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培养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15:00:48

素质培养

素质培养范文篇1

关键词:语文素质;培养;策略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既有工具性、交际性等实用性质,又有信息贮存和传递的载体性质。此外,语文还肩负着继承和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传播人类文明的重要责任。因此,语文的学习和应用都应当突出对语文素质的要求。

一.语文应试教育的弊端分析

我们目前推行的语文应试教育,使语文教学过于专注散乱的语文知识点的记忆、文本模式化的解读及肢解式的分析、八股式的写作训练等内容。语文考试题目的设置,也过于庞杂,没有突出对语文素质考察的要求。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素质方面严重欠缺。比如,目前大多数的学生,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说不出一段清晰明了的话语,表现出来更多的是词不达意、条理不清,更谈不上优美与动人。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应当反思,语文教育教学出了什么问题?语文教育教学如何在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众所周知,我国当代教育教学理论源于前苏联,至今未能摆脱其影响。其中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对我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在教学方面,凯洛夫强调,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教科书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这种提法,囿于当时条件的影响,是有进步意义的。但现在看来,并不完全适用于语文教学。师生间的教学过程如果过于局限在课堂,难免将学生与现实生活隔裂开来,学生学的东西也就脱离实际,难以在生活中加以运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东西,主要用来对付考试,是造成学生语文基本素质较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强调教科书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有缺陷。语文课本的确精选的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精品,可谓营养丰富。这些营养虽然很全面,但充其量都是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就那么薄薄的一本,到处蜻蜓点水,不能算作主食。没有主食,单靠营养元素,就难以拥有强健的身体,更谈不上素质了。目前,学生的课业负担很重,语文也不例外。语文作业很多,但多而不精,很少顾及到语文素质的培养,有的只是单调的重复和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学生做语文作业,如坠云雾之中,有很多蒙和猜的成分在里面,也没有兴味,对语文学习的反感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二.语文素质培养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语文教学要改革,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作为语文教育者,应首先将一些落后的语文教育教学的观念和方法,从自己的大脑中清洗出去,转变自己的观念,勇于除旧立新。但是,对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认识比较深刻,不等于我们对语文素质教育就有了清晰的认识。在除旧立新的道路上,勇于实践值得褒奖,如果“盲人骑瞎马”乱闯一通,只会从一个误区步入另一个误区,不会有理想的效果。什么是语文素质呢?首先要弄清楚素质的含义。素质一般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思想与行为的具体表现,一般包括:文化水平的高低;身体的健康程度;思维能力和对事物的洞察能力;管理能力和智商、情商层次高低;职业技能等综合体现。与应试教育区别在于,素质教育要求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社会经验、心智发育以及工作能力等方面,达到一定的社会要求。比如,在身体方面,体现为身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心理的发展,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发展,要能满足社会需求和个人幸福生活的需要。应试教育的弊端,从根本上讲在于片面强调了知识的增长,忽视了经验的传承,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发展,忽视了社会的要求,也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合理发展需求。一般来讲,一个高素质的人应具备以下六个条件:一是要有比较广博而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二是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及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三是较为广泛的艺术修养;四是健康的体魄;五是较为完善的道德情感、道德理念和道德行为习惯;六是较强的意志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这些方面,通过目前的应试教育是难以实现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益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往低了说,是培养合格的国家公民,而不是以得到高分为目的。在目前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下,应试教育是不可避免的一种选择。因此,目前提倡的素质教育并不是完全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而是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尽量剔除应试教育中不合理的成分,减少其负面影响。使教与学的过程、考试考核的内容、考试考核方法等更加符合素质发展的要求。

三.语文素质培养的主要办法

下面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谈一谈语文素质培养一些具体实施办法。1.语文素质教育应致力于发展学生的语文实践应用能力。这种能力首先表现在阅读上,现代社会的一大特点就是信息量大,信息转换比较快,阅读效率就成为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有这样一个公式:阅读效率=阅读字数/阅读时间×理解力,可作为评定阅读能力的一个依据。其次,要善于从资料中快速筛选要领信息,并判断这些要领信息的价值,以及这些价值的使用方向。2.语文素质教育要注重思维训练。众所周知,“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训练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文的思维训练不同于数字思维训练,语言思维是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综合思维的关系,是通过形象联想的模式,并伴同语感的形式,用语言承载和表现思维的过程。语言思维有两种含义:一是凭借语言进行思维;二是语言思维通过语言符号的运行系统,使语符的音、形、义三者之间产生关联,使大脑生成语符,并由此生成词语、语句、语段和语篇,在这个“思”和“想”过程中,语言形成了独特的运行特性,即语言思维特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具体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演绎、发散、求异等思维训练。3.语文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语文教学担负着提升学生文学修养,培养审美能力,锻炼意志品质,扩大知识世界的职责。以审美能力培养为例,文学“是一种具有审美特质的社会意识形态”。[1]“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文学又是人类的一种审美活动。文学的意识形态性与文学的审美特性有机结合在一起,就产生质变,产生了作为文学的根本性质的文学审美意识形态。”[2]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绝不能局限于课堂及教科书,语文教师还应当广泛涉猎,精选文学、科学、政治、历史、美学等多方面的阅读材料,把好的材料推荐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4.语文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校教育是短暂的,而人的一生都不能停止学习。语文学科具有工具课之称,语文自学能力的高低,影响着其他学科的自学能力,影响着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而,语文素质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日日走能行千里,时时学能破万卷”。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两个好习惯:一是要学会观察。“观察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观察自己的实际生活,读“无字之书”,不断积累社会经验;二是勤于积累,就是通过书本、网络、传媒等多种途径,广泛涉猎新知识,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不管是哪一种积累,都要按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方法,进行提炼,从中找到最优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四.语文素质培养对教师的要求

语文素质教育各个环节的落实要靠老师。语文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语文教师积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1.提升将教学内容序列化的能力。教师应具备很高的驾驭教材的能力,首先要能够把语文知识进行序列化。由于语文教材是以文本为载体,字词的基础知识、作家作品、语法、阅读与写作等知识要素,都是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的。教师要有效地将这些知识点组合起来,进行分项教学,由浅入深、由简及繁,这样既能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便于学生落实,也能为进一步教学扫清障碍。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能力。语文素质教育应当在不增加课时的情况下实现,因而要求课堂教学必须严谨高效。知识点可以以模块为单位进行规模教学;能力层次,包括识记、分析、运用、迁移等项目,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定。比如实施分层教学、启发教学、学生之间的学习帮扶设计等,都可以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设计,这就压缩了教师的讲授时间,既要精讲,也要精炼,对老师驾驭课堂的要求还是非常高的。3.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应该有一桶水。在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语文教师,在文学鉴赏能力方面还是存在着较大欠缺的。阅读文学作品包含理解和鉴赏两个层次。理解主要是弄懂词义、句意以及文章的大意;鉴赏则指鉴别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写作手法、风格特色、思想感情、社会意义等,并能给予恰当的评价。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依赖于教师的标杆作用。教师要有足够高的鉴赏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欣赏,去评价,在熏陶中日积月累,逐步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4.提高自己的语文活动组织能力。语文活动虽然只是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却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语文素质的有效手段。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学生的不同特长,组织学生编演课本剧、实地考察撰写调研报告、召开主题演讲会、辩论会、故事会等,多渠道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本领。最后指出,尽管传统的命题方式对推行素质教育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但命题考试作为一种测试手段,不会被废除。推动推动语文素质教育困难重重,教师应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本着对学生一生发展负责的精神来实施素质教育。同时还要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中,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才能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获得支持。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60页。

素质培养范文篇2

关键词:护士素质;护理教育;培养提升

随着时展,科技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人才的关注点也发生了变化。由最初的重视学历,到后来重视能力,当下将评判重点放在了素质水平上,这一变化趋势在观念上未见很大创新性,但是确属人们在认识上的进步。在实践中,如果人的素质不能伴随着事业的发展进化,就会成为阻挡工作进步的绊脚石。因此在护理工作中,相关人员的素质提升既是当下的急切需求,又是长远眼光的需要。根据护士工作的内容与性质,和具体的服务对象来分析,护士应具备以下几点素质才能更好为病患提供服务。

一是爱心与敬业精神。护理工作的专业化起源于西方教会提供的慈善行事业,在实践中融入基督教教义的普爱思想,信徒将爱心与奉献奉为天职,对所有人不区分种族、性别、年龄等任何因素给予同等关心和爱护。经过时间推移,护理成为了一项专门的职业,爱心与奉献精神也成为了护士职业的精神内涵之一。无论是近代护理学的创始人南丁格尔还是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校长聂毓禅护士,都具有强烈的爱心和无私的贡献精神,并为护理事业奉献终生。

二是科学精神。护理工作是一门科学,充分掌握专业科学知识、持有开放的科学态度且遵守科学规律才能胜任。护士的所有工作都应围绕着病患,不应出现任何马虎懈怠的情况,也不应该不尽真实凭个人意气行事。护士不仅是医疗环节中重要的一环,也是最为贴近病患的一环,所以更要对自己严加要求,做到实事求是,认真灵活,仔细明确的执行制度规范,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准。

三是灵敏敏锐。正如上文说道,护士是最为贴近病人的,对于病人个体的病情状况与病人的精神状态都应是最了解的。在病患的病情出现重大变化之前,护士应及时反应,通过自己的细心观察察觉到某些极其细微的先兆表现。如果这细小的表现刚刚萌芽时,护士及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就能减少病情恶化或是并发症出现的几率,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甚至可以避免严重的后果。因此,护士应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见微知著,对病人病情保持时刻警惕。

四是沉稳果敢。病人的病情变化并无规定时间,偶遇病发,人手不足时,若护士心理素质欠佳,就会慌乱盲目,在忙乱时将原本掌握的知识技术抛到一边,哪怕对病患有再深厚的感情,也会在惊慌失措中失去最好的救援时机。护士只有持有沉稳的态度,遇事不慌,在紧急时刻也可以稳定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对病患症状妥善果断采用适当的措施,尽全力协助医生高效医治,减少病人痛苦。

五是积极进取。护理学的产生时间并不悠久,但涉猎范围十分广泛,发展速度十分迅猛,与社会科学其他方面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近几年社会的发展,人们健康意识的转变,医疗模式的变化、对医学目的再次讨论等等各种新观念新思维层出不穷。护士的职能与任务也随之增加,护士的地位也不断提高。护士应持有学无止境的探索精神,积极广阔的创新精神,才能让自身的护理工作跟进时代进步的步伐。以上根据时代要求和工作性质的五种素质,总结归纳便可知道,对于护士的素质要求主要体现在人文与科学两个层次上,且偏重于人文素养的提升。每个人的素质都是独一无二的,原因在于素质的形成是在遗传、环境、教育和学习等诸多条件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逐步形成的,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也是先天与后天二者结合的产物。要从学校时期到工作时期,贯穿始终的将护士素质的培养放置首要地位。

当前我国护士素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三。其一,工作理念淡薄。每日机械重复护理任务,久而久之对工作缺乏热情,不思进取。其二,文化层次偏低。在眼下的护理队伍中,人员学历偏低,且护理从业者数量无法满足市场实际需求,产生了聘用制护士等特殊类型,更是大大拉低了护士的知识结构。其三,领导缺乏重视。领导思路局限于传统旧有的护理模式,将护士职能限制在照顾病人和配合医生上,重视经济利益,接收更多病人,却削减护士岗位,使大多数护士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不得理解和重用,护士产生消极心理。

笔者对于提升护士素质有以下建议。从内部入手,加强护士的培训进修工作,思想和职业道德(廉洁优质,爱岗敬业)、专业知识水平和操作水平(新旧知识巩固学习、新老护士互相促进)、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以患者为中心、人性化科学护理)与沟通能力和沟通技巧(与患者和患者家属、语言沟通即礼貌用语与非语言沟通即仪表姿态)等多方面多角度对护士综合素质进行提升。从外部来说,加强对护士工作的管理。管理者要积极落实相关制度,对护理行为进行规范明确,保证护理安全,提升护理质量;管理者要严格遵守设立的奖惩制度,督促护士进步,培养护士之间的竞争观念,形成向上踊跃的竞争氛围。

作者:王晓雯 单位:武昌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董炳琨.试论护士素质的培育和提高[J].中国护理管理,2003,3(1):13-16.

[2]李亚萍,张鹏.谈21世纪护士素质的培养[J].中国医院管理,1998(9):46.

素质培养范文篇3

教师在教学中若能做到让学生想学、会学,对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有大大的益处,怎样做到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我认为:创设一种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强调学生参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会学更为重要。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理,当遇到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大脑就会处于兴奋状态,于是他们就会积极用脑去想,千方百计地探求其中的奥妙,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根据这一心理特点,在进行新课时,教师应创设问题情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让他们以积极主动的心情愉快的投入学习。只做到让学生想学还不够,还要使他们会学。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辨证施教,而且应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学到方法,因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过程,帮助他们实现从“学会”向“会学”的飞跃,这是老师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学生思维多以形象思维为主,特别是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而动作思维就是具有较强体验性的形象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教学情景,力求把静态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动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掌握探求知识的乐趣。如:教长方形面积时,让学生画一个长和宽都是整厘米的长方形,然后让学生用面积是一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量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学生量完后,引导他们思考,沿长方形的长边和宽边摆的正方形的个数与长方形长和宽的厘米数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导学生领悟铺满长方形的小正方形的个数,正好等于长方形长和宽的乘积。通过这样实践操作,学生手脑协同活动,不仅领悟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掌握知识。新旧知识是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引导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在已知知识+的基础上完成新知识的学习任务。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利用截补法使其变为长方形,学生很快就能理解、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了,这样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引导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结构中去,完成新的知识的同化,使学生顺利掌握新的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应教给学生学习一类知识的方法,特别使学会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如教学数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以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商不变的性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为基础,引导学生讨论:除数是什么数,能否把除数变成整数,怎样变,被除数呢?学生完成了再讨论,两个除法算是的商一样吗?为什么?学生通过讨论尝试,很快悟出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新知识,而且初步学会了探索新知识的方法,逐步学会“会学”。

二、学生思维能力训练方法及培养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小学语文数学中必须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有关因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巧用插图小学语文课本,大多图文并茂,在教学中,要注意配合课文,充分利用插图,活跃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例如:《美丽的公鸡》中教学“得意洋洋”一词时,,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说说图上公鸡的神态,昂首挺胸,嘴巴张大,双目圆睁,尾巴高翘。再让学生展开想象,请一位同学表演公鸡的神态,另一位同学表演“得意洋洋”的神态,同时让其他同学细致观察并比较两位同学表演的神态相似与否。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体会,得出“得意洋洋”原来就是骄傲自满的意思,从而从具体形象中记住了这个词,明确了词语的使用范围。

(二)、寻找空白文章中,常有些“空白”,倘若找准了这些,善于引导学生动脑去填写这些“空白”,则能使学生的思维纵横驰骋,受益匪浅。例如:《粜米》一文末段的省略号,教学时可让学生抓住这个“空白”,循着“如果不粜,会怎样”的思路,展开想象,并与粜了米作比较,会得出什么结果。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形成画面:米价还会跌,地主逼上门,债主来讨债,短工要工钱……通过这些画面的理解分析与判断,认识到即使米再好,价再低,也不得不粜。通过启发思维,想象旧毡帽朋友粜米所得的或多或少的钞票后怎样安排艰难的生活情景,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旧社会中贫苦农民的悲惨命运,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素质培养范文篇4

【关键词】瑶族学生;教学民主;树起自信心;教师自身素质;教学效率;“多层次”的竞争;不断品尝到成功的体验

我县是一个瑶族自治县,地处大石山区,土地贫瘠,农业生产离不开人力耕作,水电路大部分地区还是解放初期的原状,信息闭塞,文化底蕴欠缺。瑶族学生学习基础差,接受能力也差,缺乏自信,本族语音浓厚,普通话水平极低,情绪脆弱,性格孤僻、保守,与其他同学不易合群,适应集体能力不强。但突出的表现是民族自尊心强,勤奋努力,吃苦耐劳。提高瑶族学生的语文素质是我县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通过语文教师自身的人格素质影响语文教学效率

美国教育家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中说:“当他的老师对待所教的学科马虎了事,毫无热情并且没有生气,那么他的学生也很少和很不会积极热情学习这门学科。”我国古代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之说,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

(1)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技能技巧,构建创造型语文教师的艺术人格和道德境界中的人格,用人格力量影响学生从而影响语文教学效率提高。

(2)教师要提升文化品位,优化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结构。摆脱“匠人”的呆气,向学生说心里话,与学生交流思想,当学生发现了教师的实事求是的精神,体会到老师的思想活力,教师的点拨弥补了自己的思想和知识的缺陷时,他就会不由自主地迷恋教师的讲课,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语文教师不仅是一个专家还应成为一个“杂”家。语文教师在教好课的同时,还必须写好文,不仅要写教学论文,同时杂感,或者诗歌、小说等,尤其是下水作文。从国际国内重大新闻到科技最新成就,从流行歌曲到流行服装,都与语文教学息息相关。只有更多的引入时代的活水,才能激活课文中蕴含的艺术生命力,从而影响语文教学效率提高。

二、创设“多层次”的竞争机制,让瑶族学生不断品尝到成功的体验

(1)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瑶族学生学习基础差,接受能力也差,初中阶段的知识没学会,高中知识更不好学,他们与其它学生公平竞争有很大的困难。要解决瑶族学生的学习困难状况,必须让他们得到比其他学生更多的课外辅导。因此,利用课外辅导,耐心细致地帮助他们系统的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查漏补缺,帮助他们预习明天上的新课内容,以达到“笨鸟先飞”的效应。这样,接受新课内容也就容易多了。例如:我在教学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新课时,让学生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平常所见写荷花的诗文或浓丽明艳,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或品高质洁,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而本文所写之景却素淡朦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结合课文谈谈自己对文学作品中景物描写的认识。通过老师课外点拨:“一切景语皆情语”。景无不同,而怀抱各异,故笔下之物色都染上了胸中之情意。而后他们可以达到自己对文学作品中景物描写的认识的目标。

(2)抓住瑶族学生一个小小的闪光点,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抓住一点小小的突破,让他们体会到了做人的尊严;给他们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诱导他们“跳一跳,能摘到桃”。例如在高中语文《荷塘月色》课外辅导中:让写字好的同学抄写作者所写的具体景物特征的语句,老师有意帮他们找出一两个词语概括景物特点。让会讲瑶话的同学用瑶话描述作者所写的具体景物特征。让爱好绘画的同学用速写方式画出作者所写的具体景物。让爱好手工的同学做手工并把同学的速写画贴上。让会唱瑶族山歌的同学用瑶族山歌方式将具体景物唱出来。还让喜欢讲故事的同学以故事方式描述朱自清笔下的比喻。只要他们获得了一点成功都要鼓励,不再让他们产生“生来不如人,学好不可能”的自卑心理。能尝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学习中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得到同学们的赞扬,促使他们去争取新的成功。

(3)在布置作业上,凸现进步因素奖励分,即“不公平”形式。给他们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使它们可以与其他学生一样按时完成,例如: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那?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战国策·齐策》

1.解释下面两句中四个加点“使”字的意义。(B、D组完成)(15分)(A、C组完成附加5分)

(1)齐王使①使②者问赵威后(2)臣奉使③使④威后

使①:__________使②:__________使③:__________使④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B、D组完成)(15分)(A、C组完成附加5分)

(1)使者不说(2)威后曰:“不然”(3)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说:__________然:__________本:__________末:__________

3.“岁亦无恙耶”一句中加点词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B、D组完成)(15分)(A、C组完成附加5分)

A.岁:年成,收成恙:生病B.岁:年恙:灾祸,忧患

C.岁:年成,收成恙:灾祸,忧患D.岁:年恙:生病

4.对下列四句中“而”“于”的用法与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B、D组完成)(15分)(A、C组完成附加5分)

①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②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③赵氏求救于齐④甚于妇人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5.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B、D组完成)(15分)(A、C组完成附加5分)

A.书未发:发出。B.使者不说:说话。

C.臣奉使使威后:使者。D.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以……为先,意动用法。

6.将这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B、D组完成)(25分)

(说明:A、C组是瑶族学生或学困学生,B、D组是非瑶族学生、非学困学生。)

(4)随着他们的不断进步,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再把他们的作业量逐步恢复到与其它学生同等水平。在评价瑶族学生学习成绩时,如果他进步了,除了得到应有的分数外,还可得到额外奖励的“进步分”——附加分。使他们知道通过努力同样能获得好成绩,调动瑶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自信心,从而更好学习。当然让瑶族学生取得这样的“好成绩”并不是最终目的,也不是瑶族学生在倾斜政策下的高分就消灭了瑶族学生的学习困难。不过用这样的方法对瑶族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5)激活其乐学点,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主要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唯有好学、乐学者,才能不断上进,才会彻底甩掉落后的“帽子”。总之,要想方设法激起瑶族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探索》,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版。

[2]北大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下),中华书局1981年版。

素质培养范文篇5

一个系统运行的好坏和安全状态如何,除了机械设备本身的性能、工艺条件外,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人的可靠性。安全管理就是要控制和消除人-机系统中不安全因素,使人-机关系更加匹配。事故发生主要是人、机器、环境三要素协调不良所致,而这三个子系统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可以影响机器、环境子系统,如设备等物的不安全状态要靠人去改变,良好的工作环境要靠人去创造,反之亦然。所以,在这三要素中,人是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因此,进行安全管理,最重要的是做人的工作。而从业人员安全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1改“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的必要性

1.1传统的安全管理制度、员工的安全素质不高形成“要我安全”的局面

传统的安全管理,是以规章制度、责任制来规范人的行为,纯粹以奖罚手段来规范人的活动,对人的管理主要从“管”的角度出发。但制度具有非完美性、非灵活性和强制性等缺点,因而造成了“要我安全”的局面。靠这种传统的安全管理不能更好地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自觉反“三违”的积极性。我们看到某些工作岗位的职工不规范戴工作帽的现象,平时的安全检查,对这些行为也给予指出,甚至扣奖金,但一段时间后,这部分人还是“旧病复发”。这部分人并不是不知道如何规范戴帽,更不是不知道规范戴帽的安全性,而是心里存有侥幸、麻痹大意、贪方便的思想。归根到底,就是“安全”在员工心中的地位不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缺乏安全基本知识和技术,不能及时发现身边的事故隐患。这些行为还表现在,工作时不自觉佩戴好劳保用品、机器设备带病运转、设备传动部分没有安全防护装置、检修设备时不挂警示牌、出现“三违”现象等等。就以我公司97年“6.23”事故为例,两位维修工在锅炉煤斗上的输煤带维修分配器,拿煤斗盖板放在进煤口,以防止工具掉进煤斗,在维修时不小心把盖板碰掉入煤斗里。在没有停机和穿戴任何防护用品的情况下,其中一位维修工进入煤斗捡盖板,结果发生了一人被煤掩埋的死亡事故。要是两位当事人有点“我要安全”的意识,就会做好防盖板掉落入煤斗的有效措施,就会自觉阻止他人或本人拒绝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就会不怕停机影响生产被扣奖金而主动报告领导,就会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就不会发生被煤掩埋窒息致死的惨剧。所以,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要降低事故发生的频率,必须扭转“要我安全”的局面。

1.2企业领导的安全观,也存在“要我安全”的状态

个别企业领导由于外部压力,如法律、法规、政策等规定、新闻媒介宣传以及上级领导的干预,在安全管理方面也存在着“要我安全”的被动局面,上级主管部门发下来的文件,签发了事,至于下面落实、执行得怎样,从不过问;对上级的安全承包,不得不应付,也来一个层层承包,从不抓安全的基础工作,造成了以包代管的局面;再说上级主管部门要来安全检查,则布置下面自查自改,等上级检查过后,安全工作照原样松驰下来,领导又去忙于抓生产、抓效益了;应付了上级一阵子的承包、检查后,再很少过问安全工作。只有等下一次的承包、检查等“运动”,才再次触动领导抓安全的神经,领导们很少象抓生产、效益一样,主动去抓安全、管安全。因而,领导的安全观念,也是造成“要我安全”局面的因素之一。

有些领导,把“安全”看作是安全主任的“事”,凡事无论大小,只要与“安全”拉上边的,都由安全主任“管”,主要表现在安全检查和整改是安全主任的份内事;安全检查查出的问题,你安全主任提出整改方案后我才去整改;或者查出了事故隐患,又舍不得花钱进行彻底整改;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规定也全由安全主任负责制订;从来不主动组织班组长进行岗位安全检查和整改,形成了“等、靠、要”的习惯。

因而,领导的安全观念,也是造成“要我安全”局面的因素之一。领导的这种“要我安全”的意识,也直接地影响了职工的安全观念,使他们也误认为安全是安全主任和领导们的事,与他们无关,使他们不会主动地关心安全。

1.3现代企业发展,要求职工“我要安全”

随着中国加入WTO;企业机制改革,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应用;用工制度的改革,人员流动性大,企业用民工越来越多;原来传统的安全管理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必须结合现代安全管理方法,把工作做在前,做到预防为主。这要求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要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工作原则,进一步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把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到“我要安全”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故频率降下来,使安全不拖生产的后腿,以保证生产顺利地进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观念的改变

⒉1“我要安全”的概念

所谓“我要安全”就是职工能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自觉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并能自觉反“三违”、直觉发现和整改隐患,“三不伤害”变成自觉行为。

如果人人能真正做到“我要安全”,那么安全管理人-机系统中,人这个主要因素的素质就大大提高了,就能自觉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达到保护人机系统不遭受破坏、损害和损失,在一定的条件下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2.2要实现“我要安全”,就必须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长抓不懈企业各级人员的安全教育

所谓安全素质,大体包括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术。安全意识解决是主体(在企业里,安全意识的主体就是企业的职工)不愿意受到伤害的问题。当主体不愿受到伤害时,就会积极去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不发生人的不安全行为,就不会发生伤害,不发生事故。所以当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就会自觉地做到“三不伤害”,就会常常记住“我要安全”。

奖惩只能治标,教育才能治本,只有标本兼治方能搞好安全工作。《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法》、广东省和市有关安全管理的条例、细则,都说明了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安全教育工作已慢慢走上正轨,也说明了“我要安全”的教育已提到议事日程。

要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增强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人人做到“我要安全”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2.1不断加强员工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安全素质

安全工作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又是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工作。因此,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也同样是一件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工作,同时也贯穿于“三全”之中。

2.2.1.1重视安全生产的思想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安全教育的基础是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的思想教育,安全生产的思想教育包括安全生产的法制教育、道德教育、集体荣誉感教育、责任感教育。

通过对员工进行安全方针、政策、法纪、事故案例教育以及安全生产技术法规教育等,使员工自觉遵守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做到执法、懂法、自觉守法。通过道德教育,使员工在工作中逐步养成希望为他人服务的情感,做到“我不伤害别人”,当别人受到伤害时能及时抢救,尤其是当他人违章时能及时制止,并能及时提醒他人预防为主。通过对员工进行集体荣誉感的教育,让员工关心集体的荣誉、企业的兴衰,把自己在生产中的行为与集体的荣誉紧密联系起来,让员工知道,不安全行为易发生工伤事故,不仅影响班组、车间和企业的记录、评比和声誉,而且也会减少产品数量和降低产品质量,还会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有损企业的形象。通过员工的安全责任感教育,使员工充分认识“我”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性;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认识到安全不仅是企业生产的需要,最主要的还是自己的安全需要;认识到安全不仅是要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还要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认识一旦出了事故,就害了“三代”。这样,员工就会珍惜生命,时时处处自觉讲安全、注意安全。

总之,通过对员工安全生产思想教育,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的责任感、价值观和自觉性,促使广大干部、员工遵章守纪,认识不安全生产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不断克服重生产、轻安全的错误思想,不断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纠正违章操作、冒险蛮干的错误行为,这种对员工自觉做到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2.2.1.2加强员工的安全技术知识和技能教育,提高安全管理层次

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教育包括一般生产技术知识、一般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和专业安全生产技术知识等教育。一般生产技术知识教育主要的内容有:企业的基本生产概况、生产技术过程、作业方法或工艺流程,与生产技术过程和作业方法相适应的各种机械设备的性能和知识,工人在生产中积累的操作技能和经验以及产品的结构、性能、质量和规格等。一般安全生产知识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内的危险设备和区域及其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有关电气设备、起重机械和厂内运输等有关知识;安全防护知识;消防制度和知识;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及伤亡事故报告办法等。专业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教育比较专门和深入,包括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工业卫生技术知识以及根据这些技术知识和经验制订的各种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等教育。通过这些教育,防止员工在操作中只凭“经验”或麻痹大意违章作业,使员工在工作中不仅“要安全”,而且“会安全”。使安全工作不仅仅是领导、责任人和安全员要做的工作,而是全体员工要做的工作。

2.2.1.3对员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做到警钟长鸣

俗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做好基层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教育的同时,还必须抓好职工的全员安全教育,做到有计划、全方位、系统地教育,包括新入厂职工、临工、民工的三级安全教育,特殊工种教育,安全技术知识与技能教育,复工、换工种安全教育工作,全员安全继续教育等。因为,工人是接触机器和环境的最基本分子,若没有他们在安全方面自觉遵章守纪,即使企业领导怎么重视安全,安全管理人员怎么管理,事故也照样会发生。

通过不断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安全教育活动,也能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如贴挂安全标语、标志牌,进行知识竞赛、安全演讲,安全文艺节目汇演,定期放影安全方面的录像片,进行安全板报和宣传栏评比,安全集市等形式的活动,能寓教于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安全”两字扎根在职工心里,在平时工作中能自我规范行为,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

2.2.2企业领导素质是提高职工安全素质的决定因素

企业主要靠各级领导进行管理,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关键取决于各级领导干部对安全的认识和安全的重视与否,因此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好坏,直接与各级领导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有密切关系。企业干部不具有安全思想意识,不重视安全就处理不好安全与生产经营等各项活动的关系;企业干部不懂得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知识就不能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就不能提出和采取有效预防事故的措施,就会因发生事故给国家、社会、企业自身带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损失,给工人及家属带来痛苦。因此对干部的安全教育是必要的,同时也是“管生产必须同时管安全”的安全管理原则的要求。

员工是否重视安全,首先要看企业领导是否重视安全。如果领导认为纯粹以罚能代管、以包能代管,不用抓安全的基础工作,则员工就绝不会自觉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形成了“要我安全”的风气。相反,如果领导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主动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方面的方针、政策;意识到提高员工安全素质是安全工作的“本”,形成人人关心安全的氛围,员工就会被潜移默化,全体员工就会自觉参与安全工作。职工通过年复一年的一系列安全教育和活动,安全素质就能慢慢提高,就能自觉在安全方面遵章守纪,形成“我要安全”的局面。

所以,抓好企业各级领导的安全教育,是安全管理必不可少的工作,要从“三个代表”的高度来重视。通过对他们的安全培训教育,使各级基层领导正确认识安全和生产的关系,使基层领导不仅懂安全,会安全,而且管安全,保安全,做到以身作则,不违章指挥;把安全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上,从思想上时刻重视,组织上充实加强,制度上有所规定,工作上抓得切实经常。只要这样,就一定会取得安全生产主动权,收到好的效果。

⒉⒉3要搞好企业安全管理,必须加强安全专业队伍的教育

由于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从事具体的安全管理、安全技术监督和组织工作,又是企业安全责任人的左右手和参谋,所以,要求他们不仅有较广泛的知识、较全面的安全技术和组织能力,而且要熟悉国家制定的安全方针、政策以及安全规程、规定和标准。因此,应该对他们进行全面、系统、专门的培训教育。为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除了对他们进行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和一般的安全专业技术知识,国家有关安全方针、政策、规定、标准等培训外,还应该对他们进行有关安全方面的预防、系统管理等新科学理论的培训。

素质培养范文篇6

1.主体性道德素质的培养以人的主体性本质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在本质上是主体的,能动的。马克思在谈到人的活动同动物活动的本质区别时指出,“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正是这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活动决定了人具有不同于动物的特有性质----主体性。

所谓主体性道德素质,指的是个体的人作为道德实践活动的主体,依据其独立自主、主动积极的理性思考所选择的道德原则,自主、自觉与自愿地作出道德选择与道德行为的素质或能力。

主体性道德素质的培养就是依据社会需要确立目标,以人的主体性本质特征为基础,在德育过程中充分发掘并发展人的主体潜能,使之形成主体性道德素质。

2.主体性道德素质的培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是自主经济。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市场主体不论是哪种所有制的经营单位,都有独立的产权、经济利益和经营意志,同时要对其经营结果承担风险和责任,即成为真正自主经营的实体。市场经济也要求人人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体,没有主体意识的成员就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变革和竞争的现实。

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人们主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也必然要求人们能自主地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同时,市场经济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多样化、价值观的多元化,从而使人们生活在有史以来最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市场经济培养的主体性,既可以使一些道德主体提高道德境界,也可使一些道德主体为所欲为。例如:当带有禁欲色彩的东西受到冲击时,可能产生重视金钱并用诚实劳动去获取它的效应,也可能产生金钱至上和拜物教意识;当唯上唯书、消极保守、盲目服从的观念受到冲击时,可能产生离经叛道,我行我素,绝对自由等观念。在这里教育的作用十分重要。我们培养的学生最终要独立地面对社会上各种实际道德问题,一个缺乏自主性道德素质的人很难在市场经济的社会大环境中把握住自己,因此主体性道德素质的培养适应时代的要求,符合时展的需要。

3.主体性道德素质的培养适应青少年发展特点。

人的主体性在青少年时期得到充分发展。在这个时期,生理上的成熟使青少年在心理上产生成人感,他们渴望独立,对一切都不愿顺从,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随着身心发展,他们思维品质也有了相应的发展,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日益明显。青少年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喜欢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他们不愿轻易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对别人的思想、态度和建议,经常要做一番审查,甚至有时持过分怀疑和批判的态度。他们开始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的思维和主张,已能够有意识地调节、支配、检查和论证自己的思想。青少年主体性的发展为主体性道德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条件,主体性道德素质的培养又将使青少年主体性潜能得到发展。

二、主体性道德素质的培养----主体参与模式

素质教育不是选择适应教育的学生,而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主体性道德素质的培养同样是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种教育的基本思路是以现在社会所需要的道德素质为培养目标,围绕发展学生主体性潜能组织德育活动,最终使学生形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素质。依据这个思路形成的德育模式可以称为“主体参与模式”。

1.主体参与模式是对传统德育模式的扬弃。

国际教育理论界曾经提出了一些道德教育的模式,这些模式各有其优缺点。

①“美德装”模式。一般是由成人先从社会的道德价值体系中途出重要的道德规范,由成人教给学生,通过一次次循环加深,最终使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这种模式重视道德内容的传授与灌输,但把学生置于被动性地接受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②“道德价值澄清”模式。这种模式认为,现代人生活在复杂多变的社会里,其价值观念陷入了混乱境地,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帮助他们澄清价值观念的混乱,使其获得明晰的价值观念。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强调道德价值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道德价值的判断和评价能力的训练,其不足之处是否认有普遍的道德内容的传授。

③“认知发展”模式。柯尔伯格指出:“这种方法之所以是认知的,是由于它认识到,道德教育尤如理智教育一样,是以刺激儿童就道德问题和道德决策从事积极的思维为基础的。它之所以是发展的,是因为它认识到,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促进各个阶段的发展。”这种模式是把重点放在促进道德思维能力上,忽视道德内容的传授。

主体参与模式不仅注重德育形式,而且也注重德育内容,认为内容依附于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在多元化价值观并存的社会里,强调一元化的价值观和共同的道德准则。借鉴“美德装”模式,“道德价值澄清”和“认知发展”模式的优点,在教育过程中,既要传授社会主义社会所需要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又可以把其它不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摆出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最终通过主体内化达到自主道德认识素质的提高。

2.重视道德实践是主体参与模式的基本特征。

主体性道德素质不仅包括自主道德的认识素质,还包括自觉道德践行素质与自我道德调控素质。主体性道德素质是“知”与“行”的统一,它不仅要求受教育者把社会需要的道德规范内化,还要求把内化的道德观念外化为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这种从“内化”到“外化”的转变靠的是道德实践。

道德实践是道德意识的外化,是个人施之于他人和社会、社会施之于个人的主观见之于客观且具有价值意义的活动总和。早在古希腊时期,伦理学就被公认为实践的科学;中世纪的托马斯·阿奎那不仅强调道德必须以信仰为前提,而且强调道德必须化为人的行为和践履义务的活动;近代的康德、黑格尔等也认为道德具有实践性。不能付诸实践的观念,是不能称为道德观念的。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也有相当多的思想家把道德的本质看作道德实践,如宋明时期的陆象山、王阳明等都认为“行”是道德的最基本的内容和最本质的特征。道德实践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人类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主体性,是个体发挥主体能动性的重要形式,因此主体参与模式把道德实践作为培养主体性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

课堂学习主要完成自主道德认识素质的培养,而自觉道德践行素质与自我道德调控素质的培养主要靠课堂学习之外的道德实践活动中进行,道德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军训、各种无偿的社会服务和公益劳动,更主要的、大量的、经常的道德实践活动是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包括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学校生活)中,自觉地将正确的道德认识实实在在在地付诸行动,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个体还在实践活动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矫正自己的行为,从而不断自我完善。

综上所述,主体参与模式从内容上强调统一的道德标准和一元化的价值观,从形式上强调发掘发展人的主体潜能,并认为主体参与的主要形式是课堂学习和道德实践,课堂学习和道德实践在培养人的主体性道德素质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有助于个体实现“内化”与“外化”这一道德品质形成的完整过程。

三、主体性道德素质培养的关键在教师

主体性道德素质的培养是社会发展对德育提出的新课题,只要我们抓住这一关键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德育将会出现新的突破。但在具体实施中有很多阻碍,其中主要问题是教师德育素质不尽如人意,表现在:①缺乏责任感,认为把学生看住了不出事就行,现在这一套满可以应付又轻车熟路,学生走向社会以后怎样,管不了许多。②不能正确地认识学生,教育内容方法陈旧。把学生看成容器,认为我灌什么里面就会有什么,看不到在新的形势下,教师、学生同处在社会转型期,在价值多元化和各种新问题面前,双方处于同步信息、同步困惑、同步思索的同一起点,一味用教师当学生时的规范、标准要求今天的孩子,仍旧用大一统的封闭式的计划经济的社会环境中常用的单向灌输方法。③没有把握德育的特殊性,不能很好地区分科学教育、技术教育和道德教育这三种不同的教育方式。

素质培养范文篇7

素质泛指人的气质、性格、品德、知识、能力和体魄,是人在担任某项职务和从事某种工作时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文职护士不仅要具备果敢、坚毅、顽强的军人素质,还应具备敏锐、冷静、严肃、开朗、无私的护士基本素质,还应具有以积极情感为核心的心理品质,具有以良好职业道德为核心的职业境界,具有适应军队护士角色的职业心理特点等[1]。1.1文职护士应具备的政治思想素质。文职护士首先是政治合格,作风优良,拥有现代护士的人格情操。包括:(1)文职护士要更好地为一线官兵服务,就必须树立爱祖国、爱人民、爱军队的思想。(2)道德规范不仅是社会的需要,也是护士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爱岗敬业是文职护士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3)文职护士要具备严谨、细致、负责、踏实、不弄虚作假的工作态度。(4)文职护士还应强化法制观念,明确自己的权利及义务,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及质量标准,防止卷入法律纠纷之中,防止因护理质量及服务态度导致病人提出诉讼,把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1.2文职护士应具备的业务素质。1.2.1基础专业文职护士是军队医院护理队伍中的新生力量,将担负着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在临床护理中起着骨干作用,不但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更需要具备多种潜能,如:应变能力、抗挫折能力、心理相容能力、创新能力、医患沟通能力、交际能力等素质。1.2.2抢救技术针对住院病人病情重,起病急,变化快的特点,病情变化时,文职护士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及时通知医生,准确、有效地执行医嘱随时供应并熟练使用一切所需的医疗急救器材;熟知急救药品的性能、剂量及使用方法;熟练掌握急救技术和操作规范。在治疗过程中做到忙而不乱,紧张而有序,迅速而准确。1.2.3战地救护了解战伤救护5项技术,适应新时期军事斗争卫勤需要,学习战时心理护理、野战外科护理、战伤休克等[2]。努力成为军队医院合格护理人才。1.2.4一专多能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迫在眉睫,文职护士应练就过硬的基本功,精通本职专业,掌握护理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理论水平。文职护士还应加强各科室与本科室的联系与交流,形成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网络,保持不断探索、创新的意识,使护理事业跟上时代的步伐。1.3文职护士应具备的职业形象素质。1.3.1护士的职业形象是指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和行为特征。文职护士应淡妆上岗,着装整洁美观,仪表端庄大方,态度和蔼,言语亲切,动作轻柔,反应敏捷,给患者及家属留下精明、干练的印象,增强其治愈疾病的信心。1.3.2具备稳定健康的身心状态文职护士要对本职工作有深刻的认识,树立牢固的事业心,具备坚忍不拔的意志,加强身体素质的锻炼注意合理营养和适当休息,具备积极而稳定的情感,才能精神饱满的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受委屈是难免的,面对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要求文职护士具备良好的心态,自主调节,既有宽宏大量、高度容忍的胸襟,又有和善委婉、巧于应对、化解矛盾的本领。文职护士还应做到真正知法、懂法、用法,在工作中,头脑要时刻保持高度的护理安全意识,严谨慎独,注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认真书写护理记录,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同意权及隐私权,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改善护患关系,防范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

2军队医院临床科室文职护士应具备素质的培养

2.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文职护士大多是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年,对一些基本的人生问题往往缺乏正确认识。针对这些问题,应加深文职护士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认识,树立正确、积极的专业观和职业情感,把服务质量放在首位[3]。2.2业务素质的培养。2.2.1岗位培训是增强文职护士能力素质的主要手段,也是提高她们的综合素质的基础。护理部要把文职护士的岗位培训,作为加强医院全面建设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好抓实,加强培训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组织本单位优秀医务人员授课,开展经验交流等方式进行培训,医院要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强化文职护士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三基三严"培训。2.2.2强化军事训练为了真正把文职护士溶入军队这个大熔炉里,必须强化军事训练,让她们真正得领略到军人的神圣使命,体会到军人的昂扬锐气、坚强的意志是苦与累的交融,是血与汗的结晶,定期进行体能训练[4],包括:三公里跑部、手榴弹投掷、仰卧起坐、俯卧撑、折返跑等训练项目,并定期进行考核,并将考核成绩纳入解聘与续聘考核总成绩中。2.2.3加强战伤救护基本功训练“止血、包扎、固定、搬运、通气”是战伤救护五大技术,定期组织文职护士进行战伤救护基本功训练。定期进行战伤救护演练,在救护演练过程中,重点加强对文职护士五大技术的综合训练,从扮演伤员、伤情化装,到实施各种抢救技术,担架搬运后送伤员,全部由她们自身完成。不仅锻炼了文职护士的各种战伤救护技能,同时磨练了她们的意志。2.2.4培养文职护士的沟通技巧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缩短医患之间距离,减少医患纠纷。西方医学之父西波克拉底说过,医生有两种治病的武器:一是药物,二是语言。因此与病人交谈时要注意把握语气、语调的变化。抓住对方的心理,用积极的情绪去谈话往往会取得好的效果,能够将护患纠纷消灭在萌芽中,加强沟通技巧的训练,对提文职护士的综合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2.5注重开展法规制度教育医院要把加强文职护士的法规制度教育,作为提高素质的重要手段抓好。一是要加强国家的法律法规教育,增强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患者合法权益的能力。二是要加强医疗制度的教育,增强按章办事的能力素质,减少医患纠纷,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三是要加强军队条令条例教育,做到自觉遵守军队的规章制度,并运用到对军队伤病员的管理中,增强对医疗工作的管理能力。解放思想大胆起用文职护士激发她们的工作热忱。对文职护士,不但要有优进劣退的竞争机制,还要设法激发他们的热忱。如果能够恰到好处的起用文职护士,调动她们的积极性,激发她们的潜能,同时在学习、进修、住房,科研课题,进职晋级等方面优先安排,给她们提供发展平台。她们将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工作素质。同时确保了军队医院具备战时后勤保障能力。能够“拉得出、展得开、救得下”[5]。

作为新时期军队护理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职护士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注重人文素质的广泛发展,践行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军队医院的改革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沈瑛,王俊芳,苟娟,等.军队疗养院文职护士的素质培养[J].基层医学论坛,2013,(9):841-842.

[2]徐彭杰,杨旭虎,李贞.文职人员军事素质的养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5,(6):46-47.

[3]杨海霞.疗养院文职护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J].实用医药杂志,2014,29(03):265-266.

[4]任磊磊.疗养院文职护士应具备的素质及其培养[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6,12(10)2453-2454.

素质培养范文篇8

我委教研室还及时主动与省市教研部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联系,在寻求指导、帮助的同时,也把教学第一线老师的意见、建议反映上去,使教学行政领导机关及时得到来自实践中的信息反馈,使上情下达,下情上通。

我们深深感到认真学习党和政府关于九年义务教育方针政策是贯彻执行九年义务教育教学的思想保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这是多么有战略眼光的决策。教育者应当有要求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使命感,让学生胸有大志,这不是空话、套话,而是教师们的切身感受。

义务教育正是为实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这一宏伟战略目标而制定的国策,它的性质是公民素质教育。为实现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以下称义务大纲)”是面向大多数学校和大多数学生的。化学义务大纲一开始就指出:“初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基础,这就要求我们继续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指导思想,切实从应试教育转轨到素质教育上来。如上所述,我们体会到:学好政策,更新思想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是使用好新教材的前提和关键。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义务教育不是只为培养少数尖子学生服务,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学生全面发展,要注意培养“两才”(学习人才、普通劳动者型的建设合格人才),这就要求教师要克服偏爱优等生、忽视中差生的弊端。

我们的目标既然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围绕新教材所进行的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自然就是在努力完成提高国民素质这一艰巨而宏伟任务。立足点正确了,思想基础建立了,具体的落实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认真学纲,深入领会大纲,使新教材的实施得到保证

新大纲制定得十分切合实际,内容具体而翔实,便于教师实施。每个初三化学老师对新大纲的学习不是读一遍就可以完成任务的,不仅要通读、细读,更要结合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去学,才能把握每个知识点的教学要求,对于新旧大纲中有所改动的地方,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常常是国家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要认真领会,要充分理解义务大纲对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是义务教育初中化学的最终要求,教师若按照大纲,结合教学过程,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用螺旋上升式的教学思想,制定每章每节的目标,并达到各项目标,最终完成义务教育任务并不难。这里要强调一点,学纲,研究大纲是每个教师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任务,不学纲、不钻研大纲是不可能用好新教材、把握好教学的尺度的。新大纲对每部分知识点都点明了教学要求,这就是对这个知识点的考试和评估要求,也就是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教学大纲将必然成为今后编写教材的依据、教学的依据、考试的依据和教学评价的依据,从这点上讲,不重视大纲的学习是万万不行的。

在这里我们一再强调对大纲的学习,正是由于我们在工作中发现有的老师对此不甚重视而大声疾呼的。

我们也感到在学纲、钻研教材的同时,作为教师一定要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才能在更高的水平上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绪言部分,编写的指导思想是初步概括地告诉学生化学学的是什么,其作用如何,应当怎样学,介绍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最基本的概念,教师一方面要领学生跨进化学的门槛,另一方面要为以后的学习铺路、搭架子,其结构是从学生常见的物质世界引入门,进而说明物质世界的宏观存在,物质的多样性及物质世界永恒的变化,新教材中常用提出问题、启发思考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这给教师和学生中搭起了一座座互相沟通的桥梁。绪言部分的实验比统编教材多,现象更明显,更具有直观性、代表性,教材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实验一步引出了物质性质、物质变化等概念后又进一步归纳出有关物质组成等多方面的结论。这一编排非常符合初三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这部分对概念、对知识的论述,大多是宏观的,给学生留有余地,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将对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一步步完善、深化,在新教材的使用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不要急于求成,而要一步一个台阶,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最终达到教学要求,这方面我们的老师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如提前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正确使用化学用语,联系实际让学生尽快掌握化学用语等。

二、研究大纲,钻研教材,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在使用新教材,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尤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以大纲为纲,结合学生实际,以大多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来定教学进度。

由于各校生源不尽相同,学生的原有基础不同,在实施新教材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际选择恰当的教法,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掌握好教学进度,最终达到大纲对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要求,这是从大的方面进行因材施教,具体到每个学生也还有因材施教的问题,这在后面还要论及。

2.把思想素质教育贯穿在初中化学教学始终,重视对学生进行志趣、情感、意志、态度等方面的培养和教育。

这方面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做法和体会,一般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

(1)注重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结合国情、省情、市情,大讲化学事业在解放后突飞猛进的发展。甘肃有着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和发达的冶炼工业,兰州是一座现代化的化学工业城市,自然有不少可讲的实例、可参观的场所,教师在讲课中常联系,合成橡胶、化肥、炼铝冶铁等工业生产实际,内容更生动、形象,学生们也爱听并容易接受。

(2)注重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环保问题自然要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尤其在兰州这样一座发达的化工城市,有着结合实际进行环境意识教学的良好基础,能较好地让学生把社会环境、社会需求、社会实践与所学的化学知识结合起来,同时,让学生不妨算算国家的人均资源帐,让学生意识到我国是资源贫乏的国家,有点危机感还是有好处的,他们长大承担国家建设重任时会更加爱惜资源,爱护环境。

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尤其要注意从化学学科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内容去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寻找思想政治教育与化学知识教育的结合点,使其有机地结合起来,寓思想政治教育于知识之中,切忌为思想政治教育而教育,使二者成为两张皮。

3.正确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能力包括诸多方面,对初中生来说,主要有:学习、掌握、理解、分析、归纳、综合、演绎大纲所要求的初中化学知识的思维能力(这里也包括了阅读能力、自学能力,能用所学化学知识理解和处理有关涉及化学信息的问题的能力)。

还应注重培养初三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尤其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这就要求学生必须人人动手做实验,个个动脑想办法去完成实验。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与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大胆设想,老师及时给予正确引导,这有益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1.素质教育的观念尚未牢固地树立起来,部分老教师留恋旧教材,还是觉得统编教材更系统,讲得更透彻一些,使用了多年的统编教材更顺手一些,时不时的、自觉不自觉地又按统编教材的系统上课。

2.受应试教育思想的牵制,担心考试试卷会出现自己没有讲到的已删减了的内容或选学内容,因此,该舍的不敢舍,该略的不敢略,把大量的时间挤到总复习中去,影响了对主体教材的讲授,也不敢大胆创新使用新教材,课时自然感到紧张。

3.部分实验还是没有做到人人动手,个个动脑,对“练习”、“初步学会”的层次把握不准。

四、建议

1.进一步深入学纲(对附录也应重视),切实领会大纲精神。因义务大纲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并没有按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和顺序编排,而是按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等四大块编排的,因此,建议教师在备课时,在教材和教案中相应章节的位置注明大纲的要求层次,并由此而定教学目标。

2.对照大纲,充分领会编写者对全书、各章、各节的编写意图,掌握初三化学的知识结构,教学中方能高屋建瓴。

3.继续改善设备,强化实验,强化对实验过程的指导,真正做到人人动手,个个动脑,即使学生做错实验或做得不成功,也要让学生实事求是地写出报告,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改进的办法,最好再重做一次,鼓励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4.我委所属各中学的初三学生大多数将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教师们更要注意因材施教。新教材中的常识性知识并非不重要,而是受学生接受能力、时间的限制不能展开,那么对准备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学生可结合新教材中的常识性知识、选学内容适当拓宽、加深一些,但一定要把握好量和度,尽量不要加重学生负担。应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更高层次的志趣,在活动中发现化学“小苗子”,可适当给点“偏食”,以利于人才的培养。与此同时还要注意不可放松对学习基础较差学生的辅导,可恰当运用掌握教学法或成功教学法教学,使他们逐步达到大纲的要求,这样也就可望实现大面积的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素质培养范文篇9

一、改革创新素质对平面艺术设计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的物质水平发展,人们对生活中的艺术性要求也不断的提高,平面艺术设计的需求也越发的明显。陈旧、传统的平面艺术设计已经无法满足的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需要拥有改革创新精神去发展新时代的平面艺术设计水平。艺术的创作需要改革创新素质,改革创新素质对艺术创作极为重要,具有改革创新素质、敢于改革创新的平面设计人员能够充分发挥平面艺术设计的特点。平民艺术设计的改革创新素质能够将作品的创意中心思想和深刻的思考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改革创新素质是平面艺术设计的源泉,为平面艺术设计提供活的灵魂,在表达创作者的想法的同时,也能让人们去接受。平面艺术设计具有改革创新素质的时候,设计就会成为一种不可磨灭的的精神,而改革创新精神赋予了独特的思想理念,让设计“活”起来。所以说,平时面设计改革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对平面艺术设计的发展进步的要求,是平面艺术设计思维跟随着时代进步的表现。

二、平面艺术设计改革创新素质培养的内容

在平面艺术设计改革创新素质的培养中,平面艺术设计基础素质的培养是保证,平面艺术设计专业技术素质培养是前提,平面艺术设计精神培养是关键,三证相辅相成,保证了在平面艺术改革创新素质的培养,在平面艺术改革创新的道路上提供保障。1、对改革创新素质基础素质的培养。改革创精神是一种主观情感与现实的结合的表现[3],需要平面艺术设计者基础素质的培养,主观的思想和情感能够给设计者提供设计的方向,平面艺术设计者需要拥有对主观的情感表达的基础培养,来提高自身知识水平、艺术造诣和设计水平。设计者还要培养敏锐的观察力,灵敏的洞察力,深灰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的同时带动了新工艺、新事物、新元素的产生,是否可以抓住这些元素决定平面艺术设计者的能力。同时,平面艺术设计者要培养自身的鉴赏能力,不论是其他优秀艺术作品上还是从生活上的点点滴滴都能做到艺术的鉴赏,从而提高自身的设计元素搭配水平和艺术创作设计水品。平面艺术创作者要培养敢于尝试的素质,艺术处的道路是不断发展前进的,一味的模仿就是原地踏步,设计者设计作品时既要取长补短,设计的创作风格也要需要不拘一格,才能创作出真正的好作品。基础素质为改革创新素质提供了保证。2、对改革创新素质专业技术知识素质的培养。专业素质的培养是改革创新素素质培养的基础和前提。专业技术知识素质的培养实际就是平面设计者的创作基础能力、审美能力和视觉表现能力的培养。现如今对平面与艺术设计的培养内容主要就是设计技能、知识、观念的培养,正和使用的培养。这些涵盖了设计的相关学识知识,相关的历史知识,古今中外的设计技术和方法、,设计风格的塑造与比较等。包括了绘画、摄影、电子设备的操作使用、电脑软件的相关技术、各种材料分辨使用等技术技巧。对这些技术技巧的掌握,能更好的改革创新发展,让专业技术知识素质为改革创新素质奠定基础。3、对改革创新素质精神素质的培养。精神素质是平面艺术设计改革创新素质的关键,平面艺术设计中灵感至关重要,直接表现出了平面艺术设计者的艺术创作能力和艺术感悟能力。培养精神素质的时候,要注重灵感发觉和艺术感悟,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丰富的情感色彩,注重与社会的紧密交流,对自然的细致观察,保证自己作品的创新。平面艺术设计者要有高度的敏感度,灵感具有偶然性,随时随地都会出现,这要求平面设计者从平凡中发现新元素,加入到艺术创作当中,形成艺术作品。所以说,精神素质对于平面艺术设计改革创新素质是至关重要的。

三、平面艺术设计改革创新素质培养的发展方向

在平面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历史之中,随着社会、文化形态及艺术设计自身条件的发展变化,它每个阶段都有新的的名称来定义,从“图案设计”到“商业美术”,从“装潢美术”到“平面设计”,直至今天的“视觉传达设计”。所以说,在平面艺术设计改革创新素质的培养上,要有与时俱进的理念,跟随时代的步伐,保持艺术设计的前瞻性与感染力,保持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理念,保持艺术设计的多维化。1、平面艺术设计改革创新素质培养要与时俱进。现代社会是一个融了数字、信息与艺术传播的新媒体技术革命时代,这样的时代背景对平面艺术设计改革创新素质有迫切的要求。平面艺术设计是为了表达主管事物的表现,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从古至今,平面艺术设计都是的时代背景之下人们对文化的向往和表现,都是伴随着时代因素所产生相应的、符合时代文化的风格。现在,时代的前进脚步让我们的平面艺术设计作品已经不局限于物质上的表现,还有对未来的理想化的塑造,甚至对未来进行“预言”。同时,要符合现代科技发展道路的前进方向,把握好时代的节奏,平面艺术设计才能具有感染力,人们才能欣然接受。平面艺术设计改革创新是与时俱进的艺术设计,社会是平面艺术设计的根本,平面艺术设计改革创新要做到从社会中得到设计元素,并且能对其发展进步产生良好的影响,然后产生更多的设计灵感,这样平面艺术设计才能生生不息,丰富多彩。所以,平面艺术设计改革创新素质培养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方向不仅是对过去的设计理念,还有对未来的展望与开创。2、平面艺术设计改革创新素质培养保持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理念。现在,我们的作品已经不局限在纸张上了,新平面艺术设计、新的科技产品、新的平面艺术设计软件和新的创作方式让平面设计的之前无法描述的创作构思都一一实现了出来。数码时代的到来,让掌握技术与设备前提下的平面艺术设计者能更好地完成作品,不仅节约了时间,还有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去开辟。我们在运用电脑软件进行平面艺术设计时,能够快捷的得到设计结果,一些元素的采集工作也不用拔山涉水,在对艺术作品进行渲染的时候,更加不用复杂的步骤去完成。在新科技技术的带动之下,也提供了更多了平面艺术设计灵感和新的设计工艺。科学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平面艺术设计的局限,平面艺术设计改革创新素质在保持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理念下,能让设计走向一个新的阶段。科技的发展为平面艺术设计改革创新素质培养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广袤的发展空间,平面艺术设计改革创新也融入了科技血液,保持先进的科学技术理念,会让平面艺术设计改革创新素质培养有着远大的发展方向,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理念为平面艺术设计补充了动力,提供了平台,增添了希望,增加了动力。3、平面艺术设计改革创新素质培养保持艺术设计的多维化发展。艺术是多样的,平面艺术设计的发展模式就是百花齐放,平面艺术设计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拓展,开始想非平面的方向去发展,从而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和一输魅力。设计的词汇与要素的应用的要素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不断地增加,人们接受信息、了解问题的角度也在不断地改变,思想意识也和审美方式也呈现多元化与综合性。[7]平面艺设设计局随着限于二维空间的桎梏的瓦解,新的领域不断的拓展。多维度平面艺术设计,不仅在平面艺术设计空间概念的基础上,还在平面艺术设计时间维度,平面艺术设计的思维与理念维度上,进项创作。虽然还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作为新的平面艺术设计方式,发展的方向还有新的方向,给人新的视觉感官的冲击。平面艺术设计改革创新素质保持艺术设计的多维化发展就是平面艺术发展道路的拓宽,是对新的平面艺术设计途径的开拓,平面艺术设计改革创新素质培养保持艺术设计的多维化发展能让平面艺术设计改革创新素质培养变得更加丰富而据很有活力,保持艺术设计的多维化发展是平面艺术设计改革创新素质培养活的源泉。

四、结语

平面艺术设计改革创新素质的培养是长久的,不能仅依靠于学院的培养,还平面艺术设计者自身改革创新精神的进步。在保持平面艺术设计改革创新素质的培养道路上,仍然需要不断地进行发展和进步。平面艺术设计改革创新素质的培养让平面艺术设计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1]浅析平面艺术设计创新素质培养[J]见;马玲令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03-3109:00

[2]平面艺术设计创新素质培养的探讨[J]见;王梦莎建材与装饰2016-09-30

[3]平面艺术设计实践模式下创新人才的培养[J]见;雷蕾艺术科技2017-10-2510:06

[4]数字媒体时代平面构成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见;彭巍时代教育2015-05-08

[5]新媒体影响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研究——平面设计方向[J]见;史学卿科技资讯2016-08-2314:55期刊

素质培养范文篇10

【关键词】医学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学生能力素质;培养体系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有超过160所高等院校开设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其中医学院校开设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显得独树一帜。由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属于管理类学科,而医学院校主要是关注医学类专业,对非医学类专业的关注度相对偏低,由此阻碍了该专业在医学院校内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影响本专业学生能力素质培养。如何妥善解决这一弊端,突破发展瓶颈,完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能力素质培养体系,提高学生自身整体素养,使其更好的融入当展的大环境,已成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在医学院校内部立足的重要基点。

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推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在自己院校内部的发展定位经常偏离初衷,导致其无法与社会需求对接。矛盾产生的根源主要由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较其他专业学生和行业职工相比并不存在明显优势,发展欠缺动力,发展目标模糊不清,方向拿捏不准确。加强医学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能力素质培养体系的研究,即唤醒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热情与深入探究,有助于推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二)改善学生能力素质培养是时代的强烈呼唤。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适应我国基本国情应运而生的,加大对该学科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力度,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后备人才,能够把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事业推向新的高度。但是,目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的培养不能很好的符合社会快速发展需要,专业发展不平衡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加强此方面人才的培养尤为急迫。(三)专业对学生能力素质要求高。劳动与社会保障学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特定性,要想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工作人员,并且在以后学有所成,需具备系统的知识体系和多学科的综合知识,单一片面的知识是不能胜任该方面工作的。高等院校在培养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能力素质时,主要学习的课程包括管理类课程、经济类课程、劳动法学和基本的公共课程等。对这些复杂知识的学习,也从侧面反映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对学生的自身素质要求之高。(四)就业形式严峻。目前针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而言,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并不明朗,而医学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就业面更为狭窄。导致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能力素质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由此加重了他们毕业后的就业压力。在这种大的社会环境下,医学院校如何构建可行有效的学生能力素质培养体系,增强学生自身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尤为重要。(五)培养体系发展不健全。医学院校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主要培养能在医疗机构、保险公司、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等单位从事社会保障有关的工作。而我国医学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质量和数量还远远满足不了实际的基本需求,其发展面临着多种严峻挑战。因此,要求我们对该专业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体系进行深入探索,强化医学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存在的意义,建立一套医学院校独有的学生能力素质培养体系。

三、医学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医学背景的师资力量缺乏。在医学院校内部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但是在师资队伍方面也存在着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教师的知识体系不健全,师资力量缺乏等问题严重,导致师资力量严重与需求不匹配;另外,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教师大都出身于管理类专业,不具备现代医学知识,无法很好地将专业与医学相关知识相融合。(二)理论与实践脱节。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课程的内容设置不严谨,课程鲜有特色,不能体现医学院校的特点,其不完善的结构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无法随着学习时间的积累而循序渐进的提升。在应用型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进程中,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储备与实际操作相互脱钩,学生的现实动手能力和技术水平相对较差,与所需要掌握的理论素养不相符合,不能成功的把理论知识输送为实际生产力。因此,导致学生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融合性不明显,相互脱节,学生能力素质自然也就会出现短板问题。(三)同质化的培养模式。同质化的培养模式,导致的学生创新性和灵活性不足问题也应引起重视。教学手段单一,培养过程枯燥乏味,学生能力素质培养形式没有创新性,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会与其他高校的学生产生同质化的结果,体现不出医学院校学生能力素质的独特性,无法为社会提供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四)培养经验不足。医学院校在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制定的教学大纲与教学进度缺乏目标与明确性,无法与社会需求相衔接。培养出来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自身素质普遍缺乏竞争力。这些都是由于缺乏经验,导致医学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在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过程中走了弯路。

四、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的自身能力是提高学生能力素质的基本前提,这也是医学院校内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发展壮大的后备力量源泉。吸引更多更优秀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教师加入,特别是具有现代医学知识背景的教师加入到专业的建设中,培养一批具有一流水平的教师队伍,让教师享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他们不断地提升自身能力。(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医学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要培养的不仅仅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全面发展型的应用型学生。因此,在日常学习中要加强对学生职业操作技术能力的锻炼,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科学培养,充分利用模拟教学、基地值班等多重方式深化专业基础的实践。以学校为纽带,以实习单位为平台,以合理科学的组织学生外出实习为途径,为他们步入劳动力市场打下坚实基础,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三)改善教学方式。医学院校要加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经费投入力度,给师生群体配置更优越的教学设备,教师要注重改变授课方式,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要主动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使教学环节更具灵活性。采用案例式教学法、课堂讨论教学法、人物扮演教学法、实地考察教学法等方法优化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授课内容。(四)完善专业课程设置。首先,为了突出医学院校背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要在课程设置方面科学的增加有关现代医学类的课程,从而促进学生相关能力的提升。其次,优化课程时,应根据本校具体情况及时更新课程体系设置,确保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课程的基础地位得到切实的巩固,强化学生基本功底的扎实性。最后,科学的课程设置不是单方面的努力,要充分调动学生、教师、领导等多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及时对课程做出调整。

五、医学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能力素质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目前医学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能力素质培养体系的要求主要体现在通用能力要求、可转移能力要求、独特能力要求三方面。(一)在通用能力要求方面。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健全学生的身体与心理素质,用正确而坚定的三观指引人生道路,使其牢固的树立为我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事业而奋斗的神圣使命感,加强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促进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为日后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创造条件。(二)在可转移能力要求方面。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管理学、社会保障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及社会学、会计学等基本的知识与实务,在日常的工作中还要着重培养能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分析调查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在教育学生深化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时,还要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三)在独特能力要求方面。要求培养出的学生具有熟练掌握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基本能力,把握从事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工作的基本能力,同时还要求掌握现代医学的基本知识,这一点是医学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能力素质区别于其他院校学生能力素质的关键所在,是画龙点睛。总之,医学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背景具有特殊性,受到医学院校的整体医学氛围的影响极为深刻,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过程较为复杂,形式也更为多元化。因此,科学有效的构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能力素质培养体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学生、学校以及社会多方面的协同配合。

参考文献:

[1]李文琦.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误区与对策[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07:40.

[2]吴传俭,丁元林.医学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培养需求调查[J].经济研究导刊,2011,36:116-118.

[3]蒋雪.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J].经营管理者,2012,(13):133.

[4]周卉.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困境与发展思路[J].特区经济,2014,01:215-216.

[5]赵艳.关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才智,2012,05:275.

[6]吴传俭,丁元林.医学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1,34:266-268.

[7]周爱国.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发展中的几个问题[J].经济研究导刊,2009,36: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