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艺术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22:28:35

声乐艺术

声乐艺术范文篇1

关键词:声乐技巧;声乐艺术;地位;技巧

音乐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也是人们最容易接触到的一种艺术形式,每个人都会唱歌,虽然演唱技巧和水平参差不齐,但是演唱歌曲本身就是对音乐艺术进行诠释的一种方式。很多人都理解不到音乐的美,对音乐无动于衷,音乐不仅是听觉上的艺术,更是文化艺术,是具有历史内涵的艺术。例如我国的民族声乐融合了我国传统民歌、曲艺、戏曲等艺术形式中的精华,并且将演唱方式融入到民族文化中,在民族声乐的发展过程中,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等文化艺术内涵进行充分体现,具有十分浓厚的人文气息。在声乐演唱过程中,演唱者为了提高演唱水平,必须要积极加强对各种作品的理解和分析,并且结合演唱艺术的技巧,对音乐艺术的本质、内涵等进行领悟。在歌曲演唱过程中,技巧固然重要,但是精神和美学感受也不容忽视,在演唱过程中为了要积极加强对各种演唱技巧地学习,需要融入情感,将情感当作提高音乐表现力和张力的载体,在演唱过程中爆发出情感,使得演唱者可以实现真情流露。

一、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声乐技巧的地位。声乐技巧是声乐表演的根本,没有技巧是无法提及声乐艺术表达的,只有掌握了基本的演唱技巧,才能对声乐艺术进行诠释。例如一个人要学会发音,学会旋律,才能完整地演唱一首歌曲。在声乐艺术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教师都很注重声乐技巧教学,在每一堂课中,不仅会讲解一些新的声乐技巧,还会对原来学过的声乐技巧进行巩固和复习,提高学生对声乐技巧的掌握能力。因为声乐技巧是声乐艺术的基础,也是前提,学习声乐技巧是学生接触声乐艺术的必经之路。在声乐艺术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进行技巧的学习和锻炼,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引起重视,对声乐艺术和声乐技巧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领悟到声乐艺术的魅力。(二)声乐技巧的作用。1.塑造音乐艺术形象。声乐技巧是表达声乐艺术的重要工具,例如音色的表达就是声乐技巧运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首乐器都塑造了一个独特的艺术形象,而音色就是一个很显著的特点,通过音色的区别以及音色的特点,可以给人们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塑造乐曲的艺术形象。2.表达细腻感情。情感是声乐演唱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充满了情感的演唱过程,可以产生更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歌曲的演唱是一个表达情感的有效方式,在演唱的时候很多演唱者都表现出缺乏情感的现象,从而使得演唱过程变得十分干瘪无力,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只注重技巧训练,认为只要掌握了不同的技巧,就可以完成歌曲的演唱,在演唱的过程中忽视了情感。另外,在声乐演唱过程中通过对声乐技巧的应用,在演唱过程中融入情感,可以带动听众的情绪,从而使得音乐艺术内涵得到体现,真正体现出音乐的价值。3.提高声乐表演质量。声乐技巧的运用是提高声乐表演质量的重要途径,可以达到预期的演唱效果。在声乐艺术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声乐技巧进行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声乐表演,使得作品更有灵性,让声乐作品变成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作品,而不是一首简单的歌曲。例如《黄河大合唱》这首作品的演唱过程中,演唱过程中就要注重对那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的传递,表达出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合理地运用声音技巧,用一种雄浑的声音进行表达,可以有效地提高艺术表达效果。

二、提高学生声乐演唱技巧的方法

一个学生能不能很好地应用声乐技巧,对其声乐演唱水平有很大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能够明白融入了声乐技巧和没有应用声乐技巧的区别,从而更好地挖掘声乐演唱的魅力。声乐技巧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对作品进行了解。了解作品是进行演唱的第一步,只有很好地掌握了作品的内涵、风格等各种要素,才能提高演唱水平。例如不同的乐曲有不同的风格,掌握乐曲的风格就是完美地完成演唱过程的前提,而且在充分了解乐曲的基础上,还能提高对作品的领悟能力,在演唱的时候融入情感,感染观众,带来更好的视听效果。学生在学习声乐演唱技巧的时候应该要熟练理解各种风格作品的演唱特点,掌握不同的演唱要点,并且要注重加强对各种演唱方法的融合,比如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之间,就具有一些共性,美声演唱和流行唱法在声乐中的融合能够充分利用各自演唱技法的特点,更能够凸显声乐作品的主题,利于人物情感的表达。在一首音乐作品中,可以在适当的位置对美声唱法和流行唱法进行转换,通过演唱风格的变化突出音乐的情感和音乐中的人物特点。在日常练习过程中应当增加一些流行曲目,丰富各类形式的声音专题训练,通过有步骤的、系统的训练,能够不断提高演唱水平,掌握各种发声技巧,为音乐作品的演绎打好坚实的基本功。为了更好、更充分地了解音乐作品,在音乐演唱过程中,可以首先对作品的背景进行调查和分析,例如对作曲作词者进行了解,对这首乐曲的创作背景、创作年代等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演唱水平。(二)融入情感。情感是声乐演唱的重要因素,有情感的音乐才更能感染人,干瘪的音乐是没有营养的,是没有魅力的,只会让人在倾听的时候感到厌恶。声乐艺术是一种依靠人的认知水平和感知能力的艺术,演唱者应该要对这首乐曲所需要的声音风格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能够加强对音乐作品节奏的把握,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也能不断提高演唱水平。在演唱过程中必须要通过对情感的想象来融入情感,想象情感的一个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将自己带入到歌曲中,每一首歌曲都有一个主旨,有的是表达思念的,有的是表达赞美之情的,有的是表达快乐的,将自己代入到故事情节中,则可以帮助演唱者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更好地体会歌曲中的情境。例如在演唱一些与情感有关的歌曲时就可以想象自己的情感经历,在演唱与母爱有关的歌曲时,也可以想象自己的母亲在生活中如何关爱自己、引导自己,从而更好地表达情感。(三)控制好力度与声音。在声乐演唱过程中,演唱的水平与演唱者的技巧能力有很大关系,试想一个人对声乐演唱完全不熟悉,其演唱的水平自然低下。演唱的力度也是影响演唱水平的重要因素,一个演唱者能否对演唱的力度进行控制,直接影响声乐演唱水平。力度的控制是声乐演唱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过程,是贯穿于整个演唱过程的,力度的控制即表现为声音强弱的变化,在强弱切换的地方,要及时进行改变,从而通过声音的变化体现出丰富的情感。在演唱的过程中学会控制情感,并不是一味的僵硬死板的去表达情感,在需要加强情感的时候不是通过提高音量来完成的,而声音弱小也不意味着情感微弱。另外,在演唱过程中要控制好自己的声音,声乐演唱中的旋律、节奏等都是通过演唱者对自己的声音、情感等进行控制之后表现出来的,例如对音量大小进行变化,对声音的粗细程度进行控制,从而提高声音的表现力,使得声音中充满情感。

三、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是一种很普通但也很高雅的艺术,在声乐艺术的表达过程中,通常都采用演唱的方式,运用声乐演唱技巧,以表达歌曲中的情感、文化内涵。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必须要加强对声乐技巧的培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作者:汪梅娟 单位:三亚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白雪.浅谈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J].艺术教育,2011,12.

[2]李雪.论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J].戏剧之家,2014,17.

[3]王永江.声乐艺术中表演技巧的培养[J].大舞台,2013,05.

声乐艺术范文篇2

关键词:声乐艺术;嗓音练习;音乐语言

声乐学习者为了全面提高声乐艺术,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应当吸收世界各国声乐的精华来全面的对嗓音进行深入的训练,好的嗓音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严格的专业训练形成,并且还要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的掌握歌唱的技巧,只有在掌握了好的嗓音,才能够对歌唱艺术进行有效的传承,促进我国声乐艺术的持续性发展。

一、嗓音的基本条件

良好的声乐艺术功底,需要声乐演唱者具有较为优异的先天条件,因此,在对声乐艺术嗓音进行训练时,需要对专业的学习者先天条件进行严格和仔细的筛选,并且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来为学习者提供今后的练习方向,那么良好的嗓音基本条件是什么呢?(一)声带。声带是发生的源头器官,位于喉头的会厌处,在发声时,由肺部呼出的气息振动声带产生较为微弱的声音,这股微弱的声音会传到共鸣器官上产生器官的共振现象,使得传播的声音放大。健康的声带表现形式是没有一些明显的病变现象,两边的声带呈对称分布,能够根据声音的变化来灵活地做出拉紧、靠拢和收缩等动作,对声音的变化敏感性较强。并且健康的声带颜色呈灰白色,声带越长则发出的声音越低,声带越短则发出的声音越高,因此,在筛选学习者时声带的状态也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在筛选学习者的先天条件时,要通过自然唱区来进行判断,只要自然音区能够唱出一个超过八度音域的声音,就代表着该学习者声带的先天条件较为优异。(二)呼吸器官。在声乐艺术嗓音训练中,还需要考核学习者的呼吸器官,只要左右两张肺叶是上小下大,并且具有较高弹性的肌肉,则该学习者的呼吸器官是符合声乐艺术嗓音训练的先天条件的。在声乐艺术嗓音训练中需要学习者具有良好的肺功能和较大的呼吸量,通过吸气肌肉群坚强,能够灵活有力地对气息产生对抗和控制作,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声乐艺术嗓音训练中,养成良好的歌唱气息控制能力。

二、嗓音的练习技巧

(一)气息的运用。在声乐艺术嗓音训练中气息的运用,作为一个重要的练习部分决定了嗓音的练习效果。气息的运用主要是指发生时的呼吸,在声乐艺术中,歌唱的呼吸作为一种有规律自然的呼吸,通常是被看作歌唱发声的动力,在进行嗓音练习时,需要做到吸气柔和,平静,不能太过僵硬,要将胸部的气体排出。一些初学者在学习时会感受到气短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大多数都是因为气息的过满,造成了胸部肌肉僵硬,假如没有对气息进行调整的话,则会导致在歌唱时出现上期不接下气的质量,很难保证声音的质量[1]。对于呼气来说,需要充分的利用各种共鸣腔体,保证发出的声音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在进行嗓音训练时,需要对歌唱的气息进行强有力的控制,保持均匀和持久的吸气,再完成吸气动作后,要立刻对身体内的气息进行调整。因此,在声乐艺术嗓音训练中气息的运用,作为一个基础性的训练内容,对后续的嗓音训练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二)喉咙放松。喉咙作为声音出入的门户,假如歌唱者在歌唱过程中没有将喉咙进行充分的放松,就不可能通过喉咙来发出一些较为柔和与优美的声音,因此在声乐艺术嗓音练习中,要对喉咙的歌唱状态进行适当的训练和调整。在学习者练习喉头时,应当让喉头与软腭进行有机的配合,这种状态就像打哈欠那样,这样才能保证喉头所发出的声音是通畅的。但是如果在练习的过程中将喉头上提呈现出一种紧张的状态,则会使得发出的声音失去调节的能力,导致呼吸和共鸣的失调现象,严重时还会导致发出来的声音不饱满和充实,显得太过苍老和无力。在声乐艺术嗓音训练时,应当对喉头的状态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喉头处于一个放松的状态[2]。(三)丰富的文化综合素养。由于声乐艺术是一门较为综合的艺术,因此,在对声乐艺术嗓音训练时,还应当丰富学习者的艺术文化修养,声乐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凝聚了许多优秀声乐家的经验以及理论知识,在声乐艺术嗓音训练中,应当将声乐学习的技巧进行高效的汇总,这样才能系统性的掌握声乐艺术的理论知识以及正确的训练方法[3]。在歌唱中,歌唱者主要是将音乐中的内容以及音乐情绪通过嗓音来表现出来,除了要对歌曲的音乐节奏以及节拍速度进行全面的了解,还应当根据一些文学语言的符号,对音乐的内容进行再创作,从而掌握全面的声乐艺术。

三、结语

由于声乐艺术嗓音训练影响因素较多,所以在声乐艺术嗓音训练中,需要具备较为优异的先天条件,再经过后期的不断训练和学习,形成优美的嗓音。另外,声乐艺术嗓音训练也需要一个长久的过程,需要学习者在练习中不断的学习嗓音训练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知识,这样才可以达到声乐艺术嗓音训练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叶铮.艺术嗓音在声乐教学技法中的应用研究[J].北方音乐,2018,09.

[2]伍喆.艺术嗓音发声科学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实践尝试[J].黄河之声,2017,04.

声乐艺术范文篇3

一、声乐钢琴艺术指导的本质

声乐钢琴艺术指导与钢琴伴奏究竟是不是同一概念呢?二者是包含关系,即声乐钢琴艺术指导(以下简称艺术指导)包含了钢琴伴奏。艺术指导就是弹钢琴伴奏的人,是钢琴伴奏的高级进阶形态,而钢琴艺术指导教师是音乐专业不可多得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也是非常宝贵的教育资源[2]。钢琴伴奏就是陪伴着歌声的钢琴演奏,在艺术表演活动中起配合作用,其工作职能就是通过自己的演奏最大限度地配合演唱者,与其共同表现音乐作品。而艺术指导所表达的则是职业内容,更侧重于伴奏之前的指导过程。这一过程可具体到授课与合作两方面。(一)授课艺术指导教师先要对乐谱中所有的基础乐理知识、速度、力度,以及所有用原文进行标注的内容了然于胸,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演唱中的各种细节错误;还要对歌曲的曲式、和声进行必要的分析,帮助学生准确理解作品,找到情感的迸发点,合理地演绎音乐作品;纠正歌词的发音,中文歌词要注意归韵及声调;外文歌词的重点则放在拼读是否正确、断句是否合理。无论何种语言都要找到恰当的逻辑重音及语气,这对诠释作品风格和内涵都极为重要。此外,帮助学生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所谓的二度创作并不是无端的想象、胡乱的设计,而是要深度挖掘词曲作者的创作思路和情怀,以谱面上所呈现出的信息为依托,并根据演唱者的声音和特点,对作品进行合理又不失创意的设计。此外,艺术指导教师有时还要充当家长、朋友的角色。多数的艺术指导教师在上课时态度比较和蔼,不会过分严厉,因此学生在和伴奏合作时的情绪比较放松,与艺术指导教师会像朋友一样地交谈,解决问题。在音乐会或比赛的前夕,艺术指导教师会权衡轻重,帮助学生合理安排曲目。有时甚至还要像家长一样,在挑选演出服时给出合理建议。临上场前,艺术指导教师又成为学生的朋友,是唯一可以陪学生上台的人,是他们的精神支柱。(二)合作艺术指导的工作是由教和演组成的。除了日常教学,艺术指导还要与歌唱家合作,进行舞台表演。在此类合作中,艺术指导则无需面对教学中遇到的比较低级的问题,而是完全从审美角度出发,通过自己对乐谱的分析解读,完美再现音乐作品。艺术指导要全面了解歌唱者的演唱习惯,最大限度地与之保持一致的审美观点,及对作品理解的认同。二者需要在练习中找到共鸣,选择双方都认可的处理方式。舞台表演中,二者更要同歌唱、同呼吸,从音响效果到肢体表现,甚至服饰妆容,合二为一,相得益彰,给观众带来极高的审美感受。能够做到真正的陪伴和伴随,是钢琴伴奏的最高境界[3]。

二、全国声乐钢琴艺术指导课程相关调查

“艺术指导”这一称谓可追溯到1998年,当时的文化部教科司在山东聊城师范学院召开了第一届“全国钢琴艺术指导学术研讨会”,会上确定了该专业的名称为钢琴艺术指导专业,并分成声乐钢琴艺术指导和管弦乐钢琴艺术指导两个分支。1999年,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高校音乐教育基本功大赛,首次把钢琴伴奏(即兴伴奏和原谱伴奏)纳入比赛,这一举措引起了我国音乐界及音乐教育界人士对钢琴艺术指导人才培养的广泛关注。2000年,由文化部主办、在广州举行的中国国际音乐比赛中,设立了评委会“最佳钢琴伴奏奖”,这是国内声乐赛事首次为钢琴伴奏设立奖项。随后,2001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设立、中国音乐家协会和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中国音乐界综合性专业大奖“中国音乐金钟奖”,同样设立了“优秀钢琴伴奏奖”,这是国内钢琴伴奏的最高奖项,也是对这一职业的高度肯定,能获得如此殊荣是从业者的骄傲。钢琴艺术指导在我国逐渐占有了一席之地。全国11所专业音乐学院中,目前有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和沈阳音乐学院开设了该专业并设立了硕士学位。去年,中央音乐学院招收了全国第一位钢琴艺术指导专业博士。不同高校的专业名称设置不尽相同,中央音乐学院称之为“声乐伴奏艺术”,中国音乐学院和沈阳音乐学院称之为“钢琴伴奏艺术”,武汉音乐学院称之为“声乐艺术指导”。课程设置的不同可以体现这一学科在不同院校的培养方向、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中央音乐学院及武汉音乐学院是精英教育,培养的是从事声乐钢琴伴奏的高级人才。中国音乐学院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其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武汉音乐学院把重点放在培养艺术指导综合性能力,既要有较好演奏水平,又要具备承担教学和科研的能力[4]。国内其他综合类高校开设的艺术指导相关课程,仅是作为钢琴表演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或选修课之一,上课模式单一、教学内容不够全面,主要以弹伴奏为目的,并没有形成一门技术、专业与艺术相统一的学科。

三、吉林省声乐钢琴艺术指导现状

笔者任教于吉林省某师范类大学,从业近20年,工作对象是声乐非师范专业学生,每年招生人数为3至6人。同年招收的声乐师范专业学生在30人左右,这部分学生是没有艺术指导教师的。笔者从平时的声乐考试、各种声乐比赛中发现,学生的伴奏水平良莠不齐,很多不尽人意。有些人对速度把握得不准确,导致演唱者气息混乱;有些人完全没有合作意识,自顾自地弹奏,导致与演唱者的音量、音色不协调;还有些人不能恰当地表现歌曲风格,与演唱者格格不入。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仅会使演唱者的表现大打折扣,同时也会给观众带来并不愉悦的审美感受。对吉林省各地高校音乐院系的考察,目的是了解钢琴艺术指导相关课程在各高校音乐院系的开设状况、课程设置状况、面向哪些类别的学生、评价标准如何、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是否有钢琴艺术指导专业教师等。调查表明,声乐钢琴艺术指导学科是吉林省所有高校的空白,具备钢琴艺术指导专任教师的院校仅4所,不超过5人。此前,笔者就吉林省高校艺术指导课程相关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由三部分组成,共25个问题,1至6题是共选题,内容是答卷人的自然情况,7至19题建议由钢琴专业同学回答,20至25题建议由声乐专业同学回答。共有249人有效填写了问卷,其中声乐专业学生占80.32%,钢琴专业学生占19.68%。可喜的是,有72.29%的学生清楚地知道什么是钢琴艺术指导,它的工作特点及职责是什么,这说明大家对这一学科还是有一定关注度的。有44.98%的学生有弹伴奏的经历,并表示喜欢弹伴奏,更有46.59%的学生表示愿意将来从事专职声乐钢琴艺术指导或钢琴伴奏。在他们的伴奏经历中,多数人采用成谱伴奏,但在练习时,会出现例如识谱困难、与演唱者合作缺乏默契、对不熟悉的作品风格难以把握、音乐表现不准确等问题。问卷的11至17题是关于钢琴艺术指导相关课程的内容,从答题情况看,这一学科方向在吉林省各高校的课程设置上比较不受重视,仅有30.92%的学生回答上过类似课程,从授课模式到授课内容,再到回课方式及评价方式,大部分学生认为并不能有效地、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高自身能力。在200名声乐学生的回答中,只有24.5%的学生拥有固定的艺术指导教师及艺术指导课,而绝大部分人或是同窗帮忙弹伴奏,或是没有固定的钢琴伴奏,更没有固定的合伴奏时间,都是临近考试练习几遍,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于合伴奏并不重视,对其意义也并不是很清楚,同时也说明艺术指导教师的供需很不平衡。不过,有49.8%的学生被要求自己的钢琴伴奏协助声乐课堂,也就是俗称的“进课堂”,这说明很多声乐教师开始认识到钢琴伴奏对声乐教学的价值和重要性。在平时的合伴奏过程中,有77.11%的钢琴伴奏只负责合准速度、节拍、音准及前奏和间奏,可以做到纠正字音、分析乐句起伏、二度创作的钢琴伴奏只有26.91%,这说明要想提高学生的钢琴伴奏水平,多领域知识的构建最为重要。吉林省是教育大省,共有高校60所,除一所省属专业艺术院校外,其他的均为综合类或师范类大学,其中设有音乐专业的院校有12所。近几年,全国各高校都在强调办学特色,笔者认为,吉林省高校可以向培养钢琴艺术指导人才方面倾斜。客观地讲,我国的声乐表演及教学相对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钢琴艺术指导专业的滞后。综合类大学的招生人数更多、范围更大,学生的毕业去向更加广泛,与专业音乐院校相比,可能日后真正从事钢琴独奏和教学的人员比例并不会很高,因此,选择钢琴艺术指导专业也许是一部分学生更好的选择,高校也是培养钢琴艺术指导人才的最好的基地。其既没有脱离钢琴演奏,又不会与钢琴独奏构成激烈的竞争,让他们有专业知识支撑、名正言顺地成为合格的钢琴艺术指导。笔者希望,参考国外和国内专业音乐院校的钢琴艺术指导专业,考察其课程设置、专业归属等,结合综合类大学音乐院系的自身特点进行研究,展望该专业在综合类大学的发展,以培养更多的钢琴艺术指导人才。

参考文献:

[1][4]李佳雯.管窥中国钢琴艺术指导[J].大众文艺,2017(6).

[2]刘念.优化高校钢琴艺术指导与声乐教学协同配合的策略[J].黄河之声,2018(6).

声乐艺术范文篇4

强调练声曲对于系统化声乐教学体系的重要作用,解答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解决发声技巧难题、培养学生兴趣等问题,并安排了实训环节,通过曲谱与文字的结合,强调具体的发声曲在练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点。在第四部分,作者在发声的基础上,就腔体共鸣展开论述。如果说发声就像拍摄了一张图片,那么共鸣就是在图片基础上对图像进行美化,只有通过共鸣,才能形成通透美妙的歌声,让声音具有穿透力,并产生不同的色彩变化。作者首先对歌唱共鸣系统进行生理基础的解析以及理论概念的阐述,将共鸣分为头腔共鸣、口咽腔共鸣、胸腔共鸣、混合共鸣四种类型,并在理论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实践训练,强调训练方法,引入经典实例,例如在讲到头腔共鸣时引入《太湖美》的曲谱。

完成了演唱技巧内容的叙述后,从第五部分开始,作者从整体的声乐作品入手,解析演唱过程中如何对声乐作品进行艺术处理。作者就一首声乐作品进行分析时,首先,从文化背景开始,把握作品特定的文化背景,并表现作品的特色内涵;其次,进行题材与体裁的分析,因为生活的多样性与艺术家的多重情趣决定了题材的多样性和广泛性,因此,不同题材的作品有着不同的艺术特征;再次,进行主题、风格、歌词与曲式结构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表现一首作品最主要的艺术特色。在作品分析的基础上,作者要求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对作品进行艺术处理,以曲谱为依据和基础,完成对演唱速度、力度、表情以及音色的处理,并且在演唱过程中注意润腔与衬词,做到精雕细琢。在对作品的二度处理中,作者强调了呼吸的运用,并提出了具体的处理方法,通过经典曲谱的展示,用生动的语言进行了阐释。因为歌曲演唱的处理过程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所以作者在这一章节中采取了大量举例的方法进行说明。例如,在关于表现手段快慢的处理中,作者列举了奥芬巴赫的轻歌剧《奥菲欧在地狱中》的音乐被圣•桑用在(下转封三)上接封二)《动物狂欢节》中的处理手法,说明了歌唱者在表现作品时,可以在作品原有速度的基础上做适当的调整,以达到更强的表现力。在第六部分,作者回到声乐教学这一主体,说明在文化多元化以及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的声乐教学应该不断吸收其他国家的优秀经验,促进教学改革,使其更加符合中国的教育模式。作者将高校声乐教学置于一个宏大的背景中,通过对比的方法,回顾了当前高校声乐教学的不足并提出改革意见。在这一章内容中,作者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思考模式,引入了文化及社会内容,为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作者看来,文化多元化以及全球化的背景都告诉我们,中国的民族声乐应该重新进行定位,因为目前的民族声乐教育体系是建立在西洋美声唱法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建构“和而不同”、多元并存的民族声乐教学体系。在第七部分的内容中,作者提出了教学变革的具体实施策略,主要包括中国声乐教学理念的变革、目标、内容体系的建造、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革新以及评价体系的革新等内容。在这一章中,作者用开阔的视野,通过对文学、绘画、舞蹈等艺术的借鉴,强调我们应该把观念、思想、意识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在声乐基础理论课教学之中。

在该书中,作者基于声乐及教学理论,将大而泛化的概念通过自己的理解转化为具体的内容,并不断引入经典实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理论知识的理解难度。例如,在歌唱发声技能的基础训练内容中,关于打开喉咙,作者讲到衡量一个歌者的喉咙是否完全打开的标准,是要看他的喉结是否保持在最下面,用具体的喉结位置作为衡量是否打开喉咙的标准,这样就便于读者或学习者在练习过程中自我检测。在关于扩展音域的练习内容中,针对这一抽象的概念,作者解释道:要想训练出丰满的高音,需要长期进行正确的发声练习,要保持喉头稳定,不要追求音量或撑大喉咙,而要将声音集中送入哼鸣的位置点上然后再打开,同时感到高音似乎钻入头腔,最高音甚至有冲向顶部、飞出头外的感觉。作者用送、钻、冲、飞四个动词,生动描绘了这一发音过程。同时,这种具体的叙述方式也应用在关于声乐教学这一部分的内容中,让作者的整体叙述落在实处,避免了空谈的弊端。例如,关于新声乐教育目标的阐述,作者就从“唱”“表”“讲”三个层面具体提出了教学要求。关于教师,作者认为其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演唱技术的多样化审美、演唱风格的多样化审美以及演唱形式的多样化审美,强调多种演唱技术的互相融合与“跨界”,避免单调纯粹的艺术形式让人产生听觉疲劳。这样具体的叙述模式填充了作者整体的理论框架,就好像血肉与骨头的关系,让整本书的内容都充实丰满起来,不仅体现了声乐与教学实用性强的特点,还提升了读者的阅读价值。另外,作者在书中关于声乐教学变革内容的部分举例,与人们的日常娱乐生活紧密相联。例如,在讲到声乐演唱技术的多样化审美时,通过列举莎拉•布莱曼、谭晶、龚琳娜等歌手,说明“跨界演唱”这种多种演唱技术互相融合的唱法已经日渐成为声乐技术的审美层面需要突破、传承和创新的问题,并以“吴碧霞现象”“谭晶现象”作为例证。在作者看来,吴碧霞既能够把中国传统声乐中地道的戏曲、民歌和歌剧歌曲演唱得韵味十足,又能娴熟地驾驭外国艺术歌曲和歌剧选段的演唱,将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有机地相互借鉴与融合,所以在声乐演唱中,不存在演唱方法上的绝对不同以及根本性的矛盾冲突,只要有正确科学的训练方法和路径,就能够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演唱出受中外人民欢迎的歌曲。这样的举例拉近了书本内容与读者生活的距离,不仅体现了作者在叙述过程中的与时俱进,还让读者更易于理解。声乐作为一种专业的艺术种类,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有着晦涩难懂的部分,而作者用一种巧妙的方式,化解了这种阅读难题,让书本内容显得更加生活化。同时,在关于演唱技巧等内容中,又大量运用了演唱实例以及经典曲谱,并引入声乐术语的内容,平衡了专业化与日常化之间的关系,避免了这本书在降低阅读理解难度的同时落入俗套的可能。

声乐艺术范文篇5

一、情感对于声乐艺术演唱的重要性

从声乐艺术演唱的本质内容角度来看,情感表达对于声乐艺术的演唱重要性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提高演唱者对作品的理解。在声乐艺术演唱过程中,演唱者对于情感的把握程度,会直接影响其对于作品的理解水平,进而影响他的作品演唱效果。声乐作品作为一种以声音为主要载体的艺术内容,其需要演唱者通过声音的表达,来实现对情感的输出,让听众通过听声音去完成对声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所以说情感对于声乐作品的表达是极为重要的。相同声乐作品的前提下,两个情感理解水平不同的人,对于作品的表达是存在差异的,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能够成为声乐演唱艺术家,而有些人则不能的重要原因,所以说想要提高声乐演唱能力,就必须要做好对情感理解和传递能力的提升。(二)提升作品表达的饱满程度。声乐作品是以声乐为载体的艺术作品,演唱者在对其进行演唱时,其情感应用能力会直接影响作品的饱满程度,这对于声乐艺术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和听众的艺术审美需求满足影响非常之大。以《黄河大合唱》为例,其作为一首典型的革命歌曲,其在情感表达上必须要具有奋进、慷慨激昂的特点,才能够实现对该曲激励性的表达,如果缺少了奋进、慷慨激昂的情感表达或在这一方面表达不足,那么其所达到的效果必定会有所下降。再以《茉莉花》为例,其作为我国声乐作品的典型代表,其需要温柔、平稳的方式才能够体现出茉莉花温婉、柔美的性格。如果演唱者没有做好对此方面情感应用能力的把握,那么作品的饱满度必定会因此所有下降。

二、声乐艺术演唱中的情感应用分析

在声乐艺术演唱过程中,演唱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实现对情感表达能力的有效提升:(一)了解作品背景,提高情感体验。想要提升声乐艺术演唱的情感应用能力,就必须要先做好对作品的背景分析,提高演唱者对于作品的理解程度,从而为更好的完成情感表达打下基础。在实际工作中,演唱者要对作品的风格、曲调、作者履历、创作背景等方面都有所了解,从而更为全面的去分析声乐艺术作品,提高演唱者的情感体验。首先,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其情感表达方式是不一样的,例如流行唱法更注重节奏,美声唱法更注重咬字等。其次,曲调的不同也会影响情感表达效果,所以演唱者必须要对其予以了解,才能够保证自己情感表达方式的正确性。第三作者履历能够让演唱者对作者的人生经历、艺术造诣有所了解,这能够帮助演唱者更好的掌握作品的风格。第四创作背景是奠定作品情感风格的关键,演唱者只有了解了声乐作品的创作背景,才能够更好的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实现对作品情感的掌握,为自己的演唱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反复进行练习,产生情感共鸣。反复进行演唱练习,能够帮助演唱者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作品的内在情感表达模式,这有助于演唱者实现对作品情感共鸣的产生和把握,为演唱者演唱水平的提高打下基础。在实际演唱过程中,很多演唱者会受限于自己的艺术造诣,而出现对声乐作品的情感理解不到位情况,这会导致他们在演唱时无法准确的把握住声乐作品的情感表达特点,进而导致情感表达存在不足和缺陷。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出现,演唱者必须要对声乐作品进行反复的练习,通过不断的唱、学去提升对作品的理解能力,从而达到“演唱百变,情感自现”的效果。针对于一些难度较大或始终无法理解的音乐作品,演唱者可以采取观看优秀歌唱家的演唱视频的方式,来学习优秀歌唱家对于作品情感表达的方式,以此来为自己的情感表达起到指导作用。(三)积累舞台经验,提高演唱能力。积累舞台经验,提高演唱能力也是实现对演唱者情感表达能力提高的重要措施。从声乐艺术表演形式角度来看,当一名演唱者具备了足够的舞台演唱经验后,其在情感表达和演唱能力方面的能力会有明显提升。然而,声乐演唱是一个实时的艺术表现行为,其没有第二次机会来给演唱者以重来的机会,所以演唱者必须要在舞台上能够做到一鸣惊人。在这种前提下,演唱者可以多进行彩排的方式,来实现对自己舞台经验的积累和声乐情感表达能力的提高。正所谓“笨鸟先飞,始于勤奋”,演唱者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来帮助自己实现提高和进步,从而实现声乐作品情感表达能力和舞台演唱水平的提升,为自己的声乐演出完美落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对声乐艺术演唱中的情感分析,不仅可以提高演唱者的演唱能力,还能够为他的艺术审美情趣提升带来帮助。在实际演唱过程中,演唱者必须要认识到情感表达对于声乐艺术作品内涵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艺术审美、理解能力应用,来提高自己的声乐艺术演唱情感表达能力,从而让自己的声乐演唱更具有感染力,实现与听众之间的情感共鸣,为自己的声乐演唱艺术造诣提高带来良好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赵燕.对声乐演唱中情感和技术的辩证思考[J].艺术教育,2016,09:86-87.

声乐艺术范文篇6

一、二度创作的前提

深厚的演唱功底和高超的演唱技巧是进行二度创作的重要基础,而深厚的功底又是演唱技巧的根本,所以演唱者在声乐学习中,要扎实地掌握好各种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要在气息的控制上、吐字、咬字上进行刻苦训练。1.气息在歌唱中的作用发声训练是声乐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发声训练与呼吸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气息是发声的根本,只有这两个环节统一了,气息与声带协调好,才能产生美妙动听的声音,这就是我们声乐学习中所谓的气随声走。因此,气息的运用是发声训练中的重要环节。声音的产生是以人体作为乐器,通过气息震动带动声带,再感召作品中音的高低而发出的声音,所以它具有一定的表演性。舒曼曾说:“歌唱就是呼吸”。而在我们歌唱实践中,气息的合理运用与适当的控制,是表达喜怒、哀乐、强弱、快慢等情感的最好方法。2.咬字、吐字的重要性咬字、字在发声训练中也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只有发声技巧而无正确的咬字、吐字是无法感动听众的,听起来空洞乏味。只有情感的表达和优美的声音融汇在一起时,才能与听众产生共鸣、提供最大的享受。因此,歌唱者做到字正腔圆,才能产生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歌唱的技巧最终是要为歌曲表达而服务的,两者兼备时,才有能力地对歌唱作品进行二度创作。

二、二度创作的原则

在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中充分体现了“真、善、美”的原则,它不仅影响着中国的古代音乐,在现代音乐的二度创作当中也有相应的体现,那就是二度创作在原作品的基础上进行的创作、完善和发挥。因此,它有尺度的制约和衡量标准,演唱者在原创作品的基础上要秉着真实、善良、美好的原则进行创作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演唱者保持原创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与思想,如果一首作品是缓慢的、抒情的,演唱者却用欢快的情绪去演唱,这就违背了作曲者的创作意图,歪曲了作曲家的思想情感,比如歌曲《草原之夜》:演唱者的二度创作与演唱者的技术技巧息息相关,是必须通过歌唱者的技巧来实现的,演唱者将自己的思想及情感融入到作曲家的作品当中,直接地反映出演唱者二度创作的意图。其次,演唱者要根据自己的技术、技巧完美地体现作品的艺术效果,就必须量力而行,结合自己的创作意图再对作品进行技术、技巧的运用和处理,只有两者统一了,才可以达到完美的境界。反之,演唱者个人的演唱功底不扎实,技术、技巧欠缺,牵强地展示自己想象中的高深的技术水平,反而会破坏作品的美感和艺术效果。

三、二度创作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艺术环

1.作品的理解歌者对歌曲的理解,主要是指作品的思想内涵。拿到一首曲子时,先不要着急唱,应该将歌词反复朗诵,这样有助于对作品的理解,了解主人公所处的年代、环境和思想情感。作曲家把情感全都融汇在他的作品里,这种情感的渗透,不仅仅在每个乐句里,甚至是到每个音符里,需要歌唱者反复的理解和领悟。演唱者对作品的理解越透彻,在演唱时才会表达得更形象。一个歌唱者文学修养的深浅,会直接影响他对作品的理解。不少初学者,只注重声音技巧,不注重文化知识的积累,缺乏文化修养,唱出来的歌曲没有味道,平淡如水,只有深刻地理解作品,才能更好地诠释作品,演绎作品。

2.声音的运用我们在演唱一首作品时,用哪种声音才能符合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首先要有好的音色,还要有对各种音色运用自如的能力和辨别能力,这就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比如进行曲要选用雄壮的声音,才能体现它的壮观;圆舞曲应是华丽轻快的声音来体现它的高贵典雅;摇篮曲应该用舒缓、恬静的声音去体现它的温柔。在演唱时我们应该充满想象。例如我们可以把声音设想为“一朵朵白云在空中飘”!又如唱一首摇篮曲时,把声音幻想成“一叶轻舟”、“妈妈温暖的怀抱”等等,总之充满丰富的想象力,调动出各种声音,唱出歌曲内容所需要的情感,真实地表现作品。

3.意境的塑造意境的想象,就是对音乐的想象,演唱者应根据作品的内容和人物形象,刻画出音乐场景,把自己想象为作品中的主角,就像演员演角色一样去体会、去感受。如果把歌曲的背景和意境设想得很具体,在表演时才会栩栩如生。想象会帮助你树立正确的音乐形象、歌曲主人公的形象,主人公的形象完整了,歌曲的主题思想才会明确,才能达到情真意切。刻画音乐形象,更好地诠释作品,是平时生活中的积累和情感的积累,社会阅历越丰富,人物形象才会刻画得越丰富。因此作为歌唱者,应时刻去搜集和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增强我们对生活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才能更深刻地了解作品。

4.韵味的体现韵味也就是腔调,腔调的运用会给作品带来新的生命力。好的歌唱者不仅能准确地把握歌曲的创作风格和传达歌曲的意境,同时还能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音色等特点进行体会和再度的创作,把作曲家不能提供的韵味发掘出来。好的歌唱者并不满足于作曲家创作的谱子,会在腔调上下功夫,反复斟酌,根据情感需要、语言特点、地域文化和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自然而然地在旋律音上增加滑音、颤音、倚音等装饰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演唱起来就更有味道和美感,扣人心弦。

5.风格的掌握音乐风格的掌握影响着演唱的效果,我们常常听到一些演唱会,有些歌唱者声音漂亮干净,技术、技巧也很娴熟,但整台音乐无论是民歌还是艺术歌曲,给人感觉音色、力度、韵味都是一个风格,很难让人产生心灵艺术的共鸣。还有的演唱者把各种风格的歌曲混淆在一起,使之南腔北调,歪曲了原创的本意。说到底还是歌唱者没有把握好歌曲的风格和特点,以至于失去了歌唱者自己的风格,作品不能很好地完成。音乐与其他艺术相比会更抽象,歌唱者的文学修养会直接影响对作品的把握与表现。完美的歌唱是把作品诠释得淋漓尽致、生动、形象,使听众受到感染。

6.声情并茂声与情,是歌唱中极其重要的两个部分。发声和情感的表达构成歌唱的总体,二者缺一不可。歌唱时,人的身体就像一个乐器,需要通过气息的运用和头腔的共鸣才能完成,在进行歌唱表演时,需要全身心的投入,除了身体的各个器官之间相互配合,还需要投入情感。只有两者统一了,技艺相结合,才能达到引人入胜的境界,产生绕梁三日而不绝的艺术效果。不论是专业歌唱者还是业余爱好者,在平时的训练中,不但要加强基本功的练习,还要激发情感的表达,使歌唱发声与情感表达同时进行,声、字、情成为一体,养成用心灵歌唱的习惯。

7.忘我的演唱歌唱者若想感动每一位听众,歌唱前必须调整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的情绪调整在一种相对激昂的歌唱状态上,这样才能激发歌唱者对歌曲的表现欲望,所以,我们在演唱时先要对作品的情感进行深入的分析,用哪种情绪去演绎歌曲。在课堂训练中,一些学习声乐者十分紧张,害怕自己唱不好,害怕自己出错,或平时训练中反复出现的错误在演唱时有了心理阴影,或者有的学生缺乏自信心,怕挨指导教师的批评,唱歌前心里像怀揣小兔子一样,惴惴不安,这样的歌唱状态是绝对唱不好歌的,更不能感染听众。因此,我们所说的“忘我的歌唱状态”就是要歌唱者要丢掉一切私心杂念,调整好心态,排除一切紧张情绪,在平常的生活中也要充满信心,培养自信心,这样在演唱时才能热情饱满,才能做到放松自如,才能达到我们所要求的最自然、最松弛的声音,才能达到“说着唱”的演唱效果。

声乐艺术范文篇7

19世纪意大利学派杰出的声乐教育家弗•兰佩尔蒂曾说过“一个歌唱者身上即使集中了为取得高度艺术成就所必须的天赋资质,但他若没有掌握正确的咬字技巧,他仍会感到自己无活动能力,而且永远不可能达到完美的境地。”①民族风格或民族化问题虽然包括很多内容,但它的中心问题仍是语言问题。而语言问题的基础就是声乐语言的学习和训练。

准确地说“台词”也好,“声乐语言”也罢都是语言艺术,但是侧重不同。“台词”最终要塑造鲜活的人物,“声乐语言”要字字珠玑,腔圆字正,充分表达歌曲的意境。每每提及声乐,人们往往想到的都是演唱一首首艺术歌曲,其实作为专业的艺术院校应当教会学生树立更远大的目标,也就是说能演唱单曲并将单曲唱好是必须的,作为一名歌唱演员最终还是要走向歌剧舞台,具备通过歌唱的方式塑造人物的能力。一个民族声乐演员必须具备全面完整的表现舞台艺术语言的技能与技巧,具有丰富的舞台艺术语言的修养。把声乐语言基础课仅仅局限在一般的“正音”范围显然是片面的。

在声乐语言教学中应当重视呼吸训练

(一)声乐语言教学中呼吸训练的重要性

提起语言课的训练手段,大家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绕口令。而对于声乐学习,我认为在基础阶段必需要使学生清楚人体的发声结构,并要扎实呼吸训练。正确的呼吸也是歌唱发声的动力和基础,是歌唱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之一。发声的准确与否、音质的优劣以及歌曲情感的表达是否准确到位,也都是与呼吸紧密相连的。

“如果学生具有好听的嗓音,但他不想按艺术的规则去训练他,不想透彻地掌握呼吸方法,那么他永远也不能使得自然慷慨赐予他的这些宝贵条件辉煌地显露出来,他不会成为一个具有风雅趣味的歌唱家,而只是一个叫叫喊喊的人……”②歌唱呼吸是属于意识范畴之内的,是一种带有目的性与技巧性的呼吸。它相对于生活呼吸而言具有更强的变化性,因为歌唱是为了表达一定的情感,是唱给别人听的。演唱者在演唱时所面对的是广大的观众,需要将自己的歌声传达到每一位听众的耳中。因此,这就要求演唱者的声音既要有一定的音量,又要有一定的力度与色彩的变化,而且还要有长时间的演唱能力,以及能够根据歌曲演唱内容的不同需要,不断地调整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的变化。这一切都是需要气息作为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因此,歌唱呼吸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手段与技术手段,有其自身特有的一套规律。那么在教学中不仅要强调它的重要性还要设置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使学生掌握呼吸的这套规律和技巧。古意大利的格言是:歌唱的艺术就是呼吸的训练。③

(二)关于胸腹联合呼吸

胸腹联合式呼吸是一种综合运用胸腔、横膈膜和腹腔肌肉来共同控制气息的呼吸方法。歌唱中的胸腹联合式呼吸方法,是建立在人们的自然生理机能状态上的。从生理机能看,人体本身为这种歌唱呼吸准备了有利的条件。因此,也可以说胸腹联合呼吸方法比其他呼吸方法更能充分地发挥人体的技能。它同时也是被目前中外声乐界公认并普遍采用的、科学的、合乎生理规律的一种呼吸方法。其特点在于:

第一,由于它既具有胸式呼吸的灵活方便,又具有腹式呼吸的深沉持久,同时它还能够使上下各腔体有机地联系起来,因而它能够全面地调动人体各呼吸器官的作用,能使胸腔、肋骨、肋间肌、横膈膜和腹肌等相互配合,协同来完成控制气息的任务。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由于吸气时下降横膈膜和张开肋骨同时并用,这样就会使胸腔全面扩大,气息容量也得到了增强。

第三,这种呼吸方式也使控制气息的能力得到了加强,呼气变得更为自然均匀、有节制,并能够合理而有效地控制声音的高、低、强、弱及色彩的变化。

第四,它还可以让演唱者明显地体会到呼吸的支点问题,使演唱者的音域得到进一步的扩大,并使高、中、低三个不同的声区获得整体的平衡与统一。这同时也就为演唱者在表现音乐作品时提供了更为良好的声音效果与空间范围。通过对以上几种呼吸形式的初步认识,我们不难看出,当今世界上学习声乐的人为何大多推崇胸腹联合式呼吸法,因为它既克服了胸式呼吸法气息过浅的毛病,又克服了腹式呼吸法气息过僵、过死的弱点。

与此同时,胸腹联合部位的肌肉组织是很容易被人们操纵的,并有很大的弹力和伸缩性,是储存大量气息的理想区域,也是使气息强化的理想部位。此外,在气息的储存与控制上,这个部位比腹式部位更加灵活并富有弹性,比胸腔部位也更优越,不会出现由于强化气息的弹力而导致的喉部诸多肌肉组织的过度紧张,以致影响声音的质量。因而胸式呼吸与腹式呼吸如果单独地应用于我们演唱当中,显然是不合适的。而只有把这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使其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才能有助于我们获得良好正确的演唱方法。

(三)具体呼吸训练方式

著名的声乐教授郭祥义先生曾撰文指出:“歌唱中的问题一般都出在呼吸上,气息上的问题有都集中在吸气上;吸气上的问题都出在上一句唱完马上抬胸吸气……因此唱歌的人应当懂得一个规律:歌唱时,上一句落在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吸。落得高,吸得高;落得低,吸得低。”④具体到教学中我觉得几种可行的办法是奏效的。

提醒学生注意两种状态。我们将其称为“基状”及“肌状”。⑤“基状”即是“基本状态”,要求学生自然站立,两腿开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肌状”即是“肌肉状态”,要求提颧肌,松颊肌,下颚微收,小腹微收,挺胸、立腰、肩颈松弛,牙舌喉均放松。

歌唱中的气息不能到达位置原因并不在气息本身,而是歌唱动力器官不协调所致。例如,歌唱的腔体没有打开,上口盖没有提起,使通道不畅;发声中没有上哼下探,站姿不正确等。因此,在呼吸训练之初必须强调这两种状态,通过训练使学生能达到一种下意识的准备状态,也为他们的歌唱打好基础。

一点要领:使气息慢慢进入犹如闻花香,直到两肋打开,好似皮球胀满,控制五秒再慢慢呼出。注意这里面提到的胀满状态实际上是一种橄榄球的状态,经常有一些同学在练习过程中将胃部涨得很大,这是错误的,因为这种训练方式是为了提高肋间肌、横膈膜的伸缩控制力,胃部鼓起,气息并没有到达肋间及丹田。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一点也是必需要注意的,在闻花香之前,要强调可以很自然地把气息吸到较深的部位,这也是合乎歌唱呼吸的要求的。在体验这个方法时,一是要注意控制气息的速度,既不要吸得过于急速,也不要吸得过于缓慢。如果吸得过快,就会使气流因过分地冲击鼻前庭而受阻,深入不下去;如果吸得过慢,就会造成气流的浅而散。

用“打哈欠”的方法来体会一下吸气的感觉。在声乐教学中这种方法之所以被人们广泛地接受和运用,就在于这种方法完全符合歌唱呼吸的要求。因为人们在打哈欠时全身是处于一种最为自然的状态。在打哈欠时人们都会有一种软腭上提、喉头向下、声带张开、口腔向上打开,同时胸部与两肋向外扩张,膈肌随之缓缓下降的自然动作。正是这些最为自然的动作,才能把我们的呼吸器官调整到最佳的歌唱状态当中,为获得良好的吸气习惯与状态,而且还能为我们掌握良好的声音位置、音色以及获得良好的共鸣提供了正确而科学的方法。

用“哭泣”的方法也是同样可以体会到吸气的感觉。在这里面需要强调的是,不能口鼻并用,因为长时间的口腔快速吸气,会导致训练者喉头有不必要的摩擦,反倒增加了咽炎的患病几率。这种训练方法有助于其克服胸部紧张与声音缺乏弹性的毛病。当人们哭泣时,下面的几对肋骨会自然地扩张,而上面的几对肋骨也会相应地扩大,同时整个胸腔的长度也在不断地增加,这就自然地为气息的深度与饱满提供了最佳的生理状态,同时也为我们歌唱的质量奠定了一个良好坚实的物质基础。

生活中的呼吸与歌唱中的呼吸是有着很大差别的。这是由歌唱的艺术特点所决定的。演唱者为了掌握持久、匀称、优美的声音,就必须学会持续、平稳、有节制、规律地控制气息。因此控制呼气的节奏,是这一阶段的要义。在呼气时,一定要注意吸气后不要马上吐气,而仍要有意识地保持吸气的状态,以免气息流失掉。呼气的关键在于能否对气息的正确控制和保持。同时,控制呼气的力量也要适度。如果“保持”的力量过大,就会把气息压在下面,致使气息不能顺畅地呼出;如果“保持”的力量过小,呼吸便保持不住,气息就很快地耗尽,也就没有了支持,声音就变得干涩,缺少穿透力。例如,我们在拉小提琴时,如果手中弓的力量太大,拉出来的声音就很嘈杂,听起来也是杂乱无章、不悦耳的。又如,当我们手中握着一捧沙,攥得过紧,沙反倒会从指间溢出。从上述的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得知在气息的控制与保持上,应坚持适度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保持住了气息,又使气息的呼出显得匀称、自然、流畅。

扩充诗词朗诵的训练容量

诗词属韵文。诗词语言精炼,意境深邃。一首好诗使人感到韵味浓郁,诗意盎然,往往是由于它创造出了生动感人的意境。除无词的声乐作品之外,其他各种体裁的声乐作品本身就是诗词与音乐的有机结合。诗的语言形象为音乐创作提供了艺术构思的基础。诗的内容、形式、结构、韵律、节奏对音乐的表现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声乐语言要想达到艺术的层面,必须要掌握表现语言的能力,否则声音或其他条件再好也无济于事。18世纪德国瓦格纳派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利里•雷曼曾论述:“许多人认识不到,他们应当首先有这样的老师教会他们的朗诵法:这些教师能够向他们表演怎样把元音发得纯美,把辅音发得正确而清楚,以使那些字有适当的音。任何人当他对本国语言一无所知——更不用说当他在说话时有许多可怕的毛病的时候,怎们能期望用外国语歌唱呢?我赞成把朗诵的学习当作一切歌唱的预备课来学。没人认识到:它将使歌唱教师的工作变得多么简单和有效。”⑥正因如此,训练说话的声音,使其能够正确地、清楚地朗诵诗歌而不感到吃力,应当把其做为声乐语言训练的主要学习内容。

意境是诗的灵魂。意境就是指作品中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即形象鲜明,情景交融,使读者如临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受到强烈的感染。将诗词的意境之美深刻理解了,在演唱过程中才能够建立起内心的表演信念,眼神和肢体才不至于僵化空洞。例如林徽因的《一首桃花》,创作之初仅是一首小诗,后成为歌剧《再别康桥》的选曲。桃花/那一树的嫣红/像是春说的一句话/朵朵露凝的娇艳/是一些/玲魂的字眼/一瓣瓣的光致,/又是些/柔的匀的吐息/含着笑/在有意无意间/生姿的顾盼/看/那一颤动在微风里/她又留下,淡淡的,/在三月的薄唇边/一瞥/一瞥多情的痕迹!这是一首清新淡雅的小诗,很多学生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只关注了演唱的技巧,而忽视了对作品的理解与表达,往往看见他们的眼神是空洞无物的,你从演唱中很难看出桃花开在哪里,他要通过演唱表达一种怎样的情绪。

(一)教会学生把握诗词语言的目的性

“诗言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志,就是作品的主题思想。作家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他的文学作品是在自己世界观的指导下对所反映的生活的评价。作家写作总是要有目的,通过对事物的阐述、描绘,表达自己对事件的态度。因此,我们拿到作品,首先要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阐明什么思想,宣扬什么,批评什么等。对以上这些问题有了明确的认识,才能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把作者的语言化为自己的感受。分析作品,不能仅仅停留在理性分析上,要在分析的过程中,感受作品的内容,把对作品的理解变为自己的演说愿望,随着理解的不断深入,产生一种跃跃欲试再创作的欲望。对主题的分析,不可能一次完成,而是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地加深理解。分析的目的,不只是弄懂,而是为了更好地表达。

(二)使学生会理清作品层次

生活中说话也好,作家写作也好,往往不是把思想和盘托出,内在的思想活动要比说出来的话丰富得多。很多优秀的作品,都是语言精炼、含蓄,以一当十,使人感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许多深刻的含意并没有写在面上,而是隐藏在字里行间,暗示其中,耐人寻味,发人深省。这种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恰恰正是语言的思想实质所在。所以,我们必须深入挖掘、探讨语言的内在含意,反复推敲,找出那激发作者发表某些思想的真正意图,这样,说的时候,语言就有了内在根据,做到心中有数。分析作品,不能仅仅停留在理性分析上,要在分析的过程中,感受作品的内容,把对作品的理解,变为自己的表达愿望,随着理解的不断深入,产生一种跃跃欲试再创作的欲望。

(三)教会学生如何构建内心视像

我常常和同学们交流,当前奏响起时实际上你已经进入表演。你在前奏里看到什么,将直接影响到你如何张嘴歌唱。生活中,每当我们讲述经历过的某件事或所熟悉的某个人,这些人和事就像放电影一样,重新在脑子里浮现。这些形象是随着人的思维活动而自然产生的,是具体、生动、丰富的,这就是表演术语中所说的“内心视象”。

因此要教会学生们在拿到歌词之初,必须先建立内心视象,令作品的艺术形象在我们心中活起来,心中有形才能言之有形。为此,我们必须反复认真地研究作品,从字里行间找出事物的特性。例如《你是这样的人》这首歌:这首歌曲饱满深情地赞美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歌唱家戴玉强演唱这首歌曲时,大屏幕不断闪回的工作、生活画面,音容笑貌如此亲切,歌唱家在演唱中字字珠玑令人动容。在欣赏这首歌曲的时候你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戴玉强对歌曲的理解非常深刻,而对于二度创作的表现基调也把握得恰如其分。

讲述一个人,就要去揣摩这一具体人的外形和精神,他的举止言谈,内心感情,行为逻辑,熟悉他就像熟悉生活在自己周围的人一样。这样,在进行艺术创作时,才能说得具体、生动、形象鲜明。设身处地就是感受的过程,当然,这个“感受”绝不是一种主观的空想,它基于平时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有赖于对作品的深入研究,对作品体会得越深刻,所产生的感情也就越强烈。诗词在艺术形式上的显著特点是: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这也是诗词区别于其它文学样式的基本特征。诗词是最富于音乐性的语言艺术。换而言之,歌词与诗词实则同出一辙,都要讲究格律,主要是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

(四)教会学生朗诵中的表现力技巧

拿到诗歌也好,歌词也罢,在文中要画出轻重强弱,找准重音。生活中我们为了把一句话或一件事说清楚,往往把主要的词加以强调,以此引起对方的注意,使对方了解其意。语言中的轻重强弱,可以说是在每句话里都存在的,对语句的重音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加重,强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加重增强音可以达到强调的目的,有时放轻减弱,同样也可以突出重点。在需要强调的词的前后运用停顿,也是一种方式,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声乐艺术范文篇8

一、声乐艺术指导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一)声乐艺术指导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中国的声乐艺术教学成为一个成熟的学科时间很短,大多数高校声乐艺术的方向是不够的,实践表明,目前中国的声乐艺术教学水平还没有达到国际平均水平,因为许多人只是艺术方向简单的钢琴伴奏,忽略了艺术指导的作用,事实上,从钢琴伴奏的过程中,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不注重艺术方向和歌唱技能的有机结合。因此,在我国的艺术教学中,从认识到实际应用,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这一努力并不难。(二)声乐艺术指导在国外的发展现状。大多数人认为钢琴伴奏只是一个专业的名字,他是为歌手的伴奏的,实际上是错误的想法,只是说他们没有认识到艺术的指导,在外国,并存在“伴奏”这一说法,而是指导专业音乐教师的工作。欧洲和美国有近100年的声乐钢琴伴奏和声乐艺术指导的历史,这些专业几乎在所有音乐学院都有传播。

二、声乐艺术指导的内容

人对艺术的认识和修养,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声乐在教学的过程中成为很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正如大家所知道的,“教”与“学”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两个重点,从而穿于艺术指导(钢琴伴奏)在我们教学中有很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在他们的歌声中,人们往往把重点放在音乐和歌唱上,而忽略了伴奏的重要作用。没有适当的钢琴伴奏,很难达到和谐。(一)随堂伴奏。随堂伴奏指的是老师在讲课过程中,用相应的伴奏,进一步达到更好教学方法。在上课时,钢琴伴奏能够给大家一种活跃的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教授助手。有时人们的语言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思,只有通过感知和经验来学习新知识。通过声乐艺术指导。因此,教师可以,许多“谎言”的困境,让学生体验到自由的魅力,并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这样,声乐艺术就成为了一位教授的得力助手。声乐艺术指导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三)艺术指导。艺术的指导会引起一个歌唱者对音乐最真实的体会。我们常说,一个声乐的表演者如果有一个优秀的艺术指导,他的水平不会低,在追求音乐过程中,会有新的提升。

三、声乐艺术指导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声乐教学水平。一首成功的歌曲是有四个方面的,即良好的表演,清晰的旋律演奏,有感染性的伴奏和歌手的表演技巧。首当其冲的是伴奏,因为伴奏引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歌曲播放时以突出他们的技能和声音,使工作充满了吸引力。声乐艺术的指导需要对舞台有着一定掌控,还需要对不同的声乐作品进行有意义的音乐题材,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语音和语调,以提高声乐指导的水平。(二)拥有强大的艺术指导性。声乐艺术的方向是对纯音乐技能、体育技能训练与技术指导和实现艺术作品检测,首先,它在对作品的内涵进行正确分析的作品,作品来表达情感,必要的情感氛围有着强烈的推动作用。其次,声乐艺术指导有着强烈的说法和力度的暗示,缓解了演唱者的紧张。例如,月亮颂,在最开始的作品,钢琴伴奏可以用一束美丽的模糊段琶音在歌唱和观众心理创造一个美好的夜晚的景色,缓解学生的紧张学习者引入特定的音乐场景。(三)钢琴伴奏有很强的引导性。演唱者在表演过程中,都要注意呼吸,其节奏和长短都会有影响,它和我们平时呼吸有很大不同,有很强技巧性,这样唱出来的歌曲才会有很强的吸引力,除此,钢琴艺术的指导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音乐有引导的作用,让歌唱者有最轻松,自然的状态;其次,伴奏也有很重要的作用,丰富演奏者对歌曲理解的内容,激励初学者,发挥最好的水平。

四、结语

声乐艺术教学不同,不同时期的声乐教学中也不同,无论是戏曲伴奏还是艺术歌曲伴奏,都对声乐教学有着很强的辅助作用。因此,对声乐教学的基本要求和钢琴艺术指导老师应遵循戏曲演唱的风格和教学方式。我们在对钢琴伴奏的研究,能体验到声乐训练对教学有很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江澜.声乐钢琴艺术指导在声乐教学中的意义与作用[J].美与时代,2012,02.

[2]宋学军.从钢琴伴奏到钢琴艺术指导[J].艺教纵横,1999,07.

[3]孙丹青.论钢琴艺术指导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D].西北师范大学,2011,12.

声乐艺术范文篇9

声乐艺术指导是指在声乐作品表演的过程中,通过钢琴伴奏的融合,充分发挥声乐作品的艺术美感。一部优秀的声乐作品,不仅仅是依靠其表演者演唱,同时还依赖于钢琴伴奏的配合,帮助表演者完成无法通过人声表演的部分,这也充分说明,钢琴伴奏部分的完成与否,与声乐作品的整体艺术性密切关联。事实上,很多人在表演、欣赏声乐作品的过程中,普遍认为钢琴伴奏在声乐表演中处于辅助地位,是一个“配角”,多属于“绿叶”位置。我国声乐艺术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都普遍将声乐作品中的钢琴部分称之为“伴奏”,而在发达的国家,已经能够对声乐作品中的钢琴部分进行明确的判别,称其为“艺术指导”。声乐艺术指导不是一种替代演唱者表演、配合演唱者伴奏的单一形式,而是需要拥有娴熟钢琴演奏技巧、浓厚音乐修养的专业钢琴演奏者对声乐作品中蕴藏的内涵进行合作完成,要求钢琴演奏者对声乐作品有着一定的经验积累。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声乐艺术发展的过程中,对声乐艺术指导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并且逐步地将声乐艺术指导向着艺术职业化方向转变。

二、现阶段我国声乐艺术发展中声乐艺术指导现状

(一)理念十分落后。我国声乐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艺术指导这一概念也是在近几年才获得大众认可,事实上,在声乐作品表演过程中,还是将声乐艺术指导称为“钢琴伴奏”,正由于此,一些声乐作品在教学、演出的过程中,其钢琴伴奏还不能够承担声乐艺术指导的作用。我国声乐艺术行业领域中,一些钢琴演奏者已具备“声乐艺术指导”的某项素质,并且在实际演出的过程中,也成就和辅助了一些声乐演唱家。但从整体来看,我国很多从事声乐艺术行业的人员,对声乐艺术指导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尤其是将“钢琴伴奏”作为声乐艺术指导的认识还十分缺乏,我国声乐艺术领域还依旧存在着“弹伴奏不如弹独奏”的传统观念,这使一些已经具备“声乐艺术指导”素质的钢琴演奏者,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声乐艺术指导。(二)缺乏专业的指导人才。目前国外很多国家,都已经具备了“艺术指导”意识,这些从事声乐艺术指导的钢琴演奏者,不单单是一名优秀的钢琴伴奏者,同时还是一名全面发展的音乐家,无论是从声乐作品的艺术把握、声乐作品的内涵理解上,还是从单一的钢琴演奏技巧上,这些钢琴演奏者都可以很好地发挥自身的专业技能,与声乐演唱者共同合作完成该声乐作品,实现该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但是当前,我国钢琴演奏者通常为国内音乐学院毕业的钢琴演奏专业学生,其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多接受的是单一的钢琴表演教育,对一些“艺术指导”方面的教育还十分缺乏,未经受过专业、系统的指导以及训练。再加之我国声乐艺术领域对“艺术指导”的认识还十分缺乏,使声乐艺术指导一直没有一个较为系统、统一的理论支持,造成大多数声乐钢琴伴奏只能够从事单一的“伴奏”以及“陪练”任务,对演唱者所起到的“指导”也仅仅停留在纠正节奏以及纠正音准等方面。

三、声乐艺术指导在声乐艺术发展过程中的地位

在声乐作品钢琴伴奏的过程中,声乐艺术指导人员依靠自身对声乐作品的二次解读,通过良好的钢琴演奏能力,配合声乐演唱者完成某声乐作品的演出,还需要逐步发现一些细节性的问题,对声乐演唱者进行有效讲解和引导,从而使得该声乐作品风格以及内涵获得充分的诠释。声乐艺术指导在声乐艺术发展中的作用十分关键,这是一项非常专业、全面的艺术职业,所起到的作用、意义以及内涵,都远远超过了钢琴独奏表演艺术人员。为了保障声乐作品的艺术性以及整体性,声乐艺术指导人员除了要具备专业的钢琴演奏技巧外,还需要具备浓厚的文化修养以及艺术素养,能够了解和掌握不同语种、类型的声乐作品,辅助声乐演唱者顺利、全面地完成某声乐作品表演。在国外一些声乐作品中,其创作者通常会在完成演唱旋律创作后,再次对钢琴部分进行创作,这也充分体现出钢琴部分与声乐作品之间的关系是对等的,也充分说明声乐艺术指导是声乐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声乐艺术指导在整个声乐作品表演的过程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缺乏优秀声乐艺术指导的声乐作品,其演唱人员对声乐作品的风格把握就会大大降低,无法将声乐作品中的琴声与人声进行和谐统一,有损声乐作品的整体艺术性。同时,对于声乐艺术来说,声乐艺术指导还起着交响乐队的作用,对于人声无法完成的演唱部分,如多声部演唱等,就可以利用钢琴演奏中的多声部特点完成,对声乐作品高质量完成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对于声乐作品来说,其钢琴伴奏的前奏部分就能够体现出声乐艺术指导的重要性。在钢琴前奏部分,钢琴音量突出,速度以及风格把握更加准确,声乐艺术指导在此时会充分发挥自身所掌握的钢琴技巧以及音乐艺术素养,对声乐作品中的内涵进行正确的表达,对声乐作品演唱者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当结束前奏演奏后,声乐作品演唱者就会开始表演,此时声乐艺术指导者会自觉控制钢琴演奏的音量,并关注演唱者的情况,一旦出现突发情况,可以及时通过钢琴演奏进行灵活应对。例如,当声乐作品中所表达的情绪处于安静、静谧的状态中时,声乐艺术指导者就必须要调整钢琴演奏声音、节奏、速度等,烘托演唱者的情绪,反之亦然,作品中蕴含的情绪是激动、激烈时,声乐艺术指导者就需要对演唱者的情绪进行及时推动。在现代音乐发展的过程中,钢琴的从属地位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尤其是在声乐艺术发展的过程中,钢琴和声乐的地位一样重要,不再是单一的衬托角色,而是逐步向着指导、引导等主导角色方向发展。

对于声乐演唱者来说,声乐艺术指导能够使其对声乐作品中的音准、速度以及节奏、风格进行准确的掌握,能够帮助其在实际演唱的过程中,及时对音准进行调整。在进一步完善声乐作品的过程中,声乐艺术指导者必须要正确把握作品速度,伴奏速度无论是过快、还是过慢,都会给声乐作品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例如慢节奏的声乐作品,如果声乐艺术指导的速度过快,则十分容易导致演唱者出现忙乱的感觉,无法充分发挥声乐技巧,音乐表现也大打折扣;而在节奏较快的声乐作品中,如果声乐艺术指导的速度过慢,则容易使得演奏者气息出现不够用的情况,影响整体效果。对于声乐艺术发展来说,声乐艺术指导的作用始终贯穿于声乐作品之中,对声乐作品的艺术性以及完整性起到十分关键的影响,只有重视声乐艺术指导的重要地位,才能够充分发挥声乐艺术指导的作用,对声乐艺术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帆.声乐艺术指导在声乐艺术发展中的地位[J].艺术教育,2014,(04):104.

[2]付安.从音乐竞赛角度探讨声乐艺术指导专业的发展态势[J].四川戏剧,2017,(06):161-164.

[3]迂志勇.黑龙江省高校声乐艺术指导专业建设发展研究[J].艺术科技,2016,29(04):76.

声乐艺术范文篇10

关键词:声乐;钢琴伴奏;艺术魅力

钢琴伴奏在声乐演唱当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整个声乐作品的有机组成,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代表着声乐作品的情感和灵魂。演奏者和歌唱者之间的相互配合,以钢琴作为渲染,烘托出声乐演唱的艺术魅力。在声乐教学中,首先需要让学生了解钢琴伴奏对于声乐演唱的重要意义,并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声乐作品,能够在演奏和演唱当中投入感情,体会其艺术魅力所在。

一、钢琴演奏对于声乐演唱的重要意义

钢琴伴奏是乐队伴奏之外的声乐伴奏形式,由于其宽广的音域和丰富的音色,能够为声乐演唱增添更加丰富的色彩,能够达到不逊色于乐队伴奏的艺术效果。声乐钢琴伴奏能够增加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需要演唱者和演奏者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钢琴伴奏的旋律与歌曲巧妙融合在一起。在声乐教学当中,教师如果能够以钢琴伴奏作为辅助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词曲内涵,对声乐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其效果要优于声乐技巧训练。在声乐钢琴伴奏的学习当中,不但声乐技巧得到有效提升,能够深入理解作品内涵,能够在声乐演唱当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能够得到更多音乐实践的机会。如果教师能够学生的声乐演唱进行钢琴伴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进师生间的艺术交流,对于学生无疑是有效的激励,而对于声乐教学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1]。

二、声乐钢琴伴奏现状

目前在高校声乐教学当中,声乐专业教师具有很高的声乐教学水平,但是在钢琴演奏能力方面呈现出较大的差异。高水平的钢琴演奏者具有深厚的音乐功底,对于声乐的研究也会更加深入,能够准确的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这对于学生声乐学习的帮助是巨大的。高水平的钢琴演奏者具有很强的即兴伴奏的能力,能够在声乐教学当中随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作品,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声乐教学的内容。而对于钢琴演奏水平一般或者稍差的声乐教师来说,声乐教学,虽然能够利用声乐钢琴伴奏的方式进行指导,并具有一定实用性,但是规范性稍差,艺术表现力也有所欠缺,对于一些伴奏难度大的声乐作品,仍然只能进行声乐技巧方面的教学。声乐钢琴伴奏对于声乐教学有着积极的影响,能够促进声乐技巧和钢琴演奏水平的共同提升[2]。

三、声乐钢琴伴奏的艺术魅力该如何呈现

1、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的声乐钢琴伴奏者

声乐钢琴伴奏艺术魅力的呈现,是需要建立在声乐演唱者和钢琴演奏者的专业素养的基础之上,以高超的演奏技巧,表达出更加丰富的情感,能够在触键、音色、速度、节奏和旋律当中,巧妙的进行表达。钢琴伴奏者对于音乐的感受更加敏感,利用其高度灵敏的视觉能力和听觉能力,根据不同的声乐作品,能够灵活的进行应变,能够更好地配合演唱者,增加声乐作品的艺术魅力,保证声乐钢琴伴奏顺利的进行。钢琴伴奏者需要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即兴表现能力,以丰富的文学造诣与外语水平作为基础,进一步提升自身的钢琴演奏水准,进而能够更好地呈现声乐钢琴伴奏的艺术魅力[3]。

2、深入了解声乐作品

无论是声乐作品演唱还是钢琴伴奏,真挚的情感表达才能突出体现作品的内涵。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词人和作曲家的生平,了解音乐作品的与特点,能够准确的揣摩作品的内涵,能够在声乐钢琴伴奏淋漓尽致的进行表达,塑造更加完美的艺术形象,丰富其思想感情,在珠联璧合的声乐钢琴伴奏当中,充分彰显声乐作品的艺术魅力。

3、尊重原创

在声乐作品表演中,更加与作品相互贴合的情感就是原创作者。因此,在钢琴伴奏,应该尊重原创者,根据曲谱进行分析和解读,基于声乐作品的内容和结构,站在原创者的角度,将情感注入到作品当中,正确包围音高、音势和节奏,以准确的速度、力度和表情进行表达。伴奏手法需要与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蕴含的情绪相吻合,突出声乐作品风格,成功的将声乐钢琴伴奏的艺术魅力呈现出来[4]。

四、结论

钢琴伴奏是一种独具魅力音乐表现形式,与声乐演唱成为有机的艺术整体,钢琴演奏赋予了声乐演唱精神与灵魂,更加形象生动的进行情感表达。在钢琴演奏者和声乐演唱者之间的默契配合下,以钢琴渲染演唱,充分彰显声乐钢琴演奏的艺术魅力。声乐钢琴伴奏者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深入了解声乐作品,尊重原创,对于声乐教学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楠 单位:宿迁学院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牛思萌.论声乐钢琴伴奏的艺术魅力[J].黄河之声,2015,21:75.

[2]翟鑫.钢琴伴奏艺术在声乐表现艺术中的魅力[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03:5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