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性十篇

时间:2023-11-22 18:02: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性

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性篇1

初中学生学习科学课,思维能力决定了其对于课程的理解程度,因此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科学课的学习尤为重要。本文以培养初中生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分析为基础,总结出初中科学课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的两种重要方法。

一、科学思维介绍与培养意义

1.科学思维能力简介

科学思维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达到思维最优化、科学化,是适应现代化实践方式以及现代化科技创新而创立的方法体系,是对世界的复杂性、整体性和多样性的全局把握。

科学思维能力是指以科学认知得到的以及人的大脑依赖于信息符号对于感性材料加工处理的途径和方式,其实质是通过合理地处理各种科学思维方法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使其达到最优化,做到科学地、历史地、全面地观察问题、考虑问题,得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科学思维方式是一个庞大的方法集合,其中包括科学抽象方法、思维发散法、逻辑方法、模型优化法等。

2.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是科学课学习的重要基础

初中生在学习科学课的传统过程中,往往是老师把需要传授的知识和课程固定式思维结合起来,学生将老师的思维固化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模式思维。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导致对熟悉的课程和内容铭记于心,但是当遇到新的问题时就会茫然无措,不知道从何入手解决问题。这就是模式化思维与现代教学没有同步前进的结果。而科学课是对自然科学进行探索、求知过程的研究,要求学生具有独立、创新、灵活思维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科学思维能力也就成为了学习科学课的重要保证。

(2)初中生习惯于单一思维,缺乏发散思维能力

初中学生在分析和解决自然科学问题的时候,习惯于单一的沿着问题的发展过程考虑问题,思维习惯固定,思维方向难以改变,因此不能够通过多角度多途径解决问题,难以进行发散思维或变换角度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模式化,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与创新性,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思维方法,难以从根本上突破学习科学课的瓶颈。

(3)科学课自身特点对于科学思维能力的要求

科学课对于知识与能力的相互转化十分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塑造是科学课的首要目的。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是科学课的基本要求,其知识体系本身特点就决定了其对于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要求。随着科学的发展,学生的视野开始变的开阔,知识与信息的来源广泛,如果缺乏科学思维对于知识与信息进行系统化的处理,难以将其应用于实践中。只有让学生拥有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够在信息时代合理地运用其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方法

1.培养学生发散式的科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首要任务的是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发散性,即发散式思维,能够从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冲破传统观固定化思维模式的单一性与局限性。

以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为例,学生在初学该章节时,对于转化与守恒这个概念就有所误解,认为其相互矛盾。既然能量可以相互转化,那么能量还能够守恒么?这是很多学生所产生的疑问。这就是学生考虑问题的时候单从某种能量自身考虑,缺乏能量的整体式思维,而且考虑问题绝对化,把转化与守恒进行绝对化思考,导致对问题难以理解。

该例子说明学生在思考科学问题时候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个别以及整体不同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该例中很多同学会从单一的势能或者单一的动能出发,没有考虑到能量的总体性,即思考的角度要全方位。因此可以通过教学中的看似矛盾的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想象式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掘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式思维能力是科学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因为在科学课的研究中,会遇到边缘科学等许多超越现实的实验条件,现实生活中难以重现实验环境。这就要求学生抓住研究对象的主要因素,排除其他次要因素,使研究对象与实验条件理想化,从而建立理想的实验模型。

例如对于势能的理解,很多学生认为火燃烧时释放出热量这种形象化的能量才是能量,因为它可以通过人体感觉得到。而像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人体感觉不到的能量,学生就无法理解。因为势能比较抽象化。这就需要学生在理解势能这个概念时采用抽象式、理想式的科学思维方法。将能量作为一个整体抽象的描述印在脑海中,将无形的势能附着于有形的物体上,从而将无形的势能抽象的想象成有形的势能,从而消化对势能概念的理解。

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 全科医学专业;批判性思维;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4-0101-03

1 前言

批判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国家的教育都非常重视和强调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由于医学是复杂、不断发展的,并且实践性极强,因此,医学生应具备批判性思维。在医学实践和学习中运用批判性思维,不仅使自己的医学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也会推动医学相关学科的发展。全科医学专业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该专业的教学目的、职业性质与一般医学有着相似之处。同时,其作为一个相对独立且复杂的学科,又有着与一般医学的不同之处。国内外许多教育专家相信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通过训练获得。本文探讨如何培养全科医学专业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 全科医学专业的性质和教学现状

全科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将预防、临床、康复、保健及社会行为学等学科整合于一体,涉及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的各种健康问题,以人的健康为中心,长期服务于社区。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掌握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以及康复医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比较全面地掌握预防、保健、临床和康复等医疗技能,能胜任内、外、妇、儿等若干领域的医疗服务,对于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个体,对其所发生的躯体、心理或社会方面的问题,能给予连续性、针对性和综合性的医疗保健服务。

多年的努力和发展已使全科医学具有独特价值观和方法论[1]。全科医学专业人才(即全科医生)对改善我国人民的身心健康状况、预防重大疾病的发生、提高生命质量和延长寿命发挥着自己的贡献。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我国人民健康水平的改善以及全科医学新的发展趋势,全科医生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提高技能。因此,如此重要且复杂的工作使得全科医学专业人才应具有批判性思维,面对复杂的保健、康复或临床问题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判断,灵活处理。因此,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全科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美国等其他国家的医学课程改革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课程建设的开始就已经成为教学的热点。近几年,中国的医学院校也逐渐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2]。但目前全科医学专业与一般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模式相似,仍采用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随着教师的讲解被动地、接受性地学习,缺乏学习的自主性,难以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因此,在全科医学专业的教育教学中需要采取合适的策略和方法。

3 培养全科医学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策略和方法

打造平等自主、开放包容的批判性思维环境 批判性思维不仅是一种思维能力,也是一种人格和气质[3],需要长期地培养、熏陶和建立。因此,在学生与教师的长期接触中,需要教师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学生营造适合批判性思维养成的学习氛围,恰当地处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以促进全科医学专业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养成及其全面协调发展。教师要多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感到自信、乐观,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主体意识,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让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和思维模式,并非盲目跟从权威。

在医学课堂和实习基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利用批判性思维模式,鼓励学生自我思考、主动质疑、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培养其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形成平等自主和开放包容的学习环境,学生才有兴趣和信心去质疑、分析和讨论,逐渐养成批判性思维。

引导学生打破固有思维模式,敢于质疑,主动养成批判性思维 全科医学专业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与大多数医学生一样,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学习是其大学阶段极其重要的部分。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十分重要的,对于以后的实习、工作以及将来的发展都是有益的。传统灌输性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学生将来在医疗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难题是不会都在书本中找到解决方法的,这就要求学生自己具有清醒的头脑和清晰而敏锐的思维模式,将所学的医学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灵活、恰当地处理问题[4]。

据调查,全科医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到社区的医疗服务前线从事门诊工作,因此,该专业的学生工作以后面临的实际问题更加复杂。这就要求无论是在学校的教学课堂中,还是在实习的实践问题中,教师都应引导学生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势,鼓励他们敢于、善于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或主张,使学生逐渐自觉养成批判性思维。

在临床实习工作中,面对病人,带教医生应逐渐引导学生如何根据所学的医疗知识和技能准确地诊断疾病。如首先要根据病人的主诉考虑各种可能性,要运用发散性思维积极调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需从生理学、病理学等多方面进行考虑和判断;其次要通过询问病史、采用体格检查和辅助诊断等方法收集疾病信息,并对其结果加以提炼、分析、鉴别等,不断比较和排除,才能最终发现疾病的本质[5]。这一过程既需要医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诊疗技能,还需要医生运用发散性和批判性思维对疾病进行正确判断和鉴别。因此,课堂教学和医疗实践中,教师和带教医生对批判性思维的引导非常重要。这是学生与教师的思维和智慧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过程,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就某些观点进行探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实用的教学策略 全科医学专业的教学同其他医学专业一样,仍采用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地学习和记忆。这种模式不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6]。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学方法必须得到改革。良好的教育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中心,并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能动性。在理论、实践的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成为学习和讨论的中心,而教师则发挥启发和引导的作用。

有助于培养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模式主要有讨论式教学方法、病例式教学方法、PBL教学法[7]、自主探究法等,实践表明,这些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促使学生通过理论探讨、实际操作[8]、团队合作、相互交流,使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此外,小组学习、自我反思、文献研究等活动也能够发展和提高批判性思维。但教师也应当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批判性地采用教学方法,努力筛选、完善已有的教学改革方法,并努力创新,使其更适用于全科医学专业和学生。

改革教学考核评估体系 教学评估的主旨是促进教学、激励学生。目前大多数高校简单地以考试分数评价学生的学习,虽然大部分学生获得了较理想的考试分数,但对所学的知识并未真正理解和正确应用。这种模式忽视了对学生知识理解和知识运用能力的评估,不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9]。因此,教学评估体系需要改革。

教学评估应该尊重每个学生,并考虑个体间的差异,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奖惩并用,促进其自我反思和总结。教学评估应综合评价每次小组讨论时学生的表现,多角度多方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能力等。另外,教师不应随意定论学生观点的对错,重点关注和评价学生分析、判断、应用和协调等能力,以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除了医疗知识和技能,全科医学专业的教学中还应当关注和评估学生的情感态度、精神品质、心理健康与人文修养等方面。教学评估应具有人性化,在人文理念下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10]。这样综合性的教学考核评估体系有利于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重视教师的榜样作用和隐性批判性思维教育 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和能力的教师必不可少,这种能力不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而且在日常点滴中对于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情感倾向具有熏陶和榜样的作用。批判性思维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和发展的,这种潜移默化一部分来自于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另一部分体现在隐性的教育环境中。课堂内外的良性互动与和谐环境有益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

尤其是学生在实习基地的实践中,带教医生应积极鼓励学生在平时的诊疗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并尽可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着力创造有利于批判性思维形成的良好环境。同时,带教医生在诊疗过程中体现出的批判性思维和能力对学生的榜样作用也不容忽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应当贯穿于学生学习与生活实践的各个方面,于日常小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需要学校、实习基地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4 结语

随着社会发展和健康状况的改善,人们越来越重视生命质量的提高,对医疗、康复等方面的服务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具有预防保健、临床医疗以及心理疏通等综合能力的全科人才更加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因此,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知识全面、技能娴熟、思维敏捷的新型人才已成为全科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新目标。在全科医学专业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对该专业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实际作用。本文探讨了在全科医学专业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希望通过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提高该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医疗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适应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齐殿君,王爽,何旖旎,等.全科医学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784.

[2]蒙艺,贺加,罗长坤.美国医学课程改革历程中批判性思维教学的变迁及其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13,11(4):

92-96.

[3]秦丹,闫鹏,李光仲,等.以批判性思维培养为导向的医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12,29(2):3332-3334.

[4]韩锋,王越,田侃.当代西方科学哲学视角下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0,23(10):22.

[5]于淼,梁慧敏,赵颖.论逻辑学课程的教学与医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J].医学与社会,2010,23(1):103-104.

[6]张玫,孙立东,蔡玲.医学生创新能力及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75-76.

[7]杨永丽,施建明,陈俊虎.PBL 教学法对提高医学生批判性思维效果的研究综述[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7):

94-96.

[8]彭立生,彭力平.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的现状与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5):133-134.

[9]吕宝云,张彦伶.创新能力培养视野下的高校创业教育教学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1):271-272.

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逻辑思维;数学;培养

一、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1.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思维的范围非常广泛。思维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样性的。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人们对待同一件事情的处理方式也不相同。在我们的小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学生创造性的逻辑思维是其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同时也是提高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同时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会独立分析事情的根本。试想如果我们不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他们就不会有条理的去做事情,他们做任何事情都不会成功,会做的乱七八糟。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人在遇到任何困难时都能有完整的思路,不被打乱。他们在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常常比别人更优秀。

2.怎样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复杂的但逻辑思维能力却对我们很重要。所以我们应该对其引起重视。这对我们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综合分析能力是逻辑思维的一部分。老师应该在教育孩子学习时,善于引导他们,让他们自己去分析问题所在。逻辑思维能力也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养的,所以我们就应该从小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包括分析,综合等各种能力。我们应该进行学模式,学生养成找问题,好奇的习惯,同时注重将找到的原因进行科学的分析。

二、为什么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

1.小学生的特点

逻辑思维能力归根结底为人们在平常生活对事物的了解,然后将其综合考虑的一种能力。小学生是身心发展的时期,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最好的时间。小学生年龄小如果不注重培养他们的能力,他们没有逻辑思维能力,老师的教学就会很困难。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感到困惑,枯燥,更好的学习。小W生的习惯等都没有养成,从小培养起来更容易,且这对他们以后都是有益的。如果小的时候不培养,那么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就困难重重。

2.数学课堂的本质

数学课堂本质上是充满意义的课堂,但是大多数学生都觉得数学课堂太过于枯燥。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强,不会利用已知的条件去寻求答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我们从小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善于分析问题。将数学课堂回归到他本该有的面貌。学生分析能力提高,对数学充满兴趣,是我们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最终的目的。小学数学老师应该用应用题进行辅助培养。应用题就是要对给的条件进行罗列,最后分析。

三、小学数学课堂培养的优势

1.学科优势

数学则是培养这一能力的最好学科。数学学科是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最高的学科。这就对老师的教学目标提出了要求,老师应该让表面认识提高到形象思维上去。老师应该把公式等总结起来,让学生不仅记住它们,更要引导他们运用自己的终合能力去探究它们。数学学科本来就是一门逻辑思维能力极强的学科。不管是数学中的概念还是数学中的公式定理都是数学家们运用逻辑思维能力所探讨出来的。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就潜移默化的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而这种能力也让他们这一学科学得很好。在这个学科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

2.时间优势

小学是我们培养他们良好逻辑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机,小学生的年龄和性格决定了他们的学习特征。小学生如果没有逻辑思维能力会对其学习的学科产生厌烦情绪,小学生是我们国家的希望,所以应该从小培养。

不管怎么说,在小学的教育阶段,我们都应该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因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综合 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且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也应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相信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更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学习,提升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姜学民.关于独创性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零陵师范高 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1(01):23.

[2]苗逢春,陈琦.计算机辅助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反思训练的实验研究 (下)[J].学科教育,2011,9(22):89.

[3]杨冬菊,李云三,张云里,等.怎样提高小学数学学困生的逻辑思维能 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3,8(02):75.

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性篇4

一、培养学生能力必须以学科知识为基础

学科能力是运用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现实的具体的学科能力总是与一定的学科知识结构相联系,所有学科问题的理解、推理、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过程的展开必须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离开了学科知识,就会成“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然而知识的积累,不应理解为知识的简单叠加,它所追求的是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当一个个单项知识经过积累和发展,升华为能力的前提条件便具有了。因此,掌握政治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极为重要,培养学生能力必须以掌握学科知识为基础才能得以进行。

二、重视概括能力的培养

所谓概括,是指在思维上将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事物或将某种已分出来的一般的共同特性结合起来。一切学科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以概括为基础,学生的学科能力正是在获得学科知识的基上通过概括化而形成的。可见,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是发展学生学科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必须引导学生灵活迁移知识,做到举一反三,同时,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他们以大量感性材料中提炼中心内容的归纳综合能力,并逐步提高其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思维就其品质来说,包括思维的清晰性、缜密性、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和灵活性等。它们体现了思维的水平和智力、能力的个性差异。我们说要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和运用等思维能力,就是要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作为发展学生学科能力的突破口,需要教师耐心地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研究反复实践,大量质疑和释疑。例如,可以选择概括性和逻辑性强的教学内容或材料设置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清晰性,缜密性和深刻性;选择能进行发散、逆向和迁移的内容设置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和独立性等等。

四、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性篇5

分析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从激发学习兴趣、提出各类问题、注重探索与发现等方面研究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科学教学;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进入信息时代之后,科学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的比例越来越高,给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产生不小的影响。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教学目标的一门科学启蒙课程。科学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素养,在该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因此,如何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值得教师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升全民的科学素养成为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科学素养的培养也在小学阶段开始推行。科学课程是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增设的一门课程,主要教学目的是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就是创新人才的竞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造就更多的科技创新人才,是当今时代的必然选择。只有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增强国家实力,才能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建构高效而有意义的科学课,对于提高学生科学探究和创新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有着较强的好奇心,而兴趣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要推动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应先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再引导他们学习更多的知识,最终唤醒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一般是在探寻新事物的过程中出现的,所以,教师可通过实验法、情景模拟法以及竞赛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课“物体的运动”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在自己的桌面上放置一根铅笔,让大家观察铅笔在桌面上是否出现了运动,再利用实验器具也就是小车做刹车实验。结合现实生活,通过简单的实践引入课程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不知不觉中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2.提出各类问题

教师要想在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除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之外,还可以提出各类科学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科学问题,一定要事先进行科学的测试、精心安排,这样能够促使学生开拓思路,创造性地进行探究学习。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对科学实验结果提出质疑,对他人的答案进行质疑,对自己的答案、学习态度等进行反思。例如,在讲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光与色彩”这节课时,教师可安排学生对光的理解以及色彩的理解进行思考,或者是分组进行讨论。在学生进行各类回答之后,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答案。比如,有学生回答:“光与色彩都是有颜色的。”这时,教师可以提出疑问:“二者之间是不是有联系,才会有相似之处呢?”然后结合教材内容,带领学生一起思考探寻,找出正确的概念解释二者之间的关系,这同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注重探索与发现

科学课的主要教学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多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得出科学实验结果,然后论证实验项目,给出科学解释。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虽然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发现,找出正确的实验结论,但并不是所有的实验都能起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作用。只有带着探索与发现性质的实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才会发挥相应的作用。即探索与发现性质的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灵感思维,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在探索类实验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常常会提出很多新问题,由此产生更多新的认知,进而引发了创造动机。例如,在讲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固体与液体”这节时,教师首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样的物体能够称之为固体及液体,然后再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对固体与液体的定义进行精读,之后提问学生二者之间存在哪些不同,生活中我们常见到的固体有什么,液体又有什么。通过正确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结束语

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化,加之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教育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因此,在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为教学的重点。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在这时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教育,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起到良好的启蒙作用。在科学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对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计,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科学课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积极发言,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进而在科学课教学中实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作者:余艳华 单位:江苏省阜宁县罗桥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孙晓辉.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D].宁夏大学,2013.

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能力 培养 思路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它关系到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能否赢得更大的主动权,也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重要举措。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模式和思路是高等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1 时代呼唤创新人才

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说到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学技术竞争的背后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无论是科技的发展还是社会的进步,都需要有创造性的人才。高等教育应当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已任,积极投身到知识创新与科技创新活动中,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创新人才和创新能力就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创新要靠人才,只有培养出大批一流的人才,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仅限于学习运用国际上成熟的技术和发展模式,就只能步人后尘,处于被动地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最大的差距,主要不是生产量的差距,而是创新原理、创新工艺和创新技术的差距,这恰恰体现在创新人才的匮乏上。要在知识经济时代新的科技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在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上下功夫。知识创新呼唤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在教育。在这里,关键是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具有创新意识、独立意识和批判意识的人才。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是时代的呼唤,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需要。创新对于高等教育已不是一般的教育目标和要求,而是关系国家的富强与民族兴旺的大事。

2 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基本品质

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要有正确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要有高尚的情操志趣;要对国家、民族、社会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态度。除此之外,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往往还具有以下性格特征:①有高度的独立性。不盲从,不人云亦云,不惟书,不惟上,不受习惯势力的限制和束缚,善于思考,凡事都问个为什么,敢于坦然地对一些观点提出质疑。②有充分的自信心,有百折不挠的顽强毅力和必胜的信念,有不怕失败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发挥人的创造潜能的重要条件。③有强烈的冒险意识。勇于面对失败的风险,敢于正视创造过程中出现的挫折,有探索追求科学真理的强烈欲望。这是创造性人才的典型性格。④有坚定的创造动机。活动始于动机,创新动机越强烈,创新活动越积极认真,其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社会价值也就可能越大。⑤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一个创新能力强的人,能掌握创造思维方法,特别注意客观事物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具有良好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能力。

3 困扰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

(1)教育内容陈旧与教学方法单一,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当前学校教学内容仍以知识的学习为主要内容,缺少能力培养;在教学方法上仍以课堂讲授为主,形式单一,方法呆板,缺少新意。在这种教学状态中,学生的学习缺少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学习过程中受教师因素的影响也较大,如教师本身的思维不发散,创造能力不强,也导致学生思维阻塞,缺少质疑的品质,也不会变通,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专业范围狭窄,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高校专业设置,对培养专门人才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专业知识面的狭窄也制约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由于学生的活动大多是在本专业范围内展开,没有时间和条件学习相邻学科和边缘学科的知识,从而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发挥。

(3)教学目标上重视认知素质,忽视情感素质,制约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当前的高等学校普遍重视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培养,如在感知能力、想像能力、思维等认知方面的能力培养比较重视,忽视了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

4 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思路

4.1 树立以创新精神为价值取向的教育思想

①首先要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这就要求我们自觉地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教育思想特别是关于人才创新的思想以及邓小平关于教育要坚持“三个面向”的指示为指导,树立以创新精神为价值取向的人才观、教学观和质量观。现代教育教学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培养学生的智能,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重要地位,要使过去那种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模式转变为素质教育培养的模式,树立融素质教育与业务培养为一体、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融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思想。②在课堂教学上创新。抓好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形成大学生自主发现和创造为基础、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学生主体”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改变教师单向的知识传授功能,转向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主的多功能教育;把以课堂教育为中心和应试教育为特征的封闭模式,向创造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新型开放模式转换。以创造教育和素质教育为中心,把教学质量的提高定位在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上。③在教育模式上创新。改革和完善过时的陈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特别是以多媒体技术为突破,大力提倡学生参与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内容以“新颖、科学、合理”为原则,经过精选、组织和优化。教学方法的创新,坚持灵活、多样、实用的原则,重视以启发式、问题式、研讨式为主的开放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摸索、推敲、推导和论证,使之达到创造思维和能力的稳步增强。使学生树立创造志向、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创造个性和提高创造能力。

4.2 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既需要逻辑思维,也需要非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创造者在最佳的心理构成和心理合力作用下,首先获得强烈的、明快的、和谐的创新意识,进而使大脑中已有的感性和理性知识信息,按最优化的科学思路,灵活地借助想象与联想、直觉与灵感等因素,以渐进式和突变式,实现重新组合、匹配,脱颖和升华,从而达到科学创造的成功思维。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关键。

因此,大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从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一两方面入手。其一,逻辑思维培养:增强记忆力;培养思维的推导性和敏捷性;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和科学性;培养思维的周密性与论证性;培养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其二,非逻辑思维培养:培养良好的形象思维;培养敏锐的直觉思维;培养顿悟的灵感思维。这是因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仅仅依靠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单纯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难以取得跳跃式的认识,只有在逻辑思维的基础上利用非逻辑思维,才能获得突破性的新知识。已在科技竞争中领先的发达国家,都对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非常重视,后起的亚洲国家诸如韩国、新加坡等也已意识到已往教育“注重知识传输而轻视创新性思维的培养”的弊端,大力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我们必须努力改变现状,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否则我们的发展速度就会受到影响,在未来的竞争中将处于不利的地位。

4.3 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

环境是教育的生存场所和发展空间,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标志体现,环境启发人、环境教育人、环境造就人。我们要在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之后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①加强社会实践环节,这是锻炼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可逾越的条件,当前我们应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不断的鼓励大学生融入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了解国情,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指导学习和工作,将创新运用实践,鼓励学生参与学校、院系、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使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有所施展,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②在人才的培养模式上,把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重要内容,落实到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中,使之制度化、模块化。③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和和改造,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一个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背景和环境,将创新能力融入到一种惯性的理性思维中,达到“约定俗成”的效果。④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奖励创新性人才,并使这种激励机制制度深入人心,促进和刺激创新能力的发展。④注重个性潜能的发展,创造宽松的实践环境。高等教育必须能够适应个体的特殊需要,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到充分发展。个性是创造性的基础和基本特征,高等教育作为一个完备的体系,必须包容个性化,才能更具有创造性。个性只有在自由自在的实践环境中形成、发展与成长。只有形成一个既有正确导向,符合实际,而又无拘无束的实践环境,个性才可以得到主动、和谐、健康和全面的发展,并且展示出本身所固有的特色。我们应该特别强调的是,对于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个体应有不同的引导、培养和形式。古代教育学家孔子尚能提出"因才施教"的原则,对于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现代高等教育来说,注重学生个性潜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课堂气氛,实践环境更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参考文献

[1] 王爱国.创新人才与高等教育的使命.济南大学学报,2001年.

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大学物理教学;创新;批判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8-0001-02

一、工科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现状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能量和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教育部对非物理类理工科的大学物理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该课程在为学生系统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思和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使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当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已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普遍重视,并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之一,物理学领域中的重大突破都是建立在理性批判性思维基础上的。因此,大学物理教学在培养的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近些年来一直致力于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然而,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批判性思维和精神的培养普遍缺失,就以理工科《大学物理》课程为例,在大学阶段,对考试分数看待相对弱化的情况下,部分学生仍然是为了考试过关、修满学分为目的在学学物理知识。学生在大学物理课堂上仅仅充当听众和受众,在问题面前显得无力和迷茫,不知从何下手去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对老师讲的内容不假思索地机械化记忆,没有加入自己的独立思考,所以就不具备用批判的思维去审视所学的物理知识。概括起来就是对于书本知识不假思考地赞同,对权威和主流思想的盲从以及对现有研究方法的依赖。这些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

二、注重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原因

批判性思维和批判性精神伴随在我们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做出恰当的决策的过程中,因此在大学物理教学中融入批判性思维是非常必要的。批判性思维也是素质教育要求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必备条件。在高等教育过程中贯彻培养学生具有灵活性和灵活的批判性思维,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方面:

1.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当今时代是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海量的知识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增加。“知识经济”业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标志性特征。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正在以巨大的力量改变着世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具有良好知识基础又具备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世界各国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拥有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国家强盛的有力保证。而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关键是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使得学生在抓住知识要领的基础上,敢于和善于质疑辨析,在事实和逻辑的基础上理性思考,合理推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成为适合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因此,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首要目标,也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性质疑和科学判断力。很多人不敢质疑,其实真正的原因是不会质疑,不知道怎样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批判性思维是理性的思维,不论对问题的怀疑还是对客观事实的评价都是建立在理性判断的基础上。这就要求学生要对所怀疑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推理,而不是不假思索地对自己提出问题全盘否定,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我们在讲解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过程中,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是建立在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上时,一些学生就结合有些报道说发现超光速的物体进而提出问题,提出超光速真的存在的话,现有的以光速为极限的理论是不是都得坍塌?甚至一些学生在学习了狭义相对论后,武断地认为牛顿的经典力学就被淘汰了。这说明学生也提出了问题,但是缺乏合理质疑和对科学的判断。这要求老师要引导学生运用理性的批判思维思考问题,给出正确的答案。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就是不要根据直观的感觉接受已有的知识或者结论,不受外部环境的暗示干扰,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质疑,不断分析解决问题的依据,反复检查已拟定的假设、计划和方案。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明辩事非曲直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合理推断和科学的批判精神。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实践和创新能力。没有绝对真理,只有相对真理。在人类知识发展的长河中任何一条固有知识都可以被质疑,没有任何一个理论能够成为知识向前发展的不可动摇的基石。知识的新旧更替过程绝不是新知识的简单叠加在旧知识之上,而是伴随着对旧知识进行合理修正和扬弃的过程,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知识创新过程就是运用批判性思维在旧知识基础上推陈出新的过程。例如在大学物理教学中,一些学生发现了书本上有些知识的不足之处,却不能提出解决或者进一步完善的方法,就不利于推进知识的进步。而批判性思维就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旧知识提出合理的质疑,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理性探究,最终找到可靠的知识和真理。这一过程必然伴随有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大胆质疑前人的学说,提出合理的假设和推断。如果在教育过程中,注重这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必然有助于提高学生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科学实践能力和勇于创新精神。

三、大学物理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途径

当今的中国正处于发展和变革时期,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其成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关乎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这也是现代高等教育工作者们关注和热议的话题,在我国一些大学的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成为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物理学是在人类对自然界的规律的认识和生产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所以利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批判性精神理所当然地充当重要的角色。我们认为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在以下方面开展批判性思维教学。

1.必须改变只注重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授学生学好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反思,引导学生批判性地思考问题,反思自己思维的不足之处进而更好地获取知识。例如讲解麦克斯韦的位移电流假说的时候,很多学生对此概念的提出要么就不去想物理本质,要么简单地从字面上把它和传统的传导电流混为一谈。这个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安培环路定理在非恒定电流情形下遇到的矛盾,面对这样的困难,提出我们是否存在对一些物理概念理解的误区或者不足。然后讲解麦克斯韦为了解决这个困局,并且利用电流的连续原理和高斯定理导出了非恒定情形下的安培环路定理,认为变化的电场也产生磁场,提出了“位移电流”概念,并且进行了有效论证。这样使学生明白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批判性思考的巨大价值,启发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

2.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勇于挑战权威,提出自己的观点。在教学中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意见,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质疑,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特别是在讲解物理历史中一个新理论产生的过程时,教师要注重向学生展现这些大物理学家们在遇到问题时所突现出来的敢于突破固有观念束缚的批判性精神,引导激励学生尝试去建立自己独立的思维方式。例如讲解量子论的诞生过程的时候,首先把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与经典物理给出的结果的矛盾展现出来,陈述很多物理学家在经典物理学的基础上做了相当大的努力但遭到失败的事实。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评判,然后讲解普朗克是如何批判性地提出与经典物理学概念格格不入的能量量子化假设而使得问题得以解决,能量量子化概念冲破了经典物理框架的束缚破茧而出。这样彰显了勇于向传统理论提出质疑的批判性精神的重要性。

3.教师要注重培养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意愿和技巧。有的学生善于用批判性的思维去思考物理问题,但是缺乏批判性思维的技巧,相反有的学生掌握了批判性思维的技巧却没有运用批判性思维的主观能动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所以老师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兼顾培养起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意愿和技巧,因为二者的相互促进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关键所在。这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例如讲解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的时候,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物质运动的个性和共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的主观能动性。然后讲解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设是在光的二象性的启发下提出的,他是以科学类比的方式提出一个科学命题,并对此命题展具体论证。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类比等方法思考问题,逐步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技巧。

四、结论

总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一个师生共同建设的过程。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在学好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批判性地思考问题,敢于大胆质疑,不迷信,不盲从。培养学生积极地运用批判性思维在尊重经验和客观事实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对所怀疑事物给出合理的诠释和合理论证。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如果忽略或者弱化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就是在抑制其创新能力的生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引导、激发、鼓励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只要坚持做下去,就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批判性思维方式,进而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钱颖一.批判性思维在教育中的作用[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4,(03).

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性篇8

【摘 要】目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基本任务。思维具有广泛的内容,关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就成了一个焦点问题。为了贯彻《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学中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可以从认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以及找出培养数学思维的解决办法等方面着手。本文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思维;培养1 小学教学中数学的意义人们通常认为数学只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是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仅重视了表面的数字运算,却忽略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在数学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要对数学学习内容理解、掌握,必须要有很好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而掌握了这些能力,可以为培养其他学科所需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所有的学科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1.1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指对事物观察、概括、推理,然后采用逻辑方法,正确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在数学学习中体现出来,也是学习其他学科所必备的。1.2开发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指兴趣、情感等与智力无关的心理因素。兴趣体现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从而产生较高的学习动机。这在其他学科中也需要,只有具备良好的动机,加上浓厚的兴趣,才可能对一门学科有兴趣,这就成为学好学科知识的首要条件。 1.3培养科学文化素质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不能以自己的妄想来断定结果。没有事实为依据的知识,只能误导学生。因此要用科学的观点来学习新的知识。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学生的数学能力受到先天素质、家庭教育、外界因素等的影响。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依据自己的理解及老师的讲解,能很快地掌握知识,他们不仅能很快地解决问题,而且会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能凭借原有的知识去掌握新的知识。有的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没有自己的理解,学习起来也就相对费劲,他们的思维无条理,混乱,面对没见过的题目,无从下手。对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数学思维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认识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是必需的。2.1数学思维能力与知识、技能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还是全面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过程。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不注意培养数学思维,就无法较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可能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2.2 判断能力体现了数学思维能力学习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对身边的事情进行真假判断,对教材上的内容、老师的讲解质疑。学生要用自己的数学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有个性的见解。2.3 数学思维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总结能力即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自己观点的能力,它要求学生首先具有推理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另外,总结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所以数学思维能力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几点建议小学数学课程新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包括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归纳推理能力,善于发现、观察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贯穿在教学各环节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3.1 从具体到抽象认识来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时,应重视概念定理的学习,由于此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不易理解,学习起来也较吃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具体实物着手,再逐步脱离具体实物,转入抽象定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运用相关定理。3.2 对每节的知识点教师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间接引导学生对每节的知识进行回忆、分析、理解、推论,以做出正确的回答。最后,还要对每章的内容做总结。这种落实到教学关键点上的特殊的思维培养方法是值得研究的。3.3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数学思维理论来源于生活实际,教师应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多讲些生活与数学联系紧密的例子,让数学理论知识从课本走进生活,使得理论知识更具体生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增强,从而实现教学的根本目标。4 结束语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在于学习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在学习数学时有很大的作用,而且是小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尤为重要。

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性篇9

一、 用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指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造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其中创新意识主要解决的是“为什么要创新”的问题;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则是解决“如何创新”的问题。所以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基础与核心。为了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创业者,笔者在化学课的教学过程中,用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缓冲溶液”的学习中,笔者先通过设问系列问题,如“正常人血液的pH值是多少?什么是酸、碱中毒?为什么正常人不会出现酸碱中毒?”,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创新意识;再启发、诱导学生将有关离解平衡和同离子效应等化学理论间的内在联系有机结合起来,最后推出缓冲作用的原理和意义,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实践证明:采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教学,学生可以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实现素质教育和创业教育的根本目标奠定基础。

二、 多做探索性实验,

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

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前提,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则是实现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笔者在化学课的教学中,针对化学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注重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教学,由验证性实验更多地转向探索性实验。例如:在学生掌握了配位滴定法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先通过实验让学生学会测定CaCl2注射液中的Ca2+含量的方法,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再提出如何测定混合液中Ca2+、Mg2+、Fe3+的含量?这对学生来说是一项实验设计,教材中没有现成的实验步骤,需要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创造性地思考,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步骤,提出实验所需仪器、药品等。同学们的实验设计方案有多种,在设计过程中涉及了配位滴定的原理、条件、离子的掩蔽作用,金属指示剂的选择、使用及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等等。学生必须全面地考虑上述问题,讨论、推敲实验方案,才能提出可行性的实验设计。学生的实验设计本身就检验了“配位滴定法”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效果,然后开放实验室,让学生独立完成自己设计的实验。学生在实验中允许出现错误,也允许修改或重新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则在实验后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讨论,总结实验。实践证明:多做探索性实验的结果使学生有了发展自我的空间,探索问题的自信心大大增强,既掌握了一定的化学实验技术、知识和方法,又具有了较强的独立实验能力以及主动认识、观察、发现、思索问题的能力。这就潜移默化地增强了学生的创业精神。

采用开放式教学,也是实施创业教育的一种方法。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到医院、药厂和药物科研部门参观、见习,使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在社会大课堂里,让学生通过观察生产、科研的真实操作,使教学更接近实际,既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业精神。

三、 加强科技教育,

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性篇10

一、小学数学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通常认为数学仅仅是简单的加减乘除,只要记住公式会运算即可。其实我们只是注重了数学表面的简单运算,忽视了数学的逻辑关系以及与其他各学科之间的重要联系。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只有通过对数学内容与公式的理解与掌握,才能将数学题做对。学习数学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锻炼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学习数学,可以锻炼对事物的观察、思考、概括、推理与逻辑思维能力,为学习其他学科尤其是理科性质的学科奠定良好基础。2、有利于非智力因素的开发。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兴趣、情感等与智力无关的心理因素。数学是一门集兴趣与逻辑的学科,兴趣可以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为学好其他学科准备良好的动机。3、促进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数学是以事实为基础,根据合理逻辑推理而得,学习数学有利于学生养成讲道理、不妄加下结论的习惯,培养成良好的文化素质。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的思维对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如果学生思维混乱、没有条理,那他面对没有见过的题目会无从下手。小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根据教师所讲以及自己的理解,才能很容易掌握新的知识。对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年龄小、不成熟,教师培养其数学思维不仅有利于其在理解的基础上将知识掌握,而非单纯死记硬背公式,可以分析与思考类似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其养成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增强判断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锻炼其判断真假的能力,且有利于学生善于运用自己的数学思维进行思考与判断,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其见解。此外,通过对学生思维的培养,还可以增强学生对身边事物真假的判断力。

(三)体现学生综合素养

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受先天基因、家庭教育与外界环境所影响,所以存在有的学生思维能力强,学习快;而有的学生思维混乱,学习会吃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而总结能力是综合素质的重要表现,所以数学思维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

三、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措施建议

(一)激发学习兴趣,点燃思维火花

好奇心与兴趣是实现创造性思维的驱动力,当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望时会产生丰富的创造性想象思维,可以有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而合理、正确的教学提问能够有效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有助于学生产生思维活动。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精心设计有意思、创造性的问题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并点燃其思维火花。通过对小学生进行提问,引导其思维的构建过程有明确的方向,并鼓励、指导其运用思维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从而使思维得到锻炼与提高。

(二)强化基础教学,加强思维意识

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而且应当体现在各个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不论是在教授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引导学生复习时,还是在课堂上教授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操作技巧时,都应该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其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教师应摒弃之前的填鸭式教学,而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分析、推断,注意与小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做好知识点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础知识、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者计算方法,并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增强记忆,从而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联系现实生活,锻炼思维能力

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际。教师应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多讲些数学与生活相联系的事例,使小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下能够集中注意力、引起学习兴趣,从而有利于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与数学思维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通过让数学知识走进实际生活,可以使知识更加生动与具体,更能培养与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利于小学生在学习中增强数学思维,以达到实现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