月他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讲团下部队巡回宣讲,先后走了齐齐哈尔、哈尔滨、长春、吉林、沈阳、锦州、大连七个城市,几次都是一下火车就上会场。由于他讲课非常投入、有激情,再加上一天讲两场,到哈尔滨时,他的嗓子已经说不出话了。当时211医院及时为他做了治疗后,他在下午又继续讲了近2个小时。

学习方永刚精神,需要像方永刚那样忘我拼搏,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开展工作。方永刚同志丰富而又卓有建树的理论研究及传播实践活动,是坚持理论源于实践的结果,是敢于挑战、忘我拼搏的结果。现在新形势下,基层政工有些干部被物质诱惑了,被消费主义俘虏了,被物欲控制了,使得“甘愿奉献”的精神缺失,使得自己做工作没动力、没精神,自然不能做好边防政工工作。这就要求向方永刚学习,学习他的奉献精神。

4.以方永刚“师德高尚、知行统一”的精神和价值取向提高边防基层干部素质

在方永刚被确诊为结肠癌晚期的情况下,他一方面以乐观主义精神和顽强毅力与病魔作斗争,一方面争分夺秒地抓紧工作。他表示:“不管癌症是中期是晚期,研究党的创新理论没有限期。我能舍弃我的生命,但不能舍弃我的事业;我不惧怕癌症,但害怕离开最钟爱的三尺讲台。只要不倒下,就要不停地学、不停地写、不停地讲,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创新理论。”

学习方永刚精神,需要像方永刚那样求真务实,做到表里如一、知行统一。方永刚高度的政治觉悟和高尚的师德师风,是我们党优良传统作风的生动体现,为我们弘扬总书记倡导的八种良好风气,进一步改进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树立了好榜样。目前一部分政工干部个人品质不好,导致其工作也做不好,这要求加强自己的素质和道德建设,注重身为领导干部具有的言传身教作用,要搞好传帮带。比如在布置工作时,不仅要明确任务,更主要的是要通过领导干部的言传身教,通过干部自己在实际工作岗位上的摔打锻炼,不断提高干部的作风素质。

总的来说,方永刚的价值取向是公安边防基层干部的榜样,也是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广大的干部必须要以此为标准,做好自己的素质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1]冯跃民.新形势下公安边防部队政治工作定位的思考.[J].武警学院学报,2005(6):83

素质论文篇7

关键字:艺术教育艺术素质措施

当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艺术公选课,与此同时,学校为了提高艺术公选课的质量开设了艺术公选课教研室。很明显,现在的艺术教育正在逐步成熟,并趋于完善。对当代大学生的艺术素质的提高将起到很深远作用,将有很重大的意义。

所谓艺术素质是指具备艺术范畴内的内在知识水平和外在表现相协调统一的一种综合水平和能力。比如从事舞蹈、音乐、绘画、文学创作等艺术行为的人他们所具备的和艺术相关的能力,就可以称之为艺术素质。艺术素质教育即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和内容,来改变艺术素质水平的教育。推行艺术素质教育,一是要加强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与指导,尤其是要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为指导,运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解决实施艺术素质教育的一系列实际问题;二是要全面深刻领会、贯彻全国教育会的精神,尤其是要认真贯彻总书记讲话和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决定,进一步提高认识,加深对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理解;三是学习科学的教育思想,包括国内外教育家的先进思想和新的教育观念;四是学习国内外艺术素质教育改革的先进经验;五是推广应用各种优秀的艺术素质教育科研成果。

一、高校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现状分析

作为高校学生的艺术教育,其学科的个性、创造性、主体性在教学中体现得较为突出。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考试和考核以及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方面,各高校都有自己不同的要求和做法。为掌握高校院校艺术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对某地的7所高校院校艺术教育情况作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学生艺术素质不容乐观。如会五线谱的学生只占调查人数的7.9%;非艺术类学生入学前接受过美术教育的仅占20%;在问及对自己的审美能力有无信心时,只有34.8%的学生认为有自信;21.7%的学生不知道中西方美术的区别,71.9%的学生对中国美术和西方美术了解很少。基于此,一些高校院校已陆续开始对非艺术类学生进行包括美术、音乐、戏剧等方面的艺术教育。

另外,调查中发现,高校实施艺术素质的现状呈现以下特点:(1)没有统一规范的教材,自主性比较强,教学内容较多地受到专业教育的影响,存在将专业艺术院校的教材压缩使用的现象;(2)教学机构方面,多数高校院校设有艺术教研室或艺术活动中心等机构;(3)师资队伍方面,学校拥有一定数量的教师队伍,但学历、职称层次无法与专业教师队伍相比;(4)资金投入方面,大多数学校经费紧张,教学设备短缺;(5)学生对艺术素质教育的认识方面,大多数学生对学习艺术类课程抱有较大兴趣,但也有部分学生认为艺术素质教育与就业无关,学习兴趣不大。

二、艺术素质培养在教育中的作用

2.1对品德的培养

首先艺术素质教育与“德”有紧密联系。艺术素质教育作为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一部分,其内容是广泛而富有联系的,如果仅仅将艺术素质教育归结为吹拉弹唱、舞文弄墨等技巧性的训练,显然达不到正确理解艺术的目的;应该从文化现象或者说人文素质的高度来整体认识艺术,才是对艺术素质教育的全面认识。艺术教育从形式上不能仅限于一些技巧性的训练,而且从内容上看也不只单包括绘画、音乐、舞蹈等狭窄的门类。作为富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由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众,其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感、艺术观念,乃至整个社会的风尚、习俗、气质等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异,而产生的艺术也必将表现出各自的特质。但作为艺术的整体,文化的组成部分将其纳人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一部分,不仅使艺术教育更为宽泛.同时对真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民族文化,树立民族形象以及培养爱家乡、爱本上的爱国主义思想具有潜移默化、实实在在的价值,从艺术教育的实施、传授及提高方面也有便利的条件。如何使民间艺术落实到正常的人文艺术教育内容中,使生于斯、长于斯的民众能熟悉了解并珍爱自己的传统民间艺术,进而热爱自己的祖国。

2.2对审美观念的培养

艺术教育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雕塑、建筑、陶艺等艺术学科,各艺术学科都有各自的特点,但是艺术作为人类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不管是哪一种艺术,它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是人类对世界、对现实、对生活的一种情感反映。对现实生活感受越深,艺术情感的表现就越深刻、越真实,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经过对生活深刻实践才完成,这样的艺术作品,对人的情感世界,精神世界的作用就越大,因此,人们说优秀的艺术作品能陶冶影响人的性情。在艺术的类型中,最主要的、人类感觉最敏锐的是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

视觉艺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它又称造型艺术,因它以可视的图型为基础,占有一定的空间,故属空间艺术。视觉艺术作用于人的是形状和色彩这两个因素。

听觉艺术也称为时间的艺术,它只能听而看不到,主要是指音乐这一艺术,它影响人的因素是声音、音响。音乐这种特殊的语言与所要表现的对象不可能有本质上的联系,因而它不可能象视觉艺术一样描绘出具体的事物形象出来,只能表达一些不确切的情感含义。但音响是一种物理运动,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音乐的存在,它是人类语言的一种,因此,任何有感觉的人都会对音乐的音响而有所反应、有所感知,音乐是表达人类情感最直接、最细致的一种艺术。

可见,艺术作品影响人、感染人的过程,也就是教育人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受教育者认识美的过程,是在不断的审美过程中完成的教育。正是因为艺术本身是美的铸造,它感染人,作用于人类的审美,靠的就是它自身美的魅力。艺术教育是提高人的审美意识的重要手段之一。

2.3对思维的培养

艺术素质的教育除了审美功能作用外,形象性思维的培养是另一主要功能。爱因斯坦讲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现代医学已经证明,人的左右脑有着不同的分工,左脑以语言、计算、逻辑等功能为主,右脑以记忆、形象、情感等功能为主,左右脑既分工不同,又互相调节,互相辅助,偏重任何一方,智力的发展会受到限制,只有全面平衡的发展,才能达到增进智商的目的。在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认识当中,显然将人的思维方法、方式孤立地区分开来了,认为:逻辑思维是科学家的方法、形象思维是艺术家的方法,其结果是教育单一的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艺术创作是情感的心理活动,是艺术家通过非具象的手段表现他的内心世界。由于是非具象性的艺术,因此,他的创作必须以想象力为心理基础,通过想象和联想的充分发挥,塑造出丰富的艺术形象,而作为艺术的受教育者,通过不断地对感知力的培养,对艺术欣赏的二度创作,也变得更加丰富,这个由感官刺激到受理智支配的过程,是受艺术情感激发的过程,是艺术不断给大脑思维提供丰富给养的过程。苏联巴甫洛夫学说:人类的生理心理机能,都有其节奏规律。大脑思维时,注意的对象越是处多变的运动状态,注意力就越集中,越有深度,注意对象转换的本身,就是给注意力的一种给养。就是不断给脑力形成新的刺激,不断导致神经兴奋的再现。因此,对促进全面思维创造了条件。“艺术能够激起幻想,开拓思想,形成道德原则,扩大眼界,皆因思想立场,给人以理想”,这是前苏联对艺术教育的阐述。

三、提高大学生艺术素质的措施

3.1.注重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兴趣,必须采取多种办法。以音乐教学为例,通过讲解音乐背景、情节等,通过画面展示、播放幻灯或电影等多种方式,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曲目的理解,又可以激发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的强烈兴趣。例如,根据民间传说的爱情故事及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而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其美妙的旋律令人无限神往,其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扣人心弦。但是,如今学生对于这个故事,并不一定完全熟悉,尤其他们欣赏是该曲时,也并不一定能够充分理解。若在欣赏此曲前,教师将故事的梗概以及“草桥结拜”“同窗共读”“十里相送”“婚变投坟”“化蝶”等情节向学生讲述清楚,便能激发学生欣赏该曲的强烈兴趣,使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越来越多地受到音乐欣赏教学研究和实践者的注意。有论者认为,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更好地启发、诱导、感化、影响学生心理,促使他们积极思考,激发他们认知上的需要和对音乐的兴趣。比如,在欣赏课《春江花月夜》的教学中,通过在不同的班级分别进行听磁带录音和通过多媒体欣赏乐曲,对学生注意力集中情况进行对比后发现,学生对于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动态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信息更感兴趣,能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2加强艺术教育教学质量

在艺术教育教学中,教师应组织各类、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因为课外活动是艺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各类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抓学生心理特点及艺术教学的规律组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纯真的艺术感受、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努力提高学校艺术教学质量。

我们必须把建立艺术教育评估体系与标准提到日程上来,艺术教育教学考核、评估是检查学校艺术教学质量、改进教学的必要手段,是促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措施,考核评估学校艺术教育应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

①学校开设艺术选修课的种类、开设门数及课时;

②课堂教学及课外艺术活动情况;

③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审美能力、艺术表现和创新能力);

艺术教育不能一瞰而就,不能心浮气躁,不能做样子打快拳,它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性的任务。

3.3艺术教师要扮演好培养者、促进者的角色

艺术教师是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者和促进者,作为一名艺术教师,首先要学会合作,改变传统的单一备课、授课方式。综合艺术课程所涉猎的领域十分广泛,其教学任务是一名授课教师难以完成的,只有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其次,艺术教师要以与学生平等的姿态进行教学活动,建立个师生同乐的学习活动空间,使师生在一个同思索、共发展的环境中,达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教师要做到蹲下身来和学生讲话,耐下心来听学生做事,全身心地参与学生的活动。

再次,教师应积极地“旁观”。俗话说旁观者清,学生在进行创作、表现时,教师并不清闲,教师要积极地听,认真地听,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随时掌握艺术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学习。积极地“旁观”是申时度势、适时有度地进行干预,这将更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活动。

最后,教师要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艺术学习氛围。活泼多样的艺术教学活动,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艺术学习,促进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使课堂更加生气盎然。在学生学习出现困难或表现不当时,教师不是求全责备,而是给予理解和鼓励,使学生敢于行动,敢于探索和思考。在课堂上,教师更应是学生最可信赖的朋友、知己和支持者。师生之间这种温暖的人际关系,便于一个生机勃勃的教与学的气氛的形成。

3.4学生应从心理上接受艺术教学

在高校艺术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同学抱着一种混混而已的心理,并没有从认识上接受艺术教育,他们觉得这些课好过,而且成绩好坏无关,学与不学都是一样。针对这样的思想,作为教师应该对他们进行正面教育,同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让他们从心理上接受艺术教育,并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这样才达到了我们教育的真正的目的。

总之,艺术素质教育能潜移默化地陶治学生的性情,纯洁心灵塑造,是美的集中体现。事实上,素质的提高,不单是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更需要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标准个人意识、道德修养等的提高;素质的提高,也能使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文明程度得到提高。大学生更应该尽可能地接受人文教育,找回丢掉的另一半,走出或超越自己狭窄的专业范围。它将成为艺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而倍受重视,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这有益的探索当中,寻找自我,表达自我。同时,高校艺术素质培养现状不容乐观,广大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者应时刻注意时展的新动向,以代表广大人民先进的文化方向为宗旨,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做好高校艺术素质培养。

参考文献:

[1](英)赫伯·里德著吕延和译通过艺术的教育[M]长沙:湖南人学出版1993

[2]宋德玉,姬英涛陶冶情操,完善自我—论音乐欣赏课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美与时代,2004,(9)

[3]杨芳论艺术素质教育的科学化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

素质论文篇8

对思想政治课来说,怎样看待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这个问题,主管的领导和广大教师都在讨论、探索。这里就几个主要的问题谈谈个人的认识。

一、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特点

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教育的统称。前者侧重于理论观点、思想认识的教育;后者侧重于政治立尝政治方向、政治观点和态度的教育。

两者虽各有侧重,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具有四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最重要的部分。素质教育,本质上就是全面发展教育,就是党的教育方针所要求的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在全面发展教育中,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它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轻视、淡化甚至排斥这一部分,全面发展教育就失去了推动力,其结果只能片面发展。当然,尽管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作用很重要,却只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不能以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代替或等同于全面发展教育。

在强调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同时,也要重视其他方面的教育。

第二个特点,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具有强烈的政治性。思想政治教育总是为一定的政治服务的。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这就是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最重大的政治就是贸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第一位的任务,就是要教育学生懂得我国当代最大的政治,坚持这一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决心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可以说,政治性是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灵魂。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对这一点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国内国际形势对我们具有许多有利的条件,但同时也要看到,矛盾是错综复杂的,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也不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还需要进行艰巨复杂的斗争。以往那种教条式、口号式的政治是不可取的,但绝不能否定政治,不能淡化、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只有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才能使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第三个特点,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既是相对于智育、体育而言,又渗透于智育、体育之中,覆责着广阔的领域,包括提高思想认识,启发思想觉悟,培养道德品质,锻炼健康心理,养成良好行为等诸多方面。贯彻于这一广阔领域的则是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矛盾。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鲜明的思想性,主要表现在教育学生明辨是非、分清善恶、辨别美丑,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任何时候,尤其在假、恶、丑的现象肆虐的时候,更要坚持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鲜明的思想性。一定要旗帜鲜明,而不能清浊不分,模糊是非、善恶和美丑,随波逐流。可以说,旗帜鲜明足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生命。如果旗帜不鲜明,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便只剩下说教和口号,就没有任何活力了。

第四个特点,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具有特定的知识性。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和知识教育并不是割裂的,更不是对立的,而是一致的、融和的。这种一致和融和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内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大量的科学知识;其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需要以科学知识为载体。主要基于这两点,我们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当然也应该看到,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知识性与一般文化科学知识还是有一定区别的,这种区别也有两个方面:其一,它只是文化科学知识的一部分,因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不可能代替其他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其二,它与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政治性、思想性相融和,起着服务于政治性、思想性的作用。离开了政治性、思想性的“纯粹”的知识性,对于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便是无意义的了。

二、需要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基于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特点,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尤其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需要精心处理好几个关系。

第一,育人和升学的关系。要以育人为本,而不能以升学为本。育人和升学并不是对立的,既然是学校教育,当然既要育人,又要考虑升学,而且要认真研究升学,尤其是普通高中,应为高等学校输送更多更好的学生。不研究升学问题,在这方面没有切实可靠的措施是不应该的。然而,认真研究升学和“以升学为本”有着原则区别。所谓“以升学为本”,有三方面的表现:一是违背党的教育方针,造成学生片面发展;二是淡化、削弱甚至排斥思想政治教育,片面突出甚至只是突出文化知识教育,造成学生政治方向不明,思想认识不清;三是以升学率作为评估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对家庭、社会和学校自身造成误导,后果十分严重。学校教育应该以育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更应以育人为本。而这些年来,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思想政治课也有一种以升学为本的倾向,甚至感到难于自拔。

对于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来说,陷入“以升学为本”的泥潭,就是忘记了根本,忘记了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要特点,因而既失去了这门课程的特有竟人功能,也造成自毁形象、自毁荣誉的不良后果。对此我们一定要有十分清醒的认识。我们只能用改革教学内容和数学方法来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作用,而不能靠“以升学为本”来维持自身的存在。

第二,明理和分数的关系。这一对关系是和第一对关系相伴生的。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课,要以明理为本,而不能以分数为本。这里说的明理,是广义而言,包括懂、信、用这三个依次递进的主要环节。思想政治课和其他课程一样,首先要求学生懂得所学的内容,包括必要的识记、理解和融汇贯通,到这一步均属于知的范畴。在懂(知)的基础上,思想政治课还进一步要求信和用。在这两个环节,思想政治课和其他课便有了一些不同的特点。其他文化知识课,一般说来学生的懂和信是相通的,懂了也就信了。而对思想政治课来说,学生的懂和信,并不都是自然相通的,还要有一个转化、飞跃的过程,这个过程受多种教育因素的影响。至于用,就是将已经懂得的知识化为方法和德性。这个环节要求更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更多。要求学生倩和用是个难点,而这个难点恰恰是思想政治课所要实现的主要目标。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再来看看明理和分数的关系。学校教育,特别学习各门功课,当然需要分数。所谓“分数”,是衡量学习状况的一种工具和尺度。这个工具和尺度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很大,功能很强。忽视分数的作用和功能是不应该的。对于思想政治课来说,同样也需要发挥这个工具的作用。然而,重视分数的作用和“以分数为本”有严格区别。在思想政治课中,“以分数为本”的主要表现也有三点:一是把分数作为激励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二是以分数作为检查学生学习状况的唯一标准;三是用分数作为维持正常教学的主要手段。应当看到,分数虽然对于明理有重要作用,但这种作用毕竟有限。在懂与不懂、懂的程度上,分数作为检查的尺度,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在信与不信、信的程度上,分数就难于发挥作用了。在用与不用、用的程度上,分数也只能发挥部分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衡量将已懂的理论知识化为方法的程度,而对于将已懂的理论知识化为德性,分数也就无能为力了。这就是当前思想政治课研究记分改革的一个关节点。许多教师提出的将分数与评语合成作为检查标准的方案是很有价值的。这表明,许多教师在积极探索思想政治课以明理为本,而不以分数为本的具体途径。

第三,活学与考试的关系。要以活学为本,而不能以考试为本。活学,是泛指,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以及整个教学过程。活学为本,就教而言,就是要善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善于掌握和运用各种教学艺术,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启发学生的学习要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学而言,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注重明理,逐步向懂、信、用三者融和的方向努力。就整个教学过程而言,就是要按照认识规律和教学规律组织教学,贯彻启发式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总之,活学为本就是要教活、学活,使整个教学过程既符合规律,又生动活泼、有声有色。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再来研究活学与考试的关系。考试,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各门课程的学习,都需要有考试这个环节。考试,广泛他说就是评估,不仅可以检查办学和教学的结果,还可以成为推动、改进办学和教学的一种力量。

轻视考试(评估)这个环节是不应该的。然而,重视考试与考试为本有原则区别。

在思想政治课中,以考试为本的主要表现,一是以考试为中心来组织全部教育和教学工作;二是将主要精力用于研究考试的“战略”和“策略”,更有甚者,猜题押宝,而忽视育人和教改;三是误导学生,将应试作为主要学习目的,而忽视了明理和做人。这样,考试这一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便会丧失。思想政治课需要有科学的、有效的考试;但是,以考试为本,将思想政治课的存在建筑在考试的基础上,是短视的,不明智的。事实说明,这样做,思想政治课反受其害。各地正在探索的考试改革,本质上就是察坚持以活学为本,寻求科学有效的考试制度和方法,废除以考试为本。

三、制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性,受到客观的、主观的多种因素的制约。

从宏观上看,主要受到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的影响。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是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课发挥育人作用的重要客观条件。现在,精神文明建设愈来愈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改善党风、民风、社会风气成为普遍的要求,这样,就会为思想政治课营造比较好的客观条件。认我们思想政治课来说,不能只是哀叹世风,坐待客观条件的改善。应当看到,制约思想政治课有效性的还有重要的主观条件。最为直接的是三个方面。

第一,要有强有力的思想政治领导。中共中央自从1985年发出《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以来,又连续发出了《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也特别强调德育工作的重要地位。国家教委根据中央的精神,颁发了《中学德育大纲》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年前国家教委又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意见》。中央和国家教委颁发的这些文件“,体现了党中央和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思想政治课的高度重视,文件所提出的许多重要政策、要求和措施,对于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地位,提高思想政治课的质量将产生重要作用。我们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党政领导,坚决贯彻中央和国家教委的要求,从大局、从长远、从政治上看问题,把思想真正转变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这样才能有效地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课的领导。缺乏有效的具体领导,思想政治课的改革就会步履维艰。我们高兴地看到,越来越多的领导,坚持从政治上看问题,指导和督促思想政治课以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为己任,这是对思想政治课最大的关心、爱护和支持。

第二,要有比较完善的课程标准和教材。课程标准可以说是课程建设的“宪法”,有了比较完善的课程标准,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工作、考试方法等,才有一个可以遵循的正确根据。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标准贯彻了素质教育的精神,就会对思想政治课发挥素质教育的作用,产生巨大的影响。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有了比较完善的教材,就为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思想政治课的教材贯彻了素质教育的精神,同样也会对思想政治课发挥素质教育的作用,产生巨大的影响。多年来,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标准和教材,虽然在不断改革,不断探索,有所前进,但是距离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很长的路程。国家教委制定并即将颁布实施的高、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按课程标准组织编写的教材,上海初中开设的公民课程,高中进行的课改实验,都在探索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具体途径。我们要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使这条道路越走越宽广。

第三,要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素质教育从一定意义说,最终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的高素质,是素质教育最直接、最切实的保证。现在我们提出高质量的师资,大体上包括思想好、水平高、作风硬三个方面。政治教师要以育人为天职,懂得党的教育方针,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作为时代赋予自己的使命;要懂得党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有坚实的马克主义理论基础,有比较丰富的社会科学和有关方面的知识,懂得教育规律和育人艺术;要既会顺水行舟,更会逆水行舟,条件好的时候,能获得出色成绩,条件差的时候,更能显示政治教师不辱使命的本色,始终坚守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阵地。

素质论文篇9

思想政治素质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政治态度、思想品质和工作作风。它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人生观、强烈的事业心、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以及高尚的情操和远大的理想等。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体现在教师对待事业态度上,应该是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工作,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等。思想政治素质是教师的精神支柱,决定着教师的政治信念和宗旨,制约教师的道德规范,影响着教师工作态度和工作热情及自身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教师应该把教书育人看作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高度的政治热情,积极负责地从事着平凡而艰苦的教育工作。

2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职业道德包括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等方面的行为标准和要求,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核心部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大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我国几千年传统的教师职业道德中有不少优秀的成份,它主要表现在:热爱教育,终生授徒,有教无类,文行忠信,以身作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教师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担负着培养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艰巨而光荣的任务。社会主义的教师职业道德批判地继承了古代师德的优秀遗产,以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为指导,从根本上区别于以往的教师职业道德,是最先进、最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其道德规范主要是:(1)热爱祖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志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2)热爱学生,无私传授知识,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分厚薄,关心学生思想进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书育人,尽职尽责;(3)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学而不厌,努力进取,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识;(4)教师之间团结互助,共同提高,师生之间教学相长,共同进步。教师的职业道德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能否为党和国家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新人,关键在于教师。

3扎实的专业技能素质

现代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21世纪的教师必须是终身学习的教师。教师不仅要通过终身学习来不断吸收新知识和新技术,适应已悄然发生的会使今天的教育面目全非的教育变革,而且要让下一代把握终身学习的理念,提升终身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成为未来社会的真正主人。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一个理想的教师,一个有所成就的教师,他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扎扎实实多读一些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的书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究,同时也可通过在线学习、专业学习、理论学习等不断完善自我,不断超越自我。我们每个教师应当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做学习的主人。

教师应当有较成熟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具备较系统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学与教的心理、知识生成的原理、学生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具备维护自我心理健康与学生心理健康的能力;要善于与他人沟通,分享研究成果,善于汲取他国他人的成果,丰富更新自己的观点,使自己总是站在科学前沿,维护学生的学习利益。要从“应试教育”的巢臼中走出来,转变教育观念,抛弃传统陈旧的教法,运用教育教学规律,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育学、心理学等基本理论,并将其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在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教师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加强进修,提高业务能力,用真才实学去教育学生,让学生为你的才能所吸引,心悦诚服地“跟你学”。

4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

健康的身体素质是教师诸多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教师思想政治、道德、科学文化、能力、心理等各种素质的物质基础。换言之,教师的思想政治、道德、科学文化、能力、心理等各种素质都是建立在身体素质之上的,教师的身体素质在教师职业活动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没有一个良好的身体作保证,会导致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即使有再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也不能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据调查,58%的教师自我感觉身体状况一般,18.7%的教师自感身体比较差,认为自己身体健康的教师仅占20%。而在自感身体比较差的教师中,26-35岁的占19.4%在各年龄中最高,其次为36-45岁,占19.3%。而这两个年龄段的教师正是社会、学校、家庭的中流砥柱,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尤其值得关注。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同等重要的,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绝大多数人把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人们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呵护备至,却忽略自己的心理健康,或者把心理健康问题当作身体疾病来对待。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相互制约的,一个人身体与心理都健康才称得上真正的健康。

教师要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参考文献:

[1]张顺清.论中学教师的素质及培养途径[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3):233-234.

[2]刘宪军.郑州市普通中学体育教师素质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0).

素质论文篇10

关键词素质教育德育主旋律

***

教师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目标、各种教学大纲的实施,最终都要通过教师来完成。师范院校学生的职业定向是教师,师范院校对学生的培养、塑造,对其一生的工作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于师范院校来说尤为重要。

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提出了“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

邓小平同志在1983年10月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中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同时还指出:“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2〕因为从长远来看,这个问题关系到我们的事业将由什么样的一代人来接班,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我们要着眼于未来,培养出不仅有知识、有能力、有才干、有胆识、有开拓思想、有创造精神,还必须有科学的思想方法,有坚定的无产阶级政治立场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一代新人。也就是说,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把德育放在首位。

建国四十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经历了举世瞩目的历史大转折和事业大发展。我们的教育事业也越来越兴旺。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工作中,忽视精神文明,在社会精神生活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有的还相当严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假冒伪劣、欺诈活动成为社会公害;文化事业受到消极因素的严重冲击;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蔓延,党风、政风受到很大损害;一部分人国家观念淡薄,对社会主义前途发生困惑和动摇。这也必然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并反映到学校教育中来。再加上现行教育中的“应试教育”倾向,片面强调“智力开发”的偏向,更导致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下降。这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足够认识和警惕。

学校工作就是教书育人。对生产力构成要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成分的劳动力——人来说,单单去提高他的智力素质是不行的。而没有政治思想品德素质保证,这种智力素质的提高和有效发挥也是要受限的。学校教育的过程,是学生道德理想、道德感情和道德习惯形成的最重要时期。因此,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这一正确的政治方向,把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的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三个面向”,探索德育新思路。

1、全员抓德育,全面育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思想建设的主旋律,从校长到普通教职员工,人人抓德育,事事讲育人。努力使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中去。当然,领导者和教育者言行一致的品德,对于各种教育效果的影响是很大的。学校领导和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给学生做出表率,才能提高教育效果。

2、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列宁曾经说过:“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3〕课堂教学在各种教育途径中占有特殊重要地位,高校的“两课”更以主渠道地位发挥理论指导作用。学校德育要以“两课”为核心,配合各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两课”教学要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从理论上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各科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与传授知识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如文科教学对学生进行语言美、形式美、意境美的熏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情操教育等;理科教学培养学生辩证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等;艺术课程要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