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时间:2022-12-22 08:42:47

声乐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摘要:近年来受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为了缓解部分就业压力和经济下行压力,2020年,我国施行了新一轮的研究生扩招政策。新的政策势必会对原有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产生影响。文章针对新时代背景下声乐研究生培养模式,从新政策对声乐研究生的影响、新培养模式研究、就业前景分析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声乐研究生;培养模式;就业前景分析

2020年初,新一轮的研究生扩招政策实施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在同年9月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指出,到2025年,要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1]。在这样的新时代背景下,必然会对声乐研究生的培养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新政策对声乐研究生培养的影响

(一)专业和学术水平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国家对高水平就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是越来越紧迫的客观事实,参考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扩招是大势所趋,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从短期来看,扩招可以减缓部分就业压力,而且顺利考取研究生的学生有了再一次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学术水平的机会;从长期来看,提升了就业层次,培养了更多高素质人才。当然,事物的发展都有两面性,有利就有弊,扩招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随着入学人数的增多,学生专业和学术水平参差不齐,原有的研究生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完善以适应当前的政策环境。

(二)师资团队

随着声乐研究生人数的增加,导师的人数必然会紧缺。导师不仅需要负责每位声乐研究生的个人音乐会指导和毕业论文指导,而且还有繁重的本科教学工作、课题研究和一些科研任务,远远超出了导师个人的承受能力。一些院校迫于压力可能会通过适当降低研究生导师审核条件来解决导师人数不足的问题,但这样又导致新任职的导师缺乏培养声乐研究生的经验。而且,声乐研究生的重唱课、歌剧实践等一些专业大课也面临指导压力,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需要找到一个新的适合声乐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以解决当下声乐研究生扩招与导师人数不足之间的矛盾。

二、新培养模式研究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增长,各行各业的发展进步都需要高质量、应用型技术人才,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知识能力、专业化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更加需要高层次的专业化教育。因此,高校需要对原有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并明确国家对艺术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定位。“艺”指技艺,是拥有展示自身所学专业领域的能力:“术”指技术,是对自身所学知识形成一定体系并拥有传授他人技艺的技术;“专业研究”指学术性和创新性(研究性),研究生不仅要继承已有的知识和财富,还要在理论研究中或专业表演中创造出新的财富[2]。

(一)课程设置

对于声乐研究生而言,高校要针对声乐研究生的专业特点进行课程设置,要在共性中找到个性。在公共必修课中,英语和政治教育不能被忽视。英语是声乐研究生做学术研究的重要工具,英语学习有利于提高其阅读研究英语文献的能力,更好地适应将来的科研活动和音乐实践;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英语水平高将有可能使声乐研究生在同行中脱颖而出,充分体现出其是一个具备系统专业知识、高水平技能和一定艺术造诣的高层次、应用型音乐专门人才[3]。政治类课程的开设对声乐研究生的思维养成有重要的意义。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可以让声乐研究生更加深刻清晰地了解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含义,从而指导他们今后的声乐专业学习[4],同样也对声乐研究生将歌唱方法技巧理论与自身实际相结合起到了一定的指导意义。声乐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程由3部分组成:专业技能课程、教育类课程和研究类课程[5]。这3类课程分别对应了前面所提到的“艺”“术”和“专业研究”对声乐研究生需要具备的能力要求。

(二)实践安排

对于声乐研究生来说,需要具备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对于体现声乐研究生的专业性和职业性至关重要。实践能力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练”出来,而不是只通过简单的课堂学习“教”出来[6]。因此,形成教学实践、舞台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实践模式是培养声乐研究生的最佳途径。1.教学实践的培养。导师可以尝试让研究生参与教学活动和讨论。在导师的指导下,声乐研究生对本科生进行歌唱技巧和舞台表演方面的辅导,这样既改变了以往一对一的教学授课模式,也使得研究生的教学能力得到了锻炼,使其切实体会到教学相长的含义。2.舞台实践的培养。舞台实践是声乐研究生自身专业技术和素养理论相结合的延伸和体现。除了每学期期末考试和中期音乐会及毕业音乐会以外,高校还需要给声乐研究生提供更多上台表演的机会。高校可以积极举办声乐比赛、组织歌剧表演,或者重唱作品专题演出,丰富研究生的舞台演出经验。3.社会实践的培养。社会实践是检验教学实践和舞台实践的唯一标准,也是高校声乐研究生教学成果展示的重要环节[7]。以往高校基本都是以“学习理论知识—能力构建—实践”的方式对研究生进行培养。实习期间,研究生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而某些问题无法短期之内解决,需要进行一个再学习的过程。但研究生实习后即将毕业,没有充足的时间再进行系统的学习,这就造成了学习的滞后性。因此,建议把社会实践调整为“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培养方式。

三、就业前景分析

(一)就业困难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培养模式。部分高校没有意识到当前就业形势已经发生明显转变,仍然施行原有的培养模式,而未进行改革、完善,造成培养出的声乐研究生就业时与社会衔接困难的局面。第二个原因是社会需求。研究生的数量增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专业成绩过关,还需要过硬的综合素质[8]。声乐研究生人数逐年递增,而社会所需要的岗位数量与研究生扩招数量的差距较大,这也是造成声乐研究生就业困难的客观原因。

(二)应对策略

目前,声乐研究生就业困难,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高校需要时刻了解和关注社会的实时动态,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适当地改进和调整教育教学方法,对原有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完善,重新制定符合新时代声乐研究生发展的培养目标。高校还需要搭建专业的就业信息平台,为研究生提供最新最全的就业信息,让研究生深入了解各个地区的人才引进政策,同时把优质的单位和企业带进高校,实现毕业生与单位和企业的高效对接[9]。社会各单位和企业需要积极地走进校园,为研究生就业提供更加公平、广泛和便利的就业机会。高校要主动了解人才需求与就业状况,社会也要及时给高校提供相关就业信息,形成动态的反馈机制和长期的密切合作。目前,研究生教育改革进入了新阶段,需要高校重新明确国家发展状况,在原有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完善,推陈出新,制定出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培养目标,培养出能够在各个领域解决实际问题的高质量技术人才。声乐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需要高校在明确总培养目标中进一步研究出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在共性中找到个性,为国家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声乐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Z].2020-09-25(3).

[2]李占秀.音乐专业研究生教育“本科化倾向”的反思与对策[J].人民音乐,2006(8):64.

[3]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2015年修订版)[Z].2016-02-16(1).

[4]苏娜.高师音乐学硕士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J].音乐创作,2010(6):152.

[5]李晓玲.高师音乐学硕士生课程结构失衡的审视[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10(2):115.

[6]刘欣,陈明霞,杨海贤.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内涵及重要性[J].艺术研究,2017(4):50.

[7]何琼.关于声乐表演与教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J].艺海,2011(5):133.

[8]张建华.高师音乐毕业生就业的四点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05(2):43.

[9]李家源.研究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21(5):61.

作者:李娜姚 文豪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