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护理十篇

时间:2023-05-04 13:15: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护理

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护理篇1

    高血压是一种现代流行病,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老龄化,以及一些不良生活方式的存在,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有关部门获悉,高血压已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据专家介绍,患了高血压如果不治疗,平均13.9年后,就会引发中风、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导致残疾甚至死亡。高血压属慢性疾病,多数病人需长期终生治疗。采用药物控制血压,尽管能产生持续、可靠的降压作用,减轻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但常因药物的副作用及长期服药的经济负担而影响对高血压的有效治疗。研究表明,非药物治疗措施(改善生活方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控制高血压方法。

    1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传授健康知识,培养健康行为的一项社会活动。随着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改变,大多数患者不只需要一般的生活护理,更需要的是健康知识、以及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疾病治疗和预后的问题[1]。高血压病病程长,病情进展程度不一。大部分是良性缓慢过程,但对心、脑、肾是一个很重要的致病因素。积极预防、治疗可制止高血压病对靶器官的损害。所以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开展以整体护理为中心,护理管理为基础的方案而达到护理目标,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在护理上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合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计划,有效的进行健康宣教,针对个体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印发成小册子挂于病房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2  生活方式干预

    2.1  正确的心理护理对高血压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人在长期精神紧张、压力、焦虑或长期环境噪声、视觉刺激下可引起高血压。焦虑、紧张、膀胱内充满尿液、室温过热或过冷、疼痛、昼夜变化都影响血压的变化。据研究,暴怒、激动时,人的血压可急升30mmHg左右。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行为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改善了治疗效果[2]。刘向红[3]将支持性心理治疗及行为干预应用到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中,通过影响患者的人格、应对方式、认知模式和情绪,增加患者对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张月华等[4]调查表明,A型行为模式中敌意性行为元素与高血压病等心身疾病的患病有密切的联系。通过A型行为的矫正,以及运用肌肉放松训练、音乐治疗、气功等方法放松患者的紧张情绪,可有效降低血压。

    2.2  高血压患者应戒烟戒酒  据报道,饮酒量与血压水平呈正比,每日饮酒30 mL其收缩压升高4 mmHg,舒张压升高2mmHg,高血压病患病率50%;每日饮酒60 mL,收缩压升高6 mmHg,舒张压升高2~4mmHg,高血压患病率达100%.针对其特点,有选择地进行健康教育,如:有饮酒习惯者应限量饮酒,每天白酒最好不超过50g,节假日或会友时可适量饮用低度酒,已患高血压病者劝其戒酒。

    2.3  膳食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血压[5]

    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每日摄盐量应在5g以下。进食钠盐过多是高血压的致病因素之一,盐中的钠能收缩血管,使小血管壁水肿,细胞外渗透压增高、肢体水肿。体内水分经肾排出时,又会随尿液同时排钾、碘、硒等多种元素,使体液中钾钠比例失调,体内营养代谢失衡。叶桂芳[6]通过社区调查405例高血压患者的饮食结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饮食的护理干预,发现调整饮食结构能有效的控制高血压的升高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医学教育|网整理。临床试验表明,对高血压病人每日食盐量由原来的10.5g降低到4.7~5.8 g,可使收缩压平均降低4~6mmHg.限制动物脂肪、内脏、鱼子、肥肉、肉皮等,并少吃油炸食品;适当补充蛋白质,如瘦肉、去皮的鸡鸭、淡水鱼;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高纤维的食物,如黑木耳、荸荠、芹菜、绿豆、香蕉、苹果等。

    2.4  大便通畅有助于血压的控制  便秘也是高血压患者的大敌,预防便秘除日常多吃粗粮和含粗纤维多的食物外,还适量饮水。

    2.5  科学饮水对高血压预防有积极作用

    水的硬度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密切的联系。研究证明,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它们是参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舒缩功能的重要调节物质,如果缺乏,易使血管发生痉挛,最终导致血压升高,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要尽量饮用硬水,如泉水、深井水、天然矿泉水等。

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护理篇2

【关键词】  高血压;社区护理干预;知晓率;膳食;收缩压

【摘要】  [目的]观察对高血压病病人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2009年我院托管的前进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管辖区的280例高血压病病人进行社区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病人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比干预前明显升高;适量运动、合理膳食者所占比例比干预前增高;收缩压、舒张压比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提高社区人群的卫生知识水平,改变其不良生活方式,对防治高血压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高血压;社区护理干预;知晓率;膳食;收缩压;舒张压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ommun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hypertension patients.methods:a total of 280 hypertension patients from qianjin street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which our hospital had jurisdiction over in 2009 were given community nursing intervention.results:the awareness rate of hypertension patien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before.the ratios of both appropriate exercises and reasonable diet of patients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before the intervention.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of patients were lower significantly than before the intervention.and there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n (p<0.05 or p<0.001).conclusion:commun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could enhance the health knowledge level of community crowds,change their poor lifestyle.and it could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of patients.

key words hypertension;community nursing intervention;awareness rate;diet;systolic blood pressure;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高血压是社区居民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世界上流行最为广泛的心血管疾病。我国高血压防治尚处在较低水平,存在“三高”“三低”“三不”现象,即高患病率、高增长趋势、高危害性,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普遍存在着不长期规律服药、不坚持测量血压、不重视非药物治疗[1]。为了探讨社区护理措施控制高血压的有效途径,2009年对前进街社区280例高血压病病人进行了为期1年的社区护理及干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我院托管的前进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所管辖区的280例高血压病病人进行社区护理及干预。建立慢性病管理档案,并根据病情定期随访。其中男153例,女127例;年龄35岁~82岁(46.7岁±5.7岁)。

1.2 方法

1.2.1 诊断标准

高血压诊断标准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定标准[2],未服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 140 mmhg(1 mmhg=0.133 kpa) 和(或)舒张压≥90 mmhg(经过至少3次不同日血压测量,如有2次或2次以上血压值达到该标准)。

1.2.2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病的重要手段。定期组织高血压病病人参加知识讲座、观看相关录像、发放相应的宣传资料。社区护士和家庭医生每月到居委会或家庭访视病人1次。除测量血压外,还进行面对面的指导,让病人了解肥胖、高盐饮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对血压的影响[37]。建议病人饮食上应遵循低盐、低脂、低热量的原则:每日摄盐6 g以下,食用低脂、低糖类食物,减少总热量的摄入;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搭配,饮食不宜过快、过饱。建议病人戒烟、戒酒。根据病人年龄、体重指数、血压值、运动习惯及运动耐受性为病人制订运动量,并嘱病人在运动过程中如有不适应立即停下休息[8]。并及时、准确填写随访调查表。

1.2.2 服药干预

社区护士和医生应让病人了解高血压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让病人认识到坚持服药的重要性,能自觉按医嘱坚持服药,不可擅自停药和随意更换药物,当出现副反应时及时报告医生;嘱病人定期监测血压,并根据病人的血压情况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指导病人避免长时间站立,坐起时动作宜缓慢,防止体位性低血压造成的晕倒或跌倒等意外。

1.2.3 心理护理

大多数高血压病病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情绪激动、焦虑或郁闷,有些病人虽然无并发症,但生活质量明显下降[9]。对于高血压病病人的病情控制,在医患双方共同努力的基础上,还需社区、病人家属、亲朋好友等共同参与,督促病人的遵医行为,逐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社区医生和护士应根据病人的年龄、文化程度和个体特征,做好心理护理,帮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告诉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心情舒畅和稳定的情绪,培养宽容的态度,保持良好心态,切忌暴怒、焦虑、忧郁、悲观、恐惧,提高应激能力,保持心理平衡,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1015]。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护理干预前后病人对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比较表2 社区护理干预前后病人相关行为调查情况表3 社区护理干预前后

病人血压控制效果比较

3 讨论

高血压非药物干预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础,应终生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是控制高血压病情恶化、预防高血压并发症发生、保证高血压病人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在社区护理干预中,定期的、规范化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促使病人逐渐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提高自我保健意识,达到知晓、信任、行动的统一,最终控制高血压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16]。高血压的发病大多与超重、肥胖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因此良好的生活方式对有效控制高血压具有重要的作用[17]。高血压社区护理及干预受到病人的欢迎,病人能够接受社区医生和护士的随访,社区医生和护士通过一对一地交流,提出如何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等,病人基本上是接受的。

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卫生措施,不仅可以加强高血压病知识的普及,防止高血压病发病率的上升,还可以提高社区人群的卫生知识水平,改变其不良生活方式,增强居民的自我保健的意识。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慢性病防治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因此要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条件,进一步做好高血压的防治工作,采用社区护理干预模式是减轻家庭、社会经济负担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也为社区慢性疾病防治探索出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李娜,贾建利,胡晓光.高血压病人的社区健康教育[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4):475477.

[2] 严冬,王招娣,宵党生,等.1 721例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6,18(9):1415.

[3] 潘晓萍,严金锋.高血压病的社区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4):3536.

[4] 邹丽,蔡昭杏.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人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0,24(8c):22062207.

[5] 李翠萍.对69例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干预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6c):16651666.

[6] 陈洁冰,王超颖,陈巧明,等.高血压病病人的社区护理[j].全科护理,2010,8(6b):15901591.

[7] 杨淑蓉.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0,8(5a):12131214.

[8]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63168.

[9] 吕维萍.高血压病人的社区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23):178.

[10] 张艳清.社区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遵医依从性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0,8(4a):932933.

[11] 郝庆莲.102例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j].全科护理,2010,8(1b):181182.

[12] 李锋英,韩巧英.高血压病人的社区健康教育与康复指导[j].护理研究,2008,22(suppl 1):176177.

[13] 高成玲.高血压病病人的健康教育[j].全科护理,2009,7(10a):2623.

[14] 许毅.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j].全科护理,2009,7(10a):26172618.

[15] 夏海霞,尹根兰,李蕊红.高血压病病人的健康教育[j].全科护理,2009,7(8a):2062.

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护理篇3

关键词:高血压;糖尿病;护理

1.前言

糖尿病是因为患者的集体受到不同方面致病因素的相互作用,造成患者胰岛功能出现减退等情况,继而引发水电解质、脂肪、蛋白质以及糖等出现代谢絮乱等情况[1]。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特征主要是以升高动脉压为主,患者会出现肾脏、脑、血管以及心脏等器质性改变[2]。患者发生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等疾病会造成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心脑血管病变等严重后果[3]。本文就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4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全面综述。

2.康复护理措施

(1)曹秀珍[4]等研究资料表明,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疾病的康复护理中饮食护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医护人员应该通过对患者的口味、喜好进行了解,给患者合理的搭配且控制饮食,确保患者能够按时定量的进餐。同时告知患者家属如何合理的搭配饮食。通过分析研究结果得知,家属参与到饮食护理的工作中能够促进患者的护理、治疗依从性得到显著提高,加快患者病情康复的速度[5]。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应该禁止摄入酒、咖啡等食物,尽可能的不要吸烟,对食盐摄入量应该给予限制,确保病人的体重能够得到合理的控制,将患者出现脂代谢絮乱、高血压、高血糖等症状全面改善。

(2)心理护理措施。医护人员应该向患者解释高血压、糖尿病疾病等相关知识,让患者做好长时间服用药物的心理准备,防止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更换药物以及停药治疗等情况[6]。另外,医护人员应该及时发现患者治疗时出现的心理情绪,尽可能以和蔼可亲、热情耐心的态度和患者进行全面的交流,确保患者治疗时的负面情绪得到减少,让患者建立战胜病魔的决心。医护人员还可以分析患者的实际情况,将预后处理、控制标准、危害以及临床表现等内容向患者说明,确保患者面对疾病时有着积极的心态,促进恐惧心理得到减少[7]。

(3)运动护理措施。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疾病患者通过合理的运动量能够促进肌肉对药物治疗的敏感性得到增加,使患者的血糖得到降低。由于糖尿病患者中有较多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会出现下肢、脑、心动脉硬化以及循环功能障碍等症状,因此,有着较为合理的运动方案能够帮助患者病情的痊愈[8]。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对患者身体状况、个人喜好以及病情等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运动量以及运动方案。曾小丽[9]等研究资料表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年龄控制运动强度,在进行运动之前应该合理的放松以及热身5~10min的时间,每个星期有3~4次的散步,每次散步应该不少于半个钟。

3.监测血压血糖与护理的相关措施

(1)由于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血压有着较大的波动,通过分析姚超婵[10]等研究资料得知,造成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中收缩压单纯的升高是主要的原因。因为患者在病理改变的情况下,血压没有进行规律的波动,所以,医护人员应该全天检测患者的血压,一旦患者的血压出现规律的变化,则应该将给药时间合理的调整,并且对患者的情况进行严密的观察,防止患者由于低血压等因素发生头晕摔倒等现象。

(2)刘薇[11]等研究资料表明,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均是通过葡萄糖氧化酶法对血糖进行测定,医护人员应该积极的宣传控制血糖对疾病痊愈的重要作用,让病人全面配合监测血糖等工作。对患者血糖情况进行监测时,还要对血红蛋白进行监测,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对科学的治疗措施,确保患者的血糖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降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

4.用药护理措施

因为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均是通过联合用药的方式进行治疗,因此,医护人员应该要查看患者服用药物的情况,防止患者出现没有及时服用药物导致血压血糖有着较大范围波动等情况,对患者的机体造成较大的伤害[12]。另外,还应该让病人家属以及病人全面掌握用药副作用、用药注意事项、用药时间、用药剂量以及用药名称内容。唐传芬[13]等研究资料表明,患者在钙离子拮抗剂降压药物的服用后会造成性低血压等症状,B受体阻滞剂药物的服用会造成患者心律变化、心率以及血压等出现异常的情况。患者在服用降血糖药物进行治疗后,会出现面色苍白、冒冷汗、头晕等不良反应,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葡萄糖静脉注射或糖类物质进食。

5.结论

综上所述,糖尿病并发高血压具有较多并发症、较长病程以及较为复杂病因等基本特点,患者需要长时间的服用药物进行治疗,通过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以及用药护理等情况对患者的血压血糖进行全面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14]。患者在服用降压药物进行治疗时,会出现干咳、下肢水肿等副作用,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将药量减少[15]。另外,医护人员应督促患者科学的服用药物、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的运动等,对降低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疾病发生的概率有着非常的重要的作用,同时能够使患者的医疗费用有所降低,社会负担明显减少[16]。

参考文献:

[1]张玉梅.糖尿病高血压的预防及护理[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11(04):245-246.

[2]姚超婵.高血压糖尿病的社区护理与干预[J].中国当代医药,2010,1(28):688-689.

[3]董益民.糖尿病合并高血压132例社区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2(34):178-179.

[4]曹秀珍,高凌云.6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4(18):246-247.

[5]徐爱红,何晓红.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的护理44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8(13):159-160.

[6]陈梅芳,谭志红.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社区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7(08):200-201.

[7]孙剑梅.社区老年人高血压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2,7(19):140-1410

[8]王景真.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护理指导[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8(10):301-302.

[9]曾小丽,张惠玲.预见性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郧阳医学院学报,2010,1(01):248-249.

[10]姚超婵.高血压糖尿病的社区护理与干预[J].中国当代医药,2010,7(28):142-143.

[11]刘薇,周敏.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4(02):230-231.

[12]岳荔屹,王淑荟.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护理干预[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1,7(02):206-207.

[13]唐传芬.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5(19):100-101.

[14]严增艳.65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8(17):644-645.

[15]张红.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护理干预[J].当代医学,2010,10(09):910-911.

[16]毛玉霞.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影响[J].糖尿病天地(临床),2010,4(07):714-715.

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护理篇4

关键词:高血压病人;个体化;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168-01

高血压(hypertensive disease)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是目前心脑血管事件和预后的最为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临床治疗护理中,由于病人个体差异大,体力和健康状况不同,系统化护理方案不能对高血压病人的血压进行有效控制,且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多。为寻求有效的护理措施,笔者以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132例高血压病人为研究对象,采取个体化护理,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以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132例高血压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4例,女68例。年龄55~83岁,平均(70.2±2.39)岁。排除各种病因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

2个体护理方法

2.1个体化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通过与高血压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深入地交谈,认真分析病人不良心理行为因素,根据这些不同的心理行为因素特点,采用个体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

2.1.1存在精神压力病人的护理: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长期的病程容易给患者造成沉重的精神压力。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病人的文化背景、职业特性、个性特征、生活习惯等情况,从而掌握其心理特征,并关注其心理变化,采取个性化暗示、引导,调动其内在的心理抗衡能力,有针对性的解除其思想顾虑,设法减轻病人心理压力。

2.1.2存在沮丧、焦虑心理病人的护理:高血压病人在肢体活动功能方面都有不同程度损伤,面对突如其来的疾病,没有任何心理准备,易产生恐惧、焦虑心理。护理人员应该积极耐心的给予安慰、鼓励,以此来减轻病人的不安情绪。可根据患者兴趣爱好和性格特征,协同家属一起共同协商制定合理的娱乐活动,丰富生活内容,如听广播、听音乐,转移其注意力,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在不知不觉中淡忘烦恼,心境变好,使整个人乐观起来。同时,在生活上给予必需的指导与帮助,加强病人的信任与安全感,使其心情完全放松,调动病人治疗的积极性。

2.1.3存在烦躁易怒心理病人的护理:高血压治疗过程中各种症状消失较慢,病人易对治疗效果产生怀疑,认为患病已成定局,对治疗没有信心,不愿积极配合,无康复的希望,从而产生烦躁易怒的心理,引发消极情绪,抵制治疗。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应详细讲高血压疾病的相关知识及疾病发生的过程,使其对自身疾病有全面了解。同时,让患者了解药物作用、性能、用药的目的等等,以消除患者的疑虑及恐惧,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并用好转的患者例子鼓励病人,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2个体化的饮食护理:饮食结构不合理,膳食不平衡是导致高血压高发的重要原因。因此,临床护理中个体化饮食干预护理是控制病人血压的有效措施。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体质状况、年龄阶段及饮食习惯等,制订合理的膳食结构,保证病人足够钾、钙、镁等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摄入,在口味和摄入上做到个体化,使得饮食方案易于接受和执行。同时, 针对吸烟、饮酒的病人,制定戒烟戒酒计划;针对肥胖的患者,指导患者控制热量的摄入,避免暴饮暴食,控制其体重指数在25以下。

2.3个体化运动指导:合理的运动能有效改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血压、血脂和血糖),降低发生其他慢性疾病的发生率,降低高血压相关基本症状,增强病人的体质,更好的对抗疾病。在面对各种运动方式的时候,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的年龄、身体状况、兴趣爱好和实际条件选择适合病人的运动方式、强度和持续运动时间。

2.4个体化用药指导:由于高血压病人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器官并发症的个体差异,不能选择单一、固定的用药指导护理。针对应激性高血压病人,临床护理中应加强病人含服心痛定或静脉给药硫酸镁时血压下降程度的仔细观察,待血压平稳后,改用口服降压药;针对顽固性高血压病人,在保证准确血压测量的基础上,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应用了其他药物而降低了降血压药物的作用,明确原因后,对这些不利因素及时消除,并给予匹配的降压药物,会取得明显的降血压效果;针对有冠心病并发病的患者,尽可能选用长效制剂,减少血压波动。并为有效避免突然停止用药可能引发心绞痛恶化和心肌梗死。因此,建议护理人员在密切观察下大约一周内逐渐减量停药。

2.5个体化健康宣教:采用一对一面谈式方式,加强患者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以及健康知识需求愿望的了解,并根据患者不同健康知识需求,护理人员采取个体化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进行宣教,有效提高健康宣教的效果。

3结果

本组患者采用个体化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4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临床护理中通过对高血压病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方案,选择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法,合适的药物治疗和实施有效的运动指导、健康宣教,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取得良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盖秀静,王英. 高龄高血压病患者个体化服药的护理干预及效果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11(12):87-88

[2]赵彬,冯辉,谢萍. 个体化的社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效果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21(23):132-133

[2]刘涛. 妇科急腹症240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7,4(5):78-79

[3]陈美英. 妇科急腹症的护理干预[J].现代护理,2008,5(20):148-149

[4]刘友玲,陈秋霞. 妇科急腹症观察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09,4(4):214-215

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护理篇5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护理干预;收缩压;舒张压

高血压病指以体循环收缩压和(或)舒张压持续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通常简称为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95%)和继发性高血压(<5%),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血压患者逐渐增加,我国已超过一亿。治疗高血压可显著改善病人预后,降低并发症,减少病人、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高血压是社区居民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世界上流行最为广泛的心血管疾病。我国高血压防治尚处在较低水平,存在“三高”“三低”“三不”现象,即高患病率、高增长趋势、高危害性,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普遍存在着不长期规律服药、不坚持测量血压、不重视非药物治疗[1]。为了探讨社区护理措施控制高血压的有效途径,2010年间对我们龙南景园社区280例高血压病病人进行了为期1年的社区护理及干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09年我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所管辖区的280例高血压病病人进行社区护理及干预。建立慢性病管理档案,并根据病情定期随访。其中男153例,女127例;年龄35岁~82岁(46.7岁±5.7岁)。

1.2方法:

1.2.1 诊断标准:高血压诊断标准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定标准[2],未服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 140 mmhg(1 mmhg=0.133 kpa) 和(或)舒张压≥90 mmhg(经过至少3次不同日血压测量,如有2次或2次以上血压值达到该标准)。

        1.2.2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病的重要手段。定期组织高血压病病人参加知识讲座、观看相关录像、发放相应的宣传资料。社区护士和家庭医生每月到居委会或家庭访视病人1次。除测量血压外,还进行面对面的指导,让病人了解肥胖、高盐饮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对血压的影响。建议病人饮食上应遵循低盐、低脂、低热量的原则:每日摄盐6 g以下,食用低脂、低糖类食物,减少总热量的摄入;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搭配,饮食不宜过快、过饱。建议病人戒烟、戒酒。根据病人年龄、体重指数、血压值、运动习惯及运动耐受性为病人制订运动量,并嘱病人在运动过程中如有不适应立即停下休息。并及时、准确填写随访调查表。 

        1.2.2 服药干预:社区护士和医生应让病人了解高血压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让病人认识到坚持服药的重要性,能自觉按医嘱坚持服药,不可擅自停药和随意更换药物,当出现副反应时及时报告医生;嘱病人定期监测血压,并根据病人的血压情况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指导病人避免长时间站立,坐起时动作宜缓慢,防止体位性低血压造成的晕倒或跌倒等意外。

1.2.3心理护理:大多数高血压病病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情绪激动、焦虑或郁闷,有些病人虽然无并发症,但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对于高血压病病人的病情控制,在医患双方共同努力的基础上,还需社区、病人家属、亲朋好友等共同参与,督促病人的遵医行为,逐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社区医生和护士应根据病人的年龄、文化程度和个体特征,做好心理护理,帮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告诉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心情舒畅和稳定的情绪,培养宽容的态度,保持良好心态,切忌暴怒、焦虑、忧郁、悲观、恐惧,提高应激能力,保持心理平衡,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2.4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干预前后病人对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有显著提高;社区护理干预前后病人相关行为有相对的改善;病人血压控制效果显著。

        3讨论

高血压非药物干预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础,应终生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是控制高血压病情恶化、预防高血压并发症发生、保证高血压病人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在社区护理干预中,定期的、规范化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促使病人逐渐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提高自我保健意识,达到知晓、信任、行动的统一,最终控制高血压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2]。高血压的发病大多与超重、肥胖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因此良好的生活方式对有效控制高血压具有重要的作用。高血压社区护理及干预受到病人的欢迎,病人能够接受社区医生和护士的随访,社区医生和护士通过一对一地交流,提出如何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等,病人基本上是接受的。

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卫生措施,不仅可以加强高血压病知识的普及,防止高血压病发病率的上升,还可以提高社区人群的卫生知识水平,改变其不良生活方式,增强居民的自我保健的意识。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慢性病防治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因此要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条件,进一步做好高血压的防治工作,采用社区护理干预模式是减轻家庭、社会经济负担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也为社区慢性疾病防治探索出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护理篇6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护理干预

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病变之一,容易引起心、脑、肾等方面的器官病变,且发病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的影响我国居民的生命健康[1]。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对其进行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对比分析其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0例,所有患者的入选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将70例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35人。干预组中,男19人,女16人,年龄36-79岁,平均年龄62.4±10.2岁,病程3-22年,平均病程7.4±3.1年。对照组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38-81岁,平均年龄63.1±9.8岁,病程3-22年,平均病程7.5±3.9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降压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

1.2.1 用药护理

保证患者按时用药,护理人员在患者服药以后再离开,同时要将用药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告知患者,以免其慌乱。有些患者会认为加重药量会加快身体康复,所以护理人员一定要将所服药量的重要性告知患者,避免其随意增减剂量,引起严重后果。患者在更换时要小心缓慢,下床时也要尽量小心,最好有家人陪同,以免血压突然下降而引起昏厥等情况[2]。

1.2.2 生活护理

患者要保证合理的生活方式,有充足的睡眠,不进行过分劳动而致身体劳累。患者在身体劳累的情况下,其机体的儿茶酚胺水平就会上升,致使血压升高,若患者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适当给予镇静药。据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大多食盐量较多,人体摄入的钠含量如果太高就会导致血压上升[3]。所以,严格控制患者的食盐摄入量。肥胖也会引发高血压,并且肥胖患者会增加末梢血管阻力,使多余的钠排不出而停留在体内。患者每超过 10 kg,其收缩压和舒张压都会随之升高。所以,要严格限制患者的热量以及动物性脂肪摄入,调节患者饮食,以青菜蔬果为主,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帮助患者减轻体重。吸烟、饮酒不仅会损伤身体,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也是非常危险的因素,并且吸烟会影响降压药的药效。在护理过程中,要加强对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告知患者戒烟的好处。酒精与血压之间存在一定的效应关系,规劝患者不饮酒精含量高的酒,可适当饮一些葡萄酒,利于血管扩张[4]。

1.2.3 心理护理

患者入院时护士要热情接待,帮助患者安排好床位,介绍病房格局,让患者了解所处环境,消除其心理上的不安。多和患者沟通交流,耐心听取患者的诉说,并仔细观察其心理以及情绪变化,从而分析其性格特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助于护理的顺利进行。将高血压病的相关信息告知患者,同时说明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使其养成合理的生活习惯,正确看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情绪与行为,避免刺激患者。保证病房的清洁与安静。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开导方案,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5]。

1.2.4 出院护理

嘱患者出院后坚持服药,定期门诊复查,如出现剧烈头痛、大汗、视力模糊、呕吐、面色及意识改变、机体运动障碍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同时应逸情养性,避免情绪激动或过度劳累等,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6]。

1.3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临床疗效等。

1.4 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参照8版内科学、《中华高血压防治指南》拟定。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0mmHg以上者。有效:舒张压下降虽未达10mmHg,但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mmHg者,包括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下降≥30mmHg。无效:血压下降未达上述标准[7-8]。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干预组的临床治疗显效人数为12人,总有效人数为32人,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显效人数为8人,总有效人数为24人,量组患者治疗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病,有自己的病因、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和临床表现,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主要为动脉血压的升高。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患病人群的90%以上。目前,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主要需排除了其他疾病导致的高血压后才能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动脉血压的升高主要原因为外周小动脉阻力增高,同时有不同程度的血容量和心输出量的改变[9]。晚期常导致心、脑、肾等脏器受累,易发生高血压心脏病及心力衰竭、脑出血、肾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在降低血压同时还要注意防止其并发症的发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致死原因为心脑血管意外、和肾功能不全等,我国以脑血管意外为多见,心力衰竭和尿毒症紧随其后,而欧美国家则以心力衰竭较为多见,脑血管意外和尿毒症次之[10]。

生活方式严重影响着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所以,在护理过程中,严格纠正患者不正常的生活方式,高血压病较轻的患者主张进行非药物治疗,对于病情较重或者伴发其他疾病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起到了显著效果。

本研究救过表明,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包括用药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出院护理等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增加治疗有效及显效人数,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对于原发病高血压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在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基础上施以护理干预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有效降低血压,安全性高,方法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毛祖丽.浅析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护理干预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4):77-78.

[2] 吕薇.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护理[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5,(1):121-122.

[3] 余东远 . 健康教育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研究进展 [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9):154-156.

[4] 汤小明,蔡令芳. 社区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6):107-109.

[5] 李莉.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2):234-235.

[6] 廖建平,招宝婷,陈秀梅.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影响的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09,2(13):79.

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42-256.

[7]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25-331.

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护理篇7

【关键词】 糖尿病;高血压;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35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54-01

因为临床上许多高血压病人,经常伴有糖尿病;而糖尿病也较多地伴有高血压;两者被称为同源性疾病[1]。糖尿病高血压两种疾病无论是病因、互相影响还是危害上都存在共通性,因此常常合并发作,形成糖尿病高血压。对于这种疾病的控制,不能局限于对血压以及血糖的控制,通过有效的护理可以让病人病情更有效的缓和,这在如今的医疗体系中显得尤其的重要[2]。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本院在过去2010――2012年收治了100例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对其进行不同的护理,一组由护理小组护理,二组只是进行常规的普通护理。患者年龄普遍介于40-48之间无明显差异,各小组病理随机抽签选出。

1.2 护理方法

1.2.1 饮食护理 针对高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合理的控制饮食可以更有效的控制患者体重,降低病例的血糖血脂,对血管以及胰岛大有裨益。这是对高压合并糖尿病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护理过程,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身体状况合理计算日热量的摄入,在护理小组的安排下制定了相应的饮食计划,优先选择低脂低糖的食品,控制钠的摄入,提倡食用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摄入优质蛋白质[3]。根据农村现有的食材多食用谷类、豆类、蛋类、含糖量少的薯类如毛薯、芋头、南瓜等,这些食物含糖少,又可以缓解饥饿。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血压糖尿病饮食安排原则,主要讲究清单饮食,避免高糖、高淀粉、高热量的食物,同时戒烟禁酒,以免刺激性食品的摄入[4]。

1.2.2 运动护理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患者体质,改善患者心情,降低患者的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平衡血压,增强心血管功能,对于患病者,一般采用缓而不急的运动方式,如慢跑,散步,太极等方式,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适宜的运动计划。运动应该在血糖血压稳定的时候,餐后1小时进行。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后,运动后监测血糖血压,观察血糖血压的改变情况。

1.2.3 心理护理 患病期间的患者一般都情绪低落,在经济与感情两方面承载着太多的压力,根据有关调查,心理状况明显可以影响到病人的病情的治疗效果[5]。护理小组与病患建立起良好互信的关系,多说鼓励的话,细致入微的关心到病患的情绪上的小变化。指导病者解除恐惧,帮助他们树立乐观生活的信心。

1.2.4 对照两组病例的护理方法 二组实施一般的护理方式,正常进行一般护理,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对两案例组对比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案例血压血糖的对比 一组观察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都处在正常水平,同时低于二组一般护理组。饭后2h内的血糖值均表现正常,见表1。

2.2 两组案例生活习惯对比 一组的戒烟戒酒,运动习惯,低盐饮食状况都优于二组对照组。

3 讨 论

糖尿病高血压都与高血脂有关,并且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因素,这样的合并性病症对身体有着极大的危害。由于两者都跟高血脂,生活习惯不良,缺乏有关,所以,必须制定更为有效的护理措施。控制病例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这样可以更加稳定的维持患者血糖血压。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改善病情状况。

一组病例通过在干预性护理的方法,在护理小组的帮助下为患者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运动护理及心理辅导,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在药物所不能及的层面上,更好的控制患者的病情,降低患者的血压,控制血糖[6]。

综上所述,对于这种疾病的控制,不能局限于对血压以及血糖的控制,通过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运动计划指导,心理护理指导,这样的护理比普通的护理拥有更低的收缩压与舒张压。且饭后2h内的血糖值也属于正常。一组观察者的各种习惯均优于普通组。通过有效的护理可以让病人病情更有效的缓和,这在如今的医疗体系中显得尤其的重要。

参考文献

[1] Smith CE,Desai R.Preventive hypothermia:convenctive and intrawenonsfluid warming versus convective warming alone[J].J Clin Anesth,1998,10(5):380-384.

[2] 汗森,朱禧庆,张彤.输液恒温加液器的研制及临床应用[JJ.齐鲁护理杂志,1996,4(1):12-16.

[3] 郝建红,商临平.酒精湿敷预防静滴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研究[J1.中华护理杂志,2001,36(5):334.

[4] 陈式妮.充电式热水袋在加温输液中的应[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9):74-75.

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护理篇8

【关键词】 高血压;社区护理;新进展

高血压病是世界高发病,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患病呈直线上升趋势。高血压病人不仅患病率高,而且常引起心、脑、肾并发症,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高血压患者是21世纪社区护理的主要对象,不少新观点应引起护理工作者的重视和探讨,本文就运用血压的生物节律对84例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1年的择时护理,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文资料来源于永州市5个单位健康体查记录,从1227人中确定84例高血压患者为服务对象,其中男54例,女30例,年龄(56.5±13.5)岁,病程(13.6±10.6)年,合并超重者31例(36.9%),合并肥胖者12例(14.2%),合并其他慢性病25例(29.8%),病例均经过临床确诊且接受过规则或不规则药物治疗。

2 方法

2.1 收集资料 了解服务对象的姓名、性别、年龄、工作性质、病种及病情等情况后,将服务对象严格规范地测量血压、体重、身高、心理状态(SDS),并将每位护理对象在研究期间监测的血压值(SP、DP)、体重指数(BMI)、SDS及其他病情状态记入其健康档案。

2.2 实施护理

2.2.1 择时监测血压 正常血压呈明显的昼夜波动性,动态血压曲线呈双峰一谷,即凌晨2~5时血压最低,早晨起床活动后迅速上升,且上午6~11时,下午4~8时各有一高峰,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波动曲线相类似,而总的水平较高,波动幅度较大,高血压并发症较多发生于早晨起床后一段时间内[1]。因此,实施护理时间一般为上午8:00~12:00时,或下午3:00~6:00,对于测得血压较高者,加强其血压的监测:即上午6:00~7:00患者起床活动前测基础血压,下午3:00~6:00测高峰期血压,每天上午、下午各1次,冬、春季节,气温变冷,定期监测患者血压。同时教会患者家属为患者正确测血压,注意血压动态变化,防止高血压急症的发生。

2.2.2 择时服药 应用药物降压治疗时,不仅指导患者按医嘱服药,还应指导患者按血压波动的生物节律服药,改变临床习惯的“早、中、晚”3次给药法,而于9~11时及15~18时两个血压高峰之前30min给药,指导高血压患者服药时间见表1。

表1 指导高血压患者服药时间 (略)

这样会使药物吸收之后,在血中浓度高峰与血压高值相遇,从而于峰值期内控制血压,提高药物降压疗效。

2.2.3 择时活动 据研究资料表明,体力活动是独立的降压因素,同时体力活动还有巩固药物降压效果的作用[2]。根据血压的昼夜节律性,体育锻炼应避开血压的两个峰值,且不能进行长跑、打蓝球等项目运动,主要从事慢跑、快走、散步、打太极拳等大肌群活动的有氧运动,活动后适宜心率=170-年龄。可根据各人年龄、体重指数、血压值、运动习惯及运动耐受性制订运动量表。每天运动坚持有序、有恒、有度,一有不适即停下休息,并以此作为最大的活动限度。

2.2.4 择时饮食 因血压生物节律的谷期在夜间,晚餐过饱,受餐时间过晚会增加胃肠耗氧,使心肺负荷过重,甚至胀大的胃牵拉迷走神经诱发心绞痛、心力衰竭,故嘱高血压患者晚餐就餐时间提前到6PM左右,进餐量相应减少,为平时餐量的70%~80%,少食高热量、高脂肪、高胆固醇、高钠饮食,有利于控制体重指数,减少并发症发生。平时要增加蔬菜、水果、高纤维食物的摄入。

2.2.5 择时心身休息 血压受植物神经影响较明显,养成有规律的生活方式,劳逸结合,及时缓解心理压力,有利于血压平稳。指导科学用脑、弛张有序,繁忙的工作中进行10~20min工间休息,每天有充足睡眠时间,午饭后休息30~60min,有利于身体疲劳恢复;生活中发生应激事件,及时上门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平时要十分注意避免血压剧变的因素,如不要参加易引起精神高度兴奋的活动。指导高血压患者坚持体育锻炼,养花、钓鱼,参与有趣的活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调整自己心理状态,保持血压平稳。

3 结果

见表2。

表2 84例高血压患者社区择时护理前后效果比较 (略)

注:*SDS常模(41.88±10.57)

4 分析

4.1 血压值 应用血压的生物节律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择时护理,结果表明:护理后收缩压(SP)、舒张压(DP)均有一定程度下降(见表2)。

4.2 体重指数评价 体重指数(BMI)即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20偏瘦,20~24为正常,~26为超重,~28为轻度肥胖,>28为明显肥胖。随着体重指数增加,高血压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通过综合性护理,体重指数明显的下降(见表2)。

4.3 心理状态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作为研究对象的心理状态评定量表,该量表共有20项条目,进行研究和退出研究时各测1次,本研究表明:择时护理前患者SDS 57.23±8.07(标准分)与常模(41.88±10.57)比较,显示高血压病人有不同程度抑郁状态;护理后SDS为44.77±8.09(标准分),较护理前降低了12.46分,经t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反映社区护理能使高血压患者抑郁状态有所改善。

5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全球性慢性疾病,其标化患病率为11.26%。尽管目前对其病因及发病机理不明,但大量研究证实:是遗传因素、复杂的社会环境应激因素、不良的行为方式、心理因素等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社区护理评估中发现高血压占社区慢性病62%以上,社区护理的开展,为社区高血压病人提供科学、方便、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有利于高血压病长期、有效地防治。

高血压是一种多因素疾病,撇开遗传因素,高血压是可以防治的。择时护理是利用血压的生物节律对病人科学地进行血压监测、服药指导、活动与休息指导,通过药物与非药物综合性护理干预,体重指数下降,血压达到正常或理想水平。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身心疾病。对84例研究对象测试SDS量表进行统计,显示34.2%高血压患者有轻度抑郁情绪。通过健康知识宣教和心理护理,患者能正确对待疾病,心理压力有所减轻,睡眠状态有所改善,增加了生活情趣,抑郁情绪在研究期间有所改善。

通过上述五种择时护理措施综合应用,以协同降低高血压的血压值、体重指数,改善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护理篇9

【关键词】  高血压病;高危人群;社区护理干预

近年来,我国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但人们对于高血压的预防、控制等相关知识的认知及防治行为的依从性却处于较低水平。高血压病的流行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现象,研究显示,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近年来高血压病发病率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1]。因此,高血压的防治应针对影响高血压的危险行为因素而采取措施[2]。国内外研究表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3]。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07年1月-2009年12月,对所在辖区范围内随机筛选了343例易患高血压病的高危人群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易患高血压病的高危人群的影响,为高血压病的高危人群的社区化干预提供依据。

1 临床资料

1.1 资料来源 本中心于2007年起对辖区内的居民全面建立健康档案,经统计筛查后筛选出易患高血压病的高危人群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干预时间为2年。2007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共随机筛选了343人接受本中心的社区护理干预,其中男195例,女148例,平均年龄均>45周岁,bmi指数均≥24,均有高血压病家族史。

1.2 资料筛选依据 国际公认的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是超重、高盐膳食及中度以上饮酒。本中心所筛选的指标为:(1)超重:中国成人正常体重指数(bmi=kg/m2)为19~24,体重指数≥24为超重,≥28为肥胖。人群体重指数的差别对人群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有显著影响。(2)高盐膳食:我国人群食盐摄入量高于西方国家。南方人群食盐摄入量每人每天约为7~8g。膳食钠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显著相关性,在控制了总热量后,膳食钠与收缩压及舒张压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63及0.58。人群平均每人每天摄入食盐增加2g,则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升高2.0mmhg及1.2mmhg。(3)中度以上饮酒:按每周至少饮酒一次为饮酒计算,我国中年男性人群饮酒率约30%~66%,女性为2%~7%。男性持续饮酒者比不饮酒者4年内高血压发生危险增加40%。(4)其他指标:①父母患高血压者;②食用饱和脂肪酸(如动物脂肪)的人;③ 从事需高度集中注意力工作、长期精神紧张、长期受噪音等不良刺激者;④ 吸烟者。

2 方法

2.1 干预形式

2.1.1 设立护理干预小组 护理干预小组由若干护士组成,每位护士分管一定数量的干预对象,由责任护士完成自己所干预对象的全部干预措施,做到医护了解配合。

2.1.2 开展健康教育讲座 我中心与辖区街道居委会合作,由高年资医师和护士每年下社区开展高血压的健康教育讲座至少2次,干预对象保证全部通知到,具体参与情况不强制。

2.1.3 定期上门跟踪监测血压 对干预对象定期上门测量血压,同时进行健康宣教。有发病倾向者增加上门干预力度,一旦发现高血压发病者立即转入社区慢性病监控组继续监控。

2.1.4 制作、发放宣传资料 在辖区内大面积发放宣传资料,其中干预对象保证资料到手,做到点面结合。

2.1.5 组织干预对象开展经验交流座谈会 分居委组织相邻的干预对象在小区的卫生服务点开展座谈会,被干预者可互相交流预防高血压的经验,相关负责护士进行现场记录和指导。

2.1.6 不定期电话回访宣教 责任护士对所分管的干预对象进行不定期的电话回访,及时了解干预对象的血压监控情况并释疑。

2.2 干预的内容

2.2.1 饮食干预 高危人群的膳食应限盐,每日控制在6g 以下,减少膳食脂肪,总脂肪<总热量的30%,饱和脂肪(猪、牛、羊肉等)<10%,增加新鲜蔬菜每日400~500g,水果100g,肉类50~100g,鱼虾50g,蛋类每周3~4个,奶类每日250g,每日食油20~25g,少吃糖类和甜食。

2.2.2 运动干预 增加运动量,bmi(体重指数,kg/m2)保持在20~24,高血压患者普遍偏胖,高危人群通过降低体重能有效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生率。一般来说,每周运动3~5次,每次保持20~60min ,如运动后自我感觉良好,且能保持理想体重,则表明运动量和运动方式合适[ 4 ] 。

2.2.3 不良行为方式干预 戒烟限酒,尽量不吸烟,男性每日饮酒量<30g,女性<20g,吸烟饮酒都是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

2.2.4 起居干预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高血压病的重要保证,起居干预内容主要包括:(1)定时就寝,保证充足的睡眠。(2)注意保暖,冬季室温最好维持在15℃左右。(3)穿着要宽松。(4)居住环境应安静,尽量避免噪声和干扰[5 ] 。(5)居住空气要新鲜。(6)注意季节变化,冬春季及秋冬季是高血压病的高发期,干预对象应对此给予高度重视,由于寒冷是高血压的克星,所以应特别注意在早上起床、如厕、等车、沐浴时尽量避免骤然接触寒冷空气。(7)预防便秘。

2.2.5 心理干预 许多高血压病病人都具有a型性格特征[ 6 ]。 矫正a型行为,运用放松训练,如音乐治疗、兴趣培养、气功、催眠、暗示等方法可以放松人的紧张情绪,能有效降低高危人群中高血压病的发病率[ 7 ]。

3 结果

343例干预对象在经过2年的社区护理干预后,至2009年12月共有10人被确诊为发生高血压病,其中男6例,女4人,发病率为2.9%,确诊患者随即纳入社区慢性病管理监控,社区护理干预的总有效率达97.1%。

4 讨论

在我国高血压病普遍存在着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残疾率高的“三高”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三低”的特点。2004年10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中指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现患病人数为1.6亿,比1991年增加7000多万,而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仅为30.2%、24.7%和6.1%。这些数字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高血压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通过对易患高血压病的高危人群进行持之以恒的社区护理干预, 可改变被干预对象的不良行为方式,提高其对高血压病防治的认知和自觉实施干预措施的依从性,提高其生存质量,有效控制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减少了因患高血压病而产生的开支, 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也提高了自身的健康指数。因此,对易患高血压病的高危人群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是一种切实、可行、积极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旋,姜小鹰. 高血压人群社区护理干预形式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05 ,20(11):76-79.

2 黄敬亨. 健康教育学,第3版.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205.

3 陈晓华,傅爱瑛. 社区高血压病人的家庭护理. 中国康复,2002,17(4):249-250.

4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47.

5 马桂芬,罗薇,张华平.对高血压病实施护理干预效果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4):421-422.

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护理篇10

[关键词] 延续护理;高血压病;代谢;负性情绪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5(c)-0162-03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病的重要并发症脑卒中、心脏疾病及高血压肾病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对于高血压病患者,单纯住院治疗已不能满足患者优化治疗的需求,而社区护理干预是控制高血压病非常有效的方法[1]。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社区延续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高血压病患者并发症、认知功能、生活质量[2-4],但目前对延续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的作用机制仍不完全清楚。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及高尿酸是影响高血压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高血压病患者自觉处于一种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危状态下,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为此本研究拟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代谢指标及负性的影响,以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可能的作用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我科高血压病患者100例,其中,男65例,女35例;年龄30~80岁,平均(63.13±10.05)岁。入选标准:高血压病患者诊断标准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的标准。排除标准:经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一般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其他脏器疾病患者,并排除有过敏、支气管哮喘、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等药物使用禁忌证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62.64±9.60)岁,有心脑血管病家族史11例,有吸烟史13例;研究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63.62±10.59)岁,有心脑血管病家族史9例,有吸烟史1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家族史、职业、文化程度、随访期间药物使用及剂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 1。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所有纳入随访的病例在完成相关检查后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氨氯地平治疗;根据患者血脂及尿酸等情况决定是否给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非诺贝特、苯溴马隆治疗。降压药初始剂量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1片/d、氨氯地平5 mg/d或二者联用;每2周复诊1次,根据血压情况决定是否加用比索洛尔或螺内酯;血压达标后1个月复诊1次。

1.2.2 护理干预措施

1.2.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规律服用降压药,初诊时给予常规健康知识教育,并交代服药、饮食、运动一般注意事项,每月复诊时测血压1次;对患者不进行进一步的心脑血管疾病、生活习性、健康知识等方面宣传教育干预。

1.2.2.2 研究组 研究组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上延续护理干预措施:①建立患者随访指引手册,指引患者随访时注意事项及随访时间,需要完善及携带的资料,促进患者家庭自我血压监测,提高患者接受治疗、自我监测及自我管理的自觉性及依从性;②建立患者个人健康档案,延续护理小组根据患者的检测、检查结果、家族史及心血管危险因素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计划,每2周1次电话询问患者情况,记录至患者个人健康档案;③监测患者血压,教育患者如何正确测量血压,鼓励患者家庭自我血压测量,有利于延续护理小组制定患者血压波动曲线及血压规律,为医生提供用药参考,调整患者降压药物及服药次数、时间,提高患者血压达标率;④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 指导患者正确的服药时间、间隔时间、次数,如何正确对待血压的波动,避免盲目增加、减少或停用降压药物;⑤开展患者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心脑血管疾病、生活习性、健康知识等方面健康教育,重要的是针对患者个体化状况进行个体化教育,患者还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及遇到的问题进行提问,护理小组一一给予解答,进行健康指导;⑥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每2周1次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心理、情绪状况,当患者情绪变化时,给患者以直接的心理援助,把负性情绪可诱发血压升高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危害性告诉患者,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给出改变不良性格的方法,学会自我调节,并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为患者营造和谐、轻松的家庭氛围,使患者保持平和、健康的心理状态;⑦指导患者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监督患者戒烟、限酒 指导患者低盐、低脂饮食,补充适量蛋白质,少食多餐,避免过饱,控制体重,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预防便秘;教会患者掌握适度运动方法、时间、频率、强度, 选择散步、慢舞、慢跑、游泳、打太极拳、练气功的等张运动,根据患者年龄及病情制定运动处方;在适量运动的同时鼓励患者充分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使用宣传片、图片等形式教育患者吸烟、过量饮酒的危害,与家属一道监督患者,改变其不良的生活习惯。

1.2.3 实验室检测

所有研究对象于初始及结束时行血脂、血清尿酸、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检测。血脂、血清尿酸、糖化血红蛋白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

1.2.4 疗效评判标准

于研究前及心理干预后6个月应用Zung焦虑评定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5]对患者进行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

资料采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随访期间,对照组有2例患者因脑梗死及1例患者因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治疗,新发2型糖尿病1例;研究组无患者出现心脑血管事件,无上消化道出血及新发2型糖尿病病例。

研究开始时,两组间各参数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结束时,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收缩压、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尿酸、焦虑及抑郁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间血小板、体重指数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研究组患者体重指数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下降的趋势。见表2。

3讨论

本研究显示,研究开始时,两组间在基本资料、血压、体重指数、代谢指标、焦虑及抑郁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束时,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血压、血清TC、LDL、尿酸、焦虑及抑郁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体重指数及糖化血红蛋白有下降的趋势。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致残、致死率高,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国内外实践证明,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可明显减低心脑血管病发生率,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然而血压控制受多种因素影响,依从性差是最重要因素[6]。高血压病患者出院后,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延续护理,治疗依从性会降低,导致血压控制不稳,生存质量就会受到影响。因此,重视高血压病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护理尤为重要。延续护理是指由医院转移到家庭过程中所提供的护理照顾[7]。延续护理能够及时了解患者出院后的遵医行为和治疗效果,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各种医疗信息和心理支持,有针对地采取护理措施,充分调动患者及家庭系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疗依从性,提高血压的控制率,并且做到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本研究显示,研究结束时,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血压、体重指数、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尿酸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本研究结果显示,在随访期间,对照组有1例患者因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治疗,新发2型糖尿病1例,研究组无上消化道出血及新发2型糖尿病病例,提示延续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代谢指标及降低血压、体重,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因此有可能防止或延缓高血压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在随访期间,对照组有2例患者因脑梗塞住院治疗,研究组无患者出现心脑血管事件,提示延续护理干预可能有助于减少高血压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高血压由于其潜在的心脑血管事件及靶器官损伤的发生,不仅会给患者躯体造成影响,对心理和生活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引起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反应。负性情绪影响患者血压控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有时导致患者放弃治疗,放大患者的不适感,从而影响高血压综合治疗的效果,甚至对疾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通过延续护理,对高血压病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和康复可起到积极的作用。医院应与家庭、社会一道帮助患者改善焦虑、抑郁情绪,保持健康、乐观的情绪,以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对抗疾病,继续实现生命价值和社会价值。本研究显示,通过延续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焦虑、抑郁水平,提示延续护理干预可能是改善社区高血压病负性情绪的有效手段。

我国目前高血压病患者达到2亿,且患者年龄趋于年轻化[8]。因此,要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仅仅依靠医院诊疗是远远不够的,社区护理工作者对高血压病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社区护士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延续护理,提高社区护士对高血压病患者的管理能力,增加患者心理上安全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将有助于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和生活质量。

总之,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延续护理干预,将可能改善患者代谢指标水平及负性情绪。

[参考文献]

[1] 汪旭,刘馨拮.高血压的社区护理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0):65-66.

[2] 吉云兰,崔秋霞,单君,等.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5):1401-1403.

[3] 黄彦,陈肖平,唐聪燕,等.延续性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7):97-99.

[4] 周胜华.延续性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认知功能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341-342.

[5] Karen H,EIisabeth W,Andersen NK,et al. Depression as a prognostic factor for breast cancer mortality [J]. Psychosomatics,2003,44(1):24-29.

[6] 付萍,徐慧春,林喜爱,等.高血压患者出院后延续护理的效果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8):546-548.

[7] Brooten D,Maylor MD,York R. Lessons Iearned form testing the quality cost model of advanced practice nursing (APN) transitional care [J]. Journal of Nursing scholarship,2002,34(4):369-375.

[8]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基层版编撰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5.

[9] 王屹,陆冰,丁林峰.曲美他嗪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舒张功能的影响[J].实用老年医学,2012,23(3):232-23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