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歌曲十篇

时间:2023-03-28 12:51:03

声乐歌曲

声乐歌曲篇1

一、歌曲演唱的情感处理

声乐是音乐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以歌声为主要手段,表达人的内心情感。声乐艺术的特点在于通过美好声音,清晰的语言表达真实的情感,扣动听众的心弦,引起感情共鸣。因此,正确把握歌曲演唱中的情感表达,是歌唱艺术的重中之重。

1.创设情景,再现情感的处理

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源泉。声乐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在演唱中表达情感,必须有生活体验。例如教唱歌曲《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这首歌,为了帮助学生找到作品中的情感,笔者专门从音响公司租借电视片《共和国之恋》播放给学生欣赏。剧中科学家们放弃了国外的优越的条件,经过千辛万苦,就是为了回到祖国,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这种爱国主义的精神,深深感动着每一个学生。这时再让她们唱这首歌,学生自然做到“传情”,歌声也动人。

2.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处理

“声”是歌唱的基础,“情”是建立在物质的“声”基础之上的。通过优美的声音,表达丰富的情感。在声乐教学中启发学生运用掌握发声技术,从声音“库”中调动恰当的声音和歌唱方式,唱出歌曲所需要的听觉效果。贴切地表现作品的情感。例如:表现高兴欢乐情绪,声音要有光彩、流畅生动,声音位置较高,音量不必太强,如《节日欢歌》;表现强烈悲痛情绪,可以用较少气息、较强力量加强声音力度,而不使声音全部出来,产生一种压抑、强忍的听觉效果,如《松花江上》;《草原之夜}就应在平静气息上用较高的声音位置柔和、抒情、轻松地演唱。由此可见,以情带声,做到声情并茂,才是理想的歌唱。

二、歌曲演唱的声音变化对比处理

在声乐教学中,变化声音的艺术处理是常用的一种手段。这种变化,一般表现为声音的高低、强弱以及色彩的变化。在指导学生演唱时,首先要学生理解,强的声音表达强烈、火热的思想感情;中强的声音表现情绪明朗、抒情的情感歌曲;中弱和弱的声音常常用来表达歌曲中的宁静、深藏心底的内在情感等。

1.声音力度的强弱对比处理

力度对歌曲情感表达有着重要的作用,不容忽视。教师不但要强调不同节拍所体现的周期性强的规律,而且要提醒学生注意曲谱中出现的临时强的记号。例如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中段,是通过对旧社会的痛苦回忆和悲愤的控诉,转而唱出跟着党去闹革命,夺过鞭子抽敌人的情景的。情绪由悲愤逐渐转向激昂。因此,在处理中出现由中弱(mf)到强(f)到很强(ff)的递增变化,使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有效地表现了歌曲的思想感情。

2.声音色彩的变化对比处理

演唱时声音色彩是情绪和情感的表现,不同的声音色彩表现不同的情绪。歌声的色彩就是歌声的表现力,歌声色彩越丰富就越感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实际上是演唱形成的变化处理,歌曲的演唱形式有许多处理手法。一般来说,除齐唱形式外,还有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这些不同的演唱形式,主要根据歌曲的内容和曲调特点来处理,它可以使歌曲在音量、音色及情绪等方面产生对比和变化。例如演唱分节歌时,音色可处理为男声、女声、混声的轮换。对称的乐句、对唱形式的乐句,可由女声分别担任。如歌曲《牧羊姑娘》,抒情性强,可安排音色美、乐感好的学生领唱,副歌部分齐唱或合唱,使音色丰富起来。笔者认为,凡是适合轮唱的歌曲,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对学生进行轮唱的训练。适当运用各种音色变化对比,变换演唱形式,不仅能使歌声富有变化、悦耳动听,而且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的审美素质会大有提高。

三、歌曲演唱速度变化对比的处理

歌曲演唱速度变化、对比,对演唱者至关重要。速度是声乐作品的心跳、脉搏,就像人的心跳和脉搏一样,不能乱跳。音乐的速度要稳定,不能随便变化,要做到快而不抢,慢而不拖。速度快慢和歌曲的情绪表现有很大关系。例如:欢快活泼的歌曲,演唱速度较快;哀痛而忧伤的歌曲则用沉重而缓慢的速度;坚定而有力的情绪用进行速度。速度反映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决定速度。例如,表现悲伤和怨恨的情绪和情感的歌曲《黄河怨》决定了演唱的速度是稍慢的,表现愉快和欢乐情绪的《越来越好》决定了演唱速度是稍快的。此外,在演唱中会经常出现一首歌中的速度对比,乐句中的速度变化,甚至一个字中的速度变化,这些处理可由演唱者在理解作品的寓意的前提下自由处理。如歌曲《岩口滴水》中的A段,中速优美抒情、抑扬起伏;B段稍快,欢快而热情;A(再现)中速,结束句安排了辉煌的高音,“如花开”三个字安排了渐慢回到原速,这样处理使这首歌更完美、更动人、更具艺术感。

四、演唱韵味的处理

语调表现在声音上就是韵味。各民族的语言具有各自不同的韵味。因此,在声乐教学中,笔者特别注意追求歌曲的韵味处理。歌曲韵味艺术处理主要是运用波音、装饰音、滑音、重音、顿音、变化音等来表现的。如新疆歌曲较多运用波音和装饰音,具有强烈的流动感和舞蹈性。例如歌曲《克拉玛依之歌》,在“当年我赶着马群找草地”和“到这里勒住马我了望过你”两个乐句中“赶”“我”“勒”“过”这几个字经过波音处理,给歌曲带来独特的韵味,每个字好似在心弦上颤动,魅力无穷。又如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和《高原之歌》中“谁见过水晶般的冰山”这两个乐句中“花”“什”“样”“见”“冰”都运用了变化音,正是由于变化音,恰好突出了新疆歌曲独特的韵味。在演唱这两首歌时,笔者要求学生细致入微地反复润饰、精雕细琢,使歌曲演唱得有声有色,有韵有味。

总之,一首歌曲在演唱时,必须作适当合理的处理,方能达到歌曲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歌曲本身所体现的艺术形象。我们在声乐教学中,除了授予学生正确的发声、准确的咬字吐字等基本技巧外,如何恰如其分地处理歌曲亦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声乐歌曲篇2

[关键词]声乐 教学 民歌 音乐 作品

众所周知,声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歌唱技能、技巧,并且充分调动学生的歌唱技能、技巧,培养他们的良好的情感,用以诠释声乐作品,以“人声之美”来创造审美情景,感染和陶冶大众情操。为达到上述目的,就必然包括两个层面的问题:

一、声乐的技能技巧训练包括声音的音质、音色、音域、音量、音位以及呼吸、咬字吐字、共鸣、支点等等,这不是本文论述的重点,故从略。

二、培养宽泛地演唱各种风格作品的能力

毫无疑问这是现代高师声乐教学中的一个突出的也是一个长期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较之声乐技术训练问题,有着更多的问题需要研究,如:教师对声乐曲目拥有量的问题;对不同时期作品历史的了解问题;对不同时期作品的美学风格、用声特点甚至语言问题;以及教师对国外声乐作品的把握的程度等问题。

实际的情况是,长期以来在我国教育界,由于对教学作品的选择过于强调其作品的教化作用,从而使得对作品的选择面过于狭窄,对其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关系的把握失之于偏颇。因此,常常是以所谓的思想性代替了艺术性,便忽视了它的丰富的多样性,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无论是对待中外民歌、民间音乐,还是专业创作的作品、歌剧选曲、影视插曲、流行音乐等等,都是以所谓的“思想性”作为第一原则,如此使得大量的中外优秀作品被排除在外。而大多数思想性较强的作品,甚至思想性压倒艺术性的作品,在表现手法、实用技术手段等方面过于简单。由于歌词的本身的品位,使得音乐作品基本上过多注重高影响,而使其作品的美学品位降低,甚至形成或靠近假大空的现象。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艺术形象越鲜明越好,而思想性越隐蔽越好,这是他们对艺术界提出的最高要求,实践证明这也是符合艺术规律的。所以,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站在美学的思想上,从音乐的艺术角度出发,重新全面的审视声乐艺术作品。我们理当让那些不符合艺术规律、缺乏艺术性、达不到教材水准的伪艺术作品,从声乐教材中剔除出去,应当尽快将那些艺术品位高雅、艺术形式完美、声乐教学价值明显的艺术作品,充实到教材和课堂教学中去,从而形成一套尽可能涵盖古今、中外的声乐教学曲库。

(一)专业音乐文化永不枯朽的创作源泉是民歌

民歌是丰富的文化宝藏,里面沉淀了历代劳动者的智慧,集聚着大众的情感、精髓,这是任何一个音乐工作者都应该珍惜的。我们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国家,千百年来,在民族艺术的领域里,民歌凝聚了各民族文化的精髓,它丰富的语言色彩、迥异的音调、风格,以及多姿多彩的民间习俗、表现形式,令人叹为观止,深感民歌艺术的博大精深。作为声乐艺术的工作者无疑应当继承这笔财富。因此,这就要求教师们要学习各地的语言特性和风格,认真研究方言、方音,懂得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和规律。显而易见,由于各地域、各民族的音乐、语言的特点、风格的差异,在演唱时就不能用一种方法、一种声音去生搬硬套,用一种声音去演唱所有的作品的做法是错误的,必须加以改正。

(二)创作作品

自学堂乐歌时期开启了近现代中国教育以来,经历了几代音乐家的努力,已经创作出一大批的优秀的声乐作品。其中的优秀者如:萧友梅、黄子、赵元任、聂耳、任光、冼星海、贺渌汀、施光南、―――。优秀的作品如:《问》、《玫瑰三愿》、《叫我如何不想她》、《铁蹄下的歌女》、《渔光曲》、《黄河颂》、《嘉陵江山》――《我爱你中国》、《清晰的记忆》、《祖国慈祥的母亲》、《风萧瑟》―。这些优秀的作品,对中国的声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很多曲目已经被收入高师《声乐教学曲选集》中,并且多年来直至现在一直在沿用。毫无疑问,这些优秀的作品对高师声乐教学不可置疑的作用。但是,时代的变迁,科学教育的飞速发展,使得新时代大学生的思维和对知识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新的艺术形式、新的作品对他们有较强的诱惑力。所以,我们应当看到教材需要丰富,需要拓宽曲目,特别是现代和当代的优秀声乐作品,如:进些年来在大奖赛中涌现的优秀作品,MTV,春节晚会中的优秀作品,应当把它们收集到教材中来,解决学生找歌谱难的问题。我们还必须认真梳理近百年的专业音乐创作作品,披沙沥金取其精华,把它们更多的收入到我们的高师声乐教学曲库中来,以此丰富我们的声乐教学与音乐舞台。

(三)影视、歌剧音乐

电影电视作为现代的强势传媒,它给音乐文化的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几乎是革命性的效果。那个时代的作品,一夜之间可以家喻户晓,传遍城市乡村。从1930年中国电影第一首歌曲《万里寻兄歌》的开始,随着有声电影问世,中国银幕上诞生了许多为后世传唱不衰的电影插曲,其中最人难忘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也诞生在电影的银幕上,这就是在1935年拍摄的影片《风云儿女》中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之后,电影插曲随着电影事业的蓬勃发展而广为流传和流行,如:《渔光曲》、《大路歌》、《A业歌》、《夜半歌》、《铁蹄下的歌女》、《天涯歌女》等等。这些30年代的电影插曲较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声乐教学,因为这些优秀的电影插曲有一部分被选入高校声乐教材,有些作品久唱不衰。被收入高校声乐教材的近现代电影插曲还有如:影片《海外赤子》曲《我爱你,中国》、《思乡曲》、《春天来了》、《生活是这样美好》:影片《大海在呼唤》《大海啊,故绑》影片《旋涡里的歌》插曲《船工号子》;电视连续剧《话说长江》主题歌《长江之歌》;电视剧《天路》主题歌《青藏高原》电视片《百年恩来》主题歌《你是这样的人》等等。另外还有一些著名的电影插曲如:《我的祖国》、《英雄赞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怀念战友》、《九九艳阳天》、《红星照我去战斗》、《驼铃》、《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洪湖水浪打浪》、《谁不说俺家乡好》、《让我们荡起双浆》等等。其中的优秀影视插曲,甚至能够达到当电影电视已经被遗忘,而其中的音乐作品却长期流传于群众之间,并且产生久远的影响。在现在的一些音乐会的演出中,我们依然能够听到这些歌曲,并且每当我们听到这些熟悉的歌曲的时候,总是倍感亲切地沉静在对久远的记忆的冥想之中。

影视插曲伴随电影艺术近百年风风雨 雨一路走来,无不与音乐教育相拌想随,其影响亦是致深致远。从这些影视作品中不难看出,是时代赋予了它们特色和背景,由此才能产生了如此多的具有鲜明形象、感人的音乐语言的作品。特别是三十、四十年代的电影插曲和音乐,是中学音乐教科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师教材《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中的歌剧选曲由中国歌剧部分和外国歌剧部分组成,中国歌剧有《草原之歌》、《柯山红日》、《洪湖赤卫队》、《江姐》、《伤逝》《原野》等;外国的歌剧由《魔笛》《费加罗的婚礼》《茶花女》《托斯卡》《阿伊达》《艺术家的生涯》等,其中的选段大部分是声乐技巧比较复杂、音乐艺术性较强的作品。对演唱者的演唱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有选择地使用歌剧作品能够丰富声乐专业学生的艺术兴趣,磨砺其声乐技能、技巧,提高学生在把握人物、角色与音乐、歌唱的结合,体会一种整体的统一。但是,因为作品的难度较大,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嗓音条件、歌唱能力,却不可好大喜功随意的使用,否则不仅糟蹋了作品,更会损害学生的嗓子、歌唱技能。有经验的教师把歌剧选曲作为声乐教学曲目时,一定会考虑因材施教,去打造他们的“产品”,并且做到慎之又慎。

(四)国外的艺术歌曲

在我国的九大音乐学院里,国外的优秀艺术歌曲被广泛用于教学中,特别是德国、法国的艺术歌曲已经成为必修的内容。但在高师类的音乐学科的教学中,国外艺术歌曲的引用和普及还达不到的这个层次的。在高师声乐教材中的德文、法文、俄文作品不乏经典作品,但数量较少,实际教学运用的就更少了。主要原因是师资问题和学校所倡导的教育方向问题。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上应当把它列入计划,对德文、法文、俄文作品有适当的要求,鼓励学生学习、演唱这些外国作品,如:舒伯特、舒曼、门德尔松、古诺、马斯涅、柴科夫斯基、拉赫马尼诺夫等人的作品。在曲目上应当更加丰富一些,教材上的曲目是远远不够的,应当把国外的好的艺术歌曲不断的更多的进行翻译、选择、整理,把他们列入我们的教材里来,这是一个较为宽阔的空间需要我们去挖掘。

(五)流行音乐

声乐歌曲篇3

关键词:艺术歌曲;声乐教学;价值

一、我国早期艺术歌曲的代表作

萧友梅(1884—1940),曾留学日本,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他的艺术歌曲创作基本以欧洲艺术歌曲的体裁作为参照并模仿欧洲古典音乐创作技法创作歌曲。其主要代表作有《问》、《星空》、《南飞之雁语》等等。青主(1983—1959),曾留学德国,著名的美学家、作曲家。青主的艺术歌曲吸收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使用诗歌作为体裁学结合欧洲的写作形式创作了许多具有民族代表性的艺术歌曲。其主要代表作有《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并出版了《清歌集》、《音镜》两本艺术歌曲。黄自(1904—1938),曾赴美学习,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黄自的艺术歌曲也是善于用诗歌作为体裁,他的艺术歌曲被广为流传,在当今的声乐教材中曲目较多。代表作有《春思曲》、《玫瑰三愿》、《思乡》、《花非花》等等,他的艺术歌曲在当代的各大、小音乐会上经常出现,在声乐教学中经常用来教唱示范。刘雪庵(1905—1985),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师从黄自先生,他的艺术歌曲至同样也被视为中国声乐教学作品中必唱曲目,所创作的艺术歌曲主要代表作有《红豆词》、《踏雪寻梅》、《长城谣》等等,当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所创作的许多歌曲家喻户晓,被广为流唱。除了这些作曲家外,还有更多的著名的作曲家,如聂耳、贺绿汀、洗星海等等,他们的作品标志着中国音乐由学堂乐歌转型为专业音乐艺术,更是推动了中国专业声乐教育的起步。

二、我国早期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一)教材运用。声乐教学中离不开教材的使用,我国早期艺术歌曲曲目除了在当时被做为声乐教材外,如今的声乐教材仍在继续使用。目前我国有很多种艺术歌曲总集,例如中国第一本艺术歌曲集为赵元任的《新歌诗集》、范竞马的《中国艺术歌曲集》、储声虹的《中国优秀艺术歌曲集》、孔繁洲的《中国艺术歌曲100首(音乐经典)》等等均有收录中国早期艺术歌曲。(二)演唱运用。我国的专业声乐演唱主要分为民族和美声两类,我国早期艺术歌曲的作曲家大都是有西欧留学经历,当时他们深受美声唱法的影响,因此他们的作曲风格有一部分是极具美声色彩的,在学习美声唱法时许多艺术歌曲被作为范唱曲目,例如《我住长江头》这是一首考验气息、声音线条、音色等的一首高难度艺术作品,这也是声乐教学中美声演唱和学习中的最佳中国曲目。这个时期也出了许多极具民族特色的歌曲较适合用民族唱法来演绎,例如《康定情歌》,这是一首关于四川少数民族地区的一首民族歌曲,用明亮而甜美的声音来演唱是最适合不过了,一般在声乐教学中作为民族唱法初学者的重要演唱歌曲。由此可看出我国早期的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演唱中是极具代表性的,这些艺术歌曲极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声乐教学的发展。

三、早期艺术歌曲对声乐教学价值的具体分析

(一)提升民族文化素养。一位专业的声乐教学老师除了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歌唱的同时应该也教会学生更多的内在涵养,学习中国早期艺术歌曲有利于帮助学生体会我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学习中国的古诗歌词,体会中华民族的艰苦的成长,学习当时的时代精神。(二)提升声乐演唱技能。我国早期艺术歌曲的作者大都有过留洋学习的经历,所学的作曲技巧多数受到欧美声乐艺术歌曲的影响,这些艺术歌曲也被当时刚刚留洋学习回国的教育家广泛使用,例如赵梅伯创立了西安音乐学院,他在声乐教学中除了欧洲古典与现代优秀作品外,也有中国的经典作品,例如《黄河大合唱》、《嘉陵江上》、《旗正飘飘》等等当时创作的优秀歌曲。这些艺术歌曲的演唱是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声乐演唱技巧的成熟。在如今的教学课堂中,利用这些艺术歌曲帮助学生提升咬字、气息等等,例如《玫瑰三愿》这首歌曲是三拍子歌曲,可以用来提升学生的气息流动。(三)有利于探索美声唱法中国化。中国早期艺术作曲家大部分都有欧洲留学经历,他们深受欧美美声声乐艺术的影响,因此我国早期许多艺术歌曲的演唱都有利于在教学中学习美声唱法。我国声乐教学目前为止仍在美声唱法与中国民族之间摸索,大部分美声唱法的学生基本都在演唱国外的作品,在各大声乐比赛中美声唱法中国外作品占多数,如何将中国作品更好的与美声唱法相融合也是目前我们需要探索的问题。中国早期的许多艺术作品其实都适合用来研究美声唱法中国化,例如《春思曲》、《我住长江头》等等,这些歌曲演唱风格具有美声色彩,在演唱中需要极好的气息、共鸣、流动方面的控制,是教学中训练美声唱法的重要中国作品。这些艺术歌曲在当时一定程度上是推动了美声唱法中国化进程,是中国专业声乐教学发展中的极具价值的声乐艺术财富。

作者:张晓阳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张晓农.中国声乐艺术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5,12.

[2]黄瑜清.论高师音乐学专业声乐教学中艺术歌曲的运用[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13,6.

声乐歌曲篇4

一、歌曲演唱的情感处理

声乐是音乐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以歌声为主要手段,表达人的内心情感。声乐艺术的特点在于通过美好声音,清晰的语言表达真实的情感,扣动听众的心弦,引起感情共鸣。因此,正确把握歌曲演唱中的情感表达,是歌唱艺术的重中之重。

1.创设情景,再现情感的处理

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源泉。声乐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在演唱中表达情感,必须有生活体验。例如教唱歌曲《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这首歌,为了帮助学生找到作品中的情感,笔者专门从音响公司租借电视片《共和国之恋》播放给学生欣赏。剧中科学家们放弃了国外的优越的条件,经过千辛万苦,就是为了回到祖国,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这种爱国主义的精神,深深感动着每一个学生。这时再让她们唱这首歌,学生自然做到“传情”,歌声也动人。

2.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处理

“声”是歌唱的基础,“情”是建立在物质的“声”基础之上的。通过优美的声音,表达丰富的情感。在声乐教学中启发学生运用掌握发声技术,从声音“库”中调动恰当的声音和歌唱方式,唱出歌曲所需要的听觉效果。贴切地表现作品的情感。例如:表现高兴欢乐情绪,声音要有光彩、流畅生动,声音位置较高,音量不必太强,如《节日欢歌》;表现强烈悲痛情绪,可以用较少气息、较强力量加强声音力度,而不使声音全部出来,产生一种压抑、强忍的听觉效果,如《松花江上》;《草原之夜}就应在平静气息上用较高的声音位置柔和、抒情、轻松地演唱。由此可见,以情带声,做到声情并茂,才是理想的歌唱。

二、歌曲演唱的声音变化对比处理

在声乐教学中,变化声音的艺术处理是常用的一种手段。这种变化,一般表现为声音的高低、强弱以及色彩的变化。在指导学生演唱时,首先要学生理解,强的声音表达强烈、火热的思想感情;中强的声音表现情绪明朗、抒情的情感歌曲;中弱和弱的声音常常用来表达歌曲中的宁静、深藏心底的内在情感等。

1.声音力度的强弱对比处理

力度对歌曲情感表达有着重要的作用,不容忽视。教师不但要强调不同节拍所体现的周期性强的规律,而且要提醒学生注意曲谱中出现的临时强的记号。例如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中段,是通过对旧社会的痛苦回忆和悲愤的控诉,转而唱出跟着党去闹革命,夺过鞭子抽敌人的情景的。情绪由悲愤逐渐转向激昂。因此,在处理中出现由中弱(mf)到强(f)到很强(ff)的递增变化,使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有效地表现了歌曲的思想感情。

2.声音色彩的变化对比处理

演唱时声音色彩是情绪和情感的表现,不同的声音色彩表现不同的情绪。歌声的色彩就是歌声的表现力,歌声色彩越丰富就越感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实际上是演唱形成的变化处理,歌曲的演唱形式有许多处理手法。一般来说,除齐唱形式外,还有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这些不同的演唱形式,主要根据歌曲的内容和曲调特点来处理,它可以使歌曲在音量、音色及情绪等方面产生对比和变化。例如演唱分节歌时,音色可处理为男声、女声、混声的轮换。对称的乐句、对唱形式的乐句,可由女声分别担任。如歌曲《牧羊姑娘》,抒情性强,可安排音色美、乐感好的学生领唱,副歌部分齐唱或合唱,使音色丰富起来。笔者认为,凡是适合轮唱的歌曲,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对学生进行轮唱的训练。适当运用各种音色变化对比,变换演唱形式,不仅能使歌声富有变化、悦耳动听,而且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的审美素质会大有提高。

三、歌曲演唱速度变化对比的处理

歌曲演唱速度变化、对比,对演唱者至关重要。速度是声乐作品的心跳、脉搏,就像人的心跳和脉搏一样,不能乱跳。音乐的速度要稳定,不能随便变化,要做到快而不抢,慢而不拖。速度快慢和歌曲的情绪表现有很大关系。例如:欢快活泼的歌曲,演唱速度较快;哀痛而忧伤的歌曲则用沉重而缓慢的速度;坚定而有力的情绪用进行速度。速度反映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决定速度。例如,表现悲伤和怨恨的情绪和情感的歌曲《黄河怨》决定了演唱的速度是稍慢的,表现愉快和欢乐情绪的《越来越好》决定了演唱速度是稍快的。此外,在演唱中会经常出现一首歌中的速度对比,乐句中的速度变化,甚至一个字中的速度变化,这些处理可由演唱者在理解作品的寓意的前提下自由处理。如歌曲《岩口滴水》中的a段,中速优美抒情、抑扬起伏;b段稍快,欢快而热情;a(再现)中速,结束句安排了辉煌的高音,“如花开”三个字安排了渐慢回到原速,这样处理使这首歌更完美、更动人、更具艺术感。

四、演唱韵味的处理

语调表现在声音上就是韵味。各民族的语言具有各自不同的韵味。因此,在声乐教学中,笔者特别注意追求歌曲的韵味处理。歌曲韵味艺术处理主要是运用波音、装饰音、滑音、重音、顿音、变化音等来表现的。如新疆歌曲较多运用波音和装饰音,具有强烈的流动感和舞蹈性。例如歌曲《克拉玛依之歌》,在“当年我赶着马群找草地”和“到这里勒住马我了望过你”两个乐句中“赶”“我”“勒”“过”这几个字经过波音处理,给歌曲带来独特的韵味,每个字好似在心弦上颤动,魅力无穷。又如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和《高原之歌》中“谁见过水晶般的冰山”这两个乐句中“花”“什”“样”“见”“冰”都运用了变化音,正是由于变化音,恰好突出了新疆歌曲独特的韵味。在演唱这两首歌时,笔者要求学生细致入微地反复润饰、精雕细琢,使歌曲演唱得有声有色,有韵有味。

总之,一首歌曲在演唱时,必须作适当合理的处理,方能达到歌曲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歌曲本身所体现的艺术形象。我们在声乐教学中,除了授予学生正确的发声、准确的咬字吐字等基本技巧外,如何恰如其分地处理歌曲亦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声乐歌曲篇5

关键词:中国艺术歌曲;高校;声乐教学;应用

在探讨中国艺术歌曲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之前,我们必须明白中国艺术歌曲的内涵及意义。中国艺术歌曲目前来说在学术界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但一般情况下是指作曲家积极借鉴西方艺术歌曲的创作方法与技巧,将我国传统的音调和民族声乐进行有机的中西结合,从而创作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歌曲。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刘雪庵的《红豆词》。

一、中国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价值分析

(一)传承民族文化

中国艺术歌曲是在西方艺术歌曲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民族特色发展而来的艺术形式,它不是对西方艺术歌曲的照搬与挪用,而是通过西方的方法和技巧将我国传统的艺术和文化展现出来,其本质和灵魂仍然是具有深深的民族烙印的。中国艺术歌曲在创作的过程中大量运用了《唐诗》、《宋词》、《诗经》、《汉赋》等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并取得了不凡的成果,成为了我国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之一。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引入中国艺术歌曲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使学生传承我国的优秀民族文化。另外,我国的艺术家们在创作中国艺术歌曲时,都将浓烈的民族精神融入其中,如刘文正的《大江东去》和黄自的《赠前敌将士》都将自身的爱国之情和民族精神融入作品之中,在教学中运用这些作品能够有效地使学生的精神受到感染,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中国艺术歌曲是一种音乐艺术,它结合了中西方文化和艺术中优秀的部分,在创作过程中融合了西方的创作手法和东方的韵律之美以及融合作曲家们热烈而饱满的精神与情感,反映了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态度与特点。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引入中国艺术歌曲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学生从中国艺术歌曲中既能感受到西方艺术的美,也能感受到东方文化的美,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与中国音乐大师们进行精神交流,接受着精神的洗礼,对美的感悟能力和对音乐的感知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地提高,学生接触的多了,其自身的审美情趣和音乐素养也会随着积累而增强,可见中国艺术歌曲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和价值。

(三)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好的艺术形式同样需要好的表演者才能够将其魅力和精髓展现出来。中国艺术歌曲也是如此,不仅需要优美的韵律和内涵,还需要表演者通过自身的形象、技巧和演唱将其表现出来。目前,我国高校声乐教学中,为了锻炼学生的歌唱能力,一般都需要通过意大利语中的A、E、I、O、U这五个母音来进行发音训练,但由于大部分学生对于意大利语和意大利文化缺乏了解和认知,而普通话中又没有相应的发音,给学生的训练带来了不少麻烦。但在中国艺术歌曲中情况就大不一样,中国艺术歌曲往往结合了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和方言发音特征,如《槐花几时开》这首四川民歌中就涉及大量的方言发音,非常适合学生用来进行练习。另一方面,由于中国艺术歌曲结构简单、调式较小,题材丰富,不仅适合初学者进行发音练习,对于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也能够提供许多选择。因此,对于学生而言,在学习演唱中国艺术歌曲时,自身歌唱能力会得到极大的锻炼与提升。

二、中国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一)对中国艺术歌曲价值认识不到位

中国艺术歌曲在创作之初便带有浓厚的西方特色,加之近年来西方发展迅猛,文化输入十分强势,对于高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众多高校在进行声乐教学时也都不可避免地采取西方的教学方式,对东方的传统文化和艺术都采取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甚至很多高校对中国艺术歌曲的价值认识非常不到位,在课程编排中也是以西方艺术歌曲为主,将中国艺术歌曲作为一种辅助课程或是选修课程来学习。这些高校都没有意识到中国艺术歌曲的重要性及价值所在,学生也就更加感受不到中国艺术歌曲所带来的诸如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培养音乐感知能力、提高歌唱能力等一系列优点,对中国艺术歌曲的价值认识不够全面深入,没有将中国艺术歌曲作为一种重要学习资源来利用。

(二)对中国艺术歌曲内容选编不合理

目前我国的高校对于中国艺术歌曲的内容选编和组合还很不合理。在教学内容的选编上,外国艺术歌曲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压倒性地胜过中国艺术歌曲,学生的声乐学习也大多以外国艺术歌曲为主,对中国艺术歌曲都只停留在浅尝辄止的境界。另外,在课程的组合上也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中国艺术歌曲结合了众多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地方特色,没有一定的文学基础和文化素养是无法理解歌曲中所包含的意义和所传达的精神的,然而很多高校仅仅编排了中国艺术歌曲的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的教学,学生仅仅只知道怎么唱中国艺术歌曲,而无法对其深入了解,无法将其精髓和灵魂展现出来。这些教学内容选编和课程组合的不合理都给中国艺术歌曲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阻碍,中国艺术歌曲的教学效果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三)对中国艺术歌曲教学资源挖掘不足

我国目前在中国艺术歌曲教学上之所以取得的成果不甚理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教学资源的挖掘严重不足。一方面,由于中国艺术歌曲本身就对作曲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作曲者在文学、语言学和史学和音乐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造诣与领悟才能够创作出质量较高的歌曲作品,然而我国能够满足要求的作曲家少之又少,这也就造成了教学资源困乏,缺少大量的精品作品来为教学提供资源。另一方面,由于高校对中国艺术歌曲的教学不够重视,在对中国艺术歌曲进行挖掘时也不进行深究,往往都选取诸如《大江东去》或《我住长江头》等为广大师生传唱的歌曲来作为教学资源,对于新作品的赏析和挖掘还很不充足,没有给中国艺术歌曲的教学资源补充新的血液,缺乏创新,使得中国艺术歌曲的教学资源受到很大的限制。

三、中国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一)正确认识中国艺术歌曲的价值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还没有对中国艺术歌曲的价值形成深刻的认识。自上个世纪以来,中国艺术歌曲从诞生到发展到繁荣都与中国的文化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我国文化与艺术的结合。各高校和教师必须明白中国艺术歌曲的重要性,深切地认识到中国艺术歌曲中蕴含的价值,以及给学生带来的好处。高校应当通过讲座、开设课程、邀请名家开展交流会等形式使广大师生了解到中国艺术歌曲所带来的传承民族文化、提升音乐感知能力、提高歌唱能力等价值,对中国艺术歌曲高度重视,引导老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到中国艺术歌曲的教学和学习之中,推动中国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促进声乐教学和中国艺术歌曲共同发展。

(二)在声乐教学中合理编排与组合中国艺术歌曲

上文中已经分析过,目前我国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对中国艺术歌曲的内容编排与课程组合还很不合理。这应当引起高校的重视,在声乐教学中合理编排与组合中国艺术歌曲。首先,在教材的编排和内容的选取上,不应该仍然“重洋轻中”,应当加重中国艺术歌曲在教材中的比重,在形式和题材上也应当选取更加丰富的作品,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艺术歌曲,学习并传承中国艺术歌曲。其次,在课程安排上,不应当仅仅只安排声乐教学,学习中国艺术歌曲不是仅仅有着歌唱能力就足够的,还需要给学生安排适当的传统文化课程,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史学修养、语言学修养,全面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在气质、内涵和歌唱能力等多方面培养学生,使学生更加全面均衡地发展。

(三)加强对中国艺术歌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中国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出现众多问题,与教学资源的匮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高校可以考虑从两个方面来改善这一问题。第一,在师资建设上,高校应当聘请更多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中国艺术歌曲艺术家和表演者来任教,在师资力量上投入建设,这些高水平的艺术家们有着更多的积累与知识,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资源,帮助学生进行更多的中国艺术歌曲训练。第二,在教材的开发与编排上,各高校应当联合起来,聚集各高校优秀的声乐老师进行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为我国提供更多的优秀作品,也为教材的资源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而不是多年来一直都使用那些渐渐与时代不符的歌曲。

(四)正确引导学生学习中国艺术歌曲

学生是学习中国艺术歌曲的主体,因此在培养学生时应当注意正确引导学生学习中国艺术歌曲。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个体特征,不同的学生在音域、音色、声音性格、气质上都不尽相同,而中国艺术歌曲又具有极强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因此在教学时应当结合学生和歌曲的特征,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改变传统的单一机械的教学方式,增强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对不同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演唱水平,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高质量地将中国艺术歌曲中的精髓展现出来。

四、结语

可以说中国艺术歌曲是我国文化和艺术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应当引起各高校的高度重视。虽然目前我国各高校在声乐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与不足,但通过广大师生的努力,中国艺术歌曲定能够在声乐教学中取得其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冠男.中国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及意义试论[J].音乐时空,2015(23):117.

〔2〕宁丽丽.中国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研究[J].艺术教育,2016(03):90.

〔3〕薛娇.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124-125.

〔4〕夏小玲.论中国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音乐创作,2012(03):192-194.

声乐歌曲篇6

我国艺术歌曲的艺术形式脱胎于欧洲浪漫主义艺术歌曲,是东西方文化融合所产生的艺术形式,因此其与我国传统的古典声乐曲和民歌都有着极大的区别。全新的声乐作品艺术形态也必然要求要运用全新的方法去演唱,我国以往传统戏曲、曲艺,及地方民歌的演唱方法显然是不合时宜,也不能够胜任的。因此,伴随着我国艺术歌曲艺术形式的诞生和发展,新的声乐演唱方法也必然随之发展、进步和完善。我国的艺术歌曲从诞生之初就一直表现出鲜明的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与特征,但其本身对于我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来说毕竟是一种全新的、外来的声乐表现形式,如果完全用传统的民歌演唱方法显然是不足以表现艺术歌曲的真正音乐特征与魅力的,因此,要想演唱好我国的艺术歌曲,在演唱方法层面就必须如同我国艺术歌曲的音乐创作一样走一条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外来相结合的道路。而这种思想和理念对于我国的民族声乐演唱方法来说是具有极大的创造性与革新性的。从具体的声乐演唱方法、技术与风格层面上,我国的艺术歌曲在音乐内涵、表现层次及思想性与情感的细腻性上有着更高、更具体的要求和规格,这就要求声音首先要具有较强的连贯性、立体性、宽泛性和抒情性。现代化的声乐作品艺术形态也必然要求现代化的声乐演唱方法技术,我国的艺术歌曲有着更完整的曲式结构、更长的乐句、更加精细化的分句要求,这就要求演唱者首先必须要具备足够的呼吸深度、良好的气息流动性和较强的呼吸调节能力,这样才能具备整体规划和分配气息的能力,才能保持每个乐句连贯性,单纯地从演唱技术层面来讲,良好的气息是演唱艺术歌曲最重要的前提和基础,任何声乐演唱技术、要求和规格脱离了气息都是无从谈起,没有任何意义的。同时,与我国传统声乐作品相比,艺术歌曲的音域更宽,音乐表现层次也更加丰富。

这就要求演唱者要具备更加宽阔的音域和音色调节能力,而这种能力具体到演唱技术层面上来讲就是要求演唱者要在良好气息的基础上还要具备良好的共鸣腔体运用于调节能力。在我国传统的民族声乐具有鲜明的线性音乐的特征和风格,因此在演唱方法和技术层面上几乎没有任何对于共鸣和腔体的概念和要求,这也是线性音乐的声乐作品类型所决定的。但艺术歌曲的演唱则完全不同,因为作品本身更加具有立体性、和声性,音域也更加宽泛,这就对演唱者的音域、音量及音色控制与表现能力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而音域的拓展和音量、音色的控制力与表现力则必然要依靠演唱者充分打开的共鸣腔体和控制能力。例如在演唱低音区时共鸣腔体的横向幅度要更大,演唱中声区时共鸣腔体的比例要更加匀称,而在演唱高声区时共鸣腔体要更加“竖起来”等等。我国传统民族声乐事实上是一个较为模糊的概念和范畴,因为我国特殊的地理、民族、历史和社会原因,虽然可以说我国各地区、各民族的人民都创造了独特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有着成熟艺术形态的传统声乐艺术种类,但也正是由于这种声乐风格的独特性,我国多种多样、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的诸多传统民族声乐艺术并没有形成一种较为统一的艺术风格和艺术形态。而从声乐演唱语言上来说,我国众多的传统民族声乐艺术基本都以本地方的方言或者民族语言为主,始终没有一种统一的歌唱语言。而艺术歌曲则完全不同,不管其创作者本身讲何种方言,属于哪个民族,都使用统一的官方语言,也就是说我国艺术歌曲的歌唱语言在发音和咬字上是统一和一致的,而这种统一的歌唱语言与方言和民族语言上相比具有更强的歌唱性、表现力和感染力。标准化的歌唱语言在演唱方法技术上也要求更加标准、圆润、通畅、连贯,这些都是个性特征极为鲜明的地方方言和民族语言所不能比拟的,同时标准化的歌唱语言也更加容易为大多数人所理解、接受和欣赏,因此也就具有了更强的共同性与传播性。可以说歌唱语言的统一对于我国现代民族声乐演唱方法和技术上的价值和意义还远不止于此,歌唱语言的统一极大地改变了以往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各自为政”的局面,而终于形成了一种具有统一艺术风格特征和审美特质的,能够代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和民族人民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民族声乐演唱艺术,从这个角度来讲,这种艺术歌曲为我国民族声乐演唱方法和技术带来的改变和革新具有划时代性的里程碑意义。可以说我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和成熟为我国现代民族声乐演唱方法所带来和注入的规范性、科学性、理论性、专业性、系统性的声乐演唱技术要求和规格及声乐演唱理念是以往我国传统民族声乐中非常欠缺的,虽然不能将我国现代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形成、发展和完善完全归功于我国的艺术歌曲,但我国艺术歌曲确实为我国民族声乐演唱方法带来了极为重要的启发和引领作用。同时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在声乐演唱方法上的进步、发展和成功固然是因为成功地借鉴和吸收现代艺术歌曲演唱中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专业化的演唱理念、方法和规格,但其成功的最可贵之处则在于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改革和发展理念,在借鉴和学习外来先进音乐艺术的同时坚持和秉承了自身的演唱风格与特征,而这也是我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并持续进步发展的根本性原因所在。

二、我国的艺术歌曲丰富了我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音乐内涵与表现层次

正如之前所说,我国的现代艺术歌曲艺术可以说是我国现代民族声乐唱法诞生和发展的肇端,而时至今日,其仍然是我国民族声乐最重要和主要的演唱主体。之前有所提及,艺术歌曲是音乐、诗歌、人声、器乐四位一体的,极具人文性、思想性、音乐性、艺术性的综合音乐表现形式,而我国艺术歌曲从诞生和发展之初就严格遵循了这种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创作规格和演唱规格,这对于我国传统民族声乐艺术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补充和完善。必须要承认的是,我国传统的民族声乐作品在艺术形态的架构和层次上相对来说是较为单薄和单一的,而声乐作品艺术形态的单一也必然造成演唱表现方式与表现层次的单一。从音乐的角度来讲,无论是传统的戏曲、曲艺还是民歌,音乐性都从来不是我国传统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重点,大部分戏曲和曲艺的音乐旋律都有固定的旋律或者词牌,也就是说这些作品的音乐是固定的,只是根据不同的表现内容歌词有所不同,这就必然会使演唱者将演唱的主要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在声音上而会自然的对音乐有所忽视,而艺术歌曲则完全不同,其首要因素便是音乐性的凸显,这就必然会使现代民族声乐在演唱这些作品时更加富于音乐性。

声乐歌曲篇7

关键词:歌曲演绎的特点 歌曲演绎的地位 歌曲演绎的训练 声乐教学

歌曲具有扣人心弦的魅力,主要表现在旋律的跌宕起伏,时而高亢、时而温婉的旋律起伏变化,表现出演唱者的情绪,构成了一首歌曲的情感趋势,使观赏者受到强烈感染。

一、歌曲演绎的特点

歌曲是文学语言(生活语言)与音乐语言相结合的一门艺术,在音乐艺术乃至所有艺术中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其爱好者之众多是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相比的。歌曲的表现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歌词内容易懂。好的歌词主题突出,内容健康,形象鲜明,语言简练,节奏清晰,声韵和谐,结构严谨,篇幅适宜。2.题材范围广泛。古今中外、人物事件、天文地理等,凡是人类语言所能表述的事物,大都可以成为歌曲所表现的对象,而且感情更为直接、鲜明、强烈、动人。如我国当代歌曲取材广泛,立意新颖,明朗健康,优美深情,多角度地反映了当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3.曲调扣人心弦。好的歌曲曲调优美,感情真挚,个性鲜明,赋予歌词更强的活力,发掘出歌词深邃的内涵,更易触动人们内心的情感,加上易记上口,为大众所乐于欣赏,百听不烦,也为大众所乐于传唱,百唱不厌。4.民族风格浓郁。凡是那些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的歌曲,必定是民族风格比较浓郁的,易于让人亲近的。

二、歌曲演绎在声乐教学中的地位

作为高中音乐教师,要熟悉作品的旋律并仔细琢磨其中的韵味,对作品的整体风格有正确的把握。歌曲的作者,由于受到所生活的时代、不同文化背景、审美因素的影响,其作品必然有独特的内容和表现手法,形成一定的模式,这就是他的艺术风格。在熟悉作品风格之后,做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做到内(歌唱者的内心涵养)外(歌唱者对各种技巧的运用)的和谐统一,才有可能演绎出个人的艺术风格,使声乐教学达到目的。

高中歌曲教唱的一般方法可分为听唱法、视唱法和教唱法三种基本形式。听唱法主要用于歌曲的曲谱教学,视唱法和教唱法既可用于曲谱教唱,亦可用于歌词教唱。听唱法与视唱法可在钢琴、风琴和其他乐器的领奏下进行,而教唱法则还需有教师歌唱的具体引导,分句教授曲谱和唱词。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应采用哪种方法进行歌曲教唱还得视学生的音乐基础水平和视谱、读谱的能力而定。在学生音乐基础知识、技能水平差,视唱能力弱,歌唱难度大的情况下,可采用教唱法,如果学生的基础音乐素质较好、视唱能力强,歌曲难度较小则可采用视唱法,听唱法可作为从教唱法过渡的补充形式加以运用。总之,教师应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使学生最终真正掌握视谱即唱和视谱唱词的能力。

三、声乐教学中歌曲演绎需注意的几点问题

1.乐句的划分与换气对歌曲表达的作用与训练

节奏是歌曲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也是歌曲情绪表现的最基本框架,在演唱时,必须准确稳定,根据歌曲的需要,还要富有动感和活力。节拍特点和强弱规律,往往容易被演唱者忽视,致使歌曲的演唱缺少基本的律动感。

2.整体结构的把握处理对歌曲表达的作用与训练

艺术的魅力在于表现情感,而歌曲的调式、调性则是情感表现的基础。不同的调式和调性,适用的情感是不同的。大致说来,气势雄壮或者充满喜悦兴奋的情绪,适合用大调式歌曲,显得热烈奔放;而小调式歌曲则适用于温和、柔美、忧伤或细腻的情绪,给人一种伤感的、忧郁的体验,这是一个基本规律。当然,人类的情绪是复杂的,一首歌曲中,也常常有多种情绪的综合表现,可能与此规律不同。我们在处理歌曲时,不能生搬硬套,要灵活运用这一规律。

例如《边疆的泉水清又纯》一曲中开头的两句:“边疆的泉水清又纯,边疆的歌儿暖人心”柔美清纯,一下子就确定了整首歌曲的情感基调。总的来说,歌曲往往是由起伏的旋律结合而成的,就像具有韵律感的曲线,随着起伏的不同,情绪的渲染也随之而生,显得流畅、抒情具有弹性。

3.咬字吐字及行腔技巧的运用

众所周知,各种歌曲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都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我们在演唱的时候对各个字的发音应该遵照歌曲应有的特点,唱出歌曲的特色来。一般情况下,在演唱非常有力量的歌曲时,咬字应该是非常有力而且扎实的;在演唱比较欢快的和浪漫的歌曲的时候,我们应该非常轻快、轻松自如地唱出歌曲的味道,一定不可以不敏捷、吐字不清楚、拖泥带水;而唱一些柔情蜜意的歌曲时,应该保持连贯,吐字清楚。

4.对歌曲情绪的掌控训练

艺术的最终目的就是表现情感,真正要想唱好歌曲,关键还是要以情带声,情感真切才能体现美感;无论多优美的音质,如果演唱者情感不到位,就不能调动欣赏者的情绪,不能激起欣赏者的共鸣。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演唱者以为只要节奏稳定、发音准确就能很好地表现一首歌曲,而忽视歌曲本身的情感内涵,将歌曲处理得平淡无奇,连自己都不知道在唱什么。这种方法是十分不可取的。

结语

声乐歌曲篇8

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是声乐艺术曲库中的瑰宝。由于其独特的发音规则使得其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适合歌唱的语言,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大音乐艺术院校、综合师范院校等都将其列为声乐专业学习的必唱曲目。它对于科学发声技巧的建立、良好歌唱习惯的养成等有着中、外任何时期的作品无法比拟的优越性。通过从语言、声音、音乐素养的角度研究分析,探索其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希望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声乐学习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声乐;发声;统一;素养

众所周知,意大利是美声唱法的发源地,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历经三四百年的历史洗礼,至今仍被国内外顶级艺术院校里的声乐教授们作为声乐学生的必唱曲目,由此也不难窥探出它在意大利艺术歌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艺术地位、艺术价值。正如著名华裔声乐教育家赵梅伯所说:“意大利古典歌曲在学习美声唱法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经典作品,它具有极高的技术训练价值。”这一时期的艺术作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题材内容丰富、篇幅短小、节奏明快、音域不宽、音乐旋律极富有歌唱性、抒情性,演唱这一时期的作品宜选用圆润饱满、纯净柔和、优雅轻巧的声音进行演唱。无论是对正确声音概念的建立、良好歌唱习惯的培养、演唱技巧的掌握还是对音乐素养的提高等方面都值得学生去认真的推敲学习领悟,是声乐初学者作为声乐学习入门基础的上乘之作,亦可以说是声乐学习中的一部“万能钥匙”。无论是美声唱法、民族唱法还是流行唱法,若想要自己的演唱之路走得更久、更宽、更长远打下一个很好基础,都必须演唱、积累一些这一时期的作品。即便是有了娴熟的声音技巧及一定的演唱功底,也要时不时唱一些这一时期的作品,来警醒自己不可因唱了一些大的咏叹调而养成了一味追求过大、过猛的歌唱习惯,而是要时刻注重音乐修养、音乐品位的提高,才能尽可能地延长自己歌唱寿命。一些声乐初学者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好高骛远,非常喜欢演唱一些“大”作品甚至是超出自己演唱能力之外的高难度声乐艺术作品,且乐此不疲的盲目追求把声音唱大、唱满以展示自己的演唱水平,而结果往往却适得其反,轻者养了很多不科学的发声方法,更有甚者由于不科学的发声方法导致声带发声病变,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等严重者甚至可能终生不能再进行演唱。

一、塑造纯正的发声

(一)便于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中的任何一首作品在音域方面,正是符合了人声正常音域这一艺术特征,非常适合于人们的歌唱。无论是具有高超演唱技巧的歌唱家还是正在学习声乐演唱技巧的学生,在演唱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时,都不存在音域方面的障碍。意大利在给世人留下大量经典艺术作品的同时也成就了很多歌唱家,而这些歌唱家也给我们留下许多演唱的这些声乐作品的录音、录像,甚至是一些难能可贵的上课学习视频资料,这些对声乐初学者来说无疑是非常宝贵的财富,是难能可贵的极好的学习资料。目前国内对美声的普及程度还不是很高,声乐初学者在学习之初往往还没搞清楚什么是美声,什么是好的声音、正确的声音,所以如何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来进行演唱更是无稽之谈。若在此阶段,让学生在此时大量的聆听各种不同时期、不同歌唱家的演唱录像、录音,提高对声音的辨别能力、审美能力。无论是对学生正确发声观念的建立还是对以后演唱作品的处理无疑是大有裨益。

(二)便于养成正确的发声习惯。这个时期的作品从演唱声音技术角度而言并非震耳欲聋式的宏大音量,更多追求的是柔和、纯美、圆润的音色。这一时期的作品旋律大多围绕在最为自然、舒服、饱满的中声区、速度适中、节奏平稳,便于声乐初学者自然地打开喉咙、避免喉部肌肉的“挤”“卡”“压”,从而有益于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及良好的发声习惯。如《受伤的新娘》、《不、不、不要期望》、《啊,我的心》等作品不需要非常富有爆发力、震耳欲聋的声音,大多需要演唱者极其“安静、舒缓”方式进行演唱,使得听者更多的能集中注意力于音乐内容本身,而非华丽的舞台艺术造型、过于夸张的舞台艺术表演。如在很多的小型室内乐作品音乐会上往往更倾心于选择这一时期的声乐艺术作品,它更符合小型室内乐作品音乐会的艺术气质。除此之外,可以在网上查阅到很多关于这一时期大量珍贵的谱例及很多优秀歌唱家演唱的音频、视频资料,甚至是一些大师的珍贵教学视频资料,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查阅观看学习。而若在此时选择的大多中国作品,由于中国的美声唱法起步较晚,并没有太多可以供学生查阅聆听的音频视频资料。

(三)富于歌唱的语言。无论是从生理学角度还是从语音学角度来看,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语言能够比意大利语更便于歌唱。意大利语与生俱来的独特发音规律,使其成为“最适合歌唱的语言”,便于歌唱的语言为良好歌唱状态的建立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意大利语母音音色圆润、纯正,音序规律且富有一定的节奏美感。单词的音节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大多数单词都是以元音字母结尾,单词元音位置突出且“开音节”的单词较多,较之由单音节构成的汉字发音要简单、易学很多。音律平正、发音清晰、音调和谐,声音柔和而浑厚、音色优美。语言流畅、连贯,富有意大利语言特有的美感,富有韵律感,特别注意强调语音重音音节,为形成科学合理的演唱技巧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有利于身体各部分歌唱腔体的打开与保持,有利于把声音“穿”起来使得音色统一,这也是为何意大利是“盛产”歌唱家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便于声音的统一

(一)打好中声区声音基础。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以富有诗意的旋律著称,音乐舒缓、旋律线悠长、速度适中、节奏平稳,随着音乐内容的不断推进,音乐的走向会以缓慢上行、下行缓缓移动,“不动声色”的逐渐构成一个音乐高潮,紧接着音乐往往是对开头音乐的完全再现或者变化再现终止。从宏观上来看是音乐大多会形成一个拱形的音乐走向,声音的音区始终围绕在中声区。如斯卡拉蒂的《别再使我痛苦、迷惘》(Ocessatedipiagarmi),音乐从小字二组的re开始,音乐的走向无论是上行进行还是下行进行都紧紧围绕此音进行,整首作品的最高音是小字二组的fa,最低音位于小字二组的升fa,纵向来看整首作品的音区不超过八度,节奏以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为主,非常适合初学演唱学习。初学者在学习之初,音乐基础比较薄弱,音准、节奏相对来说都不是很好,演唱此类作品也能让学生慢慢提高识谱、音准、节奏,无形中逐步提高学生整体的音乐素养,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声音技术的角度而言可以打好中声区的声音基础,为以后声乐学习中音域向上、向下的扩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低声区、中声区的统一。声乐初学者尤其是女中音声部在刚开始学习声乐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在音乐的旋律走向从低声区往中声区进行时,无论是练声还是演唱歌曲,演唱到一定的地方嗓子就觉得不舒服,声音会忽然出现“打架”甚至是破音,这其实是到了一个换声区,有一个换声点。从生理机能角度而言指的是喉头位置的高低及咽腔打开后的长短、收缩尺寸的调节达到的一种混声效果。我们中国习惯用“真声”(指胸声)“假声乃(指头声)这个名词。而混声唱法指的是真假两种歌唱状态混合着应用的意思。假声要以真声为基础,真声要以假声为基础,高音挂上(专业用词)胸腔,低音挂上头腔。这样灵活应用,才能发挥两个共鸣腔体混合共鸣的优点。演唱者必须运用一些特殊的技巧掌握换声区的方法才能继续向上唱,否则嗓子会疼会痒严重者甚至导致声带病变。笔者在学习演唱及教学中总结发现。遇到这种情况,首先需要找到真假声具体的换声点,做一个倒抽一口凉气的动作使得喉头下降声音获得一个稳定的气息支持,选用舒缓的旋律加上意大利纯正的“a”或者“o”母音在遇到换声点时提前适当控制减弱声音的音量,等声音流畅地通过了这个换声点以后再逐渐把音量放大,再放开来唱,最终使得“真声不炸,假声不虚”。在练唱曲目上若选用中国曲目,汉字的发声不利于过度声区的训练,甚至会加重过渡声曲的难度。选择这类曲目来练习就会方便很多。如亨德尔的《让我痛苦吧》,第一乐句的歌词是“Lasciachiopi-anga,Ladurasorte”没一个单词的结束音分别是“a,o,a,a,a,e”,我们在练声的过程中经常用的也是此类的元音,因此非常便于我们保持良好的发声状态。

(三)中声区、高声区的统一。在声乐初学者中尤其是女高音声部,在演唱从中声区往高声区过渡时的音阶或者旋律时,经常有部分学生会遇到声音“卡壳”嗓子不舒服的情况,其实这是到了中声区和高声区的临界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换声区。遇到这种情况,无论是练声还是演唱的作品都需要声乐老师格外慎重考虑,否则学生的声乐学习之路很可能会半途而废。声音在换声区若是不能很好地换过去,声音在进入高声去时就会继续沿用之前中声区的声音,这样演唱学生的嗓子会不舒服,就提不起对声乐的学习兴趣,有些练习比较勤奋的学生在没有合适方法的情况下,很容易会把嗓子唱坏引起声带病变。在中声区是真假声的混声唱法,而到高声区时就需要用全假声的声音技术。在此时宜采用旋律在高声区级进进行的作品。如柏戈莱西的《尼娜》整首作品有很多旋律位于中高声区,加上非常便于歌唱的语言使得学生很容易找到真声到假声的转换,坚持练习一段时间,很快就能很好地掌握这门技术。除此之外在学习、教学过程中总结在遇到此类情况时,在声音进入高声区前提前控制减弱音量、声音音色变暗,口腔状态保持不动用“a”或者“o”母音带入,这个声音的“坎儿”就自然过去。意大利语的歌曲大多数的单词就是以元音结尾,非常便于过渡声区的声音技术的提高。若是选用中国声乐作品,汉子的发音规则想复杂很多,有前鼻音、有鼻音、平舌音、翘舌音,归韵收声等。对于初学者来说,建立良好的发声方法已经实属困难,再加上这些复杂的咬字规则,很容易使初学者失去学习声乐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提高音乐的素养

(一)养成严谨的学习习惯。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在音乐的节奏、速度以及强弱等方面在谱子上都有较为明确的标记,声乐教师在声乐教学中经常会提醒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去看谱子上的标记,不能随意改变歌曲的速度、强弱、力度等,无形中使得学生形成认真、严谨学习习惯。在一些比较小的中国声乐作品中,诸如像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中那么丰富的各种音乐标记要明显要很多,只有在一些较大的声乐作品中才会有很多。而较大的声乐作品并不适合初学者演唱。初学者在演唱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便于初学者在学习之初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以后唱大的作品就会自然而然的养成认真、严谨的读谱习惯,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加快了学习的进度。除此之外在学习演唱意大利古典时期的作品时,声乐教师更多的是注重对声音强弱控制训练,注重歌唱者对声音驾驭能力的培养。如维瓦尔第的《受伤的新娘》中有大量的力度符号,在演唱时如果想很好地表达作品的情感内容,就需要用极具控制的声音去演唱,需要时认真揣摩每一个力度符号的涵义,才不会在演唱的过程中盲目的用“声”过猛或用力过大,而且要学会在碰到不同感彩的音乐内容时,要学会采用合适的声音力度、音色去表达音乐的内容,传递音乐的情感。

(二)提高对作品的理解能力。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更多需要选用纯净、圆润的音色而非震耳欲聋式的音量,使得演唱者可以全身心的集中注意力于音乐内容本身。这一时期的作品很多长短不一的间奏,在乐曲的中间经常声乐上的“留白”,即用钢琴伴奏织体声部来填充表现音乐。一些音乐素质相对薄弱的声乐学习者,经常出现在需要进拍的地方进不去,不是拍子进的早了就是拍子进的晚了,亦或是音唱的偏高或者偏低,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非常害怕合伴奏,往往一提到合伴奏就会非常紧张,本来唱的没有任何问题的地方,一合伴奏由于紧张往往也唱不对。但随着演唱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无形中也慢慢培养了演唱者与伴奏、乐队的合作能力,音乐基本功逐步的改善、提高,为以后演唱大型的声乐作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无论是对声乐学习中初学者还是对有深厚演唱功底演唱者来说,无疑都是其歌唱生涯中不可或缺的艺术珍品。声乐初学者可以借助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建立正确的发声方法。对于有深厚演唱功底声乐学习者来说,应该把意大利古典时期的作品当做每天的练声曲、声乐学习者的“保健品”,经常拿出来唱一下,可以时刻提醒自己在歌唱中要保持理智,尤其是在演唱较大曲目时不可盲目的贪大贪响,从而更好的诠释作品的精神内涵。

作者:李小莉 单位:汕尾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赵梅伯.唱歌的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声乐歌曲篇9

[关键词]歌曲 二度创作 声乐技巧

1. 引言

声乐演唱是一种听觉艺术更是一种情感艺术。演唱者使用各种艺术技巧,把创作者所创作的音符和文字,变成活灵活现的具有丰富感情和生命力的作品,就是所谓的二度创作。音乐自产生以来具有陶冶情操的魅力,所以歌曲的二度创作更要注重音乐魅力的展现,使欣赏者能受到感染和鼓舞。笔者从对二度创作的多角度研究入手,着重探究声乐技巧在其中的应用。

2. 什么是二度创作

歌曲的二度创作是指,演唱者在确保创作者创作要求的基础上,在表演过程中加入自己对作品的理解,采用各种声乐技巧,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并能够完美呈现作品的思想内涵、塑造鲜明的音乐形象的一种过程。

一般的,作曲家的创作是一度创作,表演者的创作是二度创作。二者必须要完美结合,才能产生振奋人心、撼动心灵的好作品。声乐表演是二度创作的主要手段,其实质是赋予音乐作品活的灵魂和情感体验。在进行二度创作时,首先要认真解读作品、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和风格,确保获得更为准确的认识和感受;然后要全心全意的投入其中,把自己思想情感和作品融为一体。只有这样的作品才更感染人。

3. 二度创作的原则和意义

3.1歌曲二度创作原则

(1) 尊重原作的结构和情感表现,即忠于原作。二度创作时,不能歪曲一度创作的内容和真实情感,不能违背原创者的初衷。一般来说,作曲家基本都是通过自身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为创作基础,用音符和字符来抒发内心的感受。演唱者通过研读作品,挖掘出原作的核心,然后用歌声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所以尊重原作是十分重要的,否则二度创作就会不真实甚至不伦不类。

(2) 表演者要量力而行,忠于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二度创作与表演者的实力是息息相关的,并受其技巧水平的影响非常大。要把作品演唱的完美。仅仅理解其本意是不够的,还要掌握能完美演唱的技能,二者充分融合之下,真正美的作品才能产生。

(3)努力追求对作品的再创造。歌曲的二度创作并不是对一度创作的重复、翻版或复制,而是对一度创作的再创作。二度创作在忠于原创的基础上也要展现自己的创造性,否则将会失去自己存在的价值和艺术的价值。事实证明,如果原创与演唱者不是同一个人,那么再创作时,演唱者也会有不能完全理解作曲家创作本意的时候,他对音符和乐谱的理解也会与作曲家有些许出入,其实只要不是胡编乱改,些许的不同理解还是可以接受的。这也是演唱者展示自己的风格和特性的最佳时机。二度创作,不能淹没的创作的本意,因此既要忠于原作又要保持创作的独立性。

3.2歌曲二度创作意义

(1) 可以提高演唱者的音乐修养和整体素质。要做好二度创作,首先必须选择适合自己品味、风格和能力的作品;然后认真解读作品,做到真实性与创造性的统一;最后,再创作中要体现自己的风格特点。[1]声乐演唱是一个技术含量非常高的工作,对演唱者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表演方式、演唱能力的要求很高。这就督促演唱者要不断的去学习和探索,掌握音乐的表现规律;不断的练习,激发自己的潜能,提高表演能力。这些练习和锻炼,在潜移默化中,就拓宽了演唱者的知识积累、提高了心理素质、丰富了感情,从而更具表现力。

(2) 是促进音乐艺术发展和传播的有效手段。二度创作时对一度创作的继续,是对声乐作品的创造性再现,担负着丰富和发展音乐艺术的使命。乐曲的演唱能够为听众带来美的享受,并能进一步丰富他们的音乐生活,激发他们对音乐艺术的兴趣,增加他们对音乐知识的了解,提高对音乐艺术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为音乐艺术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4. 声乐技巧在二度创作中的运用

(1) 发声技巧。发声是演唱的前提条件,是声乐的基本问题。而正确的发声又需要呼吸的完美配合。因此,在平时训练时,就要注重对气息的调整和控制,使其能充分配合发声的需要,及时变幻。实践证明,科学正确的气息运用是表达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的重要方法。

(2) 吐字技巧。吐字也是二度创作中的重要技巧。纸上的歌词本身并不具备感情,需要演唱者结合音乐旋律和语气运用来凸显作品的戏剧性。科学的吐字能够使作品的情节严密而紧凑;加上旋律的配合,更能使作品连贯而流畅。感性的歌词和优美的歌声,将会是听众最美的享受。

(3) 节奏技巧。节奏的变化在乐谱上展示的最清晰,但是根据实际演唱的需要,也可以进行适当调整。比如,在表现欢快、兴奋的感情时,就要用快速、急促的节奏;在表现悲伤的情感时,就要用低沉、缓慢的节奏。[2]

(4)音量技巧。声音的强、弱,对作品的情感表现也是有影响的。作品中要抒发不同的情感体验,要用不同的音量。比如,表达愤怒时,要提高音量,发出近乎呐喊的声音;表达沉思时,要用低音量,带有柔柔弱弱的感觉。演唱者要沉浸在作品中,自然而然的流露出自己的感情,必须在音量的使用和控制上下功夫,确保整个作品的真情、生动。

5. 结语

总之, 歌曲的二度创作不仅要忠于原作还要富有创造性,使歌曲在内容和形式上完美结合,焕发出最真挚的情感和强烈的感染力。二度创作是重要的更是严格的,对演唱者的要求非常细致,所以表演者要内外兼修、德艺双馨。

参考文献

[1]黄丹.歌曲二度创作中声乐技巧的应用研究[J].齐鲁艺苑,2012,(7):87.

[2]刘冰.试论声乐中的二度创作[J].剧影月坛,2013,(3):32.

声乐歌曲篇10

一、考试对象

2019美术选修1班,2班,西藏班

二、考试内容或要求:(本学期所学的全部内容)

1.自选3首儿歌,考试现场临时指定一首。

2.以表演唱的形式,独唱幼儿歌曲。。

三、时间:2020-2021年第一学期

1、拟定第20周 1月12日周二晚上

19:10-20:40 美术选修2班

2、拟定第20周 1月14日周四下午

16:10-17:40 美术选修1班

3、拟定第20周 1月14日周四上午

10:00-11:30

四、地点:拟定艺术楼206为考场,205为备考室。

五、评分标准:

A(90分以上):声音流畅,音准、节奏完整,演唱表现佳。

B(80分以上):声音流畅,音准、节奏完整,演唱一定的音乐表现力。

C(70分以上):声音不够流畅,音准、节奏较完整,演唱有稍许停顿。

D(60分以上):音准、节奏基本准确、表演唱不完整,演唱无音乐表现力。

F(60分以下):音准、节奏不准确,不能完整演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