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培训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5:32:34

声乐培训总结

声乐培训总结范文篇1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逐步改善,国民素质也在不断的提高,德智体美的发展也越来越被重视,艺术教育也得到了不断的推广和普及,人们逐渐意识到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儿童开始喜欢上音乐,爱上唱歌,家长对待孩子的声乐培训也有了新的看法和了解,教育机构也不仅仅限制于文化课程,各种艺术教育培训机构遍地开花,与此同时对于老师的专业素养也有了新的要求,艺术已经不再是兴趣课而是必修课。

二、当前我国声乐发展的现状

(一)国家政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要“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建立评价制度,促进艺术教育规范发展”的要求,研制和出台“三个文件”填补了艺术教育评价制度的缺失,对于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制度意义重大。建立规范完备的评价制度,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将有利于切实改进美育教学,切实提高艺术教育的育人质量,促使人才质量标准更加全面。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意义重大。(二)家长态度。儿童是一般情况指的是3~12岁的孩子,而儿童歌唱教学是指教师在儿童3~12岁这一年龄阶段,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儿童学习和掌握一定的歌唱技巧和歌唱技能,使儿童学会歌唱的活动。而儿童的年纪较小,没有成熟的思想和分辨能力,对于声乐的学习以及选择上只有依赖于父母的态度,除去少有自我选择能力突出的小朋友,大多数对声乐的选择都是停留在父母要求的层面上的,所以我对实习小学的学习声乐儿童的家长进行了一部分的调查,试图了解家长要儿童学习声乐的动机,家长自己本身对于声乐的看法,因为只有了解到儿童家长的真实想法,才能更加了解儿童声乐教学的一个现状。

三、目前儿童声乐教学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对应的解决方法

通过对家长的访问和对培训机构的调查,以及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查阅相关的学习资料,总结出现在儿童声乐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就每点相应问题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法。由于儿童的年纪较小,没有成熟的思想和分辨能力,对于声乐的学习以及选择上只有依赖于父母的态度,基本都是由父母来选择孩子的学习特长,很少是由孩子自己来选择学习的。因此很多孩子在学习的过程都是缺乏兴趣的,从而导致了他们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的都是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以至于他们的学习时间不会坚持得太久,学习的效率不会太高,学习的结果也不会特别好。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想要学生自己认真自主地学习声乐,就必须要先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要让他们主动自觉去接受声乐学习,感受声乐的魅力。但是学习声乐又是一个反复、不断练习的过程,它是抽象的,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东西,这让孩子很难对它产生兴趣,长此以往就会失去对声乐的喜爱,难以坚持到学有所成的地步。所以声乐课堂上的“快乐”是需要老师来帮助学生寻找的。

四、结语

本文通过国家出台的新的教育政策和对培训机构的考察,以及对家长的问卷调查,浅析了目前我国儿童声乐发展的现状。通过对培训机构教学体系的调查从而对儿童声乐教学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剖析,分析在儿童阶段儿童的身心状况对儿童声乐教学所产生的影响,针对上述这些常见问题从而提出解决方案,希望可以为儿童声乐教学提供参考,促进儿童声乐教学的健康发展。声乐教学是音乐艺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一部分,儿童的身心发展都处在一个比较敏感的时间段,儿童声乐教学对儿童音律引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仅能够提升孩子音乐方面的专业素养,给孩子的性格带来正面的发展,同时也能够增进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亲情发展,同时使孩子与老师之间相处融洽。

参考文献:

[1]田茜.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基础声乐课程教学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

[2]曾白禹.中国传统教育对当代声乐教育的启示[D].武汉:武汉音乐学院,2014.

[3]葛书龄.儿童教学声乐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8.

声乐培训总结范文篇2

关键词:文化馆;声乐培训法;创新;研究

文化馆中的声乐教学和学校内的声乐教学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是都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再根据不同的情况,加入传统所没有的辅助设施等,建立新的教学模式。不同点是教育对象、教育场所、教育时间的不同。总而言之,都要发现新事物,及时获取新信息,从实体的物质,到非实物的信息等。根据文化馆声乐教学的教学对象,根据人们不同的喜好追求,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善,以利于声乐教学的发展。

一、文化馆声乐教学的优点分析

文化馆的建立,是响应国家的号召,旨在丰富群众生活。免费的课堂教学,使许多从前没有接触过的我们只是感兴趣的群众也能参与进来,与大家一起学习交流,既充实了生活,也有利于群众生活的和谐友好发展。当需要举办文艺活动时,因为有了群众日常所学的内容,就大大方便了节目的编排,使活动变得更加热闹。声乐教学更是如此,群众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平常生活中,张口就能来,群众沟通起来更加方便,更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

二、文化馆传统声乐教学的问题分析

(一)太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在传统的声乐教学过程中,甚至于在传统的对声乐教师培养过程中,更注重理论的教学。声乐中的理论如果细细讲起来,也是如同学生所学的课本一样,需要很专业的教师来教,许多知识点需要理解和掌握,这对大部分群众来说是不太容易接受的。或许只是图个新鲜热闹,如果每日只是理论课的讲授,会大大降低群众们的学习兴趣,打消了他们的积极性。那么既没有达到文化馆的声乐教学目的,也没有满足群众们的需求。(二)太注重实践培养太注重理论知识会极大地打消群众的学习积极性,太过于注重实践培养很容易挫败群众的学习兴趣。一方面,实践过程中只能跟着教师所学并练习,如果自己想尝试不同曲风,是完全不知从何下手的。另一方面,如果群众里有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他们是特别希望能够在本子上记住一些东西,展示给朋友们,如果只是实践,很容易忘记,学习质量就会下降。(三)文化馆内声乐教师能力有限为响应国家号召,文化馆教育一直是面向公众,以文化艺术为主,免费授课的。文化馆的声乐教师很多并不是专业的教师,而是通过文化馆统一的培训,获得一些知识后,再教授予群众。并且这些教师许多都是中老年人,对他们的培训能力有限,则最终群众所获得的知识或许更少。这个问题的存在使得声乐教学的教学质量大大降低。

三、文化馆内声乐教学的创新

1.不管是学校的教学课堂,还是线下举办的学习活动,情景式教学法一直很受教师们的青睐。同样,在文化馆的声乐教学中,亦可以将情境式教学法运用进来,将声乐变换为一种意境,将听觉变为视觉,将客观体验变为主观感受,更有利于群众的学习。因此,从对声乐教师培训开始,就要加入情境式教学法。例如为教师们多准备一些声乐专业老师教学的视频,多多体会与感悟,深刻理解该声乐片段所要传递的情感,得出自己的结论与感悟,以便更好地教授给学生们。而在真实课堂中,教师们也可以准备一些自己认为好的片段给群众们分享。一方面,是给学生们充足的时间先自我观赏领悟,另一方面,大家一起观看,本就成为了一种情境,大家一起观看,更容易专心。接着,教师便可以分段进行教学,先将基本内容知识教授完毕,接着让每个人都试一试,根据自己的理解感受唱出自己对这首歌的理解。每个人都表达自己的时候,就如同置身一场音乐盛会,用音乐交流沟通,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人们专心了,课堂效率就会更高。当然,在对一些普通的歌曲教学中,教师只需要对学生们觉得不太容易发声的地方进行教学,音调高低进行纠正即可。而如果是涉及到戏曲等曲子时,还是要专业起来,在旁边进行指导。无论是强调,还是动作,只要将每一步都做规范了,戏曲的意境便更容易使人进入了。教学质量一定会得到大大提高。2.组队学习,激发潜能。学大不相同。对于学校中的教学,教师们面对的同一科目,所有学生都是同一年级的,脾气秉性接受程度大同小异。而文化馆的教学课堂则不同,或有小学生感兴趣进来参观学习,或有中年叔叔阿姨为了充实生活,专程来学习。总之,文化馆面对的人群差异太大,这就不得不使教师在备课时要将学生根据年龄分为不同的小组,为每一组的学生都准备不同的课堂。这便是根据学习能力分为小组。另外,如果只根据年龄划分小组,那么每一组最终的学习成果一定是固定的,每组有每组的特色,这些特色并不能彼此接触。因此,如果想要有新意,让不同年龄段的人在一起碰撞出更灿烂的火花,则可以根据音色,音调,发声习惯等。在每一队的年龄层都找一人,最终组成一支队伍,那么最终,这支队伍的歌声一定是既有历经年华的经验,又有新生代的希望,更令人耳目一新。相信这也会使学生们提起兴趣,积极地参与进来,学生积极、成绩优异,为了达到课堂教学目的,教学质量更是不错。3.文化馆声乐教学中个性与共性并存。众所周知,每一首歌的创作都是有一定背景的,或是包含了作曲者的一段故事,或是包含了作曲者的一段人生感悟。因此每一首歌从词到曲都是有其基本的韵味,不同的人在演绎这首曲子时,如果都能将制作者的心理情感描绘出来,这便是这首歌的共性。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阅历,如果加入自己的故事情感,并把它表达出来,这便是自己的个性。曲子的共性除了制作者的心境,或许还融合了环境因素。例如,少数民族的歌曲,蒙古族的呼麦气势豪迈,让人仿佛置身大草原,感受着大草原的热情。而傣族歌曲又能感受到傣族少女不一样的情感。《我和我的祖国》更是饱含对祖国的热爱与赞美。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不能固执化,将声乐像解数学题那般只有唯一答案。应该确保在原调的基础上,留给演唱者个人的发挥空间,带入自己的情感,方能更有特色。当然,对于个人而言,并不是只有感悟才能体现自己的个性,如果一个人的特长是唱民谣,而当他尝试唱流行音乐时,就是一种个性的展示,或许这种不同类别的碰撞更美丽。4.文化馆声乐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并存。声乐是一门艺术。虽然需要用语言表达,但是绝不只是语言表达能体现得清的。它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作为辅助,但是如果只学习理论知识,又会使人们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则失去了文化和声乐培训的意义。因此,就像本文开篇分析一样,只有理论和只有实践是不长远的,应该使理论与实践并存。例如学校里的理科学生在学习一门课程时,往往是先学习理论课程,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实践。都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实理论何尝不是实践的基础呢,如果不是理论支撑,实践该从何入手?对于声乐来说,没有理论知识,也是可以快乐地歌唱,但是当说起来声乐时,就不得不加入一些理论知识,例如音调区间,发生部位,这些都是辅助你更好地演绎歌曲。看似平常的呼气哈气,会使你唱歌更加自然。教师在讲课时,便可以先制作一些图形,展示人在呼气哈气时声带的开合,再带领大家一起做呼气哈气的动作,慢慢体验,细细感受,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歌唱方式。

四、多媒体在文化馆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中,从理论到实践,完全由老师一人完成。教室里学生多,老师很难逐个核对是否正确,许多学生即使学不会,也不好意思开口,很容易后面的课堂学习进度和别人不同,被别人甩在后面,逐渐失去学习兴趣。而且,由于教师很少是专业人员,教师的语言表达和身体动作容易不清楚,学生也不易理解。学习者或许有很多比教师年龄大的长辈,贸然提出错误或许也不合适。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不仅会影响教学过程,失去声乐学习的机会,也会影响我们开设声乐课的初衷。现如今,科技飞速发展,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广泛,在文化馆的声乐课堂上,也应该出现。例如:在理论教学时,发生部位不容易展示、讲解。这时,便可以在网上找寻资料,视频等,更直观地向声乐课的学员们展示,让他们更容易理解。多媒体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各个地方,群众们也已经习惯了和多媒体形影不离的生活,群众们也愿意喜欢探索新鲜事物,感悟时代的发展。因此,在文化馆的声乐课堂上加入多媒体,是家庭中所接触不到的,这会吸引大批群众来探索。另外,也符合大众的生活需求。实践教学中,如果使用多媒体,配以录像,并配有图片背景音乐,那么只有教师带领唱歌的过程。例如大合唱《我和我的祖国》,看着视频中祖国的大好河山,壮丽秀美,会瞬间将大家带入一种情景当中,更利于大家感情的抒发,高度集中的状态下,更容易产生共鸣。如若大家在文化馆中都能找到自己的知己伙伴,一方面与开启文化馆的初心相吻合;另一方面,更能调动学生们的积极主动性,跟随着每一首歌,丰富自己的生活,也更主动地学习了解中华文化。因此,多媒体在文化馆声乐课堂中的使用十分重要。结语因此,文化馆的声乐教学,于国家,响应国家号召,传承中华文化;于社会,跟随社会发展,构建和谐友好的大家庭;于家庭,丰富生活,兴趣爱好促进家庭和睦;于个人,丰富自我,做自己喜欢的事,快乐生活。当然,文化馆的声乐课不能急于求成,要慢慢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肉先古丽•依米尔艾木孜.文化艺术馆声乐培训教学法的改进措施探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22):267-249.

[2]王园.谈文化馆声乐培训法的创新[J].北方文化馆声乐培训,2015,35(15):210.

声乐培训总结范文篇3

关键词: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问题;对策

1当前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现状

当前,我国技工院校幼儿教育的声乐教学尽管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声乐教学还存在着不少的堪忧之处,对幼儿教育的声乐教学质量具有严重的不利影响。

1.1声乐教学方式滞后

当前阶段,较为先进的声乐教学模式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但是在我国的很多技工院校中,由于教学资源不足、师资力量较弱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长久以来一直都采用集体教学的方式进行授课,数量众多的学生在大教室中共同发声,同时练习相同的歌曲,声乐教师不仅要集中精力聆听学生的发声,还要进行钢琴伴奏,因而,很难完全掌握全部学生的声乐学习动态,声乐教师对学生的声乐学习积极自主性、声乐学习的理解能力和声乐学习能力很难做到充分了解,更谈不上进行因材施教了。

1.2声乐教学针对性欠缺

和普通高等院校相比,在生源上技工院校通常相对较差,在加上当前扩招政策的影响,高校持续扩展招生规模,一部分技工院校的生源质量较好,另外的部分生源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导致技工院校学生的差异较大,基础不同。对于声乐学习的学生来讲,他们的基础更是具有差异,一些学生爱好歌唱但音色、音准等不好,一些学生只是会唱但不懂音谱,有的学生甚至压根就没有见过一些乐器。这种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基础起点高低不同的特点,必然会影响声乐教学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另外,近年来,随着经济状况的持续好转,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幼儿教育也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很多针对幼儿教育专业的书目先后发行出版,但是具有突显技工院校声乐教学课程特色的教材却并不多见。很多技工院校的声乐教师在教学中,通常都是借鉴普通高校的声乐教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类书籍的难度较大、专业性较强,和技工院校的声乐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因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2改进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策略分析

2.1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声乐教学的针对性

无论何种教育,最好的教育形式都是因材施教的教育形式,对于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而言,因材施教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基于现存的客观情况,技工院校要不断进行声乐教学组织形式创新,通过个体教学和集体教学的有机结合,向同学们充分展现学习声乐的魅力。在进行集体授课时,教师要着重讲解声乐技巧和理论知识方面的内容,注重共性问题的讲解,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获取声乐知识,还能节约教师资源,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体系性声乐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在进行个体教学时,教师要基于学生的自身特点,充分体现因材施教,例如根据个体学生的歌唱能力、声乐学习能力和嗓音特点,一对一的指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刺激他们的声乐学习积极性,提升他们的专业技巧和技能,逐渐开发他们的声乐潜质。

2.2创新声乐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为社会培养符合职业需求的合格人才是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的根本目的,因而,针对当前幼儿教学的客观情况,在声乐课堂教学实践中要摒弃传统的过度专业性的声乐教学观念,在充分了解学生客观情况的基础上,适当减小对声乐技巧的要求,避免对声音高度、声音位置的过度追求,在各类声乐课程中,如歌唱、钢琴、欣赏等,逐步训练学生的发生技巧和发生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进而使他们在将来拥有更为强大的幼儿教育工作能力。

2.3开发优秀声乐教学教材,提高声乐教学成效

开发出适合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教材,对声乐教育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合格的校本教材开发绝非朝夕间就能实现的,需要进行长久的实践和科学、系统的总结,通过对现阶段实际幼儿教学状况的总结,进行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调整,让广大技工院校的学生更为全面、系统的了解幼儿表演和幼儿演唱以及指导幼儿表演和演唱的技能等。在此前提下,逐步进行关于声乐教学的实践科研活动,力争在一定时期能完成开发校本教材的系统工作。符合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要求的校本教材的开发,必将使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获得一个更高层次的教学效果,摆脱专业院校和高等院校模式的束缚,从实际出发,为幼儿教育事业的进步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

3结语

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课程,学习本专业的学生,必须拥有良好的音乐能力和教学能力。因而,本专业的教学活动必须确保学生具有“会唱”、“能教”的能力,根据本专业的客观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式、精选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模式创新,并努力开发符合本专业特点要求的校本教材,力求思维创新,不断提升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教学质量。

作者:周敏静 单位:茂名市交通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董艳丽.幼儿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感悟[J].黄河之声,2011,(20).

[2]吴红应.走出心理困境重塑自我形象——漫谈做好技工院校学生工作的几点体会[J].职业,2007,(17).

声乐培训总结范文篇4

【关键词】“互联网+”;声乐;教学模式

在音乐教学领域,音乐作品欣赏、音乐理论讲解、乐器陪练等与互联网相结合的线上教学模式,已成为音乐教学中的新常态。声乐作为一门需要面对面讲授的技巧课,曾一度被认为是很难与互联网结合进行教学的课程。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模式的创新,“互联网+”声乐教学也紧跟时代的潮流,逐步走进了声乐教师、学生及广大声乐爱好者的日常生活中。

一、“互联网+”声乐教学模式的主要类型

(一)自媒体短视频。抖音、快手等短视频APP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手机APP,“刷快手”、“刷抖音”也成为了一种新的休闲娱乐方式。一些声乐爱好者会将国内外歌唱家的演出视频、歌剧片段、声乐教育家的教学录像等制作成短视频到这些APP上供大家学习交流,也有一些歌唱家、声乐教师、声乐爱好者将自己的演唱心得、演出体会制作成短视频在APP上与大家分享。这些视频短小精悍,往往都是演出中的精彩环节、教学中的精华片段、歌唱家多年的经验总结。此类APP为声乐学习提供了高效实用的交流平台。(二)网络主播在线教学。随着各大短视频APP平台中有关声乐学习的内容逐渐增多,一批从事声乐教学的网红也随之诞生,由于粉丝较多,留言回答粉丝的问题已不能满足粉丝的需求,通过网络直播进行答疑解惑就势在必行了。在抖音、全民K歌等网络直播平台上,就出现了教授声乐演唱技巧的主播,这些主播以在线直播的方式回答广大声乐爱好者的提问,讲授演唱技巧,进行示范演唱。这些主播中既有音乐院校的毕业生,也有各大院校的声乐教师,还有一些知名歌唱家不定期地在直播平台上进行网络直播教学。(三)声乐慕课。慕课是英文“MOOC”的音译,指的是大规模、开放性的在线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与互联网相结合,可以满足广大学生学习的需求。国内出现较早的声乐慕课是“戴你唱歌”和“美声之林”,这两个慕课的主讲人分别为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张美林,都是以声乐教学现场录像的形式,通过互联网展现给声乐学习者。声乐教学的对象涵盖了声乐学习各个阶段,既有声乐演唱的初学者也有青年歌唱家,曲目涉及也非常广泛。随着慕课这种新兴教学模式的兴起,声乐慕课也走进了大学校园,在中国大学MOOC网站上,可供学生选择的声乐慕课越来越多,这些慕课大多以理论讲解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主讲人大多是各大音乐院校的声乐教师。声乐慕课的兴起为学生的声乐学习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成为学生声乐课堂以外的有益补充。(四)声乐直播教学。声乐直播教学是指借助视频通讯工具或者专门的视频会议软件APP,进行点对点、一对一的声乐教学。声乐直播教学与网络主播声乐教学的区别在于,网络主播声乐教学是以主播为核心,通过主播独自的讲解、示范进行教学,选用的软件APP是受众群体较多的视频直播平台;而这里所指的声乐直播教学是将线下的声乐课堂,借助微信、腾讯会议、钉钉、zoom等软件APP,直接搬到线上进行,主要的声乐教学方法与传统的声乐教学类似,通过老师与学生的协同配合来完成声乐教学,但是老师与学生在空间距离上发生了变化,交流的过程也要借助互联网。

二、“互联网+”声乐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互联网+”声乐教学有利于降低学习声乐的门槛。声乐是一种广受人民群众喜爱的音乐形式,其受众群体数量庞大,但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时间和精力去请一个专门的声乐教师进行系统的教授。“互联网+”声乐教学模式的出现,使得原本昂贵的声乐课通过互联网以更加便利的方式呈现在了声乐学习者面前,使得声乐学习变得简便易行,降低了初学者学习声乐的门槛,对于普及大众声乐教学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二)“互联网+”声乐教学模式的出现有利于促进优。秀声乐教育资源的均衡无论是APP短视频还是直播平台上的声乐教学主播中,都有不少声乐界著名歌唱家、教育家的身影,特别是声乐慕课的主讲人几乎都是各大高校的知名教授或者著名歌唱家。这对于一些基层高校声乐专业的老师和学生来说,无疑是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以往动辄几千块钱一节的名家声乐课,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变得不再陌生,即使只是旁听,也省去了寒暑假奔波于各声乐大师教学班的差旅费与住宿费。“互联网+”声乐教学模式的出现为更多学习声乐的学生和声乐爱好者提供了近距离向声乐大师、名家学习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优秀声乐教育资源的均衡。(三)“互联网+”声乐教学模式的出现提升了学生在声乐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互联网+”声乐教学模式的出现,为抽象的声乐课堂增添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提升了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也改变了声乐课堂中学生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声乐的见解及接受程度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与学习对象,全方位地提升学生在学习声乐过程中的主动性。(四)“互联网+”声乐教学模式的出现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通过“互联网+”声乐教学模式,各位著名的声乐教育家和歌唱家会将声乐演唱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解决的方法,也会将自己对声音的看法和技术的运用进行详细的讲解,这样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声音观念有很大的帮助。每个学生所学习的声乐曲目数量是有限的,通过观看声乐短视频、慕课等,学生可以了解更多的声乐曲目,知晓其作品内涵及演唱风格,这对丰富学生的曲目量、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有很大的帮助。(五)“互联网+”声乐教学模式有助于拓宽声乐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近年来声乐教学不再受困于传统的时间、空间限制,线上教学的发展使得声乐课的教学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对于各大院校声乐专业的毕业生而言,就业的范围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学校、培训机构等线下教学中。借助“互联网+”的形式,通过抖音、全民K歌等自媒体平台进行线上教学,或者借助线上短视频的关注度,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已经成为各大院校声乐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新模式。

三、“互联网+”声乐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一)在“互联网+”声乐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因材施教的针对性。具有“针对性”、“互动性”的因材施教,应当贯穿于声乐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但是在目前“互联网+”声乐教学模式中,学生更多的是以一个旁听者的身份出现,在学习中获得的声乐演唱技巧、作品情感处理方法等,仅仅停留在观念的层面,能不能在演唱的过程中很好地运用,将观念层面的能力转化成实际的演唱能力,还有待商榷。在这个过程中,缺乏教师针对性的指导。由于每一个学生学习声乐的时间长短不一,实际的演唱能力参差不齐,对一些相对抽象的演唱概念能不能正确领会,在实践的过程中会不会获得相反的学习效果,这都是“互联网+”声乐教学模式缺乏因材施教的针对性带来的问题。(二)“互联网+”声乐教学的传输效率较低。一对一的声乐直播教学,或许能解决“互联网+”声乐教学模式缺乏针对性的问题。但是由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制于网络传输能力,因而会导致课堂效率较低。网络传输有一定的延迟,老师与学生在每一次的交流中都要互相等待,大大降低了每一节课所能传递的内容。由于延迟,教师的伴奏与学生的演唱很难同步,而传输过程中声音的损耗也导致了学生演唱音色的失真,这对于靠辨别学生演唱的音色来判断演唱方法正确与否的声乐教师而言,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把握学生实时的演唱状态。(三)声乐自媒体短视频、教学主播的水平参差不齐。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很多声乐演唱爱好者都会将自己的演唱视频、演唱心得以短视频的形式放到互联网上,而直播平台的声乐教学主播,也没有具体的门槛限制。“草根型”的声乐教学者与著名歌唱家,会出现在同一个短视频APP中,直播平台的声乐教学主播中既有知名的声乐教育家也有各大院校刚毕业的学生,这就导致通过“互联网+”呈现出来的声乐教学内容水平参差不齐,需要学生有良好的辨别能力去进行选择学习。

四、“互联网+”声乐教学模式的发展建议

(一)提升网络传输效率,加快5G网络建设。网络传输的效率制约着“互联网+”声乐教学模式的发展。只有加快5G网络的建设,提升网络传输效率,才能从根本上推动“互联网+”声乐教学的广泛应用,促使其不断地深入到声乐教学中来。(二)针对声乐教学的特殊性,制作一款专门的声乐直播教学APP。虽然每个声乐老师在进行直播教学时所选用的APP不尽相同,但是现在所能选用的APP,都侧重于多人同时教学,声乐教学所需要的声音传输的同步性及演唱音色的真实性都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专门保障音色真实性和声音同步性的声乐教学直播APP,会极大地提高声乐网络教学的课堂效率。(三)各高校进行资源整合,制作更多高水平的声乐慕课。目前高水平声乐慕课的数量还是有限,所涵盖的声乐教学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更多高水平的声乐慕课的出现,会极大地提升慕课在声乐教学中的比重。(四)加大线上线下声乐教学的结合力度。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声乐老师已经不自觉地将“互联网+”应用到了声乐教学中,比如用微信语音检查学生的曲目熟练程度,用视频通话给学生讲解演唱中要注意的问题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已经融入到了当今声乐教学的各个环节。声乐教学的特殊性使其不能通过“互联网+”教学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但是通过“互联网+”声乐教学模式,可以极大地拓宽学生的演唱视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弥补传统声乐课堂教学的局限性。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声乐教学模式,已经是当今声乐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孙亚茹.“互联网+”背景下国内社会音乐教育中的钢琴教育研究[D].黄石:湖北师范大学,2019.

[2]张艺.“慕课”与传统声乐教学的交互性影响、作用及现实意义[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8.

[3]赵朦.互联网声乐教学研究——以声乐慕课“美声之林”为例[D].杨州:扬州大学,2017.

声乐培训总结范文篇5

关键词:学前教育;声乐课程合唱教学;声乐教师

高等职业教育当中,学前教育专业是以培养幼儿园师资为教学目标的。目前全国开设有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高校约有200所左右。虽然各个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不尽相同,但声乐课程都是其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必修课,是以声乐大课的形式存在的。那么声乐课程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上好声乐课?始终都是教师们在不断探讨的问题。我们要明确的是合唱属不属于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教学内容?声乐课要不要学习合唱作品?能不能学习合唱作品?如果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何时进入?如何考核?教师需不需要培训?如何培训?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之合唱教学的现状

(一)学前教育专业之声乐教学。学前教育专业目前在我校有三种学制:初起专、初起本、高起专。这三种学制都开设声乐课程。在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使用的声乐教材当中,包括幼儿歌曲、儿童歌曲、童声合唱,成人歌曲;成人歌曲当中有独唱、重唱、合唱。题材和体裁范围都很广。但在实际教学当中,由于声乐课程的形式是大课,教师们通常只能让学生以齐唱的形式练习所有的歌曲。在选择歌曲时也只选择齐唱和适合齐唱的独唱歌曲。合唱歌曲虽然是声乐教材中的一部分,但是,实际教学当中并没有真正进入课堂。在声乐课的初级阶段教师们选择一些音域窄、节奏规整、好学易唱的单声部歌曲。学生们通过练习,学习声乐基础知识,建立歌唱的基本的声音概念。在低年级,这样做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到了高年级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声乐理论和一定的声乐演唱技能,声乐演唱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如果,五个学期或者九个学期(针对不同学制)都如此进行声乐课教学,就会出现无论你是男声还是女声、高音还是低音、嗓音条件是纤细、灵活还是宽泛、厚重,更不论你是适合唱民歌还是美声,全班同学都同唱一首歌、同唱一个调。结果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唱歌时有的高不上去、有的低不下来,声音宽厚的唱民歌拐不了弯、声音纤细的唱美声共鸣达不到。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就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声乐课的教学效果就会越来越差,教学效率越来越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如果在声乐课堂上选择了合唱作品,会使以上出现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众所周知,在合唱训练当中,由于作品是多声部的,它的旋律、和声及织体的丰富性,就解决男女声的音色问题、高低音的问题、旋律单一导致的兴趣问题、风格问题等等。前面论述了合唱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那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大课能不能进行合唱教学?怎样进行合唱教学?很现实的摆在我们面前。(二)声乐课程中的合唱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合唱教学中通常会碰到三个问题。1、视唱练耳的问题。在学习一首合唱歌曲时最先碰到的就是识谱问题。最初学习声乐的时候,学的都是单声部歌曲,它的旋律线条单一、清晰,全班同学都是一样的,没有干扰,自然是容易掌握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训练,学生们有了一定的声乐知识和视唱能力,应该可以进入合唱训练了。但之前的单声部训练给学生们养成一种单声部作品的听觉习惯,学生们缺乏声部间倾听、配合、调整的能力。所以,无论是识谱还是听觉,加入多声部作品之后,师生们都会不适应,会感到吃力。多声部作品是以和声为基础的,对于音准、节奏、节拍要求非常严格,对学生们的视唱练耳水平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为了唱准多声部,需要反复的练习,有时候会让人失去成就感,感觉乏味和枯燥。2、课时的问题。对于不同学制的学生,他们在校就读期间,除了毕业实习的那一学期,其它分别有九个学期和五个学期的声乐课程的学习。以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起专为例。声乐课程如下:通常情况下,一个学期平均只有十六周三十二个学时,声乐课每周一次两课时。那么,完成一首单声部作品,简单的作品需要一周,一般难度的需要两周,难度大的作品甚至需要三周时间。以一般难度的作品为例,第一周解决作品的音准、节奏、歌词、难点等问题,第二周解决作品气息、音色、情感、形象处理等问题。多声部的声乐作品,通常有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甚至更多。由于和声、织体的复杂,一首合唱作品的学习需要师生们有足够的耐心,所需要的时间是单声部歌曲的二到三倍,甚至更多。即排练一首合唱的时间能够学习三到四首单声部歌曲了。如此,二声部最少需要三周六课时,三声部最少需要四周八课时才能把作品表达的较完整。那么,要进行合唱训练,课时问题就成了摆在教师们面前的一大难题。3、师资问题。作为一名声乐教师要能弹、会唱、有一定的声乐理论素养,就可以完成学前教育专业基本的声乐教学了。而声乐教师要完成合唱教学,就成为另一个专业学科——合唱指挥的范畴了。这要求教师们在声乐课堂上,不仅要带领学生们完成单声部的声乐技能训练,还要组织学生们进行多声部的识谱学习和合唱排练,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双手来指挥学生完成对音乐形象的塑造。虽然现在学前教育专业大部分声乐教师都是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合唱指挥法也是音乐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但是这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技能。在最初走向教学岗位的时候,如果没有合适的时机不断实践,指挥这一技能会越来越生疏,最后只好放弃。那么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中,如果教师胜任不了合唱教学,即使规定声乐课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合唱作品,教学效果又如何呢?显然,需要对所有的声乐教师进行合唱指挥法的专业培训。而且要不断的为其提供合唱指挥的舞台实践的机会。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面临的这三大问题,导致了我们的声乐教学是学生入学开始学习声乐,到毕业最后的考核都是单声部的声乐作品,教材上的多声部作品基本成了永远的待选。在课程进行到中间阶段,很多学生放弃了专业的进一步学习和提高,尽管她们仍然坐在教室里,但是参与的积极性显然得到了遏制。因为,全班同学声音条件各不相同,歌曲的难度在加大,音域在加宽,她们的自身条件限制了她们的进一步提高。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校期间从未登台演出实践过。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如何教学、如何组织幼儿园的孩子进行音乐学习都成问题。如果合唱走进声乐课堂,而且每学期都为学生们提供舞台实践的机会,现状将大大改观。

二、合唱教学的实施

声乐培训总结范文篇6

(一)声乐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声乐实践教学与基础技能、心理素质、社会实践创新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基础技能上,声乐基础课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课程,同时也具备高超的表演性质。学习声乐课程之前,我们首先要对音乐理论知识有着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并且通过具体而认真的演唱,掌握其中的精华。高等师范院校的声乐教程应该从舞台表演、声乐教学法等方面入手,针对学生们参差不齐的能力从而进行因材施教,大多采用一对一授课的形式,小部分也有采用集体授课的形式,并在期末开展各类形式的基本功大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展现平台。目前社会对声乐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通常都是需要可以进行声乐演唱的优秀学生。对于声乐演唱来说,除了要具有扎实的业务水平,同时也应该博览群书,了解在音乐史上各个不同时期音乐家的作品风格,这样才能准确的表达出作品折射出来的意蕴。在心理素质方面上,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但是声乐是一个表演欲望极强的一门学科,同时要通过实践教学,鼓励和引导学生,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培养一种舍我其谁的意念。有些学生在没有了解作品内涵的情况下,一味的追求歌唱技法,忽略了乐曲的情感,这样的练习是盲目的。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灵感,使其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能够沉浸其中的表达乐曲,从而达到音乐和人的完美统一。同时对一些有自卑心理的学生也应该多鼓励,培养和树立良好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他们在不断的进步,定期举办各类形式的音乐会,逐渐完善和提高学生的自身能力与素养。

(二)在社会实践创新方面的表现

在社会实践创新方面,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是面向中小学的音乐教师,有些学习内容是在课堂上学习不到的,要出去课堂以外的广阔天地寻找,这就需要学生们走进社会这个大熔炉里去进行实践,到学校指定的实习基地进行学习,聆听优秀教师的专题讲座和报告会,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卓有成效的社会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针对于声乐学科的特点,学生可以去正规的艺术培训机构进行代课,这不但是对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还会提高学生与人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学生应该摒弃传统的观念,培养创新意识,同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在声乐演唱的二次创作中加入自身对于作品的理解,并通过演奏表达自己炽热的情感。创新因素的核心是具备创造性的思维,同时高等师范院校声乐实践教学也已经成为了一个重大课题,创新性因素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已然演变为创新因素的重头戏。

二、如何克服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声乐实践过程中,付出精力和运用科学的练习方法同等重要,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应该保持良好的站姿、端正的学习态度、灵活的触键技巧,还要熟练的掌握调式规律,坚持每天进行发声练习。另外,不要盲目的追求演唱的进度,要扎实肯干,一步一个脚印的慢慢练习,通过不懈的努力达到最后的成功。在练习的过程中,一定不要有丝毫懈怠的情绪。“书山有路勤为径,琴海无涯练作舟”,基本功每天都要练习,终会取得良好的成绩。同时应以视唱练耳教材为主,中国优秀艺术歌曲和外国优秀歌剧作品为主,相辅相成的配合练习。在高等师范院校中,声乐实践课基本以个别授课为主,也就是一位老师对一位学生的授课方式,这种授课方式的好处就是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可以及时纠正,提高学生的学生效率。但是这种授课方式不利于学生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取长补短。教师可以根据演唱水平的高低,将学生分组进行集体授课,这样可以增进学生间彼此学习的动力。再者,声乐实践课也要重视教学过程的科学性,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目标,因材施教,从而进行详略得当的学习。同时也应该重视课后的辅导练习,课后辅导练习也是对声乐实践教学的有力补充,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交流学习心得,阐释各自对作品的理解,这些有益的行为都能促进声乐实践教学的发展。总结考试的成败得失也是声乐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考试结束后老师应该告知学生考试的评分标准,让学生知道自己丢分的原因是什么,并写出一份考试总结,这对于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是尤为重要的。

三、结语

声乐培训总结范文篇7

关键词:五项全能;声乐技术;分级训练;落实方法

一、引言

所谓音乐教育的五项全能技术理念就是围绕具体的音乐科目、专业制定学生有必要掌握的五项技能、素养的育人理念,其强调从学生的能力水平出发,结合时代特点开展有关音乐的因材施教的授课方式,放在声乐技术训练之上即是要围绕声乐技能提升所需的要素,选择五项核心的技能、素养对学生展开培养和锻炼,以五种技能素养共同促成学生专业水平的提升。在这一音乐教育理念之下,对声乐技术展开分层训练是有必要的,其正好符合五项全能技术理念对音乐教育提出的系统化、循序渐进要求,因而相关教师应借此对声乐技术分级训练模式的可行性进行探究,以为声乐技术训练落实五项全能技术理念提供助力。

二、声乐技术分级训练模式的提出即其可行性研究

(一)声乐技术分级训练的内涵、背景

声乐技术的分级训练就是根据学生的现有声乐技术水平对其声乐学习应具备的技能、素养进行分级的教育、培训,相比以往的一些声乐教学模式,分级训练更侧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以“教”来适应“学”。这一模式下的教学主要通过对学生的分层来区分、明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习需求,对标不同的技能提升需求,分层设计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学办法与路径,进而让声乐技术掌握不佳的学生能够完整、系统、熟练地掌握理论知识,达到基本的技能要求水平;中等水平的学生能在目前能力基础之上有所突破,在一众学生当中实现某一或几个单项技能的脱颖而出;让本身能力水平较高的学生进一步挖掘、发挥自身的潜能,实现声乐技术质的飞跃与提升。声乐技术的分级训练模式的提出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因其主要根据声乐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来对学生和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分级,所以基本能符合人类认知规律和教育循序渐进发展的规律,因而人们完全不必质疑其实施的合理性。而关于分级训练的实施,近年来也有学者不断开展研究。作为职校音乐专业的重要构成,声乐一直是很多专业的基础课程,然而学生的声乐基础存在差异,单一模式的教学因开放性交流不足等因素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能力提升需求,所以在很多学者看来,对声乐技术的训练转为分级模式或能成为均衡提升不同学生基础能力、素养的突破口。中职艺术教育本就各具特色,声乐教学更需遵循科学的逻辑系统与学生的认知规律来展开设计,这在艺术类教学中早有先例,只是声乐教材不像其他学科那样明确界定水平程度,规范教学并予以明确指导的内容,因而需要借助分级训练模式的实施来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声乐技术分级训练的可行性研究

传统声乐教学因为缺少明确的教学进度要求,教学选材或模式的选择常迁就于大部分学生的能力现状,一些优秀学生要想提高自身声乐技巧、水平只能在自然的训练中慢慢寻求改进。其对应的考核也没有明确的程度、等级划分,只能片面反映学生的能力和问题,长久下来必然会造成学生之间差异的形成。而中职的学科考核制度又是保证人人都能过关的机制,既定的结果又会令一些基础不好的学生丧失努力欲望,形成消极的态度,十分不利于教师的管理教育。相比于传统的声乐教学、训练和考核,分级训练与考核模式的等级区分中,各等级标准的制定更加明确,其打破了不同水平学生处于统一标准测试的藩篱,让不同情况学生的问题和需求都得到了反馈,更有益于教学的调整与升级。就目前而言,有的学校已经提出了声乐分级考核,旨在打破年级界限、增加对学生专业管理的约束力,让教师得以针对不同等级的教学对象进行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素养方面得到提升。对学生而言,这一考核制度的实施也是一个大的转变和突破,不仅引导了教师教学方法、模式的改进,其也能立足于实际把握自身的专业起点与学习状况,循序渐进地去规划和提升声乐演唱水平。因而从声乐技术训练分级考核制度的提出和实践中不难发现考核的分级对学生学习状态、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还是较具引导性的,这为声乐技术分级训练的开展与施行提供了有效的铺垫。相关教师可根据声乐教学的系统性特征有逻辑地筛选不同等级的教学内容,并在训练环节加以渗透,使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其各个层面的能力训练也能保持相互平衡的关系。

三、五项全能技术理念为声乐技术分级训练铺垫的基础

(一)科学基础

虽然关于职校声乐技术分级训练的研究正在学界如火如荼地开展,但是实际上目前仅有分级考核制度,至于分级训练模式在相关教学训练中的可行性还尚待进一步明晰。笔者根据从其他学科搜集整理的经验归纳了五项全能技术理念在声乐技术分级训练中所能提供的科学理论支持,以期为这一训练模式的设计、实施进行铺垫。首先声乐技术分级训练作为一个技能训练教学模式,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支撑,并搭配具体落实的方法,以确保整个训练过程的科学、严谨性。沈湘先生对声乐的咽音有这样的认识,他说这是咽喉发出的基本声响,是一个稳定腔体能够发出来的松弛自如的声音,如果赋予咽音其他多余的定义,则歌唱中的音色就不会自然。而沈湘先生针对声乐发音方式所提出的这一观点本身就是对声乐技术合理划分、有针对地解决问题的理念的支持,是为奠定分级训练模式实施的科学依据之一。其次,中职近年扩招所造成的人才选拔标准和教学质量的下滑让人们重新正视了艺术类课程的设置问题,比如哪些艺术课程是有必要开展的,哪部分素养内容是有待被渗透的,都是需要有关学校、教师进一步明确并做好分类处理的问题,而这正为声乐技术训练的分级设置提供了“动机”,即正因为面临着这些现实问题,开展声乐技术分级训练的模式才更能凸显出必要性。最后当前的科技发展成果也能让声乐技术分级训练的开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以前收录机的时代,学生们通常靠录音模仿来进行声乐训练,学生只能对比出自己与录音中歌曲演唱的差异,不能很好地反映自身声乐训练中的问题,开展分级训练自是无从谈起。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新媒体能够同步歌曲的鉴赏与演唱的录制,有助于学生自行对比自身水平问题,提高了学生在声乐训练中的自主性,更是能为分级训练模式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

(二)艺术基础

五项全能技术理念是站在学生专业发展角度而提出的教育、训练理念,通过对其理论观点构成的分析,不仅能为声乐技术训练分级练习模式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还能从艺术角度为声乐技术分级训练模式的可行性进行验证。由于语言在声乐艺术中占据核心地位,声乐技术的有关练习也要注意围绕语言的艺术性来展开。而语言在声乐中展现的艺术美不仅是发音的美,还有寓意、蕴含情感所带来的美,这在不同的语言语系中都有着不同的表现,因而要提升学生的声乐表演技术,加强其对中国语言特点的理解也是极为必要的,这就是声乐教学中的语言基础教学,需要教师贯彻五项全能技术理念,借助声乐的分级训练来实现。可见基于五项全能技术理念的声乐技术分级训练是保持声乐技术训练艺术性的前提基础,只有将语言教学与声音的训练紧密联系在一处,声音和声乐所传达的语言艺术才不会分离。另外从教师指导学生训练的角度来分析,决定学生声乐技术水平的除了扎实的乐理知识还有学生自身的音色特质、良好的乐感,而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在于让学生的乐感声音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所以指导中对学生才智激发也是必要的。只有让学生明白声音训练所收获的技能不过是一个艺术表达手段,而一个人对音乐的把握,在音乐中体现出的风格旗帜才是音乐的生命与灵魂所在,其对声乐作品的展现才会更具丰富性,更富有感染力。从这一角度来看,分级渗透五项全能技术理念也是声乐训练具有艺术性的主要前提。

四、基于五项全能技术理念的声乐技术分级训练的落实办法

(一)第一级训练

基于以上对五项全能技术理念下声乐技术分级训练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分析,可知五项全能技术理念为声乐技术分级训练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同时也奠定了分级展开声乐技术训练的艺术性,所以具体的训练中有必要围绕五项全能技术理念的核心在声乐技术训练内容中挖掘相关的技能、素养要素,通过分层、分级依次开展训练,促进学生整体能力水平的提升。其中第一级的训练作为基础性训练主要包含发音习惯等准备性内容,学生在训练中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演唱姿势,调整好身形、口型以确保发出声音的正确性;调节演唱心态,尤其对不同曲目的情感进行把握,借助自身情感的调动来赋予歌曲以生命,总结经验并形成针对不同曲目的演唱技巧和习惯;发声训练应着重中声区域,以保证发音时喉头的稳定和口腔肌肉的松弛、自然。除此之外声乐训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各个国家的歌曲都要使用官方语言来进行训练和演唱,主要是锻炼学生的正确发音与呼吸,使其深入把握呼吸变化与声乐技巧控制的关系,在深入理解声乐作品的同时,更好地驾驭不同的歌曲。对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情况科学布置课程结构、内容,让学生全面接触到以上的基础训练,并依照自身的起点水平着重某一环节的练习,进而确保学生声乐基础的奠定。

(二)第二级训练

声乐技术的第二级训练主要在于提高学生的声乐理论认识,尤其要使其了解、掌握一些青少年变声期练习声乐技巧的注意事项,以让其在确保自身训练安全的基础上对声乐的知识、技巧进行自主的探索、学习。这一过程中除了向学生布置理论知识探究、讨论任务外,教师也可以就青少年变声期声乐训练的展开这层内容提出一些问题以引导学生探究,使其加深对科学练习声乐的认识。比如学生的声区训练在得到基本的巩固之下,会进一步展开拓展性的训练,但男女身体构造、激素变化等的不同导致女生需要拓展音区达到十二度以上,而男生则拓展到十一度即可,学生在自我练习和小组训练的过程中需要对这一情况进行明确,以避免学生过度训练所造成的声带损伤,当然有些学生存在的偷懒想法也需要在这一规范的明确下得到有效的规避,进而充分呈现出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此外,训练过程中学生需要保持声音的圆润和流畅,确保咬字发音字正腔圆,这涉及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对语言的把握,也是学生探索声乐理论知识中的重要内容,教师除了必要的引导外还要通过布置适当训练任务促成学生形成学习训练小组,以使其在小组的沟通交流中深化对歌曲、语言的理解和解读。

(三)第三级训练

声乐技术的第三级训练一般围绕学生对气息的控制而展开,其所对应的素养包含学生对声乐技巧的主观认识与理解的深度,以及学生对不同歌曲的把握与驾驭情况,因而训练的内容少不了对学生这两方面素养的培养和锻炼。对此教师可增加声乐经典作品鉴赏与分析环节,通过提出具体鉴赏问题,让学生在品鉴不同声乐作品的同时总结和区分作品之间的关联性与区别,使其自主探究作品的内涵和表现的深度,以加深其对各种声乐作品、歌曲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对自身演唱训练时情感、气息的把握。一般来讲,学生自主鉴赏声乐作品都不会有太深的深度,主要停留在作品技巧、特征表现等表面的解读上,需要教师渗透作品背景或让学生自主查找作品的创作资料来帮助其建立与声乐作品的“情感”,使其带入创作者或经典演唱者的情感,进而深入分析作品的情感内涵;当然教师在其中渗透一些德育的观点也能激发学生对歌曲内涵情感的主动把握,但这些环节要尽可能地包含在训练任务的条件中,以避免教师在学生自主训练过程中的过多干预问题。此级的训练目标除了要让学生深入把握训练曲目的情感外,还要鼓励学生多掌握不同类型的歌曲,以不断拓展其音域,使其慢慢形成混声共鸣的应用经验,丰富其演唱表现。

(四)第四、五级训练

声乐技术分级训练的第四、五级也是学校阶段声乐训练的最高级别训练,一般要求学生在达到及格(男女音域打开至十二度和十一度以上)水平之后再开展。这时训练对男女音域的打开要求提升至女声十四度以上、男生在十二度以上,除了日常的课上及课下训练以外,学生还应积极参加各种音乐会和演出来磨炼自己的能力,很多演出成绩优异的学生一般有机会到国外参加国际级别的歌唱比赛,这对学生个人演唱风格的形成尤为重要。而为让到达这一级别的学生在平时有足够多的积累,学校方面可多组织开展有关活动,邀请音乐家、相关研究学者到学校发表演说,组织音乐会直播活动打开学生们的眼界,与社会机构一同举办校园演唱会等活动,为学生的实战训练提供舞台。再者如与社会演出赛事举办机构达成合作,定期向学生发放演出赛事的入场券,或在学校网站近期演出赛事名单,鼓励学生丰富自身的课余生活,使其声乐锻炼与自身音乐素养的提升结合在一起,进而为其参与到更高级比赛、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积累经验。

五、结语

基于五项全能技术理念的声乐技术训练可分别从声乐演唱姿态、习惯,声乐理论知识,声乐技巧实践中的气息控制,声乐演唱风格等不同方面分层、分级展开,不同级别的训练对应的是学生不同的声乐技术水平,培训的方向也不尽相同。分级分层的训练能让学生在学习声乐技术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侧重,对学生应用这一教学训练模式既符合学生的发展情况,又能确保声乐技术教育的循序渐进,因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同时从教师开展教育、指导的角度来看,这一模式的应用又能对应声乐技术指导的诸多艺术层面,因此也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以上这些都是声乐技术分级训练具有可行性的有效证明,相关教师可基于五项全能技术理念对声乐专业学生开展分级的训练,以为其专业能力、水平的提升起到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安潮.五项全能音乐教育理念下的技术个性与艺术综合[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7,36(4):77-80

[2]樊萍.五项全能技术理念下声乐技术分级训练的可行性研究[J].艺术百家,2013,29(3):257-258+206.

[3]张波,林俊.五项全能技术理念下声乐技术分级训练的可行性研究[J].戏剧之家,2014(18):114.

[4]段凤琴.声乐技术训练融入音乐修养元素概述[J].参花(上),2021(1):84-85.

声乐培训总结范文篇8

【关键词】中国声乐;教育特点;美声民族文化

一、中国声乐的教育特点

(一)声乐教学侧重演唱技能的培养。声乐教学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对演唱技能的培养。技能与声音不同,它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肌体动作训练而成。对于学生来说,要想有稳定良好的声音状态和演唱状态,必须通过一整套科学标准、协调一致的动作训练才能达到。演唱技能的培养没有捷径可走,对于学生来说,就是需要不断、反复练习才能够把握演唱技能的科学规律,形成良好的演唱习惯。声乐课所训练的内容一般都遵循由浅到深、逐步变难的原则,不断强化和完善学生的音域、音色和音量的控制,培养学生独特的演唱风格和发声技术,使学生的演唱技能能够得到全方位培养。(二)音乐知识的传授是基础。在声乐教学当中,很多教师都会反复对学生强调演唱技能的重要性,但这不是说声乐教学就不注重基本的音乐知识教学。我们必须明白,音乐知识的传授是教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演唱技能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像歌曲分析、艺术处理等内容都需要教师在音乐课堂中进行细致讲解才能明白。(三)声乐演唱具有很强的时间概念。从时间概念来说,声乐演唱的时间概念明显强于其他学科。比如,其他学科在考试过程中,还有机会和时间进行反复修改,而在声乐演唱过程中,时间的控制则是十分严格的。演唱过程中,如果出现声音不理想、技巧不规范或者“开破”等现象,后果将十分严重。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声乐教师应当充分激发学生的时间概念,严格培养学生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技能,保证学生在演唱表演或者考试时,能够更加游刃有余、表演自然。(四)声带和相关的发声器官是声乐教学的“乐器”。声乐教学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还表现在其所依托的乐器就是人自身的器官,比如声带和相关的发生器官,声音经过内耳道的传递,与通过口腔向体外传送时所产生的震动是不同的。正是由于这个特点,使得声乐演唱者在实际演唱过程中会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演唱者主观上的听觉,与其演唱的客观情况很难达到一个完美统一。有时演唱者觉得自己演唱的声音太小了,而听众觉得很大,从而出现不太理想的演唱效果。目前这也是声乐教学当中的难点所在。

二、美声民族文化的起源及相关特点

(一)美声唱法的文化起源及发展。美声唱法这个词是从意大利语Belcanto直接翻译过来的,它的原义是美好歌唱的意思。从它的原义我们就可以感受到美声演唱不是只对声音有较高的要求,它对于演唱者的音准、节奏、风度、仪表和气质都要十分严格的规定和标准。谈起美声唱法的起源,我们不得不提的就是乐器的发展史。在17世纪的欧洲,为声乐伴奏的乐器只有钢琴,并且当时的钢琴由于没有延音踏板,致使其发出的声音短促,音量很小,演唱风格整体偏轻柔。在尚家骧先生的《意大利歌曲集》中有一首《我亲爱的》,这首歌就是17世纪左右的作品,因此整首歌的演唱十分轻柔缓慢,代表了美声唱法早期的一些典型特征。随着乐器的不断发展,古钢琴不再是唯一的伴奏乐器,弦乐器的出现使得三重奏、四重奏都得以实现,因此木管小乐队、钢管小乐队以及双管大乐队日益发展壮大,人们开始加强对于声乐的发展和声音的技术化处理。人声开始在这个时期得到最大限度发掘,人们在演唱的时候必须打开喉咙,才能够将优美的人声传递给观众。在文艺复兴时期,美声唱法逐渐呈现出现代化特征,比如强调呼吸艺术、注重声音的高位置、打开喉咙等。在这个时期也出现了一些十分经典的作品,如《爱之甘醇》当中有一段咏叹调,被奉为浪漫主义的爱情小调。在20世纪后期,美声唱法已经发展得相当完善,像世界三大男高音都是极具代表性的美声演唱风格。(二)美声唱法的要素。美声唱法对于声音的要求很高,要求发声自然,声音宏亮,音色美妙,有适当的共鸣和圆润的连贯音、特重的起因法、巧妙的滑音、稳定的持续音以及装饰音等。美声唱法的要素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看:第一,嗓音自然优美,在整个歌唱音域范围内保持声音的均匀与统一。第二,通过严格的技巧训练和演唱技能的培训,能够演唱具有高度技巧性的音乐作品。第三,通过赏析优秀歌唱家的表演,掌握各种美声唱法。

参考文献:

[1]李军.浅谈美声唱法的民族化[J].音乐时空,2015(08).

[2]马璠.民族文化境遇下的美声唱法研究[J].大众文艺,2013(04).

[3]王红艳.美声唱法与蒙古族长调歌唱艺术之比较研究与借鉴[D].首都师范大学,2006.

[4]田保卫.俄罗斯声乐教学的特点和对中国声乐教育的启示[J].大舞台,2013(04).

声乐培训总结范文篇9

同志们:

为了促进我矿企业文化建设,陶冶老年人情操,增强老同志文化艺术素养,经过矿离退休党总支和老干部管理室的积极筹备,我矿老年学校声乐舞蹈班今天正式开学了!首先,我代表矿党委、矿行政表示热烈的祝贺,向矿老年学校第二届学员表示衷心的问候!

为确保这期声乐舞蹈班办的成功,办出特色,办出效果来,下面我讲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办好老年学校声乐舞蹈班的重要意义

老年教育是老龄工作的重要内容,老年学校是开展老年教育的重要措施。这次我矿老年学校声乐舞蹈班的开学,是全矿广大老年同志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是一种使老同志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自身受益匪浅的好形式,深受广大离退休老同志和老年人的欢迎和热爱。

随着国家人口政策的实施带来的人口结构变化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我矿老龄人口,特别是离退休的老同志急剧增加,已经成为一个对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有较大影响的特殊群体,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极其重要的政治力量。现在我矿离退休职工已达616人,占在册职工的15.4%,离退休老同志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为矿区的改革建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在虽然退出了工作岗位,但仍然是党和国家特别是企业的宝贵财富。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仅仅满足于老同志“两项待遇”的落实,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广大老同志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为满足全矿广大老年人特别是离退休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在成功举办第一届老年学校卫生保健班的基础上,矿党委、矿行政责成离退休党总支和老干部管理室总结经验,根据我矿老年人的兴趣特点,又举办了这次声乐舞蹈班,举办这个班既符合我矿的实际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又符合广大离退休老同志和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是为我矿广大老年人办的一件大喜事、大好事。举办老年学校声乐舞蹈班,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重要作用。

第一、举办声乐舞蹈班是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参加这次声乐舞蹈班的老同志中,很多是热爱文艺并在声乐舞蹈知识方面有一定的基础,由于过去各种原因,在青少年和中年时代,失去了系统的学习机会,如今退休了,摆脱了工作的繁忙,有了一定的空闲时间,静下心来,参加这个培训班,置身于声乐舞蹈艺术的熏陶之中,圆了过去未圆的梦,既陶冶了情操,有学到了专业知识,通过这次学习,不仅对学员自身的精神境界有所提高,完全有可能在声乐舞蹈专业知识方面有一个新的升华,达到一个较高的造诣。

第二、声乐舞蹈班是促进老同志身心健康的需要。老年生活是否幸福,关键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健康的身体是愉悦老人和幸福和睦家庭的前提,举办这期声乐舞蹈班是符合老同志特点的一个好形式,用这种形式为老年人创建一个健康向上的新型社会群体,学员通过声乐舞蹈的学习,为自身注入青春活力,从而精神焕发,自我感觉年轻了,从心灵深处产生积极乐观向上的良好情绪,有利于健康长寿。声乐舞蹈还可以陶冶老年人的情操,延缓脑细胞退化,增强身体的敏捷性和灵活性,置身于声乐舞蹈之中,是越唱心情越舒畅,越跳身体越年轻,从而产生愉悦心态,人际关系越和谐,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第三、举办声乐舞蹈班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是否丰富多彩,反映一个单位企业文化建设是否深入,咱们这期声乐舞蹈班的60多位学员,就好比60多颗艺术火种,艺术造诣提高之后,其能量是无法衡量的。你们所学的知识,走向社会,服务于矿区,就是60多位企业文化建设的带头人。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积极发挥文艺骨干的作用,占领职工业余文化阵地,带头组织各种积极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活跃职工的文化生活,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实践者,为精神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总之,为办好这其声乐舞蹈班,不仅对老年人自身有好处,而且还将对我矿的稳定形势和企业文化建设产生深刻而积极的影响。对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这其声乐舞蹈班的意义,从而进一步坚定办好这个班的信心和决心,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认真把这期声乐舞蹈班办好

虽然我们成功的举办了第一届老年学校卫生保健班,取得了一些办学经验,但对我们来讲,举办声乐舞蹈班还是第一次,还是一项新的工作,各方面的条件还不完善,还需要大量的工作。要把这件实事、好事办好,必须切实坚强领导,落实责任。矿党委、矿行政将定期听取老干部管理室关于办学的情况汇报,及时帮助研究解决办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给予应有的指导、关心和支持,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支持,特别是优先保证办学经费,为办好声乐舞蹈班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离退休党总支和老干部管理室,要切实加强对办学的组织管理和教学工作,落实好工作责任制,不断总结经验,体高管理水平。这期声乐舞蹈班受聘的教师同志,要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实际,全心全意为老同志服务,认真备课,精心施教,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希望各位学员,以参加这期声乐舞蹈班的学习为新起点,发扬“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不老豪情,珍惜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珍惜时间,认真学习,相信大家一定能够以长者的风范,以一个求学者的心态,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上课,认真学习,争当老年学校的优秀学员。

最后,衷心祝愿各位学员,通过声乐舞蹈班的学习,使自己的思想更加开阔,知识更加丰富,歌声更加嘹亮,舞姿更加优美,精神更加充实,身体更加健康;并希望大家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奉献于矿区,服务于矿区,为我矿的“三个文明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声乐培训总结范文篇10

当前的声乐教学中还存在着严重的教学与实践脱节现象。一些学生虽然具有很好的先天条件,声乐基础知识也较为扎实,但在登台表演能力方面却存在着严重不足,无法在舞台上展现出应有的技术水平。这也是由于高校音乐教学设施的缺乏,学生参加的表演活动极为有限,自然很难培养出良好的表演能力,学生学习声乐专业知识更多的也只是应用于自己玩乐。因此,作为学生成才的摇篮,高校必须认真总结当前声乐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与时俱进的做出相应的改革和完善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声乐教学制度,为学生成功的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高校声乐教育工作者付出更多的努力。

二、当前高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声乐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确

目前,我国高校声乐人才培养方式主要分为专业院校和普通院校两种。其中,专业声乐院校对人才的培养较多侧重于学生的演唱技能与表演能力,具有较强的专业针对性。而普通高校在声乐专业学生的培养方面主要是依据音乐专业院校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学生的实际声乐学习情况不容易被及时了解反馈,从而使教学收效甚微,学生很难真正掌握声乐知识。另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各大高校对声乐人才的培养普遍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过分的强调学生演唱能力与表演能力的重要性,忽略了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价值与审美能力,使得声乐表演失去了原有的生命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声乐表演的学习更多的只是依据教师的指导进行模仿,不能够深刻的认识了解到声乐的本质与灵魂,严重影响了未来声乐教育的发展。

(二)声乐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当前,各大高校在声乐教学内容的设置方面,由于过多的强调声乐教学的表演价值,片面的追求“贪多贪大”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基本声乐素养的培养。因此,在此基础上制定的教学内容便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性,进而使得学生在学习方向上与所学内容产生偏差,学生对声乐基础知识的掌握也存在严重不足。另外,传统的内容设置模式使得声乐教学形式多为理论教学,学生较少有机会参与到声乐实践中去,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对声乐教学内容的接受。

(三)声乐教学模式不科学

目前,高校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仍较多的沿用“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但教学方式落后,教学针对性也不强。教学过程不能够结合学生声乐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教学,对当前一些较为流行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和有效教学方法的应用还不够完善。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得很多学生对声乐课程的学习停留在单纯的唱歌模仿上,失去了对声乐学习的主动和创新意识。高校在课程模式设置上对学科间关联性的不重视,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声乐教学的局限性。由此可见,声乐教学模式的不科学性严重影响了高校对声乐人才的培养。

(四)声乐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不足

作为高校的声乐教师,不但是声乐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还是一名优秀的声乐表演者,其自身综合能力的高低直接关乎着学生的学习状况。而由于高校对声乐教学的重视度不够,很多声乐教师很少有机会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专业培训,导致其在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上存在严重缺陷。

三、高校声乐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与培养目标

教学目标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只有正确的教学目标才能够保证声乐教学的有效性。因此,高校在制定声乐教学与培养目标时,就应坚持专业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尽可能提高学生对声乐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声乐表演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注重对学生声乐表演技巧与方法的传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增加对声乐课程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声乐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高校还要不断引进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声乐教学实践,使声乐教学目标尽可能的符合现代社会对音乐人才的要求。

(二)制定合适、有特色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只有符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作用,因此,在可以保证声乐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高校需要选择适应当前学生学习特点的声乐教学内容,并提高相应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作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师教授声乐课程的过程中,不但要传授学生基本的演唱与表演方法,还要深入了解到作品创作的相关背景与环境,全方位的把握作品信息,并将其准确的传达给学生,增加学生对声乐作品的感受力与认同感和学习兴趣。针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声乐教师应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使一些较为难懂的声乐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只有这样,声乐教学效果才能够得到更好的提升。

(三)改革声乐教学模式

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能够将教师和学生融入学习的氛围中,也是有效声乐教学的保证。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很好地知识传授功能,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一些传统的声乐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这时就需要高校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根据现代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模式。在传授声乐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不但可以进行“一对一”教学模式,还可以利用现代较为便捷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将相关教学资源传递到学生面前,进行多种渠道的沟通与交流;还可以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采取“个别课”、“小组课”或“集体课”的教学模式,灵活多变的进行声乐教学。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充分的发挥集体教学模式优势,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学生在不断地交流与学习中开拓视野,培养创新能力。

(四)重视声乐实践教学

声乐教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多唱多练”才能够较好的掌握声乐教学中的演唱与表演技能,因此,高校在设置声乐教学课程时,必须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提高对声乐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够帮助学生更为准确地找到表演感觉。另外,高校还应尽可能的提供和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际实践中去,并引导学生对经典歌曲进行创新与改编,激发其创作意识与创作灵感,进而提高自身综合音乐素养。如此,既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提升创作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对声乐课程学习的自信心。

(五)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