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案例范文10篇

时间:2023-11-04 09:41:03

声乐教学案例

声乐教学案例范文篇1

(一)学生的钢琴基础参差不齐

近年来,虽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更加注重儿童艺术素养的培养,很早便开始进行相关的音乐教育活动,包括歌唱、钢琴、舞蹈等等,从而为各个高等师范院校提供了高素质的学生队伍。然而,各个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逐渐降低了相关专业的招生标准,缺乏对学生钢琴基本功情况、钢琴素养的认识,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素质,造成招收的学生良莠不齐,严重影响了将来钢琴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老师不得不依据学生现有接受能力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计划的制定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从而极大地降低了教学质量和效率,也影响到了优秀学生的钢琴学习与表演。此外,除了钢琴方向的学生十分重视钢琴学习,加大钢琴学习与表演的力度之外,其他的声乐方向、表演专业、舞蹈学专业的学生则往往将其视为一个附属性或者是普及性的学科来看待,只重视本专业的学习,很少认识到钢琴学习的重要性。比如学声乐的学生考虑的是如何唱好自己的歌,在意的是自己掌握了什么样的演唱技巧,会唱几首曲子,能唱多高的音等等;学声乐理论的学生则是希望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在理论研究上能够有所建树,尤其是希望多发表几篇文章;而学习器乐表演的学生则考虑的是又掌握了几种演奏技巧,弹了几首独奏曲等等。因此,他们很少意识到钢琴学习与表演活动不仅能够大大加深他们对音乐历史的了解,对音乐风格的把握,提高他们的视、奏水平,而且还能够强化其专业表演能力,尤其是对音乐合奏的掌握等等。

(二)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竞争力较弱

高职院校改革的出发点是基于学校性质、学生素质、社会需要的转变而进行的,是一种渐进的、以自我发展为主的、没有压力的改革理念。这不仅会导致改革内容的片面性,而且其速度也是非常慢的,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些高等职业院校缺乏行业之间的竞争,比如一本、二本、专科学校的钢琴教学活动以及当前社会中各种钢琴培训组织等等。在当前生源不充足、就业情况不好的情况下,这些高职院校没有形成应有的社会竞争压力,在未来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则很有可能因为教学质量的原因而被淘汰掉。

(三)教学安排难以适应人才培养实际需求

我国高职钢琴教学内容呈现出基础化、普及化的倾向。一方面是由于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部分学生完全是走声乐表演的艺术路线进入学校的,甚至不少学生对于声乐表演、器乐演奏、舞蹈表演等等没有兴趣,仅仅是希望能够顺利拿到文凭,因此,他们不仅钢琴基础差或者是没有一点钢琴演奏基础,而且也缺乏浓厚的兴趣,学习效率低等等。高职院校的教师虽然可以对个别优秀学生进行拔高教育,然而,学生人数众多的现状使这种小课教学或者是一对一的教学方法的效果十分有限,大部分情况下还是进行统一的钢琴基础知识教学活动,从而大大压制了专业人才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很多情况下,钢琴教学都是作为附属性学科而存在的,不是学生的主要专业,因此导致钢琴教学的课程安排比较少,教学时间也比较短。而钢琴学习又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练习和琢磨的过程,这直接导致教学内容的基础性、普及性的特征,不能实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从而大大抑制了专业人才的发展。

二、改革措施

结合自身的钢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高职钢琴教学改革的力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制定系统的教学计划

根据特定专业学生钢琴学习的知识需求情况,教师应当制定出系统的教学计划。笔者认为可以将此计划分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钢琴学习的重要性,尤其是认识到钢琴学习的内容不仅仅是技巧训练,还有自身的音乐素质和文化素质,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进行积极的自主学习活动。第二阶段是进行钢琴音乐理论与文化课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层次较深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并且应用于钢琴演奏的实践表演活动中去。第三阶段是使学生在实际钢琴演奏的过程中,一方面通过琴房的练习以及各种社会实践或者是团体表演活动,掌握特定的演奏技巧和乐感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个人的文化素质与专业理论素养的有效性与重要性,从而采取一系列手段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理论素养。事实上,这种教学计划的制定不仅对于钢琴教学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提高其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而且同时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等等。这对于其他相关学科的教学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编撰适用性教材

教学改革要想落到实处,仅靠教师观念的更新是不够的,还需要各方面的协调配合方能将改革进行到底,其中教材建设是关键。钢琴教学作为高职院校音乐教学的必修课,一直在寻找一条有利于自身发展的途径,以使自己的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的需要。而钢琴教材的建设便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我国高职院校钢琴教材大都是统一化的,既缺乏自身的特色,同时教材内容也比较落后,很多理论早已过时,尤其是教学案例不符合当前的时代特征,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钢琴学习的质量,因此,编撰合适的教材成为诸多高职院校提高钢琴教学质量首要的问题。首先,各地方高校应当针对特定专业学生的钢琴学习特点,来选取科学、合理的教材内容,比如针对音乐表演方向的学生,则应当注重钢琴演奏技巧、钢琴合奏方式的教学内容,尤其是要加入最新的或者是流行的音乐作品案例,来提高教学内容的新颖性;音乐教育声乐方向的学生,则应当注重钢琴发展历史、钢琴教学特征、钢琴曲式结构方面的教学内容,由此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强化其专业课的学习水平和效率;舞蹈学专业的学生,则应当注重钢琴作品鉴赏能力的培养,能够体会到不同作品或者是同一作品中所蕴含的不同的情感内涵,从而通过钢琴背景音乐的方式为特定舞蹈作品制定情感基调,或者是强化舞蹈动作的情感表达效果,增强作品的情感感染力等等。其次,各个高校在出版钢琴教材的时候,可以将教师的讲稿作为教材的核心框架或者是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加入相关的知识内容或者是教学案例等等,从而提高教材的实用性、针对性,既符合学生的钢琴学习特征、知识需求状况;同时教师在使用的时候,也得心应手,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适当拓展教学内容

从当前我国高职院校钢琴教学活动的现状来看,拓展教学内容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实现我国本土器乐、钢琴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渠道。目前,各个高职院校的钢琴教学内容大都是钢琴基础教程中的基础作品。这些作品简单,但是并不足于形成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因此,我们需要将教学内容向两端进一步扩展。比如一方面引入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拉莫、库普兰、D•斯卡拉蒂等人的优秀作品;另一方面也可以将20世纪麦克道威尔、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拉威尔、勋伯格、布莱兹、格什温等人的作品引入教学活动。除此之外,布鲁斯、爵士等在当前社会广受欢迎的音乐作品也可以适当列入高职钢琴教学内容中去。另外,我们在大力传播欧洲钢琴文化的同时,也必须重视中国的钢琴文化,尤其是具有浓厚的本土化特色的经典钢琴作品等。钢琴教学内容要多元化,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在“洋为中用,发展自我”理念的指导下,可以开设一些“中国近代钢琴发展史”、“中国钢琴经典作品赏析”、“中西钢琴音乐比较”之类的课程,既能够极大地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其对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不同文化内涵的钢琴作品有一个深入的体验,同时也能够对我国本土的钢琴作品与钢琴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由此提升学生本土钢琴作品创作与表演的水平,推动我国本土钢琴文化的蓬勃发展。

(四)适应时代要求更新教学手法

教学方法是提升钢琴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变革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更新。首先,要继承以往钢琴教学活动中优秀的教学方法,比如课堂理论教学与琴房实践教学之间的有效穿插与融合,通过组建合唱团、管弦乐团、民族乐团、舞蹈团等各种学生团队以及“声乐器乐舞蹈大赛”、“毕业汇报演出”、“教育教学展演”系列活动,给学生以展现自我的平台,极大地提升学生参与钢琴学习的积极性,一方面深化对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增强其钢琴表演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舞台心理素质。其次,要注重结合学生的钢琴学习心理、知识需求、性格特征方面的因素,制定出新的教学方法,比如将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改变成为小型集体课与个别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小型集体课主要是利用学生集中汇课、学习的机会,解决一些常见的、有共性的技术问题,或者是开展小型的演奏会活动,使他们都有机会在舞台之上展示自己。个别课则主要是讲授专业基础技能,也即是根据学生的钢琴基础状况,因人而异地解决各不相同的实际问题。小型集体课与个别课之间的结合使用既可以节省教师资源,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群体中相互观摩,并通过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学习效率。除此之外,高职院校的钢琴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课的方式进行钢琴教学活动,通过不同小组之间的竞争,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实现学生钢琴学习的自主创新理念。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方面,我们进行了科学化探索,使钢琴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之间进行有效地结合,从而使学生能够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由此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音乐表演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够将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朗诵与正音课程、合唱指挥课程、声乐课程、即兴伴奏课程、小型器乐伴奏课程进修有效地结合,则必然能够大大提升学生对于特定知识的理解与接受能力。如果能够将钢琴教学课程与声乐排练、舞蹈编创课进行一定的结合,则也会提升学生对声乐、舞蹈专业知识的了解和认识,不仅能够提高其学习效率,而且还能够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创新,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为其将来的学习与表演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声乐教学案例范文篇2

关键词: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体系

1引言

随着新形势发展,为了不断提高民族声乐教学质量,教师要重视结合教学实际,科学的开展教学策略研究,以此才能不断保证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对民族声乐教学体系的探索,本文总结了具体的教学优化途径,希望进一步分析能够助力民族声乐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2课程体系方面的优化

从课程体系优化角度分析,在有效的构建课程体系过程,要重视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的结合民族声乐教学内容,科学的研究如何优化课程体系,以此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首先,内容的持续扩大。在新形势下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传统的内容与教材已经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需要适度增加一定本土化的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声乐技巧的时候,还能够将民族音乐之中的思想感情与文化内容传授给学生。其次,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增加乐器教学。传统的民族声乐教学体系的时候,钢琴是最为主要的乐器,长时间单调的钢琴学习,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学生的倦怠感。从本质上来看,钢琴并非适宜所有民族声乐的乐器。所以,在新形势的民族声乐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入更多元化的乐器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好体会不同的民族声乐,让学生更为深入浅出地理解民族声乐,为后续的学生学习体验奠定殷实的基础,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最后,在民族声乐课程体系中加入额外的文化素养课程。为了更好配合民族声乐的教学推进,可适度搭配如中国舞蹈、中国绘画鉴赏等,通过综合性地方式解读民族声乐体系,帮助学生在联系民族声乐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化素养,达到综合性的教学目的。

3教材内容方面的优化

对民族声乐教学而言,教材是所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以及核心,在新形势下教材也需要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首先,针对理论知识的部分,教师需要从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历史与进程出发进行案例分析,使得学生对传统民族声乐与现代民族声乐有一个比较和了解,从而在演唱的时候能够更有感情。与此同时,民族声乐的内容需要在传统的理论知识基础之上,针对学术讨论内容进一步的拓展和完善,例如唱曲过程中的字与腔的关系,演唱中如何将呼吸调整,使得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不断加深。其次,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就需要从民族音乐的理论出发,进行规律的总结与认定,针对学生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做出梳理,做到更有针对性、更有内涵地教学。最后,在新时期下的民族声乐教学,需要进一步增加教学案例进行课程的拓展。例如,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之中,戏曲、歌剧都是蕴含几千年的文化瑰宝,其演唱的方式值得学习与研究,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所出发,进行更有深度的教学,选择最为合理的内容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新时期的教材编订,需要切实以学生的实际情况所出发,曲目的选择上也要遵循这一原则。教师在编订教材的时候,需要以学生的基础划分不同的层次,例如针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需要将声乐体系系统性的教学重点。然后再将音色的调整以及歌唱技术提升,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对此,教师就需要更有针对性地选择曲目,达到循序渐进地教学目的。针对不同的曲目选择,教师也要做到与时俱进,积极与当下的现实生活联络起来,包括曲目所背后承载的思想感情以及与当代社会的联络等,使得民族声乐教学不仅仅是艺术化的教学内容,更具备一定思想政治的教学价值,进一步丰富教学的目的与价值。

4教学方法方面的优化

首先,引入声唱法。声唱法是相对较为独立的唱法教学,教师需要开展一对一式的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实现学生的独立学习,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其次,发声练习的完善。在目前声乐教学的过程之中,发声练习是其基础性的教学内容,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进行发声,并在生理机能上得到提升。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重视基本功的锻炼,从而达到民族声乐学习的进步,为后续的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最后,音色上的追求。对于有一定基础的民族声乐练习的学生而言,仅仅进行普通的曲目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得到进阶性的学习,每个人差异化的音色锻炼是有效的方法,教师对此也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单独教学,实现全面的发展。此外,要加强对音乐、文学两个学科的设置。要加强教学课程建设,就要加强对音乐和文学两门学科的设置,让学生在熟悉音乐的同时熟悉文学。民族声乐作品主要包括歌剧、地区民歌、戏曲等,可以看出民族声乐作品中蕴含丰富的古典文学知识,因此培养学生声乐素养的同时也要注重文学素养,奠定文学功底。教师也需要为广大学生进一步普及针对民族声乐创作时候的背景,使得学生更为深入浅出的体会民族声乐背后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共鸣。只有良好的感情韵调基础上,才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控曲目的风格与特点,加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在声乐表演的时候也能够更有效果。伴随形势的不断调整、变化,声乐教学也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地完善与优化,才能更好发挥声乐教学的价值,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5结束语

总之,在进行民族声乐教学优化过程,要重视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有针对性的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学模式,以此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不断提高民族声乐教学有效性。希望通过以上研究,能够不断提高民族声乐教学认识,从而进一步为高校民族声乐教学质量提高提供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

[1]梁婷子.论高校民族声乐教育的思想理念创新[J].北方音乐,2019,39(22):124+129.

[2]何璇.高校民族声乐的多元化教学探析[J].戏剧之家,2019(35):171.

声乐教学案例范文篇3

【关键词】幼教;声乐教学;实效性

我国的幼儿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经过上百年的变化,幼儿教育也逐步成熟。幼儿教育课程里也增加了许多新的元素,如声乐、舞蹈等,声乐作为幼儿教育课程的一门特色学科,现代幼儿教师应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方式,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从而让有效教学得到落实。

一、专业幼儿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声乐零基础。幼儿专业声乐教学是培养幼儿音乐的综合能力。部分家长从孩子就业方面来考虑,虽然有些幼儿对声乐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兴趣,家长还是直接把孩子送到了学校,由于幼儿从未接触过声乐,没有理解声乐这门学科的真正涵义,同时,有些幼儿并没有音乐这方面的天赋,对于音乐根本提不起兴致。另一方面,幼儿教师进行声乐教学时,没有运用正确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导致幼儿渐渐对声乐失去了兴趣。(二)专业幼儿教师缺少教学经验。根据相关调查发现,大部分专业幼儿教师都是刚从音乐学院毕业直接步入教育事业的,虽然他们有着非常强的声乐专业水平,但缺少幼儿声乐教学方面的实践经验。因此在教学时,只能用其学到的知识进行教学,这让教学产生了局限性,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幼儿教师发挥能力。(三)声乐教学课数不足。幼儿专业声乐教学的安排是一个星期2到3节课,声乐教学课数不足,这让教学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同时也为幼儿教师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内容只是一概而过,幼儿掌握知识的能力很难达到幼师的要求,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大部分学校没有从人数、声乐基础能力高低这方面来进行教学安排,使得幼儿教师未能因性施教,也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高幼教专业声乐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一)以幼儿歌曲为主,提高声乐教学有效性。相关研究证明,幼儿很容易接受感性的东西,通常幼儿教师会利用歌曲来让幼儿感受音乐的美感,因此,声乐教师首先应熟悉各种幼儿歌曲,其次,应具备规范的唱歌能力和教学能力,最后以幼儿歌曲的特点在某个阶段进行教学。例如在幼儿声乐的初步阶段,就要对声乐的基础进行训练,例如发声方式、呼吸支点、歌唱支点等,与幼儿歌曲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幼儿的标准发声。中级阶段时,声乐基础练习可以逐步减少,应以幼儿歌曲为主进行训练。首先可以根据发声选择相应的幼儿歌曲进行声乐演唱,在演唱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幼儿如何掌握演唱的技巧。在教学中,可以结合舞蹈进行表演,这样可以提高幼儿的节奏感与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让幼儿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二)创造情境教学实践活动。创造情境可以让幼儿充分体验音乐的美感,对幼儿的歌唱、韵律以及舞蹈等进行综合培养,下面是《柳树姑娘》的教学案例:第一,幼儿教师应了解幼儿生理结构的特点,如:肺活量小、呼吸支持弱等,这样会让幼儿很难控制歌曲的节奏,所以,教师在教学前可以训练幼儿的呼吸。首先可用分句朗读儿歌,让幼儿充分掌握分句与节奏,同时也让幼儿适应歌曲的停顿与韵律。第二,幼儿教师先唱一遍,使幼儿感受歌曲的力度与音乐变换,同时,对歌曲的内容进行讲解,如柳树姑娘的心情变化关系等。这样可以让幼儿把歌曲的音乐、节奏、歌词相互联系,充分感觉音乐带来的美感,培养幼儿音乐的审美能力。第三,幼儿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分组表演活动,可分为两组,一组唱歌词,一组配音,如唱:沙沙沙沙、阿哩啰等,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对音量协调和音乐融合的掌握能力。第四,首先幼儿教师让幼儿对教师的教学做点评,如教师的范唱是否清晰等等;其次,幼儿教师做总结,点评学生在这过程表现有不足的地方,同时表扬幼儿表现出色的地方,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柳树姑娘》这首歌曲的感受。

三、总结

幼教专业声乐可以培养幼儿声乐知识的基础,对幼儿声乐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满足现代化的教学需求,不能只墨守成规,应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中不断创新,明确教学目标,创建一个与时俱进的幼儿教学系统,运用个性化教学,遵循幼儿的发展特点,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幼儿的潜能,以达到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董治平 单位:保山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阿丽.浅谈幼教专业声乐教学培养兴趣的重要性[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3,(11):278-278.

[2]余童仙.浅谈职专幼教专业声乐的教与学[J].福建歌声,2011,(1):28-29.

声乐教学案例范文篇4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声乐教学;教学改革;信息技术

相较于其他教学方式来说,声乐这门专业的教学本身就存在较为显著的特殊性,该专业的教学仅仅依赖于教师的理论知识传输很难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在这种群情况下,如果教师能够灵活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体系,并依托于此来改善整体教学内容和相应格局,那么就能够显著提高师专教学的最终成效。但就当前我国大部分师专声乐教学体系的基本现状来看,多数声乐教学体系对于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都非常有限,很难发挥现代教学技术的最终成效。因此,这里也主要针对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分析,促进这种教学技术与方法能够发挥相应的成效。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师专声乐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应用意义

在当前师专声乐教育改革体系中,全方位贯彻现代教育技术体系具有着较为显著的应用意义。具体而言,第一,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能够较好的激发当前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主要是因为当前我国很多学生在平时的时候习惯使用互联网获得各类信息,同时也比较容易接受各类互联网信息要素。因此在融入现代教育技术以后,就能够使得整体教学内容区域信息化,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够较好提高声乐教学的成效。比如学生对于腔体的发音和发生技巧,都很难通过形象性的理性认知与理解来表达。而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后,就能够较好的改善这种情况,最终显著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1]。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师专声乐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应用

(一)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知识学习。在师专声乐教学体系中,课堂教学的时间非常有限,很难在课堂环境中让各个学生全方位掌握各个音乐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该立足于课前环节来进行提前布设,并能够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构建课前教学体系。第一,教师应该能够在课前环节中先收集相应的学习资料,使得学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等各个移动端,在课前时间里积极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1]。第二,教师还应该在课前时间里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借鉴一些网络环境中已经存在的各类多媒体课件,但不要直接套用各类多媒体课件,而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善,保证课件教学内容能够跟自身班级实际情况相契合。第三,各个学生在课前的时候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渠道跟教师进行交流与互动,并且询问自己对于声乐艺术的疑惑,有效弥补了课堂教学在时间等各个方面的不足[2]。(二)在课堂中灵活使用各类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师专声乐教学的关键环节,因此在后续发展中也应该充分关注,并积极使用各类现代教育技术。事实上,如果教师能够灵活使用各类信息化技术,那么就能够较好的解决当前师专声乐课堂教学时间紧张和知识呈现不完整等各类情况[2]。一方面,教师可以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体系中的多媒体课件来丰富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使得具体课程教学能够通过多元化的层面来展示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使用三维动画技术来进行声乐演唱的演示,让各个学生能够较好的明确身体发声状态。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引导学生进行声乐训练,避免学生使用单一练声互动而使得学生无法把握音准节奏[3]。(三)强化学生在课后阶段中的知识巩固。在现代教育技术体系中,声乐教学改革非常注重课前、课中和课后的联动性,使得三个阶段的教学活动能够合为一体。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师专声乐教师就应该能够将现代教育技术充分贯彻到课后阶段中。一方面,各个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帮助下完成各类教学知识与内容的巩固与深入,更加透彻的理解课堂环境中学习到的各类知识[3]。不仅如此,各个学生在课余时间里也能够跟其他学生进行较好的沟通与交流。另一方面,学生在课余时间里也应该积极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来丰富自身的生活,能够将声乐教学内容跟自身的生活娱乐融为一体。比如学生可以在课余的时候通过互联网途径来搜集一些丰富的声乐学习素材,并积极参与一些课余活动,在课余娱乐时间里提高自身对于声乐演唱的实践经验。除此之外,各个教师在课余时间里也应该引导各个学生主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风格来不断训练个性化的演唱方式,最终也就能够显著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声乐素养。

三、结语

综合来看,现代教育技术在师专声乐教学体系中具有较为显著的应用成效,必须在后续教学过程中充分引起重视。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师专声乐教师也应该充分明确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价值,并能够结合整体声乐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来针对性应用各类教学技术。而在平时的时候,各个教师也应该加强对于当前已经存在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并结合自身班级的情况来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进,保证各类现代教育技术能够跟具体声乐教学的开展实现较好的联动,最终也就能够较好的促进声乐教学的整体改革。

[参考文献]

[1]聂堂英,李成龙.探讨在声乐教学改革中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J].北方音乐,2015,08:143.

[2]李智,畅言.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05:144.

声乐教学案例范文篇5

音乐剧本身属于都市文化的一种,风格比较明快,幽默搞笑,并且涵盖了歌唱、戏剧、舞蹈的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使得舞台表演具有极大的张力。它的演唱手法集中了西洋美声和中国民歌、通俗唱法的优势,引入声乐教学后对于学习者的歌唱能力具有极大的提高。从演唱形式上看,音乐剧具有复杂多变、自由丰富的特点,无法从单一特点对它进行概括。通俗、美声、摇滚等都属于它的演唱风格领域。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也为学习者提供最大的表演空间和发挥余地。但也因此对于表演者的要求很高,要求嗓音表现力丰富、深刻的音乐感悟力等。另外,在唱法中还要适应“假声位置真声唱”的训练方法。假声是指的一种特殊的发生状态,真声唱即在实际中声音跑出去的方向要与歌者想象中的方向相反。此外,音乐剧表演与声乐表演不同的还有音乐剧中的演唱具有动态性,必须同时运用舞蹈和戏剧进行表演。因此就要求歌者具有较高的舞蹈功底,能够利用舞蹈来表达音乐剧中的感情氛围。此外,在音乐剧表演中还比较重视能够灵活切换深呼吸和浅呼吸,共鸣大多采用口腔共鸣和胸腔共鸣。将音乐剧融入声乐教学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出符合观众审美需求的一专多能型人才,将情感的体验带给观众,进一步完善作品,用生动逼真的形体表演带给观众美的感受。

二、音乐剧在声乐教学中的融合分析

在上面中我们已经简单介绍了音乐剧本身所具备的一些特点,这也使得音乐剧融入声乐教学中具备了初步基础。下面我们将对音乐剧融合在声乐教学中体现的艺术特性进行一定的分析。

(一)艺术性

音乐剧之所以能受到我国大众甚至于世界大众的好评与其浓重的艺术价值优质紧密的联系。尤其从1927年美国上演《演义船》音乐剧开始,主题变得更为贴合时代精神,形式上更为活泼。以后的音乐剧则大多以此为范本,追求轻松幽默又不乏内涵,70年代上映的《奶油小生》一度创造了连续演出场的神话。而英国的传统名剧《猫》则以其绝无仅有的票房引起世界惊叹。此外,音乐剧还具备传统歌剧所不能具备的一个重大特点:通俗性。传统歌剧中虽然不乏雅俗共赏的曲目,但是仍旧对于观众的审美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与之相反的是,音乐剧本身是作为都市文化的产物存在的,具备很高的大众性。在情节设计和歌唱表演等环节多运用肢体语言来使得表现富有张力和艺术性。同时,能在声乐教学中融入音乐剧无疑对学生的积极性也能起到明显的带动作用,并且能进一步推动声乐事业的发展。

(二)动态性

“载歌载舞,边演边唱”是音乐剧本身所具有的最大特色,也是音乐剧演出所具有的最大难点和亮点。这一点如果能融入到静态的声乐表演中,声乐表演将会具备更美妙的感官享受。现代舞夸张、热情的律动、抒情优缓的芭蕾,无疑能更好的把声乐表演变得动态化,更为直观的感受到热烈的舞台氛围,情节中的冲突转折。这一点对于声乐表演的舞台张力来说是一个明显的提高点。通过动态性的声乐表演,来达到表演实时共享的效果。在实时共享的氛围下,观众更容易被舞台的气氛所感染,更加投入的去观看声乐表演。这一点对于声乐表演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突破和进步,同时也应该是声乐表演吸收的音乐剧的精华所在。

(三)多元化

音乐剧本身的演唱形式和风格复杂多变,包含了多种流派和表现形式。因此在演出时要求演员必须具有很高的艺术素养,仅仅单一的美声和民族唱法不能完全满足要求。通过对于音乐剧的培训,可以使得学员在声乐表演时具备更大的可塑性,掌握技能多元化。例如,最开始的《猫》《屋顶上的提琴手》《音乐之声》《窈窕淑女》等作品中,其演唱技巧里的呼吸、吐字、支持等基本与美声唱法保持一致,具备细腻的情感表达能力。但是在《西区故事》中“阿美利加”则在发声上更贴近于自然声,适合表达青年的原始情感。《奶油小生》则是纯粹的摇滚唱法,《歌剧院的幽灵》就比较贴近于丰富的情感表达。音乐剧本身所具有的多元化的演唱方法的特点,对于学员在声乐表演上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能使得学员在面对声乐表演的要求时候能够使用更丰富、更多元的表现形式。

(四)趣味性

音乐剧本身具有很大的喜剧特点:活泼幽默、富有趣味。因此,音乐剧在表现中必然会带有大量的喜剧元素,达到一种特殊的讽刺效果,使得整个戏剧表演能够兼顾娱乐和艺术性两方面。把音乐剧融入声乐表演中能够使得学员更好的丰富学习生活,同时也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传统的声乐演唱中对于声音的控制力要求非常高。但是学生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并不能很好的完成这一任务。从整体中看,音乐剧绝大部分的演唱难度比较小,且情节富有吸引力,对于学生在初始阶段的练习来说具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在音乐剧的表演中还能使得学生兼顾到除了技术以外的一些东西,激励起学生的表演欲望,对于学生的整体素质来说也是一个较大的提高。

三、音乐剧在声乐融合中的构思

音乐剧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这也为音乐剧在声乐表演中的融合增大了难度,我们结合了多种实际教学案例,总结出一些音乐剧在声乐融合中必须要关注的点。

(一)曲目选择

在声乐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把音乐剧融入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对于音乐剧的选曲中。但是由于,由于音乐剧本身的商业性以及进入中国的时间较短,使得我们在进行音乐剧曲目选择时很难寻找到合适的优秀作品。因此,我们认为在学生的初学阶段,通常提供一些传统的表演性较强的曲目。如《天边有颗善良的星》、《虹彩妹妹》等艺术作品。在后期学习中,则不断加大难度和使用一些音乐剧的片段进行教学。此外,从20世纪60年代后,音乐剧的表演风格趋于多元化,常使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对于这些音乐剧来说,我们并不需要一一演唱,可选取能起到最大代表作用的部分供学生学习,其余的留待欣赏使用。

(二)艺术实践

声乐教育是一种艺术实践的过程,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结果,很要求学生的自主参与和亲身体验。因此,我们应该尝试多安排实践活动,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关于音乐剧的制定和表演,对于音乐剧作品进行自主创造和改编,同时也能丰富自己的想象和审美能力,更好的提升自己的团队意识,把自己的审美感受通过音乐剧的演出表现出来。在学校中,可以开设一些社团专门进行音乐剧表演,丰富课堂内外生活,甚至安排小型的演出和汇演,增加学生的实际演出经验。或者可以举行讲座来普及音乐剧知识,提升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对于音乐剧的理解。

四、结语

声乐教学案例范文篇6

关键词:交互式教学;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声乐教学

视唱练耳与声乐教学二者都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看谱即唱、听觉训练、歌曲演奏等内容,对于完善学生音乐知识,培养学生音乐素养以及提高学生音乐教育能力具有直接且深远的影响[1]。而交互式教学是以建构主义理论和支架式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强调为学生提供自由开放的学习平台,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能够达成良好有机的互动交流,将其引入到视唱练耳和声乐教学课堂中不仅可以减少师生之间的隔阂,优化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同时也可以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提供新途径和新思路,不断提高学生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基本能力与基本素养[2]。

一、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以往在视唱练耳和声乐教学课堂中,教师一般都是采用填鸭式教学法,强调直接给学生灌输节奏、旋律等乐理知识,使学生能够形成对音乐知识的系统记忆,这就很容易造成学生在课堂中的被动学习状态,使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在交互式教学下,聆听、互动、视唱以及想象等各类音乐元素互相融合、互相交叉,其更加强调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感悟理解与感悟掌握[3]。因此教师首先就应当改变落后的教学挂念,在课堂中积极为学生创设出合理的教学情境,将视唱练耳与声乐教学的系统性音乐知识有机融入到多样化的课堂场景中,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体验的潜移默化过程中完成音乐学习,从而不断强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互,使学生能够真正“用心学习”。比如教学《茉莉花》这首经典民歌时,教师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专业乐团的演奏视频,创设出与歌曲对应的直观生动情境,指导学生边听歌曲边想象歌曲意象,使学生能够形成对歌曲的基本审美感觉;而后教师再针对歌曲中的节拍、调式、风格、结构等内容进行提问,创设出启发式的悬念情境,指导学生结合歌曲充分表达自身的发散性理解;通过这样层次性的情境创设就可以不断增强对学生的学习熏陶和情绪感染,使学生能够在情境指引下逐步进行深化学习。

二、不断融合视唱练耳与声乐教学

视唱练耳是声乐教学的基础,声乐教学则是视唱练耳的延伸,二者之间联系紧密,相辅相成,然而从教学实际来看,与音乐学院学生不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一般入学前都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音乐训练,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相对更浅薄,在学习中也更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问题。因此在交互式教学下教师就要不断融合视唱练耳与声乐教学,深刻准确把握二者的结合点与平衡点,适当降低技巧难度等音乐的专业性要求,增加儿童发声方法、趣味儿歌等与学前教育相关的内容,从而不断增强视唱练耳和声乐教学的内容交互,使其能够更加适应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比如教学音程构唱内容时,教师可以先教给学生科学合理的歌曲发声方法,使学生能够保持饱满的声音气息和圆润通畅的声音质量;教学歌曲旋律内容时,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对歌词进行语句划分并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使学生能够逐步适应旋律的节奏特点,促进学生在真正演唱时能够做到换气自然和连贯流畅;教学带词视唱内容时,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分析曲谱的音域、音色以及声区等元素,帮助学生形成对歌曲的良好内心听觉,进而使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直接唱出歌词。

三、积极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我国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时也是与交互式教学一脉相承的一种新型学习方法,强调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并指导学生在分工合作中进行集体化学习。因此在交互式教学下教师就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改变以往“教师传递,学生接收”的固定模式,而是使学生能够真正位于课堂中心,不断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并弥补自身不足,从而不断深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交互,使学生的常态化学习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并使班级全体学生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比如教学《满江红》这首风格雄壮的爱国主义歌曲时,教师可以将音域较宽的学生、乐器掌握较好的学生以及和声能力较强的学生共同分为一个小组,指导不同特点的学生以自身优势为基础进行合作探究,以此对复杂的音乐知识进行分解,使学生能够在互帮互助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学习效率;同时每周班会课上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声乐比赛、视唱练耳音乐会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既合作又竞争,从而不断完善学生的音乐教育体系,使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充分检验。

四、结语

总而言之,交互式教学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视唱练耳和声乐教学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教师可以从师生情感交互、教学内容交互以及学生学习交互等方面入手来不断打造新型的交互式课堂,从而减少学生的音乐学习阻碍,使学生能够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迟素敏.中职学校学前教育基于交互式教学模式的视唱练耳和声乐教学[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6,15:139-140.

[2]李桂梅.交互式教学下的学前教育视唱练耳和声乐教学[J].黄河之声,2019,15:195-196.

声乐教学案例范文篇7

关键词:歌剧;声乐教学;作用;措施

将歌剧引入到声乐教学中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多元的歌唱形式,并且有助于学生感受艺术文化,进而完善声乐知识结构。而如何充分利用歌剧提升声乐教学质量成为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歌剧在声乐教学中作用

(一)、歌剧的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最为重要的因素。在声乐教学中,如果学生对其毫无兴趣,那么就无法很好掌握声乐演唱技巧,也无法自我提升。因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声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终身任务。而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与其所选择的作品有关。歌剧现如今被教师作为教学的最佳选择。歌剧有国外歌剧和中国歌剧,它们都有着风格各异的特性,正好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另外,将歌剧融入到声乐教学课堂中,也使教学内容和方式更加多样化,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在教授声乐知识时,可先选择一些相对简单,较为流传的歌剧作品,如《茶花女》、《我亲爱的》等,这些作品有着鲜明的音乐形象,旋律优美,乐句简单朗朗上口,这些作品在训练学生气息控制和对整体音乐内涵的把握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增强学生对学习声乐的自信,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歌剧为唱功训练提供平台。在声乐教学中,重唱和合唱都是教学的重点,相对独唱而言,它们在音准、节奏等方面要求更为严格。重、合唱是歌剧的一个特色。歌剧要求不仅要唱出重唱的基本特点,而且还要唱出主人公个性特征,必须产生共鸣,必须和谐。因此,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在教授学生重唱时,除了教重唱的基本技巧,还要教学生多元化的演唱风格,培养学生的艺术文化修养和团队协作意识,为构建一个完整的声乐知识结构奠定良好基础。合唱是由多人共同演唱同一声部,要求他们在音准、节奏等方面要能够协调起来,而重唱则是由不同人来完成演唱,在最高声部、中间声部和低声部方面要求更加严格,要求其要有扎实的音乐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将比较困难的中间声部和低声部完美演绎出来。在具体的声乐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需要在无数次的失败中磨练。经过艰苦的学习,学生的唱功定有很大提高。

(三)、歌剧为培养文化素养提供平台。歌剧就是采用演唱和表演相结合的方式演绎故事内容,既包括音乐、表演、舞蹈方面的知识,又包含文学知识。从大多的歌剧剧本中可以看出,其很多素材都是源自文学作品。如歌剧《卡门》,其源自法国作家梅里美的《嘉尔曼》;歌剧《茶花女》,其源自法国小说家的著名小说《茶花女》;中国歌剧里程碑《白毛女》源自于民间传说;歌剧《江姐》源自于长篇小说《红岩》等等。这些歌剧作品对于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起着很大作用。歌剧作曲家将个人情感与故事情节融于一体,使歌剧充满戏剧性色彩。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其相关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对其创作背景、文化以及那个年代的音乐进行探讨,这样才能让学生所运用的唱歌技巧具有时代特色,准确表达歌剧的思想内涵,传达歌剧的美好意境。由此可见,学生在演唱时,不仅能够更完美地演绎歌剧,提高学生演唱技能,而且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

(四)、歌剧为演唱与钢琴伴奏更加和谐提供平台。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是成功演绎一部声乐作品的关键。当学生在演唱某部音乐作品时,除了要把握好声音自身因素外,还必须与钢琴伴奏配合得当。由此可见,教师在教授学生如何演唱的同时,还需让学生认识钢琴伴奏的重要性,教授学生在演唱时要仔细倾听钢琴伴奏,在力度、速度、呼吸等方面与伴奏要达到高度默契。在歌剧中,演唱者与钢琴伴奏协调默契度非常重要,二者不可分割,二者共同合作达到一种完美的艺术境界。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如何与钢琴伴奏协调时,选用歌剧作为教学案例,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非常有效。在声乐教学中,有乐感的演唱是其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学生演唱得是否成功,不仅与学生自身因素有关,而且还与其是否能够与伴奏相互协调有着很大关系。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歌剧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钢琴伴奏协调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

(五)、歌剧为实践提供平台。歌剧对声乐教学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歌剧是一个多人共同演出的音乐作品,它需要有戏剧性的故事情节,每场故事都需要主人公把握住度;歌剧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就是音乐,歌剧中的音乐需要指挥与乐器的配合。因此,歌剧演员不仅需要很好地把握住故事情节,而且需要其在此基础上,配合音乐元素,将其完美的演绎出来。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必须了解这一特点,将歌剧适当地融入到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演绎能力。

二、歌剧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一)、指导学生熟记歌词与旋律。在声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歌剧作为案例进行教学,主要是教授歌剧中咏叹调的演唱部分。歌词与旋律是演唱一部作品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指导学生熟记歌词与旋律,为演唱好作品奠定良好基础。教师在指导学生熟记歌词时主要采取读、念、唱的教学方法。“读”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使其能够感受歌词的美感,练习语感,进而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念”以曲的结构来将歌词念出来,感受每小段的意思,体验人物思想感情的波动与转变;“唱”伴着曲子进行演唱,将词与曲结合起来,进一步熟悉歌词,完全演绎作品的情感。而在指导学生如何熟记旋律时,教师让学生采用默记法和哼唱法相结合的方法。也就是说,学生一边在心里读谱一边嘴上哼唱,二者相互配合记忆旋律。歌剧都具故事情节,因此,在歌词方面其都朗朗上口,而且其旋律优美,很好记,学生采用读、念、唱的方法、默记法和哼唱法相结合的方法完全可以熟记下来,为演唱做好基础铺垫。

(二)、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角色。歌剧人物众多,故事情节具有深层的内涵,只有正确理解歌剧的内涵,才能完美演绎。如果分析不到位,没有准确理解歌剧内涵,学生即使有很好的嗓音和娴熟的技巧,也会因演唱没有感情、平淡而失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分析人物角色,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1)分析曲目的“情、词、曲”。“情”作家通过曲目表达的情感;“词”对歌词进行分析,词的意思、词的发音等进行仔细研究“;曲”对曲目的结构和框架进行分析。(2)整体分析。从歌剧的整体出发,对歌剧的创作背景、人物关系、故事情节进行研究,以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演绎人物形象。如在歌剧《卡门》中,怎么表现出卡门的温柔、妩媚、热情、直率,又怎么表现出卡门的傲慢、放荡,在卡门人物刻画上,怎么通过声音和肢体语言将这完全相反的两方面交织在一起,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分析。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分析歌剧中的人物角色,使学生在演唱时能够很好地展现出人物的情感,让歌声更具魅力,让表演更加真实,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三)、指导学生呼吸和音色问题。在歌剧中,人物较多,无论是在地位上还是在情感上都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矛盾冲突不可避免。此时在演唱时要有感情波动,需要饱满的气息,需要大的呼吸流量。另外,歌剧的舞台和场所空间较大,此时需要演唱者要有足够的大的音量,这样才能与伴奏相抗衡,并且在此基础上,要求演唱者音色要明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呼吸时采用快速音阶的方法来进行,指导学生如何提高呼吸量时采用大跳的音程练习方法,指导学生音色时采用级进的八度以内的音阶或半音练习以及跳音的练习方法。如在歌剧《卡门》斗牛士出场时要求卡门女友的有效音域都要超过两个八度,音色要凸显出来,此时教师就选择快速音阶和跳音的练习方法来对学生进行训练,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三、结语

在声乐教学中,无论是西方歌剧还是中国歌剧都将作为教学重点,它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一个很好因素。歌剧对声乐演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培养学生实际演唱能力的一个关键要素。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引用歌剧来提升教学质量的方法很多,如指导学生熟记歌词与旋律、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角色、指导学生呼吸和音色问题等,皆已产生良好的效果。

作者:刘湘林 单位: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

参考文献:

[1]郭义玲,姜山.谈普契尼歌剧作品与声乐教学研究[J].科技信息.2010(11)

[2]陈晓.乌克兰沃茨霍夫斯卡娅教授的声乐教学特征探析[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04)

[3]曲凯.普契尼的歌剧之路[J].艺术教育.2009(02)

[4]智艳.歌剧表演艺术视野与民族声乐教学———“第二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民族声乐大赛”引发的思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9(04)

[5]王春萌.谈民族歌剧的演唱———以歌剧《红珊瑚》选曲《海风阵阵愁煞人》为例[J].音乐创作.2012(04)

声乐教学案例范文篇8

我国高校艺术院系音乐教育是热门专业,不仅为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培养了大批音乐师资力量,而且培养了很多从事演奏和演唱的专业音乐演艺人才。为了适应新时期音乐教育教学改革,高校音乐教师在积极研究音乐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不仅重视音乐技能培养,而且注重音乐艺术创作的音乐理论课程教学。传统音乐教育存在重技能轻理论、理论课程枯燥乏味、教学手段落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音乐专业整体教学质量和创新人才培养。

因此,高校要将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多元化教学,创新音乐教育思路。由斯蒂芬•雷兹教授撰写的《完全音乐理论教程》一书,是欧美音乐院校影响深远的音乐理论公共课必修教材,引起我国音乐界的高度关注,对加强我国高校当代艺术院校音乐教育理论与教学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首先,该书全面介绍了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如,调性音乐基础、旋律写作与分析、等级制、对位类型等,具体阐述了音高领域中的调性、记谱与音阶,乐音图表中的谱表与谱号、音高与音级,音乐空间的音程、临时符号、音阶、等音、音级数与名称等划分,特定音阶中的大调与小调、大调式音阶调号与五度循环圈、小调式音阶、小调调号、关系大调与关系小调等类型,节奏与节拍中的节奏与时值标记、节拍、重音、临时重音符号、非临时性重音、拍子分组、简单节拍、复合节拍、拍号、非对称性节拍、明确节拍、更多的节奏规程和节拍错位等,音程与旋律中的音程变形、音程转位、生成所有音程、等音音程、协和音程、不协和音程和旋律等。全方位论述自然音、变化半音规程和调性传统的其他因素,以及曲式结构,如动机、乐句、乐段与句式等。

其次,该书论述了旋律与和声的融合、新和弦完善自然音阶体系,以及构建大型曲式、半音体系和富于表现力的变音体系,如构建三部曲式、回旋曲式和奏鸣曲式等大型曲式。该书通过大量主动的对写作与分析、演唱与听曲、演奏练习和实际操作等进行强化,再通过精心设计和拓展这些技能,引导大学生从事音乐创作。该书改变了先上基础乐理后上和声、复调和曲式的传统习惯,把基础乐理、复调和曲式理论等内容有机整合,把不同课程现状以综合的思路进行呈现,改变了大学生以前和声课程学完,只会标记一些纵向上的和弦级数、只会做一些简单四部和声写作的现象。最后,该书认为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需要融入整体性音乐学习实践过程中,以独具特色的呈现方式使得教材富有哲理性,并介绍了18世纪与19世纪调性音乐实践之间的风格差异,以及19世纪和声非对称性转向对称性。《完全音乐理论教程》一书具有完善的音乐基本理论体系、丰富的音乐编配练习和自成系统的音乐艺术发展史,对日常音乐教学能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音乐教师要设计好课堂教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相应的学习氛围,开展互动课堂,掌握合适的课堂节奏,运用可行的数字技术等教学技巧,如运用好幻灯片、投影仪、多媒体和电视等现代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运用网络资源创设实践活动和更新知识体系,实现形象化音乐教学,引入多元化风格音乐和拓展声乐教学领域;要用心规划设计音乐教学课堂各个部分,创新多媒体环境,创造设计音乐文化的文学语言意境,用语言文学文化彰显音乐文化艺术的魂魄,使学生充分享受音乐艺术的魅力,提升课堂教学能力、音乐教学行为的分析与评价能力以及音乐课堂教学案例的编创能力。

作者:陈思桥 单位:四川音乐学院讲师

声乐教学案例范文篇9

关键词:学前教育;声乐教学;枉凝眉;作品分析

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问题

2017年初,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出,要加快发展学前教育要事业,继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数量,在“提高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的同时,要“着力提升学前教育教师、保育员素质。”《规划》有关学前教育事业的总体思路为现阶段高校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也让负责教学的一线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计划、教育目标、教学内容等环节中更加具有针对性,但同时对待学前教育生源的教学也给教师带来了挑战。基于不同的学校将学前教育专业安排在不同的院系,文章中所分析与研究的有关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声乐演唱是特指将这一专业设置在音乐学院中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或者是在其课程设置中安排声乐课的院校。[1]上述挑战来自两类生源,每类生源有着各自不同的挑战内容。一类是通过对口招生进入高校的学前教育生源,另一类是参与高考进入这一专业领域的生源。由于作者的教学对象为对口招生的学前教育生源,因此,本文仅分析第一类学生带给老师的教学挑战,对于第二类则暂时不做讨论。以声乐教学为例,这种挑战有两点,首先,对口招收的学生一般是从中职中专直接进入大学,没有经历过高考,对于高中的文化学习缺乏历练,这种文化课缺失的局限在大学学习中表现明显,在声乐教学中也是如此,例如本应该了解和掌握的学历能力、知识储备稍显欠缺。在具体的教学中,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对古典诗词的背诵相对来说都有些薄弱,这就需要任课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讲解,辅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内容,以便在学习技能的同时进行文化知识的储备。因此,教学对象的基础薄弱,导致大部分的教学时间和实践需要从基础开始,主要是打基础,而不能做提升训练。其次,技能训练,同文化课一样,他们的专业技能也比较薄弱。与音乐学院其它专业的学生不同,学前教育的学生没有参加过艺考,通常情况下没有参加过高考之前漫长的刻苦训练。有的学生可能在考试之前上过几节声乐课,但对器乐和乐理等知识了解不够,甚至有些学生进入大学后才第一次上声乐课、钢琴课。基于这种现状,对于相关任课教师而言,在培养的过程中都是艰难和充满挑战的。但无论如何,接受这份挑战和将他们培养成祖国需要的,合格的乃至优秀的学龄前儿童的教师是高校相关专业教师的职责和本分。以下选取声乐作品《枉凝眉》作为案例进行分析,首先对这首歌曲大致背景和音乐结构做一分析,其次,将学前教育的教学过程带入,以呈现在声乐课堂中如何将文化知识和声乐技能同时传递给学生做一个示范。

二、《枉凝眉》曲目分析

在当代中国的小说里,《红楼梦》的地位可谓是重中之重,其内容所涉及的范围之广有百科全书的称谓。这部向来受到重视的小说,在中国于1920年代早已成为一门显学,被称之为“红学”。“红学”的发展,使得有关《红楼梦》的著述、论文数不胜数,似乎连“汗牛充栋”也不能够形容它的研究成果之丰。作为普通的《红楼梦》爱好者,除了看《红楼梦》的著作之外,87版的《红楼梦》电视剧则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一个与经典的古典文学直面接触的机会,使得《红楼梦》在“红学”专家的书斋之外,另开辟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受众园地,那就是广大的老百姓。而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音乐就像一双羽翼一样,带着这部经典飞到了千家万户的心坎上,它简明扼要的凝练了剧中人物的内心情感,使之旋律化,将剧中人物在言说中不足以表达内心情感的话语诉诸于旋律,更显细腻、温婉与灵性。《红楼梦》中的音乐个个都堪称经典,除了主题曲《枉凝眉》之外,还有《葬花吟》、《红豆曲》、《叹香菱》、《秋窗风雨夕》、《晴雯歌》等,全剧的音乐以“惆怅”“哀婉”为基调,兼有浓郁的中国传统音乐色彩,全剧共十三首乐曲,随着剧情的展开而徐徐进入,时而宛转悠扬,时而感慨万千,如泣如诉,优美动人,为《红楼梦》故事的展开起到了画龙点睛之笔。《枉凝眉》首次出现在《红楼梦》中的第五回,它在“戚序本”中又作“枉凝眸”。之所以把《枉凝眉》定为《红楼梦》全剧的主题曲是因为:“一是《枉凝眉》能勾勒出宝、黛、钗的爱情主线;二是预示了悲剧的结局;三是这首词可唱、可叹、可入乐。”[2]这首曲子是个复乐段,由4/4拍构成,它的强弱规律是强弱次强弱,比较适合婉转优美的曲风,调式是#C羽调式,全曲的旋律表现即明亮又哀怨,兼有百转千回,余音绕梁的中国古典声乐美学思想。全曲由两小节引子开头,是个复乐段的曲式结构,结束部分由四小节尾声构成,在调式上从#C羽调式起中间转到B徵调随后又回到从#C羽调式,其中组成复乐段的A和B两部分是由不规则的两组乐句构成,简单的标出其曲式便是:引子+复乐段(A+B)+尾声。前奏中装饰音的运用使得旋律显得流动,富于灵性,音区的运用上大多在中音区徘徊,有娓娓道来的韵律感,乐曲的第二部分重复时用了模进的写法,给人一种语气上的加强与质问之感,更加彰显了无奈的悲剧之美。本曲采用了移宫的调性转换,即以#C羽调式开始,中间转换到B徵调,在这两个调交互游移之后,在乐曲结尾后又回到#C羽调式,这种极富特点的旋律写作广泛存在于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中,如江苏民间小调套曲《姑苏风光》中的《湘江娘》等,也是这种五声音阶调式的特点。

三、学前教育专业学习专业声乐曲目的意义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对口工作是幼儿园教师,幼儿园对他们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唱歌跳舞,弹琴绘画都懂一些。就唱歌课而言,他们在幼儿园教小朋友唱歌时的曲目选择极为重要。根据小班、中班和大班的不同教学群体,通常有以下儿歌经常用在幼儿园的唱歌课上。比如,小班有《小老鼠上灯台》《捉泥鳅》《小星星》等;中班有《数鸭子》《小小牵牛花》《小乌鸦找妈妈》等;大班有《把舞儿跳起来》《蜗牛与黄鹂鸟》《幸福的花朵》等。通过这些曲目可以看出文中第二部分例举的教学案例《枉凝眉》并不适合学龄前儿童的教学和演唱。那么,是不是意味着不适合学龄前儿童唱歌课使用的曲目,就不应该用在高校学前教育的声乐课教学中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高校声乐课的教学中,老师不但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就是说不仅要教他们学习新的曲目,帮助他们储备日后走上工作岗位的声乐作品,还要教他们在日后的唱歌课当中怎样当一名歌唱老师,即如何教学。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我们之所以会选择《枉凝眉》这种歌曲作为教学内容,就是为了让学生产生文化共鸣与兴趣,在体会古典文化的同时,揣摩演唱技艺。进一步说,我们之所以通过《枉凝眉》这首歌曲来分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还是从培养他们学会审美、表达美和传播美的角度来考量的。像《枉凝眉》这种具有古典美学气质的歌曲对培养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民间音乐的五声调式特点具有重要作用。我们需要将这种曲目以及表现中国文化不同面向的不同作品介绍给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边进行文化解读,边进行演唱技艺的提升。从某种角度来说,在大学阶段对他们进行整体文化的熏陶似乎更为重要。因为给学龄前儿童培养老师,基础文化的加强与提升是第一位的。当然并没有否认艺术技能的重要性,这需要在具体情境中具体分析。

四、结语

他们同音乐学声乐专业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作为声乐老师,不能因为他们以后面对的教学群体是学龄前儿童,就一味的根据实际情况而在课堂上仅教他们演唱儿歌,这不符合教学规律,也不符合教学标准和规范。因此,对于这种曲目的选择,通过第一阶段对《枉凝眉》创作背景的介绍,对《红楼梦》这部著作的大致解读;到第二阶段,对作品音乐分析的指导,结合它在整部著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强调它的演唱特点;到第三阶段,具体演唱中的示范、练习、指导等,在这种教学内容和模式的带领下,对他们声乐演唱水平的提高,以及对他们文化素养、审美品位等的提升都有重要作用。要求他们对专业技能和文化知识的双重掌握也是高校培育学前教育专业生源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黎黎.安徽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与教学标准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8,12.

声乐教学案例范文篇10

【关键词】普通高校;声乐教学;质量与效率;现实意义

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声乐教学是一门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是音乐院校塑造形象和扩大影响力的一门技术技能性课程,它不仅要建立在音乐理论和视唱练耳等基础课程的基础之上,而且还需要更多的人文知识和个人综合素养。在现代网络技术的环境里,世界各国声乐教学相互传播和相互影响的节奏日益频繁,热衷于网络的大学生们比声乐教师接触和了解得更快、更多,而很多声乐教师却忙于闭门造车,忽视了声乐教学网络传播的影响力和学习力,局限于一对一、一对二或者一对多等传统的教学思维和理念。改革与创新要求声乐教师要高瞻远瞩,放眼世界,勤于学习,转变理念的核心任务,广泛吸收现代科学技术融入教学,提高声乐教学质量和效率,着实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有用人才,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好务。

一、当前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传统声乐教学思想的束缚。所谓传统教育模式,是指在过去没有现代化资源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一对一的口口相授的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思维是经验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思想,他们各自为阵,相互保守,老死不相往来,缺乏奉献意识,不愿意将自己的声乐教学优势泄露他人之用,还相互诋毁,相互攻击,形成不同的个人风格和教学方法,不能有效将声乐教学资源共享,互为学习与借鉴。在学术上缺乏互学互鉴的思想,不能让学生有效地学习不同派别和不同教师的声乐长处和优势,致使不同教师培养出来的声乐人才质量大相径庭,优秀的声乐老教师不愿意带年轻的声乐教师,年轻的声乐教师轻视老教师的经验主义,瞧不起老教师。“以老带新”的声乐教育培养帮带模式缺乏活力。(二)传统的声乐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中国长期以来的以课堂为主,讲授声乐发展史和声乐理论的课堂模式和师生面对面的声乐技巧训练和演唱训练的课堂模式阻碍了声乐教学的发展。西方声乐教育的线上线下教学、课内课外教学和现代多媒体以及网络平台多维度教学等创新的声乐教学模式在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声乐教学中先是排斥,然后是不主动学习和参与,被动接受较多,总是跟在国外先进教学模式的后面效仿,创新意识不够,吃苦精神不强。这与我国世界一流的互联网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相比声乐教学现代化还相对滞后,对声乐教师有效运用现代化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的培养十分重要,声乐教师的现代化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都将发生巨大的变革,也是声乐教学的一场伟大革命。(三)传统的教学方法不适应学生的成长需要。高校音乐教育声乐教学中普遍还是采用“师生面对面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多为“一对一授课”“声乐小组课”和“声乐集体大课”相结合的声乐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形势,学习效率较低,教学质量不高,尤其是高校音乐招生扩招以来,生源多,教师少,生师比严重不足,造成教学质量和效率大幅缩水,这得归咎于教学资源不能适应生源结构的变化。这既给声乐教师带来沉重的教学压力和思想包袱,也给学生学习时间不够,训练不足,教学内容不够丰富,触动学生灵魂的教学艺术和手法不生动带来情绪上的影响,致使学生学习枯燥、乏力,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阻碍了学生声乐学习的激情。

二、新时代声乐教学质量与效率的途径与方法

(一)借助多媒体视听技术,构建视听课堂环境。多媒体视听教学是最早融入传统声乐教学的先进手段,也是声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常用实施办法。多媒体视听以其生动、形象、完整、多视觉和多听觉的特点改变了原有的黑板板书,老师讲述的固有模式,实现了多元化、多层次和多角度感受声乐课堂的教学艺术,让学生能够从感官上去感知声乐教学的知识内容和实践操作技能,激发学生易于思考,善于学习的激情与活力。多媒体视听技术不仅可以优化文字组合,穿插音频、视频的生动内容,还可以生动形象的图片和场景展示声乐演唱状态、声乐发声机能、声乐表演意境和声乐演唱表情以及声乐表演的造型艺术和服装、化妆艺术等。这不仅省去了教师黑板上板书的时间,讲授内容的烦琐,还提高了教师创新教学的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及教师声乐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值得声乐教师深挖细掘的有效途径。(二)建立微视频教学资源库,构建线上线下学习平台。高校声乐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声乐教学短视频,它是结合声乐课程的主要知识点、重难点、教学目标和技能技法有针对性地制作的短视频课,在教学中穿插运用,以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声乐微课的应用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教学反思、课堂互动、学生信息反馈、教师综合点评和课后作业等教学资源。微课的这些教学资源是在传统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课件、教学反思和信息反馈等教学资源中创新和提炼出来的,有着凝练和总结性的特征。声乐微课是以片段式的方式呈现在课堂的某一个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有时候会串联多个微视频完成一个教学中心任务。教学微课是以短视频为主要呈现形式,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部分。微课具有时间短,针对性强,突出任务和重点,聚焦问题,重视情景,主题突出,内容具体,互动性强,反馈及时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微视频可以是录制的一个发声技巧,也可以是一个呼吸动作,还可以是一个声乐演唱状态或者表演场景等,能够有效地将多个微课环节融入一个中心教学任务,它既可以通过课堂实现教学任务,也可以通过网络线上教学,或者手机终端实现教学任务,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新时代声乐教育思想与理念转变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