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表演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09:57:06

声乐表演

声乐表演范文篇1

关键词:声乐;舞台表演;模式;教学

教师要以身作则,通过科学发声与技巧训练,纳入新型的教学课程,不断扩展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和实际的演练技巧,使学生最终达到具有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提高自己的实际能力,掌握适合自己进行歌唱的技巧,而教师则是结合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和理解声乐的理念和规律,最终能有一定的登台表演的能力。

一、注重声乐的教学理念,刺激学生的表演天赋

声乐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行为艺术,因为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遵守一些自然规律和教学原则,从生活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感受到自然,感受到艺术的气息。在培养学生的舞台意识时,一定要注重对学生音乐审美和教育艺术的强强联合,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和理解力,抓好细节和完善教学形式,运用当前声乐音乐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促进学生的音乐细胞发展,采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等形式,构建新型和科技化的声乐教育课堂。之所以说声乐教学又是一门艺术,因为在教学时,教师必须让学生全面的加入到音乐课堂的学习中,运用恰当的语言和巧妙的手法,自觉融入到声乐环境中,身临其境,亲自感受,才能逐渐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和理解力,让舞台表演成为一种认识方式,一种生活感受,让学生充分的热爱音乐,用心感受每一首声乐曲调的温度和艺术气息,促进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热爱舞台剧,热爱生活。

二、强化声乐的特殊形式,提高学生的表演技能

声乐入门训练的方法,教师要掌握有效的训练模式,它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只有优秀的教学题材和训练模式,才能让学生以主观的情感体验对待课堂,激起学生对声乐的渴望和兴趣,给学生营造积极和有趣的声乐课堂教学环境,进而提高学生的表演技能。许多经典的舞台剧能让学生找到一些声乐表演形式的感觉,更放松和自信。比如《梁祝》、《荆轲刺秦王》等,这些都是经典,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表演的形式,分小组进行角色扮演,并鼓励学生自学自唱,利用讲台作为虚拟的舞台形式,找到自我的表演感觉,促进学生的学习的动力和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帮助提高学生的舞台应变技巧,全方面提高。在强化声乐特殊教学形式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和掌握基础的声乐技巧,主要是通过歌唱的形体,对歌唱者的呼吸、节奏等都有较高的要求,而且在唱歌的同时,要充分的融入到舞台环境中,对共鸣腔的打开、面部表情等都要有效的管理,以及简单的发声练习四个方面循序渐进的进行练习,反复感知,才能让学生找到自我的感觉,注重学生审美能力培养,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享受声乐带来的无穷享受和体验,提高声乐课堂教学效率。

三、引入声乐的教学训练,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技巧

声乐和一般的歌唱的形体训练时更注重歌唱者的情绪管理,最常用也是最基础的是,演唱者必须有“挺拔而放松”的感觉,才能让表演者和舞台充分融合在一起,逐渐吸引观众的目光。这对于初学者就必须有一定的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合理的引导学生,掌握实质的训练技巧,找到舞台的感觉,放松自我,增强学生在实际表演过程中的舞台表现力和感染力,综合提高和发展。教师在引导学生训练时,要注重形体的扩展,即演唱时,两脚要自然分开,约5公分,而左脚要稍稍向前,与右脚呈现30度左右,右脚稍稍向后,才能形成较好的站姿,对声部的发声是非常有利的。此外,演唱时必须把腰椎挺起,让胸腔充分的展开和放松,上身直立并略水平前移,全身心呈现放松状态,才能极好的适应舞台形式,摆正姿态,不会受到外力的影响,身体的重心也会落在两个前脚掌上,保持全身的平衡状态,两肩也要平展放松,并带动后背、胸口及两臂一起放松,对于演唱者的身体协调性和对舞台的感受能力也有一定的培养和促进作用。但是,教师在引导学生适应舞台,进行声乐演唱时,需要注意的是要做到“松而不懈”,并不是一种慵懒的状态,必须是一种积极的放松,才能达到很好的训练效果。随着当代科技的发展和科教力量的不断完善,艺术成为各大高校越来越重视的教学内容。其中,声乐作为典型的一门艺术,深受教师的青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声乐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独特魅力和触发听觉感受,刺激学生的表演天赋,逐渐形成表演意识,强化声乐的特殊形式,提高学生的表演技能,并不断的引入声乐的教学训练,才能综合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技巧。

[参考文献]

[1]邱雅州.将戏剧表演角色体验理念与思维引入高校声乐教学中[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4,04:12-14.

声乐表演范文篇2

1.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培养学生表演能力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表现形式,声音和视觉两个方面都能得到提高,对于作品也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与感受,在潜移默化之中还提高了自身的审美情趣与能力,这对学生的声乐学习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2.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作品的能力

要学好声乐与歌唱表演,学生就必须拥有独立分析处理作品的能力。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阅历与思考方式不同,每个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也会有所不同,很可能会与作曲家所想要传达的思想和感情产生偏差,甚至产生误解,这种情况对学生学习、理解作品,表达、诠释作品是非常不利的。而通过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就能改善这一问题。表演能力的提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处理作品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听觉、视觉、触觉去模仿、锻炼并感受作品,更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与历史背景,体会歌词中包含的意境与内涵,最终学会正确分析理解作品,并将其正确地表现出来。3.锻炼学生的心理调控能力声乐学习的目标是学生能够将歌曲作品通过演唱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对学生的舞台表现有着较高的要求,然而很多学生由于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训练,在临上台演唱时往往会产生怯场、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和心理状态。而通过加强对学生表演能力的培训,能够在实践中不断磨炼学生、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获得自信,在演唱时很好地调节好自己的心态与情绪,将饱满的热情与精神投入到表演中,取得歌曲演唱应有的效果。

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表演能力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选择歌曲要符合学生的特点一场完美的歌唱表演需要演唱者有扎实的演唱技巧与良好的心态,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时,教师需要注意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要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歌唱能力、嗓音特色,选择符合学生能力的作品来进行教学。若是选取的技巧学生不能胜任或是不符合他的音域和嗓音条件,不仅不能实现对作品的完整演绎,反而还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对歌唱表演产生畏难情绪和紧张不安的心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作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慢慢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和演唱技巧,使学生在学习和演唱的过程中不断受到认可与肯定,帮助学生建立起信心。(2)教会学生分析作品并融入自身体会声乐教学和歌曲演唱不仅是声音的艺术,它是声音、情感与动作的融合体,学生不仅需要在声音上进行打磨与训练,在感情上同样需要领会和感受创作者的意图与思想,做到与作曲家产生共鸣,与观众产生共鸣,只有这样才能算是将作品中的精髓演绎出来。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到这一点,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更好地诠释作品,就必须教会学生分析作品并融入自身的体会,帮助学生去感受和领悟作品中的情感,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融入自己的想法。(3)培养学生的心理调控能力歌曲表演者是属于舞台的,在舞台上展现自己,传递自身的情感与思想是每一位歌曲表演者所追求的目标。然而在舞台上面对着众多的观众,很多表演者不能很好地调控自己的心理,对表演产生恐惧、紧张与焦虑等心理,使得表演效果大打折扣。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心理调控能力,教师就需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表演能力培养,给学生更多的实践与表演训练,帮助学生克服不良心态,学会控制情绪与心理,建立自信,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与表演效果。

2.加强歌唱表演舞台艺术实践

要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除了要帮助提升自信心,还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只有当学生具备这两点时才能够表演得更好,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当加强歌唱表演舞台艺术实践。(1)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首先,要想提高学生的表演效果,就必须使学生对作品和舞台都有着充分的理解,产生自己的思考与见解。因此,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就显得十分重要。表演者在舞台上的每一个动作、走位、神态都包含着特定的含义,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就无法将其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声乐教学中除了对学生的歌唱技巧有要求之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必须加强学生对艺术的理解能力与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仔细琢磨舞台上的每一个动作与神情,将最完美的一面展现在观众面前。(2)训练学生在舞台上的歌唱表演动作声乐艺术演唱既需要学生学会“唱”,还需要学生学会“演”,两者兼备才是完整的演唱艺术。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说明舞台上的每一个动作都是需要经过多次训练、细细琢磨才能够将其精髓表现出来的,要加强学生的表演能力就必须训练学生在舞台上的歌唱表演动作。为了使表演更加生动、感人,学生必须在每一个动作上都自然得体、发自内心,恰到好处。除此之外,对于面部表情的控制也是重中之重,俗话说“一身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都说明了面部表情和眼神对于歌曲演唱的重要性。(3)要求学生重视与伴奏的合作每一首歌曲的伴奏都是歌曲创作者的灵感与感情的融合,由编曲者精心雕琢而成。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的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明白与伴奏合作的重要性。伴奏作为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只是起到一个提供和声背景的辅助作用,伴奏与人声一样都是歌曲的灵魂所在,演唱者的声音与伴奏应当是平行关系,两者要相互交融,和谐准确。教师应当注意培养学生与伴奏的合作能力,积累演唱经验,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学生的演唱打好基础。(4)防止学生一味追求歌唱技巧声乐教学中歌唱技巧固然重要,但切不可让学生一味地沉迷于对歌唱技巧的追求之中,歌曲最重要的是情感的流露与传达,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一名伟大的歌唱者应当树立正确的技巧观念,注意技巧与情感紧密结合,万不可顾此失彼,否则只会使表演效果大打折扣,得不到观众的共鸣与认可。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歌唱艺术的内涵,通过反复磨炼学生的专业水平,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积累表演技巧,这样学生的表演才会逐渐走向成熟,最终形成真挚动人的表演风格。结语综上所述,表演能力在声乐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地位,可以说有了表演的声乐艺术才是完整的声乐艺术。教师在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中都应注意提高表演能力,将“演”与“唱”融合统一,传达出歌曲中的内涵,力求达到更好的演唱效果。

作者:曹洋 单位: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艺术系

参考文献:

[1]韦桂喜:《声乐教学中表演能力的培养》,《大舞台》2013年第2期,第240-241页。

[2]桑素萍:《声乐教学中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大舞台》2014年第2期,第186-187页。

[3]田甜:《声乐教学中表演能力培养方式的探究》,《黄河之声》2014年第5期,第82页。

声乐表演范文篇3

基于音乐美学视角研究声乐表演艺术的重要意义

有助于表演者对音乐作品进行再创作声乐表演是基于原作的二次创作,表演者需要在尊重原作思想与旋律的基础上,融入自身的思考与经验,对音乐的内涵进行创造性表达,从而让作品既能表达原作者的思想情感,也能体现出表演者的艺术情操。同时,声乐表演者要能够灵活应用美学知识,激发自身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根据表演情境与具体情况,融合一些新颖的表演元素,实现音乐作品的二次加工,构建起音乐创作的典型模型。此外,声乐表演者必须能将音乐作品的思想灵魂演绎出来,挖掘出其中的美学价值,赋予音乐一定的生机与活力,给予观众良好的审美感受与艺术体验,使其深刻体会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因此,音乐美学与声乐表演的融合,能够提高表演者的审美能力,不断丰富其知识储备,提升其艺术修养,使其表演出更加生动、有内涵的音乐作品。能够为声乐表演提供科学导向现代音乐美学集中体现了大众的审美趋向和审美需求。从音乐美学视角来审视声乐表演,能够将观众的审美理念准确地传达给表演者,促进声乐表演艺术的深入发展,使得音乐作品更加符合观众的审美需求,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提高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同时,审美既是主观的理念认知,也是客观的社会价值取向。随着时展,音乐美学的发展趋势与方向也会不断变化。将音乐美学应用于声乐表演中,可以赋予声乐作品以时代特色,使其沿着时代风向和社会发展趋势前进,从而有效提升声乐表演的思想内涵,促进我国声乐表演事业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此外,音乐美学与声乐表演的融合,能够丰富声乐表演的思想内涵与音乐内容,为观众呈现出更加优质的音乐作品,带给他们良好的观赏体验。有助于提高音乐表演的吸引力音乐美学是从古至今沿袭而来的艺术经典,能够将声乐表演的实用性、艺术性、创造性表达出来。将声乐表演置于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宏大语境中,分析探究其美学特征,结合音乐美学理论,创造出艺术价值较高的音乐作品,能够有效提升音乐作品的文化底蕴与艺术魅力,提升表演者的审美能力。同时,对于现代声乐教育而言,确立良好的音乐审美观是开展声乐教育的重要前提。音乐美学与声乐教育的融合,可以将作品的生命力充分释放出来,表达出深厚的情感内容与思想主旨,赋予作品鲜活的生命力,使声乐表演更具吸引力。如果仅采用乐谱方式,演奏单一的音乐旋律,就无法传达出音乐作品的艺术内涵。因此,音乐美学可以激发声乐表演者的艺术创造力和感知力,提高音乐作品的表现力。音乐美学应用于声乐表演艺术的基本原则处理好原作与再创作之间的关系原作是再创作的基础与前提,再创作需要尊重原作的思想情感与作品内涵。声乐表演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将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实现作者与观众之间的思想交流,使观众深刻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因此,表演者要想演绎出优美动听的音乐作品,就应处理好原作与再创作之间的关系,尽量尊重原创,深入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与背景,加强调研与分析,并融入个人见解,根据自身理解与经历,对原作进行形象化解读,通过与原创作者的情感交流,将音乐作品的个性美充分展现出来。只有保持好原作与再创作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充分展现出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使二者协调统一,使音乐表演更加直观形象。

保持表演艺术与技巧的平衡

表演技巧是具体的演唱方法,需要表演者学习专业的技法,掌握正确的演唱技巧来诠释音乐作品。通常来说,一个成熟的表演者需要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训练,才能够掌握十分熟练的表演技巧,演绎出高质量的音乐作品。而表演艺术则是一种抽象化的演绎能力,需要建立在表演者成熟的演唱技巧基础上,表演者通过分析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艺术思想,挖掘出有价值的艺术创作元素,并发挥个人创造力,运用不同的表演技巧与形式,将声乐作品的艺术性充分展现出来,提高声乐表演的艺术张力。艺术性与技巧性的相互统一,实现了声乐表演内涵与形式的高度结合,使音乐形神之美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可以直观地反映出表演者的专业功底与艺术造诣,能够给观众带来一场听觉盛宴。保持表演艺术与技巧的平衡能够激发声乐表演的内在活力,应成为音乐美学应用于声乐表演艺术的重要原则。注意音乐的时间互通性随着时代变迁,音乐作品的风格特性也会随之变化。因此,时代性是音乐的鲜明特点。开展声乐表演必须注重挖掘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与社会历史特点,深入了解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对音乐创作的影响,分析不同创作手法的目的与作用,准确把握作品的艺术风格和历史意义,从而将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与价值意蕴表达出来。比如,对于古风类声乐作品,由于其年代久远,无法亲眼看到古人创作音乐作品时的真实意境和演奏情境,但是从历史文献与传统文化中可以窥见一些蛛丝马迹。演奏者可以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研究古风类声乐作品的演唱方式、旋律特点等,揣摩古人创作音乐作品的意图,准确把握音乐的风格特色。此外,不论何种类型的声乐作品,如民族歌曲、戏剧抑或民歌小调等,演奏者在表演时都需要考虑其背后的历史背景、社会风貌、文化特色等,以确定音乐作品的总体基调,将音乐之美创造性地表达出来。

音乐美学视域下声乐表演艺术的要素

语言要素

相比于其他音乐形式,声乐表演艺术能够通过合适的歌唱语言,将歌曲的思想内涵、情感主旨表达出来,实现音乐与语言的良好结合,更好地与观众进行情感交流,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语言是传情达意的重要工具,是把握歌曲旋律节奏的基础性要素。因此,掌握良好的歌唱语言是提升声乐艺术内涵的重要因素。通常,声乐语言是在人类生活语言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其通过一定的艺术化处理,实现了人类语言的创造性表述。在表达时,表演者需要根据不同的表达内容选择合适的语气、声调,进行合理断句,并配合特定的肢体语言、神态变化,综合上述几点要素,将音乐作品中的艺术内涵表达出来。同时,表演者还应注重歌唱语言的特殊性,需要增强语言表达的戏剧性,通过合适的发声技巧,准确清晰地表达词义。总之,声乐表演应把握歌曲语言的内在规律,采用良好的声乐技巧与艺术语言,将音乐的艺术特色表达出来。情感要素情感是声乐表演艺术魅力的关键所在。表演者需要采用合适的声音技巧,将艺术情感转化为知觉艺术。情感是音乐美、艺术美的重要因素,能够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发挥出音乐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因此,情感是声乐艺术的灵魂,能够将音乐艺术魅力表达出来。在演唱时,表演者既需要考虑作品的情感基调与发展脉络,又要与作曲家的审美理念联系起来,通过进行良好的情感体验,将个人审美意识融入艺术作品中,实现情感的有效表达。如果演奏者缺乏良好的情感投入,仅凭借演唱技巧开展表演,将无法产生较强的感染力,表演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声乐表演者应深入研究作品,了解作品的创作风格、时代背景以及思想内涵,熟练掌握音乐的旋律特点,并且结合自身的阅历与情感经历,深入体会作品中的情感内涵,沉浸在作品的意境中,将其中的思想情感生动地表达出来。

装饰要素

装饰要素主要指声乐表演舞台的外部环境,包括表演服装、表演道具以及舞台布景等三大方面。声乐表演不是简单的歌曲演唱,要考虑视觉、听觉等多方面因素,配合服装、道具、灯光、舞台等多种装饰性元素,营造良好的视听表演空间,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声乐作品的艺术魅力。通常,这些装饰要素应与声乐作品的风格特点保持一致,以保证整体舞台效果的一致性,这样才能达到视听融合的效果,营造出良好的舞台氛围。其中,表演服装应尽量贴合声乐作品风格,根据音乐类型选择不同年代与造型风格的服装。如古风类音乐可以选择汉服等传统服饰,现代音乐则可以选择一些时尚类服装。灯光、色调等尽量符合声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协调搭配暖色调与冷色调,通过生动形象的外部装饰,强化观众的听觉体验,使观众能够沉浸在声乐表演创设的情境中,与音乐作品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品鉴音乐的艺术美感。

音乐美学视域下声乐表演艺术的技巧

气息技巧

气息技巧是影响声乐表演水平的重要因素,主要是依靠声带器官,再配合口腔、鼻腔,合理调控呼吸节奏,发出气息。在演唱过程中,表演者需要正确运用气息,把握好呼吸技巧,学会灵活调节呼吸的深浅、长短,使气息传达深而不僵,能够自如地切换气息。换气时,可以通过口鼻同时吸气的方式进行换气,从而保证演唱效果的自然顺畅,使气息更加稳定。吸气状态也是影响声乐演唱效果的重要因素,表演者要能够将鼻腔、胸腔等部位的气息传达到腹部,同时小腹下压,试着想象抬重物时的感觉,从而找到气息的支撑位置。在训练时,表演者应让身体保持直立状态,放松左右肩膀,微收小腹,在平静状态下进行深呼吸,当吸气量达到八成左右时,可以逐步放慢吸气速度,并开始缓慢呼出;接着采用练气的方式,将气息匀速流出,进行正确的发音训练。这样能够缓和表演者的紧张心理,使其保持良好的演唱状态。总之,气息在声乐表演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增加音乐作品的层次性,产生良好的演唱效果。

音色技巧

音色通常是指表演者声音的特色,不同的音色能够表达出差异化的音乐风格与人物性格,营造出良好的音乐表演情境。人们通常认为声音条件是先天决定的,没有意识到后天训练可以改变音色。在声乐表演中,男女音色存在较大差异,大致包括花腔、戏剧腔、抒情腔等几种类型。演唱者应根据表演情境的差异,选择不同的音色进行表演。比如,在演唱传统歌剧《白毛女》时,演唱者可以采用沉重深厚的音色,将心中的愤怒与悲痛表达出来,保证音色与音乐作品的基调相符合。如果音色转换不合理,将会影响最终的演出效果。在声乐表演中表演者应合理应用音色,采取个性化方式,充分诠释不同强度的声音,传达出丰富的思想情感,产生良好的舞台感染力,并通过音调的变化,让观众融入声音情境中,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表演更加富有情感与艺术张力。

力度控制

声乐演唱中常常会出现过于注重音乐旋律和发声技巧,忽视音乐声音强弱力度的现象。许多表演者一味追求音乐演唱的响度或强度,将作品演绎得千篇一律,使作品丧失了自身的特色与艺术内涵。为此,要想更好地表现音乐作品,就要准确把握声乐演唱的力度,采用合适的演唱技巧,将音乐作品的旋律表达出来。首先,应分析作品中旋律变化的特点,梳理出不同部分的演唱力度,并进行明确标记与记忆;其次,进一步挖掘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变化演唱技巧,营造出良好的情境,激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此外,力度可以被视为一种声音表现的强度,也可以理解为声音的响度。力度的控制取决于呼吸的压力以及演唱技巧,合理的力度搭配合适的声音密度,可以传达出良好的情感内涵。综上所述,音乐美学对声乐表演意义重大,能够丰富声乐作品的内涵,更加直观形象地体现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并且可以传达出良好的艺术内涵,为声乐表演艺术提供更多帮助。在表演时,表演者既要考虑音乐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考察音乐旋律与文化内涵,挖掘出其中的情感,又要多层次地分析音乐作品的时代价值,将其中的音乐内涵表达出来,实现音乐表演风格与时代特色的融合。

参考文献

[1]刘正宇.探究声乐歌唱中的音色艺术处理技巧[J].北方音乐,2015,35(14):166.

[2]赵青.声乐演唱技巧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探究[J].大观(论坛),2021(10):37-38.

[3]于宏.探讨声乐技巧在声乐表演艺术中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2014(18):81.

[4]李晓晓.演唱技巧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研究[J].戏剧之家,2021(24):114-115.

[5]张娜.现代音乐美学融入声乐表演艺术研究[J].艺术大观,2021(17):103-104.

[6]冯鸢.试析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声乐表演艺术的启示[J].北方音乐,2019,39(07):238-239.

声乐表演范文篇4

【关键词】声乐表演;审美特征;艺术实践

在以往的艺术表达中,艺术家门都会通过演唱歌曲或是形体表演来实现人们对于审美的需求。声乐表演作为一种产生较早的一种艺术表演方式,在世界各地都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因为它能够将音乐和表演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更加优美和独具魅力的艺术表达,演唱者在表演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到人声、形体以及乐器之间的相互配合,给观众能够带来一场完美的视听盛宴。在不同的人看来,声乐表演中所呈现出来的内涵是不尽相同,正如“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不仅在欣赏表演的过程中需要能够挖掘其深厚的艺术价值,作为演唱者也需要结合观众的喜好和一些创新的元素,在自己的声乐表演中发挥出更好的效果,能够通过一种潜移默化的情感渗透到人们的心中,在审美上产生共鸣。

一、声乐艺术表演中的美学价值

(一)表达共鸣

声乐艺术表演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了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使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通过观看艺术表演来缓解自己在生活中的压力。而在观赏声乐表演时,观众能够从一些歌曲和表演中产生共鸣,从而对于提高人们整体的审美素养具有很大的价值。

(二)再创造性

演唱者在进行声乐表演时要基于作品真实的情感进行艺术的传达,同时基于演唱者自身的专业技术、艺术修养、文化修养、表演经验等各方面不同程度的积累,呈现出了具有综合审美艺术特征的二次创作声乐表演。

(三)音表融合

所谓的声乐表演,就是指不仅要掌握如何唱,还需要能够懂得去如何演,才能够塑造一个完整的舞台作品,在实际的表演过程中,音表应该在一体化的,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声乐表演中有利于实现演唱者在二者方面的平衡和调节,对于唱歌的技巧,肢体形象的表达等都需要给予充分的重视,让观众在视听融合的过程中欣赏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

(四)艺术张力

声乐表演的过程并不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在表演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实现唱歌和形体动作的张力。也就是在平时训练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于自身表演技巧的把控。在唱歌方面能够实现更加优美和独特的唱腔和音色,在表演的过程中也可以跟随情感去释放真实的自我,这种艺术表达的张力是声乐表演中非常重要的考察要素。

(五)外在美感

与此同时,在声乐表演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彰显出演唱者的艺术形象,演唱者还需要进行舞台的整体包装,舞台服装与作品风格相匹配。这样结合形象美和艺术美的声乐表演就能够以更高的美学价值受到观众的喜爱。

二、声乐表演中体现出来的审美特征

(一)动静结合凸显多元美感

在声乐表演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审美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考察和分析,其中比较显著的就是声乐表演能够将表演的动静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如果说在表演的过程中演唱者的艺术展现方式是“静态”的,那么他们所传达出来的情感就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动态”反应。在声乐表演中只有实现了动与静之间的融合发展,才能够使艺术作品的内涵和价值得到最大化的输出,让观众在一动一静之间感受来自艺术表演的丰富性,凸显出多元化的美感。

(二)声形合一融入情感体验

在声乐表演的氛围中,演唱者不仅要合乎规范地呈现出一首完整的音乐作品,还需要在演唱的过程中尽可能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这样能够很好地带动观众们的情绪,让他们能够沉浸在演唱者所营造的情感环境中增强对于艺术表演的理解力和感悟力。审美是一个对多元化的过程,每个人在演唱者的音乐表演中所体会到情感也是不同,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丰富的差异,才使得诸如声乐表演这类的艺术创造有了更高的价值。因此在实际的表演中,演唱者应该使自己的声音和形体共同表达出情感的充沛性,让更多的观众能够参与到情感的起伏过程中,与演唱者实现情感上的契合和互通。

(三)传统文化衔接现代创新

在千百年来的历史传承岁月中,声乐表演作为一种古老而常见的艺术形式,在当代演唱者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能够积累和继承这些传统的优质文化,从而提取出文化的精华并为自己所用。更需要在声乐表演的过程中能够实现推陈出新,融入一些现代的文化元素,打造更加具有丰富性和层次感的表演内容。很多演唱者在声乐表演过程中单一地运用古典音乐,或是现代化音乐,对于观众来说都无法很好地触动他们的心灵,给他们带来视听中全新的审美路径。通过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的融合,让人们发现原来声乐表演也可以运用这种方式表达出来,让新一代的年轻人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也让老一辈的人能够从声乐表演中接受当前的一些新事物。

(四)开创风格塑造独特魅力

在进行声乐表演的过程中,除了外在因素的审美特征外,演唱者个人的艺术价值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作为一名致力于对外表达的艺术工作者来说,应该在声乐表演的过程中开创出属于自己的风格体系,在舞台表演的过程中要能够塑造出专属于个人的魅力。在审美日渐单一化的趋势下,在表达艺术的过程中更加“标新立异”能够选择适合自己,并且能够代表自己风格的表演内容,让个人能够与表演的过程相互协调,最终达成一致性的目标。

三、声乐表演艺术实践探究

(一)加强形体动作训练,夯实基础表演素养

在声乐表演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种的角色类型,需要演唱者能够在其中进行切换和衔接,这对于他们的表演功底和唱歌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声乐表演艺术家,就应该做到声表在舞台上呈现的一体化,这样才能够让观者的情感跟着演唱者的情感波动而发生变化。俗话说:“台下十年功”,在舞台上所呈现出来的光鲜亮丽是需要经过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换来的。演唱者在平时的声表训练中应该加强对于一些形体动作的练习,使其与歌唱融合更加符合舞台的要求。因此,在声乐表演艺术实践中,演唱者首先需要保证自身具有较高的表演素养,在面对观众的过程中能够带着强烈的声乐表演的感染力来调动他们的情绪,进一步强化艺术表演的价值和魅力。此外,演唱者在选择表演的曲目时,应该从自身擅长的曲目出发,并注重自己的肢体动作和歌曲的协调性,这不仅是演唱者基础的表演素养,也是促进声乐表演艺术价值提升的核心要素。

(二)重视声乐技巧提升,促进人与音乐融合

在声乐表演中处于优先地位和角色的是音乐的演唱和表达,演唱者通过曲调将语言运用音乐这种形式表现出来,能够有效提高艺术的表现力。因此,在实践探究过程中应该重视对于演唱者声乐技巧的提升,要知道观众所喜欢的演唱风格是怎样的。一些演唱者一味地追求流行化演唱元素,从而在歌曲中间咬字不清晰、弱化一些唱腔,或是改变自己的发声方式,这样的表演都会使观众感到不适。因此,演唱者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不断的发声练习,训练自己在咬字、发音、腔调等方面的技能。让演唱者在练习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歌曲演唱类型,能够在声乐表演的过程中凸显出个人的特色。此外,在实际表演的过程中,演唱者也需要选择合适的曲目,与自己的音色进行相互的促进和配合,促进人与音乐的完美融合,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出声乐表演的艺术高度。

(三)提高自身审美能力,实现声乐表演创新

在任何形式的艺术表演中都是需要艺术家们去不断进行尝试和创新,在声乐表演过程中也是一样,演唱者不仅能够从演唱的方面注入一些新鲜的元素,还能在表演的过程中加入一些让观众眼前一亮的环节,这样就可以不断激发观众的审美体验,避免在欣赏声乐表演过程中出现趋同审美的状态。除此之外,演唱者还需要致力于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能够从当前的艺术作品基础上进行再度的创新挖掘,在承载着传统文化过程中融合更多现代化的元素。因此,演唱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留心观察和学习,从生活中汲取可以用于声乐表演创新的素材,经过自己的二次创作,使呈现出来的声乐表演形式更能契合时代的发展,具有更高更新的艺术审美价值。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以上探究到声乐表演中的美学价值时,可以发掘很多不同方面的美学元素,这需要在声乐训练过程中融入实际表演过程中。在审美多元化的今天,应该学习如何审美,发现声乐表演的艺术价值,帮助演唱者提高自己的表演能力,在更大的舞台上传递声乐表演的审美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崔丽.声乐表演审美特征及其艺术实践探析[J].山西青年,0,000(007):-.

[2]周双.时代美学特征视域下的声乐艺术分析[J].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报,,000(001):64-65.

[3]王珊.基于美学视角下声乐艺术的内容和特征分析[J].音乐时空,0,000(008):72-73.

声乐表演范文篇5

一、歌唱表演中眼神、形体动作等表演技巧的培养

1.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内心活动,可以从一个人的眼睛里透露出来。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先生在谈到“眼法”时,称戏曲界前辈们对“眼法”的概括是:“上台全凭眼,(四面八方都能顾到),一切用法要由心中生。”[1]“眼神”的灵活运用应该摆在歌唱表演首要的位置。歌唱演员在台上演唱无需像戏曲演员那样进行丰富的肢体表演,因为声乐演唱要以唱为主,在表演上不能喧宾夺主,因此,用“眼神”与观众交流应该是最主要的。在多年的舞台与教学实践中,笔者对“眼神”的运用总结出“六个点”位的表演模式,暂且用数字“左一、中二、右三,左四、中五、右六”来分别代表前后六个不同远近定位点。“左一、中二、右三”分别指剧场前六至七排的位置,即“左一、中二、右三”的前三点;“左四、中五、右六”是指剧场最后一排再往后的“左四、中五、右六”的远三点。下面以教学实践中演唱“古曲”类作品为例,说明实际演出中如何运用这六个定位点。“眼神”的运用在演唱古曲类作品中其要求会更高于演唱其它风格类作品,因为古曲类作品其风格上要更为保守、严谨而规范,演唱者在台上不能有太多的肢体语言,所以“眼神”就显得尤为重要。当然,演唱一首作品演唱者首先要对作品的创作背景、所处时代、中心思想、音乐结构等进行详尽的分析和理解,才能谈得上用什么样的表演诠释作品。以《长相知》为例,此曲是石夫老师根据汉乐府古辞《上邪》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主题表达了女主人翁与其丈夫生离死别之时,向对方表白对爱情的至死不渝之情。歌词:“上邪,我欲与君长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表演的设计就运用了上述“六个点”。如第一句“上邪”实际就是女主人翁对天盟誓:“老天啊!”其音乐就有3小节12拍之长,具有“腔多字少”的特点。歌唱者一开始“眼神”应定位在“中五”的位置,也就是剧场最后一排以上的位置定点,以这个点位代表“老天”的方位,运用祈求、哀伤的“眼神”定格直到这一句唱完。紧接着是“我欲与君长相知”,这一句在演唱中“眼神”要从“中五”的点位缓慢地收回到“左一”的定点。直到唱“长命无绝衰”时才开始变换眼神,而在演唱下一句五大灾难的排比句“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时,还属指天、地、山、河之类的景物,眼神就要看向远方。在演唱到这几句时,演唱者用惊诧、恐慌又凄婉悲凉的“眼神”从“左四、中五、右六”三个点来回移动,表现“哪怕是山崩地裂、海枯石烂、人世灭绝都不敢与君绝”的情感,来深化人物的内心活动。最后一句,眼神也是缓慢地收回到“左一”的位置,是用坚定的眼神告诉对方同时也告诉观众“我”与夫君的情是永生不变的。在眼神上先是坚定,最后一句“长相知”用依依不舍的眼神看向“左四”的位置,表示“我”目送心中的人慢慢离去。整首歌曲在表演的过程中一定要事先设定有一个虚拟的人站在你身旁,也就是“左一”的位置。整首作品在眼神的运用上要缓慢、哀伤,时而坚定,时而悲壮,到最后分别时依依不舍的眼神来烘托出女主人翁真情的呼唤、祈求和表白。整首作品在眼神的运用上线条不能断,很多学生在演唱完一句后中间如有间奏就不知怎么表现了,因此,作为老师就要对学生反复强调:这时要把内心的情感不间断地通过眼神表达出来,内在情感表达不间断,表现出来的眼神也会连贯。在实际教学中首要的是让学生牢记以上“六个点”位,并通过反复训练将这些固定的运用模式牢记于心、熟练掌握,就可以熟能生巧地运用于不同的作品表演中去。

2.形体动作。形体表演对一个学习声乐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演员从踏上舞台开始,他的所有行为、动作、眼神都尽收观众眼底。歌唱表演是将美的、具有较高艺术欣赏价值的作品呈现给观众的舞台实践活动,给观众带来的是美的享受,因此,在歌唱表演的全过程,无论表现何种情感,身体都应保持优雅和端庄的姿态。舞台表演中不应该出现身体松懈、动作随意和太生活化的身体姿态。有很多学生或演员在做动作时很生硬,其主要原因是不懂得用身体带动肢体运行去做动作。在这方面声乐教师可以多借鉴传统戏曲表演的一些规律,将之运用到歌唱表演中来,提高声乐专业学生肢体语言的表现力。传统戏曲演员在台上的表演最讲究的是一个“圆”字。“‘圆’是戏曲身段的精髓,在动作的编排上最讲究的也是‘圆’。“戏曲的‘圆’源于中国的太极之‘圆’,中国太极的曲线型运动规律,贯穿戏曲身段始终。……在肢体的运动线路到最后的定型,无一不是遵循着‘圆’这一规律进行。但动作不等于繁琐的指戳,也不能用以解释词义。动作的运用都要跟眼神、内心活动相配合。”[2]另外,还要让声乐专业学生注意形体动作与演唱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表达相符,这样才能使歌唱表演锦上添花。当然形体动作的自如运用也是需要有一定的形体基础课训练才能达到的。

二、不同风格声乐作品表演技巧的培养

1.民歌小调类作品。这类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民间风格,并且与本民族、本地区的生活、习俗等息息相关。这类声乐作品在表演方式上可借鉴其本民族独具特色的舞蹈形体动作进行表演。但在动作上也不能照搬,动作的幅度不宜夸张或过多,更不能影响歌唱,否则就喧宾夺主了。

2.歌剧类作品。无论是演唱外国歌剧还是中国歌剧的声乐作品,歌唱者的形体表演都要注意对全剧的剧情进行全面了解。分析人物在歌剧中的角色、精神状态、行为特点及内心活动。在演出歌剧时,表演者必须完全进入到所演的角色中去,“我就是那个剧中人物”。只有达到这种忘我的境界才能出色地完成演出。当然,要是在音乐会中演唱歌剧选段,在表演上就不能照搬歌剧中的表演,要适当地把动作精简,并且动作幅度也不宜过大,因为要与整个音乐会的形式协调,否则就会破坏音乐会的整体风格。

声乐表演范文篇6

【关键词】高校;民族声乐;表演教学

我国有56个民族,不同民族都有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所以对于声乐的表达,展现出了多元化的特征。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民族声乐的发展历史非常悠久,不但对本民族的优秀声乐文化进行了传承,更与其他民族以及国外的优秀声乐文化进行了融合,使得我国的民族声乐演唱更加多样化。因此高校民族声乐的表演教学要结合声乐的特征有效开展。

一、民族声乐表演特征

(一)表演形式多样化特征。从民族声乐角度进行分析,每个民族声乐作品的风格特点都有所不同,所以表现的形式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征[1]。其中,我国的陕南区域、四川等区域展现出来的变化特征是最多的。各个区域对于声乐的表达,很多都展现了赶五句、四句头等形式。不同区域的民族声乐,展现出的歌曲结构都有所不同,并且韵脚以及韵律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面对这样的状况,民族声乐表演所展现出来的复杂特征便会特别强,为高校声乐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所以在具体授课当中,教学任务非常繁重,教师需要对我国民族声乐多变化的特征有正确的认知,以便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活动。(二)共性与个性兼备特征。民族声乐艺术对传统艺术的精髓进行了传承,从广义的角度进行分析,民族声乐文化对本民族文化的个性进行了充分展现,同时兼具了传统文化的共性。例如,边境区域的声乐文化,对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文化传播方式进行了传承,这样的传承在声乐文化发展当中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为文化的发扬和代代相传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种情况下传承下来的声乐文化,展现出来的民族个性非常突出[2]。所以,在日常教学当中,对于民族文化的继承发扬、传承,需要结合其文化共性。针对表演教学要在掌握民族声乐文化的共性以及个性特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活动。(三)将民族文化作为基础,吸取西方优秀文化。中国文化的发展,需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基础,同时还要对西方外来文化进行融合,以便保障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获得长远的发展。民族声乐文化展现出来的时代性非常突出,所以在时展中,传统的民族声乐文化会出现相应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对于民族声乐文化的发展,要及时找出其中的不足和问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高校民族声乐表演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注重民族语言的吐字方式,对学生的表演发音进行培养。在高校当中,对于民族声乐表演的开展,教师需要对不同民族的方言发音特点有所重视。演唱者在演唱一首歌曲时,歌词的发音标准会对最后的演唱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3]。此外,演唱者对于音乐情感表达的深度,是将民族风情进行展现的关键点,因此针对表演教学,教师需要对学生民族语言的发音能力进行重点培养,使其能够熟练掌握民族语言的吐字方法,以便使声乐演唱能力有所提升,使歌曲的演唱更具感染力。同时,发音表达清晰,可以将民族的文化特色清晰体现出来。(二)开展演唱技术培训活动,提升学生的表演专业技能。针对声乐表演教学,最关键的便是锻炼学生的演唱技术。学生演唱技术可影响观众对于民族声乐层次的有效判断,在进行声乐表演教学时,教师需要对民族文化有深刻的认知,对其有清晰的定位。并且对声乐发展历史要有足够的了解,能够正确对待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对民族声乐的特色给予保护,将其中的精华继续传承,进而展示给学生,以便我国的民族声乐能够得到健康持续的发展[4]。教师针对声乐演唱技术的培训,要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相关技能方面进行培养,以便使学生的综合表演水平有所提高,其中学生练习和学习需要相互配合。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一些表演活动,从而丰富表演经验。并且还要定期邀请一些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开展讲座等,以便拓展学生的视野,有益于学生民族声乐素养的整体提升。(三)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提升情感表达能力。声乐教学最主要的目的,不但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还需要吸引更多的人发扬和传承民族声乐。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培训时,教师不但要训练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还要注重学生对声乐作品的理解,以便学生能够对情感进行正确表达。此外,还要帮助学生对作品的内涵进行深层次挖掘,长此以往,学生对于民族声乐的特征理解会更加明确,从而使自身情感表达水平有所提升。所以,学生可以在生活领域搜寻素材,并且在生活当中找到民族声乐的影子,将自己的知识融入其中,提高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三、结语

总之,在高校的民族声乐表演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声乐的特征,认识到教学的不足,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各项能力,使其表演更具感染力。

参考文献:

[1]廖红梅.探讨高校民族声乐的表演教学[J].北方音乐,2019,39(14):178-179.

[2]熊颖.高校民族声乐的表演教学途径[J].大众文艺,2018,(15):213-214.

[3]龙翔.高校民族声乐的表演教学探究[J].成功(教育),2011,(12):42.

声乐表演范文篇7

【关键词】高校声乐表演艺术教学;改革创新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当前人们对于声乐表演艺术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声乐教学应当顺应时展的潮流,紧跟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在教学的模式与方法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与创新,保证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为我国在声乐表演艺术方面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一、主要问题

(一)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模式单一化。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事业的逐步推进,已经在很多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相对于社会的发展速度,高校培养声乐表演艺术方面的相关人才能力仍然不够,而教学的方法与模式对于教学活动的最终教学效果有着决定性的关键作用。从我国高校相关课程的实际教学结果来看,声乐表演艺术教学活动在教学模式与方法上缺少一定的时效性与创新性,因为声乐是音乐这种特殊的艺术表达形式中的一种表现方式,其内容更抽象,相对于其他理论教学科目,自身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在声乐表演艺术教学中应用传统理论科目的教学模式往往无法让学生完全理解教学活动的全部内容,进而造成教学活动质量与效率低下的情况。教师应该结合声乐表演艺术的特点,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活动的课堂设置,进而有效提高声乐表演教学的课堂效率,并提高其时效性。(二)教师水平低下。在声乐表演艺术教学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水平至关重要,在我国的师范类院校中开展相关方面专业的数量较少,所以我国大多数高校缺乏在声乐表演艺术方面专业的教学人才,而声乐表演艺术教学有自身的特殊性质,对于教师的专业性要求往往较高,所以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往往只能在学生学习基础进行一定的相关指导,无法对其进行深入指引。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存在着许多自身缺乏责任感的教师,由于声乐表演艺术这门课程自身的特殊性,对学生自行联系与领悟的要求较高,这部分缺乏责任感的教师在平时的相关教学活动中不注重对学生的个人引导,导致学生对于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不明确,无法进行及时修正,严重影响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与质量。(三)设施设备不完善。由于声乐这种艺术的特殊性,其对乐器的要求较高,而大多数高校在教学设备方面缺乏一定的重视,而教学设施的缺失会严重制约声乐教学活动的教学质量,因为在进行声乐教学时,教师往往需要钢琴帮助学生找到练习曲目的音准,或者进行伴奏,如果长期进行无器具的声乐教学会严重影响学生对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进而导致教学质量与效率的降低。

二、改革创新的具体方法

(一)分类教学。由于每个学生对于声乐方面的天赋以及基础掌握程度不同,所以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往往会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以偏概全,导致学生之间的教学进度造成一定的脱节所以相关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加深对于学生个性的了解程度,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进行适当的分组,因材施教,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相对更为基础的声乐教学,对于天赋较高的小组,教师就应该加快教学活动的教学进度。同时声乐表演分为多种形式与风格,而每个学生想学习的部分也不同,教师应该通过学生的不同兴趣,开设不同种类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化被动为主动,进而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与效率。(二)情景教学。声乐艺术的演唱更注重情感上的表达,没有融入感情的作品往往是没有灵魂的,所以声乐艺术演唱者在进行表演时,往往会在作品中倾注自己的感情,并在作品中加入属于自己的独特想向,进行角色带入,这种作品会给观众带来更震撼的是听觉冲击,给听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欣赏体验。所以在进行声乐表演教学活动时,可以通过设置情景的方式培养学生在作品中表达自己感情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声乐艺术的演唱能力,为学生日后所需要的舞台表演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事业的逐步推进,人们对于声乐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不适应当今的时代,所以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已经势在必行,本文对当前声乐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相关建议,希望对相关教师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书妤.美国高校声乐教学体系现状研究—以科蒂斯音乐学院和乔治梅森大学视觉与表演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为例[J].音乐探索,2013,(02):132-137.

[2]王红艳.探析高校声乐表演艺术人才的有效培养模式[J].北方音乐,2014,(17):134.

[3]刘会娟.高师声乐教学课程设置改革微探—新《课程方案》、《课程纲要》出台前后的对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06):15-16.

声乐表演范文篇8

如何做到“声情并茂”,使演唱富有感染力,需要具备两方面能力。第一,需要掌握气息、吐字、发声、共鸣等基本的声乐发声技巧,以及会运用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表现出细致、鲜明的外在动作。第二,需要掌握内在的表情达意的一套完整系统。这需要有敏感充实的内心,丰富的阅历和情感体验。还能将这些体验转化为技巧运用到歌唱中去,能够根据不同的作品演唱要求,做到内部心理和外部动作的有机统一。显然,第一种能力容易达到,只要具备声乐演唱的能力,通过正确的指导和坚持不懈的练习就会有收获。第二种能力则属于精神范畴,也是歌曲演唱的灵魂所在,把握好这一点并不容易。声乐中的“以情带声”,就是强调第二种能力的重要性。这和表演教学中用自身体验去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在美学上是一致的。因此,声乐演唱中情感的表达,从根本上说也是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即注重人的体验。

目前,我系声乐教学确立了以演唱影视歌曲为主要内容的教学体系。“影视歌曲”作为一种独特的歌曲形式,是和影视作品中人物形象创造、影片立意有关的歌曲门类。其创作背景、词曲写作、音乐织体等,都是围绕着从属影片展开。它既有自身的艺术价值,又能以小见大反映一部影片的艺术构思。以影视歌曲为契合点,可以将两门学科有机结合起来。

研究如何通过影视歌曲这一媒介让学生做到唱中有演,在演中歌唱,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加丰满立体,成了声乐教学的目标之一。这一思路的确立,不仅为声乐教学开辟了新领域,也为声乐教学如何能更好地同表演教学相结合提供了新途径。站在学生的角度,表演专业的学生在音乐基础、嗓音条件等方面,距离专业音乐院校的学生还有不小的差距。因此,表演专业声乐课的验收标准也应该有其特殊的地方。如此一来,“声情并茂”中的“情”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们经常跟学生强调,“只有先打动自己,才能打动观众。”情感是声音的灵魂,是演唱中最精华的部分。这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在演唱中做到“真听、真看、真感觉”。另外,在学习兴趣方面,影视歌曲对影视剧中的情节和人物或概括、或特写,音乐形象鲜明突出。表演专业的学生演唱影视歌曲,更容易找到情感共鸣,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富有表现力地唱好一首影视歌曲,需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首先需要分析、理解歌曲,知道歌曲是对剧中哪个人物或者情景的描写,该人物和情景的特征是什么,理解影视歌曲中所反映的生活及人物的思想感情、神态和事物的内涵。歌曲出现在影片中的什么位置,出现了几次,有没有变形处理等,掌握这些信息是唱好影视歌曲的基础。此外,还要以点带面了解整部影片的一些信息。这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当老师,讲解所演唱歌曲及其出处影片的一些信息。在这一过程中,你会发现,有的学生熟知某些类型片、某些导演、某些歌手。教学相长,老师们也能从中学习到很多知识。其次,要多训练声音,熟练掌握音乐语言、声音表现手段,善于运用歌唱的技能技巧表现情感。练习基本功,没有捷径可走,这一点和音乐系科的声乐学习是一致的。

此外,还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能够捕捉细节,善于抓住不同人物的特征。对生活充满热情,多去积累体验,直接的和间接的,不断丰富积累自身的阅历,并能将这种阅历和体验转变为有机的情绪记忆存储在大脑中。在演唱影视歌曲的时候,选取有用的部分将其提取出来,这一过程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要想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学生的努力,也离不开声乐老师的指导。老师们要主动学习,除了不断提升自身演唱和教学的技能之外,还要了解表演教学的基本规律,熟悉塑造人物的常用手段,能够指导学生分析和塑造人物。这也向声乐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需要老师们新学常新,不断扩充和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

声乐表演范文篇9

关键词:二度创作;声乐表演;艺术表现

在声乐表演艺术当中的二度创作,能够促使整个声乐艺术作品拥有很强的生命力,其不仅仅是对原创作品进行再创,而且是通过音乐作品的演绎者的表演进行再一次的创作和演绎,促使整个声乐作品能够在发展的过程当中绽放出更具魅力的艺术色彩。

一、声乐表演艺术当中进行二度创作的本质

(一)声乐表演创作性的突出。对于声乐表演艺术而言,其发展不仅仅是一种最为真实性的表现,最为观念的则是需要在整个演绎过程当中凸显其独有的创造性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表演过程当中更好的吸引受众,给受众带来更加特有的经济享受。首先,对于声乐的艺术表演者而言,并不是对艺术的一种模仿、照搬和复制,而是能够在特定的条件、特定作品当中凸显其中的情感理念,带给欣赏者特有的想象空间和回味空间;其次,针对整个作品当中表现的角色予以生活化的演变,通过这样的一种特殊的方式,进而不断将生活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拉进,有效的融入到演唱者自身所独有的情感体验以及生活实践,试图在这一发展基础之上进行有效的创新,促使整个作品表现充满艺术魅力;最后,促使表演者能够更好的与作品角色进行有效的结合,进而拓展作品所带来的影响,只有将自己当作是整个艺术作品当中的重要人物,才能够在恰当的发展和演绎当中,通过自身的形象进行更有效的实践活动,这样的一种创新才能够为欣赏者带来更为真实的感染力。(二)在整个表演当中凸显真实性。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当中,真实性可以说是整个创作的重要基础,也是能够更为准确的把握和理解声乐作品当中特有的创作意图、创作手法的最为重要的核心因素所在。而对于其最为真实性的内容则主要表现在两个重要的方面:首先,艺术创作者需要努力获取创作当中的第一手重要的资源,从内心深处去构建最为真实的表现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更有效的融入创作者独有的情感,在表演上摆脱原有的矫揉做作,也会促使自己更具自信心。例如:最为著名的作家——三毛,在其所创作的著名作品《橄榄树》,在这当中原唱则是齐豫,在表演当中仅仅抓住了创作者独有的情感以及忧伤的情绪,才获取最大的知名度以及影响力,超越了许多演唱家后期的一些翻唱的版本;其次,在整个歌曲表现当中,抑扬顿挫的语气,并且以轻重而且缓急的语气、丰富多彩的情绪特点等等,都是表演者在其创作的最为根本的基础之上对创作的重要内容进行还原。(三)表演当中进行多样化的艺术展现。通过后期的观察,很难能够从中发现。在《中国好声音》这一节目当中,能够获取更高的一个收视率,在这些不同类似的一些歌曲类栏目也逐渐开始逐渐在大众视线当中出现,许多的歌手也会针对经典的歌曲后期的翻唱逐渐别出心裁,促使这些声乐的作品以多样化的形式进行展现。a)在演唱方式上以多样化的表现方式进行运用,不仅可以运用美声这一表现形式,同时还可以从中融入民族性的表现特征,或者是将通俗歌曲的特殊演唱方式进行融入,进而展现出特殊、独特的奉为以及情感表现;b)在其表现手法上,不仅仅要有自身特殊的主导风格,而且还不能够偏离现当代大众的审美特征,而且整个艺术往往是没有相应的界限的,在舞蹈以及动作因素表现上,都能够进行个性化的贡献,力图能够达到不同的艺术效果。

二、二度创作在声乐表演艺术当中的运用策略

(一)对整个作品内涵予以了解,探索歌唱中的难点。对于艺术作品的表现和演绎,不仅仅是依据创作者个人的审美理念、个人喜好以及情感态度进行有效的表现,更重要的则是针对生活当中的风俗习惯、时代风貌等特点进行最为直接的反应。而且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需要更为准确的掌握创作者对于作品的研究内容、历史背景、表现特征等等,并且还需要依据创作者的情感等方面进行艺术性的创作。然后,要从作品的体裁之上,包括这当中的速度、力度以及和声进行有效的融合,进而能够从中寻求与观众相契合的内容。例如:针对作品情感进行展现,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与力度进行尝试,进而寻求最为恰当的一种表现方式;最后,在演唱歌曲的过程当中,需要展现出极具地域性的特色,并且予以继承,进而更有效的针对这些内容进行创新。(二)以演唱者入手去培养其独有的艺术特质。对于声乐艺术表演的二度创作过程当中,最为关键的则是其中的演唱者。在这当中主要包括演唱表演者的音色特质、音量的高低以及对气息的调控等等,甚至是对文字表述是否清晰等方面。因而,我们可以说,整个艺术作品最终的形成,演唱者自身独有的特质进行培养。在演唱表演上的艺术个性,演唱者在其气质、心理以及对生活的感悟有所不同,在整个表现当中,对于整个艺术作品当中的情感、内容的认知等等,也是一种多样性的表现,这就要求演唱者要进一步对其中的长处进行挖掘,而有的演唱家在进行演唱的过程当中,其表现则是更偏重与以柔为主、细腻精致这一特点;其次则是注重对创作者自身修养的进一步提升,在这当中,首先是对演唱者对音乐的基本功进行提升,在这当中需要进一步增强思考与其中的联系,然后是在整个音乐表现当中对文化修养进行渗透,进而对历史文化知识进行融入;最后,在整个演唱过程当中进行创新。进而培养出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力的演唱者。(三)声音与动作能够有效的统一。在声音的表演上以及演绎者的动作表演上大多是一种独立性的特征,但是相互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如果想要让整个乐曲的表现更加的生动,创作者认为应当在肢体动作的表现上更加的丰富。首先,在手势表现上要与演唱者的呼吸进行有效的配合,一方面需要对歌曲当中的韵律感进行传递,促使其表现更加的顺畅和连贯,另一方面需要不断的引起受众的关注,进而加深受众在欣赏之后的印象。当然,对于良好的声乐艺术当中所进行的二度创作,大多是没有融合过多的一些或者是复杂的手势,而且与手势的融合大多是合情合理的,并且也极具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我们针对演唱者平时训练的时候要注重提高质量,进而找寻属于自身的一个手势进行表现;其次,在姿态表现上要将舞蹈形式进行有效的融合,表演者需要在这样一个律动的间隙之间,融入极为短暂的歌曲,促使观众能够充分感受到其中的旋律以及最为逼真的艺术特点。最后,则是在舞台当中去不断的训练自己,通过伴舞这一特殊的表现形式进行声乐艺术的二度创作,而且这也是许多歌手大多采用这一方法的重要手段。能够将其中最为灵活的一面充分的展现出来,进而促使其能够重点突出其中的节奏之感。

三、结语

作为解决艺术性的声乐演唱作品而言,在经过演唱者后期的演唱之后,将整个作品当中运用特殊的表现手法以及独有的词语精确的标识出来,这样能够对整个作品的内容通过更加完美的方式进行表现,进而传播给受众,欣赏着通过这样的表现才能够真正听到声乐当中独具生命力的一种音响特征。演唱作为二度创作活动当中最具独特性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发挥其独有的艺术价值,进而完成自身的使命感,成为更加完整的艺术表现。因此,演唱者在整个演唱过程当中,通过再创进行处理额再现,以艺术创造的高感性与高理性进行有效的结合,促使音乐表演能够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宋佳.声乐表演艺术的特性及情感表现方式分析[J].北方音乐,2015,07.

[2]王子贤,吴莉.关于声乐表演艺术中二度创作的重要性的探讨[J].黄河之声,2019,04.

[3]苟重龙.声乐表演艺术浅谈[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

声乐表演范文篇10

【关键词】民族声乐教学;歌剧表演艺术;重要性;现状;链接路径

现如今,中国民族声乐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对民族声乐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民族声乐教学也要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歌剧表演艺术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集音乐、戏剧、舞蹈等艺术为一体,起源于欧洲的意大利,在我国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之后,也孵化出了很多优秀的中国歌剧作品,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青睐。作为一种以唱为主、以演为辅的艺术形式,歌剧的表演艺术魅力独特,在现代社会也呈现出了蓬勃的发展态势,其与民族声乐教学的融合与链接推动了民族声乐教学的良好发展,使得民族声乐教学更加的多元化。

一、民族声乐教学中融入歌剧表演艺术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丰富民族声乐教学内容

从当前的民族声乐教学现状来看,部分学生在民族声乐的学习过程中对歌剧表演艺术缺乏必要的关注,对民族歌剧的学习兴趣不浓、热情较低,民族歌剧课程教学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歌剧表演艺术作为一种极具艺术魅力的艺术形式,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教育价值,在民族声乐教学中融入歌剧表演艺术可以有效丰富民族声乐教学的内容,教师在传授学生民族声乐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歌剧表演能力,进而促进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声乐技能

在歌剧表演过程中,表演者通常扮演着几个不同的角色,其在表演好自己角色的同时还要兼顾其他声部的演唱,以使歌剧表演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这也是歌剧表演与传统民族唱法存在的明显差异。例如,歌剧表演过程中的重声与合声就需要在协同配合下才能呈现出良好的效果,这与传统民族唱法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在民族声乐教学中融入歌剧表演艺术,有助于教师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歌剧表演艺术教学,学生也会对歌剧表演艺术以及民族歌剧等有深层次的认知,正确认识到其所具有的价值,进而在学习民族声乐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也可以系统地学习歌剧表演,并在歌剧表演的过程中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以在以后的音乐学习中加以改进,从而提升声乐技能。

(三)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当前,很多学生对民族声乐的学习过多地采用模仿的学习方式,殊不知,机械地模仿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但是却忽视了自身个性的释放,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当前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现状来看,很多学生在经过系统的民族声乐学习之后可以通过运用一定的声音技巧进行艺术形象的塑造,但是难以完整地塑造出成功的艺术形象。究其原因,很多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通过声音技巧的发挥使歌声变得更加的优美、华丽,而情感表达上却存在着一定的缺失,自身对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内涵缺乏深入的理解和认知。歌剧表演是一种以唱为主、以演为辅的艺术形式,注重通过“唱”与“演”的相互结合来表达情感、塑造人物形象,在民族声乐教学中融入歌剧表演艺术使得学生可以学习更多歌剧表演艺术方面的知识,使其对歌剧表演中基于“唱”“演”一体的个性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进而在民族声乐演唱中更加注重“声”与“情”的结合,更加注重个性化的艺术表现。

(四)有助于民族声乐教学的改革

歌剧表演艺术集文学、舞蹈、舞台、音乐、美术等艺术为一体,其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融入使得民族声乐教学的内容更加多样化,教师也会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外,高校还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民族歌剧课程,构建特色化的民族声乐课程体系,进而实现民族声乐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从而提升民族声乐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复合型的声乐人才。

二、民族声乐教学与歌剧表演艺术的融合现状

在当前的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虽然部分高校会将民族歌剧作为民族声乐教育教学体系的一部分,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也会涉及一些民族歌剧咏叹调的曲目,但是总体来说,歌剧表演艺术在当前的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融入只是“蜻蜓点水”,歌剧表演艺术方面的教学缺乏针对性,自然也难以取得良好的实效性。不管是在教育理念方面,还是在教学体系方面,民族声乐教学中歌剧表演艺术的融入都存在着许多问题。当前民族声乐教学中的歌剧表演艺术教学存在一定的缺陷,无论是歌剧理论,还是歌剧舞台表演,抑或是歌剧排演等方面的教学内容极少涉及,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对歌剧表演艺术很难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很多学生通过系统性的民族声乐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声乐演唱技能,也能够运用声乐演唱技能简单地演唱几首民族歌剧咏叹调曲目,但是对歌剧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情感的抒发却难以把控。由此可见,歌剧表演艺术与民族声乐教学的融合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何通过民族声乐教学培养更多优秀的具备歌剧表演能力的声乐人才需要我们深入地思考和探索。

三、民族声乐教学与歌剧表演艺术的链接路径

(一)转变教学观念

伴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多元化的潮流席卷而来,现代大众对艺术的需求也日趋多元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民族声乐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对民族声乐教学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当前社会需要更多高素质、高水平以及具备较高声乐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民族声乐专业人才,民族声乐教学应该顺应文化多元化的趋势尝试多元化的教学发展道路,通过多元化的民族声乐教学促进民族声乐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复合型的民族声乐专业人才,满足社会用人需求。在当前的民族声乐教学中,通过循序渐进的课程教学都可以使很多学生演唱一些经典的声乐作品,但是其中可以完美塑造艺术形象和表达情感的却很少,甚至可以说寥寥无几。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到歌剧表演艺术的教育价值,以及其对于民族声乐教学的促进作用,转变教学观念,将歌剧表演艺术融入到民族声乐教育教学体系之中,进而建构完整的歌剧表演艺术的教学框架,构建科学的歌剧表演艺术的课程体系,从而将民族声乐教学和歌剧表演艺术进行有效链接、深度融合,使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由此实现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推动我国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

(二)强化民族歌剧教学

音乐欣赏、音乐史等课程作为民族声乐的基础课程,有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在诸如音乐欣赏、音乐史等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对民族歌剧方面的知识有所涉及,但是缺乏系统性,有关民族歌剧的教学效果也不甚理想,歌剧表演艺术与民族声乐教学的融合流于形式。针对上述情况,要想实现民族声乐教学与歌剧表演艺术的深度链接。一方面,高校要有针对性地开设民族歌剧理论课程,加强民族歌剧的理论教学,使学生对民族歌剧的发展历程、现状及风格特点等内容有深入的了解,进而提升其对歌剧表演艺术的认知,从而激发其学习热情。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在传统的民族声乐基础课程中合理地融入民族歌剧相关的内容,在基础课程教学中也可以有针对性地给学生传授有关民族歌剧的知识和表演技能,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朝着复合型民族声乐专业人才的方向不断成长。例如,教师可以将民族歌剧的曲目加入到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中去,学生在欣赏民族歌剧曲目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理解民族歌剧的风格与特点,领略其蕴含的艺术魅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就民族歌剧曲目进行分析和讲解,强化学生对民族歌剧艺术的理解。

(三)开设歌剧表演课程

在当前的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高校对歌剧表演类的课程鲜有涉猎,虽然部分高校开设了形体训练类的课程,但是这类课程仅仅注重训练学生的肢体协调性或基本表演能力,因而教学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因此,高校可以基于民族声乐教学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设置歌剧表演类课程,并将其作为民族声乐教学的一门基础课和必修课,并合理安排课时。在此基础上,高校有必要聘请专业的教师开展系统性、有针对性的歌剧表演教学,保证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歌剧表演能力的培养。另外,高校在开设歌剧表演课程的同时,要加强民族声乐教学与歌剧表演教学的融合,例如,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融入歌剧表演相关的教学内容,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促进学生民族声乐演唱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四、结语

中国民族声乐与民族歌剧都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点,都是伴随着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的。当前,我国民族歌剧的发展仍然处于探索的阶段,虽然涌现出了一些经典的剧目,但是具有代表性的剧目少之又少。在这样的状况之下,民族声乐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演”与“唱”的综合能力,使其朝着复合型民族声乐专业人才的方向不断发展,以为我国民族歌剧舞台储备更多优秀的人才,同时也为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在民族声乐教学中融入歌剧表演艺术既是对民族声乐传统的承袭,又有助于推动民族歌剧在新时期的良性发展。作为一名民族声乐教育者,不但要能感受到歌剧表演艺术的无限魅力,还要能正确认识其所具有的教育价值,进而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将歌剧表演教学贯穿到民族声乐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最终全面提升学生的民族声乐演唱能力。

参考文献:

[1]高利萍.民族声乐教学与歌剧表演艺术的链接[J].艺术科技,2016,29(04):397.

[2]袁静.浅谈民族声乐教学和歌剧表演艺术的链接[J].北方音乐,2018,38(10):112-113.

[3]孟妍.歌剧表演对民族声乐教学的促进作用研究[J].艺术研究,2018,(04):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