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方法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08:20:40

培养方法

培养方法范文篇1

关键词:课堂展演;思辨能力;产出导向法

1研究背景

思辨(criticalthinking)能力的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强调的“可迁移能力”中的重要一环。教育部201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其中的《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外语类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包括“应具备外语运用能力、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以及一定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外语专业对教学的要求也指出,教学应“融合语言学习与知识学习,以能力培养为导向,重视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更是强调了大学英语课程的跨文化教育和阐释中国文化的课程性质,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而思辨能力正是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基础。我国对于思辨能力研究非常重视。罗清旭和杨鑫辉、林崇德以及文秋芳都设计出了适用于测试我国大学生的思辨能力量具;黄源深和孙有中分析思辨缺失原因及探索改善的途径,呼吁改革英语教学的课程设置。在培养思辨能力的重要性得到众多学者支持的同时,对如何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研究也越来越丰富。然而,针对英语语言能力和思辨能力之间关系的研究,一直较匮乏。比如,二者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在英语口语的诸多训练方式中,哪一种方式最能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目前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并不多见。

2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研究主要尝试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弄清楚我校学生在交际实践中,英语口语输出是否与语言能力(词汇和语法)成正相关;二是弄清楚以课堂展演(presentation)为主的口语教学是否能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由于在实际教学中,思辨性质的口语教学重点在于如何通过口语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结合实际的问题或情境进行。因为不同的情境有不同的交际任务,对学生的“驱动”也各不相同,故本研究尝试在口语教学中以产出导向法(POA)为主,依托课本内容,再以学生进行的课堂展演(presentation)为主要形式,进行口语训练。

2.1产出导向法

语言习得领域的可理解性输入假设认为“足够的可理解性输入是获得语言知识的唯一方式(Krashen,1986)”,可理解性输出假设则认为“可理解性输出是语言习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Swain,1985)”。然而在文秋芳提出的输出驱动假设中,这两种主要观点被结合起来,认为“输出驱动需要全面采用综合技能教学法,即通过输入与输出的互动结合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文秋芳,2008),之后又以此为原型,推出了“产出导向法(POA)”。产出除了包括输出所指的说和写之外,还包括口译和笔译;产出既强调产出过程,又强调产出结果(文秋芳,2015)。产出导向法的具体教学过程有三个阶段:驱动(motivat⁃ing)——促成(enabling)——评价(assessing),教师在这三阶段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引领(guide)、设计(design)和支架(scaffold⁃ing)。

2.2课堂展演为主的口语输出

课堂展演作为一种常见的口语训练方式,可以很好地与产出导向法相结合,能为学生的思辨能力发展提供良好的锻炼机会与实践平台。此训练途径可以很好地结合语言的输入和输出,实现以口语和听力双向促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独特思考过程和思维认知过程,实现驱动——促成——评价——再驱动的闭环,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学生为达成口语交际,一定会调动注意力与能动性,先以听或读的形式积极主动输入大量与之有关的内容,实现前期积累;再经过输出模式驱动,力求顺利完成与主题相关的观点论证型口语任务。本研究采用的课堂展演是以学生按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内容上以观点论证为主的课堂展演,需要学生在教师限定的某个话题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以自主查阅资料、小组内部讨论,班级全员参与的形式开展。故本研究采用的课堂展演与传统展演最大不同在于:(1)内容上以“观点论证”为核心,需要学生清晰、流畅、全面地表达观点;(2)全员参与,活动不仅限于做展演的小组,每个同学都要求发言。为了研究英语口语输出是否与语言能力(词汇和语法)成正相关,在此活动中还特意设计了“中文表达时间”,目的是让学生的思维表达不受制于语言能力,这样既能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思辨能力,又能照顾一些英语水平偏低的学生,从而尽量实现全体学生参与。

3课堂展演任务设计

本研究采用的课堂展演的过程是:首先要求小组成员(4~6人)在合作式、探究式、互助式的讨论交流基础上,针对教师课前布置的某个热点现象进行思考并达成共识,再由小组每位成员上台,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每位成员的论证需从不同角度开展,并要求按照“观点——支撑细节——总结”这三个步骤进行,同时台下同学边听边讨论。在小组展演之后,有一段自由讨论时间,此后教师指派多名学生上台进行观点驳斥,依然按照“观点——支撑细节——总结”三步骤,陈述自己的个性化见解并加以阐释,做到表达清晰、有理有据。教师可要求学生使用多种证明方式如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等。在自由辩论的最后,安排一段“中文时间”,让大家自由地用中文阐述自己的观点。以《新视野大学英语2视听说教程》(第三版)的前六单元为例,教师设计六项课堂展演的口语任务(表1),所选单元内容涉及语言学习、大学功能、人生阶段、校园爱情、金钱观念、生活态度这六个学生较为感兴趣、较宜讨论且较有深度的话题,供学生们开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观点陈述。(1)实验初期作者在南京某独立学院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2020级大学英语2的听说课程中,实行了上述课堂展演训练与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研究。此教学实验历时12周,由2020级A班(实验班)和2020级B班(控制班)共104名同学参与。两班学生来自相同学院的相同专业,且都通过了入校后英语分级考试划定的二级起点班,由此可见在实验开始前两班的英语水平相近。在实验第一周的准备过程中,课前欲告知在第二周学完Unit1Lifeisalearningcurve之后会安排一次约10分钟的课堂展演活动,并进行全班讨论。之后全班进行常规的课本教材听力输入,用听力训练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基础语言点,并了解与主题相关的内容。A班和B班第二周的课堂展演过程的口语表达都不够理想,没有完全按照观点论述型的要求作答,且语言贫乏、内容浅显、表达方式单一、逻辑性较弱,没能做到灵活多角度地陈述理由或支撑自己的观点。作者随后举例(图1)向学生讲解利用观点论证的方式,即按照“观点——支撑细节——总结”三步骤设计自己的展演内容,帮助学生在表达的清晰性、内容的相关性、论证的逻辑性、思想的深刻性、思维的灵活性这五个方面提高课堂展演能力。(2)实验中后期在后续的10周教学安排中,作者依然按照图1所示的流程对实验班A班同学的课堂展演进行辅导和改进,积极在展演后开展全员参与的自由讨论和自主发言,并且留够“中文表达”的时间,教师当堂及时给予评价反馈。课后学生积极进行自我修改和总结,将课堂展演的语言部分写成文字稿提交,最后教师根据该小组的展演和文字稿的总得分作为形成性评估的一部分记录下来,从而实现驱动——促成——评价的整个过程(图2)。控制班B班则进行常规的以课本教材为主的听力口语训练,学生以个体为单位参与课堂问答,无统一的课堂展演和自由讨论。根据图2的教学流程开展的以课堂展演为主的英语口语教学,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做到输入和输出相结合,反复地训练学生的观点表达能力,表达的清晰性、内容的相关性、论证的逻辑性、思想的深刻性、思维的灵活性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与提高。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班A班同学的思辨能力有较明显的提升。课程结束后的问卷和访谈发现,有87%的同学认同以产出导向法为指导,以课堂展演、观点论证为教学方式的口语课堂,对自身的口语水平和思辨能力也更加自信。实验班A班和控制班B班的期末口语成绩也证实了A班思辨能力和口语能力的进步(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成绩的主要差距体现在80-89这一区间内,可能是因为以上述方式开展的口语教学最能抓住中等层次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因为在教学实践中反映出中等层次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很高。另外,在特别设置的“中文表达时间”环节中,由于采用了中文陈述,不受英文单词和句式的限制,同学们的口语表达意愿变得非常强烈,金句频出,如“因为爱得深沉,所以不肯放弃希望(Unit4)”,“都说体育与政治无关,然而实际却是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体育是战争的替代品(Unit2)”等,令人印象深刻。由此推断:语言的熟练使用程度可能最能影响口语表达的清晰性和深刻性,这也有待后续验证。

4总结

培养方法范文篇2

【关键词】儿童;钢琴教学;情感培养;具体方法

钢琴演奏中的情感培养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能使人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学习钢琴更是对儿童进行美育教育的一种方式。优秀的钢琴演奏绝不只是对演奏技巧的完美呈现,更是对演奏情感的高效驾驭。因此,要求在儿童钢琴教学中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优秀钢琴作品内涵,而且更要在演奏中体现音乐的情感。缺少情感因素的演奏是缺少灵魂的。并且情感培养利于对学生美好品质、优秀鉴赏能力。创造能力的塑造。儿童钢琴教师应积极在钢琴教学中应用情感培养法,从儿童的兴趣爱好为着力点。培养儿童的优秀音乐素养。

一、儿童钢琴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性

(一)符合当前教学改革的发展需要

当前,在我国新课标教育改革的推进下,教育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要去各教育领域必须积极创新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在教育改革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基于此,在儿童钢琴教育中,情感培养志在必行,也是创新教育理念的一种表现形式[1]。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音乐一直处于灵魂位置,其中钢琴乐曲作为众多音乐中的一种表现类型体现着人们对世间万物的无限感叹。在当前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下,钢琴乐曲更加成为抚慰人心、疗愈灵魂的重要方式,在无形中给人类带来一股强大的情感力量支持,可以实现演奏人员和聆听者之间的心灵对话。简而言之,在日常钢琴教学中,指导教师应该充分展现出钢琴乐曲给学生带来震撼心灵的情感体验。要求指导教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始终坚持学生在钢琴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位置,充分发挥不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钢琴情感体验。激发儿童的创造力,注重情感教育,完善儿童的人格,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以儿童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培养学习热情

目前以往传统单一的任务型教学已经不再能满足当前社会人才培养的目标需要。在儿童钢琴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学生音乐情感才可以充分启发其儿童的钢琴学习兴趣,并且情感培养也是教学效果最明显的一种方法。以往注重对相关钢琴专业技巧和技能方面的培养,教师始终占据主导位置,采用“灌输式”教育方法,教师向学生口述知识点,学生以为倾听,但这种教学方法对提升钢琴教学的效果并不明显,此外持续时间长,学生更容易丧失学习兴趣[2]。针对低年龄段的儿童,教学模式应该和学生的性格特点相结合,该阶段学生普遍对外界充满好奇,枯燥的知识灌输效率偏低,情感教学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增加学生的钢琴学习体验感,让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体验到钢琴曲中复杂、充沛的感情。以儿童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为钢琴学习增加精神动力,促进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在兴趣的支撑下,才可以真正实现学好、教好,此外,学生在演奏过程中也可以通过钢琴曲抒发自身情感,这对学生形成优秀品质具有推动作用。

(三)有利于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负责传递知识,学生负责获取知识,除此以外,钢琴教学过程通过情感培养也可以提升儿童的简美赏析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儿童一起感受优秀的钢琴曲作品,品位钢琴艺术,从另一个层面讲,也是审美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在钢琴曲弹奏过程中,琴键和音符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碰撞,相互切磋,共同欣赏钢琴艺术。在这一过程中,在教室的引领下,逐渐将学生带入到优美的景色中,将钢琴曲转化为具体的事物,在演奏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有利于激发学生想象力

音乐不是一种语言,却能够像语言一样向人们传递信息,虽然这些信息意义指向不是特别明确,但是内心情感丰富的人,能够与演奏者产生共鸣,发现音乐中的美。儿童还处于成长阶段,逻辑思考能力普遍较差,对许多事物停留在过去的印象,逻辑能力较差,并且较为缺乏想象力。在这一背景下,教师要加强儿童心理培养,尤其是在钢琴教学中,通过优美的旋律,引导儿童进行思考,让儿童通过情感,对事物内容进行充分了解。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包含故事的歌曲让儿童进一步展开联想,也可以在故事中插入音乐旋律,通过音乐与故事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思考能力以及想象力,进而提升音乐感知能力。

(五)有利于促进师生关系和谐

在儿童钢筋课程开展中,教师和学生并非对立的,相反,应该是友好、彼此互信与和谐的朋友。教师要跟幼儿加强交流,增进感情,尽自己可能给学生一定的帮助,加快学生学习速度,给儿童开展心理上的疏导,进而提升儿童的钢琴能力,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较好的关系是通过情感培养的,教师要将情感交流融入到教学中,建立自己与学生独特的交流方式。只有深入了解自己的学生,教师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教师要让儿童认识到,老师不仅是自己的朋友,更是可以交流内心的人,自己有什么困惑都可以和教师说,教师开导自己,一定是为了帮助自己。通过沟通,儿童能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接受教师的关怀。教师只有让儿童觉得自己与老师是平等的,才能得到儿童充分地尊重,让儿童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主动配合教师学习。

二、儿童钢琴教学中的情感培养方法

(一)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乐感是演奏者对音乐节奏感知的把握,同时也是对自己演奏曲目的理解情况。在儿童钢琴教学中,情感培养的前提是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这需要前期进行反复地听、练,同时要不断思考,听练的时间一长,大多数的学生就可以感受到钢琴曲中的情感层面。我们以著名演奏音乐家肖邦的《幻想即兴曲》为例,许多著名的演奏家都按照自身的想法进行了许多版本的演绎,可以给学生播放以及不同版本,让学生聆听不同的钢琴曲,在不断地聆听中感受不同版本想要表达的情感,在曲子中,创作者描绘了自己的无限幻想,最终成为大气磅礴的乐曲。蕴含深厚的情感,通过轻柔的钢琴声、以及华丽的曲调给人们呈现出如梦似幻的美妙爱情,给演奏者带来无限遐想。通过不断地聆听和练习,逐渐培养我儿童的乐感。

(二)积极转变教学方法

在当前教育领域改革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渐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要求,现阶段,继续突破传统教学理念和方法,积极应用互联网技术,采用对比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法,提升钢琴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3]。比较法即充分利用与之有关的内容,将其放到一处进行比对教学。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两种钢琴曲之间的差异和相同之处,在其中一个教学内容清楚后可以迅速联想到与之相似的其他相关教学内容。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与此同时,对比教学法也可以是情感交流模式中的一种,在日常钢琴教学中,学生们会出现兴趣点相同的情况,学生自然而然的围绕共同兴趣点进行沟通交流。在不断交流过程中建立友谊。此外,对比教育更利于学生之间竞争意识的形成。在日常训练中增设适当的竞争元素,学生们进行演奏技巧的比赛、演奏技术的比赛,适当的比赛会激发起学生钢琴学习的激情,激发好胜心,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起到正确引导的作用。针对比赛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精神表扬,针对稍落后的一方,教师也应该给予精神鼓励。促进学生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形成团结、刚毅、乐观的进取精神[4]。在当前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时期,钢琴教学可以积极应用互联网教技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建立专门的微信公众号,在每天钢琴学习前,向学生推送本节课学习的图文知识,使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内容画面,在互联网技术的依托下,整合课堂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资源,为培养学生钢琴情感体验提供便利。下面以低年级学生学习的曲目《捉迷藏》为例,课前对该曲目的前期创作情境转变为图文形式,利用视频剪辑方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形成全面化、层次化的情感体验,积极利用微信公众号等网络技术,提升教学效果,为学生构建清晰的音乐画面,突出变现港区去向表达的深层情感,提升儿童的音乐理解程度。

(三)结合教材进行引导

虽然针对该阶段的学生要注重情感培养,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教学材的运用,使用艺术风格相对多元化的教学材料。在钢琴曲教学中,多使用情感丰富的教学材料。在联系基础技巧的同时,注重情感培养,在演奏中不断感知和欣赏作品,丰富学生的情感认知[5-6]。将演奏作品进行分类,基础演奏应为爱国音乐,比如《义勇军进行曲》在演奏中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力量,体会到创作者的情感,充分体会到创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除此以外,教师也可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材料,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低年龄段学生,要避免出现教授难度较大的钢琴曲,导致学生无法理解乐曲想表达的情感,弹奏难度大,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每个学生的音乐天赋各不相同,对音乐的理解鉴赏能力也各不相同,并且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首钢琴曲的把握程度也不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钢琴教学材料进行分类,分成不同级别的钢琴曲,针对不同的学生利用不同级别的钢琴曲进行教学。循序渐进,提升学生的钢琴弹奏水平。有效利用差异教学法,轻松地实现既定教学目标。

(四)加强情感实践

音乐是一门融合情感的艺术,如果脱离情感,就会变得空洞,脱离音乐本质,就不能称之为音乐。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融入真情实感,加强实践,学生只有不断开展实践,才能了解到音乐想要传达的内容,与音乐作者和演奏人员共鸣。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开展音乐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哪怕水平较差也要勇于展现自己,引导学生演奏时与音乐包含的思想产生共鸣与音乐互动。同时,学生能够将音乐与自己的内心相连,得到属于自己的一部分感悟,这能够让学生更容易发展出自己的音乐风格。在实践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将重要部分的研究技巧作为教学重点,教师也可以利用自身实践引导学生共鸣。

(五)加强生活体验

艺术虽然超脱于生活,却以生活为基础,音乐的优美在于将生活感悟剥离出来。所以,开展钢琴教学时,联想生活体验,用音乐表达出来是一个重要的过程。艺术情感和生活感悟是互相依存、一体两面的,对生活的感悟往往来自切身经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如何将情感与生活体验联系起来,将体验用音符表达出来。教师在钢琴教学中,要从生活细节入手,引导学生发掘生活中的美。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对春天的感悟和体会,在演奏春之歌时,学生会联想到自己内心纯粹形象,比如绿色的田野,广阔的青草原,在绿色海洋中奔跑、舞动的人等内容,引起学生对美丽场景的神往,体会到钢琴演奏时的惬意,在之后的演奏中,学生更容易将自身情感融入到演奏中。另外,教师要把控好生活体验引导频率,从最基础的片段入手,逐渐从音乐中勾勒出一个宏大的世界,逐渐深入地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演奏时的灵动性。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能够从学习音乐,感受音乐,逐渐发展成享受音乐,通过情感表达音乐,从而能够创造自己的音乐。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艺术主要是影响人类的情感和主观直觉。钢琴曲作为艺术的一种,儿童钢琴情感培养结合改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性,儿童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激发儿童钢琴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掘儿童的艺术潜能,促进儿童形成优秀的人格品质。基于此,儿童钢琴教师要积极利用情感培养的作用,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重视学生的指导地位,锻炼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积极转变教学方法,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在互联网技术的依托下,为学生处创设丰富的情境,结合教学材料,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中使学生之间的个体化差异,根据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为艺术领域排培养高质量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娜.新课改下高校钢琴教学方法中的改革创新路径[J].艺术大观,2020,(17):78-79.

[2]胡皓.钢琴教育对儿童情感培养的作用研究[J].中国文艺家,2020,(01):133-134.

[3]笪紫珺.基于音乐表现力培养的高职钢琴教法探究[J].北方音乐,2019,39(14):124-125.

[4]牟少龙.钢琴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研究[J].艺术品鉴,2019,(17):345-346.

[5]何怡文.浅议钢琴教学中音乐情感对素养的促进与培养[J].艺术科技,2018,31(06):225+227.

培养方法范文篇3

如何加强数学方法的培养,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从思想上重视数学方法的培养.

在备课时把它与数学知识一同纳入教学目的,既要注意数学知识的学习,又要注意数学方法的培养.数学知识,如概念,定理,公式,都明显地写在教科书上,不会被人忽视,而数学方法是无形的东西,容易被忽视.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注意有关的数学方法,留意从知识中发掘,提炼出数学方法并明确地告诉学生,阐述方法的作用,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重视.

例如在讲到函数应用时,教师不能只满足教学生解出题目结果,而应在解题中教给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及其目的,意义,并在整个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洞察等多项能力.我们来看下面一道例题.

【例1】某人有5000元存入银行,准备x年后才取出使用.它有两种方式可供选用

(1)存x年期定期储蓄,当时年利率6.66%,单利计息.

(2)一年期定期储蓄,当时年利率5.22%,到期把利息转入本金一并续存,这样反复进行,x年后结算,即复利计息(假定x年内利率不变).

试比较哪种方法在x年后结算时的本利和要高并求出5年后的本利和.

解:从本题可以看出随着年数的增加,本利和也将不断增加,这样就确定了一种函数的关系,即:年数是自变量,本利和是因变量.

我们设年数为x,设本利和为y.

(1)本金5000元,单利计息x年后的本利和:

y=5000(1+6.66%x)

(2)复利计息各年本利和分别为:

x年后的本利和为:.

这种对实际问题舍去其具体内容,从中抽象出数量关系的方法就属于"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其中(1)建立的数学模型为一次函数模型;(2)建立的数学模型为指数函数模型.这样再解决x年后的本利和的计算问题就十分清楚了.

我们要将两种计息方法进行比较,分别计算5年后的本利和:

当x=5时,代入一次函数中,y=6665(元).

当x=5时,代入指数函数中,y=6448.54(元).

分析比较结果发现,单利计息的本利和要高出复利计息的本利和.这样,我们又通过不同的数学模型对现实的问题进行了解释,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

最后给出学生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以此题为例,解决单利,复利计息问题的思路框图是:

数学抽象

(转化为数学问题)

数学证明

实际解释

(返回)

又如下题:

求:

解:要消去被积函数中的根式,可以利用三角公式:

设,

那么

于是,通过变量代换可将被积函数转化成变量t的表达式,即

=

由于所以

利用辅助直角三角形,可得,

所以,

恒等变换不仅在初等数学中有重要作用,在高等数学中也有重要意义.在解题中逐渐渗透恒等变换的数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将复杂问题通过变换转化成简单的问题,将难的问题通过变换转化成容易的问题的数学方法.而幂级数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等也都是符合这种基本思想方法的.

在教学过程中,每当遇到这类情形时,教师就应尽力提炼出解决的思想实质,不失时机地告诉学生,使其思路开阔,胸怀全局,不把眼光只局限于枝节的,具体的变换技巧和运算过程.

数学方法不只是证题的技巧性的方法,还要留意那些思考问题的带有一般性的认识论的方法.例如,从特殊到一般,先具体后抽象,先简单后复杂,局部与整体相连系等,把这些思想贯穿于日常的教学中,使其日渐熏陶,理解体会.这样,就会逐渐使学生能站在较高的地位上考虑问题.

(二)在解题的过程中多采用对比的手法以显示方法的优越性.

对比最具说服力,能明显地显示出一种巧妙方法地优越性,并能给学生思想上留下较深的记忆痕迹.

例如:证明,对于任意的正数x,y,z,总有

证明:如果直接去证则难度较大.但若用换元法,令

则原题变为:"如果a+b+c=0,则ab+bc+ca"

由于,所以

从而使原题得证.

又如:求抛物线上与焦点的距离等于6的点的坐标.

解:对此题,大部分学生会想到设点的坐标为(x,y),据题意列出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在去解出x,y的值.这样做运算复杂,容易出错.如果应用数形转化的思想方法,借助于抛物线的图象,在根据抛物线的定义,就会想到抛物线上任意点到焦点的距离与它到准线的距离相等,这样,就得到所求点的横坐标为,再代入抛物线方程,这样就可以求出纵坐标为,则这个点的坐标为.

通过解题方法的对比,可起到示范的作用,使学生看到灵活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的优越性,从而引起自觉的注意.同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回忆,一方面可以显示方法的作用,另一方面更可使其从联系,对比中学会更灵活地运用这种方法.

(三)对不同类型的数学方法应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逻辑性的数学方法,应着重讲清逻辑结构,要求正确使用逻辑推理形式;对容易混淆的地方,如某些命题的否定,某些命题成立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表述与判定,要反复强调,并用通俗的例子来阐述;对技巧性的数学方法,则应注重培养运用方法的技巧,注意扩大应用方法的范围;对宏观的数学方法,如坐标方法,公理方法,应着重理解其思想实质,认识到它们的重要作用.

(四)注意各种数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一道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常需在解决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数学方法,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有利于数学能力的提高.

例如:证明

此题使用了放缩法和裂项法.象这样联合使用多种的数学方法,不但会起到巩固,熟练使用方法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数学思维的培养

数学方法在教学中经常用到,学生易于接受,而数学思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下面我们来了解以下有关数学思维的知识.

(一)数学思维及其性质

1,数学思维

思维是人的理性认识过程.所谓数学思维,是指人关于数学对象的理性认识过程,广义可理解为,包括应用数学工具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

数学思维与其他思维的区别在于数学科学研究的对象及数学科学的研究方法.数学研究的对象是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而把事物的其他属性看作是无足轻重的.数量关系是抽象,概括的产物.数学所讨论的空间形式也是以现实对象为基础加以理想化的结果.更深一步,人们还可以脱离开具体的几何形象,只是从它们的相互关系极其性质中去认识空间形式.

2,创造性数学思维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思维的结果或处理问题的方法带有新颖性,独特性.这种思维并非一开始就建立在严格的逻辑论证之上.

从思维过程的状态来看,创造性思维从总体上总是表现为:

发散以便于联想,寻找各种知识组块之间的可能的组合,发现推理的起点.收敛以便于集中思考,验证由发散思维所得到的方案的可行性,对其补充,修正或提出新的方案.

3,数学思维的性质

(1)抽象性.数学思维的抽象性,是指数学思维的对象与方法而言的.数学思维的对象是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或理想化了的空间形式,而它们又不是停留在一次抽象的结果上,通常都是经过多次抽象而形成,呈现为形式化的东西.要认识这些形式化的东西,只有在与别的已经形式化的东西的联系中去认识.数学思维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实现形式的转化,用新的等价形式或更强的形式代替原有形式,而这些转化出的形式又要是已掌握的形式.正是基于这两种原因,使数学思维抽象化.

(2)严谨性.数学思维的严谨性是指思维的依据而言.

(3)统一性.数学思维的统一性是指思维的宏观发展方向而言的.数学科学的研究,总是谋求用统一的理论概括零碎的事实,这样既便于简化研究,又能洞察到事物或现象的本质.例如:线型算子把微分,积分及各种线性运算统一起来.

(二)数学思维的培养

既然数学知识是数学思维活动升华的结果,那么,整个数学教学过程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因此,如何通过数学教学自觉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就成为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1,通过概念的教学培养数学思维.

数学概念的教学,首先要认识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创设思维情境及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抽象,概括.此时,如果教师能结合有关数学史谈其必要性,将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大好时机.比如,为什么将实数域扩充到复数域,扩充的办法为什么是这样,这样做的合理性在什么地方,又是如何想出来的等等.也就是说,数学概念教学的任务,不仅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是怎样想到的"问题,以及有了这个概念之后,在此基础上又是如何建立和发展理论的问题.即首先要将概念的来龙去脉和历史背景讲清楚.其次,就是对概念的理解过程.这一过程是复杂的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教师不仅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概念的定义的结构进行分析,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此基础上再启发学生归纳概括出几条基本性质,应用范围以及利用概念进行判断等.总之,要从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既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又使他们学到科学的研究方法.

综上所述,数学概念的教学,从引入,理解,深化,应用等各个阶段都伴随着重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因此都能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

2,在数学定理的证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定理的证明过程就是寻求,发现和做出证明的思维过程.数学定理,公式反映了数学对象的属性之间的关系.关于这些关系的认识,一方面,要尽量创造条件,从感性认识和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以调动学生学习定理,公式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定理,公式的形成过程,并要设法使学生体会到寻求真理的乐趣.另一方面,定理一般是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类比,想象,概括成抽象的命题.这是一个思考,估计,猜想的思维过程.定理的结论最好由教师引导学生独立完成,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也有利于学生分清定理的条件和结论,从而对进一步做出严格的论证奠定基础.

定理和公式的证明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因为它承担着双重任务,一是它的证明方法一般具有典型性,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后可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二是通过定理的证明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综上所述,只有强化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的培养,才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更好地达到和完成学校教育的任务.

参考数目:

徐利治:《数学方法论选讲》,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钱学森:《关于思维科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培养方法范文篇4

关键词:牙周膜细胞培养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是研究复杂的生物系统的重要手段,细胞培养条件下,将细胞从复杂的体内环境转移到较为简单的体外环境,可对细胞学研究中的变量进行分离和控制。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学者对牙周膜细胞(PeriodontalLigamentCellsPDL)分离纯化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且成功地从猴、猪、人等牙周膜分离培养出牙周膜细胞[1~3]。人牙周膜细胞(hPDL)分离培养主要有酶消化法和组织贴块法[4]。国内外学者对这2种方法评价不一,并且在这2种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提出了酶消化组织块法和全牙消化法[5]。对组织块法、酶消化组织块法和全牙消化法这3种方法做了一些比较,以寻求hPDL体外培养的最佳方法。

1、材料和方法

1.1试剂及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α-MEM培养液(Hyclone,USA),胶原酶(TypeI,Sigma,USA),胎牛血清(杭州四季青),胰蛋白酶(配成0.25%,过滤分装,冷冻保存),青霉素100U/ml,链霉素100mg/L;SABC免疫组织化学试剂盒(武汉博士德),角蛋白抗体及波丝蛋白抗体(武汉博士德),二氧化碳恒温培养箱,倒置相差显微镜,血球计数板。

1.2方法

1.2.1组织块法培养hPDL

(1)取材:选择健康青少年(12~18岁)正畸拔除的健康的双尖牙,超净工作台内用刀片仔细刮除附着牙龈及根尖组织,用D-Hanks液冲洗3次;(2)无菌处理:将牙冠浸入5.25%次氯酸钠溶液中2min,再用含高浓度双抗的D-Haks液冲洗2遍。按照司徒镇强[6]传统组织块培养法进行原代培养;(3)传代:细胞汇合至培养瓶80%时,用0.25%的胰蛋白酶消化液1∶2消化传代。

1.2.2酶消化组织块法培养hPDL

酶消化组织块法原代培养在取材、无菌处理上与组织块法相同。刮下根中2/3的牙周膜后,不剪,移入离心管内。0.1%胶原酶37℃消化30min,其中,每5min振荡1次,当肉眼观察到培养液略混浊,显微镜下见组织块松散时,离心,弃上清液,用含血清及双抗的培养基漂洗1次后弃上清液,收集组织块,将组织块平铺于培养瓶底,翻转培养瓶,向内加入4ml培养液,置CO2培养箱孵育2h,使组织块贴壁,再翻转培养瓶培养;传代与组织块法相同。

1.2.3全牙消化法培养hPDL

全牙消化法原代培养牙周膜细胞取材、无菌处理与组织块法相同。将牙齿放入装有0.1%胶原酶的青霉素小瓶内,牙根向下,使消化液浸没牙根,37℃温箱内消化1h,用吸管充分吹打牙根表面,加入等量含血清的培养基,离心,弃上清液,加入3ml培养基(含10%胎牛血清、青霉素100U/ml、链霉素100mg/L)吹打形成细胞悬液,移入25ml培养瓶内,置CO2培养箱内进行培养,3d换液1次,待细胞铺至瓶底80%时用0.25%胰蛋白酶1∶2消化传代。

1.3细胞的生长情况观察

1.3.1倒置相差显微镜连续观察细胞原代和传代生长情况。

1.3.2HE染色

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5代细胞进行爬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细胞形态。

1.3.3细胞免疫化学染色

将培养的第3代hPDL接种于置有盖玻片的培养瓶中,按常规SABC法操作,进行波丝蛋白抗体、角蛋白抗体染色,光镜下观察染色情况。

1.3.4描绘细胞生长曲线

取3块24孔板,分别取3种方法培养的第5代细胞,调整细胞浓度为1×104个/ml接种于24孔板,每孔100μl,CO2培养箱内培养4h后每孔加0.5ml培养液继续培养,每天每组各取3孔的细胞作细胞计数,连续观察8d,绘制细胞生长曲线。

2、结果

2.1形态学观察3种方法培养的hPDL形态学上无太大区别,均呈长梭形或星形,胞突细长,胞体丰满,胞浆均匀,中央有圆形或椭圆型的胞核,细胞呈放射状、漩涡状排列(见图1~3)。HE染色胞核嗜碱性,胞浆嗜伊红(见图4)。

2.2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显示细胞波形丝蛋白染色阳性,角蛋白染色阴性,证明为中胚层组织来源(见图5、图6)。

2.33种方法培养的hPDL生长情况

2.3.1组织块法

牙周膜组织块经静置贴壁后,一般8~16d组织块边缘有细胞开始游出,以组织块为中心成放射状、漩涡状生长,生长的细胞以1∶2传代培养,最初5代的细胞3~5d即可长满培养瓶底,生长状态较活跃,核分裂相多见;6~12代细胞,7~10d汇合,细胞增殖稳定。本实验用组织块法培养牙周膜细胞培养了20例,成功1例,成功率5%。

2.3.2酶消化组织块法

用此方法所培养的20例中,有4例在5~10d内观察到细胞游出,2例传代成功。细胞以组织块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生长。传代后的细胞生长旺盛,状态良好,原代培养成功率为10%。图1组织块周围长出的牙周膜

2.3.3全牙消化法

最初消化下来的细胞为圆形,呈悬浮状态。24h后细胞开始贴壁,48h后几乎全部贴壁。贴壁后的细胞2~3d开始伸展变形,多数细胞形态呈长梭形或星形,少数呈扁平多角形。从第6天起,细胞生长加速,长梭形及星形细胞增殖活跃,多角形细胞生长相对较缓慢,细胞大约经历12d后开始形成单层,长梭形细胞占绝对优势。细胞传至2~3代时可基本去除上皮样细胞,4~10代细胞生长状态较好,核分裂相多见,3~5d可长满培养瓶底。用此方法原代培养20例,有4例传代成功,成功率20%。

2.4细胞增殖情况及生长曲线从第5代牙周膜细胞的增殖数和生长曲线可以看出,3种方法培养的细胞增殖速度相近,生长曲线相似,均呈S型(见图7)。

3、讨论

原代培养是从供体获取组织后首次培养,主要应用酶消化法和组织块培养法,这2种方法在国内外均有人采用,而且采用的组织比较广泛,迄今为止,人们相继利用猪、猴、牛等多种动物和人的拔除牙齿来培养牙周膜细胞[1~3]。国内学者多采用组织块法。上世纪70年代初,Arnold首先系统研究了组织块法培养PDL和其生长特点[7]。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最初在上世纪90年代报道了用组织块法培养hPDL,目前对培养的方法正在不断完善和改进[8]。

本实验采用3种方法对PDL原代培养,其中,组织块法培养的hPDL,原代培养时间较长,细胞传代显示,最初5代的细胞3~5d即可长满培养瓶底,生长状态较活跃,分裂相多见;6~12代细胞,7~10d汇合,细胞增殖稳定,可为实验提供足量的细胞,适于进行细胞形态、功能、生理、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多方面的实验。12~20代,细胞10~15d长满瓶底,细胞增殖速度下降,营养状况不佳,胞浆内出现颗粒和空泡,细胞趋于老化。虽然这种方法原代培养操作简便,细胞同源性好,但并非每块组织都有生长能力,组织块法原代培养成功率5%,培养的成活率较低,到可传代的时间较长。酶消化组织块法,即将不经切割的牙周膜先用酶消化使组织略松散,进行培养。在实际操作中发现,从根中2/3刮取到的牙周组织块已经较小,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组织,减小损伤,将不经切割的牙周膜直接用酶消化,以去除部分妨碍细胞生长的基质和纤维[9]。此种方法虽然减少了牙周膜被反复剪切而导致组织块的损伤,但刮取的过程中对牙周膜组织已经造成了机械性损伤,组织块成活率也较低,本实验成活率为10%。

利用全牙消化法可减少刮取组织块时的机械损伤,最初消化下来的细胞为圆形,呈悬浮状态。24h后圆形细胞开始贴壁,48h后几乎全部贴壁。贴壁后的细胞伸展变形较慢,约贴壁后2~3d开始伸展变形,多数细胞形态呈长梭形或星形,少数呈扁平多角形。从第6天起,细胞生长加速,长梭形及星形细胞增殖活跃,多角形细胞生长相对较缓慢,细胞大约经历12d后开始形成单层,长梭形细胞占绝对优势。细胞传至2~3代时可基本去除上皮样细胞,4~10代细胞生长状态较好,核分裂相多见,3~5d可长满培养瓶底;本实验用此方法成功率20%。

3种方法培养的hPDL经稳定传代后均为长梭形成纤维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显示,细胞角蛋白染色阴性,波形丝蛋白染色阳性,说明传代培养的细胞均来自中胚层的成纤维细胞。细胞经稳定传代后,细胞的增殖速度相近,生长曲线很相似,说明细胞的生长特性无太大区别。通过对3种培养方法的比较发现,除细胞的初代培养时间和细胞纯化程度3种方法差别较大之外,细胞的其他特性无明显区别。实际应用中,组织块法培养hPDL适用于细胞纯度要求较高的实验,而全牙消化法培养hPDL适用于短期内获得大量细胞的实验;因本实验例数较少以及实验条件等原因,对体外培养hPDL的最佳实验方法仍需作进一步的探索及改进。

参考文献:

[1]ArnoldLF,BaramP.Invitrocultureofperiodontalligamentcells[J].DentRes,1972(4):953-959.

[2]BrunetteDM,KanozaRJ,MarmaryY,etal.Interactionsbetweenepithelialandfibroblast-likecellsinculturesderivedfrommonkeyperiodontalligament[J].CellSci,1977(27):127-130.

[3]HuardTK,ArnoldLF,BaramP.Cultivationofperiodontalligamentfibroblastsondentalimplantmaterialsandenzymaticallydebridedteeth[J].DentRes,1974(6):1368-1376.

[4]RagnarssonB,CarrC,DanielJC.Isolationandgrowthofhumanperiodontalligamentcellsinvitr[J].DentRes,1985(64):1026-1030.

[5]王健平,隋晓梅.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培养人牙周膜细胞[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2(6):4-6.

[6]司徒镇强,吴军正.细胞培养[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西安公司,1996.63-71.

[7]AdamsAM,SoamesJV,SeralRF.Culturalandmorph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humanperiodontalligamentcellsinvitro[J].ArchOralBiol,1993(38):657-662.

培养方法范文篇5

1.物理思想概述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包含了很多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将这些思想和方法融入到物理教学中去,是现今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在物理学的教学活动中,应当将物理思想渗透到物理教学中.物理思想是科学思想中的精华所在,它吸收了人类的一切优秀成果,是人类发展史上所产生的文明的结晶.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应当重视对学生物理思想的培养,让学生对物理思想的内涵有一个清晰地认识,有一个充分的了解.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物理教学中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分析思考实际生活中的物理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用科学的思维模式去思考这个世界.

2.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思想

(1)改革物理教学方法,做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

为此,我们要尽量实施新课程标准,用科学的、系统的思维模式去培养学生的处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求学生能够创新思维,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挑战自己.

(2)让学生充分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史,体会物理学的发展规律,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物理学思想.

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物理学的发展巨大地推动了社会的飞速发展,这其中的物理思想更是值得我们思考、学习.物理思想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产生形成往往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任何一个定理的产生都经过多为物理学家漫长的探索过程,而在他们探索、论证的过程中,又产生了其它思想的火花,进而又成为了一种新的物理思想.通过对物理思想的了解认识,培养学生们谨慎对待物理学习的态度,进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物理思想.

(3)作为物理教师,在平时的课程中要注重物理思想的渗透.

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善于把握学生的情绪,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通过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物理思想的精髓.另外,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参与,增加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建立科学的物理思想.

二、关于高中物理方法

1.物理方法概述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方法的掌握是物理教学大纲的另一个基本要求.掌握并能熟练地运用物理方法,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基本素养.掌握科学正确的物理方法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条件,它能是学生快速高效地领悟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并能够促使学生运用物理思想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物理方法的掌握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也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曾对那些物理成绩较差的学生做过一些调查、交流、访谈,发现这部分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并不是不用功,不是不努力,而是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不注重对物理方法的掌握,不能对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对物理方法的认识模糊,致使学习效率低下,事倍功半,最终导致物理成绩不够理想.

2.物理方法的分类

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将高中物理的物理方法分为三类:(1)普通物理方法.普通物理方法是指物理学中基本的方法,这些方法往往直观形象,容易理解,具有鲜明的物理特色,例如守恒法、模型法、实验法、等效法、比值法等.这些方法军简单、直观,便于学生掌握理解,进而熟练运用.

(2)物理学中的数学方法.

纵观物理学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杰出的物理学家同时是优秀的数学家,像牛顿等,从某种意义上说,物理的发展离不开数学的支撑.许多物理定理、推论、猜想都要考数学去证明,数学在物理中的应用极大地推动力物理学的发展,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应当培养学生用数学原理去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

(3)物理学中的哲学方法.

哲学是科学的科学,是方法的方法,是智慧的智慧.一些著名物理学家在谈到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时总会提到哲学方法的运用.作为高中物理教学,我们也应该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们对于这种方法的领悟.如现象本质、对立统一、部分整体、绝对相对、量变质变等等.

3.如何让学生掌握物理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对一些物理知识进行归纳,让学生自己从中领悟、体会这种方法.例如再进行比值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密度、场强、压强等概念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自己从中发现规律,进而提炼出物理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让学生对物理方法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深刻的理解.

(2)采用先提出后论证的方法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是在教学过程中先明确提出某种方法,然后再举出相关的实例来加以论证分析,让学生体会这种方法的运用原理,进而转化为自身的知识.

(3)培养学生对待物理学习的谨慎态度,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多思考、多练习、多做实验,并及时的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以便及时反馈.通过不断地反馈练习,让学生建立物理方法的思维意思.

培养方法范文篇6

1.1药学服务的概念及基本要求

药学服务即药师应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含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与药物应用有关的服务,以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与经济性,实现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理想目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宗旨及“全程化”的工作特点,更重要的是工作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除基本的药品供应、调剂外,还包括用药咨询、制定合理给药方案、开展治疗药物浓度监测、普及用药常识等[1]。这就要求药学生除学习药物基本知识外尚要学习循证医学、临床治疗学、临床药学、药品经济学、药品社会学等药学综合性知识。“药学服务”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学习药学相关知识只是培养药学服务能力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药学服务的思维模式、加强实践训练[2]。而现行药学高职教育的模式、课程设置、实训内容并不能满足此方面的需求。

1.2药学高职教育的现状

药学高职教育虽然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也有部分成功经验可供借鉴,但是依然呈现以下特点:①基础性课程学科本位特征明显,重视陈述性知识,轻视过程性知识;②职业方向课程呈现简约化,缺乏对思维模式的培养;③综合实训课程缺乏针对性,考核方式陈旧与工作任务脱节。而这些特点不利于提高药学生药学服务的理论水平,更不利于药学生药学思维模式的建立及实践能力的提高。我校紧跟国家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方向及药学服务岗位需求,及时组织人员从理论学习、药学服务思维模式建立及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实行教学改革,以期提高我校药学生的药学服务能力,缩短药学高职教育与岗位需求的距离。

2药学服务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

药学服务是一项技能型实践工作,而药学服务能力的培养必须以药学服务岗位需求为参照基准,充分发挥岗位需求对专业教育的反驳作用,无论是理论教学、实践实训,还是考核评价均应符合岗位的需求。开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理论及实训课程。教学方法应能促进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药学服务思维模式。考核评价方法应符合工作情景特点,真实客观地评价学生对药学服务岗位的适应能力。

3开发具有特色的《药学服务能力及实训》课程

课程是为完成教学目标所选取的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是完成教学任务的载体。而现行课程学科特征明显,以学科为中心进行编排,学生从不同学科课程中获取不同的知识。而在工作过程中,某一个工作任务的完成往往需要多个学科知识的共同参与,执行者需要将多个学科的知识进行糅合整理形成新的逻辑思维,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往往缺乏这种知识迁移能力,导致学生毕业后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适应和重新学习。故开发基于工作情景,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能力本位课程势在必行,这一特点在《药学服务能力》课程的开发中特点更为明显。课题组与医院、社区药店进行了紧密结合,充分了解药学服务的岗位特点,确立药学服务的典型工作任务,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分析、归纳及总结,联合校外专家制定合理的课程标准,根据课程标准开发了具有明显能力本位特征的校本教材———《药学服务能力及实训》。

4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教学效果、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于药学高职教育如要培养学生的药学服务能力必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药学服务能力的教学效果。

4.1以学生为主

采取“任务式”教学法培养学生药学服务思维模式药学服务工作的完成建立在《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解剖学》《药物分析》等医药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依据现有的培养方案,以上课程已作为主干课程学习,所以培养学生的药学服务能力关键是引导学生在现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形成知识迁移能力,初步构建药学服务思维模式。而完成这一要求必须改变原有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改变学生被动接收的现状。授课过程中应以药学服务工作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由教师引导学生对相应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出完成此工作任务所需的理论基础,形成初步的工作策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由任课教师对学生归纳分析的结果进行点评,查到缺点及时纠正[3]。

4.2建立工作情景

依托模拟医院及附属医院培养学生药学服务实践能力上文已经提及药学服务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仅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是不够的,必须对学生开展足够实践性训练。而药学服务实训必须走出教室,依托学校的模拟药房、模拟医院开展,设立工作情景,如:处方审核、问病买药、用药咨询、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协助医师制定治疗方案等,学生之间可进行交互式角色扮演。在此基础上尚应开展部分见习项目,依托我校三所附属医院为学生提供实战演练机会[4]。

5改革考试方法

考试是检验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可以有效反应教与学过程中的问题,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选择正确的考试方法对学生药学服务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考试方法的选择必须体现药学服务工作岗位的特点,突出对学生思维模式及实践能力的考核。考试的形式应多样化,除进行理论考试外,也可设置工作情景及典型任务考核学生的思维、策略能力,或者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根据案例书写工作方案。成绩的构成也应实现多元化,降低理论考试的比例,提高平时成绩(如出勤率、工作方案、论文等)及技能考核的比例。

6结论

培养方法范文篇7

关键词:人文素质;民间艺术;田野调查

九十多年前,蔡元培先生致力于“以美育代宗教”,他指出:“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之仅仅为灌输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现今的大学艺术专业教育,以培养人的艺术感知力、鉴赏力和创造力为己任,应该是最接近于蔡先生的教育理念的。但是,大学的扩招、艺术专业教学思维的僵化,都不符合现代教育给我们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一、大学艺术专业人文素质培养的问题与必要性

中国的大学艺术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在专业艺术院校、综合性大学的艺术系生根发芽,专业涵盖了造型艺术、艺术设计、综合媒体艺术等多个领域。当前的大学艺术专业在人文素质培养方面有以下困境:(一)艺术专业招生条件的先天不足。艺术类学生的自我意识比较强,但是由于高校扩招、高考招生政策等一些原因,导致学生中存在过于偏重专业技能而轻视文化学习的现象,如:大量的艺术类考生的文化课成绩低,没有培养爱好读书、如何读书的习惯,国文水平不够,不关心民族艺术等现象,造成部分学生的人文素质并不高。(二)大学教育的功利化趋向造成的后果。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规模的日益庞大,曾经提出的“教育产业化”“学生就是上帝”的思潮是否应该反思?名之为大学,就应该为莘莘学子们提供“博、审、思、辨,行”的环境和条件,而不是建造“贩卖知识”“混文凭”“找个工作”的名利场。大学教育对于人格的培养是潜移默化的,不是单凭一两门课程能够解决人文教育问题。教师的严谨的治学、科学的方法、慎独的态度都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三)传统艺术教育观念的误区。艺术对于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那么,艺术教育工作就要运用人类长期实践的所总结的审美和创造规律,去训练和影响人的感官和心理。但是传统的艺术教育观念往往重实践,轻规律,“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以“师傅带徒弟”的方法来完成教育工作。传统教育对于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也基本是“放羊式”的管理,这不利于现代教育的趋势与发展,也难以承载扩招后的教育现状。此时,我们应重视现代教育学中科学的方法论,与艺术教育现状相结合寻找出符合当代要求的教育模式。

二、大学艺术专业人文素质培养的研究思路与策略

(一)以培养人文精神为核心,选取民族丰富的人文资源。一是差异性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艺术类的学生比较有独立的意识,创造性思维活跃,这是他们的优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的个性为宗旨,找到每个人的差异,进行合理引导。我们选择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研究与保护,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于传统艺术的了解与热爱,在抢救这些传统的民间艺术的时候,他们潜移默化地增强了传承民族文化,担负历史使命的责任感。二是学者与学生的人格互动。“教学相长”,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和素养,先进行知识储备工作,在与学生的互动中相互影响,以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这样才能发挥教师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以教师研究多年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三是选取丰富的民族人文资源。多年以来,艺术教育忽略了民间美术、民间说唱艺术等植根于民间沃土的广大资源,学生一般的学习方式是从课堂到课堂,没有深入研究我国的民间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我们寻找到于北方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皮影,通过追溯青龙皮影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分析,厘清文化渊源,强调民族性与民俗性,带领学生进行考察和艺术实践活动,提高艺术类学生的人文素质。(二)研究方法。首先是查找、总结文献资料的能力。文献资料的整理工作是艺术类学生比较欠缺的一种能力。我们主要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来查找当地县志、图文资料、案例等,进行田野调查前的准备工作。这些资料需要搜集成册,进行分析和论证,在其中找到有价值的数据、图文和材料,以深化研究内容。其次是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方法,是由英国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马林诺夫斯基奠定的。它通过实地考察、参与观察等方法观察、了解、认识被调查者的文化与社会。这需要长期的跟踪调查过程,比较深入地去理解一种文化的发生、发展的内外因素,从中寻找文化传承的线索。还有是比较研究。在对于某一种民间艺术形式进行调查的同时,深化资料,进行国内不同地区、民族出现的类似种类的比较研究,找出共同点和区别,研究出现差异的原因和该特点在本区域的发展。我们甚至可以打破艺术门类的限制,研究在不同领域该艺术特点的延伸。如在电影、动画、新媒体等综合艺术领域,某一种传统的民间美术形式是如何发展的。(三)改革艺术专业教学方法,强调深入调查与研究的体验式教学。课堂教学只是一种基本知识的介绍和传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出具体要求,请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自主提出方案,进行论证,实地考察,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在特定的时间和场景中提高了独立思考和组织的能力,最终达到知识体系的完备和自由创作的目的。(四)建立于完善学生人文素质评价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控制学生的学习进展,怎样了解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以及最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何评价呢?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是非常重要的。此体系必须是从实践中来,并能够分项进行综合评价,在不同的大学、艺术专业都可以推广试行。

三、大学艺术专业人文素质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等教育要“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天津大学仁爱学院艺术系动画专业借鉴工程教育改革的理念与方法,提出了独特的“二段式”培养模式,即通识教育与工作室培养模式。特别是近年来应对动画专业向“泛动画”发展的趋势,在第二课堂提出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策略。依据此方针,我们打通美术基础课、实验动画创作、艺术考察、民间美术研究等课程体系,将某一课题贯穿其中,应用“走出去”、“做中学”等项目教学法,使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得到提高。(一)确立适用的课题研究。历史上的奚族文化与满族文化孕育了青龙皮影独特的的造型、唱腔、制作工艺等民间艺术特色,2009年被列入秦皇岛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立足于河北省深厚的民间艺术根基,结合大学艺术教育中的人文素质培养目标,为课堂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和方向。在民间美术课程中,教师结合青龙皮影的文化内涵,通过大量的图文资料教授学生该民间艺术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对本课题进行搜集资料,达到初步理解的目的。(二)打通实践环节的教学,运用田野调查法进行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我们结合青龙皮影的调研,将大学艺术教育课程中写生、艺术考察、实验动画创作、毕业创作结合起来,让学生深入乡村,进行田野调查,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方向。以2012级为例,在写生过程中增加了到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考察皮影的教学环节,对河北省的民间艺术形式进行深入的调研工作。(三)将传统艺术与动画创作结合。动画专业具有新技术、新媒体方面的优势。在工作室实践教学中,我们进行了皮影艺术资料库的建立的选题研究。直至毕业创作,先后有多名同学进行了皮影艺术与动画创作方面的研究,并创作出独具民间艺术风格的动画作品。(四)建立好学生评价体系。我们在教学安排上的专业实习考察、专业拓展、第二课堂环节,通过专业教师选报课题、学生自由报名的方式保证教师带学生的主导性与学生的自觉性。这几门课程为实践类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尤为重要。该体系包括学生自评、提交成果报告、答辩、教师考评一系列的措施,形成常态化的管理与考评机制。通过几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我们已经基本完善了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体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多提出一些适用的课题进行研究。在此过程中,学生是真正的受益者,能够在调研、实践、研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观念,提高艺术感受力和人文素质。

作者:苏静 徐春丽 单位:天津大学仁爱学院

参考文献:

[1]胡广利.《青龙县志》.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

[2]张太保.《浅谈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淮南工业学院学报,2002.

[3]刘锐华.《冀东皮影史探讨与论述》.唐山戏曲资料汇编第3集(《冀东皮影戏专辑》)(内部资料).

培养方法范文篇8

关键词:小学科学;结构材料;科学思维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是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目标,科学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使学生获取科学知识,与此同时,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也会随之提升。因此,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科学思维能力概述

所谓的科学思维能力是指将思维置于科学方法之中,科学思维是科学方法在个体思维过程中的具体体现,贯穿于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

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分析

(一)重视有效提问,启迪学生的思维。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提问,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迪,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记忆能力,可以说,有效提问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方面,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有鉴于此,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设计巧妙的问题,并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学生,所谓的有效提问,就是在关键处、重点处和疑难处设置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以此来提升教学的质量。比如某教师在进行《呼吸与运动》课堂教学时,就巧妙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1)今天老师会带领大家对呼吸运动进行研究,大家对呼吸的了解有多少呢?在提问后,学生尝试解答,之后学生和教师一起进行呼吸。(2)呼吸产生的气体会经过人体哪些器官,终点又是哪里?学生得到了许多答案,然后由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人体呼吸器官图,对学生得到的答案进行验证。(3)请同学们看图想象呼吸气体的移动轨迹,以及排出体外的方式?上述几个问题可谓是环环相扣,对于教学目标的把握十分精准,通过这种有效提问方式的使用,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大致的了解,同时还能通过轻松的谈话,促使其明确人体的呼吸器官以及气体在人体内的运动轨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也会由杂乱无序转变为有序,从疏漏转变为精密,并在点的基础上,完成知识结构的构建[1]。(二)准备结构材料,促进学生的思维。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实现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目标,促使其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准备结构材料十分重要。究其原因,结构材料能够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提高自身思考能力的载体资源。但就实际情况而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注重材料的使用和准备,缺少选择材料的方法,致使诸多实验探究流于形式,教学质量也随之受到影响,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目标也难以达成。本文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选择结构材料,通过结构材料的使用,对科学规律进行解释,以实现教学目标。比如某小学科学课教师在进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一起做了教材中的实验。第一个实验为白醋与小苏打相混合,出现的状况是什么?这种实验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并非难事,教师只要适当的点拨学生即可完成这一实验。但第二个实验活动则较为复杂,因为小学生尚未接触到化学知识,很少有学生会知道空气的重量轻于二氧化碳,故在他们的想象中,将空气向水一样倒在蜡烛上这样的实验是无法实现的,该教师认为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很难扭转学生的思维,故该教师通过实验的方式,将实验的全过程展示在学生眼前,从而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该教师在实验之前,准备了一个饮料瓶,将苏打水和白醋倒入其中,然后将瓶口放在燃烧的蜡烛附近,蜡烛的火光在瓶子放下后开始减弱,直至完全消失,这个过程的时间仅为十几秒,然后教师又适当降低了瓶子的高度,使瓶口低于蜡烛,蜡烛此时没有熄灭。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了解到了二氧化碳的概念和作用,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自救能力。(三)对探究过程进行优化,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探究是学习的核心,探究既是学习目标,又是一种学习方式。目前,在小学中探究已经成为了主要的学习方式,真正的科学探究,必须让学生利用理性思维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为达成这一目的,要求教师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对探究过程进行优化,促使学生科学思维真正得到发展。比如在进行《代代相传的特征》教学过程中,某教师就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1)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让学生调查和汇报家庭成员性状;(2)对自身性状进行记录;(3)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统计;(4)让学生制作分析图表;(5)基于图表进行判断,把握规律,使教学过程转变为探究的过程。这项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信息收集,另一方面为分析推理,促使学生在分析推理后得到准确的结论。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时间的分配,对探究过程加以优化,这样一来,能使学生思维的预见性、概括性和准确性得到稳步提升,学生对于科学现象的认知也不会仅停留在表面,而是向其本质所延伸[2]。

综上所述,小学生正处在思维高速发展的阶段,其思维的形成比较依赖于学习和实践操作。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教学活动设计,为其提供科学探究和思考的平台,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璐,刘公园,马丽英,等.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175-176

培养方法范文篇9

关键词:学习英语;兴趣;教学法

中学英语教学最重要的是需要语言应用环境,学生大多数的英语学习主要在课堂。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应着重培养学生们自由学习的能力,要使其能够自由学习关键在于对其英语学科兴趣的培养,兴趣直接影响着英语学习过程。教育心理学中指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并伴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内部动机。兴趣在学习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用以下三种方法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创造教学实践氛围和环境

首先,有效设计教学,把握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兴趣得到保持。教师在组织教学实践中,要恰当地利用多媒体等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保持,让其始终精神饱满。课堂上,老师要尽量用英语口语讲授,并让其多听、多说,教师尽量多表扬、多鼓励,使其感受到交际成功后的喜悦。最主要的是,坚持交际法教学,在课堂上学生多扮演角色,通过表演给其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还可以分组对话学习,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由于中学生的特点———表现欲很强,教师要鼓励学生全员参与,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情趣,并使兴趣升华。教学实践需要有效的设计,作为教师要时刻把握住学生的注意力,适时适度地进行调控,做到既了解学生又了解教学进程,使授课做到有效的调整,以达到完成教学实践的目标。

其次,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尽量运用多媒体手段,通过资源共享,有目的地创设与本科相关的情境,运用直观的教具或生动的媒体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尽快把学生带入“情境”进行教学,可以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与深入。

再次,利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兴趣和注意力得到保持。英语课堂情境对培养学生的语言兴趣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学生对英语语言有了很浓的兴趣,才会积极投入到活动中来,才会使注意力集中和保持。情境教学法要求教师的语言与同学们语言程度相适应,最好的办法就是运用多媒体。语法的讲授就不同了,需要老师在课下对有关句型和时态等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学生容易理解,并可以保持持久的记忆。

培养方法范文篇10

一、中学生物教学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必要性

目前,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泛认同,我国利用电视媒体、杂志、网络等多种渠道进行了大量宣传,但在学校,对环境保护教育仍缺乏足够的重视。我国颁发的《全民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指出,应使环境保护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加强中小学教材有关环保内容的研讨和讲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中学各类学科中,生物课程无疑是一门与环境相关内容联系最密切的学科,因此可以把环境保护教育融入生物教学之中。据统计,初中生物与环境相关的知识点超过40个。越来越多的教育者主张,鉴于生物课程的知识内容,中学生物课程的教学适合且应当分担环境保护教育的重任,大力培养中学生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对提高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尤为重要。教育在不断发展,中学生物课程教学也应与时俱进,不应仅仅停留在“知识学习”的层次上,还应将部分生物学知识与环境保护密切联系,对知识进行外延。即利用生物知识,引导学生去认识自然现象和环境变化规律,甚至分析环境污染问题,从而实现知识学与用的有效结合。

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方法

1.深挖教材,利用课堂教学开展环境保护教育中学生物教材涉及若干与环境有关的内容,但通常只是进行泛泛列举,没有进行深入阐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对相应的环境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并构建相关知识网络,以便于学生掌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务必找好环境教育与教材内容的结合点,避免牵强附会,同时还应适当把握内容的比重和深度。比如,可利用教材,将初中生物的基础知识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等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初步建立起正确的环境观,使他们逐步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自觉参与环境监督和宣传等实践活动,尝试解决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以下列举的是可与环境或环境问题建立密切关联的生物学知识点:①从全球环境的角度理解生物圈,保护生物圈对全人类而言意义非凡;②生态系统的类型、我国生态破坏现状及原因,生态破坏引发的后果;③植树造林利于稳定大气中的氧气含量,避免水土流失,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④工业污染、乱砍滥伐、过度渔猎或放牧等人为因素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平衡;⑤物种侵袭导致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与启示,如凤眼莲对滇池的入侵、海洋爆发赤潮的原因等;⑥环境因素可造成生物的基因突变,如辐射导致畸形胎儿的产生频率增加;⑦利用植物根系的吸收作用可净化水体中的污染物,如对水中重金属的吸收;⑧采用生物工程技术手段培育工程菌,利用工程菌的新陈代谢功能净化水中污染物,如利用基因工程菌净化海面上的石油或水中的农药;⑨结合土壤污染、水源污染和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的迁移污染等进行教学,使学生懂得基本的食物中毒预防方法,从而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通过上述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目前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严重性,培养他们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勇气和担当,增强其环境保护意识,使之形成自觉的环保行为习惯,从而利于将来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笔者认为,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教师是关键。为此,生物教师要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优化教学内容,努力改进教学方法,由浅入深地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增强生物课的实用性。2.教师环境素养的提高与考试内容渗透通过生物教学渗透环境保护教育能否取得成效还取决于生物教师环保素质的高低。首先,教师自身应该具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其次,教师要具有将相关生物知识与环境保护知识进行关联的业务能力。建议教育部门通过对生物学从教人员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相关培训,以提高教师的环境保护教育认识水平、环境保护素养和业务能力,从而使他们能够从知识、技能、价值观3个层面结合实际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就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考试依然是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也可以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的工具,所以生物学考试内容若与环境污染问题相关,就一定可以引起学生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对此,笔者建议生物考试可要求学生应用生物学的基本知识来解释简单的环境污染问题。3.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投身大自然,开展课外环保活动课余,教师可组织郊游、夏令营等课外活动,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认识生物、生态系统及自然环境,让学生去体验和感受大自然,从而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在这些活动中,可引导学生了解当地土地、水资源等的污染、保护和利用现状、工厂排污情况等,针对开发与利用当地资源活动中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情况进行了解。通过这类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污染和生态破坏就在身边,保护环境势在必行。4.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节日开展环保宣传为切实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教师可利用与环保相关的节日开展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宣传活动、讲座及知识竞赛等,还可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或学校广播等宣传我国的环保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森林法》《草原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等。我国历来重视环境保护,注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学阶段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是引导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一环,对改善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中学生物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相融合渗透,是生物课程综合改革的必然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方法和途径,在生物教学的实践中切实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环境和环境污染问题,从小培养起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让他们成为环境保护的担当者,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的需要,也是中学生物教学的重要任务。

作者:吕士勇 单位:山东省枣庄市第十九中学教师

参考文献:

[1]钟云华,邓睿.中学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实施[J].云南环境科学,2004,23(增刊1):93-95.

[2]安雪丽.中学生物教学与环境教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24):80.

[3]项德文,张萍.中学生物教学渗透环境教育的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6):109-112.

[4]赵彬.生物教学中学生环境素养的培养[J].科技教育创新,2009,(13):255-256.

[5]张书刚.浅谈中学生物学教学渗透环境意识教育[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5):429-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