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00:10:22

高血压脑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范文篇1

一次性出血通常在半小时内停止,致命性出血可直接导致死亡。近年来CT动态观察发现:83%的脑出血在发病6h内仍有血肿增大,17%在6~24h内血肿增大,个别病人2天后仍有增大者。另指出: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后继续出血的发生率为52%,24h内61.54%。并发现继续出血与血压、年龄无关,而血肿不规则或出血量多易发生继续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预后不良,以往多采用内科治疗,一般病死率为50%~60%。近年来由于CT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已使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变得迅速、准确,随着显微外科、立体定向等技术的发展,手术精确性提高,对脑组织的创伤已大大减少,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适应证不断拓宽,目前该病趋向于手术治疗。国内外统计资料显示手术死亡率为3%~51%,外科治疗死亡率悬殊与病例选择等诸多因素有关。目前对于手术治疗及其指征的认识逐渐趋于一致。

一、手术适应证

手术的目的是为了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使受压的神经元有恢复的可能性,防止和减轻出血后的一系列继发性病理变化,打破威胁生命的恶性循环。由于各地对手术指征选择的不同,因此所获治疗效果不相同,目前尚无法比较。根据我们的经验,综合以下几点考虑:(1)意识状态:据回顾性分析表明:无意识障碍者,无需手术;有明显意识障碍但脑疝不明显者,外科治疗优于内科;深昏迷、双侧瞳孔散大、生命体征趋于衰竭者,用外科治疗暂不理想。根据出血后意识状态,临床分为五级,以便记录比较。五级为:1级:清醒或嗜睡,伴有不同程度偏瘫及/或失语;2级:嗜睡或朦胧,伴不同程度偏瘫及/或失语;3级:浅昏迷,伴偏瘫,瞳孔等大;4级:昏迷伴偏瘫,瞳孔等大或不等大;5级:深昏迷,去大脑强直或四肢软瘫,瞳孔单侧或双侧散大。综上所述,不论年龄大小及血肿部位的1级病人,可以进行非手术治疗;5级病人只能进行非手术治疗;2、3级患者中大多数适宜手术;3、4级病人是外科治疗的绝对适应证。但是应综合其他因素考虑,如2级患者出血少,可以先采取内科治疗。(2)部位:浅部出血应考虑手术,如皮质下、小脑出血。脑干出血急性期不考虑手术。(3)出血量:皮质下、壳核出血>25ml,丘脑出血>10ml,小脑出血>10ml,即考虑手术。(4)病情的演变:出血后病情进展迅速,短时内即进入深昏迷,提示出血量大,部位深,预后差,不适宜手术。(5)其他:如发病后血压过高(≥26.6/16kPa)、眼底出血、有严重心、肺、肾疾病患者,术后恢复困难,效果差。此外对于非优势半球出血可适当放宽手术指征;应用甘露醇或甘油果糖注射后症状明显改善应作为手术适应证的依据。另外,手术前应与家属沟通,了解手术效果,征得家属同意。

二、手术时机

按发病后7h内为超早期,8~72h为早期,3天以上为延期。过去对手术时机的选择争论较大,近年来手术时机的选择多数手术者趋向于早期或超早期(出血后7h内),许多研究证明高血压脑出血常在发病后20~30min形成血肿,6h后血肿周围发生水肿并逐渐加剧,血肿压迫时间越长,周围脑组织不可逆损害越重,病死、病残率越高。Kaneko(1977,1981)等报道的两组(38例、100例)超早期(7h内)手术结果,最有说服力,不论从死亡率(7%~7.8%)及预后恢复方面(63%生活自理,26%部分自理)均大大优于以往报道。由此可见对于适宜手术的病例,应该于早期或超早期手术。超早期手术是要抢在血肿周围开始出现脑水肿、脑组织坏死之前手术减压以阻断出血后一系列继发改变所致恶性循环,提高治愈率及生活质量。超早期手术并不会增加死亡率。对于病情稳定且发展缓慢的病例可择期手术。

三、手术方法

3.1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多在局部麻醉下完成,根据头颅CT扫描定位血肿,选择血肿距离头皮最近、血肿最大、无大血管经过的亚区进行标记,测量血肿中心距离头皮的距离,确定穿刺方向,然后局部麻醉,颅骨钻孔,电凝切开硬脑膜,用带针芯的14号硅胶引流管缓慢向预定靶点进针,进入血肿时多有突破感,达到预定深度后拔出针芯,可见部分血肿流出,妥善固定引流管,小心抽吸大部分血肿。残余血肿分次注入尿激酶后逐步清除,每日1次,每次10000u,夹管1h后放开引流管引流,动态复查头颅CT,直至血肿<5ml后拔管。

3.2小骨窗显微手术血肿清除术:根据头颅CT定位,避开Wernicke区等重要的功能区,选取血肿最大、最表浅处做长约3~4cm直切口,乳突撑开器撑开头皮,用铣刀做直径2.5cm左右的小骨窗,瓣状切开硬脑膜后翻开、固定。选择相对无血管区非功能区,用脑针小心穿刺确认血肿位置及深度后,在手术显微镜下电凝切开2cm左右皮层,自动拉钩牵开皮质,不断调整显微镜视角和患者的头位(通过调整手术床),尽量清除血肿并适度止血。此时脑压多较低,血肿腔一般不放置引流管,尽量缝合硬脑膜,小骨瓣复位固定,缝合颞肌及其筋膜、头皮各层。

3.3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1)基底节区脑出血:多选用扩大翼点入路,翻开肌骨瓣、切开硬脑膜后,适度分开外侧裂显露岛叶,避开重要血管后切开岛叶皮质2cm,显露血肿;如颅内压力较高,则沿颞中回或颞上回切开脑皮质2~3cm,显露血肿,直视下清除血块并进行适当止血处理。

血肿清除后脑组织多明显塌陷,血肿腔一般不放置引流管,缝合硬脑膜,硬膜外放置负压引流管一根,肌骨瓣复位固定,分层缝合头皮。(2)皮质下出血:根据血肿所在部位开颅清除血肿。

(3)如果血肿破入侧脑室,争取手术中肉眼彻底清除血肿,并进行反复冲洗,直至冲洗液清亮为止。(4)如血肿清除后脑组织塌陷不明显,则去骨瓣,减张缝合硬脑膜关颅。

四、术后处理

与神经外科重症处理相同:(1)监测生命体征。(2)控制血压,血压过低超过脑血管自动调节的下限时,脑血流量将随脑灌注压下降呈线形减少,将导致脑缺血梗死。防止过高造成再出血。(3)控制颅内压增高,减少高颅压造成的继发性损害。(4)预防和治疗并发症,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营养,加强护理等。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当病人度过急性期后,可适当给予高压氧、针灸治疗,逐步进行语言、肢体功能的康复性治疗。

五、影响手术结果的因素

5.1意识状态:术前意识障碍的程度、GCS计分的高低对手术效果影响很大。GCS是临床上手术指征、估计病情及预后的重要指标。Lessenhop根据神志和病情轻重将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分为三型:Ⅰ型:病人神志清楚或嗜睡,内外科治疗均无死亡;Ⅱ型:病人嗜睡或木僵,手术死亡率为8%,内科治疗死亡率为12%;Ⅲ型:病人昏迷,手术死亡率为77%,内科治疗死亡率为100%。另据报道:不论幕上出血还是幕下出血GCS≤7分者死亡率比7分以者明显增高,提示意识障碍的程度和病情的轻重与预后密切相关,故对发病后即出现意识障碍或其进行性加重者要尽早手术治疗,方可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5.2血肿类型及血肿量:高血压脑出血的分型繁多。马景监根据出血部位把幕上出血分为浅表型(外囊、壳核及皮层下)、深部型(内囊、基底节区)、脑室型;幕下出血分为外侧型(小脑半球)、中间型(蚓部和脑干)、混合型(蚓部加小脑半球)。据统计幕上深部型死亡率为16.7%,而浅表型死亡率较低,幕下中间型和混合型病死率分别为11.6%和16.7%,外侧型病死率低。血肿破入脑室可明显增加病死率,影响病人的预后。王永和等报告,血肿破入双侧脑室加Ⅲ、Ⅳ脑室8例,死亡5例,占62.5%。胡家正等报告脑室引流及尿激酶冲洗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32例,死亡13例,占40.63%。

血肿量是直接关系到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血肿量愈大,对脑组织损伤愈大,手术效果也愈差。重要部位如桥脑、丘脑、内囊等处的血肿,即使很小其手术效果也不佳,而大脑半球白质内的血肿即使很大,术后也能获得良好的疗效。

5.3手术时机:脑出血致死病例多在早期,而早期手术势必带来很多不理想的结局。但是早期需手术者多说明出血猛、出血量大,急需清除血肿减压,如不处理生存机会很少。从挽救生命出发,外科手术优于内科治疗。根据脑出血后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近年来超早期手术已被广大医生接受且获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5.4其他因素:①发病年龄与血压:Mckissock总结一组病例结果为有高血压者手术死亡率58%。血压正常者死亡率为35%。车万民报告年龄在70岁,血压在24/12.7kPa以上的病例术后死亡占80%。②消化道出血:是下丘脑、脑干与边缘系统严重受损的表现。有人统计1003例脑出血,合并消化道出血191例(19%),死亡168例,占80%。③继续出血:Joseph(1990)报告继续出血率占研究病人的75%。诸晓凡等报告对50例脑出血尸解病例研究,结果证实在脑出血死亡病例中,继续出血约占52%,因此认为高血压脑出血继续出血是导致病人死亡的重要因素。④全身综合情况:高血压合并有心、肺、肝、肾功能障碍者手术效果不佳,合并糖尿病者手术危险性更大,多脏器功能衰竭(MultipleOrganFailure,MOF)严重影响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病死率极高。

综上所述,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已成为了一种趋势。高血压脑出血手术预后与出血类型、出血量、有无穿破脑室和继续出血、发病年龄、意识状态、血压水平、有无重要器官疾患,有无并发症等因素有关。只要掌握好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防治各种并发症,就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从而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薛庆澄,主编.神经外科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345

[2]阎洪法,龚惠云,左鸿,等.高血压脑出血的内外科治疗效果对比研究.脑与神经疾杂志,1996;4(3):153

[3]胡家正,陈立强,席考庄,等.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进展.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分册),1994;21(6):307

[4]隋帮森,主编.脑血管疾(MR.CT.DSA与临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22

[5]马景监,杨树源,鲁玉华.高血压脑出血的分型与治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5;11(1):35

[6]胡家正,陈立强,席考庄,等.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进展.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分册),1994;21(6):307

[7]朱毅,李原泽,韩世福,等.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实验研究.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5;12(4):216

[8]王永和,吴玲,张文阁,等.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29例临床分析.淮坊医学院学报,1996;18(1):53

[9]胡家正,黄思庆,陈鲁芹,等.脑室引流及尿激酶冲洗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1997;2(1):56

[10]车万民,顾洪库,罗睿,等.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死亡因素分析.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6;12(4):252

[11]隋帮森,主编.脑血管疾(MR.CT.DSA与临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22

高血压脑出血范文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接收并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管理组,每组60例。常规组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61岁~75岁,平均年龄(65.27±0.34)岁,病程1年~4年,平均(2.42±0.18)年。管理组中男29例,女31例。年龄62岁~74岁,平均年龄(65.24±0.41)岁,病程1年~3年,平均(2.39±0.15)年。本次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组采用集束化气道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即:①心理护理管理。临床护理人员主动关怀和安慰患者,给予心理辅助治疗,多讲解治疗成功的临床病例,避免患者出现非计划拔管行为。②固定气管插管护理管理。合理进行气管插管,并进行有效固定,避免呼吸机管道牵拉。定时查房,加强巡视,检查气管插管情况,如置管深度、置管固定情况以及气囊压力等,严格防止意外脱管情况发生。定期更换呼吸机管路,并对呼吸回路内冷凝水进行清理。③吸痰护理管理。吸痰前,给予患者高浓度吸氧治疗,若患者气道反应大,应给予适量利多卡因治疗,以减轻不适。另外,采用盐酸氨溴索等祛痰药以及25%碳酸氢钠溶液进行治疗;吸痰时,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根据病情和吸痰管内径,合理选择吸引压力,严格按照无菌吸痰流程进行操作,注意动作轻柔,以免造成患者不适,吸痰按照气道、口鼻腔顺序进行,并严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1.3评价指标。对比2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对比2组患者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气道损伤、气管插管脱落、皮肤损伤以及留置针脱落。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对比管理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为(5.12±0.33)d,住院时间为(11.66±0.59)d,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2.22组患者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管理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以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促进受压神经元恢复[3,4];术后采用机械通气治疗,以提高呼吸支持,降低脑缺血、缺氧等并发症发生率。但若护理不当,易造成气道损伤、气管插管脱落、皮肤损伤以及留置针脱落等不良反应,延长呼吸机使用时间。如何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加快患者脱离呼吸机,促进病情治愈,具有重要的意义。常规护理方法简单,较为形式化,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难以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临床护理效果差。集束化护理是指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进行管理,为患者提供优质、系统化、全面化的服务。一方面,积极给予患者心理辅助治疗与护理,以消除不良心理,提高配合治疗的依从性;另一方面,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气管插管管道固定、吸痰等治疗,加强病情治疗与监测护理,改善患者的呼吸,减轻气道损伤,促进病情治愈。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集束化气道管理护理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P<0.05)。由此可见,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应用集束化气道护理管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韩丽娟.集束化气道护理管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8,50(2):254-255.

[2]芦义红,孙立平.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期间人工气道的护理要点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2):248-249.

[3]彭晓红,丁雪茹,席建宏,等.集束化气道护理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1):3055-3058.

高血压脑出血范文篇3

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长期高血压使脑小动脉形成微动脉瘤,主要分布与基底神经节豆纹状动脉供应区及桥脑,在血压骤升时,微动脉瘤可能破裂而引起出血;(2)高血压引起的脑小动脉痉挛可能造成其原端脑组织缺氧坏死,发生点状出血和脑水肿;(3)脑动脉的外膜和中层在结构上远较其他器官的动脉为薄弱,可能是脑出血比其他内脏出血多见的一个原因;(4)高血压可加重、加速或导致脑小动脉玻璃样变或纤维样坏死,它使血管内膜大为削弱,促使形成夹层动脉瘤,继而破裂出血。

2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2.1病因及诊断长期高血压是导致高血压脑出血的最常见的原因,主要病变血管为直径100-400微米的脑穿支动脉。脑穿支动脉以直角发自供血动脉,无侧支循环,所以血压升高时无分流血管。随血压的升高,穿支动脉出现Charcot-Bouchard(粟粒状)动脉瘤,从而易出现脑出血。豆纹动脉、丘脑穿支动脉、中脑周围基底动脉分支、小脑上动脉及下后动脉供血区均是高血压脑出血的高发区。其他最主要的病因是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及其它血管畸形、肿瘤。

CT检查是早期诊断的关键,它能清楚地区分是出血还是缺血性卒中,动脉瘤能确定出血量的大小和部位,显示引起脑出血的结构异常,如动静瘤、动静脉畸形和脑肿瘤,还可显示并发症,如脑病、脑室内出血或脑积水。应用造影剂能进一步显示可疑的血管畸形。MRI和MRA和其有效检查方法一样有助于查明血管畸形和动脉瘤等病变。MRI诊断海绵状血管畸形明显优于CT及血管造影,并能提供有关脑出血时程的详细资料。

2.2早期观察和处理

2.2.1术后高血压机体对手术创伤和疼痛等刺激的应激反应,可引起术后高血压。腹部术后高血压发生率虽然没有心脏手术高,但高血压对已有心脑损伤的患者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左心衰、心肌梗死、高血压脑病或脑出血,并且还可能引起血管吻合口及创面出血。一般随着刺激因素的消除,体内儿茶酚胺、醛固醇的代谢排出,术后高血压很快恢复正常。但如果刺激因素持续存在,可导致血压持续下降。因此,应加强对术后血压的监测和应激原的管理。护理措施有:①严密监测术后血压。②及时给予降压处理,一般首选硝酸甘油。③及时去除应激因素。针对患者的焦虑心理,护士要做好心理疏导;积极缓解伤口疼痛;及时给氧;对麻醉清醒后5~7h仍不能自行排尿的患者应给予积极诱导或留置导尿,以免因尿潴留引起高血压。④控制输液量和速度。

2.2.2高血压的处理大多数脑血肿病人血压增高。血压过早降为正常有以下危险:减少脑灌注引起脑梗塞;慢性高血压病人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耐受了高血压的状态,血压降为正常,脑血流减少;动脉硬化的病人,局部血流狭窄,血压下降后血流量明显减少。所以高血压的处理应该保守,只有当平均动脉压MAP>16.7~18.0kPa(125~135mmHg),或舒张压>16kPa才给予处理。

3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体会

3.1心理护理该类患者大多均为中老年患者,由于起病后丧失自理能力,常有焦急、恐惧、孤独的感觉。由于病程长,患者多有抑郁或烦躁情绪,这些不良因素妨碍病情的康复,我们应给予耐心而细致的生活护理,多安慰、开导患者,使他们恢复战胜疾病的信心。

3.2专科护理

3.2.1中枢性高热的护理应给予物理降温和氧气吸人,以减轻脑部耗氧量和增加血氧含量。

3.2.2肢体和皮肤的护理手腕和足躁应置于关节功能位置,各关节受压部位应托以棉垫,定时给予低幅度、慢动作变换体位和按摩皮肤;当翻向健侧时,应垫以枕头支持患肢,以防关节强直。但发病2小时内只能小范围的动肩、俘部,以免因翻身而牵动头部。

3.2.3病情观察应用脱水剂时应保持快速静脉滴人或推注,以保证体内高渗脱水作用,随时观察血压和尿量变化,记录2小时出人水量,定时测T、P、R、BP,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痰粘稠时予以轻拍背部或吸痰。

参考文献

[1]贺晶,高英茂,管英俊.等胚胎神经细胞的培养方法及应用[J].细胞生物学杂志,2004.

高血压脑出血范文篇4

【论文摘要】目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式选择。方法根据出血量、出血部位、临床表现,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结论对于出血量较大、临床表现较重、部位靠近内囊外侧用传统额颞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出血量在30ml以下,临床表现较轻,以小骨窗微创开颅手术;对于原发性脑室出血以额角钻孔脑室外引流术。

本院从1990-2007年收治44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男323例,女119例,年龄30~75岁,平均56.7岁,40岁以下35例,40~49岁96例,50~59岁142例,60~69岁165例,70岁以上4例。

1.2临床表现患者入院时血压超过180/100mmHg335例,占76%,以头痛起病者59例,意识障碍起病者130例,一侧肢体偏瘫者291例,言语不清起病者82例,发生脑疝者82例,起病至手术时间最短者2h,最长者72h,平均5.32h。

1.3病情分级按1987年中华医学会脑血管病专题学术会议提出的高血压脑出血4级病情分级标准进行分级,Ⅱ级130例,Ⅲ级241例,Ⅳ级71例。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6~8分90例,9~12分250例,13~15分102例。

1.4出血情况

1.4.1出血部位所有患者入院时行头CT检查,血肿类型分为:内囊外侧型(包括皮质、皮质下、外囊)186例,内囊内侧型130例,枕叶出血34例,原发脑室出血84例,小脑出血8例。

1.4.2出血量按照多田氏公式[π/6×长(L)×宽(S)×层面数=血肿量(ml)]。结果显示20~30ml56例,30~60ml28例,>60ml98例。

1.5手术方法根据头CT定位,血肿类型和血肿量及临床表现,分别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传统开颅方式,以额颞骨瓣为主,颞中回切开皮层进入血肿腔,清除血肿,止血可靠,适合血肿量大,脑组织受累范围广泛,临床表现较重的患者,本组249例开颅清除血肿加去骨瓣减压术,36例单纯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微创开颅术,以直切口5~7cm切开,扩张骨孔,约3.0×4.0cm,本组71例行此手术方式;额角钻孔行脑室外引流术84例。

2结果

93例恢复正常生活;104例可独立生活;113例需人帮助扶拐行走;卧床43例;死亡88例。

3讨论

3.1高血压脑出血是脑血管病中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的一种疾病,根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发病率为(50.6~80.7)/10万人口,被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Monica监测方案列为脑卒中高发国家。

3.2由于CT影像检查能早期及时诊断,并可明确血肿的位置及范围,另外血肿的部位及大小与预后有密切关系,故应用CT进行分型,方便可靠,价值大,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3.3多年来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已被神经外科医师广泛接受,所采用的治疗手段多种多样。目前对位于皮质下、外囊、小脑的血肿和脑室出血的手术方式已达成共识,但对于出血量的大小和临床表现不同,采取的手术方式不同。

3.4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目的主要在于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使受压的神经元有恢复的可能,防止或减少出血后的一系列继发性病理变化,打破危及生命的恶性循环。

采用的手术方式如下:①外侧型:血肿位于内囊膝部及后肢,皮质及皮质下血肿,出血量<50ml,采用小骨窗微创手术;②对于出血量>50ml,脑组织损害范围广泛,选用传统额颞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以防止手术牵拉致术后脑继发性肿胀;③对原发性脑室出血,采用额角钻孔脑室外引流术。

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疗效,与手术后处理非常重要:①严密控制血压,避免血压过低或过高,以防再次出血;②脱水药物应用降低颅内压;③降体温;④防止脑血管痉挛;⑤预防肺部感染,考虑24h不能恢复清醒者,应早期行气管切开;⑥预防上消化道出血;⑦监测生命体征、水电解质和血糖等。

总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不能单纯以骨瓣开颅或微创置管作为统一术式,而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血肿部位、血肿量、血肿质地、血肿有无液化、脑组织受损范围等选择相应的切口和术式。术中不能一味追求彻底清除血肿,人为造成出血,反复止血,造成脑组织损害更重,预后效果不好;同时早期的功能锻炼,也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64.

高血压脑出血范文篇5

【论文摘要】目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式选择。方法根据出血量、出血部位、临床表现,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结论对于出血量较大、临床表现较重、部位靠近内囊外侧用传统额颞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出血量在30ml以下,临床表现较轻,以小骨窗微创开颅手术;对于原发性脑室出血以额角钻孔脑室外引流术。

本院从1990-2007年收治44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男323例,女119例,年龄30~75岁,平均56.7岁,40岁以下35例,40~49岁96例,50~59岁142例,60~69岁165例,70岁以上4例。

1.2临床表现患者入院时血压超过180/100mmHg335例,占76%,以头痛起病者59例,意识障碍起病者130例,一侧肢体偏瘫者291例,言语不清起病者82例,发生脑疝者82例,起病至手术时间最短者2h,最长者72h,平均5.32h。

1.3病情分级按1987年中华医学会脑血管病专题学术会议提出的高血压脑出血4级病情分级标准进行分级,Ⅱ级130例,Ⅲ级241例,Ⅳ级71例。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6~8分90例,9~12分250例,13~15分102例。

1.4出血情况

1.4.1出血部位所有患者入院时行头CT检查,血肿类型分为:内囊外侧型(包括皮质、皮质下、外囊)186例,内囊内侧型130例,枕叶出血34例,原发脑室出血84例,小脑出血8例。

1.4.2出血量按照多田氏公式[π/6×长(L)×宽(S)×层面数=血肿量(ml)]。结果显示20~30ml56例,30~60ml28例,>60ml98例。

1.5手术方法根据头CT定位,血肿类型和血肿量及临床表现,分别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传统开颅方式,以额颞骨瓣为主,颞中回切开皮层进入血肿腔,清除血肿,止血可靠,适合血肿量大,脑组织受累范围广泛,临床表现较重的患者,本组249例开颅清除血肿加去骨瓣减压术,36例单纯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微创开颅术,以直切口5~7cm切开,扩张骨孔,约3.0×4.0cm,本组71例行此手术方式;额角钻孔行脑室外引流术84例。

2结果

93例恢复正常生活;104例可独立生活;113例需人帮助扶拐行走;卧床43例;死亡88例。

3讨论

3.1高血压脑出血是脑血管病中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的一种疾病,根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发病率为(50.6~80.7)/10万人口,被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Monica监测方案列为脑卒中高发国家。

3.2由于CT影像检查能早期及时诊断,并可明确血肿的位置及范围,另外血肿的部位及大小与预后有密切关系,故应用CT进行分型,方便可靠,价值大,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3.3多年来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已被神经外科医师广泛接受,所采用的治疗手段多种多样。目前对位于皮质下、外囊、小脑的血肿和脑室出血的手术方式已达成共识,但对于出血量的大小和临床表现不同,采取的手术方式不同。

3.4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目的主要在于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使受压的神经元有恢复的可能,防止或减少出血后的一系列继发性病理变化,打破危及生命的恶性循环。

采用的手术方式如下:①外侧型:血肿位于内囊膝部及后肢,皮质及皮质下血肿,出血量<50ml,采用小骨窗微创手术;②对于出血量>50ml,脑组织损害范围广泛,选用传统额颞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以防止手术牵拉致术后脑继发性肿胀;③对原发性脑室出血,采用额角钻孔脑室外引流术。

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疗效,与手术后处理非常重要:①严密控制血压,避免血压过低或过高,以防再次出血;②脱水药物应用降低颅内压;③降体温;④防止脑血管痉挛;⑤预防肺部感染,考虑24h不能恢复清醒者,应早期行气管切开;⑥预防上消化道出血;⑦监测生命体征、水电解质和血糖等。

总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不能单纯以骨瓣开颅或微创置管作为统一术式,而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血肿部位、血肿量、血肿质地、血肿有无液化、脑组织受损范围等选择相应的切口和术式。术中不能一味追求彻底清除血肿,人为造成出血,反复止血,造成脑组织损害更重,预后效果不好;同时早期的功能锻炼,也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64.

高血压脑出血范文篇6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急救流程优化;高血压脑出血;抢救效果;护理满意度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具有致残率、致死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后,康复过程较长,预后效果较差,因此采用合理的干预措施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具有重要意义[2]。急救流程优化虽能减少急诊时间,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但抢救过后患者的恢复情况仍然不容乐观[3]。预见性护理能够预测患者存在的风险,制定针对性的方案来预防风险的发生[4]。预见性护理联合急救流程优化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抢救效果仍待进一步探究,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10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探究预见性护理联合急救流程优化的护理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10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急救流程优化进行护理干预)和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进行干预),每组52例。纳入标准:①符合《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中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标准[5];②无脑卒中疾病史;③年龄>18岁;④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⑤均接受手术治疗。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者;②伴有严重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③患精神系统疾病或存在认知障碍;④自身免疫疾病者;⑤血液系统疾病者;⑥依从性较差者。其中对照组男32例,女20例;年龄36~78岁,平均(57.48±8.96)岁;出血量31~77mL,平均(55.38±6.35)mL;出血部位:8例顶叶、7例枕叶、18例基低节、8例小脑、11例颞叶。研究组男34例,女18例;年龄37~78岁,平均(57.56±8.85)岁;出血量32~77mL,平均(55.47±6.46)mL;出血部位:9例顶叶、6例枕叶、16例基低节、9例小脑、12例颞叶。两组出血量、年龄、出血部位、性别等基线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急救流程优化进行护理干预。①相关护理人员收到急救电话后,通过电话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之后通知救护车出发,然后通知急诊科和专科护士做好充足抢救准备。②患者入院后,急诊科护士应快速了解患者病情,给予吸氧治疗,使患者的头部指向一侧,并将患者口鼻的分泌物清理干净,以避免呼吸道堵塞而引起窒息的情况。除此之外,推送患者进行各项检查,若患者符合相关手术指征,才能进行手术治疗。③在抢救时,将患者头部抬高,角度为30°,促进患者颈静脉回流,进而降低颅内压,并给予患者镇静、镇痛药物。手术前,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述手术的注意事项,高血压脑出血疾病的病因,并鼓励患者,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耐心与患者交流来缓解患者及家属的不良负性情绪。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进行干预。①入院后专科护理人员向患者家属介绍治疗方案、病情等,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治疗环境、病情。②心理干预:与患者及家属面对面交流,耐心地介绍手术成功案例,改善患者焦虑等负性情绪,并保证患者头部清洁,帮助患者例行相关检查,为后续的治疗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预防不良情绪发生。③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预防感染,保证病房内的空气质量和温湿度适宜,并定期消毒病房;指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保证患者手术创口部位干燥清洁;指导饮食,避免患者使用生冷刺激、辛辣等食物,并定期给餐具消毒;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患者脑部引流量及神智情况,为后续的治疗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呼吸道护理,及时将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清理,以此保证患者呼吸顺畅;观察患者尿液、颜色以及尿量,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针对饮食困难的患者,应补充营养液;指导患者适当运动,提前防范可能出现的运动意外;出院后,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详细告知居家的注意事项,内容包括运动、饮食、禁烟禁酒、服药等问题。两组护理干预时间为1个月。1.3观察指标①观察两组干预前后自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干预前1d、干预1个月后分别采用功能独立性量表(FIM)和生活质量评价量表(QOL)评估两组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FIM量表内容包括自理能力、社会认知等,分值18~126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自理能力越强[6];QOL量表包括食欲、精神等,分值0~1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6]。②统计两组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③采用院内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估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内容包括“护理人员是否耐心与您交流”等10项内容,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护理满意度越高。不满意:分值0~60分;比较满意:分值61~89分;非常满意:分值91~100分。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满意+非常满意)例数/总例数*100%。1.4统计学方法以SPSS19.0为工具,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形式表示,并以t检验;以“例/%”形式代表计数资料,并采取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自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干预前1d,两组FIM、QOL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1个月后,两组FIM、QOL评分均比干预前1d高(P<0.05),且研究组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1。2.2对比两组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5.77%VS19.23%,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2.3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92.31%VS76.92%,P<0.05)。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范文篇7

1临床资料

2010年12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2例;年龄37~89岁;均有高血压病史,入院血压≥140/90mmHg,均经头颅CT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其中血肿位于基底节11例,丘脑5例,大脑半球4例;发病到手术时间最短2h,最长1.5d;患者出血量:最少为30ml,最多为90ml。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术后愈合5例,好转10例,治疗无效死亡5例。

2护理

2.1术前准备

2.1.1术前评估密切观察血压、体温、心率变化,正确评估患者的意识。

2.1.2心理护理清醒的脑出血患者心理压力大,护士应积极与患者及家属解释微创血肿清除术的必要性和治疗效果,介绍我院开展此类手术患者的成功病例,增加患者及家属对手术的治疗信心,解除恐惧心理。2.1.3术前准备积极建立静脉通道,使用药物控制好血压,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持续吸氧,做好护理记录,躁动者可予镇静剂。

2.2手术配合

依据头颅CT定位确定穿刺点,并做好记号。选取适宜长度的YL-I型微创穿刺针连接电钻[1],在2%利多卡因局麻下,垂直于颅骨或矢状面穿刺,插入针芯后手持针尾将穿刺针送入到达血肿腔,即可见血性液体流出,第一次抽吸量约为出血量的50%,抽取后插入碎隙针,用生理盐水冲洗2次,然后注入生理盐水5ml+尿激酶5万U,夹闭引流管,保留2小时开放。术后每天用以上方法行血肿冲洗2次,术后3~5天复查CT,确定血肿引流情况拔除引流管。

2.3术后护理

2.3.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及瞳孔。意识障碍是脑出血的主要症状,需观察瞳孔大小、形态及反光反应,如患者从昏迷状态转为意识模糊、嗜睡,说明患者好转;如意识逐渐恶化,说明脑组织受压。如瞳孔大小不等,说明有脑出血或脑疝的可能;如患者意识障碍加重,呼吸节律改变,术后血压升高,应警惕有再出血或引流管堵塞或颅内压升高的可能。

2.3.2引流管护理术后给予患者戴冰帽,保护受伤脑组织,减轻脑水肿。患者床头抬高15~30°,以利于静脉回流。妥善固定引流管并保持通畅,引流管要防止脱落、受压。脑室引流管应高于切口10~15cm,血肿引流管采取低位引流,自然放置床头,注意观察引流量和颜色,保持头部敷料清洁干燥。

2.3.3一般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清醒患者咳嗽、咳痰,并给予雾化吸入。气管切开的患者要定时予以吸痰、雾化、气管内滴药。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定时翻身、拍背,每2h1次,保持床单清洁、干燥,无皱折,搬动患者不要拖、拉、拽,以免损伤皮肤。翻身时要使患者处于放松状态,在褥疮的好发部位垫入软枕,经常按摩骨突及受压处,随时观察记录受压部位皮肤颜色和温度变化,防止局部受压。

2.3.4并发症预防①肺炎:肺炎是脑出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积极治疗原发病,应用抗生素加以预防。②消化道出血:脑出血的患者容易发生应激性溃疡,应密切观察呕吐物量及颜色,定时做大便潜血试验,了解有无出血情况。③泌尿系感染:为预防泌尿系统发生感染,应定期查尿常规。便秘者给予缓泻剂灌肠,但不能用低渗液灌肠,防止加重脑水肿。

2.3.5心理护理高血压脑出血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存在活动障碍、肢体偏瘫、语言障碍,他们极易产生悲观情绪,自觉对家庭和社会是一种负担,失去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护士应关心照顾患者,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此外,护士要帮助患者进行肢体和语言功能锻炼,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避免因情绪激动诱发脑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范文篇8

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是近年来治疗颅内出血的简便可行的新技术,操作简单,创伤小,不受年龄和重要脏器功能的限制[1]。我院采用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病例选自2002~2004年在我院住院的40例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其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45~70a,平均55a;均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时血压150~280/90~140mmHg;CT检查:额叶出血10例,颞叶出血10例,基底节区出血20例;出血量30~110ml;发病时间6h~7d。

1.2治疗方法为患者剃头,根据CT片测量好合适的穿刺部位,在无菌操作下配合医生在定位处经头颅钻孔,然后将直径0.3cm、长35cm的硅胶管经钻孔置于血肿腔内进行冲洗引流,末端与无菌引流瓶连接。

2护理

2.1做好术前准备,向家属交代病情的危害性及手术的目的、方法、优点,消除家属的心里负担,取得配合,认真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好记录。

2.2保持引流管通畅,引流管置于穿刺部位以下10~15cm处,将其固定于床头,患者枕于钻孔对侧,使穿刺部位悬空,头部作适当的限制,活动不可过频,幅度不可过大,在翻身治疗等操作中,动作应轻柔缓慢,注意不要牵拉引流管,防止引流管脱落;及时检查引流管是否受压、扭曲,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若血肿未液化,血凝块堵塞引流不畅时,给予尿激酶1万μ加生理盐水5ml随管注入后夹闭引流管,待30min后放开,每日1次,以溶解血凝块保证引流管的通畅。尿激酶是一种纤溶酶激活物,有较强的溶解血块作用,还可以清除抑制因子对纤溶酶的抑制作用,无抗原性及毒性。小剂量应用短时间内可达到分解血凝块的作用,体外血凝块分解实验证明,4h对血凝块的分解作用可接近完全[2]。每日更换无菌纱布及引流袋,保持局部干燥清洁,并做好引流液的记录。

2.3术后患者未清醒前,垫高其头部或将床头摇高30°,以利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对于躁动患者为严防垫床及其手抓引流管,应加床档及保护带约束其双手。

2.4注意观察引流液颜色,引流颜色正常时,呈暗红色,比血液稍稠。如引流量多与血肿不成正比,颜色呈淡血水样,说明出血部位已破入脑室,引流液中混有大量脑脊液。如引流液突然变红且外流速度加快,则提示有再出血可能。

2.5当引流量与血肿的比例基本相符时,一般在置管2d内如无引流液即可拔管。拔管时间一般为3~10d,拔管时,钻孔处用碘伏消毒,纱布覆盖,加压包扎。对有脑脊液流出者,要随时观察辅料是否干燥,如湿润后,要立即更换纱布,如发现纱布湿润并呈鲜红色,可能有再出血,应立即通知医生。

2.6瞳孔意识的观察,意识的变化是判断病情及预后的重要指标。当病人意识状态恶化或出现躁动时,应注意查找原因,是否继续出血、血压高或引流管堵塞等。瞳孔的观察对脑出血尤为重要,应密切观察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是否存在。如发现异常应尽早处理以免发生脑疝。

2.7生命体征的观察,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脑出血患者多为中枢性高热,药物降温效果差,经常更换部位,防止冻伤,必要时可采取人工冬眠疗法以有效的降低机体代谢,特别是脑组织的代谢,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注意观察颅内压的变化,若颅内压增高时,机体内保证足够的脑血流量就通过增高血压来提高脑灌注压而使血压升高。因此,当血压升高时,应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后,血压自然下降,当经降颅内压无效时再用降压药。

2.8由于患者长期卧床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对神志不清者应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翻身扣背,有利于痰液的咳出,及时吸出堵塞呼吸道的痰液或呼吸道分泌物,避免引起吸入性肺炎,减少肺部感染。当痰液粘稠时可给予生理盐水20ml+沐舒坦15ml雾化吸入,每日2次。加强口腔护理,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每日2次,预防口腔炎。按时翻身(在不影响引流管的前提下)经常按摩局部受压部位。搬动患者时避免推、拖、拉,动作要轻柔。保持床铺平整干燥,预防褥疮发生。

2.9做好生活护理,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排便时用力过猛而致血压突然上升引起再出血。给予足够的水分和富于营养的高蛋白,低热量的流质饮食。神志不清者给予插胃管鼻饲饮食。

参考文献

高血压脑出血范文篇9

关键词:四感;促醒刺激护理;高血压;脑出血;功能障碍;并发症

高血压脑出血(HICH)作为高血压常见疾病之一,其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临床表现为患者在激动情绪下伴剧烈疼痛、呕吐等。HICH一般采用外科手术治疗[1],术后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因此对HICH术后昏迷患者采取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患者预后。但常规护理无法满足患者康复需求。四感联合促醒护理能有效促进患者从昏迷状态中醒来[2],但该护理模式是否能显著改善HICH术后昏迷患者功能障碍,目前学界研究甚少。基于此,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HICH患者为实验对象,旨在探究四感促醒刺激护理对患者功能障碍评分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HICH术后昏迷患者82例为探究对象,依据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四感组与参照组,每组41例。其中四感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57.61±11.23)岁;参照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7.71±11.13)岁。两组患者上述数据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选择标准(1)纳入标准:①经专业医生及各项检查明确确诊为HICH;②脑出血部位为基底节区;③与HICH诊断标准相符[3];④格拉斯哥昏迷(GCS)<9分;⑤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⑥签署手术同意书;⑦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2)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②其他脏器疾病;③脑血管畸形;④血管瘤;⑤血液疾病;⑥动脉瘤;⑦脑肿瘤卒中;⑧双侧瞳孔散大固定。1.3方法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护士需做好早晚的护理工作,保持病房及病床的干净整洁,为患者定时进行翻身,并观察皮肤状态,清洁患者身体受压部分,采用适宜的清洗液做好口腔护理,清洁眼部后涂抹眼膏,采用湿纱布覆盖双眼等。四感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四感促醒刺激护理:(1)听觉:①语言促醒刺激:护士在实施各项护理措施时,对患者加以语言刺激,如呼唤患者姓名及床号,同时,指导患者亲属多和患者说话,以幽默的语气向患者讲述对家庭意义重大的往事及其生活趣事,将患者看作正常者,与其进行交流;另外,早中晚播放新闻节目,对患者形成语言刺激;②每天至少为患者播放3次音乐,播放的音乐可采用本院自行编曲的音乐,也可播放患者爱听的其他音乐,每次播放15min。(2)视觉:①开关灯:护士在每天可固定2个时间段,为患者展示开关灯活动,每次开关灯各5次,在开灯与关灯之间各维持1min;②照射瞳孔:护士选取每日上午、下午两个时间段,用手电筒照射患者瞳孔,双侧瞳孔各照射5次,每侧瞳孔照射时长为30s/次。(3)触觉:①清洁:护士采用温生理盐水于早中晚对患者进行面部清洁,注意清洁顺序,清洁完一侧,再换另一侧,清洁方法相同(眼部环擦、单侧额、面颊、鼻翼、耳后、颈),面部清洁完毕后,护士借助软毛刷对患者的手掌及脚掌进行清洁,时长为10min;②运动:护士要定期为患者翻身、叩背,同时也要加入被动式肢体运动刺激,对患者进行触觉按摩,动作需轻柔、温和,注意重点刺激易痉挛的部位,各关节均需运动2遍,2次/d。(4)嗅觉:护士在100ml的蒸馏水中加入适量香草精油,在纱布中滴入10滴,将纱布置于患者头部1cm处,左右两侧各搁置10s,1次/d。1.4观察指标(1)昏迷评分:采用的量表为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4]评价两组患者昏迷程度,总分3~15分,分数越低表示昏迷程度越严重。(2)功能障碍:采用功能障碍评分量表(DFS)对两组患者的功能状态进行判断[5],总分0~3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功能障碍程度越严重。(3)并发症。1.5统计学方法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取SPSS22.0统计软件展开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若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GCS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GCS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显著增高,且四感组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患者DFS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DFS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DFS评分显著降低,且四感组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四感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作为临床上常见的缺血性脑卒中,HICH发病率较高,出血会对患者造成原发性损害与继发性损害,这两种类型的损害均可使患者残疾或死亡[6]。手术是治疗HICH理想方式,手术不仅能有效清除血肿,还能快速缓解高颅压对脑组织的伤害,有效降低死亡率。但HICH术后易产生昏迷现象,而患者恢复意识需要一定的时间[7],术后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帮助患者苏醒,改善预后。有研究显示[8],借助听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刺激,有助于促进机体代谢、增加脑血流量,可有效促进患者觉醒。四感促醒刺激护理是通过刺激患者感官的一种新型护理方法,其可借助视觉、听觉、肢体运动等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干预,能快速促进患者觉醒[9]。张金利等[10]对HICH术后昏迷患者实施多感官促醒护理后,患者的昏迷时间显著缩短;曹丽等[11]对脑性昏迷患者应用多感官促醒护理措施干预后,患者的昏迷程度显著降低,苏醒时间缩短,而本文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干预前GCS、DFS评分比较均无差异,而干预后,两组的GCS评分显著提高,DFS显著降低,且四感组显著优于参照组。提示四感促醒刺激护理能有效降低HICH患者的昏迷程度。其原因在于四感促醒刺激护理通过听觉刺激积极和患者沟通交流,刺激患者听觉神经冲动,促使大脑皮层活跃度显著增加[12],借助音乐兴奋大脑皮层,有助于形成苏醒状态下的脑电波,肢体按摩有助于预防下肢痉挛及下肢静脉血栓,同时刺激患者的视觉,有助于刺激大脑皮层,增加神经系统张力,缩短苏醒时间。HICH患者术后长期处于昏迷状态使其无法完成生理活动,长期无意识的卧床必定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便秘、压疮、感染等。本文采用四感促醒刺激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原因在于,该护理借助多感官的刺激,如为患者提供有效的触觉护理,按摩易痉挛的部位,变换体位,有助于预防痉挛畸形、压疮等并发症,再加上其他感官的刺激有助于缩短患者昏迷时间,改善术后不良结局。综上所述,四感联合促醒刺激护理应用于HICH术后昏迷中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昏迷程度,恢复机体正常功能,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周孝叶,钱薇,邬文洁.四感联合促醒刺激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2):153-155.

[2]杜桦,范丽丹,樊欣,等.感知行为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后昏迷促醒效果的临床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20):1904-1906.

[3]李湘.CTA动态“点征”引导的脑功能促醒干预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现代医学,2019,47(2):232-235.

[4]李洪艳,黄长静,韩梅,等.昏迷促醒治疗仪对脑出血昏迷病人促醒作用探讨[J].护理研究,2018,32(6):995-996.

[5]王国飞,康眼训,蔡甜甜,等.低T3综合征及GCS评分与高血压脑出血生存率及再出血的关系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8,17(7):699-704.

[6]王红.早期肠内营养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应用[J].贵州医药,2019,43(8):1229-1230.

[7]孙翠云,王嵘,吴含,等.改良移动法则对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促醒作用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34(3):318-321.

[8]陆彦青,刘悦,杨海涛.回阳醒神针刺法对脑性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7(2):50-54.

[9]冯枫.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常规促醒在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20,49(4):442-445.

[10]张金利,路楷.多感官促醒护理模式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病人的临床实践[J].护理研究,2018,32(3):430-432.

[11]曹丽,彭粉花.多感官促醒护理模式对脑性昏迷患者觉醒意识及预后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7):630-634.

高血压脑出血范文篇10

1.1一般资料选取吴川市人民医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6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患者男19例,女13例;年龄50~76岁,平均年龄(65.15±3.47)岁;高血压病程2~15年,平均(9.15±2.63)年;出血部位:脑干1例、脑叶11例、丘脑9例、基底节区11例;发病至入院时间1~6h,平均(4.59±1.07)h。观察组患者男20例,女11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6.28±3.34)岁;高血压病程2~16年,平均(10.05±2.28)年;出血部位:脑干1例、脑叶10例、丘脑8例、基底节区12例;发病至入院时间1~7h,平均(4.63±1.21)h。2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均知情同意。纳入标准:经脑CT或者MRI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者;行微创手术治疗;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呼吸及循环功能稳定,且意识清晰;出血量30~60mL。排除标准:心、肝、肾功能障碍者;伴有脑瘤出血、动静脉畸形、颅内动脉瘤者;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者;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急性感染者;有晕针史,或严重过敏体质者;意识不清晰者。1.2方法1.2.1治疗方法2组给予相同治疗。微创手术治疗后需要进行血压控制,使收缩压≤140mmHg,给予乌拉地尔缓释片(国药准字H20070161,西安远大德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30mg)治疗,口服,每次30~60mg,每日2次。脱水降低颅内压,给予甘露醇注射液国药准字H19993599,浙江济民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250mL/50g)治疗,剂量0.25~2g/kg,配制成15%~25%浓度静脉滴注,每日1次。神经营养,给予依拉达奉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80495,昆明积大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30mg)治疗,使用生理盐水稀释后静脉滴注,控制在30min内滴完,每日2次。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配合其他预防感染措施。1.2.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①临床基础护理:术后,由护理人员指导患者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清洗,在无菌操作下,留置导管并每隔2h记录1次液体出入量,同时清洗患者会阴部,然后用碘伏棉球消毒;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若体温升高可采取冰袋降温以及温水擦拭。②并发症护理:护理人员不定期为患者更换体位、每天翻身4~5次,防止出现压疮,按摩骨突出部,保持病房环境整洁,定期进行皮肤清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吸痰,每天3~5次轻叩背,防止肺部感染。定期使用生理盐水漱口,以预防口腔感染。用生理盐水擦拭阴部,以防止尿路感染。③康复训练:患者在卧床期间,护理人员可以指导进行适当的关节被动性训练、坐位平衡训练、肢体正确摆放训练,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指导其进行翻身训练、侧卧起坐训练。在患者离床期间指导其进行站立、坐位平衡、重心转移、步行、协调性锻炼等,训练均需循序渐进开展,待患者坐位平衡后,指导其进行站立训练、床下活动、原地踏步等。对部分患者进行Bobath疗法。④语言康复护理:在患者早期恢复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定时播放患者常听或比较轻柔的音乐,刺激听觉和语言中枢,使患者在这种环境中慢慢开口讲话。同时护理人员也要多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给予患者语言鼓励,使之更有信心,从而更快恢复语言功能[4]。⑤吞咽障碍护理:在康复早期,护理人员应进行咽部刺激和吞咽训练,并且根据患者的恢复状况逐渐加大吞咽力度,从开始的全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再慢慢改变饮食状态,但该过程要根据患者的吞咽情况逐步进行,避免造成呛咳,同时要注意做好口腔卫生工作,保持患者口腔清洁。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特色护理干预①中医按摩:取印堂、神庭等穴位分别点揉推抹3次及以上,待完成后,取百会穴、水沟穴、太阳穴、印堂穴,均点揉推抹5次,再取风府穴、风池穴点揉推抹3次;待按摩结束后,采取腹部按摩,先以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10次,再取关元穴、气海穴、膻中穴、神阙穴分别按摩5次,然后,取三阴交穴、内关穴、太冲穴、太溪穴分别点拿3次,隔日进行1次[5,6]。②针灸:取足三里穴、合谷穴、太冲穴、曲池穴、三阴交穴、血海穴以及丰隆穴,平补平泻,进针后留置25~30min,1次/d。对于目合口张、大小便失禁者加以神阙穴、百会穴艾灸,对于语言功能障碍者加以通里穴、哑门穴艾灸。1.3观察指标①采用高级中枢损伤严重程度量表(MESSS)评估2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水平,内容主要包括意识、指令、强烈局部刺激、水平凝视功能、面瘫、语言、上肢肌力共7个方面,总分值为0~45分,其中0~15分代表神经功能轻度受损,16~30分代表神经功能中度受损,31~45分代表神经功能重度受损。②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估2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主要包括进食、穿脱衣物、行走、转移、上厕所、洗澡、上下楼、修饰、大小便控制,分值为0~100分,其中95~100分代表正常,80~94分代表轻度残疾,55~79分代表中度残疾,25~54分代表重度残疾,<25分代表极度严重残疾。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MESSS评分干预前,2组MES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MES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2.2BI评分干预前,2组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