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模式下研究生阶段性培养方案

时间:2023-03-24 14:56:31

新模式下研究生阶段性培养方案

摘要:得益于“专硕”与“规培”并轨的新模式,研究生毕业后能够更快地进入临床,成为科室的后备力量。这有利于学科的可持续发展,但对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结合目前功能神经外科研究生培养现状,适时提出阶段性的培养方案,循序渐进、各有侧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视临床与科研并重。教师对研究生不同阶段的教育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注重对学科知识的整体认识及专科知识的初步理解;注重临床综合能力和科研能力提高,循证医学和转化创新思维的应用;注重学生对专科知识的持续学习,保持对科研的热情,同时与教师进行良好沟通。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方案

自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以下简称“专硕”)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并轨的提出与实施,已过去近十年的时间,过去的专科培养方案已不适用。对于我院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方向的专硕研究生来说,三年的研究生阶段需要进行以外科学为主导的规培方案,而仅仅在入学后3个月的时间会在本科室学习,期间还需完成各项研究生课程及考试,且大部分医学院校本科实习阶段不实习神经外科。而在之后的2年时间里,学生将在各大临床“规培”医院完成规培工作。神经外科作为外科学的三级学科,其涉及的学科知识之丰富,学习难度之大,学习门槛之高,让初涉该领域的研究生望而却步。功能神经外科作为神经外科的分支,更是如此。因而在规培压力及学科难度的双重影响下,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对导师指定的专业方向有基本的认识,导致之后的开题、论文撰写、答辩等过度依赖导师的协助,造成神经外科专硕研究生临床素养及科研能力都得不到深入锻炼,临床和科研都不精、不深入、不熟练[1]。如何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快速建立对功能神经外科的认识,又如何在规培工作中保持对功能神经外科的学习及研究热情,确保临床与科研两不误,形成功能神经外科专硕研究生个人的良性发展。下面笔者将以时间为导向,浅谈功能神经外科专硕研究生在不同阶段的培养方案。

1研究生入学前自主学习阶段

1.1培养学生对神经外科的整体认识

功能神经外科作为神经外科的分支,是通过外科手段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进行调节,重建正常的神经功能。虽然癫痫、运动障碍病、疼痛等疾病为功能神经外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但其治疗手段是以一般神经外科技术为基础的。因而,学生在专科的学习之前,就必须有对神经外科的整体认识。由于学生入学后在专科轮转时间很短,那么入学前的这段时间就显得格外重要。首先,在这段时间里,学生的学习重点应当放在对一般神经外科疾病(颅脑外伤、脑肿瘤等)的认识上。通过阅读课本以及查阅资料,学生从理论上掌握颅脑基本解剖,各种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常用治疗方法的基础知识,同时掌握多种神经外科基本操作,包括无菌术、开颅、开骨瓣、关颅、吸引管使用、双极电凝的使用等。其次,一名合格的神经外科医师,转化能力也十分重要。学生应当在导师的安排下提前入科,并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从患者的问诊、诊断、鉴别诊断到诊疗计划的制定、术前评估,再到手术、术后护理,参与患者诊疗的全过程。通过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的应用,学生对神经外科疾病的诊疗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为入学后的入科专业化培养打下基础。

1.2培养学生对功能神经外科的初步认识

功能神经外科随着近几年科技理论的创新,发展十分迅速,其专科的专业性也得到不断提升。作为一门与神经内科的交叉学科,功能神经外科的学习内容要求更细致。以癫痫为例,学生在掌握脑叶解剖的同时,还应当学习各种神经环路、通路以及癫痫症状学等内容。学生一开始不应急于求成,而是在导师的引导下进行分层次的学习,同时,需要学会利用多媒体的工具,例如三维重建、PET融合等,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及记忆。在入学前的这段时间里,学生通过参与研究生组会,来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汇报内容更多放在解剖、疾病概况等基础知识方面[2],一方面通过相关资料的查阅学习,巩固知识,另一方面,通过组会汇报的形式锻炼演讲能力和知识学习的逻辑性,并虚心请教导师相关问题,不断填补自身的知识漏洞,逐步形成合理且扎实的功能神经外科知识体系。

2研究生入学后在科规培阶段

2.1功能神经外科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

功能神经外科医师的临床综合能力体现在患者诊疗的方方面面,良好的专科临床思维是诊疗的前提。这就需要学生真正地深入临床,在带教老师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临床生产实践工作。第一,问诊。学生在本科阶段已经学习了问诊的相关内容,包括主诉、现病史、个人史、家族史等,但功能神经外科专科疾病的问诊在大体原则不变的前提下,提出了一些特殊的要求。例如,对于癫痫的患者,学生需要对癫痫发作的诱因、有无高热惊厥史、有无先兆、发作周期等进行问询,同时,对于患儿的母孕史、生长发育情况也应关注[3]。第二,病历书写。病历不仅是患者诊疗过程的记录,更是一种凭证。其中包含的病案资料应当全面,包括入院记录、病案首页、病程记录等内容。学生应当掌握每一部分的要求。同时,病案资料所包含的信息必须是专业且真实的,学生应当学习如何将患者的病患信息用规范且准确的语言呈现出来。第三,阅片。影像学资料是神经外科疾病的重要辅助检查,快速且准确地阅片是每一个神经外科医生的必修课。而功能神经外科由于其交叉学科的性质,除了常用的CT、MRI、PET检查外,还需要对神经内科相关的电生理检查(脑电图、肌电图等)有所了解。以癫痫为例,学生必须学习如何应用各种辅助检查来对致痫灶的部位及范围进行定侧定位,来帮助诊疗方案的制定。第四,画瓣。所谓画瓣就是根据诊疗方案在患者的头部进行手术切口的标记。而脑外科手术切口的选择,是患者手术效果非常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虽然随着科技的进步,功能神经外科(特别是癫痫外科)的微创治疗不断发展,但如何合理地设计手术切口仍是每一位神经外科医生的一大基本功。

2.2科研能力的培养

随着近年来功能神经外科相关研究的飞速发展,相关理念得到不断的补充,相关技术不断得到创新,科研创新能力已然成为评估一名医生总体实力的标准之一。当前研究生普遍存在科研素养较低、·272·BasicMedicalEducation,Mar.2023,Vol.25No.3科研能力不强,学位论文中往往资料堆砌较多,而科学研究、观点创新较少的问题[4]。如何在兼顾临床规培的同时提高科研能力,是每一位研究生及导师需要重视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学生只有在研究生阶段,提升科研素养,才能有利于自身的长远发展。现如今的专硕研究生,由于繁忙的临床工作,基础实验在时间上无法兼顾,正因此,临床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而临床研究之所以适合临床工作者,是因为其研究问题来自临床,其解决问题归于临床。其重点在于学习如何发现临床问题并想方设法解决临床问题。首先,学生应当有循证医学的理念,在临床上积极发现问题,多回顾、多思考、多提问,查阅国内外文献,并与导师积极交流,在不断地探索中找出临床研究的创新点,可以是国内外尚未开展的,亦可以是已经开展但数据不全的。其次,基础研究是临床研究的基石,学生应当有转化医学思维,找到基础研究与临床上的联系,发现创新点,探究临床可行性,不断向着科研型硕士研究生发展[5]。最后,学生在科期间,应充分利用科室病例资源,寻找可以进行的临床研究或者回顾性分析,为自己的开题做充足的准备。

3研究生离开本科室的其他规培阶段

3.1保持对功能神经外科的学习及关注

由于学生忙于临床工作,加之工作之余没有导师的督促,在其他科室的规培期间对本专科的知识及临床工作并不关注,导致对专科知识的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遗忘,到毕业时并没有扎实地掌握本专科的临床知识与经验。如何让学生在其他科室规培期间仍然保持对功能神经外科的学习热情,在互联网发达的大背景下,“微信”是一种很好的工具。“微信”作为一种信息共享的媒介,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6]。一方面,导师通过组建微信群,分享科室病患资料,让学生对功能神经外科相关疾病诊疗的思维保持活跃;另一方面,导师通过分享会议及病例讨论链接,让学生工作之余体会相关会议精神,感悟复杂病例的诊疗思路以及相关前沿技术,同时在每周末的研究生组会上,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交流感悟,从而保持对功能神经外科临床工作的关注。

3.2保持科研热情

在以往的规培调研中,多数学生反映,由于临床工作繁忙导致工作之余身心比较疲惫,加之在其他临床规培医院时常得不到导师的监督及指导,对科研并不上心,最终导致的不仅是自身科研成果的匮乏,甚至连自己的研究生课题都无法很好地完成。因此,如何督促学生保持对功能神经外科前沿技术的关注,促进课题的顺利进行,就需要一种执行力的加持。定期的研究生组会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以不同的主题开展,可起到很好的督促作用。学生汇报的内容可以是关于自己研究生课题的最新进展,可以是对相关前沿领域的知识分享,也可以是对一篇高质量临床、基础研究文章的文献汇报。但针对文献,学生不应急于求成,对于一个专业领域的知识,可以从综述、系统分析开始,再过渡到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学生在阅读和汇报文献的时候,应当注意几点要求。首先,文献的阅读应该是有目的性的,特别是外文文献,并不是通篇的翻译,而是对于文章内容的精读,只有读懂文献,才能讲好文献。其次,文献的阅读需要有逻辑性。学生学习优质文献的研究逻辑,并合理地做出归纳总结。不仅如此,文献汇报时也应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读懂一篇文献可能较容易,但让别人听懂则较难,需要学生多次的重复与练习,如此不断的实战演习也有助于学生课题答辩的顺利进行。最后,文献阅读需要有思考,并不是每一项临床研究都是完美的。因而,学生应当关注文基础医学教育,2023年3月,第25卷第3期·372·献的讨论部分,并通过思考,提出问题,可以是研究的缺陷所在,亦可以是通过这篇文献所获得的启发点[7]。在研究生组会的最后,导师对学生的汇报内容进行评价,并指出当前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引导相关科研热点,抓住关键科研思路,让学生保持对科研的热情,同时提高科研工作积极性和任务执行力。

3.3保持师生之间的交流

在学生到临床各个规培医院后,由于缺少师生之间的直接交流,加之自身的畏惧心理,不会主动找导师探讨问题,导致导师也无法直接了解到学生的规培及科研情况。这也是新模式下对于学生培养的一大挑战。从导师层面来说,除去日常繁忙的工作,在每个周末的研究生组会中,尽量组织所有学生及已毕业学生参与,文献汇报的同时,跟进相关课题进度,并交流学习工作生活,让研究生组会既成为一种督促学生的工具,也成为一种拉近师生关系的桥梁。从学生层面来说,自身需要保持对学习的热情,临床工作之余不能虚度光阴,而是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地提升自己的科研素养。与此同时,学生在遇到课题、科研相关问题时,应积极联系导师确认约定时间,准备好各项资料,与导师面对面地探讨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姜涛.神经外科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6):475-477.

[2]尹春来,祁荆荆,王冠,等.研究生网络科研研讨常态化的探索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20,22(12):930-932.

[3]刘长青,陈凯,栾国明.癫痫外科研究生临床教学的体会[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2):67-68.

[4]范宏斌,党竞医.并轨模式下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调查与研究[J].基础医学教育,2021,23(7):519-523.

[5]冯洁,万虹,谢坚,等.转化医学理念在神经外科研究生培养中的指导作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2):121-123.

[6]马莉,康维钧,牛凌梅,等.建立微信公众平台促进分析化学教学效果[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9):804-805.

[7]李政灏,孙定亚,邵麒.文献阅读开启医学生第二课堂的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21,23(5):312-314.

作者:李铁民 刘长青 栾国明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功能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