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消防工作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31 22:53:40

改革消防工作总结

改革消防工作总结篇1

黑龙江省森林资源管理体制十分复杂,行政辖区内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别由省林业厅、省森工总局和大兴安岭林管局等三大林业部门管理,此外省农垦总局、哈尔滨铁路局、东北林业大学和煤矿集团等中(省)直单位分别管理各自辖区的森林资源。各市(地)政府行政辖区内的林业管理模式多样,分别有单一的地方林业、政企合一的林业(伊春)、中直的林业(大兴安岭)、森工林区的林业、垦区的林业、矿区的林业、教学科研的林业等等,各系统的林业施业区之间相互嵌套,森林资源管理的隶属关系十分复杂。全省县级以上各系统的森林防火组织机构近300个,还有省级预警监测信息中心1个、航空护林站8个、森林扑火总队1个、林火科研所1个,武警省森林总队6个支队,各级各类林业部门的扑火专业队231支14100人、半专业队1257支29407人,由林业干部职工、农场干部职工、乡(镇)干部农民、驻军、预备役、武警部队、消防部队等组成的各类森林扑火预备队总人数达16万人。在这样隶属关系复杂的林业管理体制下,面对如此庞大的森林防火战线和日趋严峻的森林防火形势,继续由现行的省森防指和省林业厅及内设的省森林防火办公室代表省政府承担全省森林防火的政府行政职责,缺少法律规范和行政执法地位,显然是不恰当、不合理的,在实际履职的过程中既无法切实履行职责到位,也无法真正发挥应有的权威作用。另外,各级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简称防火办)都设置在林业局,森林防火工作都是作为林业局内部的职能来贯彻落实的,防火办很难代表政府履行检查、监督、协调和依法行政的职能,自己监督自己,无法履行森林消防监督职能。现在的防火办属于办事机构,其森林防火工作的职责存在局限性,现在和将来都难以有效承担繁重的森林防火任务。森林防火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公益性事业,防火办也无法有效地动员、组织、协调林区社会各方面力量进行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特别是在重点国有林区农林混居的复杂社会环境下管理野外火源问题,依法行政、行政处罚等方面没办法履行政府管理职能。

2森林防火管理体制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2.1森林防火管理体制改革的法律和政策依据

根据《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森林防火条例》的有关规定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33号文件)精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切实做好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工作”,“森林防火工作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的森林防火指挥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本行政区域的森林防火工作。”

2.2森林防火管理体制改革的科学依据

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充分表明,预防及扑救森林火灾是一项必须由社会方方面面参与才能完成的浩大的社会工程,只有代表国家行使行政管理权的各级人民政府才有能力完成。我国森林火灾的发生受人为活动影响极为显著,据统计,90%以上的森林火灾都是人为因素引起的,管理人为火源是森林防火工作的头等大事。我国社会主义法制正在逐步走向完善,对人的管理必须依法管理。这种通过政府行为,体现政府强制力的管理必须由政府或者其授权部门来实施。

2.3森林防火管理体制改革适应林业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林业体制的深化改革,社情、林情、火情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新时期的森林防火任务必将十分繁重,搞好森林防火工作必须要有科学、完善的森林防火体制,只有加强森林防火体制建设才能理顺森林防火的管理体制,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森林消防监督,才能有稳定的投资渠道,才能巩固专职专业的森林防火队伍,才能保证森林防火事业快速发展。

2.4森林防火管理体制改革不影响稳定且没有阻力

对现行的森林防火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并不是改变森林防火责任制,是对森林防火机构和人员整体的管理方式和隶属关系的调整,这种调整不会增加政府负担,也不会对人员进行大的变动,不是削弱管理,而是强化组织机构,建立应急反应机制和统一的调度指挥系统,走森林消防规范化、系统化、专业化道路。森林防火体制改革后,管理体制更加理顺,责任更加明确,人员待遇将会提高,投资渠道更加稳定,更加有利于森林防火工作的开展。

3黑龙江省新的森林防火管理体制结构设想

《森林防火条例》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实行森林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应按照《森林防火条例》规定,强化省森防指的权威性,由省长担任省森防指的总指挥,结合黑龙江省的特殊性和实际需要,设立统管全省森林防火工作的省政府直属机构(省政府森林消防总局),代表省政府全面履行森林防火检查、监督、组织、协调职责。省林业厅防火办改建为黑龙江省地方林业森林消防局,各地(市)林业局防火办改建为森林消防分局,归黑龙江省地方林业森林消防局垂直领导。省森工总局防火办改建为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森林消防局,各森工林业局防火办改建为森林消防分局,归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森林消防局垂直领导。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防火办改建为大兴安岭地区森林消防局,各大兴安岭林业局防火办改建为森林消防分局,归大兴安岭森林消防局垂直领导。省政府森林消防总局统管地方林业森林消防局、重点国有林区森林消防局、大兴安岭地区森林消防局。各航空护林站按照属地原则,分别划归地方林业森林消防局、重点国有林区森林消防局、大兴安岭地区森林消防局垂直领导。森林消防(分)局机关工作人员为行政编制,其直属的林火监测中心、航空护林站、森林消防队、林火科研机构等专业人员为事业编制。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原有建设经费投资渠道不变。人员工资、工作经费、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等专项事业经费列入地方公共财政预算。

4结论

改革消防工作总结篇2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0-0129-03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Fire System”Based on Working Process

ZHAO Yun-ting1, JIA Wen-min2

(1.Department of Energy Electrical,Tianjin Urba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Vocation Technology College, Tianjin 300134, China;2.Freescale Semiconductor(china)Limited Tianjin,Tianjin 300134,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industry background and social need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course of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Fire System,and the paper has carried on the reform to the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curriculum idea,curriculum system、teaching content、practice training construction and students skill training, Improve the teaching mode and teaching method,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practical links,Truly realize the Teaching-learning-practicing,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play a key role to promote. the employment of students。

Key words: teaching-learning-practicing; reform in education; practice

《消防系统设计施工》是我院楼宇智能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是根据学生的职业发展以及现阶段消防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安装管理等行业的技术需求而开设的一门应用型课程。该课程主要讲述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运行与管理、建筑灭火系统(包括消火栓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干粉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安全疏散及诱导系统几大块。对每部分的组成、分类、结构、原理、设计、应用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配以大量典型的工程设计实例。该课程的教学成果直接关系着毕业生就业情况,而且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跟不上时代的需要,要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对本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1对课程改革的设想及实施途径

1.1改革设想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道路的高职高专教育办学理念,本着“适度基础理论知识,较强技术应用能力,较宽知识面,高素质”的原则,结合我院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在总结以往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对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1.2实施途径

对专业设置进行改造与调整,对毕业生跟踪研究,了解社会岗位内涵变化,增强专业的适应性,开展校企联合和与用人单位联合办学的探索与实践。大胆进行改革实践,并在教学改革中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法,实行多样化教学方法,注重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因材施教,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恰当地处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关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潜能,注重学生技能考核。建立一支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2课程设计

2.1消防系统设计施工的指导思想和教学内容

《消防系统设计施工》课程开设初期主要是理论教学,按照教学大纲内容,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课件,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教学内容和结构设置死板,影响学生创新意识,在遇到设计施工实际问题的,无从下手。

2010年开始探索具有吸引力的课程结构模式。丰富教学课件制作,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淋系统、消火栓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以动画演示给学生,增强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优化教学过程,学生开始对上课感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由于没有实训设备,带学生到教学主楼的消防系统参观,去相关企业实践,使学生身临其境,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

随着我院实训基地建设完成,消防实训设备逐渐完善,将课程内容也进一步完善,至今,已经把课程分解为“理论讲授+案例讨论+综合实验(实践)+知识归纳”若干环节,真正把课程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通过每个环节训练,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2.2消防系统设计施工的教学内容设计

下面是改革前的教学内容和改革之后的教学内容的表格。

从两个表中可以看出,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模块化整合,每个项目教学内容完成之后进行实训,边教学边实训,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每个项目所涵盖的标准和规范,掌握每个项目的应用及各种类型的案例。在通过实训增强学生的对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课程体系结构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2.3消防系统设计施工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传统的单一传授式教学模式也不再适应“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学需要,要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毕业与就业接轨,就必须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消防系统设计施工这门课程理论知识较多,项目二和项目三中计算公式、表格也多,比如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的水力计算,需要确定消防管网管段管径、计算管网所需的供水压力、确定高位水箱的设置高度和选择消防水泵等。计算较复杂,需要反复核算,对于这种情况,授课时以教学楼为例,要求学生对教学楼消防管的敷设情况进行实际测量,按给定表格的内容进行计算,使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理论授课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相结合,主要由以下几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

1)文化熏陶法: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境界,这是因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因此为学习创设一个合适的情景氛围,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意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不无故请假、热爱课堂、热爱学习。

2)案例教学法:因为消防的内容规范比较多,容易使学生觉得枯燥,为了使学生有动力,更好的掌握理解规范,采用案例法教学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解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的时候,首先引入某设计院的一个案例,然后再结合案例对探测器的选择、计算、安装与布置进行讲解,并对之前所学的建筑物的平面布局与平面布置,报警区域、探测区域、防火分区、防烟分区的划分又加深了理解。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课本上的知识,也了解了工程实例,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3)任务驱动法:好的任务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顺利完成课堂的教学要求。在教学案例中包含任务,例如为学生提供有关背景材料,让学生对材料进行处理、分析,设计一个消防报警系统。学生以完成此设计任务为目标,通过自主探索,进行完成任务的实践、解决问题。通过任务驱动法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并且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

4)合作探究法。一般都是提出以完成任务为目标,要求学生自觉学习,遇到问题尽量自己解决,如遇到特殊情况,通过自主学习后,问题不能自己解决,再进行合作讨论,小组共同完成任务。

2.4 消防系统设计施工实践教学

《消防系统设计施工》这门课的实训设备较完善,新的教学模式是“边学边做”,实现理实一体。不仅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一体化,也是教师在知识、技能、教学能力上的一体化,同时,还包含教学场所的一体化,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通过实训能把抽象而枯燥的理论知识科学地、有效地转化到生动而有趣的实践过程中去,在实践中加以验证,使学生从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并将感性认识自觉地上升为理性认识,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整个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实践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师资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并能在教学过程中促使教师不断地去钻研教学方法,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以此来满足教学所需,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本课程共有十个实训项目,实训教学比例为40课时,基本实现了理论与实践1:1教学。

课程设计也是本课程的一个实践环节,学生进行课程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同时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消防系统设计施工的设计问题。课程设计期间,教师需向学生提出设计要求、设计方案,要求学生能够查阅技术资料和相关手册,写出计算过程,绘出工程图纸,掌握整个设计过程。学生提交课程设计后,教师要认真批阅,给学生反馈意见,为以后的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毕业设计在消防设计施工实践环节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毕业前,要进行8周的毕业设计,对于选择消防类设计的学生,毕业设计的完成情况也验证了学生掌握课程的情况。

通过“课程项目+实训课+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对消防系统的感性认识,掌握基本的实验研究方法,掌握消防系统相关知识的基本技能,掌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淋系统、防排烟系统等各实训环节,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考核内容与方法

考核方法:总评=笔试(闭卷)40%+平时30%+实训30%

笔试包含: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

平时包含:包含考勤、作业、课堂表现;

实训考核内容:电子编码器的使用、消防设备定义及注册、消防系统联动编程、总线隔离器的测试、手报按钮与声光报警器的使用、输入输出模块的测试、模拟排烟机装置的测试、消防应急广播设备系统、消防电话系统、喷淋灭火系统结构及设备认识。

4 结束语

消防系统设计施工作为楼宇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同等重要,通过课程改革,本课程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对教师的知识面也有了很大的扩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工程思维方式和实际操作技能及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了教学效果,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步入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毕业就能适应社会就得使教学内容不断更新,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也是一个不断发展、改进、完善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开发更好的教学新思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为中心,紧扣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魏立明.土建类院校消防与安防系统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建设教育, 2015(4).

[2] 曹锋, 李连民.“楼宇自动化”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 2010(18).

[3] 谢晓晴.对“消防给排水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设想[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2009(3).

[4] 陈晓旭.智能消防系统设计[J].电气应用, 2014, 33(2): 82-84.

改革消防工作总结篇3

应对策略

1.更新思想观念。目前,我国审计法和公安消防部队的审计条例虽然对绩效审计有要求,但其范围更多地界定在财政、财务收支上,还没有真正从财力、人力、物力、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各类“资源”角度考察绩效。公安消防部队开展绩效审计首先要树立“绩效观”,重视和研究项目实施和改革措施的绩效,树立全方位绩效观,摒弃落后观念。

2.革新审计标准。绩效审计标准的制定是开展绩效审计的重要环节。公安消防部队绩效审计并未完全展开,现有的一些审计标准不适应绩效审计的要求,必须进行标准创新。军事性、综合性、时效性、统一性是制定公安消防部队绩效审计标准所要考虑的因素。目前,要制定一套完整的标准难度较大,可以先采取“拿来主义”的做法,借鉴国际公认的绩效审计标准先期开展工作,等到积累一定经验后,再结合部队实际制定自己的标准。

3.变革审计体制。公安消防部队审计体制是包括开展绩效审计在内的公安消防部队审计运行机制的根本保证。要真正完成好公安部赋予公安消防部队审计人员的各项任务,拓宽审计业务,开展绩效审计,必须最大限度地确保公安消防部队审计的独立性,减少行政干预,改革现有的公安消防部队审计体制模式。

4.培养复合型人才。在绩效审计中,审计人员要检查并确定政策目标以及实施目标的方法所依据的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这对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公安消防部队审计人员的配置呈现出知识结构单一的特点,亟须掌握管理学、社会学、技术经济、计算机、法律、心理学、工程学等方面知识的非财经类专业人才。因此,培养和引进复合型人才是公安消防部队开展绩效审计的当务之急。

改革消防工作总结篇4

一、消防工作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消防工作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群众生活紧密相关的重要工作,既关系到经济建设的发展,又关系到社会大安定,发展经济,改善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安全是最起码的条件,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消防部门为保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很多成功经验,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下,消防工作迎来了难得的机遇:

1、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也给社会带来大量财富。有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为消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党和政府对消防工作的高度重视,是搞好消防工作的关键。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针对全国消防工作比较严重的形势,对作好消防工作作出许多重要指示;95年2月,国务院曾批转公安部制定的《消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消防工作发展的目标和要求;98年初:党和国家领导人总书记,朱?基总理又一次对消防工作作出新的指示,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对消防工作的领导。

3、消防法制建设更加完善。97年5月,我国第一部《消防法》的颁布为消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各地区根据《消防法》制定了一些地区法规,真正使消防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消防执法在消防监督部门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4、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为城市公共消防设施提供了条件。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城市建设发生巨大变化,高层建筑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城市布局越来越合理,在城市建设之中,消防规划是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消防通道,消防水源,消防站,等一些重要的消防布置在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中一步到位;超前意识的消防规划和消防设施的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5、消防工作体系的形成。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一套加强消防工作政策体系,法律体系。制度体系和标准体系;基本建立起有效的消防监督管理体制,初步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消防事业的路子,全社会重视、关心、参与、支持消防工作的氛围已基本形成。

(二)在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机遇时,消防工作由于种种原因,滞后于整个社会发展和进步处处可见,一些困扰消防工作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消防管理机制逐步形成,人们的思想观念,法制观念,行为习惯,工作机制等尚未步入规范化轨道,消防工作正面临着一系列新的层次性问题,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1、火灾形势非常严峻。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起火因素越来越多,火灾扑救难度越来越大,一定程度上说明火灾扑救的严峻。

(1)火灾起数每年呈上升趋势,据统计,北京市50年代火警平均每年700起,60年代每年828起,70年代1258起,80年代达到3690起,进入90年代后出现明显上升趋势,94年3847起,95年为方便用户4000起,98年我南通市仅一、二月份火灾起数就超过年南通市火灾总数的一半。

(2)火灾造成的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急剧上升,十年前,北京市每年火灾直接损失不2亿元左右,而今一场火灾就达数百亿的可能性<大兴安岭火灾>间接损失之大也非常不敢想象,据南通地区今年一、二月火灾经济损失就达到来8年全年总数。

(3)重大<含特大>火灾出现频发苗头,黄岛油库、新疆的克拉玛依等例子举不胜举。

(4)火险隐患问题越来越突出。98年南通地区消防支队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对本地区的火险隐患进行了认真排查与整改,仅此次检查,就发现我市火灾隐患有1200起经整改到位的有800起,其中尚有400多起火险隐患未能及时整改到位,火险隐患时时刻刻危及着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

2、消防监督管理体制改革的滞后。

传统的消防监督管理体制是在高度民主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其工作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党委系统的领导和制约,依靠政府及其消防监督部门,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推动各个部门,各个单位防火工作开展,各个单位的防火工作很大程度上依靠消防干部分片包干对其实施日常安全检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明确,消防监督管理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消防保卫的对象日益多样,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消防工作主要对象是国有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单位,经济成分简单,界限清楚。而今,企业不仅仅在数量上有所增加,而且出现了个体,私营,租赁承包,股份合作。,“三资”企业,企业经营的方式越来越由单一形式转为多样形式,多层次,多内容,企业的运行完全根据市场取向来决定,材料的采集,产品的推销也向多元化方向流动,这无疑给消防产物管理带来复杂性。其次,领导体制与人员管理发生了变化,党政分开使原来的消防工作由党委负责转变为各单位的行政领导和法人代表负责,即目前的“第一责任法人代表制”,确立了“谁主管,谁负责”的两谁原则。在企业内部,随着劳动人事制度,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一方面使职工成份向多样化发展,由原来的正式工被大量的合同工,临时工,外来打工者所代替,给企业安全培训教育带来难度;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各种利益关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不可避免的各种矛盾大量增加,因此各类人为意识的火灾也相应存在;其三,政企分开使原来政府部门的许多职能转移或归还企业,特别是企业产权关系的多样化。如:承包、租赁等经营方式的出现,使原来系统作用日趋弱化;在一些企业新的安全模式尚未建立和有效远行之前,把过去长期努力建立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消防管理机制,错误地看成是限制企业发展的桎梏,把自我约束与自分开,一定程度上削弱企业内部的安全工作,一些原有的防火安全委员会或放火领导小组被企业随之解散,一些专职消防人员被合并或撤消。其四,一部分单位对新形势发展经济与消防单位只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消防安全,不愿在火灾隐患整改和更新添置消防器材上的投资,企业经营者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忽视消防规章制度的执行与落实也是当前消防安全潜在的危险。

3、城市消防设施不到位和当前消防队员少装备差的问题未能解决。

近几年来,国家对消防工作非常重视,各地方政府也相应做了很多努力,消防装备,城市消防设施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综合性的分析,目前,消防设施与装备建设还有很多不相适应地方经济建设。主要有(1)消防队少,布点稀,国际上规定,发达经济国家,消防队保护单位是消防队员接到报警后五分种内到达火灾事故现场。我国也相应本着从接警到火灾现场为十五分钟,而实际生活中,我国消防队远远不到此项要求,特别是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和乡镇的消防保卫工作十分薄弱,县级消防队有时到城镇将1~2小时时间。(2)消防装备量少,质量差,随着集镇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地下建筑,高层建筑,大型商场,化工厂,易燃易爆仓库等特殊建筑相应而生,消防装备,举高,照明,排烟,救援,大型水罐等特种消防车辆,特种消防装备,远远跟不上社会发展,在消防通讯方面也未能达到建设标准,经常性出现消防队救火时出动车辆无法同指挥中心联系,在找寻火灾现场延误有利时机。(3)消防水源与消防通道少,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对“寸土是寸金”的观点非常明显,总舍不得将有限的土地资源给消防部门用来作为消防水源及消防通道使用。(4)消防队员少,目前据江苏省消防部门统计,现役人员是全省人口的十万分之七,只能应付重点城市的消防保卫工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全民消防意识还未能形成,而今,消防队外出救火时,总有群众问:“救火要收多少钱”。有的单位与个人家庭失火因怕消防队救火可能收费而不敢报火警,有的不知火警电话号码是“119”。其次,一些单位和职工,群众对消防法规认识不够,在公安消防部门执法过程中,总是摄于某种压力或左右于认情被迫执行,说明全民消防意识还未能形成;故此,在平时工作与生活中违章作业,无视消防法规也是消防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探索消防工作新路子。

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消防工作通过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为经济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服务保证,然而,市场经济下我们如何能进一步解决思想,更新观念,以改革统揽全局,面对消防事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更好的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保障。

1、以“重于泰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抓好消防工作。

新形势下,消防工作既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保障条件。当前,消防工作与经济建设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密切,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轻视消防作用,是不珍惜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果;是对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不负责任的表现。做好消防工作,确保一方平安,是各级领导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央领导对消防工作十分重视,总书记,朱?基总理多次对消防工作做重要指示,消防工作“责任中于泰山”,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当前的有利时机,要不断加强消防工作的重要性哈紧迫感,把消防工作摆到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来抓,要层层建立和落实消防安全目标责任制,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确保把“谁主管,谁负责”的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到实处,要紧密结合实际,制定消防发展近、远期规划和措施。同时,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及时把握工作动态,通过建立社会消防发展情况综合评价报告制度和消防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计划、财政、保险等综合部门的职能作用,推动消防事业的发展,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

2、坚持以法治火,严格依法加强消防监督管理。

消防法制是规范人们有关消防行为的法律法规,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经济的发展属于经济基础范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又反过来为经济基础服务”。经济发展决定消防工作的法制,而消防法制又反过来服务于经济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确立以法治国的方针,加强法律建设尤其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颁布与实施,为消防部门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实践证明,仅有法律条文规定是不够的。有法还必须做到严格执法。消防执法机关在通过国家及居民群众落实各项消防安全措施,做好消防工作,对违反消防管理的行为依法处罚,在工作中,要突出重点,除做好日常性检查督促工作外,要突出抓好建筑放火审核,火险隐患的督促整改和对违反消防管理行为的依法处罚等工作,要严格建筑放火审核工作,把住源头管理,凡不按规定进行设计,申报,施工的建筑及装饰工程,一律不得办理放火审批手续,不管是什么工程,不管是谁建设谁投资的都要依照有关规定严格审批,对存在的重大火险隐患,要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论证,通过法律程序及时督促责任部门或单位限期整改,防止养患成灾,对违反消防管理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理。其次,要使消防工作责任到人,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抓。认真贯彻“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采取层层鉴定放火“责任书”。一级抓一级,逐级落实。抓好法人代表的培训教育。进一步明确企业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就是本单位的放火安全第一责任人,依法对本单位的防火管理和自我保护,自我约束措施,提高自防自救能力。其三,消防部门在执法过程中要主动接受地方广大公民和各单位的监督,以便提高更高层次的消防执法水平,克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使消防监督与广大公民参与结合起来,推动依法治火的落实。

3、进一步加强城镇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和消防队伍的装备建设。

当前城市大规模的改造中,消防部门要充分认清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要将城镇消防安全布局和消防站,消防水源,消防通道,消防通讯等公共消防基础设施纳入到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与市政基础设施统一规化,同步建设。从根本上解决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问题,对当前城镇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应本着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原则,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能改造的及时改造,能补救及时补救,对严重性的消防问题,要采取紧急措施加以解决,对一些经济较发达的重点乡镇及城市新区,经济开发区的消防基础设施,要高起点,高标准的一步到位。与城市建设同步进行。

其次,要加强消防装备建设。(1)对待当前市场经济发展下的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大型商场,化工厂等特殊性火灾扑救对象,消防部门要在重点解决举高车,照明车,大功率消防或特种消防车方面想方法,多筹资金,加大消防资金投入,集中专项资金,搞好消防车辆的添置工作。(2)搞好防护装备的添置工作,现代火灾复杂性强,消防队员扑救火灾的危险性大,消防部门要保证消防经费的正常需求下,添置放火服,防毒衣,隔热服等,确保消防队员的自身安全和火灾的扑救的需要。

4、树立人人为消防,消防为人人的全方位观念,推动消防事业的发展。

改革消防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经济下行 经济动力 风险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2015年是十分不平凡的,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各种矛盾风险显现,但经济运行仍处于合理区间,全年预计经济增长6.9%,可以说实现了预期增长目标。尽管投资、出口、房地产、制造业等的增长出现了较大的调整,但企稳、向好因素也在增多,甚至在不断加强,既实现了就业稳、物价稳的双稳态势,又在经济结构调整上取得了明显进展。2015年经济运行的最大特点是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形成行业间、区域间明显的分化走势,这是经济结构调整进程明显加快的重要表现,国民经济在分化中趋稳,在分化中调整,在分化中升级。2016年及“十三五”期间经济发展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同时一些领域的风险也会加快释放,经济运行的困难和挑战将继续加大,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必须坚持做好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的综合平衡的同时,更加注重培育新动能,平稳度过高风险的新旧动能转换期,实现新动能驱动的新增长,使发展进入新境界。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与新旧动能转换

与2014年相比,2015年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GDP季度增长首次跌至7%以下,投资、出口、工业都出现较深的调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艰难进程中。

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必然结果,是转型期的阵痛。把握这一特点极为关键。传统的增长结构和动力进入深刻的调整期,而新的增长结构和动力在加速酝酿中,但由于其体量还不够大,持续快速增长的格局还未最终确立,不能有效抵消传统经济领域的下行压力,因而经济总体呈现持续下行态势。一些行业深度调整,持续调整,而另一些行业则如初升太阳,勃勃生机,经济运行复杂多变,给人们准确地把握经济总体态势增加了难度。如果仅从经济增长速度看,容易得出在逐步变差的悲观看法。既要看增长,又要看结构和效益变化,既要看短期,还要看长期趋势,最主要的是看新的增长因素的变化。新常态下经济增长,谋求的就是新增长新发展,即通过结构优化升级和培育新增长点,实现高质量高效益的持续平稳增长。对传统经济领域的调整要有平常心,传统经济领域调整是周期性的,更是发展阶段性的,是合理的调整,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可避免的阵痛,对解决我国的长期结构性矛盾具有积极作用。经济政策主要是防止它们在短期内下滑过多过猛,而不是逆趋势促其回升。

另一方面,在新旧动能转换期,只要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正确处理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关系,经济下行是可以做到“减速而不失势”的。尽管这几年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仍然很大,而且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我们可以“化急调为慢调”,努力实现“软着陆”。2010年我国经济在强刺激政策影响下出现了强劲反弹,之后由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变化(新常态)和政策效应递减,不可避免出现了明显调整。GDP增幅从2010年的10.4%,经过两年时间回落到7.8%,下调2.6个百分点,而2013年至2014年分别增长7.7%和7.3%,两年仅下调0.5个百分点,2015年下调幅度略有加大,但仍然处于合理范围内。这不是因为调整压力在减小,而是稳增长和调结构促改革的政策双结合的有效支撑。总之,尽管近期传统经济领域下行压力很大,特别是一些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如投资、出口、工业调整幅度很大,但总体经济调整是温和可控的,是软着陆型的调整,而不是硬着陆的调整。

新动力、新动能是使经济下行而不失速,提质增效,实现进行平稳水平增长的关键力量。最近刚刚公布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核心是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培育新动力新动能,二是补齐各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哪些是我们在加快培育的新动力新动能呢?我们认为,新动力、新动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从产业看,新动力主要体现为服务业拉动作用增强,新产业、新业务快速发展,传统产业升级换代。经济向中高端迈进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服务业比重持续提高,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明显增强,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在2013年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最近两年持续上升,2015年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过了50%,达到51.4%,服务业的快速增长不仅有效地减缓了经济下滑趋势,而且是保持就业平稳增长的关键因素。在经济分化走势中,最令人鼓舞的是新主体、新业态加快孕育。政府简政放权、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的创业、创新热情,连续三年新登记注册企业数保持20%以上的增长就是明证,今年平均每天新增1.2万户。其中新产业中,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产量是最大亮点,出现了年度翻番的好形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了11%,比2014年同期提高1个多百分点。还有,传统制造业在加快调整,一些装备制造业明显升级,国际化、品牌化水平明显提高。这些都表现,中国的产业分化中调整,在分化中升级,产业的动力动能在加快转换。

其次,从需求上讲,需求结构在明显优化,主要表现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在逐步增强,消费结构在加快升级。在投资增长出现趋势性放慢的同时,最终消费持续平稳增长。2012~201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幅均在10%以上,使得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上升,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同比提高了9.3个百分点,达到了58.4%的较高水平,这说明需求的增长结构正在由投资主导逐步向消费主导转变。最重要的是消费结构在升级,新消费热点加快形成,如连续三年来网上销售继续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长态势,休闲旅游、健康养老、教育文化等成为新的大众消费热点。

再次,新动力和新动能还体现在新的增长空间得到明显扩展。一是国内的增长空间在扩大,如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持续快于东部,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在不断缩小。中西部地区正在形成许多新的增长极或增长活跃区域,中西部内需市场在明显扩大,这也使得我国经济增长在调整中有更大的韧性和更多的回旋余地。二是国际的发展空间也有明显拓展。中国政府、中国企业,越来越具有全球眼光,着眼于全球视野来解决我们的一些发展难题,通过加快推动国际化战略来扩大发展空间,并借此来倒逼国内改革和结构调整。

新旧动能转换与经济风险防范

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既是培育新动力和新动能的过程,也是各种风险和矛盾加快释放的过程。要高度重视新旧动力转换中各类风险的防范和化解,避免出现系统性和区域性经济风险。最近几年以及未来几年,都是我国经济风险集中释放期,这是不难预料的,如房地产调整风险,股市暴跌,一些行业因严重产能过剩而引发坏帐大量增加进而破产倒闭,行业性的、局部区域的金融和财政风险,PPI长期持续下降所产生的风险等,这些风险如果预防不到位或处理不当,将会对短期经济运行和长期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冲击,必须高度重视。

从金融方面来讲,不仅现实的风险压力在明显加大,而且潜在着系统性风险的隐患。如目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款已连续16个季度上升,尽管总体不良贷款率较低,但在加速上升。2015年股市的持续暴跌既暴露出我们股市中高杠杆、不规范等问题,也警示我们,金融风险容易从一点、一面扩大,最终酿成更大的风险。

化解风险,不外两种方法,一种是“预化”,另一种是“后化”。“预化”就是对潜在的巨大风险在其爆发前予以分解、内化,使其不再集中爆发,或爆发后所产生的影响已减至最小。而“后化”就是一些难以预料的风险已充分暴露,需对其及时有效的处置。要防止出现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对经济风险进行分类分级,建立统分结合的综合预防和治理体系,金融监管部门要把好总闸门。二是以预防为主,做好风险预警。防治结合,以防为主。2015年的股市暴跌风险是一个很大的教训,防止暴跌的最好办法是防止暴涨,我们对经济运行的大起大落有经验教训,比较重视防范,但对房市、股市等影响面大的资产价格波动缺乏警觉,在预防上下的功夫不够,或盲目乐观,或任其自然,甚至有明显的助涨倾向。要利用好大数据对经济金融风险进行监督和管理。对一些风险问题,还需要引导,对其进行分流释放,以避免其累积酿成冲击过大的系统性风险。三是重视培育中立的经济金融风险评级机构。风险管理需要跟踪、研究和深入评估,让风险在未集中大爆发前正常的经济运行中逐步化解,即利用市场机制来化解风险。

应多管齐下,加快培育新动能

阻挡经济下行的根本对策,就是加快培育新动力新动能,用新动力新动能代替传统的旧动力旧动能,动力动能转换的过程也是经济社会结构全面升级的过程。因此,明年及十三五规划期间,必须在培育新动能上加大“马力”,特别是通过加快结构改革和结构调整来促进新动能的加快形成。

一是坚持以调结构为重心,促进国民经济在稳增长中加快转型升级。稳增长,关键是稳就业,稳增长要继续保持战略定向,不走老路,不搞超发货币,不搞大规模强刺激,而是要走新路,主要依靠改革增强经济活力,依靠创新和结构升级,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就业容量,把宏观调控与深化改革和结构优化升级结合起来,实现中国经济的全面升级。最近几年新一届政府探索的一条重要经验是,稳增长要与调结构有机协调,两者不能偏废,不能为稳增长而稳增长,也不能为了调结构而忽视增长或发展,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要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稳增长是调结构的前提,调结构是稳增长的长久之策。2016年我们面临的下行压力依然很大,稳增长与调结构都十分关键,但从保障“十三五”发展目标的实现和更长远计,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更重要的是优化结构,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因此,要要保持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基本稳定同时,更加注重调结构和转方式,在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稳增长,增效益、添后劲,从改革、惠民生中要动力。

二是把政府改革引向深入,从根本上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全面激发市场活力。改革是推动过去三十多年我国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如今,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不再具备高增长的条件,外延式的发展已走到了尽头,必须培育和创造新的发展动力,只有深化改革,释放新的改革红利,才能既增强市场活力,又能显著提高我国经济的创新能力,使经济在结构优化升级中保持中高速增长。三年来,新一届政府始终坚持和积极推进简政放权、商事制度改革,将宏观调控与深化改革结合起来,以激发活力增强创新动力,激发社会的创业创新热情,着力提高创新发展的便利化和回报率。2016年进一步把政府改革引向深入:要继续深化“放管服”结合的系统性政府改革,最大化地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使放权放到位,监管上水平,服务能精准。加快消除市场准入限制,促进公平竞争,特别是要着力降低服务业的准入限制,扩展民间资本的投资空间,加大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全面清理和规范各种政府收费行为,力争在两年内将各种政府性收费减少一半以上。继续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把总量调控与结构改革结合起来,在做好金融、财政总量调控的同时,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

三是以全球的眼光和大开放的思维,解决我国的产业结构和产过剩问题,在显著提高国际化水平中培育我国经济的新优势。为适应新常态和引领新常态,需要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化水平,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拓展空间,为产业升级注入新的动力。一方面,要以新的更高层次的开放倒逼产业升级,倒逼国内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让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锻炼自己,壮大自己,实现产业在更加层次上追赶目标,乃至超越。另一方面,继续加快我国优势产业走出去、广泛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以全球的视野解决我国的产业升级和化解产能过剩问题。加快中国制造走出去和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是实现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举措,能取得一举多赢利的效果,不仅有利于形成优进优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而且能显著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化水平和有效化解产能过剩压力,同时,还有利于相关国家加快发展、扩大就业,并为中国与发达国家合作开拓第三方市场创造更多机遇。国际产能的直接合作或第三方合作,都要以一带一路战略为重要抓手,发挥政府与民间两个积极性,积极谋划,扎实推进,抓出成效。

四是千方百计鼓励“双创”,努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从过度依赖自然资源向主要依靠人力资本转变。着力推动“双创”,是抓住了新常态经济发展的“金钥匙”,将汇聚的是新的改革红利和人力资源红利,是加快产业升级、扩大就业、提高人们福址的根本推动力。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们不再具有按劳动力等各种要素便宜的优势,但我们有越来越丰富的人力资本,特别是每年新毕业大学生有700多万人,累积十多年,我们便新增上亿的高素质人力资本,这是中国未来发展的特大“金矿”,我们的核心任务就是要通过政府职能改革、宏观调控创新和宏微观经济体制改革,将这座“金山宝库”变为新的生产力,变成高质量高效益的经济发展。只有提高了人力资源的生产力,才能减弱对资源的依赖和对环境的破坏,“双创”发展将会带来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一方面,要继续深化政府改革、教育和人才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为人力资本的成长创造越来越宽松的外部环境,让创新精神深入亿万民众,让创新的成果全社会分享。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公共产品的供给,为创新、创业提供充分可及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企业和个人创新搭建最便利的服务平台。

五是坚决推进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的结构调整。要痛下决心,釜底抽薪,淘汰过剩的产能。工业的调整升级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当前政府工作的重点,一方面,要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产品创新的支持力度,通过相应的税收、会计、折旧等政策,鼓励企业生产新的产品。另一方面,要支持关停并转企业下岗职工的培训,转岗和再就业。

改革消防工作总结篇6

关键字:消防技术规范;不足;改革

中图分类号:TU998.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火灾的发生会造成巨大的人身生命和财产损失,同时会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消防技术规范作为消防监督工作的重要依据,可以对火灾事故进行预防并使火灾所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小,对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消防技术规范是消防体系中的重要一部分,是世界各国消防管理的主要手段与方式,通过制定和贯彻科学的消防标准以及规范来对建筑物的防火管理、防火设计以及如何防火灭火进行指导。我国现行的消防技术规范具有我国自己的特色,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建筑技术的飞速进步,再加上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各种新的技术和材料也已用于建设使用,使得现有的技术规范已经滞后于社会的发展需要,例如现有的技术规范在实际操作上的不足使得消防的监督工作受到影响,规范中的一些条款也滞后于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本文对现行的消防技术规范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2.现有消防技术规范存在的问题

我国第一本消防技术规范是在1953年由公安部消防局开始编制,在1956年开始施行,其后的时间里经历过若干次修订工作。由于我国的消防技术规范是在计划经济的环境下制定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很大作用,但由于受着计划经济的影响,消防技术规范工作仍旧暴露出了很多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国民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我国现有的消防技术规范管理体制,难以适应我国消防安全工作的新要求。目前我国消防技术规范存在问题可总结如下:

规范制度的修订工作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

一直以来,我国的消防技术规范的制订修订工作一直是在统一的组织下进行的。其基本的程序是首先向主编部门提出申请报告,主编部门对其进行研究,认可后向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年度制订修订计划建议报告,进过审批之后才可向主编部门下发计划任务,然后主编部门才可对规范进行编制修订。在编制修订的过程中,还要对课题进行研究、调研,并且还要进行工程的试应用。编制好的规范初稿还要经过层层报批并组织出版发行。上述这些步骤,其周期多则8年,少则也要3年。

规范内容存在不足

我国现有的消防技术规范工作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上的先天不足使得目前的消防技术规范与科研、生产以及检测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脱节。消防技术规范标准不能及时的对市场变化和技术更新做出应有的变化。标准也存在着不统一的现象,例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在对耐火构件的耐火标准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将耐火极限分成了四级,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则只分为了二级。作为高层建筑的防火标准本应该要高一些,然而在对建筑构件耐火时间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却比《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范要求的更高。在规范的试用范围上也存在着很多不足,大部分的规范其试用范围只限定在新建扩建或者改建的建筑物,一些已有的建筑却无法涉及。例如一些利用旧厂房改建成的超市、大型批发市场以及商场,由于其人流量大、面积广的特点,其发生火灾的危险性比一般性商场更为严重,然而规范却对此类场所的消防设备没有相应的规定。另外,由于技术规范更新较慢,对于一些新技术、新材料和新产品都不能被规范采用以方便正确应用确保安全,火灾防治工作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反映和解决。例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变压器和锅炉房的防火做了规定,配电室的防火却无任何的要求。

一些规范标准的执行难度大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三层以下的建筑规定其可以只设置一个疏散楼梯,在实际的工作中,建筑的楼层多为4或5层,且都只设置一个楼梯,每层的面积多为200—300平方,按标准执行时每层的整改难度较大。

专业人才缺乏

现有的技术规范管理体制制约着我国对消防技术规范的经费投入,使其缺乏效果好的奖励机制,对高质量人才缺乏吸引力,,大批有用的人才很难被引进,致使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且难以提升,影响者消防技术规范工作的开展。

3.完善消防技术规范的建议

3.1 增大对消防技术规范工作的投入

消防技术规范是智力劳动、先进科研成果、宝贵经验以及丰富信息的集合体,有着商品属性的一面。作为推荐性的消防技术规范,其所具有的先进的技术、适用的广泛以及所带来的人身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经济效益是其主要的被社会所认可的价值。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可对推荐性的技术规范的研究进行大的财力投入,可以组建消防科学研究基金,成立不同额技术委员会负责不同内容的消防规范的起草工作。推荐性消防技术规范被社会采用后可对开发出推荐性规范的社会团体通过知识产权的方式进行收益保护。

另外,在新时期我们应对消防技术和火灾基础科学的研究加大投入,例如在建筑才聊物理性能研究、建筑火灾的蔓延规律和烟气流动特性研究等领域加大投入。同时可对新型灭火系统的研究以及大型实验室加大资金投入。

3.2 健全现有的消防技术规范体系

对现行的消防技术标准中不适应形势发展的条文和规定进行必要的废除或者修改,对空缺的技术标准进行补充与完善,例如制订建筑工程竣工验收标准和建筑工程消防设施检测规范,以及消防产品的检测标准等等。在现有的消防技术规范中存在着一些随意性高并且标准浮动过大的条文,对于这些条文要进行重新的修订。在借鉴外国先进经验与国际通用惯例接轨时,同时要紧贴我国的实际情况,制订更符合我国国情、易于执行的消防技术规范。

3.3 把规范体系的调整和规范管理体制改革结合起来

针对本文第二部分所提到的现有消防技术规范所存在的问题,对规范体系的调整和规范管理体制的改革进行探索,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的消防技术规范工作改革之路。对以往消防管理指令性强、强制性审批的缺点,将消防的行政管理执行技术标准转化,努力达到一种管理高效、透明、规范的消防管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对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是管理模式在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发展,另一方面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尽可能的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订可行、合理、科学的现代消防管理模式,以此保障我国消防大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消防行政主管部门应联合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共同组织“消防技术规范标准改革方案调研组”,科学的展开前期探索性工作,为消防技术规范工作的改革提供更为切实可行的方案建议。

3.4 加强国际合作,促进消防技术信息交流

在未来消防技术规范工作中,应当开展与国际合作共同研究的活动,向国际开放,同世界各地的同行共同联手,这样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发展建筑消防的安全技术。同时还应加强消防信息的交流,这也是加强合作的一种重要手段和途径。可以组织相关人员出国考察,学校国外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同国外的消防安全部门谈论研究,对新的研究动态和成果进行引进,推动我国本土的消防技术规范工作。

4.结语

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现有的消防技术规范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防火需求。对于如何更好的推进建筑事业发展,保障建筑的防火安全水平,我们必须对以往的工作进行反思和总结,同时要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和改进消防技术规范体系。现代建筑与现代消防的结合,使得建筑防火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我们应建立健全消防安全机制,不断完善我国的消防技术规范,是我国消防安全工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田映龙.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现状及防火对策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20).

[2] 王建刚.高层病房楼安全疏散和避难设计[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9,(06).

改革消防工作总结篇7

(一)财务管理规定的健全和完善、强化会计监督预算单位和核算中心的密切联系通过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的保障,可以使财务规范化,做到有法必依、有法可依。在会计核算工作中要着重预算执行信息的反馈和控制工作。所属单位的预算执行受到严格控制,结算中心就会杜绝超预算花钱。所属单位和结算中心保持沟通协调,互相合作,不断交流,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双方的认真积极解决,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提高基层报账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完善内外监控和确保固定资产财产物资的安全整个核算中心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是由基层报账人员的能力素质决定的。基层报账人员可以通过集中学习,短期培训,业务训练等途径,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主管部门要严格对固定资产范围做出判断和界定,严格规范固定资产核算,具体的监督管理和职能部门要尽快落实。各个职能部门各自监管职责要确定,改善和加强监管功能,切实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共财政制度是建立消防部队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目标国库集中支付的基础和良好条件就是现代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公共财政的基础性架构,预算安排后确定所有支出,通过国库集中支付后预算支出直接到达劳务提供者和商品手中,留在国库里的为暂时不用的预算资金。当国库支付执行具备条件后,传统会计集中核算就会被取代。

(四)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主要途径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是信息化和网络化,现代消防部队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发展,必须依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充分利用现代的信息和网络技术。从事会计的工作人员更要好好利用现代技术和加强团队合作,提高业务水平。

二、实行消防部队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好处———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规范会计工作和一定程度上杜绝腐败现象

在消防部队核算单位实行现代消防部队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进一步细致规定了会计的工作任务,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素质整体得到提高,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工作也逐渐明确,确保了工作人员的稳定性,任务开始得到具体的落实,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财务工作中工作人员的对接得到保障。实行现代消防部队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之前,财务人员在人事权、考核权上没有独立性,实行现代消防部队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之后,财务人员在人事权、考核权上的独立性增强,财务人员的独立性和自由性大大提高,规范了会计的基础工作,财务人员的素质得到提高,业务能力得以增强,工作环境得到改善,财务管理水平大大提高,规范了会计工作。

在传统的消防部队会计集中核算实施过程中,结算单位的财务往来缺乏会计的有利监督,现象很容易发生,现代消防部队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实施之后,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纠正。主要是因为财务工作人员对在核算单位的具体金钱账目时,若发现不合理和不科学的支出,会根据规定和要求进行监督杜绝,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会计的纠正职能大大强化,监督作用得到保障,不仅在事前监督,更在事中杜绝,这样大大杜绝了的源头,肃清了队伍,提高了效率。

三、结束语

改革消防工作总结篇8

一、围绕“如何提高第一周:围绕“如何提高政治站位”开展集体讨论,谈如何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狠抓帮扶指导、强化政治监督,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提高政治站位,就是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在提升“三力”中准确把握我国我党所处历史方位和新的发展阶段,看问题想问题干工作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所处历史方位和发展新阶段。政治与业务工作是紧密联系相依相成的,要时刻牢记党员身份,提升政治意识,将讲政治体现在思想、作风等各个方面,要时刻严格自我要求,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一刻也不逾越,同时要管好队伍、当好领路人,担负起政治责任。

我们要坚决做到:一要提高政治站位。政治站位,决定着认识问题的高度、深度和推动工作的能力、水平,各级领导干部唯有提高政治站位,迅速树起从政治上认清形势、梳理问题、解决问题的鲜明导向,才能真正解决思想怎么跟、人心怎么聚、队伍怎么抓、制度怎么建、形象怎么立等“一揽子”问题。二要深化学习活动。要深入学习领会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消防救援工作会议和总队党委扩大会议提出的系列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工作部署,时刻保持“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和紧迫感,真正沉下心来学,带着问题学,结合实际学,努力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深化改革的信心、实际工作的能力和破解重大课题的思路举措。三要融入工作实践。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坚持刀口向内,主动围绕“如何提高政治站位”重大课题深入思考,进一步明确自身的问题和不足,找准完善自我的努力方向,始终“站高两级想问题,降低两级抓落实”,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二、围绕“如何坚定走出中国特色消防救援新路子”开展集体讨论,谈如何坚定改革信心,深化改革举措,优化力量体系,扩充人才方阵,打赢巨灾大难,做好深化改革下篇文章

中国特色消防救援新路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条符合时代要求、反映人民意愿、彰显制度优势、在全世界独树一帜的路子,是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这条路在改革实践中已经展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

要从“党的绝对领导”本质特征、“两严两准”建队标准、“应急救援主力军国家队”职能定位三个层面认识中国特色消防救援新路子。要从严肃政治纪律、落实党委决策、提高学习能力、加强调研能力、从严管理队伍、压实工作责任、畅通交流渠道、加强请示汇报等八个方面走好中国特色消防救援新路子。

我们要坚决做到:一是强化教育引导,坚定改革信心。要弘扬学思践悟的学风和求真务实的作风,采取集中学、个人学等方式开展4个专题学习,确保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过程中,提升政治站位、保持政治本色、强化政治担当,切实将理论成果转化为实际工作需要。要结合全国“两会”消防安保督导,深入基层队伍开展“四个课题”专题调研,摸准队伍实情、找准问题短板、提准措施对策。二是要坚持学以致用,推动事业发展。要围绕工作实际、立足队伍实情,站在推动队伍改革、推进事业发展的高度,将破解“四个课题”纳入年度调研计划之中,研提有建设性、可操作性的思路举措,撰写真知灼见的精品调研文章。要在做好理论学习、研讨总结的同时,广泛采取调查研究、在线交流、理论访谈、撰写文章等形式,最大限度形成浓厚氛围、深化学习成果,全面分析研究,广泛征求意见,集智破题攻关,不断推动事业发展。三是优化力量体系,提升打赢能力。要牢固树立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意识,切实找准风险点、找到结合点、找实着力点,加大对各行业部门业务指导,不断充实加强末端力量,坚决守住火灾防控第一道防线;要坚持训战融合、建强专业队伍,聚焦综合保障、夯实基层基础,从严队伍管理、推进正规化建设,全面提升“全灾种”、“大应急”救援能力,为打赢巨灾大难做好充分准备。

三、围绕“领导干部如何做到自身过硬”开展集体讨论,谈如何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政治本领,树正用人导向,狠抓监督执纪,树立良好家风,以“关键少数”过硬带动队伍全面过硬

支队级领导干部承担着消防救援队伍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职责,能否做到自身过硬直接关系到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贯彻执行,直接关系到应急救援“主力军、国家队”的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底色成效。对此,班子成员要主动对标看齐、自我加压,立起领导干部的“好样子”,切实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

我们要坚决做到:一要始终坚持讲政治,把对党忠诚作为立身之本。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认真贯彻落实新形势下党的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做到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永葆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以实际行动把组织的信任培养转化为忠诚履职、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动力,坚决做到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二要始终坚持讲团结,推动班子凝心聚力。坚决贯彻落实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遇事不推不拖,切实做到干事业一条心、谋发展一股劲。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委议事规则,坚持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努力推进决策化、科学化、民主化,保证决策的质量效益。班子成员彼此真心对待,发现问题及时提醒、遇到不足相互补台,不断提高班子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三要始终坚持担当作为,带领队伍攻坚克难推动事业发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要进一步担当履职、开创新局,在困难问题面前敢于攻坚克难。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有破旧立新的勇气和魄力,有改变发展面貌的冲劲和闯劲,切实推动各项工作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四要始终坚持严于律己,把严实作风作为自觉习惯。带头转变作风,严守制度红线和道德底线,认真落实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牢固树立“三改”理念管好队伍。带头树立良好家风,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意见,以自身正、自身净、自身硬的良好形象为广大指战员作出表率。

四、围绕“如何建立新型官兵关系”开展集体讨论,谈如何树牢“基层至上、消防员第一”的鲜明导向,在政策、经费、装备、资源上倾斜一线、倾力基层,完善联系点制度,加强队伍正规化建设,提高队伍凝聚力、战斗力

兵关系是部队内部的基本关系,良好的官兵关系是构建和谐队伍的基础,同样也是是提高消防队伍战斗力的保障。消防救援“队伍”作为一支担负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卫重任的“队伍”,只有全体成员目标一致,齐心协力,团结互助,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它所包含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也是“队伍”管理努力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良好的“官兵”关系都是我们克敌制胜、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

一、做好消防员的教育工作。当前基层消防员大部分都是90后,他们普遍具有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接受新鲜事物快、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强等特点。作为基层中队干部,想要充分调动指战员的积极性如果单靠命令和物质刺激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队站干部必须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大力开展各种政治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战士增强革命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尤其是要认真搞好思想道德教育,引导战士树立正确的“三观”,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不断提高思想觉悟,为构建融洽的“官兵”关系打下良好基础。

二、以责任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宽容是一种美德,我们生活的世界并非尽善尽美,在我们周围朝夕相处的领导、部属和战友就像自己一样,也会不时地犯这样那样的过失或错误,需要我们以一颗宽容之心给予充分谅解,真心实意地帮助别人去弥补过失和纠正错误,而不必时时处处与人锱铢必较,苛求他人十全十美。同时,我们需要对自己要求严格一些,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因为只有严以律己,才能更好地健全自己的人格,更大限度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在与他人交流沟通中也就不会出现太多的摩擦和不快,关系就会自然融洽。

三、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之人,也没有一无是处之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如果,一个中队内部成员之间,老同志认为新同志不懂事,新同志认为老同志摆资格,部队培养的干部认为大学生干部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大学生干部则认为部队培养的干部没有文化等等。那么,这个中队就无团结互助可言,官兵关系必然不和融洽,事故隐患就会悄然萌芽。在中队日常生活中,要坚持常思己过,少论人非,学会充分发现欣赏他人的长处和优点,甚至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工作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去工作,扬长避短,争创一流佳绩。不断包容、不断一起提高,才会有融洽的官兵关系,中队才会团结一致。

四、加强官兵之间的相互沟通。官兵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能增强官兵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真实的感情建立,有利于形成共同的认知和感受。同时,能使官兵得到自己行为表现的反馈信息,调节行为的相互适应,有利于增强行为的协调性。反之,如果一个中队“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那样自然不能建立融洽的“官兵”关系。

五、理解基层指战员。工作、训练、生活都在一起,难免产生一些摩擦和隔阂,面对矛盾时双方要以团结和事业为重,高姿态、讲友谊、讲谅解,只有这样,彼此间才能感受到理解的温暖和力量。现在的消防员,思想活跃,平等观念强,遇事喜欢独立思考,有强烈的求知、求誉、求美的欲望,总想在队伍多学一些知识和技能。如果我们干部对当代指战员的特点和愿望不理解,这也看不惯,那也不顺眼,那就根本谈不上爱兵,也不能搞好“官兵”关系。作为干部的我们要像兄长一样对待消防员,千方百计地搞好物质文化生活,积极创造条件,为战士成才铺路搭桥,在思想修养上给战士当“顾问”。当战士在生活上遇到实际困难,在工作中碰上种种难题时,满腔热情地帮助解决,使战士充分感受到战友情谊与部队的温暖。

改革消防工作总结篇9

一、结建工作:在各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以“结建”工作为重点,加大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和项目审批力度,努力在“结建”工作上实现新的突破,创造性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

为了杜绝在结建工作上发生人为因素,影响结建工作的正常进行,将原来的人防工程建设审批程序进行了改革,将原来的人防工程建设审批程序进行了改革,将原来的三步改为现行的五步,即由原来由工程开发科进行审查并进行划价;科长审核确认;报主管局长签字盖章;变为现行的工程开发科进行审查、划价;科长审核确认;主管局长审核签字;财务科盖章;财务科和工程科分别存档备案。这样做,虽然增加了审批环节,但可以避免人为因素干预,使工程开发科做到了公开办事,不搞一言堂,不搞暗箱操作。

在八月份,我们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年人防结建地下室普查,截止月末,全年共报建民用建筑项目项,工程总面积为××平方米,经审查符合防空地下室建设项目项,面积为××平方米,审批项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面积为××平方米,其中项已完工,在建项目项,未开工项目项。全年共收取易地建设费××万元,建设率为,结建率为。

二、工程建设工作:

⒈人民路地下过街道工程。人防工程建设是人防各项工作的重点,是保持人防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根据××年人防工程建设计划,经过办领导班子研究决定,拟在人民路修建地下过街道工程,该工程项目总面积为平方米,计划总投资为万元,由于种种原因,此工程没有按时开工建设。

⒉时代广场改造工程。时代广场是人防地下商场的顶棚,多年来一致是市民休闲、娱乐、开展活动的场所,深受广大市民的热爱。但是,由于存在种种原因,时代广场上的公用设施始终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原先铺设的地面砖开始出现凸凹不平的现象,在下雨时大量积水,严重影响市民的活动,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没有体现出来。为了彻底改变这个现状,经局领导班子的多次研究和社会调查,广泛征求许多专家的意见,并报请市政府批准,将时代广场的开发经营权收回民防局,由民防局进行改造并进行经营,真正实现人防地下商场的战备、经济和社会效益。

时代广场整体改造工程主要由地面改造工程、地下商场出入口改造工程、升降式舞台工程及花坛工程等组成。该工程建筑面积××平方米,总投资额为万元,××年月日开工建设,月日正式投入使用。整个广场建成投入使用后,不仅会为市民提供了干净整洁的休闲娱乐的场所,也会为社会提供十几个就业岗位,同时也提升了人防的社会地位,提高人防商场的竞争力。

由于整个工程标准高,工程量大,施工难点多,天气也逐渐变冷,但是,为确保施工质量,工程科派专人每天在工地上盯着,检查施工质量,并进行现场协调,遇到问题立即解决,防止出现施工质量问题,经过我们的努力,时代广场工程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进展顺利。

三、工程开发利用和维护管理工作

⒈截止××年月日,四项经济指标分别是:产值万元,税收万元,利润万元,收取使用费万元。

⒉××年清理干道污泥及清扫干道,元,封堵洞口个,元,商场两个北出入口加固改造元。

⒊消防设施设备维修更新情况:更换除湿机一台:元;新增加应急灯个:元;维修卷帘部门部:元;共计元。

⒋消防宣传教育及培训:利用广播宣传消防知识每周次,每次受教育人数为余人;板报宣传次,人数余人;参加市消防大队举办的消防知识和消防技能培训人。

⒌消防安全检查:省办检查一次,上级人防办检查次,市消防检查次,机关每月检查一次,

⒍地下商场消防演练次,每次参加人数为人。

⒎我市现有人防工程项,面积平方米,其中坑道项,面积为平方米,地道项,面积为平方米,地下室项,面积为平方米。“三有五无”面积为平方米,占工程总面积的。完好工程面积为平方米,占工程面积为,工程管理率达。

⒏新开发利用南山坑道,存放蚕茧,由于是试用,先收取使用费元,明年根据实际情况收取。百货地下室由于拆建,使用费没有收取。医院东侧地下室由于效益较好,今年增加收取使用费元,截止月日,全年共收取××年先使用后收费人防工程使用费元。基本上完成了年度任务。建设局拖欠使用费长达年之久,欠费高达元。建议领导班子将此作为工作重点,商议合适的办法,尽力解决。

四、存在问题:⒈由于和省人防办在“结建”审批上是分开管理,各管各的,互不相知,造成了“结建”审批上的漏洞,使得少数单位钻空子在统计上也容易产生数据上的重复,使得人防办在统计“结建率”与“建设率”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时造成“结建”费的流失和审批“结建”工作标准上有所不统一等不良后果。另外,在省办审批结建工作以前,市早期人防工程拆除和报废的基本情况我们都能够完全掌握,但现在省属早期人防工程拆除报废不归我们审批管理,其相关资料我们就不了解,这样就不利于早期人防工程的准确和规范化管理。

⒉今年以来,由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市政府以牺牲人防为代价,把不建和少建人防工程以及减免人防易地建设费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一些开发商也是利用了政府领导的这种心态,把免除建设人防义务作为投资的筹码,与政府讨价还价,对一些不该减免的项目而在市领导的批示下而进行了减免,全年减免项目共有项,占全部报建应收费项目的;建筑面积为平方米,占全部应收费民用建筑面积的;减免结建费元,占全部应缴结建费的。

改革消防工作总结篇10

(一)国防需求是国家的特殊需求

国防需求从根本上说是受国际环境、国家周边环境、军事战略以及经济发展战略决定的。在不同的经济体制条件下,满足国防需求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满足国防需求采取的是国防订货的方式。由于军品是特殊商品性质,除具有一般商品的规律外还具有其自身的特殊运行要求,国防订货不能等同于其它民用商品订货,其主要表现在:

(1)国防需求具有双重性。民品国家订货主要反映国家与企业的供需关系,合同改变或违反,按《经济合同法》有关条款处理,国家不再具体检查考核;军事需求国家订货除反映国家与企业的供需关系外,仍具有国家任务性质,企业必须确保完成。由于特殊原因,影响合同完成,如双方同意修改原订合同,除执行《经济合同法》有关规定外,亦需按规定程序报国家订货主管部门备案调整,否则,企业不能不完成订货任务。合同仍应视为国家任务,完成与否要作为对企业综合考核评价指标之一。

(2)国防需求的范围特殊。民品除少数项目外,通常是在企业大量生产的某项产品中,对国家需要部分实行国家订货,企业面对众多买主,优先供应国家订货后,则可自行销售,国家订货仅是企业生产该项产品的一部分;军事需求国家订货是直接交付部队使用的武器装备,是军队专用产品,除军队订货外,未经政府批准,企业不得自行安排生产与销售,属于专买专卖产品。

(3)实现国防需求的方法与程序特殊。由于军品特殊商品性质,它不同于民品,不能在众多供应厂商中实行公开招标竞争,择优订货,而只能依据政府规定在特定范围,实行有限的招标,只能在定点厂家协商订货。其订货程序也不相同:民品是政府授权的国家订货部门按国家订货计划直接商签订货合同,合同签订后为国家合同;军事需求是由军队的装备订货部门提出订货计划后与生产企业商签订货合同,报总装备部确认,并统一纳入国家订货,确认后的订货合同为国家订货合同。

(4)满足国防需求的条件特殊。民品国家订货所需生产保障条件如原材料、外购件、试验和工艺加工设备及生产场地等与其他一般订货一样,没有特殊专用的技术要求,原则上均由生产企业自行解决;国防需求系军队专用产品,由于其高技术和不同用途、不同性能要求的特点,生产需要大量专用物资、器材和专门的试验、加工设备,投资大、周期长,难以短期直接回收,除企业自身解决部分外,仍需国家专项投资或协助解决。

(二)国防消费是特殊的公共消费

国防消费是国防活动中对各种物质资料的消耗,是社会消费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国防需求的具体体现,是国防经济活动的归宿,又是国防经济自身循环的起点。与国民经济消费相比其特点表现在:

(1)国防消费是手段,目的是维护国家安全。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任何生产都是为了消费,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生产是手段,消费才是目的,并且,生活消费才是真正意义上消费,生产消费最终是为生活消费服务的。但是对于国防经济来说,国防消费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因为国防消费不是直接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产的需要,而是在国家和战争存在的条件下维护国家安全的一种手段。

(2)国防需求决定国防消费。在国民经济的消费中,一般认为,收入是影响消费者需求的主要因素,消费是收入的函数。随着国民经济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也将增加。因为只有增加有效需求,才能促进生产的发展。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但在国防经济中,国防消费不是由国民收入所决定,而是由国防需求所决定。在和平时期,国防需求就相对很小,而一般地说,这个时期的国民收入相对较大,但这时的国防消费相对较小;相反,在战争时期,国防需求相对很大,而一般地说,国民收入相对较小,但这时的国防消费反而很大。所以说,国防需求是影响国防消费的主要因素。

(3)国防消费与国民经济发展不存在比例关系。国防消费是社会消费的一种重要形式。当前学术界根据社会化大生产有计划按比例的要求,认为国防经济应与国民经济保持一种均衡的比例关系。实际上,国防消费与国民经济消费根本就不存在比例关系,不仅短期是这样,长期也是如此,据历史考证,我国的国防经济规模的历史过程所具有的最基本特点,就是绝对规模不断扩大,而相对规模则不断收缩,并不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成比例的发展。不仅我国是这样,国外也是这样。因为它完全是由国防需求决定的,当然这个国防需求是在客观资源限制条件下的国防需求。国防消费与国民经济发展不成比例发展,并不就是说国防消费不参加社会再生产的循环,甚至并不是说国防消费在国民经济再生产中不存在实现条件。

(4)国防消费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并率先用于武器装备的生产中,武器装备越来越复杂、精密、自动化、智能化,威力也几倍几十倍的增加,其研究制造的成本也随之大幅度增加。保持一支同样规模的武装力量,武器装备的数量和军事人员的数量之比越来越大。同时,造成了武器装备的费用在整个国防消费总额中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这种由国防消费总额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国防消费总额技术构成的价值构成的提高,就是国防消费有机构成在提高。

(三)国防科技革命是特殊的高技术革命

经济学意义上的高技术革命与国防科技革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经济学意义上的高技术革命,是当企业家认为传统技术和一般技术已经不能带来更多利润而高技术能够带来超额利润的情况下,由企业家或国家扶持下的企业家进行投资,把科学家创造的高技术运用到经济发展过程中,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而国防科技革命,是当国家认为传统技术和一般技术已经不能带来更多战斗力优势的情况下,国家、科研院所及企业界进行投资,把科学家创造的高技术运用到国防经济发展过程中,制造出一系列先进的武器装备,并迅速地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方式,变为现实的战斗力,推动战争形态发生质的变化。如冷兵器到热兵器、热兵器到机械兵器以及正在进行的信息技术革命等莫不如此。这两种高技术革命的不同点在于作用领域的不同、作用方式的不同和作用机制的不同:

(1)国防科技革命是带动国防需求的火车头。国防科技的广泛运用,使军事战略发生了重大变化,作战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武器装备需求的规模、结构、形态、质量、性能发生了重大改变,军事订货方式发生了重大革新等等。一句话,国防科技引起了需求质量的高度化及需求方式的精益化。如美国通过在政府与工业界之间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签订合同的周期能从两年减少到几个星期,或者,充其量为几个月。

(2)国防科技革命是推动国防工业生产方式变革的发动机。国防科技引起国防需求发生变化,国防需求的变化又引起高技术武器装备的需求变化,高技术武器装备的需求变化必然推动国防工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如当前在信息技术革命条件下,高技术武器装备技术需求的重点是:高精度、高可靠性、高难加工、新材料加工、高柔性、高安全性、易动员性、低成本等等,这些军事技术的需求正在推动着国防工业向精益生产方式或敏捷生产方式转变。历史上,在国防科技的推动下,美国依靠工业的大量生产方式战胜了欧洲的单件生产方式,而日本又依靠工业的精益生产方式战胜了美国的大量生产方式,现在美国又提出了工业的敏捷生产方式,企业以此夺回了美国在制造业的优势。

(3)国防科研单位是提高国防采购经济、军事效益的有力助手。国防科研单位以其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充当武器采购部门与工业界之间的联系桥梁,站在政府的立场上,运用其雄厚的技术力量(人才与设备等)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去评估工业界提出的技术建议,监督科研合同的执行,估价军工厂商独立研究与开发项目,使军方成为“精明买主”,提高国防采购的经济效益与军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