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文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时间:2023-01-09 08:55:01

汽车文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依据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积极响应和落实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汽车文化”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基础课程,知识的传授既有工程技能又有文化内涵,尤其适合在大思政背景下开展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教师可以精心设计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的教学内容,实施模块化、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采用“四轮驱动、六道递进式”教学模式,将大学生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堂,达成素质、知识、能力的三维教学目标,培育德技并修的汽车营销人才。

1引言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汽车作为最重要的代步工具遍及大多数家庭,给人们的交通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目前由于大多数人对汽车结构性能了解不够全面,对行车公德和交通安全法规知识的不够重视,对汽车发展新趋势和汽车产业最新政策不够关注,汽车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噪音危害及交通拥堵等一系列社会问题[1-2],这就亟须汽车文化的广泛普及。高校汽车文化教育是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也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将课程思政教育目标与专业课程教学核心无缝对接,在专业课程知识传授的同时进行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视野和家国情怀,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本文以专业基础课“汽车文化”课程教学改革为例,探索在大思政背景下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过程等方面的教学改革思路,践行“文化育人”的教学理念,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汽车营销人才。

2课程性质及任务

“汽车文化”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基础课程,属于专业前导课程,其主要任务是通过系统、全面地讲授汽车发展历史、汽车公司与品牌文化、汽车造型与结构演变、汽车与环境、汽车与安全、汽车与时尚、汽车与服务、智能网联汽车、未来汽车电商模式等知识,普及汽车的基础知识,弘扬汽车文化,引领学生坚定道路自信、传承文化自信,为国家建设培育优秀的汽车营销人才。对于汽车专业人才培养而言,汽车专业文化的建设与教育改革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3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确定教学目标

基于对汽车营销岗位综合能力调研的基础上,依据国家专业教学标准,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紧扣课程标准,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确定了素质、知识、能力的三维立体教学目标,使汽车专业人才不仅具备技术方面的知识,还具有对现代汽车文化的感悟和意识,实现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全面发展。素质目标:在“汽车文化”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通过结合课程典型工作任务,比如中国汽车发展历程中的文化提炼任务,将引领学生坚定道路自信、传承文化自信;通过调研汽车销售主管和营销策划等岗位能力需求,使学生树立客户服务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创业精神;通过讲解汽车基础知识和新能源汽车技术等,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与环保意识,提升社会责任感;通过分析交通事故案例,引导学生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和法治修养。知识目标:熟知国内外汽车发展历程、汽车品牌、汽车名人及背后的故事;理解汽车外形演变、结构演变过程,区别传统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构造与性能参数,了解创新设计方法;了解汽车赛事、汽车会展、汽车影视等汽车衍生文化,熟知汽车4S服务中心、行业企业及研究机构,掌握汽车选购、汽车保险选择、汽车上牌与上路等实用知识;把握未来汽车发展趋势,智能网联汽车、汽车电商模式和汽车再制造等汽车新技术的应用和前景。能力目标:通过结合典型工作任务,能够提炼汽车的文化元素,开展品牌营销策划与文化推广,锻炼学生组织协调及沟通表达的能力;通过布置相关专题论文写作,提高学生文献搜集及科技写作的能力,并能够把握汽车行业发展新动向,在岗位实践中主动运用创新方法;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堂,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适应工作岗位打下扎实的基础,树立兴工品质,践行中国汽车工业使命。

4基于文化自信三重内涵,重塑教学内容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文化自信既是文化理念又是指导思想。而文化自信三重内涵是指对民族文化传统的自信、对中国现实发展道路的自信、对中国未来发展前景的自信。作为新时代高校教育工作者,深知文化是本课程的核心与精髓,是贯穿整个教学的一条主线。汽车文化的主要内容涵盖面广,内涵深,与其他学科和思政教育应渗透融合,相辅相成。如果按照传统教材内容机械刻板的实施教学,会导致课程内容松散零碎,无法凝练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也不能很好地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岗位技能。因此,为践行“大思政”教育格局下汽车文化课程教学改革,必须先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作者是基于文化自信三重内涵,重塑了教学内容,重塑后,“汽车文化”课程内容分3个教学模块、14个教学项目(如表1所示),教学层次清晰明朗,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整个课程通过合理安排教学方案和教学设计,实施模块化、任务驱动式教学,挖掘其德育内涵,在每个典型工作任务中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充分调动教学两方面的积极性,真正的实现翻转课堂,增强了课堂的新颖性、趣味性和易理解性[4],力求打造了“随文潜入心,育人悄无痕”的优质课堂。

5强化思政引领,创新教学模式

5.1学情分析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在“汽车文化”课程学习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总结为“四个不够”:(1)新知建构系统性不够。高职入校学生基本为“00”后,仅仅对汽车的一些基础常识,如品牌、商标、造型、名车、名人有所了解,但知识结构不系统,对汽车发展新趋势了解不够全面。(2)认知层次深度性不够。高职类部分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自控能力较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学知识多停留在认知和理解的记忆层次,难达到应用和创新。(3)自主品牌自信度不够。学生对汽车消费和价值认可没有自我见解,跟风随大流现象严重,因未能真正深入了解中国汽车发展历程,所以对自主品牌的崛起不够自信。(4)营销策划吸引力不够。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丰富,汽车已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客户追求美好新生活方式的载体。汽营学生所做策划方案,未能与汽车文化深度融合,难以引起客户共鸣。

5.2创新“四轮驱动”教学模式

传统的“汽车文化”课程教学大都是围绕教材开展的,以教师的板书教学加多媒体演示及案例介绍为主,课后布置书面作业缺乏实践环节,教学形式单一且授课时间较短,学生无法随时随地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挖掘出来,教学效果不佳;课程巩固复习也只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大多采取闭卷考试的单一考核方式进行最后的评判。这种考核方式容易让学生养成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就能通过考试的习惯,同时这种考核方式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因此,教师首先要确定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本校学生的学情分析,做到因“才”施教,以文化自信三重内涵对课程进行重塑后,整个教学实施模块化、任务驱动式教学,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引领作用,创新了“四轮驱动”教学模式,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我们可以采用线上教学和课后岗位实践相结合,延伸学习时空,做到学以致用,以课内教学为“轮毂”,课外自主研学为“轮辋”同向驱动,解决学生认知层次深度性不够;通过课堂新知讲解中引入汽车发展新技术,分析新技术在企业相应岗位中的应用,明晰岗位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动画演示、展板活动、分组演练、讨论汇报、同屏跟踪等多种手段相结合,实现专业知识培养与岗位综合能力提升同向驱动,解决新知建构系统性不够;通过模块化、任务驱动式课堂教学,充分挖掘品牌成功背后的文化元素、车企文化中蕴含的爱国、创业精神,采用汽车文化与工匠精神同向驱动,实现学生爱国情怀的厚植,求知探索技能的夯实,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相生相长,解决学生对自主品牌自信度和所做营销策划吸引力不够等问题。而教学实施全过程,评价手段采用校内教学评价与企业实践评测同向驱动,评价过程由课前新知导学,课中难点讲解、要点内化,课后强化拓展四个环节组成,这样不仅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需要考察对汽车文化的认同、提炼和弘扬,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教师和企业的共同成长。

5.3实施“六道递进式“教学

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设计“引道→识道→明道→得道→行道→崇道“等递进式环节逐层击破,解决教学地重、难点,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充分掌握课程的教学内容,拓展教材以外的专业知识,帮助学生完善学科知识结构体系,另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传承文化自信,使学生成为一名德技并修的汽车营销人员。以“中国汽车发展过程中的文化提炼“这个典型工作任务为例:在引道环节:教师使用职教云平台自学任务、课前测验等,让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建构。然后教师根据视频观看和课前测验情况,优化教学设计。课堂上,播放“汽车百年-中国制造”等案例视频,引出教学任务;在识道环节:通过电子展板、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共识课堂教学目标;在明道环节:通过动画展示和新知讲解,明晰汽车文化的前世今生。同时,开展基于挑战性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实践,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展板活动,梳理研讨成果,引导学生感受先驱者的工匠精神,解决感悟我国汽车发展过程中涌现的感人事迹和人物精神等教学重点;在得道环节:通过头脑风暴、展示汇报、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学生深刻领会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所取得的傲人成绩,悟得民族自豪感,引领学生坚定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一次突破汽车文化提炼等教学难点;在行道环节:通过中国汽车未来规划的剖析等,以文化自信和工匠精神为内生动力,激励学生践行中国汽车工业使命;在崇道环节:点评各组课堂表现,总结课程主要内容,增强对自主品牌汽车文化的认同及推崇,二次突破汽车文化提炼等教学难点。课后,学生完成知识巩固练习,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设计汽车发展史文化墙等课外研学任务。这样,整个课堂采用“六道递进式“教学实施,让学生潜移默化中实现素质、知识、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6结语

随着现代教育改革思潮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阶段的汽车专业教学中,积极地落实专业课与课程思政的有效结合,并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合理的改进和创新,旨在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汽车文化”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作者基于文化自信的三重内涵,依据职业能力培育和人才成长规律,有效结合课程思政立德树人功能,重塑了教学内容,实施模块化、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和“四轮驱动、六道递进式“教学模式应用,为构建大思政背景下专业课教学实施提供了良好地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萌.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汽车文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20(03):21-24.

[2]刘秀清,曲金玉,郇荣.《汽车文化》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08):195-197.

[3]陆源源,山磊.高职院校“汽车文化”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析[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03):59-61.

[4]刘秀清,曲金玉,郇荣.“大思政”教育背景下汽车文化课程思政改革[J].大学教育,2019(02):90-92.

作者:周云 张凯 张静 刘丹 单位: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